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山纪程/蓟山纪程卷之四

目录 蓟山纪程卷之四
◀上一卷 下一卷▶

复路○甲子二月

编辑

初二日 壬戌

编辑

晴。自玉河馆还发。通州五十里旗下白姓家宿。先来便。上家书。

玉河馆离发

馆中人。早起束装。先送先来军官。修家书付之。正使军官。以伴倘李先达会点代之。副房则金译弼兴代之。译官。即李时谦也。持状启发行。自晓众胡乱入各炕。撤去门帘椅凳之属。喧聒挠攘。盖此辈始要结识于裨译。以做卖买。故日用器具。有求辄借。今则利窦既尽。行期在即。殆同日暮市。安得不掉臂。而不顾也。巳刻。一行次第起程。人皆衫袖轻快。有千里蹴之意。

玉河春水向东流。万里归装不少留。为是行人三宿恋。 出门怊怅却回头。

通州

路由通州。行至八里桥桥。长约百馀步。其高可容帆樯之出门。天下漕船。皆萃于此。桥南数帿立石。而题其面曰漕船大泊处。由通州西门入。扁曰神京左辅。闾阎市肆。亚于皇城。路左右观者蜂拥。过路有一衙门。扁曰摠军储。其傍崇墉栉比。皆仓庾也。过此又有一衙。曰理事分府。意是知州官衙也。但市街排列。石路逼侧。车不得方轨。按一统志。汉曰潞县。后魏徙置渔阳郡。唐初置元州。金曰通州。通州之名。自其时始。

四十里东石路长。燕京左辅汉敖仓。自是行人罕过地。拦街儿少绕如墙。


初三日 癸亥

编辑

晴。燕郊堡十七里民人王姓家午餐。三河县五十里民人李姓家宿。

早发白河

出由城北门。城内有一门。如十字阁制。扁曰天都锁钥。又曰天民视听。其门谯皆二层。路左有一牌门。横书曰日下街繁第一州。又城北隅一塔高耸。类白塔堡所见。皆雄府大都中无无塔处。门外多市街。而东西立牌门。曰物阜人安。曰远悦近来。又出外城门。有曰天衢平步。石路至此而止。行数里至通州河。河广百馀步。横列船舳。为浮桥而渡。曾闻通州帆樯。为第一壮观。而河冰未解。船不可行。

重城高耸白浮图。东出东门大市衢。州辟人民都会地。江通船舶运漕途。还乡好作青春伴。问店时逢黑衽徒。渐见和风天气暖。苍苍关树验荣枯。

燕郊堡

燕郊有城。东西门扁。西曰燕郊巨镇。东曰天下文明。市肆村店。亦繁富。入去时则乘夜倍道。自三河至此。不知有何状景色。又二十六里而有夏店。又三十里而有枣林庄。其城垣民居。与燕郊相伯仲。自今日春意蔼然。路多垦田者。

燕郊故驻辕。我意观于市。嘐嘐屠狗场。谁是釼歌士。

三河县

夕抵三河。三河本汉临驹县。唐析潞县地。置三河县。而以近六渡,鲍丘,临驹三水。故名曰三河。第今城谯颓败。宅宇荒凉。即一山野残僻村也。主人李姓家。亦湫溢不敢宿。城内有二层高阁。此是文昌阁。而中有魁星像。

三河县里屋如蜗。接巷居民设极柴。翦烛残更迟就睡。主人闲话畅襟怀。


初四日 甲子

编辑

晴。邦均四十里民人杨姓家午餐。蓟州四十五里民人赵姓家宿。

香花庵

白磵店路侧。有香花庵。墙内种白干松。故谓之白干店。而干与磵音同。而传讹故也。庵系崇德时所建。人传。崇德帝妹。早寡为尼。常居此。及其殿。仍作愿堂。尚今有尼姑住持。皇帝幸沈时。尝历临。故庵之傍设行宫。庵扁曰香林法界。庭立乾隆御制碑。扁曰古刹香花庵。入门有佛宇。设三菩萨。又建二层殿于其后。象设神卫。别无异观。而上层亦有佛座而已。庭有万历二碑。翰林孙国祯,周延儒所撰。殿东墙外。有五塔出屋上。垣周几一里。西则是行官(注:疑误书宫字为官) 。而守者不许入。佛宇前庭。有白干松。枝条挺挺。霜皮如雪。西翼廊有老尼。迎接劝茶。所居颇精洒。壁揭渔阳山氏女指头画山水幅。闻庵中旧有一尼。颇娇艶。乾隆帝尝见而悦之。执其手。尼遂以帛封手。治膏沐为容云。两廊亦多有尼徒。而年少者则羞见外人。不出户外。

轻风暖日香花庵。白干松株偃影毵。壁上溪岑先入眼。老尼迎客说喃喃。

盘山

午炊于邦均。遂迂行二十里至盘山。山之一名盘龙山。此即李愿所隐盘谷也。诸峰插天。山腰白塔。亭亭出松树间。其在最高顶者则山高塔。小豆大如指。山下有周垣。可五里馀。是行宫内墙也。循宫墙。迤西而上山。渐行渐高。泉流滚滚。石势齿齿。可谓曲曲可坐。步步可赏。仰见群峰。丛立竞拔。如禽兽釰戟。盖有石也。而远望之。则似松桧之郁翠。垣后数百步。有大寺临山。即小林寺也。丹碧烂然。房室静净。颇有山房之趣。寺下有二大岩。环其面而刻之者。皆乾隆御制诗也。从寺门东至一石塔。塔凡八面十三层。有悬磬而声出铮铮。高可十丈。而缘石梯上。其塔身之面则下临旷野。背接高峰。见极缥缈。意自轩爽。盖山有三盘。而此所谓中盘也。塔面作龛室。而奉小金佛十数像。石门内有一双巨人迹。石痕深寸馀。问是古迹云。而盖不可详。遂于壁上。抽笔题名。复向寺中入。有一僧迎接欢款。问其名号。则曰名子志。号恒义。系江西抚州府人。卓列茶锺。磁色青绿。而燔书盘山小林寺五字。遂举锺。面面授之曰。好归贵国。见人辄道曰。游盘山时。遇寺僧某。以一锺授受云尔。则岂非美事耶。余亦爱盘山二字受之。遂各以扇丸偿之。袁宏道有盘山记。甚纤悉。其最著者。仙石台之西。有万松寺。云照寺之东。有悬空石。若飞阁之檐。断桥之梁。架空侧立可数十丈。左右皆石峰。若飞动。天门开在紫盖之东。腾云峰在悬空之东。投间桥在紫盖之腰。而天成石桥也。初入得盘泉。次曰悬空石。最高曰盘顶。历悬空石。则上方寺也。且无石级者。曰天门开。盖此山之八景。即紫盖,腾云,投间及仙石岭,狼甲石,帐房石,菱角石,絙龙池也。问诸僧曰。八景中。有今日可观处乎否。僧手指紫盖,腾云四字曰。此则可望。不可上。絙龙池在塔下。石池天成。细而长。苔色斑斓。水自石罅曲折流出池。外壁刻曰絙龙池。傍题荣川桂三字。大抵此山气势。与我国松岳相近。峰峦回复盘旋。重重包裹。袁纪所谓外骨而中肤者。是也。士商要览言。盘山。乃吕纯阳飞釰斩黄龙禅师处。仙釰犹插山顶。有亭翚之。又闻盘山有佛灯。每除夕。山之云照寺定光佛舍利塔。与蓟州独乐寺观音阁。通州孤山破塔。皆有灯出。互相往来。漏尽各返原处。好事者恒裹粮候之云。慧因寺。在山之旧中盘。多可观处。其馀山谷间突兀者。俱是层坮绮阁。日力垂暮求。可穷山间之胜。还从山路而下。石壁间大石之有如蟒蛇飞走者曰大蟒石。有如蹲虎者曰虎石。有三角如菱形。一角着地。两角向空。其大如屋者曰菱角石。有如人着帽。高立于石坮上者曰帽石。有如伛偻侧立。自生石纹者曰狼甲石。或方或圆。或尖或洼。不可指为何状物。而种种形像各异。袁记所谓慧石拒上。生动如欲语者。想不诬也。最下得帐房石。石方如碁局。长广皆二丈馀。高一丈。石面平如磨治。其上四隅穿穴。可立帐柱。故得帐方之名也。遂登坐石上。俯临行宫全址。层层如飞。正中有正殿。而无青画彩檐之饰。缘厓而渐上。每十数步之间。起一亭榭。皆依山对野。或圆或斜。或有六棱。或有三层。是息步亭等地也。其制不一。而又东有三层彩阁。似亦游嬉处也。一路沿溪。柹梨棠李之属。丛丛成林。若至花开果熟之时。则群芳象馥。丹砂点漆。似可添一胜观。盖土宜果木。而寺僧多以此为生理。皇城市中太半是盘山果实云。还到行宫前求入。则以皇帝行蓟时例必历临。见今整理行宫七处事务。使为修宫治道。方来住宫中。禁阍颇严。又见民丁自山下治道。道左右皆转圆石。使平如砥直如矢。而路中央加土寸馀。以作御驾之路。如是至蓟州。盖雍正,乾隆两帝陵。在蓟三十里之北。而皇帝将于二十八日。幸行云。镇日登陟。归有馀恋。步步回顾。山腰白塔。如人屹立。行过十许里。犹偃然入望。

盘山山势屹重重。绮阁层临画意浓。白塔归云浮紫盖。绿塘春水漾红龙。息劳坐扫千年石。耽胜行停万里筇。却见禅家风味厚。少林闲释捧茶锺。

杨妃庙

下自盘山。路左山顶有一庙。乃世所谓杨贵妃庙也云。有金像女子戴花冠。而面貌端丽。盖此处本多娘娘庙。而此特在古渔阳地。故强名为杨妃庙。而或称五名山碧霞娘娘之庙。而此称禄山庙。甚矣。好事者之取意假名。顾一世滔滔也。

滑白银鱼鬓。渲红绣凤冠。婵妍遗庙像。仿佛太真看。古驿芳尘歇。仙宫恨梦残。渔阳千载路。春树碧栏干。


初五日 乙丑

编辑

自午雪。鳖山店三十里民人王姓家午餐。玉田五十里民人傅姓家宿。

卧佛寺

朝入蓟州城。城周九里。至独乐寺。寺前设红栅。又内有一门。而左右有神将。长各三丈馀。握拳弩目。狞狰欲搏。像皃甚严威。扁其门独乐寺。门内有二层殿。扁上层曰观音之阁。下书太白二字。殿内扁曰普门香界。中安丈六金佛。遂结四䌷带下垂之。不及于胫尚数尺。头上又有数十头。环其四面。笼以银丝。作观音冠帻形。循层梯出其上。拂顶指适与栏齐。肩以上又几二丈。俗称丈六者。举其槩也。佛像端严。是乃南海观音神。被以黄金袈裟。下设莲花榻。以承金身。闻佛立处。古有大槐树。其大十围。僧人即其树。而刻为此像。金像颇毁。肩背间金铭剥落云。而今则不可知也。从阁后。又有一字廊阁。障壁为间架。中安诸佛相 (注:疑误书像字为相) 。东安关帝像。西则设长龛于宇下。龛有卧佛。其长过二丈。以手加额。两眼廉纤。如闻鼾息声。世传卧佛乃李白醉倒像。丈佛乃太白之细君。此语未知所谓。而今见二层阁。扁额有太白二字。似是书扁者名。世之见者。妄意其青莲之名。转相讹传也。

堂静濛濛卧榻尘。祗园花树梦中春。世人曾识青莲否。金粟前身又后身。

朝发蓟州

蓟州有崆峒山。即黄帝见广成处。登层阁四望。众山环绕。不能指的其何处。从城南门出。而入城时则西门也。扁曰西拱神京。城有二重瓮城。而西南门皆如是。城中石牌楼相望。皆屃赑剥蚀。独两石柱岿然。是 皇明名臣大司成国子监祭酒成宪牌楼。系是嘉靖间所立。而字刻尚宛然可辨。遂出城而南。野中土墩累累。高或过数丈。问是古战场埋骨处

马骄双毂滑。鸟断四山空。远树冥濛白。晨天荡漾红。春寒犹野雪。程阔又江风。胜览诗囊富。行将詑海东。

渔阳桥

桥有七虹门。而桥下水滚滚如大江。今则移向南岸流。故此桥在陆地上。无端一石路也。路隅有二石人。并肩参差而立。如面缚形人。或曰。此州。属渔阳地。而禄山贵妃。昔为乱阶。罪大于唐家。故刻石像形。从而缚之。以谢千古之罪云。自鳖山以后。见所谓蓟门烟树。盖大野空濛。天光地气。上下摇荡。往往见银海倾洞。一望无涯。

天坼渔阳野气迷。桥门莽苍贯朝𬯀。飞湍激石如雷转。忽忆开元动鼓声。

枯树岭

行至枯树店。望北两山间。有所谓枯树者。其高才数丈馀。枝条不长。世传此树枯死。不花不叶。若有真人起。然后枯树复华。时方隆冬。万木皆凋。见之不足为异。而春夏之间。亦然云。或曰。蜀人尝过此。叹异之曰。吾行天下。惟蜀中与此地见之云。余欲辨其真赝。遂与景博驰至岭上。独树孤立。昂然不长。试攀折一枝而观之。盖此树不可曰枯。亦不可曰不枯。其木理仿佛山梨。而大抵累百年相传者也。店名有大小之别。而非别有大小枯树也。过此而有枣累千树。密密成林。上下一村。隐映于枣林之间。夕至玉田。雪犹不止。

孤云漠漠雪霏霏。独树扶疏岭路迷。一种春光移在手。马头斜日折枝归。


初六日 丙寅

编辑

阴。沙流河四十里民人王姓家午餐。丰润四十里民人王姓家宿。

龙飞塔

塔在丰润南关外玉皇庙中。庙皃甚草草。中安玉皇塑像。屋背有盈尺小塔。以莲花金叶奉塔身。其小如矛头之饰。上刻云龙。有头角。而其东南缺一角。按日下录。元时建塔。塔有六角。刻一龙。 皇明成化中。其东南角龙。乘雨飞去云。此是六角之无其一者也。

青山高出浅溪流。古庙无人白日幽。龙去千年犹有迹。彩云栖在塔东头。


初七日 丁卯

编辑

晴。榛子店五十里民人王姓家午餐。沙河驿五十里民人刘姓家宿。

承安桥

一名青龙桥。桥多颓圮。方聚人重筑桥。边设一幕。有丁徒十馀辈。持一卷册。求钱于行人。将欲聚钱成桥也。桥傍建一十丈旗。书曰募化重修承安桥。过此多有随力出钱者。盖如我国之禅家施主例也。七家岭路隅立石。题曰滦州正界。自此为滦州界。而热河一名滦河。热河之路。至此两分。未至宿站五里许。土皆赤埴。路傍有庙。而四壁涂红粉。名之曰红庙。

水坼青龙一派回。古桥重筑石栏开。行人橐里青帙叶。共掷旗亭积小堆。


初八日 戊辰

编辑

阴。夷齐庙四十里午餐。永平府二十里史氏家宿。

清圣庙

侵晨而发。至野鸡坨。逶迤东北行。所过村落静僻。颇有山野意。约行二十里。北望十里间。有白塔高出山顶。似是佛宇所在也。过一短阜。地势开爽。南有一山阧立。世传为首阳山。山高不过十数丈。濯濯然无一草一木。循山趾而北行。望见数里外。松林郁然。至则有石甃小城。其制甚古。中设出入之门。架石为虹门。楣刻贤人旧里四字。又题其上曰孤竹城。嘉靖间。章丘杨选笔。入城百馀步。夷齐庙在其中。前有牌楼。扁曰敕赐清节庙。万历甲子。李顺书。牌楼南设土墙。墙面书清风百代四字。字画大如股。即崇祯癸未。陈泰来书。而风字则墙颓几不见字样。其旁有永平守孔继炘笔。而题其碑曰叡圣遗墟。又以细楮书题。其右曰吾祖称贤。孟尊曰圣。圣也,贤也。天伦父命。纲常千古。风节何劲。想像遗墟。陇蒲莫定。维玆肥如。为我皇敬。乾隆壬子所竖也。又于门左右。各立一碑。左则忠臣孝子。右则到今称圣。左是陈泰来笔。右是李顺笔。牌门之内。又设东西牌门。东曰天地纲常。西曰古今师范。外门之内。又有一门。揭清风可挹四字。有小楼于门上。以乌石嵌壁。而刻记文。略曰。宋真宗大中祥符。致祭于二君。元至元。追封伯夷为照义清惠公。叔齐为崇让仁惠公。外门内有东西两碑。在西者。永平知县王玺钦奏致祭文碑。即 皇明成化间也。东则康煕乙巳重建之碑。又有一门。于门内门廊立三碑。而一则刻孔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一章也。一则孟子曰。伯夷叔齐。圣之清者一章也。一则曾子曰。伯夷叔齐。死于沟浍之间。其仁成名于天下。夫二子者。居河济之间。非有土地之厚。货粟之富也。言为文章。行为表缀于天下一章也。过碑屋而有正殿。自碑楼至此。可百数步。殿内设一龛。扁曰古之贤人。即乾隆笔。有两塑像。并肩而坐。东夷西齐。而其像酷相类。但伯像差瘦劲。俱戴冕被衮捧笏。而俱王者仪。盖殷曰冔。周曰冕。夷齐之不冔而冕。抑未知其故也。壁嵌石刻二处。亦乾隆诗也。东是癸亥所作。诗曰。轩冕涂泥是本肠。肯容儒雅污冠裳。薇苓依旧西山岵。顽懦羞登夫子堂。只为心惭踪异武。敢将口实罪归汤。岂争陇右还蒲左。天下清风尽首阳。西是甲戌所作。诗曰。得圣之清孰与齐。首山道便此凭𬯀。为传公信及公达。底较辽西复陇西。何事宋朝锡圭冕。可知夫子视涂泥。史迁慨羡青云士。未识浮名本稗稊。盖庙南之名首阳山者。未可必信。故有蒲左陇西之句。世传孤竹城。即孤竹国建都之地。夫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以饿死为自靖之道。则奉身逃隐。犹恐不深。何必复归于已让之国都也哉。且况季为国君。坐视二兄之饿死。而若是恝乎。是山之非首阳。不待辨说而明矣。龛前设香炉及花甁二座。壁揭和亲王二诗。庭立元 明清时七碑。顺治丙戌。石镇国所撰碑文。略曰。庙有膏腴五十六畒。嘉靖间。少司马张玭。前任永平。捐捧锾而设置者也。庙北临江之岸。石窟小如螺壳。有弇州王世祯吊伯夷赋一篇。刻在窟中云。而迳路捱仄。不得就见。庙后有一寺。寺供金佛百数。遂入此午炊。有薇蕨为菜为羹。使行之入此食蕨。便作年例。年前一使行厨房阙蕨薇焉。使臣杖其厨子。厨子出而哭曰。死便死矣。胡为采薇而食之。千载下。使我至此云。语极绝倒。饭讫入行宫诸室。复房叠楹。今皆颓落。庭有大湖石作假山。而亦多崩圮。或有铁钉之合缝石罅者。中折而头碎。古所称揖逊堂,斋明门等处。不可寻矣。从阁道而上清风坮。坮前庙后。面刻清风坮三字。规制尚见其忒奇。松桧荫映于庭。卧榻门格。皆用沈檀枏木。刻镂精巧。但恨旷废无足观。庙基之北。陡然枕于河。河即滦河也。沿水设回栏。因势曲折。为百馀间架。河弯曲如月。环于其下。涵滀泂澈。左右照映。周览讫。遂从城左门出。门扁曰仁宅义路。舟渡滦河。河边巨石。盘陀可坐。有一岸在两派分流之间。自成一小岛。与清风坮对峙。其下绝壁崭然。上下皆有石矶。北望百里间。远山重叠。横亘长城。隐约可见。至此登登。山水楼坮。更添一层之。孤竹君庙在岸上。庙貌亦荒凉。塑像独立。面如灰青。须眉如雪。衮冕之服如二君。而前立一木牌。书曰孤竹君庙。就见之。即一迂疏丈夫也。永平之双子山。有孤竹长君墓。团子山有次君墓。马鞭山有少君墓云。

荒坮遗庙雨如丝。缅想雷阳食薇时。之子有心终秉义。为邦无计更扶危。难攀高节苍山屹。欲挹清风老木悲。愧杀东邦皮币使。一鞭归过古今支。

射虎石

自滦河发。行至青龙河。永平府城。西北枕流。此河足为府城之濠。从桥而行。又西行五里许。为见射虎石。沿河而下。有一碣立洞口。即清襄敏蔡公神道碑。遂入洞而行数三帿。山阜宛转。下竖一碑。刻曰汉飞将军射虎处。康煕壬戌。命绥远将军蔡毓荣重建。毓荣莫是襄敏耶。当碑前下马。忽抬头流眄。则山腰有白虎。转头贴腹。弩目而视下。其全身则太半隐伏于莎土间。诸人皆肃然而恐。定晴更视之。石也。此是李将军所射之石。而以虎视之。则殆过七分之肖矣。仍溯想千载。当将军醉猎之时。月色荒凉。林路熹微。负隅一物。若将向人而咆哮。无怪将军之以石为虎也。以将军格虎之勇。安得不抽矢一发乎。余遂上山。寻石头没镞处。盖苍苔剥面。枯莎缠身。不可得以详。而物状之仿佛得名者。莫此若焉。古称阴山射虎。此无乃阴山地耶。或以射虎处。称虎头站。

苍鳞白额孰真非。异事阴山射虎归。想像将军凭醉路。黑林中夜月熹微。

滦台寺

寺在龙王庙之东岸。而为永平八景之一也。入其寺。壁圮栋折。东颓西倾。寺中百数佛像。亦皆断头折肱。芒然可怕。庭有东岳庙记,地藏庵记等碑。即万历,成化,嘉靖,康煕间所立也。但眼界辽阔。滦河首阳。左右环峙。永平城坮之胜。皆在目中。又有平田累千顷。铺在寺岸下。疆场畇畇。一望无边幅。重以夕阳横照。淡霭微收。历历如画图间。青龙河边有小构。即阅武所也。胡人百十为群。手弓腰矢。分队较射。问之则明日府尹将试艺。故赴试者。前期私习云。而观其射法。则满弦发矢。远不过数十步。北人善射云者。参之所见。大相迳庭矣。

青龙河阔石为坮。古寺高临野景开。断头折臂千躯佛。阅尽风轮万劫回。


初九日 乙巳

编辑

晴。背阴堡四十三里民人王姓家午餐。楡关四十七里民人韩姓家宿。

义冢

渡羊河未半。有流丐十数儿。叩头路左。乞得一文钱。使马头辈。括囊钱分给。行宫侧有扁留养局之室。此是流丐留养处。面垢鹑结者。聚坐门首。或曲肱而睡。或解衣而扪虱。若群猪之聚圈。过无宁县五里许。路傍有一荒坟。高大视他坟倍之。立短碣而大书义冢二字。问之则流丐死后。无他可埋。故本官设义冢云。

尔生空箪瓢。尔死塡沟壑。意气何男子。掩骸捐金橐。大冢高于山。游魂住冥漠。百年香火扫。旷原春寂寞。日昏噪饥鸦。草深捿雏雀。行人为一吊。有诗愁无酌。

次韵齐佩莲

夕抵楡关。主人即韩姓也。其家重门复壁。萦绕幽深。所列器玩。皆光润耀眼。楡关三里地。有恩选进士齐佩莲者。颇以文艺称。是夕来访于店舍。略与笔谈。叩其乡籍。则曰原 江南溧阳。 明世袭指挥佥事。寄居无宁。为官者代不乏人。问楡关诸胜。则曰。离此三十里。有莲峯海巿。是一美观。且一年蜃楼。止一二次。清晨瞬息之间。车马人物。变幻多端。齐因袖出平日所著诗文一卷。而洪耳溪良浩,曺尚书允大使燕时。为之批评。跋篇之文。酬韵之诗。俱誊载一卷。拈卷中卮字韵。要余和赠。

春雨楡关强引卮。忽逢高士展山眉。抹月批风诗一部。胜地光怪积波斯。


初十日 庚午

编辑

晴。凤凰店三十五里民人刘姓家午餐。红花店三十七里民人张姓家宿。

凤凰店

自启关以后。路多泥泞。车辙所过。成一泥海。往往至尺馀之深。日候渐暄。路柳向嫩。又见村女三五登山。提筐而采青。

饥食松糕渴飮浆。巿门朝日匝胡商。等闲识得春风信。山路盈盈采女筐。


十一日 辛未

编辑

晴。角山寺二十里午餐。澄海楼二十里少憩。红花店二十里还宿。

角山

朝循山海关城内。遂迤而北。上角山。即巫闾馀脉也。山腰有一间亭。依山高起。曰息步亭。左右有石长凳。盖为登山者息步也。自此山蹊石迳。回迂硗确。计至十许里。而有一寺在山顶之下。洞门小塔。隐映于疏林间。石墙周遭。依岩而建寺。即所谓角山寺也。扁外门曰山门镇静。内门有神将二人。各立左右。手执殳釰。有愕然欲驱之意。正殿安大小金佛累十躯。左右夹室。亦多神像。西庭有小井。井傍有短碣。书曰。万历甲戌仲冬。余以兵侍。奉命犒师辽左。还入山海关。职方穆山裵君,宪副长治宋君,宪佥无锡张君。邀登望海亭,角山寺。咸属奇观。因成近軆诗。诗曰。曾缘国计访蓬莱。注曰。余巡抚山东时。有海运之役。后因登蓬莱阁。观日出云。劳捷还从碣石回。东北两看沧海日。幽青一览角山坮。禹书风物古今变。文祖金汤天地开。战胜筑关控要害。武宁经略亦雄哉。真定鸣泉,梁梦龙题。殿庭立四碑。东是弘治万历碑。西是康煕间碑。西翼廊有年少二人。寄住工课。问姓名年号。则一是刘克昌。号裕昆。而年二十五。一是王延年。号祝堂。而年二十六。问曰。所读何书。曰。读科举之书。做科体诗文。余因请一览。二秀才出赋与诗示之。其行文下字。颇颖慧可爱。语讫。遂登山顶。是名平山岭也。关中坮址。翫在掌股。北有一峰。石角巉嵒。回纡如环屏。下有流泉。涓涓于沙石上。山顶之路。有一碑在榛莽间。 皇明萧显,陈𤩽,萧鸣凤等诸人山寺唱和之诗也。复下寺朝炊。

千仞峯头独杖黎。漠然遥望揽青徐。巿尘迢递山房静。青妙诸生朗读书。

澄海楼

自角山遂向望海亭。自此为二十里。从山海关北门入。由南门出。直向至长城。城尽处别筑三里之城。逦迤与长城合。南有门而无谯。入其中。城制盖仿瓮城。而城内亦有人居。历石梯数十级。地皆铺甓平旷。其高与长城齐。建层楼于其上。是所称澄海楼也。楼旧名望海亭。结构崔嵬。下临渤海。见天水一色。波涛汹涌。作霹雳声。洵天下大观。楼上嵌左右壁刻古体诗。右乾隆癸酉。由吉林还。与汪由敦,刘纶赓和之诗。左则乾隆壬戌。自盛京还。与张照梁侍正联句。凡字画涉水部者。槩不用。仿驱阳修咏雪禁体也。下层。即乾隆丁酉秋。展谒祖陵还。与于敏中,梁国治赓和联句及壬寅秋。自热河取道。命梁国治,董诰赓和诗。皆苍健可诵。御制城字联句下。系以注曰。秦时长城。入海里馀。俗云四十里者。讹也。盖记实也。壁左又有陈廷敬观海歌及康煕壬戌孙在豊古诗一篇。而系张皇不可记。坐楼上良久。南出数十武。又有乾隆诗二首刻于石。庇以阁。其一曰。我有一勺水。泻为东沧溟。无古亦无今。不减亦不盈。腊雪难为白。秋旻差共青。百川归茹纳。习坎维心亨。却笑祖龙痴。鞭石求蓬瀛。谁能望天倪。与汝共濯清。是癸亥作也。其一次前韵曰。拾级登岑楼。复此俯巨溟。寒暑幻冬夏。日月浴亏盈。界奥一线金。际天合色青。最钜斯为绝。守信故永亨。蹄涔易致涸。注玆恒为瀛。泾渭诚小哉。徒分浊与清。是甲戌作也。俱以御笔书之。西北隅又有两碑。一书天开海岳。一书一勺之多。背记越人刘永基题。天启六年海运同知河东王应预立牌。今剥落崚嶒。然字画大如椽。至二百馀年。而笔迹尚宛然。又南行从城窦出其外。此城尽处也。城头迤入于海。海水舂撞沙石。啮其趾。是日风又大。天风海水。涣然相遭。喷薄震荡。不可名状。盖以大石塡海。筑城其上。名之曰老龙头。或云。徐达守关时所建。城之西。筑石为梯。为上下之阶。复遵海而行。过数帿有永佑寺。奉东海龙王神。长龛多藏新妆佛书。还澄海楼。东望渺霭之际。石峰嵬峨出水中。此是燕蓟碣石云。乘月还红花店。

朝登角山颠。暮向渤海头。重关城尽处。兀然临高楼。青天浩无际。白日澹如流。一勺濸溟多。积气穹壤浮。大风吹鼓浪。石激成泡沤。一粟渺此身。三桑阅几秋。城根半入水。铁坎沈沙洲。望洋差可意。蹑栏聊凭眸。直欲穷吾槎。溯洄青齐州。


十二日 壬申

编辑

晴。八里堡十六里民人丑姓家宿。

出关

私商车卜。追后启程。且为泥路所阻。故昨日之留宿红花店。盖欲同出关之意。而今至两日。又难迟待。故先遣任译。通于山海关副都统。使之开门。三使相继而发行。至关帝庙。庙在关门内北边路。外门之外立牌门。而扁曰如日在天。又曰天日丹心。成化间。孙承宗笔也。正殿安关帝像。神卫仪幢。别无异观。前后扁楣及左右联对。不可殚记。东西翼室。各奉神塑。而东财神。西星神也。东翼室之北。又建一间堂宇。设关帝三世神位。书诸牌面曰敕封关帝曾祖光昭公神位。而主壁为左。曰敕封关帝祖裕昌公。右曰敕封关帝父成忠公。此是左昭右穆之例也。遂前行出关门。关将都统点视。如入来时。过关行数帿。有一墓碣在路左。墨书其面曰先来一行。甲子二月初五日酉时。过此。未满四日。行过七百里之地。亦可谓飞拨也。

重城回拥七门开。控扼山河尽美哉。孤竹以东通大野。五花之北屹戎坮。无人更送青牛出。有客今乘白马回。晕面红潮关庙路。酒朋多意劝深杯。

芝麻湾

夕抵八里堡。主丑姓家。夜深月明。海声撼屋。因与景博出门散步。遍芝麻湾十许里之地。遂登姜女庙前。少坐眺望。时月愈高。而四无人籁。

飞鸦啼鹊向风轻。一出重关大野平。汹涌海涛天万里。峥嵘月色夜三更。家乡信息徒凭梦。山水风光谩结情。赖有吾人同把臂。行寻姜女庙前程。


十三日 癸酉

编辑

午阴风。八里堡留。

姜女庙观日出

夜闻店人言。则姜女庙前。可见日出云。故天未明。从秋阳至庙。庙内东门最高敞。遂凭栏望海。少焉。阴云乍卷。红光荡溢。杳杳然日自海昇。其初出也。若琉璃樽罍之状。渐高而如红凉伞。缬缬未定其軆。才离海水。始见金盘之涌出矣。其状不一。而望之若俨然凝重。仍周览庙内。归路历登烟坮眺望。为飘风所触。匆匆下来。

红澜荡潏晓云迷。渤海东头眼更低。忽睹光明新气像。扶桑振起火乌楼。

八里堡留宿

私商之行。尚未出关。故又此留宿。今日风势不佳。而店舍安息。未必非私商之效也。闻卞译言。则车卜多致败于泥泞。以至人伤马毙云。

燕商贩货各全车。千里关东道路賖。尘海风澜浑不识。待人闲息野民家。


十四日 甲戌

编辑

朝阴风。中前所二十七里民人曺姓家午餐。亮水河四十五里旗下张姓家宿。

中前所城南门外。以自簟构二层屋架设。倡戯于前。观者云屯。有两人装以女子红妆。其云髺粉白。少无毫发之殊。手持画扇一把。翻而摇之。齐声作艶唱。其声袅袅。虽不知为何语。而浓脸倩笑。莲步轻盈。百般情态。眩人观瞻。此真以声音笑皃为者也。翻然入绛帐中。又有白发二老人。联臂而出。其发白者。亦假面也。一着阔袖团领。头帽腰带。一应我国朝士之服。跪揖进退。皆中节奏。大抵胡儿见我国朝服之人。则必曰倡氏云者。盖以此也。此等戏具。皆演稗史奇书。以一回所录。作一场戏。戏讫而辄换以他回。故知者犹可摸捉名物。而不知者不解其何样趣味。况我国人则又不识言语酬酌之妙处乎。路傍有关帝庙。此亦大刹。又有所谓虫圣庙。意其享西陵氏马头娘之类也。

清簟楼坮绛帐垂。城南大路匝胡儿。王风委地求诸野。礼乐衣冠尽在斯。


十五日 乙亥

编辑

晴风寒。中后所四十二里关帝庙午餐。中右所四十八里民人李姓家宿。

沙河店

午憩中后所关庙中。与刘释性喜。略相笔谈。东人贸帽。必于此地。故才到店。译商辈奔走四散。交于道不绝。所谓求利者于巿也。今日风寒。无异严冱。夕至沙河店。行路人皆疾首蹙頞。不但天气之冷。近海野折。风力峭劲故也。

三春强半度。一策路悠悠。淡碧千峰霁。浓青万柳稠。风尘人欲老。寒暖日为忧。买醉沙河店。胡儿唱酒筹。


十六日 丙子

编辑

晴风寒。宁远三十里旗下旸姓家午餐。连山驿三十里旗下王姓家宿。

宁远温井

温井在宁远卫城南二里地。有一室而设栅栏于庭。庭内设隐沟。通井道。凿石如瓢子样。掘庭而受隐沟之口。又通石窦四面。使之分派。而流入汤室。汤室在其傍。而门扁曰万善同归。入其门。则设左右房。而房内凿汤井。井四面方正如方塘。此乃有病者濯木之所。右房有一胡。方赤裸洗沐。见众人突入。却欲掩体不得。蹲坐一隅。阳若不见人者。寻水源而入东墙内。井以筑甓为圆栏。深可数丈馀。温泉涌出。若玉散而珠联。此是泉脉沸腾故也。其温气袭人。手热不堪掬。井栏之南。凿甓通流。至于汤室。故濯沐者不劳用绠汲出。而源泉混混。盈科而放流矣。井南有佛堂。扁曰慈云广覆。有僧寮在其左。扁曰慈濯痌癏。寺僧及居民。皆汲此水。以至淅米烹茶。故飮之者以是少病云。

温温槛井首山隅。赤脚颀然濯沐徒。风冷不能吹息热。水铃高涌散明珠。

烟台河夜行

自温井暮发。此去程站。素称最远。一舍之间。虽穷日力犹不及。犯夜行数十里。少焉月出。天云朗然。无一点些儿。路中人马。毫发可数。

一片青山月。高悬万里天。牢骚风绕木。浩汤水如烟。困马行须策。驯狵吠不眠。莫愁程道远。清景是奇缘。


十七日 丁丑

编辑

晴风寒。高桥堡三十里民人张姓家午餐。松山堡三十六里民人赵姓家宿。

春寒绝句

风势连日狂急。尘埃散天。行人口中。嚼之有声。路傍林木。皆成雾里光景。此燕路所不免也。

海路风涛壮。山嵌雪迹多。重装嫌太薄。奈彼春寒何。


十八日 戊寅

编辑

晴风。大陵河堡四十三里民人刘姓家午餐。石山站三十里民人刘姓家宿。

大陵吊古

河水流凘。自本州卫送涉水军数十丁。有一官领到。使伐冰行船。水军皆浑身着皮袴。往来水中。如踏平地。人或背负。而马则牵辔渡之。或冰凘蔽流。则以铁挝伐之。有官船三只。泊在河桥断处。而桥头沮洳。不可步。故借水军背负登船。李译光稷作大陵吊古一律。为余诵道。

人烟萧瑟大陵途。散野黄尘缬眼珠。当日万军争蹴踏。斜阳匹马谩踟蹰。恨添流水波空咽。骨没荒原草不芜。尚有悲声时聒耳。吼风枯柳吊征夫。


十九日 己卯

编辑

晴大风。闾阳驿四十里民人素姓家宿。

闾阳店舍

店壁设一龛。奉观音神位。而卓列饵果之属。方燃烛炷香。可知为享神之礼。问之则二月十九日。本菩萨神生朝。故凡民崇奉之家。必供香火云。向晩。风势益壮。遂停站不发。

海声掀屋月阴阴。寒枕愁多梦不深。一炷檀香九枝烛。主人晨起拜观音。


二十日 庚辰

编辑

阴风。闾阳驿留。

和呈䌹庵绝句

䌹庵患声澌。落后于宁远。故一行又留此以待。向日䌹庵追到。与秋阳唱酬。余亦次之。

云山佳处荡心胸。行人胡垆醉晕浓。快马鞭轻归莫懒。玉河游客已经冬。


二十一日 辛巳

编辑

细雨。桃花洞五十里闾山寺午餐。广宁站四十里旗下王姓家宿。

桃花洞

为见桃花洞发。行二十里。自常兴店。从间路迤行壮镇堡之北。自此以往。无人知路。迂行又十馀里。时细雨霏微。阴霭黯澹。巫闾峰峦。出没于天云之际。盖雨中山光。酿出一层奇也。掠过北镇庙。林莽间。亦多古庙山村。连逾陂陀。至村尽而洞深处。奇峰峭壁。叠现层出。黯然如泼墨凝黛之色。地势渐登。皆铺石为路。十步许。辄对穿石窦。至山腰不断。闻乾隆帝尝临此。为植旗纛而设云。石路尽。而有六十级层梯。其上有石窟呀然。即名观音窟。刻其颠曰思岩天壁。正中扁曰天然幽谷。海上钱学洙笔也。窟中可坐数百人。而窟之北筑长龛。安佛像十馀躯。西北奥处。石壁中折。窈然而深。雪水方融解。澳然被于石。鸣溜淙琤。可喜。满壁皆东使题名。仰壁历数。即一缙绅案也。余亦从三使同题。缘路石壁。多有扁额处。一曰天空海阔。一曰蓬莱仙境。又有碑刻记文及壁刻诗扁。而乾隆御制诗。注记山中胜景。有曰。圣水盆,蝌蚪碑,桃花洞,吴公岩,道隐谷,云巢松,旷观亭云。而未得一一历探。且不无当面错过处。午餐于窟东寺中。寺系嘉庆壬戌重修。而庙貌佛像。亦极精丽。内扁曰闾山胜境。他馀诸额。不可尽记。遵寺而南登一岸。有六棱小亭。前后对立。而其一即望仙亭也。亭之东有长谷。而多种桃花。扶疏成林。桃花洞之名。抑以是耶。或曰。 皇明处士贺钦居此。而名曰潜公云。似是此洞也。贺钦字尧天。辽东广宁人也。成化丙戌进士。闻陈白沙讲论。即日抗疏解官。执弟子礼。肖白少像。悬于别墅。日瞻企之。正德初。乡寇暴发。戒勿犯先生家。乡人闻之。请往抚之。贼遂退。潜心理学。清修笃行。乡人化之。称曰医闾先生云。亭之南。曲折缘梯而下。有小窟。围而圆墙。作小龛而奉佛像。刻其颠曰古佛龛。遂少憩眺望。松树苍郁。山势回抱。甚奇绝处。又向北麓步登。则石路欹灰。崛起为峰。背者多为壁面。最高处刻清望二字。此是天晴。则望海之意也。辽野千里。全有眼前。坐收一局之势。其大体与道峰回龙绝相似。清安寺在其西。而其北则玉皇阁也。扁曰化雨慈云。清安则题曰境幽德昭。庭左右各有二碑。万历,乾隆间所竖也。又迤而西南行。登一高岩。岩上筑坮。岩门之右。书壁立万仞四字。嘉靖戊戌。摠兵都督马永书。又其右刻闾山第一石。又其左书曰人间天上。筑小虹门。而入其中。中有坮。而门楣曰白云关也。历五六十级。二折而上。坮之外面。刻代屏石三字。此则观音关也。安佛像于龛中。小可容二人之立。诸人于壁上题名。此亦眺望通豁。蹊迳幽邃。黄苔被石。白云当檐。可谓渐入佳境。上层又有堂坮。而废颓无馀。且危险不可上。白云关西南。又有石峰陡然对立。立阁于其上。此亦佛龛也。仍抱岩回转。石棱呀然相开。壁面刻桃花洞三字。此所谓南天门也。东壁嵌穴而立碑。大书北镇名山四字。云冈龚用卿之笔。又有恒斋马泉之笔。曰瞻忆皇都。又有锦郡太守宋之铉山游纪胜碑。遂植杖少憩。俯视下界。云木杳然。海色茫如。尽若凭虚御风。遗世而独立。时苍然暮色。自远而至。山中诸胜。犹未可尽。

青骢躞蹀系松根。永日岩崖屐齿喧。云起无心侵佛座。涧流盈耳杂人言。峻嶒岳势吴公石。寂寞春光贺老村。莫种桃花开小迳。渔舟错认武陵源。

玉泉寺

玉泉距桃花洞。又十馀里。而若由捷路。则半之。遂从山背而行。凡过峻岭者四。石角巉岩。陟降在𪩘。复降在原。五里行步之劳。比诸平地十里。则不啻倍蓰。至洞深山回处。有一寺缥缈悬厓。涧流从山谷中出。山名玉泉。故寺之名。以此也。缘溪而上。有石梯岌嶪。入其寺。寺宇颇萧洒。石壁峭立于寺后。壁面有二像。左是关帝像。右是普净禅师像。又画关帝所乘神马。按三国志。关帝显圣于玉泉寺。有僧普净指路云云之说。或为寺名之适符。而设此神马与。壁前有正统,万历,乾隆间三碑。有一井从壁下涌出。水色青绀。深可二丈馀。酌而飮之。味甚清冽。此所谓圣水盆龙潭也。从壁东石级而上。有石窟如张扇样。缭墙于窟前。靠墙而安小佛像。余于壁间。蘸水墨题名。有玉泉阁于越峰。而筑石为虹门。奉玉皇像。闻朝阳寺在上峰。而忙未登见。日色曛冥。天气阴黑。遂步出玉泉洞口。人马至此而久待矣。黑夜登程疾驰。至宿站。夜已过三鼓。

行山镇日不知深。树老岩崖上下禽。细迳丝丝如惯眼。玉泉源尽到禅林。


二十二日 壬午

编辑

晴。中安堡三十八里民人许姓家午餐。小黑山三十里民人戴姓家宿。

广宁途中

广宁地势。北阻巫闾。南限勃碣。为蒙古,女真, 朝鲜要冲之地。非智勇俱全。难乎应变矣。 明朝李将军成梁家于此。杀奴儿哈赤之父与祖。因与虏为不共戴天之仇。七大恨告天之誓。职由于此。北望县治。令人作旷世之想。自新店以后。种种溪水深阔。然皆架以桥。无揭厉之劳。

春风高丽客。朝日广宁州。涉野黄泥滑。看山翠霭浮。绣肠吟辄涌。锣角响如流。细雨经宵歇。平田下绿鸠。


二十三日 癸未

编辑

晴。二道井子五十里民人吴姓家午餐。白旗堡五十里旗下张姓家宿。

古家子途中

自小黑山行三十里。至古家子。自此始无山矣。二道白旗之间。水味恶。不堪煎茶。旧闻以银匙掠水。色便渝黑云。

野远归云懒。风残逝鸟闲。广原青草嫩。春在马蹄间。


二十四日 甲申

编辑

自午雨。夜大雪。大黄旗堡三十八里民人陈姓家午餐。孤家子四十七里民人李姓家宿。

柳河沟

柳河有石桥。左右有栏。去水为二丈馀。四野广漠。水源如带滚滚。划野而流。一群凫鹭出没河中。见人磔磔而飞。桥西有六棱阁。阁有穹碑。碑有乾隆帝所撰永安桥记与诗。是戊戌所竖也。后面又叠七言律前韵。自此细雨濛濛昌。行至午站。衣渐湿而路渐泥。

春风水暖柳河沟。三两轻鸥泛泛流。十里人家疏雾里。矇眬还似蜃嘘楼。

周流河

历五道河,西店子。至周流河。骑而涉水者凡三。车卜适同至河边。而只有一舟行水。日昏雨作。商卜及乘车者。夜犹未渡。喧聒之声。远闻数里。周流河水浊湍悍。风大则舟善没。且舟人狞顽。不肯渡。乾隆帝尝闻之。命斩舟子凡九人。又设长缆截河。而以铁钉钉于地。维缆其上。舟循缆而行。自是虽恶风。无倾败之忧。

卉服群胡踏水声。河南一苇送人行。冰澌忽动波如屋。牵缆中洲短枻横。


二十五日 乙酉

编辑

晴。大方身四十里旗下刘姓家午餐。沈阳四十五里民人冯姓家宿。

壮元桥

昨日。既雨且雪。路多泥滑。轮胶而蹄黏。历壮元桥,方士村。此系生面。入去时。由捷路行。而今以路泥回迂故也。至此而日昏。黑夜泥海。间关跋涉。遂抵沈阳。夜已深而城门尚不闭。年前使行时。一马头领所买驴子。至二道井。驴没于泥中。始没其腹而已。全身皆陷。独抬头摇耳。马头惶闷无措。呼天呼母。以祈须臾之命。然无计出之。少焉。幷头尽没泥缝。遂合不见其处。马头遂痛哭而去。此事极堪绝倒。而燕路泥泞之可怕类如此。今日。清明也。路中往往见胡酋聚坐坟墓侧。此所谓观墓。或有设祭者云。又于坟墓间。多以假花一枝插其上。如方灯形。问之则此俗例于清明日。必加土于先墓。仍插花而归云。

冲泥涉水路间关。万里燕车几日还。两两胡儿行负手。清明时节上坟上。


二十六日 丙戌

编辑

晴。沙河堡四十里民人陈姓家宿。军牢先来便。上家书。

寒食道中

昨日中路。行中人多有落后者。故待其齐到。午后同发。今日则寒食也。北俗只知清明之为名日。而不知有寒食之节行。到耶里江。江水甚阔。比之周流河。差过之。而津船必连舳设板而济之。故涉水之劳。固不难矣。秣马于白塔堡。路多泥泞。二十里之间。日已昏黑。路暗泥滑。至有呼哭于野者。朝于沈阳。先送军牢一人。出龙湾。是称军牢先来也。修家书带送。

北塞三千里。东风百五日。嫩杨细于丝。芳草密如栉。朔方春尚早。不见林莺出。店舍寒烟宿。野天浓云密。情思倍今朝。故国青山崒。吾俗重佳节。按历诹良吉。东郭酹酒人。北园看花匹。我行胡未归。路险成忧疾。跼跼泥程马。空被仆夫叱。更愁前夜雨。古桥春水溢。


二十七日 丁亥

编辑

细雨。十里河堡二十里民人於姓家宿。湾吏便。承家书。

沙河店得家书

朝起。店舍门外。喊声大发。问之则湾府馔物吏。持一行人家书到来。见之者。皆争先迎呼故也。余亦惊喜且㥘。苍黄坼封。古诗所谓近乡情更㥘。不忍问来人者。抑谓是欤。得四度家书。正月小晦,二月初三,初六,初十出者。堂候连康。室人于过月四日产男。经年阻信。欣喜欲狂。方其见书时。人皆寂然无哗。无不洒然变色。及承安信。又皆面面相贺。如新年逢人。辄问过年安否。三使第家及一行上下诸人。俱得安报。诚奇事也。朝纸自湾送来。而闻 东朝撤帘。廷僚上 号。方于开月七日。设庆科庭试。 宗社之庆。诚莫大矣。而第客腊仁政殿灾。闻来不胜惊惕。以路泞十颠九死。终日行二十里而止。

家国苍茫久别离。手持书尺喜先知。若今早得平安信。夜夜何须费梦思。


二十八日 戊子

编辑

雨风。烂泥堡二十七里民人张姓家宿。

烂泥堡 六绝

泥路之险。愈往而愈甚。至于车没轮马没腹。迫曛至站。更不得前进。

戍垒啼乌噪鹊。广原风马讹牛。春泥滚滚车下。日落前程客愁。

二十九日 己丑

编辑

乍阴。迎水寺二十八里旗下朱姓家宿。

迎水路中

自接官厅以后。路坦无沮洳。

三千里路远悠悠。行者居然赋壮游。日落红花浮水末。云兴翠气护山头。夷门草宿侯生墓。积石河穷博望舟。莫道东归燕橐罄。百篇佳句锦囊收。

三月

编辑

初一日 庚寅

编辑

晴。王宝坮三十里旗下吴姓家午餐。狼子山四十里吴姓家宿。

木厂铺

渡太子河。至铺。铺民繁富。有新斲栋梁材。多积于村中。盖此处。北边辽河。通 我国江界等地上流。故每潜行偸斫。待水盛作筏而下。故 我国人莫可禁止云。今日之行。凡五涉大川。至三流河。有一小艇。如槽仅容二人。

辽民生齿繁。往往构新屋。大匠日无暇。斲成栋梁木。

鸡鸣寺

寺在狼子西麓之上。由树间小迳至寺门。门前设石梯。上建堂宇。而前扁曰龙王庙。中安金像三座。而左右设神位。其中有鸡口鸡足。而背有两翼。形状颇骇异。抑取寺名之义欤。后堂设三座阿弥。龛前设白鸡一首。显有生动底意。闻居僧则曰。山上古有石鸡。为风雨所破。只有鸡首。故以石灰涂其形。补破碎处。此鸡果土身而石首云。寺有五碑。隆庆,嘉靖,雍正,乾隆间所竖也。雍正间碑文曰。玆独以鸡鸣名者。何也。昔唐天子御驾东征。曾驻跸于斯。周围尽无居人。而夜半忽有一鸡啼鸣。其始闻而喜。既而疑。再而惊曰。此鸡声也。何自而来欤。至天明。乃令军士四面求之。得一石鸡。因而建寺。遂名曰鸡鸣。此鸡鸣寺。唐贞观之所由立也。高山深谷。层峦耸翠。前朝乎南海。后封乎北京。左邻于巨流。右接夫长岭。草木丛蔚而争茂。禽兽繁殖而可悦。洋洋乎浪子之一胜境也。以碑文所记观之。则唐宗遇神女之说。必齐谐诞说。而石鸡则古迹也。五圣祠在其右。而设五神像。衣冠体制各不同。或以五行神设像耶。祠前一碑。满刻寺时出钱人姓名。而亦有 朝鲜私商辈之名。东翼廊有一学究。教授童蒙。而壁安孔圣神位。使学童日行拜礼云。其亵渎可嗤。而孔圣。盖可谓万世师宗。其所称学究。猥䢇无足语。

苍苍野色拥高冈。疏磬声中午日长。石上鸣鸡今寂寞。古庵闲释说荒唐。


初二日 辛卯

编辑

晴。甜水站三十里旗下哈姓家午餐。连山店四十里民人李姓家宿。

连山店酒席次韵

青石,会宁之间。嵌雪尚积。层冰方解。洼深泥污处则路多不通。而向阳山谷。往往有菜花方绽。树枝向浓。此真南枝花发北枝寒者也。夕抵连山关。自湾府例送馔物。湾吏又屠一头牛。分馈上下诸人。䌹庵,秋阳。会酌红露。设煖炉拈韵。连山素称多虎。军牢夜吹唿𠷈以警人马之散处夜行者。北人谓虎曰大虫。亦曰老麻子。

吏从湾上府。书发汉阳城。疏肺炉燔肉。浇喉酒溢觥。野声喧唿𠷈。山意坼句萌。左海行将近。车过二岭程。


初三日 壬辰

编辑

阴。畓洞三十里民人卢姓家午餐。通远堡二十五里民人李姓家宿。军牢便。承家书。

范家岭。和芝园七律。

路逾诸岭。岭多峭峻。又畓洞前。往往有沮洳处。比日前所经。相上下。

荒茅交掩乱山中。仄迳迤迤问野翁。华表天长瞻化鹤。蓟门春早伴归鸿。文章贾岛空怜瘦。寥落昌黎愿送穷。故国谁传花信否。一番微雨一番风。

次秋阳志喜韵

先来军牢。回到宿店。承家书。秋阳得生男报。谓余曰。行中此报。幷余为六人。凡得此报者。岂无志喜之举耶。遂先唱一诗。以求和于诸人。

书雁东来燕贺喃。行坮得一丈夫男。蓟山归客欣相对。羊酒丰西采美谈。


初四日 癸巳

编辑

晴。黄家庄三十五里旗下黄姓家午餐。干子浦五十五里旗下池姓家宿。

三家河

朝发镇东堡。至八渡河。桥过者四。水涉者四。其间濡轨之水五六。至瓮北河。是三家之一名也。河有架木为桥。偶一人吸茶而过。火落风急。瞬息之间。烧尽一桥。余则从水过涉。而其炽炎。犹恐其近人。自入山谷以后。往往野烧通红。山烟抹青。盖峡民之将畔垦山田者。纵火焚除也。

三河横短艇。飞鹄度双双。秀色行将结。疑如到九江。


初五日 甲午

编辑

晴。栅内五十里旗下㓵(注:疑误书鄂字为㓵) 姓家宿。湾便。承家书。又上书。

凤城

自二台(注:疑误书坮字为台) 子以后。凤凰山渐近。崔嵬戌削。青色蔼然。如入京城近地。遥望三角之缥缈矣。路过凤凰城。市肆繁富。不下通,蓟诸州。而人物亦多秀俊者。入城由集瑞门。是南门。而东则迎曦也。上集瑞门楼。楼凡二层。而眺望处多畅豁。城内有朝鲜馆。曰柔远馆。前日使行往来时。必至宿于此。今则路不由此。故废之。至旧栅门店南里许。林木葱蒨。屋宇齐整。通官徐季文家也。其叔家在凤凰山下。其祖徐宗孟坟墓。在其家后。曲垣象设。鲜丽甚多。

集瑞门东削翠冈。 朝鲜馆外荫青杨。春风试上谯楼望。极目腥尘大漠乡。

奉和䌹庵副使贺席韵

先来稗译三人。还到宿站。闻生进会榜已出。䌹庵见科庆。因作志喜诗求和。自湾府送军吏诸人。为延使行。此则书状独然。

舆人传诵令郞名。白战春围已小成。万里星槎归思促。绿衫迎到𬇙西城。


初六日 乙未

编辑

乍阴。栅内留。

西溪小酌

使行例待车卜。同时出栅。而今行则以泥泞未知何日齐到。栅内西北。有溪水环之。颇清澈可喜。午后从三使到溪上。张网得大小鱼数十尾。因斫鲙佐酒。乘月归店舍。

盘陀经雨滑如泥。轻屧斜阳解共携。浴鹭忽惊渔网集。一群飞散水东西。


初七日 丙申

编辑

阴洒雨。栅内留。

安市城

朝从田畔小路。行过三里。城下有人家数户。遂逾一短冈。有城门旧址。城基绕出山腰。而土石尚多堆积。可知其筑城遗制也。峭壁戌削。岩石周遭。不过四五里。平地可置七八千户。东北两山凹处。又有门谯曰址。自此北行。可抵内凤城。西边石壁。高可百尺馀。城中垦田。不过数三顷。有一茅屋萧然独存。自此四望。不但安市独为铁瓮城。城外群山。四合层叠。如羊肠之险。余尝窃疑隋唐之君。以中原百万之众。攻弹丸黑子之地。自取败䘐。尚不知悔。今见其地形。则其势如扼项而无背。夫辽东。即广宁,宁远,山海关诸处喉嗌之地也。 明时。善城堡。练甲兵。置猛将于五处。二千馀里。皆成战场者。唯失辽之是惧也。遂登岩壁上。慨今日之非昔。快眼界之轩豁。不觉日昃而忘归。

安市山如云。安市城如斗。依山又开城。控制辽左右。唐兵难力拔。杨将但死守。如何事不古。今为犬戎有。植杖空沈吟。斜日满冈阜。


初八日 丁酉

编辑

小雨。栅外露宿。湾便。上家书。

送芝园先归

车卜昨暮始齐到。故朝遂出栅。凤城将与税官,门御史等员坐衙门如入栅时。打开燕包。略阅之。三使一行。次第出来。泠然洒然。如鸟出笼。但书状则为检后市。留栅外数日。栅货出。然后始行。故就栅外山阯下。掘坎置幕。如九连,葱秀之设。正副使向晓先发。万里行色。不无去留之怀。余与景博及比包官三译。别设奕幕。处于相望之地。幕外群峰罗列。长川如带。遂登后麓。䀻瞩良久。亦足一畅。湾商及贳马驱人之属。扰扰于栅外皆设幕。相连埋锅打火。如行军之垒。夜中枪军。辄吹角警虎。

行李差池万里车。赠君书尺寄吾家。东还知有相逢日。春暮王城烂漫花。


初九日 戊戌

编辑

阴细雨。栅外露宿。湾便。承家书。

前川打鱼

余所处奕幕。与山而接。是上龙山馀麓也。余试欲登眺。人皆挽之曰。若登此山。风雨大作。当此露宿。固不可招风兴雨。此不足准信。而牵于俗忌。遂中止。向晩。湾校辈设网于前川。举鱼盈筐。命厨奴。切脍一嚼。

北塞春深客未归。南川雨歇水初肥。渔人未解观鱼乐。去向中流一网围。


初十日 己亥

编辑

朝微雨。自栅外离发。温井坪五十二里露宿。湾便。承家书。

温井夕眺

湾商交买物货。今始输出。故朝遂发行。自栅外路本沮洳。重以夜雨。泥水汩没。往往涉险。如永安,烂泥之所经。行到温井坪。日犹未晡。遂步至川边。野势平远。群山映带。井在道周。甃以石。水派多涣散。泉脉沸如蟹眼。暖气腾腾。人多分队澡濯。余亦临井洗足。川边有垂钓者。而水清且浅。绝无入饵之鱼。

松阴散地菜花斑。春气濛濛暝霭间。磵水澄清鱼不上。何人垂钓坐看山。


十一日 庚子

编辑

晴风。九连城三十八里午餐。还渡鸭绿江。义州龙湾馆宿。承家书之留湾者

鸭江回棹

行过九连城。湾堞已入望。统军亭杳然高出。又见东北群山。一带微茫。忽想李提督提兵到此。望见 朝鲜云山出没。誓师鼓勇。语甚慷慨。增人壮气。自爱河以后。往往见杜鹃菜花。红绿相错。日晡时。三渡至鸭绿。水浅而风多。篙师十数辈。皆入水曳船而过。湾尹已出候江干。由城南门入。处于乡社堂。回思半年经历。依如一梦。京国尚隔千里。而一渡湾江。便即吾土也。

云鹏高举涉层溟。荏苒年华一梦醒。历历黄沙区脱野。童童翠盖统军亭。篙工帆轴乘风起。官妓弦歌隔水停。渡口春波澄似镜。行人东返洗尘腥。


十二日 辛丑

编辑

阴。龙湾馆留。

镇边轩

入燕之人。及归到此。皆换着一幅春衣。戴笠束带者。无非衣冠甚伟。举止舒缓。非复戎服驰逐之容。晓入镇边轩。观投壶戯于望辰楼。府尹适出旬题于邑儒。方受试券考校。余亦参证。

铃轩梅落待人觥。州尹堂堂斗印横。讲武边关多暇日。文章技艺试诸生。


十三日 壬寅

编辑

阴。龙湾馆留。拨便。承家书。

唤鹤亭

朝由统军亭。转上唤鹤亭。亭在西门城角。而小构兀然。仅容三两人坐。西临鸭绿之水。南对鹤卵之峰。峰之形。如鹤抱卵。体势稳藉。故唤鹤之名。由是设也。扁唤鹤亭三字。又扁于西楣曰翩跹楼。尹判书师国笔也。观歌舞。乘昏而罢。

西城突兀杳干端。亭角春风送薄寒。鹤卵峯高齐画栋。鸭绿江阔撼虚栏。轻盈少妓妆花髻。信宿行人解锦鞍。稳藉杯盘今日宴。雪糖银面净堪餐。


十四日 癸卯

编辑

乍阴。自龙湾馆离发。所串馆三十里午餐。龙川五十里良策馆宿。状启便。上家书。

听流堂

书状官。例有入燕日录及闻见事件书写之役。今始就讫。故修发毕渡江状启。午发至龙川馆。微月已高。设妓乐于听流堂。转上天渊亭。

日昏良策馆。归客夜愁淹。涧语潜通户。山光细透帘。裁灯衙角转。倚笛女喉纤。曲栏重添酒。冰轮照满檐。


十五日 甲辰

编辑

自晓雨。铁山三十里车辇馆午餐。宣川五十里林畔馆宿。

天渊朝雨

平明睡起。雨脚濛濛。残葩瘦蕊。仓润于岩壁间。比诸昨冬。景色倍佳。暂登天渊亭。听乐而发。

鸟语盈檐客倚栊。苍屏岚气远空濛。池塘上下花千朵。开尽东风细雨中。

车辇馆咏蟠松绝句

少晩。发向铁山。阴霭转收。峰峦叠出。而自渡龙湾。渐见山川秀明。非若北山丽壮之势。午餐于车辇馆。馆前旧有盘松。苍郁龙钟。亭亭如盖。多入 明使赏咏。行过东林城。路多拱把之松。黛色参天。冥晦森阴。行者如从窟中央。

东阁松蟠老大枝。轻风午日影参差。青青莫道凌霜节。红杏丛中色更奇。

东林将台

别将郑观。入燕时湾上军官也。先到镇。迎拜于路。仍请入城。故遂登将坮。坮不甚高。而栋宇之制。颇牢壮。扁曰东林帅坮。盖其城堞。依山周遭。而犹未割据要冲。议者以为改筑城而广其南。则可为保障之险地云。而惜乎无建议设力者。坮之北有别将所治。而屋宇亦精致。又有仓谷万有斛。而自宣川府掌之。城内民居。不过十数户。而以生利之不殖。故绝无聚入者。窃恐他日既无防戍捍御之人。则设有不虞。而不无藉兵赍粮之虑矣。郑观设一卓馔供之。

伴君辽阳路。期我东林城。东林帅台高。杯酒好将迎。举目青山出。地势东南倾。零星圭窦户。炼熟牙旗兵。地小何有治。边围幸升平。欲识将军政。烽燧夜夜明。


十六日 乙巳

编辑

阴。郭山五十里云兴馆午餐。定州三十里新安馆宿。拨便。承家书。

金鲁叟西湖亭

金斯文鲁叟。定之邑儒。与秋阳有旧。而余亦知面者也。为迎燕行之还。进到前站。而闻家距州治南二十里。新构一小亭于单山里。扁曰西湖亭。是亭也。超然林崖之间。南临大海。阶前万里。略道其胜槩曰。方求京洛士友之诗。印板揭之。得诗者。已十数章。又要余一咏。故以二绝书赠。

怪子芝眉秀气笼。西湖亭子远当风。行人遍踏辽阳返。岳色川声又海东。

乡居契阔胜农泰。栏外商帆凑海南。愧我清缘犹未足。西亭难又系征骖。


十七日 丙午

编辑

雨。嘉山六十里嘉平馆午餐。博川四十里大定江秣马。安州四十里安兴馆宿。

晓星带雨

自纳清以后。雨大霔。冒雨越晓星岭。云霭连天。但见下略山川。浑成一泓海波。东望香山。衍远峻拔。其巓可拱揖。而视岭之高。可知也。

轻岚骤作雨濛濛。衫袖飘扬不胜风。岭路回瞻天鸿洞。茫然如在海船中。

博川江

大定江间于嘉山,博川。海潮往来。舟楫辐凑。江民多饶于财。而博川守。亦专赖此地之利。自此雨不作。前行经宁边府。略望见药山盘据西南。松翠迷茫。云烟摇●(●字为左扌右上羊右下取))。使人神往不能已。至清川江。日已匿景矣。持火入安宁城东门。

日射博川江。江上多大帆。晩风吹滔滔。浪花着高岩。仙侣郭林宗。名湖贺秘监。船高马不登。踯躅啮金衔。江娥解棹歌。眉笑举花衫。


十八日 丁未

编辑

晴。肃川六十里肃灵馆午餐。顺安六十里安定馆宿。

安兴馆七绝。书示景博。

安营当孔道之冲。城垣浅。筑楼橹边侧。不足为保障。且城东北隅地陡下。自外过之。可俯而窥其中。独有清川江。障其东北。为一州襟带。

罢馆无眠早拂衣。帘风透过洞云归。朝来试望春天净。萨水东边一鹭飞。

次肃川妓桂心

肃川妓桂心。年十五。夙慧端妙。且善属诗句。往往有惊人语云。故使之拈韵赋呈。则其蹊迳句作。足可谓名不虚得。

香国风流属使家。酒行前席点新茶。西州三月春光住。忽见栏头解语花。


十九日 戊申

编辑

晴。平壤五十里大同馆午餐。中和五十里生阳馆宿。

箕城即事

余留湾馆时。闻箕城失火于初三日之风矣。及至静海门。城外多灰烬家。且静海之谯楼。已被焚爇。只有门扇。而门之上则穹然天色也。遂入门四顾。满城连甍之屋。忽若扫地。但见墙壁继继。如蜂房之近灶被煤也。问之则自巡营宣化堂以至圣庙崇仁殿及凡各公廨仓库。无不被灾。合为累千间。而民户之延烧者。殆至五千户。人命之被害者。亦不下百馀数。火起一朝。霎时延烧。半日间烈焰环城。而营库火药。从而飞散。故公私财产无暇避。竟入灰烬中。不可以累亿万计。只有二衙衙舍,练光亭及大同门近处民家。馀存者。八九百户。武烈洞四邻民户。皆入燎火。而祠独岿然。火不扑通。抑英灵毅魄。犹有存者而然欤。城内人民。散处原野。无不栖遑而号哭。一代繁华场。便成碧海桑田。虽寻常行路。犹不禁魂惊而臆塞。且此地年年被灾。营建无计。慰谕使李承旨相璜来留有日。方今复路。大抵火灾偏酷。法殿既烧。京江诸处。亦多失火。关东七郡封山延烧。而其他列邑之种种被灾者。不可枚举云。当此时。不可贻弊于此邑。故昼停练光亭。进零星饭盂。而仍即发行。

箕都经大劫。至今民謷謷。闻说烈焰起。大风从木梢。石栏千门壁。灰压万家茅。可惜繁华地。无迹浪头泡。池渴鱼及殃。林薄燕移巢。思将广厦庇。庶民同吾胞。


二十日 己酉

编辑

细雨。黄州五十里齐安馆宿。

竹楼小酌

才到黄岗。雨色霏微。故仍止宿。晩登竹楼。楼前桃杏交化。眼界极萧寂。引数妓。进弦歌听之。

林莺娇啭和新歌。昼静东园细雨过。楼下名花楼上女。不知春色较谁多。


二十一日 庚戌

编辑

晴。凤山四十里洞仙馆朝餐。釰水三十里凤阳馆午餐。瑞兴四十里龙川馆宿。

凤山途中

行过凤山。海伯李存秀。方春巡沿邑。支待奔走于道路。仪仗前倍。连亘十馀里。凤山,黄州之间。地多斗陷。又游丝着人眼。两境人多病盲者。以此故也。

水驶山高道里遥。举鞭时送疾禽飘。海西州郡观风使。呵喝行人马步骄。


二十二日 辛亥

编辑

晴。葱秀五十里宝山馆午餐。平山三十里东阳馆宿。

龙泉馆晩发

宋上舍启溁。主倅守渊子也。参进士试。方到亲邑。阖境士女观者如堵。主倅明日将试邑士志喜。而诸生之来会者。裹足担肩。已不知几百数。至葱秀午餐。岩花磵溜。极其幽绝。遂铺席于盘陀上。移时赏咏。

弦歌朝发使君堂。杯酒留连晩戒装。白日青衿街路集。县门槐叶不秋黄。


二十三日 壬子

编辑

晴。金川三十里金陵馆午餐。松京七十里太平馆宿。

青石城

自丙子后。过松京者。辄以青石洞之防守忧之。今于洞口。方始筑城。役夫齐集。车牛咸萃。而城内民丁。新入开店贩利。从此为大都市。

地控西边四十州。言言百堵枕长流。一城民屋连墙起。守将今为万户侯。

澹如台

至松京。取捷路。直向满月坮。山棱石罅。仅容一马。而古城西缺。即旧宫门路也。山谷回抱。桃花烂熳。数三村屋。往往依山而居。隐映花木之间。此张草堂,李草堂等家也。铺席于满月台。咏时物之周变。慨王都之兴替。遂举一大白相属。坮左右有双瀑,紫霞之洞。仍从坮之北。至澹如坮。坮在泉谷之上。而上有岩石矗立。石面刻澹如坮三字。下又刻曰青青者山。澹澹者川。

台高直欲与山齐。双瀑之东满月西。犬吠鸡鸣深树屋。蜂来蝶往乱花蹊。名都佳气千年歇。静谷春心一望迷。洴澼溪头多女伴。见人羞涩绿鬟低。


二十四日 癸丑

编辑

晴。长湍四十里临湍馆朝餐。坡州四十里坡平馆午餐。高阳四十里碧蹄馆宿。

碧蹄馆夜吟

夕抵碧蹄馆。季君及诸客出迎。仍夜与联枕。高阳本斗小邑。每燕使之往还也。亲戚朋友之到此迎送者居多。其厨传之弊。亦不可不察。

官阁锺稀霁月佳。酒中先泻别离怀。逢君此夜同交枕。殊似莲花洞里斋。


二十五日 甲寅

编辑

晴。自碧蹄馆四十里入城还家。

还家

一早发行。 王城渐近。归心如矢。自弘济以后。人客之来迎者。渐多。遂入慕华馆。自秋阳改公服也。余则径发还家。行役稳旋。阖室安吉。喜不可量。是行也。往返程途。共六千一百八十三里。历路及留馆时。为游观迂行之路。不论焉。自拜表日至复命。凡一百五十二日。

征服升堂启起居。亲心恰慰倚门闾。耽游有此离违久。和泪无端喜极馀。检橐妻讥无寸锦。临床儿问带奇书。今宵复作中原梦。万里归来斗小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