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化書新聲
◀上一卷 食化 下一卷▶


七奪

編輯

一日不食則憊,二日不食則病,三日不食則死。民之事急,無甚於食。而王者奪其一,卿士奪其一,兵吏奪其一,戰伐奪其一,工藝奪其一,商賈奪其一,道釋之族奪其一,稔亦奪其一,儉亦奪其一。所以蠶告終而服葛苧之衣,稼雲畢而飯橡櫟之實。王者之刑理不平,斯不平之甚也。大人之道救不義,斯不義之甚也。而行切切之仁,用慼慼之理,其何以謝之哉。

民之一日不食,則形虛而敗矣。二日不食,則形羸而病矣。三日不食,則形仆而死矣。然民以食爲天,食者人之先務,不得不急。今也天子以貢稅而奪其什之一,卿士以祿廩而奪其一,兵吏以糧餉而奪其一,戰伐以軍需而奪其一,工藝以器用而奪其一,商賈以貨物而奪其一,道釋以福田而奪其一。民之勞苦於耕鋤之中,僅得有數些𣺌之膏脂,其什被奪其七,而民安得不飢乎。豐年奪之分也,歉年猶不知恤,必欲奪之,則不免於飢窘憊病,以致於死。其有幸而不死者,亦不免於窮困。所以蠶告終而猶服粗雜葛苧之衣,稼穯纔畢而遽食橡櫟藜藿之食。其被奪之情,貧窘之態,槪可知矣。王者以道治天下,不刑而民畏,而天下和平。若以刑而理不平,則有不平之甚者生焉。是以大人以道治國,以德化民,則百姓親睦。若以法而救不義,則有不義之甚者出焉。莫若無爲無事,則民自安,國自治矣。其若馳心切切於刑政,拘拘於禮法,有心於治而民不治者,君德有所不備也。無德居於民上,將何以謝天下後世哉。

巫像

編輯

爲巫者,鬼必附之。設像者,神必主之。蓋樂所饗也。戎羯之禮,事母而不事父,禽獸之情,隨母而不隨父,凡人之痛,呼母而不呼父,蓋乳哺之教也。虎狼不過於嗜肉,蛟龍不過於嗜血,而人無所不嗜。所以不足則鬬,不與則叛,皷天下之怨,激烈士之忿,食之道非細故也。

巫師事心於鬼,所以鬼附之。祝師設像事神,所以神主之。蓋以鬼神樂其祭饗,所以附之主之也。戎西夷,羯北狄,夷狄重母,所以禮事母不禮其父也。禽獸不知有父,所以隨母不隨父也。人之於痛苦,呼母而不呼父者,乳哺親之也。虎狼嗜肉,蛟龍嗜血,而人則無所不嗜。民之食也,一旦不繼,小則鬬而奪之,甚則謀而叛之,皷動天下之怨,激起烈士之心,戰伐相尋,禍亂不息者,皆因爲食而起。所以知民之食非細,故聚斂者不可不知也。

養馬

編輯

養馬者,主而牧之者親。養子者,母而乳之者親。君臣非所比,而比之者,祿也。子母非所愛,而愛之者,哺也。駑馬本無知,嬰兒本無機。而知由此始,機由此起。所以有愛惡,所以有彼此,所以稔鬬爭而蓄奸詭。

養馬主也,而馬不識其爲主,而親牧者爲其養巳也。生子者母也,而子不知其爲母,而親乳者爲其乳己也。臣之所以親輔其君者,蓋爲爵祿而親輔也。子之所以親愛其母者,蓋爲乳哺而親愛也。駑馬,鈍馬也。不識己鈍,何知之有也。嬰兒,方生也。無有知識,何機之有也。由無知而生有知,故曰知由此始也。由無機而至有機,故曰機由此起也。爲其有知有機,而喪其湻樸,所以有愛惡之心生焉,有彼此之心分焉,有爭鬬之心興焉,以至於懷姦蓄詭,詐僞百端。有不能以言盡者,皆由有此識神,而生出許多情妄也。

絲綸

編輯

王取其絲,吏取其綸。王取其綸,吏取其綍。取之不已,至於欺罔。欺罔不已,至於鞭撻。鞭撻不已,至於盜竊。盜竊不已,至於殺害。殺害不已,至於刑戮。欺罔非民,愛而聚斂者教之。殺害非民,願而鞭撻者訓之。且夫火將逼而投於水,知必不免,且貴其緩。虎將噬而投於谷,知必不可,或覬其生。以斯爲類,悲哉。

綸綬也,綍亂絲也。此言王取其一,吏輙取其半之意也。取之不已者,言其斂之數則民財罄,其必欺罔而不輸矣。吏怒其不輸,酷刑而鞭撻之。民遭困而忿上之慘毒,且因飢寒切身,故不顧其廉恥,而爲盜矣。上又惡其爲盜,捕而囚之,甚則殛刑戮之。吁,民之欺罔其上者,非其心之所愛,由聚斂所逼也。民之爲盜殺身者,非其心之所願,由鞭撻所迫也。譬如火焚其身,知死不免,而投於水者,貴其死之緩也。遭虎之噬,知不可活,而投於谷者,猶欲望其生也。咦,民受酷吏所逼爲盜,以災其身,而喪其命,其情有甚於火之烈,虎之惡。以斯爲類,而安於民之上者,可不悲哉。

奢僭

編輯

夫君子不肯告人以飢恥之甚也,又不肯矜人以飽愧之甚也。旣起人之恥愧,必激人之怨咎,食之害也。如是而金籩玉豆,食之飾也。皷鍾戞石,食之游也。張組設繡,食之惑也。窮禽竭獸,食之暴也。滋味厚薄,食之忿也。貴賤精粗,食之爭也。慾之愈不止,求之愈不已。貧食愈不足,富食愈不美。所以奢僭由茲而起,戰爭由茲而始。能均其食者,天下可以治。

飢寒者,士之常,以飢寒告人者,卑屈無恥之賤士也。溫飽者,人之分,以溫飽矜人者,誇張無愧之小人也。旣不能安其常,守其分,卑屈誇張於人,而爲人之所恥,人之所愧,是激人之怨,以咎己也。籩豆竹器,乘五穀也。戞石,擊磬也。組帛,可以爲冠也。錦繡,五色具也。富貴者不恤民食之不足,奢侈僭用。鋪籩設豆,以金玉飾其器也。皷鐘戞石,餚食而遊樂也。張組鋪繡,榮觀以惑其志也。窮禽竭獸,充滋味以暴物命也。因滋味之美惡,忿怒以責人也。貴者精食,賤者粗食,起爭之端也。窮奢極慾之心不止,貪饕無厭之欲不歇。貧窮者雖粗食,尚自不足。富貴者享精食,猶厭不美。所以激民之怨,濟民之忿,僭亂由茲而起矣。故有盜賊刀兵戰伐之事,而大亂天下者,食之害也。嗚呼,在上者當容心於儉約,均食於民,則民自安而盜賊息,天下烏有不治者。

燔骨

編輯

嚼燔骨者,燋唇爛舌,不以爲痛。飮醕酎者,󰇓腸嘔胃,不以爲苦。饞嗜者,猶忘於痛苦。飢窘者,必輕於性命。痛苦可忘,無所不欺。性命可忘,無所不爲。是以王者以我欲,求人之欲。以我飢,求人之飢。我怒民必怒,我怨民必怨。能知其道者,天下胡爲乎叛。

嗜味者,咀嚼燔炙之骨,致𤍠而燋唇爛舌,不以爲痛,而猶食之。貪飮者,痛飲醕酎之酒,致醉而󰇓腸嘔胃,不以爲苦,而猶飲之。咦,貪嗜饞飲者,猶自忘痛苦。則知飢寒必死者,必輕其性命矣。故知貪饕不顧痛苦,以欺其身者,何事不可欺也。必死不顧性命以輕其身者,何事不可爲也。是以有道之君,省己知民之情。以我之慾,則知人之慾,不異於我矣。以我之飢,則知人之飢,有甚於我矣。我以不道怒其民,而民必以不仁而怒我矣。我以不德怨其民,而民亦以不義而怨我矣。夫我無欲而民自富,我不嗜飲民不饑窘。我不困民,民必不怨,則上下之情通,天下烏有叛我者。

食迷

編輯

民有嗜食而飽死者,有婪食而鯁死者,有感食而義死者,有辱食而憤死者,有爭食而鬬死者。人或笑之,殊不知官所以務祿,祿所以務食。賈所以務財,財所以務食。而官以矯佞讒讟而律死者,賈以波濤江海而溺死者,而不知所務之端,不知得死之由,而遷怒於流輩,歸咎於江海,食之迷也。

爲食喪身,謂之食迷。迷於食而死者五。有嗜食過多而飽死者,有貪食堅硬而鯁死者,有感食之義以死報人者,有爲食受辱憤死者,有因食爭攘鬬死者。舉世皆笑之,爲食喪身。殊不知食者,養命之原,人之先務,不得不爭也。如仕宦以祿爲先務,祿者食之務也。商賈以財爲先務,財亦食之務也。仕宦爲食,橫生姦佞之心,讒謗其君,犯律以罪死。商賈爲食,波濤江海,沉舟以溺死,而不知爲食。以利祿爲務之端,而得喪身之由,一旦死之,仕宦則歸怨於薦舉之同類,商賈則歸怨於江海之波濤,而不知怨爲食,以求利祿致死之由,豈非食之迷乎。

戰欲

編輯

食之欲也,思鹽梅之狀,則輒有所吐而不能禁。見盤餚之盛,則若有所吞而不能遏。飢思啖牛,渴思飲海。故慾之於人也,如賊人之於慾也。如戰當戰之時,錦繡珠玉不足爲富,冠冕旌旗不足爲貴,金石絲竹不聞其音,宮室臺榭不見其麗。況民腹常餒,民情常迫,而諭以仁義,其可信乎。講以刑政,其可畏乎。

思鹽梅之酸,輒津生而有所嚥。欲其不嚥,其必不能禁也。見餚饌之美,輒欲之而有所吞。欲其不吞,其必不能止也。飢者思啖牛,欲食之多也。渴者思飲海,欲飲之多也。慾之於人,如盜賊之竊物。人之於慾,如交戰之必克。當其戰之時也,憤不顧身,雖有錦繡珠玉之富,冠冕旌旗之貴,不足動其心。雖有金石絲竹之音,亦不聞其聲。宮室臺榭之美,亦不見其麗。惟知有戰以求其勝,如飢渴之求飲食也。是故當民安居溫飽之時也,諭之以仁義,勸之以忠信,而民信之。示之以刑罰,勉之以罪福,而民畏之。當民顚沛飢困之時也,諭之以仁義忠信,而民信乎。示之以刑法罪福,而民畏乎。食之害也,如是。

膠竿

編輯

執膠竿捕黃雀,黃雀從而噪之。捧盤飱亯烏鳥,烏鳥從而告之。是知至暴者無所不異,至食者無所不同。故蛇豕可以友而羣,虎兕可以狎而馴,四夷可以率而賓。異族猶若此,況復人之人。

執粘竿捕黃雀者,黃雀畏其害己,則羣噪而驚之。捧盂澆食以享烏鳥者,烏鳥知其食已,則歡呼而迎之。由是而知物之性矣。能盡已之性者,則能盡人盡物之性也。是故蓄心害物,物亦起異心而逃之。忘機同物,物亦忘機而親之。此足以見盡已之妙。故曰至暴者無所不異,至食者無所不同也。是故蛇豕不可親也,可以羣而友之。兕虎不可近也,可以狎而伏之。夷狄不可致也,可使來而貢之。蓋吾無異心不害物,而物所以親附也。如海翁之戲鷗,孫眞人之伏虎是也。吁,異類之心尙相若,況同類之人,而不能感之者乎。庚辛

庚氏宂池,構竹爲憑檻,登之者其聲䇿䇿焉。辛氏宂池,構木爲憑檻,登之者其聲堂堂焉。二氏俱牧魚於池中,每憑檻投餌,魚必踴躍而出。他日但聞策䇿堂堂之聲,不投餌亦踴躍而出,則是庚氏之魚可名策䇿,辛氏之魚可名堂堂,食之化也。

庚氏、辛氏,蓋寓言也。宂,深也。策䇿,竹之聲。堂堂,木聲也。庚氏者掘地爲池,以竹爲憑檻,登其池,擊其檻,其聲䇿䇿焉。辛氏亦掘地爲池,以木爲憑檻,臨其池,擊其檻,其聲堂堂焉。二氏均有池,養魚於其中,每登池憑檻擊之,則䇿策堂堂之聲,以投餌。魚聞聲,知其飼巳,則屈折踴躍而出食之。他日但聞䇿䇿堂堂之聲,雖不投餌,亦踴躍而出者,食之化也。

興亡

編輯

瘡者人之痛,火者人之急。而民喻饑謂之瘡,比餓謂之火,蓋情有所切也。夫鮑魚與腐屍無異,鱁鮧與足垢無殊,而人常食之。飽猶若是,饑則可知。苟其饑也,無所不食。苟其迫也,無所不爲。斯所以爲興亡之機。

瘡痍人之痛苦,風火人之逼迫,食者人情重務也。民之無食,數日輒死,則饑餓之急,有甚於瘡火之急也。鱁鮧魚名,臭亦可食,鯧鱺之類是也。二物之臭與腐屍不異,足垢無殊,而人不以爲穢而食之,此足以知人之食慾也。以溫飽之時,猶若不顧其腐臭。則饑困之時,其貪饕無厭之情,又可知矣。故知人之饑,則無物不食矣。人之急,無所不爲矣。嗟夫民之情也,有食無事興之兆也,無食多事亡之機也。

雀鼠

編輯

人所以惡雀鼠者,謂其有攘竊之行。雀鼠所以疑人者,謂其懷盜賊之心。夫上以食而辱下,下以食而欺上。上不得不惡下,下不得不疑上,各有所切也。夫剜其肌,啖其肉,不得不哭。扼其喉,奪其哺,不得不怒。民之瘠也,由剜其肌。民之餒也,由奪其哺。鳴呼惜哉。

雀之攘,鼠之竊,人所當惡也。蓋以雀鼠之姦,懷盜賊之心,行止疑人,故人惡而怒之也。夫上之歛於下也,輸之緩輒以刑法,而辱其下民。被奪之數也,必怨而怒之,逃賦役以欺其上。嗚呼,民不奉法而上不得不惡之,上不寛恤而民不得不疑之,則是上下之情,各有所切也。是故民之所以欺罔其上者,皆由上之崇宮室,高臺榭,衣文綺,嗜美味,厚斂以剜民之肌,啖民之肉。民受其痛,不得不哭也。扼民之吭,奪民之食,不得不怒也。嗚呼,剝民之膏脂,是以瘠也。奪民之口食,是以餒也。殊不知民者國之根本,豈有根本不固,而枝條暢茂也。惑於利而忘其家國也。惜哉。

無爲

編輯

牛可使之駕,馬可使之負,犬可使之守,鷹可使之擊,蓋食有所感也。獮猴可使之舞,鸚鵡可使之語,鴟鳶可使之死鬬,螻蟻可使之合戰,蓋食有所教也。魚可使之吞鈎,虎可使之入陷,雁可使之觸網,敵國可使之自援,蓋食有所利也。天地可使之交泰,神明可使之掖衞,高尚可使之屈折,夷狄可使之委伏,蓋食有所奉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曁乎萬族,皆可以食而通之。我服布袍則民自煖,我食葵藿則民自飽。善用其道者,可以肩無爲之化。

牛之駕,馬之負,犬之守,鷹之擊,皆以食養之,而感其然也。獮猴之戲,鸚鵡之言,鴟鳶之鬬,螻蟻之戰,皆可以食誘之,而教其然也。魚之吞鈎,虎之入陷,雁之觸網,敵之自援,皆以食餌之使之然也。天地之交泰,神明之掖衞,高尚之屈折,夷狄之委伏,皆以食奉之使之然也。由是知之,食之道也大矣。上自天子之貴,下及兆民之眾,庶類萬族,皆以食而通其情。故知民之溫飽飢寒者,悉自我始。我其奢侈,民必飢寒。我尚儉約,民必富庶。我服布素,民必溫煖。我食葵藿,民必安飽。善用其道者,不待法令而民自治,可以挽回太古之湻風,復無爲之化也。

王者

編輯

獵食者母,分乳者子,全生者子。觸網者母,母不知子之所累,子不知母之所苦。王者衣纓之費,盤餚之直,𡻕不過乎百萬。而封人之土地,與人之富貴,百萬之百萬,如咂王之肌,如飮王之血。樂在於下,怨在於上。利歸於眾,咎歸於王。夫不自貴,天下安敢貴。不自富,天下安敢富。

以網罟取獸,謂之獵也。其母護子而罹網,獵食其母而養其子,子得全活,母被子累而死矣。王者戴冠冕,披袞袍,盤餚宴,亯之費一𡻕之中,所費者不過百萬而已。而其宗室之繁,勲戚之庶,封爵祿,列土地,榮宮室,高臺階,廣苑囿,珍禽獸,華衣冠,美盤饌,列絲竹,具鐘磬,與人之富貴,縻費百萬之百萬也。如咂王之肌膚,飲王之膏血,而王迷弗知也。吁,其樂者在宗勛,其所怨者必歸於王也。是故宗勳亯榮祿,而王受怨咎,其亦有所自耳。蓋由王好奢侈,誇張其富貴,而宗勳翕然從風。而奢費矣。如若王好儉約而省費,則宗勳亦淡然從化而儉約,天下安敢浪費哉。

鴟鳶

編輯

有智者憫鴟鳶之擊腐鼠,嗟螻蟻之駕斃蟲,謂其爲蟲不若爲人。殊不知當歉𡻕則爭臭斃之屍,値嚴圍則食父子之肉,斯豺狼之所不忍爲,而人爲之,則其爲人不若爲蟲。是知君無食必不仁,臣無食必不義,士無食必不禮,民無食必不智,萬類無食必不信。是以食爲五常之本,五常爲食之末。苟王者能均其衣,能讓其食,則黔黎相悅,仁之至也。父子相愛,義之至也。飢飽相讓,禮之至也。進退相得,智之至也。許諾相從,信之至也。教之善,也在於食。教之不善,也在於食。其物甚卑,其用甚尊。其名尤細,其化尤大。是謂無價之寶。

鴟鳶食腐鼠,螻蟻駕斃蟲,智者傷其食陋,而嗟憫之。謂禽蟲不若人,甘食美用也。殊不知人當歉年無食之際,亦嘗爭食臭腐之屍。又不知人䧟重圍不出之際,亦嘗易食父子之肉。嗟夫,以虎狼之惡,尙不啖子,而人猶啖之,虎狼不忍爲而人忍爲之,故知人之心,有甚於虎狼禽蟲者矣。由是知之,食者五常之本,民之天也。天固不可逃,民之食一日不可無也。是故君一日無食,必不仁,以剝其民。臣一日無食,必不義,以欺其君。士一日無食,必失禮,以亂其序。民一日無食,必不智,以喪其心。萬類一日無食,必不信,以蠧其物。如是則五常之道廢矣。故曰食者五常之本,五常者食之末也。王者不違農時,去奢省費,薄食輕徭,則是均其衣,讓其食矣。民食有餘,則仁義興,自然黔黎相悅,父子相愛,飢飽相讓,進退相得,許諾相從,五常攸敘,風俗攸美者,皆食之化也。吁,民有食則五常興,無食則五常廢。食之爲物也甚微,實生民之司命,故其用也甚貴。食之名也雖小,爲人生之至要,故其化也甚大。由是知之民之要者,莫如食,豈非無價之寶乎。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