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子長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七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過去的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我們緊緊圍繞縣十七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堅持「現代農業富民、能源化工強縣、重大項目引領、城鄉統籌發展」戰略,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統籌協調,綜合施策,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持續平穩、穩中向好態勢。全年完成生產總值81.12億元,增長6.2%;地方財政收入完成6.6億元,下降5.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2.3億元,增長1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6.13億元,增長18.5%;農民人均純收入9527元,增長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17元,增長11.3%。

  (一)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協調發展。農村主導產業、工業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逐步發展壯大,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8.9:66.2:24.9。一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楊家園則現代農業示範園蔬菜種植、有機肥源工程和薯類加工小區投入運營,引進新品種30多個,試驗、示範和推廣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澗峪岔蠶桑現代農業示範園成功申報為省級園區,元亨薯類加工現代農業園申報為市級園區;欒家坪福林山地蘋果、安定馬鈴薯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進展順利,馬鈴薯優質高產項目被確定為農業部、省農業廳重點項目。二是統籌發展農業特色產業。以山地蘋果為主導,草畜、棚栽、薯桑、中藥材為補充的農業產業格局基本形成,新建山地蘋果3萬畝、蔬菜大棚268座,新發展規模以上養殖戶23戶,特色產業效益明顯提升。積極實施治溝造地工程,治溝造地10720畝。糧食生產喜獲豐收,總產7.77萬噸,實現農業總產值12.9億元。三是加快推進綠化進程。大力實施林業「六大工程」,新一輪退耕還林補植7.6萬畝,完成各類綠化造林2.8萬畝,新增公共綠地2.23萬平方米,林草覆蓋率提高到52%。四是不斷壯大煤油氣產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1.59億元。積極支持3家採油廠加大原油產能建設和勘探開發力度,生產原油85萬噸;全力加快煤炭資源整合步伐,全縣16處整合礦井4處建成投產、2處通過聯合試運轉、3處具備聯合試運轉驗收條件,其它整合礦井正在加快建設,生產原煤970萬噸。針對煤炭企業面臨的困境,及時減免相關規費,積極協調解決信貸資金和銷售困難等問題;加大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完成天然氣布井44口,成井39口。五是加快建設工業園區。結合國家宏觀經濟政策,適時調整工業園區發展思路,「一區四園」工業園區布局初步形成;2個煤矸石綜合利用項目全面啟動;工業園區鐵路專用線項目拿到省發改委路條批覆,可研報告已編制完成;新型物流中心建材市場和新型牆體保溫材料項目建成投產;工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置及綜合利用項目加快建設;天然氣淨化項目前期手續基本完成,LNG項目完成選址規劃。六是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全縣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分別發展到759戶、7559戶和194戶,從業人員3.57萬人,總產值占到經濟總量的27.06%,成為支撐縣域經濟增長的又一重要力量。

  (二)城鄉建設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按照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堅持新區開發與舊城改造並舉,加快市政設施建設,城鄉面貌大為改觀。一是重點項目建設穩步實施。全年安排的119個建設項目開復工86個,今年完成投資45.95億元。紅石峁水庫放水建築物全部完工,移民安置主體工程即將開工,我縣與省水務集團成功簽約城鎮供水合作項目。富源路改造工程完工,環城東路、永坪路等建設項目進展順利。檢察院技偵樓主體完工。朱家變——羊馬河110kv輸變電工程投入使用。二是縣城建設紮實推進。新區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子靖大街路基及地下管網工程基本完工;中醫院門診醫技樓基礎已開挖;河堤工程完工並通過驗收。舊城改造片區修建性詳規已完成,房屋勘測丈量工作基本結束。縣城建成區面積擴大到11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60.2%。市政配套設施日臻完善,城區供水、供氣、供熱覆蓋面進一步擴大,自來水普及率和天然氣氣化率分別達到99%和70%;供熱面積達到121萬平方米。全面規範城鄉規劃建設秩序,開展清理整治違法建設違法用地專項行動,拆除違法建築68處。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工作備受重視,城市承載功能和形象品位進一步提升。三是重點鎮和社區建設成效顯著。楊家園則省級重點鎮建設基本定型,被國家住建部等7部委列入全國重點鎮建設範疇;澗峪岔市級重點鎮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省級生態鎮創建工作順利通過驗收;安定省級文化旅遊名鎮建設規劃及報備工作已完成,河堤工程、跨河橋梁、移民搬遷暨保障房等項目開工建設。新型農村示範社區建設進程加快,示範帶動作用進一步發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成效顯著,被省政府確定為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縣。城鄉競相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

  (三)各項改革縱深推進,經濟發展後勁十足。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深化改革,發展動力和活力明顯增強。一是深化各領域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順利實施,項目預算制度全面落實,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紮實推進,會計集中核算更為規範,國有資產管理不斷加強,三公經費支出進一步降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取得了實質性成效。行政管理、集體林權和文化體制等重點改革順利實施,鎮村綜合改革、戶籍制度等各項改革有序推進。金融經濟運行平穩,各項存款47.8億元,貸款餘額23.27億元。二是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在第十八屆西洽會暨首屆絲博會上簽訂項目14個,總投資115.61億元。在第二十一屆楊凌農高會上,簽約項目2個,概算投資8700萬元。

  (四)民生工程紮實開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一是民生事業加快發展。認真執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就近入學,城區學校大班額問題得到有效控制;職教中心綜合實訓樓主體封頂,楊家園則、寺灣幼兒園投入使用,辦學條件全面優化。綜合醫改工作全面啟動,縣鎮村一體化管理工作紮實推進,縣醫院入選「國家重點扶持500家縣級醫院」,我縣被省政府評為「一市十縣」綜合醫改試點先進縣。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專項整治成果得到有效鞏固,縣食藥監局榮獲陝西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紮實開展,打擊「兩非」專項行動成效明顯,流動人口管理不斷強化,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7‰。二是文化科技工作特色鮮明。子長特色文化6次亮相中央電視台,引起強烈反響,《延安日報》成功推出《文化子長》欄目。鐘山石窟順利通過國家3A景區驗收,全市首個鄉鎮級革命歷史展室——玉家灣革命歷史展室建成開館。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知識產權、科普宣傳和防震減災等工作紮實開展。三是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救助體系日益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現了應保盡保,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社會福利院主體完工。殘疾人托養中心和康復中心建成投用。加強就業再就業和創業工作,開發就業崗位2093個、公益性崗位417個。接收有條件的農村居民進城落戶5756人,勞動力轉移就業3.59萬人。災後重建有序推進,8個集中安置點主體工程全部完工,其中3個集中安置點已入住,其他集中安置點基本達到入住條件。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水溝坪558套廉租房全部入住,袁家溝29棟1548套廉租房建設封頂26棟,800套限價商品房主體完工,楊家園則、澗峪岔2301套移民搬遷暨保障房建設進展順利,發放廉租住房貨幣補貼款305萬元。扶貧開發力度進一步加大,建成扶貧開發重點村8個,移民搬遷4600戶1.61萬人,脫貧1.31萬人。一些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五)民主法制進程加快,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堅持依法行政、民主決策,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復率達100%。紮實開展行風評議和「三問」工作,反腐倡廉推向縱深,政府行政能力和服務水平有了新提高。積極開展「六五」普法,全民法治觀念進一步增強。及時化解群眾來信來訪,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訪形勢明顯好轉。加強社會面治安管控,社會治安秩序呈現良性發展態勢。道路事故處理能力進一步提升,成立了全省首家縣級道路交通事故快速處理服務中心,並贏得全省現場會在我縣召開。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全縣安全生產形勢趨於平穩,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此外,國土資源、環境保護、工商管理、氣象、統計、審計、物價和稅務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奮鬥充滿艱辛,成績來之不易。以上成績的取得,是縣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和縣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上下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駐縣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看到子長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一些深層次的矛盾,主要表現在:一是現代農業發展相對滯後,主導產業處於起步階段,農業基礎條件依然薄弱,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任務依然艱巨。二是規模以上工業結構單一,煤炭工業仍處於資源整合階段,煤炭 「低價滯銷」,加之原油「價量齊跌」,經濟增長緩慢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扭轉。三是財政增收困難,收支矛盾突出,財政剛性支出增多,「保工資、保民生」的壓力進一步加大。四是受土地指標、融資困難和前期工作推進不力等因素影響,一些重大項目建設緩慢。五是一些行業和領域生產水平低,安全投入少,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認真加以改進和解決。同時真誠歡迎各位人大代表提出批評、意見和建議,幫助我們做好工作,把建設富裕、生態、和諧、幸福新子長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二、2015年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

  2015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我縣加快城鄉統籌發展的關鍵時期。當前,宏觀經濟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世界經濟形勢嚴峻複雜,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多,國內經濟面臨增長下行壓力,中央作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戰略判斷。而我縣的資源稟賦、經濟結構、發展基礎決定了面對新常態要實現增速換擋、結構優化、效益提升,既面臨着更大的壓力與挑戰,也蘊含着巨大的發展空間與潛力。從宏觀形勢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依法治國的總體部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今年國家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為我們釋放發展活力、激發內生動力、加快結構調整提供了一次重大機遇。從自身發展看,我縣在發展中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正在不斷增加,經濟發展呈現企穩回升、總體向好的態勢。隨着煤炭資源整合、城鄉統籌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隨着重點項目建設、能源化工產業的穩步推進,我縣的發展環境將進一步改善,發展動力將不斷增強,發展前景將更加美好。為此,我們一定要勇於面對困難,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主動適應新常態,深刻認識和全面把握有利條件,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堅定信念,提振信心,加快推進子長經濟社會轉型升級。

  2015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四屆七次全會總體部署和縣委安排,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繼續大力實施「現代農業富民、能源化工強縣、重大項目引領、城鄉統籌發展」戰略,立足當前保平穩,着眼長遠抓調整,統籌兼顧促發展,努力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二五」圓滿收官、「十三五」良好起步奠定堅實基礎。

  結合當前經濟形勢,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今年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85.18億元,增長5%;地方財政收入5.26億元,下降20.3%;固定資產投資127.6億元,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億元,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10670元,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16元,增長11%;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8‰以內;萬元GDP能耗降低3.5%。

  為確保上述目標任務的順利實現,全年安排建設項目131個,其中新建項目93個、續建項目38個,總投資359億元,當年投資111億元。在這些建設項目中,確定了10大重點項目:一是紅石峁水庫建設項目;二是延長氣田天然氣淨化廠建設項目;三是煤炭資源整合項目;四是工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置及綜合利用項目;五是環城東路建設項目;六是縣城供水工程建設項目;七是中醫院建設項目;八是龍虎山水保生態示範園建設項目;九是土地流轉綜合利用開發項目;十是安定省級文化旅遊名鎮建設項目。

  為了進一步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增強服務功能,改善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今年繼續為城區和農村各興辦10件實事。

  城區10件實事:一是加快瓦窯堡新區市政項目建設,提升城市檔次和品位;二是加快袁家溝小區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改善小區生活條件;三是加快公益性公墓項目建設,提高文明殯葬水平;四是加快楊家園則保障房基礎配套項目建設,完善配套設施;五是加快背街小巷硬化工程建設,方便群眾出行;六是實施好公共體育場建設項目,不斷滿足群眾文化體育活動需求;七是實施好檔案館建設項目,提升檔案管理工作水平;八是實施好文昌路建設工程,打通安定塔上山道路;九是實施好齊家灣中學改造項目,改善教育教學條件;十是實施好安定鎮幸福小區建設項目,推進安定文化旅遊名鎮建設。

  農村10件實事:一是實施好新型農村示範社區建設項目,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二是實施好農網改造升級工程,進一步優化電網結構;三是實施好治溝造地項目,增加農民人均耕地面積;四是實施好扶貧移民搬遷項目,改善困難群眾生活條件;五是實施好馬鈴薯優質高產示範創建項目,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六是實施好學前教育建設項目,提高學前教育水平;七是實施好安定區域性敬老院項目,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八是實施好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旱澇保收標準農田示範項目,確保糧食增產增效;九是實施好省級蠶桑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項目,提高蠶桑產業開發水平;十是實施好鄉鎮衛生院門診住院樓及周轉宿舍建設項目,改善醫療衛生環境。

  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我們要重點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以促增收強基礎為立足點,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用工業化的思路謀劃農業,以統籌城鄉的理念發展農業,重點在建基地、興產業、育龍頭和促營銷上下功夫,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是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穩步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繼續抓好楊家園則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做好園區試驗示範品種的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引領、示範、試驗和輻射作用;加快福林山地蘋果、澗峪岔蠶桑、安定馬鈴薯和元亨薯類加工等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全面落實園區建設項目,以示範園區為核心向周邊擴大規模,提升區域規模效應,不斷提高園區的輻射帶動能力。二是提升農業產業水平。統籌發展好各項農業特色產業,重點抓好山地蘋果和草畜產業,新栽山地蘋果2萬畝,全縣達到20萬畝,創建標準化示範園54個,扶持發展各類規模以上養殖戶40戶。完成蓖麻深加工建設項目,推廣種植中藥材3.8萬畝。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圍繞楊家園則現代農業園區,打造秀延東川設施蔬菜產業帶,新建改建標準化日光溫室500座,蔬菜總產達到12萬噸。狠抓蠶桑體系建設,加大蠶桑副產品深加工,完成蠶桑展館建設。優化薯類品種結構,實施好馬鈴薯優質高產示範基地建設和高產創建等項目,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26萬畝左右。建立健全農業減災、技術、裝備、信息、銷售等市場化、社會化服務體系,啟動「農資超市」進村行動,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三是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與省水務集團的合作,積極對接落實好城鎮供水合作項目的有關事宜,加快以紅石峁水庫、縣城淨水廠為重點的城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好澗峪岔、安定等鄉鎮供水工程,統籌解決農業、工業及生活用水。實施好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旱澇保收標準農田示範項目,糧食總產穩定在7.6萬噸左右。加快實施鄉鎮氣化工程,建成東關加氣站,切實改善群眾生活條件。繼續抓好治溝造地和土地整理項目,治溝造地9945畝,整理土地1077畝。抓好農機購置補貼、保護性耕作和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進一步夯實農村發展基礎。四是加強農民技術培訓。加強農民在山地蘋果、草畜產業、棚栽等各個領域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培養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不斷完善優惠政策,積極支持發展現代農業、家庭牧場、養殖和農家樂,鼓勵農民自主創業,切實提高農民致富能力。五是全力實施好精準扶貧。把扶貧避災移民搬遷與推進新型城鎮化相結合,加大項目資金整合捆綁力度,加快搬遷安置房和公共服務、產業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全力實施好精準扶貧,徹底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加快推進8個低收入村的整村連片開發工作,在實施好扶貧移民搬遷項目建設的同時,避災移民搬遷5758戶20153人,實現1.22萬人脫貧目標。

  (二)以穩增長調結構為着力點,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全力落實好「穩油、增氣、擴煤、促轉化,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各項措施,推進工業經濟增長。一是加快煤炭資源整合。加快16處整合礦井建設步伐,力爭年內12處礦井建成並試運行,落實好煤炭外運綠色通道政策,多渠道開拓煤炭市場,幫助企業解決銷售困難問題;協調加快中莊、張家岔、羊馬河等新建煤礦的手續報批進度和建設步伐,全年生產原煤990萬噸。二是加快油氣開發。繼續加強與延長石油集團的合作,為3家石油企業擴大產能、提升效益搞好服務保障,全年生產原油84萬噸。加大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強化跟蹤服務保障機制,促進天然氣產能建設和就地轉化,建成天然氣生產井65口。三是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按照「一區四園」的布局思路,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全面加快園區入園項目、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開工建設投資4.95億元的天然氣淨化廠、年產20萬噸液化天然氣、工業園區鐵路專用線等項目,完成煤矸石綜合利用和年產15萬立方米粉煤灰加氣混凝土生產等建設項目,啟動帶式煤炭分級熱解提質高效利用項目,建成工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置及綜合利用項目一期工程,努力推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四是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加快非能源工業開發利用,推進中小企業創業園和新型物流中心項目建設,着力解決土地、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制約因素,破解非公經濟發展難題,重點扶持培育一批煤炭、房地產、農產品深加工和服務業等領域的規模以上企業,不斷壯大非公經濟規模。五是加快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創新旅遊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打靚「子長嗩吶」、「子長小吃」等品牌,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旅遊產品,全面提升旅遊業發展水平。加強對瓦窯堡革命舊址、子長陵、鐘山石窟、高柏山及羊馬河等紅色文化和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利用。着力推進安定省級文化旅遊名鎮建設,重點實施好舊縣衙改造、老城區街道仿古改造和安定古城修復等工程,努力打造陝北經典旅遊景區。

  (三)以城鎮體系建設為主攻點,全面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圍繞撤縣設市目標,抓住全市構建「一主兩副」城市框架機遇,推進城鄉統籌發展進程。一是加快縣城建設。在延續縣城已有各類布局的基礎上,全面完成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和重點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修編工作,不斷完善建設規劃體系。加快舊城改造步伐,着力抓好操場灘、育才路和桑樹坪等片區的征遷改造工作。加快推進子中新校區、基礎設施、村民商住樓等新區項目建設。完成環城東路建設項目,新汽車站投入運營,實施好文昌路建設、廣安西街至西門坪道路接通工程等市政項目和縣城供水、供熱、供氣等配套設施項目,進一步提升城市承載功能。二是加快重點鎮建設。繼續推進楊家園則省級、澗峪岔市級重點鎮建設,加快移民搬遷暨保障房建設進度,儘快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加快已建成移民搬遷暨保障房的分配入住工作,全面改善鎮區面貌和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加快實施好安定省級文化旅遊名鎮建設項目,全力打造文化旅遊名鎮名片。三是加快新型農村示範社區建設。全面實施好9個新型農村示範社區建設,注重基礎產業培育,確保按期、按進度完成建設任務。四是全面加強城市管理。堅持「建管並舉、重在管理」的原則,逐步實現城市綜合管理智能化、網格化和精細化。嚴格城市規劃執法,落實縣、鎮、村三級監管責任,加大城鄉亂修亂建整治力度,嚴厲打擊違法用地、違法建設行為。繼續鞏固創國衛成果,加大城區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着力解決城區亂停亂放、占道經營和縣城出入口、城鄉結合部等重點部位環境髒亂差問題,推動市容市貌由突擊整治向長效管理轉變,優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位。

  (四)以項目建設為支撐點,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堅持全方位儲備、多渠道爭取、高水平建設,全力實施好既定項目。一是集中精力搞建設。全力實施好十大重點項目和城鄉20件惠民實事,加快推進基礎設施、新區開發、舊城改造、能源化工、民生事業和環保節能等方面的項目建設,為全縣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繼續實行縣級領導包抓和部門包建項目制度,加快項目建設。對新開工項目,要抓緊完成立項、規劃等前期工作,落實資金、土地等建設條件,確保開春就能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對2014年未開工項目和續建項目,要制定開復工計劃,細化建設方案,確保按期開工建設。二是嚴格責任強管理。全面落實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投標制、預算評審制、決算審計制、工程監理制和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着力加強招投標、資金使用、工程建設和質量安全等關鍵環節的監督管理,嚴肅查處損害投資建設環境的人和事,不斷提高項目建管水平和投資效益。三是積極主動抓爭取。認真研究上級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突出能源轉化、新能源開發、新興產業以及水利、農業、綠色低碳、節能環保等領域,精心謀劃一批對子長未來發展具有支撐作用的大項目、好項目,建立多層次、分行業項目策劃儲備機制,確保項目庫儲備充足、接替有序。積極主動與中省市部門對接,加大跑項目、爭資金力度,力爭把上級有投資的項目爭回來,緩解財政投資壓力。

  (五)以綠色低碳循環為切入點,紮實推進生態子長建設。加強資源環境保護,全面推進節能減排,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子長。一是切實改善生態環境。繼續抓好「林業六大工程」、補植補栽、封山禁牧、林草管護、政策兌現等工作,完成重點區域綠化6000畝,新增城區公共綠地面積500畝,完成子靖路和環城東路直觀迎坡面綠化1000畝,飛播造林1萬畝,有效鞏固生態建設成果,推進國家森林縣城創建活動。切實加大煤區、油區污染綜合治理力度,加強重點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繼續下大力氣治理大氣污染,優良天數力爭保持在320天以上。二是着力推進節能減排。不斷完善建設項目節能評估和環境影響評價,實行節能減排倒逼機制,落實石油、煤炭等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污染物減排責任和措施。大力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積極推廣石油、煤炭節能環保技術和太陽能光伏照明、節能建築材料等產品。三是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強化土地執法監察,建立規範有序的土地利用長效機制。規範資源開發秩序,強化對重點礦區的專項整治,促進礦產資源有序開發、科學開發。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四是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加快生態縣、生態鎮村建設步伐,繼續推進城鄉結合部、重點鎮、社區和公路、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統籌實施道路硬化、垃圾污水處理、河道整治、廁所改造、綠化美化等工程,完善鄉村公共服務設施。全面推行鄉鎮、社區、中心村規劃管理制度,嚴格建房審批管理,杜絕亂批亂建現象,推進房屋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產業配套統一規劃實施,切實改善城鄉環境面貌,建設美麗鄉村。

  (六)以深化改革為突破點,不斷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認真落實中央深化改革的決定和省市有關要求,有序推進各項改革,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一是穩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建設項目並聯審批機制,提高辦事效率。深化金融改革,加快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和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解決企業融資難題。積極推進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嚴格行政事業單位編制管理,確保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和流轉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動農村人口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加強財稅增收管理,堅持多元並舉強化稅收征管;嚴格財政支出,大力壓縮差旅、會議、接待等支出和財政項目投資;強化財政監管,穩步推進惠民補貼資金「一卡(折)通」兌付方式改革。加快健全城鄉一體的戶籍制度,促進進城農民與城鎮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切實做好就業、社會保障等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計生衛生、教育、文化和等各個領域的改革。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準確把握招商引資的新特點、新趨勢,積極調整招商引資方向和重點,圍繞精細化工、生產性服務基地、農產品加工、非能源項目等重點領域,策劃包裝招商項目,制定招商方案,實行「一個招商項目,一名縣級領導,一名科級幹部,一個招商班子」的工作機制,落實推進措施,提高招商項目落地率。完善招商項目落地協調推進機制,優化項目建設環境和服務保障,提高招商項目履約率和開工率。及時組織參加西洽會、絲博會和農高會等各類招商活動,充分發揮融資平台作用,拓寬籌資渠道,做好融資工作,力爭有更多的大項目、好項目落戶子長。

  (七)以保基本可持續為落腳點,紮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持續加大民生投入,認真辦好惠民實事,着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和關注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群眾幸福指數。一是推動就業創業工作取得新進展。進一步完善就業創業政策體系,建立就業工作促進機制,促進多渠道多層次就業。以創業促就業,設立創業扶持基金,提高小額貸款額度,擴大發放規模,鼓勵扶持創建大學生創業園和小企業創業基地,提高自主創業能力。城鎮新增就業22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萬人。二是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制度銜接和政策落實,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一體化和醫療保險一體化制度,擴大醫保基金籌集,促進收支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繼續推動工傷、生育、失業等社會保險擴面,促進社會救助制度與保障制度有機銜接。加快中心敬老院和社會福利院建設,啟動安定區域性敬老院建設項目。繼續加大投入,加快各類保障性住房建設,深入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和扶貧移民搬遷,切實解決城鄉困難群眾住房難問題。三是狠抓民生工程和社會事業。認真實施「全面改薄」計劃和新的學前三年規劃,加快子中新校區、體育場館、職教中心綜合實訓樓等項目建設,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深入推進「校際聯盟」工作,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紮實推進全省「一市十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以縣鎮醫療服務一體化、鎮村衛生管理一體化為抓手,構建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縣醫院服務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加快中醫院建設,爭取開工建設婦幼保健院和衛生監督所,實施好鄉鎮衛生院和中心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項目。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和私立醫院、診所監管,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大力發展文體廣電事業,實施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不斷創新廣播電視欄目,加強文化遺產保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好省級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工作,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嚴格執行計劃生育政策不動搖,做好人口動態監測,加大出生人口性別比治理力度,鞏固提升國優工作創建成果。積極做好擁政愛民、擁軍優屬等雙擁共建工作,爭創「省級雙擁模範縣」。四是努力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強化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確保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資料供應充足,飲食用藥安全可靠。加大糧食稽查力度,確保群眾吃上放心糧油。高度重視物價監管工作,嚴厲打擊哄抬物價等違法行為,維護好市場經濟秩序。高度重視農民工工資問題,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活動,注重源頭治理,暢通信訪渠道,規範信訪行為,切實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加大對惡意纏訪、鬧訪行為的處置力度,維護正常的信訪秩序。強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繼續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全面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道路交通、煤礦、公眾聚集場所等重點領域的安全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深入推進「法治子長」、「平安子長」創建活動,加強社會面治安管控,加大嚴打整治力度,創新社會管理,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三、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建設法治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繼續圍繞「為民、務實、清廉」三大主題,鞏固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持續打好作風建設這場硬仗,努力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正公開、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一)依法行政,建設法治型政府。堅持把依法行政貫穿於行政決策、行政執行全過程,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高度重視社會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行政過錯追究制,加強執法監督,規範執法行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二)奮進謀政,建設創新型政府。不斷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把改革創新精神融入政府工作全過程,創新發展理念、創新工作方法,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用改革的辦法破解發展中的難題,用足、用活、用好上級政策措施和發展機遇,努力在創新制度、體制、機制上想辦法、尋出路,在謀項目、爭項目上促發展、求突破,加快推動子長跨越發展進程。

  (三)為民施政,建設服務型政府。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理念,始終把為民服務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根本歸宿。實實在在抓好群眾看得見、摸得着、得實惠的實事、好事,着力解決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增強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弘揚開拓創新、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決心,狠抓各項工作落實,不斷提高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切實做到對人民負責、讓人民滿意。

  (四)勤勉執政,建設高效型政府。加大問責問效力度,嚴格執行首問負責、限時辦結、過錯追究等制度,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不斷提高政府執行力,確保各項工作推進有力、落實到位。要顧大局、識大體、謀長遠,以發展為先、事業為重,努力形成幹事業一條心、抓工作一盤棋、謀發展一股勁,在共事中形成共識,在共識中達到共為,在共為中實現發展。

  (五)廉潔從政,建設陽光型政府。嚴格執行中央有關規定,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和反腐倡廉有關要求,加強懲防體系建設。切實規範財政收支行為,按照集中財力辦大事和「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原則統籌財力配置。加強審計監督,堅持財務審計和部門履職審計並重的原則,促進廉潔勤政、履職盡責。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認真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努力營造良好政風,切實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新的目標鼓舞人心,新的征程催人奮進。讓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以高昂的鬥志、飽滿的熱情、務實的作風,團結帶領和依靠全縣人民,為加快建設富裕、生態、和諧、幸福新子長而努力奮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