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263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二百六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六十三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二百六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二百六十三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四十三

  欬嗽門二

  扁鵲難經

  張機金匱要略雜證為欬

  華佗中藏經論臟腑虛實生死

  王叔和脈經欬脈

  脈訣欬脈

  孫思邈千金方欬論

  朱肱活人書欬嗽

  劉完素六書欬嗽論

  張潔古活法機要欬嗽證

  張從政儒門事親嗽分六氣毋拘以寒說

  李杲十書秋傷於濕冬必欬嗽論 濕氣所傷論 用藥法

  朱震亨心法欬嗽

  戴思恭證治要訣欬嗽

  樓英醫學綱目治法 乾欬嗽

  王綸明醫雜著欬嗽證治

  李梴醫學入門欬嗽總論 辨欬嗽 分虛實 外感 內傷 痰水上干

  瘀血內阻 治分新久

藝術典第二百六十三卷

醫部彙考二百四十三

編輯

欬嗽門二

編輯

《扁鵲難經》

編輯

假令得肺脈:其外證: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其內 證:齊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喘欬,洒淅寒熱。有 是者肺也,無是者非也。

何以知傷寒得之。然。當譫言妄語。何以言之。「肺主聲。 入肝為呼,入心為言,入脾為歌,入腎為呻,自入為哭。」 故知肺邪入心。為譫言妄語也。其病身熱灑灑惡寒。 甚則喘欬。其脈浮大而濇。

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 洒淅寒熱,喘欬,發肺壅,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 心病傳肺,肺當傳肝,肝以春適王,王者不受邪,肺復 欲還心,心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息賁以春甲乙 日得之。

《漢張機金匱要略》

編輯

《雜證為欬》

編輯

熱在上焦者,因欬為肺痿。

寸口脈數,其人欬,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為肺痿之 病。

問曰:「病欬逆脈之,何以知此為肺癰?當有膿血,吐之 則死,其脈何類?」師曰:「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為風,數則 為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 於榮,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於肺,其人 則欬,口乾喘滿,咽燥不渴,多濁沬,時時振寒。熱之所 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捄,膿成」 則死。

欬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

欬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得眠。皂莢丸主之。 欬而脈浮者。厚朴麻黃湯主之。

欬而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 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桔梗湯主之。

肺脹。欬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 加石膏湯主之。

胸痹之病,喘息欬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 上小緊數,䒷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欬逆倚息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

留飲者,脅下痛引缺盆,欬嗽則輒已。一作轉甚 膈上病,痰滿,喘欬吐,發則寒熱,背痛腰疼,目泣自出, 其人振振身瞤劇,必有伏飲。 欬家,其脈弦,為有水,十棗湯主之。

夫有支飲家。欬煩。胸中滿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 歲。宜十棗湯。

久欬數歲,其脈弱者,可治;實大數者死。其脈虛者,必 苦冒。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故也,治屬飲家。

「欬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青龍湯已下,多唾 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沖胸咽, 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 復冒者,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其氣沖。

氣沖即低。而反更欬。胸滿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去 桂加乾薑、細莘。以治其欬滿。

欬滿即止。而更復渴。沖氣復發者,以細莘、乾薑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支飲也。支飲者法 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內半夏以去其水。

寸口脈沉滑者,中有水氣,面目腫大有熱,名曰「風水。」 視人之目裹上,微擁,如蠶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時 欬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風水。

太陽病,脈浮而緊,痛在骨節,欬而喘,不渴者,此為脾 脹。其狀如腫,發汗即愈。然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 數者,皆不可發汗。

問曰:「病者苦水,面目身體四肢皆腫,小便不利。脈之 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氣上沖咽,狀如炙肉,當微欬喘, 審如師言,其脈何類?」師曰:「寸口脈沉而緊,沉為水,緊 為寒,沉緊相搏,結在關元,始時當微,年盛不覺,陽衰 之後,榮衛相干,陽損陰盛,結寒微動,腎氣上沖,喉咽 塞噎,脅下急痛。醫以為留飲而大下之,氣擊不去,其」 病不除。後重吐之,胃家虛煩,咽燥欲飲水,小便不利, 水穀不化,面目手足浮腫。又與葶藶丸下水,當時如 小差,食飲過度,腫復如前,胸脅苦痛,象若奔㹠,其水 揚溢,則浮欬喘逆。當先攻擊衛氣令止,乃治欬。欬止, 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當在後。

夫「吐血欬逆上氣。其脈數而有熱。不得臥者死。」 夫酒客欬者。必致吐血。此因極飲過度所致也。

《華佗中藏經》

編輯

《論臟腑虛實生死》

編輯

心病則先心痛,而欬不止,關膈不通,身重不已,三日 死。

小腸者,受盛之腑也。欬則氣欬,一齊出也。

肺脈來毛而微,曰「不及」,不及則令人喘呼而欬,上氣 見血,下聞病音,虛則寒生欬息,利下少氣力,多悲感。 又肺病久欬而見血,身熱而短氣,脈當澀今反浮大, 色當白,今反赤者,火剋金,十死不治。肺病喘欬,身寒 無熱,脈遲微者可治,虛則不能息,耳重嗌乾,喘欬上 氣,肩背痛。又欬而遺小便者,上虛不能制下故也。飲 酒中風,言則肺發欬嗽喘悶。見血者不可治,無血者 可治。又其人素聲清而雄烈,暴不亮而拖氣用,言語 難出,視不轉睛,雖未為病,其人不久又肺病矣。則上 氣喘急,欬嗽身熱,脈大也。虛則力乏喘促,右脅脹,語 言氣短者是也。

腎病腹大,體重滿,欬嗽,汗出憎風,又喉鳴,坐而喘,欬 血出,亦為腎虛,寒氣欲絕也。

膀胱者,津液之腑也。膀胱欬而不已,則傳之三焦,腹 滿而不飲食。

中焦實熱,則上下不通,腹脹喘欬,下氣不上,上氣不 下,關格而不通。

暴欬嗽,脈數身瘦者死。暴欬嗽,脈散者死。暴欬,形肥 脈急甚者死。病嗽而嘔,便滑不禁,脈弦微欲絕者死。 諸病嗽喘,脈沉而浮者死。病欬嗽,脈沉堅者死。

《晉王叔和脈經》

編輯

《欬脈》

編輯

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陽實者,手陽明大腸經實也。 病苦腹滿,善喘欬,面赤身熱,咽喉中如核狀。

凡亡汗,肺中寒,飲冷水,欬嗽下利,胃中虛冷,此等其 脈並緊。

浮短者,其人肺傷,諸氣微少,不過一年,死法當嗽也。 欬嗽,脈沉緊者死;浮直者生;浮軟者生,小沉伏匿者 死。

欬嗽羸瘦。脈形堅大者死。

欬脫形發熱,脈小堅急者死。肌瘦下脫形,熱不去者 死。

《脈訣》

編輯

《欬脈》

編輯

肺脈歌曰:「沉緊相兼滑,仍聞欬嗽聲。」

《滑脈歌》曰:「寸滑膈痰生嘔吐,吞酸舌強或欬嗽。」 《促脈歌》曰:「促脈惟將火病醫,其因有五細推之。時時 喘欬皆痰積,或發狂斑與毒疽。」

《唐孫思邈千金方》

編輯

《欬論》

編輯

經云:「五臟六腑皆令人欬。」肺居外而近上,合於皮毛, 皮毛喜受邪,故肺獨易為欬也。邪客於肺,則寒熱上 氣,喘汗出,欬動肩背,喉鳴,甚則唾血。肺欬經久不已, 傳入大腸,其狀欬則遺糞。腎欬者,其狀引腰背痛,甚 則欬涎。腎欬經久不已,傳入膀胱,其狀欬則遺尿。肝 欬者,其狀左脅痛甚,不得轉側。欬經久不已,傳入膽, 其狀欬則嘔清苦汁出。「心欬者,其狀引心痛,喉中介 介如梗,甚者喉痹咽腫。」「《心欬》經久不已,傳入小腸,其 狀欬則失氣。」「脾欬者,其狀左脅痛,陰陰引肩背,甚者 不得動,動則欬劇。經久不已,傳入胃,其狀欬而嘔,嘔 甚則長蟲出。久欬不已,三焦受之。」三焦欬之狀,欬而 腹滿,不能飲食。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 面浮腫,氣逆也。或順時有風寒冷氣,觸冒解脫,傷皮 毛間,入腑臟為欬,上氣如此也。有非時忽然暴寒,傷 皮膚中與肺合,則欬嗽上氣,或胸脅支痛,欬唾有血者,是其熱得非時之寒暴搏之,不得漸散,伏結深,喜 肺癰也。因欬服溫藥,欬尤劇,及壯熱吐膿血,汗出惡 寒是也。天有非時寒「者,急看四時方也。」問曰:「欬病有 十,何謂也?」師曰:「有風欬,有寒欬,有支欬,有肝欬,有心 欬,有脾欬,有肺欬,有腎欬,有膽欬,有厥陰欬。」問曰:「十 欬之證,以何為異?」師曰:「欲語因欬,言不得竟,謂之風 欬;飲冷食寒,因之而欬,謂之寒欬;心下堅滿,則支引 痛,其脈反遲,謂之支欬;欬則引脅下痛,謂之肝欬;欬 而唾」血,引手少陰,謂之心欬;欬而涎出,續續不止,引 小腹,謂之脾欬;欬;引頸項而唾涎沫,謂之肺欬;欬則 耳無所聞,引腰並臍中,謂之「腎欬」;欬而引頭痛,口苦, 謂之膽欬;欬而引舌本,謂之厥陰欬。風欬者,不可下。 寒欬,肢欬,肝欬刺足太衝,心欬刺手神門,脾欬刺足 太白,肺欬刺手天泉,腎欬刺足太谿,膽欬「刺足陽陵 泉。厥陰欬。刺手太陵。」

夫久欬為㽷。欬而時發熱。脈在九菽者。非虛也。此為 胸中寒實所致也。當吐之。

夫《欬家》,其脈弦,欲行吐藥,當相人強弱而無熱,乃可 吐耳。欬家,其人脈弦為有水,可與十棗湯下之。不能 臥出者,陰不受邪故也。留飲欬者,其人欬不得臥,引 項上痛,欬者,如小兒瘛瘲狀。夫酒客欬者,必致吐血, 此坐久極飲過度所致也。其脈沉者,不可發汗。久欬 數歲,其脈弱者,可治;實大數者死。其脈虛者,必善冒。 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故也。治屬飲家。上氣汗出而 欬。屬飲家,欬而小便利。若失溺不可發汗,汗出即厥 逆冷。

夫病吐血喘欬上氣,其脈數,有熱,不得臥者,死。寒家 欬而上氣,其脈數者死,謂其人形損故也。脈大而散, 散者為氣實而血虛,名曰「有表無裏。」上氣面胕腫,肩 息,其脈浮大,不治,加痢尤甚。上氣躁而喘者,屬肺脹, 欲作風水,發汗愈。

凡上氣多有服吐藥得瘥,亦有鍼灸得除者,宜深體 悟之。

《宋朱肱活人書》

編輯

欬嗽

編輯

傷寒欬嗽有兩證:有太陽證欬嗽,小青龍、小柴胡也; 有少陰證欬嗽,真武湯、四逆散、豬苓散也。大抵熱在 上焦,其人必飲水,水停心下,則肺為之浮。肺主於欬, 水氣乘之,故欬而微喘。仲景云:「傷寒表不解,心下有 水氣,乾嘔,發熱而欬,小青龍湯主之。」小便不利,小腹 滿者,去麻黃加茯苓。往來寒熱,胸脅滿痛,或欬者,小 柴胡湯主之,小柴胡去人參、大棗,加五味子、乾薑。若 少陰證,欬嗽,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自下利而欬, 真武湯主之,真武湯加五味子、乾薑。大抵傷寒水氣, 皆因飲水過多。古人治水氣而欬者,病在陽,則青龍 湯主之;病在陰,真武湯主之。四肢厥逆,腹中痛,或泄 利而欬,四逆散主之,四逆散加五味子乾薑下利六 七日。欬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豬苓湯主之。

《金劉完素六書》

編輯

《欬嗽論》

編輯

欬,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是無聲而有 痰,脾濕動而為痰也。欬嗽,謂有痰而有聲,蓋因傷於 肺氣,動於脾濕,欬而且嗽也。脾濕者,秋傷於濕,積於 脾也。故《內經》曰:「秋傷於濕,冬必欬嗽。」大抵素秋之氣 宜清,若反動之氣,必上衝而為欬,甚則動於脾濕,發 而為痰焉。是知脾無留濕,雖傷肺氣而不為痰也。有 痰寒少而熱多,故欬嗽者,非專主於肺,肺主皮毛而 司於外,故風寒先能傷之也。《內經》曰:「五臟六腑皆能 令人欬。」非獨肺也,各以其時主之而受病焉,非其時 各傳而與之也,所病不等,寒、暑、燥、濕、風、火六氣,皆令 人欬。惟濕病痰飲入胃,留之而不行,止入於肺,則為 欬嗽。假令濕在於心經,謂之熱痰;濕在脾經,謂之「風 痰」濕在肺經,謂之「氣痰濕」在腎經,謂之「寒痰。」所治不 同,宜隨證而治之。若欬而無痰者,以辛甘潤其肺。故 欬嗽者,治痰為先;治痰者,下氣為上。是以南星、半夏 勝其痰,而欬嗽自愈,枳殼、陳皮利其氣而痰自下。痰 而能食者,大承氣湯微下之,少利為度。痰而不能食 者,厚朴湯治之。夏月嗽而發熱者,謂之熱痰嗽,小柴 胡四兩,加石膏一兩,知母半兩用之。冬月嗽而發寒 熱,謂之寒嗽,小青龍加杏仁服之。然此為大例,更當 隨證隨時加減之,量其虛實,此治法之大體也。 一陽發病,少氣嗽洩,三焦不利,上欬下洩,心火不寧, 其動若掣,調中散主之。

夫嗽者,五臟皆有,皆因內傷脾胃,外感風邪,皮毛屬 肺,風寒隨元府而入,腠理開張,內外相合,先傳肺而 入,遂成欬嗽,迺肺熱也。寒化熱,熱則生痰,故喘滿也。 《經》云:「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嗽血也。胸滿氣喘,痰盛 稠黏,皆肺氣熱也。

《張潔古活法機要》

編輯

《欬嗽證》

編輯

欬,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謂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欬嗽,是有痰而有聲,蓋因傷於 肺氣,而欬動於脾濕,因欬而為嗽也。治欬嗽者,治痰 為先;治痰者,下氣為上。是以南星、半夏勝其痰而能 食者,大承氣湯微下之。痰而不能食者,厚朴湯治之。 夏月嗽而發熱者,謂之熱痰嗽,小柴胡湯四兩,加石 膏一兩,知母半兩用之。冬月嗽而寒熱者,謂之寒嗽, 小青龍加杏仁服之。《蜜煎生薑湯》《蜜煎橘皮湯》燒生 薑、胡桃皆治無痰而嗽者。此乃大例,更當隨時隨證 加減之。

《元張從政儒門事親》

編輯

《嗽分六氣毋拘以寒說》

編輯

嗽與欬一證也。後人或以嗽為陽,欬為陰,亦無考據。 且《內經欬論》一篇,純說嗽也,其中無「欬」字。由是言之, 欬即嗽也,嗽即欬也。《陰陽應象大論》云:「秋傷於濕,冬 生欬嗽。」又《五臟生成篇》云:「欬嗽上氣。」又《診要經終篇》 云:「春剌秋分,環為欬嗽。」又《示從容篇》云:「欬嗽煩冤者, 腎氣之逆也。」《素問》惟以四處連言欬嗽,其餘篇中止 言欬不言嗽,乃知欬嗽一證也。或言嗽為別一證,如 《傷寒》書中說欬逆,即咽中作梯磴之聲者是也。此一 說非《內經》止以嗽為欬。生氣通天論云:秋傷於濕,上 逆而欬,與《陰陽應象大論》文義同,而無嗽字,乃知欬 即是嗽明矣。余所以苦論此者,孔子曰:「必也正名乎。」 嗽之為病,自古歸之肺。此言固不易也。《素問》言:「肺病 喘欬逆。」又曰:「欬嗽上氣,厥在胸中,過在手太陰陽明。」 《靈樞》十二經惟太陰肺經云:「肺脹滿膨膨而喘欬」,他 經則不言。《素問·欬論》雖言五臟六腑皆有欬,要之止 以肺為主。《素問》言: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 註云:「邪謂寒氣。」經又云: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 入胃,從脾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內外合邪,因 而客之,則為肺欬。」後人見是言,斷嗽為寒,更不參較 他篇。豈知六氣皆能嗽,若謂欬止為寒邪,何以歲火 太過,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欬嗽,歲木不及,心氣 晚治,上勝肺金,欬而鼽。從革之紀,金不及也,其病嚏 欬,堅成之紀,金太過也。上徵與正商同,其病欬。少陽 司天,火氣下臨,肺金上從,欬嚏衄。少陽司天,火淫所 勝,欬唾血煩心。少陽司天,主勝則胸滿欬。少陽司天 之氣,熱鬱於上,欬逆嘔吐。三之氣,炎暑至,民病欬嘔。 終之氣,陽氣不藏而欬。少陽之復,枯燥煩熱、驚瘈欬 衄,甚則欬逆而血泄。少陰司天,熱氣生於上,清氣生 於下,寒熱凌犯而生於中,民病欬喘。三之氣,天政布, 大火行,餘火內格,腫於上,欬喘甚則血溢。少陰司天, 客勝則鼽嚏,甚則欬喘。少陰之復,燠熱內作,氣動於 左,上行於右,欬,皮膚痛則入肺,欬而鼻淵。若此之類, 皆生於火與熱也,豈可專於寒乎?謂欬止於熱與火 耶?厥陰司天,客勝則耳鳴掉眩,甚則欬。若此之類,乃 生於風,豈可專於熱與火「也?謂欬專於風耶?」太陰司 天,濕淫所勝,欬唾則有血。太陰之復,濕變乃舉,飲發 於中,欬喘有聲。若此之類,乃生於濕,豈可專於風也? 謂欬止於濕耶?金鬱之發,民病欬逆心脅痛。歲金太 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民病欬喘逆,逆甚而嘔血。陽 明司天,金火合德,民病欬嗌塞。陽明司天,燥淫所勝, 欬腹中鳴。「陽明司天,清復內餘,則欬衄嗌塞,心膈中 熱,欬不止而白血出者,死。」陽明之勝,清發於中,嗌塞 而欬。陽明之復,清氣大舉,欬噦煩心。若此之類,皆生 於燥,豈可專於濕也?謂欬止於燥耶?太陽司天,客氣 勝,則胸中不利,出清涕,感寒則欬。若此之類,乃生於 寒,豈可專於燥也?又肺風之狀,多汗惡風,色皏「然白, 時欬短氣,晝日則差,夜暮則甚,亦風欬也。勞風欬出 青黃涕,其狀如膿,大如彈丸」,亦風欬也。有所亡失,所 求不得,則發肺鳴,鳴則肺熱葉焦,亦熱欬也。陽明厥 逆,喘欬身熱,亦熱欬也。《一陽》發病,少氣善欬,亦火欬 也;喘欬者,水氣並於陽明,亦濕欬也。風水不能正偃 則欬,亦濕欬也。腎氣腹大脛腫,喘欬身重,亦濕欬也。 「脾痹」者,四肢懈惰,發欬嘔汁,上為大塞,亦寒欬也。欬 之六氣固然,可以辨其六者之狀。

風乘肺者,日夜無度,汗出頭痛,涎痰不利,非風欬乎? 熱乘肺者,急喘而嗽,面赤潮熱,手足寒,乳子亦多有 之,非暑欬乎?火乘肺者,欬喘上壅,涕唾出血,甚者七 竅血溢,非火欬乎?燥乘肺者,「氣壅不利,百節內痛,頭 面汗出,寒熱往來,皮膚乾枯,細瘡燥癢,大便祕澀,涕 唾稠黏,非燥欬乎?」寒乘肺者,或因形寒飲冷,冬月坐 「臥濕地,或冒冷風寒,秋冬水中感之,嗽急而喘」,非寒 欬乎?其法治也。風之嗽,治以通聖散加半夏、「大人參 半夏丸,甚者汗之。」暑之嗽,治以白虎湯、洗心散、涼膈 散,加蜜一匙而呷之。火之嗽,治以黃連解毒湯、洗心 散、三黃丸,甚者加以鹹寒大下之。濕之嗽,治以五苓 散、桂苓甘露散,及白朮丸,甚者以三「花神祐丸下之。 燥之嗽,治以木香葶藶散、大黃黃連阿膠丸,甚者以 鹹寒大下之。寒之嗽,治以寧神散、寧肺散。有寒痰在 上者,以瓜蔕散越之。」此法雖已幾於萬全,然老幼、強 弱、虛實、肥瘦不同,臨時審定權衡可也。病有變態,而吾之方亦與之俱變,然則枯礬、乾薑、烏梅、鸎粟殼,其 誤人也不為少矣。嗚呼!有人自幼欬嗽,至老不愈,而 亦不死者。余見此等無限,或少年欬嗽,不計男女,不 數月而殞者,亦無限矣。夫寧神寧肺散,此等之人,豈 有不曾服者?其不愈而死者,以非寒欬、執䕀冬花、佛 耳草,至死不移故也。曹魏時,軍吏李成苦欬嗽,晝夜 不寐,時吐膿血。華佗以為非從肺來,以苦劑二錢匕, 吐膿血二升餘而瘥。若此之嗽,人不可不知也。 夫富貴之人,一切涎嗽,是飲食厚味熱痰之致然也。 先用獨聖散吐之,吐訖,可服人參散、通聖散加半夏, 以此止嗽。更服大人參半夏丸,以之化痰也。大忌酸 鹹、油膩、生硬熱物也。

夫貧難之人欬嗽,內外感風冷寒濕之致然也。《內經》 曰:「秋傷於濕,冬生欬嗽。」可服寧神散、寧肺散加白朮 之類則愈矣。忌法同前。

凡男子有病,面黃身熱肌瘦,寒熱往來如瘧狀,更加 涎嗽不止,或喘滿,面目浮腫者,或身體俱熱,或有自 汗。《內經》云:「病名傷寒,夾勞之證也。」治之奈何?病在上 者,其高者因而越之,可用防己散吐之。吐後切用通 解丸一服,次服人參黃芪散、當歸飲子、加減小柴胡 湯,擇而用之。《內經》謂男女之證,治法皆同,依此調治, 無不取效矣。

《李杲十書》

編輯

《秋傷於濕冬必欬嗽論》

編輯

秋者,清肅之氣,收斂下行之體也。為濕所傷,是長夏 之氣,不與秋令也。秋令不及,所勝妄行,故火得以炎 上而剋金。心火既刑於肺,故肺氣逆而為欬,所不勝 者侮之。木氣上行,與火同德,動而不息者也。所生者 受病,故腎水虧也。長夏巳亢,三焦之氣盛也。命門者, 三焦之合也。故迫腎水上行,與脾土濕熱相合為痰, 因痰而動於脾之濕也,是以欬嗽有聲有痰,不發於 秋,而發於冬者,以其六陰之極,肅殺始得其氣,故不 欬嗽於秋,而欬嗽於冬也。欬嗽者,氣逆上行也,氣上 行而逆,故面目發微腫,極則身體皆腫,變為水氣。故 曰:「濁氣在上,則生䐜脹。」又曰:「諸氣膹鬱,皆屬肺金。」此 之謂也。春傷於風,夏傷於暑,冬傷於寒,辭理皆順,「時」 字傷令字也。獨秋傷於濕,作「令」字、傷「時」字,讀者不疑 也。此四者,皆無所亢,而害其所乘之子也邪?從後至, 言歲之主氣,各差其分而為病,一定之法也。若說「秋」 字傷濕字,其文與上三句相通,其理與法不相通,大 扺理與法通,不必拘於文也。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 不以辭害意,以意逆志,是為得之矣。故曰「春傷於風。」 說作「人為風所傷」,非也。若是,則止當頭痛,惡風自汗, 何以言夏為飱泄哉?今言春傷於風,即是時傷令也 明矣。《經》云:「東方來者,為嬰兒風。」其傷人也,外在於筋, 內舍於肝。又曰:「春甲乙所傷,謂之肝風。」用此二句以 較前文,則辭理自通矣。

《濕氣所傷論》

編輯

《素問·生氣通天論》篇曰:「秋傷於濕,上逆而欬,發為痿 厥。」《陰陽應象大論》曰:「秋傷於濕,冬生欬嗽。」秋濕既勝, 冬水復旺,水濕相得,肺氣又衰,故乘肺而為欬嗽。其 發為痿厥者,蓋濕氣內攻於臟腑則欬逆,外散於筋 脈則痿弱也。當秋之時,濕氣大行,秋傷於濕,濕則干 於肺,肺以秋適旺,濕雖入之不能發,至冬肺衰,然後 濕始動也。雨淫腹疾,則當發為下利。冬以陽氣內固, 濕氣不能下行,故上逆而為欬嗽。秋者,清肅之氣,收 斂下行之體也。為濕所傷,是長夏之氣不與秋令也。 秋令不及,所勝妄行,故火得以炎上而剋金。心火既 刑於肺,故肺氣逆而為欬,所不勝者侮之。木氣上行, 與火同德,動而不息者也。所生者受「病,故腎水虧也。 長夏巳亢,三焦之氣盛也;命門者,三焦之合也。」故迫 腎水上行,與脾土濕熱相合為痰,因欬而動於脾之 濕,是以欬嗽有聲有涎,不發於秋,而發於冬者,以其 六陰之極,肅殺始得其氣故也。但秋傷濕,上逆為欬 嗽,為痿厥,其因病之原,則與春之風,夏之暑,冬之寒 三者同;其令行於時,則與三者異。夫三者皆是本時 之令也,濕乃長夏之令,何於秋言之?蓋春夏冬,每一 時各有三月,故其令亦各就其本時而行也。若長夏 則寄旺於六月之一月耳,秋雖亦有三月,然長夏之 濕令,每侵過於秋而行,故曰秋傷於濕。若夫秋傷濕, 其令行於時之義,上文已論之矣。前篇所謂「上逆而 欬,發」為痿厥,不言過時,似是當時即發者。但既與風、 暑、寒三者並言,則此豈得獨為即發者乎?然《經》無明 文,終亦不敢比同後篇,便斷然以為冬發病也。雖然, 濕本長夏之令,侵過於秋耳,縱使即發,亦近於過時 而發者矣。此當只以秋發病者為論。濕從下受,故干 肺為欬,謂之上逆。夫肺為諸氣之主,今既有病,則氣 不外運,又濕滯經絡,故四肢痿弱無力而或厥冷也。 後篇所謂冬生欬嗽,既言過時,則與前篇之義,頗不 同矣。夫濕氣久客不散,至冬而寒氣大行,肺惡寒而 或受傷,故濕氣得以乘虛上侵於肺,發為欬嗽也。觀者以此意求之,《經》旨其或著乎。

《用藥法》

編輯

《難經》云:肺太過,則外證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其 內證喘欬上喝,逆氣煩心,胸滿煩熱,夜則涕出多嚏, 鼻塞不通。肺金大實,以子助母也。心脾肺皆受寒邪, 涎出口甘,水反侮土,寡於畏也。腹中大寒,病名曰寒 中,痰白作泡。肺中氣虛而為大寒,子助母也。當於肺 中瀉腎水,非辛熱之藥不退也。口甘涎沫者,胃中寒 而不和,以辛甘熱去之。飲酒者多有此反化。

《素問欬論》十一證:肝欬,小柴胡湯;膽嘔膽汁,黃芩加 半夏生薑湯;心欬,桔梗湯;小腸失氣,芍藥甘草湯;脾 欬,升麻湯;胃吐長蟲,烏梅丸;肺欬,麻黃湯;大腸遺矢, 赤石脂禹餘糧湯、桃仁湯;不止,豬苓湯;分水腎欬,附 子細莘湯;膀胱遺溺,茯苓甘草湯。久欬不已,三焦受 之,其狀欬而腹滿,不欲食飲。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 人多涕唾。面浮腫。氣逆也。錢氏異功散。

《朱震亨心法》

編輯

欬嗽

編輯

欬嗽有風寒、痰飲、火勞嗽、肺脹之分。

春作是春升之氣,用清涼藥二陳加薄、荊之類;夏是 火氣炎上,最重用芩連;秋是濕熱傷肺,冬是風寒外 來,以藥發散之後,用半夏逐痰,必不再來。

風寒行痰開腠理用二陳湯,加麻黃、桔梗、杏仁,逐痰 飲降痰,隨證加藥。火主清金化痰降火,勞嗽宜四物 湯加竹瀝、薑汁補陰為主。

乾欬嗽難治。此係火鬱之證,乃痰鬱其火邪在中,用 苦梗開之,下用補陰降火之劑,四物加炒蘗、竹瀝之 類。不已則成勞。此不得志者有之,《倒倉法》好。

肺虛嗽甚,此好色腎虛者有之,用參膏,以陳皮、生薑 佐之,大概有痰加痰藥。

上半日多嗽者,此屬胃中有火,用貝母、石膏降胃火。 午後嗽多者,屬陰虛,必用四物湯加炒蘗、知母降火。 黃昏嗽者,是火氣浮於肺,不宜用涼藥,宜五味子、五 倍子斂而降之。五更多嗽者,此乃胃中有食積,至此 時火氣流入肺,以知母、地骨皮降之。

肺脹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挾瘀血礙氣而病。 宜養血以流氣降火,疏肝以清痰,四物湯加桃仁、訶 子、青皮、竹瀝、薑汁之類。

嗽而脅下痛,宜疏肝氣,以青皮兼痰藥。實者,白芥子 之類,在後,以二陳湯加南星、香附、青黛、青皮、薑汁。 血礙氣作嗽者,桃仁去皮尖,大黃酒炒,薑汁丸服。 治嗽多用生薑,以其辛散故也。

痰因火動,逆上作嗽者,先治火,次治痰,以知母止嗽 清肺,滋陰降火。夜嗽用降,陰分嗽也。

治嗽多用粟殼,不必疑,但要先去病根,此乃收後藥 也。治痢亦同。

勞嗽即火鬱嗽,用訶子,能治肺氣因火傷極,遂成鬱 遏,脹滿不得眠。一邊取其味酸苦,有收斂降火之功, 佐以海石,童便浸香附、䒷蔞、青黛、杏仁、半夏麴之類, 薑蜜調,噙化必以補陰為主。

治嗽。灸天突穴肺腧穴。大瀉肺氣。肺腧穴。在三椎骨 下兩旁各一寸五分。

師云:「陰分嗽者,多屬陰虛,治之。」

有嗽而肺脹壅遏不得眠者,難治。

肺痿專主養肺氣,養血清金。

嗽而肺氣有餘者,宜瀉之,桑白皮為主,半夏、茯苓佐 之,瀉其有餘,補其不足。

肺燥者當潤之。屬熱者,桔梗大力、知母、雞清。

聲啞者屬寒,宜細莘、半夏、生薑,辛以散之。肺虛者,人 參膏阿膠為主。陰不足者,六味地黃丸為要藥,或知 母茯苓湯為妙。陰虛氣喘,四物湯加陳皮、甘草些少, 以降其氣,補其陰。白芍藥須用酒浸曬乾。

濕痰帶風喘嗽者,不可一味苦寒折之,如千緡湯、墜 痰丸,更以皂角、蘿蔔子、杏仁、百藥煎、薑汁丸噙化。 痰積嗽,非青黛、䒷蔞不除。有食積人,面青白黃色不 常,面上有如蟹爪路,一黃一白者是。

欬逆嗽,非蛤粉青黛䒷蔞貝母不除, 口燥咽乾有痰者,不用半夏、南星,用䒷蔞貝母。飲水 者不用䒷蔞,恐泥膈不鬆快。 知母清肺止嗽,滋陰降火。

杏仁瀉肺氣,氣虛久嗽者,一二服劫止。

治酒嗽,青黛、䒷蔞薑蜜丸噙救肺 食積痰作嗽發熱者。半夏、南星為君,䒷蔞、蘿蔔子為 臣,青黛、石鹻為使。

《明戴思恭證治要訣》

編輯

欬嗽

編輯

古人云:「五臟六腑,皆有欬嗽。」夫嗽屬肺,何為臟腑皆 有之?蓋欬嗽為病,有自外而入者,有自內而發者。風 寒暑濕外也;七情饑飽,內也。風寒暑濕,先自皮毛而 入。皮毛者,肺之合,故雖外邪欲傳臟腑,亦必先從其 合而為嗽,此自外而入者也。七情饑飽,內有所傷,則邪氣上逆,肺為氣出入之道,故五臟之邪,上蒸於肺 「而為嗽,此自內而發者也。然風寒暑濕,有不為嗽者, 蓋所感者重,徑傷臟腑,不留於皮毛;七情亦有不為 嗽者,蓋病尚淺,止在本臟,未即上攻,所以傷寒以有 嗽為輕,而七情饑飽之嗽,久而復見。凡諸嗽未審內 外所感,並宜二陳湯加杏仁、五味、人參各半錢重。飲 水一二口而暫止者,熱嗽也;呷熱湯」而暫停者,冷嗽 也。治熱嗽以小柴胡湯加五味,冷嗽理中湯加五味, 皆已試之驗。此出《醫餘》。

諸嗽。皆可佐以「應夢觀音散。」而加喘者。以此於食前 吞下養正丹。

壅嗽聲重痰稠。或欬有血。以薄荷、生胡麻各一撮。細 嚼。煎蘇子降氣湯送下。

感風而嗽者,惡風有汗,或身體發熱,或鼻流清涕,桂 枝湯加人參、杏仁、五味各半錢。

欬嗽多汗,體虛而又不勝熱藥者,「橘蘇散。」

感寒而嗽者,惡風無汗,或身體發熱,或鼻流清涕,宜 杏子湯。

若風寒俱感而嗽者,或惡風無汗,或惡風有汗,頭痛 身疼,塞鼻熏眼,涕淚稠黏者,小青龍湯。以上三藥,傷 寒、太陽經有嗽者,皆可用。

感暑而嗽者。自汗煩渴。或帶寒面垢。六和湯加五味 子一錢。

感濕而嗽者,身體痛重,或汗,或小便不利,此多乘熱 入水,或冒雨露,或浴後不解濕衣致此,宜白朮湯。 熱嗽咽喉乾痛,鼻出熱氣,其痰嗽而難出,色黃且濃, 或帶血縷,或帶血腥臭,或堅如蜆肉,不若風寒之嗽, 痰清而白,宜金沸草散,仍以辰砂化痰丸,或薄荷煎、 八風丹含化。熱嗽宜金沸草散中加五味、杏仁、茯苓 十味。入棗子一箇同煎。功效尤勝。名「旋覆湯。」

有熱嗽,諸藥不效,竹葉石膏湯去竹葉,入粳米,少加 知母,多加五味、杏仁。此必審是伏熱在上焦,心肺間 可用。

有熱嗽失聲咽痛,多進冷劑而聲愈不出者,宜以生 薑汁調消風散,少少進之,或只一味薑汁亦得。冷熱 嗽後失聲者尤宜。嗽而失聲者,非獨熱嗽有之,宜審 其證用藥,佐以橄欖丸含化,仍濃煎獨味枇杷葉散 熱服。

冷熱嗽,因增減衣裳,寒熱俱感,遇乍寒亦嗽,乍熱亦 嗽,飲熱亦嗽,飲冷亦嗽,宜金沸草散、消風散各一貼 和煎,或應夢人參散,或䕀冬花散、二母散,仍以辰砂 化痰丸、八風丹,或四和丸含化。七情饑飽嗽,無非傷 動臟腑正氣,致邪上逆,結成痰涎,肺道不理,宜順為 先。四七湯半貼,加桑白皮、杏仁、五味子、人參、阿膠各 半錢。

有嗽血,痰與食俱出者,此蓋飲食失節,致肝氣不利, 而肺又有客邪,肝濁道,肺清道,清濁相干,宜二陳湯 加木香、杏仁、細莘、枳殼各半錢。

有飲冷熱酒,或飲冷水傷肺致嗽,俗謂之「湊肺」,宜紫 菀飲。

勞嗽有久嗽成勞者,有因病勞久嗽者。其證寒熱往 來,或獨熱無寒,咽乾嗌痛,精神疲極。其痰或濃或有 血,腥臭異常,語音不出者,補肺湯半貼,加杏仁、貝母、 䕀冬花、阿膠、百合各半錢,煎,去查,調鍾乳粉;咽痛者, 更加桔梗半錢;熱甚者,更加秦艽半錢;嘔者,去地黃 加半夏。如其數氣急者,加靈砂丹,或三炒丹。

經年累月,久嗽不已,服藥不瘥。餘無他證。卻與勞嗽 不同。宜三拗湯。仍佐以清金丹。

脾胃如常,飲食不妨者,加味人參清肺湯、參粟湯。有 暴嗽服藥不效者,或教之進生料鹿茸丸、大菟絲子 丸,方愈。此乃腎虛所致,有本有標,卻不可以暴嗽而 遽補之。然所以易愈者,亦覺之早故也。

嗽而有血,見《嗽血證》。

時行嗽,發熱惡寒,頭痛鼻塞,氣急,狀如傷冷熱連欬 不已。初得病即伏枕一兩日即輕。記壬午秋,滿城有 此病,繼甲午年夏秋之交,此病又自南而北,得免者 少,並呼為「蝦蟆瘟。」用參蘇飲加細莘半錢。

有欬嗽痰多者,名曰「勞嗽」,與風寒壅熱之嗽不同。此 乃有本有標,本在腎而標在肺,可於虛損諸藥求之, 選用加五味、杏仁、阿膠、貝母、䕀冬花之屬。嗽而加以 喘者,於前藥更加磨沉香,仍吞靈砂丹或三炒丹。嗽 而有血者,詳見血門嗽血證。

《樓英醫學綱目》

編輯

《治法》

編輯

夫欬之為病,有一欬即出痰者,脾勝濕而痰滑也。有 連欬十數不能出痰者,肺燥勝痰濕也。滑者,宜南星、 半夏、皂角灰之屬,燥其脾,若利氣之劑,所當忌也。澀 者,宜枳殼、紫蘇、杏仁之屬,利其肺,若燥肺之劑,所當 忌也。肺欬喘息而有音,甚則吐血,麻黃湯。大腸欬而 遺矢,赤石脂禹餘糧湯、桃仁湯;不止,用豬苓分水散。

心欬心痛,喉中介介鯁狀,甚則咽喉痹,用桔梗湯。小
考證
腸欬欬而失氣,氣與欬俱失,芍藥甘草湯。與夏脈不

及病同,蓋小腸為心之腑故也。肝欬,兩脅下痛甚,不 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小柴胡湯。仲景云:「欬引脅痛 為懸飲,宜十棗湯。」《丹溪》云:「欬引脅痛,宜疏肝氣,用青 皮、枳殼、香附子等,實者白芥子之屬。」膽欬嘔,膽汁,黃 芩加半夏生薑湯。脾欬,右脅下痛,陰陰痛引肩背,甚 則不可以動,動則欬劇,升麻湯。胃欬嘔,嘔甚則長蟲 出,烏梅丸。腎欬,腰背相引而痛,甚則欬涎,麻黃附子 細莘湯。膀胱欬,遺溺,茯苓甘草湯。三焦欬,腹滿不欲 飲食,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 逆,錢氏異功散。

凡欬嗽面赤,胸腹脅常熱,惟手足乍有涼時,其脈洪 者,熱痰在胸膈也,宜小陷胸湯、蒙石丸之類,清膈降 痰。甚而不已者,宜吐下其痰熱也。面白悲嚏,或脅急 脹痛,或脈沉弦細遲而欬者,寒飲在胸腹也,宜辛熱 去之。

《乾欬嗽》

編輯

乾欬嗽者,無痰有聲是也。此證本於氣濇。濇微者,連 欬十數聲,方有痰出;濇甚者,雖欬數十聲,亦無痰出, 是為乾欬嗽也。

《王綸明醫雜著》

編輯

《欬嗽證治》

編輯

「欬謂有聲,肺氣傷而不清。嗽謂有痰,脾濕動而生痰。 欬嗽者,因傷肺氣而動脾濕也。病本雖分六氣五臟 之殊,而其要皆主於肺,蓋肺主氣而出聲也。治法須 分新久虛實,新病風寒則散之,火熱則清之,濕熱則 瀉之,久病便屬虛屬欝,氣虛則補氣,血虛則補血,兼 欝則開欝,滋之潤之,斂之,則治虛之法也。」方用杏仁 去皮尖、白茯苓各一錢,橘紅七分,五味子、桔梗、甘草 炙各五分。春多上升之氣,宜潤肺抑肝,加川芎、芍藥、 半夏各一錢,麥門冬、黃芩、炒知母各五分。春若傷風 欬嗽,鼻流清涕,宜辛涼解散,加防風、薄荷、黃芩、炒麥 門冬各一錢。

按前證若因風寒所傷,欬嗽聲重頭痛,用金沸草散。欬嗽聲重,身熱頭痛,用《局方》消風散。蓋肺主皮毛,肺氣虛則腠理不密,風邪易入,法當解表兼實肺氣。肺有火則腠理不閉,風邪外乘。治宜解表兼清肺火,邪退即止。若數行解散,則重亡津液,邪蘊而為肺疽肺痿矣。故凡肺受邪不能輸化,而小便短少,皮膚漸腫,欬嗽日增者。宜用六君子以補脾肺。六味丸以滋腎水。

夏多火熱,炎上最重,宜清金降火,加桑白皮、知母、黃 苓、炒麥門冬、石膏各一錢。

按:王太僕云:「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前證若喘急而嗽,面赤潮熱,其脈洪大者,用黃連解毒湯;熱燥而欬,用梔子仁湯;欬唾有血,用麥門冬湯,俱兼以六味丸。夏月尤當用此壯腎水,以保肺金。

秋多濕熱傷肺,宜清熱瀉濕,加蒼朮、桑白皮各一錢, 防風、黃芩、山梔炒各五分。

按「前證若欬而身熱自汗,口乾便赤,脈虛而洪者,用白虎湯。身熱而煩,氣高而短,心下痞滿,四肢睏倦,精神短少者,香薷飲。若病邪既去,宜用補中益氣加乾山藥、五味子,以養元氣,柴胡、升麻各二分,以升生氣。」

冬多風寒外感,宜解表行痰,加麻黃、桂枝、半夏、乾薑、 防風各一錢;肺金素有熱者,再加酒炒黃芩、知母各 五分;若發熱頭痛,鼻塞聲重,再加藁本、川芎、前胡、柴 胡各一錢。

按前證果係風寒外感,形氣病氣俱實者,宜用麻黃之類,所謂從表而入,自表而出。若形氣病氣俱虛者,宜補其元氣,而佐以解表之藥。若專於解表,則肺氣益虛,腠理益疏,外邪乘虛易入,而其病癒難治矣。若病日久,或誤服表散之劑,以致元氣虛而邪氣實者,急宜補脾土為主,則肺金有所養,而諸病自愈。若人老弱。或勞傷元氣而患前證。誤用麻黃枳殼紫蘇之類。而汗出亡陽者。多患肺癰肺痿。治失其宜。多致不起。

若有痰加半夏、枳殼;風痰再加南星,薑汁炒;濕痰脾 困少食,加白朮、蒼朮;有痰而口燥咽乾,勿用半夏、南 星,宜加知母,蜜水拌炒,貝母、䒷蔞仁、黃芩炒。

按:「前證若因脾氣虛而為濕痰者,宜用補中益氣湯;若因腎經虛熱而口燥咽乾者,宜用六味丸。

若夏月熱痰,或素有熱痰,加黃芩、黃連、知母、石膏。」

按「前證若心火乘肺,輕則用麥門冬湯,重則用人參平肺散。若上焦實熱用涼膈散,虛熱用六君子湯;中焦實熱用竹葉石膏湯,虛熱用竹葉黃芪湯;下焦虛熱用六味丸。」

上半日欬者,胃中有火,加貝母、石膏、黃連。五更欬者, 同上。

按:「前證若胃中熱甚為患者,宜用本方泄之,若胃中微熱為患者,當用竹葉石膏湯清之。若胃中

虛熱所致者。須用補中益氣湯補之。俱少佐以治痰之劑。其五更欬嗽者。當作脾虛宿食為痰治之。

若欬嗽久肺虛,滋氣補血,加人參、黃芪、阿膠、當歸、生 薑、天門冬、䕀冬花、馬兜鈴、芍藥,酒炒之類。肺熱喘嗽, 去人參,加沙參,此兼補血氣也。

按:肺屬金,生於脾土。凡肺金受邪,由脾土虛弱,不能生肺,乃所生受病,治者審之。

黃昏欬者,火浮於肺,不可正用寒涼藥,宜加五味子、 五倍子、訶子皮斂而降之。

按:前證屬脾肺氣虛,以致腎經陽虛陰弱,而虛火上炎,或房勞太過,虧損真陰為患。法當補脾肺,生腎水,不可專主於肺也。

若午後嗽者,屬陰虛,即勞嗽也,宜補陰降火,加川芎、 當歸、芍藥、熟地、黃、蘗、知母、竹瀝、薑汁、天門冬、䒷蔞仁、 貝母,此專補陰血也。

按:前證屬腎氣虧損,火炎水涸,或津液湧而為痰者,乃真臟為患也。須用「六味地黃丸壯腎水,滋化源為主,以補中益氣湯養脾土,生肺腎為佐。」設用清氣化痰則誤矣。

若火欝嗽,為「痰欝」,火邪在中,宜開欝消痰,用訶子皮、 香附、童便浸,䒷蔞仁、半夏麵、海石、青黛、黃芩,為末,蜜 調為丸,噙化,仍服前補陰降火藥。失治則成勞。

按前證「若因肺胃蘊熱,痰氣不利,宜用此。若因脾肺不清,氣欝痰滯,用二陳加山梔、枳殼、桔梗。若因欝結傷脾,氣血虛損,用濟生歸脾加山梔、桔梗。若因怒動,肝火剋脾,用四君子加山梔、柴胡。若勞役失宜,傷損元氣,用補中益氣加山梔、桔梗。

若痰積食積作欬嗽者,用香附、䒷蔞、貝母、海石、青黛、 半夏、麴石膏、山樝、枳」實黃連薑炒為末,蜜調,噙化。

按前證若因飲食停滯,胃口濕熱所化者,宜用本方。若因脾胃氣虛而痰積滯,用六君子加枳殼、木香。若因脾胃氣虛而食積滯,用六君子加神麴、麥芽。夫早間吐痰欬嗽,屬食積喘促,欬嗽屬肺氣虛火旺,大抵當助胃壯氣為主,不可專攻其痰。

若勞嗽見血,加阿膠、當歸、芍藥、天門冬、知母、貝母、桑 白皮,亦於前肺虛陰虛二條擇用。大抵欬嗽見血,多 是肺受熱邪,氣得熱而變為火,火盛而陰血不寧,從 火上升,故治宜瀉火滋陰,忌用人參等甘溫之藥。然 亦有氣虛而欬血者,則宜用人參、黃芪、䕀冬花等藥, 但此等證不多耳。

按前證亦有勞傷元氣,內火妄動而傷肺者;亦有勞傷腎水,陰火上炎而傷肺者;有因過服「天門生地寒藥,損傷脾胃,不能生肺金而不愈者;有因誤用黃蘗之類,損傷陽氣,不能生陰精而不愈者。」凡此皆脾肺虧損,而腎水不足,以致虛火上炎真臟為患也。須用補中益氣湯補脾土而生肺金,用六味地黃丸滋腎水而生陰精,否則不救。

因欬而有痰者,欬為重,主治在肺;因痰而致欬者,痰 為重,主治在脾。但是食積成痰,痰氣上升,以致欬嗽, 只治其痰,消其積,而欬自止,不必用肺藥以治欬也。

按:前論治法最是,仍分六淫、七情及五臟相勝,脾肺虛實以治之,否則恐成肺癰之證。

《李梴醫學入門》

編輯

《欬嗽總論》

編輯

欬嗽,多屬肺火。《傷寒》言「太陽病」者,何也?肺為五臟華 蓋,內通膀胱,外主皮毛,而為氣之主。氣逆而不下則 欬。風寒乘之,氣冷則滯;熱邪乘之,氣燥則欝;水飲乘 之,與氣相搏。寒熱水氣皆能生痰,又欬之所從始也。 以風寒言之,太陽證身熱嘔喘者,麻黃杏仁湯;欬喘 者,三拗湯;少陽證寒熱胸滿,或挾瀉者,小柴胡去參、 棗,加五味子、乾薑。少陰證,厥逆腹痛下利者,四逆湯 加五味子、乾薑。少陰欬而嘔渴,心煩不得眠,下利者, 豬苓湯。春冬傷風寒,夏秋傷濕冷,鼻塞喉鳴,氣不得 下而欬者,橘皮竹茹湯。以熱欬言之,金沸草散、柴胡 半夏湯、瀉白散。或欬膿血者,小柴胡加黃芩、黑豆。欬 嗽身熱,臍腹滿痛者,大柴胡湯下之。中滿而嘔者,大 半夏湯。解利以後胃寒不食者,理中湯、六君子湯,俱 加五味子細莘。痰氣盛者,大橘皮湯。素有痰火者,當 於芩連二陳湯中消息。又水欬者有三證,青龍湯治 太陽之表水,有寒;十棗湯治太陽之裏水,有癖;真武 湯治陰證之裏水,有寒。凡欬而小便利者,忌汗,久而 入臟成勞,膏之上,肓之下。不治。

《辨欬嗽》

編輯

欬因氣動為聲,嗽乃血化為痰。肺氣動則欬,脾濕動 則嗽,脾肺俱動則欬嗽俱作。然以肺為主,故多言欬, 則包嗽在其中。

分虛實

編輯

欬必先審肺脈虛實。實者浮大有力,若沉而滑,則痰 氣盛也。虛者弦大無力,若沉細帶數,則火欝極也。

外感

編輯

風乘肺欬,則鼻塞聲重,口乾喉癢,語未竟而欬,「參蘇飲加桑白皮、杏仁,或柴胡半夏湯,後用諸欬丸。如久 欬夜欬,冬欬,風入肺竅者,宜熏之。」

寒乘肺欬,則胸緊聲啞,二陳湯加麻黃、杏仁,或蘇沉 九寶飲、華蓋散、單生薑丸。有寒熱者,小柴胡湯。又有 一種遇寒則欬者,謂之「寒暄」,乃寒包熱也。解表則除, 枳梗湯加麻黃、防風、杏仁、陳皮、紫蘇、木通、黃芩。如風 寒鬱熱夜欬者,三拗湯加知母、黃芩。

暑乘肺欬,則口燥,聲嘶吐沫,六一散加辰砂。見血者, 枇杷葉散。

濕乘肺欬則身重,骨節煩疼洒淅,五苓散、「不換金正 氣散。」

大概「春氣上升,潤肺抑肝;夏火上炎,清金降火;秋濕 熱甚,清熱瀉濕;冬風寒重,解表行痰。」

內傷

編輯

火欬,聲多痰少。五更欬多者,食積濕,濕火流肺中,瀉 白散加知母,或古二母散。上半午欬多者,胃有實火, 單石膏丸加知、貝。便閉喘渴痰稠者,涼膈散、敗毒散, 古芩半丸。下半午欬多者,陰虛四物合二陳湯,加知 母、黃蘗、麥門冬,順而下之。如陰虛火燥,寒熱盜汗,遺 精見血者,四物湯加竹瀝,或滋陰降火湯,加味二母 丸黃昏欬多者。火浮於肺。潤肺丸以斂之。不可純用 涼藥。通用二陳湯去半夏。加貝母䒷蔞青黛山梔黃 芩桑白皮。

欝欬即火欬,久者乾欬無痰,乃腎水焦枯,邪火獨炎 於肺,瀉白散加苦梗為君以開之。久者,訶黎丸。虛者, 腎氣丸。不得志者,霞天膏。如肺燥皮枯,瘡癢便閉者, 活血潤燥生津飲。

勞欬。五勞虛欬也。疲極傷肝,欬而左脅疼引小腹者, 一陳湯加芎、歸、芍藥、青皮、柴胡、龍膽、黃芩、竹茹,或黃 芪建中湯。勞神傷心,欬而咽乾咯血者,劫勞散、「夢授 天王補心丹。」勞倦傷脾,欬而短氣無力者,調中益氣 湯、補中益氣湯。叫呼傷肺,欬而嘔吐白沫,口燥聲嘶 者,潤肺丸、人參清肺飲。房勞傷腎,欬而腰背痛寒熱 者,二陳芎歸湯。又有一種傳證癆欬,即乾欬勞久者, 宜蛤蚧、天靈蓋、雄黃、硃砂之類,須於「癆瘵」條參治。 食欬因食積生痰,氣衝胸腹滿者,二陳湯加厚朴、山 樝、麥芽。傷生冷致肺胃不清,噯酸吐瀉,惡風寒者,五 積散、理中湯、異功散。傷煎炒熱物者,葶藶散或三補 丸加知母、貝母。傷酒食者,香附䒷蔞青黛丸。《七情》臟 氣不平則欬,久不已則入六腑。怒傷肝,兩脅下滿;入 膽則嘔苦汁,喜傷心,心痛咽腫;入小腸則欬與氣俱 失;思傷脾欬,右脅引肩背,痛甚則不可以動;入胃則 吐痰沫長蟲;憂傷肺,喘息唾血;入大腸則遺糞,恐傷 腎,唾涎,腰背引痛;入膀胱則遺尿;入三焦則腹滿不 欲食。始則關於肺,終則聚於胃也。宜二陳湯加蔞仁、 蘿蔔子、加味瀉白散、參蘇飲、四七湯、蘇子降氣湯、團 參飲子、古橘甘散、古橘蔞丸、加減三奇湯選用。

痰水上干

編輯

痰欬,痰出欬止,胸膈多滿。《經》曰:「秋傷於濕,冬必欬嗽。」 濕在心,謂之熱痰;濕在肝,謂之風痰;濕在肺,謂之氣 痰;濕在腎,謂之寒痰。惟濕痰入胃,上干於肺,則必作 欬,宜千緡湯、墜痰丸、半䒷丸選用。痰鬱肺經,欬則涎 多,或結胸者,二陳湯加枳梗、䒷蔞、黃芩、貝母,甚者鶴 頂丹。痰積流入肺脘,久欬不得睡者,兜鈴丸。痰因火 動者,二陳湯加芩連,或「清氣化痰丸。」痰因宿食者,化 痰丸。痰因酒濕者,蜂蔞丸,因酒者,䒷連丸。如痰甚,能 食便閉者,小承氣湯下之。不能食便閉者,厚朴湯,或 滾痰丸疏導之。

水欬,因飲茶水,停蓄為涎上湧,身熱胸滿,怔悸者,小 青龍湯;身寒脅硬者,真武湯。結胸者,小半夏湯。大便 閉者,十棗湯。小便澀者,五苓散。詳「《傷寒》水證中。」

瘀血內阻

編輯

瘀血欬,則喉間常有腥氣,輕者瀉白湯加生地、山梔、 牡丹皮、麥門冬、桔梗,重者桃仁、大黃、薑汁為丸服。或 因打損,勞力傷肺,遇風寒則欬,或見血紫黑色者,四 物湯去川芎,加大黃、蘇木,為末,酒調服。利去心肺間 瘀血即止,後服人參養榮湯調理。

肺脹滿,即痰與瘀血礙氣,所以動則喘急,或左或右, 一邊眠不得者是,四物湯加桃仁、訶子、青皮、竹瀝、薑 汁。若虛脹喘者,單人參膏、古百花膏。有水停蓄脹者, 飲水則逆轉不入,三白湯加澤瀉、桔梗、五倍子。若因 火傷極,無水以升而脹者,必乾欬無痰,訶黎丸含化, 以訶子有收斂降火之功,然亦危哉。

治分新久

編輯

新欬有痰者,外感隨時解散,無痰者,便是火熱,只宜 清之。久欬有痰者,燥脾化痰,無痰者,清金降火。蓋外 感久則欝熱,內傷久則火炎,俱宜開欝潤燥。其間有 七情氣逆者,則以枳殼、香附順氣為先;停水宿食者, 則以南星、檳榔分導為要;氣血虛者,補之斂之。苟不 治本,而浪用兜鈴、粟殼澀劑,反致纏綿。況肺為嬌臟, 易寒易熱,雖人參平藥,惟氣虛最宜。若肺有火,及風邪初盛者,俱宜沙參或元參代之,故欬不拘於寒也。 久欬曾經利下,及勞倦饑飽,以致肺胃寒而飲食少 進者,只理脾而欬自止。然腎為氣臟,欬嗽動引百骸, 自覺氣從臍下逆奔而上者,乃腎虛氣不歸元,宜所 服藥中加補骨脂、五味子,或三味安「腎丸。陰虛者腎 氣丸。陽虛者黑錫丹以鎮之。凡欬至肺脹及咽瘡失 音者,必死。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