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068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六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六十八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六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六十八卷目錄

 蒲部彙考

  菖蒲圖一

  菖蒲圖二

  菖蒲圖三

  香蒲圖

  蒲筍圖

  詩經陳風澤陂 小雅斯干 大雅韓奕

  周禮天官醢人 夏官職方氏

  爾雅釋草

  春秋緯運斗樞

  山海經東山經

  呂氏春秋菖蒲

  應劭風俗通菖蒲花

  嵇含南方草木狀菖蒲

  賈思勰齊民要術蒲葅

  毛詩陸疏廣要有蒲與荷 唯筍及蒲

  陸佃埤雅

  羅願爾雅翼

  林洪山家清供神仙富貴餅

  格物總論菖蒲花 蒲草

  藝花譜養石上蒲法

  王世懋花疏菖蒲

  王世懋瓜蔬疏蒲筍

  王圻三才圖會菖蒲 石菖蒲 蒲黃

  王象晉群芳譜菖蒲 養盆蒲法

  徐光啟農政全書菖蒲考

  本草綱目菖蒲 白昌 香蒲蒲黃 蒲萼

  高濂遵生八牋蒲花褥 蒲墩 蒲石盆 菖蒲餅 菖蒲酒

  閩書石菖蒲

 蒲部藝文一

  石菖蒲頌         梁江淹

  石菖蒲贊         宋蘇軾

  石菖蒲賦          張耒

  石菖蒲賦          王炎

  昌陽傳           闕名

  菖蒲頌          僧道潛

 蒲部藝文二

  拔蒲二首       晉闕名

  蒲生行          齊謝朓

  詠蒲            前人

  賦得蒲生我池中      梁元帝

  採石上菖蒲         江淹

  魯東門觀刈蒲一首     唐李白

  嵩山採菖蒲者        前人

  青青水中蒲         韓愈

  寄菖蒲           張籍

  芳蓀           李德裕

  詠蒲            徐夤

  種蒲           陸龜蒙

  菖蒲           宋姜夔

  蒲葉           王安石

  石菖蒲           曾幾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      蘇軾

  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  前人

  夢中反古菖蒲        蘇轍

  石盆種菖蒲忽開八九花或言此花壽祥也遂

  因生日作頌亦為賦此     前人

  客有遺予以假山石盆池者聞陳元發有石菖

  蒲作此詩乞之        秦觀

  石菖蒲          王十朋

  菖蒲二首        陸游

  菖蒲            前人

  寄謝劉彥集菖蒲之貺二首 朱熹

  謝吳公濟菖蒲        前人

  次韻菖蒲          方岳

  菖蒲           吳菊潭

  石菖蒲           許棐

  菖蒲           裘萬頃

  觀蒲           徐似道

  菖蒲歌          謝枋得

  戲乞石菖蒲        僧如璧

  乞石菖蒲          前人

  石菖蒲          元劉詵

  詠蒲           明薛蕙

  菖蒲           戚龍淵

 蒲部選句

 蒲部紀事

 蒲部雜錄

 蒲部外編 莫部彙考

  詩經魏風汾沮洳

  毛詩陸疏廣要言采其莫

草木典第六十八卷

蒲部彙考

编辑

釋名

蒲。詩經     莞。詩經

昌本。周禮    深蒲:周禮

苻蘺。爾雅    菖蒲:運斗樞

《荃》。爾雅翼    蓀:爾雅翼

《堯韭》:農政全書  昌陽。農政全書

《蘭蓀》:農政全書  溪蓀:農政全書

香蒲:農政全書  甘蒲。農政全書

水劍草。群芳譜  泥蒲。群芳譜

水蒲:群芳譜   石菖蒲。群芳譜

《錢蒲》:群芳譜   白昌:別錄

水:昌蒲。別錄   水宿:別錄

莖蒲。別錄    昌歜。綱目

醮石:吳普    《蒚》。蒲中莖

蒲黃。花上黃粉  蒲蒻:初生蒲

蒲筍、        蒲兒根

蒲萼。黃中滓

菖蒲圖一

菖蒲圖一

菖蒲圖二

编辑

戎州菖蒲

戎州菖蒲

菖蒲圖三

编辑

蒲筍圖

蒲筍圖

衡州菖蒲

衡州菖蒲

香蒲圖

香蒲圖

{{{2}}}

{{{2}}}

《詩經》

编辑

陳風澤陂

编辑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

朱注蒲水草可為席者。大全《說文》曰:「蒲,似莞而褊,有脊,滑柔而性溫。」

小雅斯干

编辑

下莞上簟,乃安斯寢。

莞,小蒲之席也。莞草叢生水中,莖圓。江南以為席,形似小蒲,而實非也。《釋草》云:「莞,苻蘺。」某氏曰:「《本草》云:『白蒲,一名苻蘺,楚謂之莞蒲』。」郭璞曰:「今西方人呼蒲為莞蒲,今江東謂之苻蘺,西方一名蒲,用為席。」言小蒲者,以莞蒲一草之名,而司几筵有莞筵,蒲筵則有大小,為席精粗,故得為兩種席也。知莞用小蒲者,以司几筵設席,皆粗者在下,美者在上。其職云:「諸侯祭祀之席,蒲筵繢純,加」莞,席紛純,以莞加蒲,明莞細而用小蒲,故知莞,小蒲之席也。

大雅韓奕

编辑

其蔌維何,維筍及蒲。

蒲,蒲蒻也。深蒲也。正義深蒲謂蒲蒻入水深。醢人注云:「深蒲,蒲始生水中」是也。陸璣《疏》云:「蒲始生,取其心中入地蒻,大如匕柄,正白,生噉之,甘脆,鬻而以苦酒浸之,如食筍法。」

《周禮》

编辑

《天官》

编辑

《醢人》:「掌四豆之實。朝事之豆,其實韭菹、醓醢,昌本、麋 臡。」

昌本,昌蒲根切之四寸為菹。言「昌本」,本,根也。昌蒲根為虀。

加豆之實,「芹菹兔醢,深蒲醓醢。」

鄭司農云:「深蒲,蒲蒻入水深,故曰深蒲,或曰:深蒲,桑耳。」元謂:深蒲,蒲始生水中子。鄭司農云:「深蒲,蒲蒻入水深,故曰深蒲」者,史游《急就章》云:「蒲蒻,藺席。」蒲蒻只堪為席,不可為菹,故後鄭不從。云「或曰,深蒲,桑耳」者,既名為蒲,何得更為桑耳?故後鄭亦不從。元謂深蒲,蒲始生水中子者,此後鄭以時事而知破先鄭也。

《夏官》

编辑

《職方氏》「辨九州之國,使同貫利。正東曰青州,其利蒲 魚。」

河東曰「兗州」,其利蒲、魚。

《爾雅》

编辑

釋草

编辑

莞,苻蘺。其上「蒚。」音翮

西方人呼蒲為莞,《蒲蒚》謂其頭臺首也。今江東謂之「苻蘺。」西方亦名蒲,中莖為蒚,用之為席。某氏曰:《本草》云:「白蒲,一名苻蘺,楚謂之莞蒲,其上臺別名蒚。」

《蘱》。音類《薡》。音鼎《蕫》。音董

似蒲而細。蘱一名《薡蕫》,狀似蒲而細,可為屩,亦可為綯,以為索。

請幫助識別此字。音卑《鼠莞》。

亦莞屬也。纖細似龍須,可以為席。蜀中出好者。莞屬也。《說文》云:「莞草可以為席。」此請幫助識別此字。一名「鼠莞。」纖細似龍須,亦可以為席。蜀中出者好。

《春秋緯》

编辑

《運斗樞》

编辑

「玉衡星散為菖蒲。」遠《雅》《頌》,著倡優,則玉衡不明,菖蒲 冠環。

《山海經》

编辑

《東山經》

编辑

《孟子》:「之山,其草多菌蒲。」

《呂氏春秋》

编辑

菖蒲

编辑

「冬至後五旬七日,菖始生乃耕。」菖者,百草之先生者 也,于是始耕。

《應劭風俗通》

编辑

菖蒲花

编辑

菖蒲放花,人得食之長年。

《嵇含南方草木狀》

编辑

菖蒲

编辑

菖蒲,番禺東有澗,澗中生菖蒲,皆一寸九節。安期生 採服仙去,但留玉舄焉。

《賈思勰齊民要術》

编辑

蒲菹

编辑

《詩義疏》曰:「蒲,深蒲也。《周禮》以為菹」,謂蒲始生,取其中 心入地者,蒻大如匕柄,正白,生噉之,甘脆。又煮以苦 酒浸之,如食筍法,大美。今吳人以為菹,又以為酢。

《毛詩陸疏廣要》

编辑

陳風

编辑

有蒲與荷

蒲始生,取其中心入地者名蒻,大如匕柄,正白,生噉之,甘脆鬻,而以苦酒浸之,如食筍法。

蒲。《爾雅》云:「莞,苻蘺,其上蒚。」 郭註云:「今西方人呼蒲為莞蒲蒚,謂其頭臺首也,江東謂之苻蘺。西方亦名蒲,中莖為蒚。」 鄭註云:「即蒲也。西人呼為莞蒲,謂其首為臺,江東謂之苻蘺,其上臺莖,別名蒚。」 《說文》云:「水草,似莞而褊,有脊,生于水厓,柔滑而溫,可以為席。」 《周禮·醢人》:「深蒲醓醢。」 鄭司農云:「深蒲,蒲蒻入水深,故云深蒲。」 《詩緝》云:「斯干下莞。」 箋云:小蒲則莞精蒲麤。

《大雅》

编辑

唯筍及蒲

编辑

蒲箋云:「深蒲也。」 傳云:「蒲,蒻也。」 《周禮·醢人》:「深蒲醓醢。」 鄭司農云:「深蒲,蒲蒻入水深。」 鄭元云:「深蒲,蒲始生水中子。」

《陸佃埤雅》

编辑

蒲,水草也,似莞而褊,有脊,生於水崖,柔滑而溫,可以 為席。故《禮》:「男執蒲璧。」言有安人之道也。《詩》曰:「揚之水, 不流束蒲。」言激揚之水,宜能浮泛,而蒲又輕揚善泛, 今反不流如此,則以水力更微而不勝故也。《列子》曰: 「虛則夢揚,實則夢溺。」揚,溺之反也。說者以為上章言 薪言楚,則蒲亦木名,不宜為草,誤矣。夫芻亦草也,而 《綢繆》之詩乃曰「束薪」束芻、束楚,則豈以言木故妨草 哉?《魚藻》曰:「魚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鎬,有那其居。」 蓋魚遊者也。據于藻,依于蒲,樂于藻,安于蒲,故王者 俯身以順萬物,而魚之所樂,王亦樂焉;魚之所安,王 亦安焉。《筆談》云:「或曰禮圖尊彝皆木為之,未聞用銅 者。」此亦未可質。如今人得古銅尊者極多,安得言無 如《禮圖》?甕以瓦為之,《左傳》有「瑤甕」,律以竹為之,晉時 舜祠下乃發得玉律,此亦無常法。如蒲、穀璧,《禮圖》悉 作草稼之象。今人發古冢,得「蒲璧」,乃刻文蓬蓬如蒲 花敷時,穀璧如粟粒爾,則《禮圖》亦未可為據。

《羅願爾雅翼》

编辑

荃,菖蒲也,或讀若孫音,又一名蓀。《春秋運斗樞》曰:「玉 衡星散為昌蒲。遠《雅》《頌》,著倡優,則玉衡不明,昌蒲冠 環。」《孝經援神契》曰:「昌蒲益聰,生水中,葉長數尺而上 銳,中有脊如劍。其花九節者,食之仙。」其本芳辛,每以 一握為限,一握則四寸。切之為葅,謂之昌歜,或謂之 昌本,以實朝事之豆。文王好食之豆,以昌本為首。魯 僖公時,王使周公閱來聘,饗有昌歜,白黑形鹽,而周 公以為薦五味也。此蓋朝事之常,故《郊特牲》云:常豆 之葅,水草之和氣也。又可以餌魚,故《莊子》稱荃者,所 以在魚,得魚而忘荃,或以此當之。《楚詞》言香草,皆以 喻群臣,唯言蓀者喻君,蓋蓀於藥性為君也。其曰「數 惟蓀之多怒曰蓀。佯聾而不聞」,曰「夫人自有兮美子, 蓀何以兮愁苦。」蓋蓀能輔性,治氣逆則怒非所宜,能 益聰則聾非所應。又治小兒溫瘧,身積熱不解者,可 作浴湯,則其主人之美子宜也。少司命君也。又主人 之子孫,有蓀之義焉。蓀從孫,亦主子孫之義也。

《林洪山家清供》

编辑

神仙富貴餅

编辑

煮木菖蒲,暴為末,每一斤用蒸山藥末三斤,煉蜜水 調,入麪作餅,暴乾,候客至,蒸食作條,亦可羹。《章簡公 詩》云:「水薦神仙餅,菖蒲富貴花。」

《格物總論》

编辑

菖蒲花

编辑

水中叢生,根長四、五尺,多節,葉長如劍樣。二月結花, 花黃,長二、三寸,粟穗相似,但小耳。

蒲草

编辑

叢生,多種於田間,莖長者可六七尺,三脊,無葉如薤。 「二三月生苗,八、九月收,可為席。」

《藝花譜》

编辑

養石上蒲法

编辑

芒種時,種以拳石,奇峰清漪,翠葉蒙茸,亦几案間雅 翫也。石須上水者為良,根宜蓄水,而葉不宜近水,以 木板刻穴,架置寬水甕中,停陰所則葉向上。若室內 即向見明處長,當更移轉置之。武康石浮鬆極易取 眼,最好紮根,一栽便活。然此等石甚賤,不足為奇品, 惟崑山巧石為上。第新得深赤色者,火性未絕,不堪 栽種。必用酸米泔水浸月餘,置庭中日曬雨淋,經年 後其色純白,然後種之。篾片抵實深水盛養一月後 便紮根,比之武康諸石者,細而且短。羊肚石為次,其 性最鹹,往往不能過冬,新得者枯渴,亦須浸養期年, 使其鹹渴盡解,然後種之,庶可久耳。凡石上菖蒲,不 可時刻缺水,尤宜洗根,澆以雨水,勿見風煙,夜移見 露,日出即收。如患葉黃,壅以鼠糞,或蝙蝠糞,用水灑 之。若欲其直,以綿裹著頭,每朝捋之亦可。若種炭上, 炭必有皮者佳。

《菖蒲梅雨》種石上,則盛而細,用土則麤

《王世懋花疏》

编辑

菖蒲

编辑

菖蒲以九節為貴,以虎鬚為美,江西種為貴。本性極 愛陰,清明後則剪之,冬則以缸覆之,不惟明目,兼助 幽人之致。余嘗過武當山青羊澗,見幽勝處,輒生泉 石上,真有仙氣,宜多蓄之。

《王世懋瓜蔬疏》

编辑

蒲筍

编辑

蒲筍、蘆筍皆佳味,而蒲筍尤佳,吾地人乃不知取食 耳。然種蒲者多間取之,苦不成筍,豈其種別耶?

《王圻三才圖會》

编辑

菖蒲

编辑

菖蒲,生上洛池澤及蜀郡嚴道,今處處有之,而池州、 戎州者佳。青葉長一二尺許,其葉中心有脊,狀如劍, 無花實。五月、十二月採根,陰乾。今以「五月五日收之, 其根盤屈有節,狀如馬鞭大。一根傍引三四根,傍根 節尤密,一寸九節者佳,亦有一寸十二節者。採之初 虛軟曝乾方堅實,折之中心色微赤,嚼之辛香少滓。」 人多植於乾燥砂石中,臘月移之,尤易活。一名「昌陽。」 味辛溫。久風濕痹用

石菖蒲

编辑

菖蒲,種於石者,呼為石菖蒲,然瓦礫磁器內俱可栽, 宜多蓄黃梅水灌之。其法,春撏夏剪,秋露冬藏。撏者, 春分後撏去其黃葉梢也。剪者,四月十四日著根,剪 去舊葉,方出而細也。露者,秋得露而蔥蒨也。「藏」者,霜 降後以缸覆在地上,不可容鼠入也。

蒲黃

编辑

蒲黃,生河東池澤。香蒲,蒲黃苗也,生南海池澤,今處 處有之,而秦州者良。春初生嫩葉,未出水時紅白色, 至夏抽梗於叢葉中,花抱梗端,如武士捧杵,故俚俗 謂「蒲槌花黃」,即花中蕊屑也。細若金粉,當其欲開時, 有便取之。市廛間亦採,以蜜搜作果食貨賣,甚益小 兒。醫家又取其粉下篩後,有赤滓,謂之「蒲萼。」入藥以 澀腸已洩殊勝。味甘平。無毒。主心腹膀胱寒熱。利小 便。止血消瘀血。

《王象晉群芳譜》

编辑

菖蒲

编辑

一名「昌陽」,一名「昌歜」,一名「堯韭」,一名蓀,一名「水劍草。」 有數種:生於池澤蒲,葉肥,根高二三尺者,泥蒲也,名 「白菖」;生於溪澗蒲,葉瘦,根高二三尺者,水蒲也,名「溪 蓀」,生於水石之間,葉有劍,脊瘦根密,節高尺餘者,石 菖蒲也,養以沙石,愈翦愈細,高四五寸,葉茸如韭者, 亦石菖蒲也。又有根長二三分,葉長寸許,置之几案, 用供清賞者,錢蒲也。服食入藥,石蒲為上,餘皆不堪。 此草新舊相代,冬夏長青。《羅浮山記》言:「山中菖蒲,一 寸二十節。」《本草》載:「石菖蒲一寸九節者良。」味辛溫,無 毒,開心補五藏,明耳目。久服可以烏鬚髮,輕身延年。 經曰:「菖蒲九節,仙家所珍。」《孝經援神契》曰:「菖蒲益聰。 生石磧者,祁寒盛暑,凝之以層冰,暴之以烈日,眾卉 枯瘁,方且鬱然叢茂,是宜服之卻老。若生下濕之地, 暑則根虛,秋則葉萎,與蒲柳何異,烏得益人哉?」種類 有虎鬚蒲,燈前置一盆,可收燈,煙不薰眼。泉州者不 可多備,蘇州者種類極麤。蓋菖蒲本性見土則麤,見 石則細。蘇州多植土中,但取其易活耳。法當於四月 初旬,收緝幾許,不論麤細,用竹剪淨,剪堅瓦敲屑,篩 去麤頭,淘去細垢,密密種實,深水蓄之,不令見日,半 月後長成麤葉,修去。秋初再剪一番,斯漸纖細。至年 深月久,盤根錯節,無塵埃油膩相染,無日色相干,則 自然稠密,自然細短。或曰:「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 根葉,無踰此時,宜積梅水漸滋養之。」又有龍錢蒲,此 種盤旋可愛,且變化無窮,缺水亦活。夏初取橫雲山 沙土,揀去大塊,以淘淨麤者先盛半盆,取其洩水,細 者蓋面與盆口相平,大窠一可分十,小窠一可分二 三,取圓滿而差大者作主,餘則視盆大小,旋繞朋植, 大率第一迴不過五窠六窠,二迴倍一,三迴倍二,斯 齊整可觀。經雨後,其根大露,以沙再壅之,「只須置陰 處,朝夕微微灑水,自然榮茂,不必盛水養之,一月後 便成美觀,一年後盆無餘地,二年儘可分植矣。」藏法 與虎鬚蒲略同。此外又有香苗、劍脊、金錢、牛頂臺蒲, 皆品之佳者。嘗謂化工造物,種種殊途,靡不藉陽春 而發育,賴地脈以化生,乘景序之推移,而榮枯遞變, 均未足擬卓然自立之君子也。乃若石菖蒲之為物, 不假日色,不資寸土,不計春秋,愈久則愈密,愈瘠則 愈細,可以適情,可以養性。書齋左右,一有此君,便覺 清趣瀟灑,烏可以常品目之哉。他如水蒲雖可供葅, 香蒲雖可採黃,均無當於服食,視石蒲不啻徑庭矣。

養盆蒲法

编辑

「種以清泉潔石,壅以積年溝中瓦末,則葉細。畏熱手 撫摩及酒氣腥味油膩塵垢污染,若見日及霜雪煙 火皆蕤,喜雨露,遂挾而驕,夜息至天明,葉端有綴珠, 宜作綿捲小杖挹去,則葉杪不黃。」愛滌根,若留以泥土,則肥而麤,須常易去水滓。取清者,續以新水養之, 久則細短,油然蔥蒨。水用天雨,嚴冬經凍,則根浮萎 腐。九月移置房中,不可缺水。十一月宜去水,藏於無 風寒密室中,常墐其戶,遇天日暖,少用水澆,或以小 缸合之,則氣水洋溢,足以滋生,不然便枯死。菖蒲極 畏春風,春末始開,置無風處,穀雨後則無患矣。《語》云: 「春遲出,春分出室,且莫見雨。夏不惜,可剪三次。」秋水 深,以天落水養之。冬藏密,十月後以「缸合密。」又云:「添 水不換水,添水使其潤澤,換水傷其元氣。見天不見 日,見天挹雨露,見日恐麤黃。宜剪不宜分,頻剪則短 細,頻分則麤稀。浸根不浸葉,浸根則滋生,浸葉則潰 爛。」又云:「春初宜早除黃葉,夏日長宜滿灌漿,秋季更 宜沾重露,冬宜暖室避風霜。」又云:「春分最忌摧花雨, 夏畏涼漿熱似湯,秋」畏水痕生垢膩,嚴冬止畏見風 霜。

《徐光啟農政全書》

编辑

菖蒲考

编辑

一名「堯韭」,一名「昌陽。」生上洛池澤,及蜀郡嚴道《戎衛》、 衡州,并嵩岳石磧上,今池澤處處有之。葉似蒲而匾, 有脊,一如劍刃。其根盤屈有節,狀如馬鞭。請幫助識別此字。大根傍 引三四,小根一寸九節者良。節尤密者佳。亦有十二 節者,露根者不可用。又一種名「蘭蓀」,又謂「溪蓀」,根形 氣色極似石上菖蒲,葉正如蒲,無脊,俗謂「菖蒲。」生於 水次,失水則枯。

救饑

採根肥大,節稀水浸,去邪味,製造作果食之。

元扈先生曰:「難食。」

《本草綱目》

编辑

菖蒲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菖蒲乃蒲類之昌盛者,故曰菖蒲。又《呂氏 春秋》云:「冬至後五十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 者,於是始耕,則菖蒲昌陽。又取此義也。《典術》云:「堯時 天降精於庭為韭,感百陰之氣為菖蒲,故曰堯韭。」方 士隱為水劍,因葉形也。

集解

《別錄》曰:「菖蒲,生上洛池澤及蜀郡嚴道。一寸九節者 良。露根,不可用。五月、十二月采根,陰乾。」

陶弘景曰:「上洛郡,蜀梁州嚴道縣,在蜀郡。今乃處處 有,生石磧上,概節為好。在下濕地,大根者名昌陽,不 堪服食。真菖蒲,葉有脊,一如劍刃。四月、五月亦作小 釐花也。東間溪澤又有名溪蓀者,根形氣色,極似石 上菖蒲,而葉正如蒲,無脊。俗人多呼此為石上菖蒲」 者,謬矣。此止主欬逆,斷蚤虱,不入服食用。《詩》詠多云 「蘭蓀芷」,謂此也。

《大明》曰:「菖蒲,石澗所生,堅小,一寸九節者上。出宣州。 二月、八月采。」

蘇頌曰:「處處有之,而池州、戎州者佳。春生青葉,長一 二尺許。其葉中心有脊,狀如劍,無花實。今以五月五 日收之,其根盤屈有節,狀如馬鞭大。一根旁引三、四 根,旁根節尤密,亦有一寸十二節者。采之初虛軟,曝 乾方堅實,折之中心色微赤,嚼之辛香少滓。人多植 於乾燥沙石土中,臘月移之,尤易活。黔、蜀蠻人常將」 隨行,以治卒患心痛。其生蠻谷中者尤佳。人家移種 者亦堪用,但乾後辛香堅實,不及蠻人持來者。此皆 《醫方》所用石菖蒲也。又有水菖蒲,生溪澗水澤中,不 堪入藥。今藥肆所貨,多以二種相雜,尤難辨也。 陳承曰:「今陽羨山中生水石間者,其葉逆水而生,根 鬚絡石,略無少泥土。根葉極緊細,一寸不」啻九節,入 藥極佳。二浙人家以瓦石器種之,旦暮易水則茂,水 濁及有泥滓則萎。近方多用石菖蒲,必此類也。其池 澤所生,肥大節疏粗慢,恐不可入藥,唯可作果盤,氣 味不烈而和淡爾。

李時珍曰:「菖蒲凡五種,生於池澤;蒲,葉肥,根高二、三 尺者,泥菖蒲;白菖也;生於溪澗;蒲,葉瘦,根高二、三尺 者,水菖蒲;溪蓀也。生於水石之間,葉有劍,脊瘦根密, 節高尺餘者,石菖蒲也。人家以砂栽之,一年至春剪 洗,愈剪愈細,高四、五寸,葉如韭,根如匙,柄粗者,亦石 菖蒲也。甚則根長二、三分,葉長寸許,謂之錢蒲是矣。」 服食入藥,須用二種石菖蒲,餘皆不堪。此草新舊相 代,四時常青。《羅浮山記》言:「山中菖蒲一寸二十節。」《抱 朴子》言:「服食以一寸九節紫花者尤善。」蘇頌言:「無花 實。」然今菖蒲二三月間抽莖開細黃花成穗。而昔人 言菖蒲難得見花,非無花也。應劭《風俗通》云:「菖蒲放 花,人得食之長年。」是矣。

根修治

《雷斆》曰:「凡使,勿用泥菖、夏菖二件。如竹根鞭,形黑,氣 穢味腥,惟石上生者,根條嫩黃緊硬節稠,一寸九節 者是真也。采得以銅刀刮去黃黑硬節皮一重,以嫩 桑枝條相拌,蒸熟,暴乾,剉用。」

李時珍曰:「服食須如上法制,若常用,但去毛微炒耳。」

氣味

辛溫無毒。

甄權曰:「苦、辛,平。」

徐之才曰:「秦皮、秦艽為之使。惡地膽、麻黃。」

《大明》曰:「忌飴糖、羊肉。勿犯鐵器,令人吐逆。」

主治

《本經》曰:「風寒濕痹,欬逆上氣,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 明耳目,出音聲。主耳聾癰瘡,溫腸胃,止小便利。久服 輕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

《別錄》曰:「四肢濕痹,不得屈伸,小兒溫瘧,身積熱不解, 可作浴湯。」

甄權曰:「治耳鳴頭風,淚下鬼氣,殺諸蟲,惡瘡疥瘙。」 大明曰:「除風下氣,丈夫水臟,女人血海,冷敗多忘,除 煩悶,止心腹痛,霍亂轉筋及耳痛者。作末,炒,乘熱裹 罯,甚驗。」 王好古曰:「心積伏梁。」

李時珍曰:「治中惡、卒死、客忤、癲癇,下血、崩中,安胎漏, 散癰腫。搗汁服。解巴豆、大戟毒。」

發明

蘇頌曰:「古方有單服菖蒲法。蜀人治心腹冷氣搊痛 者,取一二寸搥碎,同吳茱萸煎湯飲之,亦將隨行。卒 患心痛,嚼一二寸,熱湯或酒送下亦效。」

李時珍曰:國初周顛仙對太祖高皇帝常嚼菖蒲飲 水。問其故,云:「服之無腹痛之疾。」高帝御製碑中載之。 菖蒲氣溫味辛,乃手少陰、足厥陰之藥。心氣不足者 用之,虛則補其母也。肝苦急以辛補之是矣。《道藏經》 有《菖蒲傳》一卷,其語粗陋,今略節其要云:菖蒲者,水 草之精英,神仙之靈藥也。其法:采緊小似魚鱗者一 「斤,以水及米泔浸各一宿,刮去皮,切暴乾,搗篩,以糯 米粥和勻,更入熱蜜搜和,丸如梧子大,稀葛袋盛,置 當風處令乾。」每旦酒飲任下三十丸,臨臥更服三十 丸,服至一月消食,二月痰除。服至五年,骨髓充,顏色 澤,白髮黑落,齒更生。其藥以五德配五行,葉青,花赤, 節白,心黃,根黑。能治一切諸風,手足頑痹,癱緩不遂, 五勞七傷,填血補腦,堅骨髓,長精神,潤五臟,裨六腑, 開胃口,和血脈,益口齒,明耳目,澤皮膚,去寒熱,除三 尸九蟲,天行時疾,瘴疫,瘦病,瀉痢,痔漏,婦人帶下,產 後血暈,並以酒服。河內葉敬母中風,服之一年而百 病愈。寇天師服之得道,至今廟前猶生菖蒲,鄭魚、曾 原等皆以服此得道也。又按葛洪《抱朴子》云:「韓眾服 菖蒲十三年,身上生毛,冬袒不寒,日記萬言。商丘子 不娶,惟食菖蒲根,不饑不老,不知所終。」《神仙傳》云:「咸 陽王典食菖蒲,得長生。安期生采一寸九節菖蒲,服 仙去。」又按《臞仙神隱書》云:「石菖蒲置一盆於几上,夜 間觀書則收煙,無害目之患。或置星露之下,至旦取 葉尖」露水洗目,大能明視,久則白晝見星,端午日以 服酒尤妙。蘇東坡云:「凡草生石上,必須微土以附其 根,惟石菖蒲濯去泥土,漬以清水,置盆中,可數十年 不枯,節葉堅瘦,根鬚連絡,蒼然於几案間,久更可喜。」 其延年終身之功,既非昌陽可比,至於忍寒淡泊,不 待泥土而生,又豈昌陽所能彷彿哉?

楊士瀛曰:「下痢禁口,雖是脾虛,亦熱氣閉隔心胸所 致。俗用木香失之溫,用山藥失之閉。惟參苓白朮散 加石菖蒲,粳米飲調下。或用參、苓、石蓮肉,少入菖蒲 服,胸次一開,自然思食。」

葉主治

李時珍曰:「洗疥大風瘡。」

附方

《服食法》:甲子日取菖蒲一寸九節者,陰乾百日,為末, 每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久服耳目聰明,益智不忘。千金 方

健忘益智。七月七日取菖蒲為末。酒服方寸匕,飲酒 不醉。好事者服而驗之。久服聰明。忌鐵器。千金方 「《三十六》風有不治者,服之悉效。」菖蒲,薄切,日乾三斤, 盛以絹袋,元水一斛,即清酒也,懸浸之,密封一百日, 視之如菜綠色,以一斗熟黍米納中,封十四日取出, 日飲。夏禹神仙經

癲癇風疾:「九節菖蒲不聞雞犬聲者,去毛,木臼搗末, 以黑豶豬心一箇,批開,砂罐煮湯,調服三錢,每日一 服。」醫學正傳

尸厥魘死尸厥之病,卒死,脈猶動,聽其耳目中如微 語聲,股間煖者是也。魘死之病,臥忽不寤,勿以火照, 但痛齧其踵及足拇指甲際,唾其面即甦,仍以菖蒲 末吹鼻中,桂末納舌下,并以菖蒲根汁灌之。肘后方 卒中客忤:菖蒲根搗汁含之,立止。肘后方

除一切惡,端午日切菖蒲漬酒飲之,或加雄黃少許。 洞天保生錄

喉痹腫痛:菖蒲根嚼汁,燒鐵秤錘淬酒一杯飲之。聖濟 總錄

霍亂脹滿:生菖蒲剉四兩,水和搗汁,分溫四服。聖惠方 諸積鼓脹,食積、氣積、血積之類:「石菖蒲八兩,剉,斑蝥 四兩,去翅足,同炒黃,去斑蝥不用,以布袋盛,拽去蝥末,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白湯下。治 腫脹尤妙。或入香附末二錢。奇效方

肺損吐血:九節菖蒲末、白麪等分,每服三錢,新汲水 下,一日一服。聖濟總錄

解一切毒:「石菖蒲、白礬等分為末,新汲水下。」事林廣記 赤白帶下:石菖蒲、破故紙等分,炒為末,每服二錢,更 以菖蒲浸酒調服,日一。婦人方

《胎動》半產。卒動不安。或腰痛。胎轉搶心。下血不止。或 日月未足而欲產。並以菖蒲根搗汁一二升服之。千金 方

產後崩中下血不止,菖蒲一兩半,酒二盞,煎取一盞, 去渣,分三服,食前溫服。千金方

耳卒聾閉:菖蒲根一寸,巴豆一粒去心,同搗作七丸, 綿裹一丸塞耳,日一換。一方不用巴豆,用萆麻仁。肘后 方

病後耳聾。生菖蒲汁滴之。聖惠方

蚤虱入耳:菖蒲末炒熱,袋盛枕之即愈。聖濟錄 諸般赤眼,扳睛雲瞖:菖蒲擂自然汁,文武火熬作膏, 日點之效。聖濟錄

眼臉挑鍼:獨生菖蒲根,同鹽研傅。壽域聖方

飛絲入目:石菖蒲搥碎,左目塞右鼻,右目塞左鼻,百 發百中。危氏得效方

頭瘡不瘥:菖蒲末油調傅之,日三夜二次。法天生意 癰疽發背:生菖蒲搗貼之。瘡乾者為末,水調塗之。孫用 和祕寶方

露岐便毒,生菖蒲根搗傅之。證治要訣

陰汗濕痒:石菖蒲、蛇床子為末,日搽二三次。濟急方

白昌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此即今池澤所生菖蒲。葉無劍脊,根肥白 而節疏慢,故謂之「白昌。」古人以根為葅食,謂之昌本, 亦曰昌歜,文王好食之。其生溪澗者,名「溪蓀。」

集解

《別錄》曰:「白昌,十月采。」

陳藏器曰:「即今之溪蓀」也。一名「昌陽。生水畔,人亦呼 為菖蒲,與石上菖蒲都別。根大而臭,色正白。」

蘇頌曰:「水菖蒲生溪澗水澤中甚多,失水則枯。葉似 石昌,但中心無脊。其根乾後,輕虛多滓,不堪入藥。」 李時珍曰:「此有二種,一種根大而肥白節疏者,白昌 也,俗謂之泥菖蒲。一種根瘦而赤,節稍密者,溪蓀也, 俗謂之水菖蒲。俱無劍脊溪蓀,氣味勝似白昌,並可 殺蟲,不堪服食。」

氣味

甘,無毒。

《別錄》曰:「甘、辛,溫。汁制雄黃、雌黃、砒石。」

主治

《別錄》曰:「食諸蟲。」

陶弘景曰:「主風濕欬逆,去蟲,斷蚤虱。」

《蘇頌》曰:「研末油調,塗疥瘙。」

香蒲蒲黃釋名

编辑

蘇恭曰:「香蒲,即甘蒲,可作薦者。春初生,取白為葅,亦 堪蒸食。山南人謂之香蒲,以菖蒲為臭蒲也。蒲黃,即 此蒲之花也。」

集解

《別錄》曰:「香蒲,生南海池澤。蒲黃,生河東池澤。四月采 之。」

蘇頌曰:「香蒲,蒲黃苗也。處處有之,以秦州者為良。春 初生嫩葉,出水時紅白色,茸茸然。取其中心,入地,白 蒻大如匕柄者,生啖之,甘脆。又以醋浸如食筍,大美。 《周禮》謂之蒲葅。今人罕有食之者。至夏抽梗於叢葉 中,花抱梗端,如武士捧杵,故俚俗謂之蒲槌,亦曰蒲 萼花。」其蒲黃,即花中蕊屑也。細若金粉,當欲開時,便 取之,市廛,以蜜搜作果食貨賣。

李時珍曰:蒲叢生水際,似莞而褊,有脊而柔。二、三月 生苗,采其嫩根,瀹過作鮓,一宿可食,亦可煠食、蒸食 及曬乾磨粉作餅食。《詩》云:「其蓛伊何,惟筍及蒲」是矣。 八、九月收葉以為席,亦可作扇,軟滑而溫。

正誤

陶弘景曰:「香蒲,方藥不復用,人無采者,南海人亦不 復識。江南貢菁茅,一名香茅,以供宗廟縮酒。或云是 薰草,又云是燕麥。此蒲亦相類耳。」

蘇恭曰:「陶氏所引菁茅,乃三脊茅也。香茅、燕麥、薰草, 野俗皆識,都非香蒲類也。」

氣味

甘平無毒。

李時珍曰:「寒。」

主治

《本經》曰:「五臟心下邪氣,口中爛臭,堅齒明目聰耳,久 服輕身耐老。」

《甯原》曰:「去熱燥,利小便。」

《汪穎》曰:「生啖,止消渴。」

《正要》曰:「補中益氣,和血脈李時珍曰:「搗汁服。治妊婦勞熱煩躁。胎動下血。」

蒲黃修治

《雷斆》曰:「凡使,勿用松、黃并黃蒿,其二件全似,只是味。」 及吐人。真蒲黃須隔三重紙焙令色黃。蒸半日。卻 再焙乾用之妙。

《大明》曰:「破血消腫者,生用之。補血止血者,須炒用。」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本經》曰:「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輕 身益氣力,延年神仙。」

甄權曰:「治痢血鼻衄,吐血尿血,瀉血,利水道,通經脈, 止女子崩中。」

《大明》曰:「婦人帶下,月候不勻,血氣心腹痛,妊婦下血, 墮胎,血暈,血癥,兒枕氣痛,顛撲血悶,排膿,瘡癤,遊風 腫毒,下乳汁,止洩精。」

李時珍曰:「涼血活血,止心腹諸痛。」

發明

陶弘景曰:「蒲黃,即蒲釐花上黃粉也。甚療血。《仙經》亦 用之。」

寇宗奭曰:「汴人初得,羅去滓,以水調為膏,擘為塊。人 多食之,以解心臟虛熱。小兒尤嗜之,過月則燥,色味 皆淡,須蜜水和。不可多食,令人自利,極能虛人。 李時珍曰:『蒲黃,手足厥陰血分藥也。故能治血治痛, 生則能行,熟則能止。與五靈脂同用,能治一切心腹 諸痛』。」詳見禽部寒號蟲下。按:許叔微《本事方》云:「有士 人妻,舌忽脹滿口,不能出聲,一老叟教以蒲黃頻摻, 比曉乃愈。」又《芝隱方》云:「宋度宗欲賞花,一夜忽舌腫 滿口,蔡御醫用蒲黃、乾薑末等分,乾搽而愈。」據此二 說,則蒲黃之涼血活血可證矣。蓋舌乃心之外候,而 手厥陰相火,乃心之臣使,得乾薑,是陰陽相濟也。

蒲萼釋名

编辑

蒲黃中篩出赤滓,名《蒲萼》也。

主治

《大明》曰:「炒用澀腸,止瀉血、血痢妙。」

附方

妒乳乳癰,「蒲黃草根擣封之,并煎汁飲及食之。」昝殷產寶 方

熱毒下痢:蒲根二兩,粟米二合,水煎服,日二次。聖濟總錄 《舌脹滿口》:方見上。

重舌生瘡:「蒲黃末傅之,不過三上瘥。」千金方

肺熱衄血:蒲黃、青黛各一錢,新汲水服之,或去青黛, 入油、髮灰等分,生地黃汁調下。簡便單方

吐血唾血:蒲黃末二兩,每日溫酒或冷水服三錢,妙。 簡便濟眾方

老幼吐血:蒲黃末每服半錢,生地黃汁調下,量人加 減,或入髮灰等分。聖濟總錄

小便出血:方同上。

小便轉胞:以布包蒲黃裹腰腎,令頭致地,數次取通。 肘后方

金瘡出血悶絕:蒲黃半兩,熱酒灌下。危氏方

瘀血內漏:蒲黃末二兩,每服方寸匕,水調下,服盡止。 肘后方

腸痔出血:蒲黃末方寸匕,水服之,日三服。肘后方 小兒嬭痔:蒲黃空心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塞上方 脫肛不收:蒲黃和豬脂傅,日三五度。子母祕錄 胎動欲產。日月未足者。蒲黃二錢。井華水服。集一方 產婦催生:蒲黃、地龍洗焙,陳橘皮等分為末,另收,臨 時各炒一錢,新汲水調服,立產。此常親用甚妙。唐慎微方 胞衣不下:蒲黃二錢,井水服之。集驗方

產後下血,羸瘦迨死:蒲黃二兩,水二升,煎八合,頓服。 產寶方

產後血瘀:蒲黃三兩,水三升,煎一升,頓服。梅師方 《兒枕血瘕》:蒲黃三錢,米飲服。產寶方

產後煩悶:蒲黃方寸匕,東流水服,極良。產寶方 墜傷撲損,瘀血在內,煩悶者,蒲黃末空心溫酒服三 錢。塞上方

關節疼痛:蒲黃八兩,熟附子一兩,為末,每服一錢,涼 水下,日一。肘后方

陰下濕痒:蒲黃末傅,三四度瘥。千金方

聤耳出膿,蒲黃末摻之。聖惠方

口耳大衄:蒲黃、阿膠炙各半兩,每用二錢,水一盞,生 地黃汁一合,煎至六分,溫服,急以帛繫兩乳,止乃已。 聖惠方

耳中出血:蒲黃炒黑,研末摻入。簡便方

《高濂遵生八牋》

编辑

蒲花褥

编辑

九月採蒲,略蒸,不然生蟲。曬燥,取花如柳絮者為臥 褥或坐褥,皆用粗布作囊盛之裝滿,以杖鞭擊令勻, 厚五六寸許,外以褥面套囊,虛軟溫煖,他物無比。春 時去褥面出囊,炕燥收起,歲歲可用

蒲墩

编辑

以蒲草為之,高一尺二寸,四面編織細密,且甚堅實。 內用木車坐板,以柱托頂,久坐不壞。蒲團大徑三尺 者,席地快甚。吳中置者,精妙可用。

蒲石盆

编辑

書齋蒲石之供,夜則可收燈煙,曉取垂露潤眼,此為 至清具也。須擇美石,上種蒲草,得有舊石,種蒲年遠, 青蔥鬱然者,妙絕。盛以官哥、均州定窯方圓盆中,養 以河水,天落水時,令出見天日夜受風露,則草石長 青。若置之書齋,塵積蒲葉山石,則憔悴弊矣,須常念 之。

菖蒲餅

编辑

石菖蒲、白朮杵為末,每一斤用山藥三斤,煉蜜水和 入麪內,作餅蒸食。

菖蒲酒

编辑

取九節菖蒲,生搗絞汁五斗,糯米五斗炊飯細麵五 斤,相拌令勻,入磁罎密蓋,二十一日即開,溫服,日三 服之。通血脈,滋榮衛,治風痹,骨立痿黃,醫不能治。服 一劑百日後顏色光彩,足力倍常,耳目聰明,髮白變 黑,齒落更生,夜有光明,延年益壽,功不盡述。

《閩書》

编辑

石菖蒲

编辑

《福州志》:「石菖蒲生石磧上,葉有脊如劍者為真。其無 脊者,名溪蓀,生下濕地,大根者名昌陽」,入藥以生石 上,一寸九節者良。今黃蘗山龍湫崖下瀑布飛濺處 生者絕佳,然非神全,不為濺悸,不能採也。江淹《草木 頌》曰:「藥實靈品,爰乃輔性。卻痾衛福,蠲邪養正。縹色 外妍,金光內映。草經所珍,仙圖是詠。」

蒲部藝文一

编辑

《石菖蒲頌》
梁·江淹

编辑

藥實靈品,爰乃輔性。卻痾衛福,蠲邪養正。縹色外妍, 金光內映。《草經》所珍,仙圖是詠。

《石菖蒲贊》并序
宋·蘇軾

编辑

《本草》:「菖蒲,味辛,溫,無毒。開心,補五臟,通九竅,眀耳目。久服輕身不忘,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 注云:「生石磧上,概節者良。生下濕地,大根者乃是昌陽,不可服。」 韓退之《進學解》云:「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狶、苓。」 不知退之即以昌陽為菖蒲耶?抑謂其似是而非,不可以引年也?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須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韋、石斛之類,雖不待土,然去其本處輒槁死。惟石菖蒲並石取之,濯去泥土,漬以清水,置盆中,可數十年不枯。雖不甚茂,而節葉堅瘦,根鬚連絡,蒼然於几案間,久而益可喜也。其輕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陽之所能及。至於忍寒苦,安淡泊,與清泉白石為侶,不待泥土而生者,亦豈昌陽之所能髣」 髴哉。《余遊慈湖山中得數本,以石盆養之置舟中,間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愛焉。顧恐陸行不能致也,乃以遺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視之。余復過此,將問其安否,因為之贊》。

曰:「清且泚。惟石與水,託於一器。養非其地,瘠而不死。 夫孰知其理?不如此。何以輔五臟而堅髮齒。」

《石菖蒲賦》并序
張耒

编辑

歲十月,冰霜大寒,吾庭之植物無不悴者。爰有瓦缶,置水斗許,間以小石,有草鬱然。俯窺其根,與石相結絡,其生意暢遂,顏色茂好,若夏雨解籜之竹,春田時澤之苗。問其名,曰:「是為石菖蒲也。」 考諸《本草》,則為養性上藥,仙聖之已試者也。因賦之云。

歲寒風霜,水落石潔,大木百圍,偃仆摧折。有草於此, 寸根九節,曾是莫傷,菶然茂悅。若處廣廈,深隱奧密, 而不知戶牖之外平地尺雪也。將糜而餌之,私其益 於我躬,則不幾於奪也。曷若致之吾前,儀之以自修 兮,庶乎此德之琚玦也。

《石菖蒲賦》并序
王炎

编辑

予書室中有石菖蒲一本,鬱然暢茂,蓋資水石之清幽,以遂其性。此物《醫經》所論,可以延年,可以成仙,第人取而食之,蒲喪其生矣。然則為人養生者,非蒲之願也。因讀《北山翁集》,有《石菖蒲賦》一篇,三折四復,詞既妙麗,而興託高遠,乃拾其遺論而賦之曰:

「老石嶙峋,金鐵貞兮浮雲所根。氣潛蒸兮下漱冽泉, 玉鏘鳴兮蹙節盤屈。託以生兮。附堅涵潤,密如積兮。 四時青青,不改色兮。烈日凝冰。無能厄兮潛蓄幽馨。 如有德兮后土富媼,載品彙兮其秀其英。拔類萃兮虯髯者松,負勁氣兮。惟竹虛心。古君子兮蘭有國香, 儕高士兮。梅也如玉,勝靜女兮。得土則繁,否則悴兮。 獨根於石。孰如蒲之精粹兮?有荇有藻,產漣漪兮可 薦可羞,播聲詩兮。亦有芙蓉,媚芳池兮。紅衣素裳,美 且都兮。下視其本,著淤泥兮潔淨不污。孰如蒲之清 癯兮?來自澗谷,入吾室兮鑿石瀦水,保蓊鬱兮。零露 宵泫,珠的皪兮甘雨時濯,緇塵滌兮。中心愛之,久無 斁兮。方士者流,言可餐兮。養心益髓」,將引年兮。一寸 九節,可登仙兮。帝經君籙,其言然兮。予乃獻疑,進末 議兮。彭聃最壽,終亦逝兮。喬松飛昇,今安在兮。屑而 餌之,蒲何罪兮。毀璞雕刻,玉不幸兮。枯骨抱易,龜隕 命兮。破為犧樽,木失性兮。彼美惟蒲,吾良朋兮。前有 韋編,後《黃庭》兮。全真育和,共欣榮兮。優游卒歲,淡然 其忘情兮。

《昌陽傳》
闕名

编辑

昌陽,字子恒,一字子仙,蜀郡嚴道人也。始祖韭,在唐 帝廷甚見貴重,賜姓堯氏。既而感百陰,貌異常日,遂 變氏名曰昌蒲,遁入山澤間化去。世傳其神為列星, 厥裔皆以為氏,蕃布四方。至五世孫葅,始以滋味干 周文王,文王悅之,時置齒牙間,俾為膳宰,世其官。成 王時,有共豆實為五齊之首者曰本,其後有仕魯者 曰歜。僖公三十年冬,王使宰周公閱來聘,公備物享 之,歜與席焉。其族人有隱居嵩高者,漢武聞其名,然 不能致也。陽龍骨而鳳姿,鬚髯戟張,秀整拔乎其萃。 性疏挺高潔,不耀其華。歷寒燠有常,雖凍虐炎爍之, 不少變容色。於世味,淡然無一嗜,所須唯清泉白石 而已。平生惟與淇澳先生相敬重,每見必交拜,謂蘭 子、江蘺子有芳韻而無高節,雖近處不狎也。然自其 先得引年卻老,方安期、韓眾之流常服之,至陽益精。 韓愈為國子博士,以儒鳴,猶對諸生稱道之,故其名 益章徹。時憲宗好神仙,聞而召之,始至,望其風度,喟 然曰:「是所謂列仙之儒,居山澤而形臞者與!」授太保 兼奉御大夫,不拜。引至別殿,詢其方,乃臆對皇王仁 壽之道,累數百言,且謂「得其道則不須臣;失其道,臣 雖日供御無益也。」上不能,強之,罷去。穆宗即位,徵為 給事中,尋拜侍讀學士。上嘗丙夜讀書,召陽侍側,目 益明。累遷侍中,爵上洛郡公,賜第一區,擅池島之勝, 既貴顯極矣,然直容清操,不少渝其初。自王封戚里, 官署私第多致泉石以延之,為席上珍,皆曰:「見昌公, 使人塵俗自消。」至有圖其狀而傳之者,其為世所愛 重至此。久之,就封郡,以壽終,贈太師,諡靖節。子始生, 識農耕之候,徵為勸農使。其孫曾亦挺挺有祖風焉。

《菖蒲頌》
僧道潛

编辑

寒溪之濱,沙石之竇。產此靈苗,蔚然而秀。有美君子, 採持而歸。文石相并,涵蓄清漪。根盤九節,霜雪不槁。 置之幽齋,永以為好。

蒲部藝文二

编辑

《拔蒲》
晉·闕名

编辑

青蒲銜紫茸,長葉復從風。與君同舟去,拔蒲五湖中。

朝發桂蘭渚,晝息桑榆下。與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蒲生行》
齊·謝脁

编辑

《蒲生廣湖邊》,託身洪波側。春露惠我澤,秋霜縟我色。 根葉從風浪,常恐不永植。攝生各有命,豈云智與力。 安得遊雲上,與爾同羽翼。

《詠蒲》
前人

编辑

離離水上蒲,結水散為珠。間廁秋菡萏,出入春鳧雛。 初萌實雕俎,暮蕊雜椒塗。所悲《塘上曲》,遂鑠黃金軀。

《賦得蒲生我池中》
元·帝

编辑

《池中種蒲葉》,葉影蔭池濱。未好中宮薦,行堪隱士輪。 為書聊可截,匹柳復宜春。瑞葉生苻苑,鏤璧獻周人。

《採石上菖蒲》
江淹

编辑

「瑤琴久蕪沒,金鏡廢不看。不見空閨裡,縱橫愁思端。」 緩步遵汀渚,揚枻泛春瀾。電至煙流綺,水綠桂涵丹。 憑酒竟未悅,半景方自歎。每為憂見及,杜若詎能寬。 冀採石上草,得以駐餘顏。赤鯉儻可乘,雲霧不復還。

《魯東門觀刈蒲一首》
唐·李白

编辑

魯國寒事早,初霜刈渚蒲。揮鎌若轉月,拂水生連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貴龍鬚。織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娛。 羅衣能再拂,不畏素塵蕪。

《嵩山採菖蒲者》
前人

编辑

「神仙多古貌,雙耳下垂肩。嵩嶽逢漢武,疑是《九疑》仙。 我來採菖蒲,服食可長年。言終忽不見,滅影入雲煙喻帝竟莫悟,終歸茂陵田。

《青青水中蒲三首》
韓愈

编辑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雙魚。君今上隴去,我在與誰居。 青青水中蒲,長在水中居。寄語浮萍草,相隨我不如。 青青水中蒲,葉短不出水。婦人不下堂,行子在萬里。

《寄菖蒲》
張籍

编辑

石上生菖蒲,一寸十二節。仙人勸我食,令我頭青面 如雪。逢人寄君一絳囊,書中不得傳此方。君能來作 棲霞伴,與君同入丹丘鄉。

《芳蓀》
李德裕

编辑

楚客重蘭蓀,遺芳今未歇。葉抽清淺水,花照暄妍節。 紫艷映渠鮮,輕香含露潔。離君若有贈,暫與幽人折。

《詠蒲》
徐夤

编辑

濯秀盤根在碧流,紫英含露向晴抽。編為細履隨君 步,織作輕帆送客愁。疏葉稍為投餌釣,密叢還礙採 蓮舟。鴛鴦鸂𪆟多情甚,日日雙雙遶傍游。

《種蒲》
陸龜蒙

编辑

杜若溪邊手自移,旋抽煙劍碧參差。何時織得孤帆 去,懸向秋風訪所思。

《菖蒲》
宋·姜夔

编辑

岳麓溪毛秀,湘濱玉髓香。靈苗憐勁直,達節著芬芳。 豈謂盤盂小,而忘臭味長。拳山并勺水,所至未能量。

《蒲葉》
王安石

编辑

蒲葉清淺水,杏花和暖風。地偏緣底綠,人老為誰紅。

《石菖蒲》
曾幾

编辑

窗明几淨室空虛,盡道幽人一事無。莫道幽人無一 事,汲泉承露養菖蒲。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
蘇軾

编辑

自我來關輔,南山得再遊。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 菖蒲人不識,生此亂石溝。山高霜雪苦,苗葉不得抽。 下有千歲根,蹙縮如蟠虯。長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

《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
前人

编辑

春荑秋莢兩須臾,神藥人間果有無。無鼻何由識「薝 蔔,有花今始信菖蒲。」芳心未飽兩蛺蝶,寒意知鳴幾 蟪蛄。記取明年十二節,小兒休更籋「霜鬚。」

《夢中反古菖蒲》并引
蘇轍

编辑

古詩云:「石上生菖蒲,一寸十二節。仙人勸我食,令我好顏色。」 《十一月八日四鼓,夢中反之,作四韻,見一愚公在側,借觀示之,赩然》有愧恨之色。

石上生菖蒲,一寸十二節。仙人勸我食,再三不忍折。 一人得飽滿,餘人皆不悅。已矣勿復言,人人好顏色。

石盆種菖蒲忽開八九花或言此花壽祥也遂

编辑

《因生日作頌,亦為賦此     》前人

石盆攢石養菖蒲,沮洳沙泉韭葉鋪。世說花開難值 遇,天將壽考報勤劬。心中本有長生藥,根底暗添無 限鬚。更爾屈蟠增瘦硬,「他年老病要相扶。」

客有遺予以假山石盆池者聞陳元發有石菖

编辑

蒲作此詩,乞之        秦觀。

瑟瑟風漪心為清,更窺崷崒眼增明。可憐一片江山 樣,只欠菖蒲十數莖。

《石菖蒲》
王十朋

编辑

天上玉衡散,結根泉石間,要須生九節,長為駐紅顏。

《石菖蒲》
陸游

编辑

古澗生菖蒲,根瘦節蹙密。仙人教我服,刀匕蠲百疾。 陽狂華陰市,顏朱髮如漆。歲久功當成,壽與天地畢。

《菖蒲古上藥》,結根已千年。聞之安期生,采服可以仙。 斯人非世人,兩耳長垂肩。松下語未終,竦身上青天。

《菖蒲》
前人

编辑

鴈山菖蒲崑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寸根蹙密九節 瘦,一拳突兀千金直。清泉碧缶相發揮,高僧野人動 顏色。盆山蒼然日在眼,此物一來俱掃跡。根盤葉茂 看愈好,向來恨不相從早。所嗟我亦飽風霜,養氣無 功日衰槁。

《寄謝劉彥集菖蒲之貺二首》
朱熹

编辑

君家蘭杜久萋萋,近養菖蒲綠未齊。乞與幽人伴岑 寂,小窗風露日低迷。

泉清石瘦碧纖長。秋露懸珠炯夜光。箇裡無窮閒造 化。別來誰與共平章。

《謝吳公濟菖蒲》
前人

编辑

翠羽紛披一尺長,帶煙和雨過書堂。知君別有臞仙 種,容易難教出洞房。

《次韻菖蒲》
方岳

编辑

瓦盆猶帶澗聲寒,亦有詩情几研間。抱石小龍鱗甲 老,夜窗雲氣故斑斑。

《菖蒲》
吳菊潭

编辑

一掬寒泉塊石頭,兩三莖葉弄輕柔。夢回一霎龍湫 雨,五月軒窗也帶秋。

《石菖蒲》
許棐

编辑

一碧生涯水石濱,緌風細雨瘦精神。前身恐是巢由 輩,怕著人間半點塵

《菖蒲》
裘萬頃

编辑

匡廬入吾懷,十載馳夢魂。踵門者何人,遺余以芳蓀。 歡然得其趣,如對五老言。幽姿出巖谷,常帶冰雪痕。 塵容為一洗,面目不復昏。忽思三峽流,褰衣涉潺湲。 因仍一寸石,浸潤九節根。人言可扶老,歲易須其蕃。 茲理諒不誣,吾將從綺園。

《觀蒲》
徐似道

编辑

《圓蒲相將結僧夏》,荷葉蒲茸綠相亞。浮花浪葉自飄 零,小院迴廊正瀟灑。葉如青幄花成茵,細腰起舞來 送春。紙光如銀墨如漆,落筆四座驚有神。輕衫短帽 付餘子,花前醉倒輸閒人。

《菖蒲歌》
謝枋得

编辑

「有石奇峭天琢成,有草夭夭冬夏青。人言菖蒲非一 種,上品九節通仙靈。異根不帶塵埃氣,孤操愛結泉 石盟。明窗淨几有宿契,花林草砌無交情。夜深不嫌 清露重,晨光疑有白雲生。嫩如秦時童女登蓬瀛,手 攜綠玉杖徐行。瘦如天台山上聖賢僧,休糧絕粒孤 鶴形。動如五百義士從田橫,英氣凜凜摩青冥。清如 『三千弟子立孔庭,回琴點瑟天機鳴。堂前不入紅粉 意,席上常聽《詩》《書》聲』。」怪石篠簜皆充貢,此物舜廟當 共登。神農多智入《本草》,《靈均》蔽賢遺《騷經》。幽人耽翫 發仙興,方士服餌延修齡。綵鸞紫鳳琪花苑,青虯玉 麟芙蓉城。上界真人好清淨,見此靈苗當大驚。我欲 攜之朝上帝,太清瑤草不敢專芳馨。玉皇一笑留香 案,賜與有道者長生。人間千花萬草儘榮艷,未必敢 與此草爭高名。

《戲乞石菖蒲》
僧如璧

编辑

古澗靈苗不易遭,寸根拳石著身牢。齊如秧稻刺春 水,小似神龜負綠毛。未與幽人供壽考,曾隨遷客賦 《離騷》。阿師垂手入廛去,應許珍奇付我曹。

《乞石菖蒲》
前人

编辑

香綠茸茸一寸根,清泉白石共寒溫。道人好事能分 我,留取斕斑舊蘚痕。

《石菖蒲》
元·劉詵

编辑

盆池有靈苗,石罅忘偪仄。微根亂繁絲,疏葉散纖碧。 苔莓封巉巖,沙水明的皪。所貴含貞姿,終然傲蒼色。 道人勤養護,黃悴輒剪剔。常與《貝葉書》,珍愛同几格。 豫樟蟠青冥,風雨作霹靂。小大固爾殊,賦分焉得易。 相期喬松交,歲晚堅九節。

《詠蒲》
明·薛蕙

编辑

昔聞詠塘上,今見翫池中。紫茸含細蕊,綠帶舞輕叢。 蜻蜓高下逐,翡翠往來通。徘徊桂蘭渚,竟日與君同。

《菖蒲》
戚龍淵

编辑

一拳石上起根苗,堪與仙家伴寂寥。自恨立身無寸 土,受人滴水也難消。

蒲部選句

编辑

《魏甄后詩》:「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晉謝靈運詩:「新蒲含紫茸。」

梁簡文帝詩:「日照蒲心暖。」

周庾信詩:「水蒲開晚結。」

王褒詩:「菖蒲九重節。」

唐李嶠詩:「菖葉布龍鱗。」

喬知之詩:「菖花多艷姿。」

《許景先詩》:「菖蒲葉正齊。」

儲光羲詩。「春渚菖蒲登。」

《李白詩》:「爾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鴛鴦》綠蒲上。 菖蒲猶短出平沙。

《王維詩》:「清淺白石灘,綠蒲尚堪把。」

杜甫詩:「風斷青蒲節。」碧節吐寒蒲。

《韓愈詩》:「我有一池水,蒲葦生其間。」水漲減蒲芽。 《張籍詩》。「紫蒲生濕岸。」

孟郊詩:「池中春蒲葉如帶。」

《李賀詩》:「河蒲聚紫茸。」

白居易詩:「澹澹春水暖,東風生綠蒲。」

《朱慶餘詩》:「潭清蒲遶岸。」青蒲映水疏還密,

曹鄴詩:「菖蒲葉葉齊。」

《許渾》詩:「紫蒲低水檻。」

《羅隱詩》:「綠蒲低雨釣魚歸。」

《韋莊詩》:「蒲生岸腳青刀利。」

宋王曾詩:「明朝知是天中節,旋刻菖蒲要辟邪。」 梅堯臣詩:「濺濺澗水底,冉冉菖蒲稠。菖蒲花已晚,菖 蒲茸尚柔。靈根采九節,試共野僧求。逡巡能致之,衰 疾無甚憂。」

蘇軾詩:「明年菖蒲根,連絡不可解。」斕斑碎石養菖 蒲,一勺清泉半石盂。

黃庭堅詩:「松根搘鼎煮菖蒲。」

秦觀詩:「石上菖蒲三尺長。」

《陸游》詩。「秋聲滿綠蒲。」絡石菖蒲蒙綠髮。

朱熹詩:「澗底采菖蒲,顏色永芳鮮。」戢戢澗中蒲, 《姚思巖詩》:「根盤龍節瘦,葉聳虎鬚長。」

金張建詩:「石泉何清泠中有九節蒲。蒲性本孤潔不受滓穢污。」

《蔡珪詩》:「籬落半流水,茁茁青蒲芽。」

黃鎮成詩:「杖藜行藥去,九節得菖蒲。」

元趙孟頫詩:「雨足蒲芽綠更肥。」

袁桷詩:「九節菖蒲泛瓊醑。」

倪瓚詩:「石上菖蒲開紫茸。」

蒲部紀事

编辑

《拾遺記》:「黃帝詔使百辟群臣受德教,先列珪玉於蘭 蒲席上。」

《典術》:「堯時天降精於庭為韭,感百陰為菖蒲。」

《說苑》:「文王好食,昌本葅。」《本草》:即昌蒲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之職,「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男以 安人為事,故其璧則琢蒲以為飾。蒲之為席,人所安 也,又取蒲以柔從之義。《記》曰:「柔從,若蒲葦」是也。 《典瑞》:「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繅,皆二采再就。」

《秋官》大行人,「諸男執蒲璧。」

《儀禮》:公食大夫禮:「司宮具几與蒲筵常緇布純,加萑 席尋元帛純,皆卷自末。」

《左傳》:僖公三十年冬,王使周公閱來聘,饗有昌歜,白 黑形鹽。辭曰:「國君,文足昭也,武可畏也,則有備物之 享,以象其德,薦五味,羞嘉糓,鹽虎形,以獻其功。吾何 以堪之?」昌歜:昌蒲葅。

文公二年,仲尼曰:「臧文仲下展禽,廢六關,妾織蒲,三 不仁也。」

《呂氏春秋》:「文王嗜菖蒲葅,孔子聞而服之,縮頞而食 之,三年然後勝之。」

《水經注》:「商城東南有蒲臺,臺高八丈,方二百步。」《三齊 略記》曰:「鬲城東南有蒲臺。秦始皇東遊海上,於臺上 蟠蒲繫馬,至今歲蒲生,縈委若有繫狀,似水楊,可以 為箭。」今東去海三十里。

《漢書東方朔傳》:「孝文皇帝莞蒲為席。」師古曰:「莞,夫 離也,今謂之蔥蒲,以莞及蒲為席,亦尚質也。」

《三輔黃圖》:「漢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宮以植, 所得奇草異木,有菖蒲百本。」

《漢書申公傳》:「王臧為郎中令,趙綰為御史大夫,請立 明堂以朝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師申公於是上使 使束帛加璧,安車以蒲裹輪,駕駟迎申公。」

《路溫舒傳》:「溫舒父為里監門,使溫舒牧羊。溫舒取澤 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

《史丹傳》:「元帝即位,詔丹護太子家。是時,傅昭儀子定 陶共王有材蓺,子母俱愛幸,而太子頗有酒色之失, 母王皇后無寵。竟寧元年,上寢疾,傅昭儀及定陶王 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進見。上疾稍侵,意忽忽 不平,數問尚書以景帝時立膠東王故事。丹以親密 臣得侍視疾,候上間獨寢時,丹直入臥內,頓首伏青」 蒲上,涕泣言。上意大感,太子由是遂為嗣。

《後漢書劉寬傳》:「寬典歷三郡,溫仁多恕,雖在倉卒,未 嘗疾言遽色,常以為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吏民有 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

《東觀漢記》:「郭丹師事公孫昌,敬重,常持蒲編席,人異 之。」

《晉書王育傳》:「育字伯春,京兆人也。少孤貧,為人傭牧 羊。每過小學,必歔欷流涕。時有暇,即折蒲學書,忘而 失羊,為羊主所責,育將鬻己以償之。同郡許子章,敏 達之士也,聞而嘉之,代育償羊,給其衣食,使與子同 學。」

《石季龍載記》:時大旱,白虹經天,季龍下書曰:「朕在位 六載,不能上和乾象,下濟黎元,以致星虹之變。其令 百寮各上封事,解西山之禁,蒲葦魚鹽除歲供之外, 皆無所固。公侯卿牧,不得規占山澤,奪百姓之利。」 《苻洪載記》:洪字廣世,略陽臨渭氐人也。其先蓋有扈 之苗裔,世為西戎酋長。始其家池中蒲生,長五丈,五 節如竹形。時咸謂之「蒲家」,因以為氏焉。

《嵇康集序》:「孫登夏嘗編蒲為裳,冬披髮自覆。」

《抱朴子》:「菖蒲石上生,一寸九節已上,紫花者尤善。韓 終服之十三年,身生毛,日視書萬言皆誦之,冬袒不 寒。」

《高士春秋》:王徽之以菖蒲映竹曰:「菖蒲止以九節為 貴,而此君面目聳然,菖蒲正當再拜此君,而此君亦 安得不受邪?」

《南史崔祖思傳》:「祖思叔父景真位平昌太守,有惠政, 常懸一蒲鞭而未嘗用。去任之日,土人思之,為立祠。」 《南齊書五行志》:「永元中,御刀黃文濟家齋前種菖蒲, 忽生花,光影照壁成五采,其兒見之,餘人不見也。少 時文濟被殺。」

《梁書太祖獻皇后傳》:「太祖獻皇后張氏,諱尚柔,范陽 方城人也。祖次惠,宋濮陽太守。后母蕭氏,即文帝從 姑。后宋元嘉中,嬪於文帝,生長沙宣武王懿、永陽昭王敷。次生高祖。初,后嘗於室內忽見庭前昌蒲生花, 光彩照灼,非世中所有。后驚視,謂侍者曰:『汝見不』?對 曰:『不見』。后曰:『嘗聞見者當富貴』。因遽取吞之。是月產」 高祖將產之夜。后見庭內若有衣冠陪列焉。

《後魏典略》:孝文帝南巡至新野,臨潭水而見菖蒲花, 乃歌曰:「兩菖蒲,新野樂。」遂為建兩菖蒲寺以美之。 《北史尉瑾傳》:瑾少威儀,子德載以蒲鞭責之,便自投 并。瑾自臨并上,呼云:「兒出。」聞者皆笑。

《唐書李密傳》:「密感厲讀書,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 蒲韉乘牛,挂《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越國公楊素適 見於道,按轡躡其後曰:『何書生勤如此』?」密識素,下拜 問所讀,曰:「『《項羽傳》』。因與語,奇之。」

《杜悰傳》:悰鎮淮南時方旱,道路流亡藉藉,民至漉漕 渠遺米自給,呼為「聖米。」取陂澤茭蒲實皆盡,悰更表 以為祥。

《海墨徽言》:「僧普寂大好菖蒲,房中以菖蒲種成獅子 鸞鳳仙人之狀。」

《收豎閒談》:元稹贈薛濤詩:「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 發五雲高。」薛嘗好種菖蒲,故有是句。

《酉陽雜俎》:「婚禮納采有九,子蒲朱葦。蒲葦為心,可屈 可伸也。」

《羅浮山記》:「羅浮山中,菖蒲一寸十二節。」

《清異錄》:宜春太守虞杲,郡齋植昌蒲五檻,次子夢髯 翁自號「昌,九言願賜保養。」

《花史》:「趙隱之母傅氏於山澗中見菖蒲花大如車輪, 旁有神人守護,戒之勿洩,享富貴。年四十九,忽向子 孫說之,得疾而終。」

《宋史郭進傳》:「進為洺州團練使,於城四面植柳,壕中 種荷芰蒲薍,後益繁茂,郡民見之,有垂涕者曰:『此郭 公所種也』。」

《本草衍義》:「有人遍身生瘡,痛而不癢,手足尤甚,粘著 衣被,曉夜不得睡。有人教以菖蒲三斗,日乾為末,布 席上臥之,仍以衣被覆之。既不粘衣,復得睡,不五七 日,其瘡如失。後以治人,應手神驗。」

《吳江縣志》:「徐似道字子淵,天台人。早負才名,為吳江 尉,受知范成大,為祕書少監。朝聞彈疏,以舟載菖蒲 數盆,書兩篋,飄然引去。」

《歲時雜記》:端午,以菖蒲或縷或屑泛酒。章簡公《端午 帖子》:「菖花泛酒堯樽綠,菰葉縈絲楚粽香。」

端午刻,菖蒲為小人或葫蘆戴之辟邪。

《蒙齋筆談》:「郎簡侍郎,錢塘人,慶曆間能吏,與杜岐公 極相厚善。簡長岐公十餘年,岐公以兄事之。既老,謝 事居里中,築別館徑山下。善服食,得養生之術,即徑 山澗旁種菖蒲數畝,歲採以自餌,山中人目之『菖蒲 田』。時岐公亦以老就第居,宋簡數以書招岐公同處, 不果往,然書問與詩,往來無虛月。范文正知錢塘,亦」 重其為人。會皇祐大享明堂,亟請召岐公為三老,以 任參政。布及簡為五更,不報。簡猶後岐公三四年卒, 幾九十,雖無甚顯蹟,然能善其身終始,岐公未嘗輕 與人,獨重簡為契友,亦必有以取之矣。士大夫處世 何用?事業赫赫在人耳目?若必求此,將有擾擾用意 營之者。若是,安得自適於休靜無事之地,或不免累 於仕而不能去。余家先世與簡有素,今日客有自徑 山來言菖蒲田,問之兒子,多不知其詳,乃為語之。 《西吳記》:「吳興德清有沈姓者,其宅旁有潭,水涯忽產 蒲葉,長幾尋仞,俗以為異。遇重午爭來,斬其葉以辟 瘟,腊其根以入藥,遂表蒲以為瑞,因名潭為瑞蒲潭。」 周顛仙人傳:「顛者舊裙」,腰間藏三寸許菖蒲一莖,謂 曰:「此物何用?」對曰:「細嚼飲水,腹無痛疾。」

《歷城縣志》:「泰山石菖蒲有寸數節者,歷之山澗亦有 蒲筍,可為葅。」

《泗州志》:「蒲傍城濠而生,剖為蒲筍,充素供上饌。叢生 水涯,忽蕃忽萎,非可種植者。土人呼為神蒲。」

《太原府志》:「蒲臺山在平定州西二十五里,上產菖蒲, 天水漬之,冬夏不竭,旱禱輒應。」

《武安縣志》:「紫金山在縣東北二十里,生九節菖蒲。」 《河南府志》:「登封縣五渡溪,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其中 多產九節菖蒲。」

《寶豐縣志》:「石渠仙蒲,菖蒲,引年藥也。產於他處者多 澀,惟此地水行石上,曲折淜湃,噌吰響㗳,可以流觴, 可以聽玩。生仙蒲一種,肥白香堅,皆一寸九節,甲於 海內。後取之者夥,所生難供所求,遂致種絕。」

《慶陽府志》:「蒲川河源出環縣,過府西一百二十里,南 流入黑水河,涯生蒲草,故名。」

《句容縣志》:「菖蒲潭在縣東南,茅山許長史學道於此, 多產菖蒲,一寸九節。」

《廬江縣志》:「菖蒲山治南二十里,相傳多九節菖蒲。」 《餘杭縣志》:「徑山麓有畦數畝,遍生菖蒲。昔人有栖隱 於此者,見菖蒲生九節,餌之,遂得長生。今名雖存,畦 無田矣。」

《漢陽府志》:「菖蒲洞在九真山下,洞邊產菖蒲,一寸九節。」

蒲部雜錄

编辑

《詩經小雅魚藻》:「魚在在藻,依于其蒲。」

《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自東房薦豆六,設于醬東,西 上,韭葅以東,醓醢。」昌本。《昌本》,昌,蒲本,菹也。

《左傳·晏子》曰:「澤之萑蒲,舟鮫守之。」

《詩》含神霧,「菖蒲益聰,茱萸耐老。」

《孝經援神契》:「椒薑御濕,菖蒲益聰,巨勝延年,威喜辟 兵。」此皆上聖之至言,方術之實錄也。

《淮南子》:「昌羊去蚤虱而來蛉窮。」昌羊、菖蒲。

《史記索隱》:「蒲是草之美者,故《禮》有蒲璧。」

盧毓《冀州論》:「常山為林,大陸為澤,蒹葭蒲葦,雲母御 席,地產不為無珍也。」

《癸辛雜識》:「菖蒲花候結子老收之。至梅月用米飲同 子嚼碎,噴在大炭上,則自然生苗,極細可愛,然止是 虎鬚耳。昌化有此苗。」

繼古藂編周益公校正《文苑英華序》云:「以堯韭對舜 華」,非一。《本草注》安知其為菖蒲?按梁元帝《元覽賦》曰: 「金鹽玉豉,堯韭舜華」,論此也。余讀他書,亦有用者,如 顏聚載梁太子賚河南菜啟,則云「堯韭未儔,姬歜非 喻」,又以堯韭對姬歜矣。固曰堯韭本於本草,而不知 所以名之之義。後見《典術》曰:「聖王之仁,功濟天下者, 堯也。天星降精於庭為韭,感百陰為菖蒲焉。」今菖蒲 是也。

《元亭涉筆》:「堯韭,菖蒲也,見《呂覽》。」

《三柳軒雜識》:「菖蒲花為隱客」

《澄懷錄》:「山齋之用采蒲花如柳絮者,熟鞭貯以方青。」 請幫助識別此字。作坐褥或臥褥。春則暴收,甚溫,燠木棉不及也。

蒲部外編

编辑

《拾遺記》:周穆王時,西王母來,敷碧蒲之席,黃莞之薦。 《洞冥記》:帝起俯月臺眺月,亦曰眺蟾臺。酌雲菹酒,菹 以元草、黑蕨、金蒲、甜蓼。

《神仙傳》:王興者,陽城人也,居壺谷中,乃凡民也,不知 書,無學道意。漢武上嵩山,登大愚石室,起道宮,使董 仲舒、東方朔等齋潔思神。至夜忽見有仙人長二丈, 耳出頭顛,垂下至肩。武帝禮而問之,仙人曰:「吾九嶷 之神也,聞中岳石上菖蒲一寸九節,可以服之長生, 故來採耳。」忽然失神人所在。帝顧侍臣曰:「彼非復學 道服食者,必中岳之神以喻朕耳。」為之採菖蒲服之。 經二年,帝覺悶不快,遂止。時從官多服,然莫能持久, 唯王興聞仙人教武帝服菖蒲,乃採。服之不息,遂得 長生。鄰里老少皆云世世見之,竟不知所之。

《十洲記》:「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北岸九萬里。 上有風生獸,似豹,青色,大如狸。張網取之,積薪數車 以燒之,薪盡而獸不然,灰中而立,毛亦不燋,斫刺不 入,打之如灰囊,以鐵鎚鍛其頭數十下乃死,而張口 向風,須臾復活。以石上菖蒲塞其鼻即死。取其腦和 菊花服之,盡十斤,得壽五百年。」

《列仙傳》:「商丘予胥者,高邑人也,好牧豕吹竽,年七十 不取婦,邑人怪之,從受道,問其要,言但食木菖蒲根 水,不饑不老如此。傳世見之三百餘年,貴戚富屋聞 之,取而服之,不能終歲輒止,謂將復有匿術也。」 《番禺雜記》:「菖蒲澗,昔刺史陸引之所開也,至今重之。 每旦輒傾州連汲,以充日用。咸安中,姚成甫常採菊 澗側」,遇一丈夫,謂成甫曰:「此澗菖蒲,昔安期生所餌, 可以忘老。」於是迴翔俯仰,倏然不知所終,蓋仙者焉。 《幽明錄》:河東常有醜奴,將一小兒湖邊拔蒲,暮宿空 田舍中。時日向暝,見一少女,姿容極美,乘小船載蓴 逕前投醜奴舍寄住。因臥覺有臊氣,女已知人意,便 求出戶,變而為獺。

莫部彙考

编辑

釋名

莫。詩經     酸迷。詩疏

乾絳。詩疏

圖缺

《詩經》。

魏風汾沮洳

编辑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正義莫:《陸璣疏》云:「莫,莖大如箸,赤節,節一葉似柳葉

厚而長,有毛刺。今人繅以取繭緒,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為羹,又可生食。五方通謂之「酸迷。」 冀州人謂之「乾絳」 ,河汾之間謂之「莫。」

《毛詩陸疏廣要》

编辑

魏風

言采其莫

编辑

莫,莖大如箸,赤節,節一葉似柳,葉厚而長,有毛刺。今人繅以取繭緒,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為羹,又可生食。《五方通》謂之「酸迷」 ,冀州人謂之「乾絳」 ,河汾之間謂之莫。

陸佃云:「河汾之間謂之莫其子,如楮實而紅,冀人謂之乾絳,蓋以此也。今吳越之俗呼為茂子。汾沮洳之詩,一章曰『言采其莫』,二章曰『言采其桑』,言其君儉以能勤,始於侵繅事而采莫,終於侵蠶事而采桑也。」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