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424

 上一卷 太平廣記
卷第四百二十四 龍七

閻浮龍 吳山人 白將軍 溫媼 柳子華 斑石 張公洞 五台山池 張老 費雞師 汾水老姥 李宣 濛陽湫 鹽井龍 尹皓
下一卷 

閻浮龍

編輯

  龍在閻浮提者五十七億。龍於翟阤尼不降濁水。西洲人食濁則夭。單越人惡冷風,龍不發冷。於弗姿提洲,不作雷聲,不起電光。東洲惡之也。其雷聲,兜率天作歌頌音,閻浮提作海潮音。其雨,兜率天上雨摩尼,獲世城雨美膳。海中注雨不絕如連。阿修中雨羅丘伏,(《酉陽雜俎》三「阿修中雨羅丘伏」句作「阿修羅中雨兵仗」,此有倒訛)閻浮提中雨清浮水。(出《酉陽雜俎》)

吳山人

編輯

  隴州吳山縣,有一人乘白馬夜行,凡縣人皆夢之。語曰:「我欲移居,暫假爾牛。」言訖即過。其夕,數百家牛,及明,皆被體汗流如水。於縣南山曲出一湫,方圓百餘步。里人以此湫因牛而遷,謂之「特牛湫」也。(出《獨異志》)

白將軍

編輯

  僧元可言,近傳有白將軍者嘗於曲江洗馬,馬忽跳出驚走。前足有物,色白如衣帶,縈繞數匝,遽令解之。血流數升。白異之,遂封紙帖中,藏於衣箱。一日,送客至滻水,出示諸客。客曰:「盍以水試之?」白以劍畫地成竅,置蟲於中,沃盥其上。少頃,蟲蠕而長,竅中泉湧。倏忽自盤若一席,有黑氣如香煙,徑出簷外。眾懼曰:「必龍也。」遂急歸。未數里,風雨驟至,大震數聲。(出《酉陽雜俎》)

溫媼

編輯

  溫媼者,即康州悅城縣孀婦也,績布為業。嘗於野岸拾菜,見沙草中有五卵,遂收歸,置績筐中。不數日,忽見五小蛇,殼一斑四青。遂送於江次,固無意望報也。媼常濯浣於江邊。忽一日,見魚在水跳躍,戲於媼前。自爾為常,漸有知者。鄉里咸為龍之母,敬而事之,或詢以災福。亦言多徵應。自是媼亦漸豐足。朝廷知之,遣使徵入京師。至全義嶺,有疾,卻返悅城而卒。鄉里共葬之江東岸。忽一夕,天地晦暝,風雨隨作。及明,移其塚於西,而草木悉於西岸。(出《嶺表錄異》)

柳子華

編輯

  柳子華,唐時為城都令。一旦方午,忽有犢車一乘,前後女騎導從徑入廳事。使一介告柳云:「龍女且來矣。」俄而下車,左右扶衛升階,與子華相見。云:「宿命與君合為匹偶。」因止。命酒樂極歡,成禮而去。自是往復為常,遠近咸知之。子華罷秩,不知所之。俗云:「入龍宮,得水仙矣。」(原闕出處,明抄本作「出《劇談錄》」)

斑石

編輯

  京邑有一士子,因山行,拾得一石子。青赤斑斕,大如雞子。甚異之。置巾箱中五六年。因與嬰兒弄,遂失之。數日,晝忽風雨暝晦,庭前樹下,降水不絕如瀑布狀。人咸異其故。風雨息,樹下忽見此石已破,中如雞卵出殼焉。乃知為龍子也。(出《原化記》)

張公洞

編輯

  義興縣山水秀絕,張公洞尤奇麗。里人云,張道陵修行之所也。中有洞壑,眾未敢入。土氓姚生習道,挈杖瓶火,負囊以入。約行數百步,漸漸明朗,雲樹依稀。近通步武,又十餘里,見二道士對弈。曰:「何人?焉得來此?」具言始末。曰:「大志之士也。」姚生餒甚,因求食。旁有青泥數鬥(「鬥」原作「十」,據明抄本改),道士指曰:「可食此。」試探咀嚼,覺芳馨,食之遂飽。道士曰:「爾可去,慎勿語世人。」再拜而返,密懷其餘。以訪市肆,偶胡賈見。驚曰:「此龍食也。何方而得?」乃述其事。俱往尋之,但黑巨穴,不復有路。青泥出外,已硬如石,不可復食。(出《逸史》)

五台山池

編輯

  五台山北台下有龍池約二畝有餘。佛經雲,禁五百毒龍之所,每至亭午,昏霧暫開,比丘及淨行居士方可一睹。比丘尼及女子近,即雷電風雨時大作。如近池,必為毒氣所吸,逡巡而沒。(出《傳奇》,明抄本作「出《傳載》」)

張老

編輯

  荊湘有僧寺背山近水,水中有龍。時或雷風大作,損壞樹木。寺中有撢鍾張老者,術士也。而僧不知。張老惡此龍損物,欲禁殺之,密為法。此龍已知,化為人,潛告僧曰:「某實龍也,住此水多年。或因出,風雨損物,為張老所禁,性命危急,非和尚救之不可。倘救其命,奉一寶珠,以伸報答。某即移於別處。」僧諾之。夜喚張老,求釋之。張老曰:「和尚莫受此龍獻珠否?此龍甚窮,唯有此珠,性又吝惡。今若受珠,他時悔無及。」僧不之信。曰:「君但為我放之。」張老不得已,乃放。龍夜後送珠於僧,而移出潭水。張老亦辭僧去。後數日,忽大雷雨,壞此僧舍,奪其珠。果如張老之言。(出《原化記》)

費雞師

編輯

  蜀川有一費雞師者,善知將來之事,而亦能為人禳救。多在邛州。蜀人皆神之。時有一僧言,往者雙流縣保唐寺,寺有張二師者,因巡行僧房,見有空院,將欲住持,率家人掃灑之際,於柱上得一小瓶子。二師觀之,見一蛇在瓶內。覆瓶出之,約長一尺,文彩斑駁,五色備具。以杖觸之,隨手而長。眾悉驚異。二師令一物挾之,送於寺外。當攜掇之際,隨觸隨大,以至丈餘,如屋椽矣。二人擔之方舉,送者愈懼,觀者隨而益多。距寺約二三里,所在撼動之時,增長不已。眾益懼,遂擊傷,至於死。明日,此寺院中有虹蟪,亭午時下寺中。僧有事至臨邛,見雞師說之。雞師曰:「殺龍女矣!張二師與汝寺之僧徒。皆當死乎!」後卒如其言。他應驗不可勝記。竟不知是何(「何」字原闕。據陳校本補)術。韋絢長兄為杜元穎從事,其弟妹皆識費師。於京中已悉知有此事。自到,即詢訪雞師之術。凡有病者來告,雞師發即抱一雞而往。及其門,乃持咒其雞,令入內,抵病者之所。雞入而死,病者差。雞出則病者不起矣。時人遂號為「費雞師」。又以石子置病者腹上,作法結印,其石子斷者,其人亦不起也。又能書符,先焚符為灰,和湯水,與人吞之,俄復吐出,其符宛然如不燒。又雲,城南建昌橋下,其南岸先有龍窟,歲常損人。至有連馬而溺者,如有攫拿於水。當韋皋時,前後運石,凡幾萬數。頃之,石復失焉。後命道士投簡於內,以土築之,方滿。自此之後,龍窟移於建昌寺佛殿下,與西廊龍井通焉。而建昌橋下,往往損人而不甚也。詢問吏卒,往時人馬溺於其間,良久屍浮皆白,其血被吮吸已盡,而屍乃出焉。(出《戎幕閒談》)

汾水老姥

編輯

  汾水邊有一老姥獲一赤鯉,顏色異常,不與眾魚同。既攜歸,老姥憐惜,且奇之。鑿一小池,汲水養之。經月餘後,忽見雲霧興起,其赤鯉即騰躍,逡巡之間,乃漸升霄漢,其水池即竭。至夜,又復來如故。人見之者甚驚訝,以為妖怪。老姥恐為禍,頗追悔焉。遂親至小池邊禱祝曰:「我本惜爾命,容爾生,反欲禍我耶?」言才絕,其赤鯉躍起,雲從風至,即入汾水。唯空中遺下一珠,如彈丸,光晶射人。其老姥得之,眾人不敢取。後五年,老姥長子患風,病漸篤,醫莫能療,老姥甚傷。忽意取是珠,以召良醫。其珠忽化為一丸丹。老姥曰:「此赤鯉遺我,以救我子,答我之惠也。」遂與子服之,其病尋愈。(出《瀟湘錄》)

李宣

編輯

  李宣宰陽縣,縣左有潭,傳有龍居,而鱗物尤美。李之子惰學,愛釣術,日住潭上。一旦龍見,滿潭火發,如舒錦被。李子褫魄,委竿而走。蓋釣術多以煎燕為餌,果發龍之嗜慾也。(出《北夢瑣言》)

濛陽湫

編輯

  彭州濛陽縣界,地名清流,有一湫。鄉俗云:「此湫龍與西山慈母池龍為昏,每歲一會。」新繁人王睿乃博物者,多所辨正。嘗鄙之。(「嘗鄙之」原作「當鄙」,據《北夢瑣言》〔雲自在龕叢書本〕改)秋雨後經過此湫,乃遇西邊雷雨冥晦,狂風拔樹。王睿縶馬障樹而避。須臾,雷電之勢,止於湫上,倏然而霽,天無纖雲。詰彼居人,正符前說也。雲安縣西有小湯溪。土俗雲,此溪龍與雲安溪龍為親。此乃不經之談也。或一日,風雷自小湯溪,循蜀江中而下(「下」原作「不」,據陳校本改),至雲安縣。雲物回薄,入溪中,疾電狂霆誠可畏。有柳毅洞庭之事,與此相符。小湯之事自目睹。(明抄本作「出《北夢瑣言》」)

鹽井龍

編輯

  王蜀時,夔州大昌鹽井水中往往有龍,或白或黃,鱗鬣光明。攪之不動,唯沮(「沮」原作「柤」,據《北夢瑣言》改)沫而已。彼人不以為異。近者秭歸永濟井鹵槽,亦有龍蟠,與大昌者無異。識者曰:「龍之為靈瑞也,負圖以昇天,今乃見於鹵中,豈能雲行雨施乎?」雲安縣漢成宮絕頂,有天池深七八丈。其中有物如蜥蜴,長咫尺,五色備具,躍於水面,象小龍也。有高遇者為刺史,詣宮設醮,忽浮出。或問監官李德符曰:「是何祥也?」符曰:「某自生長於此,且未常見漢成池中之物。高既無善政,諂佛侫神,亦已至矣。安可定其是非也?」夷陵清江有狼山潭,其中有龍。土豪李務求禱而事之。往見錦(「江有狼山潭」至「往見錦」二十一字原闕,據明抄本、陳校本補)衾覆水,或浮出大木,橫塞水面,號為龍巢。遂州高棟溪潭,每歲龍見,一如狼山之事。(出《北夢瑣言》)

尹皓

編輯

  朱梁尹皓鎮華州。夏將半,出城巡警。時蒲雍各有兵戈相持故也。因下馬,於荒地中得一物如石,又如卵。其色青黑,光滑可愛。命左右收之。又行三二十里,見村院佛堂(「堂」字原闕,據明抄本補)。遂置於像前。其夜雷霆大震,猛雨如注,天火燒佛堂,而不損佛像。蓋龍卵也。院外柳樹數百株,皆倒植之。其卵已失。(出《玉堂閒話》)

◀上一卷 下一卷▶
太平廣記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