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五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五十九卷目錄
文學名家列傳四十七
唐十一
龐嚴 劉蕡
周墀 楊巨源
沈亞之 張祜
薛逢 柳公權
項斯 薛宜僚
趙嘏 盧肇
盧邈 黃頗
杜牧 杜顗
許渾 李濤
李廓 莫宣卿〈休符〉
陳陶 劉得仁
曹唐 曹鄴
裴休
文學典第五十九卷
文學名家列傳四十七
編輯唐十一
編輯龐嚴
編輯按《舊唐書》本傳:「龐嚴者,壽春人,父景昭。嚴元和中登 進士第。長慶元年,應制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 策入三等,冠制科之首。是月拜左拾遺。聰敏絕人,文 章峭麗,翰林學士元稹、李紳頗知之。明年二月,召入 翰林為學士,轉左補闕,再遷駕部郎中,知制誥。嚴與 右拾遺蔣防俱為稹、紳保薦,至諫官內職。四年,昭愍」 即位,李紳為宰相李逢吉所排,貶端州司馬。嚴坐累, 出為江州刺史。給事中於敖素與嚴善,制既下,敖封 還,時人凜然相顧曰:「於給事犯宰相怒而為知己,不 亦危乎!」及覆制出,乃知敖駮制書,貶嚴太輕。中外無 不嗤誚,以為口實。初,李紳謪官,朝官皆賀,唯右拾遺 吳思不賀。逢吉怒,改為殿中侍御史,充入蕃告哀使。 嚴復入為庫部郎中。太和五年,權知京兆尹。以強幹 不避權豪稱,然無君子之檢操,貪勢嗜利,因醉而卒。
劉蕡
編輯按《唐書》本傳:「劉蕡,字去華,幽州昌平人。客梁汴間。明 《春秋》,能言古興亡事,沈健於謀,浩然有捄世意。擢進 士第。元和後,權綱弛,遷神策中尉。王守澄負弒逆罪, 更二帝不能討,天下憤之。文宗即位,思洗元和宿恥, 將翦落支黨。方宦人握兵,橫制海內,號曰北司,凶醜 朋挺,外脅群臣,內掣侮天子,蕡常痛疾。太和二年,舉」 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帝引諸儒百餘人於廷,策曰: 「朕聞古先哲王之治也,元默無為,端拱司契,陶甿心 以居簡,凝日用於不宰,厚下以立本,推誠而建中,繇 是天人通,陰陽和,俗躋仁壽,物無疵癘,噫盛德之所 臻,敻乎其不可及已!三代令王,質文迭救,百氏滋熾, 風流濅微,自漢以降,足言蓋寡。朕顧」唯昧道,祇荷丕 構,奉若謨訓,不敢怠荒,任賢惕厲,宵衣旰食,詎追三 五之遐軌,庶紹祖宗之鴻緒,而心有未達,行有未孚, 由中及外,闕政斯廣。是以人不率化,氣或堙阨,災旱 竟歲,播植愆時。國廩罕蓄,乏九年之儲;吏道多端,微 三載之績。京師,諸夏之本也,將以觀治,而豪猾踰檢; 太學,明教之源也,期於變風,而生徒惰業。列郡在乎 頒條,而干禁或未絕;百工在乎按度,而淫巧或未息。 俗恬風靡,積訛成蠹。其擇官濟治也,聽人以言則枝 葉難辨,御下以法則恥格不形;其阜財發號也,生之 寡而食之眾,煩於令而鮮於治。思所以究此繆盭,致 之治平,茲心浩然,若涉淵水。故前詔有司,博延群彥, 佇啟「宿懵,冀臻時雍。子大夫皆識達古今,志在康濟, 造廷待問,副朕虛懷。必當箴治之闕,辨政之疵,明綱 條之致紊,稽富庶之所急。何施革於前弊?何澤惠於 下土?何修而治古可近?何道而和氣克充?」推之本源, 著於條對。至若夷吾輕重之權,孰輔於治?嚴尤底定 之策,孰葉於時?元凱之考課何先?叔子之「克平何務, 惟此龜鑑,擇乎《中庸》,斯在洽聞,朕將親覽。」蕡對曰:「臣 誠不佞,有正國致君之術,無位而不得行;有犯顏敢 諫之心,無路而不得達。懷憤鬱抑,思有時而發。常欲 與庶人議於道,商賈謗於市,得通上聽,一悟主心。雖 被祅言之罪,無所悔。況逢陛下詢求過闕,咨訪嘉謀, 制詔中外,舉直言極諫。臣」辱斯舉,專承大問,敢不悉 意以言。至於上所忌,時所禁,權幸所諱惡,有司所與 奪,臣愚不識。伏惟陛下少加優容,不使聖時有讜言 受戮者,天下之幸也。謹昧死以對。伏以《聖策》有「思古 先之治,念元默之化,將欲通天地以濟俗,和陰陽以 煦物」,見陛下慮道之深也。臣以為哲王之治,其則不 遠,惟致之「之道何如耳。」伏以聖策有祗荷丕構而不 敢荒寧,奉若謨訓而罔有怠忽,見陛下憂勞之至也。 若夫任賢惕厲,宵衣旰食,宜絀左右之纖佞,進股肱 之大臣。若夫追蹤三五,紹復祖宗,宜鑒前古之興亡明當代之成敗。心有未達,以下情蔽而不得上通;行 有未孚,以上澤壅而不得下浹。欲人之化,在修「己以 先之;欲氣之和,在遂性以導之。」捄災旱在致精誠,廣 播殖在視食力。國廩罕畜,本乎冗食尚繁;吏道多端, 本乎選用失當。豪猾踰檢,繇中外之法殊;生徒惰業, 繇學校之官廢。列郡干禁,繇授任非人;百工淫巧,繇 制度不立。伏以《聖策》有擇官濟治之心,阜財發號之 歎,見陛下教化之本也。且進人「以行,則枝葉安有難 辨乎?防下以禮,則恥格安有不形乎?念生寡而食眾, 可罷斥惰游;念令煩而治鮮,要察其行否,博延群彥。 願陛下必納其言,造廷待問,則小臣安敢愛死?」伏以 聖策有求賢箴闕之言,審政辨疵之令,見陛下咨訪 之勤也。遂小臣斥姦豪之志,則弊革於前;守陛下念 康濟之心,則惠敷於下。邪正之道分,而治古可近;禮 《樂》之方著,而和氣克充。至若夷吾之法,非皇王之權; 嚴尤所陳,無最上之策。元凱之所先,不若唐堯考績; 叔子之所務,不若虞舜《舞干》。且非大德之中庸,上聖 之龜鑑,又何足為陛下道之哉!或有以繫安危之機, 兆存亡之變者,臣請披肝膽為陛下別白而重言之。 臣前所謂「哲王之治,其則不遠」者,在陛下慎思之,力 行之,始終不懈而已。謹按《春秋》,「元者氣之始也,春者 歲之元也。」《春秋》以元加於歲,以春加於王,明王者當 奉若天道,以謹其始也。又舉時以終歲,舉月以終時, 《春秋》雖無事必書,首月以存時,明王者當承天之道, 以謹其終也。王者動作,終始必法於天者,以其運行 不息也。陛下能謹其始,又能謹其終,懋而修之,勤而 行之,則執契而居簡,無為而不宰,廣立本之大業,崇 建中之盛德,安有三代循環之弊,百偽滋熾之漸乎? 臣故曰:「唯致之之道何如耳。」臣前所謂若夫任賢惕 厲,宵衣旰食,宜絀左右之纖佞,進股肱之大臣,實以 陛下憂勞之至也。臣聞「不宜憂而憂者,國必衰;宜憂 而不憂者,國必危。陛下不以國家存亡、社稷安危之 策而降於清問,臣未知陛下以布衣之臣,不足與定 大計耶?或萬機之勤有所未至也?不然,何宜憂而不 憂乎?」臣以為陛下所先憂者,宮闈將變,社稷將危,天 下將傾,四海將亂,此四者國家已然之兆,故臣為聖 慮,宜先及之。夫帝業艱難而成之,固不可容易而守 之。太祖肇其基,高祖勤其績,太宗定其業,元宗繼其 明。至於陛下,二百餘載,其間聖明相因,擾亂繼作,未 有不用賢士近正人而能興者。或一日不念,則顛覆 大器,宗廟之恥,萬古為恨。臣謹按《春秋》,「人君之道,在 體元以居正。」昔董仲舒為漢武帝言之,略矣。有未盡 者,臣得為陛下備論之。夫繼故必書即位,所以正其 始也;終必書所終之地,所以正其終也。故為君者,所 發必正言,所履必正道,所居必正位,所近必正人。《春 秋》閽弒,吳子餘祭,書其名,譏疏遠,賢士昵刑人,有不 君之道。伏惟陛下思祖宗開國之勤,念《春秋》繼故之 誡,明法度之端,則發正言,「履正道,杜篡弒之漸,則居 正位。近正人,遠刀鋸之殘,親骨鯁之直,輔相得以顓 其任,庶寮得以守其官。奈何以褻近五六人,總天下 大政,外專陛下之命,內竊陛下之權,威攝朝廷,勢傾 海內,群臣莫敢指其狀,天子不得制其心。禍稔蕭牆, 姦生帷幄。臣恐曹節、侯覽復生於今日」,此宮闈將變 也。臣謹按《春秋》,定公元年春,王不言正月者,《春秋》以 為先君不得正其終,則後君不得正其始,故曰「定無 正」也。今忠賢無腹心之寄,閽寺專廢立之權,陷先帝 不得正其終,致陛下不得正其始。況太子未立,郊祀 未修,將相之職不歸,名器之宜不定,此社稷將危也。 臣謹按《春秋》,王札子殺召伯、毛伯。《春秋》之義,兩下相 殺,不書此書者,重其顓王命也。夫天之所授者在命, 君之所存者在命。操其命而失之者,是不君也;侵其 命而專之者,是不臣也。君不君,臣不臣,此天下所以 將傾也。臣謹按《春秋》,晉趙鞅以晉陽之兵叛入於晉。 書其歸者,能逐君側之惡,以安其君,故《春秋》善之。今 威柄陵夷,藩臣跋扈,有不達人臣大節而首亂者將 以安君為名。不究《春秋》之微,稱兵者以逐惡為義。則 典刑不繇天子,征伐必自諸侯,此海內之將亂也。故 樊噲排闥而雪涕,袁盎當車而抗辭,京房發憤以殞 身,竇武不顧而畢命,此皆陛下明知之矣。臣謹按《春 秋》,晉狐射姑殺陽處父,書襄公殺之者,以其君漏言 也。襄公不能固陰重之機,處父所以及殘賊之禍,故 《春秋》非之。夫上漏其情,則下不敢盡意;上泄其事,則 下不敢盡言。故《傳》有「造膝詭辭」之文,《易》有「失身害成」 之戒。今公卿大臣,非不欲為陸下言之,慮陛下不能 用也。忽而不用,必泄其言,臣下既言而不行,必嬰其 禍,適足鉗直臣之口,而重姦臣之威。是以欲盡其言, 則有失身之懼;欲盡其意,則有害成之憂。裴回鬱塞, 以須陛下感悟,然後盡其啟沃。陛下何不聽朝之餘, 時御便殿,召當世賢相老臣,訪持變扶危之謀,求定 傾救亂之術,塞陰邪之路,屏褻狎之臣,制侵陵迫脅 之心,復門戶掃除之役。戒其所宜戒,憂其所宜憂。既不得治其前,當治於後;不得正其始,當正其終,則可 以虔奉典謨,克承丕構,終任賢之效,無宵旰之憂矣。 臣前所謂「追蹤三五,紹復祖宗,宜鑒前古之興亡,明 當時之成敗」者。臣聞堯、禹之為君,而天下大治者,以 能任九官四岳十二牧,不失其舉,不貳其業,不侵其 職,居官唯其能,左右唯其賢。元凱在下,雖微而必舉; 四凶在朝,雖彊而必誅,考其安危,明其取捨。至秦二 世,漢元成,咸願措國如唐、虞,致身如堯、舜,而終敗亡 者,以其不見安危之機,不知取捨之道,不任大臣,不 辨姦人,不親忠良,不遠讒佞也。伏惟陛下察唐、虞之 所以興,而景行於前;鑒秦、漢之所以亡,而戒懼於後。 陛下無謂廟堂無賢相,庶官無賢士,今綱紀未絕,典 刑猶「在,人誰不欲致身為王臣,致時為昇平,陛下何 忽而不用邪?又有居官非其能,左右非其賢,惡如四 凶,詐如趙高,姦如恭、顯,陛下何憚而不去邪?神器固 有歸,天命固有分,祖宗固有靈,忠臣固有心,陛下其 念之哉!」昔秦之亡也,失於彊暴;漢之亡也,失於微弱。 彊暴則姦臣畏死而害上,微弱則彊臣竊權而震主。 臣伏見敬宗不虞亡秦之禍,不翦其萌。伏惟陛下深 軫亡漢之憂,以杜其漸,則祖宗之洪業可紹,三五之 遐軌可追矣。臣前所謂陛下心有所未達,以下情塞 而不能上通;行有所未孚,以上澤壅而不得下浹。且 百姓有塗炭之苦,陛下無繇而知;陛下有子惠之心, 百姓無繇而信。臣謹按《春秋》,書梁亡,不書取者,梁自 亡也。以其思慮昏而耳目塞,上出惡政,人為寇盜,皆 不知其所以終自取其滅亡也。臣聞國君之所以尊 者,重其社稷也;社稷之所以重者,存其百姓也。苟百 姓不存,則雖社稷不得固其重;社稷不重,則人君不 得保其尊。故治天下者不可不知百姓之情。夫百姓 者,陛下之赤子,陛下宜令慈仁者視育之如保傅焉, 如乳哺焉,如師之教導焉。故人之於上也,恭之如神 明,愛之如父母。今或不然,陛下親近貴倖,分曹建署, 補除卒吏,召致賓客,因其貨賄,假以聲勢,大者統藩 方,小者為守牧。居上無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 下無忠誠之節,而有姦欺之罪。故人之於上也,「畏之 如豺狼,惡之如讎敵。」今海內困窮,處處流散,飢者不 得食,寒者不得衣,鰥寡孤獨不得存,老幼疾病不得 養。加以國權兵柄,顓於左右,貪臣聚斂以固寵,姦吏 因緣而弄法。冤痛之聲,上達於九天,下入於九泉,鬼 神為之怨怒,陰陽為之愆錯。君門萬重,不得告訴。士 人無所歸化,百姓無所歸命。官「亂人貧,盜賊並起,土 崩之勢,憂在旦夕。即不幸因之以病癘,繼之以凶荒, 陳勝、吳廣不獨起於秦,赤眉、黃巾不獨生於漢,臣所 以為陛下發情扼腕,痛心泣血」也。如此則百姓有塗 炭之苦,陛下何繇而知之乎?陛下有子惠之心,百姓 安得而信之乎?使陛下行有所未孚,心有所未達,固 其然也。臣聞漢元帝即位之初,更制七十餘事,其心 甚誠,其稱甚美。然紀綱日紊,國祚日衰,姦宄日彊,黎 元日困,繇不能擇賢明而任之,失其操柄也。自陛下 即位,憂勤兆庶,屢降德音,四海之內,莫不抗首而長 息,自喜復生於死亡之中也。伏惟陛下慎終如始,以 塞四方之望,誠能揭國柄以歸於相,持兵柄以歸於 「將,去貪臣聚斂之政,除姦吏因緣之害,惟忠賢是近, 惟正直是用,內寵便辟,無所聽焉。選清慎之官,擇仁 惠之長,敏之以利,煦之以和,教之以孝慈,導之以德 義,去耳目之塞,通上下之情,俾萬國懽康,兆庶蘇息, 即心無不達,而行無不孚矣。臣前所謂欲人之化也, 在修己以先之。臣聞德以修己,教以導人。」修之也則 人不勸而自立;導之也則人不教而率從。君子欲政 之必行也,故以身先之;欲人之從化也,故以道御之。 今陛下先之以身而政未必行;御之以道而人未從 化,豈立教之旨未盡其方邪?夫立教之方,在乎君以 明制之,臣以忠行之。君以知人為明,臣以正時為忠。 知人在任賢而去邪,正時則固本而守法。賢不任則 重賞不足以勸善,邪不去則嚴刑不足以禁非。本不 固則人流,法不守則政散。而欲教之必至,化之必行, 不可得也。陛下能斥姦邪而不私其左右,舉賢正而 不遺其疏遠,則化浹朝廷矣。愛人而敦本,分職而奉 法,修其身以及其人,始於中而成於外,則化行天下 矣。臣前所謂欲氣之和也,在遂其性以導之者,當納 人於仁壽也。夫欲人之仁壽也,在立制度,修教化。夫 制度立則財用省,財用省則賦斂輕,賦斂輕則人富 矣。教化修則爭競息,爭競息則刑罰清,刑罰清則人 安矣。既富矣則仁義興焉,既安矣則壽考至焉。仁義 之心感於下,和平之氣應於上,故災害不作,休祥薦 臻,四方底寧,萬物咸遂矣。臣前所謂「捄災旱在乎致 精誠」者。臣謹按《春秋》,魯僖公一年之中,三書不雨者, 以其人君有恤人之志也;文公三年之中,一書不雨 者,以其人君無閔人之心也。故僖致誠而旱不害物, 文無恤憫而變則成災。陛下有閔人之志,則無成災 之變矣。臣前所謂「廣播殖在乎視食力」者。臣謹按《春秋》:「君人者必時視人之所勤。人勤於力則功築罕,人 勤於財則貢賦少,人勤於食則百事廢。」今財食與力 皆勤矣,願陛下廢百事之用,以廣三時之務,則播植 不愆矣。臣前所謂「國廩罕蓄,本乎冗食尚繁」者。臣謹 按《春秋》:「臧孫辰告糴於齊」,《春秋》譏其無九年之蓄,一 年不登而百姓飢。臣願斥游惰之人以篤耕殖,省不 急之費以贍黎元,則廩蓄不乏矣。臣前所謂吏道多 端,本乎選用失當者,繇國家取人不盡其材,任人不 明其要故也。今陛下之用人也,求其聲而不求其實; 故人之趨進也,務其末而不務其本。臣願覈考課之 實,定遷序之制,則多端之吏息矣。臣前所謂「豪猾踰 檢,繇中外之法殊」者,以其官禁不一也。謹按《春秋》,齊 桓公盟,諸侯不日,而葵丘之盟,特以日者,美其能宣 明天子之禁,率奉王官之法,故《春秋》備而書之。然則 官者,五帝、三王之所建也;法者,高祖、太宗之所制也。 法宜畫一,官宜正名。今有分外官、中官之員,立南司、 北司之局,或犯禁於南,則亡命「於北;或正刑於外,則 破律於中。法出多門,人無所措。」繇兵農勢異,而中外 法殊也。臣聞古者因井田以制軍賦,間農事以修武 備,提封約卒乘之數,命將在公卿之列。故兵農一致, 而文武同方,以保乂邦家,式遏亂略。太宗置府兵,臺 省軍衛,文武參掌。閑歲則櫜弓力穡,有事則釋耒荷 戈,所以修復古「制,不廢舊物。」今則不然,夏官不知兵 籍,止於奉朝請;六軍不主武事,止於養階勳。軍容合 中官之政,戎律附內臣之職。首一戴武弁,疾文吏如 仇讎;足一踏軍門,視農夫如草芥。謀不足以翦除姦 兇,而詐足以抑揚威福;勇不足以鎮衛社稷,而暴足 以侵害閭里。羈紲藩臣,干陵宰輔,隳裂王度,汨亂朝 經。張武夫之威,上以制君父;假天子之命,下以御英 豪。「有藏姦觀釁之心,無伏節死難之誼,豈先王經文 緯武」之旨邪?臣願陛下貫文武之道,均兵農之功,正 貴賤之名,一中外之法,還軍衛之職,修省署之官。近 崇貞觀之風,遠復成周之制,自邦畿以刑下國,始天 子而達諸侯,可以制猾姦之彊,無踰檢之患矣。臣前 所謂「生徒惰業,繇學校之官廢」者,蓋國家貴其祿,賤 其能,先其事,後其行,故庶官乏通經之學,諸生無修 業之心矣。臣前所謂「列郡干禁,繇授任非人」者。臣以 為刺史之任,治亂之根本繫焉,朝廷之法制在焉。權 可以御豪彊,恩可以惠孤寡,彊可以禦姦寇,政可以 移風俗。其將校曾更戰陣,及功臣子弟,請隨宜酬賞。 苟無治人之術者,不當任此官,即絕干禁之患矣。臣 前所謂「百工淫巧」,繇制度不立者,臣請以官位祿秩, 制其器用車服,禁以金銀珠玉,錦鏽雕鏤。不蓄於私 室,則無蕩心之巧矣。臣前所謂辨枝葉者,繇考言以 詢行也;臣前所謂「形於恥格」者,繇道德而齊禮也。臣 前所謂「念生寡而食眾,可罷斥惰游」者,已備於前矣。 臣前所謂「令煩而治鮮,要察其行否」者,臣聞號令者, 治國之具也。君審而出之,臣奉而行之,或虧益止留, 罪在不赦。今陛下令煩而治鮮,得非持之者有所蔽 欺乎?臣前謂博延群彥,願陛下必納其言,造廷待問, 則小臣其敢愛死者。昔晁錯為漢削諸侯,「非不知禍 之將至,忠臣之心,壯夫之節,苟利社稷,死無悔焉。」臣 非不知言發而禍應,計行而身僇,蓋痛社稷之危,哀 生人之悔,豈忍姑息時忌,竊陛下一命之寵哉?昔龍 逢死而啟商,比乾死而啟周,韓非死而啟漢,陳蕃死 而啟魏。今臣之來也,有司或不敢薦臣之言,陛下又 無以察臣之心,退必戮於「權臣之手。臣幸得從四子 游於地下,固臣之願也。所不知殺臣者,臣死之後,將 孰為啟之哉?至如人主之闕,政教之疵,前日之弊,臣 既言之矣。若乃流下土之惠,修近古之治,而致和平 者,在陛下行之而已。」然上之所陳者,實以臣親承聖 問,敢不條對。雖臣之愚,以為未極教化之大端,皇王 之要道。伏「惟陛下事天地以教人恭,奉宗廟以教人 孝,養高年以教人悌長,字百姓以教人慈幼,調元氣 以煦育,扇太和以仁壽,可以消搖無為,垂拱成化。至 若念陶鈞之道,在擇宰相以任之,使權造化之柄;念 保定之功,在擇將帥以任之,使修閫外之寄;念百度 之求正,在擇庶官而任之,使顓職業之守;念百姓之 怨痛,在擇良吏以任之,使明惠養之術,自然言足以 為天下教,動足以為天下法,仁足以勸善,義足以禁 非,又何必宵衣旰食,勞神惕慮,然後致治哉!」是時第 策官左散騎常侍馮宿、太常少卿賈餗、庫部郎中龐 嚴見蕡對,嗟伏,以為過古晁、董而畏中官,眥睚不敢 取。士人讀其辭,至感概流涕者,諫官、御史交章論其 直。於時被選者二十有三人,所言皆冗齪常務,類得 優調河南府參軍事。李邰曰:「蕡逐我留吾顏其厚耶?」 乃上疏曰:「陛下御正殿,求直言,使人得自奮。臣才志 懦劣,不能質今古是非,使陛下聞未聞之言,行未行 之事,忽忽內思,愧羞神明。今蕡所對,敢空臆盡言。至 皇王之成敗,陛下所防閑,時政之安危,不私所料。」又 引《春秋》為據,漢魏以來,無與蕡比。有司以言涉訐忤不敢聞。自詔書下,萬口籍籍,歎其誠鯁,至於垂泣。謂 「蕡指切左右,畏近臣御怒,變興非常,朝野惴息。誠恐 忠良道窮,綱紀遂絕,季漢之亂,復興於今。以陛下仁 聖,近臣故無害忠良之謀;以宗廟威嚴,近臣故無速 敗亡之禍。指事取驗,何懼直言?且陛下以直言召天 下士,蕡以直言副陛下所問,雖訐必容,雖過當獎,書 於史策,千古光明。使萬一蕡不幸死,天下必曰:『陛下 陰殺讜直,結讎海內,忠義之士皆憚誅夷,人心一搖, 無以自解。況臣所對,不及蕡遠甚,內懷愧恥,自謂賢 良,奈人言何?乞回臣所授,以旌蕡直,臣逃苟且之慚, 朝有公正之路,陛下免天下之疑,顧不美哉』!」帝不納。 邰字子元,後歷賀州刺史。蕡對後七年,有甘露之難。 令狐楚、牛僧孺節度山南東西道,皆表蕡幕府,授祕 書郎,以師禮禮之。而宦人深嫉蕡,誣以罪,貶柳州司 戶參軍,卒。始,帝恭儉求治,志除凶人,然懦而不睿,臣 下畏禍不敢言,故蕡對極陳晉襄公殺陽處父以戒 帝。又引閽弒吳子,陰贊帝決帝後與宋申錫謀誅守 澄,不克,守澄廢帝弟漳王而斥申錫,帝依違其間,不 敢主也。賈餗與王涯、李訓、舒元輿位宰相,以謀敗,皆 為中宮夷其宗,而宦者益橫,帝以憂崩。及昭宗誅韓 全誨等,左拾遺羅袞上言:「蕡當太和時,宦官始熾,因 直言『策請奪爵土,復掃除之役,遂罹譴逐,身死異土 六十餘年,正人義夫,切齒飲泣。比陛下幽東內,幸西 州,王室幾喪,使蕡策蚤用,則杜漸防萌,逆節可消,寧 殷憂多難,遠及聖世耶?今天地反正,枉魄憤胔,有望 於陛下』。」帝感悟,贈蕡左諫議大夫,訪子孫授以官雲。
周墀
編輯按《河南通志》:周墀,字德升,汝南人。少孤,事母孝。舉進 士,為監察御史、集賢殿學士。為辭高古,文宗雅重之。 累遷中書侍郎。因議河湟事不合,罷為劍南東川節 度使。鄭顥言於帝曰:「世謂墀以直言相,亦以直言免。」 帝悟,加拜檢校尚書右僕射。卒贈司徒。
楊巨源
編輯按《山西通志》:「楊巨源,蒲州人。初為太常博士,太和中 遷國子司業,以能詩訓後進。及致仕歸,丞相惜之,白 以為本郡少尹,不絕其祿,有詩集行世。」
沈亞之
編輯按《浙江通志》:「沈亞之,字下賢。學於韓退之,與皇甫湜 以文往來。元和七年,以書不中第,李賀有詩送之。後 登進士。至太和初,李同捷反,乃以柏耆德利行營諸 軍計會,使亞之以殿中侍御史為其判官。會李祐平 德州,同捷窮,請降,耆乃馳入滄,誅同捷。諸將嫉其功, 比奏,攢詆之。文宗不得已,貶耆循州司戶參軍,亞之 貶南康尉。」
張祜
編輯按《全唐詩話》:祜長慶中深為令狐楚所知。楚鎮天平, 自草薦表,令以詩三百篇隨狀表進。祜至京,屬元稹 在內庭。上問之,稹曰:「祜雕蟲小巧,壯夫不為。或獎激 之,恐變陛下風教。」上頷之。由是失意東歸,有孟浩然 「身更不疑」之句。「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河滿 子,雙淚落君前。自倚能歌曲,先皇掌上憐。新聲何處 唱,腸斷李延年。」二章,祜所作宮詞也,傳入宮禁。武宗 疾篤,目孟才人曰:「吾即不諱,爾何為哉?」才人指笙囊 泣曰:「請以此就縊。」上惻然,復曰:「妾嘗藝歌,請對上歌 一曲,以泄其憤。」上許,乃歌一聲《河滿子》,氣亟立殞。上 令醫候之,曰:「體尚溫而腸已絕。」帝崩,柩重不可舉。或 曰:「非俟才人乎?」爰命其櫬,櫬至,乃舉祜為《孟才人,歎 序》曰:「才人以誠死,上以誠命,雖古之義激,無以過也。」 歌曰:「偶因歌態詠嬌嚬,傳唱宮中十二春。卻為一聲 《河滿子》,下泉須弔舊才人。」
按《郡閣雅言》:張祜素藉詩名,凡知己者皆當世英儒。 故杜牧之云:「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祜 有《華清宮詩》,為世所稱云:「龍虎旌旗雨露飄,鳳池歌 斷玉山搖。明皇上馬太真去,紅杏滿園香自消。」 按《青陽縣志》:「張祜,字承吉,南陵鄉人,唐才子之最。一 時賢俊多與之遊。令狐楚鎮天平日薦之,書奏不報, 每以」賢能受辟諸侯府。性狷介,不容物,輒自劾去。至 潤州,慕曲阿古淡有南朝遺風,遂僑寓焉。值杜牧守 池州,登九華樓,作詩寄祜,祜亦賦詩奉答。太和中卒。 所著有《張處士詩》三卷,行於世。皮日休、陸龜蒙等有 詩弔之。
按《野客叢談》:「張祜,《唐書》無傳,有文集十卷,不著本末。 其粗見於《松陵集》。顏萱序中曰:『過祜丹陽故居,已易 他主。祜有四男一女,男曰椿兒、桂兒、椅兒、杞兒,三已 物故,惟杞為遺孕,與女尚存。故姬崔氏,霜鬢黃冠,杖 策迎門,與之話舊,歷然可聽。琴書圖籍,今屬他人。橫 塘之西,有田數百畝,力既貧窶,十年不耕,歲賦萬錢, 求免無所』。」陸龜蒙亦序曰:「祜元和中作宮體小詩,辭 曲艷發。及老大,稍窺建安風格。或薦之天子,書奏不 下,受辟於諸侯府。性狷介,不容物,輒自劾去。居曲阿, 性嗜水石,悉力致之。不蓄善田利產,為身後計。死未二十年,而故姬遺孕,凍餒不暇。」觀二公所序,可以見 祜平生大略矣。按《松陵集》,時事在咸通閒。龜蒙所謂 「死未二十年」之語推之,祜死於宣宗大中之初年,是 祜經涉十一朝也。計死時且百二十歲,其壽如此之 長,是未可深詰也。祜嘗有詩曰:「椿兒遶樹春園裏,桂 子尋花夜月中。」又詩曰:「一身扶杖二兒隨。」《桂苑叢談》 惟知祜有此二子,不知又有所謂椅兒、杞兒者,併表 而出之。
薛逢
編輯按《唐書文藝傳》:「薛逢,字陶臣,蒲州河東人。會昌初,擢 進士第。崔鉉鎮河中,表在幕府。鉉復宰相,引為萬年 尉,直弘文館,歷侍御史、尚書郎。持論鯁切,以謀略高 自標顯。初與彭城劉瑑交,瑑文辭出逢數人下,常易 之,瑑稍親近,逢不得意,遂相忿恨。會瑑當國,有薦逢 知制誥者,瑑猥言『先朝以兩省官、給事舍人先治州』」 縣乃得除。逢未試州,執不可,乃出為巴州刺史,而楊 收、王鐸同牒署第。收輔政,逢有詩,微辭譏訕,收銜之, 復斥蓬、綿二州刺史。收罷,以太常少卿召還,歷給事 中。鐸為宰相,逢又以詩訾鐸,鐸怒,中外亦鄙逢褊傲, 故不見齒。遷祕書監,卒。子廷珪,進士及第。大順初,以 司勳員外郎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從昭宗次華州,引 拜左散騎常侍,稱疾免,客成都。光化中,復為舍人,累 尚書左丞。朱全忠兼四鎮,廷珪以官告使至汴,客將 先見,諷其拜,廷珪徉不曉,曰:「吾何德,敢受令公拜乎?」 及見,卒不肯加禮。
《按摭言》:薛逢晚年厄於宦途,常策羸赴朝,值新進士 綴行而行,團司所由輩見逢,斥令迴避,遣一介曰:「報 道莫乞相,阿婆三五年少時,也曾東塗西抹來。」
柳公權
編輯按《唐書柳公綽傳》:公權,字誠懸,公綽弟也。年十二,工 辭賦。元和初,擢進士第。李聽鎮夏州,表為掌書記。因 入奏穆宗曰:「朕嘗於佛廟見卿筆蹟,思之久矣。」即拜 右拾遺侍書學士,再遷司封員外郎。帝問公權用筆 法,對曰:「心正則筆正,筆正乃可法矣。」時帝荒縱,故公 權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筆諫也。公綽嘗寓書宰相李 宗閔,言家弟本志儒學,先朝以侍書見用,頗類工祝, 願徙散秩。乃改右司郎中、弘文館學士。文宗復召侍 書,遷中書舍人,充翰林書詔學士。嘗夜召對子亭,燭 窮而語未盡,宮人以蠟液濡紙繼之。從幸未央宮,帝 駐輦曰:「朕有一喜,邊戍賜衣久不時,今中春而衣已 給。」公權為數十言稱賀,帝曰:「當賀我以詩。」宮人迫之, 公權應聲成文,婉切而麗,詔令再賦,復無停思。天子 甚悅,曰:「子建七步,爾乃三焉。」常與六學士對便殿,帝 稱漢文帝恭儉,因舉袂曰:「此三澣矣。」學士皆賀,獨公 權無言。帝問之,對曰:「人主當進賢退不肖,納諫諍,明 賞罰。服澣濯之衣,此小節耳,非有益治道者。」異日與 周墀同對,論事不阿,墀為惴恐,公權益不奪。帝徐曰: 「卿有諍臣風,可屈居諫議大夫。」乃自舍人下遷,仍為 學士、知制誥。開成三年,轉工部侍郎,召問得失,因言: 「郭旼領邠寧,而議者頗有臧否。」帝曰:「旼,尚父從子,太 皇太后季父,官無玷。𡙇自大金吾位方鎮,何所更議?」 答曰:「旼誠勳舊,然人謂獻二女乃有是除,信乎?」帝曰: 「女自參承太后,豈獻哉?」公權曰:「疑嫌間不可戶曉。」因 引王珪諫廬江王妃事。是日,帝命中宮自南內送女 還旼家,其忠益多類此。遷學士承旨。武宗立,罷為右 散騎常侍。宰相崔珙引為集賢院學士,知院事。李德 裕不悅,左授太子詹事,改賓客,累封河東郡公,復為 常侍,進至太子少師。大中十三年,天子元會,公權稍 耋忘先群臣稱賀,占奏忽謬,御史劾之,奪一季俸,議 者恨其不歸事。咸通初,乃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年八 十八,贈太子太師。公權博貫經術,於《詩》《書》《左氏春秋》 《國語》《莊周書》尤邃。每解一義,必數十百言。通音律,而 不喜奏樂,曰:「聞之令人驕怠。」其書法結體勁媚,自目 一家。文宗嘗召與聯句,帝曰:「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 長。」公權屬曰:「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它學士亦屬 繼,帝獨諷公權者,以為詞情皆足,命題於殿壁,字率 徑五寸,帝歎曰:「錘王無以尚也。」其遷少師,宣宗召至 御座前,書紙三番,作真、行、草三體,奇祕,賜以器幣,且 詔自書謝章,無限真、行。當時大臣家碑誌,非其筆,人 以子孫為不孝,外夷入貢者,皆別署貨貝,曰「此購柳 書。」嘗書京兆西明寺《金剛經》,有鍾、王、歐、虞、褚、陸諸家 法,自為得意。凡公卿以書貺遺蓋鉅萬,而主藏奴或 盜用。嘗貯盃盂一笥,縢識如故,而器皆亡。奴妄言叵 測者,公權笑曰:「銀盃羽化矣。」不復詰,唯研筆圖籍自 鐍,祕之。
按《雲仙雜記》,公權以隔風紗作《龍城記》。及入朝,名品 號錦樣書以進。上方御剪刀麪、月兒羹,即命分賜。 按,《全唐詩話》:公權,武宗朝在內庭,上嘗怒一宮嬪久 之,既而復召,謂公權曰:「朕怪此人,若得學七一篇,當 釋然矣。」目御前蜀牋數十幅授之,公權略不佇思,而 成一絕曰:不分前時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長門。今朝卻「得君王顧,重入椒房拭淚痕。」上大悅,令宮人上前 拜謝之。
文宗時,充翰林學士,從幸永安宮,苑中駐蹕,謂公權 曰:「我有一喜事,邊上賜衣,久不及時。今年二月給春 衣訖。」公權前奉賀,上曰:「可賀我以詩。」宮人迫其進,公 權應聲曰:「去歲雖無戰,今年未得歸。皇恩何以報,春 日得春衣。」上悅,激賞之。
項斯
編輯按《臨海縣志》:「項斯,字子遷,未第時,以詩謁祭酒楊敬 之,敬之贈詩云:『幾度見詩詩盡好,及觀標格過於詩。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由是詩名遍達 長安。明年,會昌二年,登進士上第。始,水部張籍為律 格詩,惟朱慶餘親受其旨,既而任蕃、陳標、章孝標、司 空圖咸及門焉。寶曆、開成之際,子遷尤為水部所知, 聲價特甚,故其詩格與之相類。官終丹徒縣尉。有《會 昌丹徒尉詩集》一卷行世,張洎序之。
薛宜僚
編輯按《全唐詩話》:宜僚以左庶子充新羅冊贈使,至青州, 悅一妓段東美,賦詩曰:「阿母桃花方似錦,王孫草色 正如煙。不須更向滄溟望,惆悵歡情又一年。」到外國, 謂判官苗甲曰:「東美何故頻見夢中?」數日而卒。櫬至 青,段奠之,一慟而卒。
趙嘏
編輯按《江南通志》:趙嘏,字承祐,楚州山陽人。杜紫微見其 《早秋》詩,吟詠不已,因稱為趙倚樓。又贈以詩曰:「今代 風騷將,誰登李杜壇?」為名流賞異如此。宣宗嘗索嘏 詩首卷,題秦皇云:「徒知六國隨斤斧,莫有群儒定是 非。」不悅,由是功名不顯。卒於渭南尉。
按《全唐詩話》:嘏字承祐,曾有詩曰:「早晚粗酬身事了, 水邊歸去一閑人。」果卒於渭南尉。嘏嘗家於浙西,有 美姬惑之,洎計偕。會中元鶴林之游,浙帥窺其姬,遂 奄有之。明年,嘏及第,因以一絕箴之曰:「寂寞堂前日 又曛,陽臺去作不歸雲:當時聞說沙吒利,今日青娥 屬使君。」浙帥不自安,遣一介歸之。嘏方出關,逢於橫 「《水驛》,姬抱嘏慟哭而卒。」葬於《橫水之陽》。
按《摭言》:杜紫微《覽趙渭南卷》詩云:「殘星幾點鴈橫塞, 長笛一聲人倚樓。」因目嘏為「趙倚樓。」復贈詩曰:「今代 風騷將,誰登李杜壇。灞陵鯨海動,翰苑鶴天寒。」
盧肇
編輯按《江西通志》:「盧肇,字子發,宜春人。兒時見宜春令盧 萼,奇之,曰:『子異日當有聞』。肇於是益力於學,舉會昌 二年鄉試,入京獻書。侍郎王起,時知貢舉,遂以名薦, 擢進士第一,授潼關防禦判官。初,肇之未舉也,李德 裕謫州長史,殊遇肇。後肇應進士,德裕復入相,見肇 至,喜曰:『吾喜為金榜得狀元矣』。」遂魁天下。為判官,雖 受裕知己,絕無倚附。久之,使相盧商、太尉裴休、左僕 射盧簡求先後奏辟從事。稍遷著作郎,除倉部員外 郎,充集賢院學士,進朝散大夫,持節歙州諸軍事。肇 於是觀日月之運,察盈虛之理,審黃鐘,窺碧落,倣司 馬遷、張衡之書,廣相如、子雲之奏,為《海潮賦》,且敘其 詞以獻。賦成上之,詔褒諭,宣付史館。移鎮宣、池二州, 遷吉州刺史。所著有《文標集》。子文秀,咸通中進士,為 長安令,有聲。官至弘文館學士。
盧邈
編輯按《江西通志》:「盧邈,肇族子,進士,獻《迴文詩》二百首,官 至祕書省正字。」
黃頗
編輯按《江西通志》:「黃頗,字無頗,宜春人。韓愈為州刺史,頗 師之,為文章遂大振。與盧肇齊名,素不相下。頗鄉試 高等,而肇狀元及第。會昌末,頗亦舉進士,為監察御 史。有文千篇行於世。」一雲「千疑作十。」
按《摭言》:韓愈自潮州量移宜春郡,頗學愈為文,亦振 大名。頗嘗觀盧肇為碑版,則唾之而去。頗與肇同鄉, 頗富而肇貧,同日遵路赴舉,郡牧餞頗離亭,肇駐蹇 十里以俟。明年,肇以第一名還袁,因競渡即席賦詩 云:「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杜牧
編輯按《唐書杜佑傳》:佑子從郁,從郁子牧。牧字牧之,善屬 文,第進士,復舉賢良方正。沈傳師表為江西團練府 巡官,又為牛僧孺淮南節度府掌書記,擢監察御史, 移疾分司東都,以弟顗病棄官,復為宣州團練判官, 拜殿中侍御史內供奉。是時,劉從諫守澤潞,何進滔 據魏博,頗驕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長慶以來,朝廷措」 置無術,復失山東鉅封劇鎮,所以繫天下輕重,不得 承襲輕授,皆國家大事。嫌不當位而言實有罪,故作 《罪言》。其辭曰:「生人常病兵,兵祖於山東,羨於天下。不 得山東,兵不可死。山東之地,禹畫九土曰冀州。舜以 其分太大,離為幽州,為并州。程其水土,與河南等,常 重十三。故其人沈騺多材力,重許可」,能辛苦。魏、晉以 下,工機纖雜,意態百出,俗益卑弊,人益脆弱。唯山東 敦五種,本兵矢,他不能蕩而自若也。產健馬,下者日馳二百里,所以兵常當天下。冀州,以其恃強不循理, 冀其必破弱,雖已破,冀其復強大也。并州,力足以並 吞也。幽州,幽陰慘殺也,聖人因以為名。黃帝時,蚩尤 為兵階,自後帝王多居其地。周劣,齊霸不一世;晉大, 常傭役諸侯。至秦,萃銳三晉,經六世乃能得韓,遂折 天下脊,復得趙,因拾取諸國。韓信聯齊有之,故蒯通 知漢楚,輕重在信。光武始於上谷,成於鄗。魏武舉官 渡,三分天下有其二。晉亂胡作,至宋武號英雄,得蜀, 得關中,盡有河南地,十分天下之八,然不能使一人 渡河「以窺胡。」至高齊荒蕩,宇文取之,隋文因以滅陳, 五百年間,天下乃一家。隋文非宋武敵也,是宋不得 山東,隋得山東,故隋為王,宋為霸。由此言之,山東王 者不得不為王,霸者不得不為霸。猾賊得之,足以致 天下不安。天寶末,燕盜起,出入成皋、函、潼間,若涉無 人地。郭、李輩兵五十萬,不能過鄴,自爾百餘城,天下 力盡,不得尺寸,人望之若回鶻、吐蕃,義無敢窺者。國 家因之畦河,修障戍,塞其街蹊,齊、魯、梁、蔡,被其風流, 因以為寇。以裏拓表,以表撐裏,混澒回轉顛倒橫邪, 未常五年間不戰,生人日頓委,四夷日昌熾。天子因 之幸陝,幸漢中,焦焦然七十餘年,運遭孝武,澣衣一 肉,不畋不樂。自卑冗中拔取將相,凡十三年,乃能盡 得河南山西地,洗削更革,罔不能適,唯山東不服,亦 再攻之,皆不利。豈天使生人未至於帖泰耶?豈人謀 未至耶?何其艱哉!今日天子聖明,超出古昔,志於平 治,若欲悉使生人無事,其要先去兵,不得山東,兵不 可去。今者上策莫如自治。何者?當貞元時,山東有燕、 趙、魏叛,河「南有齊、蔡叛,梁徐陳汝白馬津、盟津、襄鄧、 安黃、壽春,皆戍厚,兵十餘所,纔足自護治所,實不輟 一人以他使,遂使我力解勢弛,熟視不軌者無可奈 何。」階此,蜀亦叛,吳亦叛,其他未叛者,迎時上下,不可 保信。自元和初至今二十九年間,得蜀得吳,得蔡得 齊,收郡縣二百餘城,所未能得,唯山東百城耳。土地 人戶,財物用兵,較之往年,豈不綽綽乎?亦足自以為 治也。法令制度,品式條章,果自治乎?賢才奸惡,搜選 置捨,果自治乎?障戍鎮守,干戈車馬,果自治乎?井閭 阡陌,倉廩財賦,果自治乎?如不果自治,是助虜為虜。 環士三千里,植根七十年,復有天下,陰為之助,則安 可以取?故曰:「上策莫如自治,中策莫如取魏。魏於山 東最重,於河南亦最重。魏在山東,以其能遮趙也。既 不可越魏以取趙,固不可越趙以取燕」,是燕趙常取 重於魏,魏常操燕趙之命,故魏在山東最重。黎陽距 白馬津三十里,新鄉距盟津一百五十里,陴壘相望, 朝駕暮戰,是二津虜能潰。一則馳入成皋,不數日間, 故魏於河南亦最重。元和中,舉天下兵,誅蔡誅齊,頓 之五年,無山東憂者,以能得魏也。昨日誅滄,頓之三 年,無山東憂,亦以能得魏也。長慶初誅趙,一日五諸 侯兵四出潰解,以夫魏也。昨日誅趙,罷如長慶時,亦 以失魏也。故河南山東之輕重在魏,非魏彊大地形 使然也。故曰「取魏為中策,最下策為浪戰,不計地勢」, 不審攻守是也。兵多粟多,敺人使戰者,便於守;兵少 粟少,人不敺自戰者,便於戰。故我常失於戰,虜常困 於守。山東叛且三五世,後生所見,言語舉止,無非叛 也。以為事理正當如此,沈酣入骨髓,無以為非者,至 有圍急食盡,啖屍以戰,以此為俗,豈可與決一勝一 負哉!自十餘年凡三收趙,食盡且下,郄士美敗趙復 振,杜叔良敗趙復振,李聽敗趙復振。故曰:「不計地勢, 不審攻守,為浪戰,最下策也。」累遷左補闕、史館修撰, 改膳部員外郎。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會昌中,黠戛 斯破回鶻,回鶻種落潰入漠南。牧說德裕,不如遂取 之。以為「兩漢伐虜,常以秋冬當匈奴勁弓折膠,重馬 免乳,與之相校,故敗多勝少。今若以仲夏發幽、並突 騎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與無類矣。」德裕善之。會劉 稹拒命,詔諸鎮兵討之。牧復移書於德裕,「以河陽西 北去天井關疆百里,用萬人為壘,窒其口,深壁勿與 戰。成德軍世與昭義為敵,王元逵思一雪以自奮,然 不能長驅徑擣上黨,其必取者在西面。今若以忠武、 武寧兩軍,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潤弩手二千,道絳而 入,不數月必覆賊巢。昭義之食盡,仰山東常日節度 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單少,可乘虛襲取。故兵聞拙 速,未睹巧之久也。」俄而澤、潞平,略如牧策。歷黃、池、睦 三州刺史,入為司勳員外郎,常兼史職。改吏部,復乞 為湖州刺史。踰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 牧剛直有奇節,不為齪齪小謹,敢論列大事,指陳病 利尤切至。少與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處 成敗,甘等不及也。牧亦以疏直,時無右援者。從兄悰 更歷將相,而牧困躓不自振,頗怏怏不平。卒,年五十。 初,牧夢人告曰:「爾應名畢。」復夢書「皎皎白駒」字。或曰: 「過隙也。」俄而炊甑裂,牧曰:「不祥也。」乃自為墓誌,悉取 所為文章焚之。牧於詩情致豪邁,人號為小杜,以別 杜甫雲。
按《舊唐書杜佑傳》,牧注曹公所定《孫武》十三篇,行於代,有集二十卷,曰《杜氏樊川集》。子德祥,官至丞郎。按《本事詩》,牧弱冠成名,與一二同年遊文公寺,有禪 僧擁褐獨坐,與之語,其元言妙旨,咸出意表。問杜姓 字,具以對之。又云:修何業,傍人以累捷誇之,顧而笑 曰:「皆不知也。」杜嘆訝,因題詩曰:「家在城南杜曲傍,兩 枝」仙桂一時芳。禪師都未知名姓,始覺空門意味長。 按《全唐詩話》:杜牧為御史,分務洛陽。時李司徒願罷 鎮閑居,聲妓豪侈,洛中名士咸謁之。李高會朝客,以 杜持憲,不敢邀致。杜遣座客達意,願預斯會。李不得 已邀之。杜獨坐南行,瞪目注視,引滿三巵,問李云:「聞 有紫雲者孰是?」李指之,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虛得,宜 以見惠。」李俯而笑,諸妓亦回首破顏。杜又自飲二爵, 朗吟而起曰:「華堂今日綺筵開,誰喚分司御史來?忽 發狂言驚滿座,兩行紅粉一時迴。」意氣閑逸,旁若無 人。牧不拘細行,故詩有「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 薄倖名。」吳武陵以《阿房宮賦》薦於崔郾,遂登第。郾東 都放榜,西都過堂,牧詩曰:「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 人走馬回。秦地少年多釀酒,即將春色入關來。」
杜顗
編輯按《唐書杜佑傳》:「牧弟顗,字勝之,幼病目,母禁其為學, 舉進士,禮部侍郎賈餗語人曰:『得杜顗,足敵數百人』。 授祕書省正字。李德裕奏為浙西府賓佐。德裕貴盛, 賓客無敢忤,惟顗數諫正之。及謫袁州,歎曰:『門下愛 我皆如顗,吾無今日』。太和末,召為咸陽尉,直史館。嘗 語人曰:『李訓、鄭注必敗。行未及都,聞難,作疏辭疾歸』。」 顗亦善屬文,與牧相上下。竟以喪明卒。
許渾
編輯按《全唐詩話》:「許渾,睦州人,字用晦,圉詩之後。大中三 年,任監察御史,以疾乞東歸,終郢睦二州刺史。」 按《江南通志》:「許渾,丹陽人。舉進士,授太平尉,遷監察 御史,歷睦、郢二州刺史。所賦詩號《丁卯集》。」
李濤
編輯按《全唐詩話》:李濤,長沙人也。篇詠甚著,如「水聲長在 耳,山色不離門」,又「掃地樹留影,拂床琴有聲」,又「落日 長安道,秋槐滿地花」,膾炙人口。溫飛卿任太學博士, 主秋試,濤與衛丹、張卻等詩賦皆牓於都堂。
李廓
編輯按:《全唐詩話》:廓,李程之子也。登元和進士第。大中中, 拜武寧節度使,不能治軍。補闕鄭魯言:「『新麥未登,徐 必亂』。既而軍亂,果逐廓。」按舊史,廓有詩名,大中末,累 官至潁州刺史,再為觀察使。子晝亦登進士第。
莫宣卿〈休符〉
編輯按《廣東通志》:「莫宣卿,字仲節,封川人。父讓仁,有隱德, 幼孤,隨母梁適開建,亦姓莫氏。雋拔稱神童,與群兒 戲沙中,題詩云:『我本南山鳳,豈同凡鳥群』。人奇之。比 長,搆書屋於麒麟山下,奮志讀書。大中五年,狀元及 第,授台州別駕。以母老乞歸養,賜其鄉曰錦衣。」今開 建縣之金縷村有莫狀元讀書堂及片玉亭。嶺南大 魁天下,自宣卿始。其族人休符,受知鄭愚,為融州刺 史,權知春州。嘗著《桂林風土記》。
陳陶
編輯按孫光憲《北夢瑣言》:「大中年,洪州處士陳陶者,有逸 才,歌詩中似負神仙之術,或贍王霸之說,雖文章之 士亦未足憑,而以詩見志,乃宣父之遺訓也。其詩句 云:『江湖水深淺,不足掉鯨尾』。又云:『飲冰狼子瘦,思日 鷓鴣寒』。又云:『中原不是無麟鳳,自是皇家結網疏』。又 云:『一鼎雄雌金液火,十年寒暑鹿霓衣。寄與東流任 班鬢,向隅終守鐵梭飛』。」諸如此例,不可殫記。著《癖書》 十卷,聞其名而未嘗見之。〈或雲癖書是鍾離從事陳岳所著今兩存之〉
劉得仁
編輯按《全唐詩話》:得仁,貴主之子,自開成至大中,三朝昆 弟,皆歷貴仕。而得仁苦於詩,出入舉場三十年,卒無 成。嘗自述曰:「外家雖是帝,當路且無親。」又云:「外族帝 王是,中朝親故稀。翻令浮議者,不許九霄飛。」既終,詩 人競為詩弔之。
曹唐
編輯按《廣西通志》:「曹唐,字堯賓,臨桂人。初為道士。太和中, 舉進士,累為諸府從事。及仕諸幕,頗多贈酬,有《大小 遊仙》及《買劍》《雙松》《病馬》諸篇傳於世。七言如『鷓鴣思 起歌聲動,鴝鵒身翻舞袖齊』。」五言如「『斬蛟青海上,射 虎黑山頭』。紀唐詩者以為屬對清切雲。」
按《北夢瑣言》:唐進士曹唐遊仙詩,才情縹緲,岳陽李 遠員外每吟其詩而思其人。一日曹往謁之,李倒屣 而迎。曹生人質充偉,李戲之曰:「昔者未睹標儀,將謂 可乘鸞鶴;此際拜見,安知壯水牛亦恐不勝其載。」時 人聞而笑之。
曹鄴
編輯按《廣西通志》:「曹鄴,字鄴之,陽朔人。嘗作《四怨》、三愁、五 情詩,為中書舍人韋慤所知,力薦於主司。大中間,登 進士第,由天平節度掌書記,遷太常博士。時相高璩、 白敏中相繼薨,鄴言璩交遊醜雜,進取多蹊。逕諡法『不思妄愛曰『刺』,請諡為刺』。又責敏中病不堅退,且逐 諫臣,怙威肆行,諡曰醜。」其持論不阿如此。後徙居桂 林城阜財坊。坊在市西門,其時令狐觀察以鄴所居。 改為「鶯遷坊。」歷祠部郎中,終洋州刺史。有《集》三卷。
裴休
編輯按《唐書》本傳:「裴休,字公美,孟州濟源人。父肅,貞元時 為浙東觀察使。劇賊栗鍠誘山越為亂,陷州縣,肅引 州兵破禽之,自記《平賊》一篇上之,德宗嘉美,生三子。 休,仲子也,操守嚴正。方兒童時,兄弟偕隱家墅,晝講 經,夜著書,終年不出戶。有餽鹿者,諸生共薦之,休不 食,曰:『疏食猶不足,今一啖肉,後何以繼』?擢進士第,舉」 賢良方正異等,諸府辟署。入為監察御史,更內外任。 至大中時,以兵部侍郎領諸道鹽鐵轉運使。六年,進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奏言:「宰相論政上前,知印者 次為《時政記》。所論非一,詳己辭,略它議。事有所缺,史 氏莫得詳。請宰相人自為記,合付史官。」詔可。進中書 侍郎。太和後,歲漕江、淮米四十萬斛至渭河倉者纔 十三。舟楫僨敗,吏乘為姦,冒沒百端,劉晏之法盡廢。 休分遣官詢按其弊,乃命在所令長兼董漕,褒能者, 謫怠者,由江抵渭。舊歲率雇緡二十八萬,休悉歸諸 吏,敕巡院不得輒侵牟,著《新法》十條。又立稅茶十二 法,人以為便。居三年,粟至渭倉者百二十萬斛,無留 壅。時方鎮設邸閣,居茶取直,因視商人它貨橫賦之, 道路苛擾。休建言「許收邸直,毋擅賦商人。」又收山澤 寶冶悉歸鹽鐵。秉政凡五歲,罷為宣武軍節度使,封 河東縣子。久之,由太子少保分司東都,復起歷昭義、 河東、鳳翔、荊南四節度。卒,年七十四,贈太尉。休不為 皦察行,所治吏下畏信。能文章,《書楷》遒媚有體法。為 人醞藉,進止雍閑。宣宗嘗曰:「休真儒者。」然嗜浮屠法, 居常不御酒肉,講求其說,演繹附著數萬言,習歌唄 以為樂。與紇干、𣳻素善,至為桑門,號以「相」字,當世嘲 薄之,而所好不衰。
按《全唐詩話》:休字公美,孟州人。大中六年為相,能文 章,為人醞藉,進止雍閑。宣宗曰:「休真儒者。」
《贈黃糵山僧希運》詩曰:「自從大士傳心印,額上圓珠 七尺身。掛錫十年棲蜀水,浮杯今日渡江濱。一千龍 象隨高步,萬里香華結勝因。擬欲事師為弟子,不知 將法付何人。」休會昌中官於鍾陵。請運至郡,以所解 一篇示之。師不顧曰:「若形於紙墨,何有吾宗?」休問其 故,曰:「上乘之印,唯是一心,更無別法。心體一空,萬緣 俱寂,如大日輪,升於虛空,其中照耀,靜無纖埃。證之 者無新舊,無淺深。說之者不立義解,不開戶牖,直下 便是,動念即乖。」其後休錄之為《傳心法要》雲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