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元禮 (四庫全書本)/卷001

大唐開元禮 卷一 卷二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十三
  大唐開元禮目録    政書類二儀制之屬卷一
  序例上
  擇日      神位
  俎豆
  卷二
  序例中
  大駕鹵簿    皇后鹵簿
  皇太子鹵簿   皇太子妃鹵簿
  親王鹵簿    王公已下鹵簿
  內命婦鹵簿   外命婦鹵簿
  卷三
  序例下
  衣服      齋戒
  祈禱      雜制
  卷四
  吉禮
  皇帝冬至祀圜丘
  卷五
  吉禮
  冬至祀圜丘有司攝事
  卷六
  吉禮
  皇帝正月上辛祈穀於圜丘
  卷七
  吉禮
  正月祈穀於圜丘有司攝事
  卷八
  吉禮
  皇帝孟夏雩祀於圜丘
  卷九
  吉禮
  孟夏雩祀圜丘有司攝事
  卷十
  吉禮
  皇帝季秋大享於明堂
  卷十一
  吉禮
  季秋大享於明堂有司攝事
  卷十二
  吉禮
  皇帝立春祀青帝於東郊
  卷十三
  吉禮
  立春祀青帝於東郊有司攝事
  卷十四
  吉禮
  皇帝立夏祀赤帝於南郊
  卷十五
  吉禮
  立夏祀赤帝於南郊有司攝事
  卷十六
  吉禮
  皇帝季夏土王日祀黃帝於南郊
  卷十七
  吉禮
  季夏土王日祀黃帝於南郊有司攝事
  卷十八
  吉禮
  皇帝立秋祀白帝於西郊
  卷十九
  吉禮
  立秋祀白帝於西郊有司攝事
  卷二十
  吉禮
  皇帝立冬祀黒帝於北郊
  卷二十一
  吉禮
  立冬祀黒帝於北郊有司攝事
  卷二十二
  吉禮
  皇帝臘日蠟百神於南郊
  卷二十三
  吉禮
  臘日蠟百神於南郊有司攝事
  卷二十四
  吉禮
  皇帝春分朝日於東郊
  卷二十五
  吉禮
  春分朝日於東郊有司攝事
  卷二十六
  吉禮
  皇帝秋分夕月於西郊
  卷二十七
  吉禮
  秋分夕月於西郊有司攝事
  卷二十八
  吉禮
  祀風師     祀雨師
  祀靈星     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祿
  卷二十九
  吉禮
  皇帝夏至祭方丘
  卷三十
  吉禮
  夏至祭方丘有司攝事
  卷三十一
  吉禮
  皇帝孟冬祭神州於北郊
  卷三十二
  吉禮
  孟冬祭神州於北郊有司攝事
  卷三十三
  吉禮
  皇帝仲春仲秋上戊祭太社
  卷三十四
  吉禮
  仲春仲秋上戊祭太社有司攝事蠟禮同
  卷三十五
  吉禮
  祭五嶽四鎮
  卷三十六
  吉禮
  祭四海四瀆
  卷三十七
  吉禮
  皇帝時享於太廟
  卷三十八
  吉禮
  時享於太廟有司攝事
  卷三十九
  吉禮
  皇帝祫享於太廟
  卷四十
  吉禮
  祫享於太廟有司攝事
  卷四十一
  吉禮
  皇帝禘享於太廟
  卷四十二
  吉禮
  禘享於太廟有司攝事
  卷四十三
  吉禮
  肅明皇后廟時享有司攝事
  卷四十四
  吉禮
  孝敬皇帝廟時享有司攝事
  卷四十五
  吉禮
  皇帝拜五陵   皇后拜五陵
  太常卿行諸陵
  卷四十六
  吉禮
  皇帝孟春吉亥享先農耕籍
  卷四十七
  吉禮
  孟春吉亥享先農於籍田有司攝事
  卷四十八
  吉禮
  皇后季春吉已享先蠶
  親桑
  卷四十九
  吉禮
  季春吉已享先蠶於公桑有司攝事
  卷五十
  吉禮
  有司享先代帝王
  卷五十一
  吉禮
  薦新於太廟   季夏祭中霤於太廟孟冬祭司寒納氷開氷附興慶宮祭五龍壇
  卷五十二
  吉禮
  皇帝視學
  卷五十三
  吉禮
  皇太子釋奠於孔宣父
  卷五十四
  吉禮
  國子釋奠於孔宣父
  皇子束脩   國學生束脩
  卷五十五
  吉禮
  仲春仲秋釋奠於齊太公
  卷五十六
  吉禮
  皇帝巡狩告於圜丘
  卷五十七
  吉禮
  巡狩告於圜丘有司攝事
  卷五十八
  吉禮
  皇帝巡狩告於太社
  卷五十九
  吉禮
  巡狩告於太社有司攝事
  卷六十
  吉禮
  皇帝巡狩告於太廟
  卷六十一
  吉禮
  巡狩告於太廟有司攝事
  卷六十二
  吉禮
  皇帝廵狩
  卷六十三
  吉禮
  皇帝封祀於太山
  卷六十四
  吉禮
  皇帝禪於社首山
  卷六十五
  吉禮
  時旱祈於太廟  時旱祈於太社
  卷六十六
  吉禮
  時旱祈岳鎮於郊報祀禮同
  卷六十七
  吉禮
  時旱就祈岳鎮海瀆
  乆雨禜國門
  卷六十八
  吉禮
  諸州祭社稷
  卷六十九
  吉禮
  諸州釋奠於孔宣父
  州學生束脩
  卷七十
  吉禮
  諸州祈社稷   諸州祈禱諸神
  諸州禜城門
  卷七十一
  吉禮
  諸縣祭社稷   諸里祭社稷
  卷七十二
  吉禮
  諸縣釋奠於孔宣父
  縣學生束脩
  卷七十三
  吉禮
  諸縣祈社稷   諸縣祈諸神
  諸縣禜城門
  卷七十四
  吉禮
  諸太子廟時享
  卷七十五
  吉禮
  三品以上時享其廟
  卷七十六
  吉禮
  三品以上祫享其廟
  三品以上禘享其廟
  卷七十七
  吉禮
  四品五品時享其廟
  卷七十八
  吉禮
  六品以下時祀  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
  卷七十九
  賔禮
  蕃國主來朝以束帛迎勞
  遣使戒蕃主見日 蕃主奉見
  受蕃國使表及幣
  卷八十
  賓禮
  皇帝燕蕃國主  皇帝燕蕃國使
  卷八十一
  軍禮
  皇帝親征類於上帝
  卷八十二
  軍禮
  皇帝親征宜於太社
  卷八十三
  軍禮
  皇帝親征告於太廟
  卷八十四
  軍禮
  皇帝親征禡於所至之地
  親征及巡狩郊祀有司軷於國門
  親征及巡狩登所過山川
  平蕩賊冦宣露布 遣使勞將軍
  卷八十五
  軍禮
  皇帝講武   皇帝田狩
  卷八十六
  軍禮
  皇帝射於射宮  皇帝觀射於射宮
  卷八十七
  軍禮
  制遣大將出征有司宜於太社
  卷八十八
  軍禮
  制遣大將出征有司告於太廟
  制遣大將出征有司告於齊太公廟
  卷八十九
  軍禮
  祀馬祖    享先牧
  祭馬社     祭馬歩
  卷九十
  軍禮
  合朔伐鼓    合朔諸州伐鼓
  大儺      諸州縣儺
  卷九十一
  嘉禮
  皇帝加元服上
  卷九十二
  嘉禮
  皇帝加元服下
  卷九十三
  嘉禮
  納後上
  卷九十四
  嘉禮
  納後下
  卷九十五
  嘉禮
  皇帝元正冬至受皇太子朝賀
  皇后元正冬至受皇太子朝賀
  卷九十六
  嘉禮
  皇帝元正冬至受皇太子妃朝賀
  皇后元正冬至受皇太子妃朝賀
  卷九十七
  嘉禮
  皇帝元正冬至受羣臣朝賀
  皇帝千秋節受羣臣朝賀
  卷九十八
  嘉禮
  皇后元正冬至受羣臣朝賀
  皇后元正冬至受外命婦朝賀
  卷九十九
  嘉禮
  皇帝於明堂讀孟春令
  皇帝於明堂讀仲春令
  皇帝於明堂讀季春令
  卷一百
  嘉禮
  皇帝於明堂讀孟夏令
  皇帝於明堂讀仲夏令
  皇帝於明堂讀季夏令
  卷一百一
  嘉禮
  皇帝於明堂讀孟秋令
  皇帝於明堂讀仲秋令
  皇帝於明堂讀季秋令
  卷一百二
  嘉禮
  皇帝於明堂讀孟冬令
  皇帝於明堂讀仲冬令
  皇帝於明堂讀季冬令
  卷一百三
  嘉禮
  皇帝於明堂及太極殿讀五時令
  卷一百四
  嘉禮
  皇帝養老於太學
  卷一百五
  嘉禮
  臨軒冊命皇后
  卷一百六
  嘉禮
  臨軒冊命皇太子
  卷一百七
  嘉禮
  內冊皇太子
  卷一百八
  嘉禮
  臨軒冊命諸王大臣
  朝堂冊命諸大臣 冊內命婦二品以上
  卷一百九
  嘉禮
  遣使冊授官爵  朔日受朝
  朝集使朝見幷辭
  卷一百十
  嘉禮
  皇太子加元服
  卷一百十一
  嘉禮
  皇太子納妃
  卷一百十二
  嘉禮
  皇太子元正冬至受羣官賀
  卷一百十三
  嘉禮
  皇太子元正冬至受宮臣朝賀
  皇太子與師傅保相見
  皇太子受朝集使叅辭
  卷一百十四
  嘉禮
  親王冠
  卷一百十五
  嘉禮
  親王納妃
  卷一百十六
  嘉禮
  公主降嫁
  卷一百十七
  嘉禮
  三品以上嫡子冠
  卷一百十八
  嘉禮
  三品以上庻子冠
  卷一百十九
  嘉禮
  四品五品嫡子冠
  卷一百二十
  嘉禮
  四品五品庻子冠
  卷一百二十一
  嘉禮
  六品以下嫡子冠
  卷一百二十二
  嘉禮
  六品以下庻子冠
  卷一百二十三
  嘉禮
  三品以上㛰
  卷一百二十四
  嘉禮
  四品五品婚
  卷一百二十五
  嘉禮
  六品以下婚
  卷一百二十六
  嘉禮
  朝集使於尚書省禮見幷辭
  任官初上相見諸州上佐同
  京兆河南牧初上諸州刺史都督同
  萬年長安河南洛陽令初上諸縣令同
  卷一百二十七
  嘉禮
  鄉飲酒
  卷一百二十八
  嘉禮
  正齒位
  卷一百二十九
  嘉禮
  宣赦書     羣臣詣闕上表
  羣臣奉叅起居  遣使詣蕃宣勞
  卷一百三十
  嘉禮
  皇帝遣使巡撫諸州
  皇帝遣使諸州宣制勞㑹
  皇帝遣使諸州宣赦書
  諸州上表
  卷一百三十一
  㓙禮
  凶年賑撫    勞問疾苦
  卷一百三十二
  凶禮
  五服制度
  卷一百三十三
  凶禮
  訃奏      臨喪
  除喪
  卷一百三十四
  凶禮
  勅使弔     㑹喪
  冊贈      㑹𦵏
  致奠
  卷一百三十五
  凶禮
  中宮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服
  卷一百三十六
  凶禮
  東宮服
  卷一百三十七
  凶禮
  東宮妃服
  卷一百三十八
  凶禮
  三品以上喪之一
  卷一百三十九
  凶禮
  三品以上喪之二
  卷一百四十
  凶禮
  三品以上喪之三
  卷一百四十一
  凶禮
  三品以上喪之四
  卷一百四十二
  凶禮
  四品五品喪之一
  卷一百四十三
  凶禮
  四品五品喪之二
  卷一百四十四
  凶禮
  四品五品喪之三
  卷一百四十五
  凶禮
  四品五品喪之四
  卷一百四十六
  凶禮
  六品以下喪之一
  卷一百四十七
  凶禮
  六品以下喪之二
  卷一百四十八
  凶禮
  六品以下喪之三
  卷一百四十九
  凶禮
  六品以下喪之四
  卷一百五十
  凶禮
  王公以下喪通儀
  等謹案大唐開元禮一百五十卷唐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兼中書令蕭嵩等奉勅撰杜佑通典及新舊唐書禮志稱唐初禮司無定製遇有大事輒制一儀臨時更定開元中通事舍人王嵓上疏請刪削禮記舊文益以今事集賢學士張説奏禮記不刋之書難以改易請取貞觀顯慶禮書折衷異同以為唐禮乃詔右散騎常侍徐堅左拾遺李鋭太常博士施敬本撰述厯年未就至蕭嵩為學士復奏起居舍人王仲邱等撰次成書由是唐之五禮始備即此本也其書卷一至卷三為序例卷四至七十八為吉禮卷七十九八十為賔禮卷八十一至九十為軍禮卷九十一至一百三十為嘉禮卷一百三十一至一百五十為凶禮凶禮古居第二而退居第五者用貞觀顯慶舊制也貞元中詔以其書設科取士習者先授太常官以備講討則唐時已列之學官矣新舊唐書禮志皆取材是書而所存僅十之三四杜佑撰通典別載開元禮纂三十五卷比唐志差詳而節目亦多未備其討論古今斟酌損益首末完具粲然勒一代典制者終不及原書之賅洽故周必大序稱朝廷有大疑稽是書而可定國家有盛舉即是書而可行誠考禮者之圭臬也新唐書藝文志載修開元禮者尚有張烜陸善經洪孝昌諸人名而通典纂類中所載五嶽四瀆名號及衣服一門間有與此書相牴牾者蓋傳寫異文不能畫一既未詳其孰是今亦並仍原本錄之不復竄改庶㡬不失闕疑之義焉乾隆四十六年五月恭校上
  總纂臣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陸 費 墀










  欽定四庫全書
  大唐開元禮卷一    唐 蕭嵩等 撰序例上
  擇日       神位
  俎豆
  擇日
  凡國有大祀中祀小祀昊天上帝五方上帝皇地祇神州宗廟皆為大祀日月星辰社稷先代帝王嶽鎮海瀆帝社先蠶孔宣父齊太公諸太子廟並為中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靈星山林川澤五龍祠等並為小祀州縣社稷釋奠及諸神祀並同為小祀
  凡大祀中祀應卜日者及冊命大事加元服納後巡狩親征封禪太子納妃出師命將並前七日卜日於太廟南門之外小祀應筮日者及諸王冠婚公主降嫁等並筮日於太廟南門之外若雩祀之典有殊古法傳曰龍見而雩自周以來嵗星差度今之龍見乃在仲夏之初以祈甘雨遂為晚矣今用四月上旬卜日又先蠶之祀合用季春吉日若其年節氣晚即於節氣後卜日前一日右校掃除太廟南門之外守宮設太常卿以下次於門外之東階西向其日平明太卜令卜正占者其占者以太卜官之明卜者為之俱就次各服公服謁者贊引各給公服守宮布卜席於闑西閾外西向謁者告事具謁者引太常卿升立於門東西向贊引引太卜令卜正占者立於門西東面卜正先抱龜奠於席上西首灼龜之具奠於龜北執龜立於席東北面太卜令進受龜詣太常卿前示高太常卿受視訖太卜令受龜少退受命太常卿曰皇帝來日某祗祀於某神尚饗若將有冊命大事及國有冠婚之禮則曰來日某有某事庻乎從之太卜令曰諾遂述命還即席西面坐命龜曰假爾太龜有常興授卜正龜負東扉卜正坐作龜訖太卜令進授龜示太常卿卿受視反之太卜令退復位東面與衆占之訖不釋龜進告於太常卿占曰某日從授卜正龜謁者進太常卿之左曰禮畢謁者引太常卿下還次卜者徹龜守宮徹席以退若卜冊命大事太常卿以兆奏聞若上旬不吉即卜中旬中旬不吉即卜下旬皆如初儀若卜吉日及非大事皆太卜令蒞卜正視高命龜作龜
  筮日
  前一日右校掃除太廟南門之外守宮設太卜令以下次於門外之東階西向其日平明太卜令卜正占者其占者以太卜官之明筮者為之俱就次各服公服贊引給公服守宮布筮席於闑西閾外西向贊引引太卜令升立於門東西面卜正占者立於門西東面卜正開韇出䇿兼執之東面受命於太卜令太卜令曰皇帝來日某祭某神於某所尚饗若將有冠婚等禮則曰來日某有某事庶乎從之卜正曰諾遂右還西面以韇擊䇿遂述曰假爾太筮有常皇帝來日某祭某神尚饗乃釋韇坐筮訖興執卦以示太卜令太卜令受視反之卜正退東面與衆占之訖進告於太卜令占曰某曰從贊引進太卜令之左曰禮畢贊引引太卜令以下還次卜正徹韇䇿守宮徹席以退若上旬不吉即筮中旬中旬不吉即筮下旬皆如初儀王公以下筮日各附於本卷時享之首
  神位
  冬至祀昊天上帝於圜丘壇上以高祖神堯皇帝配坐壇第一等祀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黒帝葉光紀及大明夜明七座壇第二等祀天皇大帝北辰北斗天一太一紫㣲五帝座並差在行位前餘內官諸坐及五星十二辰河漢都四十九座齊列俱在第二等十二陛之間壇第三等祀中官市垣帝座七公日星帝席大角攝提太㣲太子明堂軒轅三台五車諸王月星織女建星天紀等十七座及二十八宿並差在前列中宮餘一百四十二座齊列皆在第三等十二陛間又祀外官一百五坐於內壝之內又設衆星之坐三百六十坐於內壝之外案唐六典曰祀五帝及大明夜月於壇之苐一等祀內官五十五坐於壇之第二等祀中官一百五十九坐於壇之第三等祀外官一百五坐衆星三百六十坐於內壝之內與此處星數祀制畧異右按此神位蓋是渾儀制圖聖人觀象羲和所職推步有徴所謂昊天上帝者蓋元氣廣大則稱昊天據逺視之蒼蒼然則稱蒼天人之所尊莫過於帝託之於天故稱上帝故書曰欽若昊天日月星辰以授人時周官曰以禋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即知天以蒼昊為名不及星辰之例鄭康成雲昊天上帝即鈎陳中天皇大帝也謹按天皇大帝亦名曜魄寳自是星中之尊者豈是天乎今於圜丘之上祀昊天上帝又於壇第三等祀天皇大帝則尊卑等列確然殊矣又五方上帝自是五行之神居天地五方者故周以青圭禮東方赤璋禮南方白琥禮西方𤣥璜禮北方又雲兆五帝於四郊又曰大裘而冕以祀昊天上帝祀五帝亦如之此則惟有五帝之名初無上帝之號而鄭康成雲五帝即太㣲之五帝又以為上帝都號六天今按郊壇之位五方帝坐在壇之第一等紫㣲五帝坐在壇之第二等太㣲五帝坐在壇之第三等則尊卑之列上下不同矣又五帝之坐位此則有二孰為威仰熛怒之位乎或以為太㣲五帝之坐位耳謹按傳曰萬物之精上為衆星故天有萬一千五百二十星地有萬一千五百二十物即星之與物各有所主若五帝之神別有空位則衆星之位豈有別神者哉雖神道有殊而至理可見今並依郊壇圖為定
  正月上辛祈穀祀昊天上帝於圜丘以高祖神堯皇帝配坐又祀五方帝於壇之第一等
  右按大唐前禮祀感生帝於南郊大唐後禮祀昊天上帝於圜丘以祈榖准左傳曰郊祀后稷以祈農事故啟蟄而郊郊而後耕詩曰噫嘻春夏祈穀於上帝禮記亦曰上辛祈穀於上帝則祈糓之文傳之歴代上帝之號元屬昊天而鄭康成雲天之五帝逓王四時王者之興必感其一因其所感別祭尊之故夏正之月祭其所生之帝於南郊以其祖配之故周祭靈威仰以后稷配之因以祈穀據所説祀感帝之意本非祈穀先儒此説事恐難憑今祈糓之禮請准禮修之且感帝之祀行之自乆記曰有其舉之莫敢廢也請於祈穀之壇遍祭五方帝夫五帝者五行之精五行者九穀之宗也今請二禮並行六神咸祀
  孟夏雩祀昊天上帝於圜丘以太宗文武聖皇帝配坐又祀五方上帝於壇之第一等又祀五帝太昊炎帝軒轅少昊顓頊於壇之第二等又祀五官勾芒祝融后土蓐收𤣥冥於內壇之外右按大唐前禮雩祀五方帝五帝五官於南郊大唐後禮雩祀昊天上帝於圜丘且雩祀上帝蓋為百穀祈甘雨故月令雲命有司大雩帝用盛樂以祈穀實鄭康成雲雩於上帝也夫上帝者天之別號元屬昊天祀於圜丘尊天位也且雩祀五帝行之自乆記曰有其舉之莫敢廢也請二禮並行以成大雩帝之義也
  季秋大享明堂祀昊天上帝以睿宗大聖真皇帝配坐又以五方帝五帝五官從祀
  右按大唐前禮祀五方帝五帝五官於明堂大唐後禮祀昊天上帝於明堂准孝經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先儒以為天是感精之帝即太㣲五帝此即皆是星辰之例謹按上帝之號皆屬昊天鄭康成所引皆云五帝周禮曰王大旅上帝張氊案設皇邸祀五帝張大次小次由此言之上帝之與五帝自有差等豈可混而為一乎案原本此下有何獨孝經雲上帝即為五帝矣又天與上帝原是一神等字今據舊唐書起居舍人王仲丘議中無此語又本辨五帝非上帝而反雲上帝即為五帝此似於他處溷入録此書者之過也孝經雲嚴父莫大於配天其下文即雲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故明上帝即天矣故鄭氏注云上帝者天之別名神無二主故異其處避后稷也孔安國雲帝亦天也且祀五方帝於明堂行之自乆記曰有其舉之莫敢廢也請二禮並行以成月令大享帝之義
  立春祀青帝於東郊以太昊配以勾芒氏嵗星三辰七宿從祀
  立夏祀赤帝於南郊以炎帝配以祝融氏熒惑三辰七宿從祀
  季夏祀黃帝於南郊以軒轅配以后土鎮星從祀
  立秋祀白帝於西郊以少昊配以蓐收太白星三辰七宿從祀
  立冬祀黒帝於北郊以顓頊配以𤣥冥辰星三辰七宿從祀
  右樂舊用本音皆以黃鐘之均三成准周禮雲圜鐘之均六變天神皆降可得而禮既雲天神皆降明五帝日月星辰皆天神也又准周禮樂三變唯致丘陵之祇安能感及天帝今改用六變之樂
  春分朝日於東郊
  秋分夕月於西郊
  右舊用黃鐘之均三成新改用天神之樂圜鐘之均六成
  立春後丑日祀風師於國城東北
  立夏後申日祀雨師於國城西南
  立秋後辰日祀靈星於國城東南
  立冬後亥日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祿於國城西北右舊不用樂
  夏至日祭皇地祇於方丘壇上以髙祖神堯皇帝配坐祭神州地祇於壇之第一等祭五嶽四鎮四海四瀆五山五川五林五澤五丘五陵五衍五原五隰於內壝之外各依方面
  右准舊禮為定
  立冬後祭神州地祇於北郊以太宗文武聖皇帝配坐右舊樂用姑洗之均三成准周禮雲函鍾之均八變則地祇皆降可得而禮鄭康成雲祭地有二一是大地崑崙為皇地祇則宗伯黃琮所祭者一是帝王封域之內謂之神州則兩圭有邸所祭者大唐後禮則不立神州之祀今依大唐前禮為定既曰地祇其樂合依函鍾之均八變
  仲春仲秋上戊祭太社以后土氏配祭太稷以后稷氏配
  右舊樂用姑洗之均三變且社稷之祀於禮為尊豈同岳瀆只用三變合依地祇用函鍾之均八變
  祭五嶽四鎮四海四瀆
  右各用四時迎氣日祭之皆本州縣官祭
  太廟九室每嵗五享謂四時孟月及臈也又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祫禘之月則不時享
  功臣配享髙祖室殷開山劉政㑹淮安王神通河間王孝恭太宗室房𤣥齡魏徵屈突通髙士㢘髙宗室李勣馬周張行成中宗室桓彥範敬暉崔元暐袁恕己張柬之睿宗室蘇瓌劉幽求每禘祫即祀之時享祭七祀春祀司命及戸夏祀竈季夏祀中霤若別祭季秋祀門及厲冬祀行若臈享及禘祫則徧祀之案原本自太廟九室以下七行文多顛倒條例不明今照唐六典及通典改正又功臣淮安王神通河間王孝恭原本附在太宗室配享內今以淮安王本傳同開山政㑹並配享高祖廟庭之説亦為詮改肅明皇后廟孝敬皇帝廟
  右二廟新修享儀皆準太廟例
  孟春吉亥享先農后稷配
  季春吉已享先蠶
  右准舊禮為定
  仲春之月享先代帝王帝嚳氏帝堯氏稷契配帝舜氏臯陶配夏禹伯益配殷湯伊尹配周文王太公配周武王周公召公配漢髙祖蕭何配
  右新加帝嚳氏餘准舊禮為定
  仲春仲秋上丁釋奠於太學
  孔宣父為先聖顔子為先師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貢冉有子路子㳺子夏閔子騫曾參高柴宓不齊公西赤林放樊須有若孔忠琴牢梁鱣叔仲㑹冉孺曾㸃陳元漆雕開商瞿司馬耕子張巫馬施秦非商澤鄭子徒公西蒧公冶長澹臺滅明原憲蘧伯玉公伯寮原亢燕伋秦祖冉季公肩定左人郢公西輿如公孫龍任不齊顔祖南宮縚⿰單秦商亷梁步叔乗邽巽施常顔之僕狄黒漆雕哆縣成顔路顔噲公良孺公祖勾茲伯䖍榮旗顔高申棖顔辛黨公晳哀後處勾井疆曹卹罕父黒奚容蒧公夏首石作蜀壤駟赤漆雕徒父樂欬等及左丘明公羊高穀梁赤伏勝高堂生戴聖毛萇孔安國劉向鄭衆杜子春馬融盧植鄭𤣥服䖍賈逵何休王肅王弼杜預范𡩋等從祀
  右新加七十二弟子之名餘准舊定
  仲春仲秋上戊釋奠於齊太公以留侯張良配
  右准勅新撰享禮
  孟冬祭司寒
  右准舊禮為定
  仲春祭五龍壇
  右准勅新撰享禮樂用姑洗之均三成
  隠太子廟章懐太子廟懿徳太子廟
  節愍太子廟惠荘太子廟惠文太子廟
  右並新撰享禮每年四享
  仲春祀馬祖
  仲夏祀先牧
  仲秋祭馬社
  仲冬祭馬步
  右並祭於大澤用剛日
  臘日蠟百神於南郊大明夜明壇上神農后稷伊祁五官五田畯五星二十八宿十二辰五嶽五川五山五林五澤五丘五陵五墳五衍五原五隰五井泉四鎮四海四瀆青龍朱雀麒麟騶虞𤣥武五水墉五坊五於莵五鱗五羽五介五毛五郵表畷五臝五貓五昆蟲
  右准舊禮為定
  凡有祭祀皆準前禮例若封禪之禮則依圜丘方澤神位為定若巡狩望祭親征禡類祈禱昭告並各依本位為定
  俎豆
  冬至祀圜丘六百八十九坐
  昊天上帝及配帝每坐籩十二豆十二簋一簠一㽅一俎一五方上帝大明夜明每坐籩八豆八簋一簠一㽅一俎一五星十二辰河漢及內官凡五十五坐中官一百五十九坐每坐各籩二豆二簋一簠一俎一外官衆星四百六十五坐每坐籩一豆一簋一簠一俎一正月上辛祈穀圜丘七坐
  昊天配帝五方帝各依冬至
  孟夏雩祀圜丘十七坐
  昊天配帝五方帝各依冬至五人帝各籩四豆四簋一簠一俎一五官各籩二豆二簋一簠一俎一
  季秋大享明堂准雩祀
  立春祀青帝及太昊氏每坐各籩十二豆十二簋一簠一㽅一俎一嵗星三辰勾芒七宿坐別籩二豆二簋一簠一俎一其赤帝白帝黑帝皆準此黃帝減三辰七宿蜡祭百神一百八十七坐大明夜明每坐籩十豆十簋一簠一㽅一俎一神農伊祁每坐籩豆各四簋簠㽅俎各一五星十二辰后稷五方田畯岳鎮海瀆二十八宿五方山林川澤每坐籩豆各二簋簠俎各一丘陵墳衍原隰龍麟朱鳥白獸𤣥武鱗羽毛介於莵等八十五坐別籩豆各一簋簠俎各一又井泉五坐坐別籩豆各二簋簠俎各一
  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各籩十豆十簋一簠一㽅一俎一四時祭風師雨師靈星司中司命司人司祿每坐各籩八豆八簋一簠一俎一
  夏至祭方丘七十坐皇地祇及配帝每坐各籩十二豆十二簋一簠一㽅一俎一神州籩四豆四簋一簠一㽅一俎一其五嶽四瀆四鎮四海及五方山林川澤坐別籩二豆二簋一簠一俎一五方丘林墳衍原隰每坐籩豆一簋一簠一俎一
  孟冬祭神州及配帝二坐各籩十二豆十二簋一簠一㽅一俎一
  春秋祭太社太稷及配坐總四坐坐別籩十豆十簋二簠二鉶三俎三
  四時祭馬祖馬社先牧馬步各籩八豆八簋一簠一俎一
  時享太廟每室籩十二豆十二簋二簠二㽅三俎三鉶三七祀坐各籩二豆二簋一簠一俎一禘祫享功臣享准七祀
  孟春祭帝社及配坐各籩十豆十簋 簠二㽅三鉶三俎三
  季春祭先蠶籩十豆十簋二簠二㽅三鉶三俎三孟冬祭司寒籩八豆八簋一簠一俎一
  春秋釋奠於孔宣父九十五坐先聖先師各籩十豆十簋二簠二㽅三鉶三俎三若從祀諸坐各籩二豆二簋一簠一俎一
  春秋釋奠於齊太公留侯各籩十豆十簋二簠二登三鉶三俎三
  仲春祭五龍祠五坐各籩八豆八簋一簠一俎一四時祭五嶽四鎮四海四瀆各籩十豆十簋二簠二俎三
  三年祭先代帝王及配坐各籩十豆十簋二簠二俎三四時享諸太子廟各籩十豆十簋二簠二俎三
  州縣祭社稷先聖釋奠於先師每坐各籩八豆八簋二簠二俎三凡祀昊天上帝皆用蒼犢一配帝亦蒼犢一五方上帝五人帝各方色犢一大明青犢一夜明白犢一皇地祇黃犢一配帝亦黃犢一神州黝犢一配帝亦黝犢一宗廟社稷帝社先蠶先代帝王五嶽四鎮四海四瀆孔宣父齊太公諸太子廟並用太牢若冬至祀圜丘加羊九豕九夏至祭方丘加羊五豕五蜡祭神農伊祁祀星辰已下方別各用少牢其方不熟則闕之若行幸祭大山川皆用太牢祭中山川及州縣社稷釋奠亦用少牢其風師雨師靈星司中司命司人司祿及行幸祭小山川及馬祖馬社先牧馬步各用羊一軷祭用羝羊一凡肉皆實俎其牲皆升右胖體十一前節三肩臂臑後節二肫胳正脊一脡脊一橫脊一長脇一短脇一皆二骨並以脊從前為正脅傍中為正凡供別祭用太牢者皆犢一羊一豬一酒二斗脯一段醢四合若共少牢去犢減酒一斗若郊廟尊罍五齊三酒並備本儀中凡祭器用籩豆各十二者籩實以石鹽乾魚乾棗栗黃榛子人菱人芡人鹿脯白餅黒餅糗餌粉餈其豆實以韭葅䤈醢菁葅鹿醢芹葅兎醢筍葅魚醢脾析葅豚胉⿰食糝食用籩豆各十者籩減糗餌粉餈豆減⿰食糝食用籩豆各八者籩又減白餅黒餅豆又減脾析葅豚胉用籩豆各四者籩實以石鹽乾棗栗黃鹿脯其豆實以芹葅兎醢菁葅魚醢用籩豆各二者籩實以栗黃牛脯豆實以葵葅鹿醢用籩豆各一者籩實以牛脯豆實以鹿醢其應用牛脯者亦通用羊脯用簋簠各一者簋實以稷飯簠實以黍飯用簋簠各二者簋實以黍稷飯簠實以稻粱飯㽅實以太羮鉶實以肉羮凡祀神之物有當時所無者則以時物代之














  大唐開元禮卷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