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 |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 卷三 典禮 |
► 卷四 |
典禮
編輯尊號
編輯人主尊號自漢哀帝用方士之說始有之,本朝沿唐故事,毎遇大禮,羣臣必奉寶冊,加上尊號。神宗皇帝,聖學高遠,以謂虛名無益,遂罷之。紹興十八年,士民曹溥等千餘人,請上尊號,高宗不許,及遜位,孝宗始奉冊加號曰光堯壽聖。乾道六年,上皇將加號,時周益公在翰苑,請用唐故事,皇帝率百官詣德壽宮,再表以請,太上乃下誥許之,禮文燦然,近古所未有。其後每因慶典加之,至淳熙末年,累加「光堯壽聖憲天體道性仁誠德經武緯文紹業興統明謨盛烈」凡二十四字。孝宗既內禪,乃上號曰「至尊壽皇聖帝」,自後不復加。光宗在壽康宮,亦加「聖安壽仁」四字,遂為奉親之典焉。
年號
編輯高宗初即位,改元建炎,以火德中微故也。苖、劉之亂,以為「炎」字乃兩火,故多盜,明年,還自海上,改五年為紹興,久之,既與金議和,遂不復改。三十二年,孝宗即位,踰年,改隆興,其説以為務隆紹興之政,及學士草制,則合建隆、紹興之義,非初意矣。二年,王瞻叔為參知政事,言趙諗謀逆,嘗欲以「隆興」紀元,令太常丞曾建檢事實以進[1],上愕然,明年,勅改元乾道。乾道盡九年,時以為乾元用九之數已極,乃改為純熙,尋又易「純」為「淳」,言欲致淳化雍熙之美也[2]。十六年,光宗即位,將紹淳熙之政,遂以紹熙紀元,猶隆興意爾,而學士草制,則又合紹興、淳熙為義,亦非初意也。五年,上繼統,趙子直為相,銳意慶歷、元祐故事,乃改慶元,盡六年而上皇及太皇繼崩,中宮去世,二皇子不育,朝廷嫌之,因改明年為嘉泰云。
總論南廵後禮樂
編輯自南廵後,庶事草創,上祀天維揚,始命即京師取祭器、法服、鹵簿之屬。己酉南渡,悉為金人所焚。紹興元年,始作蒼璧、黃琮。十年,明堂始備大樂,飲福用金爵。十二年,將逆太母於臨平,始制常行儀衞。十三年,始復朔日視朝之禮,又行孟饗,備五輅及建金雞肆赦,祠祭始用牲。十四年,復教坊、建宗學、作渾天儀。十五年初,藉田千𤱔及行大朝會禮,作新祭器。十六年,始備八寶、鑄景鐘、建御書院、太廟祏室及賜講畢御筵。十七年,始命太常行園陵,御史監視,及賜進士聞喜宴。十八年,始繪配饗功臣像於景靈宮庭之兩壁。十九年,始復蜡祭及諸陵薦新。二十七年,始復太廟功臣七祀之祭及諸大祀,蓋自息兵後將二十年,而禮樂始備焉。
恭謝
編輯恭謝,自真宗以來,每大禮畢,輒行之。建炎初,不講。紹興元年,明堂畢,命同知樞密院事富季申恭謝越州天慶觀,溫州守臣恭謝景靈宮。十三年,郊禮畢,上詣景靈宮恭謝,時宮始成故也。舊太一宮亦恭謝,十八年,宮成,復舉行之,自是遂為故事。
大朝會
編輯大朝會者,紹興十二年十月詔來歲舉行之,王望之為禮部侍郎,言排辦不及,請竢來年冬至,既而不果。十五年正月朔旦,乃克行。用黃麾仗三千三百五十八人,視東都舊儀損三之一,時無大慶殿,遂權於崇政殿行之,以殿狹,輦出房不鳴鞭,他如故事。是日,設宮架樂,百官朝服,上壽如儀,自是一行而止。
親耕
編輯親耕,紹興十五年,詔舉行,以太師秦檜為耕藉使,禮官張柄請耕藉使乘金根車先詣壇所,從之,後檜不敢乘而止。明年,正月五日,上服袞冕,親饗先農於東郊,牲用少牢,配以后稷,禮畢,易通天冠、絳紗袍,親詣耕位,宮架樂作,上親耕,九推乃止,遂登親耕壇,命宰執、使相、侍從、兩省、臺諫行五推九推之禮。庶人千𤱔焉。時太常王湛者,又請皇后就禁中親𧖟,不果行。司農寺主簿宋敦樸,因請令守令,以歲中春出郊勞農,至今遂為故事。
視學
編輯視學,祖宗以來,屢行之。紹興十三年,國學初建,明年三月,上幸學,祗謁先聖,退御敦化堂,命禮部侍郎秦熺執經,國子司業高閌講《易·泰卦》,遂幸飬正、持志二齋,賜閌三品服,學官皆遷官,諸生授官、免解、賜帛如故事。時朝廷務講彌文,故閌以為請,承務郎胡宏聞之,移書責閌希合,語在《儒學事》中。其年秋,又用秘書少監建陽游操之請,幸秘閣,召羣臣觀晉、唐書畫、三代古器,賜操三品服,省官皆遷官。淳熙中,孝宗踵高宗故事,視學,命禮部侍郎李燾執經,祭酒林光朝講《大學》,遂幸秘書省,賜省官燕,上賦七言律詩,坐者皆屬和,是為兩朝盛事云。
大閲
編輯大閲者,真廟景德初,以契丹將犯塞,始行之。高宗建炎中,常諭呂忠穆、張忠獻二公,欲講其禮,後以避敵不果行。隆興二年五月,孝宗將閲武於近郊,既涓日矣,會雨作而止。乾道二年十一月,始幸白石教塲,上登臺親御甲冑,指授方畧,命殿前、馬、步三司合教為陣,戈甲耀日,旌旗蔽野,師衆歡呼,作擊刺而無不中節,上大悅。四年十月,又大閱於茅灘,時冬日可愛,士民觀者如堵,權主管殿前司公事王逵,因奉觴稱壽,上嘉奬之,加賜諸軍中金四十鎰、錢十餘萬緡。淳熙四年十二月,又大閲於茅灘。十年十一月,又大閲於龍山,皆用此例。[3]
燕射
編輯燕射,祖宗承平時數行之,渡江後不講。乾道末,孝宗嘗諭輔臣留意習射。淳熙元年九月,遂幸玉津園講燕射之禮,賜皇太子、宰執、使相、侍從、正任御宴,酒三行,樂作,上臨軒,有司進弓矢,上射,中,太子進酒,率羣臣再拜賀,次太子及環衛官蕭奪里嬾射,中,上再射,復中的,保信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鄭藻、起居舍人王卿月亦射中,賜太子及藻、奪里嬾、卿月襲衣、金帶,上賦七言詩,丞相曾欽道以次屬和,上還宮。是日陰雨,道無纎埃,都人聳觀,驩動林野,禮甫畢,雨始作。[4]
北敵禮物
編輯自和敵後,金人正旦,餽上金酒器六事〈注碗一、盞四、盤一〉、色綾羅紗縠三百段、馬六匹;生辰:珠一袋、金帶一條、衣七對箱一合、色綾羅五百叚、馬十疋。而金主生辰、正旦,朝廷皆遺金茶器千兩、銀酒器萬兩、錦繒綺千匹云。
北使禮節
編輯北使至闕,先遣伴使賜御筵於班荊館〈在赤岸,去府十五里〉,酒七行。翊日,登舟至北郭稅亭,茶酒畢,上馬入餘杭門至都亭驛,分位,上賜被褥鑼等。明日,臨安府書送酒食,閣門官入位設朝見牓儀投朝見牓子。又明日,入見,伴使至南隔門內,上御紫宸殿,六參官起居,北使見畢,退赴客省茶酒,遂燕垂拱殿,酒五行,惟從官得預坐,是日賜茶酒名果。又明日,賜生餼。見之二日,與伴使偕往天竺寺燒香,上賜沉香乳糖齋筵酒果,次至冷泉亭呼猿洞而歸。翌日,賜內中酒果風藥花餳,赴守歲夜筵,酒五行,用傀儡。正月朔旦,朝賀禮畢,上遣大臣就驛賜御筵,中使傳㫖,宣勸酒九行。三日,客省簽賜酒食,內中賜酒果,遂赴浙江亭觀潮,酒七行。四日,赴玊津園燕射,朝廷命諸校善射者,假管軍觀察行伴之,上賜弓矢、酒行,樂作,伴射官與大使並射弓,館伴副使與國信副使並射弩,酒九行,退。五日,大燕集英殿,尚書郎、監察御史已上皆與,學士撰致語。六日,朝辭,退,賜襲衣、金帶、大銀器,臨安府書送贐儀,上復遣執政官就驛賜筵,晩赴解換夜筵,伴使與北使親勸酬,且以衣馬為侑,次日,上賜龍鳳茶金度合,乘馬出北闕門登舟,宿赤岸,又次日,上遣近臣押賜御筵。大凡到闕朝見射朝辭密賜,大使共得中金千四百兩,副使八百八十兩,衣各三襲,金帶各三條,都管上節皆銀四百兩,中下節皆三十兩,衣一襲,塗金帶副之,迄今並循此例。
奉使出疆賞賚
編輯自紹興以來,朝廷每遣使往北境,賀生辰正旦使副及三節人從,往還皆遷一官資,上、中節各十人,下節三十人,並不許白身,使賜裝錢千緡,副賜八百緡,銀帛各二百匹兩,上節銀帛共三十,中節二十五,下節十五,三節人俸外,日給五百錢探請俸。十八年二月,詔錢賞各半,若非泛遣使則如舊。
崇義公
編輯崇義公,周後也。仁宗嘉祐中,擇使臣柴詠者,封之。詠,於世宗為從孫。熙寧中,司馬公為西京留臺,請廢詠而立郭氏後,王介甫為上言,豈可使世宗以得天下之故易其姓,乃不行。詠傳至曾孫恪,為金所殺。紹興五年,以恪從弟承節郎叔夏,為右承奉郎,襲封崇義公,奉周後。二十六年夏,叔夏老,乃以其子國器嗣封,今居衢州,毎朝有大禮,則入侍祠如故事。
衍聖公
編輯衍聖公,孔子後也,歴代皆有封。元祐中,加賜田百頃。紹興中,衍聖公孔珍避難渡江。上以林廟隔絶,八年夏以衢州田五頃賜之。二十四年,珍卒,復以其子搢為右承務郎,襲爵奉祀事。淳熙中,入侍祠,擢建康守,久之,妄用庫金貶秩,遂不復用焉。紹熙初,搢累遷至朝散大夫。未幾,卒。四年秋,詔以子文遠為承奉郎,封衍聖公。今其族人間有登進士第者。
羣臣家廟〈神板祭器〉
編輯羣臣家廟,自慶歷中,宋莒公請為之,後詔執政官,許祀四室,然當時大臣,獨文潞公嘗建於河南私第,他未見也。大觀四年,詔公輔大臣祀五世,且以祭器賜之。紹興十六年,上命有司,為秦益公立家廟,太常請建私第中門之左,一堂五室,五世祖居中,東二昭,西二穆,堂餙以黝堊,神板長一尺,博四寸五分,厚五寸八分,大書某官某夫人之神,座貯以帛囊,藏以漆函,用神幄,歲四饗,用孟月柔日行之,具三獻,有司言時享用常器常饌,上倣政和故事,特命制祭器賜之。其後外戚吳偉等諸家,及將相虞雍公、楊和王、吳信王皆賜祭器,蓋自秦益公始。
列郡拜朔表
編輯州郡拜朔表,故事,惟西、南、北三京有之。建炎二年,冦密院防撫諭江淮,時四方多事,故防始請令列郡,月朔拜表如三京,以示尊君親上之意,從之,自是遂為永制。
籠門賜雨具
編輯舊羣臣朝殿,遇雨,開隔門起居。紹興中,行之,又詔從駕,遇雨,賜雨具。景靈宮遇雨,或地濕,分東西立班,皆特恩也。
百官肩輿
編輯故事,百官出入皆乘馬。建炎初,上以維揚磚滑,謂大臣曰:「君臣一體,朕不忍使羣臣奔走危地。可特許乘轎。」蓋東都舊制,惟婦人得乘車,其他耆德大臣或宗室屬近行尊者,特㫖許乘肩輿已為異禮。靖康末,高宗奉使至磁,守宗汝霖以所乘轎進,黑漆紫褥而已,上猶卻之。蓋京百官不用肩輿,所以避至尊也。今行在百官,非入朝無乘馬者;舊在京,非宰輔師相親王不得張蓋。紹興後,北使至用之,伴使亦然,至今以為例。
教坊
編輯教坊,今樂也。建炎初,省。紹興十四年,復置。凡樂工四百有六十人,以內侍充鈐轄。紹興末,復省。隆興二年,天申節將用樂上壽,上謂宰相湯慶公等曰:「一歲之間,止兩宮誕日外,無所用,不知作何名色?」大臣皆言臨時㸃集,不必置教坊,上曰:「善。」乾道後,北使至,亦用樂,毎歲兩至,但呼市人為之。孝宗天資恭儉,每事如此,如入殿無貴賤皆拜,惟樂工獨聲喏,蓋伶倫與軍民之禮不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