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刘树华
2007年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本作品收录于《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4月4日在邓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3年以来,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十二届政府各项工作任务,全市呈现出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和谐共进,人民安居乐业,大局持续稳定的良好局面。

——国民经济跃上新台阶。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44亿元,是2002年的1.9倍,四年平均增长11.4%;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5.4%、16.8%和1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57亿元,是2002年的2.63倍,年均增长2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3亿元,是2002年的3.97倍,年均增长52.2%;农民人均纯收入3647元,比2002年净增1492元,年均增长14.1%;城镇军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84元,比2002年净增3133元,年均增长12.4%。三次产业比重为35:38:27,结构由一二三首次转变为二一三,实现历史性跨越。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总量大幅增长,全市工业增加值2006年达到50亿元,是2002年的2.3倍。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和支柱产业规模效应日益凸现,产值分别达到工业总产值的80%和75%。园区聚集效应明显增强。市工业园区入园企业42家,总投资达17亿元;七里店、燕店等乡村工业园区也实现了快速发展。项目建设创最高纪录。共引进超千万项目30多个,其中超亿元项目7个,超5000万项目9个。凤凰纺织、裕华纺织、华纺公司、永泰棉纺、北园木业等一大批工业项目陆续在邓州落地生根。即将上马的大水泥项目和生物能发电项目,在我市工业发展史上更具里程碑意义。企业家队伍建设得到加强。队伍不断壮大,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产粮大区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总产达96万吨,比2002年净增41万吨。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集中培育林牧烟棉四大特色产业。“杨树经济”快速膨胀,杨树面积达到61万亩,区域杨树种植基地初步形成。畜牧工作列入全省40个重点发展县(市);烟叶、棉花实现恢复性增长。粮食、油料、棉花和肉类等大宗农产品分别名列全国第50位、2位、48位和35位。劳务经济健康发展,劳务输出达40万人以上,年劳务收入30亿元以上。第三产业繁荣发展。集中培育粮油农资、农机、建材、家具等专业市场,积极发展穰东服装等特色市场。成功举办了三届农机产品展销会,积极实施了“万村千乡”工程,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同时,传统服务业不断升级,新型服务业正在兴起,文化旅游业开始起步。2006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0亿元,比2002年净增17.5亿元。

——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人,中等城市雏形初步形成。花洲书院、人民公园、北京大道、一高中新校、古城广场等标志性工程和邓州宾馆、锦荣名店街、古城商业中心等商住开发工程的建成和即将建成,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迁拆水上楼、治理内外城河、实施城区“4+1”工程,改善了城市形象,方便了居民群众。颁布实施市政府1号令,改革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探索出了城管综合执法新路。大力实施重点集镇“五个一”工程和村级集镇“六个一”工程,镇村面貌明显改观。目前,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重点镇为依托、一般集镇和村级集镇为基础的四级城镇体系已经形成,走出了一条具有邓州特色的城镇化路子。几年来,全市城镇人口由32万人发展到49万人,城镇化率从23.3%提高到32%。

——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投资2.25亿元,强力推进“村村通”工程,修建道路1500公里,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了通油路。筹资6418万元,积极推进“村庄整治”,修建道路910公里,治理坑塘179个,兴建村级游园118个、文化茶馆300个、沼气池3800座,安装有线电视5700户、太阳能热水器8700余台。投资3400万元,扎实推进信息村建设,建成信息村330个。加大投入,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综开发项目列入全省24个重点县(市),实施综合开发12万亩;争取资金4300万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4.6万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连续九次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四年累计发放粮食直补、两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惠农资金7.4亿元,全市百万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完成农村税费改革,结束了农民交纳“皇粮国税”的历史。积极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教育人事制度、财政体制、粮食流通等各项改革,增强了发展活力。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扎实开展“开放带动年”、“项目加速年”活动;组织参加了南阳“两节一会”等招商活动。颁布实施了市政府2号令,深入开展了“行风季评”活动,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工作得到加强。我市先后荣获省“科技富民项目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市和“中国太阳能进村入户工程示范市”称号。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福胜寺塔被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洲书院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文化站被省政府命名为“百强文化站”;城乡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首届河南省范仲淹文化节成功举办,豫剧《范仲淹》在京演出受到好评。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成功战胜非典疫情,经受住了重大疫情的严峻考验;深入开展“百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建成了县级疾病控制中心,基本完成了乡镇卫生院改造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开展,参合率居全省前列。教育事业全面进步。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升学人数逐年增加;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2000人,在校学生近万人;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扎实推进,一高中新校建成启用,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四年来,发放各种社会保障资金4.5亿元,33000多人次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得到较好救助,群众行路难、吃水难、入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四年来全市耕地保有量始终控制在16.3万公顷,被列入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空心村”治理居全省前列,“三项”整治新增耕地2.6万亩;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土地出让净收益达1.7亿元。环境保护扎实有效,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观。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得到较好落实,人口自然增率控制在6‰以内。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较快发展。四年来,公路建设累计投入3亿元,改建县乡路和干线公路248公里,各类公路总里程达到2696公里。南邓高速建成通车,标志着邓州交通公路事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邮政、通信建设投入1.2亿元,整体服务功能大大加强。电力建设投入1.05亿元,完成了农网和城网改造,供电量达到17亿千瓦时。此外,统计、审计、物价、金融、工商、供销、移民、质监、药监、气象、残疾人、地方志、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南水北调、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做出了新贡献。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得到加强。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积极开展创建雷锋城活动,获得“中国第一雷锋城”称号,“编外雷锋团”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学雷锋先进典型。积极推行“4+2”工作法,进一步过大了基层民主。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四年来,办理呢人大议案1200多件、政协提案300多件。深入开展依法治市活动,广泛开展普法教育,人在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着力打造“平安邓州”,我市先后荣获省“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平安建设先进县(市)”等称号。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是市域经济加快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的四年,是中等城市建设加快步伐、城市品位明显提升的四年,是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的四年,是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四年,是民主法治加快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的四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群团结拼搏,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也凝结着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智慧与心血。为此,我代表十二届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干群,向驻邓单位,向所有支持邓州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四年来的工作历程,我们有四点深刻体会:一是必须凝心聚力抓发展。四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鼓舞士气,凝聚人心,调动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真抓实干作风进一步形成,加快发展步调进一步一致。二是必须抢抓机遇谋发展。我们充分利用被省确定为重点扩权市和中央、省大力扶持“三农”、国内产业转移等机遇,向外引进、向上争取、向内激活三策并举,在项目争取、招商引资上去的了明显成效,引进项目、资金总量和规模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尤其是我们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争取到了大水泥项目,实现了我们邓州人20多年的夙愿。三是必须突出重点快发展。我们注重统筹发展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着眼于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虑长远、谋全局,集中精力抓大事,围绕重点抓突破,紧紧扭住工业发展、招商引资、城镇建设等重点工作,组织力量奋力攻坚,全力以赴狠抓落实,不仅创出了自己的工作特色,而且带动了整体的工作的开展。四是必须创新方法促发展,积极研究探讨新形势下组织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新房子新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我们根据农村工作新的形势和特点,在全市全面推广了以民主决策为重点的“4+2”工作法,化解了农村工作中的许多矛盾,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团结人民,依靠人民;只要我们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励精图治,锐意进取,邓州的崛起一定能够早日实现,邓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宏观上,国家继续加强宏观调控,货币信贷紧缩,能源、环境、市场约束并存,劳动力、土地、水电成本上升。就邓州来讲,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人口基数较大,人均GDP处于南阳市靠后位次;工业发展步伐缓慢,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城镇化率较低,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繁重,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城乡就业压力较大;招商引资氛围不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能力不够;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救助任务突出,社会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少数乡村还潜在着不安定因素,社会治安还存在薄弱环节;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改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更有着许多机遇和优势。一是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制定了一些了扶持中部崛起和农村发展的倾斜政策,着是我们最大的发展机遇。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全面开工建设,将对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起到有力地促进作用。三是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一批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为我们发挥资源优势、振兴工业经济提供了良机。四是随着交通事业快速发展,交通干线网络日益完善,我市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吸引资金、信息、人才、物资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五是通过长期的努力,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人才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探索和实践了一条符合邓州实际的发展路子,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团结一致,渴望发展、谋求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形成邓州最大的发展优势。

市委十一次党代会为未来一个时期描绘了美好发展蓝图。根据市委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坚持“‘三抓’带动、产业支撑、项目开发、城乡互动、优化环境”二十字方针,强力实施“工业振兴工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高度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村级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宏伟的发展蓝图,艰巨的发展任务,要求我们在未来几年里,振奋精神,攻坚克难,努力组织“四大突破”。

一是优化经济结构,在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市域综合实力上实现更大突破。巩固提高第一产业,强力推荐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到2011年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第一、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基本持平。努力扩大消费和出口,促进经济发展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消费、出口拉动并重转变,到2011年全社会固定投资达到216亿元,年均增长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亿元,年均增长15%;外贸出口达到650万美元,年均增长20%。经过五年努力,实现全市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两个翻一番,生产总值努力达到300亿元,人均达到2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5000万元。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努力接近或达到省、南阳市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位次明显前移,治理建设富强邓州!

二是突出发展重点,在加快工业发展、提高工业化水平上实现更大突破。未来五年,强力实施“工业振兴工程”。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1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160亿元以上,年均分别增长28%以上,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60%以上;实现工业税收5亿元以上,五年增长近10倍,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具体实施“六大规划”:四大优势产业“四个百万”发展规划。棉纺能力达到100万锭,板材加工能力达到200万立方米,粮油食品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骨干企业“515”发展规划。年产值超过亿元企业发展到50家以上,其中年产值超过5亿元企业10家以上,超过10亿元企业5家以上。力争发展一个年产值达到30亿元或5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工业园区“1+10”发展模式和市园区“113”发展规划。集中培育市工业园区和七里店、燕店等10个乡村园区。市工业园区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以上,实现产值300亿元。争创名优品牌“2510”规划。争创国家级名牌2个以上、省级名牌5个以上、南阳市级名牌10个以上。招商引资“双百”规划。引进市外资金100亿元,引进投资超千万工业项目100个。企业家队伍“321”建设规划。力争引进300名外地企业家,培育200名本地企业家,催生100名“经济能人”成为企业家。通过实施“工业振兴工程”,推进工业强势崛起,为邓州实现跨越式发展打基础、增实力、添后劲,致力建设实力邓州!

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在加快基础建设、改善城乡面貌上实现更大突破。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诶目标,着力构筑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集镇、村级集镇四级城镇体系,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走具有邓州特色的城镇化路子。到2011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力争常住人口达到40万人,城镇化率达42%。支撑穰东镇建设成为新兴小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5万人。支持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干线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到2011年,全市新增通车里程550公里,80%的干线公路达到一级标准,60%的县乡公路达到二级标准。建成生态市建设方向,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致力建设美好邓州!

四是注重社会和谐,在发展社会事业、改善人民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强化执政为民理念,更加关注民生。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到2011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到2011年城镇基本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覆盖面达到9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100%,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达到应保尽保。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到2011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00元。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强化民主法治意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大局安定有序,致力建设和谐邓州!

三、2007年政府工作任务

2007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确保增长18%,力争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和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同时着力办好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十件大事:1、投资1亿元,继续推进工业园区道路、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投资1.8亿元,推进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南郊水厂“三厂”建设工程。3、投资5000万元,高标准完成5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投资2500万元,高标准完成4.8万亩农综开发工程。4、投资7700万元,建设全程16公里的207环城通道和桑庄至陶岔55公里南水北调专线公路。5、投资1800万元,配套建设总长5600米的交通南路、南一环路、穰城南路三条道路。6、投资1500万元,利用工农渠,实施引湍河水入城工程。7、投资1300万元,启动火车站综合改造工程。8、巩固平原绿化攻击达标成果,启动林业生态市建设工程,扎实推进“杨树经济”。9、启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老干部活动中心“三馆两中心”建设工程。10、启动市中医院新院址建设工程和武装部办公楼、民兵训练基地、装备仓库三位一体建设工程。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突出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一)坚持工业立市战略,努力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上实现新跨越

培育优势产业。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加速生产要素聚集。未来一个时期,着力培育纺织服装、林板纸、粮油食品、水泥建材四大优势产业。今年突出抓好雪阳集团、恒泰棉纺、裕祥纺织、华纺公司、正兴公司等企业,力争年底纺织能力达到50万锭;突出抓好北园木业、赛博板业、老廷集团等企业,力争年底板材加工能力达到50万立方米、造纸能力达到5万吨;突出抓好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力争年底粮油食品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努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不断强化优势产业支撑能力,使四大产业真正成为邓州工业的中坚力量。

扶强骨干企业。加快工业扶优扶强步伐,积极培育工业振兴栋梁。今年重点抓好25个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积极发展雪阳集团、造纸集团、恒泰棉纺、华纺公司和裕祥纺织,通过三年努力,力争上述五家企业年产值分别达到10亿元规模。加快大水泥项目建设步伐,力争到2009年底前形成年产400万吨、产值超10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力争2×1.25万千瓦生物能热电项目在上半年开工建设,全力以赴争取大热电项目尽早获得国家批准。强力组织雪阳10万锭棉纺、裕祥10万锭棉纺和400台喷气织机、华纺10万锭棉纺和780台无梭织机及崇华纺织等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更重要的是大力弘扬邓州人梭创造的“大水泥精神”,紧紧咬住林浆纸一体化特大项目不放松,力争早日落户邓州,在邓州工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创造一个新的伟大的里程碑!对重点项目在政策上给予最大优惠、资金上给予最大支持、环境上给予最大保障,千方百计培育一批主业突出、行业领先、核心竞争力强,足以支撑邓州经济的骨干企业。

争创名优品牌。紧紧把握现代市场营销核心,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今年力争创中国名牌1个、国家驰名商标1个、河南省名牌和著名商标3个以上。争取雪阳集团产品成为国家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久友面粉、娃娃鱼色拉油、益嘉地板、佳利来油漆成为河南省名牌;美灵水泥、杏山水泥、天合木地板、安德诺复合地板、正兴棉纺产品成为南阳市名牌。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努力扩大产品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做好争创名牌产品规划,在骨干企业中选择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大、预期效益好的产品作为名牌产品培育对象。搞好争创名牌与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认证和产品策划包装的有机结合,形成配合联动的争创名牌工作机制,促进邓州名牌快速发展,努力培育一批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实现以品牌培育产业,以品牌壮大工业的目标。发展园区工业。集中打造乡工业园区,努力培育市域板块经济。加大园区项目引进建设力度,今年入园工业企业投资达到10亿元以上,以项目充实 园区内涵,提高园区带动能力,形成工业隆起带。认真做好园区规划,年度投入1亿元以上,继续推进工业园区道路、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七里店、燕店、穰东、孟楼、龙堰、张村、构林、夏集、赵集、十林等10个乡镇特色“工业小区”。按照降低门槛、规范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园区环境。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真正把工业园区打造成市域经济的支撑点、工业发展的制高点、城乡建设的新亮点。

全力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突破口,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振兴的支撑点。今年确保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其中,引进投资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3个,5000万以上工业项目6-10个,1000万以上工业项目20个以上,500万以上工业项目60个以上。以“招商引资加速年”活动为载体,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创造性开支招商引资工作。在招商理念上,突出大项目招商、突出集约化招商;在招商方法上,实行专业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全员招商多措并举;在招商重点上,突出高投资、高含税、高科技含量项目;在招商方向上,突出“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在招商策略上,坚持产业招商与企业招商相结合,“引外”与“引内”相结合;在推进机制上,层层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确保招商引资效果。以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壮大工业规模,以规模扩张推动工业振兴。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紧紧抓住生产力第一要素,大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制定激励优惠政策,努力提高企业家的经济待遇、社会地位和政治荣誉,切实为企业家创造更加宽松、更加稳定、更加和谐的创业条件、在全社会营造关心企业家、爱护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引进一批、培养一批、发育一批,广开企业家成长渠道,不断壮大企业家队伍。充分发挥企业家论坛和企业家协会作用,加强对企业经营者教育培训。定期聘请专家教授和著名企业家到邓州作报告;选择30名左右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政府资助到大专院校进行中长期培训,努力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和驾驭发展的能力,为“工业振兴工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营造工业发展良好环境,对重点项目,建立专门服务工作组,采取现场办公、部门配合、银企联动等办法,着重解决项目建设所涉及的规划、土地、环保、资源等手续审批问题,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建立健全市领导联系、市直单位分包制度,重点帮助解决电力、运力、资金、软环境等问题,加快企业生产进度。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大力支持发展快、纳税多、就业广、名牌创建成效显著的企业;充分发挥投资担保中心作用,努力解决发展资金制约。通过积极扶持,切实把今年各项工业发展任务落到实处。

(二)坚持新农村建设方向,努力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上组织新突破

大力发展支柱产业。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巩固产粮大区地位;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壮大林牧烟棉产业。加强林木管护,做强“杨树经济”。发展畜牧养殖,形成规模效益,新发展养殖小区15个、专业场(户)2400个。扩大烟棉面积,提高生产水平,种植烟叶达到6万亩,实现烟叶特产税1000万元;种植棉花40万亩,力争达到55万亩,发展彩棉3万亩。加强工农衔接,实现工农互动,把农业作为粮食食品加工业、棉纺织产业、木材加工业、造纸业的原材料基地和第一车间,实现以工促农,以工带农,走农区工业化路子。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现代农业装备、技术、人才和衔接经营方式武装农业,大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努力培养优质农业品牌。今年申报3个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力争实现国家级名牌农产品突破。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完善农业科研、良种繁育、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减灾防灾、气象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全方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加快科技推动农业经济的步伐。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标准化等现代农业体系,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建成送出去与请回来相结合,劳力型输出与技能型输出相结合,大力提高劳务经济发展水平。整合市乡两级职业教育资源,完善职业教育中心,提高职教发展水平。以“阳光工程”为依托,全年培训3万人,新增劳务输出5万人,外出务工人员达到4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0亿元。

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农综开发4.8万亩,新增灌溉面积3.9万亩、旱涝保收田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4万亩,解决4.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强道路、通信、能源建设。完善“村村通”道路养护机制,启动自然村通油路工作;完成有线电视、宽带网村村通工程;新建沼气池6300个,新安装太阳能5000台;加快农村卫生、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事业。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努力在城镇建设上打造新亮点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步伐。实施中心城区“六个三”工程。一是配套建设三条道路。投资1800万元,配套建设交通南路、南一环路、穰城南路,完善城区路网结构,提高城市通行能力。二是启动“三馆两中心”建设。启动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三是推进“三厂”建设工程。投资6390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厂,投资3660万元建设垃圾处理厂,投资5200万元建设南郊水厂,完善城市功能;逐步改造城区供水管网,切实解决城区夜间停水问题。四是建设三大工程。投资1300万元,与火车站综合改造相呼应,启动火车站广场改造工程,改善邓州窗口形象;投资1500万元清淤疏浚7.6公里工农渠,建设橡胶坝,实施“引湍入城”工程,改善内外城河水质,丰富水城景观;做好人民公园、北京大道、一高中新校重点续建工程,全面完成遗留任务,打造精品形象工程。五是动员城区居民新建30个社区小游园,为市民群众拓宽休闲空间。六是沿城区主要道路规划建设30座公厕,为市民群众提供方便。

以创建省级卫生城、文明城、园林城为载体,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法,加大管理投入,强化管理责任,发挥社区居委会的基础作用,城管职能部门的主体作用,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彻底扭转重建轻管的现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构筑四级城镇体系要求,把乡级集镇建设作为重点,完善规划,提高标准,加大建设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力争使所有乡级集镇面貌有较大改观,形成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继续培养10个重点镇,重点搞好穰东、孟楼规划建设。选择100个行政村开展“村庄整治”,逐步实现农民生活方式的城镇化。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继续培养繁重粮油、农资、建材、农机、家具、摩托车、穰东服装等专业市场,依托“万村千乡”工程,形成布局合理的城乡市场体系,进一步繁荣商贸流通业。以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为目标,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积极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努力实现由传统流通向现代流通转变。改造提升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水平,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信息咨询、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序开发蓝湾嘉园等商住小区,激活房地产业。挖掘整合旅游资源,完善开发花洲书院、杏山地质公园、福胜寺等旅游景点,加快发展旅游产业。

(四)坚持强化投资拉动能力,努力在市域发展后劲上增创新优势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集中力量抓好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新建项目和续建项目投产达产。抓好一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公路交通重点抓好207环城通道工程、桑陶路南水北调专线工程、南邓公路大修工程、邓新公路城区段加宽工程建设;积极支持邓内高速公路建设;继续巩固“村村通”成果,努力完成县乡道路改造任务,全面提高城乡道路通达能力。积极支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做好相关项目争取工作。电力建设完成总投资3700万元的农村“户户通”工程;争取投资2400万元的东郊110千伏变电站项目开工建设;争取投资2700万元的构林110千伏变电站获省批准。二是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和争取政策性项目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争、跑、要的力度,力争全年项目工作实现“30亿”目标。招商引资10亿元,向上争取资金10亿元,激活民间投资10亿元。三是提高财税金融支持投资能力。认真抓好财源建设,切实做好税收征管,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努力做大财政蛋糕,壮大财政支付规模提高财政调控能力。今年在圆满完成财政收入计划的基础上,力争财政支出增长10%以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研究金融政策,优化金融环境,突破融资瓶颈,搭建服务平台,做好融资担保,支出经济发展。

(五)坚持民生为先原则,努力在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商取得新实效

集中力量抓好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十件实事。1、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投资9000万元,全面落实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2、建立城乡弱势群体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投资5000万元,落实城乡5.7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不住移民2.7万人。3、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投资1.5亿元,以100个村“村庄整治”为重点,实效复耕土地1万亩;巩固完善“村村通”工程;改造农村电网,解决盲点村、无电村、无电户用电问题。4、认真落实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投资6000万元,全部免除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解决农村贫困生的生活补助,改造破旧桌凳,提高中小学校办公经费标准。5、继续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投资8000万元,确保参合农民充分享受新农合政策;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任务,扎实推进村级卫生所标准化建设。6、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筹资2000万元解决4.1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沼气池6300座,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5000台。7、保障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筹资1.65亿元,确保1.7万名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养老金正常发放。8、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投资300万元,加大对农民的培养力度,培训农民3万人,其中引导性培训2万人,技能性培训1万人;支持社会办学,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学校。9、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筹资2000万元,新建、改建30座标准化公厕,新建30个社区小游园,硬化背街小巷15万平方米;逐步改造城区供水管网,保障城市居民正常用水。10、加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筹资1000万元,新建100个农村小游园、150个信息村、200个文化茶馆。

通过办好十件实事,努力解决群众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吃水难、就业难等问题,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的好学;让广大人民享有的医疗服务更加方便、更加有效;让困难群众得到的救助更加实在、更加全面;让广大离退休人员生活无忧、老有所养;让城乡群众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让全体人民充分沐浴公共财政的阳光!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保障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性邓州建设步伐。加强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配套完善市一高中新校,支持南阳幼儿师范升格为专科院校。加强农村卫生体系、城市社区卫生体系建设;继续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保参合农民充分享受新农合政策;扎实开展“百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抓好乡镇示范卫生院(所)和全市578个行政村标准卫生所(室)建设,高标准建设100个村级示范卫生所。利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乡镇文化中心建设任务;在全市50%的行政村建设文化茶馆(大院),挖掘民间文化,弘扬优秀文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快城市社区建设,提高社区组织与社区服务水平;加强地名规范化建设,搞好标准地名设标工作。加强乡镇体育设施建设,启动村级体育活动场所建设,开展“迎奥运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提高人口治理,优化人口结构,稳定地生育水平。强化土地管理,严格保护耕地,加强“三项整治”,打击非法占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以提高竞争能力为根本,引导企业深化改革,努力使企业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市场主体;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为目标,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为目标,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领域改革。认真组织实施公务员工资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现代服务业等其他领域改革。

(六)坚持打造“平安邓州”,努力在和谐社会建设上取得新成就

一是认真做好信访工作。高度关注新形势下人们内部矛盾的新特点,逐步建立重大决策信访工作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严格落实信访责任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理顺群众情绪,化解和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二是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按照“预防为主、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方针,大力推进基层民主与法治建设。加强“双网”建设,提高治安防范能力。持续开展“严打”斗争和专项整治活动,努力创造安全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三是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大检查,艰巨方针重特大事故发生。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切实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四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规范,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快发展,造福人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行为,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群众的社会监督,积极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和提案。加强政府法治建设,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加大对行政不作为的问责力度,确保行政执法人员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强化行政监督,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受追究。认真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改进政风,建设效能政府。建成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求真务实,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防止急功近利,力戒形式主义。大力倡导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雷厉风行,干则必成的良好作风,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推诿扯皮,无所作为的不良风气。强化目标管理,对年度目标任务、重大决策部署,层层分解责任,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提高行政效能,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转变职能,建设服务政府。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经济方式,搞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这里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和提供良好服务;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更大地方志发展社会事业和构建和谐社会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凡纳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理的项目,做到进一个门办好,按承诺期办结,切实履行为企业、为纳税人、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职责。继续开展“行风季评”活动,严厉查处“四乱”行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从严执政,减少廉洁政府。牢记“两个务必”,坚持从严治政,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认真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纠风工作。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监管职能,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预算审查、公开招标、过程监管和竣工审计,严防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立思想道德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使政府权力在制度轨道中运行,树立清正廉明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我们既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品尝到创业的艰辛;面对承诺,我们既存在着压力与挑战,更充满着希望和信心。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万众一心,负重自强,奋勇拼搏,扎实苦干,为把我市早日建成“经济强市、文化名市和现代化中等城市”而努力奋斗!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