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六

目录 读史方舆纪要
◀上一卷 卷一百六 广西一 封域 山川险要 下一卷▶

广西一

编辑

《禹贡》荆州南侥地,商、周时皆为蛮夷国,所谓百越地也,亦谓之南越。杜佑曰:“南越亦曰蛮越,战国时吴起相楚,南并蛮越是也。其属有瓯越、雒越,种类甚蕃,故曰百越。后又谓之扬越。”今详见广东。其在天文则翼、轸分野。秦始皇平南越,此为桂林、象郡地。秦末赵陀兼据此,汉元鼎六年讨平之,其地分领于荆、交二州刺史。后汉因之。三国属于吴,此为荆州及广州地。晋时属于广州,永和初割始安、临贺二郡属湘州。咸和四年复故。义熙八年复属湘州,十三年复故。宋属湘、广二州,齐、梁因之。隋属扬州部,而不详所统。隋末为萧铣所据,唐讨平之。贞观初属岭南道,咸通三年始分为岭南西道,治邕州。唐末属于湖南马氏。五代周广顺初属于南汉。宋初属广南路,至道三年分为广南西路。治桂州。元初置广西等道宣慰司,隶湖广行省,至正中始分置广西等处行中书省。明朝洪武九年改置广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今领府十一,内羁縻府三。州四十七,内羁縻者三十八。县五十三,内羁縻者八。又羁縻长官司四,总为里一千一百八十三,夏秋二税约四十三万一千三百六十石有奇。而卫所参列其中。今仍为广西布政使司。

桂林府,属州二,县七。
临桂县,附郭。兴安县,灵川县,阳朔县。
全州,领县一。
灌阳县。
永宁州,领县二。
永福县,义宁县。
平乐府,属州一,县七。
平乐县,附郭。恭城县,富川县,贺县,荔浦县,修仁县,昭平县。
永安州。五屯守御千户所附见。
梧州府,属州一,县九。
苍梧县,附郭。藤县,容县,岑溪县,怀集县。
郁林州,
博白县,北流县,陆川县,兴业县。
浔州府,属县三。
桂平县,附郭。平南县,贵县。
柳州府,属州二,县七。
马平县,附郭。洛容县,柳城县,罗城县,怀远县,融县,来宾县。
象州,领县一。
武宣县。
宾州,领县二。
迁江县,上林县。南丹卫,迁江屯田千户所附见。
庆远府,属州四,县五。
宜山县,附郭。天河县。
河池州,领县二。
思恩县,荔波县。
南丹州,
东兰州,
那地州,领县一,长官司二。
忻城县,永顺长官司,永定长官司。河池守御千户所附见。
南宁府,属州七,县三。
宣化县,附郭。隆安县。
横州,领县一。
永淳县
新宁州,
上思州,
归德州,
果化州,
忠州,
下雷州。驯象卫附见。
太平府,属州十八,县三。
崇善县,附郭。
左州,
养利州,
永康州,
上石西州,
太平州,
思城州,
安平州,
万承州,
全茗州,
镇远州,
思同州,
茗盈州,
龙英州,
结安州,
结伦州,
都结州,
上下冻州,
思明州,
陀陵县,罗阳县。
思恩军民府,属县一。
武缘县。
镇安府,
直隶归顺州
思明府,属州一。
下石西州。禄州、西平州附见。
直隶田州,属县一。
上林县。恩城州、上隆州附见。
直隶泗城州,属县一。
程县。
直隶利州,
直隶奉议州,
直隶向武州,属县一。
富劳县。
直隶都康州,
直隶江州,属县一。
罗白县。
直隶思陵州,
直隶龙州,
直隶凭祥州,
直隶上林长官司,
直隶安隆长官司。

东达湘水,

湘水出桂林府兴安县南九十里之海阳山,径全州南而东北流入湖广永州府境。出湘水,则湖南之地在襟带间矣。

南控交趾,

自南宁府南及太平府、镇安府、思明府,以及思陵州、龙州、凭祥州之西境、南境,皆与交趾界接。

西接滇、黔,

自泗城州而西,出上林、安隆二长官司,俱接云南广南府界。由泗城州而北则达贵州之永宁州,又自利州北境以迄庆远府之北、柳州府之西北,皆与贵州接壤也。

北逾五岭。

五岭在广西北境者二:自湖广道州入平乐府贺县者萌渚岭也,自全州入桂林府者越城岭也。全州旧属湖南,其地在岭北。盖广西之地,实逾岭而北矣。详见下。

其名山则有越城岭,萌渚岭附。

越城岭,在桂林府兴安县北三里。一名临源岭,亦曰始安峤。《通典》“五岭以次而西,其第五岭曰越城岭,在始安郡北、零陵郡南”,盖自衡山以南东穷于海,皆一山之限耳。汉武帝元鼎中,遣路博德出桂阳,下湟水,路盖出于此。后汉建初八年,郑弘为大司农,旧交趾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东冶,今福建侯官县。风波艰阻,沈溺相系。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自是遂为通路。建安十六年,交州刺史赖恭自广信今梧州府。合兵出零陵,憩于越城岭,却步骘,即此岭也。《水经注》:“漓水与湘水出海阳山而分源,湘、漓之间陆地广百馀步,谓之始安峤,亦曰越城峤者是也。”又其地临湘、漓二水之源,亦谓之临源岭,又谓之全义岭。以兴安县本名全义也。唐光化二年,静海帅刘士政以马殷悉定岭北地,大惧,遣将戴可璠屯全义岭备之,为马殷将秦彦晖所破。后唐清泰三年,楚王马希范疑其弟静江帅希杲会汉兵侵蒙、桂二州,遂自帅军如桂州,逾全义岭而南,名为御汉,实以防希杲也。王氏曰“从来越全义则已夺桂州之险”,盖粤西之咽喉实自全义岭操之。其在平乐府贺县东北二百里者曰萌渚岭,萌亦作“甿”。与湖广永州府道州江华县接界,盘峙百馀里。其水皆南北分流,亦曰萌渚峤,亦曰临贺岭,亦曰白芒岭,亦曰桂岭。《广州记》:“五岭,一曰临贺。”《丹铅录》“萌渚之峤在临贺”,即此矣。晋建兴初荆州刺史陶侃击杜嵹于此。隋开皇十七年,桂州李世贤反,诏虞庆则讨平之,将还潭州,临桂岭,观眺山川形势,曰:“此城险固,加以足粮,若守得其人,攻不可拔。”为怨者诬以谋反,坐死。宋开宝三年潘美击刘𬬮,自临贺而南。绍兴三年群盗曹成据道、贺二州,岳飞讨之,追破之于贺州。成乃自桂岭置砦至北藏岭,连控厄道,以众十万守蓬头岭。既而飞登桂岭破之,成奔连州,又走邵州。盖北藏、蓬头二岭,俱与桂岭相接也。

勾漏山。

勾漏山,在梧州府郁林州北流县东北十五里。平川中有石峰千百,皆矗立特起,其岩穴勾曲穿漏,因名。容县之都峤,浔州府贵平县之白石,其林麓皆相接也。山之胜者曰普照岩,岩如覆釜,洞穴当其前。岩之西曰独秀岩,洞门弘邃,中有石室,容数千人。岩东五里许有白沙洞,纵广一顷,高数十仞,下有涸井数处,皆旧时采砂处,其沙独白,因名。其相近者曰玉虚洞,俗名念经窟、观冲洞。洞中虚明莹洁,有云从洞中出则雨,风从洞出则霁。洞西南有巫山寨,规围二顷,绝壁千仞,围环左右者凡十有二峰。寨之北曰玉田洞,洞辟三门,中门明广可入。中有石田数丘,田中积水,无间冬夏。洞之南半里为王田寨,高十馀仞,其深莫测。北流为二池,中有小岛,其南潜流北出,则溢入大江。又西北曰宝圭洞,为勾漏之正洞,有石室三,道书以为第二十二洞天也。宝圭之西则为勾漏洞,其旁又有龙潭、太阳、太阴诸洞,皆洞之支出者也。志云:勾漏洞天四面石山回绕,其中忽开,平野数里。洞在地上,不烦登陟,外微敞豁,中有暗溪,穿贯而入,与北流水合。其最胜者则为白沙洞。祝穆云:“勾漏甲于天下,而白沙又为勾漏第一也。”

其大川则有漓江,

漓江与湘江同源,出桂林府兴安县海阳山,东北流至兴安县北酾为二流,漓水则从灵渠南出,绕桂林府城而南流,岸旁数山,或扼其冲,或遮其去,故间有乱石沙潭处,清浅为滩,湛碧为潭,馀虽深至一二丈,俯视水中草石,洞然清澈无翳也。志云:漓水上流谓之灵渠,自兴安县而南,有斗门,上下六十里。昔秦戍五岭,命史禄凿渠以通舟楫。汉灭南越,使归义越侯严为戈船将军,出零陵,下漓水。又东汉建武十七年,马援讨征侧,因史禄旧渠开湘水六十里以通馈饷。后江水溃毁,渠遂𫷷浅。唐宝历初,观察使李渤立斗门以通漕舟,自是累加修濬。或谓之埭江。《新唐书》:“景龙中王晙都督桂州,因埭江开屯田数千顷,以息转输。”又咸通五年,安南为南诏所陷,诸道兵屯聚岭南、江西、湖南,馈运皆溯湘江入零渠、漓水,劳费艰涩,诸军乏食。有润州人陈磻石请自福建运米汎海不一月至广州。从之,诸军食始足。九年桂州刺史鱼孟威因大修灵渠,增置斗门,渠复通利。宋初计使边诩复修之。嘉祐四年提刑李师中更加濬治。今自灵川县而南,亦曰灵江,又曰融江;入临桂界亦曰桂江,亦曰始安江;又经阳朔县东而入平乐府界,亦名府江;自平乐而南,经昭平县西以入于梧州界。《平乐旧志》云:“府江北抵桂林,南连梧州,上下八百馀里,两广舟船必由之路。其西岸山势劈削,树木丛密,苗贼往往据险出没,致江道阻塞,虽调兵征剿,而林箐深密,不能尽殄也。”《府江考》:“府江自桂林达梧州,亘五百馀里,为广右咽喉。东岸连富川、贺县,北抵恭城;西岸连修仁、荔浦,南抵永安。东则有上中下古折及桂冲石峒、黄泥岭、葛家峒诸巢;西则有大小黄牛、大小桐江及磱碌象矶、马尾冲、莲花汀等巢,而朦胧、仙回、高天、水浐等峒与五指、白冒诸巢皆为羽翼。江界诸岭,深箐蒙翳,诸傜凭阻其间,纵横为患,成化以后始渐就抚。未几纵恶如故,万历初患始息。”《南征记》:“府江诸滩鳞次,由梧州而上有象棋、大结、小结、简较、三门、锣鼓诸滩,皆奇险,而雷霹滩尤为险恶。”府江至梧州之西北仍曰桂江,亦曰漓江,南流过府城西,合于左、右二江,谓之三江口,又东入广东封川县界谓之西江,东至番禺入于海。范成大曰:“湘、漓二水皆出灵川之海阳山,行百里,分南北下;北下曰湘,稠滩急泷,二千里而至长沙水始缓;南下曰漓,名滩三百六十至梧州,又千二百里而至番禺”云。《汉志・注》:“漓水出阳海山,东南至广信入郁林,行九百八十里。”

右江,

右江之源有三:一曰福禄江,源出贵州古州长官司西南,下流入柳州府怀远县境,绕县西,历融县东,又南历柳城县东,合龙江至府城西而名柳江,溯其源而言亦曰黔江,从其流而名亦之曰浔江也;一曰都匀江,源出贵州黄平州西南,下流入庆远府天河县,又南历府城北谓之龙江,又东经柳州府柳城县西南,又东合于融江,并流至府城西南而为柳江,又东南经象州西亦曰象江,又南入武宣县界合于横水江;一曰都泥江,源出贵州定番州西北界,三源委曲,俱详见《川渎异同》。流入庆远府南丹州南及那地州北,又东历忻城县南,又东南经迁江县北复东南流,经宾州南为宾水,又东北流历来宾县南,又东至武宣县西而合柳江,以其自西而东或谓之横水江也。三水同流,历武宣县东南而为大藤峡,两岸连山,中多滩险,绵亘数百里,经浔州府武靖州而南绕府城,北至城东而合于郁江。二江同流,又东过平南县而为龚江,又东入梧州府藤县而为藤江,至府城西合于桂江,又经府城南而东流以至于番禺,通名为大江也。由西北而东南,中分粤西之地,傜、僮出没,多在其间,而自黔入粤,此实为必争之道矣。

左江。

左江之上源即盘江也。有二源:一曰北盘江,出四川乌撒府西乱山中,经贵州慕役长官司东南合于南盘江;一曰南盘江,源出云南曲靖府东南,两源委曲亦俱详《川渎异同》。亦流经慕役长官司东南而会于北盘江,由此并流而入广西界,经泗城州东始谓之左江。从其流而言之亦曰郁江。郁江历田州东南、奉议州北而入南宁府界,经归德州南、隆安县北,又东经府城之南,有左江、右江自府西南来合焉,二江出交趾界,流合郁江,非左、右江正流也。详见南宁府。又东流经永淳县及横州南,又东经贵县及浔州府城南,绕府城而东合于黔江,并流经藤县北至梧州府城西而合于桂江,又东而为广东肇庆府之西江也。本名牂牁江。《汉书•西南夷传》:“夜郎临牂牁江,江广百馀步,足以行船。南粤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桐师。夜郎国,见四川遵义府。颜师古曰:“桐师,西南夷种也,在夜郎西,叶榆西南。”唐蒙乃上书曰:‘南粤地东西万馀里,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若通夜郎浮船牂牁,出其不意,此制粤一奇也。’”元光五年司马相如通西夷,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见四川大川泸水及大渡河。南至牂牁为徼。元鼎五年秋,伐南越,以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出桂阳,下湟水;杨仆为楼船将军,出豫章,下横浦;一作“浈水”。故归义粤侯二人为戈船、下濑将军,出零陵,或下漓水,或抵苍梧;使驰义侯因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牂牁江,咸会番禺。盖自蜀入粤之道,自汉启之也。《汉志》注:“郁水首受夜郎豚水,注又云:“温水出牂牁郡镡封县,豚水出牂牁郡夜郎县,俱东至广郁入郁水。”镡封或曰在今遵义府东境。夜郎见遵义府桐梓县。欧阳忞曰:“郁江即豚水。”似悮。又陶弼咏郁江云:“昔年观地志,此水出牂牁。”亦未是。盖江以道通牂牁而名,非遂出于牂牁也。东至四会入海,四会即今广东属县。过郡四,郁林、苍梧、合浦、南海。行四千三十里。”《水经注》云:“温水出牂牁夜郎县,与《汉志》不合。东至郁林广郁县为郁水,汉时谓之牂牁江。”然则漓、郁二江,自汉已为通道,惟黔江则近代始辟焉,故大藤峡之蓁塞,几如异域也。又西南土司皆以左、右江为分。右江所辖者,庆远境内羁縻州、县、长官司及镇安府田州、向武、奉议、泗城、归顺诸州,安隆、上林二长官司,以至思恩九巡简司是也。左江所辖者,南宁境内羁縻诸州,及太平以南羁縻府、州、县皆是也。苏濬《土司志序》曰:“两江谿洞,旧皆荒服,唐太宗时诸夷内附,始置羁縻州、县,隶于邕州都督府。宋参唐制,析其种落大者为州,小者为县,又小者为峒,推其雄者为首领,籍民为壮丁,以藩篱内郡。其酋皆世袭,分隶诸寨,总隶于提举。元丰以后,制渐隳矣。元以左、右两江羁縻州县俱属南宁帅府,分司管辖,而上下相遁,姑息为甚。有明受命,两江土酋东溯交关,西缘牂牁,际滇之广南莫不纳土归款,朝廷第因旧疆稍稍增省而已。其初,约束甚坚,绥怀亦至,间有调发,趋命恐后,事已则赐赍亦随之,边陲无警者且百年。其后桀骜渐萌,反复多有。议者欲仿贾生众建之说,择封疆延袤兵力雄盛者,则因其势而瓜分之。夫西南土司,与交州为邻,交人不敢窥内地者,以土酋力足制之耳,而可自薄其藩垣哉?嗟夫!中官武弁视土官为外府,而墨吏以渔人收之,土司尚知奉我之威令乎?故曰:‘黩货则玩,玩则无震。’言两江者,盍亦反其本哉?”

其重险则有严关,秦城附。

严关,在桂林府兴安县西南十七里。兴安,旧全义县也。县北三里曰全义岭,自严关而南二十里为古秦城关,实为楚、粤之咽喉。今其地两山壁立,中为通道,置关其间,署曰严关。或曰汉归义越侯严出零陵,下漓水,定越建功,故以严为名。或曰关当隘路而可畏也。唐光化二年,静海帅刘士政以马殷悉定岭北,大惧,遣将戴可璠屯全义岭备之。殷遣将秦彦晖击士政至全义,士政又遣将王建武屯秦城。会可璠掠县民耕牛犒军,民怨之,乃为湖南向导曰:“此西南有小径,距秦城才五十里,仅通单骑。”彦晖即遣别将李琼由小径袭秦城,中宵逾垣而入,擒王建武,还示全义壁,全义兵震恐,因击之,擒可璠。引兵趣桂州,秦城以南二十馀壁皆惊溃,遂围桂州,士政出降。范成大曰:“秦城,相传秦始皇发兵戍五岭之地,城在湘水之南融、漓二水间,遗址尚存,石甃无恙。城北近严关,群山环之,鸟道不可方轨。”秦取南越以其地为桂林、象郡,而戍兵乃止湘南。盖岭之喉衿在是,稍南又不可以宿兵也。宋景炎元年元将阿里海涯谋取广西,马塈以所部兵守静江。而自帅兵守严关,元军攻关不能克,乃以偏师入平乐,过临桂夹攻塈,塈退保静江。近代徐谨《征西记》云:“关本为马坑岭,马塈以阻元兵,凿岭断路处。”按成大已前言之,此说恐未当。魏氏曰:“严关北负峻岭,坡陀险阻,若守御严密,以逸待劳,敌师虽多,无能难也。一失其险,则会城单外,势不能孤立矣。严关之安危,非即粤西之存亡哉?”

大藤峡。

大藤峡,在柳州府象州武宣县东南三十里,浔州府西北百五十里。志云:峡跨柳、浔二郡间,夹浔江而南,带象州、永安、修仁、荔浦、平乐,武宣、桂平诸州县界。峡中之水,皆夹山涧而下,砱砑嶻嶭,最为险恶。而自大藤峡截浔水而东,又为府江,府江、大藤相去约二百五十里。《志》云:平乐府南至浔州府平南县断藤峡二百五十里是也。诸蛮每恃藤峡为奧区,以桂平之大宣乡崇姜里为前庭,象州东南乡、武宣北乡为后户,藤县五屯障其左,贵县龙山据其右,若两臂然。峡以北岩峒以百计,如仙女关、九层崖,称险绝者亦十数处。迤南又有牛肠、大岵诸村,贼皆傍山缘江立寨。又藤峡、府江之间,有力山,险于藤峡数倍。力山南则府江也,地域约六百里,中多傜人,以胡、蓝、侯诸姓为渠魁。其力山诸处僮人更善傅毒弩矢,中人则立毙。《藤峡考》:“大藤峡磅礴六百里。峡以北巢峒屋列,不可殚名,而西罗渌,东紫荆,后根姜、老鼠、白石、横石、寺塘、桂州厓、仙女关、九层楼尤极险隘。峡以北山稍廉瘠,而牛肠、大岵、大寺、白银、大湾诸村亦皆倚江立砦,四塞难通。自紫荆折而稍东,为茶山,为力山,力山尤险。自紫荆折而东北,为沙田,为林峒。迤北折而稍西为罗运,罗运之险,又倍力山。万山中傜蛮盘据,登峡巅环眺,则远近数百里动静,举在眉睫间。叛傜每恃险寇盗,急则窜伏林中,莫可究诘。”永乐初南丹蛮乱,志云:即罗渌山蛮也。先是洪武二十年大亨、老鼠、罗渌山生傜作乱,戕杀官吏,至此复叛。杨文讨之。文分兵剿大藤峡、江南岩、莲花寨诸傜,悉平之。久之复炽。景泰间傜人侯大狗为乱,诸种皆应之,浸淫至广东雷、廉、高、肇之境。成化初命督臣韩雍讨之。雍至南都,会诸将议进兵,皆曰两广残破,盗所在屯聚,宜分兵一由庾岭入广东,驱广东贼,一由湖广入广西,困广西贼。雍曰:“不然。大藤峡贼之巢穴,不覆其根本而剪其枝叶,非计之得也。今鼓行而前,南可攻大藤峡,援高、雷、廉,东可应南、韶,西可取柳、庆,北可断阳峒诸路,如常山势,动无不应。既溃其腹心,他无足虑矣。”遂进至全州。会阳峒、西延苗贼为梗,阳峒在全州境内,西延在全州西北,今有西延巡司。击灭之。至桂林,众议乘胜攻峡,雍按图籍曰:“修仁、荔浦为藤峡翼蔽,须灭此而后可弱其党。”乃以永顺、保靖及两江土兵分五路进,追至力山,大败之。雍抵浔州,延父老问计,皆以大藤险毒,不宜深入,莫若屯兵围守,坐令贼毙。雍曰:“山峡辽远六百馀里,势不可围。今吾新破府江,士气十倍,贼且落胆,若遂乘之,破竹之势成矣。”乃遣欧信等率右军自象州武宣分五道入,攻其北,白全等帅左军自桂平、平南分八道入攻其南;又遣孙震等攻左江及龙山五屯,绝其奔轶;雍驻高振岭以督诸军;又令欧信既破山北,便提兵深入,夹攻桂州、横石诸岩;又以村峒、沙田,府江间道也,复令夏正统兵越古眉、双髻诸山,伏林峒,扼其东奔;于是诸路并进,别遣兵断诸山口。贼闻官兵至,置妇女积聚于桂州、横石、寺塘诸寨,而悉力栅峡南以拒官军。官军登山力战,尽破山南、石门、大信、道袍、屋夏诸舍,老鼠、寨岭、竹踏、紫荆、良胸、沙田、古营、牛肠、大岵等砦。贼遁入桂州、横石、寺塘、九层楼,皆悬崖绝壁,林箐丛恶,据险立砦以为固。雍伐山通道至其地,出奇奋击,用火箭焚其栅。夏正又自林峒出迎击之,贼大溃,破贼巢三百三十有奇,擒侯大狗而还。《杂志》云:“时雍又破五村、大帽山、黄沙、吴峒等砦。”斩藤峡断之,易名断藤峡。分捕雷、高诸寇,悉平之。雍乃即断藤峡奏置武靖州,又议设东乡、龙山等巡司,俱以有功土人为之,贼稍戢。至正德中,峡南贼复出没横山,督臣陈金使商人入峡者皆出鱼盐啖之,易峡名为永通。贼益无所忌。嘉靖初断藤峡等处贼傜上连八寨,下通仙台、花相等峒,盘亘三百里,流劫浔、梧上下,遂成大寇。五年王守仁奉命督两粤,驻南宁,既招降思南叛目王受、田州叛目卢苏等,议八寨去断藤稍远,先攻峡贼,而分兵剿八寨,贼可灭也。于是按兵南宁,遣还永顺、保靖土兵,密使乘机击之。于是永顺兵攻牛肠,保靖兵攻大寺诸巢,出贼不意,四面突进。贼大败退,保仙女大山,据险结寨。官兵复攻拔之,又拔油榨、石壁、大陂等巢,贼走断藤峡。官军追至横石江,贼舟覆死者甚众。守仁还兵浔州,密檄诸将,分兵剿仙台等贼。于是永顺兵由磐石大黄江口登岸,进剿仙台、花相等峒;保靖兵由乌江口丹竹埠登岸,进剿白竹、古陶、罗凤等巢。贼初闻牛肠等寨贼破,皆严为守备。官军两路奋击,大破之,贼走保永安力山,复进兵𢭏之,贼大溃,奔诸路者皆为官军所歼,断藤峡复宁。十五年峡北贼复聚弩滩为,乱弩滩旧在武靖州北,今见浔州府。行杀武靖城下。督臣潘旦议讨之,参将沈希仪谓宜俟春水涨,从武宣顺流下扑之。不听,使乌阅等道浔州击之,无功。十七年诏以蔡经代旦。时酋长侯丁公横甚,浔州参议田汝成以计诛之,因请乘此时灭贼。经于是遣副总兵张经等将左军会师于南宁,都指挥高干将右军会师于宾州。继而左军分六道进:王良辅由牛渚湾越武靖,攻紫荆、大冲、根姜、老鼠诸巢;朱昇由三等村渡廖水,攻二驴、石门、军营、大安、黄泥岭诸巢;柳溥由白沙湾攻道袍、大井、李仪、洪泥、梅岭诸巢;凌溥亦由白沙下湾攻大昂、屋夏、小梅岭诸巢;周维新由白沙上湾攻胡塘、渌水、竹埠诸巢;孙文绣由断藤峡溯流,与六军合攻大坑巢。右军分四道进:孙文杰由武宣过太山庙,从流而下攻碧滩、渌水诸巢。王俊由武宣逾山而东,攻罗渌上峒;戚振攻罗渌中峒;吴同章攻罗渌下峒。两军并进,贼大窘,奔林峒而东,欲北走府江。王良辅邀击之,贼中断,复西奔。官军毕至,贼大败。东奔者入罗运山,复进攻之。右军抵长洲沿江绕出贼背,贼漫走山谷间,官军不能穷追乃还。时永安一云在平南。有小田、罗应、罗凤、古陶、古思诸傜,亦据险为乱,并扑灭之。盖大藤之险,凡三兴大役而后底定。志云:大藤峡口旧有藤,大逾斗,长数丈,连峡而生,傜蛮藉以度峡涧,如徒杠然。其地最高,登藤峡巅,数百里可一目尽也。韩雍讨峡贼,断其藤,汁流水赤,贼巢一空。然而,伏戎于莽,消弭之功,未可以旦夕奏矣。
广西在五岭西偏,襟带三江,堤封甚广。然而外迫交趾,内患傜、僮,诸土司之顽梗,又数数见也。桂林以密迩湖南,声援易达,故藩司设焉,而平乐以东,实为东粤之肘腋,疆壤相错,祸患是均,非可东西限也。梧州据三江之口,联络东西,控扼夷夏,故特设重臣,为安攘之要策。而柳、庆接壤黔中,有右江为通道;田、泗比邻滇服,有左江以启途;一旦有事,皆未可泄泄视也。南宁控扼西江,坐临交趾,粤西保障,端在是焉。魏濬《西事珥》曰:“古之部置方州,皆因山川形便与其道里远近所宜,故或因建瓴之势以临制上游,或顺臂指之义以控运四海,要归于建威销萌,以久安长治而已。若悉割两江,东包廉、钦、浔、郁,以尽乎宜、柳之境,属之邕管,使自为牧镇,此所谓臂指之义也,则两江谿洞可以驯服。两江既治,虽以南略交趾可也。”或曰如此则何以为广西?曰桂林故衡、湘地也,天文分野,上翼属、轸。九疑、苍梧之山,形势曼衍,首起衡岳,腹盘八桂,而尾达乎苍梧。湘、漓二水分绕其下,桂林据其上游,若屋极然,所谓建瓴之势也。衡、永、邵、道、桂、郴诸郡缀附广西,并故所辖桂、昭、梧三郡统之,其封略故为不小矣。今荆湖地理阔远,行部使者病不能遍历,而衡、湘间数郡,且岁调兵食以给广西,何如举而移之,为岭服长治久安之计乎?
 上一卷 ↑返回顶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