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六十三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二百六十三卷目錄
米部彙考
周禮〈地官〉
說文〈釋米〉
本草綱目〈陳廩米〉
海槎餘錄〈山禾米〉
米部藝文一
謝敕賜米啟 南齊王融
謝敕賚長生米啟 梁簡文帝
謝東宮賚米啟 庾肩吾
謝湘東王賚米啟 前人
答湘東王賚粳米啟 前人
謝湘東王賚米啟 前人
謝趙王賚米啟 北周庾信
記藷米 宋蘇軾
擬米秫除祭酒誥 胡錡
代米秫謝表 前人
米部藝文二〈詩〉
送米於法雲二老 宋王安石
送人貢秔米之上京 元吳師道
杜伯淵送新米 明楊基
米部選句
米部紀事
米部雜錄
米部外編
食貨典第二百六十三卷
米部彙考
編輯《周禮》
編輯
《地官》
編輯
《舍人》「掌平宮中之政。」
〈訂義〉鄭康成曰:「政謂用穀之政。」 賈氏曰:「舍人總主給米之事,而掌平王宮中之政,謂平其給米多少,
分其財守以灋,掌其出入。」
賈氏曰:「財即米也。」 《喪大記》云:「納財,朝一溢米 。」 黃氏曰:「守謂積聚米,給予也。」
凡祭祀,共簠簋,實之陳之。
鄭康成曰:「方曰簠,圓曰簋 。」 鄭鍔曰:「用簠以盛稻粱,用簋以盛黍稷。」
賓客「亦如之,共其禮:車米、筥米、芻禾。」
賈氏曰:「《聘禮》曰:『致饔餼,使卿韋弁歸饔餼米百筥,設於中庭,車米三十車,陳於門外,禾三十車,芻薪倍禾』。」 又《掌客》:「『上公米百有二十筥,車米四十車,禾五十車,芻薪倍禾;侯伯米百筥,車米三十車,禾四十車,芻薪倍禾;子男米八十筥,車米二十車,禾三十車,芻薪倍禾』。皆言陳,是其所陳多少之數。」
喪紀,共飯米熬穀。
鄭康成曰:「飯所以實口,不忍虛也。君用粱,大夫用稷,士用粢,皆四升,實者惟盈。熬穀者錯於棺旁,所以惑蚍蜉。《喪大記》曰:『熬,君四種八筐,大夫三種六筐,士二種四筐,加魚臘焉』。」
以歲時縣《穜稑》之種,以共「王后之春獻種。」
《鄭康成》曰:「縣之者,欲其風氣燥達。」
「掌米粟之出入」,辨其物。
鄭康成曰:「九穀六米別為書。」
歲終則會計其政。
《鄭康成》曰:「政用穀之多少。」
舂人,「奄二人,女舂抌二人,奚五人。」
賈氏曰:「舂人有奄者,以與女奴同處故也 。」 鄭康成曰:「女舂抌,女奴能舂與抌者。抌,杼臼也。《詩》曰:『或舂或抌 』。」 黃氏曰:「舂人、饎人、槁人,皆宮中之事,以用穀,故屬地官。舂抌、炊爨,因祭祀賓客,使內人皆識其勞苦煩辱,不止稼穡之艱難。」
掌共米物。
《鄭康成》曰。米物言非一米。
祭祀,共其齍盛之米。
賈氏曰:「器實曰齍,則黍、稷、稻、粱是也;在器曰盛,則簠、簋是也 。」 王昭禹曰:「稷謂之粢,實於簠簋謂之盛。祭用眾穀而總曰粢者,舉粢以該眾也 。」 陳氏曰:「《楚語》云:『天子親舂郊禘之盛』。又曰:『天子郊禘之事,王后必舂其粢』。」 《穀梁》曰:「『三宮米而藏之御廩』。蓋祭祀貴於出力以致養,而後可以交於神明,則舂盛固所以自盡也。然」 王耕藉不過三推,則舂盛之禮,蓋亦如此,然後舂人率其事以共之。
賓客共其牢禮之米。
賈氏曰:「下別言饗食」 ,則此言「牢禮,謂饔餼之米。」
凡饗食,共其食米。
鄭康成曰:「饗有食米,則饗禮兼燕與食。」
掌凡米事。
==《釋米》
編輯
米,穀實也。
《本草綱目》
編輯
《陳廩米》
編輯
釋名
陳倉米、 老米、 火米。
李時珍曰:「有屋曰廩,無屋曰倉,皆官積也。方曰倉,圓 曰囷,皆私積也。老亦陳也。火米有三,有火蒸治成者, 有火燒治成者,又有畬田火米,與此不同。」
集解
陶弘景曰:「陳廩米即粳米。久入倉陳赤者,以廩軍人, 故曰廩爾。方中多用之,人以作醋,勝於新粳米也。」 陳藏器曰:「廩米,吳人以粟為良,漢地以粳為善,亦猶 吳紵、鄭縞貴近賤遠之意。」確論其功,粟當居前。 寇宗奭曰:「諸家《註》說,不言是粳是粟。然二米陳者性 皆冷,煎煮亦無膏膩,粉食令人自利,與《經》說稍戾。」 李時珍曰:「廩米,北人多用粟,南人多用粳及秈,並水 浸蒸曬為之。亦有火燒過治成者,入倉陳久,皆氣過 色變,故古人謂之紅粟、紅腐,陳陳相因也。」
氣味
鹹酸溫無毒。
陳藏器曰:「廩米熱食即熱,冷食即冷,假以火氣也,體 自溫平。同馬肉餐,發痼疾。」
李時珍曰:「廩米年久,其性多涼,但炒食則溫爾,豈有 熱食即熱者乎?」
主治
《別錄》曰:「下氣,除煩渴,調胃,止洩。」
《日華》曰:「補五臟,澀腸胃。」
陳士良曰:「暖脾去憊氣,宜作湯食。」
《孟詵》曰:「炊飯食,止痢,補中益氣,堅筋骨,通血脈,起陽 道。以飯和酢搗,封毒腫惡瘡,立瘥。北人以飯置甕中, 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臟六腑之氣。研水服,去卒心痛。」 《甯原》曰:「寬中消食,多食易饑。」
李時珍曰:「調腸胃,利小便,止渴除熱。」
發明
李時珍曰:陳倉米煮汁不渾,初時氣味俱盡,故沖淡 可以養胃。古人多以煮汁煎藥,亦取其調腸胃、利小 便、去濕熱之功也。《千金方》治同注。下痢炒此米研末 飲服者,亦取此義。《日華子》謂其「澀腸胃,寇氏謂其冷 利,皆非中論。」
附方
霍亂大渴能殺人:以黃倉米三升,水一斗,煮汁,澄清 飲,良。〈永類方〉
反胃膈氣不下食者,「太倉散。」用倉米或白米,日西時 以水微拌濕,自想日氣如在米中,次日曬乾,袋盛掛 風處,每以一撮,水煎和汁飲之,即時便下。 又方:陳 倉米炊飯焙研,每五兩入沈香末半兩,和勻,每米飲 服二三錢。〈普濟方〉
諸般積聚:太倉丸治脾胃饑飽,不時生病,及諸般積 聚,百物所傷。陳倉米四兩,以巴豆二十一粒去皮同 炒,至米香豆黑,勿令米焦,擇去豆不用,入去白桔皮 四兩為末,糊丸梧子大,每薑湯服五丸,日二服。〈百一 選方〉
暑月吐瀉:陳倉米二升,麥芽四兩,黃連四兩,切,同蒸 熟,焙研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白湯送下。
《海槎餘錄》
編輯
《山禾米》
編輯
儋耳種早稻曰《山禾米》,粒大而香,可食。
米部藝文一
編輯《謝敕賜米啟》南齊·王融
編輯
臣無王陽之術,計然之智,不能負粟百里,分地一廛, 上虧溫養,自取饑切。豈悟外恩橫集,天私妄委。
《謝敕賚長生米啟》梁·簡文帝
編輯
堯禾五尺,未足稱珍;漢苗九穗,方斯非擬。如隨瑞鹿, 若降神烏,暮律向游,獻春方始。食乃民天之貴,粒有 延齡之名。藉此資身,因斯養性。
《謝東宮賚米啟》庾肩吾
編輯
滍水鳴蟬,香聞七里;瓊山合穎,租歸十縣。肩吾人慚 振藻,徒降雲間之松;職濫更繁,空撤家丞之俸。成珠 委地,事重逢仙;游玉為糧,珍踰入楚。雖復激水滄流, 不待監河之說;春風掃地,方誚文學之篇。
《謝湘東王賚米啟》前人
編輯
味重新城,香踰澇水。連舟入浦,似彥伯之南歸;積地 為山,疑馬援之西至。不待候沙,同新渝之再熟;無勞 拜石,均遼倉之重滿。前恩未遠,次渥仍流。墨翟假以 故書,裴楷慚其國賜
《答湘東王賚粳米啟》前人
編輯
竊以農夫力耕,時逢儉歲;疏賤時澤,必取豐年。椓斛 瀉珠,嘉聞陶量;翻庭委玉,欣見《馬圖》。
《謝湘東王賚米啟》前人
編輯
竊以月滿則虧,恩來無爽,海潮雖大,萬江恆注。遂使 連箱委地,不殊陽翟;盈倉接宇,寧異《海陵》。
《謝趙王賚米啟》北周·庾信
編輯
某啟:奉教,垂賚米十石。丹烏銜穗,既集西周;黃雀隨 車,還蜚東市。漬而為種,不無霜雪之精;取以論兵,即 有山川之勢。某陋巷簞瓢,櫛風沐雨,剝榆皮於秋塞, 握蟄鷰於寒山。仰費國租,遂開塵甑。非丹竈而淚珠, 異荊臺而炊玉。東方朔之捧米,既息長饑;西門豹之 墾田,方慚此賚。
《記藷米》宋·蘇軾
編輯
南海以藷米為糧,幾米之十六。今歲米皆不熟,民未 至艱食者,以客舶方至而有米也。然儋人無畜藏,明 年去則饑矣。吾旅泊尤可懼,未知經營所從出,故書 座右,以時圖之。
《擬米秫除祭酒誥》胡錡
編輯
唐得祭酒,生徒皆喜,謂不寂寞矣。蓋橋門冠帶之地, 必資醉經鉅賢而為之長。以爾學殖素醇,詞英早粲。 粵自脫穎而來,《詩》曰:「或舂或揄,或簸或蹂。」其所踐揚, 亦既熟矣。頃登米廩,教思薰陶,士君子已有成周既 醉之行。今擢表成均,維其令儀,以式我賓。僎。使酌道 味德者,皆沈浸乎醲郁,則將用汝作醴,往惟欽哉!
《代米秫謝表》前人
編輯
任閭師之耕;農功舉實,進司成之長,賓僎增華。揆量 逾涯,懷榮蹐地。伏念臣素無學殖,徒有仁根。后稷教 藝以來,芳聯南畝;陶潛賦歸而後,穎露西疇。在前深 愧於秕糠,若作尚資於麯糵。忽從米廩,叨佩水蒼。清 為聖人中,俾樂道涯之泳;醉有君子行,使沾德海之 流。自非沐漢化之鴻醇,何以式周朋之燕湑。茲蓋伏 遇皇帝陛下氣薰嘉協,瑞格和平。當豐年高廩之秋, 𢌿蒸為醴。闡七月公堂之教,獻享稱觥。將溥陶民俗 於溫溫,迺首觀儒風於渾渾。肆令淺薄,亦被涵濡。臣 敢不泆戒非彝,禮嚴有旨。招諸生而浸醲郁,盍明立 館之規。造三代而樂優游,共適舞雩之趣。
米部藝文二〈詩〉
編輯《送米於法雲二老》宋·王安石
編輯
盧仝不出憎流俗,我卜郊居避俗憎。仝有鄰僧來乞 米,我今送米乞鄰僧。
《送人貢秔米之上京》元·吳師道
編輯
後「王制任土,職貢來四方。珍異匪余求,服食乃其常。 金華有嘉種,玉粲會芬香。土人昔肇端,每歲賦其鄉。 頗聞播種初,行者避畎疆。斂收畢徵納,老稚不敢嘗。 擾擾府中集,數日何奔忙。珠璣歷萬指,錯落照九光。 圓好中式度,緘封謹縑囊。矧今歲旱乾,彌望茅葦荒。 野人懼不供,挈瓶越林岡。及茲幸充數,揚帆上天倉。」 惟民秉恆性,食芹猶不忘。勤動非所辭,有司貴循良。 賢侯重承命,護視嚴周防。行行不可遲,去去凌風霜。 玉食倘見登,仁恩沐汪洋。願推及物心,共樂斯時康。 陳風以為贈,別意何悠長。
《杜伯淵送新米》明·楊基
編輯
山人送我山田米,粒粒如霜新可喜。雨舂風,落紅 芒,照眼明珠絕糠秕。飢腸欲食未敢炊,未及秋嘗羞 祖禰。憶我春來歲方旱,焦穗萎田將槁矣。不意茲晨 見精鑿,此寶更將何物比。終歲勤勞農可念,不耕而 食余堪恥。歸買松江雪色鱸,持向高堂奉甘旨。
米部選句
編輯唐·杜甫《酬高使君》詩:「故人供祿米。」
韓愈《贈盧仝》詩,「至令鄰僧乞米送。」
宋梅堯臣《貸米》詩:「乞米與乞食」,皆是前人為。
王安石詩:「乞米助饙餾米部紀事
編輯《古史考》:神農時,民食穀釋米,加燒石上而食之。 《書經益稷》:帝曰:「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 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於五 色,作服汝明。」〈鄭注〉粉若粟冰,米若聚米。〈正義〉「粉若粟冰」者, 粉之在粟,其狀如冰。「米若聚米」者,刺繡為文,類聚米 形也。〈蔡注〉粉米、白米,取其養也。
《禹貢》:「五百里甸服,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總銍,三百 里納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注〉五百里尢遠去其 穀而納米。
《左傳僖公二十九年》「春,介葛盧來朝,舍於昌衍之上。 公在會,饋之芻米,禮也。」
《酒譜》:秦穆公伐晉,及河,將勞師,而醪惟一鍾。蹇叔勸 之曰:「雖一米,可投之於河而釀也。」於是乃投之於河, 三軍皆醉。
《家語》:「孔子厄於陳、蔡,從者七日不食。子貢糴於野人, 得米一石。顏回、仲由炊之於壞屋之下。」
《說苑子路》曰:「負重道遠者,不擇地而休;家貧親老者, 不擇祿而仕。昔者由事二親之時,嘗食藜藿之實,而 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沒之後,南遊於楚,從車百乘, 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願食藜藿,為親負米 之時,不可復得也。」
《癸辛雜識》:「屈原以五月五日生,投汨羅江而死。楚人 哀之,每至其時,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
《漢書貨殖傳》:「宣曲任氏,其先為督道倉吏。秦敗,豪傑 爭取金玉,任氏獨窖倉粟。楚漢相距滎陽,民不得耕 種,米石萬錢,而豪傑金玉盡歸任氏,以此起富。」 《食貨志》:「武帝初,太倉之粟,陳陳相因,腐敗不可食。」 《史記東方朔傳》:「『上召問:朔何恐朱儒為』?對曰:『臣朔生 亦言,死亦言。朱儒長三尺餘,奉一囊粟,錢二百四十; 臣朔長九尺餘,亦奉一囊粟錢二百四十。朱儒飽欲 死,臣朔饑欲死。臣言可用,幸異其禮;不可用,罷之無 令,但索長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詔金馬門。
《趙後遺事》:昭儀往見後曰:「姊曾憶家貧,寒饑無聊,姊 使我共鄰家女為草履,入市貨履市米,一日得米,歸 遇風雨,無火可炊,饑寒甚,不能成寐,使我擁姊背同 泣,此事姊豈不憶也?」
《西京雜記》:元理嘗從其友人陳廣漢,廣漢曰:「吾有二 囷米,忘其石數,子為計之。」元理以食箸十餘轉曰:「東 囷七百四十九石二升七合。」又十餘轉曰:「西囷六百 九十七石八㪷。」遂大署囷門後出米,西囷六百九十 七石七㪷九升。中有一鼠,大堪一升,東囷不差圭合。 元理後歲復過廣漢,廣漢以米數告之,元理以手擊 床曰:「遂不知鼠之殊米,不如剝麵皮矣。」
《後漢書馬援傳》:「帝自西征囂,至漆,諸將多以王師之 重,不宜遠入險阻,計猶豫未決。會召援夜至,帝大喜, 引入,具以群議質之。援因說隗囂將帥有土崩之勢, 兵進有必破之床。又於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 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帝曰: 『虜在吾目中矣』。明旦遂進軍至第一,囂眾大潰。」 《東觀漢記》第五「倫性節儉,作會稽郡,雖為二千石,臥 布被,自養馬,妻炊爨,受俸祿,常求赤米,與小吏受等 財,留一月俸,餘皆賤糶與民饑羸者。」
《後漢書循吏傳》:「王渙為洛陽令,卒。渙喪西歸,道經弘 農,民庶皆設槃案於路。吏問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 洛,為卒司所鈔,恆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見侵枉,故 來報恩。其政化懷物如此。」
《劉焉傳》:曹操攻破張魯,定漢中。魯字公旗,初祖父陵, 順帝時客於蜀,學道鶴鳴山中,造作符書,以惑百姓, 受其道者,輒出米五斗,故謂之「米賊。」陵傳子衡,衡傳 於魯雲。
《獻帝紀》:「興平元年秋,三輔大旱,帝避正殿請雨,遣使 者洗囚徒,原輕繫。是歲穀一斛五十萬,豆麥一斛二 十萬,人相食啖,白骨委積。帝使侍御史侯汶出太倉 米豆為饑人作糜粥,經日而死者無數。帝疑賦卹有 虛,乃親於御坐前量試作糜,乃知非實,使侍中劉艾 出讓有司。於是尚書令以下皆詣省閣謝,奏收侯汶」 考實。詔曰:「未忍致汶於理,可杖五十。」自是之後,多得 全濟。
「青溪寇軌」,後漢張角、張燕輩,託天師道陵,為遠祖立 祭酒治病,使人出米五斗,而病遂愈,謂之五斗米道。 《後漢書袁術傳》:天旱歲荒,士民凍餒,江淮間相食殆 盡,時舒仲應為術沛相,術以米十萬斛與為軍糧,仲 應悉散以給饑民。
《九州春秋》:臧洪為青州刺史,為袁紹所圍,糧食盡,廚 有米三升,主簿啟進內稍以為糜粥。洪歎曰:「吾獨食 此何味?」命使為薄粥,與眾共歠之。
《三國吳志全琮傳》:「琮父柔,為桂陽守,嘗使琮齎米數 千斛到吳,有所市易。琮至,皆散用,空船而還。柔大怒, 琮頓首曰:『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懸之患, 故便賑贍,不及啟報。柔更以奇之兒』。」《世說》:「魯肅十五,好為奇計。周瑜提兵過候肅,併求 資糧。肅家有二囷,米三千斛,指與瑜,遂相結納去。」 《語林》:「陳壽將為《國志》」,謂丁梁州曰:「若可覓千斛米見 借,當為尊公作佳傳。」丁不與米,遂以無傳。
《王右軍集須米帖》云:「知須米告求常,如雲此便大乏, 敕以米五十斛與卿,有無當共,何以論借?」
《晉書王湛傳》:湛子承,承子述,少孤,事母以孝聞。安貧 守約,不求聞達。性沈靜,每坐客馳辨,異端競起,而述 處之恬如也。少襲父爵,年三十尚未知名,人或謂之 癡。司徒王導以門地辟為中兵屬,既見,無他言,惟問 以在東米價,述但張目不答。導曰:「王掾不癡,人何言 癡也?」
《世說》:郄嘉賓餉釋道安米千斛,道安答直雲損米,愈 覺有待之為煩。
《小名錄》:陶範字道則,侃第十九子,諸子中最知名。王 修齡嘗在東,甚貧乏,陶為烏程令,送一舟米遺之,卻 不肯取直,答語王修齡:「若飢,自當就謝。仁祖索,不須 陶米。」
《晉書隱逸傳》:「陶潛為彭澤令。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 束帶見之。潛嘆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 里小人邪』?」義熙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
《宋書孝義傳》:何子平世居會稽,少有志行,事母至孝, 揚州辟從事史,月奉得白米,輒貨市粟麥。人或問曰: 「所利無幾,何足為煩?」子平曰:「尊老在東,不辦常得生 米,何心獨饗白粲。」
《隱逸傳》:「朱百年,會稽山陰人也。少有高情,攜妻孔氏 入會稽南山,以伐樵採箬為業。以樵箬置道頭,輒為 行人所取,明旦亦復如此。人稍怪之,積久方知是朱 隱士所賣,須者隨多少,留錢取樵箬而去。顏峻為東 揚州,餉穀五百斛,不受。百年卒,蔡興宗為會稽太守, 餉百年妻米百斛,百年妻遣婢詣郡門奉辭固讓,時」 人美之,以比「梁鴻妻。」
《孝義傳》:「徐耕,晉陵人也。元嘉二十一年,大旱,民饑,耕 詣縣陳辭,以米千斛助官振貸。縣為言上,當時議者 以耕比漢卜式,詔書褒美,酬以縣令。大明八年,東土 饑旱,東海嚴成、東莞王道蓋各以穀五百斛助官振 卹。」
《孝武帝紀》:大明八年春正月甲戌,詔曰:「東境去歲不 稔,宜廣商貨,遠近販鬻米者,可停道中雜稅,其以仗 自防,悉勿禁。二月壬寅,詔曰,去歲東境偏旱,田畝失 收,使命來者,多至乏絕。或下窮流穴,頓伏街巷,朕甚 憫之。可出倉米付建康、秣陵二縣,隨宜贍卹。若溫拯 不時,以至捐棄者,嚴加糾劾。」
《孔覬傳》:「覬自郢州行真徵為右衛將軍,徙司徒左長 史,弟道存代覬為後軍長史,江夏內史。時東土大旱, 都邑米貴,一斗將百錢,道存慮覬甚乏,遣吏載五百 斛米餉之。覬呼吏謂之曰:『我在彼三載,去官之日,不 辦有路糧,二郎至彼未幾,那能便得此米邪?可載米 還彼』。吏曰:『自古以來,無有載米上水者,都下米貴,乞 於此貨之』」,不聽。吏乃載米而去。
《南史沈攸之傳》:「薛常保等在赭圻食盡,南賊大帥劉 胡屯濃湖,以囊盛米,繫流查及船腹,陽覆船,順風流 下,以餉赭圻。攸之疑其有異,遣人取船及流查,大得 囊米,尋剋赭圻。」
《宋書晉平刺王休祐傳》:「休祐為荊州刺史,素無才能, 強梁自用。大明之世,年尚少,未得自專,至是貪淫,好 財色。在荊州裒刻所在,多營財貨。以短錢一百,賦民 田登就求白米一斛,米粒皆令徹白。若有破折者,悉 刪簡不受。民間糴此米一升一百,至時又不受米,評 米責錢。凡諸求利,皆悉如此。百姓嗷然,不復堪命。」 《酉陽雜俎》:「滕景真在廣州七層寺,元徽中罷職歸家。 婢炊釜中忽有聲如雷,米上芃芃隆起,滕就視,聲轉 壯,甑上花生漸長似蓮花,色赤有光似金,俄頃萎滅。 旬日,滕得病卒。」
《南齊書良政傳》:劉懷慰為齊郡太守,民有餉其新米 一斛者,懷慰出所食麥飯示之曰:「旦食有餘,幸不煩 此。」
《梁書沈約傳》:「約少時孤貧,丐於宗黨,得米數百斛,為 宗人所侮,覆米而去。及貴,不以為憾。」
《處士傳》:庾詵嘗乘舟從田舍還,載米一百五十石,有 人寄載三十石。既至宅,寄載者曰:「君三十斛,我百五 十石。」詵默然不言,恣其取足。
《南史梁任昉傳》:「昉為宜興太守,在郡所得公田,奉秩 八百餘石,昉五分督一,餘者悉原,兒妾食麥而已。友 人彭城到溉,溉弟洽從昉共為山澤游。及被代登舟, 止有米五石。尋為新安太守,為政清省,吏民便之。卒 於官,唯有桃花米二十斛,無以為斂,遺言不許將新 安一物還都。」
《梁書南平元襄王偉傳》,「偉字文達,太祖第八子也。性 多恩惠,尤愍窮乏。每祁寒積雪,則遣人載樵米,隨乏 絕者即賦給之《張率傳》:「率嗜酒,事事寬恕,於家務尤忘懷。在新安,遣 家僮載米三千石還吳宅。既至,遂耗大半。率問其故, 答曰:『雀鼠耗也』。率笑而言曰:『壯哉雀鼠』。」竟不研問。 《梁書侯景傳》,景遣其儀同宋子仙頓南平王第,緣水 西立柵相拒,景食稍盡。至是米斛數十萬,人相食者 十五六。
《陳書徐陵傳》:陵性清簡,無所營樹,祿俸與親族共之。 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戶送米,至於水次,陵親戚有貧 匱者,皆令取之,數日便盡。陵家尋致乏絕,府僚怪而 問其故,陵云:「我有車牛衣裳可賣,餘家有可賣不。」其 周給如此。
陵弟孝克為散騎常侍,侍東宮。陳亡,隨例入關,家道 壁立。所生母患,欲粳米為粥,不能常辦,母亡之後,孝 克遂常噉麥。有遺粳米者,孝克對而悲泣,終身不復 食之焉。
《魏書安同傳》:「同長子屈,太宗時典太倉事,盜官粳米 數石,欲以養親,同大怒,奏求戮屈,自劾不能訓子,請 罪。太宗嘉而恕之,遂詔長給同粳米。其公清奉法,皆 此類也。」
《北史齊房景伯傳》:景伯子文烈,性溫柔,未嘗嗔怒。為 吏部郎時,經霖雨絕糧,遣婢糴米,因爾逃竄,三四日 方還。文烈徐謂曰:「舉家無食,汝何處來?」竟無捶撻。 《隋唐嘉話》:盧尚書承慶,總章初考內外官,一官督運, 遭風失米,盧考之曰:「監運損糧,考中下。」其人容止自 若,無一言而退。盧重其雅量,改注曰:「非力所及,考中 中。」既無喜容,亦無愧容,亦無愧詞。又改注曰:「寵辱不 驚,考中上。」
《貽謀錄》:李畬官監察御史,得廩米,母量之,三斛而贏。 問故,對曰:「御史米,不概也。」問車傭幾何,對曰:「御史不 償也。」母怒,敕歸餘米償其傭。
顏魯公求米於魯大夫帖,拙於生事,舉家食粥而已。 《雲仙雜記》:「吳興米炊之甑香,白馬豆食之齒醉。」虢國 夫人廚吏鄧連以此米擣為「透花。」以豆洗皮,作《靈 沙臛》,以供「翠鴛堂。」
《唐書宗室宰相列傳》:「李峴,天寶時累遷京兆尹,出為 零陵太守,為政得人心。時京師米翔貴,百姓相與謠 曰:『欲粟賤,追李峴』。」
《張萬福傳》:萬福為泗州刺史。魏州饑,父子相賣。萬福 曰:「魏州吾鄉里,安忍其困。」令兄子將米百車饟之,贖 魏人自賣者,給資遣之。
《唐國史補》:「韓晉公滉聞奉天之難,發軍食,常自負米 一石登舟,大將已下皆運,一日之中,積載數萬斛。 江淮賈人積米以待踴貴,圖畫為人持錢一千買米 一斗,以懸於市。揚子留後徐粲杖殺之。」
《唐書韓休傳》:休子滉銜元琇誣,劾琇饋米與淄青李, 納河中李懷光。帝怒,不復究驗,貶琇雷州司戶。 狂夫之言,唐鄴侯李泌,當朱泚圍奉天,經月城中資 糧俱盡。時供御纔有糲米二斛,每伺賊之休息,夜縋 人於城外採蕪菁根而進之。又請曰:「今天下旱蝗,關 中米斗千錢,倉廩耗竭,而江東豐稔,願陛下早下臣 章,以解朝眾之惑;面諭韓皋歸覲,以解其自疑之心, 使滉速運糧儲,以救朝廷。」德宗云:「善,朕深諭之矣。」即 下泌章,令韓皋謁告歸覲,面賜緋衣,諭以卿父比有 謗言,朕今不復信矣。皋至潤州,滉感悅流涕,即日自 臨水濱發米百萬斛聽皋留五日即還朝。皋別其母, 啼聲聞於外。滉怒,召出撻之,送至江上,冒風濤而遣 之。既而陳少游聞滉貢米,亦貢二十萬斛。上謂李泌 曰:「韓滉乃能化,陳少游亦貢米矣。」對曰:「豈惟少游,諸 道將爭入貢矣。」此是乙丑閏月事也。其後二年春正 月,關中倉廩竭,禁軍脫巾呼道,德宗憂之甚。會韓滉 運米三萬斛至陝,李泌即奏之,上喜,遽至東宮,謂太 子曰:「米已至陝,吾父子得」生矣。
《唐書卓行傳》:陽城隱中條山,嘗絕糧,遣奴求米。奴以 米易酒,醉臥於路,城怪其故,與弟迎之,奴未醒,乃負 以歸。及覺,痛咎謝,城曰:「寒而飲,何責焉?」後拜右諫議 大夫,每約二弟:「吾所俸入,而可度月食米幾何,薪菜 鹽幾錢,先具之,餘送酒家,無留也。」服用無效。
《雲仙雜記》:「富揚庭蓄鴨萬隻,每飼以米五石,遺毛覆 渚。」
《杜陽雜編》:「元和八年,大軫國貢碧麥、紫米。其紫米有 類苣蕂,炊一升得飯一㪷,食之令人髭髮縝黑,顏色 不老,久則後天不死。上因中元日薦於元元皇帝,故 當時道士有得食者。」
《江行雜錄》:令狐文公除守兗州,州境方旱,米價甚高。 公至,首問米價幾何,州有幾倉,屈指獨語曰:「舊價若 干,四倉各出米若干,以若干定價糶,則可以賑救矣。」 左右聽之,流語遍郡中,富人競發所蓄,物價乃平,人 心欣然。
《酉陽雜俎》:威遠軍小將梅伯成以善占夢。近有優人 李伯憐遊涇州,乞錢,得米百斛,及歸,令弟取之,過期 不至,晝夢洗白馬,訪伯成占之,伯成佇思曰:「凡人好反語,洗白馬,瀉白米也。君所憂或有風水之虞乎?」數 日弟至,果言渭河中覆舟,一粒無餘。
《唐書。杜佑傳》:「佑子式方,式方子悰鎮淮南時方旱,道 路流亡藉藉,民至漉漕渠遺米自給,呼為聖米。」 《十國春秋吳太祖世家》:「行密之圍廣陵也,凡半載,與 彥師鐸大小數十戰,城內無食米,斗直錢五十緡。」 《前蜀高祖本紀》:「高祖姓王名建,大順二年春二月,唐 以韋昭度討陳敬瑄,三年不克。三月,令建與顧彥朗 各帥眾」歸鎮。是時,敬瑄置《徵督院》,括富民財以供軍, 民不聊生。又城中乏食,民有潛入行營販米入城者, 截筒徑寸半,深五分,每筒百餘錢。
《南楚新聞》:「荊南孫儒之亂,斗米四十千,持金寶換易, 纔得一合一撮,謂之『通腸米。言饑人不可食他物,唯 煮米飲之,亦可稍充腸胃』。」
《澠水燕談錄》:楊光遠之叛青州也,有孫中舍,忘其名, 居圍城中,族人在州西別墅,城閉既久,內外隔絕,食 且盡,舉族愁歎。有畜犬,徬徨其側,有憂思。中舍因囑 曰:「『爾能為我至莊取米耶』?犬搖尾應之。至夜置之一 布囊,並簡繫犬背上,犬即由水竇出,至莊鳴吠。居者 開門識其犬,取簡視之,令負米還,未曉入城,如此數」 月。比至城開,孫氏閤門數十口,獨得不餒。孫氏愈愛 畜之。後數年斃,葬於別墅之南。
《十國春秋·前蜀後主本紀》:「乾德五年秋,天富倉米中 生蟲如小蜂,尾後如米粒,曳之而行。」
《吳越武肅王世家》:「寶正元年,大水,吳軍尤甚。水中生 米,大如豆,民取食之。」
《南唐烈祖本紀》:「昇元二年五月,廣濟倉災,焚米三十 萬石。」
《南漢中宗本紀》:「乾和十三年,博白縣綠含村民自言 山谷深邃,人跡少至,斗米一二錢。」
《清異錄》:周維簡隱洪州西山,嘗云:「得米三四石,樂天 羹七百二十碗,足了一年之費。」
《十國春秋南唐後主本紀》:「乙亥歲夏,吳越會宋師,圍 金陵。秋,鎮南節度使朱令贇帥勝兵十五萬赴難,與 宋師遇,傾火油焚北船,適北風反焰自焚,軍遂大潰。 宋師百道攻城,晝夜不休,城中米斗萬錢。」
《談錄》:真宗欲東封泰山,問兩府大臣可否,大臣曰:「聖 駕行幸,豈無甲兵隨駕,只恐糧草不備。」時晉公為三 司使,真宗遂曰:「朕東封,糧草得備否?」晉公曰:「有備。」真 宗又曰:「如何是備?」晉公曰:「隨駕兵士大約不過十萬 人,每日請口食米二升半,一日只支計米二千五百 石。或遇駐蹕處所,不過三日只支得米七千五百石。」 何處州縣無七千五百石斛斗往回之間,俱可有備。 真宗甚喜,又問只與二升半米,亦須與他些麪食。晉 公曰:「今來所經州縣郡,只可借路而過,使逐程百姓 榮觀,國家大禮,固不可科率。」
《宋史五行志》:「真宗乾興元年六月,蘇、秀二州湖田生 聖米,居民取以食。」
《厚德錄》:「扈諫議稱為梓州路轉運使,屬歲饑,道殣相 望,稱先出祿米以賑民,故富家大族皆願以米輸入 官,而全活者數萬人。」
趙觀察滋知雄州時契丹大饑,舊米出塞下,不得過 三升。滋曰:「彼,吾民也」,令出米,無所禁。
《艾子雜說》:齊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 不教之。一日,艾子謂其父曰:「君之子雖美而不通世 務,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多能,豈有 不通世務耶?」艾子曰:「不須試之,他但問君之子所食 者米從何來,若知之,吾當妄言之罪。」父遂呼其子問 之,其子嘻然笑曰:「吾豈不知此耶?每以布囊取米。」其 父愀然而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來。」《艾 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夢溪筆談》:嘗有一名公,初任縣尉,有舉人投書索米, 戲為一詩答之曰:「五貫九百五十俸,省錢請作足錢 用。妻兒尚未厭糟糠,僮僕豈免遭飢凍。贖典贖解不 曾休,喫酒喫肉何曾夢?為報江南癡秀才,更來謁索 覓其瓮。」熙寧中,例增選人俸錢,不復有五貫九百俸 者。此實養廉隅之本也。
《宋史五行志》:「熙寧元年,益陽縣雷震山裂,出米可數 十萬斛,齎至京師。信米也,但色黑如炭。」
《貧士傳》:賈收字耘老,烏程人也。以詩著名,喜飲酒。家 素貧,東坡先生每念之,嘗作古木怪石,書其後以贈 云:「念賈處士貧甚,無以慰其意,為作古木怪石一紙, 每遇飢時,輒一開看,還飽人否?若吳興有好事,能為 君月致米三石,酒三斗,終君之世者,當便以贈之。不 爾,可令侍姬掌貯,須添丁長以付之也。」
周方叔,字矩道,居丹徒,築室五州山下,讀誦不休。家 貧,或終日不得食,鄰僧乞米送之。一日,龔農卿準孫、 常州吳會造其廬,無以為具,乃烹犬食之。二公忻然 盡歡,歎息而去。
《避暑錄話》:叔祖度支諱溫叟,與子瞻同年,議論每不 相下。元祐末,子瞻守杭州,公為轉運使,浙西適大水災傷,子瞻銳於賑濟,而告之者或施予不能無濫,且 以杭人樂其政,陰欲厚之。公每持之不下,即親行部, 一皆閱實,更為條畫上聞,朝廷主公議,會出度牒數 百,付轉運司易米給民,杭州遂欲取其半,公曰:「使者 與郡守職不同,公有志天下,何用私其州,而使吾不 得行其職。」卒視他州災傷重輕分與之。
樂君,達州人,生巴峽間,不甚與中州士人相接。狀極 質野,而博學純至。先君少師特愛重之,故遣吾聽讀。 今吾尚略能記《六經》,皆樂君口授也。家貧甚,不自經 理,有一妻、二兒、一跛婢,聚徒城西,草廬三間,以其二 處諸生,而妻子居其一。樂易坦率多嘻笑,未嘗見其 怒。一日,過午未飯,妻使跛婢告米竭,樂君曰:「少忍,會 當有餉者。」妻不勝忿,忽自屏間躍出,取案上簡擊其 手,樂君袒而走,仆於舍下。群兒環笑掖起之。已而先 君適送米三斗,樂君徐告其妻曰:「果不欺汝,飢甚,幸 速炊。俯仰如昨日,幾五十年矣。」
《賢奕王武恭公知定州》。是時契丹主在燕京,朝廷發 兵屯定州者幾六萬人。一旦倉中給軍糧,軍士以所 給米黑,諠譁紛擾,監官懼,逃匿。公自入倉視之,乃使 召專副問曰:「昨日我不令汝給二分黑米、八分白米 乎?」曰:「然。」「然則汝何不先給白米,後給黑米?此輩見所 得米腐黑,以為所給盡如是,故諠耳。」專副對曰:「然,某 之罪也。」公叱從者,杖專副人二十。又呼四卒謂曰:「黑 米亦公家物,不給與汝曹,當棄之乎?汝何敢乃爾諠 譁。」四卒相顧曰:「向者不知有八分白米故耳,某等死 罪。」公又叱從者亦人杖二十。召指揮使罵曰:「衙官,汝 何不戢士使如此,欲求決配乎?」指揮百拜流汗,乃捨 之,倉中肅然。
《高麗錄》:「宣和五年,給事路允迪使高麗,六月五日丙 戌,晴明,過苦苫。苫距竹島不遠,其山相類,亦有居人。 是日拋泊此苫。麗人拏舟載水來獻,以米謝之。東風 大作,不能前進,遂宿焉。」
《委巷叢談》:「宋南渡將張浚封循王,享富貴之極,而復 善治生。其罷兵而歸,歲收租米六十萬斛。今浙中豈 能著此富家也。」
《宋史孝義傳》:「楊芾,吉水人。紹興五年大饑,為親負米 百里外,遇盜奪之不與,盜欲兵之,芾慟哭曰:『吾為親 負米,不食三日矣,幸哀我』。盜義而釋之。」
《五行志》:「乾道四年春,舒州雨黑米,堅如鐵,破之,米心 通黑。」
《江行雜錄》,東谷所見最是不仁之甚者。「糶糴一節,聚 錢運本,乘米粒狼戾之時,賤價以糴,翹首企足,俟青 黃不接之時,貴價以糶,其糴也,多方折挫以取贏,其 糶也,雜糠秕而虧斗斛。天生百穀以存活一世,而謀 利之徒,不欲其豐而幸其歉,不喜其飽而願其饑,逆 天心,拂人心,以此致富而望綿遠,萬萬無此理也。」 《癸辛雜識》:余向在京幕,聞吏魁云:「杭城除有米之家, 仰糴而食,凡十六七萬人。人以二升計之,非三四千 石不可以支一日之用,而南北外二廂不與焉,客旅 之往來又不與焉。」
至元丙申三月十八日,永嘉天雨黑米,粒小而多飯, 可食。
乙未歲,江西歉甚,時天亦雨米,貧者得濟,富家所雨 則雪也。此又甚異。
《元史鐵哥傳》:鐵哥領尚膳監,有食尚食餘餅者,帝察 知之,怒鐵哥曰:「失餅之罪在臣,食者何與焉。」內府食 用圓米,鐵哥奏曰:「計粳米一石,僅得圓米四斗,請自 今非御用,止給常米。」帝皆善之。
《南海古蹟記》:「大奚山在東莞南大海中,一曰碙州山, 有三十六嶼,山民渠魚鹽不農。宋紹興間,招其少壯, 置水軍嘯聚,遂墟其地。今有數百家,徙米種藷芋,射 麋鹿,時載所有至城,易醯米去。」
《病逸漫記》:「天下歲運米至京師有四百餘萬,民糧不 在數內。」
京師、通州兩處積米,除每歲支用外,餘二千餘石,可 六七年之食。
《夷白齋詩話》:吳僧月舟索米口號:「去歲河橋冰凍,有 米無人相送。今日月舟上門,莫作一場春夢。」可謂以 文滑稽者。
《見聞錄》:吾鄉定庵曹先生居廣富林,年九十四。將終 時,郡守孔公遣吏送米一石候問,使者失辭云:「太守 敬老大人米不佳,責鋪換送。」先生云:「平生不害百姓, 今垂歿乃以我故害百姓耶?」辭不受,因手書答云:「老 夫不食三日矣,恐虛大夫之賜,謹辭
米部雜錄
編輯《詩經大雅召旻》篇:「彼疏斯粺,胡不自替。」〈箋〉《疏》:「麤也,謂 糲米也。」彼賢者祿薄食麤,而此昏椓之黨反食精粺, 女小人耳。何不自廢退,使賢者得進米之率,糲十,粺 九,鑿八,侍御七。〈疏〉正義曰:言米之率,其術在《九章》粟 米之法,彼雲「粟率五十糲,米三十粺,二十七鑿,二十 四御二十一。」言粟五升為糲米,三升以下則米漸細, 故數益少。四種之米,皆以三約之,得此數也。〈朱注〉言小 人之與君子,如疏與粺,其分審矣。而曷不自替以避 君子乎?
《禮記·曲禮》:「獻粟者執右契,獻米者操量鼓。」〈注〉疏曰:《契》 者,兩書一札,同而別之。右為尊,以先書為尊故也。「鼓」, 量器名也。米雲「量」,則粟亦量;粟雲「契」,則米亦書。但米 可即食為急,故言「量」;粟可久儲為緩,故云「書。」
《儀禮》喪服,「朝一溢米,夕一溢米。」
《孫卿子》:「仁義禮智之於人也,譬之若貨財、米粟之於 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貧,至無者窮。」
《淮南子泰族訓》:「秤薪而爨,數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 可以治大也。」
《論衡論死篇》:「以囊橐盈粟米,米在囊中,若粟在橐中, 滿盈堅彊,立樹可見,人瞻望之,則知其為粟米囊橐。 何則?囊橐之形,若其容可察也。如囊穿米出,橐敗粟 棄,則囊橐委辟,人瞻望之,弗復見矣。人之精神藏於 形體之內,猶粟米在囊橐之中也。死而形體朽,精氣 散,猶囊橐穿敗,粟米棄出也。粟米棄出囊橐,無復有」 形。精氣散亡,何能復有體,而人得見之乎。
魏文帝《與朝臣論秔稻書》:江表惟長沙名有好米,何 得比新城秔稻邪?上風吹之,五里聞香。 《水經注》:會稽有射的山,遠望伏若射侯,故謂射的。的 之西有石室,名之為射堂。年登否,常占射的,以為貴 賤之準。的明則米賤,的闇則米貴。故諺云:「射的白斛 米百,射的元斛米千。」
《酉陽雜俎》:「燋米,乾陁國,昔屍毗王倉庫為火所燒,其 中粳米燋者,於今尚存,服一粒永不患瘧。」
二十八宿,「井屬日,姓同參,形如足跡,祭用粳米和蜜。 《心》屬忉利天,姓迦羅延,形如大麥,祭用粳米。《危》姓單 羅尼,形如參,祭以粳米。」
《資暇錄》:「唐太宗時,米斗三錢,後世以為美談。梁天監 四年,米斛三十錢。唐元和六年,天下米斗有直二錢 者,人罕稱道,皆不若漢宣帝元康間,嘗穀石五錢矣, 此古今所少。」東魏元象興和中,穀斛九錢,可以為次 矣。
《續博物志》:「一升粱米,以純苦酒一斗漬之,三日出,百 蒸百暴。遠行一餐,十日不飢,重餐四百,九十日不飢。」 又方:「米一斗,赤石脂三斤,水漬之二三日,搗為丸如 李大,可辟穀。」〈又〉《靈寶五符經》:「用白鮮米,九蒸九暴。」〈又〉 粳粟米五穀中最硬,得漿水易化。倉粳米炊作乾飯, 食之止痢。
《清異錄》:「貴有力者治飯材,舂搗簸汰,但中心一顆存 焉,俗謂之『轉身米』。」
《畫墁錄:本草》著「糯米為稻米,累朝釋略數千言,無一 字言堪為酒,正如白氏《六帖錄》禽遺大鵬也。」
《寓簡》:晉王修齡在東山貧乏,陶範載米一船遺之,卻 去曰:「王修齡若飢,自當就謝仁祖索食,不須陶範之 米。」彼以善意勿受則已矣,而戾氣以詬之,是為傲物, 無禮甚矣。
《岳陽風土記》:「岳州四月八日,取羊、桐葉,淅米為飯,以 祀神及先祖。」
《野客叢談》:《前漢·食貨志》曰:「漢興,接秦之敝,民失其業, 大饑,米石五千,人相食。高祖令民就食蜀漢。」又按《高 祖紀》:「二年,關中大饑,米斛萬錢,人相食,令就食蜀漢。」 皆一時事。所書米價不同,恐稍先後,亦未可知。王莽 末,黃金一斤易粟一斛。晉愍帝時,米斗二金,是一斗 粟易錢二十緡,一石粟為錢二百緡也。後漢末董卓 之亂,百姓流離,穀石至五十萬。唐潼關失守,魯炅所 守郡中,米斗五十千,是一石穀為錢五百緡也。梁侯 景入石頭常平倉,盡米一斗七八萬錢,是一石米為 錢七八百緡也。自古米貴,未有如是之甚者。漢明帝 永平間粟斛三十,正與唐太宗米斗三錢之價同。東 魏元象間穀斛九錢。《趙充國傳》「金城、湟中穀斛八錢」, 《漢宣紀》,「穀石五錢。」自古米賤,又未有如是之甚者,等 一石穀耳,賤而至於五錢,貴而至於七八百緡,無乃 太懸絕乎!
《避暑錄話》:漢末五斗米道出於張陵,今世所謂張天 師也。凡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云「五斗米道」,亦謂之「米 賊。」
鼠璞。古窖藏多粟,次以穀,未嘗蓄米,載於經史可攷。 武王發巨橋之粟。廩人掌九穀之數,倉人掌粟之藏, 廩人繼粟。晉饑,秦輸之粟。李斯入倉,見鼠食積粟。太 倉之粟,陳陳相因,敖倉藏粟甚多。趙充國日月用糧
穀十九萬九千六百三十斛。鄭吉田渠犁積穀。魏太祖許下屯田,所在積穀。以太倉穀千斛、垣下穀千斛賜袁渙家。《晉天文志》:「胃三星天廚,主藏廩五穀也。南 四星天庾,積廚粟所也。」雖穀粟言其大概,然藏米絕 少。唐太宗置常平令,粟藏九年,米藏五年。下濕之地, 粟五年,米三年。吳會並海,卑濕尤甚。且蓋藏無法,不 一二載即為黑腐。三年之令,不復舉行,何耶?
《真臘風土記》:「醞釀以米,或以剩飯為之,名曰『包稜角』。」 蓋包稜角者,米也。
《菽園雜記》:吳中民家計一歲食米若干石,至冬月舂 白以蓄之,名冬舂米。嘗疑開春農務將興,不暇為此, 及冬預為之。聞之老農云:「不特為此。春氣動則米芽 浮起,米粒亦不堅,此時舂者多碎而為粞,折耗頗多。 冬月米堅,折耗少,故及冬舂之。」
《篷軒別記》:臨清賦役,每三年一更,如以隸兵為閘夫, 而閘夫為隸兵之類是也。民自十五至六十,無歲無 役出,六十與篤疾不能應役者,俾納米一石方獲免。 予為作均徭旱澇謠,載《清源集》。世謂南人困於糧,北 人困於役,其果然哉?
《清言》「若想錢而錢來,何故不想?若愁米而米至,人固 當愁。曉起依舊貧窮,夜來徒多煩惱。」
《書蕉》:「舂米一石,得四斗曰精,得三斗曰鑿,得二斗曰 粹。」
歸州有「玉米田」,屈原耕此,產白米,似玉。屈原耕田,人 多不知。
《龍興慈記》:「或疑誠意伯祿米不及忠勤伯多,殆功少 雲。」曰否。辭減祿米,以減括倉耗稅也。
《瀛涯勝覽》:「占城國米粒細,顆長而雜紅。」
牒「幹國米少無麥。」
《泉南雜志》:其地為稻利薄,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種 蔗者,故稻米益乏,皆仰給浙直海販。
《戒庵漫筆》:「東入吳門十萬家,家家爆穀卜年華。就鍋 拋下黃金粟,轉手翻成白玉花。紅粉美人占喜事,白 頭老叟問生涯。曉來粧飾諸兒女,數片梅花插鬢斜。」 此爆孛婁詩也,錄之以觀風。
《瓜蔬疏》:「菰實有米,而今茭白未聞有之,或者野茭乃 生米也。」
米部外編
編輯《神仙傳王遠傳》:「麻姑至蔡經家,欲見蔡經母及婦等, 時經弟婦新產數日,姑見知之曰:『噫且立勿前。即求 少許米來,得米擲之墮地,謂以米祛其穢也,視其米 皆成丹砂,遠笑曰:『姑故年少也,吾老矣,不喜復作如 此狡獪變化也』』。」
《異苑》:「弘農楊子陽聞土中有聲,掘得玉㹠,長可尺許, 屋棟間乃自漏秫米,如此三年,晝夜不息,米墜既止, 忽有一青蛇,長數尺,住在梁上,每落糞輒成碎銀,子 陽獲銀米,遂為富兒,鍛銀作器,貨賣倍售,餘家市者, 隨以破滅。」
晉南陽趙侯,少好諸異術,姿形悴陋,長不滿數尺。侯 有白米,為鼠所盜,乃披髮持刀,畫地作獄,四面開門, 向東長嘯。群鼠俱到,咒之曰:「凡非噉者過去,盜者令 止。」止者十餘,剖腹看臟,有米在焉。
《酉陽雜俎》:「衡岳西原近朱陵洞,其處絕險,多大木猛 獸。人到者率迷路,或遇巨蛇不得進。長慶中,有頭陀 悟空,常裹糧持錫,夜入山林,越兕侵虎,初無所懼。至 朱陵原,遊覽累日,捫蘿垂踵,無幽不跡,因是跰。」憩 於巖下,長吁曰:「飢渴如此,不遇主人。」忽見前巖有道 士坐繩床,僧詣之,不動,遂責其無賓主意,復告以飢 困。道士欻起,指石地曰:「此有米。」乃持钁斸石,深數寸, 令僧探之,得陳米升餘,即著於釜,承瀑敲火,煮飯勸 僧食,一口未盡,辭以未熟。道士笑曰:「君飧止此可謂 薄分,我當畢之。」遂喫硬飯。
《江西通志》:「許大真君之僕也。本姓干,與妻運米於西 嶺,聞真君飛昇,即奔馳而歸,倉皇覆其車,遺米於地, 米皆復生。後人名其地為生米鎮。真君以其分未應 仙,乃授以地仙之術,夫婦歸隱西山。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