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六卷目錄
學行總部藝文一
學殖賦 唐張泰
顏樂亭銘 宋程子
學古齋銘 朱熹
存齋記 前人
困學恐聞編序 前人
劉甥瑾字序 前人
芸齋記 前人
許升字序 前人
建寧府重修府學記 真德秀
存齋記 前人
六德舍銘 明殷雲霄
六行舍銘 前人
六藝舍銘 前人
學行總部藝文二〈詩〉
勵志詩〈九首〉 晉張華
此日不再得示學者 宋楊時
困學〈二首〉 朱熹
勵志 明黃淮
味道齋詩為秀才程裕賦 童軒
學行總部紀事
學行總部雜錄
學行典第六卷
學行總部藝文一
編輯《學殖賦》〈以深根固柢無使將落為韻〉唐·張泰
編輯
「學者,人之本也。必資乎窮要道,勵專心。故假農以為 喻,將克己而攸箴。」筆力載耕,既研精而不倦;情田以 耨,將覃思而惟深。懿茲善喻,豐滋是務,當勤勞而有 穫,豈滅裂而不顧。種德潛潤,比土膏之勃興;修業大 成,方雲稼之森布。切磋討論,將究其根。孜孜而其功 且倍,矻矻而其教彌尊。苟惰以自安,則耒耜之用;廢 習而不輟則「藨」,之道存。蘊經笥而煥乎既庶,成行 業而油然實繁。且夫以茲訓語,譬彼樹藝,學者在清 其本末,農者在立其根柢。庶存心而有補,期竭力而 無替。顧三冬之足用,且俟經時;異四體之不勤,而能 望歲。其道既敷,其志不渝。自微至著,生有於無。厥修 乃來,類京坻之可積;不思則罔,同水旱之是虞。原夫 匪獨化人,聿兼為己。寧徒取於披閱,固可移於任使。 功成久習,宋人之揠足傷;事不兩全,樊遲之學誠鄙。 稽其存於日省,就此月將。睹專專以開帙,媲汲汲而 築場。勞而無怠焉,奚必乎四之日;祿在其中矣,可期 乎「萬《斯箱》。」容有服膺糟粕,惟善是樂。恆慮失而不逮, 詎懷安而自若。敢竊比於農夫,懼見逢於搖落。
《顏樂亭銘》宋·程子
編輯
『天之生民,是為物則。非學非師,孰覺孰識。聖賢之分, 古難其明。有孔之遇,有顏之生。聖以道化,賢以學行。 萬世心目,破昏為醒。周爰闕里,惟顏舊止。巷汙以榛, 井湮而圮。鄉閭蚩蚩,弗視弗履。有卓其誰,師門之嗣。 追古念今,有惻其心。良賈善諭,發弩出金。巷治以闢, 井渫而深。清泉澤物,佳木成陰。載基載落,亭曰顏樂』。 昔人有心,予忖予度。千載之上,顏惟孔樂;百世之下, 顏居孔作。盛德彌光,風流日長。道之無疆,古今所常。 水不忍廢,地不忍荒。嗚呼正學,其何可忘!
《學古齋銘》朱熹
編輯
「相古先民,學以為己。今也不然,為人而已。」為己之學, 先誠其身。君臣之義,父子之仁。聚辨居行,無怠無忽。 至足之餘,澤及萬物。「為人之學,煜然春華,誦數是力。 纂組是誇,結駟懷金。煌煌煒煒,世俗之榮,君子之鄙。 維是二者,其端則微。《眇綿》不察,胡越其歸。」
《存齋記》前人
編輯
予吏同安,而游於其學,嘗私以所聞語其士之與予 遊者,於是得許生升之為人而敬愛之。比予之辭吏 也,請與俱歸,以共卒其講業焉。一日,生請於予曰:「升 之之來也,吾親與一二昆弟相為築環堵之室於敝 廬之左,將歸翳蓬藋而居焉。惟夫子為知升之志,敢 請所以名之者,而幸教之,則升之願也。」予辭謝不獲, 因念與生相從,於今六七年,視其學專用心於內,而 世之所屑,一毫不以介於其間。嘗竊以為生之學,蓋 有意乎孟氏所謂存其心者,於是以「存」名其齋,而告 之曰:「予不敏,何足以知吾子?」然今也以是名子之齋, 則於吾子之志,竊自以為庶幾焉耳矣。而曰「必告子 以其名之之說」,則是說也,吾子既自知之,予又奚以 語吾子?抑嘗聞之,人之所以位天地之中而為萬物 之靈者,心而已矣。然心之為體,不可以聞見得,不可 以思慮求。謂之有物,則不得於言,謂之無物,則日用 之間無適而非是也。君子於此,亦將何所用其力哉「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則存之之道也。如 是而存,存而久,久而「熟。心之為體,必將瞭然有見乎 參倚之間,而無一息之不存矣。此予所以名齋之說, 吾子以為何如?」生作而對曰:「此固升之所願學而病 未能者,請書而記諸屋壁,庶乎其有以自礪也。」予不 獲讓,因書以授之,俾歸刻焉。
《困學恐聞編序》前人
編輯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 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夫生知,堯、舜、孔 子也;學知,禹、稷、顏回也。困也者,行有不得之謂也。知 其困而學焉,以增益其不能,此困而學之之事也,亦 已卑矣。然能從事於斯,則其成猶不在善人君子之 後。不能從事於斯,則靡然流於下民,而不知反均之 困也。其於二者相去之閒如是之遠,學與不學之異 耳,可不懋哉!可不懋哉!予嘗以「困學」名予燕居之室, 而來吾室者,亦未嘗不以此告之。目其雜記之編曰 《困學恐聞》,蓋又取夫子路「有未之能行,唯恐有聞」之 意,以為困而學者,其用力宜如是也。讀是書者以下 民為憂,而以未能行其所聞為恐,則予將取以輔吾 仁焉。
《劉甥瑾字序》前人
編輯
古之君子,學以為己,非求人知也。故從師親友以求 先王之道,心思口講而躬行之,既自得於己矣,而謙 虛晦默,若無有焉。今之人則反是。是以譬之古之君 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後之人則以石為玉而又 衒之也。劉甥瑾以父命來求字,予字之曰「懷甫」,告之 以古人之意,瑾也勉旃,毋以石為玉而又衒之也。
《芸齋記》前人
編輯
友人徐元聘,有田舍一區,旁治軒窗,明潔可喜,暇日 與子弟講學其間,而問名於予。予為農,知田意,嘗謂 《孟子》言:「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於人者重,而 所以自任者輕。」最為善喻。今徐君課其子弟而學於 田間,姑以芸名齋,使學者即事而思之,則內外之分 定,而力之所肆,不於人之田矣。露霜既繁,實而食之, 「所以不願人之膏粱之味也。」徐君以予言為然,故書 以遺之。
《許升字序》前人
編輯
《易》象有之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蓋因其固然之理,而無容私焉者,順之謂也。由是而 之焉,則其進德也孰禦。許生名升,從予學。予察其得 於內者蓋如是,故因其名之義,而字曰順之雲。
《建寧府重修府學記》真德秀
編輯
書再至,諭勉逾力,既弗獲終辭,則誦所聞以告曰:「諸 君所為命僕者,豈欲相與講明為學之大指歟?夫格 物以致知,昔者聖賢示人之正法也,請以繕修之役 明之。今之學校,非昔之學校乎?昔之圮陋者,今屹焉 以完;昔之闇鬱者,今煥焉以新。非以修之之功故耶? 學者之於學,亦若是而已矣。蓋受中以生,萬善咸備」, 猶此宇之本閎且麗也。私慾汨焉,邪說滑焉,猶其漂 搖於風雨,漫漶於垢氛,而浸朽以弊也。一日自克,私 勝而仁存;一念知悔,善章而咎泯。又如圮陋者之可 以復完,闇鬱者之可以復新也。夫忠信篤敬,學者立 德之基;剛毅木訥,學者任重之實。而辭章華縟特藻 飾之靡爾。聖門教人,具有本末,故曰「行有餘力則以 學文。」亦何異基址之固而後棟梁可施,棟梁之安而 後丹雘可設也。蓋繕修一役耳,而為學之理具焉。自 是推之,則凡天下之事事物物,即器而道已存。由粗 而精,可見知至之功不難進矣。雖然,學豈徒知而已。 蓋學聚問辨而必以居行繼之,博學審問而必以篤 行終焉,斷斷乎不易之序也。《易》《中庸》之指不明,學者 始以口耳為學,講論踐履,析為二致。至其甚也,以利 欲之心求理義之學,以理義之說文利慾之私,而去 道愈邈矣。然則致知力行,交勉並進,豈非學者用功 之至要哉?又豈非賢邦君所望於吾州之士者哉?
《存齋記》前人
編輯
墨莊葉清父以存名齋,而屬予發其義。予謂存一也, 而《易》以性言,曰「成性存存」是也;孟子以心言,曰「操則 存存其心是也。」二者同乎?否乎?曰:惟即理也,而主是 理者心也,其心存則其理存。《易》與孟子之言,一而二, 二而一者也。然《易》言存性者一,而孟子於存心蓋屢 言之。夫不以操舍存亡之機為甚可畏乎!堯舜性之 不待操而存者也。然曰兢兢焉,業業焉,不敢少肆也。 湯、武身之,則不能無事乎操矣。故曰「以禮制心」,懼一 念之非禮而不能存也;曰「無貳爾心」,懼一念之或貳 而不能存也。聖猶如此,學者其可以自放乎?敬者所 以保吾之存,《中庸》之戒不睹,《曲禮》之儼若,思所當深 體也。欲者所以害吾之存,孟子之寡,周子之無所當 漸進也。雖然,有儒者之存,有老氏之存。儒者之存,存 吾之實理也。而老氏之為說,則曰「綿綿若存,用之不 窮。」其末流又有所謂存想之法,則皆以氣為本,而非
主乎理矣。清父顧兼取之,予懼清父之貳而失其所存也。夫學莫惡於多岐,莫貴於主一,清父其姑舍是而顓求於吾儒之學,「持守之堅,涵養之熟,未聞心存 而氣不與俱者也,清父其思焉。」
《六德舍銘》〈序〉明·殷雲霄
編輯
德者,得也,自賢人以下言之也。生而理具於心,存之斯無假於外,惟失之而復,而後為得也,故曰:「自賢人以下言之也。」 或曰:「其理存者,七情安,百行順,萬物和,此之謂德。」 言所得者多矣。《殷子》曰:「明誠之道,會於一矣;動靜之機,通於萬矣。」
知
不擾其氣之清,不蔽其心之靈,不雜其性之精,曰「先 萬感而獨覺,照萬數而有恆」矣。
仁
「公於己」,一心惟理,公於人萬物吾身。
聖
「《物格》知性」,知至之命。
義
貞於心者,不爽其制;定於理者,不昧其宜;勇於斷者, 不隨其似;明於分者,不混其施。
中
夫心主物而成性,己之不盡而曰「可以為之乎」,處之 不實,而曰「可以持之乎!」如植孔繁,各育而蕃,其本則 存,曰:「惟是哉,萬原之原。」
和
「溫然有容」者,仁之德,秩然不戾者,義之則。
《六行舍銘》〈序〉前人
編輯
六行之目,愛之則也,行之情廣矣。先王之教專於愛,其意可識也。孝,愛之本也;友,愛之切也;睦,愛之和也;婣,愛之分也;任,愛之信也;恤,愛之感也。任何以為愛?曰:「相信者不肯忮,相愛者不忍欺。」
孝
「遠弗愧邇,終弗愧始,天且不違,凡我惟理」,是曰「天道, 成孝之紀;致精畢力,於心於跡,凡我可為,無欠無抑」, 是曰「人道,順事之則。」
友
愛無衰於妻子,怨無生於貨利。
睦
以禮正倫,以心篤愛。愛無偏私,倫紀藹藹。
婣
義以合物,情以生恩。義離匪道,恩虧匪人。
任
匪貌之共,維言之衷。眾罔弗從。
恤
汝飽汝食,呻吟汝側,獨不隱惻噫,誰能不嗇其積不 德於色耶?
《六藝舍銘》〈序〉前人
編輯
禮以節情,樂以和性,射以正志,御以致遠,書以載物,數以窮變。《殷子》曰:「道之淵淵,豈不遠哉?流化達用,不遺乎細微。」 是故取物以備用,立則以成化,君子弗以置諸己。
禮
「盈」之無弗有也。「制」之可以守也。「維儀匪飾」,保中而無 咎也。
樂
樂匪人作,匪人弗成。維古作者,天粹天精。我心我音, 何古何今?聿成五德,玉振金聲。
射
巧於正,精於熟。
御
嗚呼,慎之慎之,有安於奇而仆於彝。
書
惟敬惟式,勿荒勿側,乃見乎天德。
數
「察變以跡,用亦惟則。」孰會其一,而窮於極。
學行總部藝文二〈詩〉
編輯《勵志詩》晉·張華
編輯
大儀斡運,天迴地游。四氣鱗次,寒暑環周。星火既夕, 忽焉素秋。涼風振落,熠燿宵流。
其二
《吉士》思秋,實感物化。日與月與,荏苒代謝。逝者如斯, 曾無日夜。嗟爾庶士,胡寧自舍。
其三
仁道不遐,德輶如羽。求焉斯至,眾鮮克舉。大猷元漠將抽厥緒。《先民》有作,貽我《高矩》。
其四
雖有淑姿,放心縱逸。出般於游,居多暇日。如彼梓材, 弗勤丹漆。雖勞樸斲,終負素質。
其五
「養由矯矢,獸號於林,蒲蘆縈繳,神感飛禽。」末伎之妙, 動物應心,研精耽道,安有幽深。
其六
安心恬蕩,棲志浮雲。體之以質,彪之以文。如彼南畝, 力耒既勤。藨蔉致功,必有豐殷。
其七
水積成川,載瀾載清。土積成山,歊蒸鬱冥。山不讓塵, 川不辭盈。勉爾含弘,以隆德聲。
其八
「高以下基,洪由纖起。川廣自源,成人在始。累微以著, 乃物之理。纆牽之長」,實累千里。
其九
復禮終朝,天下歸仁。若金受礪,若泥在鈞。進德修業, 輝光日新。隰朋仰慕,予亦何人。
《此日不再得示學者》宋·楊時
編輯
此日不再得,頹波注扶桑。躚躚黃小群,毛髮忽已蒼。 願言媚學子,共惜此日光。術業貴及時,勉之在青陽。 行矣慎所之,戒哉畏迷方。舜跖善利間,所差亦毫芒。 富貴如浮雲,苟得非所臧。貧賤豈吾羞,逐物乃自戕。 胼胝奏艱食,一瓢甘糟糠。所逢義適然,未殊行與藏。 斯人已雲沒,簡編有遺芳。希顏亦顏徒,要在用心剛。 譬猶千里馬,駕言勿彷徨。驅馬日雲遠,誰謂阻且長。 末流學多岐,倚門誦《韓》《莊》。出入四寸間,雕鐫事辭章。 學成欲何用,奔趨利名場。挾策博簺遊,異趣均亡羊。 我懶心意衰,撫事多遺忘。念子方妙齡,壯圖宜自強。 至寶在高深,不憚勤梯航。茫茫定何求,所得安能常。 萬物備吾身,求得舍即亡。雞犬猶知尋,自棄良可傷。 欲為君子儒,勿謂予言狂。
《困學二首》朱熹
編輯
舊喜安心苦覓心,捐書絕學費追尋。困衡此日安無 地,始覺從前枉寸陰。
《困》學工夫豈易成,斯名獨恐是虛稱。傍人莫笑標題 誤,庸行庸言實未能。
《勵志》明·黃淮
編輯
猗猗者蘭,於彼空谷。悠悠我思,曷雲其穀。猗猗者蘭, 維芳維馨。我有好爵,君子攸寧。蘭之榮矣,繁霜瘁之。 靜言孔念,中心悵而。蘭之瘁矣,益厚其根。我之懷矣, 匪善奚敦。蘭之瘁矣,芳華載陽。淑慎其身,終焉允臧。
《味道齋詩為秀才程裕賦》童軒
編輯
道之旨,太羹元醴,君子味之,渾然斯理。
道之腴,熊掌及魚。君子味之,淵乎其微。
「於皇天命」,一誠不已。「文王大聖」,不顯於己聖也。希天 賢,其希聖,動靜或愆,為道之病。
君子味之,是謂「自持。」「朝斯夕斯」,道豈遠而。
學行總部紀事
編輯《左傳》文十八年:「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敳、檮 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天 下之民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 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肅、共、懿、宣、慈、惠、和,天 下之民謂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濟其美,不隕其名, 以至於堯,堯不能舉,舜臣堯,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 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方, 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內平外成。
《家語》:弟子行,衛將軍文子問於子貢曰:「『吾聞孔子之 施教也,先之以詩、書,而道之以孝悌,說之以仁義,觀 之以禮樂,然後成之以文德。蓋入室升堂者七十有 餘人,其孰為賢』?子貢對以不知。」文子曰:「以吾子常與 學,賢者也,不知何謂?」子貢對曰:「賢人無妄,知賢即難, 故君子之言曰:『智莫難於知人』。是以難對也。」文子曰: 「若夫知賢莫不難,今吾子親遊焉,是以敢問。」子貢曰: 「夫子之門人,蓋有三千就焉,賜有逮及焉,未逮及焉, 故不得遍知以告也。」《文子》曰:「吾子所及者,請問其行。」 子貢對曰:「夫能夙興夜寐,諷詩崇禮,行不貳過,稱言 不苟,是顏回之行也。」孔子說之以《詩》曰:「媚茲一人,應 侯順德。永言孝思,孝思維則。」若逢有德之君,世受顯 命,不失厥名,以御於天子,則王者之相也。在貧如客, 使,其臣如借,不遷怒,不深怨,不錄舊罪,是冉雍之行 也。孔子論其材曰:「有土之君子也,有眾使也,有刑用 也」,然後稱怒焉。孔子告之以《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 終。匹夫不怒,唯以忘其身。不畏強禦,不侮矜寡。其言
循性,其都以富。材任治戎,是仲由之行也。」孔子和之以文,說之以《詩》,曰:「受小共大共,為下國駿厖,荷天之龍,不戁不悚,敷奏其勇,強乎武哉!文不勝質,恭老卹 幼,不忘賓旅,好學博藝,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 孔子因而語之曰:「好學則智,卹孤則惠,恭則近禮,勤 則有繼。堯舜篤恭以王天下。其稱之也,曰宜為國老。」 齊莊「而能肅,志通而好禮;擯相兩君之事,篤雅有節。 是公西赤之行也。」子曰:「《禮經》三百,可勉能也;威儀三 千,則難也。」公西赤問曰:「何謂也?」子曰:「貌以儐禮,禮以 儐辭,是謂難焉。」眾人聞之,以為成也。孔子語人曰:「當 賓客之事,則達矣。」謂門人曰:「二三子之欲學賓客之 禮者,其於赤也,滿而不盈,實而如虛,過之如不及。先 王難之,博無不學。其貌恭,其德敦,其言,於人也無所 不信,其驕大人也,常以浩浩,是以眉壽。」是曾參之行 也。孔子曰:「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 德之正也。參中夫四德者也。以此稱之,美功不伐,貴 位不善,不侮,不佚,不傲,無告,是顓孫師之行也。」孔子 言之曰:「其不伐,則猶可能」也;其不弊百姓,則仁也。《詩》 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夫子以其仁為大學之深。送 迎必敬,上交下接,若截焉,是卜商之行也。孔子說之 以《詩》曰:「式夷式己,無小人殆。」若商也,其可謂不險矣。 貴之不喜,賤之不怒,苟利於民矣。廉於行己,其事上 也,以佑其下,是澹臺滅明之行也。孔子曰:「『獨貴獨富, 君子恥之』。夫也中之矣。先成其慮,及事而用之,故動 則不妄。」是言偃之行也。孔子曰:「欲能則學,欲知則問, 欲善則詳,欲給則豫。當是而行,偃也得之矣。獨居思 仁,公言仁義。」其於《詩》也,則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南 宮縚之行也。孔子信其能仁,以為異士。自見孔子,出 入於戶,未嘗越禮,往來過之,足不履影,啟蟄不「『殺,方 長不折,執親之喪,未嘗見齒,是高柴之行也』。孔子曰: 『柴於親喪,則難能也。啟蟄不殺,則順人道,方長不折, 則恕仁也。成湯恭而以恕,是以日躋。凡此諸子,賜之 所親睹者也。吾子有命而訊賜,賜也固不足以知賢』。」 《文子》曰:「吾聞之也,國有道則賢人興焉,中人用焉乃 百姓歸之。若吾子之論,既富茂」矣,壹諸侯之相也。抑 世未有明君,所以不遇也。子貢既與衛將軍《文子》言, 適魯見孔子,曰:「衛將軍文子問:二三子之於賜不?壹 而三焉。賜也辭不獲命,以所見者對矣。未知中否,請 以告。」孔子曰:「言之乎?」子貢以其辭狀告孔子。子聞而 笑曰:「賜,汝次為知人矣。」子貢對曰:「賜也何敢知人?此 以賜之所睹也。」孔子曰:「然。吾亦語汝耳之所未聞,目 之所未見者,豈思之所不至,智之所未及哉?」子貢曰: 「賜願得聞之。」孔子曰:「不克,不忌,不念舊惡,蓋伯夷、叔 齊之行也;畏天而敬人,服義而行信,孝於父母,恭於 兄弟,從善而教不道,蓋趙文子之行也。其事君也,不 敢愛其死,然亦不敢忘其身,謀其身,不遺其友;君陳 則進而用之,不陳則行而退」,蓋隨武子之行也。其為 人之淵源也。多聞而難誕,內植足以沒其世,國家有 道,其言足以治,無道其默足以容,蓋銅鞮伯華之行 也。外寬而內正,自拯於隱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 汲於仁,以善自終,蓋蘧伯玉之行也。孝恭慈仁,允德 圖義,約貨去怨,輕財不匱,蓋柳下惠之行也。其言曰: 「君雖不量於其身,臣不可以不忠於其君。」是故君擇 臣而任之,臣亦擇君而事之,有道順命,無道衡命,蓋 晏平仲之行也。蹈忠而行信,終日言不在尤之內;國 無道,處賤不悶,貧而能樂,蓋老子之行也。《易》行以俟 天命,居下不援其上,其親觀於四方也,不忘其親,不 盡其樂,以不能則學,不為己終身之憂,蓋介子山之 行也。子貢曰:「敢問夫子之所知者,蓋盡於此而已乎?」 孔子曰:「何為其然?亦略舉耳目之所及而已矣。昔晉 平公問祁奚曰:『羊舌大夫,晉之良大夫也,其行如何』? 祁奚辭以不知。公曰:『吾聞子少長乎其所,今子掩之, 何也』?祁奚對曰:『其少也,恭而順心,有恥而不使其過 宿。其』」為大夫,悉善而謙其端。其為輿尉也,信而好直 其功至於其為容也,溫良而好禮,博聞而時出其志。 公曰:「曩者問子,子奚曰:『不知也』?祁奚曰:『每位改變,未 知所止,是以不敢得知也』。」此又羊舌大夫之行也。子 貢跪曰:「請退而記之。」
《田居乙記》:公明宣學於曾子,三年不讀書。曾子曰:「宣 而居參之門,三年不學,何也?」公明宣曰:「安敢不學?宣 見夫子居宮庭,親在,叱咤之聲,未嘗至於犬馬,宣說 之學而未能。宣見夫子之應賓客,恭儉而不懈惰,宣 說之學而未能。宣見夫子之居朝廷,嚴臨下而不毀 傷,宣說之學而未能。宣說此三者學而未能,宣安敢 不學而居夫子之門乎?」曾子避席謝之曰:「參不及宣 其學而已乎?」
《後漢書黨錮傳》:「桓帝即位,房、周二家賓客,互相譏揣, 黨人之議自此始。天子震怒,逮捕黨人,尚書霍諝、城 門校尉竇武並表為請,乃赦歸田裡,禁錮終身。而黨 人之名猶書王府,指天下名士為之稱號,上曰三君, 次曰八俊,次曰八顧,次曰八及,次曰八廚。竇武、劉淑、 陳蕃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李膺、荀昱、杜密王暢劉祐魏朗趙典朱㝢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 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范滂尹勳蔡衍羊陟為《八顧》 顧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張儉岑晊劉表陳翔孔 昱范康檀敷翟超為八及及者言其能導人追宗者 也。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毋班秦周蕃嚮王章為《八 廚》廚者言能以財救人者也。
《文中子天地篇》:「子曰:『義也清而莊,靖也惠而斷,威也 和而博,收也曠而肅,瓊也明而毅,淹也誠而厲,元齡 志而密,徵也直而遂,大雅深而弘,叔達簡而正』。」 或問王隱。子曰:「敏人也。其器明,其才富,其學贍。」 或問揚雄、張衡。子曰:「古之振奇人也。其思苦,其言艱。」 曰:「『其道何如』?子曰:『靖矣』。」
《周公篇》:「或問荀彧、荀攸。子曰:皆賢者也。」曰:「『生死何如』? 子曰:『生以救時,死以明道。荀氏有二仁焉』。」
《禮樂篇》:「或問謝安,子曰:『簡矣』。」問王導,子曰:「敬矣。」問溫 嶠,子曰:「毅人也。」
《關朗篇》:「或問關朗子曰:『魏之賢人也。孝文沒而宣武 立,穆公死,關朗退。魏之不振有由哉』。」
學行總部雜錄
編輯《墨子修身》篇:「君子戰雖有陳,而勇為本焉;喪雖有禮, 而哀為本焉;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荀子大略》篇:「君子之學,如蛻幡然遷之。故其行效其 立,效其坐,效其置顏色,出辭氣,效無留善,無宿問。善 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
《呂氏春秋勸學》篇:「人君、人親,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 不得其所願,此生於不知理義;不知理義,生於不學。 學者師達而有材,吾未知其不為聖人。聖人之所在, 則天下理焉。在右則右重,在左則左重。是故古之聖 王,未有不尊師者也,尊師則不論貴賤貧富矣。若此 則名號顯矣,德行彰矣。」
《誣徒篇》:「達師之教也,使弟子安焉、樂焉、休焉、游焉、肅 焉、嚴焉。此六者得於學,則邪辟之道塞矣,理義之術 勝矣。此六者不得於學,則君不能令於臣,父不能令 於子,師不能令於徒。人之情,不能樂其所不安,不能 得於其所不樂。為之而樂矣,奚待賢者?雖不肖者猶 若勸之,為之而苦矣,奚待不肖者?雖賢者猶不能久 反諸人情」,則得所以勸學矣。
《用眾篇》:「善學者,若齊王之食雞也,必食其跖數千而 後足。雖不足,猶若有跖。物固莫不有長,莫不有短。人 亦然。故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故假人者遂有 天下。無醜不能,無惡不知醜不能,惡不知,病矣;不醜 不能,不惡不知,尚矣。」
《韓詩外傳》: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成行。家有千金 之玉,不知治,猶之貧也。良工宰之,則富及子孫,君子 學之,則為國用。故動則安百姓,議則延民命。《詩》曰:「淑 人君子,正是國人。正是國人,胡不萬年!」
劍雖利,不厲不斷;材雖美,不學不高;「雖有旨酒嘉殽」, 不嘗不知其旨;「雖有善道」,不學不達其功。
《新書修政語上》:「緣道者之辭而學為己,緣巧者之事 而學為巧,行仁者之操而學為仁也。故節仁之器以 修其躬,而身專其美矣。故士緣黃帝之道而明之,學 帝顓頊之道而行之,而天下亦平也。」
「學聖王之道者,譬其如日;靜思而獨居,譬其如火。」夫 舍學聖之道而靜居獨思,譬其若去日之明於庭而 就火之光於室也。然可以小見而不可以大知。是故 明君而君子貴尚學道,而賤下獨思也。
《孔叢子雜訓》篇:「子上雜所習,請於子思。子思曰:『先人 有訓焉:學必由聖,所以致其材也;厲必由砥,所以致 其刃也。故夫子之教,必始於《詩》《書》,而終於禮樂。《雜說》 不與焉,又何請?子思謂子上曰:『白乎,吾嘗深有思而 莫之得也,於學則寤焉,吾嘗企有望而莫之見也,登 高則睹焉。是故雖有本性,而加之以學,則無惑矣』』。」 《淮南子俶真訓》:「聖人之學也,欲以返性於初而游心 於虛也。達人之學也,欲以通性於遼廓而覺於寂漠 也。若夫俗世之學也則不然,擢德搴性,內愁五藏,外 勞耳目,乃始招蟯振繾物之毫芒,搖消掉捎仁義禮 樂,暴行越智於天下,以招號名聲於世,此我所羞而 不為也。」
《詮言訓》「君子修行而使善無名,布施而使仁無章。故 士行善而不知善之所由來,民贍利而不知利之所 由出,故無為而自治。善有章則士爭名,利有本則民 爭功,二爭者生,雖有賢者弗能治。故聖人揜跡於為 善,而息名於為仁也。」
《修務訓》:「明鏡之始,下型矇然,未見形容。及其粉以元 錫,摩以白旃,鬢眉微毫,可得而察。夫學亦人之砥錫 也。」
《泰族訓》學之有益於己也,然而不能者,嬉戲害人也。 人皆多以無用害有用,故智不博而日不足。以鑿觀 池之力耕,則田野必辟矣;以積土山之高,修隄防,則 水用必足矣;以食狗馬鴻鴈之費養士,則名譽必榮
矣。以弋獵博奕之日,誦詩讀書,聞識必博矣。故不學之與學也,猶瘖聾之比於人也。凡學者,能明於天人之分,通於治亂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見其終始,可 謂「知《略》」矣。
《新序》:「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聞,不學其聞則不若聾。 使其目可以見,不學其見則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 不學其言則不若瘖。使其心可以智,不學其智則不 若狂。故凡學,非能益之也,達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 而勿敗之,可謂善學者矣。」
《說苑》:「人知糞,知糞其心。糞田,莫過利苖得粟。」
糞心易行而得其所欲。何謂「糞心?」博學多聞。何謂《易 行》?一性止淫也。
學所以益才也,礪所以致刃也。「吾嘗幽處而深思,不 若學之速;吾嘗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見。故順風而 呼,聲不加疾而聞者眾;登丘而招,臂不加長而見者 遠。故魚乘於水,鳥乘於風,草木乘於時。」
可以與人終日而不倦者,其惟學乎!其身體不足觀 也,其勇力不足憚也,其先祖不足稱也,其族姓不足 道也,然而可以聞四方而招於諸侯者,其惟學乎!《詩》 曰:「不愆不亡,率由舊章。」夫學之謂也。
楊子《修身》篇:「君子彊學而力行,珍其貨而後市,修其 身而後交,善其謀而後動,成道也。」
《白虎通辟雍》篇:「學之為言覺也,悟所不知也。故學以 治性,慮以變情,故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子 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其有賢才美質知學者,足以開其心,頑鈍之民,亦足 以別於禽獸而知人倫,故無《不教》」之民。
《潛夫論讚學》篇:「人之有學也,猶物之有治也。故夏後 之璜,楚和之璧,雖有玉璞卞和之資,不琢不錯,不離 礫石。夫瑚簋之器,朝祭之服,其始也乃山野之木,蠶 繭之絲耳。使巧倕加繩墨,而制之以斤斧,女工加五 色,而制之以機杼,則皆成宗廟之器,黼黻之章,可著 於鬼神,可御於王公。而況君子敦貞之質,察敏之才」, 攝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師;文之以《禮》《樂》,導之以《詩》《書》, 讚之以《周易》,明之以《春秋》,其不有濟乎!《詩》云:「題彼鶺 鴒,載飛載鳴。我日斯邁,而月斯征。夙興夜寐,無忝爾 所生。」
《釋難篇》:孔子曰:「『耕也,餒在其中;學也,祿在其中』。敢問 今使舉世之人,釋耨耒而程相群於學,何如?」潛夫曰: 「善哉問!君子勞心,小人勞力,故孔子所稱謂君子爾。 今以目所見,耕,食之本也;以心原道,即學又耕之本 也。」
《外史燕居篇》:「性猶璞也,不琢則不成。」今夫野藪之人 多鄙,市井之人多媚,非理也,其習使然也。性固無間 於野藪市井之人也。故循其習之謂情,宰其情之謂 性,因性而導之謂學。不因性而學,是助傲而飾巧也, 何取於學?
《申鑒雜言》篇:「或問曰:『君子曷敦乎學』?曰:『生而知之者, 寡矣;學而知之者寡矣。悠悠之民,泄泄之士,明明之 治,汶汶之亂,皆學廢興之由。敦之不亦宜乎』!」
西疇常言:「學貴有常,而悠悠害道。循序而進,與日俱 新,有常也。玩愒自恕,曰:『我未嘗廢』。非悠悠乎?顧一暴 而十寒,斯害也已。孔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學不可躐等先致察於日用常行。人能孝於事親,友 於兄弟,夫婦睦,朋友信。出而事君,夙夜在公,精白承 德,雖窮理盡性,亦無越於躬履實行也』。」
學以養心,亦所以養身。蓋邪念不萌,則靈府清明,血 氣和平,疾莫之攖,善端油然而生矣,是內外交相養 也。《記》曰:「心廣體胖」,此之謂也。
君子之學,體用具藏,修之餘時與事物醻酢,因可以 識人情世態,其間是非利害,豈能盡如吾意哉?有困 心衡慮,則足以增益其所未能也。
孔門《大學》之道備「九思、三畏」,正心、誠意也,「敏事而謹 言」,修身也。「孝友」施於有政,而家齊矣;敬信節用、愛民 惜力,而國治矣。以至謹修憲度而四方之政行,振墜 拔遺而天下之民歸心。二帝、三王平治之道,莫或加 此矣。
「《禮》以嚴分,和以通情。」分嚴則尊卑貴賤不踰,情通則 是非利害易達。齊家治國,何莫由斯。
《為己之學》,成己所以成物,由本可以及末也。「為人之 學」,徇人至於喪己逐末而不知反本也。
為學日益,須以人形己,自課其功,然後有所激於中, 而勇果奮發,不能自已也。人一己百,雖柔必強。 學成行尊,優入聖賢之域者,上達也;農工商賈,各隨 其業以成其志者,下達也。夫子論「上達下達」,蓋以學 者對小民而並言也。若夫為惡為不義之小人,彼則 有敗亂耳,惡能達。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