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道部二 太平御覽
卷六百二十二.治道部三
治道部四 

政治一

編輯

《釋名》曰:政者,正也,下所以取正也。

《周禮·天官》太宰之職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於邦國都鄙,乃縣讀爲懸。治象之治於象魏,使萬民觀治象,挾日而斂之;太宰以正月朔日布王治之事於天下,至正歲,又書而懸於象魏,振木鐸以徇之,使萬民觀焉。小宰亦帥其屬而往,皆所以重治法新王事也。凡治有故。言始和者,若改造雲爾。挾日凡十日。乃施典於邦國,而建其牧,立其監,設其參,傅其伍,陳其殷,置其輔;乃者,更申敕之也。以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作州長,謂之牧。所謂八命作牧者也。監謂公侯伯子男各盟一國也。鄭司農雲︰殷治律輔爲民之平也。乃施則於都鄙,而建其長,立其兩,設其伍,陳其殷,置其輔;長謂公卿大夫,兩謂兩卿也。乃施法於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貳,設其考,陳其殷,置其輔。凡治,以典待邦國之治,以則待都鄙之治,以法待官府之治,以官成待萬民之治,以禮待賓客之治。凡邦之小治,則冢宰聽之,待四方賓客之小治。大事決乎王,小事冢宰專平之。歲終,則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會,正,正處也。會,大計也。聽其政事,而詔王廢置。平其事來至者之功狀而奏白王。三歲,則大計群吏之治而誅賞之。事久則聽之大。無功,不徒廢,必罪之;有大功,不徒置,又賞之。鄭司農雲︰三載考績是也。

又曰:《天官》小宰之職曰:正歲,帥治官之屬,而觀治象之法,徇以木鐸,曰:不用法者,國有常刑。正歲謂夏之正月得四時之正,以出教令者審矣。古者將有新令,必奮木鐸以警衆,使明聽也。木鐸,木舌也。文事奮木鐸,武事奮金鐸。

《禮》曰: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藏謂輝光於外而形體不見,若日月星辰之神。是故夫政必本於天,淆以降命。降,下也。ゾ天之氣以下教令。天有運移之期,陰陽之節也。命降於社之謂淆地,教謂令由社下者也。社,土地之主也。《周禮》土會之法有五地之物生也。降於祖廟之謂仁義,謂教令由社下者。大傳曰:自禰率而上至於祖,遠者輕仁也。自祖率而下至於禰,高者重義也。降於山川之謂興作,謂教令由山川下者也。山川有草木禽獸,可作器物,其國事。降於五祀之謂制度。謂教令由五祖下者,五祀有中ニ、門、戶、灶、行之神,此始爲宮室制度。此聖人所以藏身之固也。政之行如此,何用城郭溝池之爲。故聖人參於天地,幷於神鬼,以治政也。

又曰:政以一其行。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極,至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聲音之道與政通矣。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

又曰:「敢問何謂爲政?」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君爲正,則百姓從政矣。君之所爲,百姓之所從也。君所不爲,百姓何從?」公曰:「敢問爲政何如?」孔子對曰:「夫婦別,父子親,君臣嚴。三者正,則庶物從之矣。」

又曰:哀公問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蒲盧蜾蠃謂土蜂也。《詩》曰:「螟蛉有子,蜾蠃負之。」螟蛉,桑蟲也,蒲盧,取桑蟲之子去而變化之以爲己子。政之於百姓,若蒲盧之於桑蟲然。故爲政在人。」

又曰:子曰:「夫人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齊之以刑,則民有遁心。」格,來也。遁,逃也。

又曰:子曰:「政之不行也,教之不成也,爵祿不足勸也,刑罰不足恥也。故上不可以褻刑而輕爵。」言政教所以明嘗罰也。

又曰:聖人南面聽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與焉。一曰治親,二曰報功,三曰舉賢,四曰使能,五曰存愛。五者一得於天下,民無不足、無不贍者;五者一物紕繆,民莫得其死。物猶事也。糸比猶錯也。五事得則民足,一事失則民不得其死。明政之難。

《大戴禮》曰:曾子曰:「敢問不費不勞,以爲明乎?」孔子愀然揚眉曰:「參!汝以明主爲勞乎?古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

《左氏傳》曰:宣子於是乎始爲國政,宣子,趙盾。制事典,正法罪,辟刑獄,辟猶理也。董逋逃,由質要,治舊ㄜ,本秩禮,續常職,出滯淹。旣成,以授太傅陽子與太師賈佗,使行諸晉國,以爲常法。

又曰:晉悼公即位於朝,始命百官,始爲政。施捨己責,施恩惠,舍勞役,逋止責。振廢滯,起舊德。匡乏困,救災患,匡亦教也。禁淫慝,薄賦斂,宥罪戾,宥,寬也。節器用,節,省也。時用民,使民以時。欲無犯時。不縱私慾。

又曰:季札聘於鄭。謂子産曰:「鄭之執政者侈,難將至矣。政必及子,子爲政,慎之以禮。不然,鄭國將敗。」

又曰:鄭子皮授子産政。子産使都鄙有章,國都及邊鄙車服尊卑各有分部。上下有服,公卿大夫服不相愈。田有封洫,廬井有伍。大人之忠儉者,謂卿大夫。從而與之;泰侈者,因而斃之。從政一年,輿人誦之曰:「取我衣冠而楮之,褚,蓄也。奢侈者畏法,故蓄藏。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産,吾其與之。」及三年,又誦之曰:「我有子弟,子産誨之;我有田疇,子産殖之。殖,生也。子産而死,誰其嗣之?」嗣,續也。傳言鄭所以興。

又曰:「禮之於政,如熱之有濯,以救熱,何患之有?」

又曰:鄭人游於鄉校,以論執政。論其得失。然明謂子産曰:「毀鄉校,如何?」子産曰:「何爲?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

又曰:子皮欲使尹何爲邑。子産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願,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子産曰:「不可。人之愛人,求利之也。今吾子愛人則以政,以政與之。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於子?子於鄭國,棟也棟折榱崩,僑將厭焉,敢不盡言?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而使學者制焉,其爲美錦,不亦多乎?僑聞學而後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譬如田獵,射禦貫,則能獲禽。貫,習也。若未嘗登車射禦,則敗績厭覆是懼,何暇思獲?」子皮曰:「善哉,學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又曰:周任有言曰:「爲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詩》雲︰『有覺德行,四國須之。』」《詩·小雅》。覺,直也。言德行直則四方順從也。

又曰:鄭子産有疾,謂子太叔曰:「我死,子必爲政。惟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難以治。疾數月而卒。太叔爲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多盜,聚人於萑蒲苻之澤。蒲,澤名也。於澤中劫人,音符浦切。太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不及此。」興徒兵以攻蒲苻之盜,盡殺之,盜少止。仲尼曰:「善哉!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詩》曰:『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施之以寬也。」

《書·大禹謨》曰:後克艱厥後,臣克艱厥臣,政乃,黎民敏德。敏,疾也。能知爲君難,爲臣不易,則其政治,而衆民皆疾修德。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民。嘆而言念,重其言,爲政以德,則民懷之。水、火、金、木、土、,惟修。言念民之本,在先修六府。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正德以率下,利用以阜財,厚生以養民,三者和,所謂善政。九功惟敘,九敘惟歌。言六府三事之功者有次敘皆可歌樂,乃德政之所致。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言善政之道,美以戒之,威以督之,歌以勸之。使政勿壞,在此三者而已。

又《太甲下》曰:德惟治,否德亂。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言安危在所念,治亂在所法。終始慎厥與,惟明明後。明慎其所與治亂之機,則爲明王明君。

又《盤庚上》曰:古我先王,亦惟圖任舊人共政。先王謀任久老成人共治其政。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王布告人,以所修之政不匿其指。王用丕欽,罔有逸言。民用丕變。王用大敬其政教,無有逸豫之言,民用大變從化。

又《洪範》曰:六,三德:治民必用剛、柔、正直之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剛能立事。三曰柔克。和柔能治。三者皆德。平康正直。世平安,用正直治之。彊弗友剛克,友,順也。世彊禦不順,以剛能治之。燮友柔克,燮,和也。世和順以柔能治之。沈潛剛克,沈潛謂地雖柔亦有剛,能出金石。高明柔克。高明謂天。言天爲剛德亦有柔克,不幹四時,喻臣當執剛以正君,君亦當執柔以納臣。

又《立政》曰:周公若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用咸戒於王,曰:「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綴衣、虎賁。」周公用王所立政之事,皆戒於王曰:常所常事常所委任,謂三公六卿。准人平法,謂士官。綴衣,掌衣服。虎賁以武力事王。皆左右近臣,宜得其人。周公曰:「嗚呼!休茲,知恤鮮哉!嘆此五者立政之本,知憂得其人者少。古之人,迪惟有夏,乃有室大競,籲俊尊上帝,古之人道,惟有夏禹之時,乃有卿大夫室家大強,猶乃招呼賢俊與共尊事上帝。迪知忱恂於九德之行,禹之臣蹈知誠信於九德之行,謂賢智大臣九德皋陶所謀也。乃敢告教厥後曰:拜手稽首後矣。曰: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准,茲惟後矣。知九德之臣,乃敢告教其君,以立政君矣。亦猶王矣。宅,居也。居汝事六卿。掌事者,牧。牧民九州之伯,居外內之官及平法者,皆得其人,則此惟君矣。嗚呼!孺子王矣,嘆稚子今以爲王矣,不可不勤法祖考之德。繼自今,我其立政。立事、准人、牧夫,我其克灼知厥若,丕乃俾亂,繼用今已往我其立政大臣,立事小臣,及准人、牧夫,我其能灼然知其順者,則大乃使治之。言知臣下之勤勞,然後莫不盡心力也。相我受民,和我庶獄庶慎,時則勿有間之。能治我所受天民,和平我衆獄衆慎之事。如是,則勿有以代之。言不可復變。自一話一言,我則末惟成德之彥,以我受民。言政當用一善,善在一言而已。欲其口無擇言。如此,我則終惟有成德之美以治我所受之民。嗚呼!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嘆所受賢聖說禹湯之美言,皆以告稚子王矣。繼自今,文子文孫,其勿誤於庶獄庶慎,惟正是之。」文子孫子,從今已往,惟以正是之道治衆獄,衆慎其勿誤也。

又曰:成王旣黜殷命,滅淮夷,還歸在豐,作《周官》。王曰:「若昔大猷,制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言當順古大道,制治安國,必於未亂未危之前,思患預防之。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內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道堯舜考古,以建百官,內置百揆四岳,象天之有五行;外置州牧十二及五國之長,上下相維,內外咸治。言有法。庶政惟和,萬國咸寧。官職有序,故庶政惟和,萬國皆安,所以爲治也。夏商官倍,亦克用禹湯建官二百,亦能用治。言不及唐虞之清要也。明王立政,不惟其官,惟其人。」言聖帝明王立政修教,不惟多其官,惟在得其人。王曰:「嗚呼!凡我有官君子,欽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有官,君子大夫以上。嘆而戒之,使敬汝所司,慎汝出令。從政之本,令出必惟行之,不惟反改。若二三其令,亂之道。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學古入官,議事以制,政乃不迷。其爾典常作之師,無以利口亂厥官。蓄疑敗謀,怠忽荒政。不學墻面,蒞事惟煩。」積疑不決,必敗其謀。怠惰忽略,必亂其政。人而不學,其猶正墻面而立,臨政事必煩。

又《君陳》曰:惟爾令德孝恭,惟孝,友於兄弟,克施有政。言善父母者,必友於兄弟,能施其政令。命汝尹茲東郊,敬哉。圖厥政,莫或不艱,有廢有興,出入自爾師虞,庶言同則繹。謀其政,無有不先慮其難。有所廢,有所起,出納之事當用汝衆言度之。衆言同則陳而布之,禁其專也。有弗若於汝政,弗化於汝訓,辟以止辟,乃辟。有不順於汝政,不變於汝教,刑之而懲止。犯刑者乃刑之。狃於奸宄,敗常亂俗,三細不宥。習於奸宄,凶惡毀敗五常之道以亂風俗之教,罪雖小,三犯不赦,所以絕惡源也。

《論語》曰: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又曰: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

又曰: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又曰: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又曰: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又曰: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又曰:季康子問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爲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又曰: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又曰: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

又曰:「衛君待子而爲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又曰: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又曰:子夏爲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又曰:無爲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爲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又曰: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

 治道部二 ↑返回頂部 治道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