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卷目錄
梧州府部彙考六
梧州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梧州府驛遞考
梧州府兵制考
梧州府物產考
梧州府古蹟考〈陵墓附〉
職方典第一千四百三十四卷
梧州府部彙考六
編輯梧州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府志
編輯本府。〈蒼梧縣附郭。〉
光孝寺 在府治東二里雲蓋山麓。唐建,宋、明俱為祝釐之場。中為佛殿,後為法堂,左右為祖師堂、伽藍堂、僧房、鐘鼓樓,左右為十王殿,前為二殿,中為韋馱座,左右為金剛座,前為大門。後山際有大士閣,最高勝。梧境山水,一望可收。鼎革時毀,惟正殿僅存。
皇清順治十五年,守道陳弘業復修正殿、二殿大門。
以正殿有「大雄殿」 額,又稱「大雄寺。」
米井寺 在府城外漫泉亭東。明萬曆三十一年,稅監沈永壽請敕重建。殿堂共七層,甚宏麗,有敕賜「藏經樓。」 今廢。
慶林寺 在府城外北郊。明宣德間建。嘉靖十八年,郡人馮承芳重修。寺後有石鼓洞。
德清觀 在分守道西,甚宏麗。大門內,左為藥王祠,右為華光祠,鼎革時毀廢。
白鶴觀 在桂江西岸,唐開元中建。
文昌閣 在南薰門內,明天啟三年,知縣梁子璠建,鼎革時毀。
準提閣 在府城東門外朗吟亭西。崇禎時,知府袁文新建。
養真庵 在府城南五里石橋村。明萬曆末,知府張養正重建,置田二頃餘,以膳住僧。
藤縣
飛來寺 在縣西江外,今廢。
廣法寺 ,在縣流盃橋之右,古鷰州舊址,今廢。《廣惠寺 》,在縣赤水峽李白巖之左。
萬壽寺 在城西靈讚祠之右,原「壽佛寺。」 萬曆二十九年,邑人重建,更今名。崇禎甲戌,邑人重修,知縣王鼎彥助之。其官廳及《金剛神像》,則知縣梁昌續成之也。
惠名寺 建於縣赤水峽上。
武當宮 在迎恩門外,祀元帝,更為「東社學。」 容縣。
龍興寺 在縣治西北,今廢。
景星寺 在縣治西
開元寺 在縣治東
寶元寺 在都嶠右
南山觀 在城隍廟西
棋真觀 在縣大容山下。昔有二仙奕棋於此,故名。
文昌閣 在邑庠東,萬曆二十三年建。
岑溪縣
寧兆寺 在縣東一里。明萬曆間,知縣徐一文建。
香海庵 在縣城西百花洲,明崇禎間,知縣錢夢蘭建。洲島縈迴,松竹陰森,頗稱佳勝。
懷集縣
塔山寺 在縣東門外。正統十年,知縣周縉、千戶高昇同建。萬曆十二年知縣林春茂重修。古塔山寺 在溪南天勝山麓,為祝聖習儀之所。正統十年因渡溪不便,移建城東,遺址尚存。萬曆三十年,闔邑士大夫共募建復。天啟元年邑人阮悉重修,又剏觀音閣於寺後,有記。興會寺 在沙田村。萬曆十三年裡人重修。華「光寺 」 在西水裡,道士巖前。
大鐘寺 在獨周里大路旁。
永寧寺 在城西六十里,雙石巖前。
文勝寺 在城南橫岡村,萬曆三十二年建。遊南寺 在城南一百五十里,永樂元年民徐安等重修。即永固縣所轄,今俗稱「橫岡寺。」 金佛寺 ,在登雲觀內。元帝殿後有彌陀殿、觀音閣。崇禎八年庠生羅奇傑、張中美等建。十四年知縣李重修。
登雲觀 在縣北二里。明萬曆二十三年,知縣夏《獲秋》、千戶李義謀建。上巳、重陽,傾城士女至觀中歌舞賽願。
東嶽觀 :在城東門外。
真慶觀 在城東二里
寶寧觀 :在城內。耆民莫漢寬建,今廢。
六祖庵 在河南,一名「石井庵」 ,以旁有石井泉也。崇禎十四年,知縣李重建,有《記》。
鎮安宮 在獨周里潭變村。
真武宮 在縣治北。祈禱雨澤,縣官率屬詣焉。觀音樓 在上郭三江渡,濟川亭上。
鬱林州
寶相寺 在州東南
元妙觀 在城南門外
博白縣
普明寺 在縣治東。唐元和間建,今廢。
宴石寺 在城西南六十里。五季太守劉崇遠建。
報恩寺 在縣治東,基址尚存。
元妙觀 在城東,本縣習儀之所,舊名「天慶」 ,祥符二年改,萬曆三十四年,知縣譚岳修。
紫陽觀 ,在縣西南六十里。
玉皇堂 在縣北
北流縣
壽佛寺 在縣治東北,元至正建。明萬曆年重修,今改名「祝壽宮。」
韜真寺 在勾漏洞
元妙觀 在壽佛寺西
靈寶觀 ,在勾漏山,觀後石峰有二石室,曰「太陽」 、「太陰」 ,南漢時僧修。
韜真觀 ,在勾漏山南,漢時建。宋吳元美以巫山寨真武嶺、寶圭、白沙、玉虛、玉田四洞,獨秀普照三巖,靈寶、韜真二觀,共為勾漏十景。
陸川縣
報恩寺 在縣北
元妙觀 ,在報恩寺東。
「三教堂 」 「在城南。」
興業縣
慶元寺 在城外。凡祝聖、迎詔,俱在寺內。真慶宮 在縣治西石嶷山前。祀元帝於宮內。邑明經何生建塔於石山後,知縣熊惟伋謂其有礙於風水,遂毀。
觀音閣 在縣西街
梧州府驛遞考 府志
編輯本府。〈蒼梧縣附郭。〉
府門驛 在德政門外。驛丞一員,水夫七十三名。
龍江驛 在縣西北。驛丞一員,水夫二十二名。本縣驛傳銀原編五百九十八兩一錢九分二釐有奇,今實編五百三十三兩三錢九分二釐八毫。內所役夫,遇閏加編。
本府遞運所水夫六十名半,共銀一百九十七兩四錢,內改道、府公費六十一兩一錢,內除道、府公費銀一百三十六兩三錢,遞年解府支應。龍門驛夫銀共二百五十二兩五錢九分二釐八毫,內改道、府公費七十五兩零二分。
龍江驛夫銀,共八十三兩四錢,內改道、府公費二十二兩一錢二分。二驛額編夫銀內除道、府公費銀二百三十八兩八錢五分二釐有奇,遞年解府支應。
府門鋪 ,車埇鋪 ,二鋪俱東接封川。新興鋪 ,黃塘鋪 ,思祿鋪。
富雷鋪 ,大寒鋪 ,古眉鋪。
新鄧鋪 羅粒鋪 以上諸鋪俱南接藤縣。
新塘鋪 ,抱村鋪 ,印山鋪。
宿子鋪 ,柏梯鋪 ,降峒鋪。
山心鋪 ,高橋鋪 ,譚府鋪。
浮水鋪 ,岐車鋪 ,竈田鋪,高塘鋪 ,蛇塘鋪 ,三鴉鋪 以上諸鋪俱北接賀縣界。
藤縣
藤江驛 在縣南門外。驛丞一員、漿夫四十七名。
黃丹驛 在縣西。驛丞一員,漿夫三十八名。金雞驛 ,驛丞一員。萬曆九年裁革。
雙競驛 驛丞一員。崇禎三年裁革。
本縣驛傳銀:原編四百四十五兩六錢四分;今實編三百九十五兩四錢六分八釐二毫。內:漿:
夫遇閏加編
藤江驛漿夫銀共一百六十三兩六錢二分。內改道、府公費四十六兩八錢零一釐。
黃丹驛漿夫銀共一百一十兩三錢八分,內改道、府公費三十七兩八錢三分九釐八毫。龍江驛漿夫三名,半銀二十一兩一錢五分六釐。今裁減,實編一十三兩二錢四分八釐,內改道、府公費三兩四錢八分。
協助自良驛漿夫銀二十兩。今裁自良驛助餉。縣前鋪 水陸路程從此計起。
古粒鋪 :去縣治東十里。
富埜鋪 :去縣治二十里。
長洞鋪 :去縣治三十里。
古村鋪 :去縣治四十里。
平江鋪 :去縣治五十里。
《蒙》。鋪 去縣治六十里。以上諸鋪,俱接蒼梧縣界。
五里鋪 :去縣治南十里。
三合鋪 :去縣治二十里。
黃鑿鋪 去縣治三十里。
豐門鋪 :去縣治四十里。
下浦鋪 :去縣治五十里。
水西鋪 :去縣治六十里。
潘洞鋪 :去縣治六十五里。
平田鋪 :去縣治七十里。
大埇鋪 :去縣治八十里。
古雲鋪 去縣治九十里。以上諸鋪,俱接岑溪縣界。
茶山鋪 在縣南一百里。
思仲鋪 :去縣治一百一十里。
白藤鋪 :去縣治一百二十里。
思羅鋪 :去縣治一百三十里。
界牌鋪 去縣治一百四十里。以上諸鋪,俱接容縣界。又一路自豐門鋪,由大埇鋪、黃沙鋪、陳埇鋪、竇家鋪、思羅鋪、界牌鋪,經勿刀山至容縣界,其徑甚捷,今多由此。
甘村鋪 :去縣治一百里。
合水鋪 :去縣治一百一十里。
石仁鋪 去縣治一百二十里。以上諸鋪,俱接岑溪縣界。
陸窩鋪 在縣治西二十里。
潭水鋪 :去縣治三十里。
蓮塘鋪 :去縣治四十里。
驛面鋪 去縣治五十里。
峽時鋪 :去縣治六十里。
羅屏鋪 :去縣治七十里。
羅密鋪 :去縣治七十五里。
黃塘鋪 去縣治八十里。以上諸鋪,俱接平南縣界。
容縣
繡江驛 ,在永安門。驛丞一員,萬曆八年裁革。《自良》驛 ,在順德里自良村,距縣五十里。驛丞一員,今裁革。
本縣驛傳銀:原編一百一十三兩七錢六分,今實編八十六兩三錢零九釐。內漿夫遇閏加編協濟。蒼梧縣龍江驛漿夫十二名半,共二十三兩七錢六分。內改道、府公費六兩二錢。
《自良》驛漿夫三十五名,銀六十二兩四錢四分九釐。今自《良驛》裁革。
縣前鋪 在城內
山口鋪 在縣東
江峒鋪 東泉鋪 ,官塘鋪。
逍遙鋪以上諸鋪俱在縣東,東接藤縣界。長安鋪 西山公館俱在縣西,西接北流縣界。
山門鋪 六王鋪 、石腳鋪以上三鋪俱在縣南,東西皆屬孔道,每鋪置目兵二名,共六名。鋪舍久頹,萬曆四十八年知縣區龍禎申請修復,於山口建亭一所,扁曰「容筦巖關。」 岑溪縣
《驛傳》銀:「實編」 六十四兩一錢六分六釐,解府支給各驛所答應。
縣前鋪 在城內
懷集縣
《驛傳》銀,實編二百七十六兩二錢七分。內所驛水夫,遇閏加編。
協濟本府遞運所水夫二十九名,原編銀七十八兩九錢九分,內改道府公費二十一兩零六分,今裁併,公費免編。
協濟府門驛水夫七名,共銀三十兩二錢四分。內改道府公費八兩,今裁併,《公費》免編。
協濟平樂府昭平縣驛夫十名,編銀五十七兩六錢。
原額編貼備解發各驛遞夫九名,銀五十一兩八錢四分。
縣前總鋪 在縣西門外里許。
古粒鋪 ,陂羅鋪 ,錢村鋪。
石疆鋪 ,太平鋪 ,佛子鋪。
振村鋪 馬路鋪以上諸鋪,俱西接蒼梧縣界。
羅實鋪 在縣西南二十里。
南逕鋪 太岡公館前後二座在縣西南四十里。
下埠鋪 在縣西南七十里。
旱逕鋪 公館一座,在縣西南一百里,今廢。聶村鋪 在縣西南一百三十里。
蓮花鋪 在縣西南一百六十里。
牛岡鋪 在縣西南二百里。
江口鋪 公館一座,在縣西南二百五十里,渡封川江,五十里抵梧州府。以上九鋪並公館,天啟元年知縣謝君惠建,有記。
鬱林州西甌驛 在州治前。驛丞一員,今革。
驛傳銀原編五百五十六兩四錢,今實編五百二十六兩四錢。內所驛漿夫並夫馬,遇閏加編,協濟本府遞運所漿夫四十名,銀一百一十六兩。內改道、府公費五十七兩四錢。
協濟龍江驛漿夫十一名,銀五十九兩四錢。內改道、府公費一十六兩零四分。
西甌驛夫馬銀一百十七兩。
協濟府門驛漿夫十五名,銀八十一兩。內改道、府公費三十一兩五錢。
州前鋪 ,沙水鋪 ,壽昌鋪,以上三鋪俱在州治東北。
長生鋪 ,辛安鋪 ,鴉橋鋪,以上三鋪俱在州治西。
白石鋪 、橋荔鋪 ,石面鋪,以上三鋪俱在州治西南。
燕表鋪 、瓦鋪俱在州治南。
博白縣
驛傳銀:《實編》一百六十九兩一錢七分。
《協濟》府門驛:漿夫五名。藤江驛十三名,龍江驛八名,黃丹驛十九名,《雙競》驛二十名,原編銀二百二十五兩五錢六分,今裁減。因實編銀一百六十九兩一錢七分,內改道、府公費銀四十四兩七錢二分,今裁「雙競驛助餉。」
縣門鋪 ,馬祿鋪 ,沙田鋪以上三鋪俱在縣北。
蘇立公館 ,萬曆三十六年知縣譚岳重修縣門。馬祿二鋪司各兵二名,共銀二十四兩。今裁減實編銀二十四兩四錢。
北流縣
寶圭驛 在縣治東。驛丞一員。
驛傳銀原編三百五十三兩三錢。今實編銀三百三十七兩三錢。內漿夫遇閏加編。
本縣遞運所並《寶圭》驛漿夫銀七十兩,裁二十兩助餉。
本府遞運所並府門驛漿夫銀二百六十七兩三錢。內改編道府公費銀七十二兩二錢八分。裁遞運所助餉。
縣前鋪 、旺容鋪。
龍頭鋪 在縣東十里
桂門鋪 在縣西十里
縣前、龍頭二鋪每兵六名,共工食銀三十六兩。無。除荒。
陸川縣
永寧驛 驛丞一員,廩給庫子二名,明時每名編銀八兩。
《皇清》編入《驛站》項下。
《驛傳》銀:原編二百七十六兩二錢,今實編二百一十一兩二錢。除存留本縣支應公差人夫銀三十五兩外,有一百七十六兩二錢解府,協濟府門、龍江各驛,裁本縣永寧驛二十三兩充餉。
縣門鋪 ,垌安鋪 ,烏江鋪。
永安鋪 ,永興鋪 ,蓮池鋪。
要觀鋪 北當鋪 以上諸鋪俱在縣南,接石城縣界。
華山鋪 ,長安鋪 ,長寧鋪。
榕江鋪 以上諸鋪俱在縣北,接鬱林州界《興業縣》。
富陽驛 在縣東五里。驛丞一員。萬曆初年革。
高橋驛 在縣北四十里。驛丞一員,今革。驛傳銀《實編》銀七十四兩五錢六分。
協濟藤縣黃丹驛水夫銀三十四兩五錢六分,協濟本府府門驛廩給庫子銀四十兩。
縣前鋪 今廢
長山鋪 在縣東十里,今廢。
鳴水鋪 在縣東二十里 。以上二鋪,通鬱林、博白。
五井鋪 在縣北十里。今廢。
山心鋪 在縣北二十里。
蓬塘鋪 在縣北三十里。今廢。
西水鋪 在縣北四十里 。以上各鋪,俱通潯、貴。
梧州府兵制考 府志
編輯本府
梧州城守營
中軍廳
水師營 俱未建公署,皆於民房自創為衙門。教場亦未有定製。
副將一員
都司僉事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內撥岑溪、藤縣、容縣、東安鄉分防官各一員。初都司守備各二員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奉文「各裁一員」,存今員數。
設梧州城守營兵
步戰兵三百名
守兵七百名
共兵一千名。內撥「容藤、岑溪」 共兵一百五十四名。
水師營兵五十名
其戰兵、守兵,月共應支餉銀一千一百五十兩,月共應支米三百石。
官自備馬二十七匹
春冬二季例,每匹月支穀一石二斗,每匹月支草四百二十斤。
夏秋二季例,每匹月支馬乾銀九錢。
蒼梧縣
東安鄉設大塘營汛
百總一員
官兵五十名,鎮壓大桂山及長水等猺賊。其餉銀,城守府歲支及水師府歲支。
藤縣
設分防汛
《梧州》協撥分防官一員。
《梧州》營撥防守兵一百名。
容縣
設分防汛
《梧州》協撥分防官一員。
《梧州》營撥防守兵三十名。
岑溪縣
設分防汛
《梧州》協撥分防官一員。
《梧州》營撥防守兵二十四名。
懷集縣
撥潯梧營防守汛
潯州協撥分防守備一員
開闢之初,潯梧營立於梧州城,撥兵城守懷集。後潯梧營移駐潯州,故懷集分防仍聽潯協、潯州營撥防兵三百名。
鬱林州
設鬱林城守營
參將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內撥各屬分防
設鬱林城守營兵
步戰兵四百九十六名
守兵四百九十六名
共兵九百九十二名。內撥防守各屬兵共四百五十名。
月共應支餉銀一千二百四十兩。
月共應支米二百九十七石六斗。
官自備馬二十匹
該營有「放青地面穀草不支例」 ,每匹月支馬乾銀五錢。
博白縣
設分防汛
龍潭營分汛
撥「鬱林」 營分防千總一員。
龍潭營「撥鬱林營」 千總一員。
鬱林營撥防守兵一百八十名。
北流縣
設分防汛
撥《鬱林》營分防官一員。
鬱林營撥防守兵九十名。
陸川縣
鬱林營撥防守兵九十名,並防花嵯汛。
興業縣
鬱林營撥防守兵九十名。
梧州府物產考 府志
編輯府總
葛僊米 ,出勾漏草澤間。採得曝乾,仍漬以水,如荑米狀,以酒泛之,清爽襲人。
桑寄生 ,舊出長洲。經亂,居民逃散,桑樹剪伐殆盡,今絕難得。
鐵力木 ,出七山六圍,猺獞所居大山中。瓊枝樹 又名木棉樹,大可合抱,高三四丈,花紅似山茶,瓣極厚,春初開滿,望之爛然如錦,又如火之然,空結實,大如酒杯,絮茸茸如細毳,半吐杯中。唐王維詩「紙錢飛出木棉花」 ,蓋指此也。蓋其盛時正與春社相值,而李商隱詩「瓊枝花盡鷓鴣啼」 ,則花盡葉長春已老矣。見《丹鉛錄》。金櫻子 形如柿而小。多簕。冬熟色黃。方書採治膏藥。入補益劑。
石菖蒲 ,深山小溪中石上生者,根小,一寸九節至十一二節,質極堅實,味辛、氣香,殊勝藥肆所貨者。
菴摩子 ,形如李差小。冬熟,色如水晶。又名「餘甘子。」
《木指甲花 》,似木樨,色稍白,花心有鬚,異香馥郁,或熏物經久不散。
蕉布 各鄉皆有,土人植麻蕉績之,細者勻滑瑩潔,幾與蘄葛相埒。
《龍船花 》即躑躅花。
桄榔子 :樹似棕櫚,心中出麵,可食。
人面子 ,春華,夏實,秋熟甘酸可食。兩邊似人面,俱《鬱林州》出。
蔞藤 亦名《扶留藤》。
糖霜 藤縣出
勾芒木 ,皮可績為布,陸川縣出。
僊茅 北流縣出
楊桃 一名五練
《赤肋》「木 材理堅,枝葉繁,根杪皮俱白,解之中如赤肋。」
《方文》竹 ,皮有斑,文如篆畫,竿方若矩,近為商賈販絕。
波羅密 邑侯邢瑄,瓊州人。正德間,取種天馬巖畔。
《懷邑介》萬山中,其毒蟲如虎狼虺蝮,皆能害人,而草之毒者則有苦刎、羊角之類。
「苦刎 」 ,葉似茶,花黃而小,一葉入口,五臟如刀刎然。
羊角紐 ,葉綠,結子如羊矢,吞其葉,腸即紐斷。一名苦蔓藤,又名三跳藤。蔓生似黃蔞,尾有捲,不風而動,人食之立斃。救者用羊血蚺蛇膽,速得乃濟。稍遲,頃刻則不可救矣。又有苦滿葉、熊膽葉,亦能死人,但比前二草稍緩耳。《周禮》所謂「地慝」 ,即此類也。土人有小忿,輒登山取嚼,藉死傾害。
又,《嶺南衛生方》治故蔓草毒,急取抱卵未生雞子,細研,和以清油,斡口灌之,乃吐而甦。
又,中蠱毒在上膈者,膽礬半錢,投入一盞熱茶內,候溶化服之,以雞翎攪喉令吐。在下膈者,用鬱金末二錢,以米湯調灌,即瀉出惡物。鵠 ,即鐵嘴鳥。
金錢雞 形類雉
雀 :有「瓦雀」 、練雀、「探春雀」 、「高蓋雀」 、黑色、黃色數種。
翠羽 藤縣出
猩猩 ,似黃犬,人面,能言音如女人,《鬱林州》所出。
嘉魚 蒼梧藤二縣出
鯖魚 膽治火眼
烏蛇 藤縣出,土人取以浸酒,可治風疾。暘夷甲 《南越志》:「暘夷之甲,以錫箔飾之,雜以丹漆,照輝昱晃。」
蛤蚧 蒼梧縣出
縮砂 ,《鬱林州》博白縣出。
蚺蛇 ,長十丈,以婦人衣投之則蟠,可辟不祥。犀牛 角在額上,鼻又有一角。俱鬱林州出。硃砂 ,鬱林州及容縣、博白縣出。
鉛 藤縣出
梧州府古蹟考 府志
編輯本府。〈蒼梧縣附郭。〉
歌羅城 在府城西南六十里。隋開皇中,李賢所築,以屯師眾者。今廢。
廢農城縣 在縣西南。晉置。南宋廢。《一統志》云:「縣有銅山、銅湖、銅丘。」
廢馮乘縣 。舜葬九疑,即此。
戎城縣 在大江南。宋咸平四年,廢為戎墟鎮,即今之「戎墟村」 也。
廢建陵縣 在縣境。晉置,屬蒼梧郡。隋屬桂州,後廢。《新志》作「寧陵。」
廢新寧縣 ,在縣東南境上,晉置,後廢。
廢遂城縣 在縣境內。梁置。隋改曰戎城。唐屬梧州。宋省入蒼梧。
廢孟陵縣 在縣境內。本漢猛陵縣,蕭銑改曰孟陵。唐屬梧州。宋省入蒼梧。
南薰樓 即府南門城樓,今改「天一樓。」
「獨秀樓 」 在府前子城上,即德政門大樓。「陽明樓 」 即府東門大樓。
「白鶴樓 」 即府城西樓。
大雲樓 即府北門城樓,成化四年建,萬曆四十七年重建。
六賢堂 在鱷魚池西,知州李亨伯建,宋舒勉《記》。「六賢」 ,謂漢陳欽,欽子元,元子堅,卿士燮,燮弟壹,燮子厥,今廢。
七賢堂 在冰井寺北。宋紹聖中,知州李亨伯建,以祀漢郡守陳稚升、喻猛、陳臨、吳將軍勝牧、唐刺史鄭略,宋知州梁適、陳執中。今廢。
省心堂 在城東北
「樂山堂 」 「舊在府園。」
廣益堂 「在《廣鎮》亭麓」 ,今廢。
習隱堂 在府城東,今廢。
迴瀾堂 在城東,外環長堤,前臨青沼。知府陳鑑建。
閱江亭 在尚竹亭後。明萬曆三年,督府殷正茂建,今廢。
控粵亭 在城西隅桂水白鶴岡畔。明都御史韓雍建,今廢。
覽勝亭 在府城東南冰井後,明正統初建。浣清亭 在冰井寺前,明成化時建,後改「梧山」 「第一。」
漾月亭 在府城東。明成化間建,負東山,跨鱷池、月光山,今廢。
漫泉亭 在城東冰井寺後。正德十六年建,今廢。
「一鑑亭 」 在城東紫泉。
拱日亭 在縣境內
嘉魚亭 在府城西南。舊出嘉魚,故名。明洪武末建。
高明亭 在慶林寺,即韓襄毅四角亭址,邑人馮承芳建,程文德《記》,今圮。
挹清亭 在漫泉亭後山嶠之陽。明正統初建,舊名「飛翠亭」 ,又名「覽勝亭」 ,今廢。
望僊亭 在府東七里長行鄉巡司下李家莊內,官長常於此觴行客,內有「流觴亭。」
《鳳凰亭 》在冰井山上。
朗吟亭 在府城東。元至元年間,庭中有呂洞賓像,取洞賓詩「朗吟飛過洞庭湖」 之句為名。明藍智詩:「洞庭萬里連滄海,石室千年隱翠微。華表月明笙鶴下,蒼梧雲濕劍龍歸。城南老樹名空在,枕上黃粱夢已非。倦客遠尋勾漏洞,丹砂未就與心違。」
廣鎮亭 在大雲門外三台山上。明嘉靖四十
一年,都御史張泉建,今廢。
棲鳳臺 在舊總鎮府內,後裁鎮臺,改「嶺表書院。」 太史程文德於此講學時建,後又改「察院。」 《臺朝臺 》,在府城南三里,宋范曄築。
澄海營 在府城西北。蓋元時所置,以居土軍者。今廢。
藤縣
古藤州治 在縣河南勝概坊。《風土記》云:「龍母廟」 即其址也。
廢鷰州 ,在縣河東五里得雋坊。《風土記》云:「今廣法寺前,是其故址也。」
寧風縣 ,在縣西一百里。唐置,宋廢。
鐔津縣 在縣北,明時廢。今為城隍廟。
廢寧風縣 ,在縣西一百里。唐藤州,領寧風、感義、義昌、鐔津四縣。宋廢三縣入鐔津。
廢鐔津縣 在縣治北,隋置,明省入藤縣。廢感義縣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今為雷風鄉。廢義昌縣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今為烏院村。廢藤州儒學 ,即今學嶺巔。
廢鐔津縣儒學 在今「富壽坊。」
廢彌江鎮 在今流杯橋。
廢褟洲巡檢司 即褟洲頭。
廢周村巡檢司 即義昌鄉。
廢驛面巡檢司 在感義鄉驛面村。已上巡司俱正統十二年設,成化八年革。
廢思羅巡檢司 即感義鄉思羅村,洪武間革廢。雙競遞運所 在「雙競」 ,成化八年革。
廢稅課局 在迎恩門外,宣德二年革。
廢《惠民藥局 》,今改為「養濟院。」
廢三皇廟 或雲「今縣治」 ,或雲「文廟。」
三元書院 在縣治西。宋馮京讀書處,明時建,今廢。
石壁 在縣南二里。高十餘丈。俯瞰江流,若赤壁、釣臺之狀。明富禮詩:「斷崖如削鐵,開闢自太古。江風西北來,斑斑濕秋雨。扁舟晚經過,中流欲掀舞。」
江月樓 在縣治北。宋蘇軾南遷過此,有《江月》詩,後人建樓,因名。元余觀詩:「僊翁看月三百秋,江波日去月不留。肯因炎塵暝空闊,直與江月同清幽。」
環翠樓 在縣治南,明洪武五年間建。
鬱繡樓 在縣東,即藤江驛樓。以鬱、繡二江合流於此,因名。洪武間,僉憲梁公行部登此樓,以其面面皆蒼翠交映,故又額之曰「蒼翠。」
南浦樓 在縣東,臨江。
馬鞍亭 在城西,即軍閘敵樓,防寇盜,亦為行旅憩息之處。今廢。
竹雨亭 在縣治宅內右榕蔭下。崇禎十年春,縣令創建。南海歐主遇有《記》。
古達酒家亭 在城南二十里。村人構亭市酒,有山林幽致。亭畔古窯,傳聞甚駭,實不然也。浮金亭 在縣東山,宋建。明正統十四年重修。趙宗德詩:「東山樹,何青青?鐔津水何冷冷。眉山夫子能解事,卻於水邊樹下構危亭。洪波浴日金錯落,瘴雲不雨煙濛溟。風塵澒洞去天遠,草木蓊鬱知地靈。」 按《縣志》,在浮金渡之上。東坡曾艤舟登焉。元泰定間,鐔津主簿孟集遷於河濱。嘉靖間,遷於東山下峰平處,隨廢。萬曆六年,知縣陳雅言重修。
光華亭 在縣北。宋秦觀嘗遊此,後人刻其畫像與文於石。元余觀詩:「霞來海天曙,月出東山白。不是憑闌人,誰能當秋色。」
「八賢堂 」 在縣治西隅。祀唐李靖、宋之問、李白,宋蘇軾、蘇轍、秦觀、黃庭堅、李光。
龍華臺 在縣東六十里。
流杯橋 在縣治東。宋蘇軾嘗遊此。元余觀詩:「曲水分山陰,輿梁勝溱洧。一詠見高風,駟馬安足取。」
水月巖 在南山之麓。旁臨曲澗,山雲橋橫列案前,最為清曠幽秀。
容縣
廢晉寧縣 在縣境,唐、宋俱為容州附郭縣,明省入容縣。城西三里磚腳尚存。
容筦舊城 在城東半里,遺址尚存。
廢貢縣 宋嘉定間立
勾漏書院 在舊州學,宋建。
石寨 在勾漏山,隱然如城寨,有烽臺、牙纛、干櫓之狀,規圓約二頃,環以十二峰,故又名「巫山寨。」
靈鐘 唐貞元時置,教諭南海王鵬有記。龍墳 在龍墳山,永樂間,知縣彭清禱雨有應。
為建龍母祠祀之,有記。今廢。
楊貴妃故里 在本縣雲凌里。
楊妃井 在辛墟里羊皮村,世或傳在「太真故居」 內。
遠意樓 與「回回」 樓皆在舊州治城之南,宋時建。
逍遙樓 宋時建
思賢堂 在縣城南。宋守譚惟寅建,以祀前守唐元結、王翃、戴叔倫、韋丹及宋王次翁五賢。清心堂 在縣舊州治中。宋守王慶曾有所立《詩碑》。
思元堂 宋守王慶曾建,今廢。
繡江亭 在縣城外西南。江水橫流,諸峰環翠,為登覽之勝。
迎福亭 在縣西。《容俗》二月二日為迎富節,因名。士女踏青郊外,構亭小水之上,以為聚會之所。
萬松亭 在縣西北。唐劉禹錫《詩》云:「池北含煙瑤草短,萬松亭下清風滿。」 即此。
濯纓亭 在城西三江岸上,枕江而橫,上平如砥。石上有罅,狀如紫玉樽,受水數斗,清如滄浪。昔有亭,因名「濯纓亭」 ,今廢。
面面亭 在城東北大蓮塘,夏月種蓮,塘次有山,山上有亭,遊賞者四面皆可觀蓮,故名曰「面面。」 今廢。
古鐘亭 在城東門譙樓北,為懸禁鐘而建,傳雲「鐘飛入龍潭,與龍相鬥」 ,即此。今廢鐘,移東門譙樓上,有《古鐘亭記》。
寶子亭 在城北,今廢。
登高亭 在城外西隅
讀書堂 在縣東一十五里,兩峰峭立,擁溪東下。相傳有漁舟夜宿其下,聞山巔有絃誦聲,因名。
經略堂 在縣南。唐經略使元結刺容州時,嘗遊翫乎此,因名。今為元武祠。按《縣志》:「在東門外。高阜臨江,下多石骨,當上流之衝。俯瞰三面,憑引都嶠,而控大容,一目盡繡江之概,最為勝。」 釣魚臺 在縣西三里。唐刺史韋丹政暇嘗釣於此。
野望閣 在舊郡城之東北。
龍興寺 在縣治西。元天曆間建,明永樂間重建。
龍驤橋 在縣南,跨繡江。
駱駝橋 在城南,跨繡江。唐刺史韋丹所築,在學宮右,今廢。
太平墟 一名「文昌墟。」 本學歲收租以供文昌之祭。
岑溪縣
岑溪舊縣 在縣東二十里,遺址尚存。
《永業郡 》,在城東三十里,今廢。即今永業鄉也。《連城縣 》,在縣東南五十五里。
廢南儀州 在縣境。唐置南義州,宋改南儀。舊領三縣,宋初,以連城、永業二縣省入岑溪,後州亦廢。
龍城站 在廢南儀州。山形似站,今屬岑溪縣。古寨址 ,往代人多居山巔為村寨,今有故基存焉。
黃巢駐兵石 在振子營下。石上有數字「葛石 」 ,相傳葛稚川割一片去。蓋「楊妃井。」 葛井 在村中,水清冽,飲之者俗以為多壽。逍遙亭 在城西四十五里,明正統間建,相傳鄧僊聚會處。
岑雄臺 在縣境上
《西瀧晴嵐 》瀧山壁峙城西,四時煙嵐多態,大雨水瀉石面,形如垂簾。振衣峰頂,一目萬里。俯瞰河流,直入襟帶。山後石穴,邑人避亂每居之。山麓有大小瀧,石磯咽水,聲如雷霆,若水落時怪石幻狀可觀。
《南樓遠眺 》,層疊高聳,「八窗玲瓏,四望水色山光,村村煙樹,夏則熏風拂面,夜則皓月窺簾」 ,種種幽致,堪入畫圖,恍一小滕王閣也。明季樓毀,今雖小葺,勝不如前。
《振岑松籟 》城北振岑樓,獨踞星峰,環山障列,窗中丘壑,檻底煙霞,實為一邑之大觀。近為俗吏毀去。樓前三古松,老幹挐雲,風濤畟畟,蒼鱗翠蓋,久歷冰霜,堪受嘉封,足稱喬望。《明末無故而枯,其二後一株復為雷擊》。
《鄧巘僊亭 》「鄧公逍遙亭,在雲松山頂。昔日飛仙聚會,今時遊眺登臨。滿岫松風,四山屏障,山花鳥語,送客傳聲,長嘯舒襟,令人忘倦。」
《葛巖瀑布 》昔葛稚川來往此巖,巖上有瀑布。
泉,山勢曲抱,隱然一洞天。遊其際者,聽泉聲飛響,松籟興濤,遶逕玉莎,半崖畫壁,真佳境也。曇洞龍湫 ,其水源出自七山,迢遞至望里下瀧口,屈曲而至龍潭。潭有瀑布泉,望之飛花濺玉。左右有石室石臺,一水中流,可泛羽觴。蒼松怪石,夾澗相映,而龍臥處則澄淵莫測。凡祈禱水旱,沉紙錢於水,直下潭底。鄉人以為龍神享應。長民者常躬禱有驗。洞內有龍戒庵,景亦頗佳。
《秋風石室 》秋風百巖即禾蒼嶺之小山,其山皆元石,突兀,怪異多狀。石室在山嶺,可容十餘人,磴道曲折而上,遊其際者,有摩蒼穹、弄煙雲之致。左右有鐘鼓魚三石,叩之各如其聲,遠近皆聞。山側左右穴深數丈,可容百餘人臨之股慄。多飛蝠,一名「飛鼠巖。」
春泛花洲 洲在城西河中,二水環抱,洲上有田。初,掌教鍾振輝,舉人廖標、李茂選勝買洲。時太尹錢夢蘭構庵三座,奉準提像,屬僧曇亨司香火,環植花木,名以「百花」 ,命其庵曰「香海」 ,且附城放舟可至,故長官遊客常登眺焉。明季庵毀,其景晦明俱宜,風月皆佳,天光雲影,鶴汀鳧渚,滌缽濯纓,泛舟垂釣,俯仰上下,無不可。人懷集縣,
古懷遠縣 ,在縣東二十里。今立古縣營。古威州 ,在獨週里大路旁,今有龍岡驛遺址。古永固縣 ,舊《志》雲「在城北」 ,不詳其處。務本里有永固峒,城垣基址猶存。疑或是也。
古洊水縣 在西水裡,斥水渡頭里許。
古龍: 在讜山大凹潭深不可測,相傳有龍潛其中,聞風雨振作,潭自有聲。歲旱禱雨輒應。觀音樓 在上郭,三江渡濟川旁。
遠觀樓 在縣溪南,今圮。
會僊臺 在西門巖東,邑人梁允玳築,今圮。「望僊臺 」 在沖天巖內。
釣魚臺 在縣懷溪南峰。
聖堂 在上郭大巷口
《平蠻碑》亭 在縣西門外,左江道管大勛記,今圮。
𤕤堲亭 在縣城北。明崇禎十四年,知縣李建有《記》。
燕巖亭 在巖洞口。明崇禎十五年,知縣李建。「善政」 亭 在城西門外,為本府陸萬垓、本縣縣令陳一定立,今廢。
濟川亭 在城西北三江渡頭。萬曆十一年,萬大震、郭蘭同建。
「六祖」 亭 :在上愛嶺。邑人林大森建。萬曆四年,寇毀。
永安橋 在縣東門外,今圮。
鬱林州
鬱林郡治 在州治東。漢置。隋改鬱州,亦治於此,今廢。
廢牢州 在州境。唐置,領南流、定川、宕川三縣,治南流縣。宋廢州,以二縣併入南流。
廢平琴州 在州境。唐置,治容山縣,建中省入黨州。
廢黨州 在州境。唐置,領撫安、善勞、善文、寧仁、容山、懷義、福陽、古符八縣,而治撫安。宋開寶五年廢州,省四縣入南流。
廢南流縣 在州治南,唐置,明省入鬱林州。廢定川縣 ,在定川下渡。
舊儒學 宋建,在武安門外。
橫嶺舊巡檢司 在縣西南。
文俊舊巡檢司 在城西北。
馬援營 在州南二里。漢馬援南征經此,立營。石牛 ,在州東南池中。每歲旱,居民殺牛禱雨,以牛血和泥塗石牛背,祀畢即雨,泥盡乃晴。銅船 ,在本州。《郡國志》:「漢馬援鑄造銅船濟海,後令沉於渚,天霽水澂,往往望見。一名越王船。」 譙樓 ,在州儀門外。
鼓角樓 在本州城上。宋陶弼詩:「去歲同登畫角城,諸蠻未滅夜論兵。五更將吏知人意,吹作梅花塞外聲。」
景陸堂 在州治中,以景慕陸績,故名。
百歲堂 「在城內」 ,今廢。
瑞泉亭 在城南一里。宋嘉定中建,今圮。駐節亭 在州治,舊名「圓通閣」 ,元季建,明嘉靖間改建。
賞心亭 「在城西」 ,今廢。
萬花臺 在州城真武廟前,今廢。
尋春橋 在州城中。宋郡守王過有詩。
安遠橋 在州南二里。北達梅關,南抵雷瓊東。
通南海
博白縣
廢白州 在縣中。唐初置南州,改白州,領博白、建寧、周羅、南昌四縣。宋併為博白一縣,屬鬱林州。
廢順州 在縣東北。唐置,治龍化縣。宋廢州,以其所領龍化、溫水、龍濠、南河四縣,俱併入陸川縣。
南昌縣 在縣東四十五里,遺址尚存。
建寧縣 在縣西五十里,遺址尚存。
南州 ,在縣南,唐初置,後廢。
周羅廢縣 在城東南八十里。即今周羅巡檢司,其故址也。
古浪平縣 :在城西北十五里。今廢。
古淳良縣 ,在城東南一百里,即今安仁鄉。伏波廟 在縣南四十里馬門灘上。
休應侯廟 在城西南,今廢。
新村 ,蔡絛《叢話》云:「博白城下有新村,吾曳杖其間,至一村舍,見兩老人坐飲,乃兄弟也。大者年九十四,其弟年七十八矣,從旁環拱而侍者,皆兩老人之曾孫,殆可入畫圖也。」
丹砂坑 在南流者二,在博白者三,俱久廢。綠珠渡 在縣西南一十里。宋徐噩詩:「早出綠羅村,晚過綠珠渡。日落白州城,草荒梁女墓。江水流古今,滔滔不相顧。今人不見古時人,依舊青山路如故。」
綠珠祠 在縣西,永樂年重修,今廢。
尋山堂 在縣東十五里峒房山中。劉子羽建,子羽謫官居此。
若水亭 在縣北。明萬曆五年知縣林瑄建。澄清亭 在縣北一里江南埠。明萬曆六年知縣林瑄建。
獨石亭 在縣東北。知縣蕭遴建,今廢。
修竹亭 在城東七里東山巖之右。僧五空創「得月臺 」 ,在南門外。今廢。
摩雲閣 在修竹亭上,邑人龐右魯修。
太平橋 在縣東四里
北流縣
順州 ,在城南三十二里古城村。唐置,宋末廢。古銅州 ,在金竈山下。舊本「勾漏銅州」 ,乃唐所改也。今廢。
廢銅州 在縣境。唐初置,尋改容州,領普寧、北流、陵城、渭龍、欣道、陸川六縣。宋廢欣道、渭龍、陵城三縣,又廢容州為縣。
舊縣治 在城東小河外。
勾漏縣 ,在勾漏山前,晉置,遺址尚存。
扶來縣 ,在城南二百里。《一統志》載有峨石、羅辯二縣,同時省入。今不知其址。
南流縣 漢建,在縣西境,今廢。
都隴巡檢司 正統間,安遠侯柳溥奏立,今廢,址存。
中山巡檢司 正統間建,今廢。
清灣巡檢司 洪武間建,今廢。
大洞驛 在縣南一百里,今廢。
儒學舊基 ,明初建,今廢。
舊寶圭驛 在東門外,久廢。
天門關 在縣西十里。危崖邃谷,兩石峰相對,路經其中,舊名鬼門關。諺云:「鬼門關,十人去,九不還。」 言多瘴也。《輿地紀勝》云:「本桂門關,訛稱鬼門關。元廉訪使月魯改名魁星關。明洪武初,改為桂門關。宣德中,改天門關。」
容山閘 在《沖龍星》中村,久廢。
登龍橋 在縣東南。西溪水合流其下,橋上有亭。
登龍亭 在登龍橋上
通仙亭 在通仙橋上
獨石亭 在獨石山下,明嘉靖十六年建。「金靈臺 」 在城東十三里,臺高百餘丈。
得月臺 在南門外
陸川縣
廢繡州 在縣境。唐初置林州,尋改繡州。宋初州廢,以所領常林、阿林、羅繡三縣,俱省入普寧縣,屬容州。
廢禺州 在縣境。唐置東峨州,改禺州,治峨石縣。宋初州廢,以其所領峨石、扶來、羅辯三縣俱入北流縣,屬容州。
古龍化縣 ,在縣南四十里。唐置,宋廢。
古溫水縣 ,在城南六十里,宋廢。
古南河縣 ,在城西五十里,宋廢。
舊儒學 在縣東南一里。
三皇廟 在縣南一里。久廢。
譙樓 原在縣治,知縣徐綱建,張子翼重修,向移於南門樓上。
「修竹亭 」 在城東七里,出東山巖之右,僧五空剏建。「溫泉亭 」 在城南二里溫泉上,今廢。
摩雲閣 在修竹亭之上,邑人龐右魯修之。《興業縣》。
舊鬱林州治 在縣治西,宋置。
古《潭粟》縣 在縣東。
古蔚平縣 在縣北
廢石南縣 在縣南。陳置石南郡。隋改為縣,屬潁州。唐廢入興業。
廢鬱平縣 ,在縣北三十里。隋置,屬鬱林郡。宋與德興縣俱併入興業縣。
蛟塘 :在城南五十里。
飛泉亭 在東山,今廢。
觀德亭 在舊學社圃內。知縣胡綱建,今廢。讀書樓 在舊學。明天順間改名「奎文閣」 ,今圮。玉井 在縣北十里塘山村前。水涓涓清冽。昔晉葛洪為勾漏令,好神僊之術,望其氣,知井有丹砂,採入勾漏洞修煉,後解組隱羅浮山。
陵墓附
編輯本府。〈蒼梧縣附郭。〉
漢太守士燮墓 ,在府城西北四里。
唐吳武陵墓 在府城桂芳橋上。石刻「咸通」 二字。
南京工部尚書吳廷舉墓 在府城東二十里界首山麓。諭祭葬。有湛若水所撰《神道碑》。藤縣
秦丞相甘羅墓 在甘村。按:羅為茂之孫,年十二,相文信侯,說張唐者也。《史》稱「下蔡人。」 但藤在七國,邈然處於南服外,安得有羅墓乎?或亦沿襲之誣也。然世既傳之,亦姑志之,以備參考。唐刺史李堯臣墓 在縣南葛坡嶺。
宋祭酒李用謙墓 在縣東「古粒鋪。」
宋學士李奉政墓 在縣東白石江西岸。秦氏雙女墓 在縣東山李衛公祠後。相傳秦觀僑居於藤,沒葬於此。今土阜崇嶐不毀,人以為「節烈之一驗」 雲。
元吏部尚書普顏帖木兒墓 在縣谷山之右「登兢」 村。
節婦龍氏墓 在縣西南蓮洞村。
尚書吳鏞墓 在登兢原。按鏞募兵為恢復計,莫有應者。追兵甚急,度勢不可為,抽矢射之,連斃十餘人,心力俱竭,因登陸自刎,時夏六月二十有七日也。天氣炎蒸,土人殮之。殮時猶有氣,遂葬於登兢之原。
余全墓 在縣南鴨兒灘。
大理正卿王聚墓 在縣西二十里例山村。萬祥墓 、喻漢墓 並葬縣南山之陰。二墓相距三十餘武。
岑溪縣
古王墳 在永安鄉。「古猺王地。」
漢孝子丁蘭墓 在縣東鳳山。按蘭漢歸義鄉人,少喪母,不及養,乃刻木肖母,事之如生。後以孝廉辟為河內令,官至太平府知府,立祠「和尚港」 ,一丁蘭也。在淮陰則曰陳州人,在光州則曰「丁母墓」 ,在固始,今又在岑中,世遠無可考核,然一人而三地爭有之,或亦高其孝行也歟!鬱林州。
左參政陶成墓 在州城西二十里三山下。諭祭。
博白縣
唐總管龐孝泰墓 在縣飛雲山。
宋寺丞徐噩墓 在凝霧山。
「檢校散騎堂侍兼御史大夫李時亮」 墓 在縣鳳凰山南。
陸川縣
羅侯墓 ,在《六冷縣》東。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