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記/仁祖/十年/八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8月2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傳曰,史官一員待命,騎馬三匹立之。國葬都監,魂殿、山陵都監,崇恩殿,四處摘奸。內下日記

8月3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下直,魚游澗僉使張世遠。

○傳曰,今下弓矢,魚游澗僉使張世遠,給送。

○賓廳二品以上啓辭,從權事。答曰,卿等,俱以識理之賢,出此非禮之言,觀啓驚駭,無以爲心。設有重病,身在殯側之人,萬無從權之理,而況身無所患,氣力健實者乎?卿等此言,必有所以,自恨平昔誠孝,不見信於諸卿也。

○三司合啓,從權事。批答,與賓廳同。

○答吏曹判書李貴箚子曰,省疏具悉卿懇。卿辭至此,當勉副焉。以上朝報

8月4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仍御小星堂。

○賓廳,從權啓辭。答曰,卿等,須念事君以禮,勿爲如此非禮之言。

○合司啓辭,批答,與賓廳同。

○玉堂箚子,俯從輿情,亟許權制事。答曰,以禮輔導,乃是玉堂之職,爾等勿爲如此非禮之言。

○答院曰,依啓。鄭之經罷職事以上朝報

8月5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賓廳,從權啓辭。答曰,無病從權,於禮不可。卿等,退而思之,須勿更言。

○合司啓辭。批答,與賓廳同。

○江原監司申得淵書目,先臣所撰《家禮諺解》,刊印上達,上疏上送事。入啓。以上朝報

8月6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鄭之羽。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山陵都監提調金自點,陵所出去。

○領議政尹昉,率百官,會於延光門外,進香。

○賓廳,從權啓辭。答曰,須速停止,以慰孤心。

○合司啓辭。批答同。

○下直,秋坡[楸坡]萬戶朴高立。

○傳曰,今下弓矢,秋坡[楸坡]萬戶朴高立處,給送。

○答政院啓辭曰,少無疾病,卿等勿以爲慮。

○答玉堂箚子曰,已諭,勿煩。

○答兵曹判書金時讓疏曰,省疏具悉卿懇。卿勿固辭,調理察職。內下日記

○朝上食,政府,進香參哭。內下日記

8月7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鄭之羽。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仍御小星堂。

○賓廳二品以上,從權啓辭。答曰,聖祖之敎,非獨初喪。卿等,更加思量,勿復煩瀆。

○再啓辭。答曰,旣難勉從之意,諭之已盡,而卿等,不察情禮,至於再啓,心甚驚怪焉。

○合司,從權啓辭。答曰,決無勉從之理,更勿爲無益之言。

○答府曰,部將韓復興,罷職。

○答右副承旨鄭之羽疏曰,省疏具悉爾懇。旣往之事,不必提起,勿辭行公。

○答禮曹啓目曰,依曹施行。且陪往諸官,亦爲展謁,宜當,此一款,更議定奪。

○答兵曹判書金時讓疏曰,省疏具悉卿懇。疏陳之事,當與廟堂,議處焉。以上朝報

○朝上食、晝茶禮,親行。內下日記

8月8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仍御小星堂。

○藥房啓辭大槪,聞自倚廬至殯殿,其間或至三四百步,自上徒步入哭,一日五次雲。入哭時,用小輿,至殿門近處,始爲步入。且藥餌之補,亦不可缺,九仙王道糕,虛乏時進御,則足以療飢,欲爲劑進。先此仰稟。答曰,少無疾病,須勿憂慮。且廬次,與殯殿不遠,所謂三四百步雲者,必是誤聞也。九仙王道糕,勿爲劑入。

○賓廳啓辭。答曰,近因此事,只增悲痛,少無所益,須勿更言,以慰罔極之心。

○賓廳再啓辭。答曰,已諭,勿煩。

○合司啓辭,批答,與賓廳同。

○答藥房再啓曰,諸醫被罪未久,敍用不可矣。

○答府曰,已爲罷職,不必深治。

○答常平廳粘目曰,飢民賑救之物,到今還捧,似未妥當,更議處置。

○答玉堂箚子曰,已諭於兩司矣。以上朝報

○午時,日暈。未時,雷動電光。申時,雷動。夜一更,電光。

○朝上食、晝茶禮、夕奠,親行。內下日記

8月9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賓廳啓辭。答曰,不諒至情,逐日強聒,念惟所以,無任慙靦。

○賓廳再啓辭。答曰,勿煩。

○合司啓辭。批答,與賓廳同。

○答戶曹粘目曰,依此施行。兩殿以下,供上所用,勿爲分定,隨便備給,宜當,參酌處置。

○綾原大君引見。內下日記

8月10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捕盜廳啓辭大槪,延陵府院君李好閔家明火賊孔應信、趙希齡、任俊己、全貴生等,贓物,雖不得現出,承服累日,久滯獄中,不無經斃之弊。四賊,爲先令攸司,依律文處置,金天祿則仍囚,以待贓物現出後,處置之意,敢啓。傳曰,依啓。

○答江原監司申得淵疏曰,省疏具悉。先卿至意,殊甚嘉尙焉。仍傳曰,下該曹回啓。

○禮曹啓辭,發引時陪往諸官,展謁三陵一款,更議定奪事,命下矣。臣等,以蒼遑間,事勢難便,爲慮矣,因聖敎更思之,則咫尺陵寢,除禮出入,果爲未安。但許多官員,白衣、烏帽,勢難持去,而前此看山諸臣,皆以衰服,行望拜禮,今亦依此爲之,宜當。敢啓。傳曰,知道。厭其持去,不遵禮制,未知可矣。朝報

○賓廳啓辭。答曰,故例雖如此,身在殯側之人,決不可無病從權,卿等,須勿強煩。

○賓廳再啓辭。答曰,已諭,勿煩。

○合司啓辭。與賓廳,批答同。

○下直,乫坡地僉使南斗爀。

○傳曰,今下弓矢,乫坡地僉使南斗爀,給送。

○答玉堂箚子曰,勿煩。

○辰時巳時,日暈。自未時至酉時,日暈。一更二更,月暈。

○忠勳府進香。內下日記

8月11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禮曹啓辭,議諡時,依庚子謄錄,只爲上諡,而徽號則留待祔廟之意,曾已議大臣,定奪施行矣。議者多以爲,庚子之只爲上諡,以其內喪,在先故也。今日之事,與此自別,諡號、徽號,一時上之,爲可雲。此言,果有所見,而諡冊文,時未入刻,追爲議號,竝刻於諡冊之中,允爲便當。大臣之意,如此,故敢啓。傳曰,依啓。

○賓廳,大行大妃徽號望,光淑莊定,愼淑宣僖,欽靖宣憲。

○賓廳啓辭。答曰,孤之氣力,足以支過,卿等勿以爲憂。

○賓廳再啓辭。答曰,毋庸強煩。合司啓辭。批答,與賓廳同。

○夜一更二更,月暈。三更,電光。以上朝報

8月12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答百官初啓曰,須念至意,亟停非禮之言。

○答合司初啓曰,須念至意,亟停非禮之言。

○答禮曹粘目曰,依回啓施行。改造一事,使之待明年農隙,擧行。

○答宗室啓辭曰,氣力健實,少無損傷之漸,諸卿勿爲過慮。

○答玉堂箚子曰,勿爲煩瀆。

○自辰時至酉時,日暈。

○儀賓府進香。內下日記

8月13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答府曰,當觀緘辭而處之,勿爲煩論。

○答百官初啓辭曰,勿煩。

○答合司初啓辭曰,勿煩。

○昧爽,下霜。

○京畿監司進香。內下日記

8月14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府啓曰,前牧使鄭之經,本以鄙滑貪濁之人,前後得罪公論,不一而足,及授坡州之後,不治之聲,泛濫之狀,傳播遠邇,物論喧騰,臺諫之請罷,亦爲末減。而爲之經者,所當屛伏悔罪之不暇,而乃敢指其子,唐突投疏,至以發論臺諫,同下司敗,究其言根出處爲說,此前所未有之變也。其輕朝廷、蔑臺諫之罪,大矣。此而不爲重究,則奸人無所懲,而後弊無窮。請削去仕版。答曰,依啓。朝報

○傳曰,史官一員待命,騎馬三匹立之。

○答百官初啓曰,氣力與前無異,少無疾作之漸,卿等勿爲過慮。

○答宗室啓辭曰,已諭,毋煩。

○答百官再啓曰,勿煩。

○答合司初啓曰,氣力與前無異,少無疾作之漸,卿等勿爲過慮。

○答玉堂箚曰,已諭於兩司矣。內下日記

○傳曰,左、右浮石所,內摘奸。內下記草

8月15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望祭參祭時,寅正三刻。

○禮曹啓辭大槪,發引時,陪從百官,以衰服,遙行望拜禮於三陵事。答曰,大臣之意如此,則依啓。

○答百官初啓曰,須體至意,更勿瀆擾。

○答兩司初啓曰,須體至意,更勿瀆擾。

○答百官、合司再啓曰,已諭。

○夜一更,月暈。自三更至五更,月暈左珥。

○晝茶禮後,王子君引見。

○自辰時至酉時,日暈。

○夜一更,月暈、電光。五更,月有微暈。

○有政。

○以羅萬甲爲修撰。內下日記

○晝茶禮、夕奠,親行。內下日記

8月16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茶禮、夕奠,親行。

○巳時,王世子進香。

○卯時,日暈左珥。辰時,日暈兩珥。巳時午時,日暈。初昏,南方靑赤雲如虹直立,長三四尺,廣尺許,良久乃滅。夜自一更至五更,月暈。內下日記

○藥房啓辭大槪,昨日得聞,聖候違豫,爲日已多。自汗惡寒諸症,皆非歇後之症。聖候如此,而不爲下敎,使外庭邈不聞知,近於諱疾而忌醫。內殿、東宮未寧之言,亦似不虛,伏願明賜下敎,俾得及時議藥。答曰,皆無疾病,想必誤聞矣。朝報

○藥房再啓。答曰,少無所患,卿等勿爲憂慮。

○百官初啓。答曰,毋煩。

○百官再啓。答曰,中宮自前有重病,使之從權。孤哀無恙,卒哭過後,當勉循群情。

○答備邊司粘目曰,依允。且赴京船路整送之事,乃是湖西所無之巨弊,限陸路通行間,刈薍價布,令兵曹題給,以紓民力,似可,更議處置。內下日記

○謝恩,修撰羅萬甲。以上朝報

○再合啓。答曰,卒哭過後,當勉副焉。內下日記

8月17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藥房啓曰,聖候之大有所患,臣等所聞,決非孟浪。李惟聖、閔棡等,招致闕下,而被罪諸老醫,亦皆來待闕門之外,以備議藥,乞將所患諸症,詳細書下。內殿,自夏間侍疾時,已有未寧之候,到今益甚,而今雖從權,須以藥物兼治。伏望竝爲書下。答曰,卿等,如是過慮,所患雖不至大段,當言於醫官。傳於醫官曰,自去月望後,往往外寒內熱,虛汗不止。寒縮之時,則其冷如鐵,內熱發外,則一身似火。如是者,無常,而今則症勢,幾盡差愈,不至大段。且頭部右邊發[髮]落之處,自今月,不如左邊,虛汗長流,漸覺涼冷,右臂麻木,或有屈伸不便之時矣。

○賓廳大臣啓曰,臣等近日之請,自知大咈殿下之至情,而血誠所發,不能自已。伏承昨日聖批,辭旨委曲。聖上雖牢執不許,而中殿則許從權制,亦可以少慰臣民閔迫之望,不勝感幸之至。近來,頗聞自上,有不安之候。外間傳說,雖難的信,必有所聞之地,昨見藥房發落,則斷然以誤聞。臣等,竊揣聖意,必以庭臣,方有所請,故嫌於言病,而強爲隱諱耳。緣臣等從權之請,竝與藥僚而不許,則區區籲呼之誠,非徒無益,而反有損矣。前去卒哭,尙有三朔,聖候之支遣,十分可慮,然而百僚盈庭,一向強聒,反恐益傷聖心,故姑停所啓,欲徐觀聖候安否,更爲進止矣。至於藥僚一事,本無妨於禮制,而尤不可一日緩忽。伏願聖明,深思諱疾之戒,將近日聖候,明下藥房,以爲議藥將護之地,不勝幸甚。答曰,卿等,如是過慮,所患雖不至大段,當問於醫官,服藥焉。

○藥房啓曰,伏見內殿症錄,與御醫及李惟聖相議,姑舍元症,而先調胃氣爲急,參朮健脾湯,連用十餘服,爲當。此藥,爲先劑入,何如?啓。傳曰,依啓。以上朝報

○午時,開城府進香。內下日記

8月18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傳曰,史官一員待命,騎馬三匹,卜馬一匹,立之。陵摘奸事

○答藥房啓辭曰,此時,艾灸非便,姑除。

○下直,造山萬戶金慄。傳曰,今下弓矢,造山萬戶金慄處,給送。

○夜五更,月暈,有霧氣。以上朝報

8月19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執義朴知誡在外入來上疏。臣旣無學術,又無才能,不合憲府至重之任,許令退歸事。答曰,爾實合此任,爾其勿辭察職。

○答藥房啓辭曰,自昨日始服,時無顯效矣。

○自巳時至申時,日暈。

○夜一更,電光。二更,雷動電光。四五更,雷動雷光。以上朝報

○親祭。內下日記

8月20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延平府院君李貴箚子,臣於丁亥年,爲亡師李珥、成渾,上章伸冤,而宣祖,乃以李珥,爲萬世正論。其人雖死,其言尙在,苟能因其言而想其人,想其人而行其道,則李珥,雖死於九泉之下,而得見用於聖明之世,故謹以印本四部,進之於四聰之下,儻於萬機之暇,特賜乙覽。且以此疏,頒布中外,俾知先賢,無黨無偏之心,百世之下,有所矜式而興起焉,則不特士林之幸,抑亦國家之福事。入啓。

○答兵曹草記曰,知道。雖不施行,回啓可矣。以上朝報

○兵曹啓曰,唐差差備軍,及冬享大祭,各陵殿祭軍,該入之數,極爲浩大。今此移闕時,各差備軍,雖除出各處衛軍,太半不足,將無以成形,不得已京中下番軍士,限移御日,暫時調用之意,敢啓。答曰,依啓。以上謄錄

○辰時,宗親府進香。午時,別進香。自上參祭。內下日記

8月21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答藥房啓辭曰,暫似差減,勿爲問安。內殿症候,乃是重病,非三服藥力,所可見效也。

○答藥房提調再啓曰,依啓。牛黃灸事

○答玉堂箚子曰,依啓。鄭雷卿,勿爲遞差。以上朝報

8月22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答藥房啓辭曰,依啓。提調,勿爲入參。

○掌令高傅川上疏大槪,皇明兩朝通記[紀]從信錄,具由封進事。入啓。

○大諫以下,皆再避退待。

○答正言鄭雷卿避嫌曰,爾之引避,乃是美事,而玉堂不識故規,厭之太甚,未曉其意也。爾宜安心,勿爲煩辭。

○傳曰,昨日玉堂之請遞鄭雷卿,爲李時楳而發,非爲國家也。旣命勿遞,今朝,又下未曉其意之敎,則爲玉堂官員者,所當悔恨之不暇,而乃敢更爲文飾,一向歸咎,事甚無謂。此習若長,必有後弊,副提學兪伯曾以下,從重推考。

○兵曹啓曰,今此國葬時,轝士軍,多至五千三百餘名。各司奴子,京中市民等,必前期知數然後,方可磨鍊之軍,以坊民,充其不足之數,故本月十三日,移文於各司,使之十七日內,無遺進呈成冊,而其中刑曹,置之尋常,不爲擧行,莫重莫大之事,稽緩若此,極爲未便。請刑曹當該官員推考,色吏囚禁重治,以懲其怠慢之習,何如?傳曰,依啓。

○兵曹啓曰,轝士軍調發,莫重莫大。自祖宗朝,各司匠人諸員,鷹師、樂工、樂生,及坊民、市民等,無遺調發,乃可成形。謄錄事目,極其嚴重,所以防奸僞謀免之擧也。近來國綱解弛,人不畏禁,入啓事目,曾不如勢家關節,惟以頉報,爲能事。各司諸員,京案付之數,槪計三百八十餘,而皆爲稱頉,成冊以送者,只十六名,事極可駭。漢城府,自托相等衙門,只以文移塞責,必待容入實數然後,計數調發雲,尤極未便。各司如是稱頉,何由的得其實數,而坊民,計名徵發乎?爲該府者,只當依入啓事目,無論貴賤,家戶抄一丁,而臣曹,若有誣奸加用之數,則具由入啓,雖置重典,固所不辭,而如是推諉,無意擧行,決無整頓之期。各司該官,姑先推考,使之除雜頉改成冊,而復踵前習,則依事目拿鞫,何如?傳曰,允。《兵曹謄錄》

○大殿受針定日,因雨退定。內下日記

8月23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政院啓曰,王獄罪囚,事體極嚴,雖有上達、陳疏之事,不得用紙筆成書,且不敢與外人,相通私書,而今者罪人高用厚,貽書其姪,呈進書冊,書辭多有猥濫之意。常時獄官,不嚴內外,使罪人,公然通書,請當該都事推考。傳曰,拿推。

○答府曰,依啓。諫院出仕事

○答輔德李景仁、金堉等疏曰,省疏具悉。爾等,宜勿控辭。

○午時未時,日暈。

○有政。以羅萬甲爲校理。以上朝報

8月24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御小星堂廬次,西向而坐。御醫鄭柟壽、鄭之問、柳浚聖[柳後聖]等,入診後,柳浚聖[柳後聖]執針,朴泰光點穴,安孝男受針。

○朝廷、玉堂、政院問安。

○答藥房啓辭曰,廬次狹窄,玄明門內,入來待候,可矣。

○答藥房再啓曰,當依爲之。艾灸事

○昨日政院啓辭,高傅川所進從信錄,此不過閭巷間浪雜之書,不足煩於睿覽,而且其叔父罪人高用厚,通書使之上達者也。捧入未安,而臺諫上疏,故竝與其冊而入啓矣。傳曰,知道。以上朝報

○漢城府啓曰,兵曹移文內,轝士軍調發之數,泛稱五千餘名,而市民、工匠、樂工,各司典僕,開城府軍,亦在其中,故欲知防[坊]民應入之數,而分定於五部,以此意,移文相問,此不過明知實數而精抄之意也。非敢推調,不欲奉行者,而不自明白回報,乃反張皇陳啓,至於請推郞官,實未曉其意也。今此轝士軍抄發,是何等重事?若或慢不及事,則誰任其責,而臣府,必待兵曹督過而後,動念擧行乎?見其移文,已令五部,依事目,計戶抄發,而第念五千名調發,非等閑之擧。其在昇平全盛之日,不患不足,而必參用外方之軍者,其意有在。亂後家戶,未滿六七分之一,而許多軍丁,全責於京中,況近來國家多事,防[坊]民之役,十倍於前,未有定數,而計戶混抄,不足則固是本府之責,而若餘數太多,則徒爲紛擾之資,當准應入之數而已。且家戶摠數,已捧都目,今方按籍整抄,而發引[靷]之期尙遠,習儀亦爲退定,則雖明知實數後抄發,萬無不足不及之,請令兵曹,諸色軍丁、坊民應入之數,更爲參酌磨鍊,明白移文,毋令虛抄剩數,以省坊民一分之弊,何如?傳曰,總數,言於兵曹,使之酌定,可矣。以上《兵曹謄錄》

8月25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百官從權啓辭。答曰,喪中瘦瘠,乃是常事。卿等不念前言,復事紛紜,心甚驚怪焉。

○再啓。答曰,孤意已定,須勿更言。

○合司啓辭,批答,與百官同。

○答藥房啓辭曰,氣體,與昨一樣。頭部寒冷之症,稍似減歇矣。

○答藥房再啓曰,知道。丸藥,勿爲劑入。

○答藥房三啓曰,時無見效,劑入之藥,已服七貼雲矣。

○有政。

○以曺文秀爲修撰。

○初昏,蒼白氣一道,起自艮方,直指坤方,長十餘丈,廣尺許,良久乃滅。內下日記

○兵曹啓曰,以漢城府啓辭云云事,傳敎矣。國葬時所用軍數,竝傳語、雜差備軍,及預備軍而言之,則其數至於六千六百餘名,而事目啓下五千三百餘名者,只擧轝士實用數而言而已。爲漢城府者,當依事目,按戶抄出,以待本曹磨鍊各色軍名數後,該府以坊民容入之數,磨鍊以送,有何紛擾太多之弊乎?諸各司典僕等雜色之軍,尙未捧總數,而該府必欲的知坊民應入之數,是無異損在田之穀而先計其升斗者,無乃責人則明者歟?該府必欲知該入實數,故參以上年遷陵時,及戊申年例,京中市民,則用四百六十七名,松京則用五百名,京畿有廳軍士亦用五百名。諸各司雜色軍士,尙未捧實數,故此則槪以預備、傳語等軍計。除其外坊民四千五百名,調發之意,昨日已爲移文於該府矣。京畿監司,及松都留守處,亦以此意,更爲知委,何如?傳曰,依啓。以上謄錄

8月26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下直,富寧府使宋文徵。傳曰,今下弓矢,宋文徵給送。

○答百官啓辭曰,艾灸之後,症勢漸減。卿等勿爲過慮。

○合司啓辭,批答,與百官同。

○宗室從權啓辭。答曰,喪中少瘦,乃是常事。卿等勿爲過慮。

○玉堂箚子。答曰,已諭,勿煩。

○答吏曹佐郞朴璜[朴潢]疏曰,省疏具悉。深嘉爾爲國之誠。所陳弊瘼,當令該曹,議處焉。

○統制使書目,大妃昇遐,釜山、東萊,竝擧哀衰服,本營,依《五禮儀》,沿邊守禦,不爲擧哀,請罷本職事。

○夜一更,流星出織女星上,入河鼓星下,狀如鉢,尾長二三尺許,色赤。五更,流星出奎星上,入北方天際,狀如鉢,尾長三四尺許,色赤。

○謝恩,修撰曺文秀。以上朝報

○巳時,公淸道進香。內下日記

8月27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答藥房啓辭曰,知道。牛黃灸時,加穴事

○答政院從權啓辭曰,勿煩。

○答藥房再啓曰,依啓。

○答百官啓辭曰,當勉從焉。

○答禮曹草記曰,依允。且邊潝之事,是東萊、釜山等守令,所爲非矣。本曹,詳察處之。以上朝報

○藥房牛角灸加穴啓辭。答曰,知道。內下日記

8月28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藥房啓辭大槪,兩殿症候,一時危重,擧國憂遑,豈可循例議藥而已哉?自今日爲始,侍藥廳設立,宜當。傳曰,知道。侍藥廳,勿爲排設。

○傳曰,執義朴知誡處,令該曹米饌賜給。

○答司僕寺啓目曰,依啓目施行,此後猶不施行,本府官吏,拿鞫定罪。

○王子、朝廷、藥房問安。答曰,知道。

○秋信使狀啓,臣等一行,本月二十四日渡江云云事。以上朝報

○綾原大君引見。

○午時,江原道進香。內下日記

8月29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義州府尹狀啓,八月二十三日巳時量,秋信使朴蘭英一行,無事越江事。

○平安兵使書目,島譯金克仁告目,冬至使還到寧遠衛事。

○自一更至五更,電光。以上朝報

○午時,黃海道進香。內下日記

8月30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領府事李元翼,入來問安。答曰,灸藥,皆似有效,卿勿慮念。且孤切欲相見,須留一月,以副至望。

○傳曰,李領府事處,令該官米太饌物賜給。

○執義朴知誡上疏大槪,病重乞遞事。答曰,以皮蔽面行公,少無不可,爾其勿辭,盡心察職。

○答藥房問安啓辭曰,艾灸之後,厥症,漸漸向歇。且內殿症候,面熱稍減矣。

○答藥房啓辭曰,今日畢灸,無妨矣。內下日記

○王子問安。答曰,知道。內下日記

日記廳郞廳金可慶書。金霔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