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七十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七十七卷目錄
佛菩薩部彙考一
毗婆尸佛
尸棄佛
毗舍浮佛
拘留孫佛
拘那含牟尼佛
迦葉佛
釋迦牟尼佛
神異典第七十七卷
佛菩薩部彙考一
編輯毗婆尸佛
編輯按《長阿含經》,「人壽八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剎利,姓拘 利若。父槃頭,母槃頭婆提。居槃頭婆提城,坐波羅樹 下,說法三會,度人三十四萬八千。」神足二:一名騫茶, 二名提舍。侍者無憂,子方膺。
按《如來方便善巧咒經》,時毗婆尸佛住在虛空,為護 一切諸眾生故,除滅一切惡邪鬼故,而說咒曰:「南無 佛陀耶。」〈一〉南無達摩耶。〈二〉南無僧伽耶。〈三〉《唵》。〈四〉呵羅 呵羅。〈五〉醯隸醯隸醯羅耶?〈六〉南無結隸結羅耶。〈七〉闍 健模柘那耶。〈八〉南無那摩。〈九〉蘇婆訶。〈十〉爾時,毗婆屍 佛說是咒已,告虛空藏菩薩言:「善男子,若清信士及 清信女,有能受持讀誦者,一切諸苦皆能破之。 按如《觀佛三昧經》,毗婆尸佛身長六十由旬,圓光百 二十由旬。」
按《法苑珠林》「第一,維衛佛前後三會說法:初會說經, 有十萬比丘皆得阿羅漢;第二會說經,有九萬比丘 皆得阿羅漢;第三會說經,有八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按《景德傳燈錄》:「毗婆尸佛過去莊嚴刦第九百九十 八尊。」
尸棄佛
編輯按《長阿含經》,「人壽七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剎利,姓拘 利若。父明相,母光曜,居光相城,坐芬陀利樹下,說法 三會,度人二十五萬。神足二:一名阿毗浮,二名婆婆。 侍者忍行,子無量。」
按《如來方便善巧咒經》。「時尸棄佛住在虛空,為護一 切眾生,除一切病斷一切鬼邪故,說是神咒:『南無佛 陀耶』。」〈一〉南無達摩耶。〈二〉南無僧伽耶。〈三〉南無「屍棄泥。 多他伽多耶。」〈四〉《唵》。〈五〉盋柘,盋柘。〈六〉波柘耶。〈七〉薩婆薩 多男:〈八〉闡大邏耶。〈九〉盋囉毗甜。〈十〉蘇婆訶。〈十一〉爾時, 屍棄如來說是咒已,告虛空藏菩薩言:「善男子!是《陀 羅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我今亦說。為欲 憐愍一切眾生,除一切病,卻一切鬼,及諸惡夢枉橫 死等。虛空藏!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有能晝夜憶念誦 持是神咒者,終不為惡病所惱,及諸惡人之所厭魅, 於睡眠中夢見諸佛,一切等事隨意所用。」
按如《觀佛三昧經》,「尸棄佛身長四十由旬,圓光四十 五由旬,通身光一百由旬。」
按《法苑珠林》第二式,「佛亦三會說法:初會說經,有九 萬比丘皆得阿羅漢;第二會說經,有八萬比丘皆得 阿羅漢;第三會說經,有七萬比丘皆得阿羅漢。」 按《景德傳燈錄》:「尸棄佛莊嚴刦第九百九十九尊。」
毗舍浮佛
編輯按《長阿含經》,人壽六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剎利,姓拘 利若。父善燈,母稱戒。居無喻城,坐婆羅樹下,說法二 會,度人一十三萬。神足二:一扶遊,二鬱多摩。侍者寂 滅,子妙覺。
按《如來方便善巧咒經》,「時毗舍浮佛住在虛空,為護 一切,除諸眾生一切病苦,斷一切惡鬼故,說是《陀羅 尼》:『南無佛陀耶』!」〈一〉南無達摩耶。〈二〉南無僧伽耶。〈三〉南 無毗舍浮誓多他伽多耶。〈四〉《唵》。〈五〉迦羅迦羅迦羅。〈六〉 「居路」,「居路。」〈七〉居盧蹉大男。〈八〉居嚧。薩婆伽囉。呵拏。〈九〉 蘇婆呵。〈十〉爾時,毗舍浮佛說是咒已,告虛空藏菩薩 言:「善男子!是《陀羅尼》,賢劫之中,所有諸佛及三世諸 佛皆悉說之。我今亦說,虛空藏汝應護持。若有善男 子、善女人,能受持讀誦是《陀羅尼》,一切諸苦皆能遠 離。」
按如《觀佛三昧經》,「毗舍婆佛身長三十二由旬,圓光 四十二由旬,通身光六十二由旬。」
按《法苑珠林》第三,隨葉佛再會說法。初會說經,有七 萬比丘皆得阿羅漢。第二會說經,有六萬比丘皆得 阿羅漢按《景德傳燈錄》:「毗舍浮佛莊嚴劫第一千尊。」
拘留孫佛
編輯按《長阿含經》,「人壽四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婆羅門,姓 迦葉。父禮得,母善枝。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樹下,說法 一會,度人四萬。」神足二:一薩尼,二毗樓。侍者善覺子 上勝。
按《如來方便善巧咒經》,「時拘婁孫佛住在虛空,為護 一切眾生,除一切病,斷一切惡及鬼魅故,說是咒曰: 『南無佛陀耶』。」〈一〉南無達摩耶。〈二〉南無僧伽耶。〈三〉那莫 迦囉腳村大耶。〈四〉多他伽多耶?〈五〉阿羅漢坻。〈六〉三藐 迦三佛陀那。〈七〉《唵》。〈八〉迦吒迦吒,迦吒迦吒。〈九〉翅致翅 致翅致迦吒耶?〈十〉那莫薩婆多他伽坻馥。〈十一〉阿囉呵! 大地耶?〈十二〉三藐三佛陀婆耶。〈十三〉蘇婆呵。〈十四〉爾時,拘婁 孫佛說是咒已,告虛空藏菩薩言:「善男子!是《陀羅尼》, 乃至恆河沙等,同名拘婁孫佛,並及三世諸佛所說, 讚歎隨喜。若人受持是神咒者,於未來世末劫之中, 建立三寶,能生正信。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能常誦持者,於現身中離一切種種病苦。」
按如《觀佛三昧經》,「拘留孫佛身長二十五由旬,圓光 三十二由旬,通身光五十由旬。」
按《法苑珠林》第四,「拘樓孫佛一會說經。有四萬比丘 皆得阿羅漢。」
按《景德傳燈錄》:「拘留孫佛見在賢劫第一尊。」
拘那含牟尼佛
編輯按《長阿含經》,人壽三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婆羅門,姓 迦葉,父大德,母善勝,居清淨城,坐烏暫婆羅門樹下, 說法一會,度人三萬。神足二:一舒槃那,二鬱多樓。侍 者、安和子導師。
按《如來方便善巧咒經》。「時拘那含牟尼佛住在虛空。 為護一切眾生迷荒。除一切病斷一切惡諸鬼魅故。 而說是咒。『南無佛陀耶』。」〈一〉南無達摩耶。〈二〉南無僧伽 耶。〈三〉那莫迦那,迦謨那頤。〈四〉多他伽多耶?〈五〉阿囉漢 坻。〈六〉三藐迦三佛陀耶。〈七〉《唵》。〈八〉薩囉薩囉。薩囉薩囉。 〈九〉賜囉波耶。〈十〉達摩達摩,達摩達摩,〈十一〉度無度無度 摩耶?〈十二〉那莫迦那無那頤,〈十三〉多他迦多耶。〈十四〉阿囉漢 坻。〈十五〉三藐迦三佛陀耶。〈十六〉悉淀妬漫多囉盋大。〈十七〉蘇 婆呵。〈十八〉爾時,拘那含牟尼佛說是咒已,告虛空藏菩 薩言:「善男子!是《陀羅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常能讀 誦受持之者,一切病苦悉能除愈。」
按如《觀佛三昧經》,「拘那含牟尼佛身長二十五由旬, 圓光三十由旬,通身光長四十由旬。」
按《法苑珠林》第五,「拘那含牟尼佛一會說經,有三萬 比丘皆得阿羅漢。」
按《景德傳燈錄》:「拘那含牟尼佛,賢劫第二尊。」
迦葉佛
編輯按《長阿含經》,「人壽二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婆羅門,姓 迦葉,父梵德,母財主。居波羅柰城。坐尼拘律樹下,說 法一會,度人二萬。」神足二:一提舍,二婆羅婆。侍者善 反,子集軍。
按《如來方便善巧咒經》,「時迦葉佛住在虛空,為護一 切無量眾生,除一切病,斷一切惡諸邪魅故,說是神 咒:『南無佛陀耶』。」〈一〉南無達摩耶。〈二〉南無僧伽耶。〈三〉南 無伽葉波多伽多那。〈四〉《唵》。〈五〉呵囉呵囉,呵囉呵囉。〈六〉 呵呵呵!〈七〉南無迦葉波耶。〈八〉阿囉漢坻。〈九〉三藐三佛 陀耶。〈十〉悉著呵妬。〈十一〉摩多囉盋陀。〈十二〉蘇婆呵。〈十三〉爾時, 迦葉佛說是咒已,告虛空藏菩薩言:「善男子!是《陀羅 尼》,三十三恆河沙等諸佛所說,汝當受持讀誦修行。 虛空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晝夜三時誦是咒者,即 得現前夢見諸佛,離諸業障。」
按如《觀佛三昧經》,「迦葉佛身長十六丈,圓光二十由 旬。」
按《法苑珠林》第六,「迦葉佛一會說經,有二萬比丘皆 得阿羅漢。」
按《景德傳燈錄》:「迦葉佛,賢劫第三尊。」
釋迦牟尼佛
編輯按《修行本起經》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 精舍尼拘陀樹下,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 是阿羅漢,已從先佛淨修梵行,諸漏已盡,意解無垢, 眾智自在曉了諸法,離於重擔逮得所願,三處已盡, 正解已解,三神滿具,六通已達,比丘尼眾大愛道等 五百人,不可計諸優婆塞、優婆夷四輩普具,諸異學」 婆羅門尼犍等不可計都悉來會。一切諸四天王、忉 利天王、焰天王、兜術天王、尼摩羅提天王、婆羅尼密 天王、梵天王,乃至阿迦膩吒天王,各與無央數眾皆 悉來會。諸龍王、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一一 尊神各與眷屬皆悉來會。白淨王、無怒王、無怨王、甘 露淨王,及迦維羅衛九億長者,各從官屬,一時來會, 為佛作禮,卻坐一面。爾時佛放身三十二相、八十種 好,光明普照三千世界,如月盛滿,星中特明,威神堂 堂,眾聖中王,一切眾會,咸有疑心,各自念言:「太子生
迦維羅衛,長白淨王,家棄國行,學道成號,佛為於樹下六年得道耶?十二年得乎?」或復念言:「本行何術,致斯巍巍?所事何師,今得特尊?始修何法,得成為佛?」佛 知一切皆有疑意,便告摩訶目犍連:「汝能為怛薩阿 竭說本起乎?」於是目連即從座起,前整衣服,長跪叉 手白佛言:「唯然世尊!今當承佛威神,持佛神力,為一 切故當廣說之。」佛言:「宿命無數劫時,本為凡人,初求 佛道以來,精神受形周遍五道,一身死壞復受一身, 生死」無量譬喻,盡天下草木,斬以為籌,計吾故身不 能數矣。夫極天地之始終,謂之一劫,而我更天地成 壞者,不可稱載也。所以感傷世間,貪意長流,沒於愛 欲之海。吾獨欲返其源,故自勉而特出。是以世世勤 苦,不以為勞,虛心樂靜,無為無欲,損己布施,至誠守 戒,謙卑忍辱,勇猛精進,一心思惟,學聖智「慧仁活天 下,悲窮傷厄慰沃憂慼,育養眾生救濟苦人,承事諸 佛別覺真人,功勳累積不可得記。」至於昔者錠光佛 興世,有聖王號名燈盛,治在提和衛國,人民長壽,慈 孝仁義,地沃豐盛其世太平。生一太子,字為錠光,聰 明智達世之少雙,聖王愛念甚奇甚異,臨壽終時國 付太子。太子錠光念計無常,傳國授弟,即時出家行 作沙門,道成號佛無上至尊,神德光明無晝無夜,從 比丘眾六十二萬,遊行世界開化群生。當還提和衛 國,度脫種姓及國臣民,與諸大眾遊詣本國。是時國 中百官群臣,謂佛大眾來攻奪國,皆共議言:「今當興 師逆往拒之,不宜與國。」即時相率欲以向佛。佛以六 通逆照其心,化作大城,高大嚴峻,與彼城對。佛哀國 人,欲令解脫,即化二城,變為琉璃,其城洞達,內外相 照;復化六十二萬比丘,如佛無異,變化示現。王見惶 怖,疑解心伏,即出詣佛,叩頭自悔:「稟性空頑,惡意向 佛,愚人所誤,幸惟原之。願佛便還精舍,七日之中,當 修所供,奉迎至尊。」佛知其意,𪐝然便還。於是其王問 群臣曰:「奉迎聖王,其法云何?」諸臣言:「迎遮迦越王法, 莊嚴國土,面四十里平治道路,香汁灑地,金銀珍琦, 七寶欄楯,起諸幢旛繒綵華蓋,城門街巷莊校嚴飾, 彈琴鼓樂如忉利天,散華燃燈燒眾名香,敬侍道側, 七日已辦,王敕群臣,百官導從,躬親近佛。佛哀人民, 告諸比丘:『嚴出應請』。」比丘受教,行詣本國。佛告比丘: 「汝等見此供設嚴好光目者不?昔吾承事往古諸佛, 供養莊嚴亦如今也。」是時有梵志儒童,名無垢光,幼 懷聰叡,志大包弘,隱居山林,守元行禪,圖書祕讖,無 所不知。心思供養,奉報師恩,辭行開化,道經丘聚。聚 中梵志,名不樓陀,盛祀大祠滿十二月,飯食供養,梵 志徒眾八萬四「千人,歲終達嚫,金銀珍寶、車馬牛羊 衣被、繒綵履屣、七寶之蓋、錫杖澡盥。最聰明智慧者, 應受斯物七日未竟。」時儒童菩薩入彼眾中,論道說 義七日七夜。爾時其眾欣踴無量,主人長者甚大歡 喜,以女賢意施於菩薩。菩薩不受,惟取傘蓋、錫杖、澡 盥、履屣、金銀錢各一千,還上本師。其師歡喜便共分 布。儒童菩薩復辭出行。時諸同學,各各贈送人一銀 錢,遂行入國。見人欣然,匆㖄平治道路灑掃燒香,即 問行人:「用何等故?」行人答曰:「錠光佛今日當來,施設 供養。」儒童菩薩聞佛,歡喜踴躍衣毛肅然:「佛從何來? 云何供養?」行人對曰:「惟持華香繒綵幢旛。」於是菩薩 便行入城,勤求供具,須臾周帀了不可得。國人言:「王 禁華香,七日獨供養。」菩薩聞之,心甚不樂。須臾佛到, 知童子心。時有一女,持瓶盛華,佛放光明徹照,華瓶 變為琉璃,內外相見。菩薩往趣,說頌買華,歡喜受華 去。女曰:「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請寄二華,以上於佛。」即 時佛到,國王、臣民、長者、居士,眷屬圍繞,數千百重。菩 薩欲前散華,不能得前。佛知至意,化地作泥,人眾兩 披爾乃得前,便散五華,皆止空中,變成華蓋,面七十 里,二華住佛兩肩上如根生。菩薩歡喜布髮著地,願 尊蹈之。佛言:「豈可蹈乎?」菩薩對曰:「惟佛能蹈。」佛乃蹈 之。即住而笑,口中五色光出,離口七尺分為兩道,一 光繞佛三帀,光照三千大千剎土,莫不得所,還從頂 入,一光下入十八地獄苦痛一時得安。諸弟子白佛 言:「佛不妄笑,願說其意。」佛言:「汝等見此童子不?唯然 已見。」世尊言:「此童子於無數劫,所學清淨,降心棄命, 捨欲守空,不起不滅,無猗之慈,積德行願,今得之矣。」 佛告童子:「汝卻後百劫,當得作佛,名釋迦文。」〈此言能仁〉如 來、無所著、至真、等正覺,劫名《波陀》。〈此言為賢〉「世界名沙桴, 父名白淨,母名摩耶,妻名裘夷,子名羅雲,侍者名阿 難,右面弟子名舍利弗,左面弟子名摩訶目犍連,教 化五濁世人度脫十方,當如我也。」於是能仁菩薩以 得決言,踴躍歡喜,疑解望止,霍然無想,寂而入定。即 時身踴懸在空中,去地七仞,從上來下,稽首佛足,便 作沙門。佛說頌言:「能仁菩薩,承事錠光,至於泥洹,奉 戒清淨守護正法,慈悲喜護惠施仁愛救濟不倦,壽 終上生兜術天上,欲救一切攝度盲冥,從上來下為 轉輪王,飛行皇帝七寶導從。何為七寶?一、金輪寶,二、 神珠寶,三、玉女寶,四、典寶藏臣,五、典兵臣,六、紺馬寶 珠髦鬣,七、白象寶珠髮尾。爾時,人民壽八萬四千歲後宮婇女各八萬四千,王有千子,仁慈勇武,一人當 千聖王,治政戒德,十善教授人民,天下太平,風雨順 時,五穀熟成,食之少病,味若甘露,氣力豐盛。惟有七 病:一者、寒,二者、熱,三者、饑,四者、渴,五者、大便,六者、小 便,七者、意所欲。」聖王壽盡,又昇梵天,為梵天王,上為 天帝,下為聖主,各三十六返,終而復始,欲度人故,隨 時而出。菩薩勤苦經歷三阿僧祗劫,劫垂欲盡,愍傷 一切,輪轉無際,為眾生故,投身餓虎,勇猛精進,超踰 九劫。能仁菩薩,於九十一劫,修道德,學佛意,行六度 無極,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善權方便,慈悲 喜護,養育眾生,如視赤子,承事諸佛,積德無限,累劫 勤苦,通十地行,在一生補處,功成事就,神智無量,期 運之至,當下作佛,於兜術天上興四種觀:觀視土地、 觀視父母、生我,教化之宜,「先當度誰?白淨王者,是吾 累世所生父,拘利剎帝有二女,時在後園池中澡浴, 菩薩舉手指言:『是吾世世所生母,當往就生』。」時有五 百梵志,皆有五神通,飛過宮城不能得度,驚而相語: 「吾等神足,石壁皆通,因何等故,今不得度?」梵志師言: 「汝見此二女不?一女當生三十二相大人,一女當養 三十二相大人,是其歲神,令吾等失神足。」是時音聲 普聞天下。是時白淨王歡喜踴躍,貪得飛行皇帝,來 生其家,即便求索,娉迎為妻。於是能仁菩薩,化乘白 象,來就母胎。用四月八日,夫人沐浴塗香,著新衣畢, 小如安身。夢見空中有乘白象,光明悉照天下,彈琴 鼓樂弦歌之聲,散華燒香,來詣我上,忽然不見。夫人 驚寤,王即問曰:「何故驚動?」夫人言:「向於夢中,見乘白 象者,空中飛來,彈琴鼓樂,散華燒香,來在我上,忽不 復見,是以驚覺。」王意恐懼,心為不樂,便召相師隨若 那占其所夢。相師言:「此夢者是王福慶聖神降胎,故 有是夢。生子處家,當為轉輪飛行皇帝,出家學道,當 得作佛,度脫十方。」王意歡喜,於是夫人身意和雅,而 說偈言:「粟散諸小國,王聞大王,夫人有娠,皆來朝賀, 各以金銀珍寶,衣被華香,敬心奉貢,稱吉無量。夫人 舉手攘之,不欲勞煩。自夫人懷妊,天獻眾味,補益精 氣,自然飽滿,不復饗王廚。十月已」滿,太子身成。到四 月八日,夫人出遊,過流民樹下,眾華開敷。明星出時, 夫人攀樹枝,便從右脅生,墮地,行七步舉手住而言: 「天上天下惟我為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應時,天地 大動,三千大千剎土莫不大明,釋梵四王與其官屬, 諸龍、鬼神、閱叉、犍陀羅、阿須倫,皆來侍衛。有龍王兄 弟,一名迦羅,二名「鬱迦羅,左雨溫水,右雨冷泉,釋梵 摩持,天衣裹之,天雨華香,彈琴鼓樂,薰香燒香、擣香 澤香,虛空側塞」,夫人抱太子,乘交龍車,幢旛伎樂,導 從還宮。王聞太子生,心懷喜踴,即與大眾百官、群臣、 梵志、居士、長者、相師,俱出往迎。王馬足觸地,五百伏 藏,一時發出,海行興利,於時集至梵志、相師,普稱萬 歲,即名太子號為悉達王。見釋梵四王、諸天龍神彌 滿空中,敬心肅然,不識下馬禮太子。時未至城門,路 側神廟,一國所崇,梵志相師咸言:「宜將太子禮拜神 像。」即抱入廟,諸神形像皆悉顛覆。梵志相師一切大 眾皆言:太子實神實妙,威德感化,天神歸命,咸稱太 子號天中天。於是還宮。天降瑞應三十「有二:一者、地 為大動,丘墟皆平;二者、道巷自淨,臭處更香;三者、國 界枯樹,皆生華葉;四者、苑園自然,生奇花甘果;五者、 陸地生蓮華,大如車輪;六者、地中伏藏,悉自發出;七 者、中藏寶物,開現精明;八者、笥篋衣被,披在椸架;九 者、眾川萬流,渟注澄清;十者、風霽雲除,空中清明;十 一者、天為四面,細雨澤香;十二者、明月神珠懸於殿 堂,十三者、宮中火燭為不復用,十四者、日月星辰皆 住不行,十五者、沸星下現侍太子生,十六者、天梵寶 蓋彌覆宮上;十七、八方之神奉寶來獻,十八、天百味 飯自然在前;十九、寶甕萬口懸盛甘露,二十、天神牽 七寶交露車至;二十一、五百白象子自然羅在殿前, 二十二、五百白師子從雪山出羅住城門,二十三、天 諸婇女現妓女肩上,二十四、諸龍王女繞宮而住,二 十五、天萬玉女把孔雀尾拂現宮牆上,二十六、天諸 玉女持金瓶盛香汁列住空中侍,二十七、天樂皆下 同時俱作,二十八、地獄皆休毒痛不行,二十九、毒蟲 隱伏吉鳥翔鳴,三十、漁獵怨惡一時慈心,三」十一境 內孕婦生者悉男,聾盲瘖瘂癃殘百病皆悉除愈,三 十二樹神人現,低首禮侍。當此之時,十六大國莫不 驚奇,歎未曾有。於是香山有道士名阿夷,中夜覺天 地大動,觀見光明輝赫於常山中有華,華名「優曇缽」, 華中自然生師子主,墮地便行七步,舉頭而吼,面四 十里。其中飛鳥、走獸、蜎飛、蚑行、蠕動之類,莫不攝伏。 阿夷念言:「世間有佛,應現此瑞,今世五濁盛惡,何故 有此吉祥瑞應?」天曉,飛到迦夷衛國,未及國城,四十 里外,忽然落地,心甚驚喜:「此必有佛,於我無疑。」步詣 宮門,門監白王:「阿夷在門。」王愕然曰:「阿夷常飛,今者 何故在門求通?」王即出禮拜迎,澡洗沐浴,施新衣服, 問訊:「今日臨顧勞屈尊聖。」阿夷答曰:「聞大王夫人生太子,故來瞻省。」敕其內人抱太子出。侍女白言:「太子 疲懈,始得安眠。」阿夷喜說,便說偈言:「人雄常自覺,覺 諸不覺者,歷劫無睡臥,豈當眠寐乎?」於是侍女抱太 子出,欲以太子向阿夷禮,阿夷便驚起,前禮太子足。 國王及群臣,見國師阿夷敬禮太子,心便悚然益知 至尊,即皆頭面,禮太子足。阿夷猛力迴伏,百壯士方 抱太子,筋骨委震,見奇相三十二、八十種好,身如金 剛,殊妙難量,悉如祕讖,必當成佛,於我無疑。淚下哽 噎,悲不能言。時王惶怖,請問太子:「有不祥乎?吉凶願 告,幸勿有難。」阿夷自抑制,即便說偈言:「今生大聖人, 除世諸災患,傷我自無福,七日當命終,不見神變化, 說法與世間,今與太子別,是故自悲泣。」太子舉手言: 「五道十方人,吾當盡教化,皆令得其所,我本意所願, 當度薩和薩,一人不得道,吾不入泥洹。」於是阿夷喜, 重禮太子足。白淨王怖止歡喜,即說偈言:「太子有何 相?當何治於世?願為一一說,諸相有何福?」時阿夷以 偈答王言:「今觀太子身,金色堅固志,無上金剛杵,舂 破婬欲山,大人相滿具,足下安平正,居國當平治,出 家等正覺。手足輪相現,其好有千輻,是故轉法輪,得 佛三界尊。鹿腨而龍髀,隱相陰馬藏,觀者無有猒,是 故法清淨。纖長手臂指,軟掌縵中裹,是故法久長,千 歲在世教。皮毛柔軟細,右旋不受塵,金色鉤鎖骨,是 故」伏外道。方身師子臆,旋轉不阿曲,平住手過膝,是 故一切禮。「身有七處滿,千子力當敵,菩薩宿作行,是 故無怨惡。口含四十齒,方白而齊平,甘露法率眾,是 故有七寶,頰車如師子,四牙萬字現,佛德現天下,是 故豐三世。味味次第味,所食識其味,是故設法味,施 與於一切。廣舌如蓮華,出口覆其面,是故種種音,受 者如甘露。語聲哀鸞音,誦經過梵天。是故說法時,身 安意得定。眼相紺青色,世世慈心觀,是故天人類,視 佛無有猒。頂特生肉髻,髮色紺琉璃,欲度一切故,是 故法隆盛。面光如月滿,色像華初開,是以眉間毫,白 淨如明珠。」於是王深知其能相,為起四時殿,春秋冬 夏各自異處。其殿前列「種甘果樹,樹間七寶池,池中 奇華,色色各異,譬如天華水類之鳥,數十百種,宮城 牢固,七寶樓觀,懸鈴幢旛,門戶開閉,聲聞四十里。」選 五百妓女,擇取溫雅禮儀備者,供養娛樂,育養太子。 太子生日,國中八萬四千長者,生子悉男;八萬四千 廄馬生駒,其一特異,毛色絕白,髦鬣貫珠,以是之故, 名之為蹇特。廄生白象八萬四千,其一白象,七肢平 跱,髦鬣貫珠,口有六牙,是故名為白象之寶。白馬給 乘,奴名車匿。太子生七日,其母命終,以懷天師,功福 大故,生忉利天,封受自然。太子在宮,不樂憒鬧,志思 閑燕。王問侍女:「太子樂乎?」侍女白言:「供養妓樂,不失 時節,觀省太子,不以歡樂。」王用愁憂。即召群臣阿夷 相言:「必成佛道,以何方便,使太子留,令無道意?」有一 臣言:「惟教書疏,用繫志意。」即與其僕五百人,俱共詣 師門。師聞太子至,即出拜迎。太子問言:「此為何人?」臣 言:「是國教書師也。」太子問言:「閻浮提書凡有六十四 種,即數書名,今用何書以相教示?」梵志惶怖答太子 言:「六十四種己所未聞,惟持二書,以教人民,即時歸 命,願赦不及。」於是太子,與諸官屬,即迴還宮,至年十 七,妙才益顯,晝夜憂思,未曾歡樂,常念出家。王問其 僕:「太子云何?」其僕答言:「太子日日憂悴,未常歡樂。」王 復愁憂,召諸群臣:「太子憂思,今當如何?」有一臣言:「令 習兵馬。」或言:「當習手搏射御。」或言:「當令案行國界,使 觀施為,散其」意思。有一臣言:「太子已大,宜當娶妻以 迴其志。」王為太子採擇名女,無可意者。有小國王,名 須波佛。〈此言善覺〉有女名裘夷,端正皎潔,天下少雙,八國 諸王皆為子求,悉不與之。白淨王聞,即召善覺,而告 之曰:「吾為太子,娉取卿女。」善覺答言:「今女有母,及諸 群臣國師梵志,當卜所宜,別自啟白。」善覺歸國,愁憂 不樂,絕不飲食。女即問王:「體力不安,何故不樂?」父言: 「生汝,令吾憂耳。」女言:「云何為我」父言:「聞諸國王來求 索汝,吾皆不許。今白淨王為太子求汝,若不許者,恐 見誅罰。適欲與者,諸國怨結。以是之故,令吾憂慼。」女 言:「願父安意,此事易耳,我卻七日,自處出門。」善覺聽 之,表白淨王,女卻七日,自求出處。國中有勇武技術 最多者,乃許為之。白淨王念:太子處宮,未曾所習,今 欲試藝,當如何乎?至其時日,裘夷從五百侍女,詣國 門上,「諸國術士普皆雲集,觀最妙技禮樂備者,我乃 應之。」王敕群臣:「當出戲場觀諸技術。」王語優陀:「汝告 太子,為爾娶妻當現奇藝。」優陀受教往告太子:「王為 娶妻,今試禮樂,宜就戲場。」太子即與優陀、難陀、調達、 阿難等五百人,執持禮樂射藝之具,當出城門,安置 一象,當其城門,決有力者。調達先出,見象塞門,扠之 一拳,應時即死。難陀尋至,牽著道側。太子後來,問其 僕曰:「誰枉殺象?」答言:「調達殺之。」「誰復移者?」答言:「難陀。」 菩薩慈仁,徐前接象,舉擲城外,象即還甦,更生如故。 調達到場,撲眾力士莫能當者,諸名勇力,皆為摧辱。 王問其僕:「誰為勝者?」答言:「調達。」王告難陀:「汝與調達二人相撲。」難陀受教即撲,調達頓躄悶絕,以水灌之, 斯須乃甦。王復問言:「誰為勝者?」其僕答言:「難陀得勝。」 王告難陀:「與太子決。」難陀白王:「兄如須彌,難陀如芥 子,實非其類。」拜謝而退。復以射決,先安鐵鼓,十里置 一,至於七鼓,諸名射者,其箭力勢不及一鼓。調達放 發,徹一中二;難陀徹二,箭貫三鼓。其餘藝士,無能及 者。太子前射,挽弓皆折,無可手者。王告其僕曰:「吾先 祖有弓,今在天廟,汝取持來。」即往取弓,二人乃勝。令 與眾人,無能舉者。太子張弓,弓聲如雷,傳與大眾,莫 能引者。太子攬弓牽彈,聲聞四十里。彎弓放箭,徹過 七鼓;再發穿鼓入地,泉水踴出;三發貫鼓,著鐵圍山。 一切眾會,歎未曾有。諸來決藝,悉皆受折,慚辱而去。 復有力人王最於後來,壯健非常,勇猛絕世,謂調達、 難陀為不足擊,當與太子共決技耳。被辱去者,審乎 能報?踴躍歡喜,語力人王:「卿之雄傑,世無當者,決力 取勝,必自如意。」皆隨後還,觀與太子決勝負。調達、難 陀奮其威武,便前欲擊。太子止言:「此非為人,大力魔 王耳,卿不能制,必受其辱,善自當之。」父王聞此,念太 子幼,深為愁怖,諸來觀者謂勝太子。時力人王踏地, 勇起奮臂,舉手前撮太子,太子應時接撲著地,地為 大動,眾會重辱,散去忽滅。太子殊勝,椎鐘擊鼓彈琴 歌頌,騎乘還宮。優陀語善覺言:「太子技藝事事殊特, 卿女裘夷,今於何在?」善覺答言:「從五百女在城門上。」 優陀白太子言:「宜現奇特。」太子脫身珠瓔欲遙擲之。 優陀言:「眾女太多,今擲與誰?」太子言:「珠瓔著頸,則是 其人。」尋便擲珠即著裘夷。一切眾女皆稱:「妙哉!甚為 殊特,世之希有。」於是善覺嚴辦送女,詣太子宮,眾妓 侍從凡二萬人,晝夜娛樂絕世之音,太子志意不以 為歡,常欲棄捨,靜修道業濟度眾生。王問其僕:「太子 迎妃以來,意趣云何?」僕答王言:「憂思不樂,身體羸瘦, 轉不如前。」王心愁憂,即召群臣:「太子不悅,當如之何?」 諸臣議言:「宜復娉娶,增其妓樂,儻能迴志樂於世間, 即復為娉妙女:一名眾稱味,二名常樂意;其一夫人 者,二萬婇女;三夫人者,凡有六萬婇女,端正妙好,天 女無異。」王問裘夷等:「太子今有六萬婇女妓樂供養, 太子寧樂乎?」答言:「太子夙夜專精志道,不思欲樂。」王 聞憂慘,召群臣復共議言:「今供太子,盡世珍奇,而故 專志未曾歡喜,必如阿夷言乎?」諸臣答言:「六萬婇女 極世之樂,不以為歡,宜使出遊觀於政治,以散道意 也。」於是王告太子:「當行遊觀。」太子念言:「久在深宮,思 欲出遊,審得」所願。王敕國中,「太子當出,嚴整道巷灑 掃燒香,懸繒旛蓋務令鮮潔。」太子導從千乘萬騎始 出東城門。時首陀會天名難提和羅,欲令太子速疾 出家,救濟十方三毒火然,願雨法水以滅毒火。難提 和羅化作老人踞於道傍,頭白齒落,皮寬面皺,肉消 脊僂,肢節萎曲,眼淚鼻洟,涎出相屬,上氣喘息,身「色 黧黑」,頭手。掉,軀體顫懾,惡露自出,坐臥其上。太子 問言:「此為何人?」僕言:「老人!何等為老?」曰:「夫老者,年耆 根熟,形變色衰,氣微力竭,食不消化,骨節欲離,坐臥 須人,目瞑耳聾,迴旋即忘,言輒悲哀,餘命無幾,故謂 之老。」太子歎曰:「人生於世,有此老患,愚人貪愛,何可 樂者?物生於春,秋冬悴枯,老至如電,身安足恃?」即說 偈言:「老則色衰,病無光澤,皮緩肌縮,死命近促。老則 形變喻如故,車法能除苦,宜以力學,命欲日夜盡,及 時可勤力,世間諦非常,莫惑墮冥中,當學然意燈,自 練求智慧,離垢勿染汙,執燭觀道地。」於是太子,即迴 車還,愍傷一切有此大患,憂思不樂。王問其僕:「太子 出遊,何故速還?」其僕答言:「道逢老人,傷念不樂,還」宮 愁思,數年小差復欲出遊。王敕國中:太子當出,禁諸 臭穢,莫在道側。於是太子駕乘出南城門,天化為病 人在於道側,身瘦腹大軀體黃熟,欬嗽嘔逆,百節痛 毒,九孔敗漏不淨自流,目不見色,耳不聞聲,呻吟呼 吸,手足摸空,喚呼父母,悲戀妻子。太子問曰:「此為何 等?」其僕答言:「病人也。何等為病?」答言:「人有四大,地、水、 火、風。一大有百一病,展轉相鑽,四百四病同時俱作。 此人必以極寒、極熱、極饑極飽、極飲、極渴,時節失所、 臥起無常,故致斯病。」太子歎曰:「吾處富貴極世所珍, 飲食快口放心自恣,婬於五欲不能自覺,亦當有病, 與彼何異?」即說偈言:「是身為脆哉,常俱四大中,九孔 不淨漏,有老有病患,生天皆無常,人間老病憂,觀身 如雨泡,世間何可樂?」於是太子迴車還宮,思念一切 有此大患。王問其僕:「太子出遊,今者何如?」其僕答言: 「逢見病人。」於是不樂。數年小差,復欲出遊。王敕國中: 「太子當出,平治臭處,無令近道。」出西城門,天化作死 人,扶轝出城,室家隨車啼哭呼天:「奈何捨我,永為別 離。」太子問曰:「此為何等?」僕言:「死人何等為死?」答言:「死 者盡也,精神去矣,四大欲散,魂神不安,風去息絕,火 滅身冷,風先火次,魂靈去矣,身體侹直,無所復知,旬 日之間,肉壞血流。」「脹爛臭,無一可取;身中有蟲,蟲 還食之,筋脈爛盡,骨節解散,髑髏異處,脊、脅、肩、臂、脾、
脛、足指各自異處,飛鳥走獸,競來食之;天龍鬼神、帝王人民,貧富貴賤,無免此患。」太子長歎,而說頌曰:「觀見老病死,太子心長歎,人生無常在,吾身亦當然,是 身為死物,精神無形法,假令死復生,罪福不敗亡。終 始非一世,從癡愛久長,自此受苦樂,身死神不喪,非 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止不受死。」於 是太子,迴車還宮,愍念眾生,有老病死苦惱大患,愁 思不食。王問其僕:「太子出遊,寧有樂乎?」即答王言:「逢 見死人,遂致不樂。」數年小差,復欲遊觀,嚴駕出北城 門,天復化作沙門,法服持缽,行步安詳,目不離前。太 子問曰:「此為何人?」其僕答曰:「沙門也。何等為沙門?」答 言:「蓋沙門之為道也,捨家妻子,捐棄愛欲,斷絕六情, 守戒無為,得一心者,則萬邪滅矣。一心之道,謂之羅 漢。羅漢者真人也。聲色不能汙,榮位不能屈,難動如 地,已免憂苦,存亡自在。」太子曰:「善哉!惟是為快。」即說 偈言:「痛哉有此苦,生老病死患,精神還入罪,經歷諸 勤苦。今當滅諸苦,生老病死除;不復與愛會,永令得 滅度。」於是太子,即迴車還,憂思不食。王問其僕:「太子 又出,意豈樂乎?」僕言:「行見沙門,倍更憂思,不饗飲食。」 王聞大怒,舉手自擊,前敕修道:「復令太子出,輒見不 祥,罪應刑戮。」即召群臣,各使建議,設何方術,當令太 子不出學道。有一臣言:「宜令太子監農種植,役其意 思使不念道。」便以農器犁牛作具,僕從小吏,相率上 田,令監課之。太子坐閻浮樹下,見耕者墾壤出蟲,天 復化令牛領興壤,蟲下淋落,烏隨啄吞。又作蝦蟆,追 食曲鱓,蛇從穴出吞食蝦蟆;孔雀飛下啄吞其蛇;蒼 鷹飛來搏取孔雀,鵰鷲復來搏撮食之。菩薩見此眾 生品類展轉相吞,慈心愍傷,即於樹下得第一禪。日 光赫奕,樹為曲枝,隨蔭其軀。王念太子常在宮中,未 曾執苦,即問其僕:「太子何如?」對言:「今在閻浮樹下,一 心禪定。」王曰:「吾令監作,欲亂其思,然故禪定,在家何 異?」王敕嚴駕,便往迎之。遙見太子,樹枝曲蔭,神曜非 常,下馬作禮,即與俱還。未及城門,無數千人華香奉 迎,相師一切,稱壽無量。王問:「何故?」梵志答言:「明旦日 出,七寶當至,王大歡喜,必成聖主。」是時太子還宮思 惟,念道清淨不宜在家,當處山林,研精行禪。至年十 九,四月七日,誓欲出家。至夜半後,明星出時諸天側 塞虛空,勸太子去。時裘夷見五夢,即便驚覺。太子問 之:「何故驚寤?」對:「向者夢中,見須」彌山崩,月明落地,珠 光忽滅,頭髻墮地,人奪我蓋,是故驚覺。菩薩心念:「此 五夢者,應吾身耳,念當出家。」告裘夷言:「須彌不崩,月 明續照,珠光不滅,頭髻不落,傘蓋今在。且自安寐,莫 憂失蓋。」於是諸天言:「太子當去,恐作稽留。」召《烏蘇慢》。 〈此言猒神〉適來入宮,國內猒寐。時《難提和羅》化諸宮殿,盡 為塚墓,裘夷妓女,皆成死人;骨節解散,髑髏異處。 脹爛臭,青瘀膿血流漫相屬。太子觀視宮殿,悉作塚 墓,鴟鵂狐狸豺狼鳥獸飛走其間。太子觀見一切所 有,如幻如化,如夢如響,皆悉歸空,而愚者保之,即呼 車匿急令鞁馬。車匿言:「天尚未曉,鞁馬何疾?」太子即 為車匿,而說偈言:「今我不樂世,車匿莫稽留,使我本 願成,除汝三世苦。」於是車匿,即行鞁馬,馬便跳踉,不 可得近,還白太子:「馬今不可得鞁。」菩薩自往,拊拍馬 背,而說頌曰:「在於生死久,騎乘絕於今,蹇特送我出, 得道不忘汝。」於是鞁馬訖,蹇特自念言:「今當足蹋地, 感動中外人四神接舉足,令腳不著地。」馬時復欲鳴, 使聲遠近,聞天便散,馬聲皆令入虛空。太子即上馬 出,行詣城門,諸天、龍神釋梵四天,皆悉導從,蓋於虛 空。時城門神人,現稽首言:「迦維羅衛國,天下最為中, 豐樂人民安,何故捨之去?」太子以偈答言:「生死為久 長,精神經五道,使我本願成,當開泥洹門。」於是城門 自然便開,出門飛去,天曉行四百八十里,到阿奴摩 國。太子下馬,解身寶衣瓔珞寶冠,盡與闡特,告言:「汝 便牽馬歸,上謝大王」及國群臣。闡特言:「今當隨從,供 給所須,不可獨還,放馬令去。山中多有毒蟲虎狼師 子,誰當供養飲食水漿床臥之具?當何從得?要當隨 從,與並身命。」蹇特長跪,淚出䑛足,見水不飲,得草不 食,鳴啼流涕,徘徊不去。太子復說偈言:「身強得病摧, 氣盛老至衰,死亡生別離,云何樂世間?」於是闡特悲 泣禮足,牽馬辭還。未至國城四十里外,白馬悲鳴,其 聲徹國中。國中皆云太子來還。舉國人民,絡繹出迎, 但見車匿,牽馬空還。裘夷見此,自投殿下,抱馬歔欷, 淚下交橫。王見裘夷泣,五內皆摧傷自抑,告言曰:「吾 子學自然。」國中人民見王及裘夷,哽噎悲泣,莫不為 摧傷。裘夷日夜思王,便召群臣:「吾有一太子,捨我而 入山,卿曹相差次,令數滿五人,共追侍太子,慎勿中 來還。」太子得離俗,踴躍欣喜安,徐步行入城,國人睹 太子,歡喜無有猒。太子離恩愛,遠諸苦惱根,思欲剃 頭髮,倉卒無有具。帝釋持刀來,天神受髮去,遂復前 行,國中人民隨而觀之。於是出國小,復前行,到摩竭 國,從右門入,左門出。國中人民男女大小,見太子者, 或言天人,或言帝釋、梵天神、龍王,歡喜踴躍,不知何 神。太子知其所念,便下道坐樹下,人民圍繞,歡喜觀視。時國王萍沙,即問臣吏:「國中何以寂默,了無音聲?」 對曰:「朝有道士經國過去,光相威儀,非世所有。國人 大小追出而觀,於今未還。」於是王與群臣出詣道士, 遙見太子光相殊妙,便問:「太子:是何神乎?」太子答言: 「吾非神也。」王問:「若非神者,從何國來?是何姓族?」太子 報言:「吾出香山之東,雪山之北,國名迦維,父名白淨, 母名摩耶。《萍沙》」問言:「將無悉達乎?」答言:「是也。」驚起禮 足:「太子生多奇異,形相炳著,當君四天下,為轉輪聖 王,四海顒顒,冀神寶至,何棄天位,自投山藪?必有異 見,願聞其志。」太子答言:「以吾所見,天地人物,出生有 死,劇痛有四,老病死苦,不可得離。身為苦器,憂畏無 量,若在尊寵,則有憍逸,貪求快意,天下被患,此吾所 猒,故欲入山。」諸耆長曰:「夫老病死,自世之常,何獨預 憂?乃棄美號,隱遁潛居,以勞其形,不亦難耶?」於是太 子即說頌言:「如諸君言,不當預憂,使我為王,老到病 至,若當死時,寧有代我受此厄者?如無有代,胡可勿 憂?天下有慈父孝子,愛徹骨髓,至當死時,不得相代。 若此偽身,苦至之日,雖居高位,六親在側,如為盲人 設燭,何益?於無眼者吾睹眾行,一切無常,皆化非真, 樂少苦多,身非己有,世間虛無,難得久居。物生有死, 事成有敗,安則有危,得則有亡,萬物紛擾,皆當歸空, 精神無形,躁濁不明,行致死生之厄,非直一受而已 也。但為貪愛蔽在癡網,沒生死河,莫之能覺。故吾欲 入山,一心思四空淨,度色滅恚,斷求念空,無所適莫, 是將返其源而歸其本,始出其根,如我願得,乃可大 安。」萍沙王及諸耆長歡喜意解:「太子志妙,世間難有, 必得佛道,願先度我。」太子默然而逝,復前念言:「今我 入山,何用寶衣?世間癡愚人,皆為財所危。」即便見獵 師,軀遊被法衣。太子喜念言:「此則真人衣,度世慈悲 服,獵者何故著?」心念欲貿易,成我志所願。便持金縷 衣,貿取法衣。震越;獵者內歡喜,菩薩亦俱然。太子被 震越,柔軟鮮且潔,顧視僧伽梨,遇佛「無差別。」於是遂 入山。菩薩得法服,欣喜光照耀山林,諸道士一名為 阿蘭,二名為迦蘭,學來積年,四禪具足,獲致五通,見 光驚怪:此何瑞應?便共出觀,遙見太子,是為悉達,今 果出家。善來悉達,可坐是榻,冷泉美果,今可食之。而 作頌曰:「日王初出時,在於山頂上;是故慧明照,一切 諸群生。若有觀面像,緣意不知猒,是故道德最,無雙 無有比。」是時菩薩說頌言:「雖修四定意,不知無上慧, 道心正為本,不在事邪神;行俗謂為真,長夜求梵天; 是故不識道,輪轉墮生死。」於是菩薩行起慈心,遍念 眾生老耄顓愚,不免疾病死喪之痛,欲令解脫,以一 其意而起悲心,愍傷一切皆有饑渴、寒暑、得失罪咎、 艱難「之患,欲令安穩,以一其意;而起喜心,念諸世間 皆有憂苦恐怖遭逢之患,欲令憺泊,以一其意;而起 護心;欲度五道八難眾生,愚蔽朦闇不見正道,念欲 成濟使得無為,以一其意,得善不喜逢惡不憂,捨世 八事,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不以傾動,成二禪行。」復前 到斯那川,其川平正多種果樹,處處有流泉浴池,其 中淨潔,無有蚑蜂蚊䖟蠅蚤。川中道士名為斯那,教 授弟子等五百人,修其所術。於是菩薩坐娑羅樹下, 便為一切志求無上正真之道。諸天奉甘露,菩薩一 不肯受,自誓日食一麻一米,以續精氣。端坐六年,形 體羸瘦,皮骨相連,元清靜寞,寂默一心,內思安般一 數、二隨、三止、四觀、五還、六淨,遊志三四,出十二門,無 分散意神通妙達,棄欲惡法無復五蓋,不受五欲眾 惡自滅,念計分明思視無為,譬如健人得勝怨家,意 以清淨成三禪行。天帝釋意念言:「菩薩坐樹下六年 已滿,形體羸瘦,今當使世間人奉轉輪王食,補六年 之饑虛。」便感斯那二女,使於夢中見天下盡成為水, 中有一華七寶光色,須臾便萎,失其本色。見有一人, 以水灑上,更生如故,水中眾華,始生萌芽,覆水如出。 二女夢寤,怪未曾有,即啟語父,其父不解,盡問耆年, 皆不能說。天帝復下化作梵志,為女解夢言:「汝見天 下水中生一華者,是白淨王太子初生時,今在樹下 六年,身羸形瘦。是華萎時,見一人水灑更生者,是能 獻食者;小華萌芽欲出者,是五道生死人也。」時天帝 釋即說偈言:「六年不傾倚,亦不念饑寒,精進無所著, 形瘦皮骨連。汝等修敬意,奉獻於菩薩,現世獲大福, 後世受果報。」女言:「獻食者,其法云何?」梵志答言:「當取 五百牛乳,展轉相飲,至於一牛。」《一、牛》持用作糜, 乳糜涌沸,出高七仞,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斟麋入缽, 釜杓不汙。二女恭肅奉獻菩薩,菩薩意念,欲先沐浴, 然後受糜,行詣流水側,灑浴身形,浴訖欲出水,天神 按樹枝,二女奉乳糜,得食氣力充,咒願「福無量,令汝 歸三尊。」食畢洗手漱口,澡缽已還擲水中,逆流未至 七里,天化作金翅鳥,飛來捧缽去,並髮一處供養起 塔。即復前行,當度尼連禪河。是時菩薩便說偈言:「度 水尼連禪,慈愍一切人,五道三毒垢,使除如水淨。菩 薩興是念,一切癡墮冥,當持八直水,洗除三毒垢。」是 時始上岸,青雀有五百飛來,繞菩薩三帀悲鳴去。於是復前行,當過瞽龍池。是龍大歡喜,踴出見菩薩,便 說偈言:「善哉見悉達,來救何以晚?奉請一切眾,無上 甘露漿。行步地震動,眾樂自然鳴,正與過佛等,於我 無有疑。今持無上慧,降伏諸魔怨,今當佛日照,覺諸 群生眠。」於是復前行,望見蘇林山,其地平正,四望清 淨,生草柔軟,甘泉盈流,華香茂潔。中有一樹,高雅奇 特,枝枝相次,葉葉相加,華色蓊鬱,如天妝飾,天旛在 樹頂,是則「為元吉。」眾樹林中王,於是小前行,見一刈 草人,菩薩便問曰:「今汝名何等?我名為吉祥,今刈吉 祥草,今汝施我草,十方皆吉祥。」時吉祥即說偈言:「以 棄聖王位,七寶玉女妻,金銀之床榻,氍氀錦繡縟,鶡 鴠鳥哀聲,八部真音響,超越過梵天,今用芻草為?」菩 薩以偈答曰:「發願阿僧祇,欲度五道人,今往滿本願, 是故欲得草。人與把亂草,便持向樹王:『世間意皆亂, 我當正其志』。」即持草布地,齊正如所言,菩薩便坐上, 一切蒙其恩。菩薩作三要,正坐及其樹,「若我不得道, 終不離三誓,言我肌骨枯不動會當成,過佛得道時, 皆悉出一心。」於是菩薩安坐入定,棄苦樂意無憂喜 想,心不依善亦不附惡,正在其中。如人沐浴淨潔覆 以白㲲,中外俱淨表裏無垢,喘息自滅寂然無變成 四禪行,已得定意不捨大悲,智慧方便究暢要妙,通 三十七道品之行。何謂三十七品?一為四意止,二為 四意斷,三為四神足,四為五根,五為五力,六為七覺 意,七為八直行,周而復始,苦空、非常、無相、無願。「我念 世間貪愛嗜欲墮生死苦,少能自覺本從十二因緣 起。何等為十二?本從癡行便有識,緣識行便有名字, 從名字行便有六入,緣六入行便有更樂,緣更樂行 便有痛,緣痛行便有愛,緣愛行便有取,緣取行便有 有,緣有行便有生,緣生行便有老死憂悲苦痛心惱 大患,具有精神,從是轉墮生死。欲得道者,當斷貪愛, 滅除情慾,無為無起,然則癡滅,癡滅則行滅,行滅則 識滅,識滅則名字滅,名字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更 樂滅,更樂滅則痛滅,痛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 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痛心惱大 患皆盡,是謂得道。」菩薩心自念言:「今當降魔官屬。」即 放眉間毫相光明感動魔宮,魔大惶怖,心中不寧,觀 見菩薩已在樹下,清淨無欲,精思不懈,心中煩毒,飲 食不甘,妓樂不御,念是道成,必大勝我,及其未作佛, 壞其道意。魔子須摩提前諫父曰:「菩薩行淨,三界無 比,以得自然神通,眾梵諸天億百皆往禮侍,此非天 人所當沮壞,無為興惡自毀其福。」魔王不聽,召三玉 女:一名恩愛,二名常「樂,三名大樂。父王莫憂,吾等自 往壞菩薩道,不足為勞,父王勿復憂念。」於是三女莊 嚴天服,從五百玉女到菩薩所,彈琴歌頌婬欲之辭, 欲亂道意。三女復言:「仁德至重,諸天所敬,應有供養, 故天獻我,我等潔淨,年在盛時,願得晨起夜寐,供侍 左右。」菩薩答言:「汝宿有福受得天身,不惟無常而作 妖媚,形體雖好,而心不端。譬如畫瓶,中盛臭毒,將以 自壞。有何等奇?福難久居,婬惡不善,自忘其本,福盡 罪至,墮三惡道,受六畜形,欲脫至難。汝輩亂人道意, 不計非常,經歷劫數,展轉五道。今汝曹等未離勤苦, 吾在世間處處所生,觀視老者如母,中者如姊,小者 如妹。諸姊各各還宮,勿復作是曹事!」菩薩一言便成 老母,頭白齒落,眼冥脊傴,拄杖相扶而還。魔見三女 還皆成老母,益大忿怒。更召鬼神王,合得十八億,皆 從天來下,圍繞菩薩三十六由旬,皆使變成師子,熊、 羆、兕、虎、象、龍、牛、馬、犬、豕、猴、猨之形,不可稱言,蟲頭人 軀,蚖蛇之身,黿、龜之首,而有六目,或一頸而多頭,齒 牙爪距,擔山吐火,雷電四「遶擭持戟矛,菩薩慈心不 驚不怖,一毛不動光顏益好,鬼兵不能得近。」魔王便 前說偈問言:「菩薩慈心所問盡,答曰:比丘何求坐樹 下,樂於林藪毒獸間,雲起可畏窈冥冥,天魔圍遶不 以驚。古有真道佛所行,恬憺為上除不明,其城最勝 法滿藏,吾求斯坐決魔王。汝當作王轉金輪,七寶自 至典四方,所受五欲最無比,斯處無道起入宮。吾睹 欲盛吞火銅,棄國如唾無所貪,得王亦有老死憂,去 此無利勿妄談,何安坐林如大語,委國財位守空閑。 不見我興四部兵,象馬步兵十八億,已見猴猨師子 面,虎兕毒蛇豕鬼形,皆持刀劍擭戈矛,超躍哮呼滿 空中。設復億。」「神武備,為魔如汝來會此,矢刃火攻 如風雨,不先得佛終不起。魔有本願令我退,吾亦自 誓不虛還;今汝福地何如佛,於是可知誰得勝?吾曾 終身快布施,故典六天為魔王,比丘知我宿福行,自 稱無量誰為證?昔吾行願從錠光,受拜為佛釋迦文, 怒畏想盡故坐斯,意定必解壞汝軍。我所奉事諸佛 多,財寶衣食常施人,仁戒積德厚於地,是以脫想無 患難。」菩薩即以智慧力,伸手接地是知我,應時普地 軯大動,魔與眷屬顛倒墮。魔王敗績悵失利,昏迷卻 踞前畫地。其子又曉心乃寤,即時自歸前悔過:「吾以 不復用兵器,等行慈心卻魔怨;世用兵器動人心,而 我以等如眾生。若調象馬雖已調,然後故態會復生若得最調如佛性,已如佛調無不仁。諸天見佛擒魔 眾,忍調無想怨自降,諸天歡喜奉華臻。非法王壞法 王,勝本從等意智慧力,慧能即時攘不祥,能使怨家 為弟子,當禮四等道之證。面如滿月色從容,名聞十 方德如山,求佛像貌難得比,當稽首斯度世仙。」菩薩 累劫清淨之行,至儒大慈道定自然,忍力,降魔鬼兵 退散,定意如故,不以智慮,無憂喜想。是日夜半後,得 三術闍漏盡結解,自知本昔久所習行,「四神足、念、精 進定、欲定、意定、慧定,得變化法,所欲如意,不復用思; 身能飛行,能分一身作百作千,至億萬無數,復合為 一;能徹入地,石壁皆過,從一方現,俯沒仰出。譬如水 波,能身中出水火,能履水行虛身不陷墜,坐臥空中, 如飛鳥翔,立能及天;手捫日月,欲身平立,至梵自在。 眼徹視,耳洞聽,意預知諸天人龍鬼神、蚑行蠕動之 類,身行口言心所念,悉見聞知。諸有貪婬,無貪婬者; 有瞋怒,無瞋怒者;有愚癡,無愚癡者;有愛欲,無愛欲 者;有大志行,無大志行者;有內外行,無內外行者;有 念善、不念善者,有一心、無一心者,有解脫意;無解脫 意者,一切悉知。菩薩觀天上、人中、地獄、畜生、鬼神五 道,先世父母、兄弟、妻子,中外姓字,一一分別一世十 世百千萬億無數世事,至於天地一劫崩壞空荒之 時,一劫始成,人物興時,能知十劫百劫至千萬億無 數劫中,內外姓字,衣食苦樂,壽命長短,死」此生彼,展 轉所趣,從上頭始,諸所更身,生長老終,形色好醜,賢 愚苦樂,一切三界,皆分別知。見人魂神,各自隨行,生 五道中。或墮地獄,或墮畜生,或作鬼神,或生天上,或 入人形。有生豪貴富樂家者,有生卑鄙貧賤家者。知 眾生或五陰自蔽:一色像,二痛癢,三思想,四行作,五 魂識皆習五欲,眼貪色,耳「貪聲,鼻貪香,舌貪味,身貪 細滑,牽於愛欲,惑於財色,思望安樂,從是生諸惡本, 從惡致苦,能斷愛習,不隨婬心,大如毛髮,受行八道, 則眾苦滅。譬如無薪亦無火,是謂無為度世之道。」菩 薩自知己棄惡本,無婬怒癡,生死已盡,五陰諸種悉 斷,無餘災孽,所作已成,智慧已了,明星出時,廓然大 悟,得無上正真道,為最正覺。得佛十八法,有十神力、 四無所畏。佛十八法者,謂從得佛至於泥洹:一、無失 道;二、無空言;三、無妄志。四、無不靜意。五、無若干想;六、 無不省視。七、志欲無減,八、精進無減,九、定意無減,十、 智慧無減,十一、解脫無減,十二、度知見無減;十三、古 世之事悉知見,十四、來世之事悉知見,十五、今「世之 事悉知見,十六、攬眾身行化以始所知,十七、攬眾言 行化以始所知,十八、攬眾意行化以始所知,是為佛 十八不共之法。十神力者,佛悉知見深微隱遠是處 非處,明審如有」,一力也;「佛悉明知來今往古所造行 地其受報處,二力也;佛悉分別天人眾生彼彼異念」, 三力也;「佛知眾生若干種語及度世語,四力也;佛悉 了知世間雜種無量情態,五力也;佛能現禪解脫定 行除眾勞諍,六力也;佛知欲縛知欲解要在所宜行, 七力也;佛智如海善言無量,追識一切宿命所更,八 力也;佛天眼淨見人物死神所出生,善惡殃福隨行 受報,九力也;佛漏已盡無復縛著,神真叡智自知見 證,究暢道行可作能作,無餘生死其智明審」,是為佛 十神力也。四無所畏者,佛神智正覺無所不知,愚人 或言:「佛不悉知,至梵魔眾聖皆莫能論佛之智故,獨 步不懼」,一無畏也。佛漏盡悉止,愚或相言,「佛漏未盡, 至梵魔眾聖莫能論佛之志故獨步不懼」,二無畏也。 佛說經戒天下誦習,愚或相言,「佛經可遏,至梵魔眾」 聖莫能論,毀佛之正經,故獨步不懼,三無畏也。佛現 道義,言真而要,能度苦厄,愚或相言不能度苦,至梵 魔眾聖莫能論佛正道,故周行不懼,四無畏也。佛得 是意一切智見,坐自念言:「是實微妙,難知難明,甚難 得也,高而無上,廣不可極,淵而無下,深不可測,大包 天地,細入無間,養育眾生如視赤子,承事諸佛,積德 無量,累劫勤苦不亡其功,今悉得之。」喜自頌曰:「作福 之報快,眾願皆得成,速疾入眾寂,皆得至泥洹。今覺 佛極尊,棄婬淨無漏,一切能將導,從者必歡喜。」是時 佛在摩竭提界善勝道場貝多樹下,德力降魔、覺慧 神靜,三達無礙,度二賈客,提謂波利,授三自歸,及與 五戒,為清信士,念昔「錠光別我為佛,汝後百劫當得 作佛,名釋迦文如來,成等正覺,解無上道,為天人師, 號佛世尊,度脫眾生如我今也。吾從是來,建立弘誓, 奉行六度、四等、四恩、三十七品,善權隨時,一切諸法 積累不倦,高行殊異,忍苦無量,功報不遺,大願果成。」 佛說經已,一切眾會皆大歡喜,為佛作禮而去。 按《佛國記》,烏萇國。是正北天竺也。常傳言佛至北天 竺。即到此國。佛遺足跡於此。
宿呵多國,佛法亦盛。昔天帝釋試菩薩,化作鷹鴿,割 肉貿鴿,佛即成道,與諸弟子遊行,語云:「此本是吾割 肉貿鴿處。」國人由是得知,於此處起塔,金銀校飾。 犍陀衛國,是阿育王子法益所治處,佛為菩薩,於此
國以眼施人,其處亦起大塔,金銀校飾《竺剎尸羅國》,竺剎尸羅,漢言截頭也。佛為菩薩時,於此處以頭施人,故因以為名。
弗樓沙國。佛昔將諸弟子遊行,語阿難云:「吾般泥洹 後,當有國王名罽膩伽,於此處起塔。」後膩伽王出世, 出行遊觀。時天帝釋欲開發其意,化作牧牛小兒,當 道起塔。王問言:「汝作何等?」答曰:「作佛塔。」王言:「大善。」於 是王即於小兒塔上起塔,高四十餘丈,眾寶校飾,凡 所經見塔廟,壯麗威嚴,都無此比。《傳》云:閻浮提塔,唯 「此為上。」王作塔成已。小塔即自傍出大塔南。高三尺 許。
僧伽施國有佛,上忉利天,三月為母說法,來下處,佛 上忉利天以神通力,都不使諸弟子知,未滿七日,乃 放神足。阿那律以天眼遙見世尊,即語尊者大目連: 「汝可往問訊世尊。」目連即往,頭面禮足,共相問訊。問 訊已,佛語目連:「吾卻後七日,當下閻浮提,目連即還。」 於時八國大王及諸臣民,不見佛久,咸皆渴仰,雲集 此國以待世尊。時優缽羅比丘尼即自心念:「今日國 王臣民,皆當奉迎佛,我是女人,何由得先見佛?」即以 神足化作轉輪聖王,最前禮佛。佛從忉利天上來向 下,下時化作三道寶階,佛在中道七寶階上行。梵天 王亦化作白銀階,在右邊執白拂而侍。天帝釋化作 紫金階,在左邊執七寶蓋而侍。諸天無數從佛下。佛 既下,三階俱沒於地,餘有七級現。後阿育王欲知其 根際,遣人掘看,下至黃泉,根猶不盡。王益信敬,即於 階上起精舍,當中階作丈六立像,精舍後立石柱,高 三十肘,上作師子,柱內四邊有佛像,內外映徹淨若 琉璃。有外道論師與沙門諍此住處,時沙門理屈,於 是共立誓言:「此處若是沙門住處者,今當有靈驗。」作 是言已,柱頭師子乃大鳴吼見證,於是外道懼怖,心 伏而退。佛以受天食三月故,身作天香,不同世人,即 便浴身。後人於此處起浴室,浴室猶在。優缽羅比丘 尼初禮佛處,今亦起塔。佛在世時,有翦髮爪作塔,及 過去三佛,並釋伽文佛坐處、經行處,及作諸佛形像 處,盡有塔,今悉在。天帝釋、梵天王從佛下處亦起塔。 北五十由延有一寺名火境。火境者惡鬼名也。佛本 化是惡鬼,後人於此處起精舍,以精舍布施阿羅漢, 以水灌手,水瀝滴地,其處故在,正復掃除,常現不滅。 此處有辟支佛食處,泥洹地大如車輪,餘處生草,此 處獨不生,及曬衣地處亦不生草,衣條著地跡,今故 現在。東南罽饒夷城,去城西六七里,恆水北岸,佛為 諸弟子說法處。《傳》云:「說無常、苦,說身如泡沫等。」此處 起塔猶在。恆水南,一林名呵棃,佛於此中說法,經行、 坐處盡起塔。
沙祗大國城南門道東。佛本在此嚼楊枝刺土中即 生長七尺不增不減。諸外道婆羅門嫉妒或斫或拔 遠棄之。其處續生如故。
拘薩羅國。城南門千二百步,道西長者須達起精舍。 精舍東向開門戶,兩廂有二石柱,左柱上作輪形,右 柱上作牛形。池流清淨,林木尚茂,眾華異色,蔚然可 觀,即所謂祗洹精舍也。佛上忉利天,為母說法九十 日,波斯匿王思見佛,即刻牛頭栴檀作佛像,置佛坐 處。佛後還入精舍,像即避出迎佛。佛言:「還坐吾般泥 洹後,可為四部眾作法式像。」即還坐。此像最是眾像 之始,後人所法者也。佛於是移住南邊小精舍,與像 異處,相去二十步。精舍西北四里有榛,名曰得眼。本 有五百盲人,依精舍住此。佛為說法,盡還得眼。盲人 歡喜,剌杖著地,頭面作禮,杖遂生長大。世人重之,無 敢伐者,遂成為榛,是故以得眼為名。祗洹眾僧中食 後,多往彼榛中坐禪。祗洹精舍東北六七里,毗舍佉 母作精舍,請佛及僧,此處故在祗洹精舍大援落,有 二門,一門東向,一門北向。此園即須達長者布金錢 買地處也。精舍當中央,佛住此處最久,說法度人,經 行坐處,亦盡起塔,皆有名字,乃孫陀利殺身謗佛處。 出祗洹東門,北行七十步道西佛昔共九十六種外 道論議,國王大臣居士人民皆雲集而聽。時外道女 名旃遮摩那,起嫉妒心,及懷衣著腹前似若妊身,於 眾會中謗佛以非法。於是天帝釋即化作白鼠,齧其 腰帶斷,所懷衣墮地,地即劈裂,生入地獄。及調達毒 瓜欲害佛生入地獄處,後人皆標識之。又於論議處 起精舍,精舍高六丈許,裏有坐佛。其道東有外道天 寺,名曰影覆,與論議處精舍夾道相對,亦高六丈許。 所以名影覆者,日在西時,世尊精舍影則映外道天 寺;日在東時,外道天寺影則北映,終不得映佛精舍 也。外道常遣人守其天寺,掃灑燒香,然燈供養,至明 旦,其燈輒移在佛精舍中。婆羅門恚言:「諸沙門取我 燈,自供養佛,為爾不止。」婆羅門於是夜自伺候,見其 所事,天神持燈,繞佛精舍三帀,供養佛已,忽然不見。 婆羅門乃知佛神大,即捨家入道。《傳》云:「近有此事,舍 衛城東南四里,瑠璃王欲伐舍夷國,世尊當道側立, 立處起塔。城西五十里,一邑名都維,是迦葉佛本生 處、父子相見處、般泥洹處」,皆悉起塔。舍衛城東南十一由延一邑,名那毗伽,此北一由延一邑,是《拘那含 牟尼》佛所生處,父子相見處,般泥洹處,皆起塔。此東 一由延,迦維羅衛城,城中都無王民,甚如坵荒,只有 眾僧民戶數十家而已。白淨王故宮處,作太子母形 像,乃太子乘白象入母胎時,太子出城東門,見病人 迴車還處,皆起塔。阿夷相太子處,與難陀等撲象角 射箭處,東南去三十里,入地令泉水出。後世人治作 井,令行人飲之。佛得道還見父王處。五百釋子出家, 向優波離作禮,地六種震動處。佛為諸天說法,四天 王守四門,父王不得入處。佛在尼拘律樹下東向坐。 大愛道布施佛僧伽棃處,此樹猶在。瑠璃王殺釋種 子,釋種子先盡,得須陀洹,立塔,今亦在。城東北數里 有王田,太子樹下觀耕者處。城東五十里有王園,園 名論民。夫人入池洗浴,出池北岸二十步,舉手攀樹 枝,東向生太子。二龍王浴太子身,浴處遂作井,及上 洗浴池,今眾僧常取飲之。凡佛有四處常定:一者成 道處;二者、轉法輪處;三者說法論議伏外道處;四者 上忉利天,為母說法來下處,餘則隨時示現焉。 藍莫國東拘夷那竭城,城北雙樹間希連河邊,世尊 於此北首而般泥洹,及須跋最後得道處,以金棺供 養世尊七日處,金剛力士放金杵處,八王分舍利處, 諸處皆起塔。有僧伽藍,今悉現在。從此東南十二由 延,諸棃車欲逐佛般泥洹處,而佛不聽,戀佛不肯去。 佛化作大深壍,不得渡。佛與缽作信,遣還其家。立石 柱上有銘題:
摩竭提國東南一小孤石山,山頭有石室,石室南向, 佛坐其中。天帝釋將天樂般遮彈琴樂佛處。帝釋以 四十二事問佛,一一以指畫石,畫跡故在。從此西南 那羅聚落,是舍利弗本生村。舍利弗還於此村中般 泥洹,即此處起塔,今亦現在。從此西一由延王舍新 城出,城南四里,南向入谷,至五山裏。五山周圍,狀若 「城郭」即是。沙王舊城。城東西可五六里,南北七八 里。舍利弗、目連初見頞鞞處,尼揵子作火坑、毒飯請 佛處。阿闍世王酒飲黑象欲害佛處。城東北角曲中, 耆舊於菴婆羅園中起精舍,請佛及千二百五十弟 子供養處,今故在《谷搏山》東南上十五里,到耆闍崛 山。未至頭三里,有石窟南向,佛本於此坐禪。西北三 十步,復有一石窟,阿難於中坐禪。天魔波旬化作鵰 鷲,住窟前,恐阿難,佛以神足力,隔石舒手,摩阿難肩, 怖即得止。鳥跡手孔,今悉存,故曰「鵰鷲窟山。」窟前有 數百佛,在石室前東西經行。調達於山北嶮巇間橫 擲其石,傷佛足指處,石猶在。佛說法堂已毀壞,止有 磚壁基在。搏南山有一石室,名賓波羅窟,佛食後常 於此坐禪。又西五六里,有一石室,名車帝,佛泥洹後, 五百阿羅漢結集經處。出經時鋪三空座,莊嚴校飾, 舍利弗在左,目連在右,五百數中少一阿羅漢。大迦 葉為上座,時阿難在門外不得入,其處起塔,今亦在。 從此西伽耶城,城南二十里,菩薩本苦行六年處有 林木。此西三里佛入水洗浴,天按樹枝,得攀出池處。 又北二里,得彌家女奉佛乳糜處。從此北二里,佛於 一大樹下石上東向坐,食糜樹石今悉在。石可廣長 六尺,高二尺許。國中寒暑均調,樹木或數千歲,乃至 萬歲。此東北一石窟,菩薩入中西向,結跏趺坐,心念: 「若我成道,當有神驗。」石壁上即有佛影現,長三尺許, 今猶明亮。時天地大動,諸天在空中白言:「此非過去、 當來諸佛成道處。去此西南行減半由延,貝多樹下 是過去、當來諸佛成道處。」諸天說是語已,即便在前 唱導導引而去。菩薩起行,離樹三十步,天授吉祥草, 菩薩受之。復行十五步,五百青雀飛來,繞菩薩三帀 而去。菩薩前到貝多樹下,敷吉祥草,東向而坐。時魔 王遣三玉女從北來試魔王自從南來試菩薩,以足 指按地,魔兵退散,三女變老。自上苦行六年處及此 諸處,後人皆於中起塔立像,今皆在。佛成道已,七日 觀樹受解脫樂處。佛於貝多樹下東西經行,七日處, 諸天化作七寶屋供養佛。七日處文鱗育龍,七日繞 佛處。佛於尼拘律樹下方石上東向坐,梵天來請佛 處、四天王奉缽處、五百賈客授麨蜜處、度迦葉兄弟 師徒千人處。此諸處亦起塔,佛得道處。有三僧伽藍, 皆有僧住,眾僧民戶,供給饒足無所乏少,戒律嚴峻, 威儀坐起入眾之法。佛在世時聖眾所行,以至於今, 佛泥洹已來,四大塔處相承不絕。四大塔者,「佛生處、 得道處、轉法輪處、般泥洹處。」
迦屍國波羅捺城,城東北十里許,得仙人鹿野苑精 舍。此苑本有辟支佛住,常有野鹿棲宿。世尊將成道, 諸天於空中唱言:「白淨王子出家學道,卻後七日當 成佛。」辟支佛聞已,即取泥洹,故名此處為仙人鹿野 苑。世尊成道已後,人於此處起精舍,佛欲度拘鱗等 五人,五人相謂言:「此瞿曇沙門本六年苦行,日食一 麻一米,尚不得道,況入人間,恣身口意,何道之有?今 日來者,慎勿與語。」佛到,五人皆起作禮處。復北行六 十步,佛於此東向坐,始轉法輪度拘鱗等五人處。其北二十步,佛為彌勒授記處。其南五十步,翳羅缽龍 問佛:「我何時當得免此龍身?」此處皆起塔,現在 拘睒彌國精舍瞿師羅園,佛昔住處。東八由延,佛本 於此度惡鬼處,亦嘗在此住,經行坐處皆起塔。 師子國本無人民,止有鬼神及龍居之。佛至其國,欲 化惡龍,以神足力,一足躡王城北,一足躡山頂,兩跡 相去十五由延。於王城北跡上起大塔,高四十丈,金 銀莊校,眾寶合成。
按《如來方便善巧咒經》,「時釋迦如來在虛空,為護一 切無量眾生,除一切病,斷一切惡諸邪鬼故,說是神 咒:『南無佛陀耶』。」〈一〉南無達摩耶。〈二〉南無僧伽耶。〈三〉南 無貰迦牟尼夷。〈四〉多他伽多耶?〈五〉阿囉漢坻。〈六〉三藐 三佛陀耶。〈七〉多地他。「懼迷懼迷。」〈八〉摩訶懼迷。〈九〉多犁, 多犁。〈十〉摩訶多犁。〈十一〉《柘犁》,柘犁。〈十二〉摩訶《柘犁》。〈十三〉《大唎》, 《大唎》。〈十四〉摩訶大唎。〈十五〉帝《唎》,帝《唎》。〈十六〉摩訶帝唎。〈十七〉呵呵, 翅隸,《翅隸》。〈十八〉摩呵翅隸。〈十九〉諸嚧,諸嚧。〈二十〉摩呵諸嚧。〈二十 一〉《覓隸》,「覓隸。」〈二十二〉摩呵《覓隸》。〈二十三〉《帝隸》,帝隸!〈二十四〉摩 呵帝隸。〈二十五〉度迷,度迷。〈二十六〉摩呵,《度迷》。〈二十七〉《柘犁》,柘 犁。〈二十八〉摩呵《柘犁》。〈二十九〉《詰唎》詰唎。〈三十〉摩呵詰唎。〈三十一〉 《折隸》《折隸》〈三十二〉摩呵《折隸》。〈三十三〉蘇婆呵。〈三十四〉爾時,釋 迦如來說是咒已,告虛空藏菩薩言:「虛空藏!若善男 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是《陀羅尼》者,一切刀杖所不能 加,一切水火亦不能害,一切惡病所不能惱,終不橫 死。如前六佛所說神咒等無有異。」
按《釋迦氏譜》《長阿含》云:「佛入城,向雙樹間,令阿難敷 座,使足南首,北面向西方,以法久流北方故。佛自四 褻僧伽梨,偃右脅如師子王,累足而臥,鬼神以華散 地。佛廣說往昔六返作輪王,於此地厝骨。我今成正 覺已,於此處復捨身命涅槃。有菩薩名迦葉,廣問病 因,並決諸疑。佛從臥起,放大光明,照無量土,八熱八」 寒,諸地獄苦,皆悉消滅。光中說言,「一切眾生,皆有佛 性,廣說法要,度人無數。」故現倚臥,令未得道者為得 道因。又為八部大設供養,以千端㲲纏身,七寶棺,盛 香油,灌香木,焚二㲲不然,一在外,一在內,為諸眾生 分散舍利。
《雙卷泥洹經》云:「告諸比丘:『佛之遺令,必共慎之!卻後 一億四千餘歲,乃復有佛,我為聖師,至七十九,所應 作者並已究暢。汝其勉之!夜已半矣,無宜放逸,善法 由生,萬物無常』。」此是後說。於是世尊即入初禪二三 四禪,空識不用,至非想定,入滅盡定,從定起已,入非 想定,乃至四三二初禪,又從初禪入二、三四禪,從定 「起已,入般涅槃。」於是大地震動,幽冥大明,天雨香華, 散大會上,梵釋神天各作偈頌,諸比丘等,悲慟殞絕。 阿那律告止,諸天滿空,諸比丘等,悲號搔擾,恐有怪 責,既聞此喻,互相裁抑。
諸比丘竟夜講法,達於天曉。那律告阿難:「入城告知, 如來已滅度,宜知所作。」聞已悲慟,各齎香華樂具,詣 樹供養。竟一日已,以舍利置床上,諸天舉角,入城東 門,遍諸里巷。國人皆出,詣城西門,在高顯處,天意留 至七日,令得供養。又出北門,度尼連河天冠寺中,各 嚴眾具,以輪王法供辦葬具。香水浴已,劫貝周纏,內 金棺中,外鐵槨盛沉檀,名香積上。將欲加火而天滅 之,待迦葉故。
《摩耶經》云:「佛涅槃時,夫人天上現五大惡夢,時阿那 律殯如來已,昇天告之,聞之悶絕。甦已與眷屬下,遙 見佛棺,不能自勝,前至頂禮,天華布散,顧見大衣缽 杖,執之悲感,雨下成河。佛以神力,棺蓋欻開,合掌舉 慰,從內起坐,放千光明。時佛合掌問訊,願勿啼哭」,廣 說諸偈。此名《母子相見經》。便與辭別,棺便忽闔,三千 「界動,八部悲感。」
按《酉陽雜俎》:「那揭羅國城東塔中有佛頂,骨周二尺。 欲知善惡者,以香塗印骨,其跡煥然,善惡相悉見。」 按《三藏法數》:世尊往昔在山修道,號善慧比丘,得五 種奇特,夢走白普光如來,請為解說所夢之相:一、夢 臥大海。普光云:「夢臥大海者,汝身現居生死海中,未 到彼岸,未證涅槃也。」二、夢枕須彌。普光云:「夢枕須彌 者」,以表出生死海,登於彼岸,將證涅槃也。三、夢海中 一切眾生入我身內。普光云:「夢大海中一切眾生入 身內」者。以示當於塵勞海中,為諸眾生作歸依處。濟 度有情,超於彼岸也。四、夢手執日。《普光》云:夢執日者, 以表智慧光明普照法界,開導昏迷,歸正覺路也。五、 夢手執月。《普光》云:「夢執月者,以表方便」之智入於生 死塵勞界內,用清涼法化導眾生令離熱惱也。「如來 三十二相」,謂如來應化之身。且此三十二相,以表法 身,眾德圓極,人天中尊,眾聖之王也。
十種佛:佛梵語,具雲佛陀,華言覺,謂自覺、覺他、覺行 圓滿也。一、成正覺佛。謂佛於菩提樹下降伏諸魔,朗 然大悟,證無上果,是名成正覺佛。二、願佛。謂佛從兜 率下生人間,說法度生,酬宿因願,是名願佛。三、業報 佛。謂佛修萬行清淨業因,感相好莊嚴果報,是名業 報佛。四、住持佛。謂佛真身及於舍利,住持世間,永久不壞,是名住持佛。五涅槃佛,梵語涅槃,華言滅度。謂 佛應身化事既終,示現滅度,是名涅槃佛。六法界佛, 謂佛證一真法界無漏之體,有大智慧,放大光明,遍 照一切,是名法界佛。七心佛,謂佛心體離念,虛徹靈 通,本來真覺,寂然獨照,是名心佛。八三昧佛,梵語三 昧,華言正定,謂佛常住大定,如如不動,了知一切,是 名三昧佛。九本性佛,謂佛具大智慧,照了自性,本來 是佛,具足恆沙性妙功德,是名本性佛。十隨樂佛,謂 佛隨機樂欲,如意速疾,即為現身說法,令其行業成 就,是名隨樂佛。
如來十身:一、菩提身,梵語菩提,華言道。謂如來於菩 提樹下降伏外魔,朗然大悟,成等正覺,是名菩提身。 二、願身,謂如來本願遍周法界,誓度一切眾生,故從 兜率降生人間,說法利生,酬宿因願,是名願身。三、化 身,謂如來隨類化現,普應群機,若月臨眾水,是名化 身。四、力持身,謂如來神力任持全身、碎身,永久不壞, 「作眾生福田。」是名力持身。五、相好莊嚴身,謂如來證 得微塵數相好莊嚴實報之身,是名相好莊嚴身。六、 威勢身,謂如來處於眾會道場,威德廣大,一切天魔 外道無不歸伏,如月光明掩映眾星,是名威勢身。七、 意生身,謂如來隨自他意處處受生,度諸有情,意有 所往身即隨到,是名意生身。八、福德身,謂如來福德 具足,猶如大海,無不涵容,是名福德身。九、法身,謂如 來法性真常,湛然清淨,周遍法界。《經》云:「佛以法為身, 清淨如虛空。」是名法身。十、智身,謂如來妙智圓明,決 了諸法,通達無礙,是名智身。
《按指月錄》:世尊示隨色摩尼珠,問五方天王:「此珠而 作何色?」時五方天王互說異色。世尊藏珠,復抬手曰: 「此珠作何色?」天王曰:「佛手中無珠,何處有色?」世尊曰: 「汝何迷倒之甚?吾將世珠示之,便強說有青黃赤白 色。吾將真珠示之,便總不知。」時五方天王悉自悟道。 世尊因黑氏梵志獻合歡梧桐花,佛召仙人放下著。 梵志,放下左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又 放下右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曰:「吾今 兩手俱空,更教放下箇甚麼?」佛曰:「吾非教汝放捨其 花,汝當放捨外六塵、內六根、中六識,一時捨卻,無可 捨處,是汝放身命處。」梵志於言下悟無生忍。
世尊因普眼菩薩欲見普賢,不可得見,乃至三度入 定,遍觀三千大千世界,覓普賢不可得見,而來白佛, 佛曰:「汝但於靜三昧中起一念,便見普賢。」於是普眼 纔起一念,便見普賢向空中乘六牙白象。
世尊因五通仙人問:「世尊有六通,我有五通,如何是 那一通?」佛召五通仙人,仙人應諾。佛曰:「那一通,你問 我。」
世尊一日因文殊在門外立,乃曰:「文殊!文殊!何不入 門來?」文殊曰:「我不見一法在門外,何以教我入門?」 無邊身菩薩將竹杖量世尊頂,丈六了,又丈六。量到 梵天,不見世尊頂,乃擲下竹杖,合掌說偈云:「虛空無 有邊,佛功德亦然。若有能量者,窮劫不可盡。」
按《佛法金湯編》:昭王二十六年四月八日,大地宮殿 震動,池井汎溢,日有重輪,五色祥光,入貫太微,遍照 西方。王問群臣,莫測其祥。太史蘇由筮之,得乾之九 五。繇曰:「此西方聖人降誕之相,卻後千年,教法來此。」 王命鑴石記之,置之南郊天祠前。
穆王二十三年,數有光明來照王都,疑戎寇至,遣相 國呂侯出師防之。乃西方聖人說法度人,流光遠及 也。五十三年二月十五日,大地震動,狂風折木,江河 鼓濤,池井沸湧,鳥獸悲鳴。日午,有白虹十二道,南北 通貫。王憂及社稷,召太史扈多筮之,曰:「吉,願王無憂。」 此西方聖人示滅異感也。
按《三才圖會》,「釋迦牟尼佛姓剎利,初生時即周昭王 二十四年四月八日也。年十九出家。至穆王三年明 星出時成佛時年三十矣。住世四十九年,泊然宴寂。 時穆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