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訪書志/卷十三
卷十二 ◄ | 日本訪書志 卷十三 |
► 卷十四 |
|
首題「金剛峰寺禪念沙門遍照金剛撰」。遍照金剛即空海也。空海為日本高僧,嘗入唐求法,能書能文,著有《性靈集》。今日本所用假字,即空海創造。此書蓋為詩文聲病而作,匯集沈隱侯、劉善、劉滔、僧皎然、元兢及王氏、崔氏之說,今傳世唯皎然之書,餘皆泯滅。按《宋書》雖有「平頭」、「上尾」、「蜂腰」、「鶴膝」諸說,近代已不得其詳。此篇中所列二十八種病,皆一一引詩,證佐分明。又論:「有韻謂之文,無韻謂之筆,不可相混」。雖其中或涉膚淺,然指陳利病,不可謂非操觚之準繩。至其所引六朝詩文,如顧長康《山崩詩》,王彪之《登冶城樓詩》,謝朓《為鄱陽王讓表》,魏定州刺史甄思伯《難沈約四聲論》,沈約《答甄公論》,常景《四聲贊》,溫子升《廣陽王碑》、魏收《赤雀頌》、《文宣謚議》,邢子才《高季式碑》,劉孝綽《謝散騎表》,任孝恭《書》,何遜《傷徐主簿詩》三首,徐陵《橫吹曲》、《勸善表》,定襄侯《表》。其所引唐人詩尤多秘篇,不可勝舉。又引齊太子舍人李節《音韻決疑》,亦《隋書·經籍志》所不載,尤考古者所樂觀也。
夫大仙利物,名教為基;君子濟時,文章是本也。故能空中塵中,開本有之字;龜上龍上,演自然之文。至如觀時變於三曜,察化成於九州,金玉笙簧,爛其文而撫黔首;郁乎煥乎,燦其章以馭蒼生。然則一為名始,文則教源,以名教為宗則,文章為紀綱之要也。世間出世誰能遺此乎?故經說阿毗跋致菩薩,必須先解文章。孔宣有言,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邇之事父,遠之事君。人而不為《周南》、《邵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是知文章之義大哉!遠哉!文以五音,不奪五彩。得所立名,章因事理。俱明文義,不昧樹號。因文詮名,唱名得義。名義已顯,以覺未悟。三教於是分鏕,五乘於是並轍。於焉釋經,妙而難入。李篇玄而寡和,桑籍近而爭唱。遊、夏得聞之日,屈、宋作賦之時。兩漢辭宗,三國文伯,體韻心傳,音律口授。沈侯、劉善之後,王、皎、崔、元之前,盛談四聲,爭吐病犯,黃卷溢篋,緗帙滿車。貧而樂道者望絕訪寫,童而好學者取決無由。貧道幼就表舅,頗學藻麗。長入西秦,粗聽餘論。雖然志篤禪默,不屑此事;爰有一多後生,扣閑寂於文囿,撞詞花乎詩圃。音響難默,披卷函丈。即閱諸家格式等,勘彼同異。卷軸雖多,要樞則少。名異義同,繁穢尤甚。余癖難療,即事刀筆。削其重復,存其單號。總有一十五種類,謂:聲譜、調聲、八種韻、四聲論、十七勢、十四例、六義、十體、八階、六志、二十種對文、三十種病累、十種疾論、大意論、對屬等是也。配卷軸於六合,懸不朽於兩曜,名曰《文鏡秘府論》。庶緇素好事之人,山野文會之士,不尋千里,蛇珠自得;不煩旁搜,雕龍可期。
首題「《才調集》敘,蜀監御史韋谷集」,次目錄,每人幾首,不錄詩題。每卷首題「古律雜歌詩一百首」。以汲古閣刻本照之,汲古本每卷首目錄有詩題,每卷首無「古律雜歌一百首」總題,卷中字句往往不同;而詩題尤多參差。大抵汲古閣題材下註:或刻作某者,即此本出。如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濱》,汲古本序二百五十三字,註云:「序與舊刻不同。」而此本則題為《祓禊日遊於鬥門亭》,夾註只二十二字。《四庫提要》著錄本有劉禹錫《別蕩子詩》。今按:汲古本及此本此首皆在劉長卿詩內。王之渙《惆悵詞》本王渙詩。今按:汲古本作「王之渙」,此本實作「王渙」,不誤。賈島《贈劍客詩》「誰有不平事,」《提要》本作「誰為」。今按:汲古本、此本並作「誰有」,是《提要》著錄非此二本。據毛氏跋稱,其刻此書有二種,《四庫》著錄或其前一種與?至此本筆誤,亦時有之,其款式則視汲古為舊矣。日本文政八年有官刊本,即從此出。
《文鑒》宋刻世不可見,惟愛日精廬藏明葉文莊影鈔宋本,序、跋完好,惜未重刻。其次則明天順嚴州刊本為佳,又其次則胡公韶補刊嚴州本。至慎獨齋、晉藩本,則訛謬不可讀矣。此為天順八年嚴州府以宋本重刊。前有商輅序,稱:「提督浙學憲副張和偶得是書以示嚴郡太守張永,欣然命工重鋟。其間題識仍舊,款目無改,則以摹本書刻,弗別繕寫,懼謬誤也。」云云。據此則是以宋本上木。今按其款式、字體,精緻絕倫,的是翻刻宋本。每半葉十三行行二十一字。首商輅序,次周必大序,次《繳進文鑒劄子》,次《謝賜銀絹除直秘閣表》。首卷題「《文鑒》卷第一」,上空二字,蓋原「皇朝」二字也。每卷尾亦然。次行低二字題「朝奉郎行秘省著作佐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兼權禮部郎官臣呂祖謙奉聖旨詮次。」三行與「朝」字齊。又次「賦總目」;又次《五鳳樓賦》。卷二以下則無官銜。唯呂喬年以下諸跋此本不載,幸皆存《愛日精廬藏書志》中。余意若以此本重刻,而以張氏所載諸跋補之,亦庶幾成公之舊。
又按:據成公《繳進劄》名《聖宋文海》,至周益公奉旨作序,始稱《皇朝文鑒》,此本惟商輅序題《新刊宋文鑒》及成公《劄子》前改「皇」字為「宋」字。其它每卷題「《文鑒》卷第幾」,皆上空二字,不補以「宋朝」二字。晉藩以下刻本,始直題為《宋文鑒》。
此本不記刊行年月,望其字體,蓋即在嘉、隆間,亦無荊川序跋。每卷第二行題「荊川唐順之批點」,中縫亦題「唐荊川批點《文章正宗》。」目錄每篇上或作==、或作、、或作直豎、或並==、無之。書中每篇題上或著一、二字,如第一卷第一篇批「轉折」二字,第二篇批一「轉」字,第三、四篇批一「直」字。欄外眉上間批數字。文中著圈點處甚少,皆批卻導竅,要言不煩。明代書估好假託名人批評以射利,(閔齊汲所刊朱墨本大抵多偽托。)此則的出荊川手筆,故閻百詩《潛邱劄記》極稱之。邇來學文者喜讀古文家緒論,紛紛刻《歸方評點史記》,獨此書流傳甚少,雖明刻,固當珍惜之矣。所圈點至二十二卷止,其二十三卷後詩歌,則無一字之評。荊川本以古文名世,故只論文筆,而韻語非所長,遂不置一辭。然則視今人之強不知以為已知者,天淵矣。
首無目錄。本書款式略同前本,圈抹處亦悉合,唯篇幅較大。每半葉九行,行二十三字,批註皆雙行。其書校讎精審,相傳為疊山原本。按此書每卷既無子目,則應有總目。若以為原於王淵濟本,則不應刪其總目。且其中勝於王者,不可勝數,諒非坊賈所能為。豈此本原有目錄,歷久而脫之與?日本文政元年其國學嘗據此本重刊,板毀於火,故傳本亦漸希雲。
按:日本甚重此書,坊間翻刻,或意改,或重加批評,不可勝數。唯此二本,猶存舊式,而購求之者頗少。原謝氏本為初學而作,已覺多費言詮,今又從而增益之,論說愈多,而學文之根底愈淺。中外皆然,可勝浩嘆!
首有目錄。本書首行題「疊山先生批點《文章軌範》卷之一」,行下陰文題「『侯』字集」。次行題「廣信疊山先生謝枋得君直編次」。第三行墨蓋下大書「放膽文」三字。每半葉十行,行二十二字,四周雙邊。批註字居行右,惟首篇「請自隗始,左引《史記》」作雙行。目錄《歸去來辭》後云:「古此集惟《送孟東野序》、《前赤壁賦》系先生親筆批點,其它篇僅有圈點,而無批註。若夫《歸去來辭》,則與『種』字集《出師表》一同,並圈亦無之,蓋漢丞相、晉處士之大義清節,乃先生之所深致意者也。今不敢妄自增益,姑闕之以俟來者。門人王淵濟謹識。」又柳子厚《箕子廟碑陰》首俱記云:「此篇系節文,今一依元本刊行如左。」然則此本為疊山門人王淵濟據謝氏手定之本入木,當為最初刻本。《四庫提要》所載,亦略與此同。唯彼前有王守仁序,蓋已為明代重刻之本矣。但此書雕鏤雖精,脫謬頗多,日本嘉永壬子松崎純儉以此本重刊,據朝鮮本及戴本多所訂正,庶幾善本雲。
朝鮮重刊明成化本。首方回自序,序後有「成化三年仲春吉日紫陽書院刊行」木記。有圓點,註文雙行。末有皆居士跋。據其印章,知為龍遵敘。末又有成化十一年朝鮮府尹尹孝孫跋,蓋即據成化本翻雕者也。據龍敘,知虛谷此書以前未有刊本。此雖非成化三年原本,而款式毫無改換,較吳之振本之移龍敘於卷首者,亦有間焉。
傅習採集,孫存吾編類,虞集校選。有虞集、謝升孫二序與《皇元風雅》同。顧彼前、後集並六卷,此並五卷,而標題則或為《皇元詩集》、或為《皇元治音朝野詩集》,當是書坊展轉翻刻,故有斯違異也。
元左克明編。《四庫提要》載此書,稱郭茂倩《樂府》刊板時,僅在克明成書前六年,克明未必見郭書;而其題下夾註多摭《樂府詩集》之文。《紫玉歌》條下,並明標「《樂府詩集》字」。又《臨高臺》條下,引劉履《風雅翼》之說,尚與克明相去不遠。至《紫騮馬》條下,引馮惟訥《詩記》之說,則嘉靖中書,元人何自視之?其由明人重刻,臆為竄入明矣。又馮舒校《玉臺新詠》,於《焦仲卿妻詩》「守節情不移」句下註曰:「案:活本、楊本此句下有『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二句。檢郭、左二《樂府》並無之。」今考此本,乃已有此二句。知正文亦為重刻所改,不止私增其解題矣。據《提要》所見本,必萬歷以後之本。此本為明嘉靖時所刊,萬歷己卯徐中庵屬田藝衡重修板者也。卷首題「《古樂府》卷之一」,次行題「元豫章左克明編次」,三行題「大明新安王文元校刊」。今按:書中《紫玉歌》亦引《樂府詩集》,而《臨高臺》下不引《風雅翼》《紫騮馬》下無馮惟訥之說;《焦仲卿妻詩》亦無「賤妾留空房」二句,則知《提要》所見非此本也。至《樂府詩集》刊本在克明成書之前,固未可以江西、濟南相距頗遠,遂謂克明不見郭書,且田藝衡序中雖有「以郭茂倩所集,綸同繹異」之語,然板為王氏舊刻,田氏不過修板校刊字句而已,其不能增竄解題於各條明矣。至若王氏武人,刊校此書更未必有所增益。況嘉靖以前,竄亂古書籍之風尚未甚熾,則以此本當克明原書可矣。
自序(與《提要》合,不錄。)
編輯《重刻古樂府》敘錢塘田藝衡(此在第二行。)
《詩》三百,聖人之經也。如機縷之有縱也。王綱紊紐,聲律紇亡,而漢制氏猶傳其緒響,孝武乃立「樂府」之官以統之。自廷廟頌,以及巷詠塗謠,為制不同,如今之所纂,其名亦「三百」焉。蓋商、周而下,此其紹之矣。遠振餘音,上追絕調,庶幾其緯乎?在昔左氏,肇采勛華,結於陳、隋,名之曰「古樂府」。管弦間作,淫哇未肴。組織粲然,自成杼柚。其見卓爾矣。太府中庵徐公好雅復古,欲章風教於四方,爰訪善本,屬蘅合郭茂倩舊所集,綸同繹異,而緝正之。於是傳得王將軍武庫舊鈑,殘闕者補,訛亂者刊,遂完藻璧,文事武備,貞伯故兼長也。它日鼓吹凱歌,幹舞奏績,王將軍以之。若夫明良賡歌,太常錫樂,不佞又將於我徐公而考其成矣。渢渢乎豈不大明之音也哉!大明萬歷己卯立秋日。
明梅鼎祚撰。首有新都汪道昆序。凡例稱,據郭茂倩《樂府詩集》補其闕佚,正其偽舛。始自黃虞,訖於隋代,則仿左氏克明。其《衍錄》四卷則諸家評論及作者姓氏附焉。按其所收,倍於郭氏,十倍於左氏,凡偽托之書,一例收入,未免失之雜。然六代以前歌什,此為淵海;且編纂有法,其訂正郭氏書者,亦復不少,固應著錄之篇也。豈本未入刻,僅有傳鈔本,故收藏家不及之與?
日本五山板,永正年間刊。首元好問自序,次張德輝序。目錄題「乙卯新刊《中州集》總目」,卷首題「《中州甲集》第一」。每卷有總目,總目後低二字分目,有黑蓋子。每半葉十五行,行二十八字。據張德輝序,此為《中州集》之初刊本。小字密行,字體有北宋遺意。汲古刊本雖佳,然非其原式也。且脫張德輝序,今補錄於左。
百年以來,詩集行於世者且百家,焚蕩之餘,其所存蓋無幾矣。至一聯一詠雖嘗膾炙人口,既無好事者記錄之,故亦隨世磨滅。元遺山北渡後,網羅遺逸,首以纂集為事,歷二十寒暑,僅成卷帙;思欲廣為流布,而力有所不足,第束置高閣而已。己酉秋,得真定提學龍山趙候國寶資藉之,始鋟木以傳。予謂:非裕之搜方百至,則無以起辭人將墜之業;非趙候好古博雅,則無以慰士子願見之心。因贅數語其後雲。作詩為難,知詩為尤難。唐僧皎然謂鐘嶸非詩家流,不應為詩作評,其尤難可知已。半山老人作《唐百家詩選》迄今家置一本;曾端伯《選宋詩》不可謂無功,而學者遂有二、三之論。予謂裕之此集,今四出矣,評者將附之半山乎?曾端伯乎?季、孟之間乎?東坡有言:「我雖不解書,曉書莫如我」。是則又不知皎然師果為真識否也?明年四月望日頤齋張德輝書。
又按:莫子偲《宋元書目》載有此書元刊本,亦十五行,當即此本。
不記刊行年月,前有「養安院」圖記,蓋亦明時所印行也。按通行本有趙孟頫序,此本佚之。而此本有姚燧一序,則又通行本之所無。據都印《三餘贅筆》,此書至大戊申江浙儒司刊本,舊有姚燧、武一昌二序。此本亦無武一昌序,想重印時刪之。然其原於至大本固無疑也。每半葉九行,行十七字,註雙行,載於每句之下。卷首題「《唐詩鼓吹》卷第一」,次行題「資善大夫中書左丞郝天挺註」。
鼓吹,軍樂也。大駕前後設之,數百人。其器惟鉦、鼓、長鳴、中鳴、觱栗,皆金、革、竹,無絲,惟取便於騎。作大朝會,則置案於宮懸間,雜而奏之,最聲之宏壯而震厲者也。或以旌武功,而殺其數。取以名書,則由高宗退居德壽,嘗纂唐宋遺事,為《幽間鼓吹》,故遺山本之。選唐近體六百餘篇,亦以是名,豈永歌之其聲,亦可匹是宏壯震厲者乎?嘗從遺山論詩,於「西崑」有「無人作鄭箋」之恨,漫不知何說,心切易之。後聞高吏部談遺山誦義山《錦瑟》中四偶句,以為寓意於適怨清和,始知謂「鄭箋」者殆是事也。遺山代人,參政郝公新齋視為鄉先生,自童子時嘗親幾杖,得其去取之指歸,恐其遺忘,以易數寒之勤,既輯所聞,與奇文隱事之雜見它書者,悉附章下。則公可當元門忠臣,其又「鄭箋」之《孔疏》與?公,將種也,父兄再世人數皆長萬夫,於鼓吹之陪,犦矟之導繡幰者,似已飫聞。晚乃同文人詞士,以是選為後部,寂寂而自隨,無已大希聲乎?其亦宏壯而震厲者,有時乎為用也。《兵志》有之:「不恃敵之不我攻」。走聞江南詩學,壘有元戎,壇有精騎,假有詩敵,挑戰而前,公以元戎,握機於中,無有精騎,孰與出禦?走頗知詩,或少數年,使得備精騎之一曲,橫槊於筆陳間,必能劘壘得焦而還。惜今白首,不得從公一振凱也。公由陜西憲長以宣撫奉使河淮之南,欲序,故燧書此。
按:序稱以「鼓吹」命名,本於宋高宗之「幽間鼓吹」,《提要》駁之,謂本於《世說》「三都、二京、五經鼓吹」之語,其說良是。獨怪姚氏既嘗與遺山論詩,何以有此附會語?至郝天挺之為遺山門人,以材武世家,由陜西憲長宣撫河南,則燧序中明明言之。而陸敕先補註此書,乃以為遺山師之郝天挺當之,反嗤趙松雪之誤,可謂疏矣。又未詳考《元史》,且元有兩「郝天挺」,明陳霆《兩山墨談》已辨之,敕先以藏書名一時,而補註此書曾未見姚氏此序,宜其所補註無足取也。
《精選唐宋千家聯珠詩格》二十卷(朝鮮刻本)
編輯元於濟、蔡正孫同篇。濟與正孫事跡,無所考見。顧嗣立《元詩選》亦無其人。王淵濟為謝疊山門人,曾刻《文章軌範》。據序,於濟初編僅三卷,正孫乃增為二十卷,凡三百類,千有餘篇,附以評釋。按:其書皆選七言絕句,唯前三卷為「絕句要格」,以下皆拈詩中一、二虛字以相比校,頗嫌繁碎,稍遠大雅。然其中逸篇秘句,為諸家全集及選本之所不見者,往往而在。是固當與《瀛奎律髓》共珍也。其註,據後序,為明成化間朝鮮達城徐居正所撰。後朝鮮國王又命其臣安琛及成亻見、蔡壽、權健、申徒濩就徐註重加補削,亦頗詳贍。於宋詩則多載逸聞逸事,尤有資於考證。而日本之重刻是書者,皆失載後跋,遂不知增註為何人。此本為弘治壬戌朝鮮刊本,前有「弘前醫官澀江氏藏書」印,又有森氏「開萬冊府之印」。按:澀江氏。、森氏《經籍訪古志》不載此書,當以得此在成書之後也。
洪容齋《唐人萬首絕句》,前人議其多謬誤,此本為明趙宦光與黃習遠重訂,凡去其謬且復者二百十九首,補入六百五十九首,總得一萬四百七十七首。詩以人匯,人以代次,較原書實為精整。蓋凡夫富藏古籍,見聞廣博,與他有竄亂古書掩為己有者有間。書刻於萬歷丙午丁未間,而《四庫》不著錄,《存目》亦無之,想當時未見其本也。
《增註唐賢絕句三體詩法》三卷
編輯元刊本。首裴庾序,次方回序,次綱目,次《唐十道圖》,次凡例,次諸家世系紀年。首題「增註唐賢絕句三體詩法卷之一」,次行題「汶陽周弼伯弜選」,三行題「高安釋圓至天隱註」,四行題「東嘉裴庾季昌增註」。
首虞集序,楊氏自序,題「唐詩始音卷之一」,次行題「襄城楊士弘伯謙編次」,三行題「新途張虞文亮輯註」。註文弇陋,《提要》疑為明人,今觀其註中有「河南布政司」語,則為明人無疑。顧其所據之本,當是楊氏原書。後來嘉靖間顧璘刻本,則《始音》一卷,《正音》十三卷、《遺響》一卷,通為十五卷,多有刪除。《遺響》中並削長孫佑輔、令狐楚、元微之三人之詩,與首所錄姓氏不相應,則此本猶可貴也。
明陳子龍、李雯、宋征輿同輯。前有三人自序,各一首。自明初迄萬歷、天啟,分體匯選,各以時代相次。書成於崇禎癸未,去明社之亡只一年矣。每人各有小傳,各有總評,其出於子龍者,稱「臥子曰」;出於雯者,稱「舒章曰」;出於征輿者,稱「轅文曰」。然則三人雖合選,其所見尚不相亂。明啟、禎間,公安、竟陵之焰甚熾,臥子出,始極力辟之,而風氣又一變,宗旨具於此選中。大抵演太倉、歷下之說,於前後七子所錄為多。然臥子本自工詩,亦具有別裁。其《凡例》稱閱文集四百一十六部,名家詩選三十七部,而所錄僅十三卷,雖未必一一皆精,然蕪穢者少矣。此書入國朝甚有名,而《四庫》不存其目,不應其時亡佚,想偶失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