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414

 上一卷 太平廣記
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

香藥 茶蕪香 三名香 五名香 沉香 龍腦香 安息香 一木五香 訶黎勒 白荳蔻 穙齊香 無石子 紫馡 阿魏 蓽撥 胡椒 阿勃參 山薯 麻黃 荊三稜 服餌 服松脂 餌松蕊 賜茯苓 服茯苓 服菖蒲 服桂 餌檸實 服五味子 食術 服桃膠 服地黃 服遠志 服天門冬 飲菊潭水 飲甘菊谷水 食黃精
下一卷 

香藥

編輯

茶蕪香

編輯

  燕昭王時,有波弋之國,貢茶蕪香。若焚著衣,彌月不絕。所遇地,土石皆香。經朽木腐草皆榮秀。用薰枯骨,則肌肉再生。(出《獨異志》)

三名香

編輯

  漢雍仲子進南海香物,拜為涪陽尉,時人謂之香尉。日南郡有香市,商人交易諸香處。南海郡有村香戶,日南郡有千畝香林,名香出其中。香州在朱崖郡,洲中出諸異香,往往不知其名。千年松香聞十里,亦謂之三香也。

五名香

編輯

  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未」原作「來」,據明抄本、陳校本改),洲上有大樹。與楓木相似,而葉香,聞數百里。名此為返魂樹。叩其樹,樹亦能自聲。聲如牛吼,聞之者皆心振神駭。伐其根心,於玉釜中煮取汁,更火煎之,如黑飴,可令丸。名曰驚精香,或名之為振靈丸,或名之為返生香,或名之為人鳥精香,或名為卻死香。一種五名。斯靈物也,香氣聞數百里,死屍在地,聞氣乃活。(《十洲記》)

沉香

編輯

  唐太宗問高州首領馮盎云:「卿宅去沉香遠近?」對曰:「宅左右即出香樹,然其生者無香,唯朽者始香矣。」(出《國史異纂》)

龍腦香

編輯

  龍腦香樹,出婆利國。婆利呼為個不婆律。亦出波斯國。樹高八九丈,大可六七圍。葉圓而背白,無花實。其樹有肥有瘦,瘦者出婆律膏。香在木心,中斷其樹,劈取之,膏於樹端流出,斲樹作坎而承之。入藥用,別有法。(出《酉陽雜俎》)

安息香

編輯

  安息香樹,出波斯國。波斯呼為辟邪。樹長三大,皮色黃黑。葉有四角,經寒不凋。二月開花,黃色,心微碧。不結實。刻其葉而其膠如飴,名安息香。六七月堅凝,乃取之。燒之通神明,辟眾惡。(出《酉陽雜俎》)

一木五香

編輯

  一木五香:根旍檀,節沉,花雞舌,葉藿,膠薰陸。(出《酉陽雜俎》)

訶黎勒

編輯

  高仙芝伐大食,得訶黎勒,長五六寸。初置抹肚中,便覺腹痛,因快痢十餘行。初謂訶黎勒為祟,因欲棄之。以問大食長老,長老雲,此物人帶,一切病消,痢者出惡物耳。仙芝甚寶惜之。天寶末被誅,遂失所在。(出《廣異記》)

白荳蔻

編輯

  白荳蔻,出加古羅國,呼為多骨。形如芭蕉。葉似杜若,長八九尺,冬夏不凋。花淺黃色。子作朵,如蒲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則變白。七月彩。(出《酉陽雜俎》)

穙齊香

編輯

  穙齊香,出波斯國,佛林呼為頂勃梨咃。長一丈,圍一尺許。皮青色,薄而極光淨。葉似阿魏,每三葉生於條端。無花實。西域人常八月伐之。致臘月,更抽新條,極滋茂,若不剪除,枯死。七月斷其枝,有黃汁,其狀如蜜。微有香氣。入缶,療百病。(出《酉陽雜俎》)

無石子

編輯

  無石子,出波斯國。波斯呼為摩賊。樹長六七丈,圍八九尺。葉如桃葉而長。三月開花,白色,花心微紅。子圓如彈丸,初青,熟乃黃白。蟲食成孔者正熟。皮無孔者,入藥用。其樹一年生無石子,一年生跋屢子。大如指,長三寸,上有殼。中仁如栗黃,可啖。(出《酉陽雜俎》)

紫馡

編輯

  紫馡樹,出真臘國。真臘呼為勒佉。亦出波斯國。樹長一丈,枝條鬱茂。葉似桔,經冬不凋。三月開花,白色,不結子。天大霧露及雨,沾其樹枝條,即出紫馡。波斯國使烏海及沙利深,所說並同。真臘國使折衝都尉沙(「沙」原作「涉」,據明抄本改)門陀沙尼拔陀,言蟻運土於樹作窠,蟻壤得雨露凝結,而成紫馡。崑崙國者善,波斯國者次之。(出《酉陽雜俎》)

阿魏

編輯

  阿魏,出伽闍那國,即北天竺也。伽闍那呼為形虞。亦出波斯國。波斯呼為阿虞截。樹長八九丈,皮青黃。三月生葉,形似鼠耳。無花實。斷其枝,汁出如飴,久乃堅凝。佛林國僧變,所說同。摩伽陀國僧提婆,言取其汁和米豆屑,合成阿魏。(出《酉陽雜俎》)

蓽撥

編輯

  蓽撥,出摩伽陀國,呼為蓽撥梨。佛林國呼為阿梨訶咃。苗長三四尺,莖細如箸,葉似蕺葉,子似桑椹。八月彩。(出《酉陽雜俎》)

胡椒

編輯

  胡椒,出摩伽陀國,呼為昧履支。其苗蔓生,莖極柔弱。葉長寸半,有細條,與葉齊。條上結子,兩兩相對。其葉晨開暮合,合則裹其子於葉中。子形似漢椒,至芳辣。六月彩。今作胡盤肉食,皆用之。(出《酉陽雜俎》)

阿勃參

編輯

  阿勃參,出佛林國。長一丈餘。皮色青白。葉細,兩兩相對。花似蔓菁,正黃。子似胡椒,赤色。斲其枝,汁如油,以塗癬疥,無不瘳。其油極貴,價重於金。(出《酉陽雜俎》)

山薯

編輯

  熙穆縣裡多山薯。《本草》雲,南山之陰曰署預,消熱下氣,補五臟。(出《南越志》)

麻黃

編輯

  麻黃,莖端開花。花小而黃,簇生。子如覆盆,可食。至冬枯死,如草,及春卻青。(出《酉陽雜俎》)

荊三稜

編輯

  唐河東裴同父,患腹痛數年,不可忍。囑其子曰:「吾死後,必出吾病。」子從之。出得一物,大如鹿條脯。懸之久乾。有客竊之,其堅如骨,削之,文采煥發。遂以為刀把子,佩之。在路放馬,抽刀子割三稜草,坐其上,把盡消成水。客怪之,回以問同。同泣,具言之。後病狀同者,服三稜草汁多驗。(出《朝野僉載》)

服餌

編輯

服松脂

編輯

  上黨有趙瞿者,病癩歷年,眾治之不癒。垂死,或雲,不如及活流棄之,否則後子孫轉相注易。其家乃為齎糧而送之,置山穴中,瞿居穴中。自怨不幸。晝夜悲歎,涕泣經日。有仙人行過穴口而哀之,具問訊焉。瞿知其異人,乃叩頭自陳,乞哀於仙人。以囊藥賜之,教其服法。瞿服之百許日,愈瘡,顏色豐悅,肌膚玉澤。仙人又過視之,瞿謝受更生活之恩,乞丐其方。仙人告之雲,此是松脂耳,此山中更多此物,汝煉之服,可以長生不死。瞿乃歸。家人初謂之鬼也,甚驚愕。遂具言狀。後服松脂不撤,身體轉輕,氣力百倍,登高越險,終日不倦。年百七十歲,齒不墮,發不白。夜臥,忽見屋間有光,大如鏡者。以問左右,皆雲不見。久而漸大,一室盡明,如晝日。又夜見面上有婇女二人,長二三寸,面目皆具,但為小耳。遊戲其口鼻之間。如是且一年。此女稍長如大人,在側。又常聞琴瑟之音,欣然獨笑。在人間二百許年,色如少童。乃抱犢入山去。必地仙也。其間聞瞿服松脂如此,於是競服。其多力者,乃車運驢負,誓積之盈室。服之遠者,不過一月,未覺有大益,輒止。有志者難得如是也。(出《抱樸子》)

餌松蕊

編輯

  《遁甲經》云:「沙土之福,雲陽之墟,可以隱居。」雲陽氏,古之仙人。《方記》曰:「南嶽百里有福地,松高一千尺,圍即數尋,而蕊甘,仙人可餌。」相傳服食煉行之人,彩此松膏而服,不苦澀。與諸處松別。(出《十道記》)

賜茯苓

編輯

  沈約謝始安王賜茯苓。一枝重一十二斤八兩。有表。(出《酉陽雜俎》)

服茯苓

編輯

  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仙人玉女往從之。能隱能彰,不復食谷,炙瘢皆滅,面體玉光。(出《抱樸子》)

服菖蒲

編輯

  韓眾,服菖蒲十三年,身生毛。日視書萬言,皆誦之。冬袒不寒。又菖蒲鬚生得石上,一寸九節已上,紫花者尤善。(出《抱樸子》)

服桂

編輯

  趙他子,服桂二十一年,毛生,日行五百里,力舉千斤。(出《抱樸子》)

餌檸實(檸與楮同)

編輯

  檸木實之赤者,餌之一年,老者還少,令人徹食見鬼。昔道士梁頃,年七十,乃服之,轉更少。年至百四十歲,能夜書,走及奔馬。入青龍山去。(出《抱樸子》)

服五味子

編輯

  移門子,食服五味子六十年,色如玉女,入水不沾,入火不灼。(出《抱樸子》)

食術

編輯

  南陽文氏說,其先祖漢末大亂,逃壺山中,饑困欲死,有一人教之食術,雲遂不饑。十年乃來還鄉里,顏色更少,氣力勝故。自說在山中時,身輕欲跳,登高履險,曆日不倦,行冰雪中,了不知寒。常見一高岩上,有數人對博戲者,有讀書者,俯而視之,文氏因聞其相問。言:「此子可呼上否?」其一人答:「未可也。」林子明服術十一年,耳長五寸,身輕如飛,能超逾淵谷二丈許。(出《抱樸子》)

服桃膠

編輯

  桃膠,以桑木灰漬,服之,百病癒。久久身有光,在晦夜之地,如月出也。多服之,則可以斷谷矣。(出《抱樸子》)

服地黃

編輯

  楚子,服地黃八年,夜視有光,手上車弩。(出《抱樸子》)

服遠志

編輯

  陵陽子仲,服遠志二十年,有子二十七人。開書所視不忘。(出《抱樸子》)

服天門冬

編輯

  杜子微,服天門冬八十年,妾有子百四十人。日行三百里。(出《抱樸子》)

飲菊潭水

編輯

  荊州菊潭,其源旁,芳菊被涯澳,其滋液極甘。深谷中有三十餘家,不得穿井,仰飲此水。上壽二三百,中壽百餘,其七十八十,猶以為夭。菊能輕身益氣,令人久壽,有徵。(出《十洲記》)

飲甘菊谷水

編輯

  南陽酈縣山中,有甘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墮其中,歷世彌久,故水味為變。其臨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飲甘谷水。飲者無不考壽,高者百四五十歲,下者不失八九十,無夭年人。得此菊力也。故司空王暢、太尉劉寬、太傅表隗,皆為南陽太守,每到官,常使酈縣月送甘谷水四十斛,以為飲食。此諸公多患風痹及眩冒,皆得愈。但不能大得其益。如甘谷上居民,小生便飲食此水者耳。又菊花與薏花相似,直以甘苦別之耳。菊甘而薏苦。諺言所謂「苦如薏」也。今所在有貢菊,但為少耳。率多生於水側也。緱氏山與酈縣最多。仙方所謂「白精、更生、周盈」,皆一菊,而根莖花實異名。其說甚美。而近來服之者略無效,正由不得真菊也。夫甘菊谷水,南方氣味,亦未足言,而其上居民以延年,況得服好藥,安得無益乎?(出《抱樸子》)

食黃精

編輯

  臨川有士人,虐遇其所使婢。婢不堪其毒,乃逃入山中。久之糧盡,饑甚。坐水邊,見野草枝葉可愛,即拔取,濯水中,連根食之,甚美。自是恆食,久之遂不饑,而更輕健。夜息大樹下,聞草中獸走,以為虎而懼,因念得上樹梢乃佳也。正爾念之,而身已在樹梢矣。及曉,又念當下平地,又歘然而下。自是意有所之,身即飄然而去。或自一峰之一峰頂,若飛鳥焉。數歲,其家人伐薪見之,以告其主,使捕之。不得。一日,遇其在絕壁下,即以細繩三面圍之。俄騰上山頂,其主益駭異,必欲致之。或曰:「此婢也,安有仙骨?不過得靈藥餌之爾。試以盛饌,多其五味,令甚香美,值其往來之路,觀其食之否?」如其言,果來就食。食訖,不復能遠去,遂為所擒,具述其故。問其所食草之形,即黃精也。復使之,遂不能得。其婢數年亦卒。(出《稽神錄》)

◀上一卷 下一卷▶
太平廣記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