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七十五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二百七十五卷目錄
聘問部彙考一
禮記〈曲禮 王制 禮器 玉藻 聘義〉
周禮〈春官 秋官 冬官〉
儀禮〈聘禮一〉
禮儀典第二百七十五卷
聘問部彙考一
編輯《禮記》
編輯
《曲禮》
編輯
大夫士見於國君,君若勞之,則還辟,再拜稽首。
〈陳注〉此言大夫、士出聘他國,見於主君,君若問勞其道路之勤苦,則旋轉退避,乃「再拜稽首」也。
君若迎拜,則還辟,不敢答拜。
〈陳注〉聘賓初至主國大門外,主君迎而拜之,賓則退卻,不敢答拜,而抗賓主之禮也。
大夫士相見,雖貴賤不敵。「主人敬客則先拜客,客敬 主人則先拜主人。」
〈陳注〉「敬而先拜」,謂大夫、士聘於他國,而見其卿大夫、士也,同國則否。
諸侯使大夫問於諸侯,曰「聘。」
〈陳注〉比年小聘,三年大聘。小聘,大夫往,大聘則卿往。
諸侯使人,使於諸侯,使者自稱曰「寡君之老。」
〈陳注〉「《寡君》之老,惟《上大夫》」可稱。
列國之大夫,入天子之國曰「某」,士自稱曰「陪臣某」;於 外曰「子」,於其國曰「寡君之老。」使者自稱曰某。
〈陳注〉某士,擯者稱其人曰某國之士也。晉韓起聘於周,擯者曰晉士起。蓋列國卿大夫,其命數與天子之士等也。陪,重也。諸侯為天子之臣,己又為諸侯之臣也。於外曰子者,亦擯者辭。在他國,則擯者稱其姓而曰子,《春秋》閔二年「齊高子來盟高傒」是也。於其國曰「寡君之老」,謂在己國與人語,則以此自稱也。使者自稱曰某某,名也。若為使在他國,與彼君語,則稱名也。
《王制》
編輯
次國之上卿,位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 夫;小國之上卿,位當大國之下卿,中當其上大夫,下 當其下大夫。
〈陳注〉此言三等之國,其卿、大夫頫聘並會之時,尊卑之序如此。鄭云:「爵位同則小國在下」,謂二人同是卿,則小國卿在大國卿之下。「爵異固在上」者,謂若大國是大夫,小國是卿,則位於大國大夫之上也。
其有中士、下士者,數各居其上之三分。
〈陳注〉鄭氏曰:「謂其為介,若特行而並會也。居猶當也。此據大國而言,大國之士為上,次國之士為中,小國之士為下。士之數國皆二十七人,各三分之,上九、中九、下九。」 疏曰:「今大國之士既定在朝會,若其有中國之士,小國之士者,其行位之數,各居其上國三分之二。謂次國以大國為上,而次國上九當大國中九,次國中」九當大國下九,是各當其大國三分之二。小國以次國為上,小國上九當次國中九,小國中九當次國下九,亦是居上三分之二也。是各居上之三分。
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 朝。」
〈陳注〉《比年》,每歲也。「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朝則君親行。」
《禮器》
編輯
大夫聘,禮以脯醢。
〈疏〉「大夫聘禮以脯醢」者,大夫出使行聘禮畢,主國禮之,酌以酒,而又有脯醢,無芬芳之德,故須味稍多也。
《玉藻》
編輯
賓入不中門,不履閾,公事自闑西,私事自闑東。
〈陳注〉此賓謂鄰國來聘之卿大夫也。「入不中門」,謂入門稍東而近闑也。閾,門限也。聘享是奉君命而行,謂之「公事。」「入自闑西」,用賓禮也。若私覿私面,謂之「私事」,以其非君命故也。「入自闑東」,從臣禮也。
《聘義》
編輯
〈大全〉呂氏曰:「天子之與諸侯,諸侯之與鄰國,皆有朝禮,有聘禮。朝則相見,聘則相問也。朝、宗、覲、遇、會同,皆朝也;存、頫、省、聘、問,皆聘也。故《聘禮》有天子所以撫諸侯者,《大行人》『歲遍存、三歲遍頫、五歲遍省』是也。有諸侯所以事天子者,《大行人》『時聘以結諸侯之好,殷頫以除邦國之慝』是也。有鄰國交修其好者,《大行人》『諸侯之邦交,歲相問,殷相聘』」是也。《儀禮》所載鄰國交聘之禮也。《聘義》者,釋《聘禮》之義。
《聘禮》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貴賤也
〈陳注〉此言卿出聘之介數。上公七介者,上公親行,則介九人。諸侯之卿,禮下於君二等,故七介也。以下放此。〈大全〉嚴陵方氏曰:「上公即九命作伯之上公也。王之三公八命而已,以其加三公之一命,故以上言之。」
介紹而傳命,「君子於其所尊弗敢質」,敬之至也。
〈陳注〉紹,繼也。其位相承繼也。質,正也。於所尊者不敢正,自相當,故以「介傳命。」
「三讓而後傳命,三讓而後入廟門,三揖而後至階,三 讓而後升」,所以致尊讓也。
〈陳注〉疏曰:「三讓而後傳命」者,謂賓在大門外見主人,陳擯,以大客之禮待己,己不敢當,三度辭讓,主人不許,乃後傳聘賓之命也。「三讓而後入廟門」者,謂賓既傳命之後,主君延賓而入至廟,將欲廟受,賓不敢當之,故三讓而後入。主君在東,賓差退在西,相向三讓,乃入廟門也。「三揖而後至階」者,初入廟門,一揖也;當階北面,又揖,二揖也,當碑又揖,三揖也。「三讓而後升」者,謂主君揖賓至階,主君讓賓升,賓讓主君,如此者三,主君乃先升,賓乃升也。
君使士迎於竟,大夫郊勞,君親拜迎於大門之內而 廟受,北面拜貺,拜君命之辱,所以致敬也。敬讓也者, 君子之所以相接也。故諸侯相接以敬讓,則不相侵 陵。
〈陳注〉《郊勞》,勞之於近郊也。用束帛北面拜貺,亦主君之拜也。其拜於阼階上,「拜君命之辱」者,釋「北面拜貺」之義也。
卿為上擯,大夫為「承擯」,士為「紹擯。」君親禮賓,賓私面, 私覿,致饔餼還圭璋,賄,贈,饗食燕,所以明賓客君臣 之義也。
〈陳注〉卿,主國之卿也。「承擯」者,承副上擯也。「紹擯」者,繼續承擯也。賓行聘事畢,主國君親執醴以禮賓,是君親禮賓也。「私面」,謂私以己禮物面見主國之卿大夫也。「私覿」,私以己禮物覿見主國之君也。牲殺者曰饔,生者曰餼。「致饔餼」者,聘覿皆畢,賓介就館,主君使卿致饔餼之禮於賓也。「還圭璋」者,賓來時執以為信,主君既受之矣,今將去君,使卿送至賓館以還之也。還玉畢,加以賄,贈之。《禮經》云:「賄用束紡」,紡今之綃也。饗禮食禮皆在朝,燕禮在寢,一食再饗,燕無常數。
故天子制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相厲以禮。」使者 聘而誤,主君弗親饗食也,所以愧厲之也。諸侯相厲 以禮,則外不相侵,內不相陵。此天子之所以養諸侯, 兵不用而諸侯自為正之具也。
〈陳注〉「天子制諸侯」者,天子制此禮而使諸侯行之也。比年,每歲也。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誤,謂禮節錯誤也。
「以圭璋聘,重禮也。」已聘而還圭璋,此輕財而重禮之 義也。諸侯相厲以輕財重禮,則民作讓矣。
〈陳注〉聘使之行禮,於君則用圭,於夫人則用璋。其行享禮,於君則束帛加璧,於夫人則琮。享猶獻也。「及禮畢,則還其圭璋」者,以圭璋是行禮之器,故重之而不敢受也。璧、琮與幣皆財也,財在所輕,故受而不還。故曰:「此輕財而重禮之義也。」
主國待客,出入三積,餼客於舍,五牢之具陳於內,米 三十車,禾三十車,芻薪倍禾,皆陳於外。《乘禽》日五雙, 群介皆有餼牢,壹食再饗,燕與時賜無數,所以厚重 禮也。古之用財者,不能均如此,然而用財如此其厚 者,言盡之於禮也。盡之於禮,則內君臣不相陵,而外 不相侵,故天子制之,而諸侯務焉爾。
〈陳注〉出,既行也。入,始至也。積謂饋之牢禮。米禾芻薪之屬,其來與去皆三饋之積,故云「出入三積」也。「餼客於舍」,謂致饔餼於賓之館舍也。「三牲備為一牢,五牢之具陳於內」,謂飪一牢,在賓館西階;腥二牢,在賓館東階;餼二牢,在賓館門內之西也。禾,槀實並刈者也。米車設於門東,禾車設於門西。倍禾倍其數也。《禮》註云:「薪從米,芻從禾。」疏云:「薪以炊爨,故從米。芻以食馬,故從禾。」此四物皆在門外。乘禽、乘行,群匹之禽,鴈鶩之屬也。《掌客》云:「凡禮賓客,國新殺禮,凶荒殺禮,札喪殺禮,禍烖殺禮,在野在外殺禮。故曰:古之用財者,不能均如此。」言不能皆如此豐厚也。然而於聘禮則用財如此之厚者,是欲極盡之於禮也。用財雖厚,盡禮而止,不敢加美以沒禮。故「內不相陵,外不相侵」,皆為有禮以制之故也。
《周禮》
編輯
《春官》
編輯
《大宗伯》之職,「以賓禮親邦國。」
鄭鍔曰:「天子之於諸侯,以分言之則君臣,以情言之則賓主,故先王不待以純臣之義而以賓禮親之,我有以親之,彼安得不吾親哉?」
時聘曰「問」,殷覜曰「視。」
《王昭禹》曰:「時聘,殷頫,王人之所以賓於諸侯。時聘。」
「施於時見之後,以恩問之,故時聘曰問」 ;「殷覜施於殷見之後,以事有所察治,故殷覜曰視 。」 鄭鍔曰:「聘以財為禮,其名曰問,有問遺之意。覜以見為禮,其名曰覜,有省視之意。」 攷《行人》言「時聘以結諸侯之好,殷覜以除邦國之慝。」 此乃王見諸侯之文,概以為諸侯聘覜乎天子,則與《行人》之文不合;概以為王者之禮,則又與《大宗伯》「諸侯見王」 之文不合。合二官攷之,蓋聘覜之禮,王與諸侯交用之。何以言之?時聘曰問,殷覜曰視,繼於「春見曰朝,夏見曰宗」 之下則曰「問」 曰「視」 者,為諸侯問視乎王之禮也。若以《行人》結好、除慝之文例之,則又是王者聘以結諸侯之好,覜以除邦國之慝也。《人徒》見古者比年小聘,三年大聘,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皆臣聘乎君,遂謂君無聘乎臣之理。殊不知《小行人》有曰「王之所以撫邦國諸侯」 者,歲遍存,三歲遍覜,五歲遍省,則王有覜禮於諸侯明矣。其所以異者,諸侯行之,則曰「問視」 ,天子行之,則曰除慝結好。天子之覜,見於小行人三歲之制。若夫聘禮則無傳。春秋之時,王臣來聘於「魯者八」 ,亦可以為證。
《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與其用事,設其服 飾。」
鄭康成曰:「人執以見曰瑞,禮神曰器。」 瑞,符信也。
瑑、圭、璋、璧、琮、繅,皆二采一就,以覜聘。
易氏曰:「此諸侯遣臣覜聘於天子者。」 然公、侯、伯以圭,而其臣亦以圭;子、男以璧,而其臣亦以璧。不特此而已,圭之外又加以璋,璧之外又加以琮,臣非可以踰乎君,其用異也。鄭氏謂「璋以聘,後夫人以琮享之」 ,學者遂因以推圭、璋之文,殊不知《玉人》曰:「璧琮九寸,諸侯以享夫人」 ,又曰「瑑圭璋八寸,璧琮八寸,以覜聘」 ,所謂「瑑圭璋、璧琮」 者,與圭璋、璧琮固自不同。五等諸侯,以桓及蒲穀飾其圭璧,而其臣特瑑之。五等諸侯,或三采三就,或二采再就,而其臣特二采一就,此所以為尊卑之分。
《秋官》
編輯
大行人,「掌大賓之禮及大客之儀,以親諸侯。」
鄭鍔曰:「奉一人之命,供行李之役,以往來於諸侯之邦者,行人也。掌大賓之禮及大客之儀,則以別乎其小者也。」
時聘以結諸侯之好,殷覜以除邦國之慝。
鄭鍔曰:「諸侯之事,天子則有時聘、殷覜之文,《大宗伯》所謂『時聘曰問,殷覜曰視』是也。天子之於諸侯,亦有以報其禮,故此行時聘、殷覜之禮以答之。但天子遣行人以往,則曰結好、除慝,此所以不同也。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矣,王又以時遣人聘之,《春秋》書『天王使凡伯來聘』是也。聘則有財以為禮,所以結好於諸」 侯。先儒謂天子有事,諸侯使大夫來聘,親以禮見之,遣之,所以結其恩好。考其文意,似非是也。諸侯於一服朝之歲,皆使卿以聘禮來覜,是也。覜,省視也。王者省視其所為,慮其有相惡之慝慝者,怨惡之匿乎心也。積怨不除,至於相吞滅者有之,為之講解,使銷除焉。《合方氏》所謂「除其怨惡」 ,殆此類也。先儒謂諸侯使卿來覜,天子命以政禁,除其惡行,亦非也。
間問以諭諸侯之志,歸脤以交諸侯之福,賀慶以贊 諸侯之喜,致禬以補諸侯之烖。
鄭康成曰:「此四者,王使臣於諸侯之禮 。」 鄭鍔曰:「諸侯之於天子,有時聘之問,天子間一歲亦一問之,是謂間問。蓋諸侯之眾,未必皆能通曉吾志之所在者,間歲問之,告之以言語書名,使其心曉然知王朝之意,下文所謂『七歲諭言語,九歲諭書名』是也。諸侯之於天子,有致福之禮,天子之祭,亦歸之以胙,是謂歸胙。」 蓋諸侯以福致之王,王祭畢亦取胙肉以歸之,乃所以交其福。凡此時聘殷覜間問歸脤,固有一定之期。若夫賀慶致禬,遇時則舉,初無常數之拘。以物賀者曰賀,與《禮記》「賀娶妻」 之賀同;以言慶者曰慶,慶與《左傳》「諸侯皆慶寡人之慶」 同,所以贊其可喜也。若夫禬禮,諸侯之國為災害所困,則會財以與之,以補其闕,與《孟子》所謂補不足之補同。然《大宗伯》有「禬禮以哀圍敗」 之言,故學者專指圍敗為說。余以為天災流行,國家代有,皆當賑恤之,不特國為人所圍敗,然後會財以補之也。《大宗伯》分而言之,《大行人》合而言之。
「以《九儀》辨諸侯之命,等諸臣之爵,以同邦國之禮」,而 待其賓客。
鄭康成曰:「《九儀》,謂命者五,公、侯、伯、子、男、爵者四,孤、卿、大夫、士。」
凡大國之孤,「執皮帛」以繼小國之君。
鄭康成曰:「此以君命來聘也 。」 賈氏曰:「若行正聘則執瑑,圭璋八寸,不得執皮帛也。」 但侯伯以下臣無此,更見法。惟大國孤尊,故天子別見之 。鄭鍔曰:「此等諸臣小爵,以同其禮也。大國之孤,公之孤。」
也。所執者皮帛,若以君命來聘,其位在子男之後。子男行朝覲之禮畢,乃繼其後而進也。《典命》云:「公之孤四命,以皮帛眂小國之君」 ,言宮室、車旗、衣服、禮儀也,故言眂,與此下文「其他皆眂小國之君」 之意同。此言進,見天子之敘,故言「繼」 ,與《典命》言諸侯適子未誓,則以皮帛繼子男之意同。
出入三積,不問壹勞,朝位當車前,不交擯。廟中無相, 以酒禮之,其他皆眂小國之君。
鄭鍔曰:「出入之積,問勞之禮,視子男而降殺,其朝位則當車前,愈卑則進而近君也,愈蹙以速也,其傳辭則不使介交。於王之擯必親自對擯,行聘享於廟之時,亦不用相禮之人。王禮之一用酒而已,不加鬱鬯。其他如《貳車》及介牢禮,賓主之間,擯者祼酢、享食之禮皆與子男同。」
凡諸侯之卿,其禮各下其君二等,以下及其大夫、士 皆如之。
黃氏曰:「鄭謂此以君命來聘」 者,非引《聘義》,諸侯邦交之禮也。孤,卿、大夫、士,從其君來朝,當見入貢獻功,以事特來,亦當見孤視小國之君,卿下其君二等,即《小行人禮籍》也。
王之所以撫邦國諸侯者。
鄭康成曰:「撫猶安也。」
歲遍存,三歲遍覜,五歲遍省。
鄭康成曰:「歲者,巡守之明歲以為始也。存、覜、省者,王使臣於諸侯之禮,所謂間問也 。」 王昭禹曰:「存者,問而存之也。覜者,問而視之也。省者,巡而察之也。覜則詳於存,省則詳於覜 。」 劉執中曰:「存問其安否。」
若有四方之大事,則受其幣,聽其辭。
鄭康成曰:「四方大事,謂國有兵寇,諸侯來告急者,禮動不虛,皆有贄幣以崇敬,受之,以其事入告王也。《聘禮》曰:『若有言,則以束帛如享禮』。」
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王昭禹曰:「邦交,謂鄰國之往來 。」 賈氏曰:「《聘禮》云:『小聘曰問。大聘使卿,小聘使大夫也 』。」 鄭鍔曰:「殷在二年五年之中,聘則遺之以物,以財為禮也。」 《左氏》昭九年,「僖子如齊,殷聘,禮也。」 杜預曰:「自叔老聘齊,至今二十年,禮意久曠,今修盛禮也 。」 鄭康成曰:「父死子立曰世。凡君即位,大國朝焉,小國聘焉。此皆所以習禮、考義、正刑」 ,一德,以尊天子也。必擇有道之國而就修之。
《小行人》,「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則擯,小客則受其幣而 聽其辭。」
易氏曰:「大客,謂諸侯之使者。」 凡時聘、殷覜,皆於廟中行享禮,擯而見之,與諸侯同,但旅擯不交擯耳。交擯者,傳辭於末擯,示不敢與天子抗諸侯之禮。若旅擯者,王使人與之。言其享禮皆有圭璋,受幣聽辭,天子也,非行人也。若小客,則蕃國使者,不可直達於天子,故行人為之受其幣,聽其辭 。鄭鍔曰:「若諸侯遣臣而」 來,大國之臣非己所得專,必擯之而見王,使自言其所圖之事。若小國之臣來,則爵位卑矣,受其幣而聽其辭可也。
「達天下」之《六節》。
鄭康成曰:「此謂邦國之節也。達之者,使四方亦皆齎法式以齊等之。」
「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以金為之。 道路用旌節,門關用符節,都鄙用管節」,皆以竹為之。
項氏曰:「達節,則齎六節之法,往四方齊等之使,皆有定式,可以通達 。」 鄭康成曰:「諸侯使臣行覜聘,則以金節授之,以為行道之信。虎人龍者,自其國象 。」 王氏《詳說》曰:「天子使者聘於諸侯,諸侯使者聘於天子,其為節則一而已。」 此虎節、龍節、人節之所以不同。
《司儀》:「凡諸公相為賓。」
鄭鍔曰:「此記諸侯國之禮儀也。諸公相為賓客者,謂其爵同為公者,相與交際而為賓主也。」
主國五積,三問,皆三辭拜受,皆旅擯。再勞,三辭三揖, 登,拜受,拜送。
鄭鍔曰:「致積,致問之際,賓主皆旅擯之禮。旅擯者,不上下相傳,直賓及上擯相對而語,不交擯也。兩君相見則交擯,此方使卿大夫致之,臣道卑,直對之可也。」
主君郊勞,交擯,三辭,車逆,拜辱,三揖,三辭,拜受,車送, 三還,再拜。
鄭鍔曰:「賓至近郊,則主君親出郊而勞之,於是有交擯之禮。賓陳九介,主君於門外陳五擯,上擯傳辭與承擯,承擯傳與末擯,末擯傳與末介,末介傳與承介,承介傳與上介,上介傳與賓,賓又傳與上介,上介傳與承介,承介傳與末介,末介傳與末擯,末擯傳與承擯,承擯傳與上擯,上擯入告,謂之交擯。擯已傳辭,乃」 三辭其君之勞而不受,辭不獲已。
賓乃乘車出門,以逆主君,拜主君之辱而臨己。
致館亦如之。
鄭康成曰:「館,舍也。」
致飧,如「致積」之禮。
鄭康成曰:「飧,食也。《小禮》曰飧,《大禮》曰《饔餼 》。」 鄭鍔曰:「賓已入館,乃致小禮,謂之飧。飧,夕食也,言其微而寡也。其禮與始來致五積之禮同,蓋遣大夫,故三辭拜受,旅擯而已。」
及將幣,交擯,三辭,車逆拜辱,賓車進答拜。
賈氏曰:「幣即圭璋也 。」 王昭禹曰:「將幣,賓享主君也 。」 鄭鍔曰:「及廟中將幣,必交擯,主君三辭其將幣之禮,乃出車而逆之,拜其辱;賓車進而答拜,君之迎己也。」
三揖三讓。
項氏曰:「主君三揖,賓三遜。」
每門止一相及廟,唯上相入。
鄭康成曰:「相謂主君擯者及賓之介也。謂之相者,於外傳辭耳,入門當以禮詔侑也 。」 鄭鍔曰:「每門至一門則止,止謂絕行在後,至祖廟則唯上相入,以其詔相禮事不可止也。」
賓三揖三讓,登,再拜授幣,賓拜送幣。
賈氏曰:「三揖者,亦謂入門揖,當曲揖,當碑揖也。」 雲「三讓登者,至階,主君讓賓,賓讓主君,如是者三,主君先升也。」
每事如初。
鄭鍔曰:「賓送幣於主君,則再拜而送之。每送幣其禮皆同,謂之每事者,蓋有王享故也。」
賓亦如之。
黃氏曰:「鄭以賓當為擯,國客賓使者亦為擯,上於下為禮,敵為擯」 ,此「謂灌」 ,恐是。然賓以賓客之禮相待遇為義,如五州為鄉,使之相賓是也。雖不改字,亦通。
及出車送,三請三進,再拜賓,三還,三辭,告辟。
鄭鍔曰:「及朝享畢而出,主君以車送賓,則三請於賓,請留而勿行也。一說請賓登車,己以車送也,賓不敢留,主君一進,進至於三,則賓出亦遠矣,乃再拜而送之。賓見主君之一請,則一迴車而辭之,三辭告辟,言己當去,不敢留也。」
致饔餼、還圭、饗食、致贈、郊送,皆如將幣之儀。
王昭禹曰:「熟食謂之饔,可食之物生氣存焉謂之餼。還圭,謂賓享主君用圭以將意,畢則還其圭於賓也。饗以飲為主,食以食為主。致贈,謂賓去而贈以財也。郊送,謂主君躬送賓至於郊也。其逆送、揖讓、辭受之節,皆如將幣之儀 。」 鄭康成曰:「聘以圭璋,禮也;享以璧琮,財也;已聘而還圭璋,輕財而重禮。」
賓之拜禮:拜饔餼,拜饗食。
鄭司農曰:「賓之拜禮者,因言賓所當拜者之禮。所當拜者,拜饔餼、拜饗食 。」 鄭鍔曰:「主君致禮,其盛有六,賓所以謝之者,唯謝其至重之禮而已。饔餼饗食,皆為禮之盛,賓將去則謝此三禮耳,其餘還圭、致贈之類,不必謝也。」
賓繼主君,皆如主國之禮。
鄭鍔曰:「先鄭以繼為復主君之禮,康成以主人禮費既多,非賓所能,復,改繼為儐。儐者報也。儐之者,主君郊勞、致館、饔餼、還圭、致贈、郊送之時,主君親至,賓為主人,主人為賓,故必儐之也。謂報為儐者,敵者曰儐故也。儐之之禮與主國同,欲無加於主人而已,然有改字之嫌,不必改可也。」
「諸侯」、諸伯、諸子、諸男之相為賓也,各以其禮相待也, 如諸公之儀。
鄭鍔曰:「侯伯、子、男相為賓,各以其禮,從其命數之高下,因其國之小大、所用之物,不與諸公同。若夫揖遜、辭受之儀無以異焉。蓋禮以定名分,儀者交際之容而已。」
諸公之臣,相為國客。
鄭康成曰:「謂相聘也 。」 鄭鍔曰:「此記諸侯之國,諸臣之禮儀也。公國之臣來聘,公國相與為客,故曰『相為國客。君尊,故以賓言之,而曰相為賓;臣卑,故以客言之,而曰『相為客 』』。」 王氏《詳說》曰:「上言諸公,此言諸公之臣,皆舉公以見諸侯伯子男耳。《玉人》云:『瑑,圭璋八寸,璧琮八寸,以覜聘』。是舉上公之臣耳。上公以九為節,而」 臣降其一,舉其上以及其中下也。
則《三積》,皆三辭拜受。
王氏詳說曰:諸公之臣為客,與諸公為賓,其勞,其問,其積,其享,其食,其牢禮,其朝位賓主之步又有大異。上公言積言「問」 ,而此言積,不言問,非不問也。主君於將幣之後,而問聘者之君及其大夫耳。案《聘禮》雲「及大門內,公問君」 ,賓對公再拜是已,故此下文雲「出及中門之外問君」 ,蓋廟有中門,有大門。
中門之外,即大門之內也。若夫侯伯之臣,則又不致積矣。以其《聘禮》主侯伯之臣為言,而初無積事也。夫豈無禾米薪芻,但無以束帛致之耳。侯伯之臣如此,子男可知。
及大夫郊勞旅儐,三辭,拜辱,三讓。登聽命,下拜,登受。
賈氏曰:案《聘禮》,此亦近郊勞之也 。王氏詳說曰:「上公於再勞言主國,於郊勞言主君,此言大夫郊勞者,蓋上公竟勞,遠郊勞皆使卿大夫,諸公之臣則使大夫及士耳。」 案《聘義》,君使士迎於竟,大夫郊勞,則是主君不親勞也。上公之臣如此,侯伯可知。
賓使者如初之儀。及退拜送。
鄭康成曰:「賓當為儐,勞用束帛,儐用束錦 。」 鄭鍔曰:「使者退而去,則客拜而送之 。」 賈氏曰:「使傳命訖,禮畢出門,賓以束帛儐使者,如初行勞時之儀。前賓受幣,今使者受幣,受幣雖異,威儀則同,敬主君使也。」
致館如初之儀。
易氏曰:「案《聘禮》,賓至,使大夫帥至館,卿致館。其旅擯以至登受,亦如郊勞之禮。」
及將幣,旅擯,三辭拜,逆客辟,三揖。每門止一相。及廟, 唯君相入。
賈氏曰:「將幣,亦謂圭璋也。旅擯三辭,亦謂於主君大門外,主君陳五擯,客陳七介,不傳辭也。三辭者,辭主君以大客禮當己也。『拜逆客辟』」 者,主君遣上擯納賓,賓入大門,主君在大門內南面拜賓,以使者奉君命來,不敢當拜,故逡巡辟君拜也。
三讓,客登拜;客三辟,授幣,下出,每事如初之儀。
賈氏曰:「三讓客登者,主君與客俱登,此據客而言之也。『拜客三辟者,主君於阼階上北面拜,賓喜至,此並拜受幣,客三退負序,不敢當君拜也』。」
「及《禮》私面私獻」,皆再拜稽首,君答拜。
賈氏曰:「此三者皆於聘之日行之,故並言之。」
出及中門之外,問君,客再拜對;君拜,客辟而對;「君問 大夫」,客對;君勞客,客再拜稽首,君答拜,客趨辟。
鄭康成曰:「中門之外即大門之內 。」 王昭禹曰:「出及中門之外,然後問君。問大夫勞客者,以在廟授幣方致敬焉,未可遽問而勞之也。」
致饔餼,如勞之禮。饗食還圭,如將幣之儀。
鄭鍔曰:「致饔餼如勞之禮,饗食還圭如將幣之儀,此四者皆盛禮也。然致饔餼則如郊勞之禮者,以其不比國君為賓而饔餼之盛故也。郊勞行禮而已,饗食還圭則如將幣之儀者,與上文將幣儀同,以其饗食去禮也。圭者,彼國之君所執以致聘之物,故禮如將幣,敬其君之意也。」
君館客,客辟,介受命,遂送,客從,拜辱於朝。
《鄭康成》曰:「君館客者,客將去,就省之,盡殷勤也。」
明日,客拜禮賜,遂行,如入之積。
鄭康成曰:「《禮》,賜謂乘禽。」
凡侯、伯、子、男之臣,以其國之爵相為客而相禮,其儀 亦如之。
鄭康成曰:「爵,卿、大夫、士也。」
凡諸侯之交,各稱其邦而為之幣,以其幣為之禮。
鄭鍔曰:「諸侯交際之禮,視國之大小,報復之禮因物之重輕,交大國則其幣以多為貴,交小國則其幣以少為貴,是之謂稱。若夫待其使者,亦視其幣之多寡而為豐殺。」 《疏》謂「此乃享幣,非珪璋璧琮也。賄用束紡,所以遺聘君,可以為衣服之用;禮用寶帛,所以禮聘君而報其享焉。」
《掌客》:「凡諸侯之卿、大夫、士為國客,則如」其介之禮以 待之。
黃氏曰:「此正與《司儀》二等同。」 鄭謂「特來聘問待之禮,如其為介時」 是也。上言「凡介、行人、宰史皆有飧饔餼,以其爵等為之禮。」 又曰:「惟上介有禽獻,則上介一等,其餘一等」 ,所謂二等,從其爵而上下之可見也。《掌客》獨此為邦國自待客禮,蓋因介見之。
《冬官》
編輯
《玉人》之事瑑,圭璋八寸,璧琮八寸,以覜聘。
鄭康成曰:「瑑,文飾也。覜,視也。聘,問也。眾來曰覜,時來曰聘。」 《聘禮》曰:「凡四器者,唯其所寶,以聘可也。」 趙氏曰:「此是諸侯遣臣覜聘乎王之所執,非是天子使人於諸侯所用者。蓋天子有事,諸侯遣卿大夫來聘,遂執此以見王。然上公以九為節,而曰八寸者,蓋璧琮九寸,諸侯以享天子,此諸侯之臣不得用本君玉等而」 降之,為八寸也。據《行人》注「二王後用圭璋五等,諸侯用璧琮」 ,諸侯之臣降一等,子男之臣不得同本君,則用琥璜。以此知《玉人》圭璋璧琮是五等之諸侯所執。至五等諸侯之臣,唯上公臣執此八寸,其餘則殺,而子男之臣則執琥璜。經不言二王,舉尊以見卑也。
《儀禮》
編輯
〈注〉圖,謀也。謀聘故及可使者。謀事者,必因朝其位,君南面,卿西面,大夫北面,士東面。〈疏〉自此盡《官,具》論聘人及用幣之事。
遂命使者:
〈注〉遂猶因也。既謀其人,因命之也。聘使卿。
使者再拜稽首辭。
〈注〉辭以「不敏。」
君不許,乃退。
〈注〉退,反位也。受命者必進。
既圖事,戒上介亦如之。
〈注〉《既》,已也。戒猶命也。已謀事,乃命上介,難於使者,易於介。
宰命司馬戒眾介,眾介皆逆命不辭。
〈注〉宰,上卿,貳君事者也。諸侯謂司徒,為宰。眾介者,士也,士屬司馬。《周禮》司馬之屬,司士掌作士,適四方,使為介。逆猶受也。
宰,書幣。
〈注〉書聘所用幣多少也。宰又掌制國之用。
命。宰夫官具
〈注〉宰夫,宰之屬也。命之,使眾官具幣及所宜齎,
及期夕幣。
〈注〉及,猶至也。「夕幣」,先行之日,夕陳幣而視之,重聘也。〈疏〉自此盡「受書以行」,論陳幣付使者之事。
使者朝服,帥眾介夕
〈注〉視其事也。
管人「布幕於寢門外。」
〈注〉管猶館也。「《館人》,謂掌次舍帷幕者也。」布幕以承幣,寢門外朝也。
官陳幣皮,北首西上,加其奉於左皮上。馬則北面奠 幣於其前。
〈注〉「奉所奉以致命」,謂束帛及元纁也。「馬言則」者,此享主用皮,或時用馬,馬入則在幕南,皮馬皆乘,
使者北面,眾介立於其左,東上。
〈注〉既受行同位也,位在幕南。
卿大夫在幕東,西面北上。
〈注〉《大夫》西面,辟使者。
宰入告具於君,君朝服出門左,南鄉。
〈注〉《入告》入路門而告。
史讀書《展幣》
〈注〉展猶校錄也。史幕東西面讀書,賈人坐撫其幣。每者曰:「在必西面」者,欲君與使者俱見之也。
宰執書告,備具於君,授使者,使者受書,授上介。
〈注〉史展幣畢,以書還授宰。宰既告備,以授使者。其授受皆北面。
公揖入。
〈注〉揖禮群臣。
官載其幣,舍於朝。
〈注〉待旦行也。
「上介視《載》」者。
〈注〉監其安處之畢,乃出。
所,受書以行。
〈注〉為當復展?
厥明,「賓朝服,釋幣於禰。」
〈注〉告,為君使也。賓使者,謂之賓,尊之也。天子諸侯將出,告群廟,大夫告禰而已。凡釋幣,設洗盥,如祭。〈疏〉自此盡「亦如之」,論賓與上介將行告禰之事。
有司筵几於室中,祝先入,主人從入。主人在右,再拜。 祝告,又再拜。
〈注〉更雲「主人」者,廟中之稱也。祝告,告以主人將行也。
釋幣,制元纁束奠於幾下,出。
〈注〉祝釋之也。凡物十,曰束元纁之率。元居三,纁居二。《朝貢禮》云:純四隻,制丈八尺。
主人立於戶東,祝立於牖西。
〈注〉少頃之間,示有俟於神。
又入取幣,降卷。幣實於笲,埋於西階東。
〈注〉又「入者,祝也。埋幣必盛以器,若藏之然。」
又「釋幣於行。」
〈注〉告,將行也。行者之先,其古人之名,未聞。天子諸侯有常祀,在冬,大夫三祀,曰門,曰行,曰厲。《喪禮》有毀宗躐,行出於大門,則行神之位,在廟門外西方,不言埋幣可知也。今時民春秋祭祀有行神,古之遺禮乎?
遂受命。
〈注〉賓須介來乃受命也。言「遂」者,明自是出,不復入
上介。釋幣亦如之。
〈注〉如其於禰與行。
上介及眾介俟於使者之門外。
〈注〉俟,待也。待於門外東面北上。〈疏〉自此盡「斂旃」,論使者與介向君朝受命即行之事
使者載旃,帥以受命於朝。〈注〉旃,旌旗屬也。載之者,所以表識其事也。《周禮》曰:「通帛為旃。」又曰:「孤卿建旃。」至於朝門,使者北面東上。
君朝服,南鄉,卿大夫西面,北上。君使卿進使者。
〈注〉進之者使者謙,不敢必君之終使已。
使者入,及眾介隨入,北面東上。君揖使者進之,上介 立於其左,接聞命。
〈注〉「進之者有命,宜相近也。」「接」,猶續也。
賈人西面坐,啟櫝取圭,垂繅不起而授宰。
〈注〉「賈人在官知物。」賈者,繅,所以藉圭也。其或拜,則奠於其上。
宰執圭屈繅,自公左授使者。
〈注〉「屈繅」者,斂之禮,以相變為敬也。「自公左贊幣」之義。
使者受圭,同面垂繅以受命。
〈注〉同面者,宰就使者北面並授之。既授之,而君出命矣。「凡授受者,授由其右,受由其左。」
既述命,同面授上介。
〈注〉《述命》者循君之言重失誤,
上介受圭,屈繅,出授賈人,眾介不從。
〈注〉賈人將行者,在門外北面。
受享,束帛加璧。受夫人之聘。璋享元纁,束帛加琮,皆 如初。
〈注〉享,獻也。既聘又獻,所以厚恩惠也。帛,今之璧色,繒也。夫人亦有聘享者,以其與己同體,為國小君也。其聘用璋,取其半圭也。君享用璧,夫人用琮,天地配合之象也。圭璋特達,瑞也。璧琮有加,往德也。《周禮》曰:「瑑圭璋璧琮以覜聘。」
遂行,舍於郊。
〈注〉於此脫舍衣服,乃即道也。《曲禮》曰:「凡為君使,已受命,君言不宿於家。」
《斂旃》。
〈注〉此「行道耳,未有事也。」斂,藏也。
若過邦,至於竟,使次介假道束帛,將命於朝,曰:「請帥 奠幣。」
〈注〉「至竟而假道」,諸侯以國為家,不敢直徑也。「將」,猶奉也。「帥」,猶道也。請道己道路所當由。〈疏〉自此盡執策於其後,論過他國,竟假道之事。
下「大夫取以入告,出許,遂受幣。」
〈注〉言「遂」者,明受其幣,非為許故也,容其辭讓不得命也。
餼之以其禮,上賓大牢,積唯芻禾,介皆有餼。
〈注〉凡賜人以牲,生曰餼。餼猶稟也,給也。以其禮者,尊卑有常差也。常差者,上賓、上介牲用大牢,群介用少牢,米皆百筥,牲陳於門內之西,北面,米設於中庭。上賓、上介致之以束帛,群介則牽羊焉。上賓有禾十車,芻二十車,禾以秣馬。
士師「沒其竟。」
〈注〉沒盡。
誓於其竟,賓南面,上介西面,眾介北面,東上。史讀《書》, 司馬執筴,立於其後。〈筴音策〉
〈注〉此使次介假道止而誓也。賓南面,專威信也。使於眾介之前北面讀書,以敕告士眾,為其犯禮暴掠也。《禮》,「君行師從,卿行旅從。」司馬主軍法者,執策示罰。
未入竟,壹肄。
〈注〉「謂於所聘之國」,竟也。肄,習也。習聘之威儀。重失誤。〈疏〉自此盡《私事論》,雖未至主國,預習聘享威儀之事。
為壝壇,畫階帷,其北無宮。
〈注〉壝土,象壇也。帷其北,宜有所鄉依也。無宮不壝土,畫外垣也。
朝服無主,無執也。
〈注〉「不立主人」,主人尊也。「不執玉」,不敢褻也,徒習其威儀而已。
介皆與北面西上。
〈注〉入門左之位也。
《習享》士,執庭實。
〈注〉士,士介也。庭實必執之者,皮則有攝張之節。
「習夫人之聘享亦如之。習公事,不習私事。」
〈注〉公事致命者也。
及竟張旃誓。
〈注〉及,至也。《張旃》,明事在此國也。張旃謂使人維之。〈疏〉自此盡「入境,斂旃」,論賓至主國之境,謁關人,見威儀之事。
乃謁關人。
〈注〉謁,告也。古者竟上為關,以譏異服,識異言。
關人,問從者幾人。
〈注〉欲知聘問,且為有司當共委積之具。
以《介》對
〈注〉以所與受命者對,謙也。《聘禮》:上公之使者七介,侯伯之使者五介,子男之使者三介,以其代君交於列國,是以貴之。《周禮》曰:「凡諸侯之卿,其禮各下其君二等。」
君使士請事,遂以入竟。
〈注〉請猶問也。問所為來之故也。遂以入,因道之
人。竟,斂旃乃展。
〈注〉復校錄幣,重其事,斂旃,變於始入。〈疏〉自此盡《賈人之館》,論三度展幣之事。
布幕:「賓朝服立於幕東,西面;介皆北面東上。賈人北 面坐,拭圭。」
〈注〉「拭」,清也。「側幕而坐,乃開櫝。」
遂執展之。
〈注〉持之而立告在。
上介北面視之,退復位。
〈注〉言「退復位」,則「視圭」,進違位。
《退圭》。
〈注〉圭璋尊,不陳之。
陳皮北首西上,又拭璧,展之,會諸其幣,加於左皮上, 上介視之,退。
〈注〉會,合也。諸,於也。
馬則幕南,北面奠幣於其前。
〈注〉前當前幕上。
「展夫人之聘享」,亦如之。賈人告於上介,上介告於賓。
〈注〉展夫人聘享,上介不視,貶於君也。賈人既拭璋琮,南面告於上介,上介於是乃東面以告賓,亦所謂「放而文」之類。
有司「展群幣以告。」
〈注〉群幣,私覿及大夫者。《有司》載幣者,自展自告。
及郊,又展如初。
〈注〉郊,遠郊也。《周制》,天子畿內千里,遠郊百里。以此差之,遠郊上公五十里,侯伯三十里,子男十里也。近郊各半之。
及館,「展幣於賈人之館」,如初。
〈注〉館,舍也。遠郊之內有候館,可以小休止、沐浴、展幣,不於賓館者,為主國之人有勞問己者就焉。便疾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