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郎潛紀聞三筆
◀上一卷 卷九 下一卷▶

松文清之遺事

編輯

松文清相國筠為伊犁將軍時,以貧故,未能挈眷。節俸銀五十兩,已擇期迎取夫人,役夫未行而銀適他用。公子少宰熙昌,竭力摒擋,始得送其母夫人就道。夫人既至署,居之別院,而日扃其門,供饌而外,月與錢十千,婢媼傭值俱取給焉。公之內召為冢宰也,赴任後始歸家,其妾迎於中門,公顧問曰:『此誰家戚誼耶?』公子曰:『此某姨娘耳。』公乃恍然。前一事見公之操守清嚴,化及閨闥;後一事見公之賢勞盡瘁,公爾忘私。書之史策,均美談也。

羅文僖少年時誌趣

編輯

安化羅文僖公繞典,生而有文在手曰典,因以為名。在詞館,即究心經世之學。湖南瑤變,成皇帝詢軍事,公圖形勢扼塞以進,曹文正公振鏞言於上曰:『有用才也。』未幾,上書房員闕,上詢於潘文恭公,舉公及杜文正以對。亡復以二人詢王文恪公,對曰:『羅某良吏才也。』會召對,垂詢良久。諭近臣曰:『此人精神滿腹,可外任。』遂自平陽知府氵存督雲貴,歷官秦、晉、湘、楚、滇、黔六行省(湖南公本籍,曾奉辦理團防之命,力解長沙城圍),攘寇安民,功在人口。其鄉人稱公少讀書嶽麓凡十二年,歲再歸省,必徒行,曰吾以習勞也,則公之誌趣可想矣。而成皇帝知人之哲,曹、潘諸公薦士之減,即公一人,亦町概其餘矣。

聖祖垂念沈文恪

編輯

沈文恪公荃久值南書房,聖祖數召入內殿,賜坐,論古今書法,凡禦制碑版及殿廷屏障,輒命公書之。公每侍聖祖書,下筆即指其弊,兼析其繇,上愈嘉其忠益。其後公子宗敬復以編修入直,上命作大小行楷,猶諭及前事。且使內侍傳諭大學士李光地曰:『朕初學書,宗敬之父荃實侍,屢指陳得失,至今每作書,未嘗不念荃之勤也。』康祺敬讀庭訓格言,聖祖自言年十七八時,讀書過勞,至咯血不肯休,幾余遊藝,臨摹名大家手卷,多至萬余,手寫寺廟匾榜,多至千餘。仰見睿質淵沖,於一藝之微,已勤學好問如此,固宜至德豐功,絕千祀;道統治統,一以貫之也。

石渠寶笈之璽文

編輯

乾隆九年,詔編《石渠寶笈》四十四卷,內府所藏書畫及款識題跋,與曾邀奎章寶璽者,一一臚載。五十六年,諭撰續編,前後品題甲乙,悉本睿裁,凡九年。入寶笈者,皆用五璽,其上方之左曰乾隆鑒賞,正員白文;右曰乾隆禦覽之寶,橢員朱文;左下曰石渠寶笈,長方朱文;右下曰三希堂精鑒璽,長方朱文;曰宜子孫,方白文。惟藏乾清宮者,加乾清宮精鑒璽;養心殿、壽寧宮、禦書房皆如之。其藏圓明園者,惟五璽而已。迨續編寶笈,乃加石渠定鑒、寶笈重編二璽。間有用石渠繼鑒者,則已入前書而復加題證者也。撰續編時,阮文達公直南齋,親瞻美富,作《石渠隨筆》,述之最詳。今時隔百餘年,或分頒朱邸,或恩賞近臣,且經庚申澱園之變,金題玉躞,亦竟有流落人間者。詳晰紀敘,庶博雅嗜古之士,獲睹瑰寶,知所慎焉。

湖南士民為謝濟世訟冤

編輯

乾隆初,全州謝公濟世起戍籍,除湖南督糧道,巡撫許容忌其剛直。衡陽令李澎、善化令樊德貽,巡撫私人也,其征糧浮費皆倍蓰,謝公易服為鄉民往納,得實,乃具牒劾之,巡撫格不行。公面陳狀,辭過激,巡撫恚甚,反糾公解任聽勘。諭總督孫公嘉淦赴南省會鞫,孫故名臣,為巡撫及布政使張璨、按察使王等所蠱,科罪謝公,褫其職(互見卷四)。於是湖南士民大嘩,揭帖訟公冤,禦史胡公定采民謠以聞。諭復遣侍郎阿裏袞公及胡公往勘,至則士民數萬,爇香跽馬首稱冤,盡得朋謀傾陷狀,獄具,督撫兩司眾守令皆坐免,謝公改驛鹽道,天下快之。

胡文忠學問為勛烈所掩

編輯

胡文忠公削平全楚,出境督師,中興大局,賴以旋轉,其勛烈之赫赫,海內識與不識,鹹震而服之矣。其學問則掩於勛烈,世庸有不盡知者。公在軍,治經史有常課,仿顧亭林讀 書法,使人雒誦,以己聽之,日講《通鑒》二十葉,四子書十葉,事繁則半之,而於《論語》尤十反不厭。敦請耆儒,與之上下其議論,旁征列史,兼及時務。迨病至廢食,猶於風雪中講肄不少休。每問吾今日接某人、治某事,頗不悖於斯義否,其痛自繩削如此。公所著有《讀史兵略》四十六卷、《論語衍義》十卷,皆自抒其所心得,而非捃扯以成書者。宜曾文正疏陳勞,尤服其進德之猛與。

李肅毅昆季之恩遇

編輯

中興甲子之歲,合肥相國肅毅伯李公既帥師平三吳,由蘇撫晉湖廣總督,代之撫蘇者,公兄瀚章也。未幾,相國由湖廣攝篆兩江,特詔瀚章以湘撫權其缺。又未幾,相國旋節,公兄移撫浙江。越二年,相國督畿輔,詔瀚章再權楚督,未幾即真,閱十餘年不更調。時太夫人迎養在署,兄弟疊侍,以節府為子舍,以大湖南北為湯沐邑,官經四易,而八座起居宴然,坐享如在家庭。考古人兄弟相代,未聞有侍奉之樂,未必極位祿之尊,更未嘗覲再三之遇,朝廷於李氏昆季,稠恩摯誼,真乃曠絕班僚矣。

呂斆孚於七齡時割股

編輯

國家風教醇美,各行省以純孝請旌表者,劍肝割股之行,史不絕書。顧未有出之十歲以內者。湖南永定呂茂才斆孚,家貧,父遊學未歸,母張氏病垂危,思肉食不可得。斆孚甫七歲,出而貸諸屠,屠不可,泣而歸。聞母呻吟聲,益不知為計。忽念身有臂肉,可割以啖母,乃取菜刀礪之,手揭右股肉,割四寸許,無血,以布裹其創,令五歲妹就爐火炙之以進母。母噉而甘之,病霍然起。逾旬父歸,喜張氏勿藥愈。然察斆孚足微跛,詰之,詭以瘡對。勘其瘡,則卻走。迫褫其裹,則刀瘢幾五寸,方虹潰痂未落也。於是鄉人皆嗟異。同治三年,學使呂編修朝瑞取斆孚入縣學,有告以前事者,賚之金帛,且旌以聯。逾年,食廩餼,學使溫編修忠翰特疏舉優行,請以訓導用,詔許之,異數也(按:平江李氏《天嶽山館集》,稱斆孚父孟卿,嘗因母病刲股,及父病革口閉矣,乃羹股肉抉齒以進之,病立起。當斆孚救母時,固不知父有是事也。然則孝子之門,必生孝子,固天道之常,而反是者殆已)。

王武湣公殉節武昌

編輯

無錫王武湣公恩綬,年少為蘇撫林文忠所賞識,招入節署讀書,文忠稱為篤實君子。道光二十九年,舉北闈,充宗學教習。時惠邸奉命稽察,語人曰:『不視此職為具文,孜孜不倦者,王教習一人而已。』年滿,以知縣揀發湖北。咸豐六年二月抵武昌,值粵賊上犯,城閉不得入。胡文忠方帥勇駐沌口,留公於營,已命支行帳矣。公曰:『為楚吏,義當入楚城。』遂縋以入。當是時,餉匱援絕,巡撫以下,皆束手待盡,屬吏多借符檄出城。公入謁,撫臣陶文節公及武昌守恭節公多山,皆咄咄驚詫曰:『此旦夕死地,人患不得出,君獨患不得入,此何時,有此義烈男子耶?』仍令出就胡營,公涕泣持不可。翼日城破,巷戰死。公子燮,二仆丁、吳,皆從殉。康祺竊謂公於義可無死,況文忠已留之行營,相與馳驅,而不避艱險,正足以抒平生報國之忱。顧留身待用之說,誤人多矣。如公之從容就義,蹈道不渝,蓋儒者守經之學也。

朱張對於紳士抗糧案寬嚴之不同

編輯

康熙初,江蘇巡撫朱國治疏劾逋糧紳士,前二筆所紀崑山葉文敏公、無錫秦太史松齡,皆同時降黜者也。時修撰徐元文坐族人欠糧,亦左遷鑾儀衛經歷。是案三吳士大夫削天官、春官之籍者,多至萬餘人,後起用不及什一二。雍正十年,山東撫臣奏紳士欠糧成習,法應褫,世宗以問部臣。部臣曰:『法如此,不褫無以警眾。』時桐城張文和公以大學士綜吏部、刑部事,上復問及公。公頓首曰:『紳士抗糧,固當褫,第山東頻年荒歉,情可原,乞聖恩寬限一年,倘來歲不完,繩以法未晚。』上惻然曰:『爾言是。』遂有寬限三年之旨。公一言而東人免褫奪者,大小官吏及舉貢生監凡一千四百九十七人。或問朱公守法、張公原情,二者孰是。康祺謬謂,皆是也。先王之道,因時而張弛;名臣之治,隨地為寬嚴。山東夙非財賦之地,江蘇不由水旱之災。康熙初政,租稅每絀於多逋;雍正中年,綱紀無憂其不肅。二 事同罪異罰,是蓋兩朝聖人大中至正之權衡,非臣下所能意為厚薄也。

張文和辦理山左亂事之寬厚

編輯

康熙五十九年,山左鹽梟焚劫村落,率黨橫行,南北道幾梗。又青州諸生鞠士林,招集無賴,倡邪教,文武大僚捕獲百五十餘人。事聞,詔侍郎張廷玉、都統陶賴、學士登德馳往按治。聖祖面諭曰:『奸民聚眾妄稱名號,謀不軌,訊明應大辟者,即在濟南正法,應戍者,即發遣。』張文和公細察獄詞,廉得其概,昌言曰:『此盜案,非叛案也。賊自稱仁義王、義勇王、飛腿將軍,觀飛腿二字,不過市井綽號耳,無足深究也。』乃手定爰書,作盜案擬結,斬七人,戍三十五人,用肉刑十八人,殘廢疾病免議七十二人,無幹二十五人。初盜魁供黨羽二千餘人,公念罪在首惡,止就按察司械送之百五十餘人訊結,不連染一人,世稱其寬厚。按康熙全盛之世,兵力精強,野無伏莽,潢池偶弄,少懲創之足矣。近人以此事明因果,一若公之貴極臺輔,子孫其逢,即由於是,抑又惑也。

劉忠壯國爾忘家

編輯

鹹同之交,湖湘倡義,猛士雲興,桓桓將才,殆難僂數。顧求其結發從戎,轉戰十四行省,平粵匪、撚匪、回匪,與賊相終始,而功尤獨偉者,則湘鄉劉忠壯公無與比矣。公自隸老湘營,百戰江皖,及保垂危之秦,救不支之晉,又速衛畿甸,以步當馬,為天下先,其功在瑯書,當與山河日月同悠久,無待述矣。考公從軍十有八年,僅歸省親一次。年逾三十聘婦,二十餘年未娶,婦家議送女至軍中,而公又馳驅無定所,妻父乃攜女歷西江皖楚,居二年皆弗值。乃後僑中州以待公,既平撚賊,以回亂援陜,道出洛陽,始成禮。會羽檄日數至,居旬日,即投袂行。自是公遂靖節西陲,不復與家人相見矣。讀公碑傳,覺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古人猶托空言,公則見諸實事也。

張釒榮奏並大差之惠民

編輯

故事:凡恭上列聖列後冊寶,必賫送盛京太廟尊藏,實錄、玉牒修竟,亦如之。其賫送也,除道千七百里,具警蹕如儀,餐宿皆建蘆殿,隨扈官校數千人,例發帑金十四萬,下各州縣具供張。而有司或陰以應領之帑賄上官,而自斂於民,數且倍蓰,上官為所餌,弗能禁也。於是上下交征,視大差為利藪,民用重困。咸豐二年,宣宗升禮成,有詔以明年三月恭迓冊寶入陪都。時南皮張太常釒榮方以奉天丞兼督學政,適歲饑,奉旨煮粥賑,所見饑民僅存皮骨。公太息曰:『是尚能供大差耶?且實錄將告成,盍展期至秋間並為一次?』遂草疏約當道會奏,皆掩耳不樂聞。而管尹事者,且來力沮。公憤甚,恐專疏多掣肘者,乃以折稿寄門下士禦史李鶴年,未兩旬,特旨改期秋八月,與實錄同送。當事心知公所為,不敢爭也。後顯廟實錄成,亦援前案,蓋公所建白,其利益於關以東者溥且久矣。

陳文恭宦跡圖

編輯

先輩論本朝閣部大臣宜祀孔廟東西廡者,乾隆已前,惟睢州湯文正、江陰楊文定、儀封張清恪、高安朱文端、桂林陳文恭五公。今湯、張已特旨侑饗矣。五公理學之精粗,治術之純雜,後生末學,非可妄評。其任事最久,遺澤之最饜人心,則莫如文恭。公外任三十餘年,歷行省十有二,任督撫二十有一。所至於人心風俗,必有裨益;於其地之大利大害,必有興革,殆近古所希有者。公撫浙時,繢有宦跡圖,康祺嘗獲見之。章服儀衛,典樸矜莊,令人望而起肅,不知自三撫陜西,至召正揆席,有無續繢也。

湘省大員會劾曾文正

編輯

咸豐四年春,粵逆陷湘潭,圍攻長沙,曾文正檄塔忠武帥師復潭,復躬率水師及賊於靖港,戰失利,投水者三,幕客掖以起。公終以事不可為,遂止妙高峰,草疏及遺屬凡二千餘言,密令公弟靖毅公貞幹市櫬,將以是夕自裁。會湘潭捷書至,乃再起視事,然仍以師不全勝自劾。時詬謗叢集,湘省藩、臬、糧、鹽諸使者,至會牘上巡撫劾公,公姑忍之。按:公仗鉞十四年,九江、祁門(守祁門事略見前)及是役,皆屢瀕於死。設當日竟如公誌,成仁取義,公則何憾,藩、臬諸君亦所快心,其如東南百萬蒼生何。錄此以曉士大夫之狹中淺識, 拘論成敗者。

周蘭坡令廣昌時之循績

編輯

乾隆鴻博科以召試入詞館者,吾浙人中首數堇浦、句山、次風諸先生,而會稽周蘭坡學士長發,其才望幾與之埒。學士成雍正甲辰進士,由庶常改知廣昌縣,在縣時,久雨山水暴漲,城垂沒,士民號泣,聲如潮湧。學士乃以黃紙書銜,鈐以印,朝服登城,稽首哀籲,願以一令保闔城民命。紙焚,雨即霽,水亦旋消,縣城獲亡恙。眾以謂平時循績所致雲。

鄒小山請罷許容巡撫湖北之風力

編輯

乾隆七年,命許容巡撫湖北。時鄒小山尚書方轉給事中,疏言:『許容誣奏謝濟世(按:謝觀察被誣事見前),奉旨奪職,總督以下承審官皆罷斥。不特湖南得見天日,天下臣民,罔弗額手稱慶,此彰癉之公,吏治所由知戒也。昨有旨,仍命撫湖北,中外聞之,莫不驚駭,乞降旨宣示臣民,俾曉然於黜陟之所以然。』疏入,上遂寢其事。鄒公儒雅近臣,是舉頗見風力,然立言戇直至此,亦難乎聖明之容納矣。

江左三鳳皇

編輯

宜興陳其年檢討,少清臒,冠而於思,須浸淫及顴準,士友號為陳髯。性好雅遊,以文章巨麗為海內推重,相與蹴角壇坫者,吳江吳漢槎、雲間彭古晉也。梅村祭酒,有江左三鳳皇之目。其年未達時,常自中州入都,偕朱竹合刻所著,曰《朱陳村詞》,流傳入禁中,蒙聖祖賜問褒賞。康祺每讀《湖海樓集》,輒嘆其駢文胎息六朝,固已壓到流輩,其填詞則湛雄哀艷,獨往獨來,尤覺元明迄本朝,無與抗手也。吳、彭二君,恐非敵。

葉燮與陸清獻同列彈章之欣幸

編輯

嘉善葉大令燮,知寶應縣,修決堤,免無名之稅,出誣服殺人者,政聲大起。以伉直不容於上官,不二年落職。欣然曰:『吾與廉吏並登白簡,榮於遷除矣。』時嘉定令陸清獻公亦被劾也。語雖解嘲,而清獻之介節忤時,至使同列彈章者引以為重,亦足見人心是非之公已。

三風太守

編輯

吳薗次守湖州,多惠政,廉得大猾所在,單舸禽而殲之,歡聲動地。淩忠節公未葬,為捐俸卜地葬焉。公暇頌酒弦詩,四方名士往還若鯽。湖人呼為三風太守,謂多風力,尚風節,饒風雅也。既罷歸,貧無田宅,購廢圃以居。凡索詩文者,多以花木竹石為潤筆資,不數月成林,因名『種字林』。世有劉義慶其人,此二事當人(世說新語》。)

筆估鐫字筆管之原始

編輯

苕上筆估,多於竹管鐫字,以為徽幟。考此制始於康熙以後。沈文恪公荃家藏法帖,嘗蒙聖祖禦筆書『落筆風雲』四字於卷端。諸城劉文清公亦嘗蒙高宗宸題『清愛堂』、『天香深處』匾額。二公感激恩遇,管城鐫刻,比之勒鼎銘鐘。不意苕估之摹仿為之也。『落筆風雲』諸種,今中書君之庸劣者,尚冒其名。

丁娘布

編輯

上海棉花之利,起於黃道婆,見陶南村《輟耕錄》,近人已建祠以報矣。(按:國初上海又有丁娘者,織布甚新,因名丁娘布。朱竹垞集中,有謝汪舍人丁娘子布詩)。

高宗歸政之年與堯相同

編輯

高宗內禪,聖壽八十有六。伏讀禦制詩,五過堯城村一首註雲:『昨歲讀蘇東坡書傅堯咨嶽事,時年八十六,計予歸政年,正與堯相同,實為厚幸。』仰見聖德巍巍,上符古帝,而天家作述之盛,則遠軼唐虞萬萬也。

張董世以繪畫供奉內廷

編輯

乾隆丙寅,聖駕巡幸五臺山,回鑾至鎮海寺,積雪在林,天然畫意,因命侍臣張閣學若靄寫之為圖。及庚午歲,又命若靄兄閣學若澄圖鎮海寺雪景,禦筆題詩其上,有『傳語示其弟,堅ぽ蹤可師』之句。又辛巳西巡,嘗命尚書董文恪公邦達即景圖繪雪山。越十餘年,文恪子文恭公誥隨扈,復奉旨寫雪山圖進呈。上補題邦達畫雲:『辛巳西巡攜侍臣,雪山即景 寫嶙峋,今來積玉仍千嶂,圖上之人作古人。』又題誥恭進冊雲:『枚氏臯隨蹕,雪山因命圖,霽情宛可挹,家法未全殊。』桐城、富陽,仍世清華,一家父子兄弟,以常楊供奉之班,擅荊關丹青之技,屬車簪筆,榮荷天褒,此承平侍從之奇遭,非特藝林佳話也。

聖祖善射

編輯

康熙二十二年聖祖西巡,去臺懷數十里,突有虎隱見叢簿間,上禦弧矢,壹發殪之。父老皆歡呼曰:『是為害久矣。』鑾輿遠臨,猛獸用殛,殆天之所以除民害也。因號為射虎川(略見初筆)。又易州西南有北魏太武禦射三碑,自誇飛矢逾崖,刊石贊功,至於再三。是役禦駕過此,勒馬而射,連發三矢,直逾峰巔,居民遂呼其地曰三箭山。六藝精嫻,在聖人特視為小技,然而皇武威稜,震濯中外矣。

鄭際昌註釋陶文毅詩之有裨掌故

編輯

陶文毅公澍官翰林,恭值仁宗皇帝祗謁祖陵,禮成,公進呈擬上陵歌二十章並序,其弟子鄭際昌為之註釋。莊誦一過,穆然見本朝家法之善,列聖孝思之隆,覺自周武王祭畢以來,無此儀茂矩也。爰擇官書所罕見者,敬謹錄存,以垂掌固,凡十三則。永陵在興京西北十里,尊藏肇祖衣冠,興祖直皇帝居中,景祖翼皇帝居左,顯祖宣皇帝居右。太祖高皇帝福陵在盛京東二十里,太宗文皇帝昭陵在盛京西北十里,相距均在三百里間。仁皇帝親制太祖、太宗聖德神功碑頌,又留寶劍於實勝寺。永陵山周十里,興祖陵頂上產瑞榆一株,圓蔭城匡,順治十年封其山曰啟運,純皇帝親制神樹賦以紀之。福陵山周二十五里,順治八年,封其山曰天柱。太祖自興京遷沈,有鵬鳩群集遼陽,乃外藩歸順之兆。昭陵高六丈有奇,順治八年封其山曰隆業。昭陵前鐫石馬二,一曰大白,一曰小白(略見前筆),乃文皇帝禦以破敵者。帝體豐碩,乘小白日行百里,大白日五十里。長寧寺尊藏太宗冠服,實勝寺尊奉太祖甲冑,太宗所遺弓,壯士弗能開,矢長四尺有餘。國初舊俗,以糠和膏傅蓬梗為燭,曰電繃,又曰葛燈,行宮設之,以示無忘儉樸。凡謁陵禮竣,例宴盛京宗室於篤恭殿,謂之敦敘筵。太祖建太政殿,左右列亭十,近北二亭,為諸王議政之所,以下分列八旗。澄海樓在山海關外,純皇帝嘗登以望海,命從臣聯句,仿宋人禁體,凡字涉水旁者不用。此次睿藻賡吟,仍用此體。十月初六日,萬壽慶期,駐蹕玉田縣之興隆寺行禮,賜名萬壽興隆寺,並賜寺前河為榮輝河。康祺謹按:此嘉慶二十三年聖駕東巡,再舉謁陵大典時所紀述也。文毅方掌吏科,進冊後特邀睿賞,將全詩選入南書房詩架圖,以供幾余丙覽。君臣喜起之盛,視唐賢十聯詩在禦屏風,寵榮尤遠過矣。文毅集中又有聖駕南苑大閱恭賦並序,亦經際昌加註,中有足裨考證者十則,附錄之。蒙古諸番,歲至熱河瞻覲,賜宴萬樹園。天聰五年,造紅衣炮,鐫曰天助威將軍。崇德六年諭:王貝勒大臣子弟習射,壯者角弓羽箭,幼者木弓柳箭,不可荒廢。攻遵化城時,小卒薩克哈圖先登,太宗親酌金卮以勞。攻永平時,副將阿山葉臣冒火登城,太宗諭曰:此我國家第一等材勇人也,毋再令攻城,以示愛惜之意。乾清宮尊藏太宗戰圖八冊。順治十年世祖幸南臺,持弓顧諸臣曰:『我朝定天下以此弓,今天下大定,機務殷繁,朕身雖不暇,常念茲不忘。』上駟苑初隸禦馬監,順治十年置阿敦衙門。聖祖嘗以三眼神槍刺虎,又力能挽強,每用十二把長箭,圍中射鹿,率貫腋洞胸。乾隆二年,高宗禦佶閑騮,獵南苑,射中八兔。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