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040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三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四十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四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四十卷目錄

 霍山部彙考一

  圖

  考

 霍山部彙考二

  陶唐氏帝堯一則

  隋文帝開皇二則

  唐元宗天寶一則

  宋太祖乾德一則 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徽宗政和一則

  金世宗大定一則

  元世祖中統一則 至元一則

  明太祖洪武三則 成祖永樂一則 代宗景泰二則 武宗正德一則 世宗嘉靖四則

 霍山部彙考三

皇清康熙一則

 霍山部藝文一

  中鎮霍山廟記       元劉祁

  洪武年祭告中鎮文     明太祖

  洪武二十八年祭霍山文    同前

  永樂年祭中鎮霍山文     成祖

  景泰元年祭霍山文      代宗

  景泰六年祭霍山文      同前

  正德六年祭霍山文      武宗

  嘉靖十一年祭霍山文     世宗

  嘉靖三十三年祭霍山文    同前

  嘉靖三十五年祭霍山文    同前

  嘉靖四十年祭霍山文     同前

  敕賜中鎮記        楊瑩然

  霍山記           喬宇

 霍山部藝文二詩詞

  題霍岳         宋張商英

  中鎮廟留題        王惟正

  自太行望霍岳三首     元王惲

  題中鎮廟         明劉玨

  前題            胡謐

  九日登霍山二首       王溱

  霍山            徐賁

  祭中鎮有感         徐珵

  九日登霍山和王玉溪韻    喬瑞

  謁霍山中鎮         褚相

  題中鎮廟古松        喬宇

  嘉靖辛酉秋八月奉命祀告前十年有泰岳東

  海之行後詞及之二首    楊宗氣

  登霍山休糧寺以上詩  胡來貢

  念奴嬌登中鎮山   明葉萬善

 霍山部紀事

 霍山部雜錄

 霍山部外編

山川典第四十卷

霍山部彙考一

编辑

中鎮霍山

霍山即《禹貢》「岳陽」,《周禮》冀州鎮也。在今山西平陽府 境內,壓霍州及趙城、岳陽、靈石、沁源四縣地。其山因 地立名不一。在霍州為金鞍嶺、聖佛崖;在岳陽為蓮 花山、黨家山;在沁源為紫金山。而在霍州亦在趙城 者,又為觀堆峰山。在霍州亦在靈石者,又為蛤䗱嶺, 要其支麓所分也。歷代有敕祭,今稱中鎮焉。

中鎮霍山圖

中鎮霍山圖

按:《書經夏書禹貢》:「既修太原,至于岳陽。」蔡傳廣平曰原, 今河東路太原府也。岳,太岳也。《周禮職方》冀州,其山 鎮曰霍山。《地志》謂霍太山,即太岳,在河東郡彘縣東, 今晉州霍邑也。山南曰陽,即今岳陽縣地也。

按《周禮夏官職方氏》:「河內曰冀州,其山鎮曰霍山。」 霍山在彘陽。一云「在霍州。」訂義易氏曰:「《漢志》河東郡彘 縣,霍太山在東唐及今晉州。霍邑,本漢彘縣。霍山,一 名太岳,在縣東三十里。」

按《爾雅釋地》:「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霍 山今在平陽永安縣東北。珠如今雜珠而精好。 按《山海經中山經》:「牛首之山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 水多穀。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養 之可以已憂。」

按:《漢書地理志》,「河東郡,彘。」霍大山在東。

按:《後漢書郡國志》,「河東郡永安故彘,陽嘉三年更名, 有霍大山。」《爾雅》曰: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 焉。《左傳》曰:閔元年,晉滅霍。杜預曰:縣東北有霍大山。 《史記》曰:原過受神人書,稱「余霍大山」,山陽侯天吏也。 又,蜚廉於山得石棺,仍葬也。

按:《晉書地理志》,「平陽郡永安。」故霍伯國,霍山在東。 按《水經汾水注》,汾水東與彘水合,水出東北太岳山, 《禹貢》所謂岳陽也。即霍太山矣。上有飛廉墓。飛廉以 善走事紂,惡來多力,見知周王伐紂,兼殺惡來。飛廉 先為紂使北方,還無所報,乃壇於霍太山而致命焉。 得石棺,銘曰:「帝令處父,不與殷亂,賜汝石棺以葬。」死 遂以葬於霍太山,有岳廟,廟甚靈,鳥雀不栖其林,猛 虎常守其庭。又有靈泉,以供祭事。鼓動則泉流,聲絕 則水竭。

按:《隋書地理志》,「臨汾郡霍邑。」有霍山,有彘水。 按《地理通釋》《十道山川攷》,「河東名山霍山,《職方》冀州 山鎮謂之霍太山,在晉州霍邑縣東北三十里,漢河 東彘縣。」《禹貢》「太岳岳陽。」

按:《明一統志山西山川》:「霍山在霍州東南三十里,接 趙城界,周為冀州之鎮,今為中鎮。」

按《山西通志山川》:「霍山一名太岳,在平陽府霍州東 南三十里,岳陽縣西北九十里,南接趙城,北跨靈石, 東抵沁源,古為冀州之鎮,今為中鎮。其東有峰上圓, 名觀堆峰。其山極高峻,形勢巍然,迥出雲霄,上有五 色花雙頭蛇,有中鎮廟,靈應甚速。凡遇災異,遣官奉 祀,仍命有司例祭。」《水經注》曰:「岳廟甚靈,鳥雀不栖其」 林,猛虎常守其庭。又有靈泉以供祭事,鼓動則泉流, 聲絕則水竭。

《蓮花山》,在岳陽縣北七十里。霍山之支,連峙七峰,俱 似蓮花蕊。

觀堆峰山在霍山西,形勢突兀,上有神祠。

金鞍嶺在霍州南十里,唐太宗息馬卸鞍處。

蛤䗱嶺在霍州東北五十里,靈石縣西南五十里。以 狀類名,即古賈胡堡。相傳唐兵取霍邑,嘗駐於此,俗 呼為「蚰子嶺。」

聖佛崖,在霍州西南十五里,上有古佛,大小千餘。 義城谷,在霍州東南三十里,中出水,西流溉田。 「陶唐谷」,在霍州東三十里,帝堯避暑處。

石鼻谷,在霍州東五里許,即彘水之源,中有朝陽洞。 「鑾鈴原」,在霍州東十里,唐太宗過此,掛鈴於樹上。 「鷂掌凹」,在霍山中,即妖蛛與龍鬥之所。

紫金山,在沁州沁源縣。縣城據其半,自霍山蜿蜒而 來,高十餘里。《史記正義》載:「霍太山南八十里為沁源」, 此其支龍也。

按《平陽府志山川》:「霍山在霍州東南三十里。」

黨家山,在岳陽縣北九十里。霍山之支也。

《蓮花山 語》同。《通志》。

觀堆峰在霍州霍山西。形勢突兀,松柏蔚然。上有宣 貺真君祠,即遺趙襄子《朱書》,及為唐太宗導兵克霍 邑者。後人集木於南麓,將立廟,夜聞有呼各村食牛 聲,至雞鳴,牛悉自逸出,久之復歸。比晚視之,前所集 水盡移山巔矣。土人即廟禮祀。

「金鞍嶺」, 語同。《通志》。

蛤䗱嶺在州東北五十里,與靈石接界。嶺勢巍峨,屹 立山表。每日將暮,群阜深黑,此嶺獨受返照,青紫萬 狀,絢采可觀。

聖佛崖,在霍州西南十五里,汾水東岸。

義城谷, 語同《通志》。

陶唐谷,在霍州東三十里,帝堯避暑處。水聲山色,林 峰環蔚,四時皆可登眺。

石鼻谷,在霍州東五里許,即彘水之源。跨溪入谷,行 數里有朝陽洞,風日凝聚,冬不甚寒。道人尚青山、任 素鉉相繼解脫於此。

鑾鈴原 鷂掌凹, 語俱同《通志》。

按《霍州志山川》:「霍山在州東南三十里,南接趙城,北 跨靈石,東抵沁源,古為冀州之鎮,今為中鎮。祠在山麓,歷代俱有祭碑並詩文。」

金鞍嶺在州西十里。《通志》載「金鞍勝跡」,即此。

觀堆峰、 蛤䗱嶺、 鑾鈴原、 陶唐谷、 義城谷、 石鼻谷、 聖佛崖、 鷂掌凹, 語俱同。《通志》《府志》

按:州環繞皆山,其名雜不可紀,要皆霍山之麓也。

彘水,源出州南谷中,西流溉田,經城西入汾。

霍泉發源霍山南麓,分南霍、北霍二渠,以溉本州趙 城、洪洞三處田。

「玉泉」在陶唐谷半山間。水出如玉,因以為名。

圓泉在州東南十五里陰地村。引渠溉田入汾。 馬跑泉,在州東北四十里。唐太宗馬渴甚,以蹄跑地 得泉,因名。時有杜十萬者以餉師功,求此泉為己利, 遂賜之。至今惟北莊得以灌溉云。

羅頭泉在州東北三十五里馮村東溝南流灌田。 打鼓泉,在霍山,泉自山頂而下注於地,聲如播鼓,故 名。

邢家泉在州東北三里許。引流灌田。

章丘泉在州東十里丘家崖下。散流入彘,以灌田。 龍池溝在州東北三里。泉流灌田,上有龍王祠。 方池在州南十五里郭莊村。引渠灌田入汾。

鴨底渠在州東北三十里,師家泉引以灌田。

碧玉渠,在州西北十里許村崖下,引汾水灌田。 官渠,在州東,合大張等處水,引流入城灌田。

轟轟澗,源出汾西縣東十里,有淵逸真人祠。流經城 西,南入汾水,聲如雷,故名。

按:州縈迴皆水,雜不可紀,均之霍山之發源,聚於汾以入河者也。

《景致》《霍嶽宿》雲:「霍山高大,為州巨鎮。每雲生其上,卷 舒變化,莫可形狀。一或凝而為雨,則山色益奇,州人 恆以是為雨徵。」

玉泉帝跡在陶唐谷。山腰有泉,昔堯避暑於此。其水 聲山色,林峰環蔚,四時皆可登眺,誠一郡奇觀也。 《觀堆靈應》在霍山西,上有宣貺真君祠,即遺趙襄子 《朱書》及為唐太宗導兵克霍邑者。後人集木於南麓, 將立廟,夜聞有呼各村食牛聲至雞鳴,牛悉自逸出, 久之復歸。比曉視之,前所集木盡移山巔矣。土人即 廟祀之。每三月間,遠近辦香走祭不絕。

《東嶺夕暉》在州東,即蛤䗱嶺,屹立山表。每日將暮,群 阜深黑,而此嶺獨受其返照,錦霞絢采,色象可觀,斯 亦奇也。

《古蹟千里徑》在州東三十里山下,北齊封子繪修,即 霍山神引唐太宗攻霍邑之路也。中有土橋,太宗至 此,橋斷不能渡,乃拜而禱之,橋遂湧出。舊痕皆向上, 今形跡微存。

陵墓南北朝夏王赫連勃勃墓,在州東南五十里霍 山之上,其地多奇卉。

祠宇中鎮廟在州東南五十里霍山麓。唐初建。明洪 武正神號,御製增建東西廊房并官廳。國有大事,則 差官致祭。嘉靖三十六年,知州褚相重修,題扁曰「中 鎮霍山神廟。」

中鎮行祠在城宣四里。洪武八年,同知呂稷建。嘉靖 二十七年,知州陳嘉言以東嶽廟改建。在宣一里。 二郎廟在觀堆峰。唐初建。宋崇寧中加號「宣貺真君」, 感應如響,四方多供奉焉。

避暑宮:在城東南五十里霍山高峰,夏王赫連勃勃 墓即在此。

帝堯祠在霍山陶唐谷。相傳為帝堯避暑於此,後建 玉泉寺。嘉靖三十六年,知州褚相改建為「堯祠」,肖象 題扁,為文致祭,後春秋為例焉。

玉泉寺在陶唐谷,下有玉泉,故名。宋初建。明正德四 年增修,嘉靖元年重修,今改建堯祠,仍存佛像於後。 霍山書院年久傾圮,止存地基。

暘谷塔在南山巔。嘉靖四十二年,知州李春為「振起 儒風」創建。

按《岳陽縣志山川》,「霍山在縣西北九十里,謂中岳,又 謂太岳。《爾雅》曰:『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明 洪武間,敕建中岳廟,祀中岳霍山之神。

按《趙城縣志山川》:「霍山之東有觀堆峰,去縣東北四 十里,其山高峻,入山五里許,有中鎮廟。唐開元八年, 封霍山中鎮為應聖公。宋政和二年,封應靈王。元封 崇德應靈王。至明改稱中鎮。霍山之神,靈應甚速,凡 遇災異,遣官奉祀,仍命有司例祭,至者未嘗不題詠 云。廟東南有興唐寺,東十里有休糧寺,又向南有廣」 勝上下二寺。按:《靈石縣志》所載「蛤䗱嶺」,《沁源縣志》 所載「紫金山」,語俱同。《通志》《府志

霍山部彙考二

编辑

陶唐氏

帝堯時舜居攝封霍為鎮

编辑

按:《書經舜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蔡註封表也。每 州封表一山,以為一州之鎮。

按《路史後紀》:「帝舜有虞氏以四仲巡四守,至於方岳, 燔望告至,秩山川,覲四方群后,問百年而見之,定八 伯之樂。中祀大交,霍山貢夏伯、羲伯之樂。」

按《霍州志》:「虞舜肇十二州,冀為諸州首,封霍為鎮,後 始州焉。」

文帝開皇十四年詔立中鎮霍山祠

编辑

按《隋書文帝本紀》不載按《禮儀志》,「開皇十四年閏 七月,詔冀州鎮霍山就山立祠。並取側近巫一人,主 知洒掃,並命多蒔松柏。其霍山雩祀日,遣使就焉。」 開皇十六年,詔修霍山祠。

按《隋書文帝本紀》。不載。按《禮儀志》。「開皇十六年正 月。又詔晉州霍山鎮修造。」

元宗天寶十載加霍山封號遣官致祭

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天寶十載二 月己亥。分遣穎王府長史甘守默。祭霍山應靈公 按《文獻通考》。天寶十載。封霍山為應聖公。

太祖乾德六年有司請祭中鎮霍山

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按《圖書編》,乾德六年,有司 言「祠官所奉止四岳,今按祀典,請祭南岳及五鎮,祭 中鎮霍山於晉州。」

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定中鎮霍山常祭日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太平興國八年,祕 書監李至言:「按五郊,迎氣之日,祭五方岳鎮海瀆。自 兵亂後有不在封域者,遂闕其祭。國家克復四方間, 雖奉詔特祭,未著常祀。望遵舊禮,就迎氣日各祭於 所隸之州,長吏以次為獻官。其後土王日祀中鎮霍 山於晉州。」

徽宗政和三年改封霍山為王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禮志》,霍山舊封應聖公, 政和三年封應靈王。

世宗大定四年封霍山為應靈王定以每歲奉祀

编辑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大定四年,禮官言 「岳鎮海瀆當以五郊迎氣日祭之。」詔依典禮,季夏土 王日祭中鎮霍山於平陽府,其封爵並依唐宋之舊。 明昌間,從沂山道士楊道全請,封霍山為應靈王。每 歲遣使奉御署祝版,奩薌乘驛,詣所在郡邑長貳官 行事。

世祖中統二年定以中鎮為西道

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按《祭祀志》,「岳鎮海瀆代祀 自中統二年始,凡十有九處,分五道,後乃以中鎮為 西道。」

至元三年定中鎮祭日

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按《祭祀志》。「至元三年夏四 月。定歲祀嶽鎮海瀆之制。六月中鎮土王日祀霍山 於平陽府界。」

太祖洪武三年正霍山稱號

编辑

按《春明夢餘錄》:「洪武三年夏六月,始正嶽鎮海瀆及 各城隍等稱號,稱霍山為中鎮霍山之神。」

《洪武》七年、定中鎮霍山於山西平陽府。祭

按《明會典》云云。

洪武二十八年征廣西,告祭霍山。

按《霍州志》云云。

成祖永樂 年征安南告祭霍山

编辑

按《霍州志》,永樂時征安南,祭中鎮霍山文云:「今年七 月十六日兵行,特遣人致香幣牲醴,先詣神所祭告。」

代宗景泰元年遣使祭霍山

编辑

按《霍州志》,「景泰元年,歲次庚午,閏正月丙午朔,越十 五日庚申,遣吏科給事中喬毅致祭中鎮霍山, 景泰六年,遣使祭霍山。」

按《霍州志》:「景泰六年,遣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蕭啟禱 祀霍山。」

武宗正德六年遣使祭霍山

编辑

按《霍州志》:「正德六年,遣山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右 參政夏景和祭告於中鎮霍山。」

世宗嘉靖十一年遣使祭霍山

编辑

按《霍州志》:「嘉靖十一年,遣平陽府霍州知州王子謹 致祭於中鎮霍山。」

嘉靖三十三年,遣使祭霍山。

按《霍州志》:「嘉靖三十三年,遣提督鴈門等關兼巡撫 山西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崇,祭告於中鎮霍山。」

嘉靖三十五年,遣使祭霍山。

按《霍州志》,「嘉靖三十五年,遣戶部左侍郎鄒守愚致 祭於中鎮霍山。」

嘉靖四十年,遣使祭霍山。

按《霍州志》,「嘉靖四十年歲次辛酉,八月戊午朔,越十 日丁卯,遣提督鴈門等關兼巡撫山西地方都察院 右副都御史楊宗氣致祭於中鎮霍山。」

霍山部彙考三

编辑

《皇清》。

康熙六年

编辑

按《霍州志》,康熙六年九月

欽差兵部左侍郎曹國柄致祭於「中鎮霍山之神。」

霍山部藝文一

编辑

《中鎮霍山廟記》
元·劉祁

编辑

九州皆有山,必以其魁碩偉傑者為鎮,謂其能蒸雲 洩雨,障敵固圉,繫民望而安地德也。故其神必廟,其 廟必爵。有天下者以時舉禮典,遣使薦享,祝文自署 名惟謹,所以崇祭祀之儀,昭誠敬之道,交於神明,以 祈景福。《周禮職方氏》載九州之鎮山,在揚曰會稽,在 荊曰衡,在雍曰華,在豫曰嵩,在兗曰岱,在青曰沂,在 并曰恆,在幽曰醫無閭,在冀曰霍,名於後世不可易。 惟冀州據北方地最曠邈,河東尤稱山水之雄,而獨 以霍為鎮,意在其巍大隆峻、深厚廣博,子諸峰而隸 群垤,其氣象有以冠境內。余嘗見晉人談其山跨趙 城,絡洪洞,瞰平陽,而萃秀於霍邑,東北橫壓汾流,與 太行接。遠而望之,如亂屏,如列壘,蔥嵷崒嵂,撐九霄, 納三光,岌岌凜凜,掩歷山而吞姑射矣。神之廟侈於 唐貞觀間,歷代增修,爵則先公後王。公曰《應聖》,王曰 「應靈。」起唐開元,訖宋政和益著。朝家以時祭不少缺。 邑人奔走奉事,儀物爛然,其靈應隨感而有,蓋不可 殫紀。金貞祐之亂,河東、河朔名山大川神祠,無不灰 燼,瓦爍一空。是廟也,巋然獨存,可謂異矣。特其年深 歲久,摧頹罅漏,日就湮廢。里翁邑士,跂盻疇咨。是則 崇飾汛掃之力,其待人歟?惟中書省左右司郎中李 侯禎一旦謂其府官張仲良暨僚吏曹經曰:「茲吾鄉 標望,四海所知,而坐視荒寂,顏實有靦。」遂乃發財募 工,相與經營。由之達官貴人及浮屠道士之有識者, 同聲趨應,風動雲委。輦木於山,陶甓于地,市丹碧于 四方。喘汙供給,莫之敢慢。蓋經始于壬寅之四月,逮 仲秋畢工。於是椽之腐折者完,瓦之缺碎者易,壁之 傾圯者圬,棧之雜駁者一。華榱文柱,煥然一新。啟帷 幕,拭珠埃,而神像儀衛整整,皆有生氣,若欲起立。邦 人過客,瞻拜奠酹,加肅敬。而山之雲煙草木,亦皆改 容動色,蔚乎為一郡之光,亦可壯也。時余在安陽,聞 之,恨未得一謁。而李侯書來曰:「今茲廟事告成,鄉人 父老皆欲刻文于碑,誠得吾子筆為幸。繫官戎行,不 得走請于門,惟吾子圖之。」余謂舉曠典,修廢事,尊神 祇,崇祭祀,非常人所能也。李侯自少年騫躍臺省,出 而贊謀帥幕,以才氣聞一「時。今有此舉甚偉。其府帥 僚吏皆知為政佐長之道,合心葉力,以成其事,皆可 嘉。」乃直書其始末,且為之詩使刻之。其詩曰:「奕奕霍 山,冀州之鎮。南臨澤潞,西界汾晉。崔巍磅礡,雄峭嶾 嶙。草木蕃滋,雲雷奮振。倬彼神廟,有國所修。腯牲馨 醪,以薦以羞。迺興祠禱,迺事觀遊。冷風甘澍,一方蔭 庥。時危世」季,祀典莫舉。木老瓦腐,不可觀顧。鄉人興 嗟,無力完具。惟神鑒茲,亦不以處。卓哉李侯,倡率經 營。扶傾補頹,半載告成。麾幢鮮麗,圖繪精明。萬民瞻 揖,神鬼亦驚。里閻父老,再拜感泣。自今以往,神來血 食。吾兒得耕,吾婦得織。歲稔家安,皆神之力。奉承祭 薦,無怠無嬉。何以示後?刻文于碑。茲山之久,天「地與 齊。茲廟之傳,與山無移。李侯之名,亦廟之隨。千秋萬 古,神之聽之。」

《洪武年祭告中鎮文》
明·太祖

编辑

屹立霍州,作鎮中央,生同天地,形勢巍然。古先帝王, 察地利以安民生,故祝之曰:「霍山」於敬則誠,於禮則 宜。自唐始加神之封號,歷代相因至今。曩者元君失 馭,海內鼎沸,生民塗炭。予起布衣,承上天后土之命, 百神陰祐,削平暴亂,正位稱尊,職當奉天地,享鬼神, 以統一人民,法當式古。今。寰宇既清,特修祀儀,因神 有歷代之封號,予起寒微,詳之再三,畏不敢效。蓋神 與穹壤同始,其來不知歲月幾何,神之所以靈,人莫 能測其職,必受命於上天后土,為人君者何敢預焉? 予懼不敢加號,特以「中鎮霍山」名其名,依時祀神,惟 神鑒知。

===
《洪武二十八年祭霍山文》
同前
===昔者元運將終,英雄並起,民受兵殃。時予亦與群雄

並驅,輯兵保民。上帝默相山川,受命效靈,所在必克。 轉戰五年餘,方乃兵偃民息,眾樂生生之計,天下太 平,二十八年矣。今洪武乙亥四月間,廣西布政司報 龍州趙宗壽奏:「議州黃世鈇,不循治化,負固殃民。兵 興之事,本重既行,不敢不告。所以告者,兵行十萬,各」 離父母妻子,途間飢飽勞逸,山嵐瘴氣染患者有之, 此兵行之難。兵入其境,良民受害,荊棘生焉,民驚且 移,未有不傷,此其所以告也。其所以告者,但願瘴癘 之方,化煙嵐為清涼之氣,早殄渠魁,良善安業,軍士 速回,各得完聚,以養父母,是其禱也。然予未敢徑告 上帝,惟神鑒之,為予轉達。謹告。

《永樂年祭中鎮霍山文》
成祖

编辑

昔者奸臣搆禍,屠害諸王,以及于予,不得已以兵自 救。賴皇天眷祐,嶽鎮海瀆效靈,獲定內難,遂安社稷。 自即位以來,休養黎庶,普天率土,均視同人。今安南 賊人黎季犛及子黎蒼,驕盈兇悖,屢犯邊疆,首侵思 明府、祿州等處地方。予為寬容,不肯興師問罪,但遣 使取索黎賊,巧詞支吾,所還之地,多非其舊。還地之 後,復據西平州,逼脅命吏,又侵寧遠州地方,占管人 民,殺虜男女。邊境之人,數年之內,罹其荼毒,豈可勝 言。況安南之人受其禍害,不遺一家,占城之地被其 劫掠,已踰數歲,遣人告諭,冀其改過,罔有悛心,益驕 益盛。予為天下之主,恭天成命,安忍坐視民患而不 之救。今特命將出師,予之所不得已,心在救民,豈敢 用兵!尚念兵士遠行,離其父母妻子,山川險阻,嵐瘴 鬱蒸,跋涉勞勤,易於致疾。予惟念此,深用不寧。萬冀 神靈鑒予誠悃,問於上帝,賜以鴻休,潛消瘴癘,大振 兵威;早滅渠魁,永安遐壤。今年七月十六日兵行,特 遣人致香幣牲醴,先詣神所。謹告。

《景泰元年祭霍山文》
代宗

编辑

惟神奠茲中土。民物育成,有賴神庇。今嗣承大統,祗 嚴祀冊。惟神歆格,永祐群生。尚饗。

《景泰六年祭霍山文》
同前

编辑

恭承大命,重付眇躬,民社所依,災祥攸繫。志恆內省, 政每外乖。或寒燠愆期,或雨暘踰度,田疇失利,穀麥 不登。憂切民心,妨及國計。究惟所自,良由在茲。然「因 咎致災,固朕躬罔避;而轉殃為福,實神職當專。夫有 咎無功,功將惟一;而轉殃為福,功孰與鈞?」特致懇乞, 幸副懸望。

《正德六年祭霍山文》
武宗

编辑

去歲以來,寧夏作孽。命官致討,逆黨就擒。內變肅清, 中外底定。匪承洪佐,曷克臻茲。因循至今,未伸告謝。 屬者四方多事,水旱相仍,餓莩載塗,人民困苦,盜賊 嘯聚,勦捕未平。循省咎由,實深兢惕。伏望神慈昭鑒, 幽贊化機。災沴潛消,休祥葉應,祐我國家,永庇生民。 謹告。

《嘉靖十一年祭霍山文》
世宗

编辑

惟神鍾靈孕秀,鎮奠一方,陰翊國家,其來尚矣。朕以 寡昧,恭承天命,十有一年於茲,敬事神祇,罔敢少懈。 顧茲儲宮未立,恆切於懷。茲者特具香帛牲醴,遣官 虔禱,伏望茂著神功,錫予元嗣,則我國家綿慶祀於 無窮,而神亦享福於有永矣。尚饗。

《嘉靖三十三年祭霍山文》
同前

编辑

「朕奉天命,子育萬民,所冀歲稔時和,災害不作。邇者 各處地方,水旱兵荒,人民遭阨,危亡載道,災變異常, 朕心憂惕。惟神上奉帝命,奠濟一方,諒垂矜憫。爰命 潔士,齎捧香帛,特遣撫臣備儀,竭虔詣祠致祭。所冀 明神大彰靈應,潛斡化機,俾氣序順調,雨暘時若,弭 解災劫,溥資豐泰。庶同朕奉天子民之意,而神亦享」 祀於無窮矣。謹告。

《嘉靖三十五年祭霍山文》
同前

编辑

惟神受命上帝,鎮奠一方。茲者山西蒲、解、霍澤、臨汾、 臨晉、翼城、聞喜、襄陵、靈石、安邑、榮河、平陸、高平、芮城、 夏等州縣及河東運司,各因地震,接連千里,響聲如 雷,震倒房舍,壓死人民,不計其數。惟茲災變異常,予 深用惶惻,特遣大臣敬齎香帛,往詣祭告。伏冀神明 贊天敷祐,斡旋化機,潛消劫難,錫福生民,地方其永 賴焉。謹告

《嘉靖四十年祭霍山文》
同前

编辑

惟予嗣纘丕圖,仰承帝眷,恢張治化,乂寧邦家。匪資 神「力匡扶,曷克導迎景貺?今茲八月初十日為初度 之辰,命官齎捧香帛,前詣祭告。惟神鎮奠一方,耀靈 炳績。冀永贊天錫祐,輯福渺躬;集慶迎祥,以延萬載 之休。謹告。」

《敕賜中鎮記》
楊瑩然

编辑

維洪武二年春正月四日,群臣來朝。皇帝若曰:「朕自 起義臨濠,率眾渡江,宅於金陵。每獲城池,必祭其境 內山川,於今十五年,罔敢或怠。邇者命將出師,中原 底平,嶽瀆海鎮,悉在封域。朕託天地祖宗之靈,武功

之成,雖藉人力,然山川之神,默實相予。況自古帝王
考證
之有天下,莫不禮秩尊崇,朕何敢違。」於是親選敦朴

「廉潔之臣,賜以衣冠,俾齋沐端悚以竢。遂以正月十 五日授祝幣而遣焉。臣瑩然承詔將事惟謹。三月初 六日祭於祠下,威靈歆格,祀事孔明,礱石鐫文,用垂 悠久。惟神豐隆旁礡,靜主中央,典禮既成,綱維斯世, 尚期奠安境土,福澤生民,是我聖天子之所望於神 明者,而亦神明祚我邦家之靈驗也。」是年三月初六 日,臣楊瑩然記

《霍山記》
喬宇

编辑

孟夏,自趙城覽周穆王封造父之地,以趨中鎮。時適 雨霽,由峪口入十五里至鎮下,其形勢可伯仲於諸 嶽冢秀而崒,翼拱而墮,廟在山麓。遂行,謁其中鎮之 神像,冕旒紳笏,南面而中臨。柴參政汝栗、來僉事伯 韶陪而在焉。余謂二君曰:「先祖侍郎於景泰元年以 吏科給事中分告即位於此,越今將六十年,予又叨」 承前役。二君皆歎曰:「奇哉!祖孫之相輝也!」及遍觀《歷 代祭告碑》,而府君之碑乃仆裂於地。余泫然。二君曰: 「向有司具石以鐫,今告文者尚幸有副在,公無悲也。」 廟外皆本山分脈,合抱以遶其前。有古松數株,高數 丈,槎枒詭怪,如青幢鐵𠏉,枝皆東向。十四日,二君請 遊興唐寺。寺在廟南之山趾,唐太宗始建,斷碑猶存, 依山帶壑,特勝他處。歸復宿於齋居十五日黎明,服 元衣祭冠,肅拜于殿下,以天子命告訖。篆《今告文》于 石,又篆前仆碑于副石。余欲登其巔,去廟尚有三十 餘里,棘莽羅密,且為熊掛蛇吼之區,畏不敢登。因歎 古書云:「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今亦不知 其處所矣。

霍山部藝文二詩詞

编辑

《題霍岳》
宋·張商英

编辑

鷲翅垂三晉,鰲趺踞一方。丹書亡智伯,白髮詣秦王。 展足承姑射,回巒揖太行。水涵千頃富,源發四渠長。 鳥不棲靈木,雲常入帝鄉。柏根蟠老石,瓜蔓散平岡。 叱咤生雷電,鞭笞役虎狼。欲知雄氣象,衛霍出平陽。

《中鎮廟留題》
王惟正

编辑

聳峻疊寒翠,森森廟木秋。崇封應聖蹟,褒德鎮中州。 輔宋來宸署,興唐占上遊。義旗初有力,未足答神庥。

《自太行望霍岳》
元·王惲

编辑

山行四月似涼秋,秋半搖鞭下嶺頭。辛苦自憐嘗越 膽,長歌不用撫《吳鉤》。風煙動色開中鎮,禾稼連雲際 四州。碌碌一官成底事,春風歸夢仲宣樓。

又             《前人》:

老澗灣環兩翼分,一川草木氣如薰。土人為說山靈 異,欲雨先占頂上雲。

又             《前人》:

山腰明霽靜煙霏,岳頂雲濛澹欲飛。巖壑似供詩筆 健,法身獨掛六銖衣。

《題中鎮廟》
明·劉玨

编辑

鰲頭矗矗倚青蒼,為雨常滋古冀方。饗祭已看逢盛 世,贈封曾說自前唐。衡陽鴈轉遙分影,華岳蓮開近 送香。此日仰參頻北望,三呼萬歲祝君王。

《前題》
胡謐

编辑

遙從雲朔起嶙峋,「西華」東行近接鄰。形勝中原開偉 觀,英靈歷代饗明禋。泉流不獨涵千頃,雲出時能雨 八垠。此日躋攀凌絕頂,平觀咫尺是星辰。

《九日登霍山》
王溱

编辑

「此日登高會,他鄉得勝遊。」丹崖一夜雨,碧樹萬山秋。 落帽懷寧減,傳杯語未休。看雲歸思渺,對景且遲留。

又             《前人》:

「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歲月孤鴻跡,雲霄雙鳳毛。 秋光山掩映,雨意境蕭騷。異景仍佳節,踟躕共濁醪。

《霍山》
徐賁

编辑

霍山古北鎮,勢尊出群麓。山深異風景,春盡樹未綠。 居人苦多寒,鑿土為住屋。屋頂土元厚,亦種麻與菽。 乃知此方民,猶有上古俗。我欲拜其廟,日斜去程促。 窯煙歛暝色,牛羊半歸牧。征途多嶮巇,村館早尋宿。

《祭中鎮有感》
徐珵

编辑

天開地闢分鴻濛。茲山作鎮居土中,巍然自是群嶽 崇。崑崙北來勢沓穹,太行西下趨關東。龍翔鳳翥千 萬重,維霍崚峙何其雄。紛紛培塿俱相從,有若父祖 臨兒童。北為并冀南華嵩,扶輿蟠礡疏堯封。我皇御 宇熙天工,民安物阜躋時雍。奈何旱曠為鞠凶,宸衷 軫念恆沖沖。爰命臣珵奉黃琮,函香不遠祠靈宮。州 侯縣邑致虔恭。奔走執事無惰容。神庥昭於天聽聰, 精誠肸饗潛相通。禮成燕享情融融。振衣獨上最高 峰。長鑒雲表招玉龍。斡旋造化須神功。願得十雨而 五風,載歌天保慶言豐。

《九日登霍山和王玉溪韻》
喬瑞

编辑

旌旗臨霍岳,下士廁陪遊。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 黃花叨勝賞,白戰敢停休。坡老終南壁,豪吟復見留。

《謁霍山中鎮》
褚相

编辑

一年兩度謁山神,中鎮崔嵬廟貌新。千古精英回草木,四時俎豆重儒紳。唐虞遺跡今猶在,漢宋殘碑字 益真。唯願大施匡帝力,地天無日不平均。

《題中鎮廟古松》
喬宇

编辑

青幢紛映海霞紅,屈鐵高枝盡向東。疑合蛟龍垂澗 雨,愛聞笙籟響天風。層雲上麗鸞應宿,厚土中盤草 自豐。況是神明扶正直,茯苓千載問長終。

《嘉靖辛酉秋八月奉命祀告前十年有泰岳東海之行後詞及之》
楊宗氣

编辑

霍鎮巍巍四望雄,聖皇遐壽萬年同。不緣祀事榮奔 命,名勝何因一寄蹤。

又             《前人》:

一葉萍飄萬里身,儒冠無處不棲塵。漫思海岱題詩 日,猶是當年未老人。

《登霍山休糧寺》
胡來貢

编辑

霍麓蒼蒼俯大流,憑陵直上最高頭。山僧簫管連雲 起,傲吏襟期待月酬。打鼓泉飛千丈雪,休糧人住萬 年秋。翻疑漢使乘槎者,風景何如此地遊。

《念奴嬌》登中鎮山
明·葉萬善

编辑

春容如舊,正花霧籠明,杜宇啼熟。匹馬驕嘶穿石逕, 彷彿兩高三竺。古柏埋雲,懸崖咽雪,廟貌猶嚴肅。殘 碑幾字,苔痕侵上華屋。常憶昨歲香泉,《琵琶》曲竟, 賦別噴珠瀑。此地尋遊空悵恨,荒卻吾廬修竹。半日 杯閒,十分山興,對景皆成獨。斜陽僻寺,一聲歸雁橫 麓。

霍山部紀事

编辑

《霍州志》:「虞舜肇十二州,冀為諸州首,封霍為鎮,後遂 州焉。」

《史記·秦本紀》:蜚廉生惡來,惡來有力。蜚廉善走,父子 俱以材力事殷紂。周武王之伐紂,并殺惡來。是時蜚 廉為紂石北方,還無所報,為壇霍太山而報,得石棺, 銘曰:「帝令處父,不與殷亂,賜爾石棺。以華氏死,遂葬 于霍太山。」

《趙世家》:晉獻公之十六年,伐霍、魏、耿,而趙夙為將,伐 霍。霍公求奔齊。晉大旱,卜之,曰:「霍太山為祟。」使趙夙 召霍君于齊,復之,以奉霍太山之祀。晉復穰。

《日知錄》:「霍山以北大抵皆狄地,自悼公以後始開縣 邑。」

《霍州志》:「晉義熙十一年,霍山崩,出銅鐘六,今無存。」 《宋書禮志》:「宋孝武大明七年六月丙辰,有司奏,詔奠 祭霍山,未審應奉使何官,用何牲饌?進奠之日,又用 何器?」殿中郎丘景先議:「修祀川嶽,道光列代,差秩珪 璋,義昭聯冊。但業曠中葉,儀漏典文,尋姬典事繼宗 伯漢載,持節侍祠,血祭霾沈,經垂明範,酒脯牢具,悉 有詳例。又名山著珪幣之異,大冢有嘗禾之加,山海 祠霍山,以太牢告玉,此準《酌記》傳其可言者也。今皇 風緬暘,輝祀通岳。愚謂宜使以太常持節,牲以太牢 之具,羞用酒脯時穀,禮以赤璋纁幣。」又《鬯人》之職,「凡 山川四方用脤,則盛酒當以蠡桮,其餘器用,無所取 說。」按「郊望山瀆,以質表誠,器尚陶匏,藉以茅席。近可 依準山川以兆,宜為壇域。參議景先議為允。令以兼 太常持節奉使。牲用太牢,加以璋幣,器用陶匏。時不 復用脤,宜同郊祀以爵獻。凡肴饌種數,一依社祭為 允。」詔可。

《北齊書封隆之傳》:「隆之子子繪,從高祖征夏州。二年, 除衛將軍、平陽太守,尋加散騎常侍。晉州北界霍山, 舊號千里徑者,山坂高峻,每大軍往來,士馬勞苦。子 繪啟高祖,請于舊徑東谷別開一路。高祖從之,仍令 子繪領汾晉二州夫,修治旬日而就。高祖親總六軍, 路經新道,嘉與省便,賜穀二百斛。」

《霍州志》:「隋開皇六年,霍山下有老翁化為猛獸。」 《創業起居注》:「帝入自雀鼠谷,次于靈石縣。壬戌,霖雨 甚,頓營于賈胡堡,去霍邑五十餘里。」此縣西北抗汾 水,東拒霍太山,守險之衝,是為襟帶。西京留守代王 遣驍將獸牙郎將宋老生率精兵二萬拒守,又遣左 武侯大將軍屈突通將遼東兵及驍果等數萬餘人 據河東,與老生相影響。仍命臨汾以東諸郡所在軍 民城守,並隨便受老生、屈突等徵發。帝聞而笑曰:「億 兆離心,此何為也!老生乳臭,未知師老之謀;屈突膽 薄,嘗無曲突之慮。自防輕敵,二子有之。閫外相時,俱 非其事。且屈突嘗破元感,時人謂其能兵;老生數勝 群盜,自許堪當勍敵。無識之徒,因相諂附,謂其必能 制我,不遣援兵。我若緩以持之,彼必以吾為怯。出其 不意,不過一兩月間,並當擒之,吾無憂也。」于時秋霖 未止,道路泥深,帝乃命府佐沈叔安、崔善為等,間遣 羸兵往太原,更運一月糧,以待開霽。甲子,有白衣野 老,自云霍太山遣來詣帝請謁。帝弘達至理,不語神 怪,逮乎佛道,亦以致疑,未之深信,門人不敢以聞。此

老乃伺帝行營路左拜見,帝戲謂之曰:「神本不測,卿
考證
何得見?卿非神類,豈共神言。」野老對曰:「某事山祠,山

中聞語,遣語大唐皇帝云:若往霍邑,宜東南傍山取 路,八月初雨止,我當為帝破之,可為吾立祠廣也。」帝 試遣案行傍山向霍邑,道路雖峻,兵枉行而城中不 見。若取大「路,去縣十里,城上人即遙見兵來。」帝曰:「行 逢滯雨,人多疲濕,甲仗非精,何可令人遠見!且欲用 權譎,難為之巧。山神示吾此路,可謂指蹤;雨霽有徵, 吾從神也。然此神不欺趙襄子,亦應無負于孤。」顧左 右笑以為樂。丙寅,突厥始畢,使達官級失特勤等先 報:「已遣兵馬上道,計日當至。」帝曰:「地名賈胡,知胡將 至,天其假吾此胡,以成王業也。」

《霍州志》:「唐建中二年,霍山裂。」

《宋史禮志》:「嘉定八年八月,蝗,禱于霍山。」

淳祐七年六月大旱,命侍從禱于天竺觀音及霍山 祠。

《霍州志》:「明成化元年,東山鷂掌凹妖蛛作孽,有龍鬥 之異,山水大至,衝破田產樹木。」

六年,霍山土谷崩。

霍山部雜錄

编辑

《爾雅·釋山》:「大山宮,小山霍。」宮謂圍繞之。《禮記》曰「君 為廬宮之」是也。宮猶圍繞也。謂小山在中,大山在 外,圍繞之山形若此者名霍,非謂大山名宮,小山名 霍也。註「《禮記》曰」者,《喪大記》文也。鄭註云:「宮謂圍障之 也。」引之者,證宮為圍繞之義也。

蘇祐逌旃璅言,霍山下龍祠皇通渠灌田,界以漕石, 趙城什之七,洪洞什之三,無混于多寡,兩邑人至今 免于爭競。功竭心思,前人偉矣。蔚州水利,鐵板分限 如漕石,晉祠惟築堰浚渠,歲有勞費。有田則用水,有 水則用力,力之多寡視田,刻石紀事,亦免于競。 《霍州志》,古軒轅氏相厥山川,始行封建,霍即以名,取 恢大也。

霍山最高峰曰太岳,故即名霍山為太岳云。州以霍 命名,霍山實處州東,非霍山外另有太岳也。

霍山部外編

编辑

《水經汾水注》:「原過之從襄子也,受竹書於王澤,以告 襄子,襄子齋三月,親自剖竹,有朱書曰:『余霍太山。山 陽侯天吏也。三月丙戌,余將使汝反滅智氏女,亦立 我於百邑也』。襄子拜受三神之命,遂滅智氏,祠三神 於百邑,使原過主之。」

《太平廣記》:上黨有程逸人者,有符術,劉悟為澤潞節 度。臨汾縣民蕭季平家甚富,忽一日無疾暴卒。逸人 嘗受平厚惠,聞其死,即馳往視之,語其子云:「爾父未 當死,蓋為山神所召,治之尚可活。」于是朱書一符,向 空擲之,僅食頃,季平果蘇。其子問父向安適乎,季平 曰:「我今日方起,忽見一綠衣人云霍山神召我,由是」 與使者俱行,約五十餘里,適遇丈夫朱衣仗劍怒目 從空而至,謂我曰:「程斬邪召汝,汝可即去。」于是綠衣 者馳走,若有懼,朱衣人牽我復偕來。有頃,忽覺醒然, 其家驚異,因質問逸人曰:「所為程斬邪者誰邪?」逸人 曰:「吾學于師氏歸氏《龍虎斬邪符》籙。」因解所佩籙囊 以示之,人方信其不誣。逸人後遊閩越,竟不知所在。 《霍州志》:刺史蕭至忠將以臘日畋遊,有樵者於霍山 見一老麋哀請黃冠者云:「若令滕六降雪,巽二起風, 即蕭君不復獵矣。」樵者回,未明,風雪竟日,蕭刺史竟 不出。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