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124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二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二十四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二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二十四卷目錄

 天台山部藝文二

  石樑觀瀑記       明鄒迪光

  由寒明歷桃源記       前人

  遊台宕路程        陶望齡

  天台紀遊詩自序      洪若皋

  天台山記         葉良佩

  遊國清寺記         張存

  遊天台記略         李汶

  遊天台山記        王士性

  赤城賦          楊文聰

山川典第一百二十四卷

天台山部藝文二

編輯

《石樑觀瀑記》
明·鄒迪光

編輯

飯罷,由間道抵石樑,旁有「石橋山,三峰並起兩崖間 石樑橫亙,龍形龜背,長可五尋,廣不盈咫,千年苔積。 雙澗之水,合流下注,為瀑百餘丈,撼崖石而趨橋下, 漰湱澩灂,如雷如霆。其飛流噴沫,漩澴滎瀯,橫灑橋 上,又如雨如霰。橋與崖石各為瀑所擊,欲泐欲仆,不 能自安。此如渴虹見水,倉忙奔赴,盡其猛力而投於」 不測之淵,淵內復有怪物起而格鬥,兩鬥不相下,則 以其餘怒嚙山噬石,精奔神注,滲漉大地,此亦天下 之至觀也。石樑人無能走者,獨一老僧,年且七十,善 走,呼之走,如履巨坂,往來自若。問之曰:「不見橋耳。」微 獨無橋,且無懸崖無瀑耳。乃知丈人之沒伯昏,務人 之射,率以不見得之,忘水忘火,可蹈「可赴,天下事盡 如是耳。」眾驟見瀑,皆以為奇,撫掌稱快。而余獨有微 憾於此者,人在下而瀑在上,從下睇上,始可得其直 下之勢,而窮其奔雲擁雪之奇。今所建曇花亭,與梁 平,又與梁逼,地勢跼蹐,則目力不遠,安能盡得其勝 也?因與金子、徐子牽葛破蘚,搜一線之路,循崖下走, 坐《濯纓亭》基一望,則石樑在半空之上,所注瀑自半 空飛下,若不知所由來,與近玩大有逕庭矣。

《由寒明歷桃源記》
前人

編輯

寒、明兩巖也,而總一山,以脊相背而立。明巖之前有 八寸關,層峭屹立,怒石紛起,棧齴巉嶮,若執械以儆 不若者。巖洞在其下,嵌空玲瓏,日光穿漏,若掃除以 待上客者。洞口有帽影馬跡,相傳太守閭丘引追謁 寒山,拾得二人,長嘯入巖,巖闔而閭蛻,此其遺跡也。 又五里而寒巖,深廣如大廈,一石方正可坐,是寒山 宴坐處。其左有石龜若龜,石筍若筍。再西有兩石分 架,名雀橋。若橋再西有泉亂灑巖洞而下,名龍鬚若 鬚。洞前有立石數丈,五色交錯,名「綬帶。」若帶其間,石 脂石髓產自陰崖,可煉而餌,以當服食,真是神仙窟 宅。又五里,過青溪,從護國寺右轉二里,為桃源,是劉 阮遇僊之地。昔劉阮入山採藥,逢雙「鬟於溪口,笑迎 以入。留半載謝去,而子孫已七世矣。」後人追述其事, 即山而鑿石開道,環以桃花,謂澗為「鳴玉」,謂峰為「雙 女」,謂溪為「惆悵。」夫鳴玉者,珮環也;雙女者,雙鬟也;惆 悵者,惜別也。無非為仙女仙郎寫此風流勝事也。今 其地壁塢深奧,隒崖曲折,若房若櫳,葳蕤深鎖,似人 間亦非人間,獨無胡「麻流出耳。嗟乎!兩巖猶在,二仙 何之?流水依然,雙鬟寂寂。閭丘太守,採藥郎君,然耶 否耶?」為三歎而出。

《遊台宕路程》
陶望齡

編輯

九月廿七日,癸巳發足。甲午早,過蒿壩。巳時,揚帆行, 觀蔡山湖,未至三界二里宿。乙未,過嶀浦,謁清風廟, 歌石屋詩。凡再過。申時,步上竹山頭。十月朔,丙申早, 至嵊,問海門疾,留飯,飯後行。晚至南明。丁酉,觀千佛 巖,坐上方僧房,望月峽,遂登絕頂碁枰石,飲茗法輪 石上。午後入新昌,飲呂道州家,還宿寺中。戊戌,發南 明,入城,飲俞春元家。巳時,行二十里,過小石佛鋪,觀 呂尚書祖墓。二三里過桃墅廟。沿惆悵溪又行五六 里,過斑竹山,有峰崷如蓮花初開,山景始佳。土人言 從斑竹小峰橫度,有洞名「桃源。」又數里至三盤,盤盡 遂躋慧墅嶺。暮宿太平庵,門有竹柏,甚幽。戊戌,從太 平庵行二十里,有小村落,半里至牛姑嶺。嶺高五倍 慧墅,數折遂上絕頂。眾峰纍纍,平處如案上覆盂,又 如佛頂上螺髻,車馬行其上,乍低乍昂,如蟣蝨從螺 中蹣跚也。始予遊五洩,上響鐵嶺,嶺窮忽為平野,溪 流峰峙,聚落雞犬,略如下方。十里始下山,意殊異之。 及登慧墅,其上平衍,略如五泄紫閬,乃悟向所見亦 恆事耳,不謂復有牛「姑也。」譬如層臺重閣,梯磴累進, 為觀益奇矣。台山如百由旬大寶蓮花,躡頂上行,如在鬚瓣上。二十里,山忽微窪,下望忽見平疇古木,梵 剎隱見,蓋萬年寺也。寺前後皆巨杉,大俱二十圍,峰 澗迴合,形勢幽曠。有南北二《藏經》,皆貯以重屋。後有 立雪齋,精潔可喜。萬年飯後,趨石橋五里,經萬松庵, 微闢為崦,水竹可愛。從此至石橋,嶺下皆深澗美樾, 水行石上,巖出溪表,真幽絕之境。雨中褰帷望之,連 稱大奇,惜不與同行者賞之。過小嶺,下趨望見銀瀑, 未至,上方廣,少折而下為曇花亭,亭下即石樑。己亥 再觀石樑,遂下趨,有廢亭址,仰望飛梁巨溜,其觀始 佳。是日遂登華頂,下宿於天封華頂寺。上登二里許, 至頂,有禮經臺、降魔塔。稍下半里,有太白書堂、右軍 墨池。寺下有方塘數畝,金鯽數百尾,天封羅漢像甚 精。庚子,從天封還,趨華頂後路,踰高察嶺,度寒風闕, 行約三十里,從支徑入大慈寺,此定光所記銀地也。 寺東南有「佛壟」二字。還登大路,由銀地嶺至塔頭真 覺寺,即智者塔全身處。從嶺上望高明寺,如井中也。 少憩,真覺,遂下趨。寺新鑄鐵像甚精,後有白華庵。寺 左右巨石如扆,兀立正方,其下常叢生蘭蕙,故名香 谷巖。稍東有靈響巖。趨而右有圓通洞,洞斜下有盤 石二重,可坐觀瀑。是日宿於寺,寺僧多善遊意,庵午, 亭胸有丘壑,真無盡師弟子也。辛丑,偕高明數衲還 上金地嶺,過塔頭,折而踰。從仄徑步下,觀龍潭,夏英 公竦有銘。「瀑水蜿蜒石上,石常為水所磨盪,滑甚,不 可置足。水闊處令人負而涉,下有石井,不能究觀也。 復上,攀險行數里,人皆喙息為桐柏岡」,久乃得平地。 約行十里,下瞰川原,有小山環繞,中闢一境,即桐柏 廢宮。宮僅三楹,祀三清。右小屋有夷齊石像,甚「古,旁 設大庾庋粟,即宮田官收之耳。」飯畢,步往觀瓊臺雙 闕,奇甚。然從上望之,其峭塹殊特之趣,十不得一。若 從澗入,踰石門限,且躋且涉,乃盡得其幽奇耳。恨寄 塗已謬,所躋險絕,不能下觀,悵然而去。初從真覺來, 至桐柏,以為迫邇人境在平地矣。逮下,趨石梯數十 轉,不啻萬丈,乃及山趾,更相與嘆茲山之高絕,不知 其身之從天而來也。下山七里,過紫凝,一名飛瀑山, 即《天台賦》所云「瀑布飛流以界道」者也。又數里,望見 赤城,其後拔起四五峰如筍。最後一峰特嚴麗,四面 壁立皆方色,真作紅霞色也。若今敵臺,奇峭不可狀。 時日已晡,蝸繞而登,至半山,有巖甚巨,如廈屋,架梁 為寺。復上千級為上巖,亦依巖為寺,道家名為「玉京 洞天。」前蔭美竹,從竹間見晚煙,野色甚媚。絕頂有古 浮圖,迫暮不及登,下山已暝,秉炬行六七里,始至國 清。其規模宏壯,當在淨慈、靈隱之上。大殿、法堂皆新 成,有《新賜大藏》藏經閣,始未就也。宿塔院,晨起循覽 寒,拾舊竈。右方藏堂殿前二方幢,門外左岡浮圖萬 「工池已廞淤,池上有七佛小塔七座」,遂行數里,經天 台縣七里鋪,觀蟠松。又四十餘里,飯華嚴寺。二鼓至 台州浮橋登舟。明日午刻,至黃巖。薄暮,步入郭,謁同 年蔡禮部。甲辰發黃巖,早度盤山於嶺頭,望見有異 峰,如數朵花萼。又有若大林者二,其上黝黑,而下似 疏明石也。而幼美兄真以為茂林,詢之,即鴈山之郛 下嶺,時隱時見。將至嶺店驛,其觀漸親,諸客皆從予 適都,見天寧浮圖也。晚宿驛舍,門內有豫章樹,四人 縈手絜之,不盡十咫。後庭羅生,皆美人蕉。路旁多茶 梅,盛花。乙巳行五里,至章義樓,始入鴈山。山色如《古 敦彝》,所謂丹砂翡翠、瓜皮大綠,靡不畢具。體骨既異, 姿復嫵秀。他山輔之,若龍蚓鶴鶩,絕類而上矣。觀老 僧巖至謝公嶺,未度,折而東半里,至石樑洞。始讀李 孝光《遊記》云:「石樑如巨梯,倚屋檐端,不得其狀,迨至 其下始信。」蓋洞口石忽拆,而其端斜綴於右,闔不甚 肖,梁真梯耳。洞明敞,可坐數百人,黃巖令令人張席 其下,久之始出。踰嶺入內谷,客皆鶩咤張口不復闔。 始行谷外,見玉璞,遽謂之玉也。從澗口度,所見尤異。 亟欲下趨,舁者曰:「此靈峰路也。」遂舁以進澗左右巨 峰如置扆,諸峰拔起,矛槊旂幢,如行武庫。憩懸石上, 有潭澄綠。復進有石,類橋而中。郄下有潭曰照膽,色 如藍靛,深澈可喜。至靈峰寺,寺右有羅漢洞,李孝光 云:「如合兩掌,從合掌根直上千級者也。」闢為數層平 臺,臺上設大士及十六羅漢像。其言「從璺處望青天 如片冰」,亦善喻也。洞前諸峰,異名孝光,取其雅語。若 偃芝駢筍,俱酷似其異名,他處往往有之,然皆強名, 不若此之逼真耳。洞以矩那稱,宋末邑人劉允升者, 始甃石路,築臺置欄楯,傾貲營構,事具石碣。人或言 其鬻二女以繼之。今有居士像及二鬟者,其女也。出 澗行六七里,崖巘奇壯,皆如崇墉麗譙。至響巖,忽層 壁錯峙如水,忽濤浪,水生槎節,疑其中有異境。雨方 至,遂急趨靈巖。詢寺僧,云:「從此入,即淨明寺廢址。」《五 峰記》中所言:「著屐從屋窗中出,尋有石階八九轉,夾 大石壁,如行巷中,仰頭見青天,如曲池水者是也。」今 亦謂之「一線天。」既宿靈巖,謀以詰辰還覓之,惜雨不 果。《鴈山四大景》,石樑、龍湫及二靈。石樑稍劣,龍湫以 水勝耳,石林之奇無若二靈。靈峰銳而富,靈巖簡而壯。丙午,過觀音巖,踰馬鞍嶺,觀龍湫、剪刀峰,飯能仁 寺,越四十九盤,過窯嶺,宿窯奧驛。丁未,過白沙嶺,望 大海,至樂清,入舟。夜半至館頭,易舟涉甌江。早晴。《江 行》雲物甚佳。辰刻至江中孤嶼,止僧蓮泉房,循覽江 心寺、文、卓二祠,登東西二浮圖晡。時黃四如山人、蔡 孝廉來訪。戊申,偕黃山人步入州,觀王暘谷園宅,松 竹甚美。出南門,買舟遊陽湖,觀王氏別墅。飯墅傍小 庵,放步數里,訪三隱,還江心,移橐入舟宿。明日,乘潮 行七十里,旦至青田。又明日經石門洞,步上觀瀑。癸 丑辰刻至處州,遊南明寺,觀石樑高陽洞天,搨葛稚 川「米南宮」大字。明日登陸,踰馮公嶺,飯郤金館。晚至 縉雲,宿丁氏祠。乙卯,發縉雲,約十里過姑婦峰下,從 仄徑渡水,觀仙人榜。山峭壁里許,石根或如蟲蝕,蝕 處甚類人足跡者曰仙人跡。巖本險絕,上頫下削,不 可上趾,有石拒人類戶,鄭中丞為刳其腹,再折而升。 鑿細徑崖,腹如引緪,纔容兩屐。其頫出處可庇風雨, 如行修廊也。度板扉,鑿益險迫,約百武,有精舍,祀《老 子》,顏曰「超妙。」中丞田居時常奉葛鍊師者,相與踵息 於中,今尚有道士守之。循故跡而下,有溪,匯石壁下, 可泛舟而游,榜曰「小赤壁。」宋人刻名姓凡數方,由仙 榜巖行五里,即見石筍峰。初車從嶺頭下視筍,又從 外遠望之,類粘綴於山,不甚殊特,意謂小於靈巖之 天柱。及步入上清宮,出筍背,乃懸絕特起。至其下,仰 視之,渺不見其頂之所屆,乃知其峻拔高偉,天柱不 及也。峰首有松十餘株,相傳上有鼎湖,湖有蓮花,金 色近誕。宮前有宋人刻詩二碑,詞翰皆美。道士畏客, 聞人聲,皆竄去。有一老翁升屋上,令人大呼,問宮後 金龍、天堂二洞所在。擿其耳以對,乃返石筍根下,筍 腰有立石附生,長數丈,類人枝,指曰「童子峰。」其林立 山麓,若童子者不可算。欲攀援上觀之,徑窮而止。初 暘谷有三洞,中洞若青荷,葉舒而榦下挺,似別為兩 牖者,右方有穴,規圓若日月者二,其一差小,從穴中 可度西洞,其東洞多宋人題名。李陽冰有篆書「初暘 谷」三字,今不可覓。

《天台紀遊詩自序》
洪若皋

編輯

昔人有云:「胸中無三萬卷書,眼中無天下奇山川。」其 人未必能文,縱文亦兒女語耳。予謂觀山水亦如讀 書,隨其人見趣之高下。太史公強識立言,泝會稽,探 禹穴,南遊淮湘,北睇鄒魯,豈漫爾寄傲無當哉?程明 道登第,請調鄠簿,以畢太華之願。古人胸臆,原是不 同,天下稱名山,惟吾鄉天台、鴈宕為最,而天台更屬 孔道。予困跡公車七載,第南宮復十有六年。其間往 來所經,策蹇燒山之下,膏車天姥之旁,雖九里松徑, 半步不敢問。凡以馳捷足於幽林,控名韁於深谷,山 水未必不笑我,即我之心,亦與山水格格不相入。歲 庚戌,讀《禮》後,以候補餘暇,乃偕二三同人齎十日糧, 登峰尋壑,攬木攀藟,有奇必到,無險「不陟,舉二十餘 年間,聞之而不得見、見之而不得至者,悉縱覽而窮 其勝焉。五峰環翠,宮殿幽清,澗聲松濤,如怨如慕,則 窮國清寺之勝。雉堞峨峨,晴光閃爍,溪流瀲灔,如登 蓬嶠,則窮赤城山之勝。幽溪叢莽,水深山曲,鳥聲上 下,殆非人世,則窮高明寺之勝。古木千章,平田數頃, 晴雨濛濛,雲滿山阿,則窮萬年寺之勝。石樑之左,疏 磬閒發,法雨琅琅,金繩寶筏,則窮方廣寺之勝。孤亭 杳冥,岩壑之心,虯枝黝黑,風雨淒淒,則窮曇花亭之 勝。暘虹下澗,澎漰怒號,細急繁匏,驚霆險訇,則窮石 梁橋之勝。竹塢茅茨,寒風吹送,天籟梵音,萬八峰頭, 則窮華頂菴之勝。身出五雲,天空海闊,星辰可摘,茫 茫無」歸則窮。華頂峰之勝,水迴山盡靈。請幫助識別此字。「孤峙,日月 居諸,長春之世」,則窮天封寺之勝。「九峰岧嶢,清宮寂 寞,仙凡路隔,慈度三橋」,則窮桐柏宮之勝。「圜山列戟, 瓊臺突起,八萬度門,聊通一線,則窮瓊臺雙闕之勝。 攢峰如屏,環畬十畝,野色山嵐,天開圖畫」,則窮護國 寺之勝。「繡壁長溪,逍遙仙子,雲中古洞,尚餘桃花」,則 窮桃源洞之勝。「四山聳秀,流水鏗鏘,嵌空岩竇,遠銜 僧寮,則窮寒、明兩巖之勝,以至禮夷齊之像,登太白 之堂,問羲之之池,弔顧歡之宅,訪帛道猷、葛孝先輩 之奇蹤異跡於丹椒翠幕、月磴天涯之際。及夫石翳 蘚中,門潛水底,渺渺余懷,以十朝蠟屐為遺憾耳。」嗟 乎!覽應劭之記,如禪岱宗;披王履之圖,如臨仙掌。古 人讀書懷古,凡登臨所至,原本山川,極命草木,莫不 有博綜群貫之才,以奮抒華藻。「琪樹珠林」,悉檢桐君 之實錄;猿棲熊館,咸甄《管子》之題鐫。予不才,讀孫公 之賦,聲乏金石;學靈運之歌,色愧芙蓉。為詩凡五十 首,聊以誌吾鄉名山之梗概者,此其一,繼將有事於 鴈宕,以補所未逮雲。

《天台山記》
葉良佩

編輯

天台山以高大之故稱台嶽,又上應天之三台星,故 自昔以靈異聞。予每過其地,輒欲往遊人曰:「遊非踰 月,不足以盡其奇。」予頗難之。會予免官歸,得故人新 淦值尹,速予之至,則館於國清,要梅壑潘子與俱,而五峰雙澗之勝,已得之行住坐臥間,時嘉靖壬寅四 月朢日也。潘子曰:「游天台必自赤城始,此山之南門」 也。自是而北,則循佛壟,訪石橋,東行則為天封、華頂, 西行則為萬年、桃源,兩岩則為洞天、桐柏,於是遂結 束,自赤城始。赤城山石純霞色,望之壁立如城,具雉 堞,絕頂有浮屠七級。西北有玉京洞、金錢池,寺廢無 僧。已復由故道尋九里松,月色在地,人行松影中。翌 日遂北行,踰金地嶺,與察嶺相連,其下為漢隱士高 察讀書堂。又五里,踰銀地嶺,至大慈寺前,觀「佛壟」二 大字。寺僧曰:「此智顗師初修地也。」又北則山水漸益 幽佳。日昃抵石橋,先上曇華亭,倚檻觀之,見兩崖門 立,而石橋橫亙其上,廣不盈咫。琥上人掉臂行之,無 怖。山北左右肩有雙泉飛出,合流而來,至橋,乃伏出 其下,瀉為瀑,可百餘丈,掛岩石間。既愜所聞,復由亭 右麓下至新亭,接其端而坐,則見石橋已在半天,而 隤雪之溜,自空中下擊,潭水作疾雷聲,震動林谷,於 是乃大詫,以為奇觀。是夜,宿琥上人海會菴,天明復 往觀之。兩日,乃從山西行,尋萬年寺。由鐵船峽度羅 漢嶺,山縈水迴,每數里輒一曲。及至上方,地則砥平 如仰盂。登妙蓮閣四眺,則八峰迴抱,而直南諸阜纍 纍如列戟排衙。兩澗水,至寺門乃合流瀠洄南出。前 林松杉成列,東澗古松數株,皆大十圍,有五六鶴、鸛 巢其上。每休坐樹陰,則聞鸛鼓牙及鶴唳之音,與風 泉相雜,翛然非復人世。留信宿乃去。抵護國寺,出訪 錢太師墓,從者曰:「由此東北行,至劉阮洞」頗近,會蔡 中甫、陳監元敏之適至,遂合策尋劉阮洞。洞去護國 二里之遙,洞口如門,有古木神祠。沿澗而上,兩山繡 壁參差,夾澗流水,隨山曲折,時漱石有聲,曰「鳴玉澗。」 水壖,草樹芊綿,東崦特蔥蒨可喜,曰桃花塢。又折而 北上,路漸艱澀,及水窮而路盡,有巨潭,渟澈如鏡,中 有洞門,潛通山底,其深莫測。陳子曰:「此所謂金橋潭 也,即劉晨、阮肇遇真處。」潭之南有盤石,可列坐以飲。 於是取酒會飲其上,仰望三峰倚天,而東峰特秀,上 有石如綰髻鬟,曰雙女峰。昔人見雙鬟戲水,或曰乃 其精靈所為。是日,晡出山,憩白郎寺,觀岩石亦奇怪。 是日遂循董家廟、小田鋪,涉三四溪,至廣嚴寺,閱貧 婆鐘,謁榮師肉身像。師宋淳化間人,習禪定,多異跡, 時呼為「榮羅漢」,死而不腐。是夕,投宿寧國寺。寺在平 原,後壟靡迤多古松,前浸巨塘,紫凝峰在數里外,寂 歷可數。又明日,遂問道訪寒、明兩巖。明巖大略如鴈 宕靈巖,但差小爾。巖西面有唐帽乘馬痕,相傳為閭 丘太守像。旁有大石筍,如天柱。峰正北洞寬平,可列 席旅會。南有小塘,外有八寸關。寒巖後洞比明巖尤 邃且廣,可容百駟,而梵宇亦宏敞,正寒山子所居。兩 巖凡兩宿,乃還憩國清黃君又先遣遊徼,除華頂山 路。再越日,乃偕潘子由顧儒嶺,涉歡溪,訪齊處士顧 歡讀書堂於普慶寺。及抵天封,鳥已投林。寺舊號靈 墟,實智大師註解《涅槃經》處。佛殿極壯麗,有磐石、智 者嶺、卓錫泉。北望一峰摩雲,即華頂也。詰旦,戒輿人 緩行。上華頂,即遇險,則下輿步行,以亭午至其上。中 峰孤峭如華蓋,諸嶼拱羅。寺燬,僅餘數廊,眾木扶疏, 多檜、杉、檡櫧。其旁近地有王羲之墨池、李太白讀書 堂。又迤從北上,可三四里,有望海尖。登其絕頂,則錢 塘煙樹、括蒼峰巒,皆隱約可見。東向觀海上雲濤,如 環壁繚肪,予乃拊掌大叫,以為奇觀。薄暮移宿,天封 老瞿曇謂予曰:「華頂絕高處,舊有僧寮可觀。日出處 後有四風毒,不可居,故其寮亦廢。」又曰:「若自此南行, 至文殊寺,《上高》由山脊行,則諸山皆在指顧。」予頷其 言。詰朝遂南行,至文殊寺,《上高》由山脊行,則凡邑內 諸山,皆若翔舞奔躍,在輿馬左右,如老瞿曇言。輿人 曰:「直南為桐柏岡,若欲尋洞天宮,當東從橫路。」於是 遂東。洞天宮已廢,獨玉霄峰重崖疊嶂,岑蔚如故。稍 南有石門山,兩巖對峙如門,各高數十丈。將至澗底, 乃有石橫亙如閾,奔湍來擊,閾如翻玉練,擂鼉鼓。予 踞石注視久之,乃復循故道行桐柏岡,過元明廢宮, 又五里抵桐柏宮。其地有臥龍、玉女、紫霄、玉笥、翠微、 蓮華、玉泉、華琳、香琳,凡九峰,而宮當其心。平原曠衍, 有村落溪流、橋梁水碓,《道書》稱為金庭洞天。吳赤烏 初年,葛元於此修真。至唐司馬子微遂奉敕建為桐 柏宮。宋改為崇道觀,今復為桐柏宮雲。西北有瓊臺 雙闕,去宮可六七里,羽士曰:「游瓊臺,當先休足力,即 至其處。又必去鞋,用行縢裹足,攀援蘿葛,乃得登。」是 夕,止宿於黃雲堂。次日早飯已,乃偕潘子攀登如其 法。瓊臺三面皆翠壁萬仞,峭豎相向,如城郭周遭,而 臺則南嚮,懸居其中。折而東南,可三里許,為雙闕。翠 壁山至此忽中斷,對峙如闕門,路出其下,而澗水從 之,然巖石皆陡絕,不可下觀。於是還坐瓊臺,而四壁 之花葉,曜日含風,綺繡紛錯,飶香蓊鬱,俯瞷百丈。潭 在臺左麓,紆繞雙闕,流入雲溪,屏息無譁,其聽益遠, 真天台山第一之奇觀也。還宿黃雲。明日,出洞門,盤 折而下,行數里,至福聖莊,觀瀑布。又迤而北,至翠屏山,觀三井皆奇。初,予自元明宮來,謂桐柏已在平地。 及觀瀑布三井,始覺其地乃在眾山之上,又復驚詫, 以為大奇。夫以茲山之靈異,且多奇如此,顧自近世 以來,恆鮮異人宅之。即有遊覽者,亦憚於鶩遠凌危, 罕得窮其妙。予於是重為茲山懊惜。復遊國清主僧 道金,借靜室扃坐三日,譔斯記。

《遊國清寺記》
張存

編輯

余久慕天台山之勝,曰國清、曰赤城、曰華頂、曰石橋、 曰桐柏,非一處。歲在丁酉夏四月,因倭寓霞城中,邂 逅識國清、天印宗公。相與約,著芒鞋,拄竹杖,盡一月 力,歷覽名勝,形諸《遊錄》,庶北還日持以誇示於好事 者。越五月十日乙丑,乃作國清之遊。國清由智者大 師開山,示讖云:「寺若成,國即清,故名日直辰。」余攜孫 一鵬出台邑,踏磚徑至古石門左柱旁石上有舊刻 曰「萬松徑。」去石刻約數十步,建浮屠二,為捍門。松廢 而徑猶存。次踰舊止觀亭基,轉水口,經旁直門二小 浮屠。前屹一峰,圓如覆釜,其名曰「孤嶼。」嶼下樹林夾 徑,時宿雨初霽,翠色如滴。寺前雙澗合流,注萬工池。 池上有七佛小浮屠。其東山之麓,舊「有大浮屠,高九 級,甃砌堅緻,插入霄漢,不知何年,為何僧所建。惟五 峰峙立,儼如青芙蓉競秀。中峰展翼,形如飛鳳,身垂 至尾。尾前造白浮屠,分東西立,而殿據其中,真異境 也。」於是迤邐度迴瀾橋,入山門,登雨花亭。昔大師九 旬談妙,諸天散花,故名。亭在有戒壇。初溈山來受戒 時,寒山拾得,密知往迎之,化二虎,躍出叢莽中,溈山 作怖勢,至今壇有遺址。轉東入方丈,求見天印。留坐, 命童子進香茗。啜罷,解衣臥閣上,延清風滌煩暑。聞 雙澗水聲,潺湲流不輟,頓覺胸襟塵慮盡空。已而夕 陽西墜,四山白雲生巖竇,陰氣襲人,肌骨爽甚。天印 引觀古殿基,殿後雷音堂,堂後振奎閣,閣後無畏室、 更好亭及寺前,唐僧悟空創新羅園,皆廢。但見煙草 羅生,荊棘刺衣袂,使人懷感。再尋殿,在舊聖倉,香積 廚豐干,騎虎之蹤,時隨煙銷鳥沒。至若寒山拾得燒 腳竈處,當閭丘問道,隱身入石巖,巖上弈棋盤,大師 上足,普明卓錫泉,數者宛然猶存。天印指五峰,謂「中 峰名八桂,東北峰名靈禽,西北峰名映霞,東南峰名 祥雲,西南峰名靈芝,其雙澗則名螺溪,溪之源出峰 頂龍湫,過湫入亂峰間,有水一泓極深,在佛隴山下, 即大師放螺處。今約有巨蠣,年久化為精,或時出石 上作吼聲,則大風雨輒作。」復命僕除道磨崖,讀《噩夢 堂塔銘》,實先師潛溪宋太史撰。雨淋日炙,字畫剝落, 讀不能句。轉西有窪池,雖歲大旱,水不涸。有譙國曹 勳書「曹源」二大字於石上以表之。其餘寮,名四禪堂、 名三隱庵、名雲頂院、名古竺樓、名棲雲,皆古幽勝,不 可盡記。至於大師示滅,塔全身於銀地嶺,去寺又十 里,亦未能往瞻禮。此則遊天台之一勝也。

《遊天台記略》
李汶

編輯

太史公彊識立言者,泝會稽,探禹穴,南遊淮湘,北睇 鄒魯,謂漫爾寄傲無當哉?余少耽物象,往往會意處, 輒命巾車。天台為全浙西南奧區,茲行役苦棘,即捐 置不復,顧逸興窳乎𡙇矣。詹春孟廿一日凌晨,戒徒 御,單車往,崇陰布濩閣,雨欲滴,山嵐海瀣,猝爾蝕剝, 偊旅滸濱,脈脈不自適。無何,杲日東旭,屏翳盡撤,蒼 翠夾陌,芳藹襲人襟裾。前眺岡左,浮屠裒出,插空而 橫。東一嶺,宛帶芙蓉,中含洗腸井,絕為名勝。詢之土 耆,雲「赤城山也。」引策而前,可十里許,為國清寺。梵門 鉅麗豁目。暨入,即荊棘叢交,瓦礫填委,鞠為圮址。最 後葳蕤處石泉名「杖錫泉」,傳為寒山拾得卜麓卓錫 場。熟視,淺澀不聯地脈,或釋眾所贗作者。偏東有丹 竈、儷存兩巖。北逶迤數里為真覺寺。東望為天台,雙 峰特起,望入雲表。《誌》載琳宮瓊宇諸蹟,卒無可問津 者。西北為桃源洞,歲久湮謝,晨肇無據。夫山臺野隸, 奚抱靈異,而邂逅仙姝,輒協鳳占。且半載七世,何謬 戾而畔經也。仙人有無何渺茫,桃源之說,誠荒唐有 味乎其言也哉!北向圍山壁立,亂草蒙茸。山際腰曲, 羊腸僅餘一線,夾逼澗沚,亂石嵯岈。上下群流,當其 中者,搏激跳躍,澎湃怒號,細急繫匏,險訇驚霆,其大 有不得其平者乎?循崖數轉,溪忽分兩流碧耀,雙瀑 直下,恍然小湫。指示津吏,應曰:「跌灘。」再遵逕而北,𡽱 嵲山巔者石樑寺。西望巨淙,如渴虹下澗,駭駟馳原, 漭漾浩溔狂瀾,倒重巒而墮落。忽低透石樑峻阪,掛 為飛練,噴灑,石矼盱衡,石樑復夭矯盤拱。左右夾獅 象兩峰,即崇伯子之鑿龍門,未有是巧出天冶者。揖 對移晷,盼懸流,咄咄語曰:「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有 之乎?安得偕若洸瀁,枕漱於旁,其樂且壽,固無極也。」 兩力掖持,俯下危巔,暨沒階出麓,股膝間盤辟憊竭 矣。入別寺少休,庖者具雞黍,悠然酌數行,日已停午, 遂登輿出。寺僧自藂植中跽,請曰:「此中萬年藤也,劚 之可杖。」即命取數枝來,蒼黝糾結,不知經幾何風霜, 當是瓌奇物。他日躧芒鞋,曳長裾,閒倚此瘦筇,以徜 徉蘭皋禾隴之上。起而諦視,有不愕,譚為天台赤城靈植耶?投之葛陂,拄之玉「女,匪直賈胡能辨之?」益北 深入,即抵萬年寺,巍峨雄勝,天台中上剎福地也。益 北深入,盤磴不可步,亙拔旁峙,曰「釣山。」喧豗瀑流者, 曰「釣灘。」逡巡過嶺角,巨壑內石狀堆疊,仰者如立,俛 者如倚,斜者如睨,臥者如蹲,列劍攢戟,雲盡仙人驅 石也。夫蠢石何知驅使,轉鞭可血。祖龍竭精殫膏,窮 終年,望蓬萊不可卒致,又何能宰制群仙,而備汨汨 此役,《齊諧》志怪有由哉!迫暮窺天姥峰,遐想太白《夢 遊》一吟,橫肆跌宕,可為天姥萬古增色。尋所題雄絕 佳麗處,至磨滅未可一睹。余謂謫仙天材,難以控羈, 摧眉折腰,自所不屑,故托之乎夢,以抒其憤耶!縱觀 天台管蠡,所窺測者,大都若此。僂指夙遘,盛矣美矣! 標壯遊矣,而尚或痗吾思也。天台險仄崎嶇,甲寰宇 玆迂塗蹇,步邅迴於攲側鳥道中,顛眴而未敢豎目。 跬步失戒,將阽於危,即所得亦附贅矣。泝繹《垂堂騎 衡》之旨,緬懷怙亢習險、恬不挹損者,斤斤有餘懼焉。 謹聊記其一斑,漫書於東剡之舟中。

《遊天台山記》
王士性

編輯

志稱「天台山高一萬八千丈,山有八重,如張大帆」,以 其上應台星,故名天台。天台山以華頂為絕頂,如桐 柏、赤城、瀑布、佛隴、東蒼,皆其別號。神邕以赤城為天 台山南門,徐靈府又以剡縣金庭觀為北門。天台山 山脈起大盤而委為四明,其過天姥,發頂落地為五 支,其入山四漫而非一途。余嘗三至華頂,其始也,從 國清入,抵縣,出北門,過神跡石西,觀霞標在望。《道書》 玉京洞,十大洞天之一也。巖皆赤色,望之如雉堞,因 名赤城。絕頂浮屠七級,飛泉噴沫,落於中巖。中巖寺 嵌巖中曇猷洗腸井,井邊青韭,今尚生也。下山東十 里,入國清浮屠,比赤城倍之,然不見九里松矣,惟餘 「萬松徑」三字,圍八尺,鑿石山門,寺負五峰,如扆石,坎 泉盈尺,普明師卓錫而成。左廊三石錯立,則寒拾舊 竈石也。智顗建台山十八剎,此為定光授記第一道 場。出門,千橋際崖,沿澗度盤,迴嶺以入。澗水自高山 落,與石齒囓,喧豗叫號,如璣如練,如翔鸞鳳,倏忽萬 狀,別澗而上,金地嶺坐,定光招手石指銀山,稱佛壟 焉。寺號「真覺」,則智大師所從蛻骨雙石塔存。路側有 大慈寺,倚大雷峰,傍智者泉。寺燬而唐梁肅石碑一 坐,尚樹於畛壟間,東望灌莽中,寺在其下,顏曰「高明。」 路旁巨石,僧指堂書「天台山」,並隸「教源」二字。近白雲 峰下又有太平寺址,蓋三寺相掎角焉。東北為司馬 晦山道書第十六福地,又北為靈墟,則白雲先生所 棲息焉,亦七十二福地之一也。或者以天封當之,咸 從金地。別一岐而東行,既踰嶺,折而西北數里,兩崖 如闕,鉅石踞其表,罡風蓬蓬起,驅石如舞,人行不成 步,即六月披裘而慄,名寒風闕。過闕數里,為龍王堂。 西岐乃去石樑,東則上華頂,經察嶺,亂石飛翥,所在 成趣。石有峽焉,為《書留》雲漢徵君高察隱「居也。」又數 里,下雙溪,上天柱峰,磴道偪仄。下輿拾級而上,十里 至竹院。佛弟子真清興教源,叢林精舍,經聲喃喃,足 稱娑婆淨土。轉峰左側,路三里許,上下二深池,綰谷 口,淪漪破綠,金魚數千頭,最為高山之勝。池中為馳 道,度蓮花峰,下為華頂禪林。出其左。三里踰嶺,有王 右軍墨池焉。上為太白堂,堂廢池存。余為建三楹,貌 二公於中,顏以萬九千丈。峰頭再上二里,則絕頂也, 智大師於此降魔,舊有塔與《禮經臺》。時方盛暑,露坐 見天星大如拳動,閃爍堪摘,且皆四垂脛脰下。夫茲 山雖高,視地高耳。莊生所謂「遠而無所止極」者,其視 下蒼蒼亦若是耶?何得星辰四顧,在下且大於他時, 倍蓰心詫焉。涼飈起,谷中,雜天地二籟以號,竟夕不 成寐,計漏下五鼓矣。道人報海底日上,急披衣起視, 東方紫氣籠聚黯黮中,上有金縷萬丈,正射余衣上。 余大叫雲:「海盪吾心胸矣!」道人曰:「未也。」更片時,則一 赤輪如鎔銀汁,蕩潏而上,前五色盡滅,始知向所見 影也,是為第二月哉!日輪漸高,深源草木如畫,東眺 四明,西招括蒼,南望雁宕,北睨錢塘,四方千里,隱隱 可矚。群山伏地,僅如田塍,而此山瞭然上出,如懸一 朵青蓮花,方開而瓣垂垂也。昔人故以「華頂」名之,始 悟夜對星辰,非為群山無礙,若天下垂故耶?斯一遊 也,足雄生平矣,然猶未半天台也。其繼至也,則由桐 柏入,由間道、龜溪,信宿翠屏西下數十里,至寒、明二 巖。二巖同一山,以脊相背,而倚明巖,道不容軌,兩石 峙如門。夾之,巖竇嵌空,飛閣重橑,半在巖間,不復覆 以茆瓦,即石成簷,如赤城也。洞口有帽影馬跡,俗稱 為閭丘太守引遺雲,引謁寒山,拾得於國清竈中。追 及之,二仙拍掌笑入巖去,巖闔閭丘蛻焉。崖上飛泉 百丈,以鐵鎍斜接之。又北行轉五里餘,始至寒巖。馬 首望巖,真如天上芙蓉,十二城亦彷彿行黃牛峽也。 寒巖石壁高百丈,如屏,洞敞容數百人,夏至不見日 影,一石方正,則寒山子宴坐處也。西臨絕壑,為天橋, 堂宇皆置巖下,時有翠色,入戶牖堪挹。又北行五里, 過清溪,入護國寺,尋桃源。繡壁夾澗,岝崿而立,水流亂石間,聲如環珮者,十里三折,乃至其奧。每折似堂 皇扃戶,不見去來。中有潭,清洌沁骨,名「金橋。」立潭邊, 仰望三峰如罨畫,而東峰特秀,上有石如綰髻,名雙 女峰。昔人見雙鬟戲水,或雲其精靈所為,然蓬藋嶮 岨,難於懸度。余乃於離別巖下鑿石通道,構一室於 洞口,為桃花塢,扁以「儷仙。」屋頭種桃「千樹,茶十畦,買 山田二十畝,計作菟裘。他日二娥,想當相俟於桃花 碧落間也。」左行麓至紫凝山,瀑布懸流一千丈,陸羽 第為天下十七水。又數里,上桐柏嶺,始入山嶺,行可 一里,其上豁然夷曠,環以九峰,玉女、玉泉、華琳、玉霄、 紫霄、臥龍、蓮花、翠微也。《道書》七十二福地之一,謂王 子晉治之。又雲伯夷、叔齊為九天僕射,治桐柏宮。今 宮有二子像,玉石鏗然,非山所產也。司馬氏遺跡亦 已杳然。宮有醴泉,前有女梭溪,從印山轉南,水口為 三井,下流入瀑布中。自桐柏西行五里至瓊臺。臺在 大壑之心,石由空起,狀如削瓜,下俯百丈潭,心骨驚 悸。沿流南轉至雙闕,皆翠壁一抹,森倚相向。宋山人 張無夢結趺焉,稱「仙座。」折而回,仍過崇道觀,行羅漢 嶺數里,而入萬年寺。寺抱八峰,晉帛道猷所振錫而 營也。門外巨杉百本,其大參天,凡供五百大士,必於 是邀請家司寇公建閣其後,藏慈聖所賜經。出寺又 且十里,而至慈聖寺。寺當山西北僻處,經歲無遊人, 良修真者所棲也。東五里,穿叢樾,路絕,復「攀藤而進, 乃得斷橋。兩崖接棟中,不合者一線,飛流注巖下如 簾狀,成二石池,有龍居焉,石壑之最奇者也。」又「循鳥 道西十里而至石樑,山壁對峙一巨石,如長虹橫架 之,龜脊莓苔,廣不盈咫。前臨萬仞。壑上游澗水二,並 流墮石樑下,如震雷晝夜鳴,非遺生死,真莫能渡。上 有曇華亭」,楹半外垂,王龜齡碑刻存焉。其前身此橋 嚴首座也。旁為蓋竹洞,三十六洞天之一。《志》稱「石橋 方廣寺,五百應真示現處」,隱於石中,樵人牧子時聞 鐘磬之響,然皆不可睹矣。是夕,宿海會庵。明日,從間 路上山,不經天柱而登華頂,大雨霧,一無所見,然余 所構堂成矣。其又至也,則從楢溪入。楢溪者,歡溪也, 為處士顧歡而名。孫興公所謂「濟楢溪而直進」是也。 取道自資福寺,過陸龜蒙所銘《怪松》。循蒼山而西三 十里,至慧明寺禪林,始入歡嶴。沿溪入十里,抵天封 寺。寺最鉅麗,右楹有異僧,以木屑縛為柱,常存。東為 智者嶺,中有卓錫泉。過天封,一澗從華頂流下,亦循 澗上十里而至二池。入寺,子幻已先俟太白堂矣。山 高風寒甚,草木不生,惟太白堂前三娑羅樹,四月花 開如芍藥,寺前一杉一檜,綠成陰耳。餘則咸煙霧棲 扃戶,非中秋左右無鎮日晴。又雪甚早,時方霜降,山 頂已三日雪封山矣。余掛二竹筒酒、蛤蜊百枚,持鉦 夜火,衝虎跡而至。顧池中有巨石呵凍,蘸墨池水為 書「崑崙」二字。昔王右軍之來,以許元度,李謫仙之來 以司馬子微。余何敢望二子,且使後人識「崑崙」二字, 生於石上耳。信宿買舟而別,子幻曰:「右軍昔遊惡溪, 樂其奇書,突星瀨於石君舟行,諦視其在否。」余唯唯, 竟不知所在而歸。其他從護國寺,從天姥嶺,咸寓足 焉,而獨未從山北上天姥者,天台之來山也,故稱姥 焉。天台山北水二,石樑水流入剡,雙溪水流入明,天 封水,東流過寧海入海,萬年水西流出王渡入剡,餘 皆會清流而下靈江王生曰:「余讀《天台山志》,蓋自古 為仙窟宅。彼洞天福地之說,儒者謂誕不經,然宇宙 大矣,聖人存而不論然哉?」及余行山中,見其川谷盤 謢,氣象自不類人世,則又疑信半焉。久之,見上有靈 芝醴泉。又木有羅漢菩提,草有觀音長生,花有娑羅, 藥有茯苓黃精。則非獨人有之,於物亦然。

《赤城賦》
楊文聰

編輯

「粵若稽夫《艮》育,咸胎化於崑崙。羌蜿蜒而指越,孚坤 寧而迅奔。囊括萬峰之秀,挺拔眾壑之尊。方從子位, 宿以牛分。崔嵬逶迤,巖削雉凝。輕煙銷漢庭之色,氣 候韜炎帝之精。當其步阿而望景也,鴻包瓌璚,紆鬱 崛隆。雲磑磑以照面,赫燡燡而華宮。渺干漢之飛閣, 影乘虛而偕穹。蹲如踞虎,矯若翔龍。立雄骨駿,體臥」 桃花。洙赭膺門,走血渥窪。將葛洪之爐炭未灰,將茅 盈之丹砂未死。將魏夫人之絳帳挑空,將天冠氏之 塞門盡紫。甚有驚飛洞庭之艷,遙橫赤壁之儗。噫嘻! 亦何其蕩神而可喜也!及其拾級而登麓也,石鱗油 油,白雲簌簌;騰騰熹熹,眾鳥逐逐。勞足逸身,游神極 目。萬綠廕顏,兩頤掠木。松飛裂眥之煙,風度敲雲之 竹。叩下巖,走上谷,窮莽蒼,剔幽獨。眺好溪之北流,澔 澔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仰華頂之東峙。峨峨嵲嵲,釋籤結集,章荊留 魂魄而巖扃;掬水洗心,曇猷剖肝腸而泉冽。妃子之 塔骨長流,寒山之燼龍未滅。遂招青蓮於天姥,問彩 筆於墨池,思戒公兮虎變,望閭丘兮馬嘶。其晨肇之 歇武,抑雙鬟之凝脂。歟俯仰周章,流目矎矎,電繞峰 廕,光函谷影,踏窈窕之幽洞,捫岑崟之危蘿,尋毒蟒 於飛錫,採穢韭於崇阿。索金簡而覓玉書,拾瑤草而 摘琪柯。暮靄初凝,藏琥珀於薄霧;翠微遙射,集珊瑚於淺素。魂惕惕而悸驚,心𤟧𤟧而發怖。於是寄阮情 於酒政,脫謝屐於行廚。錫公爵而渥顏,烹鳳凰於丹 墟。石室取精,金臺備味。三鳥獻靈,四神攸萃。傾露漿 而奠斝,揚《白雪》之清歌。韋卿之金錢再貢,子晉之笙 鶴重過。若縹渺於蜃背,若笑浪於星河。寒芒抽山尖 之鏡,微風吹飛瀑之波。捷獵盃傳,支籬分赴。縱橫鯨 吞,各有所趣。爾其顧名思義,靜叩宿因。前身金粟,面 目自真。驚數十年之夢寐,托一兩字之精神。道子抽 毫,虎頭布格。加僧繇之一點,添三毛於頰額。識梅溪 之再來,奚假乎豐干饒舌之力。若駕車馬於白日,結 宮觀於青芝,萬春方華,千齡始基。斯為九如地捧,三 祝天遺也。亦有子昂抒辭,筆驅萬馬,聲振金庭,名高 鄴下。其奔溢也,汪洸瀇滉,溟漭渺沔;其奇峻也,崢嶸 峭崿,岧嶢嵽𡸣。其吐肝膽而剖心胸也,極性分之至 誼,解塵紛之糾紐。喜休文之未湮,誇承禎之十友。值 樂事之未央,「願勝遊之再偶。」亂曰:「乘蹻絕往,覿蓬萊 兮。丹崖餐玉,躡仙臺兮。肅氣寧魄,息恆胎兮。日光童 子,偕往來兮在陰和。鶴翅皚皚兮金庭曄曄,麟閣嵬 兮玉京無垠。映三台兮瓊臺矗起,雙闕開兮。慚無叔 卿度世父子之仙才兮。將奚以卑五嶽,小十洲,逍遙 廣漠,而如嬰兒之未孩兮。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