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交誼典
第二十八卷目錄
鄉里部藝文一
告高密縣立鄭公鄉教 後漢孔融
書蜀公約鄰 宋蘇軾
恤鄰里 鄭至道
浦城諭保甲文 真德秀
體仁 明方孝孺
議行鄉約以轉移風俗 姜寶
題汝南鄉約冊 史桂芳
金壇縣保甲鄉約記 王樵
行鄉約法序 黃彥士
黃陂縣鄉約議 楊廷蘊
鄉里部藝文二〈詩詞〉
南蒯鄉人歌
門有車馬客行 晉張華
移居二首 陶潛
北鄰 唐杜甫
南鄰 前人
過南鄰朱山人水亭 前人
偪側行贈畢曜 前人
與瀼谿鄰里 元結
灃頭送蔣侯 岑參
贈鄰居齊六司倉 錢起
逢王泌自東京至 李端
觀鄰老栽松 前人
冬曉呈鄰里 盧綸
每度過東鄰 宋邵雍
每度過東街 前人
里閈吟 前人
比與鄰曲諸賢修舉歲事攜壺石馬追補斜川
之游而公濟適至飲罷首出和陶之句以紀其
勝輒以用韻酬答兼呈諸同遊者請共賦之
朱熹
鄰曲小飲 陸游
招里巷諸友和韻 李曾伯
春懷示鄰里 陳師道
初約鄰人至石湖 范成大
同鄉客 元何中
寄鄉友 馬祖常
與鄰寓人隔屋對月夜話 吾丘衍
留別鄉里諸友 張養浩
初夏憶京城鄰舍 柳貫
北里 倪瓚
贈鄰友 明高啟
南歸途中先寄諸鄉友 陳憲章
社西村〈四首〉 前人
山中贈友人 王問
南鄰 金大車
雨後酌鄰翁 顧祖辰
鄰翁 趙汸
城山訪鄰叟 盛時泰
對酒懷里中諸同好〈四首〉 唐時升
口號送鄰家米 石沆
贈南山鄰友 陳鴻
余嘗過一山鄰老而嗜花紅紫映戶弄孫負日
使人不復知有城居車馬之鬧贈以詩
陳繼儒
句章里寄城中諸社長 呂時臣
逢鄉人〈以上詩〉 孫友箎
菩薩蠻〈赴東鄰集戲作〉 宋張孝祥
賀新郎〈贈鄉人朱唐卿以上詞〉劉過
鄉里部選句
鄉里部紀事一
交誼典第二十八卷
鄉里部藝文一
編輯《告高密縣立鄭公鄉教》後漢·孔融
編輯
昔齊置士鄉,越有君子軍,皆異賢之意也。鄭君好學, 實懷明德。昔太史公、廷尉吳公、謁者僕射鄧公,皆漢 之名臣。又商山四皓、東園公、夏黃公,潛光隱耀,世嘉 其高,皆悉稱公。然則公者,仁德之正號,不必三事大 夫也。今鄭君鄉,宜曰「鄭公鄉。」昔東海於公,僅有一節, 猶或戒鄉人侈其門閭。矧乃鄭公之德,而無駟牡之路,可廣開門衢,令容高車,號為「通德門。」
《書蜀公約鄰》宋·蘇軾
編輯
范蜀公「許我卜鄰許下,許下多公卿,而我蓑衣蒻笠, 放浪於東坡之上」,豈復能事公卿哉?若人久放浪,不 覺有病,忽然持養,百病皆作。如州縣久不治,因循苟 簡,亦曰無事。忽遇能吏,百弊紛然,非數月不能清淨 也。要且堅忍不退,所謂一勞永逸也。
《恤鄰里》鄭至道
編輯
古者,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愛;四閭 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五黨為州,使之 相賙;五州為鄉,使之相賓。如此,則百姓之情歡欣交 通,而和睦之道著矣。孟子曰:「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 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蓋為此也。《禮記》云: 「居鄉之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 五年以長,則肩隨之。見父之執,不使之進,不敢進;不 使之退,不敢退;不問,不敢對。其於道路,則父之齒隨 行,兄之齒鴈行。所任輕則併之,重則分之,以至斑白 者不負戴於道路。」則古人所以待鄉黨之老者,又如 此也。《鄉飲酒》之禮,於歲十二月,率鄉黨之民會聚飲 酒,以正齒位。長者坐,少者立,老者食以厚少者食以 薄所以示民以孝悌之道也。其有禍患則鄰里之人 同其憂。故曰:「鄰有喪舂不以聲相勸里有殯不巷歌 行弔之日不飲酒食肉焉」漢萬石君居鄉里其子慶 為內史醉歸入外門不下車萬石君聞之怒而不食 慶惶恐請罪萬石君責之曰:「內史入閭里里中長老 皆走避內史坐車中自如,固當如此。」自後慶及諸子 入里門,嘗趨至家。王吉居長安,東家有大棗木,垂吉 庭中,其婦取以啗。吉後知之,乃去其婦。東家聞之,欲 伐其棗,鄰里共止之,因請吉令還婦。里中為之語曰: 「東家有樹,王陽婦去;東家棗全,去婦復還。」又曹節素 仁厚,鄰人有失豕者,相似,詣門認之,節不與爭,後所 失豕自還。鄰人大慚,送前所認,豕並謝節笑而受之。 夫古人所以睦鄰里者如此。今爾百姓以富役貧,以 強凌弱,以少犯長,豈知古人所交鄰里之意哉!
《浦城諭保甲文》真德秀
編輯
古者於鄉田同井之義甚重,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 病相扶持,今之里社,亦古之遺意。然今人少知此義, 鄰里相視,往往皆如路人。近因官司舉行保甲,某甚 以為喜。蓋不惟可備不虞之患,亦欲因此與里社相 親,漸還古意。以諸隅區處未定,故未能行。近者官司 又再催促,而各隅之人反生疑惑者,恐其別有差使 「故也。」某嘗聞令君與丞公之議矣,大抵保甲之行,止 是隄防小竊與遺漏而已。一家有盜,不能自獲也,鄰 里畢至,則其獲必矣;一家有火,不能自滅也,鄰里畢 至,則其滅必矣。若夫扞禦外盜,近則有尉寨之兵與 招募之兵,遠則有朝廷之大兵,不以責之保甲也。一 家一名,特其大綱耳。貧士之無僕者,「單丁之老弱者, 不強之使出也。五日一點,欲見其大數耳,雖有拽隊 巡警」之說,未必常行也。此皆縣官本意,而外人未盡 知,故有疑論。不知此法之行,實以恤民而非擾民,特 疑之者過耳。某卜居於此,倏已六年,闔邑之人皆吾 鄰里鄉黨也,思一聚會而未能。今因此遍會吾同邑 之人,而力有所不及,「將以此月中旬,與同社百家,修 祀於本坊之社,牲牢酒醴,皆一力自備。退而分胙,則 百家之人皆預,不以士農工商為間,庶合古人崇重 鄉社之意。其坐次則別有區處。是日當為陳說鄰里 鄉黨相親相睦之義,及官司所以團結保甲本意,庶 幾眾心曉然,無復疑惑。」今先浼隅官總首,遍行告報, 仍為此文,揭之門首,庶鄰里通知焉。
《體仁》明·方孝孺
編輯
「天之生人,豈不欲使各得所哉?然而勢有所不能,故 託諸人以任之,俾有餘補不足。智愚之相懸,貧富之 相殊,此出於氣運之相激而成者。天非欲其若此不 齊也,而卒不能免焉。是氣行乎天地之間,而萬物資 之以生,猶江河之流,渾涵𣽂淪,其所衝激不同,而所 著之狀亦異。水非有意為巨細於其間也,而萬變錯」 出而不可禦,人何以異於斯乎?「智可以綜覈海內,而 闇者無以謀其躬;財或可以及百世,而餒者無一啜 之粟。」天非不欲人人之皆智且富也,而不能者,勢不 可也。勢之所在,天不能為,而人可以為之。故立君師 以治,使得於天。厚者不自專其用,薄者亦有所仰以 容其身。然後天地之意得,聖人之用行而政教之說 起。故聖賢非為己設也,所以為愚不肖之資貨財非 富匹夫也,固將俾分其餘,以補人之匱乏。三代之盛, 是法行於朝廷,達於州里,成於風俗,而入於人心,是 以天下無怨嗟之民。今世之志義之士,有推其所有 餘,行其所可為者,其亦先王之所取者乎?然非知本 者,不知其意之美也。使知斯人之生,皆本於天,視人 之顛隮陷溺,與己無異,則民焉有所失之患哉?余病 乎未能,而欲試諸鄉閭,以為政本。數百家之鄉,其人 必有才智貲產殊絕於眾者,雖廢興迭出而未嘗無每鄉推其尢者為之表,使為二廩、三學廩之法。豐歲 夏秋,自百畝之家以上,皆入稻麥於廩,稱其家為多 寡,寡不下十升,多不過十斛,使鄉之表籍其數而眾 閱守之,度其九歲可得千斛,以備荒凶、札瘥及死喪 之不能自存者。其入也先富,而出也先貧。出也視口, 而入也視產。多者皆庚,加息十一,不能庚則否。廩之 左立祠,以祠入粟多而及人博者。祠之左右序揭二 版,左曰《嘉善》,書其人之績,版以朱,書以青;右曰「愧頑」 版;不飾,書以白書。吝而私者為衣;而不均者,漁其利 而不恤民者,歲再集眾謁祠而讀之,以為戒學之法, 各立師一人,以有德而服人者為之。立司教二人,司 過二人,司禮三人。鄉人月吉盛衣冠相率謁學。暇則 遊於學,問乎師,有違過者,於師乎治;悖教不良者,師 與其罰。其教法如族學之儀。
《議行鄉約以轉移風俗》姜寶
編輯
《鄉約》之行,於民間風俗甚有益。其與《保甲法》相兼行 者,則善俗而弭盜,於民間尤更有益者也。第在長民 者實意行,又能選擇約正副,保甲長得其人,斯善矣。 往見尹翀莘父母曾行此,未兼保甲也,而約正副未 盡得人憑信,一二人名實不相副者主茲事,而約正 以狡而姦者廁其間。甚至委以剖決詞訟,查勘事情, 清理課稅,而往往為所欺,是以徒為文具,而未見有 實效。甘紫亭父母相繼欲行此,謀於予,予告以實意 行請,自予家奉法始,說具予所作《鄉約序》中,而亦未 兼保甲也。兼行保甲法,及予宗自為約,不令他姓人 得參與,有所妨,惟予自請於公,公特許可,嘗行之而 已有效矣。公丁艱去,他約皆停寢,而獨予家請於府, 改鄉約為《宗約》。以《宗約》行,又以保甲法相兼行,冀垂 諸永遠而不廢。今猶念公意專誠,不粉飾為文具。鄉 士夫致其事,及諸生已告出,學有行者,坊里有其人, 必敦請,請以禮,必不慢,必無有作輟,彬彬然風俗為 之變。約正副即一二非其人,尋革去。惡外界流來刁 棍,教唆誣害我良民,驅逐之,禁治之。地方有慣盜某 為患害者,擒致之立斃於杖下,良善賴以安生。不文 具苟簡為,而一以真實行仁且勇,先教化而後誅罰。 若公非真欲敦行古道者歟?今即已去任,猶可倣其 意損益而行之。第一在《選撰約》正副得人。約中真有 孝父母、敬長上、睦鄉里、教子孫,及凡為義夫節婦真 修實行之人,務推舉,以憑核實而旌賞。真有不孝不 弟、不睦不婣、慣為訟師、慣賭博宿娼,一切開局勾引 及行使低假銀之類,一切為非不法,亦從實開報,以 憑查訪而罰治。至於各保長與其各保下之甲長,每 月稽查各甲下,有出入不時、往來不明、交遊不類者, 地方有慣掏摸、慣捵竊者,並舉首有水火寇盜等事, 甲長聞於保長,務相與防禦而救卹。在鄉以若干家 為一約、一保,務使地相近、聲相聞,休戚相關也。而一 聞有事,不辭星雨,率有眾即赴之,如手足腹心之相 扞護。在城以某坊某坊為一約、一保,約於每月一再 講,勿懷市心,勿習獧薄行。保於坊,每日夜相保受,勿 分人我,如家人父子之相親愛,合鄉城成美俗,合君 子細人皆改過而遷善。以《鄉約法》教民為善,以《鄉約 法》兼行保甲法,又思所以為民防患,推廣甘公德意。 由予一家遍推於家家,由一時行之於時時,將見化 行俗美,盜息民安,刁訟不嚴而漸少,逋負不嚴而易 完。無論民間受益,即官長不煩心力,可臥而待治矣。 予著為此議,望後來賢令君以二法相兼行,務以實 心求實益,庶民為良民,賢令君亦為良大夫矣。是為 議。
《題汝南鄉約冊》史桂芳
編輯
「夫敷教同風,莫善於鄉約;禁姦止亂,莫善於保甲。是 二法者,蓋相表裡會而通之,實一法也。」此法行而社 倉、義倉即次第可舉。司牧者惟了此一法,即盜可弭、 姦可戢、訟獄可省、徭賦可均、禮教可興、武備可飭,諸 餘簿書期會,不足言矣。昔明道先生令晉城,近陽明 先生撫南贛,率用此法,其治效可睹也。乃俗吏視之, 以為迂闊,腐儒行之,多增煩擾。故雖廟議勤拳,當道 督切,而此法卒格不行,即行鮮效矣。
《金壇縣保甲鄉約記》王樵
編輯
保甲鄉約,實古司徒之教法也。「五家為比,十家為聯, 五人為伍,十人為聯,四閭為族,八閭為聯,使之相保 相愛,有罪奇衺則相及」,此即保法也。「州長各掌其州 之教治政令之法。正月之吉,各屬其州之民而讀法, 以考其道德行藝而勸之,以糾其過惡而戒之。自州 長而下彌親民者,於教亦彌篤」,此即鄉法也。三代而 下,惟漢此意猶存。彼所謂三老、嗇夫者,得與縣令、丞 以事相教,又置孝弟、力田二千石一人,蓋其重之如 此,是以黎民醇厚,幾於刑措。至我太祖高皇帝致治, 實遠復成周之盛,上自六官,下至比閭之長,無不得 其人,重其仕。至親降德音,以代面命令布滿天下,所 謂《聖諭六條》者是已。主之以三老,家臨而戶至,朝命 而夕申,如父母之訓子弟。至成祖文皇帝,又表章《家禮》,及取藍田呂氏《鄉約》,列於《性理》成書,頒降天下,使 誦行焉。噫二百餘年,治平之美,豈無自而然與?吾金 壇為地最僻,為俗最朴。三十年前,民有白首不識縣 庭者,既而人物日以阜蕃,乃故俗漸失,識者憂之。萬 曆五載,西川劉侯以治洋有聲,九重簡命,移治金壇。 至則以安民厚俗之道,莫如《保甲》《鄉約》二法,爰取近 賢之所已試者,而損益推行之,其詳略適中,其條貫 盡善也。侯又躬先倡率,無問窮鄉下里,靡不親臨督 視。軒車所至,民扶老攜幼而往聽之,為之感動興起 至多矣。是豈聲音笑貌所能為哉?侯之家行純備,誠 意感人,蓋在於未言之先,故其為教易成如是也。侯 且報政於朝,內召有期矣,父老子弟恐其久而或忘 也,請予記之。則謂之曰:「不忘在汝之心。蓋所謂興起 者,非是外來也,我固有之也。尊所聞,行所知,侯之條 約具在也,侯之勸民手抄具在也。願相與堅守之,是 在父老子弟而已。」眾曰:「諾。」是為《記》。
《行鄉約法序》黃彥士
編輯
《鄉約》之法,即古比閭族黨遺意,牧民者萬善之根本 也。夫牧民者,期於安之、養之、教之而止矣。此法行,戶 口於是乎取焉,田畝於是乎取焉,是故可以稽逃亡, 可以清賦稅,可以別淑慝,可以靖盜賊,可以恤貧困, 可以移風俗,故曰「萬善之本也。」今郡邑多行之者,然 而其效不臻,何也?有司往往以為應上之具,或行之 而法不備,或備矣而時不久。上既以芻狗陳之,民亦 以土羹玩之,已非法之過也。《語》曰:「非常之原,𥟖民懼 焉。及臻厥成,天下晏如也。」立法之初,小小勞擾,豈能 無之?若行之而三年、五年,愈詳愈密,愈習愈安,民且 樂其利於善良者而趨之矣。樂而趨之,百年可無變 矣。夫三年、五年,司牧者一考再考之日也。若使蒞政 之始,即設誠而行之,必有觀其法之成而解任者矣。 憚三年五年之勞,而忽百年之計,何其慮之不長也? 不佞是書之頒,不過取前人所已行者,稍稍增損而 布之。豈有他謬巧,能使法之即舉,要亦需賢有司共 成其美而已矣。然既已布之,必不敢以芻狗自視,且 將著為令甲,定為課程,巡方所至,進父老子弟而問 之,以驗其當否,其他以差往者,必稽也,以事至者必 詢也,而牧民者之殿最,亦於是乎取焉。不佞豈自為 哉?亦與諸蒞茲土者共此民爾。並以告夫執事者。
《黃陂縣鄉約議》楊廷蘊
編輯
鄉約之設,原以宣揚聖諭,勸誡一方民,俾善者有所 興起,不肖者有所嚴憚,法至善也。鼎革來,寢不復舉, 間有行之,盡失古意。約正、約副先非其人,即約講聲 說一番,於開導勸懲本旨,毫無關切。方今舉行,必推 齒德兼優、素履無玷者二人,以為約正副。朔望開講 日,即立善惡二簿,存約正處。一方有某人行某善事、 某人行某惡事,從公分註簿內,徐俟長吏行查賞罰。 諸凡地方利病,《通約》恆得直陳之,如是者一年,約正 副公平方正,果無隻雞壺酒之私,則隆以禮貌,給與 頂帶,以風通里使。兒童婦女咸曉「六諭」之應遵,絕域 窮鄉皆識為善之可樂,輶軒問俗,所至良多可觀也。
鄉里部藝文二〈詩詞〉
編輯《南蒯鄉人歌》
編輯
《左傳》曰:「魯昭公十二年,季平子立而不禮於南蒯,南蒯以費叛。將適費,飲鄉人酒,鄉人或歌云云。」
我有《圃生之杞》乎?從我者子乎?去我者鄙乎?倍其鄰 者恥乎。已乎已乎,非吾黨之士乎?
〈注〉圃以殖,疏菜,枸杞,非可食之物。圃不宜生,以喻蒯也。從我,謂為魯不去也。子,男子之美稱已乎,決絕之辭也。
《門有車馬客行》晉·張華
編輯
門有車馬客,問君何鄉士。捷步往相訊,果是舊鄰里。 語昔有故悲,論今無新喜。清晨相訪慰,日暮不能已。 詞端競未究,忽唱《分途始》。前悲尚未弭,後憂方復起。
《移居二首》陶潛
編輯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弊廬何必廣,取足蔽床蓆。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幾,力耕吾不欺。
《北鄰》唐·杜甫
編輯
「明府豈辭滿,藏身方告勞。青錢買野竹,白幘岸《江皋》。」 愛酒晉山簡,能詩何水曹。時來訪老疾,步屧到蓬蒿。
《南鄰》前人
編輯
錦里先生烏角巾,園收芋栗未全貧。慣看賓客兒童 喜,得食階除鳥雀馴。秋水纔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 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
《過南鄰朱山人水亭》前人
編輯
「相近竹參差,相過人不知。」幽花欹滿樹,細水曲通池。 歸客村非遠,殘尊席更移。看君多道氣,從此數追隨。
《偪側行贈畢曜》前人
編輯
偪側復偪側,我居巷南子巷北。可恨鄰里間,十日不 一見顏色。自從官馬送還官,行路難行澀如棘。我貧 無乘非無足,昔者相過今不得。實不是愛微軀,又非 關足無力。徒步翻愁官長怒,此心炯炯君應識。曉來 急雨春風顛,睡美不聞鍾鼓傳。東家蹇驢許借我,泥 滑不敢騎朝天。已令請急會通籍,男兒性命絕可憐。 焉能終日心拳拳,憶君誦詩神凜然。辛夷始花亦已 落,況我與子非壯年。街頭酒價常苦貴,方外酒徒稀 醉眠。速宜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
《與瀼谿鄰里》〈有序〉元·結
編輯
乾元元年,元子將家自全於瀼谿,上元二年,領荊南之兵,鎮於九江。方在軍旅,與瀼谿鄰里,不得如往時相見遊,又知瀼谿之人日轉窮困,故作詩與之。
昔年苦逆亂,舉族來南奔,日行幾十里,愛君此山村, 峰谷呀回映。誰家無泉源,修竹多夾路,扁舟皆到門, 瀼谿中曲濱,其陽有閒園,鄰里昔贈我,許之及子孫。 我嘗有匱乏,鄰里能相分,我嘗有不安,鄰里能相存。 斯人轉貧弱,力役非無冤。終以《瀼濱》訟,無令天下論。
《灃頭送蔣侯》岑參
編輯
君住灃水北,我家灃水西。兩村辨喬木,五里聞鳴雞。 飲酒溪雨過,彈棋山月低。徒開蔣生徑,爾去誰相攜。
《贈鄰居齊六司倉》錢起
編輯
沈冥眾所遺,咫尺絕佳期。始覺衡門下,翛然太古時。 雞聲共林巷,燭影隔茅茨。坐惜羊求逕,芳蓀白露滋。
《逢王泌自東京至》李端
編輯
《逢君自鄉至》,雪涕問田園。幾處生喬木,誰家在舊村。 山峰橫二室,水色映千門。愁見遊從處,如今花正繁。
《觀鄰老栽松》前人
編輯
雖過老人宅,不解老人心。何事殘陽裡,栽松欲待陰。
《冬曉呈鄰里》盧綸
編輯
「終夜寢衣冷,開門思曙光。」空階一藂葉,華室四鄰霜。 望闕覺天迥,憶山愁路荒。途中一留滯,雙鬢颯然蒼。
《每度過東鄰》宋·邵雍
編輯
《每度過東鄰》,東鄰愈覺懃。既來長是愧,相見只如親。 飲食皆隨好,兒童亦自欣。吾鄉有是樂,何必更求仁。
《每度過東街》前人
編輯
每度過東街,東街怨暮來。只知閒說話,那覺太開懷。 我有千般樂,人無一點猜。半醺歡喜酒,未晚未成迴。
《里閈吟》前人
編輯
《里閈》閒過從,太平之盛事。吾鄉多吉人,況與他鄉異。
比與鄰曲諸賢修舉歲事攜壺石馬追補斜川之游而公濟適至飲罷首出和陶之句以紀其
編輯勝,《輒以用韻酬答,兼呈諸同遊者,請共賦之》
朱熹
皇天分四序,代謝無時休。昔人抱孤念,感此成清游。 迴眺曾城皋,朗詠斜川流。歲月今幾許,長波沒輕鷗。 眷言撫佳辰,荒尋靡靡丘。且復置往事,及茲命高儔。 縱策聊並歡,飛觴起相酬。未知千載下,亦記此日不。 《商歌》有遺音,《林樂》無餘憂。但得長如此,吾君復何求。
《鄰曲小飲》陸游
編輯
早稻喜登場,相呼集野堂。迎霜新兔美,近社濁醪香。 茅屋滴殘雨,竹籬圍夕陽。《新豐》不須作,真個是吾鄉。
《招里巷諸友和韻》李曾伯
編輯
「小有家林適,歸來已恨遲。引杯懷《楚舞》,飽飲和《陶詩》。」 慷慨多新語,綢繆半舊知。夜深橋雪滑,亟命短筇支。
《春懷示鄰里》陳師道
編輯
斷牆著雨蝸成字,老屋無僧燕作家。剩欲出門追笑 語,卻嫌歸鬢著塵沙。風翻蛛網開三面,雷動蜂窠趁 兩衙。屢失南鄰春事約,只今容有未開花。
《初約鄰人至石湖》范成大
編輯
窈窕崎嶇學種園,此生丘壑是前緣。隔籬日上浮天 水,當戶山橫匝地煙。春入葑田蘆綻筍,雨傾沙岸竹 垂鞭。荒寒未辦招君醉,且吸湖光當酒泉。
《同鄉客》元·何中
編輯
遙見江西船,認是同鄉客。何日發龍興,迎人問消息。 長河落鴈秋,古渡啼鴉夕。不見楚天長,重重暮雲色。
《寄鄉友》馬祖常
編輯
河邊老父念我出,遠寄京華書一行。謂言白髮今多 少,又報南園竹樹荒。門前石田耕秫熟,犢子新生如 走鹿。莫戀官家有俸錢,長年作客身如束。
《與鄰寓人隔屋對月夜話》吾丘衍
編輯
禦寇連牆屋,神交得謝瞻。偶逢吾所契,共語月當檐。 微祿終何補,良才尚此淹。憑君縱元論,未怪發《幽潛》。
《留別鄉里諸友》張養浩
編輯
枌署御香十許年,故鄉重到重留連。《子牟》戀闕心空
赤,江總還家鬢尚元。《金縷》歌殘《華鵲》月,蘭舟搖碎濼湖煙。一襟離恨東州路,莫訝羸驂不肯前。《初夏憶京城鄰舍》柳貫
編輯
石家院裡葡萄酒,荊媼池邊芍藥廳。倦劇擁書終日 坐,醉來支枕片時醒。主人並直《飛龍衛》,鄰客誰開《放 鶴亭》。萬里滄江雲一去,欲將孤影寄伶仃。
《北里》倪瓚
編輯
「舍北舍南來往少,自無人覓野夫家。」「鳩鳴桑上還催 種,人語煙中始焙茶。」池水雲籠芳草氣,井床露淨碧 桐花。綀衣掛石生幽夢,睡起行吟到日斜。
《贈鄰友》明·高啟
編輯
同居一塢中,只隔水西東。林近書燈露,溪迴酒舫通。 放鳧長合隊,移竹每分叢。只恐君徵起,難期作兩翁。
《南歸途中先寄諸鄉友》陳憲章
編輯
不分賓主共林塘,脫下朝衫作道裝。酒為老夫開甕 盎,茗和春露摘旗槍。津頭水滿鴛鴦下,牆背風來枳 殼香。何處與君𢬵坐久,萬株花裡小蔾床。
《社西村》前人
編輯
結茅依里社,村以社西名。客至惟談稼,年衰不入城。 鄰雞上樹宿,水鶴傍人鳴。向晚尋牛去,前岡笛又轟。
又
君家裡社西,我家裡社東。平分社公雨,不隔馬牛風。 瓜地妻能種,衣巾俗與同。雲邊采芝逕,高盡玉臺空。
又
社主對諸阡,居廬散百煙。共來鄉社會,同樂帝堯年。 折花潮沒屐,吹笛月隨船。偶尋社西去,又賦《社西篇》。
又
「社西逢酒伴,埭北有花枝。」詎識愚公意,聊同牧豎嬉。 圍碁松崦久,度馬板橋遲。袖有葳蕤草,還家不告饑。
《山中贈友人》王問
編輯
情性各有營,繄予在山水。昔出暫相違,今茲返《桑里》。 鱸鱖正鮮肥,扁舟自能理。與君衡門下,行歌互相倚。 下渚亂鳧飛,湖中夕風起。
《南鄰》金·大車
編輯
白髮南鄰叟,藏身水石間。長辭五馬貴,獨對萬峰閒。 缾粟貧常乏,山松醉亦攀。時時邀我坐,明月踏歌還。
《雨後酌鄰翁》顧祖辰
編輯
「江平新雨過,林闕晚山微。」采綠仍驅牧,看雲方揜扉。 因知農事暇,遠貰村醪歸。秉燭招比鄰,相酌願無違。
《鄰翁》趙汸
編輯
世亂人心薄,年荒虎跡多。鄰翁近相戒,日暮少經過。
《城山訪鄰叟》盛時泰
編輯
獨是躬耕處,相依亦有君。山從千嶂繞,徑向一林分。 水滿漁竿覺,苔香屐齒聞。從余深隱好,莫使勒《移文》。
《對酒懷里中諸同好》唐·時升
編輯
「濟之沈淪者,家有常稔田。不能治生產,朝夕常燕閒。 甘泉貯屋後,美蔭交堂前。茶香至日夕,圍棋自窮年。 客來輒呼酒,五木鏘鏘然。所貴志意愜,何必致肥鮮。」 東風卷海水,震蕩婁江。玉粒入洪濤。所憂粥與饘。 亦知性好客。何以得酒錢。咫尺行遊地,欲往還迍邅。
其二
伯咸意落落,賓客常滿堂。通達曉萬事,要言不可忘。 肅焉老成人,而亦好壺觴。晉楚爭盟主,申韓制令章。 我時在其間,得雋神揚揚。烈士惜暮年,讀書城南莊。 「出門蔭榆柳,臨沼出鱮魴。田廬信可樂,奈此道路長。 憶昔酩酊飲,一月八九場。今此不十一,餘日多淒涼。」
其三
伯隅人如玉,文質爛有餘。縱令樵蘇絕,豈與芝蘭疏。 況乃陳鼎食,文窗夾綺疏。石闌涼風至,山閣霽雪初。 樹色依幾席,花香媚衣裾。應門謝高蓋,入座多比廬。 易水清且瀉,薏苡動盈車。北人善釀法,吳越不能如。 安得共一醉,以洗久鬱紆。亭雲西北征,佇立以躊躇。
其四
孺穀本清真,瀟灑意遺俗。翩翩謝紈綺,咥咥親醽醁。 室中治書郎,美者顏如玉。素手行深杯,朱唇度麗曲。 春寒同衾裯,夜半喚炬燭。一朝人事非,七尺如濕束。 寧辭案牘煩,倖免縲絏辱。憶昔過從時,光景何由贖。 豈不思同憂,事勢多躑躅。縱有酒如泉,悒悒何能沃。
《口號送鄰家米》石沆
編輯
東鄰雨濕火難吹,斗米田家尚可為。晚稻未舂潮水 白,早紅先送救公饑。
《贈南山鄰友》陳鴻
編輯
卻喜為鄰好,君西我住東。夜泉皆屋後,曉塔共窗中。 竹色籬交綠,燈花壁送紅。時時過王翰,花底一樽同。
《余嘗過一山鄰老而嗜花紅紫映戶弄孫負日使人不復知有城居車馬之鬧贈以詩》
編輯
陳繼儒
有箇小扉松下開,堂前蔬藥繞畦栽。老翁抱孫不抱 甕,剛欲灌花山雨來。
《句章里寄城中諸社長》呂時臣
編輯
白石江鄉家益貧,聖朝漁父不稱臣。門前江水通三 島,谷口人煙雜四民。手種參苓羲世藥,心知雞犬漢時鄰。卻憐叔景浮雲溥,留得風流一季真。
《逢鄉人》孫友箎
編輯
爾從山中來,今喜江上遇。我家老梅花,開到第幾樹。
《菩薩蠻》〈赴東鄰集戲作〉宋·張孝祥
編輯
庭葉翻翻秋向晚。砧聲敲月催金翦。樓上已清寒。不 堪頻倚闌。鄰翁開社甕。喚客情應重。「不醉且無歸。 醉時歸路迷。」
《賀新郎》〈贈鄉人朱唐卿〉劉過
編輯
多病劉郎瘦。最傷心、天寒歲晚,客他鄉久。大舸翩翩 何許至,元是高陽舊友。便一笑、相歡攜手。與問武昌 城下月,又何如、揚子江頭柳。追往事,兩眉皺。燭花 自剪明如晝。喚青娥、小紅樓上,殷勤勸酒。昵昵琵琶 恩怨語,春筍輕籠翠袖。看舞徹、金釵微溜。若見故鄉 吾父老,道長安市上強如舊。重會面,幾時又。
鄉里部選句
編輯魏徐幹《西征賦》:「降曲崤而憐虢,託與國於亡虞。貪誘 賂以賣鄰,不及臘而就拘。」
唐王勃《滕王閣序》:「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 晉左思詩:「南鄰擊鐘磬,北里吹笙竽。」
唐·張九齡詩:「轍跡陳家巷,詩書孟子鄰。」
《崔湜詩》:「懷璧常貽訓,捐金詎得鄰。」
張說詩:「山水含秋興,池亭借善鄰。」
《王維詩》:「城外青山如屋裡,東家流水入西鄰。」
李白詩:「臥病宿松山,蒼茫空四鄰。」
《杜甫詩》:「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 窮寧有此,祇緣恐懼轉須親。」〈又〉休怪兒童延俗客,不 將鵝鴨惱比鄰。
皇甫冉詩:「野色春冬樹,雞聲遠近鄰。」
《王建詩》:「買斷竹溪無別主,散分泉水與新鄰。」
柳宗元詩:「見擬移居作鄰里,不勞時節請開關。」〈又〉《務 閒》酒熟饒墾《經過》,舍南巷北遙相語。
白居易詩:「每因暫出猶思伴,豈得安居不擇鄰。」 聶夷中詩:「南鄰好臺榭,北鄰美歌吹。」
《曹唐》詩:「笙歌寂寞閒深洞,雲鶴蕭條絕舊鄰。」
《吳融詩》:「南陌來尋伴,東城去結鄰。」
《袁皓詩》:「鄉曲多耆舊,逢迎盡杖藜。殷勤傾白酒,相勸 有黃雞。」
宋蘇軾詩:「莫上岡頭更相望,吾方祭竈請比鄰。」 蘇轍詩:「雞豚不改舊,鄰里自相歡。」〈又〉蒸豚釀酒多為 具,鄰里十年成舊故。
《陸游詩》。「雞黍何妨約近鄰。」
鄉里部紀事一
編輯《左傳·昭公三年》,晏子如晉,公更其宅,反則成矣。既拜, 乃毀之,而為里室,皆如其舊,則使宅人反之。且諺曰: 「『非宅是卜,唯鄰是卜』。二三子先卜鄰矣,違卜不祥。君 子不犯非禮,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違諸乎?」 卒復其舊宅。公弗許。因陳桓子以請,乃許之。
昭公十二年,南蒯之將叛也,其鄉人或知之,過之而 歎且言曰:「恤恤乎,湫乎攸乎,深思而淺謀,邇身而遠 志,家臣而君圖,有人矣哉。」南蒯枚筮之,遇《坤》之《比》,曰: 「黃裳元吉」,以為大吉也。示子服惠伯曰:「即欲有事,何 如?」惠伯曰:「吾嘗學此矣,忠信之事則可,不然必敗。外 強內溫,忠也;和以率貞,信也。故曰:『黃裳元吉』。」黃,中之 色也。裳,下之飾也。元,善之長也。中不忠不得其色,下 不共不得其飾,事不善不得其極,外內倡和為忠,率 事以信為共,供養三德為善,非此三者弗當。且夫《易》 不可以占險,將何事也?且可飾乎?中美能黃,上美為 元,下美則裳,參成可筮。猶有闕也,筮雖吉,未也。將適 費,飲鄉人酒,鄉人或歌之曰:「我有圃生之杞乎,從我 者子乎,去我者鄙乎,倍其鄰者恥乎,已乎已乎,非吾 黨之士乎!」平子欲使昭子逐叔仲小,小聞之,不敢朝。 昭子命吏,謂小待政於朝,曰:「吾不為怨府。」
哀公八年,吳為邾故,將伐魯,問於叔孫輒,對曰:「伐之 必得志。」《公山不狃》曰:「非禮也。人之行也,不以所惡廢 鄉。今子以小惡而欲覆宗國,不亦難乎!」〈注〉不以私怨 惡廢棄其鄉黨之好。
《高士傳》:商容有疾,老子曰:「先生無遺教以告弟子乎?」 容曰:「將語子過,過故鄉而下車,知之乎?」老子曰:「非謂不忘故耶?」
《列子仲尼篇》:子列子既師壺丘子林友伯昏瞀人,乃 居南郭,從之處者日數而不及。雖然,子列子亦微焉, 朝朝相與辨,無不聞,而與南郭子連牆,二十年不相 謁請,相遇於道,目若不相見者。門之徒役,以為子列 子與南郭子有敵不疑。有自楚來者,問子列子曰:「先 生與南郭子奚敵?」子列子曰:「南郭子貌充心虛,耳無 聞,目無見,口無言,心無知,形無惕,往將奚為?雖然,試 與汝偕往閱。」弟子四十人同行,見南郭子,果若欺魄 焉而不可與接。顧視子列子,形神不相偶而不可與 群。南郭子俄而指子列子之弟子末行者與言,衎衎 然若專直而在雄者。子列子之徒駭之。反舍,咸有疑 色。子列子曰:「得意者無言,進知者亦」無言,用無言為 言亦言,無知為知,亦知無言與不言,無知與不知,亦 言亦知,亦無所不言,亦無所不知,亦無所言亦無所 知,如斯而已,汝奚妄駭哉?
《說符篇》:人有枯梧樹者,其鄰父言枯梧之樹不祥。其 鄰人遽而伐之,鄰人父因請以為薪。其人乃不悅曰: 「鄰人之父,徒欲為薪而教吾伐之也,與我鄰,若此其 險,豈可哉?」人有亡鈇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鈇 也,顏色竊鈇也,言語竊鈇也,作動態度,無為而不竊 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 動作態度,無似《竊鈇》者。
《新序刺奢篇》:士尹池為荊使於宋,司城子罕止而觴 之,南家之牆,擁於前而不直,西家之潦,經其宮而不 止。士尹池問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為鞔者 也。吾將徙之。其父曰:『吾恃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 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處也,吾將不食,願相國之憂 吾不食也。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宮卑,潦之經吾 宮也,利為是』」,故不禁也。
劉向《列女傳》:孟母,鄒孟軻之母也,號孟母。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也,嬉遊,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孟母曰:「此 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戲,為賈人衒賣 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復徙舍學宮 之傍,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居 吾子矣。」遂居之。
《水經注父老傳》「言屈原既流放,忽然暫歸,鄉人喜悅, 因名曰歸鄉。」
《史記項羽本紀》:羽引兵西屠咸陽,收其寶貨婦女而 東。人或說項王曰:「關中可都以霸。」項王懷思欲東歸, 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高祖本紀》:「高祖擊布軍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 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酒酣,高祖擊築,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 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 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謂沛父兄曰:『遊子 悲故鄉,吾雖都關中,萬歲後,吾魂魄猶樂思沛。且朕 自沛公以誅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為朕湯沐邑,復 其民,世世無有所與』!」
《石奮傳》:「奮為太子太傅,長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 慶官皆至二千石,乃號奮為萬石君。萬石君徙居陵 里內史,慶醉歸,入外門不下車,萬石君聞之不食,慶 恐,肉袒請罪,不許。舉宗及兄建肉袒,萬石君讓曰:『內 史貴人入閭里,里中長老皆走匿,而內史坐車中自 如,固當,乃謝罷慶。慶及諸子弟入里門,趨至家』。」 《漢書·王吉傳》:「吉字子陽,少時居長安東家有大棗樹, 垂吉庭中,吉婦取棗以啖吉,吉後知之,乃去婦。東家 聞而欲伐其樹,鄰里共止之,因固請吉,令還婦。里中 為之語曰:『東家有樹,王陽婦去;東家棗完,去婦復還』。」 《孫寶傳》:「御史大夫張忠署寶為主簿,寶徙入舍,祭竈 請比鄰。」
《後漢書蔡衍傳》:「衍字孟喜,汝南項人也。少明經,講授 以禮讓化鄉里。鄉里有爭訟者,輒詣衍決之,其所平 處,皆曰無怨。」
《王丹傳》:「丹字仲回,京兆下邽人也。哀平時,仕州郡,王 莽時連徵不至,家累千金,隱居養志,好施周急。每歲 農時,輒載酒餚於田間,候勤者而勞之。其惰嬾者恥 不致丹,皆兼功自厲,邑聚相率,以致殷富。其輕黠游 蕩廢業為患者,輒曉其父兄,使黜責之,沒者則賻給, 親自將護,其遭喪憂者,輒待丹為辦,鄉鄰以為常。行」 之十餘年,其化大洽,風俗以篤。
《高士傳》:「管寧鄰人有牛𣊻寧田者,寧為牽牛著涼處, 自為飲食,過於牛主。牛主得牛大慚,若犯嚴刑。」 《魏志王修傳》:「修七歲喪母,母以社日亡。來歲,鄰里修 社會,修感念亡母,哀甚。初喪,鄰里為之罷社。」
《常林傳》:「林避地上黨,耕種山阿,當時旱蝗,林獨豐收, 盡呼比鄰,升斗分之。」
《水經注》:沔水中有魚梁洲,龐德公所居。士元居漢之 陰,在南白沙,世故謂是地為白沙曲矣。司馬德操宅 洲之陽,望衡對宇,懽情自接,泛舟褰裳,率爾休暢。豈 待還桂柁於千里,貢深心於永思哉《魏志常林傳》:「林進封高陽鄉侯。晉宣王以林鄉邑耆 德,每為之拜。或謂林曰:『司馬公貴重,君宜止之』。林曰: 『司馬公自欲敦』」長幼之序,為後生之法,「貴非吾之所 畏,拜非吾之所制也。」言者踧踖而退。
《晉書王接傳》:「接性簡率,不修俗操,鄉里大族多不能 善之。」
《石勒載記》:勒稱:趙王令武鄉耆舊赴襄國。既至,勒親 與鄉老齒坐歡飲,語及平生。初,勒與李陽鄰居,歲常 爭麻地,迭相毆擊。至是謂父老曰:「李陽壯士也,何以 不來?漚麻是布衣之恨,孤方崇信於天下,寧讎匹夫 乎?」乃使召陽。既至,勒與酣謔,引陽臂笑曰:「孤往日厭 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因賜甲第一區,拜參軍都尉。 令曰:「武鄉,吾之豐沛,萬歲之後,魂靈當歸之,其復之 三世。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