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搜神秘覽
卷中
卷下 

卷中

編輯

麻衣道者

編輯

麻衣道者,不知其姓名、誰氏之子、鄉里州縣。常以麻辮為衣,蓬髮,面積垢穢,然顏如童稚,雙瞳凝碧,多在定州真定保塞。人識之積久,未嘗啟口,惟緘默而。見酒即喜抃,亦不至躭濫。人問其甲子修短、及卜前因未來,皆書畫於紙,其言為接引世俗、明了本性,大抵戒人歸於為善杜惡,而乖睽分錯,不可探索。人有言及邪穢戲之者,即以水灑沃,指目而去。好為禽鳥形狀,溢滿巾幅,復加毀裂。能自傳其形容,鑄如也。常有讚頌,得其一曰:「這見有情忘我,諸佛大恩增長,地獄時時轉多,不忍見!不忍見!三轉淨行,不及愚夫五欲樂,不忍見!不忍見!」亦不知其果何歸哉!

孔之翰

編輯

鄆州平陰孔之翰暴卒,歷日而覺,因言:始有人引去,見一宮殿,朱衣王者坐其上,左右遮擁而出,之翰自省其死,恐悚戰股,口稱「無罪」。王曰:「召汝證對王倫耳。」之翰復曰:「時異豈得而知?誤見追攝。」王曰:「王倫肆暴,今皆明白。惟在揚州山光寺前殺一家七人,不伏此辜,移檄會證。當處地神稱:『康秀才嘗過,嗟歎曰,豈無天道!豈無神明!』死案遍撿,並無姓康者,再勒生案,主者云:『今世托蔭孔氏,在鄆州平陰。』乃卿也。」遂盛氣呼指諸吏,問:「倫所在?」須臾引一枷械囚人至。王指曰:「此乃康秀才也。」倫低首下氣,叱令持繫廊廡,火洋銅汁,溉灌其口,號聲苦抑,意不忍聞。之翰徐白:「以家貧親老,願得還生,以卒侍養。」王曰:「汝天數未盡,今事曉然,可得脫矣。」令吏送行出府門,見有鞠勘者,之翰問:「此何人?」曰:「胡判官。」迤邐相近,乃之翰之舅也。相見悲泣,間問家事,因相引行曰:「地府六道,生雖熟聞,不得而見。今可一閱之。」復過一門,見牛羊犬馬之類盈滿,胡生指曰:「六畜業報,為牛與犬,為最近於人業,緣將盡,還復人身,乃為牛犬。此肉切不可食!嘗見世人無知,橫多嗜樂。其它魚鱉豬羊之類,皆為人食料,充口腹阻饑而,不加非理,即罪稀矣。」又與之翰符牒一道,命二使者引視諸獄,再三戒曰:「視此符即門開,然不可久停止,速出可也。」而見門戶相次,各有守衛,人物怪變森懼,示以所持文牒,即啟關,所見仿佛受諸苦毒,經歷十餘獄,之翰四竅忽迸鮮血,使者急以水噀之,即如故。復見一獄,陰闇廣漠,不聞音聲,問,曰:「此無間地獄。雖有文牒,不可開也。入則不復出矣。」之翰誦《金剛經》,諸守衛吏皆合掌胡跪而聽,既終秩,乃由舊路,至胡判官前言別。胡生因告曰:「天堂地獄,世人有信之者、有不信之者。信之者,雖信而不明;不信者,妄生端倪,其報愈重,其業愈深。汝今皆目擊之矣,當自勉勵,去惡就善。」及祝托家事,即令二人遣行。道遠疲倦,逢一河流,上有小橋,其勢危殆。之翰欲涉,二人止之曰:「不可涉!涉之即不還矣。」渡橋復行,墮井而蘇。

方技

編輯

皇甫道人言:昔長安有黃翁者,家粗贍足,自持藥術東走京師,流離歲月,蕩掃幾盡,復還故里。夫婦攜持,不勝其勞。道傍有一貧人,倚樹而坐,似欲售者,翁曰:「為我負擔數舍,即當報汝。」是人唯之,乃與俱行,晚泊抵店,勤渠整辦,甚確法度。翁極喜之,乃售至長安,因而留焉。日使從攜藥囊,幾一二歲,翁家計貧窘,夫婦悲曰:「橐中所留無幾,盡此,闔門皆為餓莩。」其僕聆之,前進曰:「主人憂中若是,所須幾何?」翁曰:「得五百千足矣。」僕言:「此亦不多,當為主人求之。」翁曰:「爾安得也?」僕言:「某無他能,有小術可以致之,願於市廛中僦一棚欄,市好紙二千,筆硯、剪刀、瓦缶、芻茭各一乃焉。」置之,明辰與主翁婦俱往,坐棚欄中,僕但以刀裂割紙幅,日將千,寂無觀者,一二浮薄輩而來嗤之。僕乃剪一紙人,以氣吹行,且戒之曰:「爾於州首招提中上剎竿坐。」紙人即騰空而往,高人丈尺間耳,嗤者隨去,果如其言,莫不驚駭。須臾人環合,肩摩足踵,僕復剪一紙人,又戒之曰:「爾往剎竿上,叫前去者同來。」再以氣吹,行空冉冉而進,人復隨之,果二紙人相繫而回。僕悉迭紙數百,重持筆謂稠人曰:「今書一符在紙面,使皆津透。來年長安疾疫,此符即能卻除之。每道當丐五十金,不然幸勿顧也。洎符就所言,無復妄為。」主翁婦應接左右不暇給,僕乃告曰:「五百千矣。」遂以氣噓草而草生火,光焰相燭,以瓦缶覆其首,入坐於火中,乃不知所在。來年長安果疫,惟有是符者免焉。

張都綱

編輯

柳州張都綱,嘗泛大海,風變弊舟,十人扶援頂蓋,飄蕩至一國,人皆婦女形貌,裝束特異,稠雜爭競,拍裂人而餤之。獨綱哀禱而免,相與驅逐別至一屋室中,見其主,亦婦女也。遂扃閉不使他出。經歷歲時,一日忽有人來報曰:「來日柳州張都綱宅,設天地冥陽大醮拜請。」諸女應之曰:「俯期赴矣。」都綱自念必其家,乃陳悃愊,願暫隨往即還。至再三,方喏焉。遂貯以布囊,使一女攬其首而背之,相與騰空而去。有頃,既至,皆佇立於屋顛,都綱暗窺之,果其家也。見家人環匝一攝而哭,夜半將召呼誦《淨天地咒》,諸女皆走避。都綱亦於布囊中誦焉,女遂棄之而去。乃自屋極呼叫,家人驚睨,孰聆聲音,又疑其為鬼物也。久而辨釋,訊其家,曰:「近傳破舟為死矣,為此薦嚴故也。」

王仙

編輯

元佑二年十一月,太平州蕪湖縣東門小賈王仙,因往歙州,久而不還,其家憂焉。江淮間民多敬信巫者,即往求之,其神具言「卒矣」,歎其衣服不潔、棺襯挾小,令其家多焉。因果以求超升之地,聞者不莫歎異。方圖薦拔,翌日,仙乃歸,本無疾苦。故知邪巫多以災厄鼓惑愚下,比比皆然,豈預聰明正直之列耶?

蓬萊

編輯

熙寧中,李秀才者迍場屋,乃泛大海,與舶主交易。夕遇暴風,至一山下,漸聞鍾磬聲清徹,不省何所,沿山行訪,迤邐有石欄雙引,林木青陰。道左現一寺舍,屋宇皆玉石,鐫刻若化成者。遂造門廡,將登堂陛,見一僧居中,跏趺而座,講解秘密,左右盡皆金帶紫袍如翰苑相府之貴。遙見李至,僧呼曰:「某來矣!」延之坐,有頃會散,中一金紫人延於別館,風韻雅麗,言論雍容,各有深趣。問世間事,搖而。遂安處門側一室中而去。李詢侍人:「此何所耶?」曰:「此蓬萊第三島也。」「適紫袍何人也?」曰:「此唐之裴度也。凡人處世功行超具,名係仙籍,終還於此。」歷數數十人,皆古昔名士,比忘不記。又問:「此僧何人也?」竟不對而去。信宿,僧謂曰:「秀才至此,誠亦夙緣,然不可不觀。」遂令齎糧,三兩人與俱行,至一斷崖懸壁,峻立山之垠,雲霧晦蔽,遙於昏靄中有三峰鼎峙,隱隱聞音樂聲。穿道廣圃,異品藥食悉肖人形狀。果木扶合,名不可辨。暨還,僧謂曰:「此非秀才久居,當奉助清風一夕。」李丐藥種數本,僧曰:「非惜也,但人無行德可致,海神固侍,恐因而為禍耳。」乃尋舊路登舟,果得便風,流帆而歸。

張學究

編輯

相州安陽縣村甿張學究者,幼年童牧,間或樵採,自晨出,暮還。嘗於山之巖陬見二人,相對博戲,際積金帛。生自晨傍觀,不覺日暮,顧謂曰:「脫汝襦褲,滿置散金。」使負還舍,戒之曰:「勿言所得之處,翌日當復來此。」逮歸,父母難生,言其略而。晨興徑往,二人果復在焉。因贈棗子二枚,使食之,自是厭葷茹,不喜聞氣味。又勘合併縣門,使無達明,生亦夜半往,家人不能禁,二人喜曰:「孺子信矣!可能隨吾游乎?」生唯之,乃同駕雲而上,處山之巔,人跡所不,居數日,生中感父母,口不敢發。二人相謂曰:「復不可留。」遣之,便須臾足拇冉冉雲動,墜於一坡上,夜約三皷矣。遲明達家,自是日惟飲水,能道人災祥。四體出乳香,人丐之者,以手撫摸,隨意而足,人皆神之。後二年,香亦絕,忽葷茹飲酒,人問其始,瞢然有所不知,今在焉,愚人也。

船山藏

編輯

五代離亂,兵革紛擾,豪商大賈往往以珍寶委棄深山大澤中免罹喪亂,不可勝數。綿歷歲月,乃成變怪。今建州浦城縣之船山一藏是也。山有赤人、赤馬、白人、白馬牛羊之類,左右羅列,動以千百數,雜陳金寶,長曳數百步,而人未有得之者。山之垠,常有字隱隱出於石間,村不能辨,書者多見而記,曰:「船山有一藏,或在南,或在北,有人拾得,富得一國。」至今存焉。胡人過是山,必拜而去。

謠讖

編輯

人役於造化之中,於命則有窮通,遇時則有否泰,在物則有災祥。故雖山川之鎮流,亦有因人之窮通、時之否泰、以兆於災祥者,可得而考矣。徐鐸,興化軍人也,家朝京門外,未第時,有讖曰:「拆著屋,爛著椽,朝京門外出狀元。」鐸將第而門果壞。黃裳,南劍州人也,家居於龍溝,未第間,亦有讖曰:「掘龍溝,出龍。」裳將登第,而溝果修峻。前此有天花五色夜降,至曉猶存焉。興化軍有壺公山,古讖曰:「水繞壺公山,此時方好看。壺公山欲斷,莆田朱紫半。」蔡君謨灌民田,引水繞壺公山,而登第者於前為多。繼興利者鑿山而浚通,遂於朝廷間朱紫者數人矣。

預兆

編輯

家府寶文未第時,丁內艱,自吳門扶護先祖歸閩中,於浦城昭文鄉上相里卜地以葬。後有虔州陰陽流,善觀山水之形勢,乃歎曰:「此地過三五年,當出狀元公卿,今龍首山見矣。」山之口有大溪焉,村人張氏用石為堤,橫亙彌漫,咸謂:「若盤石之固,雖洪水浩蕩,亦不可壞。」時陰陽者又曰:「張家堤壞,方出狀元。」人莫不笑之。後逾歲,寶文府中薦名,張氏之堤壞,眾以其言漸合符節。徐縣前山中現五色氣,逾月不散,大風鼓蕩,走石拔木,占者以謂吉兆。再歲,寶文遂魁多士矣。嘉祐中,寶文寓姑蘇外祖張氏之園齋思古堂,垂絳幕與諸生辨論。一夕歸寧,大雷電雨雹,咸皆驚惕,忽聞霹靂聲起自堂之巔,少頃即晴霽,暨還,啟戶,乃於寢室前、壁柱間,追龍耳爪牙之跡存焉。寶文少好書大字,深探古法,常有椽筆極大,置於几案,寓有意則揮灑飛逸,造極神理。盛暑中,常與表弟黃磻叟同憩闔廬山寺,於筆之心有芝草生焉,盤屈若花,亦先符之瑞也。寶文赴府試,列於西廡,御藥李舜舉時方蒞內省,為巡案官,素未之識也,忽至相揖,雍容而語,厚加異待。暨至省中,舜舉復為巡案官,尤大喜曰:「章先輩復在此位,今歲大事非公而誰?」來年春,廷試罷,果登魁甲。因詰訊之,舜舉曰:「某非為佞也。前得夢,西廡某間某位有黑龍坐其上。默數之,乃公也。省殿皆然,故知大事屬於公耳。」寶文殿試罷,常得一夢,夢天門開,一龍降焉,奮身跨之及項,傍有人曰:「項下有逆鱗,何不攀角而坐?」遂從之,乃騰踏而起,始寤。

靈平埽

編輯

熙寧十年秋,黃河大決於曹村下埽,上哀憫元元,為之旰食。明年改號「元豐」,以牲玉告祭於河,乃首事焉。捷作者無慮十萬人,堤成,亙十有四里,詔命埽曰「靈平」,立廟曰「靈津」,推功於神也。方天子憂埽未合,主者數以疾置聞,請調急夫,盡徹諸埽之卒,又調旁郡。詔旨切責,吏卒畢力,又為重埽九緷而夾下之。四月丙寅,河槽合,水勢頗卻而埽下伏流尚浸漬,堤若浮寓波上,萬眾環視,莫知所為。天子以為憂,俄有赤蛇遊於埽上,吏置於盤,祝而放之,蛇亡而河塞焉。

隕石

編輯

治平三年正月十九日,常州人聞天上有聲如雷,或者曰:「非雷也!」日出高,天色澄淨,忽有星如火炬,自東南飛流西北有聲。少頃而止,光亦隨滅,滅處不見有物,但少煙氣,稍稍散去,非雷也。居十日,宜興人有持一小石來獻太守者,云:「是日,有石隕縣之僕村許公門外,其聲魄然,聞一二里。某與里人驚走而視,地上猶髣髴有光,相與掘地,深至三尺,乃得此石,而置之手中尚覺微熱也。」太守取石以視,可重十兩許,欹斜不圓,微雜金鐵,無絕異者。穎川有落星觀,大小數塊,大槩若石而非石,傳聞始墜時亦有聲震動,光芒輝赫,今尚在焉。

黃鶴樓

編輯

鄂州黃鶴樓,覽山水之勝,誠為清絕。頃年,有抱關老卒夜偶不眠,起視樓前,天淨風寂,明月澄淡,見三二人著屐,聲響空山中,疑其鬼物;熟睨之,又疑其為人也。語笑自若,叩山之石,其聲礛鏘然,三叩而門忽開,二三人者自門而入,煙靄冥晦。漏盡,雞數鳴,復自石戶而出,老卒再拜,且願執事焉。皆笑而不,其中有者曰:「汝骨凡俗,不可蒞吾趍屬。」因告貧困,欲得資賄濟世,遂為之指山石嶄巉中一金,曰:「與爾此,可以贍足。」老卒驚喜。重不可肩,得之歸室,光彩貫焉,人爭窺視。訴訟入公庭,視其金,似石非石,若鉛非鉛,不識果仙耶?果非仙耶?老卒之遇,真所謂「遇而不遇」耳。

郇公

編輯

吾族九代祖,避黃巢之亂,自洪州武寧徙於建安浦城。七代祖,事王審知王閩中,為高州刺史、檢校太傳。偽唐李氏舉兵來伐,太傅將兵禦之,遣二校求救於審知,失期將戮,以徇夫人練氏請赦二校曰:「世方亂,人未易知。當責以後功。」二校得以脫去而仕偽唐。後時,一校王建封者,為李氏將,兵議屠建安城,太傅捐館,夫人猶家城中,潛諭一言,建封懷舊德,降其城而完其民,人知吾族之必大也。歷世衣冠遂相推紹,至叔祖郇公而始盛,如人之所期矣。郇公之未生,鄧國太夫人夢陟山巔,禮高廣坐,授玉像一,既喜,寤,郇公之始生。太師密公夢相拜者於前,傍有人曰:「相而拜,台輔也。」二尊嘗為詩以勵之,曰:「吾家累世多陰施,今日青雲豈假梯?」而果然。閩江南台,古傳「沙合者出相」,郇公之入西樞,而沙墳為洲矣;既正宰席,乃大固焉。公方為省郎時,楊文公億屬廣坐,謂公曰:「希言當為賢宰相。」推公之輔仁宗皇帝妥安天下,清忠肅艾,萬邦以揉,而人克服。則文公之言至矣。

傅大士

編輯

錢塘龍山伽藍中,有傅大士真身在焉。因觀大士之遺物,可得而紀矣。藕絲織成彌勒內院一,其巧妙法度出於自然,惜其歷年如在仿佛之間耳。王補之以謂「其功非鬼非人」,以予觀之,故非人力之所能為也。叩門槌一,云:「叩九重門者,乃此槌也。」不甚昂大,亦無特異者。銅鍾一,叩之其聲雜踏然,無清越聲,似銅而非銅,若鐵而非鐵。妙光檀香枕一,人之有疾病者,剽其香,煮湯飲之,其患未始有不差者。筆架二、硯瓶一,皆陶器木撲之所為。又大士嘗齋餘,遺飯及蔬茹於山,皆化為石,今有二焉:白者,飯石也;青者,菜石也。尚能辨其形跡,可考證之。聖人以身顯化,或出或沒,隨世之緣,又況於物耶?人之於此,不原其心,特有異以待焉耳,誠物之所化也。

黃鑑

編輯

黃鑑學士,生七歲而不言,其祖愛之,以謂「風骨之美,當大吾門,不宜有是也」。每遇景物,必道其名、達其理,以指教之。然終不言。一日,又謂之曰:「楊文公幼不言,文公之父因告之曰:『後園梨落籬,神童知不知?』文公忽發聲對曰:『不是風搖樹,便是鵲驚枝。』汝風骨若是,何為期不言?」鑑竟不對。他日,又攜於河亭之上,顧謂之曰:「水馬池中走。」凡三告之。鑑忽對曰:「潛龍夢裏驚。」其祖大喜,曰:「我知此兒不同矣!」自是而言後,鑑歷清顯。然惜乎不能致身於禁掖、侍從之間,而亡命矣夫!

高僧誌

編輯

普照大師歸詮,生於真定永安,年十八,師事金牛懷忠禪師,骨格成而通理達性,河朔歸之。凡將有所適,士人踴躍塞道,橫經受供者常數百人。元豐二年十二月十九日中盥浴,右脅而逝。後七日,郡中為師致齋飯食未訖,定武有遣介燃香來者,師忽從臥起,跏趺而坐,形色安靜如平生。師孩童時,有僧丐飯於師母,母取漿以饋,僧指師謂母曰:「此兒應出家,為大法器。」母拜稽首,忽失僧所在。嘗講於欒城,人或見師室中有神光如寶色燈雲,環室三匝,卒墜師懷。師之滅度,遠近縱觀,皆即肉得五色舍利焉。

又衢州豬和尚,多丐於市人,人始嗤之,既見習之久,亦不以為怪,莫知其異也。他日輒過僧寺,求升法座,乃跏趺而逝,留一頌曰:「頂門一雙眼,照破四天下。除卻涅盤時,其餘惣是假。」又曰:「豬千片,不嚐一個。」州人環集歸禮。後數日,有老尼者,素與師為袍服,乃至座前大慟。師忽開目大笑,人皆驚異。時有官吏與師最相知遇,聞其復來,遂造寺,且責其不能穎脫,師曰:「不當若是耶?」遂瞑目而終。今塑其真身在焉。

金龍硯

編輯

歙州汪氏,家始貧乏,不能自給,父子多入山陬坐盤石結草履以為業。常見石上有紅光亙日,夜則黃氣充塞,深相疑歎。乃夢一白衣老人告曰:「我為汝守此寶彌久,可早發之。」他日議定,即碎石深探,得一匣,匣中有石卵一枚,因懷而歸,置所居室中,夜則光芒交射。愛其潤澤,欲求善匠治具為硯。翌早,即有一老人造門,求為之,中有化成金龍,盤屈宛美。自是家業日益增羨,間有衣冠出焉。

善報

編輯

內殿崇班畢周臣嘗謂予言感應之事:「向在陝西水西石壁寺中成,乘閑與同寮為某會。一日,西山忽然有聲若雷震,響數里,人皆驚擾,不知所之,因見山裂數丈,現出一石坎,內有一僧若禪定者,異香馥鬱,觀者如堵。所披之服,宛然若新,頃皆化為輕塵,四肢微微有坼文,細睨之,足皮膚中悉無骨與肉,皆五色舍利。」

先寶文云:「在河東時,亦睹三事甚異。在太原府日,城中有白馬繞城走及三日,不可拘,忽死於正街中,官中依常剝納,皆有舍利,因贈予十顆,大小不等,如石卵狀。又有一卒,素好善,日夜常持誦經。一夕卒,火化之,視其項骨有十六節,若羅漢狀,眉目悉皆完具。」

卜祝

編輯

元豐中,有中書吏人袖黃牒而出,輒失之,慮蹈州憲之重,無所不加求探。凡卜祝之有符應者,未嘗不詢考焉。或者曰:「李翼精於六壬,詳味災福,深可尚也。」吏遂訪之,具道其事,翼分布內外象,有頃告之曰:「來日,當自西門而出,行及三里即轉東,去又約至一里,必發聲大哭,更當前去,見屠殺之家,可訪鄰比有書筭者,必得之。」遂受其指決。翌日往焉,自西門出,即之東方,果及里餘,吏憂中惶惑,復視荒塚累累然,不覺哭泣,迤邐見有一二家,誠屠解者也。詢其左右,得一王翁焉,於鄉社間能書畫操筭,但久年風疾,不能履耳。吏愈疑其非,再叩之,令轉達是意。王翁者笑曰:「何以知在此耶?」丐之數十千而得之,且曰:「日前老妻至曹門街,有揮袖而行者,於稠人中委一黃牒於懷間,因得而歸,方欲入城使人購之。」其卜祝之精有如此者。

失明

編輯

太平州蕪湖縣吉祥寺僧楚暹,俗姓石氏,嘉祐二年清明節輒雙目失明,乃發誠心,日於齋粥前默誦《金剛經》十,率以為常。至熙寧六年冬至後二日,右眼忽然明徹。今尚在,甲子七十二矣。

又有老媼,亦患瞽疾,或者誦《觀音經》以授之,曰:「觀世音,南無佛,與佛有因,與佛有緣。佛法相緣,常樂我淨。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念念從心起,念佛不離心。」媼敬誦,未始一日廢,彌久,目亦復故焉。

原分

編輯

代州大石寨卒杜慶,緣應報入州,道中見山之巔有二紅物相搏擊,其狀圓而有光芒,因佇而觀,有頃一物如勢不勝,墜於野水中,光彩兩騰貫,慶疑而視之,惟有二三科斗中焉。遂取之,繫於衣裾間而回至寨中,乃金一塊耳。慶素好博易,遍往酢價,市人秤之,或重或輕,多少不能一辨,遂質錢於僧邢氏者。他日,是僧興失之,飛往義興寨倉壁間一龕中。官吏異其事,細相傳玩,上有鐫字一行云:「大石寨出軍兵士杜慶金。」時雖入官庫中,人皆傳播。慶聞,乃自陳,即給還焉。

吳敦禮侍禁嘗任德州平原搉酤,一日中,家人見自天有一物青綠色,若曳數丈繒幣,將墜於廨庭中。疑為不詳,皆吒唾之。其物即復騰去,仿佛有角狀。一見童擲躍以手空中探取之,得二十五金焉。又於廨舍後廟側,繞一大木三匝,戛搏有聲而起。三日中,是木下聞,若人般挈錢聲。有收產蓐婦云:「市中趙氏家失一錢龍,極憂之。此是也。」

安肅軍朱氏,素貧乏。他日,巡警卒為之曰:「長史有何警兆?某數日為見大車中般載財寶入長史宅中,不知其數。疑必又以先為祥報者。」朱氏始極拒其說,後祝之曰:「誠有之,近日為見金帛積滿廊廡及堂陛間。」欲遺之數萬,使其息言於人,其卒謝曰:」某果有福,即入某家數萬,何為哉?某苟無福,雖受此賂,亦何由安?「竟不受而去。自是其家興進。卒伍中有知分如此者!

胡用琮

編輯

江州太平觀道正胡用琮,雙目偶失明,乃罷職事。嘗令人引援而行,經歷時月,勤服藥餌,未有退證。一日,天大雨雪,人言「有貧者口銜一箸,坐觀門階砌上貨墨」,一金一寸,人亦稀售之。用琮因令人引行至觀門,問之,曰:「爾在此,何以為養生耶?」貧者曰:「我無他能,為日貨墨得三二十金為生耳。今日適當大雨雪,不能入城,遂憩此而人少顧者。」用琮憫之,丐之五十金。自此日以為常。貧者不復市墨矣。他日,未達明,忽叩門告辭,關鍵不開,相隔而語,一不以惠金為謝,但曰:「我遺君此墨一寸,請自保之,隨意所欲用即用之。苟有所患,磨飲之,不復有苦矣。」用琮詢之曰爾:「何往也?」貧者不對。又詢之曰:「爾何姓氏也?」乃對曰:「我賣墨牌榜,即姓氏也。」語訖尚欲審問,漸聞聲音遠,即不知所在,啟關無及矣。尤不知其異也。用琮疑惑,又慮其非常人,乃磨墨一分許飲之,目即覺明徹遠視。太守聞而異之,求其餘墨,用琮內惜為寶,紿以盡飲之。人亦有得其墨者,有患苦,皆效。用琮磨飲之,悉無憑。後人曰:「以箸界口,乃『呂』字耳。」眾多伏其說,悟以為洞賓矣。

敘劒

編輯

代州大石寨城外水中,常有光澈明,人頗異之,後有以網筌取魚者,得一劒焉,未之奇也。質錢於邢氏釋,釋以水濯沃其上,得字云:「龍蛇之形,金石之精。劈開風雨,利刃堅真。魍魎魑魅,無難不平。」後不審流落何所矣。

京畿襄邑縣郊龍陳氏家,修所居第,掘土堅構,得一古塚,發塚而視之,中有一鼎,鼎中有藥,其色紅;鼎側有銅瓶,瓶中有水,傍有一石匣,匣中有一劒,劍上有詩,曰:「斷精光未散,斬馬血纔乾。執在將軍手,煙塵掃不難。」後因視人,乃致訟焉。

南劒州,五代離亂,盜賊蜂起,嘗以寺鐘烹肉,棄於溪水中。後有人攜兩劒渡是溪,劒忽雙躍入波中,求之不得。或者善與水俱入俱出,因往觀焉,見二劒附一鐘耳。而立出以告人,再呼同藝者下視,復見二龍抱鐘,驚懼不敢近。至今風雨晦冥,常聞鐘聲起自波間,今劒溪是也。

紫姑神

編輯

紫姑神,世或稱之曰「紫仙」。南方人孟春之月,即請之以決事;然至利害大者,不能言。善書畫吟詠,騷雅之才尤多清麗。閩中張叔通者,嘗得《賦遊武夷山》詩,曰:「春雨連宵心慘傷,曉來還喜見天暘。千巖積翠神仙隱,萬木交陰虎豹藏。樵徑也通人上下,溪流不許客相將。隨緣此隨緣返,一粒還舟在眼旁。」又《贈客》詩曰:「明時抱道不淹留,文藝君須在速修。萬古白雲藏劍氣,願乘車馬出神州。」多假物書於灰燼中,人有求其掾筆者,即書於紙,得「禮節永平弟恭福祿勉勵龍虎」十二字。凡書「龍」字,類多不相同。或者問之,答曰:「龍之為物,變化無窮,豈可拘耶?」若其請致之禮,多繪畫婦人。江鄉之間,人人能之。比寢不錄。

 卷上 ↑返回頂部 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