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九十五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九十五卷目錄
虎丘山部彙考
圖
考
虎丘山部藝文一
虎丘山序 陳顧野王
劍池銘〈並序〉 宋王禹偁
虎丘山賦〈有序〉 明梁寅
虎丘山看月賦 黃尊素
試劍石賦〈有序〉 王寵
虎丘記 袁宏道
虎丘山部藝文二〈詩〉
從永陽王遊虎丘山 陳張正見
庚寅年二月十二日遊虎丘山精舍
江總
虎丘山寺 唐劉禹錫
可中亭 前人
真娘墓 白居易
宿望海樓 前人
武丘寺路 李紳
前題 張籍
奉陪陸使君長源裴端公樞春遊虎丘寺
僧皎然
真娘墓 張祜
武丘寺路 宋蒲宗孟
題虎丘寺 張翥
遊虎丘雲巖寺 明楊基
虎丘中秋新霽 吳偉業
平遠堂晚眺 湯傳楹
虎丘看月行 沈明臣
中秋虎丘山紀勝 鄒迪光
虎丘山部紀事
虎丘山部雜錄
虎丘山部外編
支硎山部彙考
圖
考
支硎山部藝文〈詩〉
遊支硎山觀音寺 唐白居易
遊支硎 宋葉夢得
詠馬跡石 范成大
放鶴亭 明高啟
支硎山部紀事
支硎山部雜錄
支硎山部外編
山川典第九十五卷
虎丘山部彙考
編輯越絕書之虎丘
虎丘山在今江南蘇州府城西北九里,一名海湧山, 又名武丘山。相傳吳王闔閭葬於此,葬三日,有白虎 蹲踞其上,因名。或雲「秦始皇嘗登此,將發吳塚,有白 虎出焉。」今其山中有劍池、古鶴澗及千人石,諸勝遊 者常絡繹不絕雲。
虎丘山圖
考
編輯按《越絕書·外傳記吳地傳》:「闔廬冢在閶門外,名虎丘 下,池廣六十步,水深丈五尺,銅槨三重,墳池六尺,玉 鳧之流,扁諸之劍三千,方圓之口三千,時耗魚腸之 劍在焉,千萬人築治之,取土臨湖口,築三日而白虎 居上,故號虎丘。」
虎丘北莫格冢,古賢者避世冢,去縣二十里。
按《吳地記》,「虎丘山,避唐太祖諱,改為武丘,又名海湧 山,在吳縣西北九里二百步,闔閭葬此山中,發五郡 之人作塚,銅槨三重,水銀灌體,金銀為坑。」《史記》云:「闔 閭塚在吳縣閶門外,以十萬人治塚,取土臨湖,葬經 三日,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山。」《吳越春秋》云:「闔閭葬 虎丘,十萬人治葬,經三日,金精化為白虎,蹲其上,因」 號虎丘。秦始皇東巡,至虎丘,求吳皇寶劍。其虎當墳 而踞,始皇以劍擊之不及,誤中於石,遺跡尚存。其虎 西走二十五里忽失。按今虎疁,唐諱虎,錢氏諱疁,改 為滸墅,劍無復獲,乃陷成池,古號劍池。池旁有石,可 坐千人,號千人石。其山本晉司徒王珣與弟司空王 珉之別墅,咸和二年,舍山為東西二寺,立祠於山。寺 側有貞娘墓,吳國之佳麗也。行客才子多題詩墓上, 有舉子鐔銖作詩一絕,其後人稍稍息筆。
按《太平御覽。江東諸山攷》。顧凱之《虎丘山序》曰:「吳城 西北有虎丘山。」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虎丘山在蘇州府城西北,一名 海湧峰,上有劍池、千人石,生公說法臺。吳王闔閭葬 此。」
按《三才圖會虎丘圖考》:「虎丘去州治僅數里,中多小 溪,曲澗夾其間,如抱月然。其最幽麗者莫如和靖祠, 積青攢白,外與天接。其上有浮圖,似接雲漢,下瞰姑 蘇,可一掌轉浮圖而南,世傳生公講堂,悟石軒在焉。 軒側有劍池,側立數千尺,兩崖壁峭如削,水清寒,㶁 㶁鳴。下有鉅石,平敞磅礡,可羅胡床十數,坐千人。中 有白蓮池,白蓮挺挺,花若丹碧。又稍下小石路,迤邐 其間,泉益奇,石益怪。俄斗折突起,松篁豁然,則和靖 讀書處也。」吳王闔閭葬所。中多金鳧、玉雁、銅駝、水精、 碧海、丹砂諸物。嘗有白虎盤據其巔,故名。晉司徒王 珣及弟珉俱宅於此。 按《蘇州府志山阜攷》:「虎丘山在府城西北九里,《吳越 春秋》云:闔閭葬」此,以扁諸魚腸劍三千為殉。越三日, 金精結為白虎,踞其上,故名。唐避諱改武丘,又名海 湧峰,遙望平田中大埠耳,比入則奇勝萬狀。其最者 為劍池,兩崖劃開,中涵石泉,深不可測,李秀卿品為 天下第五。相傳秦始皇發闔閭墓,鑿山求劍,無所得, 其鑿處遂成深澗,今名劍池。顏真卿書「虎丘劍池」四 字,石刻猶存。其前為千人坐,蓋神僧竺道生講經處。 大石盤陀徑畝,高下平衍,可坐千人。唐李陽冰篆「生 公講臺」四字,分刻四石,今失其一。臺側有點頭石,以 生公講經聚石為徒,石皆首肯,故名。上有可中亭,取 劉禹錫詩語。本名可月,今誤稱雲。又有白蓮池,在臺 之左。相傳說法時池生千葉蓮,故名。又有試劍石,為 秦始皇試劍處。憨憨泉,為憨憨和尚所鑿。養鶴澗,清 遠道士養鶴於此。石井泉,即陸羽石井,張又新所品 第三泉也。晉王珣嘗據為別墅,山下因有短簿祠。珣 《記》云:「虎丘大勢,四面周迴,嶺南則是山徑,兩面壁立, 交林上合,蹊路下通,升降窈窕,不卒至。」《吳地記》亦云: 「虎丘絕巖聳壑,茂林」深篁,為江左丘壑之表。吳興太 守褚淵嘗經遊其地,淹留數日,嘆曰:「今之所稱,多過 其實。惟睹虎丘,逾於所聞。」劉宋何求及弟點、引陳顧 越、《唐史》德義並隱此山。舊有東西寺,即王氏二墅,皆 在山下。今雲巖寺在山上,而二寺俱廢。又有梅花樓、 小吳軒、平遠堂、仰蘇樓、五臺山、千頃雲、小竹林勝處 甚多,不能悉載。
虎丘山部藝文一
編輯《虎丘山序 》陳·顧野王
夫少室作鎮,以峻極而標奇;太華神掌,以削成而稱 貴。若茲山者,高不概雲,深無藏影;卑非培塿,淺異疏 林。秀壁數尋,被杜蘭與苔蘚;椿枝千仞,掛藤葛以縣 蘿;曲澗潺湲,修篁蔭映,路若絕而復通,石將頹而更 綴。抑巨麗之名山,信大吳之勝壤。若乃九功六義之 興,依永和聲之製。志由興作,情以詞宣,形言諧於《韶》 《夏》,名文暢於鍾律,由來尚矣,未有登高能賦,而韜斐 麗之章;入谷忘歸,而忽鏗鏘之節。故總轡齊鑣,競雕 蟲於山水;雲合霧集,爭歌頌於林泉。於時風清邃谷, 景麗修巒,蘭佩堪紉,胡繩可索。林花翻灑,乍飄颺於 蘭皋;山禽轉響,時弄聲干喬木。班草班荊,坐磻石之 上,濯纓濯足,就滄浪之水,傾縹瓷而酌旨酒,剪綠葉 而賦新詩。肅爾若與三逕齊蹤,鎗然似共《九成》諧韻。 盛矣哉!聊述時事,寄之翰墨。
劍池銘〈並序〉 宋王禹偁
編輯「虎丘劍池,泉石之奇者也。」 《吳地記》引秦皇之事,以
為詭說。考諸舊史,則無聞焉。矧儒家者流,不可語怪,因為銘以辨之。銘曰:
茂苑之側,震澤之湄。巖巖虎山,沉沉劍池。峻不可以 仰視,深不可以下窺。疑乎太極作怪,化工好奇。水物 設險,山妭忌危。陷其泉也,蓋取諸《坎》;磔其石也,以象 乎《離》。《艮》有止《兆蒙》無亨期。構此屯難,成乎險巇。直恐 夏後,弗能導之,豈惟秦皇,而能肇茲。蓋其始也,一氣 發泄,兩儀分別。爭融鬥結,擊搏而裂。斷壁雙揭,摩雲 不徹。翠禿青殘,挫銳而中絕。寒流下咽,奔山未決。雪 壅雷收,拗怒而曲折,蹙束湍瀨。槎枒洞穴,鰌翻成窟, 龍戰有血。匪自人力,蓋從天設。誰謂一拳,登之惟艱。 誰謂一勺,挹之不竭。池實自然,劍何妄傳。勒銘山嶺, 破眾感焉。
虎丘山賦〈有序〉 明梁寅
編輯孫茂才其淵歸自吳郡,詫虎丘之勝,代雖屢易,而境乃不殊,因求賦之。余昔嘗東遊,登眺靡及,歎遐想之徒勤,媿賞音之猶缺。處幽慕奇,遂為之賦。於其淵之再往也,書以遺焉。其辭曰:
雄矣哉!逶迤蜿蜒,句吳之都。東臨乎滄溟赤城,西瞻 乎富春桐廬。虎丘之山,耽耽渠渠。千層雲之晻靄,瞰 澄流之縈紆。伊昔《壽夢四傳》,英君奮烈。威摧強楚,勇 讋于越。宮車既宴,崇陵巀嶭。於是閎竁洞深,珍玩厚 藏。金精之氣,夜發奇光。化為虓獸,彪炳呀張。茲虎丘 之所以得名,增氣勢乎高岡。故陟而望之,危闉翬起。 飛觀鵬騫。魚鱗萬室,蜃彩百廛。人行肩摩,商萃衽連。 騎若電㸌,車若雷闐。踰齊軼秦,跨趙陵燕。俯茲山之 下,則煌煌金地,峨峨梵宇。度清飈於松關,騰香靄於 蘭路。龍遊方石之池,鶴鳴珠英之樹。猿蹲聽經之巖, 鹿翔散花之天。亦有搜奇雅士,探幽逸人,逍遙寒澗, 踟躕夕曛。詠赬霞於初霽,候素月於將昏。乃步石逕, 乃睨層臺。寂寂歌舞,萋萋蒿萊。日淪而復東,生波逝 而無西。迴古轍,跡久夷,荒墳日已頹。義聞恆不泯,雄 心乃終摧。「嗟孤忠之伍員,凜生氣而猶存。馳逸興而 曷已,信遺蹤之未湮。」
虎丘山看月賦 黃尊素
編輯武林,有客吳者,適逢八月之朢,吳公子邀之,操單舸 遊虎丘。蓋吳俗翫月,大抵集此也。至則綺羅竿交,笙 歌鼎沸,月懸扶桑,煙浮水際,巨艑小艇,縱橫若鷗鳧 之集。於是攜餖飣尊斝,靡薜荔以為席。有少年持檀 板,坐生公石,起《子夜》之吳歌,振《激楚》之餘風。出潛魚 於水底,落山鳥於青松。善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吹窈 眇,激壯音,嫋嫋餘響,聞者沾襟,興盡而返。水澨公子 曰:「今日之遊,樂乎?」客曰:「是何足樂也?」公子曰:「子豈以 蘇臺空,西施去,夜月隨煙浪以滔滔,故墟餘蘼蕪以 離離,客亦睹夫勝趣乎?蓋聞覽勝者不逞巨麗以為 觀也,得趣者不搜奇地以為歡也。其山不必巃嵷崔 巍,嶄巖紆鬱,絕歸鴈於碣石,接飛烏於暘谷。其水不 必洶湧滂濞,控清引濁。天吳命儔而嘯侶,鱷魚鋸齒 而四足。其林不必棄夸父之策,伏夔魖之怪。擢本千 尋,垂條四蓋,猿父哀吟其中,冶鳥焚巢其界。」客試略 海島之巨觀,現吾丘之餘態,勃窣叢薄之中,逍遙雲 岫之概。過林莽,背嶔欹,平疇衍漾,孤峰逶迤,周圍一 里之內,而名泉怪石,「古寺殘碑,充牣其間,雖窮搜而 尚遺。況復伯國之餘烈,名姬之斷魂,晉人之風流,皆 足以醒弔古之心脾。試與子浮彩鷁,掛錦帆,振衣盤 虎之巔,濯足劍池之瀾,指點夫差之自用,再見士誠 之偷安。而層臺累榭,跨谷彌山,錦瑟歌鐘,漏徹更殘。 都已付之斷腸,芙蓉啼眼幽蘭。事無新而不故,人無 感而」不靈。聽經聲於木杪,掘藥草於寒汀。山山明月, 處處秋聲。撫鶴歎息,捫松傷情。吾將邀孫登以長嘯, 命王子而吹笙。斯時極人世之繁華,五嶽之奇險,未 嘗與虎丘有徑庭也。客顧以蟻垤蜂衙視之,減虎丘 之勝趣,何睥睨吾姑蘇之甚乎?
試劍石賦〈有序〉 王寵
編輯石在虎丘道傍,雲「吳王鑄劍成而試之。」 或雲「秦始皇掘得吳殉劍而試之,茲兩存其義雲。」
赤菫之精,邪溪之英。伉儷翦爪,百鍊始成。太陽五金, 寄氣託靈。龜文縵理,價重連城。其鍔瑩冰,其鋒凝霜。 脊挾霆威,鐔流電光。赬烏揚輝,慧雞刷芒。斂以鵜膏, 磨以《粵硎》。走蚴蟉於娑竭,飛天矯於旋冥。十步去一 人,千里不留行。惟時皆順理之事,當晦其跡;而國有 逆理之謀,則見其形。故無道則去,有道則呈也。就爾 長一國者用之,盍刑長頸之宿讎,可刎佞舌之宰嚭, 夫何反賜乎忠臣?是倒持而莫知所以,乃自絕夫至 德之開國,致伯業之就圮。俾若君天下者得之,宜斬 臂鷹之禁術,當誅指鹿之閹豎,夫何反加乎令子?是 逆施以亂人之紀,乃自傾百二之山河,致鮑腥之不 已。妄肆一時之暴,空遺萬年之恥。嗚呼!青天可倚,白 雲可抉。雖有利器兮,那克任其剛烈。博浪之挫未明, 靈姑之辱莫雪。彼磐陀有何辜兮徑劈之齊裂。徒裝 駕乎猛鷙,曾未翦除乎妖孽。想當時破嶪嶭,震訇剨號罔兩於巖扃,飛火電之列𡙇。駭海山之巨靈,迸丹 丘之鬼血。故於歷世之千祀,猶存雲根之兩截。蝕苔 蘚之青蒼,示隱磷之瞥屑。使後人之來觀,訝靈蹤之 未滅。顧世事之若茲,爰長歎而欲咽。
虎丘記 袁宏道
編輯「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無高巖邃壑,獨以近城,故 簫鼓樓船,無日無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遊人 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每至是日,傾城闔戶, 連臂而呼。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靚粧艷服,重茵 累席,置酒交衢間。從《千人石》至山門,櫛比如鱗,檀板 丘積,樽罍雲瀉。遠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雷」 輥電霍,無得而狀。布席之初,謳歌者百千。分曹部署, 競以新艷相角。《雅俗》既陳,妍「自別未幾,而搖首頓 足者,得數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 瓦釜,寂然停聲。屬而和者,纔三四輩。一簫一寸管,一 人緩板而歌,竹肉相發,清聲亮徹,聽者魂銷。比至夜 深,月影橫斜,荇藻凌亂,簫板亦不復用。一夫登場,四 座屏息,音若細髮,響徹雲際。每度一字,幾盡一刻,飛 鳥為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矣。」劍泉深不可測,飛巖 如削,千頃雲得。天池諸山作案,巒壑競秀,最可觴客, 但過午則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閣晚樹尤可 觀,面北為平遠堂,舊址空曠無際,僅虞山一點在望。 堂廢已久,余與江進之謀所以復之,欲祠韋蘇州、白 樂天諸公於其中,而病尋作。余既乞歸,恐進之興亦 闌矣。山川興廢,信有時哉!吏吳兩載,登虎丘者六。最 後與江進之、方子公同登《遲月生公石上歌》者,聞令 來,皆避匿去。余因謂進之曰:「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 俗哉!他日去官,有不聽歌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 解官,稱吳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識余言否耶?
虎丘山部藝文二〈詩〉
編輯《從永陽王遊虎丘山 陳張正見》
「滄波壯鬱島,洛邑鎮崇芒。未若茲山麗,岧嶢擅水鄉。」 地靈侔少室,塗難像太行。重巖標虎踞,九曲峻羊腸。 溜深澗無底,風幽谷自涼。柙沉餘玉氣,劍隱絕星光。 白雲多異影,丹桂有叢香。遠看銀臺竦,洞塔耀山莊。 瑞草生金地,天花照石樑。
庚寅年二月十二日遊虎丘山精舍
編輯江總
縱棹憐迴曲,尋山靜見聞。每從芳杜性,須與俗人分。 貝塔涵流動,花臺偏領芬。蒙蘢出簷桂,散漫繞窗雲。 情幽豈徇物,志遠易驚群。何由狎魚鳥,不願屈元纁。
虎丘山寺 唐劉禹錫
編輯《青林虎丘寺》,「林際翠微路。立見山僧來,遙從鳥飛處。 茲峰淪寶玉,千載惟丘墓。埋劍人空傳,鑿山龍已去。 捫蘿披翳薈,路轉夕陽遽。虎嘯崖谷寒,猿鳴松杉暮。 徘徊北樓上,海江窮一顧。日映千里帆,鴉歸萬家樹。 蹔因愜所適,果得捐外慮。庭暗棲還雲,簷香滴甘露。 久迷空寂理,多為聲華故。永欲投此山,餘生豈能誤。」
可中亭 前人
編輯生公說法鬼神聽,身後空堂夜不扃。高座寂寥雲漢 漠,一方明月可中亭。
真娘墓 白居易
編輯《真娘墓》,虎丘道:「不識真娘鏡中面,惟見真娘墓頭草。 霜摧桃李風折蓮,真娘死時猶少年。脂膚荑手不牢 固,世間尤物難留連。難留連,易銷歇。塞北花,江南雪。」
宿望海樓 前人
編輯香剎看非遠,祗園入始深。龍蟠松矯矯,玉立竹森森。 怪石千僧坐,靈池一劍沉。海當亭兩面,山在寺中心。 酒熟憑花勸,詩成倩鳥吟。寄言軒冕客,此地好抽簪。
武丘寺路 李紳
編輯「秋山古寺東西遠,竹院松門悵望同。」幽鳥靜時侵逕 月,野煙消處滿林風。塔分朱雁餘霞外,剎對金螭落 照中。官備散寮身卻累,往來慚謝二蓮宮。
《前題》張籍
編輯
望月登樓海氣昏,劍池無底浸雲根。老僧只望山移 去,日暮先教鎖寺門。
奉陪陸使君長源裴端公樞春遊虎丘寺
編輯僧皎然
雲水夾雙剎,遙疑湧平陂。入門見藏山,元化何由窺。 曳組探詭怪,停驂訪幽奇。情高氣為爽,德煖春亦隨。 瑤草自的皪,蕙樓爭蔽虧。金精發壞陵,劍彩沉靈池。 一覽匝天界,中峰步未移。應喜生公石,列坐援松枝。
真娘墓 張祜
編輯佛地葬羅衣,孤雲此是歸。舞為蝴蝶夢,歌謝《伯勞飛翠髮朝雲斷,青蛾夜月微。傷心一花落,無復戀春暉。
武丘寺路 宋蒲宗孟
編輯長松遶步水灣環,寺據吳王塚墓間。瘦石千層開碧 玉,疏篁十里裹青山。壁從地上巉巖起,雲出門前自 在閒。零落生公講臺下,無人說法但空還。
題虎丘寺 張翥
編輯海湧峰頭雲樹盤,佛宮飛閣出巑岏。虎來古塚金精 白,龍臥秋池劍影寒。禪老說空留壞石,鬼仙題雨下 虛壇。徘徊不盡登臨興,更借西山晚翠看。
遊虎丘雲巖寺 明楊基
編輯層軒構崇丘,綠樹帶吳苑。鳩鳴春竹靜,鶴下煙汀遠。 初登已神暢,稍久竟忘返。松高急雨過,草弱微風偃。 幽潭閟靈跡,氣濕龍蜿蜿。俯深戒臨危,歷險知步蹇。 歸途極遐矚,蒼茫失西巘。
虎丘中秋新霽 吳偉業
編輯萬籟廣場合,道人心地平。天留今夜月,雨洗去年兵。 歌管星河動,禪燈風露清。淒涼闔閭墓,斷壑起松聲。
平遠堂晚眺 湯傳楹
編輯「渺望復何極,不分芳草汀。」晚鐘松外度,斜日閣中冥。 山影粘天白,溪流拂岸青。《開胸》納此境,諸佛共忘形。
虎丘看月行 沈明臣
編輯「中秋看月何處好?除卻十洲與三島。東南勝事說蘇 州,最好從來是虎丘。虎丘十里遙連郭,錯落青山盡 樓閣。千年霸氣劍池寒,一片清光水晶薄。通國如狂 歌舞來,木蘭載酒笙鏞作。男女雜坐生夜光,香風舄 履吹交錯。」歌吹香風真可憐,三三五五各成筵。千人 坐滿千人石。千頃雲浮千頃煙。月華未冷羅衣濕,白 露如珠白蓮泣。《白薴》歌終《子夜興》,《烏棲》曲緩烏啼急。 姣童似玉紫英悲,艷女如花韓重思。千秋死魄還生 氣,一夜香魂枯骨知。香魂死魄知何處,明月在天人 在地。天上人間一種情,桂花合結相思樹。嫦娥亦是 獨眠人,牛女年年一問津。誰家少婦今宵裏,搗盡寒 砧秋復春。
中秋虎丘紀勝 鄒迪光
編輯琳宮十二夜生光,車馬闐駢選佛場。水月競邀羅綺 色,栴檀都作麝蘭香。林間度曲烏棲急,石上傳杯兔 影涼。金鹿高墳勝遊地,玉魚銀海正茫茫。
虎丘山部紀事
編輯《晉書戴逵傳》:「孝武帝時,以散騎常侍、國子博士累徵, 辭父疾,不就。郡縣敦逼不已,乃逃於吳。吳國內史王 珣有別館在虎丘山,逵潛詣之,與珣遊處積旬。」
虎丘山部雜錄
編輯陳張種《與沈炯書》:「虎丘者,吳嶽之神秀者也。雖復峻 極異於九天,隱磷殊於太一,襟帶城郭,獨超眾嶺,控 繞川澤,顧絕群岑。若其峰崖刻削,窮造化之瑰詭;絕 澗窅冥,若鬼神之髣髴。珍木靈草,茂瓊林與碧葉,飛 禽走獸,必負義而膺仁。是以歷代高賢,輕舉棲托,梵 臺雲起,寶剎星懸。自非玉牒開精,金祥韞耀,豈其神」 怪若此者乎。
沈炯《答張種書》:「若乃三江五湖,洞庭巨麗,寫長洲之 茂苑,登九曲之層臺,山高水深,雲蒸霧吐,其中之秀 異者,實虎丘之靈阜焉。冬桂夏柏,長蘿修竹,靈源祕 洞,轉側超絕,遠澗深崖,交羅戶穴。」
《吳都圖經續記》:虎丘山,舊經載之已詳《吳越春秋》及 《越絕書》之類,皆以為闔閭所葬,有金精之異,故名。然 觀其巖壑之勢,出於天成,疑先有是丘,而闔閭因之 以葬也。
《輟耕錄》:「平江虎丘閣版上有一竅,當日色清朗時,以 掌大白紙承其影,則一寺之形勝,悉於此見之,但頂 反居下耳。此固有象可寓,非幻出者。松江城中有四 塔,西曰普照,又西曰延恩,西南曰超果,東南曰興勝。 夏監運家乃在四塔之東,而小室內卻有一塔,影長 五寸許,倒懸於西壁之上,不知從何而來,然不常有」, 或時見之焉。是又不可解也。
《太平清話》:虎丘顏真卿詩云:「劍池穿萬仞,盤石坐千 人。」故名千人石
虎丘山部外編
編輯《通志》:「晉竺先生遊長安,從什公受業,來止虎丘,聚石 為徒,講《涅槃經》,石皆點頭。」
《異苑》:劉元字幼祖,少與武帝善,而輕何無忌,遂不相 得。乃去遊吳郡虎丘山,心欲留焉。夜臨風長嘯,對月 鼓琴,於劍池上忽聞環佩音,一女子衣紫羅之衣,垂 鈿帶,謂元曰:「『吳王愛女,願來相訪』。元曰:『吳王愛女,豈 非韓重妻紫玉耶』?遂與元偕行,謂元曰:『聞君與劉裕 相得,裕是王者,然與何無忌不美,此人恐為君患。若 北還仕魏,朝官亦不減牧伯』。」言訖,忽不見,乃在一大 陵松樹上,約去虎丘三里許。元乃北去仕魏,累官青 州刺史。
支硎山部彙考
編輯《晉支遁》隱處之支硎山。
支硎山在今江南蘇州府城西二十五里,以晉支遁 隱此,而山又多平石,故名。山有東西南北四峰,有支 硎寺舊基,相傳即支遁所建也。
支硎山圖
考
編輯按《三才圖會》:支硎山《圖考》:「支硎山在吳縣西十五里, 晉支遁字道林,嘗隱此山。」《蘇州志》云:「平石為硎山有 平石,又因支遁,故以支硎號焉。」山有石室溫泉及放 鶴亭、馬跡石,皆道林盤桓處。南有石門,尤奇特。東趾 為觀音禪寺,《續圖經》所謂中峰南峰,皆山之別峰也。 按《蘇州府志山阜攷》,「支硎山在城西二十五里,龍池」 山東北。以晉支遁嘗居此,而山多平石,故名。山有石 室寒泉,遁詩云:「石室可蔽身,寒泉濯溫手。」相傳遁冬 居石室,夏隱別峰也。泉上刻紫巖居士虞廷臣書「寒 泉」二字,徑丈。又有放鶴亭、白馬澗、馬跡石,皆以遁得 名。山有南峰寺及中峰、北峰二院。北峰宣德間移於 雞窠嶺,中峰在寒泉上,又名楞伽院,南峰一名天峰, 即唐支山院也。有碧琳泉、待月嶺、南池、新泉、馬坡。坡 南有石門,乃三巨石,直上千霄,西連危峰,東臨絕壑, 中猶棖臬然。又有牛頭峰,在寺門之下,東趾有觀音 寺,故又雲觀音山右一支為寒山,向未有名。萬曆中, 趙宧光隱此,因名焉。鑿石為澗,引泉為池,勢如瀑布, 號千尺雪。花木繁秀,為一時名墅。今則悉為菴院矣。 按《吳縣志山川攷》。「支硎山亦名楞伽山。」
寒山別業在支硎之南。高士趙宧光夫婦,偕隱於此, 構「小宛堂」,藏書其中,今為僧舍。
通濟菴:在支硎山。
「敬懷菴」:在支硎山。
「道林菴」:在支硎山。
支硎山部藝文〈詩〉
編輯《遊支硎山觀音寺 》唐白居易
「好是清涼地,都無繫絆身。晚晴宜野寺,秋景屬閒人。」 淨石堪敷坐,寒泉可濯巾。自慚衰鬢上,猶帶郡庭塵。
遊支硎 宋葉夢得
編輯澤國鍾下流,有山獨西南。標奇惜明眼,夙昔多窮探。 腹背眩金碧,鐘魚半精藍。支郎放鶴地,妙解無餘談。 高木氣未炎,綠陰正清酣。我懶倦登陟,茲行咤猶堪。 幽尋雖雲初,佳處默已諳。久欲謝塵滓,往同彌勒龕平生術九九,晚識前三三。才也實可人,窮年玩煙嵐。 胸中有定水,萬境潛包含。嚴霜掃頳紫,老榦餘楩楠。 『噉蔗要自佳,食荼亦云甘。坐斷方丈室,天花雨毿毿。 笑我窘世網,何如老眠蠶。我今已解縛,真理蚤自耽。 但恐愛山意,多求尚成貪。願借待月嶺,重開石頭菴。 偃松久傲兀,碧琳故澄涵。言尋覺菴路,更欲從遍參』。
詠馬跡石 范成大
編輯跨馬凌空亦快哉,龍腰鶴背謾徘徊。遊人慾識仙蹤 處,但覺蒼崖白塔來。
放鶴亭 明高啟
編輯每向人間望碧峰。石門今日問幽蹤。路懸風磴泠泠 策。寺隔煙蘿杳杳鐘。窗下鳥來多墜果。亭前鶴去只 高松。一龕願借依香火。莫道詩人非戴顒。
支硎山部紀事
編輯《蘇州府志》:「晉支遁字道林,姓關氏,住剡東。」山後來 吳,居支硎南峰院,性好鶴,鎩其翮,不復飛視,有懊喪 意。後養令翮成飛去。又好養名馬,謂愛其神駿。今有 石室、放鶴澗、馬跡石,皆其遺蹤也。
《蘇州風俗》,春二月十九日,相傳觀音大士誕辰,支硎 山士女連袂進香。俗名支硎山為「觀音山。」
支硎山部雜錄
編輯《蘇州府志》:「支硎山,以支遁常居此,而山多平石,故名。」 按《玉篇》,「吳有臨硎」,《吳都賦》云:「古號臨硎。」《續圖經》云:「支 硎一名報恩,以昔有報恩寺也。」
支硎山南峰有馬坡,本名養馬坡,諺雲「馬婆泉」者,誤 也。
定山在支硎西,相傳支遁創報恩寺於其麓,於此禪 定,故云。按《楞伽院石記》云:乾德二年,當州奏帖付蘇 州府西封定山龍宮里報恩寺,敕賜觀音院。舊志疑 定山即支硎之別號,非也。又按:道林在吳土山墓下, 集同志者合八關齋,時道士白衣凡二十四人。《越絕 書》:土山者,春申君治為貴人塚,去縣十六里。疑即道 「林齋會」之地。
支硎山部外編
編輯《吳地記》:「晉支遁字道林,隱於支硎山。後得道,乘白馬, 升雲而去。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