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竹山先生文集
陳竹山先生文集 作者:陳誠 明 |
陈诚(1365~1458年),明代著名的外交使者,以其五次出使西域的壮举载入史册。 他六十三歲致仕回到江西吉水老家,過起日出而作,日落而休的田園生活。在正統十二年(1447年),陳誠整理他使臣生涯時寫的筆記詩文,以及與縉紳士大夫、朋友的往來詩文,並請時任史部尚書的同鄉友人王直作序,編緝個人文集巜竹山文集》刻板刊印傳世。陳誠離世百年後,後世子孫經濟貧乏,《竹山文集》刻板歷經百多年也破爛不堪,至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陳誠從六世孫陳汝寶(1554-1617年)考取貢士,任浙江仁和縣教諭,在他的組織下,永樂十四年(1416年)陳誠編修的吉水高坑陳氏族譜在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得以重修,隨後陳汝寶也整理《竹山文集》,編輯完善內外篇卷的內容,增加了陳誠歸休遺稿詩文,特別是增加了外篇卷中在萬曆年前禁刊的方孝孺,練子寧,解縉等人與陳誠往來的詩文,卷中還開始使用了解禁的建文年號。但因資金原因未能刻板刋印。 崇禎十六年(1643年)陳誠八世孫陳起泰(1599-1661年)考取功名且家資富有,在當時吉水縣府任職,在他的捐資及倡導下,把陳汝寶整理完善的《竹山文集》刻板刊印,並邀請同鄉狀元劉同升(1587-1645年)作序,這就是現在所說的崇禎版《竹山文集》,但這二種明刻版存世已亡佚。 清朝雍正時期,朝庭為豐富古今圖書集成,令各省負責搜集本地民間文集史料,江西巡撫採集到《竹山文集》,主導重新刻版《竹山文集》,並請本省進士螺川高乃聽為文集作序,這版文集印刷工整,書尾頁印有(陳大史竹山先生文集)的官方語言,及印有江西巡撫采進本字樣。 《竹山文集》雍正七年(1729年)再版後,到乾隆年修明史及四庫全書時因紀昀,程晉芳等編緝人員認知不足,沒有為陳誠列傳,《竹山文集》只存目錄而沒有修書。 到清嘉慶已卯年(1819年),陳誠後裔根據雍正七年印本竹山文集為底本,在家族主導下重新刻版《竹山文集》,外篇卷根據<吉水高坑陳氏文獻族譜>的內容,用楷書補刻了2篇文章,解縉的(黃帷記)及楊士奇的(柰園記)。此版文集排版優美,字體整潔,視為文集足本。 《竹山文集》嘉慶已卯版本刻板,一直以來陳氏後裔保藏在仁厚里陳家逸老堂樓閣里,吉水高坑陳氏每八十餘年重修一次族譜,也會用木刻板重印一批文集,由於二十世紀中期的破四舊運動,大部分族譜及文集被燒毀,木刻板也無專人保管,到1992年籌備七修陳氏族譜準備也重印一批《竹山文集》時,發現文集木刻印板少了五十餘塊,以至印出的這套《竹山文集》缺頁很多。 所幸蒼天庇佑,八十年代王繼光先生在甘肅省圖書館搜檢到一套嘉慶已卯版《竹山文集》,後在江西師範圖書館也陸續發現一套雍正七年版和一套嘉慶已卯版《陳竹山先生文集》,使得這部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文集再次完整呈現於世。 《竹山先生文集》是陳誠思想與經歷的結晶,文集總共有四卷,包括內篇與外篇,共計167頁。 內篇由陳誠親自撰述,分為兩卷。第一卷收錄了《奉使西域復命疏》、《西域山川風物行程記錄》、《與安南辨明丘溫地界書》、《獅子賦》等文章與詩篇。第二卷則包含了《西域往回紀行詩》九十二首、《居休詩》四十六首、《像讚》、《歷官事跡》等。 外篇則為緒紳大夫贈予陳誠的題贈詩文,同樣分為兩卷。其「遺編」部分則包含了陳誠父親陳同的《行狀》、《墓表》等文章。整部《陳竹山文集》合計約有6萬餘字,是研究陳誠及其時代西域歷史與文化的珍貴資料。 |
陳竹山先生文集目次
- 奉使西域復命疏
- 西域山川風物行程紀錄〈計五十七條〉
- 與安南辨明丘溫地界書 附回書
- 獅子賦
- 西域往囘紀行詩〈九十二首〉
- 居休詩〈四十六首〉
- 新居上梁文
- 像贊
- 歷官事蹟
- 題蕭元渟公思本堂記
- 送陳員外使西域序 胡廣
- 送陳員外使西域序並詩 周孟簡
- 送陳郎中重使西域序 鄒緝
- 縉紳贈使西域往囘詩〈計四十一首〉
- 送翰林檢討陳子魯歸省廬陵序 方孝孺
- 送子魯陳翰林還江西序 解縉
- 贈翰林檢討子魯官滿歸省序 吳勤
- 送翰林檢討陳子魯省親序 王達
- 送廣東𠫵政陳公子魯還廬陵序 吳溥
- 送大𠫵陳君歸廬陵小序並歌 楊榮
- 縉紳贈歸故鄕詩〈二十首〉
- 送陳德容省親序 周寬
- 送陳德容省親還鄕序 周述
- 贈陳茂才子魯序 梁寅
- 贈陳貢士上春官序 易庵
- 子魯字說 方孝孺
- 敬亭記 梁寅
- 逸老堂記 曾棨
- 像贊〈四首〉
- 行狀 胡誠
- 墓表 練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