揅經室集 (四部叢刊本)/一集卷第五

一集卷第四 揅經室集 一集卷第五
清 阮元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原刊本
一集卷第六

揅經室一集卷五

  古㦸圖攷

說文曰戈平頭㦸也然則㦸爲不平頭之戈矣說文

解㦸曰有枝兵也義亦相成也考工記戈廣二寸內

倍之胡三之援五之倨句外博㦸廣寸有半寸內三

之胡四之援五之倨句中矩與刺是㦸之異於戈者

以有刺且倨句中矩與刺是刺同援長可省言刺五

之但曰與刺而已今世所傳周銅戈甚多而㦸則甚

鮮鄭注又多晦誤於是古㦸制不可知余於伊墨卿

太守秉綬吉金拓本冊中見一㦸乃歙程彞齋

手拓其刺直上出於柲端與旁出之援絜之正中乎

矩且刺與援長相同爰圖其形於後以爲考工說文

之證

  𠤎圖考

𠤎所以載鼎中之牲體者易坎詩大東𠤎以𣗥禮記

雜記𠤎以桑說文篆作亦當𧰼形然古木𠤎之形

不可見矣通俗文曰𠤎首劔屬其頭𩔖

𠤎故曰𠤎首短而便用也文選鄒陽獄中上書注引

然則得見𠤎首可知𠤎形矣庚午冬在

京師見門下士山西劉師陸所藏古

銅𠤎首今繪其形於後其柄上有

旁枝卽字旁一小枝之所以

𧰼形者古𠤎以𣗥桑爲之

 當如此形特柄長

 可以撓於鼎  

 中耳     

   

   

   

   

   

   

   

  銅和考

古銅器中有下半長方形而空其下口以待冒者上

半橢圓空中如兩輪形中含銅丸望之離婁然搖之

其丸鳴於兩輪中其聲鶬鶬然考古圖載李氏錄雲

是漢武帝時舞人所執之鐃遂謂之漢舞鐃誤矣鐃

者似鈴而無舌周禮所謂以金鐃止鼓樂書所云小

者似鈴執而鳴之以止鼓大者懸而擊之𧰼鍾形薄

旁有二十四銑非此之謂此乃古車之和鑾也鑾亦

作鸞鄭氏注戴記雲鸞和皆鈴也又雲鸞在衡和在

軾此據大戴而云然謂鸞在衡之端和在軾之前此

器近世流傳甚多其下方空處應卽冒車前軾兩柱

之耑故有旁孔以待橫貫使不致脫韓詩傳雲升車

則馬動馬動則鸞鳴鸞鳴則和應蓋鸞近馬首乘則

馬動而鸞鳴和乃應之左氏傳雲錫鸞和鈴昭其聲

也經解雲升車則有鸞和之音皆此物也鑾者謂橢

圜之瘠形爾雅曰巒山嶞詩曰𣗥人孌孌兮婉兮孌

兮皆謂瘦削之形執其鸞刀亦𧰼其形或以爲𧰼鸞

鳥鳴聲者此又從其聲而生義以名鳥也和字乃桓

字同音假借字車前軾兩柱如桓楹和門然若以爲

音聲之和則誤矣

  璧羨考

琢玉石爲周尺徑尺之璧於周禮璧羨之說考之而

有得焉春官典瑞雲璧羨以起度考工記玉人曰璧

羨度尺好三寸以爲度爾雅釋器曰肉倍好謂之璧

按爾雅之說肉倍於好卽名爲璧若中好三寸則上

下之肉各三寸共成九寸此璧之常制故玉人曰璧

琮九寸也若謂上下肉各倍於好則好得肉四分之一九寸之璧好一寸八分畸零不成度數

別有盈尺之璧較之九寸之璧羨餘一寸此卽名

爲璧羨猶曰羨璧也此璧於上下肉三寸之外各羨

半寸合成一寸且是周圍正圜皆羨半寸合成一寸

也以起度者以此璧卽命爲一尺凡度量皆可從此

推起猶之玉人以鼻琮爲權也鄭司農之說本不誤

鄭氏康成以羨爲不圜之貌廣徑八寸袤一尺此說

非也璧未有不圜者若如鄭說是橢圜形矣非周禮

爾雅本義也

  棟梁考

屋材之大者曰棟曰梁以今考之棟者五架屋由東

至西最高中脊下橫木之名也今俗名中梁梁者屋中四

前二柱曰楹由北至南縱架柱上之木名也今俗名駝梁

以棟宜三而梁宜二梁木上受短柱以載棟楣下架

於南北兩楹之上而更出乎南楹之南北楹之北以

載南北兩檐𩅸自傳注或以楣冒梁而今人俗稱或

以梁冒棟於是始相淆矣今以諸經義考之爾雅釋

宮曰杗𩅸謂之梁說文杗棟也釋名𩅸卽廇流也楚

辭大招注𩅸屋宇也據此知通乎棟與𩅸之大材始

得曰梁矣棟在南北之中𩅸爲南北兩檐然則架乎

其間者是南北之縱非東西之橫者矣今人俗名梁

曰大駝梁爾雅於杗𩅸謂之梁下卽繼之曰其上楹

謂之梲其字指梁而言惟梁之上方可架上楹上楹

卽短柱若楣與棟安能再加上楹乎且上楹對下楹

而言下楹卽屋中四柱梁之所加也古者大梁或作

曲形今江南屋或尙曲之橋梁之梁罶梁之梁梁輈

之梁皆是上曲之形說文以橋梁爲本訓棟梁之梁無訓故西京賦曰

亘雄虹之長梁結棼橑以相接西都賦曰因⿰王⿱亠𭾱材而

究奇抗應龍之虹梁皆明乎其如虹之曲長也列子

曰韓娥鬻歌餘音繞梁惟其梁有空虛相架之處故

可雲繞長門賦曰委差參以槺梁槺虛也爾雅自柣

謂之閾至落時謂之𢨪皆專釋門戸之名其間楣謂

之梁一語乃專指一門一戸上之小橫木亦借梁楣

以爲名所謂門楣非屋楣不可以此與杗𩅸謂之梁

之大梁相混也古屋五架正中曰棟再南一架則稱

楣故儀禮鄕射禮記曰序則物當棟堂則物當楣鄭

注曰正中曰棟次曰楣前曰庪是也聘禮公當楣再

拜公食大夫禮當楣北鄕注此者伹當雲兩楹之上

橫木曰楣卽明矣今鄭氏乃兩引爾雅楣謂之梁一

語遂致學者久惑不知爾雅楣謂之梁乃專指門戸

之上而言不但梁非正梁卽楣亦非正楣與儀禮當

楣之楣迥別不然曷重釋梁也說文日𣔺門樞之橫梁從木冒聲爾雅楣

謂之梁釋文楣亡悲反或作𣔺亡報反是陸德明本作楣而或本作𣔺也許氏則𣔺爲門樞之橫梁與秦

名屋櫋聯爲楣兩物爾名然鄭氏所見爾雅漢本則作楣曷由知梁架楹上更出

楹南也五架之屋棟次曰楣楣前曰庪庪者懸而出

之之名爾雅曰祭山曰庪縣儀禮飮射禮但曰鉤楹

內由楹外而已不聞兩楹前更有兩柱如今人之屋

有檐柱也旣無檐柱則前霤檐宇何所支庪是必梁

之曲而下者更出乎兩楹之南橫檐一木以爲檐霤

矣      

       

       

       

       

  古劔鐔臘圖考

古劔鐔臘之名之制及古劔之存於今者已見之歙

程氏通蓺錄矣予在京師又得一古劔其劔首鐔與

通蓺錄同不過如今胡桃之半殻而已吹之殊無大

聲莊子所謂吹劔首者吷而已矣尙未合也余門生

錢塘陳均自秦中歸得古劔柄其首之鐔乃隆起空

中旁有一孔如人鼻孔大吹之其聲噭然淸高聞於

百步之外又其莖上之臘作四出長鬛形如今梔子

花蒂莖上小銅釘周滿留手不滑亦不刺手不必緱

纒特其臘以上之劔身折去耳必如此則臘之所以

名臘獵獵然如長鬛者乃可見也今程氏及余所藏

之劔其鐔臘皆僅具其名而𥳑其形制者也陳氏劔

柄乃考工之本制本形也莊子書所謂劔夾卽臘也

以其夾劔身也戰國策馮煖所彈之長鋏卽夾也臘

也左傳所謂長鬛者相卽其義也爰考之並圖其形

此程氏通蓺錄所載及予所藏之古銅劒形葢僅具

鐔臘之名而𥳑其制非考工鐔臘命名之本制本形

  鐘枚說

予所見古鐘甚多大小不一而皆有乳乳卽考工記

之所謂枚也其枚或長而銳或短而鈍或且甚平漫

鐘不一形竊思古人製器必有所因此枚之設將爲

觀美𫆀未足觀也然則欲此纍纍者何用乎乙丑春

余在杭州鑄學宮之樂鐘與程氏瑤田李氏共算

其律以定其范將爲黃鐘者及鑄成則失之爲夾鐘

矣鑄工曰若不合者當用銅錫傅其內可改其音余

乃令其別擇一鐘挫其乳之銳者乳鈍而音改矣夫

乃知考工但著摩磬之法而不著摩鐘之法者爲其

枚之易摩人所共知不必著於書也

  字瓦拓本跋

嘉定錢君旣勤得古瓦作字上下左右作四神形

甚奇古可愛並爲之考曰周豐宮之瓦卽聲引鄭

康成大射儀注證之斯言諒矣元謂說文此卷豐豐

二字注皆被後人刪改其義久晦說文曰豐豆之豐

滿者也從豆𧰼形此誤矣當雲豐豆之豐滿者也從

𧰼形聲說文曰豐行禮之器也從豆𧰼形此

亦誤矣當雲豐行禮之器也從豆凵𧰼形聲二徐

尙不知之爲聲宜更不知之爲聲因而刪改耳

鄭君大射儀注云豐字從豆𠁳聲此正鄭君精於六

書之驗鄭注三禮多用說文此當許君舊說鄭引之

也何以明之爲聲也丯字古拜切古音與豐字同

一部古音平聲脂微齊皆灰上聲旨尾薺駭賄去聲至未霽𥙊泰快夬隊廢入聲術物迄月沒曷末

黠鎋薛皆同爲一部詩三百篇古韻朗然可按丯字雖未見於

詩而害字從丯得聲如泉水三章二子乘舟二章蕩

八章悶宮五章其用韻之處皆與上聲禮體澧鱧最

近則豐字之從丯得聲也明矣不特此也部次於

丯部許雲從木推丯元謂此下亦當有丯亦聲三字

徐氏不知而刪之耳與豐亦同部相近也從丯得聲者尙

有夆㓞二字從㓞得聲者有齧挈絜恝六字皆與豐字同部豐豐從豆

聲凵爲𧰼形凵原可不相聯屬故古文

豐字無凵明可省去又說文豐字上六畵皆當左低

右高作形今本作平畵者訛俗無以下筆舉此

數證質之旣勤審定之庶無蔡中郞不分豐豐之誚

  與程易疇孝廉方正論磬直縣書

通藝錄論考工記磬直縣於鼓上及鼓右之際設孔

已明白大著於儒林無疑義矣今又得讀汪君孝嬰

推算所以中縣之數以孔爲衡樞而平其衡直

繩其理益明元竊謂磬縣重法如等子法以遠勝近

也蓋股之所積少而鼓之所積多以少稱多而縣能

直者鼓下垂而近股外揚而遠股如等錘鼓如等盤

與五金孔其等繫也磬直縣已見之通藝錄六證記

矣元又謂考工記磬氏經文本明言直縣曷言經文

直縣也磬氏曰已上則摩其旁已下則摩其耑所

謂摩其耑者股之上角向天如圭之耑者也圭有耑

故曰瑞瑞者上銳之形也所謂摩其旁者鼓之外邊

所以曰旁也若非直縣曷曰耑也耑之一字直縣之

確證也製磬之工於旣設孔之後卽不能再改

孔矣於是縣之而股或昻而上是鼓少重也乃摩其

鼓之旁抑股或墜而下是股少重也乃摩其股之耑

如此則輕重相稱而縣直矣二鄭注謂上下爲聲之

淸濁似誤矣經所謂旁者乃鼓厚一寸之處若摩厚

爲薄是摩廣三寸之面不得雲旁矣且若摩其耑之

兩面則股必減輕縣者不直

  王伯申經義述聞序

昔郢人遺燕相書夜書曰舉燭因而過書舉燭燕相

受書說之曰舉燭者尙明也尙明者舉賢也國以治

治則治矣非書意也鄭人謂玉未理者璞周人謂鼠

未臘者璞周人曰欲買璞乎鄭賈曰欲之出其璞乃

鼠也夫誤會舉燭之義幸而治誤解鼠璞則大謬由

是言之凡誤解古書者皆舉燭鼠璞之𩔖也古書之

最重者莫逾於經經自漢晉以及唐宋固全頼古儒

解注之力然其間未發明而沿舊誤者尙多皆由於

聲音文字假借轉注未能通徹之故我

朝小學訓詁遠邁前代至乾隆間惠氏定宇戴氏東

原大明之高郵王文肅公以淸正立朝以經義敎子

故哲嗣懷祖先生家學特爲精博又過於惠戴二家

先生經義之外兼覈諸古子史哲嗣伯申繼祖又居

鼎甲幼奉庭訓引而申之所解益多著經義述聞一

書凡古儒所誤解者無不旁徵曲喻而得其本義之

所在使古聖賢見之必解頤曰吾言固如是數千年

誤解之今得明矣嘉慶二十年南昌盧氏宣旬讀其

書而慕之旣而伯申又從京師以手訂全帙寄余余

授之盧氏盧氏於刻十三經註疏之暇付之刻工伯

申亦請余言序之昔余初入京師甞問字於懷祖先

生先生頗有所授旣而伯申及余門余平日說經之

意與王氏喬梓投合無間是編之出學者當曉然於

古書之本義庶不致爲成見舊習所膠固矣雖然使

非究心於聲音文字以通訓詁之本原者恐終以燕

說爲大寶而嚇其腐鼠也

  王伯申經傳釋詞序

經傳中實字易訓虛詞難釋顏氏家訓雖有音辭篇

於古訓罕有發明所頼爾雅說文二書解說古聖賢

經傳之詞氣最爲近古然說文惟解特造之字如虧

而不及假借之字如而爾雅所釋未全讀者多誤是

以但知攸訓所而不知同迪攸與由同由迪古音相轉迪音當如滌滌之從

攸笛之從由皆是轉音故迪攸音近也釋名曰笛滌也但見言訓我而忘其訓

爾雅言間也卽詞之間也雖以毛鄭之精猶多誤解何況其餘

高郵王氏喬梓貫通經訓兼及詞氣昔聆其終風諸

說每爲解頤乃勸伯申勒成一書今二十年伯申侍

郞始刻成釋詞十卷元讀之恨不能起毛孔鄭諸儒

而共證此快論也元昔敎浙士解經曾謂爾雅坎律

銓也爲聿詮也字之訛辛楣先生韙之又謂詩鮮

民之生書惠鮮鰥寡鮮皆斯之假借字詩綢直如髮

如當解爲而髮乃實指其髮與笠同非比語傳箋並誤老子夫佳兵者不

祥之器佳爲佳之訛老子夫佳二字相連爲辭者甚多若以爲佳則當雲不祥

之事不當雲器若此之疇學者執是書以求之當不悖謬於

經傳矣論語曰出辭氣斯遠鄙倍可見古人甚重詞

氣何況絕代語釋乎

  焦氏雕菰樓易學序

周易爲羣經之首古今治此學者獨多有列國人之

易有漢人之易有晉唐人之易有宋人之易荀虞之

易漢學也所存古法尙多自王輔嗣以老莊言易易

全空矣靜而思之㩁而論之聖人之造易也𧰼因卦

生辭因𧰼著大之天地山川小之井鮒車鬼豈如詞

人屬文隨意掞𧁑乎是必有一定不易之辭與字存

其中焉易有爻有位豈如今人並互體亦不論乎是

必有錯綜經緯千變萬化極變易之道存其中焉易

有吉凶悔吝豈如今人三錢占瞽者能之乎是必有

不盡之言與意隨所遇之而取決焉乃今求之晉以

後之易皆不能使易之經文語語有因字字有據然

則空論而已古聖人造易必不若是江都焦氏居北

湖之濱下帷十餘年足不入城市尤善於易取易之

經文與卦爻反覆實測之得所謂旁通者得所謂相

錯者得所謂時行者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盡

騐其往來之跡於經文之中而知其所以然蓋深明

乎九數之正負比例六書之假借轉注而後使聖人

執筆著書之本義豁然大明於數千年後聞所未聞

者驚其奇見所未見者服其正卓然獨闢確然不磨

雖使義海以下諸賢衆咻之而不能折其說此我

大淸文治之所以軼乎前也豈焦君一人之所通哉

焦君之易之爲書也曰章句十二卷曰通釋二十卷

易圖畧八卷其大旨見於圖畧而旁通三十證尤爲

顯據可例其餘或曰比例爲圖因其末之同而遡其

本如此則所通不幾多乎元曰此正可見聖人之易

錯綜參伍化裁推行聖人不能一一悉舉之特各於

相通處偶舉一隅以示其例而賅其餘若其因事而

揲筮因卦而求𧰼必有一定之法亦必有無盡之言

使各𧰼變適於各事以決吉凶是以左傳筮辭更出

於今易辭之外藉曰非也何以折其三十證之所說

哉或曰通釋多因假借而引申之不幾鑿乎元曰古

未有字先有言有意言與意立乎諸字未造以前伏

羲畫☰☷而定其言與意至倉頡始造乾坤之字故

徒言遯而遯與豚同意徒言疾而疾與蒺同意傳謂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卽此道也若立乎其後而分執

之蓋未知聲音文字之本矣藉曰非也虞翻何以豚

魚爲遯魚韓詩外傳何以蒺藜爲據疾哉元與焦君

少同遊長同學元以服官愧荒所學焦君乃獨致其

心與力於學其初治易也亦不圖至斯乆之如有所

牖而此學竟成元於嘉慶十九年夏速郵過北湖裡

中見君問易法君匆匆於終食間舉三十證語元元

卽有聞道之喜及至江西時時趣其寫定寄讀讀竟

而敘其本末如此傳曰君子居則觀其𧰼而玩其辭

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其是學

之謂乎嘉慶二十一年夏四月

  與郝蘭皋戸部論爾雅書

古人字從音出喉舌之間音之所通者𥳑天下之大

言之所異者繁爾雅者近正也正者虞夏商周建都

之地之正言也近正者各國近於王都之正言也予

姻家劉端臨台拱之言曰子所雅言詩書執禮雅言

者誦詩讀書從周之正言不爲魯之方言也執禮者

詔相禮儀亦以周音說禮儀也小雅大雅皆周詩之

正言也劉氏此說足發千古之蒙矣然則爾雅一書

皆引古今天下之異言以近於正言夫曰近者明乎

其有異也正言者猶今官話也近正者各省土音近

於官䛡者也揚雄方言自署曰輶軒使者絕代語釋

別國方言夫絕代別國尙釋之況本近正者乎言由

音聯音在字前聯音以爲言造字以赴音音簡而字

繁得其簡者以通之此聲韻文字訓詁之要也大戴

記小辨一篇足明爾雅之學小辨者一知半解之俗

學也魯國當時或有此學猶漢急就章宋王安石字

說之𩔖然不可考矣小辨之學易爾雅之學難故孔

子曰社稷之主愛日又曰士學順辨言以遂志順與

訓通借卽訓詁之訓遂志者通其意也不學其訓則

言不辨意不通矣又曰小辨破言小言破義小義破

道道小不通通道必𥳑爾雅以觀於古足以辨言矣

傳言以𧰼反舌皆至可謂𥳑矣夫亦固十變之稘由

不可旣也而況天下之言乎孔子此數言述爾雅之

學甚明何後儒之昧昧也訓詁錯則言語錯執古聖

之書以小辨破其言而齗齗論之道義皆錯矣使古

聖人見後人如此錯解之也必啞然笑曰吾所言本

不若是也是以不明爾雅之學則五經四書皆鼠璞

矣今子爲爾雅之學以聲音爲主而通其訓詁余亟

許之以爲得其簡矣以簡通繁古今天下之言皆有

部居而不越乎喉舌之地孔子曰辨言之樂不下席

余與子接席而辨之其樂何如

  與高郵宋定之論爾雅書

定之足下蒙問爾雅注義欲撰爾雅集注一書誠說

經之盛心也元昔亦嘗有志於此徒以宦轍鮮暇力

有未逮耳竊謂注爾雅者非若足下之㴱通乎聲音

文字之本原不能何也爲其轉注假借本有大經大

緯之部居而初哉首基其偶見之蹟也山水器樂草

木蟲魚諸篇亦無不以聲音爲本特後人不盡知耳

如巒山墮義與考工鳬氏兩欒毛詩𣗥人欒欒義同氿泉義與考工車軌出兩轂中義同槮涔同音假借

毊簥從高得聲得義虋赤苗之與毳衣如璊之璊立死椔之與輪菑接菑蜆縊女之與磬天絸羽蜠大而

險之與典同險聲音義皆相通證故以聲音文字爲注爾雅之本則

爾雅明矣其引生明生魄以證哉引夏屋逸書以證

權輿多寡有無無𨵿輕重也懷祖先生之於廣雅若

膺先生之於說文皆注爾雅之矩矱此事足下識超

而年富正宜及早爲之古注之善者采之淺者誤者

棄之其有新義卽下已意不拘郭氏一家之學兼采

友人精確之說要當以精義古音貫串證發多其辭

說爲第一義引經傳以證釋爲第二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