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读
凡例
编辑一、明药性者,始自神农,而伊尹配合而为汤液,仲景《伤寒》、《金匮》之方,即其遗书也。阐阴阳之秘,泄天地之藏,所以效如桴鼓。今人不敢用者,缘唐、宋以后,诸家之臆说盛行,全违圣训,查对与经方所用之药不合,始疑之,终且毁之也。
二、《神农本草》,药止三百六十品,字字精确,遵法用之,其效如神。自陶宏景以后,药味日多,而圣经日晦矣! 张洁古、李东垣辈,分经专派;徐之才相须、相使、相恶、相反等法,皆小家伎俩,不足言也。是刻只录一百馀种,其馀不常用,与不可得之品阙之,其注解俱遵原文,逐字疏发,经中不遗一字,经外不溢一辞。
三、是刻只录时用之药,其品第及字样,不尽遵旧本。考陶隐居《本草》,有朱书墨书之别,朱书为《神农本经》,墨书为《名医别录》,开宝间重定印本,易朱书为白字,玆因其近古而遵之,是刻遵古,分上中下三品,《别录》等本,采附于后。
四、药性始于神农,用药者不读《本草经》,如士子进场作制艺,不知题目出于四子书也。渠辈亦云药性,大抵系《珍珠囊药性赋》、《本草备要》及李时珍《本草纲目》之类,杂收众说,经旨反为其所掩,尚可云本草耶?
五、近传《本草崇原》,越之张隐庵著也。《本草经解》,吴之叶天土著也。二书超诸群书之上,然隐庵专言运气,其立论多失于蹈虚,天士囿于时好,其立论多失于肤浅,而隐庵间有精实处,天士间有超脱处,则修园谢不敏矣,故玆刻多附二家之注。
六、上古以司岁备物,谓得天地之专精。如君相二火司岁,则收取姜、桂、附子之热类。如太阳寒水司岁,则收取黄芩、大黄之寒类。如太阴土气司岁,则收取耆、术、参、苓、山药、黄精之土类。如厥阴风木司岁,则收取羌活、防风、天麻、钩藤之风类。如阳明燥金司岁,则收取苍术、桑皮、半夏之燥类。盖得主岁之气以助之,则物之功力倍厚。中古之世,不能司岁备物,故用炮制以代天地之气,如制附子曰炮,助其热也:制苍术曰炒,助其燥也:制黄连以水浸,助其寒也。今人识见不及,每用相反之药而反制之,何异束缚手足而使之战斗哉!侣山堂之说最精,故节录之。按制药始于雷公,炮制荒谬难以悉举,要知此人名𢽾,宋时人,非黄帝时之雷公也。
七、熟地黄、枸杷,取其液也,巿医炒松则上浮,烧灰则枯燥矣。附子、干姜,取其烈也,巿医泡淡则力薄,炮黑则气浮矣。以及竹沥盐、咸枳实之类,皆庸医两可之见,不足贵也。至于枣仁生则令人不眠,熟则令人熟睡;黄耆生用则托里发汗,炒熟则补中止汗;麦门冬,不去心,令人烦躁;桑白皮不炒,大潟肺气之类,数百年相沿之陋,不得不急正之。
八、本经每药主治,不过三四证及六七证而止。古圣人洞悉所以然之妙,而得其专长,非若后世诸书之泛泛也。最陋是李时珍《纲目》,泛引杂说而无当;李士材、汪讱庵,每味必摘其所短,俱是臆说,反启时辈聚讼纷纷。修园为活人计,不得不痛斥之。
九、神农尝草而作《本草经》,实无可考,其为开天明道之圣人所传无疑也。张仲景、华元化起而述之,陶隐居之说不诬也。汉时去古未远,二公为医中之杰,遵所闻而记之,谓非神农所著可也,谓为神农所著亦可也。
十、每药注解,必透发出所以然之妙,求与《内经》、《难经》. 仲圣等书,字字吻合而后快,古云:群言淆乱衷于圣,愿同志者,取法乎上。
目录
编辑
卷之一 上品 |
卷之二 上品 |
卷之三 中品 |
卷之四 中品 下品 |
本草附录 |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