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四十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四十四卷目錄
順天府部雜錄五
職方典第四十四卷
順天府部雜錄五〈國學石鼓之考辨最詳總歸上卷此卷無多但自昭回坊為始〉
編輯「五《城坊巷衚衕集》」昭回坊、靖恭坊在北安門東,共十 四鋪。有圓恩寺、福祥寺、裟衣寺。
《順天府志》:「圓恩寺在昭回坊,元至元間建。福祥寺、慈 善寺、文昌宮俱在靖恭坊,皆有敕建碑。」
五城坊巷衚《衕集》「靈椿坊八鋪。」
《淥水亭雜識》:燕山竇十郎故居,或雲在城西,或雲在 昌平,或雲在涿州,或雲在薊州。當時馮瀛、王道贈詩, 有雲「靈椿一株老」之句。今北城有靈椿坊,疑是十郎 舊里,所以名坊也。
《春明夢餘錄》:「順天府治,即元大都路總治舊署也。先 是,遼升為京,立幽都府,又改為析津府。至金為大興 府。元初為大都路,號大興府,官署為宗正所據,官吏 辦事佛寺中。至大中監路,平章政事莫吉奏請以錢 四萬二千五百緡買靈椿里周氏地,計十九畝,建為 公署。永樂定鼎於此,遂因其署而為順天府。」
《長安客話》:「順天府附郭二縣,東曰大興,西曰宛平。府 境南為固安、霸州,北為昌平,東為通州、三河、香河、玉 田,西為良鄉、房山,東北為薊州,東南為武清,西南為 涿州。固安之東為東安、永清。霸州之南為保定、文安、 大城。昌平之東為寶坻、薊州。通州之北為順義,南為 漷縣,東南為寶坻。薊州之北為平谷,東為豐潤,東北」 為遵化。皇祖既設北平布政使司。因以「北平」名府。《永 樂中》、以北平為行在所。改府曰順天。
「各勝志」《易》言「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文皇帝靖 難,龍興於此,因以之自命雲。
《方輿紀要》:「順天府東至永平府五百二十里,南至河 間府四百十里,西至保定府易州二百十四里,北至 延慶州百七十里,東至天津衛三百三十里,西南至 保定府三百三十里,西北萬全都指揮使司三百五 十里,東北至古北口二百四十里。」
《春明夢餘錄》:「舊制,三品衙門用銅印,惟順天府用銀 印,誠重之也。堂懸宣宗皇帝御製箴。」〈箴見藝文〉 耳譚天星堂在順天府後,內空洞,上覆以格,有《郡國 方位圖》,冬至日懸毛羽,驗氣之盛,則其歲豐。
《燕都游覽志》:「順天府治後東北隅有候氣堂,冬至日 以葭管吹灰候之。申時行有《重修候氣堂記》。」
《明一統志》:「中心閣在府西,元建,以其適都城中,故名。 閣東十餘步有臺,繚以垣,臺上有碑,刻『中心臺』三字。」 《順天府志》:「八蜡廟在順天府東北。」
五城坊巷《衚衕集》金臺坊九舖。有萬寧寺、法通寺、淨 土寺、千佛寺。
《析津日記》:「天壽萬寧寺在鼓樓東偏,元以奉安成宗 御像者。今寺之前後皆兵民居之。從湢室而入,有穹 碑二尚存,長各二丈餘。西一碑,國書不可讀。東一碑, 歐陽原功文,張起巖書,姚慶篆額,題曰『成宗欽明廣 孝皇帝,作《天壽萬寧寺神御殿碑》。其北列明碑二,一 為馮祭酒夢禎文,一為焦太史竑文』。」
《明一統志》:「萬寧橋在海子東岸,跨玉河上流。」
《水部備考》:「澄清閘在鼓樓南海子東岸,萬寧橋西,至 元二十五年建,名海子閘。」
《淥水亭雜識》:元時海子岸有萬春園,進士登第恩榮 宴後,會同年於此。宋顯夫詩所云「臨水亭臺似曲江」 也。今失所在。
《燕都游覽志》:「張公海棠二株,在鐘鼓樓東張宅中,元 時遺物,叢大數十圍,修幹直上,高數丈,下以朱欄障 之,參差敷陰,猶垂數畝。近日易主,不知其幾矣。」 《明一統志》:「齊政樓在府西海子東岸,元建葢,取齊七 政之義。」
《春明夢餘錄》:「千佛寺,萬曆九年,孝定皇太后建。」 《帝京景物略》:「寺在德勝門北八步口,殿供毘盧舍那 佛座繞千蓮,蓮生千佛。時朝鮮國王貢尊天二十四 身,阿羅漢一十八身,詔供寺中。其像銅也,而光如漆。 尊天所執持器,乘海失之,補之,厥工遜矣。寺南一里 有小千佛寺。」
《淥水亭雜識》:「千佛寺建於明萬曆初,中有長沙楊守 魯、安陽喬應春二碑,皆鎮陽林潮書。潮以鴻臚寺主 簿直文華殿中書,《應春碑》稱諸天大羅漢,皆太監楊 用所鑄。」劉同人《帝京景物略》乃謂為朝鮮國王所貢, 當以碑為實也。
《明一統志》:「吉祥寺在府治西,元泰定間建《五城坊巷衚衕集》:「日中坊在北安門西二十二鋪。」 《元史》:「金水河源出宛平縣玉泉山,流至義和門南水 門,入京城。至大四年七月,奉旨引金水河水注之,光 天殿西花園石山前舊池,置閘四以節水。」
《燕都游覽志》:「藥王廟在北安門海子之西偏,廟東瀕 海子,宜賓初月,萬柳沿隄,客多載酒其間,鷗波魚藻, 真長夏時一清涼界。」
《淥水亭雜識》:「藥王廟,天啟中魏忠賢所建也。落成時 帝加獎諭,賜賚甚厚。當年必有豐碑,而今無片石,蓋 後人所踣矣。」
《燕都游覽志》:「火神廟在北安門湖濱,金碧琉璃,照映 漣漪間,西與藥王廟相並。」
《帝京景物略》:北城日中坊火德真君廟,元至正六年 建,萬曆三十三年改增碧瓦重閣焉。前殿曰「隆恩」,後 閣曰「萬歲」景靈閣左右輔聖、弼靈等六殿。殿後水亭 望北湖。殿墀二碑:「一,右春坊朱之蕃撰,一禮部侍郎 翁正春撰。」
《熹宗實錄》:「天啟元年三月,命太常寺官以六月二十 二日祀火德之神,著為令。」
《元史》:「海子岸上接龍王堂,以石甃其四周,聚西北諸 泉之名,流行入都城而匯於此,汪洋如海,因名焉。」 《記纂淵海》:「海子在府西三里,汪洋如海,中有芰荷、鷗 鳧可玩。」
《湧幢小品》:「禁城中外海子,即古燕市積水潭也。源出 西山一畝馬眼諸泉,繞出甕山後,匯為七里濼,紆迴 向西南行數十里,稱高梁河。將近城分為二,外繞都 城開水門,內注潭中,入為內海。於繞禁城出㢲方,流 玉河橋,合外隍,入於大通河。」
《燕都游覽志》:「積水潭在都城西北隅,東西亙二里餘, 南北半之。西山諸泉從高梁橋流入北水關匯此。或 因內多植蓮,名為蓮花池。或因水陽有淨業寺,名為 淨業湖。內官監向嚴魚禁,今稍弛矣。酒後一葦,山光 水色,簫鼓中流,時復相遇。江以北來,無此勝游。然泛 必從小徑抵蝦菜亭,乃盡幽深之致。每年三伏日,錦」 衣衛率御馬監官校浴馬湖干,如濯雲錦。中元夜,寺 僧於淨業湖邊放水燈,雜入蓮花中。遊人設水嬉,為 盂蘭會。梵唄鐘鼓,雜以宴飲,達旦不已。水中花砲,有 鳧鴈龜魚諸種。冬時湖凍作小冰,床,各坐於上,一人 挽行,輪滑如驟駛。好事者恆覓十餘床,攜圍爐酒具, 酌冰凌中積水。潭水從德勝橋東下,橋東偏有公田 若干頃,中貴引水為池,以灌禾黍,綠楊鬖鬖,一望無 際。稍折而南,直環北安門宮牆左右流入禁城,為太 液池,汪洋如海,俗呼「海子套。」
《燕都游覽志》:「海子南岸,舊有海子橋,亦名月橋,俗呼 三座橋,近漸圮。」
《明一統志》:「大慈恩寺在府西海子上,舊名海印寺。宣 德四年重建。」
《長安客話》:海子橋北舊有海印寺,宣德間重建,改名 淥水亭。《雜識》:李長沙賜第在西長安門西,俗呼李閣 老衚衕是也。其別業在北安門北,集中《西涯十二詠》, 程篁墩學士和之,有《桔槔亭》《楊柳灣》《稻田》《菜園》《蓮池》, 而響閘、鐘鼓樓、慈恩寺、廣福觀皆在十二詠中。今其 遺址不可問,當在越橋相近。葢響閘即越橋下閘,而 「鐘鼓樓」則園中可遙望爾。
《燕都游覽志》:「銀錠橋在北安門海子三座橋之北,此 城中水際看西山第一絕勝處也。橋東西皆水,荷芰 菰蒲,不掩淪漪之色。南望宮闕,北望琳宮碧落,西望 城外千萬峰,遠體畢露,不似淨業湖之逼且障也。」 《燕都游覽志》:「德勝橋在德勝門內,西有積水潭,潭水 注橋下東行,橋卑不能渡舟,湖中鼓枻人抵橋,俱登 岸」,空舟順流始得渡。復登舟東泛,綠柳映坂,縹萍渶 波,黍稷稉稻,畇畇原田,高城數里,古色如一薜荔牆。 轉而南,得「藜光橋」,徑僻岸無人行,古槐濃樾,覆陰如 罨。畫溪御馬監所領天閑上駟,每歲六月六日,中貴 人用儀仗鼓吹導引,洗馬於德勝橋之湖上,三伏皆 然。
《燕都游覽志》:「淨業寺從德勝門西,循城下行,徑轉得 此寺。昔為智光寺之基,寺東有軒二楹,可坐。寺前舊 作廠棚,列席浮尊,宴飲殊適,今廢矣。湖上有魚藕監。」 《燕都游覽志》:「太平菴在淨業寺北,循城垣有橋,橋下 有水關,清流㶁㶁,南流注入太湖。岸左為菴,菴小而 潔。」
水關在德勝門西里許。水自西山經高梁橋來,穴城 趾而入,有關為之限焉。下置石螭,迎水倒噴,旁分左 右,既噏復吐,淙淙焉。自螭口中出 長安,可《游記》。德勝門之西,城垣下有水竇焉。西山諸 水從此流入都城水口,為石犀以當之,遏衝突,緩水 勢也。而菴其上,名曰「鎮水觀音菴。」其北即水入處,泠 泠有海潮之音。菴刱自成祖時姚少師,而內臣鋼鐵 實纘成之。
《燕都游覽志》:「蓮花社有亭在水關西,今傾圯蝦菜亭在蓮花社西,一藩隔之,水部戴大圓建。」 《日下紀聞》:「兵部王家彥之死,諸書皆言德勝門,《傳信 錄》謂安定門諸書言自板城下,《傳信錄》言自繕城樓。」 《燕都游覽志》:「舊城巋然傑堵,雲是元時舊趾,中作鐵 溝,昔時以車運冰上流者,今尚堅緻。寒蘚荒苔遙映, 林泉翠蒨,殊」可憑高弔古。
《燕都游覽志》:「德勝門城上鐫『趙子昂書『德勝門』三字』。」 《燕都游覽志》:「三聖菴,在德勝街左巷,後築觀稻亭,北 為內官監地。南人於此藝水田,稉秔分塍,夏日桔槔 聲,不減江南。」袁宏道《三聖菴紀游》略云:「德勝門內東 偏,有公田若干頃,中貴治之,引水為池以匯。沿池數 里,綠楊鬖鬖,一望無際。池邊一菴曰三聖,面市背田。」 門前,古木四章,亭亭直上,殿堂不甚崇,然極雅潔。 《帝京景物略》:菴背水田門前,古木四柯如青銅,其西 有臺,臺上亭曰「觀稻。」
《客燕雜記》:「德勝門水次稻田八百畝,以供御用,內監 四十人領之。」
《春明夢餘錄》:「龍華寺在德勝門東,成化三年建,萬曆 五年重修。」
《帝京景物略》:「成化三年,錦衣衛指揮僉事萬貴自創 寺成,疏請寺額於朝,憲宗賜額曰『龍華寺。有沙門道 深碑記。萬曆中,修撰朱之蕃復為碑記焉。寺門稻田 千頃,南客思鄉者數過之』。」
《淥水亭雜識》:「龍華寺明碑二,其一,播陽釋道深撰,廣 陵起昂書,撫寧侯朱永篆額。其一,金陵朱之蕃撰,高 陽孫承宗篆額,永春李開藻書,文辭甚俚,不足觀。」 《帝京景物略》十:「剎海在龍華寺之前,方五十畝,室三 十餘間,相比如號舍,佛殿亦分一舍,不更廣也。」創作 者三藏師,陝西人。
《淥水亭雜識》:「佑聖寺在龍華寺之後,有《嘉禾張文憲 碑》,稱寺係唐咸通年建,嘉靖三十九年重修。」
《燕都游覽志》:「金剛寺在積水潭之上,興德寺東,寺有 石勒《金剛經》,前小閣,後靜室,紙窗棐幾,殊有幽趣。後 乃改刱大殿高閣,左右翼樓數十楹,往昔清深幽遠 之致,盡化於砂礫間矣。」
《帝京景物略》:「金剛寺即般若菴也。背湖水面曲巷,舊 有竹數叢,小屋一區,萬曆中,蜀僧省南大之。前立大 殿,後建高閣,寺西廡石刻《金剛經》,署宰官名,倩人筆 也。士大夫看蓮北湖,每一憩寺中。」
《燕都游覽志》:「興德古剎左傍地俱售之般若菴,逼仄 不能容步,右傍多僧舍,修篁綠籜,叢木青柯,相望楚 楚。後有平臺,大可畝許,解帶臨風,開襟敵水,固不減 在濠濮間也。」
《燕都游覽志》:「從興德寺折北而西,為蓮花菴,疏竹朗 樾,含吐餘清。後一臺瞰湖陽諸寺,若列眉案。鄰有火 神祠,後亦有臺,可以眺遠。」
《順天府志》:「清虛觀、廣福觀俱在日中坊。」
《寰宇通志》:「清虛觀,景泰二年建。」
萬嚴寺在城內北,元至治元年建。
《析津日記》:「廣化寺在日中坊雞頭池上,元時有僧居 之,日誦佛號,每誦一聲,以米一粒記數,凡二十年,積 至四十八石,因以建寺焉。」
《燕都游覽志》:「漫園在德勝門積水潭之東,米仲詔先 生所搆,有閣三層,先生嘗為湛園、勺園,及此而三。 定國徐公別業從德勝橋下右折而入,額曰『太師』。」圃 前一堂,堂後紆折至一沼,地頗疏曠,沼內翠葢丹英, 錯雜如織。沼北廣榭後擁全湖,高城如帶,庭有垂楊, 裊裊拂地,婆娑可翫。堂左右書室,西築高臺,聳出樹 杪,眺望最遠,「濱《湖園》」為第一。
孝廉劉百世別業,堂三楹,南有廣除,眺湖光如鏡,故 名。「鏡園」下有路委折,臨湖門作一臺,望山色遙,清可 鑒。臺下地最卑,眺湖較遠,今屬冉都尉。
「相國方公園」在城北水關西。
「湜園」者,太守苗公君穎別業也,西面望湖。
楊園在湜園稍南,楊侍御新刱。
五城坊巷《衚衕集》發祥坊七鋪。有大興左衛、崇國寺、 正覺寺、弘善寺、白米寺。
《燕都游覽志》:崇國寺在皇城西北隅定府大街。元時 有東西二崇國寺,此則西崇國寺也。趙孟頫書有寺 碑。宣德間重建,賜額「大隆善護國寺。」今都人猶稱崇 國焉。
《帝京景物略》:「大隆善護國寺,都人呼崇國寺。寺始至 元,皇慶修之,延祐修之,至正又修之。元故有南北二 崇國寺,此其北也。宣德己酉,賜名隆善。成化壬辰,加 護國名。正德壬申,敕西番大慶法王領占班丹、大覺 法王著肖藏卜等居此。中殿三,旁殿八,最後景命殿。 殿傍塔曰佛舍利塔。成化七年敕碑二,正德七年敕 碑」二,梵字碑二,又天順二年碑二,其一《西天大剌麻 桑渴巴剌行實碑》;其一《大國師智光功行碑》。又有元 碑四,其一「至元十一年《重修崇國寺碑》,沙門雪磵法 稹撰」;其一「至正十四年《皇帝敕諭碑》」;其一「皇慶元年《崇教大師演公碑》,趙孟頫撰並書」;其一石斷為七,環 束而立之,至正二十四年《隆安選公〈傳戒碑〉》,危素撰 並書。寺為脫脫丞相故宅,今千佛殿傍立一老髯,愨 頭朱衣。一老嫗,鳳冠朱衣者,脫脫夫婦也。後僧錄司 司右姚少師影堂,少師佐成祖為靖難首勳,侑享太 廟。嘉靖九年移祀大興隆寺。俄寺災移此。木主題「推 忠報國協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 公姚廣孝像」,露頂袈裟趺坐。上有偈,署「獨菴老人題。」 獨菴,少師號也。
《長安客話》:京師有姚少師畫像,面大方肥,紅袍玉帶, 髡頂上戴唐帽。今崇國畫像猶是僧服,姿容瀟灑,雙 睛如電光之燦。像贊云:「看破芭蕉拄杖子,等閑徹骨 露風流。有時搖動龜毛拂,直得虛空笑點頭。」葢本色 衲子語。
《英宗實錄》:「番僧有數等:曰大慈法王,曰西天佛子,曰 國師,曰禪師,曰都綱,曰剌麻,俱光祿寺支待。有日支 酒饌一次、二次、三次,又支廩餼者,有但支廩餼者。」上 即位初,禮部尚書胡濙等議,減去六百九十一人。正 統元年五月,濙等備疏慈恩、隆善、能仁、寶慶四寺番 僧,當減去又四百五十人。
袁宏道《崇國寺遊記》:崇國寺僧引觀《姚少師像像贊》, 皆本色衲子語,少師自題也。過番僧舍,觀曼殊諸大 士變像,藍面豬首,肥而矮,遍身帶人頭,有十足駢生 者,所執皆兵刃,形狀可駭。僧言「烏斯藏所供多此像」, 因談彼國風俗及道里險遠之狀。大率烏斯藏諸國, 以中國最下,茶為國寶,市物皆用之,黃白金反滯不 得行。國無稻,所食皆麥、菽。數十里一君,如中國之郡 邑然,僻陋儉苦之鄉也。
《趙孟頫集》有《崇國寺崇教大師演公碑銘》。
《日下紀聞:燕雲錄》稱,「奉使官中書侍郎陳過庭、門下 侍郎耿南仲並文武五十餘員,元在真定,丁未八月 遣詣燕山崇國寺安泊。」則崇國寺金已有之葢?南北 二寺,北建自演公,南則金之舊,今已迷其處矣。 《順天府志》:「正覺寺、弘善寺俱在發祥坊,有敕建碑。」 《詠歸錄》:「都人呼飛放泊為南海子,積水潭為西海子。」 按海子之名,見於唐季。王鎔為鎮帥,有海子園,嘗館 李匡威於此。北人凡水之積者輒目為海,若寶坻之 七裏海,昌平北之四海冶是也。元時運船直至積水 潭,王元章詩:「燕山三月風和柔,海子灑船如畫樓。」想 見舟楫之盛。自徐武寧改築北平城後,運河海子截 而為二,城內積土日高,雖有舟楫橋梁,不能「度矣。」 《炙硯錄》:「崇國寺佛殿前曰延壽,後曰崇壽,再後曰三 仙。千佛之殿,趙子昂書《崇教大師演公碑》,危太僕書。 《隆安選公傳戒碑》,在千佛殿阼階南,僧雪澗書。《重建 寺碑》,在千佛殿西階南。又有至正十四年聖旨碑,上 序元諸帝皆用國語,所云成吉思皇帝者,太祖也;窩 闊台皇帝者,太宗也;薛禪皇帝」者,世祖也;完澤篤皇 帝者,成宗也;曲律皇帝者,武宗也;普顏篤皇帝者,仁 宗也;格堅皇帝者,英宗也;忽都篤皇帝者,明宗也;亦 憐真班皇帝者,寧宗也。中不及文宗者,後至元六年, 以帝謀不軌,使明宗飲恨而崩,詔撤其廟主,故碑文 亦不書也。陶氏《輟耕錄》載《元世系》,「完澤篤」作「完者,篤 格堅」作「華堅」,「忽都篤」作「忿都篤」,《亦憐真班》作「懿憐真 班」當以石刻為正。
《明水軒日記》:「淨業寺門臨水岸,去水只尺許,其東有 軒,坐蔭高柳,荷香襲人,江南雲水之勝,無以過此。」 《行國錄》:「元時居庸關、盧溝橋俱有過街塔。」按歐陽元 功詩:「薊門城頭過街塔,一一行人通竇間。」則薊丘城 門亦有之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