清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三

 卷三十二 清史纪事本末
台湾林爽文之乱
卷三十四 

高宗乾隆五十一年,冬十一月,台湾彰化民林爽文作乱,陷彰化、诸罗、淡水。凤山民庄大田起兵应之,据凤山。知府孙景燧,都司王宗武,同知程峻,长庚刘亨基,知县董启埏、汤大奎,巡检冯启宗等焉。爽文彰化巨族,世居县之大理杙庄,豪富雄一方,聚众结秘密社,号曰‘天地会[1]’。积数十年,吏无敢问。嗣为知府孙景燧所闻,檄峻及副将赫生额、游击耿世闻,帅兵役往补。不敢入,驻营于五里外土墩,谕村民擒献,否则村且先焚,邻近数小村聚以怵之。爽文遂因民怒,集众夜攻营,全军尽覆。明日,爽文乘势陷彰化,寻又隐诸罗,景燧、宗武、长庚、亨基、永川宗悉为所杀。爽文自称明主大元帅,大田亦起于凤山,约合趋府城。

五十二年,春正月,林爽文、庄大田分水陆两路犯台湾府。总兵柴大纪御诸盐埕桥,爽文败绩。爽文等兵犯府城,大纪遣兵赴南路以拒大田之众,而自将御爽文于盐埕桥,杀其众千馀。桥距府治五十里,为水陆交通扼要之区,大纪自守之,敌始不敢窥府城。 二月,命常青督师渡台剿贼,以李侍尧为闽浙总督,柴大纪署理水师提督,郝壮猷署理陆路提督。先是,提督黄仕简、任承恩渡海后,观望失机,时大纪督率官兵义民收复彰化、凤山、诸罗、鹿仔港、竹堑等处,郝壮猷在南路亦颇有斩获,帝闻,命仕简、承恩解任,令常青自行督师,而以大纪、状猷分摄水陆提督。 三月,改授蓝元枚为福建陆路提督。时谕旨谓大纪、状猷因仕简、承恩等观望,不无效尤,解大纪署任,以状猷代之,以元枚熟悉台湾情形,调补陆路提督。 夏四月,命常青为将军,督办台湾军务,以福州将军恒瑞、陆军提督蓝元枚为参赞,寻改授元枚水师提督,柴大纪署理陆路提督,逮治黄仕简、任承恩、郝壮猷等,壮猷寻伏法。先是,仕简在台时,檄大纪北取诸罗,壮猷南取凤山,大纪连战获胜,遂复诸罗,壮猷南出二十里即为敌阻,顿兵五十日始获入凤山。凤山城已空,招民复业,匪混其中,吏复不觉,城复陷。游击郑嵩、延山俱战殁,壮猷遁归府城,至是与任简、承恩同被逮,而斩壮猷以徇军中。 六月,诏柴大纪补授福建陆路提督,兼管台湾镇总兵事务。大纪复诸罗后,爽文屡次分路来犯,大纪连战击退,杀获以数千计,帝深嘉之,故特加擢用。 秋七月,授柴大纪为参赞,赏给‘壮健巴图鲁’名号,以其在军中一切调度深合机宜也,加太子少保。 八月,命大学士陕甘总督福康安为将军,携带钦差大臣关防,驰赴台湾,代常青督办军务,以内大臣海兰察为参赞大臣,普尔普舒亮领队大臣。常青至台后,未几,蓝元枚卒,青与恒瑞引兵出南路,离府城十里,遇敌即退,疏请增兵万,致敌得以其暇,蚕食各村,于是泉人之不从反者,亦劫使从之。旬日问,骤增众十馀万。爽文驱以攻诸罗,诸罗为府城北障,赖大纪力守,得不陷。青遣兵往援,皆不敢进,恒瑞复张皇敌势,疏请兵六万。青本和珅私人,老而耄,在台畏急甚,日夜流涕,欲弃城遁者再,诸将止之,因密札哀乞珅,请以他将往代,珅娄见奏之,帝知二人不足恃,故遣福康安、海兰察代之。 冬十一月,诏改诸罗县为嘉义县,封柴大纪为一等义勇伯,世袭罔替。令浙江巡抚以万金恤其家属。时爽文屡以大队攻诸罗,志在必得。又攻盐水、鹿仔诸港,以断府城粮道,大纪皆分兵夺之,决渊溃、破炮车,以守城兵四千当敌众十馀万,屡出奇夺贼积粮,食尽则以花生、地瓜、油粇充饥,福康安奉诏赴援,迳留中道,疏请增兵而后进,又严旨不准行。大纪力守孤城,已亘丰载,至是敌势日张。有诏令捍卫兵民出城,再图进取,而大纪疏言:‘诸罗失则府亦危。且数月以来,深壕增垒,守御甚固,一朝弃去,克复甚难。而城厢内外义民不下四万,不忍委之于敌,惟有固守待援。’帝览疏为之泣下,赏赉有加,奖谕备至,诏中有‘大纪当粮尽势绝之时,惟知以国事民生为重,虽古名将,何以加兹……’等语。 冬十一月,海兰察大破贼众于仑仔岭,再败之牛稠山,诸罗围解,贼遁斗六门。初,福康安统兵援嘉义,从海兰察策,声言直抵大理杙,而阴趋县治,遇敌仑仔岭。涨兰察奋勇杀入,连破敌众,即日抵嘉义城。明日,福康安亦至,爽文等遁入斗六门据守。 十二月,海兰察攻克斗六门、大理杙等处。林爽文遁入集集埔,海兰察乘胜攻克斗六门,遂𢭏大理杙。爽文已携家走集集埔,福康安止海兰察勿追,使人传谕埔内生番,擒爽文出献,爽文等反得以乘暇布置,据险死守。

五十三年,春正月,海兰察擒获林爽文于箐谷。爽文自走入集集埔据溪岸,垒石环数里,海兰察帅领军队腾险而上,爽文与其党数十走箐谷,至是海兰察官追至老衢崎寺方,爽文等悉就擒。 二月,海兰察擒庄大田于牛庄。海兰察擒林爽文后,即移师攻大田于牛庄,追至极南之琅桥,先以舟师断其前路,环山围之,大田亦就俘,馀党悉定,台湾平! 秋七月,杀太子少保参选大臣一等伯柴大纪。大纪前以保护府城及固守嘉义县功,帝与廷臣无不称其义勇,及福康安至,大纪官兵出迎,咸饥羸无人色。大纪自以参选伯爵,不执纛鞬之礼,福康安遽劾其前后奏报不实,反诬以激变退缩等罪。词内并及提督蔡攀龙。帝始犹以为疑,前后三诏中,略谓福康安于大纪等,遇事吹求,而于恒瑞,又因为亲戚,曲为瞻徇。大纪等未免因系大臣,且屡经优旨褒嘉,稍涉自满,于福康安前礼节不谨,致为所憎,遂直揭其短耳。时福康安已定拟大纪斩决,帝命解京亲讯,及后入侍郎德成、侍卫额勒登保之谮,又大纪至京,供内有德成在台湾连日审讯义民,诱令指出大纪职罪等语。帝怒其攀陷,遂著照福康安所拟,即行处斩,而于拥兵不救嘉义之恒瑞,前后失律之常青、黄仕简、任承恩、普保吉等反得不死,或加擢用。

 卷三十二 ↑返回顶部 卷三十四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匿名别名作品发表起108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包括新加坡、加拿大、韩国、新西兰、两岸四地、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1. 即三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