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景齋集
卷十一
作者:禹成圭
1911年
卷十二

卿飮酒禮序

編輯

夫禮者。天理之節文。人事之儀則也。在四時而爲亨物之德。在五性而爲辭讓之心。凡人生日用事物。莫不由禮而立。國而無禮則名分不正。家而無禮則倫常不明。身之惰慢者。禮然後檢束也。心之放縱者。禮然後收斂也。毋意毋必。所以克己而乃復者禮也。致知格物。所以博文而可約者禮也。唐虞之揖讓。夏後殷周之損益固相因。而元聖之制。夫子之述。燦然極備。若冠婚喪祭鄕射投壺等儀節。載在方冊。而鄕飮酒禮卽其一也。其賓主介僎之節。三賓四面之座。莫不象天地應陰陽象三光應四時也。其於一酬一酢周旋折旋之際。敢不洞洞屬屬一遵制禮之本意哉。余守越州之明年春。與鄕士大夫。倣古而習儀。擇日謀賓介而設行於文廟之下。凡我諸執事。勿以拘束而難之。勿以支煩而厭之。此禮卽三代之禮也。今日復覩三代威儀。不亦悅乎。顧今世之民。亦猶三代之民也。苟行仁政則可使此世。亦躋於三代之域矣。昔橫渠先生買田畫井。以倣三代之制。先生之志。固可默會於千載之下。今日此禮。其亦橫渠先生畫井之義歟。石芝洪公曾行此禮於倫堂。修其笏藏於校宮。敘其事揭於廳壁。公之慕古而愛士固誠矣。遂因舊笏而踵行焉。

送趙學士遊金剛序

編輯

神山之在海中者三而金剛卽其一也。蓋玆山玉立金削。多詭觀異賞。以故京之搢紳碩望。日往來於其間。嘯詠焉砆宕焉。或記名以傳之。或活畫以摹之。登閬風吸奇氣而倘佯乎萬二千峰上。其爲鬯幽宣鬱顧何如也。今少荷令公早占蜚英。文可以餙黼黻。材可以支柱石。年又不及鄧三焉。終山之磅礴已憤於眼。漢水之浩汗已呑於胷。則宜不必周遊遠覽。如古之先學遊者。然玆山之淑淸奇絶。從古達人高士無不登覽矣。觀其蟠據峻極之勢。則君子得經天緯地之妙。觀其淵深委積之象。則君子有容民畜衆之志。文章以之而得起伏之體。遠客遊人覽之而得歡娛消愁之資。然則令公玆遊之意。不在山而寓之山乎。夷險易艱。固是山勢。而公則爲臣節之一致也。嵩高重厚。自是山體。而公則爲德量之寬弘也。雲畜雨泄。宰相之燮理係焉。雷厲風飛。元戎之號令寓焉。觸物引伸。無適非眞。豈徒詭觀異賞鬯幽宣鬱之爲哉。公以奎閣仙僚。方其兄弟幷轡而優遊東行也。時人望之若僊。而及登臥仙臺遊仙峰之際。意想飄然。果是神仙中人矣。何必羽翰風御然後謂之仙耶。自今大觀之後。有猷入告而措國勢於是山之安。佐致昇平而比功烈於玆山之高。則斯亦人中之一金剛。士之求壯觀者。不於山而必於公矣。

李錦湖講會錄序庚寅

編輯

莒城之西有鹿峯。卽退溪,錦溪兩先生遺芬之地也。鹿峰之西。有鳳巖。卽寒岡,石潭兩先生妥靈之所也。山木之精彩。川原之昭曠。迄於今猶可想像當日事矣。近日錦湖李兄隱居行義於其中。簞瓢安分。書籍自娛。以奬進後學爲己任。爲文以曉之。爲詩以諷之。每月朔會講質疑。韋布濟濟。揖讓彬彬。鹿峰之舊䂓。鳳巖之餘韻。藹然復見於今日。豈不休哉。噫所謂學問。非異常別件事也。只在於日用事物之間。朱子曰檢身則動靜語嘿。居家則事親事長。讀書則講明義理。只要分別一箇是非。去彼取此而已。論其至近至易。卽今便當用力。論其至急至切。卽今便當下手。此是敎人切問近思之訓也。實非高遠難行之事。而後之學者。畏難䠖躇。或爲流俗之移奪。或爲舊習之纏繞。因循度日。莫能有爲。此是擧世之通患。而況異端邪說惑誣充斥。聰明絶倫之才。駸駸然入於夷狄禽獸之域。寧不寒心哉。今此月朔之會。問辨之錄。推明聖賢之蘊奧。開喩後進之蒙騃。而諄諄不已。若推此而及於鄕黨邦國。使人人無不有以先立乎其大者。以定趍向之志。則異端邪敎。何從而入乎。余於此時。適守玆土。亦不無感發興起之心。故略敘其事。

贈許三然序

編輯

夫友也者。友其德也。友直友諒友多聞。是爲三益。而由古及今。不易多得矣。三然許上舍。卽我益友。而我有不逮。三然責之。我有疑所。三然質之。我有孤陋。三然辨之。實無愧於古人之直諒多聞也。我之取益於三然者如是。此則交道之大體也。惟其芝蘭同臭。膠漆相孚。阻而不見則黯黯懷想。起於難形之中。及其欣握則隱隱眷注。在於不言之中。此則發於相愛之情而不期然而然者也。然則知我者三然而知三然者亦莫有踰於我。蓋其沉潛禮學。不求聞達。非但自家之實見得也。抑有由於家庭間聞見。其王考愚堂公博學好問。隱居行義。讀朱子之書。學朱子之道。築室於璀瓊山之東岡。其洞則白鹿也。其南有玉女峰。其下有玉溪。又其下有寒泉。地名之相孚。亦不偶然也。以愛慕朱子之心。修藏此地。實得其所矣。因摹寫朱夫子眞影。龕以奉安。廣貿書籍數千卷而藏之。以資後學。經工課業者。無論遠近親踈。資糧勸勉。讀書於此。而登第者踵踵相繼。公之有功於來學大矣。曾於己酉冬。余與族從聲五讀書於靑蓮菴。歷拜公於精舍。時三然亦以勝冠在側。周覽左右形勝。則扁楣揭以白鹿書室。石壁刻以居然泉石。松竹之逕。杞菊之畦。東西齋藏書閣。眞大排鋪也。私心敬慕者久矣。其後三然兄弟次第登庠。是其積蔭所發。而三然又能紹述遺業。堂之中替者極力重建。址之見毀者益加恢剔。收拾書籍。依舊藏置。飮水讀書。優遊自適。眞聖代之逸民也。余因道州之行。重到此地。則㫰時伴讀之聲五從。已先在座矣。回憶靑蓮菴讀書之時。宛如昨日事。而今焉老白首相對。儘覺歲月之無情。三人鼎坐。數宵談討。娓娓偲切。益多警發處。信乎三益之聖訓。爲萬世交道不易之章程爾。

㓒谷鄕約序

編輯

謹按三代之際。以鄕三物敎萬民。以鄕八刑糾萬民。飮則有鄕飮之禮。射則有鄕射之義。敎化行於上。風俗美於下。自鄕推及於邦國天下。夫子所謂觀於鄕而知王道之易易者是也。自秦漢以來。廢墜不行。而惟呂氏之藍田一約。雖不能行於邦國天下。而亦足爲一鄕之矜式矣。故晦庵先生取之而編入於小學。至於我東則退溪栗谷兩先生皆倣而行之。逮我正廟朝。命儒臣講鄕飮鄕約兩禮。命之曰鄕禮合編。頒賜於列邑校宮。使之永久遵行。其盛德至意果何如。而挽近寥寥者久矣。可勝歎哉。余以後生末學。忝守玆土。思欲與一鄕僉君子復修藍田舊約而兼行鹿洞舊䂓。擇一鄕文學之士。定爲各面之約正而兼訓長之任。修稧爲講學之會。聚粟爲支應之資。莒之士大夫同心協力。約已定矣。事已完矣。依此遵行。永久勿替。則三代威儀。其在於此。惟僉君子。勉旃勉旃。

贈東隱山人序

編輯

歲甲午夏。余避暑於閏筆庵。適有一禪師從鷄龍岬寺而來。氣宇軒昂。儀表凈㓗。一見而知其爲沙門之尤者矣。問其俗姓則乃古家名族也。叩其詩文則實錦心繡肚也。惜乎。以若古家英才。必聞聖人之道。而終作浮屠之隱何也。其果厭棄塵累。酷愛淸淨。而煙霞泉石。便成難醫之膏肓而然歟。昔東坡之文汪洋綺麗則人莫能及。而一生性癖。家藏羅漢。象山之學。收斂身心。則儘有好處。而一生氣味。帶來蔥嶺。今觀禪師之綺麗尙華則東坡之文也。按壁觀心則象山之學也。禪家旣有輪回之說。則無乃東坡,象山之後身。輪回爲今日之禪師乎。東坡與程夫子幷世。而終不悔悟。象山與朱夫子幷世。而終不改轍。今之禪師果若東坡,象山之後身。則吾知其無望於悔悟改轍也。雖然吾亦學程朱者也。愛禪師之才。而第有一言可以解惑者。吾道之三綱五倫。亘萬古不易之元氣也。若如佛家所戒而斁法淪綱。則天下之無人類必矣。其可乎。須卽速改。同歸於名敎中樂地爲望爾。

洛江船遊序

編輯

夫洛琴二水之會。卽星邱兩邑之交。泗水洋洋。景寒爺之遺馥。伊江滾滾。想樂翁之餘風。觀魚舊臺。尙爾秋月之照寒水。仙査古渡。依然漁艇之載長煙。今暇日之遨遊。幸羣賢之畢至。奚但取一觴一詠之暢敘。玆莫非同聲同氣之應求。半夜之說禮說詩。可勝十年之讀。一座之尙齒尙德。復見三代之儀。䂓矩準繩。願言承孔孟之舊緖。動靜語默。恐或墜程朱之遺模。情旣相孚。興復不淺。爽籟發而澹靄捲。斜日照而軟沙明。時維麥秋。方飽已登之糓。節屆榴夏。堪愛未開之花。駕葉舟聽止而休。擧匏樽隨量而飮。萬疊伽岳。環爲水外之屛。一枺盃山。渺若波中之舶。上下之天光雲影。快寫塵襟。左右之淸流激湍。如對畫境。淵魚牣躍。乃察理之昭然。霞𮬾齊飛。認得氣之先者。冠者五六。願與泝壇之歸。櫂歌兩三。恭和武夷之曲。夫何樂之代此。宜永世之有辭。以余顓劣之姿。猥忝溫雅之席。鞭鴑𮩻而並驅。冀羣之野。砥珷玞而混入荊玉之林。望美人於西方。空懷犬馬之悃。作逸民於南浦。謾尋鷗鷺之盟。際物色之維新。況勝筵之難再。船如天上坐。非欲效夔翁之詩愁。酒宜月下斟。亦不願靑蓮之醉與。惟名敎之樂地。寔降衷於皇天。旣趍向之同塗。盍箴䂓而相勖。厭貧賤求富貴。豈吾徒乎。衛正學闢異端。此其時也。道非玄妙而高遠。只在常行。學宜切磋而琢磨。惟貴溫繹。毀譽榮辱。不宜動心。誠正修齊。非可躐等。遠鄙倍禁暴慢。莫切於九容九思。正風俗立紀綱。惟在於五敎五典。人性本善而難化者氣質。天理微妙而易流者私心。火熱而冰寒。竟至斁倫之域。鋒銛而馬悍。終歸梏亡之科。惟其克治之方。在乎學問之力。立定跟勁着脊。必似猛將之鏖兵。眞實心刻苦工。宜若毒藥之瘳疾。克己乃可以復禮。閒邪則自然存誠。肆鄒夫子求放心之言。於聖門有功矣。而程先生反入身之訓。宜學者熟察焉。由學可至於聖人。責善只在於朋友。直諒資益。便是招招印須之心。偲切輔仁。固有泛泛共濟之義。凡我同舟之士。俱是作楫之材。協心補袽。優遊河洛之波浪。勉力捩拕。上溯洙泗之眞源。短引旣成。逸韻繼作。

送徐子源甲洙歸南山序壬寅

編輯

夫布帛菽粟。人所以資衣與食者也。純綿之麗密。雖貴於布帛。而非人人之所可常服也。芻豢之悅口。雖勝於菽粟。而非人人之所可常飽也。亙古今達上下而寒者衣之飢者食之。日用常行而不可須臾離者。孰有如布帛菽粟哉。不惟衣食而已。於文體亦然。兩程朱子之書。皆從平易眞實地做出來。開示六經之蘊奧。因成四子之階梯。言體而用在其中。言顯而微亦不外。深淺始終。至爲精密。炳然若大明之中天。三綱以之而不淪。九法以之而不斁。使學者讀之。隨分有得。如羣飮於河。各充其量。是所謂布帛之文菽粟之味也。至若漢唐以來。詞壇墨壘。迭主伯盟。各樹藩籬。各成門戶。子長之史。有戰國氣像。工部之詩。與洞庭爭雄。風檣陣馬。昌黎之文勢也。川雲嶺月。永叔之詞華也。或飄飄有凌雲之氣。或決決如冰泉之鳴。昭彩藻而雕琢。華則華矣。璜聲遠而彌長。美則美矣。然其所以爬羅剔決傅會穿𮢶。六經之大體則破壞無餘矣。可勝惜哉。徐上舍子源以賢祖之孫。承薰陶之敎。謹飭操守。非但提撕之有法。其亦天性有然矣。早登國庠而不以小成自安。勉勉進修。遠近士友咸以遠大期之。自七八年以來。與我接隣。而居同一齋。未嘗一見其疾言遽色。苟無用工於容貌辭氣之上。豈能如是耶。雖然懈意一生則言或妄發。怒或難制矣。吾所以表擧此說者。將以勉其所已能而恐其懈意之或生也。每經義疑難之處。與之相質。則見解甚易。而又從而辨論。苟不有益於我則亦必有益於子源矣。朋友之間。若是資益。豈易多得哉。故山泉石。終是牽懷。一朝搬還。於其行也。悵失之私。感於衷曲。而有一言相勉者。余於尊庭。以年則肩隨也。以學則吾之師表也。姿稟雖有優劣。志意未甞不同。竊覸八十年林下之工。惟在於布帛之文菽粟之味也。子源繼述之責。顧不重且大歟。易傳註曰士生大有之世。縕袍華於佩玉。飮水甘於列鼎。苟能以此立志。不願人之膏梁文繡。則其於咀英嚼華吐而爲文之地。必不失布帛之文菽粟之味矣。子源勉乎哉。

崔梅永軒遺稿序

編輯

夫士之懷抱利器。達則可以致君澤民而兼濟一世。竆則可以㓗身守貞而遯世無悶。竆達之間。時世之汚隆緩急。各自不同。人事之用捨行藏。隨以不同。竆亦一時也。達亦一時也。所遇之時雖不同。然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其所以操執則同一揆而易地皆然也。日崔雅仁淑持其先祖梅永軒遺稿一冊來示余曰。此是龍蛇當亂。先祖之遺蹟也。家藏書籍盡入於兵燹之中。收拾灰燼餘爛簡。裒成一冊。惟恐愈久而愈失其眞。將付剞劂。願一言以弁之。觀其遺稿顚末。則儘是㓗身守貞遯世無悶者也。方其干戈搶攘。玉石俱焚。全家漂沒之後。一身流離之狀。慘不忍道。而臨亂日告廟之文。俗節日望拜之禮。至誠惻怛。可見其孝思不匱也。梅花詩三首梅花辭一闋。蕭灑淸絶。可見其寓懷自適也。里胥請入籍而辭之者。避世隱淪之志切矣。村人稱先生而卻之者。離鄕引過之意深矣。寶鑑手書。明示治心之資。敬字揭壁。深得用工之要。至若戒子孫書。則首述父母劬勞之恩。繼言孝子養志之方。引魯論而證餘力學文。引洞䂓而明立敎修身。以至於奉祭祀務農桑之節。無不該備。貽謨裕昆之意。溢於辭表。其一生所操所存。灼然可見矣。嗚呼。詩若文雖不多傳。然而一臠可知全鼎之味矣。奚必多爲哉。幽潛之德。迄猶未闡。而今始繡梓刊行。則凡事之成。其必待時而然乎。略採遺稿中語。以爲序雲爾。

觀魚臺講學稧序

編輯

泗水之陽。有觀魚臺。卽寒岡鄭先生杖屨之所也。江山之勝。草木之美。藹然猶有舊日精彩。後學之登臨此臺者。孰不感慕而嘐嘐哉。余以疎謬末學。猥蒞玆邑。公退之暇。講鄕約庭揖禮於先生之遺墟。因感先生之遺躅。彷徨不能去。僉君子相與語曰臺之勝旣如此。先生之遺風餘韻又如此。而尙無數間藏脩之所。儒林之所未遑也。識者之所慨惜也。今則鄕約已成。社糓咸聚。苟能擇定有司。輪回滋長。則不幾年。可得眼前突兀一屋子。而亦足以爲講學支應之資也。余亦感其慕賢之誠。嘉其向學之意。因與同志之友。修講學契於臺之上。爲文記之於契案之首雲爾。

家侄在東回甲序

編輯

惟壬寅月正七日。卽家侄在東回甲也。憶昔此日。則上陪祖母父母俱存。兄弟無故。而得此璋慶。上下歡欣。便成一家之鳧藻。其在孩提則育於祖母背上。髧髦稍長則從余受讀。森森如昨日事。而居然老白首而當回甲矣。若子若孫。爲設餙喜之讌。歲月如許。顧吾之衰不亦宜乎。惟我先兄氣宇凝重。稟性寬仁。持身惟在謹愼。處事惟圖久遠。家貧親老而竭力供孝。撫育羣弟而友愛尤篤。天苟假之以年。則必能使門戶張大。而享年纔四十八。遽爾捐世。悠悠此恨。纏骨難解。今當阿侄之甲日。則乃吾家第一慶也。先兄未盡之壽。其必傳與於長子。有如周文武夢與故事。使之永享無疆矣。於是乎稍釋舊日之恨。而因喜今辰之慶雲爾。

壯節祠重修記戊子

編輯

本祠創建。在萬曆癸巳。而列聖朝賜額致侑之典。營府尊慕崇奉之儀。靡不畢擧矣。顧今神門傾側。直所頹圮。而考諸古例。則收斂於曾經典守之官。隨毀修改。故擧實論稟於巡相趙公。則公聞極慨然。捐廩重葺。且軫日後之慮。以一依崇仁,崇靈兩殿之䂓。必自本府嗣葺之意。特成節目。俾爲永久遵行之例。其崇德尙賢之心。孰不觀感而興起哉。噫祠宇修補之方。因循苟且。無所措劃者。積有年所。而今此刱設古人未遑之䂓。以慰多士齎咨之心。豈非公私之大幸歟。不可泯然無聞。故玆庸刊揭於壁。使後之君子。鑑此而不忘焉。

景陶齋記

編輯

昔退陶先生尊慕我易東先祖。創書院而崇奉之。其祠曰尙賢。正堂曰明敎。左右翼室曰四勿也三省也。東西兩齋曰精一也直方也。門之大者曰入道也。緫之以易東書院。時與諸生講學於此。余自早歲。見此遺蹟。感佩欽誦。區區有志於學。而旋溺於擧子業。枉費許多精力。潦倒至晩年。始得先生文集與言行錄。尊閣之莊讀之。儼然若先生在座。雖不得親炙於當日。亦幸私淑於遺編。先儒所謂將弟子問處。爲今日己問。將先生答處。爲今日耳聞。卽余晩學用工之頂針。嗚乎。自堯舜以來。傳授心法。至程朱而復明。程朱之學。至先生而大明於東土。以竢後之君子而不易者也。人孰不景慕。而余以先祖之孫。其爲景慕。有倍於人。因自號曰景陶。庸寓一生景慕之意焉。

景寒齋記

編輯

昔寒岡先生景慕晦菴而扁其堂曰景晦。後三百餘年。吾友鄭上舍南叟卜築於景晦堂遺址。而扁其齋曰景寒。夫揭扁錫號之意。寔出常目寓慕之誠。而先生之一生精力。在於尊德性道問學。讀晦庵之書。傳晦庵之道。而居又是勝日尋芳之泗濱。則先生揭扁之義。炳然爲後學之模範。苟有志於斯道者。雖隔在千里之外。莫不感發而興起。況上舍所居之齋。尙有先生之遺礎。所耕之田。尙有先生之舊界。所𮢶者先生之井也。所浴者先生之澤也。魚臺之水。龍山之木。藹然俱有所過之精彩。登斯齋也。讀書而講禮。動遵先生之舊䂓。上舍之景慕。安得不有倍於餘人乎。第觀上舍蓽門蓬戶。足以庇身。而不願人之廣廈。簞食瓢飮。足以自樂。而不願人之膏粱。操心飭躳。以景仰齋顔。則心安得放縱乎。體安得怠惰乎。景寒二字。實爲自脩之良箴。而深有得於先生景晦之義。豈不懿哉。余於上舍。亦同聲相求者也。蒞玆之翌年春。行庭揖禮士相見禮於先生遺址。緬慕先生之遺躅。自不能已焉。儘覺上舍景寒之扁。先獲我心者矣。竊有所感而記焉。

勝尋亭記庚寅

編輯

泗之濱。固衆芳之所在。而亭之扁揭之以勝尋者。蓋取諸晦庵先生勝日尋芳之義也。石湖朴公以實踐之學卓異之行。不求聞達。而卜居於寒岡先生景晦遺址。飭躳讀書。守拙安分。屢至鄕薦。薦登道剡。蔚然爲士林之矜式矣。公之築斯亭也。制度不以宏傑。修餙不以奢華。只取蕭灑幽閒之適。亭之下有塘。可以開半畒寶鑑矣。亭之傍有田。可以措幾畦杞菊也。魚臺之上。宛聽武夷之櫂歌。龍山之下。時發祝融之朗吟。日與村秀才子。尋行數墨。而固守此東岡之陂。勝日尋芳之樂。其在於此。而扁亭勝尋之義。深有得於寒岡先生景晦之意。後之登斯亭者。孰不斂袵而起敬耶。余適守玆土。與公之弟公之彧。追隨往來於斯亭者屢矣。觀公之扁。想公之志。而竊有感於慕古景賢之蹟。因爲之記焉。

二景齋記庚寅

編輯

齋以二景名何也。余自少時。景慕退溪先生之講學於陶山。自號曰景陶。熟複遺集。用工多年。而每患氣質之偏。故思有以矯革之。追慕先祖養浩堂揭扁之義。則其所以善養之方。惟在於直養無害。故又號曰景直。前後兩號。一則慕先師。一則慕先祖。俱爲自脩切己之箴。故合而名之曰二景。扁之於齋顔。登斯齋也。潛心以居。顧名思義。則先師與先祖儼若在座。心安得放縱乎。體安得怠惰乎。先師之敎後學也。每引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三者而諄諄不已。今若居處不恭執事不敬與人不忠則先師之罪人也。可不瞿瞿乎。先祖之當麗季也。扁舟泛湖。孤忠大節。炳如日星。此可見平日所養。配道集義。浩然無餒耳。今若爲血氣所使。事不循理。而自反不縮。仰有愧俯有怍。則先祖如在之靈。其肯曰余有後乎。惟此一心。朝夕戰兢。以對越齋扁雲爾。

晩守堂記

編輯

夫松之勁節而鬱鬱含晩翠。菊之隱逸而馥馥有晩香。物皆然矣。人之保晩者。不有類於是耶。戚從晩守堂申公。與余同庚生也。生於悔堂孝友之古家。承晩悟名節之遺謨。而稟質剛明。儀範端雅。其在髫齡。陪戚叔渭陽之行而來此。叩其做業則彩藻雕琢。觀其筆法則勁健遒古。儼然有老成之風。如余鹵莾。實無跂及之望。私心愛慕。益切欽羨。以若所蘊。苟能一展。則脩途逸駕。其進必無量。而屢捷鄕解。終屈會圍。天將欲玉成而然歟。及至晩年。築室於晩悟堂遺址。扁之曰晩守。蓋追承述之義而庸寓自守之志也。永謝公車。專意經籍。悠然寵辱之俱忘。怡然身心之自適。耕禮耨學。足以爲事業。如是則早年詞塲之習。中年渡灞之淚。皆未免此心走作之時也。今焉收拾歸本分。泰然無外物之累。以晩年而較早歲。則玆豈非玉成者耶。固守此東岡而必有撫松盤桓之趣。亦必措置幾畦菊矣。晩守之趣。遠取諸物則固莫如松菊。而近取諸身則守其本心之正。守其本分之安。循塗守轍而服膺勿失。晩年守靜之樂。孰能爭其所耶。路遠衰甚。恨未能躳覩斯堂。

說樂堂記

編輯

孟子曰吾未能有行焉。乃所願則學孔子。夫悅樂二字。卽孔子書開卷第一義也。後之學孔子者。宜可以聖人自期。不可有一毫退托之心。則當以聖人之悅爲己之悅。以聖人之樂爲己之樂矣。昔我先祖月谷先生。早受家庭之訓。沉潛性理之學。冠婚喪制之節。一遵家禮。而甞以忠孝二字。爲一生持身之符。當龍蛇之亂。擧世遑遑而魚駭鳥竄。無敢當其鋒者。先生慨然發憤曰吾雖無官守。世受國恩。當此危急之時。安得不竭力圖報耶。遂傾貲破産。鑄械羸糧。馳檄召募。軍容益壯。或掩襲於省平之峴。或衝擊於租巖之坪。達城聖廟賴之而得全。江左生靈賴之而復集。天朝提督引見驚異。而賜之以玉鷺。紅衣將軍誓共戮力而贈之以戰袍。李完陽,鄭愚伏馳書而請糧。金鶴峰,李白沙啓達而請賞。上嘉之。書名御壁。聞於皇朝。策入於宣祖朝一等之勳。特除樂安金山陜川等郡。而權奸當路。時事忽變。遂歌北風之涼。因賦思𤃡之詩。此可見先生之出處得宜也。旣盡孝敬之道。而移之爲事君之忠。此可見先生之忠孝雙全矣。退而築室於德山之下仁里之上。扁之曰說樂。乃所願則學孔子之意也。日與遠近士友。討論經籍。而尤邃於易學。日月刮磨而溫故知新。不亦說乎。朋友講習而麗澤相資。不亦樂乎。說周公仲尼之道而義理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樂得英才敎育而每尋仲尼顔子所樂何事。朱夫子所謂玩而樂之。足以終吾生而不厭者。正謂此也。歿世之後。士論齊發。以爲先生之學。得於文僖公。先生之忠。得於忠靖公。遂建祠於德洞而享之。後來之若雲若仍。登此說樂堂者。欲學孔子。當先學祖宗可也。謹爲之記。

景直菴記戊子

編輯

先祖忠靖公揭堂扁曰養浩。蓋取孟子善養吾浩然之氣之義也。夫澹一淸虗。氣之本然。而惟其陽動陰靜。升降飛揚參差紛擾。遂成偏正通塞淸濁粹駁之分。人人物物之稟生。有萬不齊。物之偏塞則更無變化之術。惟人則可以變化氣質何者。人之心體虛靈通徹。方其未發也。五常俱備。及其發也。雖或爲氣所掩。而有時昏蔽。然本性純善之體固自若。故苟能加存養省察之功。以矯氣質之偏。則本體之善。隨其克治分數。漸次而見。及其成功則性之本然者固可復。而氣之本然者亦與之俱長。至於盛大流行矣。孟子之說出氣字。所以發前聖之未發。有功於聖門大矣。我先祖當麗季運革之日。扁舟泛湖。求矢不臣之義。晩歸長湍之獨樂堂。種豆煑粥。時人謂之豆粥宰相。孤忠大節。炳如日星。垂之竹帛。此可見平日素養至大至剛。浩然呈露於夷險一節之地矣。余以不肖裔孫。每讀孟子至浩然章。緬慕當日扁堂之義。熟複沉潛。思有以得其要領。庶幾無忝。然稟質魯鈍。不足以闡發蘊奧。而只就本文中推究其浩然善養之義。則所以養之之術。亦非外假他物。只在於自反常直而已。配道集義。固非一朝一夕之事。而必於應事接物之際。事事合於道義。俯仰無所愧怍。然後此氣乃得充滿而無餒耳。余以疎謬之學。非敢有望於斯事。而所願學則惟在於敬以直內。此則所以養心也。又在於直養無害。此則所以養氣也。以此直字隨事用之。則庶幾於未死之前。收其萬一之效否。因以景直二字扁之於庵。庸寓追先景慕之忱。以爲自修常目之箴焉。

濯雲齋記戊戌

編輯

凡爲人子孫者。能追慕先祖之道德文章。思所以無忝。追錄先祖之言行節義。思所以不墜。斯乃繼志述事之大者。而亦豈多得其人乎。金參奉士圭。卽濯纓先生雲孫也。裒集先生遺墨中懲忿窒慾夙興夜寐孝廉收心等大字及南昌賦飛白之書。或揭之廳壁。或列於屛障。以爲夙夕常目之資。且以濯雲二字揭扁自署。以寓一生追遠之誠。此可見思孝之切立志之固矣。曷不猗歟欽尙哉。余嘗觀先生遺集及書帖。文章則灝噩也。筆力則遒勁也。風節則凌霜雪而貫日月也。尤庵先生曰先生宇宙間間氣也。生於程朱之後。與寒暄,一蠧諸老先生磨礱浸灌。擇之精而無駁。且南冥,秋江諸先生發揮之表章之。炳炳若日星。而迄於今塗人耳目也。以若名祖之蹟。而㟴乎若千仞之壁。莫可躋攀。截然若百尺之竿。莫可進步。繼述之責。得無難乎。若以此而畏難䠖跙。無所有爲。則不幾於自㬥自棄乎。孟子道性善而必曰人皆可以爲堯舜。人之爲學。可不以聖人自期耶。古人有言。欲法堯舜。當法祖宗。今濯雲寓慕祖宗而漸入堯舜之域。則先生在天之靈。必肯曰余有後矣。士圭勉勉。顧名而思義焉。

日新亭記

編輯

達府之北有公山。而公山淸淑之氣。逶迤至琴湖上。融結而成一大局。有村在其中曰硏經也道德也無怠也。三村隣比相接。而當初命名之意。蓋謂硏經修道德而無怠也。從古碩德之人謹飭之士。輩出於其間。而近日守軒李兄無怠人也。卜築於村之酉望日峰下新川上。以爲晩年修藏之所。取其望日新川之義而扁其楣曰日新。竊念日新二字。乃先聖自修之工精微極處也。實非後學之所可躐到。而栗谷先生曰人之爲學。不以聖人自期。則便是自暴自棄。今於亭成扁揭之日。亭之主人安得不以日新自期乎。登斯亭也。觀日之昧爽則提掇此心。思所以皎如。觀日之光明則克勤爲學。思所以緝煕。溫故而知新。革舊而就新。勉勉孜孜。無或怠荒。則道德硏經無怠之名。乃可以孚其實。兄其勉焉。抑亦爲兄有瞿瞿者。易放者心也。易肆者氣也。或爲舊習之纏繞。或爲流俗之撓奪。怠慢之氣。或設於體。鄙吝之萌。或生於心。則安能躋日新昭曠之域耶。此是古今學者之通患。而亦必賢兄之素所鑑戒。然今將續記而贅辭獻愚焉。

鶴山齋記

編輯

山以鶴得名。以其峰勢之有舞鶴形也。玆山蓋自道州之雲門。西北馳二百餘里而爲大德山。又西馳十餘里而爲玆山。蜿蟺逶迤。凝然特立於衆峰羅列之之中者。恰似鶴立於鷄羣也。蘊藉秀麗。超然呈露於山之巓者。恰似頂門上一點紅也。前臨廣野而陡截削立。左右分翼而均齊橫張者。恰似縞衣玄裳。翺翺刷翼而舞矣。玆山之名以舞鶴。不亦宜乎。山之南有村。卽楊氏之世居也。村之北有塾。卽楊氏之宗堂。而因以爲村秀才肄業之所也。鴻儒名碩代不乏人。蔚然以文學擅於一省。大峰先生積累餘蔭。其在斯歟。後世之雲仍蕃衍。舊日之齋舍陿小。所以起重建之議者。寔出於繼志述事之意也。因鳩財而募工。仍舊改新。堂基之窄者補而築之。垣墻之隘者剔而廣之。庫舍之逼者移以建之。至若工匠饋餉之需。輪回供給。土木應役之丁。排日分數。隣里近洞之願赴助役者亦甚衆矣。於是乎克紹先業而肯搆肯堂。啓迪後生而克勤克儉。若子若孫之尋行數墨者。兟兟有福門未艾之象。余以婚姻之故。獲登斯齋。而壯其制度。嘉其䂓模。猥以拙詞搆成上樑文。重爲之記。

新安齋記

編輯

道州之北有新安。新安之上有紫陽山。卽密陽朴氏世居之地也。杜村,慕孝齋,敬養齋,竹翁四先生相繼以文學行義於其間。蔚然爲士林之矜式。歿後鄕人以祭社之義。立祠於紫陽山下以享之。卽芝山書院是也。不幸掇享之後。子孫移建於新安之東。扁之以新安齋。以爲村秀才子肄業之所。蓋新安是朱夫子所居地名。紫陽亦朱夫子所居山名。山之陰有白鹿洞。其下又有玉溪寒泉。此去閩中不知其幾千萬里。而地名之若是符合。夫豈偶然也哉。朱子卽天下古今之所宗師也。栗谷先生曰幸生朱子之後。爲學不差。尤庵先生曰朱子乃孔子後一人也。今此洞名與山名水名。節節符合於朱子舊居。則登斯齋者。宜其讀朱子之書學朱子之道。居敬以立其本。竆理以詣其極。學問思辨。隨事篤行。格致誠正。循序漸進。勿爲舊習之纏繞。勿爲世俗之撓奪。念玆在玆。眞積力久。則乃不負紫陽夫子牖蒙之意矣。生此新安紫陽之間。其於讀書講禮之席。儼然若夫子在座。心安得怠惰乎。體安得放肆乎。滄州精舍訓曰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深思可精。惟願僉君子服膺勿失。勉旃勉旃焉。

德陽齋記

編輯

大德之陽有蔡亭。古之蔡姓人。種樹爲亭。使過去之負者行者。避暑而休息。名其亭曰蔡亭。名其亭所在之里曰蔡亭里。今其人已去亭已廢而其名尙存焉。三從侄允執卜居於此。已經數世。近築茅棟數間。使村秀才子會此肄業。以爲修藏之計。而要余記其事。余曰是齋旣居大德山之南。扁之以德陽。宜其顧名思義而益懋其德。永有辭於來世。則奚但如種樹爲亭而留名於後者耶。蓋德者得也。得之心而潤於身。推諸己而及於物。虞書之克明峻德。商書之咸有一德。大學之明其明德。莫非古聖賢修德之要訣也。溫溫以立其基。勉勉以培其本。勿使驕矜惰傲而害其德。放辟奢侈而賊其德。藹然發於仁端。粹然見於面背。則是所謂盛德君子也。孟子曰人皆可以爲堯舜。人之所以修德者。不以聖賢自期。則未免於自暴自棄也。惟吾允執深究此德陽之義而勉旃勉旃焉。

洗心亭記

編輯

夫心一也。而有人心道心之異者。以其性命形氣之分也。以飮食男女而言之。飢欲食渴欲飮好好色。聖凡皆同。而卽所謂人心也。飢食渴飮好色得其正者。是所謂道心也。道心雜出於人心之間。而道心則微而難見。人心則危而易流。苟或爲外物之所累而不能洗濯。則難免於升而天飛。降而淵淪。鮮不失本然之體矣。訥菴主人築亭於午谷江上。扁之曰洗心亭。此可見主人之用工治心。有術於觀水也。觀水之淵而靜者則識此心之軆。觀水之動而逝者則識此心之用。觀其跳波驚浪則便是人慾之難除也。觀其査滓之掩翳則便是外物之爲累也。登斯亭也。雲影天光。與之徘徊。鳶飛魚躍。察乎上下。淸籟微動。皓月無邊。使人胷襟灑落。無一點物累。主人洗心之義。其在斯乎。滄浪之淸濯纓濁濯足。夫子所以戒自取也。纓與足則外也。心則內也。今主人能洗其心。以凈其內。則必能明於性命形氣之分。而不失乎人心道心之正。其纓與足之在外者。則必能隨宜濯之。不墜夫子自取之戒矣。余之來此。旣賀主人之得此淸流而洗滌塵心。兼賀此江之得賢主而擅名焉。

瞻栢堂記

編輯

吾禹之居廣里而崇奬文學。敦行孝悌。積蔭而垂裕者。蓋已累世矣。近故孝子敎官公。以純美之姿誠孝之心。定省溫凊而致其頤養。洞屬怡愉而致其承順。隨事竭力。發於至誠。誠存乎中而安得不著之於外耶。一家知之而咸曰孝子。閭里知之而咸曰孝子。鄕黨知之而咸曰孝子。以至於道臣繡使鱗次啓達。竟蒙天褒之恩。子思曰誠之不可掩如此夫。其此之謂歟。公之累代先墓在於栢田洞。而亦卜親塋於先兆之下。每於朔望省掃之日。輒攀栢而號泣。枝枝纏靡逮之痛。葉葉灑罔極之淚。維枝維葉。蒼蒼貫四時而不變者。其惟孝子之精靈不昧乎。其子承鉉克繼遺志。築齋舍於栢田之下廣里之上。扁之曰瞻栢。蓋追栢田塋下攀栢之遺蹟。永慕而不忘也。噫竊想公之孝思。則只自盡其道而已。何嘗求知於人耶。苟無賢胤之繼述闡揚。則易或歸於泯沒無聞。而何幸有賢子而承述之。有同堂而贊助之。貤贈旣降。堂楣更煥。使後之人。登斯堂覽斯扁。則孝悌之心。油然而生。豈不休哉。堂旣成而要余敘其事。余以花樹之誼。不獲辭焉。略記其萬一雲爾。

何山記辛丑

編輯

夫士之不得於朝而山林者。枕泉潄石。足以㓗其志也。耕雲斲山。足以遯其跡也。巢許當堯舜之世而隱於箕山。四皓當秦漢之際而隱於商山。此數者同是隱類。而異其行跡者也。吾鄕高士徐八下。懷抱利器。未售於時。攜家入八公山下。自號八下。採山釣水。以爲終老之計。然志欲隱而莫顯乎隱。身欲潛而潛亦孔昭。靑山萬疊。不足以匿其跡。白雲千重。不足以掩其名。其故何也。蓋以英邁之氣。聰穎之才。慨然有大志。甞曰人之生也。桑弧蓬矢。以射天地四方。欲其有四方之志也。立志做工。何可局於一藝。因熟複聖賢謨訓。以立其本。旁通詩家調格。以暢其懷。射者之正己觀德。兵家之奇正合變。何莫非丈夫合做底事也。觸類盡心力而爲之。皆可以有名當世。而爲筆名所掩。俱不著焉。蓋其筆陣則銀鉤鐵索。勁健遒古。擅一世之獨步。上自名公巨卿。下至家塾黨庠。莫不誦八下筆法。異域之人亦慕其名愛其筆。得數字額數幅聯。亦必寶護而珍藏之。豈徒擅名於一世。其亦有辭於來後。如是而欲與隱淪之士同歸。豈可得乎。居公山四十有四年。而一朝幡然下山。不復入山門者亦已有年矣。因改八下之號而謂之何山。要餘一言以記之。余不知何山果何義耶。其必曰昔日之棲山何事也。今日之下山何意也。棲山之日。果欲如巢許之洗耳掛瓢。長往而不返耶。何山則實無離羣絶俗之意。旣不與巢許同其流也。下山之日。果欲如四皓之鴻秦鳳漢。羽翼王家耶。何山則不求聞達。又不與四皓同其流也。然則不巢不皓。可否之間。可占何山之去就矣。其去其就。隨意所適而已。昔日之棲山固一時也。今日之下山亦一時也。彼一時此一時。皆在於山。何山去就。指山問之如何。

花樹亭記

編輯

花樹者。古韋氏家宗會之法。而後來士大夫家多因之。例以宗族之會。謂之花樹會也。夫花之樹。受天地生生之氣。而爲根爲枝爲葉爲花。花復成實而實復着根。種下生種。節上生節。南枝北條。寒暖自別。上茁下垂。高低各殊。而其直榦雖不同。然俱是一氣之相連而同出於根也。人之宗族。雖有遠近親踈。而自祖宗視之則本於一人之身。有子若孫。降而爲緦功。又降而至於疎遠相忘。則無異於塗人。可不惜哉。具氏世居於無怠。而村名旣雲無怠。則可知當初命名之日。爲子孫垂裕奠基。使之勤儉警惰之意也。築宗堂於所居村後。公山磅礴之氣。逶迤而成局勢。琴湖汪洋之狀。渟滀而開鏡面。山水之樂。煙雲之勝。一寓目而盡得之。儘名區也。置莊土而協力拮据。以倣范氏之義莊。勸課學而日月刮磨。以倣劉氏之義學。良䂓美制。允爲鄕隣之欽艶矣。淵齋宋祭酒登臨於此。以花樹亭三字錫其號。其弟心石書其額。亭自此倍增顔色矣。惟願綾州諸族。歲歲成花樹之會。對酌花下。習禮樹下。而講蘇氏孝悌之心。悅淵明親戚之話。無負此花樹本是同根之義。不亦可乎。亭之主人聖剛甫。以其事屬余記之。余以同井之故。屢登斯亭。而又與淵齋優遊以樂於此亭。故不敢以不文辭。略記其顚末雲爾。

知津齋記

編輯

達府之南。有琵琶山。山之下有掛津。蓋其局勢。山雖峻而谷不邃。原雖廣而水不深。磎磵之瀉。溝洫之流。俱不足以稱津。此村之以津得名。未知其始於何時。而其所以錫名之義。尤有所未曉也。從原上而西望洛江津則一片波光。掛在平蕪林杪之間。隱隱遠照以呈其奇。若西湖之爲杭眉。其或以此而取義歟。文君壽基。卽康成君之裔孫也。世居於此。耕讀爲業。以若名祖之後。迄今涔寂。可不惜哉。何幸文君遊於臨齋之門。飭躳讀書。蓋亦有年矣。臨齋徐兄題其書室曰知津。顧其勉勵警策之意。深且重矣。吾夫子問津之時。彼沮溺者以知津答之。徒知其㓗身長往。與世相忘。而實不知聖人也。奚足與語聖人之道哉。今文君生於斯長於斯。而讀孔子之書。慕孔子之學。溯流尋源。竟有歇泊之津。則庶幾不負臨齋錫名之義矣。君其勉乎哉。

追遠齋記

編輯

公山之南有鼎峴。峴之陽卽達城也。其陰卽八莒也。監役崔公家在達城。墓在八莒。則登玆峴而槩可見崔公之遺事乎。公早失怙恃。而抱靡逮之痛。盡誠奉祭祀。竭力修墳墓。以伸孺慕之誠。幼而鞫於祖母。長而忠養祖母。生事死葬。備盡其禮。公之篤於彝倫槩如此。性克勤儉而自成家䂓。又好施予而急人之困。値丙癸之大歉而賙賑活翳桑之命。當洞勢之凋殘而捐金償稅逋之瘼。公之急於賙義槩如此。晩年登國庠而長子繼又登庠。長彧仲彧次第登庠。三世四庠。世所罕有。而長彧亦能篤於誠孝。勤於學問。負笈從師。勉勉向前。其進何可量耶。崔氏之門。其將昌大。槩可知矣。金都事道和題公之墓曰公姿性勤敏。器度弘遠。德行足以範俗。幹局足以需世。而退然含章。不自爲有。若公者庶幾所謂躳行務本之君子信也。公之長彧上庠君。築齋舍於墓下。扁之曰追遠。蓋繼其先志而述其未遑之事也。曾子曰愼終追遠。民德歸厚。朱子釋之曰遠者人所易忘而能追之。所以爲厚也。上庠之以是扁齋者。非但自己之常目。而孝思不匱也。將使後來雲仍之登斯堂者。油然生孝悌之心矣。齋旣成。要余記其事。余固不文。然爲感上庠奉先之孝。重感其勤學之誠。略敘其顚末雲。

蒙養齋記

編輯

蒙之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又曰蒙以養正聖功也。蓋言人之蒙穉而莫知所適。猶泉之始出而莫知所之也。必於蒙昧之時。果其行育其德而養之以正。則便是作聖之功矣。今夫瑟山三峰之下有辰泉。泉之上有齋。卽村秀童蒙肄業之所也。崔君德五爲宗族子孫。欲啓文敎。創設學齋。蒙駭髫髧之登是齋者。靡不挾冊而受讀。皷篋遜志。撞鍾應對。頗似古小學之敎。蔚然有方興之象矣。客秋余與一坊老少。試講童蒙通史。因行庭揖禮於是齋。見崔君之後進昆季穎悟明敏。勉勉有向學之誠。崔之門其將自此而昌大乎。齋之成有年。而未遑揭扁。要余名其齋而記其事。余觀夫斯泉之出於三峰。儘得山下出之象。而涓涓始達。有似道心之微妙。順而噵之則終必歸江漢之祖宗也。激而揚之。或過顙或在山。則有似氣稟之拘物慾之蔽也。是其水之本性哉。觀於水而可得蒙養之術也。以蒙養扁是齋。不亦宜乎。惟冀扁齋之後。必謹牖蒙之方。爲弟子者勿失養正之義。愛親敬兄忠君悌長。必使講而習之於幼穉之時。粹然一出於正。庸副扁齋之義焉。余感其建齋勤學之誠意。略記其顚末如右雲爾。

擇窩記

編輯

夫子曰擇不處仁。焉得智。蓋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之所得以爲心者。卽所謂心之德愛之理也。涵育渾全。周流貫徹。專一心之妙而爲衆善之長。渾然與天地萬物同其體。程子所謂非仁則無以見天地者是也。張子所謂民同胞物吾與者是也。以是修身則廣胖粹盎。以是接人則薰陶染習。使閭里同居之人。自然觀感而興起。風必淳矣。俗必厚矣。擇里而可不擇處於是耶。吾宗族所居之山。卽大德山也。所居之里。卽上仁里也。自吾祖宗積德累仁累百年。而得此山名與里名。爲子孫居此里者。安敢忘繼述之事哉。族孫汝七謹飭收斂。篤志向學。以擇窩二字。扁其所居之室。其志則非敢以仁自處也。其所以揭扁常目者。乃所以用工爲求仁之方也。嘗觀其平日用工。則裒集聖經賢傳言敬處。又引程朱兩夫子之格言大訓。附註其下而爲朝夕觀省之資。如是篤實。無或間斷。則其進何可量耶。擇里居仁。固是擇善之工。而第次工夫惟在於固執也。苟欲固執。非主一無適而能之乎。大抵仁是人心也。敬又一心之主。則居敬實是求仁之本也。惟汝七勉之哉。

謹窩記

編輯

程夫子曰天德王道。其要只在謹獨。大矣哉。謹之時義。敬恭戒愼之意。皆包在其中矣。蓋人之一心。主敬以立其本。方其未發之際。寂寂無紛起之念。惺惺無昏昧之失。夫子所謂敬以直內者如此。此則涵養工夫也。及其已發之際。獨者人所不知而已所獨知之地也。天理人慾。毫釐之幾。亶在於此。可不愼歟。子思所謂必愼其獨者如此。此則省察工夫也。涵養熟省察審然後。酬酌萬變而泛應曲當。言顧行而言不得不簡。行顧言而行不得不篤。無一事不謹。無一時不謹。始之涵養。終之謹言謹行。此主敬工夫之所以成始成終也。吾友具聖剛謹飭士也。以聰穎之姿醇篤之質。自少志於學。六十年林下讀書。而敎子課農。不求聞達。至於禮說之常變。經義之疑難。則反覆講磨於朋友知舊之間。立志旣堅矣。向學旣勤矣。李侯聖烈薦剡題曰眞實心地。孝友根天。儘着題語也。淵齋宋公一見而甚重之。表其號曰謹窩。其所以奬詡警策。深且切矣。余於聖剛。麗澤之資。情契之厚。有別於餘人也。旣感李侯之薦目。又感淵齋之錫號。聊以主敬之說。益勉其謹愼之工。竊想聖剛以謹揭扁。而顧名思義。則戒愼恐懼之意。容或弛於顚沛造次之間哉。朱夫子曰寄一生於虎尾春冰。夫然後庶可以充擴謹字境界。而天德王道。只在於此也。聖剛勉乎哉。

永慕亭記

編輯

昔白樂天結香山社於履道坊。𮢶八節之灘。設九老之會。世之工畫者。慕其事繪其跡。赫赫照人耳目。固一代之名流。一時之盛事也。惜乎。其暮年惑於浮屠死生之說。至於經月不食葷。人之保晩節。儘非容易事矣。李君善烱卜築於道洞之香林。是其親塋之正案相對地也。林間有小庵。庵之東數武許懸崖之上。𮢶石開基。緣巖列礎。搆得一屋子。風榭月簷。隱影於林木之間。飄然如翬飛鳥革。爽然如羾寒濯淸。扁之以永慕。以寓終身慕父母之意。詩云永言孝思。孝思惟則。其善炯之謂乎。矧玆山之勝。擅於達鄕。千仞石壁。陡截特立。恰然如疊素氊削金芙。鶴飛不能過。猿攀不可得。繞壁香木。隨巖罅石隙而生。蔚然成林。達城十景中。北壁香林是也。未知樂天之社。亦有是景否。亭旣成而落之。羣賢畢至。說禮講義。讀孔孟之書。誦程朱之學。未知樂天之會。亦有是事否。樂天之香社。玆山之香林。其香字相孚。樂天之履道。玆山之道洞。其道字亦孚。此豈偶然也哉。然而樂天則惑於浮屠之說。善烱則從事吾儒之學。古今趣向。逈然不同。豈可以香字道字之偶合而同歸於一轍耶。余於善炯。熟知其平日立志。故說此加勉。以記亭顔雲爾。

洛東精舍記

編輯

洛水出太白山。南馳遙遙。七百里而入海。永江出其側。百餘里歷鳳笙免棧而東入於洛。琴湖出其側。百餘里歷泗陽伊江而南入於洛。其在禮安則去太白不遠。便是洛之上流也。沿流而北涯則有陶山書院。卽退陶妥靈之所也。沿流而南涯則有易東書院。卽易東妥靈之遺墟也。逶迤至仁同。有旅軒之東洛。又逶迤至大邱。有六臣之洛濱。又逶迤至玄風。有寒暄之道東。永江之鳳笙則西厓講學之所也。琴湖之泗陽伊江則寒岡,樂齋講學之所也。由此觀之。泱泱此水。固是南國之紀。而實爲我東道學之淵源也。吾友徐臨齋早年登庠。不求聞達。遊於梅山洪先生之門。與任皷山,趙肅齋諸賢。講究刮磨。尋孔顔之樂。續程朱之緖。涵養已熟。踐履益篤。年彌高而德彌卲。一命之除。固不足以展其蘊。固守此東岡之陂。倡起斯文。誘掖後生。庠舍殆不能容。遠近章甫爲築一亭於洛江之上花臺之下。扁其額曰洛東精舍。蓋取障川東之之意也。扁其南曰臨淵堂。以淵巖之在其南也。扁其北曰訪花亭。以賞花臺之在其北也。臺於洛江極浦之中。溯流而特立。狂濤衝其前。激浪嚙其下。沙與土固不能支。而其骨子之不動不變者。惟磊磊石壁。屹然若中流之砥柱。每當春夏潦漲之時。則渺渺茫茫。若巴陵之洞庭。杭州之西湖也。臺之下則狂瀾激處。其勢不得不成潭。從此至淵巖數里許。平鋪穩流。澄泓渟滀。風微而錦文生。日照而金光躍。水面恬靜。波心淵寂。登斯亭也。推窓臨水則如對明鏡。存心養性則有若止水。涵濡以體之。潤河洛之波瀾。諷詠以暢之。溯濂洛之風雅。伊昔商旅之舘。變爲絃誦之堂。烽燧之塲。變爲襟珮之會。講論娓娓。禮讓彬彬。玆豈非諸先生芬馥之澤。沿流逶迤而湊合於花臺。俾成今日之盛擧耶。因此盛擧而花臺之名。其將益彰於來後。非獨多士講學之得此好江山也。兼賀花臺之遭此賢主人云爾。

靑湖齋記

編輯

靑湖齋。卽靑湖書院之遺址也。旣因院址而築之。又因院號而扁之。院雖變而爲齋。然靑湖之名尙在。則竊幸後學之寓慕有所也。伊昔慕堂先生。以英邁之姿篤實之學。早受溪翁要約之戒。且承寒爺精熟之訓。與旅軒,樂齋往復參訂。講磨道義。深造閫奧。一時諸賢莫不推重焉。當龍蛇之亂。慷慨奮激。倡率義旅。設機勦敵。甲子適變。又倡義旅。剋期西赴。逆魁授首後。請以兵糧仰助國用。丁卯胡亂。又倡義旅。聞約和解兵之奇。以所聚兵糧。納號召使而還。前後凡三倡義兵。雖未能蕩掃腥塵。湔雪深恥。然其殉身衛國之誠。已判於揭竿爲旗之日也。至於扶正斥邪之義。則尤有所嚴正者。當晦退兩先正從祀之日。倻山之勢焰盛矣。訾毀極矣。先生不怵禍福。挺身發文。竟使邪說不行。大論已定。則闢異衛道之功。屹然若頹波之砥柱。豈不偉哉。嘗以亂中遭艱。未克盡禮。爲平生之恨。築室於楸下。扁之曰永慕堂。以寓終身之慕。傍置兩齋。東曰山澤齋。取懲忿窒慾之義也。西曰風雷軒。取遷善改過之義也。杜門靜居。讀書講道。遠近章甫。聞風坌集。學問之正。樹立之卓。允爲百世之師表矣。易簀之後。士林建議設尸祝之所。卽靑湖書院是也。尊慕崇奉。愈久未忘。而不幸書院毀撤。非但士林之失所。抑亦行路之咨嗟久矣。先生之十世孫箕憲。與其族叔揚海。竭誠鳩財。仍舊墟創新齋。藝林之春風載回。寒水之秋月尙在。登斯齋也。愀然如復見先生之在座。因以爲村秀才子肄業之所。要余記其事。余固不堪其任。而謹按年譜中校堂通講錄及動鶴菴講錄。則吾先祖學圃公兄弟俱參請業之列。自不勝愴舊之感。不敢以不文辭。略摭先生遺蹟而爲之記。

晩悔齋記

編輯

夫過而能悔。悔而能改則無過矣。無過則善矣。人非堯舜。孰能無過。以顔子地位而猶未免於過。纔過便能覺。纔覺便不貳。如易之不遠復是也。後之學者。誠能學顔淵之所學。有悔輒改。終至於無悔。則亦可以希顔。一悔字豈非象善之幾哉。日孫雅文汝來言於余曰。扁楣錫號。所以箴警也。竊欲以晩悔自署。永爲出入觀省之資。願一言以記之。余曰君旣以悔自扁。則所悔者何事也。其或言語有傷易傷煩之病而致悔耶。觀君之平日謹愼則必無此悔也。其或行己有倨傲暴慢之病而致悔耶。觀君之平日溫雅則必無此悔也。其或犯於酒色技而致悔耶。觀君之平日操守則必無此悔也。君旣無數者之悔。則所悔者豈非少不勤學老大追悔耶。信能如是則向學之誠。進學之基。亶在於此。旣以不勤學爲悔而從當克勤。則雖曰晩悔。而尙未晩也。君以聰敏之姿。盛壯之年。苟能專意篤學。以守分安貧。爲操心之訣。以勤謹節儉。爲持身之符。以致知力行。爲進學之序。日勉勉無間斷。則何遠之不可到哉。文汝其勉乎哉。

龍溪齋記

編輯

夫鱗蟲三百。龍爲之長。而古之人或方人而稱之。則老子之猶龍。孔明之伏龍是也。或指山而名焉則孟嘉之龍山。馬遷之龍門是也。莫不取義於龍之靈異。而今星府南一舍地。有龍溪洞。溪之上有書塾。伊昔龍溪處士隱居薖軸之地也。今其子孫兟兟滿堂。彬彬右文。公之種德貽謨深且遠。槩可想矣。余觀夫溪之左右。石壁陡截唅呀。疑若潛龍之古窟。溪之得名。其果以是耶。溪之屈曲逶迤。有若盤龍蜿蜿蜒蜒。溪之得名。抑其以是耶。龍之神變固莫測。而齋旣以龍揭扁。則登斯齋者。俛孶勤學。以變化氣質。必若龍之神變可矣。栗谷先生曰人之容貌。不可變醜爲姸。膂力不可變弱爲強。身體不可變短爲長。惟有心智不拘於稟受。故可以變愚爲智。變不肖爲賢。敬佩此訓。苟能加己百己千之工。愚可變而爲明。柔可變而爲剛。居是齋顧是扁。深思龍變之義。勿墜揭扁之意焉。玄黓攝提格中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