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
第一百十九卷目錄
簫部彙考二
元史〈禮樂志〉
明會典〈大樂制度 中和韶樂制度〉
荊川稗編〈簫〉
朱載堉律呂精義〈簫 大簫小樣圖 小簫小樣圖 古簫考證 大簫小
簫 底簫櫝簫〉
屠隆考槃餘事〈簫〉
王圻續文獻通考〈明簫製〉
簫部藝文一
洞簫賦 漢王褒
漢宮人誦洞簫賦賦 唐黃滔
吹竹學鳳鳴賦 梁洽
洞簫賦 闕名
參差賦 明王寵
簫部藝文二〈詩詞〉
簫史曲 齊張融
詠簫 梁劉孝儀
短簫 張嵊
簫史曲 陳江總
詠簫 唐李嶠
鳳臺曲 李白
相思 李商隱
小遊仙詩 曹唐
聽文都知吹簫 宋梅堯臣
吹簫 金邊元鼎
無題 元郭鈺
聽吹簫次韻寄釣鼇 辛敬
客舍雨中聽江卿吹簫 明高啟
贈龐生吹簫 王弼
聞簫聲 吳鼎芳
詠湘妃竹簫應教 許觀
鐵簫歌 袁宗
雨夜聞簫〈以上詩〉 葉小鸞
鳳凰臺上憶吹簫〈沈野雲吹簫〉 元張翥
水龍吟〈吹簫曲用東坡韻〉 明劉基
玉樓春〈秋夜聞吹簫次韻〉 吳子孝
賀新郎〈題秦女吹簫圖以上詞〉瞿佑
簫部選句
樂律典第一百十九卷
簫部彙考二
編輯《元史》
編輯
《禮樂志》
編輯
登歌樂器,簫二,編竹為之。每架十有六管,闊尺有六 分。黑搶金鸞鳳為飾,鍮石釘鉸,以黃絨紃維於人項, 左右復垂紅絨絛結。架以木為之,高尺有二寸,亦號 「排簫」,韜以黃囊。
宴樂之器簫,制如笛,五孔。
《明會典》
編輯
《大樂制度》
編輯
簫十二管,以紫竹為之,長一尺九寸,六孔,閒纏以絃 線,裹以錫箔,無底,直吹之。
《中和韶樂制度》
編輯
排簫四架。每架高一尺五分。廣一尺一寸五分。用竹 十六管。其下參差列於硃漆架、木匾架二、俱戧金鳳 文
簫十二管,以竹為之,長一尺八寸,閒纏以絃線,有六 孔,前五後一。
《荊川稗編》
編輯
《簫》
編輯
八音屬竹,截紫竹為之,長一尺九寸五分,前五孔、後 一孔,通六孔,各徑二分,口開半竅。〈缺二字〉口,直而吹之。 後一孔,黃鍾清律以「六」字應之,凡吹「六」字,止開此孔, 前五孔皆閉。其第二孔,南呂律以「工」字應,凡吹「工」字, 此孔與下四孔皆開,餘皆閉。第三孔,林鍾律以「尺」字 應,凡吹「尺」字,此孔與下三孔皆開,餘皆閉。第四孔,仲 呂律以「上」字應,凡吹上字,此孔與下二孔皆開,餘皆 閉。第六孔,太蔟律以「四」字應,凡吹「四」字,止開此孔,餘 皆閉。惟黃鍾律六孔皆閉,以「合」字應之。下有一孔相 通,以紅絨繫之。吹者宜緩取其音,斯悠揚不迫。
《朱載堉律呂精義》
編輯
《簫》
編輯
謹按《十三經註疏》《毛詩、周頌》簫管備舉條下引《爾雅 釋樂》云:「大簫謂之言,小者謂之筊。」郭璞曰:「簫大者編
二十三管,長尺四寸。小者十六管,長尺二寸,一名籟又引《風俗通》云:「簫,參差象鳳翼,十管,長二尺。」其言管數長短不同。《爾雅疏》亦引《風俗通》云:「舜作簫,其形參 差,象鳳翼,十管,長二尺。」今本《風俗通》但作長一尺,復 與唐儒所見之本不同。臣愚以為於理皆通。蓋古本 《風俗通》言二尺者,指倍律也。今本《風俗通》言一尺者, 指正律也。惟言「十管」,疑有脫文,當從郭《註》,作「十六管」 者是矣。《隋書樂志》曰:「簫十六管,長二尺。」而無二十三 管之簫。今則兼從二書之說,其長二尺者為大簫,謂 之言;其長一尺者為小簫,謂之筊。小大二等,皆十六 管。以筆竹或笙竹佳者,帶皮用之。於多竹中,擇取天 生兩端圓勻合外徑之數者最佳。不必削治,但揩拭 極光淨,兩端截齊,勿令傷損其質。若夫內徑,或修治 之,使合規度可也。兩端飾以朱漆,外則不漆。《文選》所 謂「因其自然而絳脣錯雜」也。除邊管外,其餘諸管,兩 旁略削使平,平處使鰾則固,不然則不固也。上有二 束,象牙為之,隨器大小,狀類腰帶,銅釘閒飾。《文選》所 謂「帶以象牙,而羅鱗捷獵」也。世有排簫,以木為櫝,搶 金雲鳳,其形陋,可笑也。蔡邕謂:「簫有底,以蠟實之,增 損則和。」此乃漢末賣飴餳者所吹俗器,非古之簫也。 劉濂曰:「簫乃十二律之本體,虞廷最重之器,故曰:韶 簫長短並列,有似鳳翼。」故曰:「鳳簫。一管一音,無事假 借。其十二管長短俱如本律,或用加倍,即鳳簫制也。」 此言得之矣,而又曰:「或長俱如黃鍾,以蠟次第實之」, 亦何誤耶?
小簫小樣圖
{{{2}}}
右按虞庭竹音之器,但云「下管」 ,及雲「簫韶」 而已,則此二器豈非竹音之領袖歟?《詩》雲「簫管備舉」 ,此之謂也。夫律與管,蓋一物而二名,若管與簫,則大同而小異。特而吹之,是謂之管,編而吹之,是謂之簫,亦猶鐘磬之有特、有編也。是故鐘磬及簫皆以十六枚為一具。或謂以二十三枚為一具者,非也。簫即是管,管即是律,其長短廣狹皆與算術合。上文律管條內載之詳矣。如法造成律管,而削治其兩旁鰾令堅固,是名簫耳。朱脣象帶之說,見《文選洞簫賦》,古未必盡然也。聊引此以證簫之有櫝者,非也。
《古簫考證》
編輯
朱熹《語錄》曰:「今之簫管乃是古之笛,雲簫方是古之 簫。雲簫者,排簫也。其長短管數,經典無明文,而見於 傳註者,不過應劭、郭璞二家而已。應氏漢人,在先,郭 氏晉人,在後,二家所說,頗有異同焉。陳祥道引《風俗 通》之說,謂簫長二尺,其弟暘引《風俗通》之說,謂簫長 三尺,今本《風俗通》之說,但云長一尺。長一尺者,正律」 是也。長二尺者,倍律是也。長三尺者,或傳寫之誤歟? 《隋書樂志》謂:「簫十六管,長二尺。」《爾雅注》謂「大簫長尺 四寸,小者長尺二寸。」恐亦傳寫之誤,不可考也。陳暘 謂「簫象鳳,乃火禽也。火數二七,故長尺四。」其陋可笑。 據理論之,當從「長二尺,長一尺。」其說皆是。
《大簫小簫》
編輯
《爾雅》:「瑟有大瑟、小瑟,琴有大琴、小琴,乃至鐘、磬、塤箎、 笙、簫、管、籥、鼓𩊠之屬,皆分大小二等,或加中為三等。」 李文察《論備器》曰:「備也者,合大與小之謂也。小者合 律呂之本數,大者合律呂之倍數。自鐘磬以至琴、瑟、 簫、笛、笙、塤、𩊠、鼓之屬,有大者,有小者,皆倍數為之也。 蓋本數其聲清,倍數其聲濁,單清失之輕,單濁失之」 重。輕重之閒,乃天地之所以合德,四象之所以合氣, 中聲之所以妙用。故必大小器而並奏之,一合於律 呂之和而不見其乖戾,此樂之大成,所以為妙焉。若 夫單器者,小成之用也。是故知倍數之理,則律呂可 求其端,樂器可求其始。名器雖多,皆為樂中之妙用, 而不可無者也
《底簫櫝簫》
編輯
陳暘《樂書》曰:「宋朝太常簫皆蜜底十六管,從右手為 頭,次第吹之,至左成曲。」又曰:「以律管通底造成洞簫 十二律,皆清聲,與頌塤同律協和。亦依底簫,從右手 起黃鐘至林鐘,自夷則以上即開竅,次第至夾鐘清 而止。其音尢清亮,與底簫清正相參用之。」臣按,《禮記 少儀》曰:「『籥執之尚左手』。古註以為左手執上,上陽也; 右手執下,下陰也。凡吹簫管籥篴皆尚左手,古之制 也。然則排簫長管當在左手,短管當在右手,宋朝舊 制,蓋失之矣。陳暘所載《簫圖》,長短一般,而非參差。蓋 蠟塞為清濁,或開竅於背後,新舊二種相參用耳。故 其形狀與今異也。」《元史樂志》:「排簫有櫝,每架黑漆搶 金鸞鳳。今之排簫亦然,惟飾以朱漆」耳。由是遂悟明 《集禮》所載之簫,蓋即宋制之底簫也;明《會典》所載之 簫,蓋即元制之櫝簫也。古制簫則不然,上文所載大 小二簫是也。臣愚竊謂宋之底簫,元之櫝簫,其制皆 陋,不可為法,宜法古制可也。
《屠隆考槃餘事》
編輯
《簫》
編輯
鶴腳、銅鐵、玉簫、杖簫,總不若紫竹九節而吹有奇聲 者佳。湘竹眉綠九節者尤難得。今會稽胡了凡雲閒 戈蓼汀所製,可稱「江南二絕。」
《王圻續文獻通考》
編輯
《明簫製》
編輯
製,鳳簫,式以木為櫝,櫝高一尺,闊一尺二寸,兩面朱 質,戧金鳳各對,戧金雲綵文藻,中虛佇。管管十有六, 協鐘、磬之數。一管長九寸,二管八寸二分,三管、四管 七寸四分,五管七寸一分,六管六寸五分,七管六寸 二分,八管六寸,九管五寸五分,十管五寸三分,十一 管四寸八分,十二管四寸六分,十三管四寸五分,十 四管四寸二分半,十五管四寸,十六管三寸七分,各 管俱徑三分有奇,圍九分。《南雍志》又云:「一管長九寸, 二管、三管俱八寸二分,四管、五管俱七寸二分,六管 六寸七分,七管、八管俱五寸九分,九管、十管俱五寸 一分,十一管四寸五分,十二管四寸四分,十三管四 寸,十四管、十五管俱三寸二分,十六」管,三寸,其管吹 之為合。左右比者,為四,為一,為上,為尺,「為工」,「為六」,為 五,皆兩兩相應,與太常所肄者不同。
製。簫式,以竹為之,長一尺九寸五分,管圍三寸。吹竅 至後孔離六寸六分,後孔與前五孔皆離一寸一分。 六孔俱徑二分八釐,下有穿繩,離二寸二分。管上開 竅,名曰山口,徑二分,深半分,皆開簫之法也。吹竅,前 五孔,後一孔。《南雍志音樂考》云:「吹法,氣粗則聲大而 滯,氣緩則聲啞而散,吹噓勻則聲雅而淡,空下一孔」, 則為四、為大;按後一孔則為工、為哉,按上二孔則為 尺、為宣空下三孔則為上、為聖。餘倣此。
簫部藝文一
編輯《洞簫賦》漢·王褒
編輯
原夫《簫幹》之所生兮,於江南之丘墟。洞條暢而罕節 兮,標敷紛以扶徒觀其旁山側兮,則嶇嶔巋崎倚 巇迤。誠可悲乎其不安也!彌望儻莽,聯延曠盪,又 足樂乎其敞閑也。託身軀於后土兮,經萬載而不遷。 吸至精之滋熙兮,稟蒼色之潤堅;感陰陽之變化兮, 附性命乎皇天。翔風蕭蕭而逕其末兮,迴江流川而 溉其山;揚素波而揮連珠兮,聲磕。而澍淵。朝露清 泠而隕其側兮,玉液浸潤而承其根。孤雌寡鶴娛優 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顛。秋蜩不食抱樸而 長吟兮,元猨悲嘯。搜索乎其閒,處幽隱而奧兮,密 漠泊以。猭!惟詳察其素體兮,宜清靜而弗諠。幸得 諡為《洞簫》兮,蒙聖主之渥恩。可謂惠而不費兮,因天 性之自然。於是般匠施巧,夔妃準法。帶以象牙,掍其 會合。䤹鏤離灑。絳脣錯雜,鄰菌繚糾,羅鱗捷獵,膠緻 理比。挹《擫》。「於是乃使夫性昧之宕冥生不睹天 地之體。勢闇於黑白之貌。」「形憤《伊鬱》」而酷。愍眸子 之喪精。寡所舒其思慮兮,專發憤乎音聲。故吻吮值 夫宮商兮,和紛離其匹溢。形旖旎以順吹兮,瞋 以紆鬱。氣旁迕以飛射兮,馳渙散以律「趣從容其 勿述兮,騖合遝以詭譎。或混沌而潺湲兮獵若枚折。 或漫衍而駱驛兮,沛焉競溢。」「《惏慄》密率,掩以絕滅。」 《霵曄》踕,跳然復出。若乃徐聽其曲度兮,廉察其賦歌 啾咇。而將吟兮,行鍖銋以和囉。風鴻洞而不絕兮, 優嬈嬈以婆娑。翩綿連以牢落兮,漂乍棄而為他。要
復遮其蹊徑兮,與謳謠乎相龢。故聽其巨音,則周流汜濫,並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其妙聲則清靜厭順敘卑達,若孝子之事父也。科條譬類,誠應義理, 澎濞慷慨,一何壯士,優柔溫潤,又似君子。故其武聲 則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渭。其仁聲則若凱風紛披, 容與而施惠。或離遝以聚斂兮,或拔摋以奮棄。悲愴 怳以惻。兮,時恬淡以綏肆。被淋灑其靡靡兮,時橫 潰以陽遂。哀悁悁之可懷兮,良醰醰而有味。故貪饕 者聽之而廉隅兮,狼戾者聞之而不懟。剛毅強虣反 仁恩兮,嘽唌逸豫戒其失。鍾期牙曠悵然而愕立兮, 杞梁之妻不能為其氣。師襄嚴春不敢竄其巧兮,浸 淫叔子遠其類。嚚頑朱均惕復慧兮,桀跖鬻《博儡》以 頓顇。吹參「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貴。」時奏狡弄 則彷徨翱翔。或留而不行,或行而不留。恅瀾漫,亡 耦失疇,薄索合沓,罔象相求。故知音者樂而悲之,不 知音者怪而偉之。故為悲聲,則莫不愴然累欷,撆涕 抆淚。其奏歡娛,則莫不「憚漫衍《凱》,《阿那》《腲腇》」者已。是 以蟋蟀蚸蠖,跂行喘息。螻蟻蝘蜒,蠅蠅翊翊,遷延徙 迤,魚瞰雞。《垂喙》。「轉,瞪瞢忘食。況感陰陽之和,而 化風俗之倫哉。」《亂》曰:「狀若捷武超騰,踰曳迅漂。巧兮 又似流波泡溲」,汎趨巇道兮哮呷。喚躋《躓連》絕, 淈殄沌兮攪搜。《捎》逍遙踴躍,若壞頹兮。優游流離, 躊躇稽詣,亦足耽兮。頹唐遂往,長辭遠逝,漂不還兮。 賴蒙聖化,從容中道,樂不淫兮。條暢洞達,中節操兮。 《終詩》卒曲,尚餘音兮。吟氣遺響,聯綿漂撇,生微風兮。 連延駱驛,變無窮兮。
《漢宮人誦洞簫賦賦》〈以清韻獨新宮娥諷誦為韻〉
編輯
唐黃滔
「王子淵兮誰與倫,《洞簫賦》兮清且新。」麗藻上聞於天 子,妍詞遍誦於宮人。名價有茲,寫札於御牋彤管;風 流無比,吟哦於貝齒朱脣。斯賦也,述江南之翠竹,生 彼雲谷。甘露朝灑,瑞煙晴撲。般斤遽取於貞勁,夔律 乃知其蘊蓄。既而植物惟一,樂工惟獨。九重聖主,俄 聆於玉韻金聲;兩掖佳人,爭致於瑤編繡軸。授受相 「從,彤闈絳宮,始喧喧而歷覽,旋一一以精通。十二瓊 樓,不唱鸞歌於夜月;三千玉貌,皆吟鳳藻於春風。莫 不魯殿慚魂,巫山破夢。應教墨客以心死,解得紅妝 之口諷。時時桂席,驚飄舞雪於羅衣;往往蘭臺,誤下 歌塵於綺棟。於時閑趙瑟,寢秦箏,駐雲雨咽咸英。非 春而御苑花拆,當夏而幽閨景清。」如燕人人,卻以詞 鋒而勵吻;雕龍字字,爰於禁署而飛聲。泉噴香喉,雲 靡綠鬢。豈貫珠之歌同調,固如簧之言別韻。遂使霞 窗獨處,不吟紈扇之詩;樂府無人,更重箜篌之引。斯 則琴賦與笛賦奚過?才子獲才人,詠歌體物之能有 是,屬詞之道如何?一千餘字之珠璣,不逢漢帝;三十 六宮之牙齒,詎啟秦娥。方今天鑒求文,詞人畢用。有 才可應於妃後,工賦足流於嬪從。《洞簫》之作兮,何代 無誰,繼當時之吟誦。
《吹竹學鳳鳴賦》梁·洽
編輯
「鳳惟應聖,竹乃無情。何截彼嶰谷之節,而吹象朝陽 之聲。」音韻既生,訝嗈嗈而成響;宮商閒起,若鏗鏘以 和鳴。昔黃帝揆日,伶倫制律。將分天地之氣,以正陰 陽之術。選碧鮮西域而非妙,得《厚均》崑山而無匹。既 翦既伐,玉潤之姿是分;以噓以吹,金咮之聲斯出。貫 時之容未改,作瑞之思孔將。呼吸兮斷而復續,疾徐 兮抑而更揚。散漫於叢篠之閒,疑郊藪已集;飄流於 芳林之際,謂庭梧來翔。此音既舉,彼德可序。聞軫宮 而引商,若命儔而嘯侶。遂使審音之士,睨孤管而生 疑;考祥之人,向高岡而延佇。既而合黃鐘,制大呂。作 候不乖於晷刻,分時先報於寒暑。逸韻蕭寥,德音孔 昭。聆五聲而既備,知六氣而能調。儻「吹於紫閣之前, 何異巢阿閣之日;如發聲於青山之上,可繼鳴岐山 之朝。」且鳳聲雖虛,竹響有稟,伊異質之可用,惟聖人 而能審。五聲並發,疑九雛之互鳴;眾響難侔,覺七音 之異品。今國家倣不言而四時以遂,法無違而萬物 如春。竹兮任截,鳳兮來馴,至仁以調乎元氣,大信用 洽乎生人。由是候律「以正。」其惟「大聖」,亦何必取鳳聲 之竹,然後測陰陽之令。
《洞簫賦》闕名
編輯
「南國之紀兮江水深,中巀嶭兮天姥岑,試一望兮見 《簫筦》之參差。碧雲飄其正色,白日出其重陰。每含和 以自守,雖歲寒其莫侵。」於是乃使匠人陵。〈缺〉《皛淼》昧, 明幽窅。攀重蘿,閱豐篠。截成枝之龍質,擬銜花之鳳 鳥。作為《洞簫》,其聲窈窕。矇瞽之士,純精所至。尤澹澹 兮無營,浩紛紛兮縱肆。纖指敏手,隨抑揚之虛滿;曲 折等分,任吹噓而懿。爾「其為樂也,則龢羅稽詣而 逸;其為苦也,則瀏漂洌清而悴。」或以相從,復淋 漓而遠被。有若層山抱空而晴燭,巨海涵虛而夕涖。 是以君子聽之,載其平粹。及乎弄玉既好,蕭史亦出。 登翠檻之巍峨,結紅羅之婉蔚。楊葉鮮吹,荷花浴日。 對吟空闊之情,復感神仙之術。若乃漢皇未躍,周勃 護喪。哀笳左引,畫翣前張。靈逶迤而就挽,思徘徊而永傷。悽其吻吮,誰非斷腸。故若翔若止,心中定矣。若 反若墜,不遺其類。趣從容以向空,乍猗那以內閟。信 《大雅》之紆直,繹茲聲之開塞。匪天地兮同和,孰能與 夫偕極。
《參差賦》〈並序〉明·王寵
編輯
余聞王卿子美、文子壽承皆善《吹簫,賦》以贈之。
彼江南兮紫管,洞罕節兮條道。掍會合兮象牙,爛朱 脣兮金䤹。承公子兮光御,發宮商兮清秋,羌明月兮 翔東。美要眇兮雲中,攜佳人兮燕後宮,臨曲池兮伏 丹櫳。吹《激楚》兮順揚風,霓裳飄飄兮鸞鳳若逢,紛予 去故而就新兮四海焉窮,蹇誰留兮中止,匆婉孌兮 聲靡,眷寶結兮同心。矢偕老兮君子,終嘽唌兮縱所 「之,朱顏倏忽兮能不悲?人生幾何兮朝露晞,歡樂不 常兮日月馳,安得千秋兮永若斯?」《亂曰》:「繁音促薄兮 蕩人心,罔象相求兮窮高深。神歸來兮勿周章,彷徨 四出兮恐弗勝。聊逍遙兮澹容與,哀中則兮樂不淫。」
簫部藝文二〈詩詞〉
編輯《簫史曲》齊·張融
編輯
「引響猶天外,吟聲似地中。」戴勝噪落景,龍歕清霄風。
《詠簫》梁·劉孝儀
編輯
危聲合鼓吹,絕弄混笙箎。管饒知氣促,釵動覺脣移。 蕭史安為貴,能令秦女隨。
《短簫》張嵊
編輯
促柱絃始繁,短簫吹初亮。舞袖拂長席,鐘音由《簴颺》。 已落簷瓦閒,復繞梁塵上。時屬清夏陰,恩輝亦非望。
《簫史曲》陳江總
編輯
《弄玉》秦家女,蕭史仙處童。來時兔月滿,去後鳳樓空。 密笑開還斂,浮聲咽更通。相期紅粉色,飛向紫煙中。
《詠簫》唐·李嶠
編輯
虞舜調清管,王褒賦《雅音》。參差橫鳳翼,搜索動人心。
《鳳臺曲》李白
編輯
嘗聞秦帝女,傳得鳳凰聲。是日逢仙子,當時別有情。 人吹綵簫去,天借綠雲迎。曲在身不返,空餘弄玉名。
《相思》李商隱
編輯
相思樹上合歡枝,紫鳳青鸞共羽儀。腸斷秦臺吹管 客,日西春盡到來遲。
《小遊仙詩》曹唐
編輯
帝子真娥相領行,當天合曲玉簫清。梨花新折東風 軟,猶在《緱山》樂笑聲。
《聽文都知吹簫》宋·梅堯臣
編輯
虞舜已去蒼梧野,秦女驂鸞無復下。簫管人閒不解 傳,帝樂部中能亦寡。欲買小鬟試教之,教坊供奉誰 知者。晏識文公始致來,勸接賤生宜強且。乃呼側坐 吹一曲,驚顧頓嘶堂下馬。吾妻閨中聞不聞,稚女扳 簾笑嬌奼。未敢多聽便遣還,贈飲單杯向身瀉。
《吹簫》金·邊元鼎
編輯
弄玉吹簫玉琯低,秋風散入滿天思。滄波夜漲龍吟 細,琪樹霜飄鳳嘯遲。漢月有情如靜聽,蕭郎無路不 相知。秦樓虛負清宵意,為念乘鸞舊有期。
《無題》元·郭鈺
編輯
游絲風煖颭飛花,窈窕簫聲隔彩霞。畢竟神仙難換 骨,自分丹火煮胡麻。
《聽吹簫次韻寄釣鼇》辛敬
編輯
紫臺天遠易春殘,夢繞西家芍藥闌。金谷酒香潘賦 就,綵雲聲斷史簫寒。音回青鳥三山迥,星望銀河一 水寬。多病相如情似雪,金莖玉露託幽歡。
《客舍雨中聽江卿吹簫》明·高啟
編輯
「客中久不聞絲竹,此夕逢君吹《紫玉》。斷猿哀鴈總驚 啼,我亦無端淚相續。數聲嫋嫋復嗚嗚,散入寒雲細 欲無。愁望洞庭空落木,夢遊秦苑總荒蕪。曲中識訴 君心苦,不道人聽更悽楚。關山燈下歎羇臣,江浦舟 中泣《嫠婦》。憶昨閶門費酒貲,玉人邀坐弄參差。彩霞 深院花開處,明月高樓鶴去時。如今忽在他鄉外,風」 雨寒窗兩憔悴。恨無百斛金陵春,同上鳳凰臺上醉。 始知嶰谷枯篁枝,中有人閒無限悲。願君袖歸掛高 壁。莫更相逢容易吹。
《贈龐生吹簫》王弼
編輯
寒星點點秋雲薄,白日離離映寥廓。哀商怨徵動高 堂,想見梧桐滿城落。青年白晳吹者誰,龐子風流妙 音樂。自從五月來長安,久別吳湘舊江閣。吳湘江上 曾一吹,江水江煙青漠漠。孤舟嫠婦不得眠,四顧長 風起蕭索。紅塵向來聽者稀,鳳喉龍呴如扃鑰。秋來 見月苦思歸,不覺悲涼指閒作。此曲本自仙家傳,掠 舟曾送西飛鶴。燈昏夜靜初聽時,小雨先來洗城郭。 明朝卻上東坡船,此地憶君成寂寞。縱有新聲何處 聽。蘆花月暗楓橋泊。
《聞簫聲》吳鼎芳
編輯
洞簫如縷到尊前,明月高樓夜可憐。何處一聲風易 斷,千家花柳障晴煙
《詠湘妃竹簫應教》許觀
編輯
淚灑琅玕跡尚存,在筩猶是舊龍孫。腔排蕭史《神仙 譜》,愁絕皇娥姊妹魂。六孔恍疑嬌黛潤,幾斑還帶粉 香溫。莫教月白風清夜,吹向湘江水竹村。
《鐵簫歌》袁宗
編輯
滇江夜半風雨黑,電火燒空轟霹靂。須臾雨霽波浪 恬,江壖脫卻蒼龍脊。道人騎鯨江上來,見之錯愕驚 而咍。拾得歸來世希罕,土花繡澀生莓苔。上有空星 泛宮徵,《嶰谷》蒼筤豈堪比。六丁鼓鞴神功成,百煉金 精雪花起。一吹潛蛟舞,再吹《嫠婦》泣。孤鸞長吟音嫋 嫋,碎玉玲瓏真可拾,酒酣為我三復吹。青天行雲不 「敢飛。初如七十二鳳聲,雄雌又若獨繭抽出冰蠶絲。」 東望蓬萊山,把酒招安期。飄飄清興不可遏,聽君一 曲歌我詩。曲終酒盡客且散,西軒月在梨花枝。
《雨夜聞簫》葉小鸞
編輯
紗窗徙倚倍無聊,香燼熏爐懶更燒。一縷簫聲何處 弄,隔簾微雨濕芭蕉。
《鳳凰臺上憶吹簫》〈沈野雲吹簫〉元·張翥
編輯
琪樹鏘鳴,春冰碎落,玉盤珠瀉還停。漸一絲風嫋,悠 颺清冥。疑把紅牙趁節,想有人、記豆銀屏。何須教,琵 琶漢女,錦瑟湘靈。 追思舊時勝賞,醉幾度西湖,山 館池亭。慣倚歌花月,按舞娉婷。歲晚相逢客裡,且一 尊、同慰漂零。君休惜,吳音朔調,盡與吹聽。
《水龍吟》〈吹簫曲用東坡韻〉明·劉基
編輯
「秦臺人去無蹤,空餘綠樹連天表。瑤京路遠,緱山夜 永,離愁縈繞。露咽秋蟬,霜淒白鶴,月寒煙裊。想孤鸞 舞罷,碧桃花盡,長是怨多歡少。 夢裡駢車過處,見 蒼梧、九峰青小。修篁染淚,滄江流恨,年年不了。」廣莫 風悲,昭華玉冷,聲沈雲杪。又扶桑日上,靡蓱光散,蓮 池春曉。
《玉樓春》〈秋夜聞吹簫次韻〉吳子孝
編輯
芳筵初奉千金壽。妙舞高歌都未有。飛仙卻送玉簫 聲,如君宜坐相如右。 銀蟾光映松杉秀。萬頃玻璃 雲不厚。名山佳客兩相遭,知音況遇調元手。
《賀新郎》〈題秦女吹簫圖〉瞿佑
編輯
風露非人世。正良宵、月華如晝,雲開天霽。十二樓高 無人到,只有彩鸞飛至。便同跨、摶風雙翅。手弄參差 瓊玉琯,向曲中、寫出求凰意。霄漢上,共遊戲。 祥飆 浩蕩吹香袂。任釵橫鬢「亂,懶把妝梳重試。償盡三生 於飛願,到處相隨尤殢。果然是、赤繩雙繫。天若有情 天也許,許人閒、夫婦咸如是。歡樂事,莫相棄。」
簫部選句
編輯唐范傳正《風過簫賦》「彼簫之韻,惟風所借,或激越於 清曉,或淒涼於永夜,寂寞之內,爰生不考之音,希夷 之閒,是合不言而化,謂越客乍流其遺響,謂秦女遙 度其仙駕,解慍且和,可並鼓琴之唱,不姦而順,亦其 從律之占,若乃察其所感,蓋有符於元漠,豈惟契於 閑澹,籟之所之,智之所知,誠萬殊之舛錯,終一貫而」 逶迤。風從虎兮飄忽,簫象鳳兮參差。何體異之如彼, 而音同之若斯?豈不以宮商所合,唱和為稱,類霜鐘 之暗叩,同灰管之潛應。時然後起,風匪躁求。激而乃 揚,簫為靜。勝彼鈞天之音,肸蠁洞庭之樂。虛無。豈比 風簫之感召,亦由律呂之相須。異搜奇於蔡笛,鄙濫 吹於齊竽。
夏方慶《風過簫賦》「指大塊之噫氣,裁眾管而聲隨。始 飂飂兮清越,終杳杳以逶迤。遠而聆之,初疑白虎方 嘯;近而察也,旋驚丹鳳來儀。知化本之有朕,見天籟 之在斯。爾其斷續清空,蕭寥永夜。歷虛無而輕飆自 遠,拂松竹而幽韻相借。微聞闕下,伴金奏之發天庭; 迥徹雲中,疑笙簫之隨羽駕。莊生託之以齊物,子綦」 由是而觀化,化之至矣,茲焉可知。風乃不私其用,簫 亦自得其宜。
達奚珣《太常觀樂器賦》:「鸞笙在目,疑髣髴於周王;鳳 簫可吹,紛肸蠁於嬴女。」
宋蘇軾《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 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 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梁蕭子顯《日出東南隅行》:「橫吹龍鍾管,奏鼓象牙簫」, 簡文帝率爾成詠:「挾琴曾遊趙,吹簫屢入秦。」
唐虞世南結客少年場行,吹簫入吳市,擊築遊燕肆。 張說和御製詩:「神藻飛為鶺鴒賦,簫聲颺出鳳凰臺。」 李白詩:「人吹綵簫去,天借綠雲迎。」
又《宮中行樂》詞:「笛奏龍吟水,簫鳴鳳下空。」
杜甫《玉臺觀》詩:「遂有馮夷來擊鼓,始知嬴女善吹簫。」 溫庭筠詩:「涼月殷勤碧玉簫。」
白居易《題華陽觀》詩:「帝子吹簫逐鳳凰。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