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徵部一 太平御覽
卷八百七十三.休徵部二
咎徵部一 

《禮》曰:地不愛其寶。

《符瑞圖》曰:地得其性,不震搖也。

《祥瑞圖》曰:王者益土地,則社稷及市中地長。

《管子》曰:霸王之主興,則升山之神見。

《休子》曰:少皥生於稚華之渚,渚一旦化為山,欝欝蔥蔥焉。

《吳志》曰:孫皓天璽年,吳郡言臨平湖自漢來草穢壅塞,今更開通。長老傳言:此湖塞,天下大亂;此湖開,天下寧。

《北齊書》曰:武帝大寧二年,齊州黃河清,改河清元年。

《隋書》曰:煬帝大業三年,武陽言河水清。

《唐書》曰:貞觀十四年,陝州奏:界內二百餘里正月元日河水變清,四日乃止。

又曰:高宗永徽五年六月,濟州黃河清十六里。

又曰:肅宗乾元二年,嵐州言:黃河三十里清如井水。十月,李光弼破史思明眾五萬。

《易乾鑿度》曰:聖人受命,瑞應先見於河,河水清。

又曰:孔子云:「天之將降嘉應,河水清變為白,白變為赤,赤變為黑,黑變為黃,各三日。」鄭玄曰:聖王為政,理之所致。

《禮斗威儀》曰: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則河溓。宋均曰:溓,不決不溢也謂溓,然不盛也。溓,勒兼切。

《符瑞圖》曰:河溓者,河水清也。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循天命而行,天道四通,則河出龍圖。

《東觀漢記》曰:光武從邯鄲避王郎兵,南至下曲陽滹沲河,道吏還言:「河水流澌,無舡不可渡。」左右皆惶畏為王郎所及。上命王霸前往視之,實然。霸念還言驚眾,雖不可渡,且臨水止尚阻,即白「氷堅可渡」。士眾大喜,上大笑曰:「果妄言也。」比至河,流澌氷合可履,馬欲僵,以囊盛沙布氷上。既度未數里,氷陷也。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出而王道通,移則海不揚鴻波。

《禮斗威儀》曰:君乘水而王,其政和平,則江海著其神象。宋均曰:神不見,但著象而已,青黃赤白玄水具有此色焉。

《春秋運斗樞》曰:搖光則海出明珠。

謝承《後漢書》曰:沛國陳宣子,字子建。建武十年,雒水出造津城門,或欲築塞之,宣諫曰:「昔王尊正身,金堤水退,況聖主耶?」言未絕而水去。

《尚書中候》曰:堯沉壁於洛,赤光起。

又曰:武王沉璧,青雲浮洛。

《易乾鑿度》曰:帝德之盛,應於洛水先溫,九日乃寒,五日變為五色玄黃。

《陳書》曰:高祖至南康破蔡路養、李遷仕。贛石舊有二十四灘,多巨石,行旅者以為難。高祖之發也,水暴起,三百里石皆沒。

《唐書》曰:武德元年七月,新豐鸚鵡谷水清。世傳此水清,天下平。

《禮斗威儀》曰: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則蒙水出於山。宋均曰:蒙,小水也。出可溉灌,生無不植也。

《異苑》曰:臨淄牛山下有女水。齊人諺曰:「世治則女水流,世亂則女水竭。」慕容超時涸彌載,暨宋武薄伐而激洪波。

醴泉

編輯

《禮》曰:地出醴泉。

《東觀漢記》曰:光武中元元年祠長陵還,醴泉出。京師飲之者,痼疾皆差也。

《唐書》曰:貞觀二十三年,肅州醴泉出,有文石五彩蓋泉。

《尚書中候》曰:醴,甘也,取名醴酒。

又曰:堯砥德匪懈,醴泉出。

又曰:文命盛德,俊乂在官,醴泉出山。

《禮斗威儀》曰:醴泉味甘,王政和可貴,故水甘也。

《禮稽命徵》曰:王者刑殺當罪,賞賜當功,得禮之儀,則醴泉出。闕庭也。

又曰:王者得禮之制,則澤谷之中白泉出,飲之使壽長。

《禮含文嘉》曰:神農修德,作耒耨,地應以醴泉。

《春秋潛潭巴》曰:君德應陽,則醴泉出焉。

《春秋運斗樞》曰:旋星得則醴泉出。

《春秋感精符》曰:德淪於地則醴泉出焉。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淵泉,則醴泉出。

孫氏《瑞應圖》曰:醴泉者,水之精也,味甘如醴。泉出流所及,草木皆茂,飲之令人壽也。

又曰:理訟得所,醴泉出於京師,有仙人以爵酌之。

《白虎通》曰:德至淵泉則醴泉涌。醴泉者,美泉也,狀如醴酒,可以養老也。

《鶡冠子》曰:聖人德上及太寧,中及萬靈,則醴泉出。

徐整《正曆》曰:黃帝上時,以醴泉為漿。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清淨則浪井出,有仙人主之。

《典略》曰:浪井者,不鑿自成之井。

《唐書》曰:大曆八年,解州安邑兩池生乳鹽,後賜號寶應靈慶池。

《左傳》曰:晉文公過衛,衛文公不禮。出於五鹿,乞食於野,野人與之塊。公子欲鞭之,子犯曰:「天賜也。」稽首受而載之。

史記》曰:黃帝時有土瑞,故以土德。

王庚溫《瑞應圖》曰:王者德溫遠方,則物化為土。

《蜀王本紀》曰:蜀王獵於褒谷,秦王以金一笥遺蜀。報以禮物,盡化為土,秦王大怒。臣下拜賀曰:「土者,地也,今秦當有蜀矣。」

漢書》曰:昌邑王門社有枯樹復生枝葉,後宣帝立。

《晉書》曰:武帝時,洛陽太社中有青氣,占者以為東莞後當有天子。東莞王改封琅琊王,江東之應也。

《春秋潛潭巴》曰:里社鳴,此里有聖人。其,百姓歸之。,鳴之怒者。湯起放桀時有此祥。,呼後切。

漢書》曰:昭帝時,太山萊蕪山匈匈有數千聲。民視之,有大石自立,高一丈五尺,大三十八圍,入地深八尺,三石為足立。後有白鳥數千集其旁。宣帝中興之瑞也。

《唐書》曰:貞觀十九年,陝州有石理成文,曰:「李君王」,三字甚明。

又曰:永徵二年,藍田縣令田仁注獻瑞石,文理成字,曰:「天安永得立。」

《祥瑞圖》曰:張掖之柳谷有石,始見於建安,成形於黃初,文備於太和。建安、黃初、太和,皆年號。其石狀像龜,嶷然槃峙,廣一丈六尺,長一丈七尺,周圍五丈餘,蒼質。麟鳳龍馬,炳燠成形,文字粲然。斯蓋大晉受終,聖德兼該之應也。

《魏氏春秋》曰:明帝青龍三年,張掖刪丹縣金山玄川溢涌,寶石負圖,狀象靈龜,立於川西。有石馬七,其一仙人騎之,其一羈絆,其五有形而不善成。有玉匣關闔於前,上有玉字,玉二,玉璜一。又有麒麟在東,鳳凰在南,白虎在西,犧牛在北,馬自中布列。南方有字,曰「大討曹金但取之」。此司馬氏革運之徵。

《瑞應圖》曰:碧石玉者,玩弄之物不用則出。

《禮稽命徵》曰:王者得禮之制,則澤谷之中乃生白石。

又曰:王者君臣、父子、夫妻、尊卑有別,則石生於澤也。

《禮含文嘉》曰:內外之制,各得其宜,則山澤出龜寶石。

萐莆

編輯

孫氏《瑞應圖》曰:萐莆,王者不徵滋味,庖廚不逾深盛,則生於廚。一名倚扇,一名實閭,一名倚。生如蓮,枝多葉少,根如絲轉而生風,主於飲食清涼,驅殺蟲蠅。舜時生於廚。又堯時冬死夏生。又舜時生於廚及階左。

《春秋潛潭巴》曰:君臣和,得道葉度中,則萐莆生於庖廚。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山陵,則阜出萐莆。宋均注曰:文典備則萐莆應也。

華苹

編輯

《祥瑞圖》曰:雙蓮為苹。

又曰:華苹者,其枝正平,王者德剛則仰,弱則低。

又曰:王者政令均,則華苹生。

《孝比援神契》曰:王者德至於地,則華苹感而生。

朱草

編輯

孫氏《瑞應圖》曰:朱草,草之精也,聖人之德無所不至則生。

又曰:朱草者,百草之精也,王者德無所不通、四方有歌詠之聲則生。

《大戴禮》曰:朱草日生一葉,至十六日落一葉,周而復始。

《尚書大傳》曰:王者德下究地之厚,則朱草生。

又曰:帝命周公踐祚,朱草暢生。 《尚書中候》曰:文命鹹得俊乂在官,則朱草在郊。

又曰:堯德清平,比隆伏羲,故朱草生郊。

《禮斗威儀》曰:君乘火而王,其政頌平,則地生朱草。

《春秋感精符》曰:王者德洽於地,則朱草生,食之令人不老。

《春秋運斗樞》曰:樞星則朱草生。

《春秋繁露》曰:君勸農事,無奪民時,使之歲不過三日,行十一之稅,進經術之士,開閶闔,通障塞,恩及草木,則朱草生。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草木,則朱草生。

《後漢書》曰:光武時,朱草生於水涯。

《晉書》曰:武帝時朱草生。

《白虎通》曰:朱草,赤色也,可以染絳,別成黼黻之服,列為尊卑之差。

《淮南子》曰:太清之世,四時不失其序,日月揚光,五星循軌,則朱草生。

《抱朴子》曰:朱草,狀似小桑,裁長三四尺,枝葉皆赤,莖如珊瑚,生名山嶺石之下。刻之汁流如血,以玉及八石金銀投其中,立可丸為泥。以金投中,名曰金漿。以玉投之,名曰玉釀,服之皆長生也。

《鶡冠子》曰:聖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則朱草生。

《魏略》曰:文帝欲受禪,朱草生於文昌殿側。

蓂莢

編輯

孫氏《瑞應圖》曰:蓂莢者,葉圓而五色,一名曆莢。十五葉,日生一葉,從朔至望畢;從十六日毀一葉,至晦而盡。月小則一葉卷而不落。聖明之瑞也,人君德合乾坤則生。

《祥瑞圖》曰:蓂莢,堯時生。

《尚書大傳》曰:周公輔幼主,不矜功,則蓂莢生。

《尚書中候》曰:周公作樂而治,蓂莢生。

《春秋運斗樞》曰:老人星臨國,則蓂莢生。

又曰:箕星得則蓂莢生。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於地,則蓂莢生。

《風俗通》曰:按《孝經》說,古太平,蓂莢生階。其味酸,王者取以調味,後以醯醢代之。

徐整《正曆》曰:黃帝之時,以蓂莢者,瑞草也,蓋神靈之嘉應也。

《白虎通》曰:王者考曆得其分度,則蒖生於階。莢者,樹名也。

嘉穀

編輯

孫氏《瑞應圖》曰:嘉禾,五穀之長,盛德之精也。文者則二本而同秀,質者則同本而異秀。此夏、殷時嘉禾也。

又曰:周時嘉禾,三年本同穗異,貫桑而生,其穗盈箱。生於唐叔之國,以獻,周公曰:「此嘉禾也,太和氣之所生焉,此文王之德。」乃獻文王之廟。

《書》曰:唐叔得禾,異畝同穎,各一隴合為一穗。獻之天子,王命周公作《嘉禾》篇。

《尚書中候》曰:嘉禾,莖長五尺,三十五穗。

《禮含文嘉》曰:神農作耒耨,天應以嘉禾。

又曰:綏五車,明五禮,則五禾應以大豐。

《禮斗威儀》曰:人君乘土而王,其政昇平,則嘉穀並生。

《詩含神霧》曰:堯時嘉禾七莖,連三十五穗。

《春秋運斗樞》曰:旋星得,嘉禾液。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於地,則嘉禾生。

《周書》曰:神農時,天雨粟,神農耕而種之,然後五穀興,以助果實。

漢書》曰:宣帝時,嘉穀降於郡國。

《後漢書》曰:安帝時,九真嘉禾生,五百六十本,七百六十八穗。

《東觀漢記》曰:光武以建平元年生於濟陽縣舍,時有嘉禾,一莖九穗,縣境大熟,因名曰秀。

又曰:章帝時,嘉禾、嘉麥日月不絕。

《魏志》曰:文帝欲受禪,郡國三嘉禾生。

王隱《晉書》曰:元帝初藉,蒿草悉成禾。

沈約《宋書》曰:文帝時,醴湖生嘉粟,一莖九穗。

又曰: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嘉禾生華林園,十株七百穗。

又曰:孝武帝大明元年,嘉禾生清暑殿鴟尾中,一株六穗。

《齊書》曰:武帝時,固始縣嘉禾一莖五穗。新蔡又獲一莖九穗、一莖七穗。

《梁起居注》曰:大同六年九月,始平獻嘉禾,一莖十七穗。

《白虎通》曰:嘉禾者,太和之為美瑞者也。

《晉徵祥說》曰:王者盛德則嘉禾生。嘉禾者,仁卉也,其大盈箱,一稃二米。國政質則同本而異穎,國政文則同穎而異本。

《唐書》曰:開元十九年,揚州奏穭生稻二百一十五頃,再熟稻一千八百頃,其粒與常稻無異。穭,音旅。

又曰:大中二年,福建進瑞粟十五莖,莖有五六穗。

又曰:大中六年,淮南節度使杜奏:海陵、高郵兩縣百姓於宮河中漉得異米,煮食,呼為聖米。

秬鬯

編輯

孫氏《瑞應圖》曰:秬鬯者,三隅之黍,一稃三米,王者宗廟修則生。

又曰:昭穆序,祭祠,宰人咸有敬謹禮容之節、威儀之美,則秬鬯生。

又曰:王者節敬依禮度,親疏有別,則秬鬯生。

又曰:黃帝時,南夷乘白鹿來獻秬鬯。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於地,則秬鬯生。

福草

編輯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宗廟至敬,則福草生於廟。一雲禮草。

《禮斗威儀》曰:君乘木而王,其政昇平,則福草生廟中。宋均曰:廟中生草,蓋福草也。即朱草之別名。可以染祭服,故應仁孝而生廟中。

福並

編輯

孫氏《瑞應圖》曰:福並,瑞草生。王者有德則福並生。

威蕤

編輯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禮備則威蕤生。

又曰:王者愛人倫,則威蕤生於殿前。

屈軼

編輯

孫氏《瑞應圖》曰:屈軼者,太平之代生於庭,有佞人則草指之。

延嘉

編輯

孫氏《瑞應圖》曰:延嘉,王者有德則見。

又曰:王孝道行則延嘉生。

《孝經援神契》曰:天子至德屬於四海,則延嘉生。

紫達

編輯

孫氏《瑞應圖》曰:紫達者,王者仁義行則常見。

《禮斗威儀》曰: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則紫達常生。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慈仁則芝草生,食之令人延年。

又曰:王者寵近耆老,養有道,則芝莢生。

《春秋運斗樞》曰:搖光得則陵出玄芝。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於草木,則芝草生。

漢書》曰:武帝元封六年,甘泉宮內產芝草,九莖連葉。宣帝神雀元年,金芝九莖,產於涵德殿銅池中。如淳曰:銅池,承ニ也。晉灼曰:以銅作池。韋昭曰:以銅飾池邊也。

《後漢書》曰:明帝時,郡國上芝英。

又曰:章帝建初三年,零陵獻芝草。

《東觀漢記》曰:桓帝時,芝草生中黃藏府。

《宋書》曰:順帝時,臨城縣生紫芝。

《齊書》曰:武帝時,襄陽獲紫芝。

《隋書》曰:開皇十九年,朱雀等十六門生芝草。

《唐書》曰:貞觀十七年,安禮門御榻產靈芝五莖。又皇太子寢室中產素芝十四莖,悉為龍鳳之狀。

又曰:貞觀十七年,滁州言:所部川源遍生芝草,百寮及雍州父老上表,固請封禪。

《唐春秋》曰:貞觀十九年,雍州李樹生芝英,赤蓋紫光,色鮮麗。司徒長孫無忌與官方岳上表請封禪,不許。

又曰:天寶七載三月,大同殿柱礎產玉芝兩莖。

又曰:肅宗上元二年甲辰,延英殿御座梁上玉芝生,一莖三花。御製《靈芝詩》,以示群下。 又曰:上元二年九月壬午朔,皇后奏含暉院生金芝。

《大同起居注》曰:九年,金芝二十八莖生於殿庭,少府卿蕭介以聞。

《古今注》曰:漢武時,甘泉殿房內產芝,九莖連葉。作《芝房》之歌。

《白虎通》曰:王者德至於山則芝實茂。

孫整《長曆》曰:黃帝以五芝為房名。

《瑞令記》曰:食芝延年不終,與真人同。

《論衡》曰:建初三年,零陵泉陵縣女子博寧宅內生芝草五本,莖葉紫色。太守沈酆遣門下掾奉獻,皇帝悅懌。

又曰:芝草一年三華,食之令人眉壽慶世,蓋仙人之所食。

又曰:紫芝者,其栽如豆。

繆襲《神芝贊》曰:青龍元年,神芝產於長平之習陽,許昌典農中郎蔣充奉表以聞。其色丹紫,其質光耀。上別為三干,分為九枝,散為三十六莖。委綏連屬,有似珊瑚之狀。考圖按譜,蓋美乎前代矣。

《禮斗威儀》曰:君乘金而王,其政和平,則蘭常生。宋均曰:蘭生,主給和調也。

史記》曰:齊桓公欲封禪,管仲曰:「古之封禪,高阝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為盛;江淮之間,有一茅三脊,所以為藉。」

《周書》曰:成王時,奇干獻茅,其頭若雄雉,佩之不昧。

《宋書》曰:孝武時,三脊茅生石頭西岸,江夏王義恭表勸封禪。

《唐書》曰:麟德元年,亳州奏:老君廟側生三脊茅。

《大戴禮》曰:周時德澤洽和,蒿大可以為宮柱,曰蒿宮。此天子之路寢也。

《禮稽命徵》曰:王者得禮之制,則澤谷之中生赤木。

又曰:王者得禮之宜,則宗廟生祥木。

《地鏡圖》曰:國治益地,則木生水上。

又曰:國理君喜,則樹木忽自大。

京房《易傳》曰:君有德生聖子,則木生屋上及朝庭。

又曰:君德強且高昌,則木生城脅,一尺圍已上,長數丈,此謂城強。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德化洽,八方合為一家,則木連理。

又曰:王者不失民心則木連理。

漢書》曰:武帝幸雍,得奇木,枝旁出復合,上異之。終軍曰:「眾枝內附,示無外也,殆將有削左衽而蒙化者。」

《後漢書》曰:明帝永安十七年,甘露仍降,樹枝內附,仍,頻也。內附,謂木連理也。西南夷哀牢、儋耳、僬僥、槃木、白狼、動黏諸種前後慕義貢獻,西域諸國遣子入侍。

《宋書》曰:文帝元嘉中,有糓櫟二樹連理。

《隋書》曰:縣獻連理樹,植之宮庭。

《唐書》曰:貞觀十八年,山南獻木連理,交錯玲瓏,有同羅日,一丈之干並枝者二十餘所。

又曰:二十一年,玉華宮李樹連理,隔澗合枝。

《白虎通》曰:王者德至草木,則木連理也。

《晉中興徵祥說》曰:王者德澤純洽,八方同一,則木連理。連理者,或枝還合,或兩樹合共。

曹植《魏德論》曰:皇樹嘉德,風靡雲披。有木連理,別干同枝。將承大同,應天之規。

《唐書》曰:興元元年八月,亳州真源縣大空寺李樹,植來十四年,長一丈八尺,今秋忽上聳高六尺,周回似蓋,九十餘尺。

賓連闊達

編輯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庶嫡有序,男女有別,則賓連閱生於房。一名賓連達,一名賓連闊。生於房室,象御妃有節也。

《白虎通》曰:賓連闊達者,樹名也,其狀連累相承。

平露

編輯

孫氏《瑞應圖》曰:平露者,如蓋,生於庭,以知四方之政。王者不私人以官則生。若東方政不平則西低,北方政不平則南低,西方政不平則東低,南方政不平則北低,四方政不出,其根若絲。一曰平兩。

又曰:平兩者,如蓋,以知四方。王者政平則生。

《白虎通》曰:王者使賢不肖位不逾,則平露生庭。平露者,樹名也。

 休徵部一 ↑返回頂部 咎徵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