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九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九十二卷目錄
白鶴峰部彙考
圖
考
白鶴峰部藝文〈詩〉
鶴峰返照 宋蘇軾
白鶴峰感懷 唐庚
鶴峰故居 劉克莊
白鶴峰謁蘇文忠 明余本
鶴峰謁文忠 王爌
白鶴峰部紀事
七星巖部彙考
圖
考
七星巖部藝文一
七星巖記 明吳桂芳
星巖書屋記 梁敏
七星巖部藝文二〈詩〉
遊七星巖 宋康海
七星巖二首 明韓雍
前題 雷賀
前題 楊載鳴
前題 徐鷁
前題 陸傑
星巖十二詠 袁時選
七星巖 梁敏
前題 鄭東白
賦得七星巖酬黃使君 王士性
星巖夜月 姚紹弼
七星巖 黎近
三海巖部彙考
圖〈缺〉
考
三海巖部藝文
三海巖記 明章潢
瓊山部彙考
圖〈缺〉
考
瓊山部藝文〈詩〉
瓊山 明丘濬
瓊臺春曉 前人
寓瓊臺 鍾芳
瓊山部紀事
瓊山部雜錄
瓊山部外編
陶公山部彙考
圖〈缺〉
考
陶公山部藝文〈詩〉
陶公福地 明鄭廷鵠
山川典第一百九十二卷
白鶴峰部彙考
編輯宋蘇東坡所遊之「白鶴峰。」
「白鶴峰」在今廣東惠州府歸善縣舊治之後,其高五 丈,週迴一里。宋蘇軾謫惠州時居此。
白鶴峰圖
考
編輯按《方輿勝覽》,廣東路惠州白鶴峰在江之東,舊稱惠 陽為鶴嶺者以此。山下有合江樓,蘇子瞻所居。 白鶴觀廢,蘇子瞻請其地築室以居,堂曰「德有鄰」,齋 曰「思無邪。」
按《三才圖會》白鶴峰圖考白鶴峰在惠州府之東,連 山盤錯,江水旋遶,蘇東坡謫惠州時所居宅也。有「思 無邪齋」、「德有鄰堂」,左右有朱墨二池,中祠公父子兄 弟之像,外古榕數株,積翠如雲,蔭覆隆密可愛。 按《廣輿記》:廣東惠州府白鶴峰,在府城東,昔有白鶴 觀,蘇軾嘗寓此。
按《廣東通志山川攷》:「白鶴峰在惠州府舊歸善縣治 後,高五丈,週迴一里,古有白鶴觀,宋蘇子瞻謫惠州 時居此。」
按《歸善縣志山川攷》:「九龍岡之山,又西曰白鶴峰之 山,上為東坡故居,其下為歸善縣治。」
白鶴峰部藝文〈詩〉
編輯《鶴峰返照 》宋·蘇軾
絕巘蒼茫已夕曛,尚餘倒影入層雲。丹梯歷歷無塵 鞅,惟有樵歌送客聞。
白鶴峰感懷 唐庚
編輯往事孤峰在,流年細草頻。但知其室邇,誰識所存神。 碑壞詩無敵,堂空德有鄰。吾今稍奸黠,終日酒邊身。
鶴峰故居 劉克莊
編輯嘉祐寺荒誰與葺,合江樓是復疑非。已為韓子騎鱗 去,不見蘇公化鶴歸。
白鶴峰謁蘇文忠 明余本
編輯宋玉招魂傷暮春,何人猶自說埋輪。湖中矮塔碑成 蘚,雲外高齋句尚新。病倚鶴峰悲楚客,年占雞骨賽 江神。嗅花豈謂瀟湘遠,漫採江蘺寄羙人。
鶴峰謁文忠 王爌
編輯視草曾分玉陛春,老來隨地寄征輪。空山古剎餘三 適,野渡長橋見二新。絕代文章傳石室,千秋香火護 江神。臨湘敢作《招魂賦》,同是飄零萬里人。
白鶴峰部紀事
編輯《歸善縣志》:「宋蘇軾字子瞻,眉山人也。累官禮部尚書 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出知定州。紹聖初,御史 論軾前掌制命,語涉譏訕,落職知英州。未至,貶寧遠 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初至,寓合江樓,繼遷嘉祐寺, 後乃卜築於白鶴峰。居惠幾四年,淡然無所芥蔕,人 無論賢愚,皆得其歡心。」
陳知柔,字體仁,永春人也。紹興十二年進士,授台州 判官,歷知賀州。初與秦檜子熹同榜者,多攀援致通 顯,知柔獨不附。雅好山水,方從事,即有歸志。罷賀州 歸,留惠二年,暇日泛豐湖,登白鶴峰,追和東坡詩,陶 寫羅浮風物殆盡。
明孫蕡字仲衍,南海人。性豪邁,資表秀偉,於書無所 不讀,為詩文多不屬稿,開卷伸紙立就,而氣象渾雄, 皆有深致,駸駸乎漢魏之風。自少負節概,不妄交遊, 耕夫販婦望而目之曰「孫先生」雲。元季避亂山澤間, 洪武庚戌,詔天下設科取士,蕡中高選。其年遂自五 羊汎舟羅浮,道出合江,訪東坡白鶴峰遺址,還,艤舟 於蘇堤下,登棲禪寺,留宿精舍。夜夢朝雲賦題壁集 古詩十首、《隔竹歌聲》十二首、續拗體三首。久之北上, 筮仕冬官屬曹,尋選為翰林典籍,學士宋濂、樂韶鳳 輩同稱許之。
七星巖部彙考
編輯肇慶府之七星巖
七星巖在今高要縣北六里。其山七區,連屬曲折列 峙如北斗狀。中為一石室,又名「石室山」,一名「定山」,一 名「圖屋山」,一名「高星山
七星巖圖
考
編輯按《方輿勝覽》。「廣東路肇慶府石室山,在城北六里。南 北有聳石如二門。土人謂之嵩臺。」繆瑜《竹記》:「又有七 星巖。」
按《三才圖會七星巖圖考》:七星巖在肇慶府城北,其 峰嶙峋蔥鬱,森列碁布,如隕星麗地,錯落凡七。其中 一峰,宏開巖壑,虛明昭曠,可容數百人,嘉石穹窿,清 泉映帶,誠一方之奇觀也。巖外構亭數楹,匾曰「臨壑。」 引石為梯,直抵巖所。巖內築臺,高三丈,方廣若干丈。 又有石室,詭怪萬狀,崖斷穴露,呀然而闢,斲嵌崆刳, 巀㠔,掀層巔,劃巨石頑青老碧,將墮復屹。交撐互搘, 如竦如立。龍蛇蟠蟄,煙雲出沒。中敞平地廣畝,側環 翠壁踰仞。滴乳成桂,凝嵐作蓋。《圖經》謂「帝觴百神」之 所,亦「九九小洞天」之一也。谿泉清冷,林鳥嘲哳;猿跳 獸擾,藤刺薜纏。春葩夏飆,秋菊冬桂,皆常景物,何足 詫尚?
按《廣東通志山川攷》:「七星巖在肇慶府城北六里,七 區連屬,曲折列峙如北斗狀。中為一石室,巖東逾瀝 湖,半里為屏風巖,又一里為閬風巖。石室西半里為 天柱巖,一里為蟾蜍巖,又一里為仙掌巖,西北二里 為阿坡巖,周幾十里,瀝水環流其下,可通舟楫。明嘉 靖間,參政吳桂芳始除道,築臺石室之內,又因斗魁」 臺而增葺之,亭於巖前,名曰「臨壑。」太守鄒光祚北出 巖後,建星聚亭。亭西有紫竹洞。隆慶間,太守熊俸則 於巖左建水月庵,而堤其前為沼。於是郡人乃於山 椒建玉虛宮,自水月庵後,鑿石磴,盤曲七百餘步,乃 能躋焉。又橋瀝湖,其名「星渚。」副使李材建鄰天閣於 屏風巖,又闢閬風巖,建棲雲亭於其麓,由棲雲度蓬 壺逕,至流霞島,島前臨瀝水,後倚閬風。又為樹德亭 於瀝湖北岸萬松岡中。萬曆間,太守鄭一麟建斗杓 堂於水月宮南,副使王泮作亭於沼中,名曰景星。 按《肇慶府志》《輿地誌》,高要縣北六里為定山,下有石 室,其上曰崧臺。《隋志》名定山。《一統志》名石室山,一名 圖屋山,一名高星山。《南越志》云:「聳石廣六十餘丈,高 二百餘仞,謂之崧臺。其下有石室,南北二門,狀若人 工,自生風煙。其中室櫳約高五丈餘,寬廣可坐百餘 人,深入北嚮,高處通明,可資遊宴。其左一穴,持燭入 數十丈,內有龍井、龍床、龍磨角石,歲旱禱雨輒應。其 右一穴,亦用燭入十數步北轉,石隙漏光,可容出入。 其前有」浦名高星,相傳為神仙下都。《星巖志》:西壁有 石如懸鐘,擊之鏗然,以石擊地作鼓聲,謂之石鐘地 鼓。東壁有「景福」二大字,唐李邕書也。直北梯石而上, 有斗魁臺。《石室志》:石室大巖當崧臺。臺之中,南洞門 迤東,有唐李北海邕《石室記》。入洞門,歷階而上,則穹 窿鑿空,高廣二十餘丈,石乳滴瀝,白如玉,又膩如脂, 嚼之淅淅有聲。旁多唐宋名人刻,然剝蝕過半。獨東 壁鐫「景福」二字,其光可鑑,相傳北海筆。西壁有石,撞 之鏗然如鐘,擊地鼓聲逢逢。折而上,則出督府吳公 桂芳所甃道有臺址,平如砥,可坐數百人,是為璇璣 臺。高丈許,西倚石壁,懸石旗墜雲崩。最高處翩然翥 者,名雙鳳石,已為斲去。其一下奉大士像。臺北為白 象巖,左瞰積水,為水洞。有大小龍井三四處,深不可 測,相傳與潮汐上下。又左有副墨巖,盡處瀦水,名「抱 珠井」,有宋祖無擇石刻。黑洞在石室西,壁有數徑,一 達反照亭北,一徑里許出碧霞洞。又北數徑,皆出諸 佛樓。東內有玉乳盤。有龍井,深不可底,四面削壁,其 旁僅能容足。大巖稍東有寶陀巖,高十餘丈,今為水 月宮。又上歷磴五百級,為玉虛宮。上有通真巖、朝旭 巖,險不可躋。北對萬松岡,有寶積巖,亦曰寶光洞。從 大巖出後洞門,稍西有紫竹洞,其最高為崧臺,是為 上帝觴百神之所。《嘉靖志》:「城北七里古名岡臺山,唐 天寶中,改曰崧臺。自遠望之,石峰森立,蒼鬱磊砢」,時
興雲霧,攀摩青霄絕頂有佳處。險不可登。採樵者或引蔓而上。有風藥生石隙中,葉圓而厚。和酒嚼下,能已風病。
連屬,有七星巖七區,連屬曲折列峙如北斗狀。中一 為石室巖,所謂大巖也。連逾瀝湖,半里為屏風巖,又 一里為閬風巖。石室西半里為天柱巖,一里為蟾蜍 巖,又一里為仙掌巖,西北二里為阿坡巖,延袤幾十 里,瀝湖環其下,可通舟楫。嘉靖間,參政吳桂芳始除 道,築臺石室之內,又因斗魁臺而增葺之。亭干巖前 曰「臨壑。」郡守鄒光祚於巖後建星聚亭,亭西有紫竹 洞。隆慶間,郡守熊俸於巖左建水月庵,而堤其前為 沼。繇是郡人乃於山半建玉虛宮,自水月庵後,鑿石 盤磴五百步乃躋焉。又架橋瀝湖,名曰「星渚。」副使李 材建鄰天閣於屏風巖,又闢閬風巖,建棲雲亭於麓。 繇棲雲度蓬壺逕,至流霞島。島前臨瀝水,後倚閬風, 東為蛟龍窟,亦名潛曜洞。又為樹德亭於瀝湖北岸 萬松岡中。萬曆間,郡守鄭一麟建斗杓堂於水月宮 南,副使王泮亭沼中曰「景星。」自是山水獻奇,亭臺交 映,四方來者,未嘗不停驂登眺焉。《石室志》:「天柱峰在 石室西,與石室相接,巖去地百餘丈,石劍削壁立,險 不可上。萬曆間,郡守」王泮始穴石百步,掐指而登,所 為缶甓,不知何代物,相傳為群仙搗藥處。金液巖在 天柱峰稍西,將及峰頂,險踰天柱。元虛洞在天柱峰 之陽,由六祖堂紆左,歷百餘磴,始至洞口。蟾蜍峰在 崧臺西里許,峰半有巖,前為龍媼穴,相傳怪物蟄此, 非蛟非螭,風雨晦暝,人有見之者。仙掌峰距蟾蜍峰 半里許。峰頂有石如欐指,然未有巖峒。屏風巖在崧 臺東,隔瀝湖一水,矗石㠝岏,無所謂巖也。山麓有碧 霞元君祠。上數百磴曰三仙閣,督府劉繼文建。又數 百磴至頂,曰「玉皇殿」,近代邑人潘居士建。下山由蓬 壺逕出流霞島。未至島,有亭曰「棲雲。」稍上曰太極洞。 又上曰閬風巖,舊名「石角」,參政吳桂芳易今名,更上 積石如戟。流霞島之東有洞,高僅數尺,臨瀦潭,編小 筏而後入。有石床為龍臥處,窈冥深黑。郡人太史區 大相名潛曜洞,郡守王泮題臥龍窩,兵憲李開芳題 曰:「龍門後人名含珠洞。」天啟間,高要令汪漸磐填潭, 築天籟閣其上,人工壓塞,非復仙靈之舊矣。
七星巖部藝文一
編輯《七星巖記 》明·吳桂芳
肇慶郡城北有峰嶙峋蔥鬱,森列棋布,如隕星麗地, 錯落凡七。其中一峰,宏開巖壑,虛明昭曠,可容數百 人,嘉石穹窿,清泉映帶,誠一方之奇觀也。余參政東 粵之明年,五月既望,高肇參將鯉山鍾君始邀余來 遊。顧瞻四塞,懸崖乘碧,金蓮玉桂。時方盛夏,煩暑頓 除,絲竹壺觴,情興交暢。因念此巖僻在嶺海之間,軒 蓋罕臨,聲稱未著。若俾產於通都上國,舟車會馳,冠 裳萃止,則春風之前,秋月之夕,鴻生鉅儒之詠賞,吳 姬越女之嬉遊,當與蘭亭、西湖、鳳臺、燕磯比雄於中 原矣。既共為茲巖太惜,已而締觀巖下,苔蘚滿目,荒 穢成丘,頗蹈詩人「樹檀維蘀」之誚。計一巖之飾,所費 幾何,曾莫有為之先者,何世好事者之不多見也。蓋 又共為茲巖,慷焉以慨者久之。讌既罷,爰進郡知事 丘民惠於庭,授以規畫。伐石於山,鳩工於肆,拓材於 沒入之羨。巖之外,構亭數楹,扁曰「臨壑。」引石為梯,直 抵巖所。巖內築臺,高三丈,方廣若干丈,以待獻酬。其 高為小臺,稍加增葺,以待游衍。凡舊所未備者益之, 污漫不飾者除之。工甫告成,余同年克齋殷君適蒞 是郡。孟秋之朔,迺偕鯉山君具觴落之。舍止有亭,酬 酢有臺,瞻依且嚴,高深可象。蓋旬月之間,川原已改 色矣。余觀自古名山奧區,多因地而勝,抑或以人而 傳。余非能重茲巖者,顧浸淫蕪莽,不知其幾千百年; 而繕治緣飾以成巨觀,則自余今日始。豈山川之汙 隆顯「晦亦有時歟。」
星巖書屋記 梁敏
編輯吾邑王德安氏,性敏好學,以家居城西,厭市塵之擾, 乃卜築「星巖」徙居之,冀以養其心,成其學也。巖去城 數里,屹然北峙,巉巖㟏岈,嵂屼磅礡,若奔若立,若起 若伏,布列如七星狀,故名焉。中有洞穴,廓然縱廣可 數十步,敞達若堂室。宦遊旅寓,孰不往觀?誠天造地 設,為一郡之名勝也。觀夫晴暉翠崖,丹霞赤壁,列竇 「通泉,洞門長闢,巖桂發而秋香,瑤草生而春碧。對此 則心懌神怡,澹然而忘欲也。至若村屯散居,映帶左 右,群山疊見,聯絡前後,溪澄清而魚肥,土沃潤而苗 秀。睹茲風物可覽,則駕言出遊也。」環區嘉木競秀,廬 舍整頓,過其門,苔跡甚稀,綠陰滿地,童子守扃,庸夫 俗子,莫造其庭矣。入其室,圖書列座,卷帙盈案。聞清 談歌詠之聲,則縉紳之徒舉列於席矣。德安以靜專 為學,學成而德業信於人,聲譽聞於有司,遂膺茂才, 舉洪武癸酉鄉試,歷任臨桂、會稽司訓。予時亦負乘 繁昌,後調宛平,邈如參商之隔。「永樂戊子冬,予入侍 東宮。又二年,德安繇秩滿來會於京,執手歔欷,不覺 流涕。」語竟,乃出圖示予,求為記。「顧予宦遊一紀,見圖若見鄉國風景如昨,惡得無言。然斯巖人咸悅而觀 之,未聞擇而居之者,其有待於德安之幽頤也,豈偶 然耶?雖然,達不忘窮,出不遺處,宜嘗展圖熟玩,睹崖 之高,則思立吾志而不雜於物,庶幾吾儒德業之助, 實吾端山水之光也。」蓋地有因人而勝者,如「莘野之 耕,傅」巖之築,渭川之釣,列聖出處之大,而地之名勝, 遂與霄壤俱傳。德安誦法,古人必興「思齊」之念。勉期 策勳立名,垂裕於後,則星巖雖硜然之石,亦賴之增 輝矣。是用記之,以俟後雲。
七星巖部藝文二〈詩〉
編輯遊七星巖 宋康海
編輯天墜北斗精,人間書「景福。」巖石駢七峰,漠漠太古色。 磅礡壓洪濛,崒嵂磨蒼碧。中涵大穴峒,外與風雲隔。 千夫廓有容,萬狀成叵測。𥓂砑露肝膽,槎牙列矛戟。 伏如龍虎臥,起若將士立。西竅通天關,虛明數千尺。 豁然一罅入,寂閴燃燈。幽祕若為藏,闇閼不可極。 龍床一鳥𪃟,宛若蛇蜒跡。龍井下太陰,彷彿被元幄。 豈伊鬼神祕,乃是造化力。江寒烈水涯,春盎回陽律。 炎光流大地,淒涼入人骨。四時斡元氣,可燕復可息。 平生謝康樂,不廢登山屐。蓬萊在人世,昧者恆弗識。 達人昔來遊,題詩滿青壁。駸駸歲月深,慘慘煙霞積。 絕唱者何人,清新壓元白。鐫石苟無分,靈怪亦我惜。 緬思融結初,六丁萬斧劈。
七星巖 明韓雍
編輯「二氣初盪摩,精華巧融結。清濁既分判,崆峒見巖穴。 初登覺幽深,旁轉更高潔。嶙峋起玉柱,繚繞垂彩纈。 寒溜浮空明,巨石羅曲折。逢逢擊地鼓,洪響不外泄。 乃知化工神,難與俗儒說。丹青筆雖巧,誰能寫奇絕。」 良辰羽書稀,聊此一怡悅。辱我同心友,款留出佳設。 坐久毛骨寒,恍如在冰雪。舉觴初引滿,浩歌激壯烈。 丈夫感知遇,圖報心孔切。所媿才德劣,弗能紹前哲。 正誼不謀利,臨事秉大節。仰視蒼蒼天,此心誓如鐵!
又
《星巖古書院》,「誰向巖前結。隙地久荒蕪,青山仍布列。 洞口坐莓苔,愛此空中潔。四顧寂無聲,寒泉響嗚咽。 提筆紀勝遊,適值中秋節。天風吹玉泉,散作晴空雪。 上有丹鳳巢,下有神龍穴。我欲舞長劍,恐驚山石裂。 我欲調素琴,嘆嗟絃久絕。洗爵倒金尊,漫教馳駟鐵。 時有共遊人,喧呼恣歡悅。酒酣踏月歸,馬上看圓缺。」
七星巖 雷賀
編輯「熒熒銀漢星,下照崧臺陌。何年七星墜,化作郊坰石。」 中開斗魁巖,高虛幾百尺。曠哉石室奇,天敞神仙宅。 紫雲結丹蓋,清泉漱玉液。琪樹何蔥青,瑤草正翕籍。 絳氣時榮薄,靈鶴騫高翮。仰窺瞰虯虹,靜息環奎璧。 地軸興靈雷,天樞懸琥珀。炎方不冬零,荑英長茂碩。 偶來偕朋儔,夷猶縱芳適。幽捫煙蘿青,雅坐瓊宮白。 盈盈酌金罍,洞房羅綺席。天風淨溟濤,遠臣半閒客。 百年逢笑日。萬事睨一擲。歸來揚東帆。醉後江天夕
《前題》楊載鳴
編輯
「平生丘壑心,所歷窮地紀。茲巖鬱靈秀,混沌窺無始。 玲瓏劃崩豁,懸綴出瓌詭。隱映日月華,合沓雲煙靡。 通天信有門,隕星差可儗。撐拄疑神功,空閡悟名理。 歲晏瘴氛銷,山川氣清美。既協賞心緣,復遘良朋喜。 危坐俯虛無,劇談淹景晷。流霞滿尊罍,元氣隨杖履, 頹然成夢遊,邂逅洪崖子,恍惚持《洞章》,殷勤遺石髓」, 期我閬風岑,長笑謝紛滓。覺來牽簪裾,徘徊暮山紫。
《前題》徐鷁
編輯
端溪有靈石,應宿通天紀。突兀摩蒼穹,坱軋窺元始。 絕壁自天成,勝蹟真奇詭。漠漠晝常陰,青青草不靡。 丹崖邈難嗣,少室今可擬。閑留太古情,靜悟先天理。 樽浮壑氣清,鳥遞歌聲美。故園勞遠思,客路饒新喜。 輕風披素襟,流暉移夕晷。片石洞中碁,雙鳥雲外履。 陟彼青蓮峰,緬懷赤松子。嵐氣襲羅衣,清滋含石髓。 「溪迴如有情,月白渾無滓。安得如閑雲,常伴山花紫。」
《前題》陸傑
編輯
天地始開闢,劫灰散餘零。大者為海岳,小者垂日星。 女媧補其罅,隕石分山靈。列峙排北斗,屼嵲羅雲屏。 披尋路紆折,位置參池亭。洞壑露微隙,宛轉藏僊扃。 問誰更操鑿,神奇並《五丁》。歲月不可考,石室留碑銘。 適從肩輿遊,初亦疑圖經。歷覽殊不爽,雙眼仍復青。 振衣陟其巔,天風驅塵腥。徘徊遽難去,白鶴歸蒼冥。
星巖十二詠 袁時選
編輯石室龍床
蘿洞極陰深,石床詭雲幔。龍藉以馮陵,氣蒸而紛爛。 託身雖在小,揚志必騰漢。寄言賞心者,潛蟠安可翫。
瀝湖漁棹
輕橈泝沿洄,斷續歌聲起。朝窮桂水源,夜宿星巖底。 志若不在魚,釣亦不設餌。曰「子何為哉,所樂在山水。」
金闕朝暘
「霄嶺失其峻,靈仙乃有托。曰餘事攀躋,謁帝升虛閣。」 雞鳴起下視,朱光徹大壑。一拂扶桑梢,天窗對如灼
寶陀夜月
雲房肅夜陰,山月吐秋艷。入林珠樹亂,布地金華閃。 眾星且不明,《啼狖》寧久覘。曠望颯生寒,塵襟薄當斂。
星亭擁翠
《遠寄託》閒楹,雲山周紫邏。神秀望已同,華星忽如墮。 蕩胸際《湖廣》高情飛鳥過,當檐峭壁蘚,何人更題破。
霞島飛瓊
崢嶸洞虛啟,下屬修篁淨。淙淙石溜淺,峰際霞孤暎。 跡邇心則遠,情至觴堪命。日暮聽歸樵,妨余踐苔興。
臨壑荷香
風亭出前浦,浦暗花如氣。聽歌采采應,望水田田蔽。 安知坦腹暖,不覺尊為匱。既驩當重陳,無容促歸騎。
芳塘魚躍
有美臨清漪,觀魚何當快。稍依綠藻根,復戲青萍外。 任公釣豈無,蒙吏樂乃大。但恨羽翼遲,扶搖尚相待。
泛斗僊查
結多山水緣,復茲休沐暇。行行出郭來,中流楫尚假。 寧希上漢查,牛渚吾方且。情用良何如?於焉遂瀟灑。
閬巖夕照
周覽肆嶇嶔,既晨且復暮。頳霞灼丹荑,反照窮幽處。 林茂多紛喧,竹影遞交互。眷然發餘情,重以閒餘步。
杯峰浮玉
「舍筏浮丘步,屧跡苔上少。中坐瞰崇邃,雲霞出未了。 安知巨鼇戴,且曰君山小。」願言復相尋,樂故親魚鳥。
天柱流虹
窮險不知疲,放神復凌峻。唯茲天柱標,去天極相近。 搔首詠宣城,吹笙招《子晉》。容與以徘徊,虹蜿而氣奮。
七星巖 梁敏
編輯七星何年隕為石,壯觀南溟鎮坤極。平原散作青蓮 花,元氣淪渾護蒼碧。巖巒聳峙爭嵯峨,杓衡直上聯 奎璧。洞然一室張虛明,高越匡廬幾千尺。騰龍躍虎 分形勝,擁翠浮嵐轉盺夕。峰稜側立磨劍刀,上割煙 霞斷鵬翼。雄觀偉視足奇橫,擎天眾柱排雲直。蓬萊 之山在何許,此境尤為人愛惜。苔花疊錦燦石文,鐘 「乳垂珠徹膏液。涼蟾清吹颯秋意,異草名葩自春色。 憶從天地開闢初,滄海桑田幾更易。巖中神仙何渺 茫,巖前版築留遺跡。古人遊覽為盛事,地靈人傑今 猶昔。皇華使者乘驄遊,澗谷林巒總光飾。臨花傍柳 開綺筵,拂苔灑墨詩無敵。」巖居老人深感激,再拜向 前訴衷臆。乃言巖龍長晏眠,一春霖雨無消息。使者 奏奉上帝敕,呼之起布陽春澤。生民早得服田畝,溫 衣飽食咸帝錫。我生世世居巖前,歌頌太平昭聖德。
《前題》鄭東白
編輯
平生《四方志》,頗有《五嶽》期。笑彼世間人,侷促隨文犧。 仗劍遨遊來東粵,傾蓋之子同解頤。攜尊覽勝星巖 下,曲曲虹橋橫綠漪。崇岫敞開水月殿,高峰特峙鎮 郊甸。宴坐灑然祗樹陰,臨軒恍若蓮花片。尋蹊拂策 二天門,躡蹬摳衣北極尊。空洞煙霄迥日月,神區玉 室猶崑崙。巖前一望控遙壑,十里湖光暎華薄。青雀 結艦漾平湖,錦茵騰蓋成虛幕。湖波浩蕩轉蒹葭,嶽 麓崔嵬飛彩霞。突兀僊臺懸石乳,玲瓏石室垂丹砂。 星辰散亂遙相射,朱碧輝煌真不夜。倚劍已驚白日 寒,振衣自覺青雲瀉。舉頭寥廓見金光,紫氣騰蕩紛 蒼茫。摘蒲似餌胡麻飯,吸水如漱沆瀣漿。洞外有亭 挹巖秀,俯瞰晴波環列岫。凌風橫渡棲雲臺,扳蘿更 入閬風竇。東行小逕名蓬壺,屈曲宛轉開畫圖。流霞 島中深窈窕,秋水清泠皆荻蘆。湖中芙蓉遍夭麗,鄰 天飛閣起雲際。舉手長揖天上仙,藏真且避人間世。 煙霞萬古堪逍遙,山靈何時重見招。與君攜手息塵 想,夢魂隱隱猶叢霄。
賦得七星巖酬黃使君 王士性
編輯天罡隨地化為石,招搖夜浸寒潭碧。蛟龍抱珠窟底 眠,驚起風雷撼廣澤。劃然鬼斧下天門,劃碎群峰向 空擲。岑嶔巧幻天琢成,洞中剩有神仙跡。石鐘聲度 嶺頭雲,玉壺冰結水中紋。鵁鶄屬玉飛不下,款乃漁 舟隔岸聞。夕陽返照暝煙上,天籟霄沉淨紫氛。連山 四垂波影倒,羽觴飛暎晴川抱。舟行天上人鏡中,依 稀欲走山陰道。黃君豈是列星精。我欲與君挹取斗 柄吞長鯨。醉踏岡巒作平地。手掬星光還太清。
星巖夜月 姚紹弼
編輯白狐照月吸山風,玉馬驅雲走碧空。銀河瀉影天如 墜,橋邊驚醒鴛鴦睡。藕花十丈練金環,峰頭玉井水 為山,蛟龍氣起疊層樓。鴉啼聲細深深柳。石壁光分 凝翠花,仙人掌上弄明霞。谷螢低飛苔徑斜,巖隙流 泉月滴沙。冷紅濕露醉羅衣,古桂婆娑香透幃。洞簫 徹水咽漣漪,荒城烏鵲又南飛。
七星巖 黎近
編輯曲折捫星斗,𥓂砑訝洞房。露涼珠樹濕,煙暖玉苗香。 五色雲成蓋,千尋石作梁。欲招雙白鶴,月映海天長
三海巖部彙考
編輯宋陶弼所闢之《三海巖》。
「三海巖」在今廣東廉州府,靈山縣城西二里,其巖純 石而內虛,高廣如堂,相傳宋陶弼闢此。
考
按《明一統志》廣東廉州府,「三海巖在靈山縣西二里, 有三巖,曰錢巖、月巖、龜巖。宋郡守陶弼改今名。」 按《廣東通志山川攷》:「三海巖在廉州府靈山縣城西 二里,即石六峰巖也。純石而內虛,高廣如堂室,石乳 下垂如滴,有龜巖、月巖、錢巖,宋州守陶弼始闢其自 記曰:『治平二年春,詔徙欽州靈山治於石六峰下,以 便民也』。」夏五月,予得朝告還湖湘,道由茲山,愛其林 交水迴,嵐嫩石瘦,謂其下必有勝處,乃命邑官除道, 刊木躧進,果得三巖於蓁莽間。其一呀然雲際,天光 內通,如月半破,一若巨龜殼側倚巖下,又一中隆 前卑後昂,狀如覆鼎,蓋於曲突竈上。端有陰壑,刀布 藏焉,樵人百方力不能到。下有磐石,螺蚌負之。疑古 之時海漸於此。《詩》云:「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豈空言哉! 乃因名之曰「三海巖」,而復為詩章以附於《新邑圖經》 雲。
穿鏡巖在靈山縣城西二里,與三海巖相連,翠屏聳 立。峰半一鏡相通,望若郭門之狀,其中天日,恍然有 如穿鏡。
三海巖部藝文
編輯《三海巖記 》明·章潢
山有聳奇秀麗者,莫如池之九華、歙之黃山、括之仙 都、桂之千峰、魯之泰、衡之衡、華之華、洛之嵩、定之恆, 是皆天下所同珍者。而廉郡靈山諸巖,峭壁懸巖,洞 天,神符悉備,亦可以追《羅浮》遐軌,顧獨棄而不錄,唐、 宋李邕、余靖、陶弼、岳霖諸賢嘗履其地,僅得三海巖 於蓁莽間,而他弗之及者,蓋以廉為廣之僻郡,而靈 尤其最僻邑也。人物希疏,寂寥遐搜,窮討者無幾。且 以南北倥傯,弦歌未習,斯民奉頭鼠竄,不暇遑恤其 他。茲者兵備李公瑾高枕而居,狼煙焰熄,點出靈山 仙境,攝蹬追攀,亹亹忘倦,勝入蓬萊之島,列會群仙 者矣。城之西疊障層巒,謂之「石六峰。」頂有塘,塘有錦 鯉,旋繞周環,有石蓮子,何首烏出焉。峻絕虛通,崆峒 響應。昔人慾立壇場,以為佛寺,未就而罷。石六峰西, 有曰「因勝巖」者,邑侯龔彝號也。乃人跡不到而驟然 見巖,故名。上有龍女獻珠、觀音現世,彩鳳朝陽,蒼龍 吐沫、壽星騎鹿之象,宛然如見。自因勝而下,又有三 海巖者,陶商翁諸賢遺刻存焉。刀布懸巖非人力。螺 帶石磯,蚌凝陡壁。天柱撐空,流源匝地。石乳鍾松花 老。金獅玉象連綿,地鼓石鐘相應,觀音變化之象,巍 然在湧壁間。平地突起尖峰,深崖直通海島,此又格 物窮理之功,所不可曉者。李公題其巖曰:「下洞通地, 中洞通人,上洞通天。」其名義已悉不載《三巖洞誌》中 矣。但是巖之西,有所謂呂君洞者,以高計丈十有青, 闊半焉,深倍之。巖有高閣,聳立雲端,含蓮垂蓋化其 東,瑞草靈芝凝其西,而瓔珞之形,千態難以言狀。洞 之右又有獨虎穴者,外視僅一窩耳。造其中,則雙蓮 覆地,獨樹插天,上垂珠簾,橫鋪玉座,有白有紅,有紫 有綠,錯綜間簉,雖九仙樓閣,不過是也。昔時有一虎 藏焉,故以為名。鄰有高山屹立,深洞三丈有餘,內隱 蛟龍,不俟雲雨之興,而泉源混混,瑩徹無瑕,窮晝夜 而不息,日煖風和,魚躍鳶飛,照應上下。三龍滾洞之 名,良以此耳。過此去城有七里許,高與諸巖並峙,俗 所謂「山夾洞」者,今改為天堂巖。未入其疆,自以三海 為至。及臨之,則巖巖壁立,百仞岡巒,緣天梯而上,可 以玩心悅目者,有不待言「而著,仙人擁膝而吟,彌勒 涅槃而坐。石虎膺其門,金獅粘其壁,飛龍昇雲,仙鶴 舞空,神龜出水,玉象朝天,石耳風調,珠簾日射之妙, 難以枚舉。巖有南向者,則四野樵歌,孤村煙火;有北 向者,則日星燦爛,禽鳥喧鳴;有西向者,則石柱接空, 仙壇照壁;有東向者,則莓侵地鼓,泉鑄石鐘。名以天 堂,良為不」虛。再越五里,又有下石龍者,山勢險而奇, 林木修而茂。洞中高而嵌者,謂之「龍母宮」;深而迥者 謂之「龍王潭」;坦而方者,謂之「龍眠床」,湧而圓者,謂之 「龍蟠臺。」路深九曲,謂之「從龍路」;門高數級,謂之「登龍 門。」人慾玩之者,皆攀木緣崖而登,懸藤挽手而下。有 地府焉,有地獄焉,有刀山戟架焉。閻王秦鏡清明,臨 者自然膽喪神馳。心寒而股慄。亦可畏哉
瓊山部彙考
編輯南海中之瓊山
瓊山在今廣東瓊州府城南六十里,其山石似玉而 潤,故山名瓊,而郡縣亦以此名焉。
考
按:《方輿勝覽海外瓊州》,「瓊山在本縣,有瓊山、白玉二 村。其石皆白,似玉而潤。種藷菜特美,所產檳榔,其味 尤佳。州以此而得名。」
按:《明一統志》:廣東瓊州府:「瓊山,在府城南六十里,其 石似瓊瑤,故名。」
按《瓊郡志山川攷》:「瓊山在瓊山縣南六十里,白石都 山下有瓊山、白石二村。」
瓊崖神嶺在縣東南二十里東潭都,平地起峰,即古 珠崖,地中有神廟。
瓊山部藝文〈詩〉
編輯《瓊山 》明·丘濬
環海三千里,珠崖第一山。名馳四海內,秀出萬峰間。 月下森瑤簡,風前振佩環。孤高猶潤澤,蠟屐未容攀。
瓊臺春曉 前人
編輯縹緲波濤四望中,春光曉色迥相同。雲開若木天頭 白,水擊扶桑日腳紅。海島三千餘里地,花朝二十四 番風。陽春有腳行初到,和氣融融滿太空。
寓瓊臺 鍾芳
編輯寒燠深冬始覺均,海天風候異常倫。客緣幽暇頻留 醉,天為遐荒倍借春。潮落魚龍歸舊窟,雨餘花柳試 新痕。長安北望爭何許,紅日光芒麗五雲。
瓊山部紀事
編輯《瓊郡志》:「唐貞觀五年,始於崖州瓊山之地置瓊州,附 郭置瓊山縣。」
明萬曆二十三年,瓊山有石忽自剖開,中有一小石, 方形如拇如指者數十顆,流出不絕,久之乃已。
瓊山部雜錄
編輯《方輿勝覽》:「瓊人以檳榔為命,其產於瓊山者最良,歲 過閩廣者,不知其幾。非檳榔之利,不能為此一州也。」
瓊山部外編
編輯宋錢易《洞微志》:李員為承旨,太平興國中,奉使過海, 至瓊山,逢一翁,自稱楊避舉,年八十,邀員見其父叔 皆年一百二十,祖宋卿年一百九十五。梁上雞窠中 有小兒出頭,下視宋卿曰:「『此吾九代祖也』。不語不食, 不知其年,朔望子孫列拜而已。」
陶公山部彙考
編輯《道書》第二十四福地之陶公山
編輯
陶公山,在今廣東瓊州府,瓊山縣東南五十里,以陶 貞白修藥於此,故名。或曰「其人多姓陶,故名陶」雲。
考
按《洞天福地記》,「陶公山在安國縣,陶貞白修藥處。」 按《明一統志》廣東瓊州府,陶公山,在府城東南五十 里,山下有巨潭,水流三十六曲,以達於江。
按《瓊州府志山川攷》:「陶公山在瓊山縣東南五十里 麻長都陶村,人多姓陶,下有巨潭,合外三十六曲水 以達於江,道書謂七十二福地,此居二十四,舊有陶 公墓。」
按《瓊山縣志山川攷》:「陶公山在縣東南五十里,舊有 陶公墓,至今瓊人慕其風水,爭卜葬於此
陶公山部藝文〈詩〉
編輯《陶公福地 》明·鄭廷鵠
五嶺迢迢擁福山,陶公盤鬱海雲間。寒潭夜雨蒼龍 吼,曲水春風彩鳳還。竹逕石邊看獨塔,草亭峰外送 雙鬟。仙靈不祕長生藥,蒲節松花可駐顏。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