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鄧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5年鄧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鄧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劉樹華
2007年鄧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鄧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4月4日在鄧州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四年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3年以來,市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圍繞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名市、現代化中等城市」目標,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堅持科學發展觀,搶抓機遇,奮力拼搏,圓滿完成了十二屆政府各項工作任務,全市呈現出經濟穩步發展,社會和諧共進,人民安居樂業,大局持續穩定的良好局面。

——國民經濟躍上新台階。2006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44億元,是2002年的1.9倍,四年平均增長11.4%;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5.4%、16.8%和12.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57億元,是2002年的2.63倍,年均增長26.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3億元,是2002年的3.97倍,年均增長52.2%;農民人均純收入3647元,比2002年淨增1492元,年均增長14.1%;城鎮軍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84元,比2002年淨增3133元,年均增長12.4%。三次產業比重為35:38:27,結構由一二三首次轉變為二一三,實現歷史性跨越。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工業總量大幅增長,全市工業增加值2006年達到50億元,是2002年的2.3倍。骨幹企業支撐作用和支柱產業規模效應日益凸現,產值分別達到工業總產值的80%和75%。園區聚集效應明顯增強。市工業園區入園企業42家,總投資達17億元;七里店、燕店等鄉村工業園區也實現了快速發展。項目建設創最高紀錄。共引進超千萬項目30多個,其中超億元項目7個,超5000萬項目9個。鳳凰紡織、裕華紡織、華紡公司、永泰棉紡、北園木業等一大批工業項目陸續在鄧州落地生根。即將上馬的大水泥項目和生物能發電項目,在我市工業發展史上更具里程碑意義。企業家隊伍建設得到加強。隊伍不斷壯大,經營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村經濟穩步發展。糧食生產穩定增長,產糧大區地位進一步鞏固,糧食總產達96萬噸,比2002年淨增41萬噸。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結構,集中培育林牧煙棉四大特色產業。「楊樹經濟」快速膨脹,楊樹面積達到61萬畝,區域楊樹種植基地初步形成。畜牧工作列入全省40個重點發展縣(市);煙葉、棉花實現恢復性增長。糧食、油料、棉花和肉類等大宗農產品分別名列全國第50位、2位、48位和35位。勞務經濟健康發展,勞務輸出達40萬人以上,年勞務收入30億元以上。第三產業繁榮發展。集中培育糧油農資、農機、建材、家具等專業市場,積極發展穰東服裝等特色市場。成功舉辦了三屆農機產品展銷會,積極實施了「萬村千鄉」工程,城鄉市場繁榮活躍。同時,傳統服務業不斷升級,新型服務業正在興起,文化旅遊業開始起步。2006年,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40億元,比2002年淨增17.5億元。

——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中心城區建成面積達到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萬人,中等城市雛形初步形成。花洲書院、人民公園、北京大道、一高中新校、古城廣場等標誌性工程和鄧州賓館、錦榮名店街、古城商業中心等商住開發工程的建成和即將建成,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遷拆水上樓、治理內外城河、實施城區「4+1」工程,改善了城市形象,方便了居民群眾。頒布實施市政府1號令,改革完善城市管理體制,探索出了城管綜合執法新路。大力實施重點集鎮「五個一」工程和村級集鎮「六個一」工程,鎮村面貌明顯改觀。目前,以中心城區為核心、重點鎮為依託、一般集鎮和村級集鎮為基礎的四級城鎮體系已經形成,走出了一條具有鄧州特色的城鎮化路子。幾年來,全市城鎮人口由32萬人發展到49萬人,城鎮化率從23.3%提高到32%。

——新農村建設初見成效。投資2.25億元,強力推進「村村通」工程,修建道路1500公里,全市所有行政村實現了通油路。籌資6418萬元,積極推進「村莊整治」,修建道路910公里,治理坑塘179個,興建村級遊園118個、文化茶館300個、沼氣池3800座,安裝有線電視5700戶、太陽能熱水器8700餘台。投資3400萬元,紮實推進信息村建設,建成信息村330個。加大投入,積極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農綜開發項目列入全省24個重點縣(市),實施綜合開發12萬畝;爭取資金4300萬元,實施土地整理項目4.6萬畝,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連續九次奪得省「紅旗渠精神杯」。各項惠農政策全面落實,四年累計發放糧食直補、兩種補貼、農機補貼等各項惠農資金7.4億元,全市百萬農民共享發展成果。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各項改革不斷深化。全面完成農村稅費改革,結束了農民交納「皇糧國稅」的歷史。積極穩妥推進鄉鎮機構、教育人事制度、財政體制、糧食流通等各項改革,增強了發展活力。對外開放步伐加快。紮實開展「開放帶動年」、「項目加速年」活動;組織參加了南陽「兩節一會」等招商活動。頒布實施了市政府2號令,深入開展了「行風季評」活動,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科技工作得到加強。我市先後榮獲省「科技富民項目專項行動計劃」試點縣市和「中國太陽能進村入戶工程示範市」稱號。文化事業日益繁榮。文化設施建設不斷加強,福勝寺塔被確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花洲書院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個文化站被省政府命名為「百強文化站」;城鄉文化活動蓬勃開展,首屆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節成功舉辦,豫劇《范仲淹》在京演出受到好評。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成功戰勝非典疫情,經受住了重大疫情的嚴峻考驗;深入開展「百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建成了縣級疾病控制中心,基本完成了鄉鎮衛生院改造工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順利開展,參合率居全省前列。教育事業全面進步。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高考升學人數逐年增加;職業教育招生規模達到2000人,在校學生近萬人;中小學D級危房改造紮實推進,一高中新校建成啟用,辦學條件明顯改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四年來,發放各種社會保障資金4.5億元,33000多人次實現了就業和再就業,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得到較好救助,群眾行路難、吃水難、入學難、就醫難等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實現歷史性突破。四年來全市耕地保有量始終控制在16.3萬公頃,被列入全國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空心村」治理居全省前列,「三項」整治新增耕地2.6萬畝;合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土地出讓淨收益達1.7億元。環境保護紮實有效,城鄉環境質量明顯改觀。人口與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得到較好落實,人口自然增率控制在6‰以內。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較快發展。四年來,公路建設累計投入3億元,改建縣鄉路和幹線公路248公里,各類公路總里程達到2696公里。南鄧高速建成通車,標誌着鄧州交通公路事業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郵政、通信建設投入1.2億元,整體服務功能大大加強。電力建設投入1.05億元,完成了農網和城網改造,供電量達到17億千瓦時。此外,統計、審計、物價、金融、工商、供銷、移民、質監、藥監、氣象、殘疾人、地方志、民族宗教、僑務外事、南水北調、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做出了新貢獻。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設得到加強。廣泛開展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社會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明顯提高。積極開展創建雷鋒城活動,獲得「中國第一雷鋒城」稱號,「編外雷鋒團」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學雷鋒先進典型。積極推行「4+2」工作法,進一步過大了基層民主。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定期向人大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四年來,辦理呢人大議案1200多件、政協提案300多件。深入開展依法治市活動,廣泛開展普法教育,人在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切實加強安全生產,着力打造「平安鄧州」,我市先後榮獲省「綜合治理先進縣(市)」、「平安建設先進縣(市)」等稱號。

各位代表,過去的四年,是市域經濟加快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壯大的四年,是中等城市建設加快步伐、城市品位明顯提升的四年,是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發展活力明顯增強的四年,是社會事業不斷進步、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的四年,是民主法治加快推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的四年。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市人大、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干群團結拼搏,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的結果,也凝結着各位代表、各位委員的智慧與心血。為此,我代表十二屆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們,並通過你們向全市廣大干群,向駐鄧單位,向所有支持鄧州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四年來的工作歷程,我們有四點深刻體會:一是必須凝心聚力抓發展。四年來,我們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以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名市、現代化中等城市」為目標,鼓舞士氣,凝聚人心,調動全市上下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局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真抓實幹作風進一步形成,加快發展步調進一步一致。二是必須搶抓機遇謀發展。我們充分利用被省確定為重點擴權市和中央、省大力扶持「三農」、國內產業轉移等機遇,向外引進、向上爭取、向內激活三策並舉,在項目爭取、招商引資上去的了明顯成效,引進項目、資金總量和規模均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尤其是我們想盡千方百計、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爭取到了大水泥項目,實現了我們鄧州人20多年的夙願。三是必須突出重點快發展。我們注重統籌發展和重點突破相結合,着眼於解決影響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慮長遠、謀全局,集中精力抓大事,圍繞重點抓突破,緊緊扭住工業發展、招商引資、城鎮建設等重點工作,組織力量奮力攻堅,全力以赴狠抓落實,不僅創出了自己的工作特色,而且帶動了整體的工作的開展。四是必須創新方法促發展,積極研究探討新形勢下組織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的新房子新機制,有力地推動了各項工作的開展,尤其是我們根據農村工作新的形勢和特點,在全市全面推廣了以民主決策為重點的「4+2」工作法,化解了農村工作中的許多矛盾,促進了和諧社會建設。只要我們堅持科學的工作方法,團結人民,依靠人民;只要我們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勵精圖治,銳意進取,鄧州的崛起一定能夠早日實現,鄧州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二、今後五年政府工作面臨的形勢與任務

今後五年,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前進的道路上還將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宏觀上,國家繼續加強宏觀調控,貨幣信貸緊縮,能源、環境、市場約束並存,勞動力、土地、水電成本上升。就鄧州來講,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人口基數較大,人均GDP處於南陽市靠後位次;工業發展步伐緩慢,經濟結構不夠合理;城鎮化率較低,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任務繁重,農民增收渠道狹窄;勞動力轉移任務艱巨,城鄉就業壓力較大;招商引資氛圍不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能力不夠;社會弱勢群體和困難群眾救助任務突出,社會保障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少數鄉村還潛在着不安定因素,社會治安還存在薄弱環節;政府自身建設有待進一步改進,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作風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等。對於這些矛盾和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今後五年,我們前進的道路上更有着許多機遇和優勢。一是中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歷史任務,制定了一些了扶持中部崛起和農村發展的傾斜政策,着是我們最大的發展機遇。二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即將全面開工建設,將對推動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起到有力地促進作用。三是東南沿海地區產業升級,一批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為我們發揮資源優勢、振興工業經濟提供了良機。四是隨着交通事業快速發展,交通幹線網絡日益完善,我市區位優勢將更加明顯,吸引資金、信息、人才、物資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五是通過長期的努力,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已具備了一定的物質和人才基礎。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已經探索和實踐了一條符合鄧州實際的發展路子,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團結一致,渴望發展、謀求發展的熱情空前高漲,形成鄧州最大的發展優勢。

市委十一次黨代會為未來一個時期描繪了美好發展藍圖。根據市委十一次黨代會精神,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圍繞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名市、現代化中等城市」目標,堅持「『三抓』帶動、產業支撐、項目開發、城鄉互動、優化環境」二十字方針,強力實施「工業振興工程」,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高度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村級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主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3%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以上,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

宏偉的發展藍圖,艱巨的發展任務,要求我們在未來幾年裡,振奮精神,攻堅克難,努力組織「四大突破」。

一是優化經濟結構,在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市域綜合實力上實現更大突破。鞏固提高第一產業,強力推薦第二產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努力推動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到2011年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0%以上,第一、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基本持平。努力擴大消費和出口,促進經濟發展由投資拉動為主向投資、消費、出口拉動並重轉變,到2011年全社會固定投資達到216億元,年均增長20%;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7億元,年均增長15%;外貿出口達到650萬美元,年均增長20%。經過五年努力,實現全市生產總值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兩個翻一番,生產總值努力達到300億元,人均達到2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5億元,年均增長5000萬元。人均主要經濟指標努力接近或達到省、南陽市平均水平,綜合經濟實力在全省位次明顯前移,治理建設富強鄧州!

二是突出發展重點,在加快工業發展、提高工業化水平上實現更大突破。未來五年,強力實施「工業振興工程」。主要預期目標是:到2011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500億元以上,實現工業增加值160億元以上,年均分別增長28%以上,工業占GDP的比重達到60%以上;實現工業稅收5億元以上,五年增長近10倍,工業對財政的貢獻率達到70%以上。具體實施「六大規劃」:四大優勢產業「四個百萬」發展規劃。棉紡能力達到100萬錠,板材加工能力達到200萬立方米,糧油食品加工能力達到200萬噸。骨幹企業「515」發展規劃。年產值超過億元企業發展到50家以上,其中年產值超過5億元企業10家以上,超過10億元企業5家以上。力爭發展一個年產值達到30億元或50億元的特大型企業。工業園區「1+10」發展模式和市園區「113」發展規劃。集中培育市工業園區和七里店、燕店等10個鄉村園區。市工業園區完成投資100億元以上,建成區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以上,實現產值300億元。爭創名優品牌「2510」規劃。爭創國家級名牌2個以上、省級名牌5個以上、南陽市級名牌10個以上。招商引資「雙百」規劃。引進市外資金100億元,引進投資超千萬工業項目100個。企業家隊伍「321」建設規劃。力爭引進300名外地企業家,培育200名本地企業家,催生100名「經濟能人」成為企業家。通過實施「工業振興工程」,推進工業強勢崛起,為鄧州實現跨越式發展打基礎、增實力、添後勁,致力建設實力鄧州!

三是統籌城鄉發展,在加快基礎建設、改善城鄉面貌上實現更大突破。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讓廣大農民過上好日子。以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誒目標,着力構築中心城區、重點鎮、一般集鎮、村級集鎮四級城鎮體系,強力推進城鎮化進程,走具有鄧州特色的城鎮化路子。到2011年,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40平方公里,力爭常住人口達到40萬人,城鎮化率達42%。支撐穰東鎮建設成為新興小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7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到5萬人。支持高速公路建設,加快幹線路和農村公路建設。到2011年,全市新增通車里程550公里,80%的幹線公路達到一級標準,60%的縣鄉公路達到二級標準。建成生態市建設方向,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致力建設美好鄧州!

四是注重社會和諧,在發展社會事業、改善人民生活上實現更大突破。強化執政為民理念,更加關注民生。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到2011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以內。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到2011年城鎮基本醫療、養老、失業、工傷、生育五項保險覆蓋面達到90%,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覆蓋面達到100%,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達到應保盡保。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到2011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2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100元。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妥善協調各種利益關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強化民主法治意識,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持大局安定有序,致力建設和諧鄧州!

三、2007年政府工作任務

2007年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確保增長18%,力爭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2%和1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同時着力辦好關係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十件大事:1、投資1億元,繼續推進工業園區道路、供電、供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2、投資1.8億元,推進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南郊水廠「三廠」建設工程。3、投資5000萬元,高標準完成5萬畝土地整理項目工程;投資2500萬元,高標準完成4.8萬畝農綜開發工程。4、投資7700萬元,建設全程16公里的207環城通道和桑莊至陶岔55公里南水北調專線公路。5、投資1800萬元,配套建設總長5600米的交通南路、南一環路、穰城南路三條道路。6、投資1500萬元,利用工農渠,實施引湍河水入城工程。7、投資1300萬元,啟動火車站綜合改造工程。8、鞏固平原綠化攻擊達標成果,啟動林業生態市建設工程,紮實推進「楊樹經濟」。9、啟動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和老幹部活動中心「三館兩中心」建設工程。10、啟動市中醫院新院址建設工程和武裝部辦公樓、民兵訓練基地、裝備倉庫三位一體建設工程。

為實現上述目標任務,要突出抓好六項重點工作:

(一)堅持工業立市戰略,努力在加快工業化進程上實現新跨越

培育優勢產業。加強產業規劃引導,加速生產要素聚集。未來一個時期,着力培育紡織服裝、林板紙、糧油食品、水泥建材四大優勢產業。今年突出抓好雪陽集團、恆泰棉紡、裕祥紡織、華紡公司、正興公司等企業,力爭年底紡織能力達到50萬錠;突出抓好北園木業、賽博板業、老廷集團等企業,力爭年底板材加工能力達到50萬立方米、造紙能力達到5萬噸;突出抓好食品精深加工產業,力爭年底糧油食品加工能力達到100萬噸。努力做大做強優勢產業,不斷強化優勢產業支撐能力,使四大產業真正成為鄧州工業的中堅力量。

扶強骨幹企業。加快工業扶優扶強步伐,積極培育工業振興棟梁。今年重點抓好25個骨幹企業和重點項目。積極發展雪陽集團、造紙集團、恆泰棉紡、華紡公司和裕祥紡織,通過三年努力,力爭上述五家企業年產值分別達到10億元規模。加快大水泥項目建設步伐,力爭到2009年底前形成年產400萬噸、產值超10億元的大型骨幹企業。力爭2×1.25萬千瓦生物能熱電項目在上半年開工建設,全力以赴爭取大熱電項目儘早獲得國家批准。強力組織雪陽10萬錠棉紡、裕祥10萬錠棉紡和400台噴氣織機、華紡10萬錠棉紡和780台無梭織機及崇華紡織等重點項目建設工作。更重要的是大力弘揚鄧州人梭創造的「大水泥精神」,緊緊咬住林漿紙一體化特大項目不放鬆,力爭早日落戶鄧州,在鄧州工業乃至經濟社會發展史上創造一個新的偉大的里程碑!對重點項目在政策上給予最大優惠、資金上給予最大支持、環境上給予最大保障,千方百計培育一批主業突出、行業領先、核心競爭力強,足以支撐鄧州經濟的骨幹企業。

爭創名優品牌。緊緊把握現代市場營銷核心,大力實施品牌戰略。今年力爭創中國名牌1個、國家馳名商標1個、河南省名牌和著名商標3個以上。爭取雪陽集團產品成為國家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久友麵粉、娃娃魚色拉油、益嘉地板、佳利來油漆成為河南省名牌;美靈水泥、杏山水泥、天合木地板、安德諾複合地板、正興棉紡產品成為南陽市名牌。強化企業品牌意識,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努力擴大產品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做好爭創名牌產品規劃,在骨幹企業中選擇一批市場占有率高、知名度大、預期效益好的產品作為名牌產品培育對象。搞好爭創名牌與新產品開發、產品質量認證和產品策劃包裝的有機結合,形成配合聯動的爭創名牌工作機制,促進鄧州名牌快速發展,努力培育一批在全省、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實現以品牌培育產業,以品牌壯大工業的目標。發展園區工業。集中打造鄉工業園區,努力培育市域板塊經濟。加大園區項目引進建設力度,今年入園工業企業投資達到10億元以上,以項目充實 園區內涵,提高園區帶動能力,形成工業隆起帶。認真做好園區規劃,年度投入1億元以上,繼續推進工業園區道路、供電、供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着力培育七里店、燕店、穰東、孟樓、龍堰、張村、構林、夏集、趙集、十林等10個鄉鎮特色「工業小區」。按照降低門檻、規範服務的要求,進一步改進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水平,優化園區環境。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真正把工業園區打造成市域經濟的支撐點、工業發展的制高點、城鄉建設的新亮點。

全力招商引資。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工業發展的突破口,把項目建設作為工業振興的支撐點。今年確保引進市外到位資金10億元以上,其中,引進投資1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3個,5000萬以上工業項目6-10個,1000萬以上工業項目20個以上,500萬以上工業項目60個以上。以「招商引資加速年」活動為載體,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創造性開支招商引資工作。在招商理念上,突出大項目招商、突出集約化招商;在招商方法上,實行專業招商、駐點招商、以商招商、全員招商多措並舉;在招商重點上,突出高投資、高含稅、高科技含量項目;在招商方向上,突出「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在招商策略上,堅持產業招商與企業招商相結合,「引外」與「引內」相結合;在推進機制上,層層落實項目建設責任制,確保招商引資效果。以招商引資推進項目建設,以項目建設壯大工業規模,以規模擴張推動工業振興。

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緊緊抓住生產力第一要素,大力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制定激勵優惠政策,努力提高企業家的經濟待遇、社會地位和政治榮譽,切實為企業家創造更加寬鬆、更加穩定、更加和諧的創業條件、在全社會營造關心企業家、愛護企業家、尊重企業家的良好氛圍。引進一批、培養一批、發育一批,廣開企業家成長渠道,不斷壯大企業家隊伍。充分發揮企業家論壇和企業家協會作用,加強對企業經營者教育培訓。定期聘請專家教授和著名企業家到鄧州作報告;選擇30名左右優秀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政府資助到大專院校進行中長期培訓,努力提高企業家的綜合素質和駕馭發展的能力,為「工業振興工程」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營造工業發展良好環境,對重點項目,建立專門服務工作組,採取現場辦公、部門配合、銀企聯動等辦法,着重解決項目建設所涉及的規劃、土地、環保、資源等手續審批問題,加快項目建設速度。對骨幹企業和優勢產業,建立健全市領導聯繫、市直單位分包製度,重點幫助解決電力、運力、資金、軟環境等問題,加快企業生產進度。採取以獎代補形式,大力支持發展快、納稅多、就業廣、名牌創建成效顯著的企業;充分發揮投資擔保中心作用,努力解決發展資金制約。通過積極扶持,切實把今年各項工業發展任務落到實處。

(二)堅持新農村建設方向,努力在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上組織新突破

大力發展支柱產業。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支柱產業,夯實新農村建設物質基礎。穩定發展糧食生產,鞏固產糧大區地位;突出發展特色農業,壯大林牧煙棉產業。加強林木管護,做強「楊樹經濟」。發展畜牧養殖,形成規模效益,新發展養殖小區15個、專業場(戶)2400個。擴大煙棉面積,提高生產水平,種植煙葉達到6萬畝,實現煙葉特產稅1000萬元;種植棉花40萬畝,力爭達到55萬畝,發展彩棉3萬畝。加強工農銜接,實現工農互動,把農業作為糧食食品加工業、棉紡織產業、木材加工業、造紙業的原材料基地和第一車間,實現以工促農,以工帶農,走農區工業化路子。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以現代農業裝備、技術、人才和銜接經營方式武裝農業,大力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努力培養優質農業品牌。今年申報3個省級以上農產品品牌,力爭實現國家級名牌農產品突破。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完善農業科研、良種繁育、植物保護、農業機械、減災防災、氣象服務等公共服務體系,全方位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積極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工作,加快科技推動農業經濟的步伐。加快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標準化等現代農業體系,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建成送出去與請回來相結合,勞力型輸出與技能型輸出相結合,大力提高勞務經濟發展水平。整合市鄉兩級職業教育資源,完善職業教育中心,提高職教發展水平。以「陽光工程」為依託,全年培訓3萬人,新增勞務輸出5萬人,外出務工人員達到45萬人,實現勞務收入40億元。

大力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完成農綜開發4.8萬畝,新增灌溉面積3.9萬畝、旱澇保收田3萬畝,改造中低產田4萬畝,解決4.1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加強道路、通信、能源建設。完善「村村通」道路養護機制,啟動自然村通油路工作;完成有線電視、寬帶網村村通工程;新建沼氣池6300個,新安裝太陽能5000台;加快農村衛生、文化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文化衛生事業。

(三)堅持城鄉協調發展,努力在城鎮建設上打造新亮點

加快中心城區建設步伐。實施中心城區「六個三」工程。一是配套建設三條道路。投資1800萬元,配套建設交通南路、南一環路、穰城南路,完善城區路網結構,提高城市通行能力。二是啟動「三館兩中心」建設。啟動建設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和老幹部活動中心建設,豐富城市文化內涵。三是推進「三廠」建設工程。投資6390萬元建成污水處理廠,投資3660萬元建設垃圾處理廠,投資5200萬元建設南郊水廠,完善城市功能;逐步改造城區供水管網,切實解決城區夜間停水問題。四是建設三大工程。投資1300萬元,與火車站綜合改造相呼應,啟動火車站廣場改造工程,改善鄧州窗口形象;投資1500萬元清淤疏浚7.6公里工農渠,建設橡膠壩,實施「引湍入城」工程,改善內外城河水質,豐富水城景觀;做好人民公園、北京大道、一高中新校重點續建工程,全面完成遺留任務,打造精品形象工程。五是動員城區居民新建30個社區小遊園,為市民群眾拓寬休閒空間。六是沿城區主要道路規劃建設30座公廁,為市民群眾提供方便。

以創建省級衛生城、文明城、園林城為載體,改革管理體制,創新管理方法,加大管理投入,強化管理責任,發揮社區居委會的基礎作用,城管職能部門的主體作用,形成條塊結合、以塊為主、齊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徹底扭轉重建輕管的現狀,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按照構築四級城鎮體系要求,把鄉級集鎮建設作為重點,完善規劃,提高標準,加大建設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力爭使所有鄉級集鎮面貌有較大改觀,形成城鄉一體發展新格局。繼續培養10個重點鎮,重點搞好穰東、孟樓規劃建設。選擇100個行政村開展「村莊整治」,逐步實現農民生活方式的城鎮化。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繼續培養繁重糧油、農資、建材、農機、家具、摩托車、穰東服裝等專業市場,依託「萬村千鄉」工程,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鄉市場體系,進一步繁榮商貿流通業。以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為目標,規劃建設物流園區,積極推廣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特許經營、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努力實現由傳統流通向現代流通轉變。改造提升交通運輸、餐飲、娛樂等傳統服務業水平,積極發展社區服務、信息諮詢、中介等新興服務業,努力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有序開發藍灣嘉園等商住小區,激活房地產業。挖掘整合旅遊資源,完善開發花洲書院、杏山地質公園、福勝寺等旅遊景點,加快發展旅遊產業。

(四)堅持強化投資拉動能力,努力在市域發展後勁上增創新優勢

一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集中力量抓好工業重點項目建設,確保新建項目和續建項目投產達產。抓好一批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項目。公路交通重點抓好207環城通道工程、桑陶路南水北調專線工程、南鄧公路大修工程、鄧新公路城區段加寬工程建設;積極支持鄧內高速公路建設;繼續鞏固「村村通」成果,努力完成縣鄉道路改造任務,全面提高城鄉道路通達能力。積極支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做好相關項目爭取工作。電力建設完成總投資3700萬元的農村「戶戶通」工程;爭取投資2400萬元的東郊110千伏變電站項目開工建設;爭取投資2700萬元的構林110千伏變電站獲省批准。二是加大項目資金爭取力度。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和爭取政策性項目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大爭、跑、要的力度,力爭全年項目工作實現「30億」目標。招商引資10億元,向上爭取資金10億元,激活民間投資10億元。三是提高財稅金融支持投資能力。認真抓好財源建設,切實做好稅收征管,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努力做大財政蛋糕,壯大財政支付規模提高財政調控能力。今年在圓滿完成財政收入計劃的基礎上,力爭財政支出增長10%以上,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研究金融政策,優化金融環境,突破融資瓶頸,搭建服務平台,做好融資擔保,支出經濟發展。

(五)堅持民生為先原則,努力在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商取得新實效

集中力量抓好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十件實事。1、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投資9000萬元,全面落實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2、建立城鄉弱勢群體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投資5000萬元,落實城鄉5.7萬人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不住移民2.7萬人。3、改善農村生產條件。投資1.5億元,以100個村「村莊整治」為重點,實效復耕土地1萬畝;鞏固完善「村村通」工程;改造農村電網,解決盲點村、無電村、無電戶用電問題。4、認真落實農村中小學「兩免一補」政策。投資6000萬元,全部免除農村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解決農村貧困生的生活補助,改造破舊桌凳,提高中小學校辦公經費標準。5、繼續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投資8000萬元,確保參合農民充分享受新農合政策;全面完成鄉鎮衛生院改造任務,紮實推進村級衛生所標準化建設。6、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籌資2000萬元解決4.1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新建沼氣池6300座,新安裝太陽能熱水器5000台。7、保障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籌資1.65億元,確保1.7萬名企事業單位離退休職工養老金正常發放。8、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投資300萬元,加大對農民的培養力度,培訓農民3萬人,其中引導性培訓2萬人,技能性培訓1萬人;支持社會辦學,建設職業技能培訓學校。9、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條件。籌資2000萬元,新建、改建30座標準化公廁,新建30個社區小遊園,硬化背街小巷15萬平方米;逐步改造城區供水管網,保障城市居民正常用水。10、加強農村文化事業建設。籌資1000萬元,新建100個農村小遊園、150個信息村、200個文化茶館。

通過辦好十件實事,努力解決群眾出行難、上學難、看病難、吃水難、就業難等問題,讓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學、上的好學;讓廣大人民享有的醫療服務更加方便、更加有效;讓困難群眾得到的救助更加實在、更加全面;讓廣大離退休人員生活無憂、老有所養;讓城鄉群眾生產條件不斷改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讓全體人民充分沐浴公共財政的陽光!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步伐。建立健全科技創新保障體系,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創新性鄧州建設步伐。加強基礎教育,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鼓勵發展民辦教育,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配套完善市一高中新校,支持南陽幼兒師範升格為專科院校。加強農村衛生體系、城市社區衛生體系建設;繼續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確保參合農民充分享受新農合政策;紮實開展「百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抓好鄉鎮示範衛生院(所)和全市578個行政村標準衛生所(室)建設,高標準建設100個村級示範衛生所。利用兩年時間,全面完成鄉鎮文化中心建設任務;在全市50%的行政村建設文化茶館(大院),挖掘民間文化,弘揚優秀文化,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加快城市社區建設,提高社區組織與社區服務水平;加強地名規範化建設,搞好標準地名設標工作。加強鄉鎮體育設施建設,啟動村級體育活動場所建設,開展「迎奧運全民健身」活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精神,提高人口治理,優化人口結構,穩定地生育水平。強化土地管理,嚴格保護耕地,加強「三項整治」,打擊非法占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實現經濟和環境雙贏,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繼續深化各項改革。以提高競爭能力為根本,引導企業深化改革,努力使企業成為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市場主體;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為目標,紮實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以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為目標,加快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領域改革。認真組織實施公務員工資和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紮實推進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現代服務業等其他領域改革。

(六)堅持打造「平安鄧州」,努力在和諧社會建設上取得新成就

一是認真做好信訪工作。高度關注新形勢下人們內部矛盾的新特點,逐步建立重大決策信訪工作風險評估機制,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嚴格落實信訪責任制。妥善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理順群眾情緒,化解和消除各種不安定因素。二是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按照「預防為主、打防結合、標本兼治」的方針,大力推進基層民主與法治建設。加強「雙網」建設,提高治安防範能力。持續開展「嚴打」鬥爭和專項整治活動,努力創造安全有序的生產生活環境。三是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開展安全大檢查,艱巨方針重特大事故發生。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切實提高處置突發事件能力。四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全面落實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大力倡導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和以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主要內容的道德規範,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加快發展,造福人民,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我們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努力建設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服務政府、廉潔政府。

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認真貫徹《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行政許可法》,規範行政行為,健全對行政權力的監督機制,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群眾的社會監督,積極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案和提案。加強政府法治建設,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和過錯責任追究制,加大對行政不作為的問責力度,確保行政執法人員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強化行政監督,做好行政複議工作,切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須賠償、違法受追究。認真實施《公務員法》,加強公務員教育、管理和監督,建設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

改進政風,建設效能政府。建成執政為民,把實現好、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求真務實,多做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防止急功近利,力戒形式主義。大力倡導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雷厲風行,干則必成的良好作風,堅決反對弄虛作假,欺上瞞下,推諉扯皮,無所作為的不良風氣。強化目標管理,對年度目標任務、重大決策部署,層層分解責任,創新工作機制,加強督促檢查,狠抓工作落實,提高行政效能,確保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轉變職能,建設服務政府。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大力推進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切實轉變政府管理經濟方式,搞好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這裡為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和提供良好服務;更加注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把政府工作的着力點更大地方志發展社會事業和構建和諧社會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事項,提高辦事效率;凡納入行政審批服務中心辦理的項目,做到進一個門辦好,按承諾期辦結,切實履行為企業、為納稅人、為社會公眾服務的職責。繼續開展「行風季評」活動,嚴厲查處「四亂」行為,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

從嚴執政,減少廉潔政府。牢記「兩個務必」,堅持從嚴治政,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認真執行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全面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開展反腐糾風工作。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監管職能,對政府投資項目實行預算審查、公開招標、過程監管和竣工審計,嚴防違法違紀行為發生。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立思想道德教育長效機制、反腐倡廉制度體系、權力運行監控機制,使政府權力在制度軌道中運行,樹立清正廉明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回首過去,我們既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更品嘗到創業的艱辛;面對承諾,我們既存在着壓力與挑戰,更充滿着希望和信心。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在市委的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依靠全市人民,萬眾一心,負重自強,奮勇拼搏,紮實苦幹,為把我市早日建成「經濟強市、文化名市和現代化中等城市」而努力奮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