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五十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一百五十四卷目錄
勳爵部彙考二十六
周十二
楚五
官常典第一百五十四卷
勳爵部彙考二十六
編輯周十二
編輯楚五
編輯《貞定王》二十二年,楚滅蔡。
按:《史記楚世家》:「惠王四十二年,楚滅蔡。」
《貞定王》二十四年楚滅杞與秦平。
按《史記·楚世家》:「惠王四十四年,楚滅杞,與秦平。是時 越已滅吳,而不能正江淮北,楚東侵廣地至泗上。 考王九年,楚王章薨,子中立。」
按《史記·楚世家》:「惠王立五十七年卒,子簡王中立。 考王十年,楚滅莒。」
按:《史記楚世家》:「簡王元年,北伐滅莒。」
《威烈王》十八年,楚王仲薨,子當立。
按《史記·楚世家》:「簡王立二十四年卒,子聲王當立。 威烈王二十四年,盜殺楚王當,子疑立。」
按《史記楚世家》:「聲王立六年,盜殺聲王子悼王熊疑 立。」〈綱目名類〉
安王二年魏、韓、趙伐楚。
按:《史記·楚世家》:「悼王二年,三晉來伐楚,至乘丘而還。」 安王四年,楚圍鄭。
按:《史記楚世家》:「悼王四年,楚伐周,鄭殺子陽。」
按:《通鑑綱目》:「安王四年,楚圍鄭。」
安王九年,楚伐韓,取負黍。
按:《史記楚世家》:「悼王九年,伐韓,取負黍。」
安王十一年魏、韓、趙伐楚,與秦平。
按《史記楚世家》:「悼王十一年,三晉伐楚,敗我大梁、榆 關。楚厚賂秦,與之平。」
安王十三年,齊田和會魏侯、楚人、衛人於濁澤,求為 諸侯。
按《通鑑綱目》云云。
安王十五年,魏吳起奔楚,楚以為相。
按《通鑑綱目》:「魏相公叔害起,譖之,武侯疑之,起懼誅, 遂奔楚。楚悼王素聞其賢,至則任之為相。起明法審 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養戰士,要在強兵, 破遊說之言從橫者。於是南平百越,北卻三晉,西伐 秦。諸侯皆患楚之強,而楚之貴戚大臣多怨起者。 安王二十一年,楚王疑薨,子臧立,楚人殺吳起。」 按《史記楚世家》:悼王立二十一年卒,子肅王臧立。 按《通鑑綱目》:「悼王薨,貴戚大臣作亂,攻吳起,殺之,因 射刺起,並中王屍。太子臧即位,討為亂者,夷七十餘 家。」
安王二十五年,蜀伐楚。
按《史記楚世家》:「肅王四年,蜀伐楚,取茲方,於是楚為 扞關以拒之。」
烈王五年魏取楚魯陽。
按:《史記楚世家》:「肅王十年,魏取我魯陽。」
烈王六年,楚王臧薨,弟良夫立。
按《史記楚世家》:「肅王立十一年卒,無子,立其弟熊良 夫,是為宣王。」
顯王十五年,魏圍趙邯鄲,楚救之,取魏睢、濊之間。 按《戰國策》,邯鄲之難,昭奚恤謂楚王曰:「王不如無救 趙而以強魏。魏強,其割趙必深矣。趙不能聽,則必堅 守,是兩敝也。」景舍曰:「不然,昭奚恤不知也。夫魏之攻 趙也,恐楚之攻其後也。今不救趙,趙有亡形而魏無 楚憂,是楚魏共趙也,害必深矣。何以兩敝也?且魏令 兵以割趙,趙見亡形而有楚之不救己也,必與魏合 而以謀楚。故王不如少出兵以為趙援。趙恃楚勁,必 與魏戰。魏怒於趙之勁而見楚救之不足畏也,必不 釋趙。趙魏相敝,而齊、秦應楚,則魏可破也。」楚因使景 舍起兵救趙,邯鄲拔,楚取睢、濊之間。
〈注〉趙成侯二十一年,魏拔邯鄲,為「楚宣王十六年。」
顯王二十九年,「楚王良夫薨,子商立。」
按《史記·楚世家》:「宣王立三十年卒,子威王熊商立。 顯王三十五年,楚滅越。」
按:《通鑑綱目》:顯王「三十五年,楚滅越。」
〈目〉越王無疆伐齊,齊說之,使伐楚。楚人大敗之,盡取吳故地,東至浙江,越以此散,諸公族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海上,而朝服於楚。
顯王三十六年,楚伐齊,燕、趙、韓、魏、齊、楚合從以擯秦, 以蘇秦為從約長,並相六國。
按《戰國策》,蘇秦為趙合從,說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強國也,大王天下之賢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東有 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汾陘之塞,郇陽地方 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 之資也。夫以楚之強,大王之賢,天下莫能當也。今乃 欲西面而事秦,則諸侯莫不南面而朝於章臺之下 矣。秦之所害於天下莫如楚,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 強,此其勢不兩立。故為大王計,莫如從親以孤秦。大 王不從親,秦必起兩軍,一軍出武關,一軍下黔中,若 此則鄢郢動矣。臣聞之,治之其未亂,為之其未有也。 患至而後憂之,則無及矣。故願大王之早計之。」大王 誠能聽臣,臣請令山東之國奉四時「之獻,以承大王 之明制,委社稷宗廟,練士厲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 王誠能聽臣之愚計,則韓、魏、齊、燕、趙之妙音羙人,必 充後宮矣。趙、代良馬橐駝,必實於外廄,故從合則楚 王,橫成則秦帝。今釋霸王之業而有事人之名,竊為 大王不取也。」夫秦,虎狼之國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 下之仇讎也。橫人皆欲割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謂 養仇而奉讎者也。夫為人臣而割其主之地,以外交 強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顧其禍。夫外挾 強秦之威,以內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無過此 者。故從親則諸侯割地以事楚,橫合則楚割地以事 秦。此兩策者,相去遠矣,有億兆之數,兩者大王何居 焉?故「敝邑趙王使臣效愚計,奉明約,在大王命之。」楚 王曰:「寡人之國,西與秦接境,秦有舉巴蜀並漢中之 心。秦虎狼之國,不可親也。而韓魏迫於秦患,不可與 深謀。與深謀,恐反人以入於秦,故謀未發而國已危 矣。寡人自料以楚當秦,未見勝焉;內與群臣謀,不足 恃也。寡人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 所終薄。今君欲一天下,安諸侯,存危國,寡人謹奉社 稷以從
按《史記楚世家》:威王七年,齊孟嘗君父田嬰欺楚,楚 威王伐齊,敗之於徐州,而令齊必逐田嬰。田嬰恐,張 丑偽謂楚王曰:「王所以戰勝於徐州者,田盼子不用 也。盼子者,有功於國而百姓為之用。嬰子弗善而用 申紀,申紀者,大臣不附,百姓不為用,故王勝之也。今 王逐嬰子,嬰子逐盼子必用矣。復搏其士卒以與王 遇,必不便於王矣。」楚王因弗逐也。
顯王四十年,楚王商薨,子槐立。魏伐楚,取陘山 按《史記楚世家》:「威王立十一年卒,子懷王熊槐立。魏 聞楚喪,伐楚,取我陘山。」
顯王四十六年楚攻魏破之於襄陵得八邑。復移兵 攻齊秦使張儀與楚齊魏會於齧桑。
按《史記楚世家》:「懷王六年,楚使柱國昭陽將兵而攻 魏,破之於襄陵,得八邑。又移兵而攻齊,齊王患之。陳 軫適為秦使齊,齊王曰:『為之奈何』?陳軫曰:『王勿憂,請 令罷之』。即往見昭陽軍中曰:『願聞楚國之法,破軍殺 將者何以貴之』?昭陽曰:『其官為上柱國,封上爵執珪』。 陳軫曰:『其有貴於此者乎』?昭陽曰:『令尹』。陳軫曰:『今君 巳為令尹矣,此國冠之上,臣請得譬之。人有遺其舍 人一巵酒者,舍人相謂曰:『數人飲此,不足以遍請』。遂 畫地為蛇,蛇先成者獨飲之。一人曰:『吾蛇先成』。舉酒 而起曰:『吾能為之足』。及其為之足而後成』。人奪之酒 而飲之,曰:『蛇固無足,今為之足,是非蛇也。今君相楚 而攻魏,破軍殺將,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今 又移兵而攻齊,攻齊勝之,官爵不加於此;攻之不勝, 身死爵奪,有毀於楚。此為蛇為足之說也。不若引兵 而去以德齊,此持滿之術也』。」昭陽曰:「善。」引兵而去。秦 使張儀與楚、齊、魏相會盟齧桑。
慎靚王三年楚、趙、魏、韓、燕伐秦,皆敗走。
按《史記楚世家》:「懷王十一年,蘇秦約從山東六國兵 攻秦,楚懷王為從長,至函谷關,秦出兵擊六國,六國 兵皆引而歸,齊獨後。」
按:《通鑑綱目》:「慎靚王三年,楚、趙、魏、韓、燕伐秦,攻函谷 關,秦出兵逆之,五國皆敗走。」
赧王二年,楚屈丐伐秦。
按《史記楚世家》:「懷王十六年,秦欲伐齊,而楚與齊從 親。秦惠王患之,乃宣言張儀免相,使張儀南見楚王, 謂楚王曰:『敝邑之王所甚說者,無先大王;雖儀之所 甚願為門闌之廝者,亦無先大王;敝邑之王所甚憎 者,無先齊王;雖儀之所甚憎者,亦無先齊王,而大王 和之。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令儀亦不得為門 闌之廝也。王為儀閉關而絕齊,今使使者從儀西取 故秦所分楚商於之地,方六百里,如是則齊弱矣。是 北弱齊,西德於秦,私商於以為富,此一計而三利俱 至也』。」懷王大悅,乃置相璽於張儀,日與置酒,宣言「吾 復得吾商於之地。」群臣皆賀,而陳軫獨弔。懷王曰:「何 故?」陳軫對曰:「秦之所為重王者,以王之有齊也。今地 未可得,而齊交先絕,是楚孤也。夫秦又何重孤國哉? 必輕楚矣。且先出地而後絕齊,則秦計不為;先絕齊 而後責地,則必見欺於張儀;見欺於張儀,則王必怨 之。怨之,是西起秦患,北絕齊交;西起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之兵必至。臣故弔楚。」王弗聽,因使一將軍西 受封地。張儀至秦,佯醉墜車稱病,不出三月,地不可 得。楚王曰:「儀以吾絕齊為尚薄邪?」乃使勇士宋遺北 辱齊王。齊王大怒,折楚符而合於秦。秦齊交合,張儀 乃起朝,謂楚將軍曰:「子何不受地?從某至某,廣袤六 里。」楚將軍曰:「臣之所以見命者六百里,不聞六里。」即 以歸報懷王。懷王大怒,興師將伐秦。陳軫又曰:「伐秦 非計也,不如因賂之一名都,與之伐齊,是我亡於秦, 取償於齊也,吾國尚可全。今王已絕於齊,而責欺於 秦,是吾合秦齊之交而來天下之兵也,國必大傷。」楚 王不聽,遂絕和於秦,發兵西攻秦。秦亦發兵擊之。 赧王三年,楚與秦戰,大敗於丹陽,虜屈丐,遂取漢中。 楚復襲秦,又大敗於藍田,韓、魏襲楚。
按《史記楚世家》:「懷王十七年春,與秦戰丹陽,秦大敗 我軍,斬甲士八萬,虜我大將軍屈丐、裨將軍逢侯丑 等七十餘人,遂取漢中之郡。楚懷王大怒,乃悉國兵 復襲秦,戰於藍田,大敗楚軍。韓、魏聞楚之困,乃南襲 楚,至於鄧。楚聞,乃引兵歸。」
赧王四年,秦使張儀說楚、韓、齊、趙、燕連橫以事秦。 按《戰國策》,張儀為秦破從。連橫說楚王曰:「秦地半天 下,兵敵四國,被山帶河以為固。虎賁之士百餘萬,車 千乘,騎萬匹,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難樂死。主 嚴以明,將智以武,雖無出兵甲,席捲常山之險,折天 下之脊,天下後服者先亡。且夫為從者,無以異於驅 群羊而攻猛虎也。夫虎之與羊不格明矣。今大王不 與猛虎而與群羊,竊以為大王之計過矣。凡天下強 國,非秦而楚,非楚而秦,兩國敵侔交爭,其勢不兩利。 大王不與秦,秦下甲兵,據宜陽,韓之上地不通,下河 東,取成皋,韓必入臣於秦;韓入臣魏,則從風而動。秦 攻楚之西,韓、魏攻其北,社稷豈得無危哉!且夫約從 者聚群弱而攻至強也。夫以弱攻強,不料敵而輕戰, 國貧而驟舉兵,此危亡之術也。臣聞之,兵不如者,勿 與挑戰;粟不如者,勿與持久。夫從人者,飾辯虛辭,高 主之節,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楚禍,無及為已。 是故願大王之熟計之也。」秦西有巴、蜀,方船積粟,起 於汶山,循江而下,至郢「三千餘里,舫船載卒,一舫載 五十人,與三月之糧,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里,里 數雖多,不費汗馬之勞,不至十日而距扞關。扞關驚, 則從竟陵以東盡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已,秦 舉甲出之武關,南面而攻,則北地絕。秦兵之攻楚也, 危難在三月之內;而楚恃諸侯之救在半歲之外,此 其勢不相及也。夫恃弱國之救而忘強秦之禍,此臣 所以為大王之患也。且大王嘗與吳人五戰三勝,而 亡之陳卒盡矣,有偏守新城而居民苦矣。臣聞之,攻 大者易危,而民敝者怨於上。夫守易危之功而逆強 秦之心,臣竊為大王危之。且夫秦之所以不出甲於 函谷關十五年以攻諸侯者,陰謀有吞天下」之心也。 楚嘗與秦搆難,戰於漢中,楚人不勝,通侯執珪死者 七十餘人,遂亡漢中。楚王大怒,興師襲秦,與秦戰於 藍田,又卻。此所謂「兩虎相搏者也。夫秦楚相敝,而韓 魏以全制其後,計無過於此者矣。是故願大王熟計 之也。秦下兵攻衛、陽晉,必關扃,天下之匈,大王悉起 兵以攻宋,不至數月而宋可舉,舉宋而東指,則泗上 十二諸侯盡王之有已。」凡天下所信約從親堅者,蘇 秦封為武安君而相燕,即陰與燕王謀破齊共分其 地,乃佯有罪,出奔入齊,齊王因受而相之。居二年而 覺,齊王大怒,車裂蘇秦於巿。夫以一詐偽反覆之蘇 秦,而欲經營天下,混一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 秦之與楚也,「接境壤界,固形親之國也。大王誠能聽 臣,臣請秦太子入質於楚。楚太子入質於秦,請以秦 女為大王箕帚之妾,效萬家之都,以為湯沐之邑,長 為昆弟之國,終身無相攻擊。臣以謂計無便於此者, 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獻書,大王之從車下風,須以決 事。」楚王曰:「楚國僻陋,託東海之上。寡人年幼,不習國 家之長計,今上客幸教以明制,寡人聞之,敬以國從。」 乃遣使車百乘,獻雞駭之犀,夜光之璧於秦王。 按《史記楚世家》:懷王十八年,秦使使約,復與楚,分漢 中之半以和楚。楚王曰:「『願得張儀,不願得地』。張儀聞 之,請之楚。秦王曰:『楚且甘心於子,奈何』?張儀曰:『臣善 其左右靳尚,靳尚又能得事於楚王,幸姬鄭袖,袖所 言無不從者。且儀以前使負楚以商於之約,今秦、楚 大戰有惡,臣非面自謝楚不解。且大王在楚,不宜敢 取儀。誠殺儀以便國,臣之願也』。」儀遂使楚,至懷王不 見,因而囚張儀,欲殺之。儀私於靳尚,靳尚為請懷王 曰:「拘張儀,秦王必怒,天下見楚無秦,必輕王矣。」又謂 夫人鄭袖曰:「秦王甚愛張儀,而王欲殺之。今將以上 庸之地六縣賂楚,以美人聘楚王,以宮中善歌者為 之媵。楚王重地,秦女必貴,而夫人必斥矣。夫人必若 言而出之。」鄭袖卒言張儀於王而出之。儀出,懷王因 善遇儀。儀因說楚王以叛從約,而與秦合親,約婚姻。 張儀已去,屈原使從齊來諫王曰:「何不誅張儀?」懷王悔,使人追儀,弗及。是歲,秦惠王卒。
赧王六年,齊、楚、韓三國連和。
按《史記楚世家》:「懷王二十年,齊湣王欲為從長,惡楚 之與秦合,乃使使遺楚王書曰:『寡人患楚之不察於 尊名也。今秦惠王死,武王立,張儀走魏,樗里疾、公孫 衍用而楚事秦。夫樗里疾善乎韓,而公孫衍善乎魏。 楚必事秦,韓、魏恐必因二人求合於秦,則燕、趙亦宜 事秦。四國爭事秦,則楚為郡縣矣。王何不與寡人並 力,收韓、魏、燕、趙與為從而尊周室,以案兵息民,令於 天下莫敢不樂聽,則王名成矣。王率諸侯並伐,破秦 必矣。王取武關、蜀漢之地,私吳、越之富,而擅江海之 利,韓、魏割上黨,西薄函谷,則楚之彊百萬也。且王欺 於張儀,亡地漢中,兵銼藍田,天下莫不代王懷怒。今 乃欲先事秦,願大王熟計之』。」楚王業已欲和於秦,見 《齊王書》,猶豫不決,下其議群臣。群臣或言和秦,或曰 聽齊。昭雎曰:「王雖東取地於越,不足以刷恥。必且取 地於秦,而後足以刷恥於諸侯。王不如深善齊、韓以 重樗里疾,如是則王得韓、齊之重以求地矣。」秦破韓 宜陽,而韓猶復事秦者,以先王墓在平陽,而秦之武 遂去之七十里,以故「尤畏秦。不然,秦攻三川,趙攻上 黨,楚攻河外,韓必亡。楚之救韓,不能使韓不亡,然存 韓者楚也。韓已得武遂於秦,以河山為塞,所報德莫 如楚厚,臣以為其事王必疾。齊之所信於韓者,以韓 公子昧為齊相也。韓已得武遂於秦,王甚善之,使之 以齊、韓重《樗里疾》。疾得齊、韓之重,其主弗敢棄疾也。 今又益之以楚之重,樗里子必言秦復與楚之侵地 矣。」於是懷王許之,竟不合秦,而合齊以善韓。
赧王八年,秦攻韓宜陽,楚救之。楚圍韓雍氏。
按《史記周本紀》:「赧王八年,秦攻宜陽,楚救之。而楚以 周為秦故,將伐之。蘇代為周說楚王曰:『何以周為秦 之禍也?言周之為秦甚於楚者,欲令周入秦也,故謂 周,秦也。周知其不可解,必入於秦,此為秦取周之精 者也。為王計者,周於秦,因善之;不於秦,亦言善之,以 疏之於秦。周絕於秦,必入於郢矣。秦借道兩周之間』」, 將以伐韓。周恐借之畏於韓,不借畏於秦。史厭謂周 君曰:「何不令人謂韓公叔曰秦之敢絕周而伐韓者, 信東周也。公何不與周地,發質使之楚?秦必疑楚不 信周,是韓不伐也。又謂秦曰『韓彊與周地,將以疑周 於秦也。周不敢不受』。秦必無辭。而令周不受,是受地 於韓而聽於秦。秦召西周君,西周君」惡往,故令人謂 韓王曰:「秦召西周君,將以使攻王之南陽也。王何不 出兵於南陽?周君將以為辭於秦。周君不入秦,秦必 不敢踰河而攻南陽矣。」東周與西周戰,韓救西周。或 為東周說韓王曰:「西周故天子之國,多名器重寶。王 案兵毋出,可以德東周,而西周之寶必可以盡矣。」王 赧謂成君:「楚圍雍氏」,韓徵甲與粟於東周。東周君恐, 召蘇代而告之。代曰:「君何患?於是?臣能使韓毋徵甲 與粟於周,又能為君得高都。」周君曰:「子苟能,請以國 聽子。」代見韓相國曰:「楚圍雍氏,期三月也。今五月不 能拔,是楚病也。今相國乃徵甲與粟於周,是告楚病 也。」韓相國曰:「善。使者已行矣。」代曰:「何不與周高都?」韓 相國大怒曰:「吾毋徵甲,與粟於周亦已多矣,何故與 周高都也?」代曰:「與周高都,是周折而入於韓也。秦聞 之,必大怒,忿周即不通周使,是以弊高都,得完周也。 曷為不與?」相國曰:「善。」果與周高都。
赧王十年,秦王逆婦於楚。
按《史記楚世家》:「懷王二十四年,倍齊而合秦。秦昭王 初立,乃厚賂於楚,楚往迎婦。」
赧王十一年,秦、楚盟於黃棘。秦復與楚上庸。
按《史記楚世家》:「懷王二十五年,懷王入與秦昭王盟, 約於黃棘。秦復與楚上庸。」
赧王十二年,齊、韓、魏伐楚,楚使太子橫質於秦,秦救 之。
按《史記楚世家》:「懷王二十六年,齊、韓、魏為楚負其從 親而合於秦,三國共伐楚。楚使太子入質於秦而請 救。秦乃遣客卿通將兵救楚,三國引兵去。」
赧王十三年,楚太子橫殺秦大夫,亡歸。
按《史記楚世家》:「懷王二十七年,秦大夫有私與楚太 子鬥,楚太子殺之而亡歸。」
赧王十四年,秦、韓、魏、齊伐楚,殺其將唐昧,取重丘。 按《戰國策》,四國伐楚,楚令昭雎將以距秦。楚王欲擊 秦,昭雎不欲。桓臧為昭雎謂楚王曰:「雎戰勝三國,惡 楚之強也,恐秦之變而聽楚也,必深攻楚以勁秦。秦 王怒於戰不勝,必悉起而擊楚,是王與秦相罷而以 利三國也。戰不勝秦,秦進兵而攻。不如益昭雎之兵, 令」之示秦必戰。秦王惡與楚相敝而令天下利,秦可 以少割而收害也。秦、楚之合,而燕、趙、魏不敢不聽,三 國可定也。
按《史記楚世家》:「懷王二十八年,秦乃與齊、韓、魏共攻 楚,殺楚將唐昧,取我重丘而去。」
赧王十五年,秦攻楚,殺其將景缺,取襄城。楚使太子橫質於齊。
按《史記楚世家》:「懷王二十九年,秦復攻楚,大破楚,楚 軍死者二萬,殺我將軍景缺。懷王恐,乃使太子為質 於齊以求平。」
按:《通鑑綱目》:赧王十五年,「秦𦬒戎大敗楚師,殺其將 景缺,取襄城。楚使太子橫質於齊以請平。」
赧王十六年,秦伐楚,取八城,誘楚王槐於武關,執之 以歸。楚人立太子橫。
按:《戰國策》:楚襄王為太子之時,質於齊。懷王薨,太子 辭於齊王而歸。齊王隘之,予我東地五百里,乃歸子。 子不予我,不得歸。太子曰:「臣有傅,請退而問傅。」傅慎 子曰:「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 曰獻之便。」太子入,致命齊王曰:「敬獻地五百里。」齊王 歸楚太子,太子歸,即位為王。齊使車五十乘來取東 地於楚。楚王告《慎子》曰:「齊使來求東地,為之奈何?」慎 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獻其計。」上柱國子良入見 王曰:「寡人之得求反主墳墓,復群臣歸社稷也,以東 地五百里許齊,齊令使來求地,為之奈何?」子良曰:「王 不可不與也。王身出玉聲,許強萬乘之齊,而不與則 不信,後不可以約結諸侯。請與而復攻之。與之信,攻 之武,臣故曰『與之』。」子良出,昭常入見王曰:「齊使來求 東地五百里,為之奈何?」昭常曰:「不可與也。萬乘者,以 地大為萬乘。今去東地五百里,是去我國之半也。有 萬乘之號而無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與,常請 守之。」昭常出,景鯉入見王曰:「齊使來求東地五百里, 為之奈何?」景鯉曰:「不可與也。雖然,楚不能獨守。王身 出玉聲,許萬乘之強齊也,而不與,負不義於天下,楚 亦不能獨守。臣請西索救於秦。」景鯉出,慎子入。王以 三大夫計告,慎子曰:「子良見寡人曰不可不與也,與 而復攻之。常見寡人曰不可與也,常請守之。鯉見寡 人曰『不可與也。雖然,楚不能獨守也,臣請索救於秦。 寡人誰用於三子之計』?」慎子對曰:「王皆用之。」王怫然 作色曰:「何謂也?」慎子曰:「臣請效其說,而王且見其誠 然也。」王發上柱國子良車五十乘而北獻地五百里 於齊。發子良之明日,遣昭常為大司馬,令往守東地。 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鯉車五十乘,西索救於秦。王曰: 「善。」乃遣子良北獻地於齊。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為 大司馬,使守東地,又遣景鯉西索救於秦。子良至齊, 齊使人以甲受東地。昭常應齊使曰:「我典主東地,且 與死生,悉吾之士卒三十餘萬,敝甲鈍兵,願承下塵。」 齊王謂子良曰:「大夫來獻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 「臣身受命敝邑之王,是常矯也,王攻之。」齊王大興兵 攻東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萬臨齊右壤,曰:「夫 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奪之東地五百里,不義,其 縮甲則可;不然,則願待戰。」齊王恐焉,乃請子良南道 楚,西使秦,解齊患。士卒不用東地,復全。 長沙之難, 楚太子橫為質於齊。楚王死,薛公歸。太子橫因與韓、 魏之兵隨而攻東國。太子懼,昭蓋曰:「不若令屈署以 東國為和於齊以動秦,秦恐齊之敗東國而令行於 天下也,必將救我。」太子曰:「善。」遽令屈署,以東國為和 於齊。秦王聞之懼,令《𦬒戎》告楚曰:「毋與齊東國,吾與 子出兵矣。」
按《史記楚世家》:懷王三十年,秦復伐楚,取八城。秦昭 王遺楚王書曰:「始寡人與王約為弟兄,盟於黃棘,太 子為質至驩也,太子陵殺寡人之重臣,不謝而亡去。 寡人誠不勝怒,使兵侵君王之邊。今聞君王乃令太 子質於齊以求平。寡人與楚接境壤界,故為婚姻,所 從相親久矣。而今秦楚不驩,則無以令諸侯。寡人願 與君王會武關,面相約,結盟而去,寡人之願也。敢以 聞,下執事。」楚懷王見秦王書,患之。欲往,恐見欺;無往, 恐秦怒。昭雎曰:「王毋行,而發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 信,有並諸侯之心。」懷王子子蘭勸王行,曰:「奈何絕秦 之驩心?」於是往會秦昭王。昭王詐令一將軍伏兵武 關,號為秦王。楚王至則閉武關,遂與西至咸陽,朝章 臺,如蕃臣不與亢禮。楚懷王大怒,悔不用昭子言。秦 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楚王欲盟秦,欲先得 地。楚王怒曰:「秦詐我而又彊要我以地。」不復許秦。秦 因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與謀曰:「吾王在秦,不得還, 要以割地,而太子為質於齊,齊、秦合謀,則楚無國矣。」 乃欲立懷王子在國者。《昭雎》曰:「王與太子俱困於諸 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詐赴於齊。齊 湣王謂其相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相曰:「不 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質而行不義於天下也。」或曰: 「不然。郢中立王。」因與其新王巿曰:「予我下東國,吾為 王殺太子。不然,將與三國共立之。然則東國必可得 矣。」齊王卒用其相計而歸楚太子。太子橫至立為王, 是為頃襄王。乃告於秦曰:「賴社稷神靈,國有王矣。」 赧王十七年,秦伐楚,取十五城。
按《楚世家》:「頃襄王橫元年,秦要懷王不可得地,楚立 王以應秦。秦昭王怒,發兵出武關攻楚,大敗楚軍,斬 首五萬,取析十五城而去赧王十八年,楚王槐自秦走趙,趙不納,秦追及之以 歸。
按《史記楚世家》:「頃襄王二年,懷王亡逃歸,秦覺之,遮 楚道。懷王恐,乃從間道走逍以求歸。趙主父在代,其 子惠王初立,行王事,恐,不敢入楚王。楚王欲走魏,秦 追至,遂與秦使復之秦。懷王遂發病。」
赧王十九年,楚王槐薨於秦。
按《史記楚世家》:「頃襄王三年,懷王卒於秦,秦歸其喪 於楚。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諸侯由是不直秦,秦楚 絕。」
赧王二十三年,楚王迎婦於秦,楚與秦平。
按《史記楚世家》:頃襄王六年,秦使白起伐韓於伊闕, 大勝,斬首二十四萬。秦乃遺楚王書曰:「楚倍秦,秦且 率諸侯伐楚,爭一旦之命。願王之飭士卒,得一樂戰。」 楚頃襄王患之,乃謀復與秦平。七年,楚迎婦於秦,秦 楚復平。
赧王三十年秦楚會於宛。
按《史記楚世家》:「頃襄王十四年,與秦昭王好會於宛, 結和親。」
赧王三十一年,楚與秦、趙、魏、燕、韓共伐齊,取淮北 按《史記楚世家》:「頃襄王十五年,楚王與秦、三晉、燕共 伐齊,取淮北。」
赧王三十二年,秦楚會於鄢,復會於穰。
按《史記楚世家》:「頃襄王十六年,與秦昭王好會於鄢。 其秋,復興秦王會穰。」
赧王三十四年,秦伐楚。楚謀伐秦而因圖周室,王使 東周公喻止之。
按《史記楚世家》:頃襄王十八年,楚人有好以弱弓微 繳加歸鴈之上者,頃襄王聞,召而問之,對曰:「小臣之 好射。」鴈《羅鸗》小,矢之發也,何足為大王道也?且稱 楚之大,因大王之賢,所弋非直此也。昔者三王以弋 道德,五霸以弋戰國,故秦、魏、燕、趙者,鴈也。齊、魯、韓、 衛者,青首也。鄒、費、郯、邳者,羅鸗也。外其餘則不足。射 者見鳥六雙,以王何取?王何不以聖人為弓,以勇士 為繳,時張而射之,此六雙者,可得而囊載也。其樂非 特朝夕之樂也,其獲非特鳧鴈之實也。王朝張弓而 射魏之大梁之南,加其右臂而徑屬之於韓,則中國 之路絕而上蔡之郡壞矣。還射圉之東,解魏左肘,而 外擊定陶,則魏之東外棄,而大宋方與二郡者舉矣。 且魏斷二臂顛越矣。膺擊郯國,大梁可得而有也。王 綪繳蘭臺,飲馬西河,定魏大梁,此一發之樂也。若王 之於弋,誠好而不厭,則出寶弓,碆新繳,射噣鳥於東 海,還葢長城以為防,朝射東莒,夕發浿丘,夜加即墨, 顧據午道,則長城之東「收,而太山之北舉矣。」西結境 於趙而北達於燕,三國布𦐊則從,不待約而可成也。 北遊目於燕之遼東,而南登望於越之會稽,此再發 之樂也。若夫泗上十二諸侯,左縈而右拂之,可一旦 而盡也。今秦破韓以為長憂,得列城而不敢守也。伐 魏而無功,擊趙顧病,則秦、魏之勇力屈矣。楚之故地、 漢中、析「酈可得而復有也。王出寶弓,碆新繳,涉鄳塞, 而待秦之倦也,山東、河內可得而一也。勞民休眾,南 面稱王矣。故曰秦為大鳥,負海內而處,東面而立,左 臂據趙之西南,右臂傅楚鄢郢,膺擊韓魏,垂頭中國, 處既形便,勢有地利,奮翼鼓𦐊,方三千里,則秦未可 得獨招而夜射也。」欲以激怒襄王,故對以此言。襄王 因召與語,遂言曰:「夫先王為秦所欺而客死於外,怨 莫大焉。今以匹夫有怨,尚有報萬乘,白公、子胥是也。 今楚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猶足以踴躍中野也, 而坐受困,臣竊為大王弗取也。」於是頃襄王遣使於 諸侯,復為從,欲以伐秦。秦聞之,發兵來伐楚。楚欲與 齊、韓連和伐秦,因欲圖周。周王赧使武公謂楚相昭 子曰:「三國以兵,割周郊地以便輸,而南器以尊楚。臣 以為不然。夫弒共主,臣世君,大國不親,以眾脅寡,小 國不附。大國不親,小國不附,不可以致名實;名實不 得,不足以傷民。夫者圖周之聲,非所以為號也。」昭子 曰:「乃圖周則無之。雖然,周何故不可圖也?」對曰:「軍不 五不攻,城不十不圍。」夫一周為二十,《晉》公之所知也。 韓嘗以二十萬之眾辱於晉之城下,銳士死,中士傷, 而晉不拔。公之無百韓以圖周,此天下之所知也。夫 怨結於兩周,以塞鄒魯之心,交絕於齊,聲失天下,其 為事危矣。夫危兩周以厚三川,方城之外,必為韓弱 矣。何以知其然也?西周之地,絕長補短,不過百里,名 為天下共主,裂其地不足以肥國,得其眾不足以勁 兵。雖無攻之,名為弒君,然而好事之君,喜攻之臣,發 號用兵,未嘗不以周為終始。是何也?見祭器在焉,欲 器之至而忘弒君之亂。今韓以器之在楚,臣恐天下 以器讎楚也。臣請譬之:夫虎肉臊,其兵利身,人猶攻 之也。若使澤中之麋,蒙虎之皮,人「之攻之,必萬之於 虎。裂楚之地,足以肥國;詘楚之名,足以尊主。今子將 以欲誅殘天下之共主,居三代之傳器,吞三翮六翼, 以高世主,非貪而何?《周書》曰:『欲起無先。故器南則兵至矣』。」於是楚計輟不行。
赧王三十五年,秦伐楚,拔黔中。楚獻漢北上庸地於 秦。
按《史記楚世家》:「頃襄王十九年,秦伐楚,楚軍敗,割上 庸、漢北地予秦。」
按:《通鑑綱目》:「赧王三十五年,秦司馬錯因蜀伐楚,拔 黔中。楚獻漢北上庸於秦。」
赧王三十六年,秦伐楚,取鄢、鄧、西陵。
按《史記楚世家》:「頃襄王二十年,秦將白起拔我西陵。」 按《通鑑綱目》:「赧王三十六年,秦白起伐楚,取鄢、鄧、西 陵。」
赧王三十七年,秦伐楚,拔郢,燒夷陵,楚徙都於陳。 按《戰國策》,莊辛謂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輦 從鄢陵君與壽陵君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 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將以為楚國妖祥乎?」莊辛 曰:「臣誠見其必然者也,非敢以為國妖祥也。君王卒 幸四子者不衰,楚國必亡矣。臣請避於趙,淹留以觀 之。」莊辛去之趙。留五月,秦果舉鄢、郢、巫山、蔡、陳之地。 襄王流揜於城陽,於是使人發騶徵莊辛於趙。莊辛 曰:「諾。」莊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 於此,為之奈何?」莊辛對曰:「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 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臣聞昔湯、武以百 里昌,桀、紂以天下亡。今楚國雖小,絕長續短,猶以數 千里,豈特百里哉?王獨不見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飛 翔乎天地之間,俛啄蚊䖟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飲之, 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將調 飴膠絲,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為螻蟻食也。黃雀因 是以俯噣白粒,仰棲茂樹,鼓翅奮翼,自以為無患,與 人無爭也;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己 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為招,晝遊乎茂樹,夕調乎酸鹹, 倏忽之間,墜於公子之手。夫雀其小者也,黃鵠因是 以游乎江海,淹乎大沼,俯噣鱔鯉,仰齧䔖衡,以奮其 六翮而凌清風,飄搖乎高翔,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 也;不知夫射者方將修其《碆盧》,治其矰繳,將加己乎 百仞之上,被。「磻,引微繳,折清風而抎矣。故晝游乎 江河,夕調乎鼎鼐。」夫黃鵠其小者也,蔡靈侯之事因 是以南遊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飲茹溪之流,食湘波 之魚,左抱幼妾,右擁嬖女,與之馳騁乎高蔡之中,而 不以國家為事。不知夫子發方受命乎靈王,繫己以 朱絲而見之也,蔡靈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 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與壽陵君,飯封祿 之粟而載方府之金,與之馳騁乎雲夢之中,而不以 天下家國為事。而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黽 塞》之內而投己乎《黽塞》之外。襄王聞之,顏色變作,身 體戰慄,於是乃以執珪而授之,為陽陵君與淮北之 地。〈按注與淮北句上有闕文〉
按《史記楚世家》:「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拔我郢, 燒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復戰,東北保於陳 城。」
赧王三十八年秦拔楚巫、黔中郡。
按《史記楚世家》:「頃襄王二十二年,秦復拔我巫、黔中 郡。」
赧王三十九年,楚復取江旁十五邑。
按《史記楚世家》:「頃襄王二十三年,收東地兵,得十餘 萬,復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為郡,距秦 赧王四十三年。秦、魏、楚伐燕,以太子完質於秦。」 按《史記楚世家》:「頃襄王二十七年,使三萬人助三晉 伐燕,復與秦平,而入太子為質於秦。楚使左徒侍太 子於秦。」
按:《通鑑綱目》:「赧王四十三年,楚太子完質於秦,秦、魏、 楚伐燕。」
赧王五十二年,楚太子元自秦逃歸。楚王橫卒,元立。 〈通鑑名完〉封黃歇為「春申君。」
按《史記楚世家》:「頃襄王三十六年,頃襄王病,太子亡 歸。秋,頃襄王卒,太子熊元代立,是為考烈王。考烈王 以左徒為令尹,封以吳,號春申君。」
赧王五十三年,楚納州於秦。
按:《史記楚世家》:「考烈王元年,納州於秦以平。」
赧王五十七年,秦圍趙邯鄲,楚師救趙。
按《史記楚世家》:「考烈王六年,秦圍邯鄲,趙告急,楚遣 將軍景陽救趙。」
赧王五十八年,楚師至新中,秦兵去。
按《史記楚世家》:「考烈王七年,楚軍至新中,秦兵去。」 「東周君二年,楚以荀況為蘭陵令。」
按:《通鑑綱目》:「丙午年,楚以荀況為蘭陵令。」
《東周君》六年,楚使使弔秦。
按《史記楚世家》:「考烈王十二年,秦昭王卒,楚王使春 申君弔祠於秦。」
庚申年,楚與諸侯共伐秦,不利,徙都壽春。〈是年為秦王政六年 楚考烈王二十二年〉
按《史記楚世家》:「考烈王二十二年,與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東徙都壽春,命曰郢。」
癸亥年:「楚王元薨,子悍立。李園殺黃歇。」〈是年為秦王政九年楚考 烈王二十五年〉
按《戰國策》,楚考烈王無子,春申君患之,求婦人宜子 者進之甚眾,卒無子。趙人李園持其女弟欲進之,楚 王聞其不宜子,恐,又無寵。李園求事春申君,為舍人, 已而謁歸,故失期。還謁春申君,問狀。對曰:「齊王遣使 求臣女弟與其使者飲,故失期。」春申君曰:「聘入乎?」對 曰:「未也。」春申君曰:「可得見乎?」曰:「可。」於是園乃進其女 弟,即幸於春申君。知其有身,園乃與其女弟謀。園女 弟承間說春申君曰:「楚王之貴幸君,雖兄弟不如。今 君相楚王二十餘年,而王無子,即百歲後,將更立兄 弟。即楚王更立,彼亦各貴其所親,君又安得長有寵 乎?非徒然也,君用事久,多失禮於王兄弟,兄弟誠立, 禍且及身,奈何以保相印江東之封乎?今妾自知有 身矣,而人莫知妾之幸君未久。誠以君之重而進妾 於楚王,王必幸妾。妾賴天而有男,則是君之子為王 也。楚國封盡可得,孰與其臨不測之罪乎?」春申君大 然之,乃出園女弟《謹舍》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 遂生子男,立為太子。以李園女弟立為王后。楚王貴 李園,李園用事。李園既入其女弟為王后,子為太子, 恐春申君語泄而益驕,陰養死士,欲殺春申君以滅 口,而國人頗有知之者。春申君相楚二十五年,考烈 王病,朱英謂春申君曰:「世有無妄之福,又有無妄之 禍。今君處無妄之世,以事無妄之主,安不有無妄之 人乎?」春申君曰:「何謂無妄之福?」曰:「君相楚二十餘年 矣,雖名為相國,實楚王也。五子皆相諸侯,今王疾甚, 旦暮且崩;太子衰弱,疾而不起;而君相少主,因而代 立當國如伊尹、周公。王長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稱孤, 因而有楚國。此所謂無妄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謂無 妄之禍?」曰:「李園不治國,王之舅也。不為兵將而陰養 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崩,李園必先入據主議制斷君 命,秉權而殺君以滅口,此所謂《無妄》之禍也。」春申君 曰:「何謂無妄之人?」曰:「君先仕,臣為郎中。君王崩,李園 先入,臣請為君。」「其胸殺之。此所謂無妄之人也。」春 申君曰:「先生置之,勿復言也。李園,軟弱人也,僕又善 之,又何至此!」朱英恐,乃亡去。後十七日,楚考烈王崩。 李園果先入,置死士止於棘門之內。春申君後入,止 棘門園死士夾刺春申君,斬其頭,投之棘門外。於是 使吏盡滅春申君之家。而李園女弟初幸春申君,有 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為楚幽王也。
按《史記楚世家》:「考烈王二十五年,考烈王卒,子幽王 悍立,李園殺春申君。」
丙寅年秦魏伐楚。〈是年為秦王政十二年魏景閔王八年楚幽王三年〉 按:《史記楚世家》:「幽王三年,秦、魏伐楚。」
癸酉年,楚王悍薨,弟猶立。〈通鑑名郝〉庶兄負芻殺其君而 自立。〈是年為秦王政十九年楚幽王十年〉
按《史記楚世家》:「幽王立十年卒,同母弟猶代立,是為 哀王。哀王立二月餘,哀王庶兄負芻之徒襲殺哀王, 而立負芻為王。」
乙亥年「秦伐楚大破之亡十餘城。」〈是年為秦王政二十一年楚王負芻 二年〉
按《記史楚世家》:「芻負二年,秦使將軍伐楚,大破楚軍, 亡十餘城。」
丁丑年秦破楚軍於蘄。〈是年為秦王政二十三年楚王負芻四年〉 按《史記楚世家》:「負芻四年,秦將王翦破我軍於蘄,而 殺將軍項燕。」
戊寅年:秦破楚,虜負芻,楚亡。〈是年為秦王政二十四年楚王負芻五年〉 按:《史記·楚世家》:「負芻五年,秦將王翦蒙武遂破楚國, 虜楚王負芻,滅楚,名為楚郡雲。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