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09
← | 卷第八 |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 卷第九 |
卷第十 |
十住斷結經卷第九
編輯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道智品第二十四
編輯爾時座上百億眾生,及諸大會菩薩之人,及天帝釋、梵天王、兜術天、焰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乃至一究竟天,各各狐疑,欲得聞說至道之要。「道者無相而不可見,云何如來言有道乎?」
爾時世尊,知來會心中所念,尋告最勝菩薩曰:「卿等欲得宣暢微妙至道之要乎?」
對曰:「如是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最勝及菩薩摩訶薩、天、龍、鬼神、阿須倫、旃陀羅、摩休勒、人與非人:「解道無跡寂然無名,假使最勝道有處者,菩薩摩訶薩不於平等法中成最正覺;以其道果無處所故,菩薩摩訶薩成等正覺。」
佛復告最勝:「菩薩道智定意有十。云何為十?不造身行亦無所著,不造口行亦無所著,不造意行亦無所著,遊佛境界不興佛想,教化眾生逮無礙智,皆使萌類解道無道,復使眾生成最正覺,放大光明靡所不照,一一光明無量化佛,一一化佛演說極深六度無極,恆轉法輪發菩薩心,解我無我亦無壽命,身心自然乃謂為道。其自然者,覺道無智亦不有智,覺無所覺都不見覺,言吾是道亦不見吾,言我是道亦不見我,我人壽命亦復如是,一切眾智亦無形像。」
爾時最勝菩薩前白佛言:「設道無形而不可見,如今轉法輪演說四道果證,言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及佛,何以故說五陰、薩云然、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賢聖道?何以故說淨佛國土教化眾生,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分別明慧六識更樂?云何復說四等六度真如法性有道之名?」
是時世尊告最勝曰:「如汝所問,菩薩摩訶薩解了佛慧五分法身,善權所有不見動轉,見動轉者則非道議,遠離一切之所猗住,推其法界亦無法界。
所以然者,俱本無故。無道著智,如本淨故設轉法輪,解了一切諸法無著。是故最勝!菩薩摩訶薩等於一切悉無所著,亦不見生亦不見滅,佛土清淨眾生亦淨,布現無量智慧光明。是故菩薩摩訶薩應總持行,立不退轉登菩薩位,或入定意正受三昧,教化眾生淨佛國土,無若干道忍一行故,無言法智強為設智。菩薩大士當念修行,化諸未悟皆無識想,是謂,最勝!入一定意清淨道智一切無塵。調未調者不計苦樂,是常非常若好若醜,悉無想著無亂智者。求索佛藏十力具足,四無所畏四分別慧,大慈大悲真如法性,悉無所有皆虛皆寂,分別報應至誠道智,無起滅故,謂空無相無願,亦無所生。是故最勝!菩薩大士至道之要,所論道者即虛空界也。所以然者,道則是空空則是道,一而不二亦無若干。」
是時最勝菩薩前白佛言:「善哉善哉!快說斯法。」爾時眾會之中天、龍、鬼神、乾沓惒、阿須倫、迦留羅、栴陀羅、摩休勒、人與非人,心自念言:「如來今日為諸大會,演布道智無比之法,滿眾生願隨其所趣。此最勝菩薩,何時當成最正覺無上道乎?」
佛知諸天龍神心之所念,即告四部之眾:「此最勝菩薩,卻後無數三百三十阿僧祇劫,當成為佛,號曰明慧至真、如來、等正覺,世界曰無量,劫名清淨,其佛如來翼從弟子,九千九百九十二億,壽百二十小劫。」
爾時眾會,聞佛授莂各自發願,樂欲生彼佛世界。佛即告曰:「如汝所願,必生不疑。」
佛復告最勝曰:「今此大眾多有忉利天帝與阿須倫共鬪,或時諸天得勝阿須倫不如,或時阿須倫得勝諸天不如,各各共鬪懷其怨結,各有恚毒不能捨離。」
「伏惟天尊,以權方便與說道智虛無之法,令諸天人及阿須倫,各各和合興慈悲心。」
爾時世尊告諸會者:「道者無形亦不可見,三毒根本永無本末,在世修道惟信為強,人之行慈善神衛護,十方諸佛皆共稱歎,今世後世積德無量。此閻浮利內蜎飛蠕動有形之類,皆當歸於滅盡之法,命如電焰亦如野馬鏡中之像水上浮泡,合會有離生者必死,汝等受形不免此患,雖受天壽故在三塗,當自謹慎求離此道,汝等諦聽受吾教誡。」
爾時四部之眾,僉然喜慶各自興敬,欲聽如來道法之教。
爾時世尊告四部眾:「汝等諦聽,善思念之。菩薩摩訶薩當念修行八解脫法門。云何為八?若善男子善女人,奉律無缺護身口意,行四等心慈悲喜護,常念親近隨善知識然熾三寶,常念志求無上佛道,所聞正法為人講說,所演道教不說小乘,勸進眾生修行大道。或時菩薩講演大乘,平等無二不見受教,猶如虛空無形無像,佛所建立不可思議,包容萬行無法不周,或說空無虛空寂然之行,或說五分法身。譬如有人得隨意摩尼珠,在大眾中欲使珠之威德青黃白黑,亦使眾人同其色像。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隨眾人心意所思念,輒演道智無窮之法,各令歡喜志崇佛道,盡導將示智慧法門,益於眾生而發大道。如是菩薩發弘誓心,濟度眾生亦不見度,猶如虛空往來無礙。菩薩發意度人如是,亦不見眾生有得度者。」
佛告最勝:「汝般泥洹供養舍利,當經十二中劫,一切眾生皆悉奉事,無因緣者為造因緣,無救護者為設救護,無覆蓋者為作覆蓋。爾時人民之類,皆當供養華香伎樂稽首自歸,一一舍利皆放光明,神德變化見者歡喜,皆由弘誓發願所致。如佛威神殊特之變,巍巍堂堂靡不照曜,布現無量智慧光明,緣是興發無上道意。其中眾生發意錯者,或成緣覺聲聞之法,或生天上逮得人身,舍利分布八方上下,天、龍、鬼神、乾沓惒、阿須倫、迦留羅、旃陀羅、摩休勒、人與非人,蚑行喘息有形之類,皆當供養五樂自娛。」
佛復告最勝:「汝作佛時,地黃金色七寶具足,金銀珍寶車璩馬瑙珊瑚虎珀水精琉璃。或有眾生欲得供養全身舍利,輒如其願皆悉從意,數千萬億全身舍利布現於世,經法流布十七中劫。」
爾時座上有菩薩名曰無量覺慧,心自念言:「最勝大士遺身舍利,分布在世興發道心,度人多少為有幾許?」
佛知其意心中所念,便告之曰:「止止賢士,勿宣斯言,莫以己身限礙之智,度量如來無礙之慧三昧定意。光明舍利接度眾生,非心所度非意所察,如來神德道智自在。又諸佛所化權現變異,非是辟支聲聞所逮。菩薩摩訶薩得寂定三昧,都無近遠想著定念,普遊十方郡國縣邑天宮龍宮,諸尊神宮丘聚人中曠野天上,五道所趣,各各示現全身舍利,一一舍利放光明者,解說六度無比之法,空無相願大慈大悲,四恩明慧分別虛寂,暢達定意供養舍利,平等無二,施心牢固無增無減。是謂菩薩摩訶薩入寂意定心三昧,便能分別內外六情。何以故名為六情?所謂六情者,若眼見色不興色想,解色外物而興眼識,便起七十四塵勞之患。何謂七十四?欲識十五,色識十五,有想無想識十五,生陰十五,中陰十四。」
佛告菩薩摩訶薩:「於眼識中興此塵勞便起眼識。復次菩薩摩訶薩,設族姓子族姓女,若耳聞聲不興耳患,解聲外物而興耳識,便起七十四塵勞之患:欲耳識十五,色耳識十,有想無想耳識十,中陰及受形陰三十九。」
佛告菩薩摩訶薩:「於耳識中興此塵勞便起耳識。復次菩薩摩訶薩,若鼻嗅香不興鼻識,解鼻外物而興鼻識,便起七十四塵勞之患:欲界鼻識十五,色界十五,有想無想四空定四十四。」
佛復告菩薩摩訶薩:「設族姓子族姓女,舌識知味而興舌患,於中分別悉了無主,欲中識中,便能興起七十四塵勞之患。何謂七十四?欲十五,色十五,有想無想及至中陰四十四。菩薩摩訶薩復當思惟起滅之法,外更內樂麁細塵勞,一一分別悉無所有,便於更樂以興身識,乃興七十四塵勞之患。何謂七十四?所謂七十四者,欲十五,色十五,有想無想及至中陰四十四。菩薩摩訶薩復當思惟意法之行,法生則生法滅則滅,亦不見生亦不見滅,愚惑之人於中興起意識之想,便起七十四塵勞之患。云何七十四塵勞之患?欲十五,色十五,有想無想及中陰四十四。」
佛復告菩薩摩訶薩:「云何道智?菩薩於欲界道智十五。所謂十五者,觀世有七。何謂為七?一者誹道,二者信言,三者受教,四者在諦或便退轉,五者得報猶豫,六者意進身礙,七者目覩不獲。猗佛深藏有八事,何謂為八?一者佛法無像為設窠窟,二者現在不住念計常存,三者過去永滅誓言不覩,四者當來未至言無生滅,五者緣苦致患自招緣對,六者未盡言盡方便習行,七者見道捨道始從一進,八者佛法無二意在參差。是謂菩薩摩訶薩於欲界道智十五塵勞之行。
「云何色十五塵勞之行?所謂十五者,一為恩潤,二心不移,三著天樂,四忘罪福,五謂永久,六無痛癢,七在正地,八行平均,九忍不起,十道無變,十一想具,十二著色,十三自在,十四遠照,十五羯磨。是謂菩薩摩訶薩往適色天當念遠離十五塵勞之行。
「云何菩薩摩訶薩,有想無想及中陰,遠離四十四塵勞之行?於是菩薩入神通定意無形三昧,往至彼間說四十四識著之行。云何四十四?於是菩薩與識說行,一者識我無本;二者捨色無形;三者有痛受報;四者想不牢固;五者行本末斷;六者猗空無慧;七者寂然息定;八者無想如滅;九者在識不亂;十者忘意非意;十一者亦不在意;十二者識不在道;十三者亦不在俗;十四者如爾性空;十五者聞響無形;十六者念道無盡;十七者謂空無餘;十八者泥洹清淨;十九者覺了趣寂;二十者癡心恩潤;二十一者遷現中陰;二十二者見中陰受形;二十三者與中陰形交往;二十四者知所從來;二十五者見彼中陰眾生往來;二十六者見中陰形生者滅者;二十七者自見受形受地獄陰;二十八者有受罪形不受罪形;二十九者見受天陰有受福不受福者;三十者見受人陰有受福者不受福者;三十一者見受餓鬼中陰有高有卑者;三十二者見受畜生陰重者輕者;三十三者或從天陰還入天陰,斯由死時識不亂故;三十四者或從天陰而生人陰,斯由本識雖猛無慧;三十五者或從天陰受畜生陰,斯由識淺意興亂想;三十六者或從天身受餓鬼陰,斯由死時意貪無厭;三十七者或從天身受地獄陰,斯由神誓誹謗賢聖;三十八者或從人陰復受天陰,斯由禁戒法清淨;三十九者或從人身受畜生陰,斯由行本意不專一;四十者或從人陰受餓鬼陰,獨善其美不廣普故;四十一者或從人陰受地獄陰,先受其福後受其禍;四十二者或從畜生陰受天人陰,斯由造福畢故不造新;四十三者或從畜生陰受餓鬼地獄陰,斯由無救八無閑罪;四十四者有陰受陰形神識不錯。是謂菩薩摩訶薩有想無想及中陰形四十四塵勞之患。」
佛復告最勝:「菩薩摩訶薩復當思惟虛空神識中陰,或從空識生識陰,或從識陰受不用處陰,或從不用處陰受無色天陰,從無色天陰受六天陰,乃至一究竟天;從一究竟天,復受色無色天陰。人受天陰,形如一仞半,尋往不中留;人受人陰,形如三肘半,極遲經七日,或六日五四三二一日;人受畜生陰,極遲三日半,或二一半日;人受餓鬼陰,極遲半食頃,或彈指之間;人受地獄陰,形如三仞半,或有出者,不經旬日死輒至彼。菩薩摩訶薩皆逐人教化為說妙道,心速悟者,不受眾形中間得道。畜生受人陰,如二肘半,極遲經四日三二一日;畜生受天陰,形如三仞半,極遲一日半,或一日半日彈指之頃;畜生受餓鬼陰,形如七仞,或有出者,極遲經五日或四三二一日;畜生受地獄陰,形如一仞半,極遲半食頃或彈指之間。餓鬼受天陰,形如半仞,極遲經一日或半日、食時或彈指之間;餓鬼受人陰,形如二肘半,極遲四日半或三二一日;餓鬼受畜生陰,形如四仞半,極遲十五日四三二一日、十日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日;餓鬼受地獄陰,形如五仞半,極遲九十日,或有出者,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亦復如是。
「復次菩薩摩訶薩當復如是觀察,地獄眾生受彼天陰,形如四仞半,極遲經五月四三二一月;若地獄陰受人中陰者,形如二肘半,極遲經三月二一月;地獄受畜生陰,形如八肘半,極遲三月半二一月亦如是;地獄受餓鬼陰,形如九仞,極遲經三日。或時天陰應受人陰,中間未至還受天陰,斯等利根經不涉苦;或時天陰應受人陰,忽然便在生畜生陰,斯等之類福盡行至;或時天陰應受畜生陰,忽然便在生人中陰,斯等之類不毀戒度;或時天陰應受餓鬼陰,忽然便在生畜生陰,斯等之類奉修頂忍;或時天陰應受地獄陰,忽然便在餓鬼陰中,斯等之類報果以熟生人道中;或有人陰受餓鬼中陰,眾生忽然便在天中陰,斯等之類定意不亂故;或有應受三惡道中陰,忽然便受人天中陰,斯等之類有智通慧意廣博故;或有應受一究竟中陰,忽然便在光音中陰,斯等之類心專一故;或有應受遍淨中陰,忽然乃在有想無想中陰,斯等之類有智意不達故。」
佛告最勝:「菩薩摩訶薩坐道樹下,以一切智、無礙等智、執玄通智、辯才慧智、了音響智、無退轉智,遍觀三千大千世界,誰受形者不受形者,誰受中陰不受中陰,有幾眾生在於人道,有幾眾生在人中陰?菩薩復觀人陰眾生,受四陰形皆知多少。」
佛告最勝:「菩薩摩訶薩觀天道眾生在天中陰,復觀天道眾生趣於四道皆知多少。或時菩薩摩訶薩以六神通不退轉智,觀畜生受形眾生,有幾眾生受畜生中陰,轉受四道中陰皆知多少。菩薩復觀受餓鬼眾生,有幾眾生在餓鬼中陰,應受四道皆知多少。或時菩薩摩訶薩觀受地獄眾生,有幾眾生受地獄中陰,趣於四道皆知多少。」
佛告最勝:「菩薩摩訶薩以無退轉智,遍觀五道中陰有受形不受形者;或有處在人陰忽然便在天陰形,於天陰形即取滅度,竟不受天身人身;或有處在天中陰,忽然便在人中陰形便取滅度,不受天身人身;或有處在畜生中陰,於畜生中陰忽然便在人中陰,於人中陰便取滅度,不受畜生人形;或有處在畜生中陰,於畜生中陰忽然便在天中陰,於天中陰便取滅度,不受畜生天身;或有處在餓鬼中陰,於餓鬼中陰忽然便在人中陰,於人道中陰便取滅度,不受餓鬼身人身;或有處在餓鬼中陰,於餓鬼中陰忽然便在天中陰,於天中陰便取滅度,不受餓鬼天身;或有處在地獄中陰,於地獄中陰忽然便在人中陰,於人中陰便取滅度,不受地獄人形;或有處在地獄中陰,忽然便在天中陰,於天中陰便取滅度,不受地獄天形。是謂菩薩摩訶薩以不退轉智,遍觀三千大千世界,有受形者不受形者,有罪有福皆悉知之。」
爾時最勝菩薩及萬八千人,十萬天人,天、龍、鬼神、犍沓惒、阿須倫、迦留羅、甄陀羅、摩休勒,即從坐起叉手長跪白佛言:「異響同音歎未曾有,善哉善哉!世尊!快說中陰無形之法,無限無量不可思議,非是羅漢辟支所度。我等願樂欲見中陰形質。唯願世尊,顧愍下劣眾生,得蒙洗除永去心垢。」
爾時世尊告諸會者:「善哉善哉!快問斯義。吾今與汝現其神足,使八部之眾得覩中陰形質。」爾時世尊即入無形觀三昧,普見五道中陰眾生,有受形者不受形者,有罪有福,皆悉知之。爾時座上眾生,亦復見彼五道中陰形質,又聞如來與說道教,即於彼形諸塵垢盡得法眼淨,或有發於大乘之心,或有說於志密之行,隨類教化無所染著。亦復見彼中陰形質,從一住地至於十住地,見彼有得一生補處,坐樹王下降伏無數億百千魔,身黃金色眾相具足。亦有諸天帝釋梵四王,來請菩薩演說法響,普聞三千大千世界。復見異方諸佛世尊,遣化菩薩,請說名號國界遠近清淨之行。或見在前歎說如來十號之法,或有興教致供養者,或以雜偈歎如來之德。此國眾生在彼中陰,種種觀見神足變化不可思議。復見如來出舌相光明,一一光明皆有化佛,及八部眾前後圍遶,說無畏法智不退轉,諸法深藏皆悉具足。或授弟子緣覺記莂,於當來世汝當成佛,號字如是。爾時萬八千人及百千天子,即於座上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爾時世尊,還捨神足復坐如故,告四部眾:「如來神德不可究盡,又有四法不可思議。云何為四?一者如來志密不可思議,二者眾生根本不可思議,三者如來道慧不可思議,四者如來音響不可思議。復次最勝!復有四事不可思議。云何為四?一者如來儀則不可思議,二者如來法座不可思議,三者如來教誡不可思議,四者金剛定意不可思議。復有四事,不可思議。云何為四?在道樹下意如虛空不可思議,亦不見是亦不見非不可思議,以小為大以大為小不可思議,言必有濟亦不見濟不可思議。復有四事,所應行法不可染著,言有吾我,亦不見生復無有滅,無造無作亦無著斷,一切眾生根本清淨。是謂,最勝!菩薩摩訶薩所應行法無所染著。云何最勝?世尊有邊際乎?」
對曰:「無也。世尊!」
復告最勝:「諸有正法從法界生本無邊際,為有有耶生?為無無耶無?」對曰:「世尊!不從有有不從無無。」
「云何最勝!諸無際法,不從有有不從無無,云何成等正覺乎?」
對曰:「世尊!無有成正覺者。」
佛告最勝:「如來坐道樹下,以無際之法,無起滅教,皆虛皆寂,自然無智亦不有智,以無有智誰有知乎?是故最勝!吾我之法權詐不實,亦不見道道不見道,無見無聞無慧無著;解法界亦復如是,不見起滅為作窠窟,有受教者,亦不見文字章句。如是最勝!解知諸法虛空無形,設有愚夫無智之士安處虛空者不乎?」
對曰:「非也。世尊!」
「一切諸法如爾法性,真際本無斯無所有。今言有道,大慈大悲、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賢聖行,空無相願,六增上法,十八不共,不由斯法而得成道。道者無形亦不可見,以無形法乃謂為道,道亦無來亦不見去。是謂最勝!乃謂為道。若使如來從法界生從法界滅,乃是生死穢濁之行,以無生滅故謂為道。」
佛告最勝:「菩薩摩訶薩入虛空觀三昧,於諸境界行無染禪,以此禪法,遊至無礙亦無錯亂,非身非心無等不等,思惟空定不見剛柔,志惟澹泊無應無所,應亦不見應亦不見不應。是謂最勝!菩薩空定無限無量不可思議,非是羅漢辟支所及。譬如,最勝!焚燒山野叢林草木,火非叢林叢林非火,亦不是火亦不離火。當知菩薩結使亦然,結非是道道非是結,亦不離道解知空定,無形三昧亦復如是。諸法清淨平等本無,或以正受觀察法際,而致平等無染無污,心不在內亦不遊外,色無所住亦不見住,度於一切在顛倒者。設法無形是謂為道,或以五通三達妙智,周流四域欲化眾生,化自有化亦不見化,是謂為道。超外五通,或離聲聞緣覺定意,不見五通緣覺定意,是謂為道。復以定意正受三昧觀察法本,法從何生為從何滅?亦不見生亦不有滅,乃謂為道。有為俗法無為道法,亦不見俗復不見道,乃謂為道。有漏是塵無漏清淨,亦不見漏亦不有漏,十善行跡十惡法本,亦不見善復不有惡,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亦不見苦復不見樂,不見成道亦不在俗,不見說法賢聖默然。是謂,最勝!菩薩摩訶薩入空正受,乃謂為道。
「復次最勝!菩薩摩訶薩復當思惟虛空藏三昧,不見有餘無為住壽經劫,不見無餘無為無有變易,乃謂為道。是謂菩薩摩訶薩建立空慧善權方便。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諸佛承事諸佛世尊,教化眾生淨佛國土,不見色相為現色像,聲香味細滑識亦復如是,不見有度至於泥洹,不見流轉處在生死。若善男子善女人,諷誦執持懷抱不忘,便得現在八功德福。云何為八?觀諸空法信不猶豫,得佛深藏意不怯弱,意淨無垢無所染污,心如金剛不可沮壞,所行真正不著魔界,淨佛國土度未度者,心廣大乘不樂小智,親善知識不著外部,所求真觀無我人想。是謂菩薩摩訶薩獲八功德。解知世法無我無人無壽無命,於本無法乃應正受,常以禪定至於滅度,開化眾生不以為倦,是為見法乃應為道,以見諸法寂寞無形無行無處,是謂最勝!菩薩摩訶薩空非有空亦非有空,空非空者寂寞無名,名亦不有不無,是謂為道。或時菩薩遊諸法觀,不猗三處不著三有,如是菩薩在人天世,發弘誓心廣度群萌,不見眾生有得度者,是謂菩薩摩訶薩,建立空慧永無所著。最勝當知!如來周旋入無形定意,非是二道所能曉了,唯佛明佛智慧無礙無著無染無所點污,於諸境界無所染著,設得深法不以為歡,不著世俗八無閑業,四辯無礙,不滅不燃非不有燃,不起不生非不有生,過去永滅非有過去,現在不住亦不有住,當來未起不見生者,是謂菩薩摩訶薩,無著無礙不著三處不染三有。」
爾時座上九萬眾生,十一那術天人,及諸天龍鬼神即從座起,偏露右臂長跪叉手白佛言:「我等鄙賤得廁淨法,乃能宣暢無形之法無幖幟法。唯願世尊!使將來世生人天中陰佛土境界,即於彼處受無為證,同日同時共一國土。」
爾時世尊哂然而笑,口出五色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繞身三匝還從口入。阿難長跪叉手白佛言:「自惟侍佛三十有餘,未曾見光有踰此者。唯願世尊,當為敷演,為將來會者永無塵翳。」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汝今見此九萬眾生,十一那術天人,於此命終皆當往生微塵空界中陰,已生中陰各各以次成佛,皆同一號,號無色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純以菩薩以為翼從,於彼中陰住壽一劫,般泥洹後遺法一劫,以次成佛中間不絕。」
爾時世尊說此法時,遍淨菩薩及無數眾生,悔受人形及彼天身,在坐號泣不能自勝。佛知而問曰:「善男子!何為悲泣未曾所見?」
遍淨白言:「我等亦欲樂生彼土,不在廁豫,故悲泣耳。」
佛告遍淨:「止止!勿說斯言。汝昔發願弘誓心異,何為中欲生於異國?賢劫名滅,汝當次繼,號為遍淨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
身口意品第二十五
編輯爾時最勝菩薩前白佛言:「一切諸法皆如幻化,云何幻化法中教化眾生淨佛國土?云何淨除三想我人壽命?云何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承事供養諸佛世尊?」
佛告最勝:「善哉善哉!乃能於如來前作師子吼。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與汝敷演其義。最勝當知!菩薩摩訶薩常念修身口意行法,觀了諸法如幻如化,去來現在悉無猗著。」
爾時座上有菩薩名曰歡樂,前白佛言:「世尊!諸有眾生樂深法本兼復供養,淨身口意諸根純熟,是謂菩薩慧。」
增上菩薩曰:「解知諸法無離無染,於無染法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等慈菩薩曰:「諸有行慈普愍一切,解知文字盡無所著,不見身口之所行法,於中便得清淨法者,是謂菩薩慧。」
濡首童真曰:「一切諸法本說不見說,不見法想,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炎光菩薩曰:「佛法無二亦不見二,息諸結使盡無起滅,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蓮華結菩薩曰:「遍能遊至十方世界,見淨世界不起淨想,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光明菩薩曰:「一切諸法歸無所歸,於身口意亦無起滅,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法淨菩薩曰:「一切諸法悉歸於空,於正受定攝意不亂,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蓮華行菩薩曰:「於本無法無盡之行,於無盡法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正等菩薩曰:「知苦知樂亦無苦樂,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除怒藏菩薩曰:「一切諸法解無起怒,於無起怒法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師子童真菩薩曰:「於三法本無恚婬癡,亦不見色有起有滅,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施寶菩薩曰:「我人壽命有起有滅,解了諸法悉無起滅,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勇慧菩薩曰:「總持法門不見歸趣,於無歸趣法,是謂菩薩慧。」
賢護菩薩曰:「名號虛詐不可護持,愚戇凡夫謂為真實,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月光菩薩曰:「如如如爾性本際淨修梵行,不見如如如爾性,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善來菩薩曰:「以戒德香,普熏三千大千世界,香如風等,亦不見香亦不見風,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不思議菩薩曰:「無為不離有為,有為不離無為,解知有為無為悉無所有,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潔淨菩薩曰:「諸生淨居天,不見天福清淨之行,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至誠菩薩曰:「不見至誠當犯四法,不見欺詐當受後報,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善觀菩薩曰:「一切色想覺無色想,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寶瓔菩薩曰:「處在生死,觀見眾生有苦有樂,復自觀身苦樂如彼,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無毀根菩薩曰:「於諸結使知本清淨,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常笑菩薩曰:「於諸根法不見吾我,亦復不見造吾我者,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常悲菩薩曰:「行四等心,慈悲喜護遍滿佛國,不見四等有救眾生,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梵意菩薩曰:「邪見眾生安處正見,於正見中不見邪正,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布演菩薩曰:「弘誓心固不為小道所屈,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勇士菩薩曰:「拔婬眾生不染三有,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心勝菩薩曰:「建立慧忍恆修精進,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雷音菩薩曰:「於諸善本,觀其法界不增不減,不見諸法有窠窟者,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無厭患菩薩曰:「以恆沙劫以為一日,十五日為半月,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於中經歷億百千劫,乃一佛出照曜世間,復以方便供養恆沙如來,淨修梵行後方受決,修菩薩道未曾厭患生死之苦,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住壽菩薩曰:「恆以神足化六十二見,於六十二見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盡意菩薩曰:「觀諸法本空無所有,生者自生滅者自滅,法法相生法法相滅,生不知生滅不知滅,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心廣菩薩曰:「心所思念出息入息,一一分別不失次第,亦不見出亦不見入,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善勝菩薩曰:「分別三世,為從何起為從何滅,亦不見起亦不見滅,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持禁菩薩曰:「不見持戒及以毀戒,不見毀戒當入地獄,不見持戒受天福報,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無畏菩薩曰:「修四神足,於四意止不懷怯弱,心本無本不見心本,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無量悲菩薩曰:「諸有發心慈愍一切,遊至他方無量佛界,要度眾生不以為倦,亦不見度亦不見不度者,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寶施菩薩曰:「興隆四恩親近三寶,惠施仁愛利人等利,不見受報四恩之德,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毀根菩薩曰:「一切眾生視如赤子,欲自護身當護他人,安隱眾生至無為岸,不見滅度至彼岸者,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寂志菩薩曰:「佛不思議受報難量,諸根寂定信無貪嫉,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護身菩薩曰:「成其佛道身獲相好,及泥曰後舍利分布,四維八方上下充滿,天龍鬼神無不宗奉,亦不見舍利有教化者,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香首菩薩曰:「一一毛孔出無量香,一一香者出無量教,濟度眾生無有窮極,神足威神巍巍無量,皆使眾生發無量道意,其中錯誤眾生不應正真道者,或成緣覺聲聞之道,或生天上還復人身,心不懷恨,大道可貴,亦不俠恥度於小者,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弘誓菩薩曰:「於染無所染,於世八法不興想著,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愍救菩薩曰:「道者為二無道為一,亦不見一亦不見二,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無上菩薩曰:「有佛有法不成覺道,無佛無法乃成覺道,亦不見成亦不見不成,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奉德菩薩曰:「諸有眾生自立名號,是男是女我人壽命,解知本性悉無男女,亦復不見從彼生此從此生彼,當知權詐合數之法非真非實,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目見菩薩曰:「諸有色像解無色像,彼色我識內外無形,解色性空悉無起滅,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妙錦菩薩曰:「吾我壽命本自無主,如人外聲耳識耳聞,挍計聲者本無形質,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常住菩薩曰:「若於七法一一分別,不關三處不求五果,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玄通菩薩曰:「寂不寂為垢,戒不戒為垢,忍不忍為垢,亦不見忍亦不見不忍,解知忍辱無寂不寂,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香熏菩薩曰:「不見陰蓋睡調之病,慳貪諛諂憒亂犯戒,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爾時最勝菩薩即從座起,長跪叉手前白佛言:「善哉善哉!世尊!我亦願樂說淨身口意菩薩之慧。普現一切無去來今,如爾清淨住無所住,諸法幻化不可捉持,譬如日光月現水中,諸佛世尊亦復如是,亦無生滅不取泥洹,於中淨身口意,是謂菩薩慧。」
佛告最勝:「云何族姓子!汝觀何義,於如來前而說此義住無所住乎?」
答曰:「如來所住,如如所住如眾生住。」
「云何如來所住如如所住如眾生住乎?」
答曰:「如眾生住,如有為住,如無所住。」
「云何如眾生住,如有為住,如無所住乎?」
答曰:「如來所住住無所住。」
「云何從第一空義住乎?」
答曰:「非也。世尊!」
「云何族姓子,如來所住如凡夫住乎?」
對曰:「非也。世尊曰非如來住非凡夫住。」
「云何從中成正覺耶?」
答曰:「不從如來及凡夫法成正覺也。」
「云何族姓子,如如至真於凡夫地有何差別?」
對曰:「世尊欲使虛空有差別乎?」
佛告最勝:「一切諸法皆空皆寂無有差別。」
最勝白佛:「以其諸法不可護持,相無有相,如如所住如無所住。」
爾時最勝菩薩問濡首童真言:「住云何為住乎?言無住云何無住耶?」
濡首答曰:「所謂住者,如如所住住無所住。」又曰:「解四梵堂住無所住,故謂為住住無所住。」
最勝問曰:「吾所問住,非四梵堂亦非一類,或在閑靜或在聚落,或在塚間或在樹下,可謂此為住乎?」
濡首答曰:「吾所謂四梵堂住,心為止止,撿惡不起,故謂為住。」
最勝問曰:「云何心為止止?」
濡首答曰:「慧義為本故曰止止。」
最勝復問:「慧者無本亦無究竟,可從知見成止止乎?」
濡首答曰:「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先自觀我然後淨慧。」
最勝復問:「云何,濡首!先自觀我耶?」濡首報曰:「諸無我法至竟如如,我自無我無起無不起,是謂我自觀我也。」
最勝復問:「正使,濡首!為從義得不從義得,自觀我者為觀佛像,若使有我則有佛耶?我自無我云何有佛?亦不見言言亦無我,云何觀佛像乎?」
濡首答曰:「諸言觀我我即無我,是謂觀我。所以者何?夫觀我者則觀諸法,觀諸法者則觀佛也,佛者無形亦不可見。」
最勝問曰:「頗有方便諸不成就可使至正見耶?」
濡首答曰:「有此方便,諸不成就有為境者安處正見。」
又問:「云何,濡首!正爾便是正見耶?」
濡首答曰:「不以盡證,亦不果報,亦不取果報,故謂正見。」
又問:「云何為見?」
答曰:「不以慧眼見諸法,非不慧眼見諸法,不有為見不無為見諸法。何以故?夫慧眼者,亦見有為境亦見無為境,無有有為眼見有為境無為境。」
又問:「云何,濡首!頗有方便從其等見成比丘果證耶?」
濡首答曰:「亦不從等見成其果證,亦不離等見成其果證,最勝當知,皆由希望五垢所成,解此義者乃成果證。」
最勝復問:「云何希望五垢所成?」
濡首答曰:「垢為心本,心是道根,道者無形不可見,故成果證。」
最勝又問:「道者無形不可見,云何成果證?」
濡首答曰:「吾所證道由其果證,成果證者即非道耶?凡夫愚人謂果證為道乎?莫作斯觀。何以故?道非果證果證非道,亦不離道亦不離果證。」
最勝又問:「道以果證無差別耶?」
濡首答曰:「道者無為而不可見,果證有為亦不可見,是謂差別。」
又問濡首:「如仁所言,從有際至無際耶?」
濡首答曰:「諸法未生亦不見生,非不有生生亦無生,亦不見已生非不有已生。夫已生者亦無已生,諸法無當生非不有當生,解知當生悉無所有,是謂從有際至無際。」
最勝又問:「不從有生至無際乎?」
濡首答曰:「從有生得至無際。」
又問:「從無生得至無際乎?」
答曰:「如是,從無生得至無際。」
「云何,濡首!從有生得至無際,從無生得至無際,有何差別?」
濡首答曰:「生亦無生,無生亦無生,是謂差別。」
最勝又問:「生既有形,無生無名,云何差別?」
爾時濡首報最勝曰:「吾與汝引喻,有目之士以喻自解。云何,最勝!虛空有形乎?」
對曰:「無也。」
又問:「空有正見耶?」
對曰:「無也。」
又問:「何謂為空?」
對曰:「空空也。」
濡首復問:「云何空空?」
最勝報曰:「諸法空空。」
又問:「云何諸法空空?」
最勝答曰:「諸法無言無說空如空。」
濡首問曰:「諸法無言無說,云何空如空?」
爾時最勝寂默不對。
是時世尊告最勝曰:「善哉善哉,族姓子,真解無無泥洹之道,道者無形亦不可見,無言無教亦無受者。」
說此無形法時,一切眾生歎未曾有,九千比丘有漏心解脫,二萬七千天子諸塵垢盡得法眼淨,復有千二百天與世人發於無上正真道意,五千菩薩即於座上得不起法忍。
爾時座上有無畏魔王,自將其眾前白佛言:「我等愚惑永在盲冥,今日始聞無形教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執持諷誦此經典者,常當擁護至竟成佛不使留難。」於是呪曰:
「那羅伽羅阿毘呵呵
「持是擁護善男子善女人,諷誦經典戢在心懷者。」
爾時梵王復從座起,即將營從前白佛言:「我當擁護善男子善女人,執持諷誦此經典者,若百由延千由延內,不使外邪得善男子善女人。」便即於佛前而說呪曰:
「伊摩鼻周那毘伽奢黎羅
「當擁護是善男子善女人,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是時釋提桓因。復將翼從前白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執持諷誦此經典者,我等當擁護至竟成佛不使留難。」於是呪曰:
「留遮耶摩那那僧求時那寫
「持是擁護善男子善女人,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是時東方天王提鞮賴吒將其翼從,即從座起前白佛言:「我等當擁護是善男子善女人,諷誦讀說此經典者,常當擁護至竟成佛。」於是呪曰:
「諦那賜那諦那賜
「持是擁護善男子善女人,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是時南方天王毘樓勒伽,即將翼從前白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執持諷誦此經典者,至竟成佛不使留難。」於是呪曰:
「摩訶賜陀那賜
「持是擁護善男子善女人,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西方天王毘樓波叉,將其翼從前白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執持諷誦此經典者,我當擁護至竟成佛不使留難。」於是呪曰:
「伊昵彌昵奢彌
「持是擁護是善男子善女人,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是時北方天王拘毘羅,將其翼從前白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執持諷誦此經典者,我當擁護至竟成佛不使留難。」於是呪曰:
「陀譬陀羅譬
「持是擁護是善男子善女人,至竟成佛不使留難。」
是時無畏魔王、梵天王、釋提桓因及四天王,各說神呪已,遶佛三匝頭面禮足,各還復坐。
十住斷結經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