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考 (四库全书本)/卷235

卷二百三十四 经义考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三十五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孟子
  徐氏孟子解
  
  章氏孟子解
  三卷
  佚
  黄氏次伋评孟
  
  周密曰黄次伋作评孟
  李氏孟子讲义
  
  徐氏孟子解
  
  潘氏好古孟子说
  
  袁氏孟子解
  
  宋史袁甫字广微学士燮之子嘉定七年进士第一吏部侍郎兼国子祭酒权兵部尚书卒谥正肃
  陈氏孟子解
  
  陈氏孟子笔义
  
  孙氏孟子明解
  十四卷
  未见
  按聚乐堂艺文目有之
  王氏自申孟子旨义
  
  魏了翁志墓曰公字仲甫登淳熙五年进士知信州
  陈氏孟子解
  
  陈氏孟子解
  
  陈氏耆卿孟子记蒙
  
  叶适论孟记蒙跋曰古圣贤之微言先儒所共讲也然皆曰至二程而始明凡二程所尝讲皆曰至是止矣其密承亲领游杨尹谢之流而张吕朱氏后时同起交阐互畅厥义大弘无留蕴焉窃怪数十年士之诣门请益历阶都奥者提䇿警厉之深涵玩充溢之久固宜各有论述自名其宗而未闻与众出之以扶翼其教何哉岂敬其师之所以觉我而谦于我之所以觉人欤天台陈耆卿生晚而又独学奚遽笔之书然观其简峻捷疾会心切已则非熟于其统要者不能入也总括凝聚枝源派本则非博于其伦类者不能推也机钥严秘门藏户摄则非老于其室家者不能守也勾萌荣动春华秋实则非妙于其功用者不能化也盖数十年所未见而一日得之余甚骇焉嗟夫余虽后死而素无其质终不足以进此道矣使子及其时步趋规矩于亲领密承之间回复折旋于互畅交阐之盛不挺然异材乎不柄受之以扶翼其教乎愧余之不足进余昔之言也美余之不可及余今之言也当以今之言为揭
  赵氏善湘孟子解
  十四卷
  佚
  夏氏良规孟子解
  
  傅氏子云孟子指义
  
  时氏少章孟子大义一作赘说
  
  黄氏孟子解
  
  李氏惟正翼孟
  
  魏了翁志墓曰君讳惟正字中父卭之蒲江人绍熙八年进士令仁夀佥书大安军判官逆曦变起洁身自全今辟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尝著书翼论孟至是翼孟犹未成书公退则竟其说内外劳勚遂得疾卒
  魏氏天祐孟子说
  
  戴氏石鼓孟子答问
  宋志三卷
  佚
  钱氏文子孟子传赞
  宋志十四卷
  佚
  王氏孟子说
  
  蔡氏元鼎孟子讲义
  
  魏氏了翁孟子要义
  十四卷
  未见
  谯氏仲午孟子旨义
  
  魏了翁志墓曰谯仲甫讳仲午其先由卭徙蒲江嘉定四年登进士第授迪功郎调双流县尉陞从事郎调隆州州学教授转通直郎致仕其遗文有孟子旨义藏于家cq=29
  蔡氏孟子集疏
  十四卷
  存
  蔡杭后序曰杭闻之先师曰论孟二书孔门传授心法也古之学者其始即此以为学其卒非离此以为道穷理尽性修已治人内外一致盖取诸此而已噫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圣人盛徳大业日新而富有其存神过化固有在言语之外者子贡所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者此也至若语之而不惰于吾言无所不说非颜氏子其谁能之故自曽子之徒会集以为论语孟氏传得其宗著书七篇有以广其所未发以此见圣人之精蕴与天地相为无穷非大贤成徳何足以蠡测而管窥之哉自汉以来及我有宋训释论孟凡几家求其得圣贤之意盖鲜矣天不爱道濓溪周子生焉为民先觉绝学赖以复续再传而得河南二程子然后孔孟之教复行其书稍稍尊信于世迨及紫阳朱子沿流溯源集诸儒之大成洞四书之蕴奥天下学者翕然宗之若论孟二书则有集义以发其所疑有或问以别其所异于是尽平生之力兼众说之长而集注出焉盖至于今家传人诵学者有所标的其羽翼斯文之功顾不大欤噫朱子之心即程周之心孔孟之心能言者不可复加矣杭之王父西山府君在师门最久朱子因以老友称之尝引以自匹则曰翁季二书之会萃也取舍决择与有闻焉先伯父节斋府君先君子九峰府君克世师师学易箦不离左右得于问辨讲明为尤详先君子谓杭兄弟曰学二书者求诸集注固也集注气象涵蓄语意精密至引而不发尤未易读尝欲取集义或问及张吕诸贤门人高弟往复问荅语如朱子所谓搜辑条流附益诸说者类聚缕析期于语脉分明宗旨端的而已不幸赍志以往嘉熙己亥杭需次家食伯氏觉轩相与语及过庭旧闻慨然旁搜博取以就先志越明年重罹陟屺之戚庐墓东原对床读礼之暇益翻阅诸书参伍考订至忘寝食伯氏不以杭无似俾共商㩁焉朝夕玩味稽合盖亦有年杭以随牒四方不获执笔砚从伯氏卒业岁在丙午备员册府伯氏以书诲杭曰集疏成编今九年矣吾未敢脱稿尚冀有进试为我序所以会集之意杭闻伯氏究心于是也参或问以见同异采集义以备缺遗文集则以剖决而无隐语录则以讲辨而益精以至两世之所见闻门人之所敷绎有足以发越朱子言外之意及推广其馀说者会而通之间以评论附焉故观集疏者集注之意易见观集注者论孟之指益明恍如侍席于竹林精舍问虽千载犹一日也然则集疏之作有助于学者不既多乎抑先君子有言书之成也不易读其书者可以易而得之乎不敢僭书篇端姑述其槩于后与同志共之
  王氏孟子说
  
  王氏汝猷孟子辨疑
  宋志十四卷
  佚
  饶氏孟子记闻
  
  马氏廷鸾孟子会编
  
  刘氏元刚孟子演义
  
  朱氏孟子笺
  
  黄氏读孟子日抄
  一卷
  存
  王氏孟子通旨
  七卷
  未见
  金氏履祥孟子考证
  未见
  陈氏孟子纂要
  
  普自序曰孟子七篇之书其大原大本皆从性善流出临机应物纵横出没虽千变万化而脉络贯通条理分明曽不离乎一本之妙战国之时人欲横流异端交乱坏人心术孟子揭性善二字所以开人心之蔽塞邪说之原其有功于圣门者不细矣其言仁义礼智则曰心之固有非由外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则以为五性之端孩提亲爱则指其良知之发乍见孺子入井则明其本然之善穷理则曰尽心知性修身则曰存心养性养心则曰寡欲学问则曰求放心不动心则曰持志养气天道人道则曰诚者思诚牛山之木山径之蹊夜气之存斧斤之伐皆极言存心养性工夫陈王道则以仁义事君则曰格非心行王政则推其不忍之心保赤子则曰举斯加彼论王霸则以用心之诚伪言桀纣则以其失民心尧舜则曰不失其性汤武则曰善反诸身丧亲则曰自尽兼爱则言一本不为枉尺直寻不肯背驰诡遇安于义命不慕乎人爵之荣富贵利禄则曰所性不存困穷拂郁则曰动心忍性知几能权见道不惑长短轻重权度不差用心措虑随事制宜其本原统会皆自性善中来七篇上下若万语千言不出乎一心之妙用盖其学本子思子思出于曽子曽子亲承一贯之旨而学専于内故传之无弊性善之旨又自明徳修道中来故其为言多与中庸大学相表里所以继往圣开来学正人心破邪说其功徳被于无穷教化行乎万世学者有见于此而后知其性善之本仁义礼智不从外得一心之中万理咸备虽尧舜人皆可为庶有以发愤自强不徒自暴自弃云耳然微程朱发明奥旨则亦孰知斯人之为功而识乎性之本善也予于习读之暇姑撮一二要旨以为蒙训庶几思索而有得其意云
  亡名氏集百家孟子解
  通考十二卷
  
  晁公武曰集古今诸儒自裴日休至强至贾同百馀家解孟子成一编
  王氏若虚孟子辨惑
  一卷
  存
  若虚自述曰孟子谓说诗者不当以文害辞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赵氏曰欲使后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于说诗也此最知言盖孟子之书随机立教不主故常凡引人于善地而已故虽委巷野人之所传茍可驾说以明道皆所不择其辞劲其气厉其变纵横而不测盖急于救世而然以孔子微言律之若参差而不合所以生学者之疑诚能以意逆志而求之如合符契矣赵氏虽及知此而不能善为发明是以无大功于孟子司马君实著所疑十馀篇盖浅近不足道也苏氏解论语与孟子辨者八其论差胜自以去圣人不远及细味之亦皆失其本旨张九成最号深知者而复不能尽如论行仁政而王王者之不作曲为䕶讳不敢正言而猥曰王者王道也此犹是郑厚辈所见至于对齐宣汤武之问辨任人食色之惑皆置而不能措口呜呼孟子之意难明如此乎
  赵氏秉文删集孟子解
  十卷
  佚
  刘氏刺刺孟
  一卷
  佚
  杜氏孟子集注旁通
  四卷
  未见
  李氏孟子旁注
  七卷
  佚
  吴氏孟子集注附录
  未见
  读孟子法
  一卷
  未见
  李氏孟子权衡遗说
  五卷
  佚
  元史昶取孟子旧说新说矛盾者参考归一附以己见为孟子权衡遗说五卷
  夏侯氏尚𢆯原孟
  未见
  陆元辅曰元华亭夏侯尚𢆯文卿撰别字石嵓
  亡名氏孟子通解
  十四卷
  
  孟子衍义
  十四卷
  佚
  孟子思问录
  一卷
  
  孟子旁解
  七卷
  未见
  黄虞稷曰以上四部不知撰人皆元人所著也旁解首载赵氏题辞其本文下细书以释之
  刘氏三吾等孟子节文
  二卷
  未见
  张萱曰洪武间翰林学士刘三吾上言孟子一书中间词气抑扬太过请节去八十五条课试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其馀存者颁之学官上可其奏命曰节文
  杨士竒曰孟子节文一册有翰林学士刘三吾题辞盖三吾等奏请为之者也总一百七十馀条此外惟课试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而已刊板在太学祝允明曰圣祖以孟子当战国之世故辞气或抑扬太过今天下一统学者不得其本意而槩以见之言行则学非所学而用非所用命刘三吾删其过者为孟子节文不以命题取士
  杨氏守陈孟子私抄
  七卷
  未见
  守陈自序曰蒙抄孟子一如论语之例既辍笔仰而思之孔子在当时或讥或毁鲜知其圣惟其门人若回赐数人知之深耳暨其卒也世稍诵法之然皆识其小而遗其大得其麤而忘其精虽檀弓所记之言行亦或有失其真而况乎他逮夫世远言湮异端杂出惟孟子传得其真所著若性善四端义利王霸之类皆发明其大与精者且辟杨墨拒仪衍而独尊之谓其贤于尧舜迈于夷尹恵自生民以来所未有者其论明辨博伟足诏万世至今人仰孔子如天地之大日月之明者孟子之力居多也孟子在当时亦多讥毁之者后世若荀卿王充苏轼李觏郑樵冯休之论尚諵諵不已尊信之者惟赵邠卿韩文公二程子张南轩陆嘉材余隐之才几人耳至朱子尊信尤至谓其道性善大有功于圣门也言思诚得曽思之所授受也论经界丧礼见命世亚圣之大才也历叙群圣见自任之重也凡七篇之言皆为发明其蕴奥至于冯李郑三人之说又皆别白其瑕疵故至今论书则必称论孟论人则称孔孟而翕然无异词者朱子之功多矣然则孔子之道得孟子而益彰孟子之道得朱子而弥著三子之道一也而浅深异焉志学从心孔子之所以圣也知言养气孟子之所以亚圣也穷理反躬朱子之所以贤也学朱子而渐造乎孟子造孟子而寖近乎孔子此士之所当务也蒙窃有志焉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书是以自䇿
  李氏承恩孟子记
  未见
  童氏孟子编类 邹书
  俱未见
  吕氏孟子因问
  三卷
  未见
  林氏士元孟子衍义
  未见
  陆元辅曰士元夐山人正徳甲戌进士
  杨氏时乔孟子古今四体文
  七卷
  存
  李氏孟子道性善编
  一卷
  未见
  李氏孟子诂
  一卷
  未见
  万氏孟子摘义
  未见
  管氏志道孟子订释
  七卷
  存
  陈氏士元孟子杂记
  四卷
  存
  姚氏舜牧孟子疑问
  七卷
  存
  王氏孟子尊周辨
  一卷
  未见
  郑元庆曰王豫字介夫乌程人万历丁丑进士历官福建按察司佥事
  郝氏孟子说解
  十四卷
  存
  陆元辅曰郝仲舆孟子说解前有读孟子三十一条为一卷又孟子遗事一卷馀随文详说十二卷
  陈氏懿典孟子贯义
  二卷
  存
  懿典自序略曰十三经中孟子有赵岐注晦庵为孟子集注又于礼记中表章曽子大学子思中庸为之章句与论语集注并行号为四书成祖文皇帝诏儒臣编辑四书五经大全科场取士士皆各占一经而论孟学庸三义则人人所同诚重之也大学中庸本皆一篇朱子析为章句其次第贯通之脉络自在不必添说论语孟子注疏集注于一章下有小引而有无详略不同予在京邸时曽为论语衍其义数篇归来始竣后又演孟子前三篇病冗寝阁已已复为续之庚午春仲始卒业而为之序
  顾氏起元读孟私笺
  二卷
  未见
  戴氏君恩绘孟
  七卷
  存
  林侗曰戴君恩字忠甫澧州人万历癸丑进士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
  陈氏一经孟子大全纂
  五卷
  存
  黄氏宗羲孟子师说
  一卷
  存
  宗羲自序曰天下之最难知者一人索之而弗获千万人索之而无弗获矣天下之最难致者一时穷之而未尽千百年穷之而无不尽矣四子之义平易近人非难知难尽也学其学者讵止千万人千百年而明月之珠尚沉于大泽既不能当身理会求其著落又不能屏去传注独取遗经精思其故成说在前此亦一述朱彼亦一述朱宜其学者之愈多而愈晦也先师子刘子于大学有统义于中庸有慎独义于论语有学案皆其微言所寄独孟子无成书羲读刘子遗书潜心有年麤识先师宗旨所在窃取其意因成孟子师说一卷以补其所未备或不能无所出入以俟知先生之学者纠其谬云




  经义考卷二百三十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