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042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四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四十二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四十三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四十二卷目錄

 順天府部雜錄三

職方典第四十二卷

順天府部雜錄三

編輯

五城坊巷衚《衕集》「東城明時坊,西四牌十六鋪,東四 牌二十六鋪。有羽林右衛、武功左衛、武功右衛、武功 中衛。」

《舊京遺事》:「京師九門皆有稅課,而統於崇文一司,原 額歲九萬餘兩,今加十萬餘兩矣。囊襆騎驢,例須有 課,車則計囊襆多寡,以為筭菜茹。入城,鄉民亦於鬢 邊插錢二文,小內使徑往摘取之,彼此不相問也。」 《帝京景物略》:「泡子河南岸有方家園、張家園、房家園, 北岸有張家園、傅家東西園,中呂公堂,西楊氏泌園, 東玉皇閣,北貢院。」

《長安客話》:「文思院在舉場衚衕,屬工部屯田司。官有 大使、副使。」

《武宗實錄》,「正德四年閏九月,遷文思院於安仁廠隙 地,以成造軍器數多,且舊院空僻,嘗被盜故也。 六年七月,改建工部文思院於東城明時坊,以舊置 地卑沮洳,不便改作故也。」

《春明夢餘錄》:「貢院在城東隅,元禮部舊基也。永樂乙 未,改為貢院,制甚偏隘。嘉靖中,議改創西北隙地,卒 未果。至萬曆二年,因故址拓旁近地益之。」

觀象臺在城東南隅。臺上有渾天儀,鑄銅為器,四柱 以銅龍,架而懸之。又有簡儀,狀相似而省十之七,止 周圍數道而已。玉衡亦以銅為之,如尺而首尾皆曲, 有二孔,對孔直闚,以候中星。又有銅毬,左右轉旋,以 象天體。以方函盛之,函四周作二十八宿真形,南面 有《正統御製銘》。臺下有小室,有量天尺,鑄銅人捧尺。 北面,空穴其頂以候日中,測景之長短。中為紫微殿, 旁有銅壺滴漏,其《簡儀》乃耶律楚材製。

《燕都游覽志》:「觀象臺一名瞻象臺,高百尺許,與城堞 女牆並峙,距棘闈咫尺耳。上有璇璣、玉衡、渾天、立運 諸儀,傳為耶律楚材所製,乃正統十一年倣元人所 製也。」

「五雜組。」京師城東偏觀象臺,高五丈許,上有渾天儀, 如世所圖璇璣者,鑄銅為器,四柱以銅龍架懸之,製 作精巧。又簡儀一相似,而省十之七,周遭數道而已。 玉衡一,亦銅為之,如尺,首尾皆曲,有二孔,對孔直窺, 以候中星。又銅毬一,左右旋轉,以象天體。方函盛之, 函四周作二十八宿真形,南面御製銘,正統七年作。 「臺下小室,有量天尺,銅人捧尺,北面空穴其頂,候日 中測景長短。冬至後得一丈七尺,夏至後二尺中,紫 微殿旁有銅壺,滴不注水,徒虛具耳。」

《野獲編》:「今京師巽隅逼城,觀象臺之巔,有渾天儀,其 質皆銅,有四柱,以龍承之,懸儀於上,製作精工,銅亦 古潤,作紺色。旁另有一儀,式小不及其半,其中交道 亦減。又有玉衡如尺,又有銅毬象天圓體,外列二十 八宿,上刻正統七年御製銘。」予按此非本朝人所辦, 意必故元舊物。按宋沈括云:「司天監銅渾儀,景德中」 韓顯符所造,依劉曜時孔挺、晁宗解蘭之法。天文院 渾儀,皇祐中舒易簡所造,用唐梁令瓚、僧一行法。至 熙寧,括監太史局,受詔改造渾儀,置之天文院,而移 天文院舊銅儀於朝服法物庫。蓋宋世渾儀有三,金 人入汴,諸法物俱北去,此固蒙古得之完顏者。至正 統而重修則有之,《銘》有「昔作今述」之語,知非刱矣。 《順天府志》:「般若菴在明坊,有敕建碑。」

《春明夢餘錄》:「寶源局在城東石大人衚衕,石亨舊宅 也。亨誅,宅沒入官。嘉靖中,以賜仇鸞。鸞敗,復沒入官, 因改為鼓鑄公署。蓋鼓鑄一事,其初惟屬工部,至天 啟二年,始添寶泉局屬之戶部,而工部所鑄微矣。 《五城坊巷衚衕集》:『黃華坊四牌二十一鋪。有武學王 府倉、祿米倉、武德衛、興武衛、豹韜衛、神策衛、龍虎衛、 智』」化寺、二郎廟。

《春明夢餘錄》:「京衛武學,始於正統六年,除教授一員, 訓導六員,教習勳衛子弟,以兵部司官提調之。」 《實錄》:「京衛武學,其堂名『明倫,六齋名『居仁、由義、崇禮、 弘智、惇信、勸忠』』。」吳寬《武學廟像記略》:「京師有武學,所 以教諸衛武臣之子孫,將世其官者,其始建乎?正統 癸亥,制尚弗稱。後朝廷以城東舊第賜故太平侯張 公,辭」焉。有詔改為學,而以國子監丞閻禹錫掌學事。 成化己丑,禹錫奏請建廟,特改明倫堂為大成殿,而 以後堂為堂。英國張公入謁,難曰:「學必有廟,廟必有 聖賢像繄?此獨用木主於廟,制亦弗備。聞故陸侍郎家有孔子並四配像,盍往請之?」於是侍郎之子華喜 而言曰:「先人為此,豈欲私於其家者哉?」遂以乙巳二 月之吉,輿置殿中奉安之,祭告如禮。

《武宗實錄》:「正德二年五月,陞僧錄司右覺義性道為 右講經僉押行事,兼智化寺住持。寺乃故太監王振 建。天順初,賜王振碑文,立旌忠祠於寺內,以僧官主 之,至性道三傳矣。劉瑾欲效振所為,故乞陞性道。」 《順天府志》:「靖恭寺、維摩菴俱在黃華坊,有敕建碑。」 《析津日記》:「京師黃華坊有東院,有本司衚衕。本司者, 教司」也。又有勾欄衚衕、演樂衚衕。相近復有馬姑娘 衚衕、宋姑娘衚衕,出城則有南院,皆舊日之北里也。 《雞肋編》:燕山倡伎皆以子為名,若「香子」、花子之類,無 寒暑必繫錦裙。其良家仕族女子,皆髡首許嫁,始留 髮。冬月以括蔞塗面,但加傅而不洗,至春煖方滌去, 久不為風日所侵,故潔白如玉也。

《舊京遺事》:「京師倡家,東西院隸籍教坊,猶是唐宜春 院遺意。東院以色,西院以琵琶,藉勳戚,以避貴遊之 擾。」

《梅史》。以燕都伎女配葉子,以代觥籌。東院十九人:郝 筠、魏寄、李夜珠、楊娟娟、魏道蘊、郝長、王文蘭、李月仙、 郭子夜、崔瓊、崔新鶯、張燕燕、崔粧、李昭、崔長卿、陳雪 箏、崔子羽、焦燕如、李十一;西院四人:李燕容、屈慧若、 屈文若、柳五;本司五人:陳桂、王壽、段素如、王燕如、郭 狄;前門十二人:田瑤生、劉越西、左翠、馮丑、馮巧、孫真 真、田文舒、劉宛宛、董雙成、吳文玉、王良、張六梅史者, 浙瀋水部託名也。聞京師伎女以王雪蕭為最,而薛 素素才技過之。

《燕都游覽志》:「東院在總鋪衚衕東城畔。昔時歌舞地, 今寥寥數家如村舍,兼之人掘土為壞,滿目坑塹。從 寒煙衰草中想走馬章臺之盛,邈不可復尋。猶記舊 遊有陳家園、郝家亭子,樹石楚楚,今並無存矣。 五城坊巷衚衕集:思城坊五牌二十一鋪。有忠義前 衛、燕山右衛、蕃牧所、東城兵馬司、百萬倉、老君堂、延 福宮」、《水月寺》。

《說學集》:京師寅賓里,有無量壽庵者,居士屠君所建 也。君名文正,山陽人,事其親至孝。至元元年,大兵驅 至開平,日夕思念其母,南望悲泣,因禮佛,絕暈酒十 有一年,還至大都,師事蓽菴滿禪師於慶壽寺,滿號 之曰:「居士。」時宋已內附,疆宇混一,私喜可見。其母亟 馳書候之,母已沒矣,居士躄踴號慟,若不欲生。二十 一年,出己貲七百貫,買地十畝,於太廟之西,作無量 壽菴。樹佛殿四楹。屋宇像設,無不具足。浚井治圃,手 植嘉木。二十七年四月七日,沐浴更衣書頌。俄有白 虹從西南下垂菴中,廣數丈如飛橋,微雨灑道,居士 跏趺而逝。葬諸太史莊之阡。皇慶二年,遇災菴燬,子 覺興裒金於好施者,復謀營建。未幾,規制悉還其舊。 《日下舊聞》:元時太廟門外馳道,抵齊化門之通衢。無 量菴則在太廟西,昔之寅賓里,在今之思城坊也。 五城坊巷衚衕集「南居賢坊六牌三十六鋪。有海運 倉、永豐觀、洞陽觀、正覺寺、福安寺、聖姑寺、慧照寺。」 《太岳集》張居正《敕建承恩寺碑》:「皇帝命司禮監太監 馮保貿地於都城巽隅居」賢坊故太監王成住宅,特 建梵剎。外為山門、天王殿,左右列鐘鼓樓,中為大雄 寶殿,兩廡為伽藍祖師殿,後為大士殿,左右庫房、禪 堂、方丈、香積僧房,凡九十五。寺成,官僧人志善為僧 錄司左善世以住持之,而賜名曰「承恩。」工始於萬曆 甲戌,告成於乙亥。

《明一統志》:「靈藏寺舊名觀音寺,正統十一年重修,天 順元年改今名。」

《順天府志》:「慧照寺、福安寺、正覺寺,俱有敕建碑。」 《湛然居士集》:「遼重熙、清寧間,築義井精舍於開陽門 之郭,旁有古井,清涼滑甘,因以名焉。金天德三年,展 築京城,仍開陽之名為其里。大定中,僧善祖營寺,朝 廷嘉之,賜額大覺。貞祐初,天兵南伐,兵火之餘,寺舍 悉為居民有之。戊子春,宣差劉從立與其僚佐高從 遇輩」,請奧公和尚為國焚修,因革律為禪,奧公罄常 住之所有,續換寮舍。瑞像殿之前,無垢淨光佛舍利 塔在焉,幾仆,至是完葺。繼有提控晉元者,施蔬圃一 區於寺之南,以給眾用。庚寅冬,劉公以狀聞朝廷,請 以招提院所貯餘經一藏遷於本寺安置,許之。於是 創建壁藏斗帳,龍龕一週,凡二十架,飾之以金,續之 以彩,計所費之直白金百笏。既成,請湛然居士為記。 萬松老人住持大覺寺,榜其齋曰「昨夢。」

五城坊巷衚衕集「北居賢坊五牌三十八鋪。有濟陽 衛、大寧衛、燕山右衛、義勇左衛、北新倉、大軍倉、五嶽 觀、元寧觀、報恩寺、柏林寺、金太監寺。」

《寰宇通志》:「五嶽觀,宣德元年建。」

《析津日記》:「報恩寺,天順元年更名昭寧寺,大學士李 賢撰碑。」

《燕都游覽志》:「柏林寺在國子監之東,有夏昶、金湜、包

琪、潘暄、陳政、楊煥、孟陽、司馬恂於此,分韻賦詩,寺僧
考證
彙而成冊,朱之蕃跋其尾。」

《順天府志》:「萬善寺在北居賢坊,有敕建碑。」

《寰宇通志》:「寶磬寺在城內東,元建,永樂十年重修。」 《薊丘雜抄》:「成化丙戌,進士三百五十二人,豐城羅公 倫以建言出為市舶提舉。蘭溪章公懋、莆田黃公仲 昭、江浦莊公昶以諫燈市獲罪謪外。越十年,在京師 者百人,會於報恩寺。華亭張公弼作《同年會誡》,載《東 海集》中。寺於天順元年更名昭寧矣,而張公文猶循 其」舊稱也。

《燕都游覽志》:「園亭之在東城者,曰梁氏園,曰楊舍人 泌園,曰張氏陸舟,曰恭順侯吳國華為園,曰英國公 張園,成國公適景園,後歸武清侯李萬駙馬曲水園, 曰冉駙馬泫春園,故仇鸞所築,鸞敗歸成國公,後歸 於冉。」

《析津日記》:「東院之東,舊有方家園。園廢,建淨業菴於 其址。殿左廡有鎮陽林潮書許魯齋先生千字文,以 萬曆十一年嵌於壁。」

《雅坪散錄》:「宋解試諸路,並以八月五日鎖院,而福建 則用七月,川、廣則用六月,以道遠故也。南渡後,閩、廣 改同諸路試期。紹興二十四年,有詔:太學及諸路並 以中秋日引試,惟四川則用三月十五日焉。元鄉試 以八月二十日、二十三日、二十六日,明改從八月九 日、十二日、十五日。元會試以二月一日、三日、五日,明 改從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元御試以三月七日, 明改從三月十五日。」蓋歷代鎖院為期,不同如是。至 試士之地,金源於竹林寺或「憫忠寺」,蔑定元則於南 宮。明之貢院,即元禮部舊署,試士於此,四百年矣。 西城五城坊巷《衚衚集》、阜財坊,四牌二十鋪,過象房 橋,有王恭廠。燕山左衛、真如寺、承恩寺、圓洪寺、保安 寺、《望鄉臺》。此下西城

《長安客話》:「象房在宣武門西城牆北,每歲六月初伏, 官校用旗鼓迎象出宣武門濠內洗濯。」

《野獲編》象,初至京,先於射所演習,故謂之「演象所。」而 錦衣衛自有馴象所,專管象奴及象隻,特命錦衣指 揮一員提督之。凡太廟會役象甚多,駕輦馱寶皆用 之。若常朝,則止用六隻耳。所受祿秩,俱視武弁有等 差。其在象房,人有入觀者,能以鼻作觱栗銅鼓聲。觀 者持錢畀象奴,如教獻技。又必斜睨象奴,受錢滿數, 而後昂鼻俯首,嗚嗚出聲。將病,耳中先有油出,名曰 《山性》,發則預以巨緪縻縶之。管象房緹帥申報兵部, 上疏得旨,始命再驗。發光祿寺,距其斃已旬餘,穢塞 通衢,過者避道大庖何嘗需此殘胔?京師彌文,大抵 皆然也。

《燕都游覽志》:「真如寺,北向,以其背象房而立也。寺南 松檜榆槐森遶,皆象房樹。」寺在元季為定力院,南向, 今之象房,是其山門。蓋象房初設於報國寺古松之 畔,以隔城致羈赴闕,乃割定力院為駐象所。

《蕪史》:「王恭廠署在都城之西南隅。天啟五年六月,忽 大震,拔大樹二十餘株,根在上而梢在下,近廠房屋 傾倒木石上而瓦在下,殺數千人,乃改卜於西直門 街北建廠。熹廟賜名曰『安民』。」

承恩律寺,在都城西南隅,寺趾即古雪堂,為戒壇下 院。憲宗純皇帝賜知幻禪師以戒律開山。至王恭廠 火災之後,益就傾圮。

《春明夢餘錄》:「吉祥寺在城西南隅,萬曆丙午重修,改 名石鐙菴。翰林黃輝、陶望齡集縉紳於此放生。其後 林增志踵行之,尢盛。」

《燕都游覽志》:「石鐙菴在承恩寺之右,迨王恭廠火變, 菴亦灰燼矣。」

《帝京景物略》:「菴舊名吉祥。萬曆丙午,西吳僧真程自 雲棲求居,發古甃下,得石幢一,式如鐙臺,傍鐫《般若 心經》一部。唐廣德二年,少府裴監施、朝請郎趙偃書, 黃儀部汝亨過其地,以菴甫治而鐙適出,遂手書額, 稱『石鐙菴焉』。」

《春明夢餘錄》:「刑部在皇城西,與都察院、大理寺並列 為三法司。」

《耳談》刑部福建司軒曰「甘露。」貴溪江以潮為郎時,甘 露降於軒柏,作記刻碑,碑僅三尺。萬曆庚子,四明馮 若愚移砌軒前壁中。

彭惠安公集:國初比部之制,分為十二,其雲南隸陝 西部。永樂間,安南內屬,置交趾司。又析雲南、四川之 交為貴州,置貴州司。方定都之初,百務草刱,率皆權 寓蒞事,今城隍廟西惜薪司,俗呼舊刑部是也。 明宣宗《刑部箴》:「聖人制刑,輔治弼教。掌邦之禁,惟仁 之蹈。咨爾刑部,卿佐暨屬,惟公乃明,惟明能燭,匪廉 弗公。勉篤於行,惟敬惟慎,毋忘哀矜。死獄求生,何昔 之德?移情就律,何今之刻?深文巧詆,實民之賊。如鑑 如衡,刑乃弗忒。毒威以逞,下情鬱湮,私意以行,枉直 失真。司命之寄,毫絲罔僻。罪疑惟輕,庶鮮冤抑。天不 可違,民不可罔,斷不可續,應則如響。往體予仁,欽哉 勿渝,庶幾祥刑,有永令譽《客燕雜記》:嘉靖間,李攀龍、王世貞、徐中行輩俱官西 曹,相聚論詩,言建白雲樓於四川司,榜諸君警句云: 「諸山城上出,落日署中寒。」時人目刑部為外翰林。 《西園聞見錄》:彭惠安韶在刑部,司,舊有五顯廟,公命 碎其像,易以清獻趙公神主。

《春明夢餘錄》:「都察院在皇城西。」

《西垣筆記》:「御史差委,在內則京畿道刷卷及巡視京 營、提學、巡倉、巡庫、巡視光祿,清恤鹽課,在外則巡按 清軍、刷卷、巡鹽、巡河、巡關、巡茶、印馬、屯田。遇有徵行, 則特遣監軍紀功。」

明宣宗《都察院箴》:「歷代建官,皆有御史。任之耳目,委 以綱紀。糾違繩愆,激濁揚清。用獻嘉言,惟直與明。祖 宗之制,有長有貳。其下之屬,凡十有四。敷達民隱,舉 察官邪,必究大體。毋剋毋頗,必由中道。毋過不及。毋 以賄遷,毋以勢懾。敦仁之存,篤義之行。冰霜之清,松 柏之貞。凡爾憲臣,敬慎以勗,庶幾朝政,資爾以肅。媕」 婀緘默,徒取充位。職是用弛,國則何賴?必端諸心,必 修諸己。庶懋爾績,庶輔予理。

《春明夢餘錄》:「大理寺在都察院南。」

《明·刑法志》:「內官同法司錄囚,始於正統六年。凡大審 錄,內監奉旨出,則齎敕張黃,葢騎導。於大理寺為三 尺壇,中坐。尚書、都察院、大理寺以次左右列坐,御史 郎中下捧牘立,唯諾,趨走惟謹。三法司視成案有所 出入若輕重,俱目視太監意。太監意所不欲,不敢忤 也。內監經奉命審錄者,死則於墓寢畫壁南面坐,傍」 列「法司及御史、刑部郎,引囚鞫躬聽命狀」,悉圖之,後 世為榮觀焉。

明宣宗《大理寺箴》:「有虞用士,弼教明刑。秦漢相繼,廷 尉是稱,命曰大理。由景之世,暨於今玆。一以輔治,列 之九卿。有翼有承。鑑空衡平,視獄之成。簡於五辟,以 正刑罰。維過斯宥,惟義之合。刑不可贖,死不可生。惟 爾是憑,其可不矜?易簡明慎,書戒欽恤。祇率勿違,乃 德之吉。惟官惟反,惟貨惟來。終迷不復,乃禍之階。粵」 昔蘇公,式敬由獄,以長王國,永命攸屬。嗚呼若人,悠 悠我思。爾儀爾規,服此《戒辭》。

《元史》:「順帝至元六年,奉太祖、太宗、睿宗御容,石佛寺, 五城坊巷衚衕集舍飯蠟燭,寺日給貧人粟米,病者 有醫,死者與棺。」

《穀城山房筆麈》:「唐時,禁京城丐者,分置病坊於諸寺 以廩之,亦謂之悲田院,即今蠟燭、幡竿二寺也。 《五城坊巷衚衕集》:『咸宜坊二碑十鋪,有大小石佛寺、 能仁寺、通妙宅、顯靈宮』。」

金元間,有僧自稱萬松野老,居燕京從容庵。耶律楚 材見之,參學三年,僧以「湛然居士」目之。今乾石橋之 北,有磚塔七級,高丈五尺,草生其頂,有石額曰「萬松 老人塔。」

《明一統志》:「大能仁寺,洪熙元年因舊重修。」

《春明夢餘錄》:「大德顯靈宮在皇城西,永樂時建。成化 中,更拓其制,又建彌羅閣。嘉靖中,復建昊極通明殿, 東輔薩君殿曰『昭德,西弼王帥殿曰『保真。西殿有柏, 為雷所擘,其枝委地如屏』』。」

「青谿《漫槁》。」按道家之言,崇恩真君姓薩氏,諱守堅,西 蜀人,在宋徽宗時,嘗從虛靖天師張繼先及林靈素 傳學道法。而隆恩真君,則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也, 嘗從薩真君傳授符法。永樂中,杭州道士周思得以 靈官之法顯於京師,附體降神,禱之有應,乃於禁城 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宣德中改為大德觀,封薩 真人為崇恩真君,王靈官為隆恩真君。又建一殿,崇 奉二真君。左曰崇恩殿,右曰隆恩殿。成化初,改觀為 宮,加「顯靈」二字。每歲萬壽節、正旦、冬至,及二真君示 現日,皆遣官致祭,崇奉可謂至矣。

《大政記》:「嘉靖三年二月,營龍虎殿於顯靈宮,以奉元 武。」

《四友亭集》:嘉靖壬辰,上命禮部尚書夏言撰顯靈宮 碑,中書舍人顧亨書丹。亨夢縞衣者告之曰:「方以類 聚,物以群分。」既覺,家僮報有鴈集於其家之庭院,揮 之不去。其日上嘉其書法,令附名於碑,賜羊酒果饌。 《五城坊巷衚衕集》:鳴玉坊三牌一十四鋪,有神武後 衛、燕山衛、淨妙菴、古燈菴、寶禪寺、普度寺、響鈴寺。 《燕都游覽志》:「帝王廟在西四牌樓大街之西,南向。嘉 靖間建,祀三皇五帝、三王、漢高祖、光武、唐太宗、宋太 祖、元世祖。其中而兩廡,祀歷代名臣。」元

《春明夢餘錄》:帝王廟殿名「景德崇聖之殿。」東西兩廡, 南砌二燎爐,殿後為祭器庫,前為景德門,門外東為 神庫、神廚、宰牲亭、鐘樓。又前為廟街,門東西二坊曰 「景德,立下馬碑。」

《野獲編》:「太祖洪武六年,建帝王廟於金陵。七年,始設 塑像。未幾遇火,又建於雞鳴山之陽。及文皇都燕,未 遑設帝王廟,僅於郊壇附祭。至嘉靖十年,始為位於 文華殿而祭之。其年中允廖道南請撤靈濟宮二徐 真君,改設歷代帝王神位及歷代名臣。上下其議於禮部。時李任丘時為春卿,謂徐知證、知諤得罪名教, 固宜撤去,但所在窄隘,不足改設寢廟,宜別擇善地。」 上以為然,令工部相地,以阜成門內保安寺故址整 潔,且通西壇,可於此置廟,上從其言。次年夏竣役,上 親臨祭,今帝王廟是也。是年,修撰姚淶即議黜元世 祖祀李任丘,亦執奏以為不可而止。至二十四年竟 斥去。識者非之,則費文通迎合也。《廖中允疏以慈恩 寺與靈濟並稱,欲廢慈恩,改辟雍,行養老之禮。禮臣 以既有國學,為至尊臨幸之地,似不必更葺別所,惟 寺內歡喜佛相應毀棄,上是之。像既毀,不數年而此 寺鏟為鞠場。卲陶兩方士以提督靈濟等宮領天下 道教入銜矣。任丘先已測上意,故存此宮,智哉! 〈五城坊巷衚衕集〉》日忠坊四牌十九鋪。有永泰寺、廣 濟寺、延壽寺。

《寺志》:「弘慈廣濟寺,東望西安門,西接平則門帝王廟, 南鄰乾石橋萬松老人塔,北近大街,寺基二十畝。」 又《萬安弘慈廣濟寺碑》:「都城內西大市街北,有古剎 廢址,相傳為西劉村寺。景泰間,人有得佛像及石龜 石柱於土中,山西僧普慧與其徒圓洪輩興復之。尚 衣監太監廖屏以聞,賜額曰弘慈廣濟。時天順丙戌 歲」也。

五城坊巷衚《衕集》金城坊五牌二十二鋪。有普照寺、 鐵佛寺。

《明一統志》:「元世祖廟在金城坊,洪武十年建。」

《春明夢餘錄》:「元佑聖王靈應廟,即今都城隍廟,在城 西刑部街。」

《日下紀聞》·《大都城隍廟碑記》虞集撰。

《稼堂雜抄》:「都城隍廟有《元余忠宣公碑》,至正四年立。」 《元史》:「天曆二年,加封大都城隍神為護國保寧王,夫 人為護國保寧王妃。」

《天下金石志》:「金《佑聖王靈應碑》,元貞元年,許復書。《元 佑聖王靈應碑》,至元五年,任栻撰,張禮書。《元城隍廟 碑》,至治四年,莊文昭書。《元大都城隍佑聖王廟碑》,泰 定三年立。元《大都城隍廟碑》,至順二年,虞集撰,康里」 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書。元護國佑聖王記》:「至正二十五年吳雲書。」 《春明夢餘錄》:「都城隍廟在都城之西,永樂中建。中為 大威靈祠,後為寢祠,左右為二司,兩廡為十八司。前 為闡威門,門外左右為鐘鼓樓,又前為順德門,又前 為都城隍門。廟中有石刻『北平府』三大字。洪武二年, 封京師都城隍祭之。三年正城隍神號,去封爵。」 《湧幢小品》:「北京都城隍廟中有石刻『北平府』」三大字, 此國初舊物。一老卒云:「其石長可丈六尺,下有『城隍 廟』三字。」既建北京,埋而露其頂。儀門塑十三省城隍, 皆立像,左右相對,每歲順天府官致祭。

《燕都游覽志》:「廟市者,以市於城西之都城隍廟而名 也。西至廟,東至刑部街止,亙三里許。其市肆大略與 燈市同。苐每月以初一、十五、二十五開市,較多燈市 一日耳。」

《五雜組》京師朔望及二十五日,俱於城隍廟為市,郎 曹入直之暇,下馬巡行,冠履相錯,不禁也。初四、十四、 二十四等日,則於東皇城之北有集,謂之「內市」,不及 廟中之多也。至每歲正月十一日起,至十八日止,則 在東華門外迤邐極東,陳設十餘里,謂之「燈市」,則視 廟中又盛矣。

《野獲編》城隍廟開市在貫城以西,每月亦三日,陳設 甚夥。人生日用所需,精粗畢備。羈旅之客,但持阿堵 入市,頃刻富有完美。以至畫書骨董,真偽錯陳,北人 不能鑒別,往往為吳儂以賤值收之。其他剔紅填漆 舊物,自內廷闌出者,尢為精好。往時所索甚微,今其 價十倍矣。至於窯器,最貴成化,次則宣德。杯琖之屬, 初不過數金。予兒時尚不知珍重。頃來京師,則成窯 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予為吐舌不能下。宣銅香爐 所酬,亦略如之。蓋皆吳中儇薄倡為雅談,戚里與大 估輩浮慕效尢,瀾倒至此。

《少室山房筆叢》:凡燕中書肆多在大明門之右,及禮 部門之外,及拱辰門之西。每會試舉子,則書肆列於 場前。每歲朝後三日,則移於燈市,朔望並下澣,則徙 於城隍廟中。燈市極東,城隍廟極西,皆日中貿易所 也。燈市歲三日,城隍廟月三日,至期百貨萃焉。 《嘉隆聞見紀》:「嘉靖二十七年正月,都城隍廟災,詔工 部重」建。

《稼堂雜抄》:「都城隍廟元碑七,在寢殿後,其四在左。一 長《明燈記》,立於至正二十六年十月;一立於元貞元 年正月,韓從政撰文,許復書並篆額。一立於至正四 年九月,余闕撰文,莊文昭書;一立於至正二十五年 十二月,童梓撰文,吳雲書,張𤪌篆額。其三在右。一立 於至元五年六月,任栻撰文,張禮書。其兩碑則字跡」 剝落,不可復識矣。寢殿內朱漆木桶二,大可容水數 十石,有萬曆時進造浴盆及換水二碑。葢都中取水 甚難,貯此以備不虞。而道士遂以神所沐浴,謂目疾 洗之可愈,用以誑人云程鉅夫《大栴檀佛像記略》:「釋迦如來,淨飯王之太子, 生於甲寅四月八日,是為成周昭王二十四年。既誕 七日,佛母摩」耶夫人往生忉利。至周昭王四十二年 壬申,太子十九,棄位,出家修道。至周穆王三年癸未 道成。八年辛卯,思報母恩,遂升忉利天,為母說法。優 填王欲見無從,乃刻栴檀為像。目犍連慮有缺謬,躬 攝三十二匠升天,審諦三返,乃得其真。既成,國王臣 民奉之猶佛。是年佛自忉利復下人間,此像躬迎,低 頭問訊,佛為摩頂授記:「我滅度千年之後,女往震旦, 廣利人天。」由是像居西土一千二百八十五年,龜茲 六十八年,涼州一十四年,長安一十七年,江南一百 七十三年,淮南三百一十七年,復至江南二十一年, 汴京一百七十七年,北至燕京,居今聖安寺。十二年 又北至上京大儲慶寺二十年,南還燕宮內殿,居五 十四年。大元丁丑歲三月,燕宮火,尚書省石抹公迎 還聖安,居五十九年。而當世祖皇帝至元十二年乙 亥,遣大臣孛羅等,備法仗羽駕音伎四眾,奉迎居於 萬壽山仁智殿。丁丑,建「大聖壽萬安寺。」三十六年己 丑,自仁智奉迎,居於寺之後殿焉。元貞元年乙未,成 宗皇帝親臨奉供,大作佛事。計自優填造像至今,奉 詔纂述之歲,是為延祐三年丙辰,二千三百有七年。 《瑞像來儀記》:「自仁智殿奉迎於萬安寺之後殿,百四 十餘年。迎於慶壽寺,至嘉靖十七年,居百二十餘年。 因寺回祿,表聞於上,奉迎於鷲峰寺。」至今萬曆三十 五年丁酉,居五十八年。計自優填王造像之歲,當穆 王十二年辛卯,至今萬曆丁酉,凡二千五百八十年。 《增益阿含經》:「優填王敕國出巧匠,會以牛頭栴檀作 佛像供養,晨夕禮拜。時波斯國王聞優填主作佛像 供養,亦召巧匠以如來形體當以真金作像。」即令紫 磨作如來相,亦五尺餘,閻浮提中始有二像也。 《帝京景物略》:「栴檀像高五尺許,萬曆中始傅」以金。 《輟耕錄》:「京師栴檀佛,以靈異著聞海宇。王侯公相,士 庶婦女,捐金莊嚴,以丐福利者,歲無虛日。故老相傳 云:『其像四體,無所倚著,人君有道,則至其國』。」國初時 尚可通一線無礙,今則不然矣。

《春明夢餘錄》:「唐淤泥寺,即今鷲峰寺。鷲峰者,唐僧之 號也,見《唐人石刻心經》中。寺在內城西隅,中有栴檀 瑞相,元學士程鉅夫記。」其說荒唐不足信。然佛之體 製衣紋,踽踽欲動,非近代人所能辨。

《金石文字記》:「《淤泥禪寺心經》,今在京師城內西南隅 鷲峰寺,正書其末曰:『大唐貞觀二十二年三月吉日 建立碑曰:『宮官張功謹敬德監造』』。」今山東、河北寺院, 多雲創自敬德,或謂是尉遲敬德。攷許敬宗所作《敬 德神道碑》及本傳,並無鎮幽州事,亦不當列宮官下。 《燕都游覽志》:月張園在阜成門內,傍城垣下。入門,兩 垂柳拂地,黛柏蒼槐,深環石砌。堂後枕一池,甚修廣, 倒影入屋楹,周遭菜畦,今屬冉都尉矣。

宣家園在阜成門內,舊為宣城伯衛公別業。傍多宅 宇,外有菜圃百塍,後屬之焦鴻臚,稱焦園;又屬之毛 戶部,稱毛園。舊有射堂,為習武地,今廢矣。牡丹數種, 向為京師第一。先輩言初刱時多奇石,皆有名,曰隅 虎,曰「佇鵠」,曰鷺羽,曰「奮距」,今不知所之矣。

五城坊巷衚衕集河漕西三牌十三鋪。有廣借庫、阜 成廠、揀果廠、永清左衛北新草場、普度堂、白塔寺、祝 壽寺、翊教寺。

《春明夢餘錄》:「白塔寺,建自遼壽昌二年。塔制如幢,色 白如銀。至元八年,加銅網石欄。天順二年,改名妙應 寺。」

《長安客話》:妙應寺在阜成門內,寺右偏有白塔一座, 創自遼壽昌二年,為釋迦佛舍利建,內貯舍利戒珠 二十粒,香泥小塔二千,無垢淨光等陀羅尼經五部。 元至元八年,世祖發視石函銅缾,香水盈滿,色如玉 漿,舍利堅圓,燦若金粟,前二龍王跪而守護,缾底獲 一銅錢,上鑄「至元通寶」四字。帝后閱之,愈加崇重,即 迎舍利,崇飾斯塔。角垂玉杵,階布石欄。簷掛華鬘。身 絡珠網。制度之巧。蓋古今所罕有矣。

《帝京景物略》:元初,童謠曰:「塔兒紅,北人來作主人翁。 塔兒白,南人作主北人客。」世祖時,塔色燄赤,及高皇 帝兵起淮陽,塔白如故。

《燕都游覽志》:「天順元年,改妙應寺,賜額。成化元年,於 塔座周圍甎造燈籠一百八座,以奉佛塔。相傳西方 屬金,故建白塔鎮之。」然同時元刱有五色塔,而今僅 有黑塔在其後,餘湮沒莫考已。

《春明夢餘錄》:「附近有黑塔寺、青塔寺,然寺存而無塔。」 《明一統志》:「弘慶寺在順天府西,舊名黑塔寺,正統元 年改建。」

《析津日記》:「普安寺在西河漕西,翊教寺之東,有李賢、 董份二碑。」

《順天府志》:「正法寺、寶禪寺俱在河漕西,有敕建碑。」 「《五城坊巷衚衕集》:『朝天宮西三牌十五鋪,有椒園廠、 菊子園、官菜園、西城草場、青塔寺、立禪廟、朝陽菴、秀頭菴、妙清觀』。」

《春明夢餘錄》:「朝天宮在皇城西北,元之天師府也。」 《帝京景物略》:「宣宗章皇帝倣南都之制,建朝天宮於 皇城西北。有三清殿,以奉上清,太清、玉清、通明殿以 奉上帝。建普濟、景治、總制寶藏、佑聖、靖應、崇真、文昌、 元應九殿,以奉諸神;東西建具服殿,以備臨幸。宮成 於宣德八年閏八月,御製詩文,勒碑紀事。」憲宗純皇 帝成化十七年六月重修,亦御製詩文,勒碑紀事。至 天啟六年六月,十三殿齊災,宮後天師府有趙孟頫 《張天師像贊碑》、大道歌碑、虞集《黃籙大醮碑》。

《長安客話》:「凡大朝會,百官先期習儀二日。」國初或在 靈濟宮,宣德間建朝天宮於阜成門內白塔寺西,始 為定所。

《燕都游覽志》:「阜成門迤北三里許為正義坊。坊北數 武有十方禪院,相傳為北留菴。萬曆初,有大力者奪 之。於時五臺陸公捐貲首倡,歸其直堂,其阯畚築之 餘,得殘碑尺許,有貞觀年月及北留寺記等字,然後 知其為唐寺也。」

京師有唐人所書《心經》三:「一貞觀二十二年刻石,在 淤泥禪寺;一趙偃書,廣德二年刻石」;一大足年僧有 晦建。

《行國錄》。「漢經廠、外廠聖祚隆長寺有萬曆四十五年 敕建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