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第011卷

方輿彙編 坤輿典 第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十一卷
方輿彙編 坤輿典 第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

 第十一卷目錄

 石部彙考五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慈石 磁石毛 元石 代赭石 禹餘糧 太乙

  餘糧 石中黃 空青 曾青 綠青 扁青 白青 綠膚青 碧石青 石膽

坤輿典第十一卷

石部彙考五

編輯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

編輯

慈石釋名

編輯

陳藏器曰:「慈石取鐵,如慈母之招子,故名。」

李時珍曰:「石之不慈者,不能引鐵,謂之元石。」而《別錄》 復出元石於後。

集解

《別錄》曰:「慈石,生太山川谷及慈山。山陰有鐵處,則生 其陽。采無時。」

陶弘景曰:「今南方亦有好者,能懸吸鐵,虛連三為佳。 《仙經》《丹房》、黃白術中多用之。」

陳藏器曰:「出雄州北山。」

蘇頌曰:「今慈州、徐州及南海傍山中皆有之。慈州者, 歲貢最佳。能吸鐵,虛連數十鐵或一二斤,刀器回轉 不落者尤良。采無時。其石中有孔,孔中有黃赤色,其 上有細毛,功用更勝。」按《南川異物志》云:「漲海崎頭,水 淺而多慈石,徼外大舟以鐵葉固之者,至此皆不得 過。」以此言之,海南所出尤多也。

《雷斆》曰:「凡使,勿誤用元中石並中麻石。此二石俱似 慈石,只是吸鐵不得。而中麻石心有赤,皮粗,是鐵山 石也。誤服令人生惡瘡,不可療。真慈石一片,四面吸 鐵一斤者,此名延年沙;四面只吸鐵八兩者,名續采 石;四面吸五兩者,名慈石。」

寇宗奭曰:「慈石,其毛輕紫,石上頗濇,可吸連鐵,俗謂 之」請幫助識別此字。鐵石其元石即慈石之黑色者。慈磨鐵鋒則能 指南,然常偏東,不全南也。其法:取新纊中獨縷,以半 芥子許蠟綴於鐵腰,無風處垂之,則鐵常指南。以鍼 橫貫燈心,浮水上,亦指南,然常偏丙位。蓋丙為大火, 庚辛受其制,理相感爾。

《土宿真君》曰:「鐵受太陽之氣,始生之初,石產焉,一百 五十年而成慈石,又二百年孕而成鐵。」

修治

《雷斆》曰:「凡修事一斤,用五花皮一鎰,地榆一鎰,取綿 十五兩,二件並剉,於石上搥碎作二、三十塊。將石入 瓷瓶中,下草藥,以東流水煮三日夜,漉出拭乾,布裹 再搥細,乃碾如塵,水飛過,再碾用。」

寇宗奭曰:「入藥須用火燒醋淬,研末水飛,或醋煮三 日夜。」

氣味

辛寒無毒。

甄權曰:「鹹,有小毒。」

《大明》曰:「甘,濇,平。」

陳藏器曰:性溫。雲「寒」,誤也。

徐之才曰:「柴胡為之使。殺鐵毒,消金。惡牡丹、莽草,畏 黃石脂。」

獨孤滔曰:「伏丹砂,養汞,去銅暈。」

主治

《本經》曰:「周痺風濕,肢節中痛,不可持物。火鍛醋淬,消 除大熱煩滿及耳聾。」

《別錄》曰:「養腎臟,強骨氣,益精除煩,通關節,消癰腫,鼠 瘻,頸核喉痛,小兒驚癇,錬水飲之。亦令人有子。 甄權曰:『補男子腎虛風虛,身強,腰中不利,加而用之』。」 大明曰:「治筋骨羸弱,補五勞七傷,眼昏,除煩躁。小兒 誤吞鍼鐵等,即研細末,以有筋肉,莫令碎斷,與末同 吞下之。」

李時珍曰:「明目聰耳,止金瘡血。」

發明

寇宗奭曰:養腎氣,填精髓,腎虛耳聾、目昏者,皆用之。 陳藏器曰:「重可去怯。慈石、鐵粉之類是也。」

李時珍曰:「慈石法,水色黑而入腎,故醫腎家諸病,而 通耳明目。」一士子頻病,目漸覺昏矇生翳,時珍用東 垣羌活勝風湯加減法與服,而以磁硃丸佐之,兩月 遂如故。蓋慈石入腎,鎮養真精,使神水不外移;硃砂 入心,鎮養心血,使邪火不上侵;而佐以神麴,消化滯 氣,生熟並用,溫養脾胃發生之氣,乃道家黃婆媒合 嬰奼之理,制方者宜窺造化之奧乎?方見孫真人《千 金方》,神麴丸,但云明目百歲可讀細書,而未發用藥 微義也。孰謂古方不可治今病耶?獨孤淊云:「慈石乃 堅頑之物,無融化之氣,止可假其服食,而不可久服 渣滓必有大患。」夫藥以治病,中病則止,砒磠猶可餌 服,何獨慈石不可服耶?慈石既鍊末,亦匪堅頑之物惟在用者能得病情而中的爾。《淮南萬畢術》云:「慈石 懸井,亡人自歸。」註云:「以亡人衣裹慈石,懸於井中,逃 人自反也。」

附方:舊三,新一十二。

耳卒聾閉。請幫助識別此字。鐵石半錢,入病耳內,鐵砂末入不病耳 內,自然通透。直指方

腎虛耳聾:「真慈石一豆大,穿山甲燒存性,研一字,新 綿塞耳內,口含生鐵一塊,覺耳中如風雨聲,即通。」濟生 方

老人耳聾:「慈石一斤搗末,水淘去赤汁,綿裹之。豬腎 一具,細切,以水五斤煮石,取二斤,入腎下鹽豉,作羹 食之。米煮粥食亦可。」養老方

老人虛損風濕,腰肢痺痛:慈石三十兩,白石英二十 兩,搥碎,甕盛,水二斗,浸於露地,每日取水作粥食,經 年氣力強盛,顏如童子。養老方

陽事不起。慈石五斤研。清酒漬二七日。每服三合。日 三夜一。千金方

眼昏內障慈朱丸治神水寬大漸散,昏如霧露中行, 漸睹空花,物成二體,久則光不收,及內障神水淡綠 淡白色者。真慈石火鍛醋淬七次二兩,硃砂一兩,神 麴生用三兩,為末,更以神麴末一兩煮糊,加蜜丸梧 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飲湯下。服後俯視不見,仰視 微見星月,此其效也。亦治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 久病累發者。服之永不更作。倪徵德原餞啟徵集 小兒驚癇:慈石鍊水飲之。聖濟錄

子宮不收,名瘣疾,痛不可忍,慈石丸:用慈石酒浸煆, 研末,米糊丸梧子大,每臥時滑石湯下四十丸,次早 用慈石散,米湯服二錢散:用慈石酒浸半兩,鐵粉二 錢半,當歸五錢,為末。

大腸脫肛:《直指方》:慈石半兩,火煆酢淬七次,為末。每 空心米飲服一錢。《簡便方》:用慈石末,麪糊調塗。請幫助識別此字。 上入後洗去。

金瘡腸出納入:以慈石、滑石各三兩為末,米飲服方 寸匕,日再。劉涓子鬼遞方

金瘡血出:慈石末傅之,止痛斷血。千金方

誤吞鍼鐵:「真慈石棗核大,鑽孔線穿吞,拽之立出。」錢相 公篋中方

丁腫熱毒:慈石末,酢和封之,拔根立出。外臺祕要 諸般腫毒:吸鐵石三錢,金銀藤四兩,黃丹八兩,香油 一斤,如常熬膏貼之。乾坤秘韞

磁石毛氣味

編輯

鹹溫無毒。

主治

補絕傷,益陽道。止小便白數。治腰腳。去瘡瘻。長肌膚, 令人有子。宜入酒。

陳藏器曰:《本經》言石不言毛,毛石功狀殊也。

元石釋名

編輯

李時珍曰:「元以色名。」

集解

《別錄》曰:「元石,生太山之陽,山陰有銅,銅者雌,鐵者雄。」 陶弘景曰:「《本經》慈石,一名元石。《別錄》又出元石,一名 處石。名既同,療體又相似,而寒溫,銅鐵畏惡有異。俗 方不用,亦無識者,不知與磁石相類否。」

蘇恭曰:「此物,鐵液也。慈石中有細孔,孔中黃赤色。初 破好者,能拾鐵吸鐵。其無孔而光澤純黑者,元石也。 不能拾療體,亦劣於慈石。」

蘇頌曰:「今北番以慈石作禮物,其塊多光澤,吸鐵無 力,疑即此元石也,《醫方》罕用。」

李時珍曰:「慈石生山之陰,有鐵處。元石生山之陽,有 銅處。形雖相似,性則不同,故元石不能吸鐵。」

氣味

鹹溫無毒。

徐之才曰:「畏松脂、柏實、菌桂。」

主治

《別錄》曰:「大人小兒驚癇,女子絕孕,小腹冷痛,少精身 重,服之令人有子。」

代赭石釋名

編輯

《別錄》曰:「出代郡者,名代赭;出姑幕者,名須丸。」

李時珍曰:赭,赤色也。代即鴈門也,今俗呼為土朱鐵 朱。《管子》云:「山上有赭,其下有鐵。」鐵朱之名,或緣此,不 獨因其形色也。

集解

《別錄》曰:「代赭,生齊國山谷。赤紅青色,如雞冠,有澤,染 爪甲不渝者良。采無時。」

陶弘景曰:「是代郡城門下赤土也。江東久絕,俗用乃 疏,而為仙方之要。與戎鹽鹵鹹,皆是急須。」

蘇恭曰:「此石多從代州來,雲山中採得,非城門下土 也。今齊州亭山出赤石,其色有赤、紅、青者。其赤者亦 如雞冠,且潤澤,土人惟采以丹楹,赤而紫色且暗,與 代州出者相似,古來用之。今靈州鳴沙縣界河北,平 地掘深四五尺得者,皮上赤滑,中紫如雞肝,大勝齊代所出者。」

蘇頌曰:「今河東、江東山中亦有之。古方紫丸治小兒 用代赭,雲無真,以左顧牡蠣代使,乃知真者難得。今 醫家所用,多擇取大塊,其上文頭有如浮漚丁者為 勝,謂之丁頭代赭。」《北山經》云:「少陽之山,中多美赭。」《西 山經》云:「石脆之山,灌水出焉。中有流赭,以塗牛馬,無 病。」郭璞注云:「赭,赤土也。今人以塗牛角,雲辟惡。」 李時珍曰:「赭石,處處山中有之,以西北出者為良。」宋 時虔州歲貢萬斤。崔昉《外丹本草》云:「代赭,陽石也,與 太乙餘糧並生峽中。研之作朱色,可點書,又可罨金, 益色赤。張華以赤土拭寶劍,倍益精明。」即此也。

修治

《雷斆》曰:「凡使,研細,以臘水重重飛過,水面上有赤色 如薄雲者,去之。乃用細茶腳湯煮一伏時,取出又研 一萬匝,以淨鐵鐺燒赤,下白蜜蠟一兩,待化,投新汲 水沖之,再煮一二十沸,取出曬乾用。」

李時珍曰:今人惟鍛赤,以酢淬三次或七次,研水飛 過用,取其相制,並為肝經血分引用也。《相感志》云:「代 赭以酒酢煮之,插鐵釘於內,扇之成汁。」

氣味

苦寒無毒。

《別錄》曰:「甘。」

甄權曰:「甘,平。」

徐之才曰:「畏天雄、附子、乾薑為之使。」

主治

《本經》曰:「鬼疰賊風蠱毒,殺精物惡鬼,腹中毒邪氣,女 子赤沃漏下。」

《別錄》曰:「帶下百病,產難,胞不出,墮胎,養血氣,除五臟 血脈中熱,血痹血痢。大人小兒驚氣入腹,及陰痿不 起。」

大明曰:「安胎健脾,止反胃,吐血,鼻衂,月經不止,腸風 痔瘻,瀉痢,脫精,遺溺夜多,小兒驚癇,疳疾,金瘡長肉, 辟鬼魅。」

發明

王好古曰:「代赭入手少陰、足厥陰經。怯則氣浮,重所 以鎮之。代赭之重,以鎮虛逆。故張仲景治傷寒汗吐 下後,心下痞鞭,噫氣不深者,旋覆代赭湯主之。」用旋 覆花三兩,代赭石一兩,人參二兩,生薑五兩,甘草三 兩,半夏半斤,大棗十二枚,水一斗,煮六升,去滓,再煎 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李時珍曰:代赭乃肝與包絡二經血分藥也,故所主 治皆二經血分之病。昔有小兒瀉後,眼上三日不乳, 目黃如金,氣將絕。有名醫曰:「此慢驚風也,宜治肝。」用 水飛代赭石末,每服半錢,冬瓜仁煎湯調下,果愈。

附方:舊二,新一十四。

哮呷有聲,臥睡不得:土朱末,米酢調,時時進一二服。 普濟方

傷寒無汗:代赭石、乾薑等分為末,熱酢調塗兩手心, 合掌握定,夾於大腿內側溫覆,汗出乃愈。傷寒蘊要 嬰兒瘧疾,無計可施:代赭石五枚,鍛紅酢淬,硃砂五 分,砒霜一豆大,同以紙包七重,打濕煨乾,入麝香少 許,為末,香油調一字,塗鼻尖上及眉心、四肢,神應。保幼 大全

急慢驚風,弔眼撮口,搐搦不定:代赭石火燒酢淬十 次,細研水飛日乾。每服一錢或半錢,煎真金湯調下, 連進三服。兒腳脛上有赤斑,即是驚氣已出,病當安 也。無斑點者,不可治。直指方

慢肝驚風。方見發明

小腸疝氣:代赭石火鍛酢淬,為末,每白湯服二錢。李威 方

腸風下血:《血師》一兩,火煆米酢淬,盡酢一升,搗羅如 麪,每服一錢,白湯下。斗門 吐血、衂血。方同上 墮胎下血不止:代赭石末一錢,生地黃汁半盞調,日 三五次,以瘥為度。聖濟錄

婦人血崩:赭石火煆酢淬七次,為末,白湯下二錢。普濟 方

赤眼腫閉:「土朱二分,石膏一分,為末,新汲水調,傅眼 頭尾及太陽穴。」直指方

喉痹腫痛:「紫朱煮汁飲。」普濟方

牙宣有𧏾土朱荊芥同研,揩之三日。普濟方 諸丹熱毒,土朱、青黛各二錢,滑石、荊芥各一錢,為末, 每服一錢半,蜜水調下,仍外傅之。直指方

一切瘡癤:土朱虢丹、牛皮膠等分為末,好酒一盌沖 之,澄清服,以滓傅之,乾再上。朱氏集驗方

百合病發已,汗下復發者。百合七個,劈破,泉水浸一 宿赭石一兩滑石三兩泉水二鍾,煎一鍾,入百合汁, 再煎一鍾,溫服。傷寒蘊要

附錄

陳藏器曰:「出淄川北海山谷土石中,如赤土、代赭之 類,土人以當朱呼為赤石,一名零陵,恐是代赭之類味甘,平、溫,無毒。」主驚恐,身熱邪氣,鎮心。久服令人眼 明悅澤。

李時珍曰:「此亦他方代赭耳,故其功效不甚相遠也。」

禹餘糧石釋名

編輯

李時珍曰:石中有細粉如麪,故曰「餘糧。」俗呼為「太乙 禹餘糧」,見《太乙》下。

陳承曰:會稽山中出者甚多,彼人云,「昔大禹會稽於 此,餘糧者,本為此爾。」

集解

《別錄》曰:「禹餘糧,生東海池澤,及山島中,或池澤中。」 陶弘景曰:「今多出東陽,形如鵝鴨卵,外有殼重疊,中 有黃細末,如蒲黃,無沙者佳。近年茅山鑿地大得之, 極精好,狀如牛黃,重重甲錯。其佳處乃紫色,靡靡如 麪,嚼之無復。」請幫助識別此字。《仙經》服食用之,南人又呼平澤中一 種藤,葉如菝葜,根作塊,有節,似菝葜而色赤,味似薯 蕷,謂為禹餘糧。此與生池澤者復有髣髴,或疑今石 即是太乙也。

蘇頌曰:「今惟澤州、潞州有之。舊說形如鵝鴨卵,外有 殼,今圖上者全是山石之形,都不作卵狀,與舊說小 異,采無時。」張華《博物志》言:「扶海洲上有蒒草,其實食 之如大麥,名自然穀,亦名禹餘糧。世傳禹治水,棄其 所餘,食於江中而為藥。」則蒒草與此異物同名,抑與 生池澤者同種乎?

李時珍曰:「禹餘糧乃石中黃粉,生於池澤,其生山谷 者,為《太乙餘糧》。」本文明白。陶引「藤生禹餘糧」,蘇引「草 生禹餘糧」,雖名同而實不同,殊為迂遠。詳《太乙餘糧》 下。

修治

陶弘景曰:「凡用細研水洮,取汁澄之,勿令有沙土。」 雷斆曰:「見《太乙》下。」

氣味

甘寒無毒。

《別錄》曰:「平。」

甄權曰:《鹹》。

徐之才曰:「牡丹為之使。伏五金,制三黃。」

主治

《本經》曰:「欬逆寒熱,煩滿,下赤白,血閉癥瘕,大熱。鍊餌 服之,不饑,輕身延年。」

《別錄》曰:「療小腹痛結煩疼。」

甄權曰:「治崩中。」

《大明》曰:「治邪氣及骨節疼,四肢不仁,痔瘻等疾。久服, 耐寒暑。」

李時珍曰:「催生固大腸。」

發明

成無己曰:「重可去怯,禹餘糧之重,為鎮固之劑。」 李時珍曰:「禹餘糧,手、足陽明血分重劑也。其性濇,故 主下焦前後諸病。」李知先詩曰:「下焦有病人難會,須 用餘糧赤石脂。」《抱朴子》云:「禹餘糧丸日再服,三日後 令人多氣力,負擔遠行,身輕不極。」其方藥多不錄。

附方:舊三,新六。

大腸欬嗽,欬則遺矢者,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方同 下。潔古家珍

冷勞腸泄不止,神效太乙丹:「禹餘糧四兩,火煆酢淬, 烏頭一兩,冷水浸一夜,去皮臍焙為末,酢糊丸梧子 大。」每食前溫水下五丸。聖惠方

傷寒下痢不止,心下痞靳,利在下焦者,赤石脂禹餘 糧湯主之。赤石脂、禹餘糧各一斤,並碎之,水六升,煮 取一升,去滓,分再服。仲景傷寒論要

赤白帶下:禹餘糧火鍛醋淬,乾薑等分,赤下乾薑減 半,為末,空心服二錢匕。勝金方

崩中漏下,青黃赤白,使人無子:禹餘糧煆研、赤石脂 煆研、牡蠣煆研、烏賊骨、伏龍肝炒、桂心等分為末,溫 酒服方寸匕,日服。忌蔥蒜。張文仲備急方

育腸氣痛,婦人小腹痛:禹餘糧為末,每米飲服二錢, 日二服,極效。衛生易簡方

產後煩躁,禹餘糧一枚,狀如酸。請幫助識別此字。者,入地埋一半,緊 築,炭灰一斤煆之,濕土罨一宿,打破,去外面石,取裏 面細者,研,水淘五七度,日乾,再研萬遍。用甘草湯服 二錢,一服立效。經驗方

身而瘢痕:禹餘糧、半夏等分為末,雞子黃和傅,先以 布拭乾,勿見風,日三十日,十年者亦滅。聖濟錄 大風癘疾,眉髮落落,遍身頑痹:禹餘糧二斤,白礬一 斤,青鹽一斤,為末。請幫助識別此字。子固濟,炭火一秤煆之,從辰至 戌,候冷研粉,埋土中三日取出。每一兩入九蒸九暴, 炒熟胡麻末三兩。每服二錢,荊芥茶下,日二服。聖惠方

太乙餘糧石釋名

編輯

陳藏器曰:太乙者,道之宗源。太者,大也;乙者,道也。大 道之師,即理化神君,禹之師也。師嘗服之,故有太乙 之名。張司空云:「還魂石中黃子,鬼物禽獸守之,不可 妄得。」會稽有地名蓼,出餘糧,土人掘之,以物請買,所 請有數,依數必得。此猶有神,豈非太乙乎

集解

《別錄》曰:「太乙餘糧,生太山山谷。九月采。」

《吳普》曰:「生太山,上有甲,甲中有白,白中有黃,如雞子 黃色。采無時。」

陶弘景曰:「《本草》有太乙餘糧、禹餘糧」兩種,治體相同, 而今世惟有禹餘糧,不復識太乙。《登真隱訣》「長生四 鎮丸云:『太乙禹餘糧,定六腑,鎮五臟』。」合其二名,莫辨 何者的是。今人亦總呼為「太乙禹餘糧。」有人於銅官 采空青,於石坎大得黃赤色石極似今之餘糧,而色 過赤好,疑此是太乙也。彼人呼為雌黃塗物,正如雄 色。

蘇恭曰:「《太乙餘糧》及《禹餘糧》,乃一物而以精粗為名 爾。其殼若瓷,方圓不定,初在殼中未凝結,猶是黃水, 名石中黃子。久凝乃有數色,或青或白,或赤或黃,年 多變赤,因赤漸紫,紫及赤者,俱名太乙。其諸色通謂 禹餘糧,今太山不見採得,而會稽王屋、澤潞州諸山 皆有。陶雲黃赤色,疑是太乙,然無殼裹,殊非的稱。」 雷斆曰:「凡使,勿誤用石中黃並卵石黃,二石真相似。 其石中黃,內裏赤黑,黃味淡,微跙。卵石黃,味酸。箇箇 卬卬,內有子一塊,不堪用。若誤餌之,令人腸乾。《太乙》 餘糧,看即如石,輕敲便碎如粉,兼重重如葉,子雌黃 也。」

寇宗奭曰:《太乙餘糧》,是用其殼也。故入藥須火燒酢 淬。石中黃,是殼中乾者及細末者。石中黃水,是未成 餘糧黃濁水也。

李時珍曰:按《別錄》言:「禹餘糧生東海池澤及山島;太 乙餘糧生太山山谷,石中黃,出餘糧處有之,乃殼中 未成餘糧黃濁水也。」據此,則三者一物也。生於池澤 者為「禹餘糧」;生於山谷者為「太乙餘糧;其中水黃濁 者為石中黃水;其凝結如粉者為餘糧,凝乾如石者 為石中黃。」其說本明,而注者臆度,反致義晦。晉、宋以 來,不分山谷池澤所產,故通呼為太乙禹餘糧。而蘇 恭復以紫赤色者為太乙,諸色為禹餘糧,皆由未加 詳究本文也。寇宗奭及《醫方》乃用石殼為禹餘糧,殊 不察「未成餘糧,黃濁水」之文也。其殼粗頑,不入藥。《庚 辛玉冊》云:「太乙禹餘糧,陰石也。所在有之,片片層疊, 深紫色,中有黃土,名曰石黃。其性最」熱,冬月有餘糧 處,其雪先消。《雲林石譜》云:「鼎州祈閣山出石,石中有 黃土,目之為太乙餘糧。」色紫黑礨瑰,大小圓扁,外多 粘綴碎石,滌去黃土,即空虛可貯水為硯滴。《丹方鑑》 云:「五色餘糧及石中黃,皆可乾,末出金色。」

修治

《雷斆》曰:「凡修事,用黑豆五合,黃精五合,水二斗,煮取 五升,置瓷鍋中,下餘糧四兩煮之,旋添汁盡為度,其 藥氣自然香如新米。搗了又研一萬杵方用。」

氣味

甘平無毒。

《吳普》曰:神農、岐伯、雷公云:「甘,平。」李當之云:「小寒」;扁鵲 云:「甘,無毒。」

徐之才曰:「杜仲為之使。畏貝母、菖蒲、鐵落。」

主治

《本經》曰:「欬逆上氣,癥瘕,血閉漏下,除邪氣,肢節不利。 久服耐寒暑,不饑,輕身,飛行千里,神仙。」

《別錄》曰:「治大飽絕力,身重。」

《雷斆》曰:「益脾,安臟氣。」 陶弘景曰:「定六腑,鎮五臟。」

發明

李時珍曰:禹餘糧、太乙餘糧,石中黃水,性味功用皆 同,但入藥有精粗之等爾。故服食家以黃水為上,太 乙次之,禹餘糧又次之。《列仙傳》言:「巴戎赤斧上華山, 餌禹餘糧」,即此。

石中黃子釋名

編輯

寇宗奭曰:「子」當作「水。」既雲黃濁水,焉得名子?

集解

《蘇恭》曰:「此禹餘糧殼中未成餘糧,黃濁水也,出餘糧 處有之。」

蘇頌曰:「今惟河中府中條山谷出之。其石形如麪劑, 紫黑色。石皮內黃色者,謂之中黃。」葛洪《抱朴子》云:「石 中黃子,所在有之,沁水山尤多,在大石中,其石常潤 濕不燥,打其石有數十重,見之赤黃溶溶,如雞子之 在殼中也,即當未堅時飲之,不爾,便漸堅凝如石,不 中服也。破一石中,多者有一升,少者數合,頓服之。」 汪機曰:石中乾者及細末者。當名餘糧。不當名石中 黃。詳本文。「未成餘糧」四字可見。

李時珍曰:餘糧,乃石中已凝細粉也。石中黃,則堅凝 如石者也。石中黃水,則未凝者也。故《雷斆》云:「用餘糧 勿用石中黃」是矣。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唐本》曰:「久服,輕身,延年不老

空青石釋名

編輯

李時珍曰。空言質。青言色。楊梅言似也。

集解

《別錄》曰:「空青,在益州山谷及越巂山有銅處,銅精熏 則生空青,其腹中空,三月中采,亦無時。能化銅鐵鉛 錫作金。」

陶弘景曰:「越巂屬益州,益州諸郡無復有,恐人不採 之故也。今出銅官者色最鮮深,出始興者弗如。涼州 高平郡有空青山,亦甚多。今空青但圓實如鐵珠,無 空腹者,皆鑿土石中取之,而以合丹,成則化鈆為金。 諸石藥中惟此最貴。《醫方》乃稀用之,而多充畫色,殊 為可惜。」

蘇恭曰:「出銅處兼有諸青,但空青為難得。今出蔚州、 蘭州、宣州、梓州。宣州者最好,塊段細,時有腹中空者。 蔚州、蘭州者片塊大,色極深,無空腹者。陶氏所謂圓 質如鐵珠者,乃白青也。」

《大明》曰:「空青,大者如雞子,小者如相思子,其青厚如 荔枝殼,其內有漿,酸甜。」

陳藏器曰:「銅之精華,大者即空綠,次即空青也。」 蘇頌曰:「今饒信州亦時有之,狀若楊梅,故名楊梅青。 其腹上空,破之有漿者,絕難得。」

寇宗奭曰:「真宗常詔取空青中有水者,久而方得。其 楊梅青,信州穴山而取,極難得,治瞖極有功。中亦或 有水者,用與空青同,第有優劣爾。」

李時珍曰:張果《玉洞要訣》云:「空青似楊梅,受赤金之 精,甲乙陰靈之氣。近泉而生,久而含潤。新從坎中出, 鑽破中有水,久即乾,如珠,金星燦燦。」《庚辛玉冊》云:「空 青,陰石也。產上饒,似鍾乳者佳。大片含紫色,有光采。 次出蜀嚴道及北代山,生金坎中生,生不已,故青為 之丹。有如拳大及卵形者,中空有水如油,治盲立效。」 出銅坑者,亦佳堪畫。又有楊梅青、石青,皆是一體,而 氣有精粗,點化以曾青為上,空青次之,楊梅青又次 之。《造化指南》云:「銅得紫陽之氣而生綠,綠二百年而 生石綠,銅始生其中焉。」曾、空二青,則石綠之得道者, 均謂之礦。又二百年得青陽之氣,化為鍮石。觀此諸 說,則空青有金坑、銅坑二種,或大如「拳卵,小如豆粒, 或成片塊,或若楊梅。」雖有精粗之異,皆以有漿為上, 不空無漿者為下也。方家以藥塗銅物,生青刮下,為 作空青者,終是銅青,非石綠之得道者也。

氣味

甘酸寒,無毒。

《別錄》曰:「大寒。」

甄權曰:「畏兔絲子。酒浸酢拌制過,乃可變化。」

主治

《本經》曰:「青盲耳聾,明目,利九竅,通血脈,養精神,益肝 氣。久服輕身延年。」

《別錄》曰:「療目赤痛,去膚翳,止淚出,利水道,下乳汁,通 關節,破堅積,令人不忘,志高神仙。」

甄權曰:「治頭風,鎮肝。瞳人破者,得再見物。」

《大明》曰:「鑽孔取漿,點多年青盲內障翳膜,養精氣。其 殼摩翳。」

李時珍曰:「中風口咼不正,以豆許含嚥甚效。」

發明

韓保昇曰:「空青法水,故色青而主肝。」

《蘇頌》曰:「治眼翳障,為最要之藥。」

李時珍曰:「東方《甲乙》,是生肝膽。其氣之清者為肝血, 其精英為膽汁,開竅於目血,五臟之英,皆因而注之 為神。膽汁充則目明,汁減則目昏。銅亦青陽之氣所 生,其氣之清者為綠,猶肝血也。其精英為空青之漿, 猶膽汁也。其為治目神藥,蓋亦以類相感應耳。石中 空者,埋土中三五日,自有漿水。」

附方:舊二,新三。

眼目㬻㬻不明:空青少許,漬露一宿點之。千金方 黑翳覆瞳:空青礬石燒各一兩,貝子四枚,研細,日點。 聖濟錄

膚翳昏暗空青二錢,蕤仁去皮一兩,片腦三錢,細研 日點。聖濟錄

一切目疾,雀目,赤目青盲,內外障翳,風眼,用此覺目 中涼冷為驗。楊梅青洗淨,胡黃連洗各二錢半,槐牙 日未出時,勿語,采之入青竹筒內,垂於《天月二德方》, 候乾,勿見雞犬,為末,一錢半為末,入龍腦一字密收。 每臥時嗽口,仰頭吹一字入兩鼻內,便睡,隔夜便明。 聖濟錄

中風口咼。見主治

曾青石釋名

編輯

李時珍曰:曾,音「層。」其青層層而生,故名。或云:其生從 實至空,從空至層,故曰曾青也。

集解

《別錄》曰:「曾青,生蜀中山谷及越巂,采無時,能化金銅。」 吳普曰:「生蜀郡石山,其山有銅處,曾青出其陽。青者, 銅之精陶弘景曰:「舊說與空青同山,療體亦相似。今銅官更 無曾青,惟出始興。形累累如黃連相綴,色理相類。空 青甚難得而貴,《仙經》少用之。」化金之事,法同空青。 蘇恭曰:「出蔚州者好,鄂州者次之,餘州並不任」用。 李時珍曰:「但出銅處,年古即生,形如黃連相綴,又如 蚯蚓屎,方稜,色深,如波斯青黛,層層而生,打之如金 聲者,為真。」《造化指南》云:「層青生銅礦中,乃石綠之得 道者肌膚,得東方正色,可以合鍊大丹,點化與三黃 齊軀。」《衡山記》云:「山有層青岡出層青,可合仙藥。」

修治

《雷斆》曰:「凡使,勿用夾石及銅青,每一兩,要紫背天葵、 甘草、青芝草三件,乾濕各一鎰,細剉,放瓷鍋內,安青 於中,東流水二鎰,緩緩煮之五晝夜,勿令水火失時。 取出,以東流水浴過,研乳如粉用。」

氣味

酸小寒,無毒。

徐之才曰:「畏《兔絲子》。」

獨孤滔曰:「曾青住火成膏,可結汞制丹砂,蓋含金氣 所生也。須酒酢漬煮用。」

葛洪曰:「曾青塗鐵,色赤如銅。」

主治

《本經》曰:「目痛,止淚出,風痹,利關節,通九竅,破癥堅積 聚。久服身輕不老。」

《別錄》曰:「養肝膽,除寒熱,殺白蟲。療頭風腦中寒,止煩 渴,補不足,盛陰氣。」

發明

李時珍曰:「曾青治目,義同空青,古方辟邪,太乙神精 丹用之。扁鵲治積聚留飲,有曾青丸。並見《古今錄驗 方》藥多不錄。」

附方:新三。

班瘡入目不退者,曾青一錢,丹砂二錢,為末,蠐螬五 枚,搗汁和點。聖濟錄

風熱目病:「曾青散治一切風熱毒氣上攻,目赤或爛, 怕日羞明,隱濇眵淚,或癢或痛。」曾青四兩蔓荊子二 兩白薑炮、防風各一兩,為末。每以少許畜鼻中,立有 功效。和濟局方

耳內惡瘡:曾青五錢,雄黃七錢半,黃芩二錢五分,為 末傅之。衛生寶鑑

綠青石集解

編輯

《別錄》:「綠青,生山之陰穴中,色青白。」

陶弘景曰:「此即用畫綠色者,亦出空青中相挾帶。今 畫工呼為碧青,而呼空青作綠青,正相反矣。」

《蘇恭》曰:「綠青即扁青也,畫工呼為石綠。其碧青即白 青也,不入畫用。」

蘇頌曰:「舊不著所出州土,且雲生山之陰穴中。次空 青條上云:生益州山谷及越巂山有銅處,此物當是 生其山之陰爾。」今出韶州、信州,其色青白,畫工用為 綠色者,極有大塊,其中青白,花文可愛,信州人琢為 腰帶器物及婦人服飾。其入藥,當用顆塊如乳香者 佳。

寇宗奭曰:「其色黑綠色者佳。」

李時珍曰:「石綠,陰石也,生銅坑中,乃銅之祖氣也。銅 得紫陽之氣而生綠,綠久則成石,謂之石綠。」而銅生 於中,與空青、曾青同一根源也。今人呼為「大綠。」范成 大《桂海志》云:「石綠,銅之苗也。出廣西右江,有銅處生 石中。質如石者,名石綠;一種脆爛如碎土者,名泥綠, 品最下。」《大明會典》云:「青綠石礦淘淨綠,一十一兩四」 錢,暗色綠每礦一斤,淘淨綠一十兩八錢,磠砂一斤, 燒造磠砂綠一十五兩五錢。

氣味

李時珍曰:「有小毒。」

主治

《別錄》曰:「益氣,止洩痢,療鼽鼻。」

《蘇頌》曰:「吐風痰甚效。」

發明

蘇頌曰:「今醫家多用吐風痰,其法揀上色精好者,研 篩,水飛再研。如風痰眩悶,取二三錢,同生龍腦三四 豆許研勻,以生薄荷汁合酒溫調服之,偃臥須臾,涎 自口角流出,乃愈。不嘔吐,其功速於他藥。今人用之, 比比皆效,故著之。」

寇宗奭曰:同磠砂作吐上涎藥,驗則驗矣,亦損心。 李時珍曰:痰在上宜吐之,在下宜利之。亦須觀人之 虛實強弱,而察其脈,乃可投之。《初虞》世有「金虎碧霞」 之戒,正此意也。金虎丹治風痰,用天雄、膩粉諸藥者。

附方:新四。

急驚昏迷,不省人事:石綠四兩,輕粉一錢為末,薄荷 汁入酒,調一字服,取吐。全嬰方

風痰迷悶:「碧霞丹」用石綠十兩,烏頭尖、附子尖、蠍梢 各七十箇為末,糊丸芡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汁入酒 半合化下,須臾吐出痰涎。和劑局方

小兒疳瘡、腎疳、鼻疳、頭瘡、耳瘡,久不差者,石綠、白芷等分為末。先以甘草水洗瘡,拭淨傅之,一日愈。集元方 腋下狐臭石綠三錢,輕粉一錢,濃酢調塗,五次斷根。 集元方

扁青石釋名

編輯

李時珍曰:「扁以形名。」

集解

《別錄》曰:「扁青,生朱厓山谷、武都、朱提,采無時。」 陶弘景曰:「朱提音殊,題在南海中,《仙經》、俗方都無用 者。」

《吳普》曰:「生蜀郡。」

蘇恭曰:此即綠青也。朱厓以南及林邑、扶南舶上來 者,形塊大如拳,其色又青,腹中亦時有空者。武昌者 片塊小而色更佳。簡州、梓州者,形扁,作片而色淺。 李時珍曰:「蘇恭言即綠青者,非也,今之石青是矣。」繪 畫家用之,其色青翠不渝,俗呼為大青,楚、蜀諸處亦 有之。而今貨石青者,有天青、大青、西夷回回青、佛頭 青,種種不同,而回青尤貴。《本草》所載扁青、層青、碧青、 白青,皆其類耳。

氣味

甘平無毒。

《吳普》曰:「神農、雷公云:『小寒,無毒』。」

主治

《本經》曰:「目痛明目,折跌癰腫,金瘡不瘳,破積聚,解毒 氣,利精神,久服輕身不老。」

《別錄》曰:「去寒熱風痹,及丈夫莖中百病,益精。」

《吳普》曰:「治丈夫內絕,令人有子。」

李時珍曰:「吐風痰癲癇,平肝。」

附方:新一。

頑痰不化:「石青一兩,石綠半兩,並水飛為末,麴糊丸 綠豆大。」每服十丸,溫水下,吐去痰一二盌,不損人。瑞竹 堂方

白青石集解

編輯

《別錄》曰:「白青,生豫章山谷,采無時,可消為銅劍,辟五 兵。」

陶弘景曰:「醫方不用,市無賣者。《仙經》三十六水方中, 時有須處。」銅劍之法,在九元子術中。

蘇恭曰:此即陶氏所云「空青,圓如鐵珠,色白而腹不 空者是也。研之色白而碧,亦謂之碧青」,不入畫用。無 空青時亦用之,名魚目青,以形似魚目故也。今出簡 州、梓州者好。

李時珍曰:「此即石青之屬,色深者為石青,淡者為碧 青也。」今繪彩家亦用范子《計,然》云:「白青出弘農、豫章、 新淦,青色者善。」《淮南萬畢術》云:「白青得鐵,即化為銅 也。」

氣味

甘酸鹹平無毒。

《吳普》曰:《神農》云:「甘,平。」《雷公》云:「鹹,無毒。」

主治

《本經》曰:「明目,利九竅。耳聾,心下邪氣,令人吐,殺諸毒 三蟲。久服,通神明,輕身。」

附錄綠膚青

編輯

《別錄》曰:「味辛、鹹,平,無毒。主蟲毒及蛇、菜、肉諸毒惡瘡。 不可久服,令人瘻。」一名推青,一名推石。生益州山谷。 陶弘景曰:「俗方、《仙經》無用,人亦不識。」

碧石青

編輯

《別錄》曰:「味甘,無毒。主明目,益精,去白。」請幫助識別此字。《延年》。

石膽釋名

編輯

李時珍曰:膽以色味命名,俗因其似礬,呼為「膽礬。」

集解

《別錄》曰:「石膽,生秦州羌道山谷大石間,或羌里句青 山。二月庚子、辛丑日采,其為石也,青色多白文,易破, 狀似空青,能化鐵為銅,合成金銀。」

陶弘景曰:「《仙經》時用俗方甚少,此藥殆絕。今人時有 采者,其色青綠,狀如琉璃,而有白文,易破折。梁州信 都無復有,俗乃以青色礬當之,殊無髣髴。」 蘇恭曰:「此物出銅處有之,形似曾青,兼綠相間,味極 酸苦,磨鐵作銅色,此是真者。出蒲州虞鄉縣東亭谷 窟及薛集窟中,有塊如雞卵者為真。陶云:『似琉璃者, 乃絳礬也』」,比來人亦以充之,又以酢揉青礬為之,並 偽矣。

蘇頌曰:「今惟信州鉛山縣有之,生於銅坑中,採得煎 鍊而成。又有自然生者,尤為珍貴,並深碧色。今南方 醫人多使之。」又著其說云:「石膽最上,出蒲州。大者如 拳,小者如桃栗,擊之縱橫,解皆成疊文,色青見用久 則綠,擊破其中亦青。其次出上饒曲江銅坑間者,粒 細有廉稜,如釵股米粒。」《本草》言「偽者以醋揉青礬為」 之,全不然,但取粗惡石膽合消石銷溜而成之,塊大 色淺,渾渾無脈理,擊之則碎,無廉稜者是也。亦氣扶 石者,乃削取石膽床溜,造時投消石中乃凝,則相著 也。

李時珍曰:「石膽出蒲州山穴中,鴨觜色者為上,俗呼膽礬。出羌里者色少黑,次之,信州又次之。此物乃生 於石,其經煎鍊者,即多偽也。但以火燒之成汁者,必 偽也。塗於鐵及銅上,燒之紅者,真也。又以銅器盛水, 投少許入中,及不青碧,數日不異者,真也。」《玉洞要訣》 云:「石膽,陽石也。出嵩岳及蒲州中條山,稟靈石異氣」, 形如瑟瑟,其性流通,精感入石,能化五金,變化無窮。 沈括《筆談》載鉛山有苦泉,流為澗,挹水熬之,則成膽 礬,所熬之釜,久亦化為銅也。此乃煎熬作偽,非真石 膽也,不可入藥。

氣味

酸辛寒有毒。

《吳普》曰:「《神農》云:『酸,小寒;李當之云:『大寒』。桐君云:『辛,有 毒;扁鵲云:『苦,無毒』』』。」

《大明》曰:「酸,濇,無毒。」

甄權曰:「有大毒。」

徐之才曰:「水英為之使。畏牡桂、菌桂、芫花、辛夷。白,微」

主治

《本經》曰:「明目,目痛,金瘡,諸癇痙。女子陰蝕痛,石淋寒 熱,崩中下血,諸邪毒氣,令人有子。鍊餌服之,不老。久 服增壽神仙。」

《別錄》曰:「散癥積欬,逆上氣,及鼠瘻惡瘡。」 大明曰:「治蟲牙鼻內息肉。」

蘇恭曰:「帶下赤白。面黃。女子臟急。」

《蘇頌》曰:「入吐風痰藥最快。」

發明

李時珍曰:「石膽氣寒,味酸而辛,入少陽膽經。其性收 斂上行,能涌風熱痰涎,發散風水相火,又能殺蟲,故 治咽喉口齒瘡毒,有奇功也。」周密《齊東野語》云:「密過 南浦,有老醫授治喉痹極速垂死方,用真鴨觜、膽礬 末,酢調灌之,大吐膠痰數升即瘥。臨安一老兵妻苦 此,絕水粒三日矣。如法用之即瘥,屢用無不立驗,神」 方也。又周必大《陰德錄》云:「治蠱脹及水腫祕方,有用 蒲州信州膽礬,明亮如翠琉璃,似鴨觜者,米酢煮以 君臣之藥服之勝於鐵砂、鐵蛾。蓋膽礬乃銅之精液, 味辛酸,入肝膽,制脾胃故也。」安城魏清臣腫科黑丸 子,消腫甚妙,不傳即用此者。

附方:舊五,新一十五。

老小風痰:膽礬末一錢,小兒一字,溫酢湯調下,立吐 出涎便醒。譚氏小兒方

女人頭運,天地轉動,名曰「心眩」,非血風也。膽子礬一 兩,細研,用胡餅劑子一箇,按平一指厚,以篦子勒成 骰子大塊,勿界斷,於瓦上焙乾,每服一骰子,為末,燈 心竹茹湯調下。許學士本事方

喉痹喉風,「二聖散」:用鴨觜膽礬二錢半,白僵蠶炒五 錢,研。每以少許吹之,吐涎。濟生方

齒痛及落細研石膽,以人乳和膏擦之,日三四次,止 痛復生齒,百日後復故乃止。每日以新汲水漱淨。王燾 外臺秘要

口舌生瘡,眾療不差。「膽礬半兩,入銀鍋內火煆赤,出 毒一夜,細研,每以少許傅之,吐出酸涎水,二三次瘥。」 勝金方

走馬牙疳:「大棗一枚去核,入鴨觜、膽礬,紙包鍛赤出 火毒,研末傅之,追涎。」楊起簡便方

小兒齒疳:鴨觜膽礬一錢,匙上鍛紅,麝香少許,研勻, 傅齒上立效。活幼口議

小兒鼻疳蝕爛:「膽礬燒煙盡,研末摻之,一二日愈。」集簡 方

風眼赤爛:膽礬三錢,燒研,泡湯日洗。明目經驗方 百蟲入耳:「膽礬末和酢灌之,即出。」千金方

風犬咬毒:膽礬末傅之,立愈。濟急方

一切諸毒:膽礬末,糯米糊丸,如雞頭子大,以硃砂為 衣,仍以硃砂養之,冷水化一丸服,立愈。勝金方 挑生蠱毒胸口痛者。膽礬二錢,茶清泡服,即吐出。嶺南 衛生方

腋下狐臭:膽礬半生半熟,入膩粉少許,為末。每用半 錢,以自然薑汁調塗十分,熱痛乃止,數日一用,以愈 為度。黎居士簡易方

赤白癜風:膽礬、牡蠣粉各半兩,生研,酢調摩之。聖濟錄 甲疽腫痛:「石膽一兩,燒煙盡,研末傅之,不過四五度 瘥。」梅師方

痔瘡熱腫:鴨觜青、膽礬、鍛研,蜜水調傅,可以消脫。直指 方

腫毒不破:膽礬、雀屎各少許點之。直指方

楊梅毒瘡,「酢調膽礬末擦之。痛甚者,加乳香、沒藥,出 惡水一二上即乾。」又方:「膽礬、白礬、水銀各三錢半, 研不見星,入香油、津唾各少許,和勻,坐帳內取藥塗 兩足心,以兩手心對足心摩擦,良久,再塗,再擦盡即 臥」,汗出或大便去垢,口出穢涎為驗。每一次強者用 四錢,弱者二錢,連用三日。外服疏風散並澡洗。劉氏經驗 方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