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二百七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二百七十卷目錄
青州府部藝文二
遊范公泉記 明喬宇
冶泉記 馮琦
遊仰大寺記 前人
馬鬐山詩序 傅國
滴水巖記 高大化
兔柴記 董其昌
遊濟北記 胡尹嘉
青州府部藝文三〈詩〉
飯牛歌 周甯戚
梁甫吟 漢諸葛亮
齊謳行 晉陸機
齊歌行 齊陸厥
齊謳行 梁沈約
梁甫吟 陳陸瓊
送崔三往密州覲省 唐王維
送裴校書從大夫淄川覲省 岑參
送高員外赴淄青使幕 韓翊
送崔過歸淄青幕府 前人
送王光輔歸青州兼寄儲侍御 前人
迪水歌 韓愈
題營丘山房 周湞
次益都 戴良
青州府部紀事一
職方典第二百七十卷
青州府部藝文二
编辑《游范公泉記》明·喬宇
编辑
劉子汝忠餞予于青州城西門外范公泉上。泉名范 公者,宋范文正公知青州,有惠政。洋溪側出《醴泉頌》, 古今人口不絕,泉亦恆溢聚不涸,人以泉應范公而 出,故名其泉馨洌甘美,可以已疾,故今海岱之醫用 斯泉以丸藥,所謂青州白丸者。泉上有亭,始構于范 公,歐陽文忠諸賢皆賦詩刻石。亭中近圮頹,轤霜桷 雨,幸而泉靈勿隕,以伏甯君。惟臣以范君故,葺而新 之。偶值落成,予為篆泉名,扁于亭上。予謂汝忠曰:「善 哉斯遊乎!西門之郊,可餞之地,近有堯駝,遠有九迴, 佳山秀谷,非不可宴娛,但不過坐奇石,登危峰,眺雲 物而已。泯焉無感,亦無益于予與子也。今也觀其泉 而思其人,思其人而景其政,念猛意發,目有顧,顏有 斂,心有警,身有規」,「先憂後樂」之志,亦不知何所來,而 繫吾之內而耿耿然也。
《冶泉記》馮琦
编辑
冶水出冶官祠下,注于湖,疏為河,以入瀰水湖。白龍 灣當海浮山下,相傳為歐冶子鑄劍池,澄泓見底,可 舟可泳。泉自湖底仰而上浮,如龍珠蛟淚,勻圓萬顆, 水煙奄靄,細如薄霧,水升降與海潮汐相應。其南有 潭絕深,作蔚藍色,投之以物不沉。湖可三畝許,樹環 之。自湖堤以北,皆匯泉為池。竹環之泉,分道下注,非 「絲非竹,環佩璆然,陂陁相屬,不知而入者不能出。地 可以忘暑,游客不假河朔之飲,霜雪落,木葉脫,竹亭 亭獨秀,下與水荇相映,亦復不知有冬。凡湖中泉以 萬計,湖外泉以百計,樹以千計,竹以萬億計,魚遊于 湖,鳥飛且宿竹樹間者,不可得而計。亭凡四,堂凡二, 樓凡一,池凡七,橋凡十,主人凡五,余」清漪亭主也。歲 月不時至,乃反客,而諸叔居水上者獨為主。主人喜 蒔花,養魚鳥,所居成趣,讀古人詩,時時舉其辭,亦頗 愛客。客至,迭召而飲食之。余至即不敢當客,顧諸叔 實為主。飲而散,宿于清漪亭,余乃為主。余既去,亭為 主,異日亭敝,山水為主。葢自酈道元稱薰冶泉之勝 著于《水經》,數百年而「劉概居之,又數百年而海浮叔 祖居之,割十之一易地於沈氏,沈氏以歸。余若循其 始,則爽鳩氏之樂也,吾何客主之有?」余自得請凡四 至,最後秋九月也,與弟季韞宿于亭。客既去,興復不 盡。寺鐘初歇,山月半吐,微雲點綴,乍晦乍明。乘月渡 小橋至山下,且行且止,且相與語。經冶官祠,聽泉聲 如沸,清冷徹骨,益復不寐。邀謝君對奕三勝之。聞門 外「蕭蕭刁刁」,以為雨也,得無妨明日游乎?出而視微 風,入而竹鳴,乃就寢。而次日游于仰天
《游仰天寺記》前人
编辑
「自冶源將游仰天寺,小憩五井,歷八岐山,度嶺而北 折,路狹不容車,暗若濛谷。」出白羊口,始豁然開朗。人 家依山足,結茅茨,或在山半,林木翳然,霜葉已酣,忽 復疑見桃源。兩山夾道如長城,石溝河出其下。馬首 西指望,峰巒頃刻異狀,「屏者、几者、爐者、盂者、冠者、髻 者、耳者、手者、駢枝指者,其巔率微俯微僂,左右列而」 拱揖。有十道人峰,巨石如人狀,一人坐,九人離。立,久 望不能別其非人,因嘆造物為是區區者也,亦大傷
巧矣。山行三十餘里,始至寺。日已暝,宿僧舍。晨起禮佛。佛殿凡六楹,泉出階下,甚清冽,僧甃以為池。其後為佛光崖,壁立數百仞,如蓮花,多寶座,上吐白毫光, 故名「佛光。」松柏覆其上,遠望如懸蘿。迫而視之,如薺 耳。虯枝蒼幹,皆數百年物。鳥決起而飛,僅及山半,如 畫鳥屏風上。倏而易其處。循窄徑至北巖下,入小洞, 折而東,乃有路,達觀音洞。攀欄楯以登,謁大士像。有 石大如掌,光可以鑑。山中屋宇林樹,人往來歷歷皆 可指,即不知雪山石鏡有此否?稍東為文殊殿。從殿 後有逕,達山背為水簾洞,洞口石乳垂垂欲滴。有泉 自洞中出,濺綠苔白石,下注于溝,即石溝河之源也。 還至佛光巖下,循窄徑而南,為羅漢洞,一名太祖洞。 太祖者,僧所祖也,而野人訛為「藝祖」,附會以俚語,或 遂形為詩章,刻石上,為山靈所笑。洞絕奇邃,廣數尺, 深百餘尺,有竅出其上,可以望天。僧吹笙客以洞簫 倚而和之,洞中嫋嫋不了。其南為黑龍淵,窅然而深, 以石投之,良久始砰磕有聲。石壁上書游客名字,記 歲月,如崇寧、宣和、大觀,字甚工,今亦不知為誰何,對 之頗有峴山之感。邑既僻在海上,山又去邑遠,文人 韻士少遊歷者,蔓草中得完顏氏斷碑,寂寥數語,遂 作「韓陵處空谷」者見,似人而喜矣。大略仰天冶湖山 水,足稱兩絕。山上松柏與水邊竹亦略相當,微恨殿 前水不外流,海浮山不奇峭耳。此即造物不能使兩 盈,類若有靳惜者。然各有獨至,居然自勝,豈必爭流 競秀,乃稱應接不暇也。觀已,復至白羊口,經釣魚臺, 取道逢山下,讀《普濟和尚傳法碑》。逢山屹立,巨嶂如 錦川石青蒼五色,上映天碧,紋隱隱如門狀。逶迤而 東,皆如瑣窗重闥。不知《述征記》所稱「石鼓、石人」,今猶 在否?會日暮,不復能登陟,悵然以其遊為未足,尚以 俟諸異日。
《馬鬐山詩序》傅國
编辑
馬鬐山在莒東南萬山之中,雄然獨秀,鬱蔥可掬,望 之矗然一芙蓉也。下有小祠,祠有狀元鄒惟新碑。問 之道人,云:「山既去州遠,且壁立不可步,境僻不通孔 道,邦大夫及鄉先生歲時履懸,亦未有極其巔者。」予 聞之興,銳然思一窮千古之奇,使童子一操蓋,以從 破蒙,葺絕巉巖,往往于半山青石上得小布泉,如細 練從空下,即兩手據石吸之。充渴則大喜,似立青天 下,吞吐雲漢矣。《十休》抵絕頂,頂有小寺幾廢。寺前有 泉碧玉,色味清洌,雜樹雲蔚,懸巖四合,杳然非塵境 也。寺止一僧居杳靄間吹簫自娛,而予適至,即吹以 迎予。小蓋從樹影中隱映徐轉,簫聲斷續,翼之宛如 出沒雲中。寺後一古殿,甚敻邃,砌石幽潔,出沒淺草, 趺坐諦視,巖陰環匝,色色向人,蓋天然一芙蓉城,而 客坐適當其蕊,所謂「人在蓮花府」非耶?徘徊久之,始 下。道人為煮禹餘糧,款予曰:「君此行真千古絕跡。然 亦不訊余姓氏,山靈自知。覺謝絳諸人題名,為綴爾。」 道人類有知者,余詩以遺之。
《滴水巖記》高大化
编辑
予至迴峰之三日,聞有滴水巖者甚佳,問其處,則正 與「書含」相對。每憑几望之,第見萬木森然,蒼巖凝碧, 而滴泉竟不知所在也。亟欲一觀,閱兩月不克。一夕 獨坐中庭,時漏下一鼓矣,興發不可遏,乃攜二童子 乘月而行,竟至其處。向之憑几望者,至則巍然高矣。 有大河遶其下,澎湃之聲聞二三里。所謂滴水泉者, 出蒼巖之畔,而倒瀉大河之中。泉聲為河聲所奪,近 靜聽之,如戛玉然。予乃攝衣而上,仰顧明月,週睇群 山,俯臨大河。因誦坡公《赤壁》二賦,喟然嘆曰:「不必多 求矣!此所謂月小山高」者非耶?此所謂「江流有聲,斷 岸千尺」者,非耶?此所謂「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 應」者,非耶?不身其事者,不知其味,今「而益知此《賦》之 為妙也。雖然,山川相繆,鬱乎蒼蒼。以今日觀其語,孟 德可謂善于模寫者,此坡公所以有取也。」童子不能 答。予復短衣更上,坐于盤石之巔,復喟然曰:「昔坡公 之與二客遊也,當月白風清,而嘆酒餚之未備,況予 今日並一客而不可得乎?江上清風,山間明月,將與 誰而共適耶?人生行」樂,聚會良艱。思我良朋,其何能 以恝然于懷也哉?因取《赤壁賦》,以竹杖敲石歌之。歌 畢,山風四起,萬木皆聲,急索衣衣之,誠凜乎其不可 留也。既歸,則東方亦漸白矣。
《兔柴記》董其昌
编辑
宋人有云:「士大夫必有退步,然後出處之際綽如此。」 涉世語亦淵識語也。讀白香山《池上篇》,其所謂十畝 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有書有酒,有歌 有絃者,實為衣冠巢、許之助溫公之獨樂,卒成謝傅 之同憂,有以哉!今觀濟美張黃門公《兔柴記》,其疏泉 斸石,經始戊戌,去解褐纔七年耳,已抗枕漱之思。及 在掖垣領眾,正稱耆宿,雖業在匡時,而尋盟之猿鶴, 手植之松桂,未嘗一日釋于懷,及是以請急歸而喜 可知也。嗟乎!輦下貴人,嬰情好爵,騾鐸馬通之外,別 無活計。即回首家山,不乏平泉金谷,亦僅付園丁筦 鑰。作者游者,賓主誰分求?其如白傅之飲一杯吟一篇於池上者少矣,況能左伊川、右康節,著書談道,煥 山川之色,而隱起華夷之望,如溫國者哉?是在兔柴 主人矣。余林居二紀,不能買山乞湖,幸有《草堂》《輞川》 諸粉本,著置几案,日夕游于枕煙廷、滌煩磯、竹里館、 茱萸沜中。葢公之園可畫,而余家之畫可園,大忘人 世之家具略相埒矣。獨世方急公,而余能使世兼我, 是為異耳。
《游濟北記》胡尹嘉
编辑
舟泊濟北城外城樓,顏野入青徐,因杜少陵句而去 其首一「平」字。余疑即少陵賦詩處,與無回登之,又悟 少陵所登兗州城樓,固在兗州後名嶽雲樓,又樓圮 今呼為杜甫臺是也。太白樓與此相去百步,賀知章 為任城令,觴太白于樓中,因以為名。樓有李賀影堂, 以城為基,而高半之。徂徠、鳧嶧諸山,隱如繡帶,杜甫 所為「齊魯青未了」,此亦有會焉。前臨南池,荒蒲弱柳, 助其鬱蔥,碑林立無回。據石讀之,每見好句,輒以呼 余。自太白樓下出門,東轉至南池,少陵《與許主簿游 南池》詩刻于石。詩云:「城隅進小船。」今溝洫堙塞,不復 通遠水矣。池延城下,長倍于廣。柳,夾池蔚合,望之杳 杳,若數里也。敗荷萬葉,支離池面。追念炎夏五六月 時,水漲荷香,花明柳暗,不知作何許賞會。丁未同子 往,無回志,甫過此,則方春杪。今復早冬,量未相值。姑 書此以俟異日。
青州府部藝文三〈詩〉
编辑《飯牛歌》周甯戚
编辑
甯戚干齊桓公,困窮無以自達,將任車以商于齊,莫宿于郭門外。桓公郊迎客,戚飯牛車下,擊牛角而疾《商歌》。桓公聞之曰:「異哉!非常人也。」 命後車載之,因授以政。
南山矸,白石爛。生不逢堯與舜禪。短布單衣適至骭。 從昏飯牛暮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
《梁甫吟》漢·諸葛亮
编辑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里中有三墳,纍纍正相似。 問是誰家墳,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齊謳行》晉·陸機
编辑
營丘負海曲,沃野爽且平。淇川控河濟,崇山入高冥。 東被姑尢側,南界聊攝城。海物錯萬類,陸產尚千名。 孟諸吞楚夢,百二侔秦京。惟師恢東表,桓后定周傾。 天道有迭代,人道無久盈。鄙哉《牛山》歎,未及至人情。 爽鳩苟已徂,吾子安得停。行行將復去,長存非所營。
《齊歌行》齊·陸厥
编辑
黃金徒滿。不如「守章句。」雪宮紛多士,稷下岌成覆。 〈一作露〉同載《雙連珠》。〈一作璧〉合席懸河注。垂幃五行下,操 筆《百金賦》。華屋大車方,高門駟馬驅。元豹空不食,南 山隱雲霧。
《齊謳行》梁·沈約
编辑
東秦稱右地,川隰固平昶。層峰駕蒼雲,濁河流素壤。 青丘良杳鬱,淄宮信疏敞。王佐改殷命,霸功綢周網。
《梁甫吟》陳陸瓊
编辑
臨淄隹麗地,年少習名娼。似哭唇朱動,非愁眉翠揚。 掩抑隨竿轉,和柔會瑟張。輕扇屢迴指,飛塵急繞梁。 寄言諸葛相,此曲作難忘。
《送崔三往密州覲省》唐·王維
编辑
南陌去悠悠,東郊不少留。同懷扇枕戀,獨念倚門愁。 路遶天山雪,家臨海樹秋。《魯連》功未報,且莫蹈滄洲。
《送裴棱書從大夫淄川覲省》岑參
编辑
《尚書東出守》,愛子向青州。一路通關樹,孤城近海樓。 懷中江橘熟,幾處戟門秋。更奉輕軒去,知君無客愁。
《送高員外赴淄青使幕》韓翊
编辑
遠水流春色,回風送落暉。人趨雙節近,馬逓百花歸。 山驛嘗官酒,關城度客衣。從來《赤管》筆,擬向幕中稀。
《送崔過歸淄青幕府》前人
编辑
平陵車馬客,海上見旌旗。舊驛千山下,殘花一路時。 春衣過水冷,暮雨出門遲。莫道《青州》客,迢迢在夢思。
《送王光輔歸青州兼寄儲侍御》前人
编辑
幾迴奏事建章宮,聖主偏知漢將功。身著紫衣趨闕 下,口銜丹詔出關東。蟬聲驛路秋山裏,草色河橋落 照中。遠憶故人滄海別,當年好躍五花驄。
《迪水歌》韓愈
编辑
迪城在高苑。《水經註》:韓退之擬作,題云《將歸操》,謂孔子適趙,臨河不濟,嘆而作歌。
迪之水兮風揚波,舟楫顛倒更相加。歸來歸來胡為 斯,
《題營丘山房》周湞
编辑
周室疏封後,齊疆啟國初。流風看後裔,形勝想遺墟。
水合如分魯,山回似入徐。路疑登載處,溪擬釣璜餘紅樹臨關近,青蕪際海疏。徵賢方奏頌,何暇賦《閒居》。《次益都》戴良
编辑
使傳來遙甸,估車馳近坰。茅廬城外市,楊樹驛邊亭。 淄水穿原綠,牛山入郡青。西遊應未遂,又復渡滄溟。
青州府部紀事一
编辑舊志。《史記五帝本紀》,「黃帝東至於海,登丸山。」按:《註》,徐 廣曰:「丸一作凡。」按《地里志》曰:「丸山在瑯琊朱虛縣。」《正 義》曰:「丸音桓。」《括地志》云,「丸山即丹山,在青州臨朐縣 界,朱虛故縣西北二十里,丹水出焉。丸音紈。」守節按: 《地志》唯有「凡山」,蓋「凡山」、「丸山」是一山耳。諸處字誤,或 「凡」或「丸」也。《漢書郊祀志》云,「禪丸山。」顏師古云,「在朱虛。」 亦與《括地志》相合,明丸山是也。
周惠王三年,魯莊公二十年,齊桓公十二年夏,齊大 災。劉向以為齊桓好色,以妾為妻,嫡庶屢更故也。 敬王四年,《春秋》魯昭公二十六年,齊景公三十二年, 齊有彗星,齊侯使禳之。晏子曰:「無益也,祇取誣焉。天 道不謟,不貳其命,若之何禳之?且天之有彗也,以除 穢也。君無穢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穢,禳之何益?」熒惑 守「虛期年去」,
赧王三十一年,齊湣王四十年,齊千乘、博昌之間,方 數百里,雨血沾衣。齊有人當闕而哭者,求之不得,去 則聞其聲。時燕昭王伐齊,齊湣王出奔,為楚將淖齒 所弒。
《說苑》:辛櫟見魯穆公曰:「周公不如太公之賢也。」穆公 曰:「子何以言之?」辛櫟對曰:「周公擇地而封曲阜,太公 擇地而封營丘。爵土等,其地不若營丘之美,人民不 如營丘之眾。不徒若是,營丘又有天固。」穆公心慚,不 能應也。辛櫟趨而出,南宮邊子入,穆公具以辛櫟之 言語之。南宮邊子曰:「昔周成王之卜居成周也,其命」 龜曰:予一人兼有天下,辟就百姓,敢無中土乎?使予 有罪,則四方伐之,無難得也。周公卜居曲阜,其命龜 曰:「作邑乎山之陽,賢則茂昌,不賢則速亡。」季孫行父 之戒其子也,曰:「吾欲室之夾於兩社之間也,使吾後 世有不能事上者,使其替之益速。」如是,則曰:賢則茂 昌,不賢則速亡。安在擇地而封哉?或恃有天固也。《辛 櫟》之言,小人也。子無復道也。
《春秋文曜鉤》曰:白虹貫牛山,管仲諫曰:「無近妃宮,君 恐失權。」齊侯大懼,退去色黨,更立賢輔。
舊《志》:嫌城在博興城東北十里。相傳有嫗石氏夜間 有妖,謀築城以圍居民,雞鳴前,當盡食之,石氏大懼, 以手拊箕作雞鳴,群雞皆鳴,妖驚去。民感嫗德,立祠 社南,曰石婆婆廟,因名曰「鬼脩城。」
《戰國策》:蘇秦為趙合從說齊宣王曰:「齊南有太山,東 有瑯琊,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謂四塞之國也。齊 地方二千里,帶甲數十萬,粟如丘山,齊車之良,五家 之兵,疾如錐矢,戰如雷電,解如風雨,即有軍役,未嘗 倍泰山,絕清河,涉渤海也。臨淄之中七萬戶,臣竊度 之,下戶三男子三七二十一萬,不待發於遠縣,而臨 淄之卒固已二十一萬矣。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 吹竿鼓瑟,擊筑彈箏,𩰚雞走犬,六博蹋鞠者。臨淄之 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幃,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 敦而富,志高而揚。夫以大王之賢,與齊之強,天下不 能當,今乃西面事秦,竊為大王羞之。且夫韓、魏所以 畏秦者,以與秦接界也,兵出而相當,不至十日而戰 勝,存亡之機決矣。韓、魏戰而勝秦,則兵半折,四境不 守;戰而不勝,以亡隨其後,是故韓、魏之所以重與秦 戰而輕為之臣也。今秦攻齊則不然,倍韓、魏之地,至 衛陽、晉之道,徑亢父之險,車不得方軌,馬不得並行, 百人守險,千人不能過也。秦雖欲深入則狼顧,恐韓、 魏之議其後也,是故恫疑虛喝高躍而不敢進,則秦 不能害齊亦明矣。夫不料秦之不柰我何也?而欲西 向事秦,是群臣之計過。今臣無事秦之名,而有強國 之實,臣固願大王之少留計。」齊王曰:「寡人不敏,今主 君以趙王之詔詔之,敬奉社稷以從。」
張儀為《秦連橫》說齊王曰:「『天下強國無過齊者,大臣 父兄殷眾,富樂無過齊者,然而為大王計者,皆為一 時說,而不顧萬世之利。從人說大王者,必謂齊西有 強趙,南有韓魏,負海之國也,地廣人眾,兵強士勇,雖 有百秦,將無柰我何』?大王覽其說而不察其至實。夫 從人朋黨比周,莫不以從為可。臣聞之,齊與魯三戰 而魯三勝,國以危亡。隋其後雖有勝名而有亡之實。 是何故也?齊大而魯小。今趙之與秦也,猶齊之於魯 也。秦、趙戰於河漳之上,再戰而再勝秦;戰於番吾之 下,再戰而再勝秦。四戰之後,趙亡卒數十萬,邯鄲僅 存,雖有勝秦之名而國破矣。是何故也?秦強而趙弱 也。今秦、楚嫁子取婦為昆弟之國,韓獻宜陽,魏效河外,趙人朝黽池,割河間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驅韓、 魏攻齊之南地,悉趙涉河關,指博關、臨淄、即墨,非王 之有也。國一日被攻,雖欲事秦,不可得也。是故願大 王熟計之。」齊王曰:「齊僻陋隱居,託于東海之上,未嘗 聞社稷之長利。今大客幸而教之,請奉社稷以事秦。」 獻魚鹽之地三百于秦。
《史記始皇本紀》:「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南登瑯琊, 大樂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萬戶瑯琊臺下。復十二 歲,作瑯琊臺,立石刻,頌秦德明德意曰:『維二十六年, 皇帝作始,端平法度,萬物之紀,以明人事,合同父子, 聖智仁義,顯白道理。東撫東土,以省卒士。事已大畢, 乃臨於海。皇帝之功,勤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 普天之下,搏心揖志,器械一量,同書文字,日月所照, 舟輿所載,皆終其命,莫不得意,應時動事。是維皇帝 匡飭異俗,陵水經地,憂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 咸知所辟。方伯分職,諸治經《易》,舉錯必當,莫不如意。 皇帝之明,臨察四方,尊卑貴賤,不踰次行,姦邪不容, 皆務貞良,細大盡力,莫敢怠荒,遠邇辟隱,專務肅莊, 端直敦忠,事業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極,誅亂除害, 興利致福,節事以時,諸產繁殖,黔首安寧,不用兵革, 六親相保,終無寇賊。驩欣奉教,盡知法式。六合之內, 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 人跡所至,無不臣者。功葢五帝,澤及牛馬,莫不受德, 各安其宇。維秦王兼有天下,立名為皇帝,乃撫東土。 至于瑯邪,列侯武城侯王離,列侯通武侯王賁,倫侯 建成侯趙亥,倫侯昌武侯成,倫侯武信侯馮母擇,丞 相隗林,丞相王綰,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趙嬰,五大 夫楊樛從與議於海上,曰:「古之帝者,地不過千里,諸 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亂,殘伐不止,猶刻 金石」,以自為紀。古之五帝三皇,知教不同,法度不明, 假威鬼神,以欺遠方,實不稱名,故不久長。其身未歿, 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并一海內,以為郡縣,天 下和平,昭明宗廟,體道行德,尊號大成。群臣相與誦 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為表經。
《始皇本紀》:「二十九年登之罘,刻石。其辭曰:『維二十九 年,時在仲春,陽和方起,皇帝東遊,巡登之罘,臨照于 海。從臣嘉觀,原念休烈,追頌本始,大聖作治,建定法 度,顯著綱紀,外教諸侯,光施文惠,明以義理。六國回 辟,貪戾無厭,虐殺不已。皇帝哀眾,遂發討師,奮揚武 德,義誅信行,威燀旁達,莫不賓服,烹滅彊暴,振救黔 首,周定四極,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大矣哉! 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群臣頌功,請刻於石表,垂於常 式』。」其《東觀》曰:「維二十九年,皇帝春遊,覽省遠方,逮於 海隅,遂登之罘,照臨朝陽,觀望廣麗,從臣咸念,原道 至明。聖法初興,清理疆內,外誅暴彊,武威旁暢,振動 四極,禽滅六王,闡井天下,菑害絕息」,永偃戎兵。皇帝 明德,經理宇內,視聽不怠,作立大義,昭設備器,咸有 章旗,職臣遵分,各知所行,事無嫌疑,黔首改化,遠邇 同度。臨古絕尤,常職既定,後嗣循業,長承聖治。群臣 嘉德,祗誦聖烈,請刻之罘旋,遂之瑯琊。
《府志》:「《二世》二年秋七月,瑯琊大霖雨。」
漢高帝三年十一月癸卯晦,日食在虛三度。虛,齊分。 《史記高祖本紀》:「六年十二月,人有上變事,告楚王信 謀反。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用陳平計,乃偽遊雲 夢,會諸侯於陳。楚王信迎,即因執之。是日大赦天下。」 田肯賀,因說高祖曰:「甚善。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 形勝之國,帶山河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 二焉。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 建瓴水也。夫齊,東有瑯琊、即墨之饒,南有泰山之固, 西有濁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 萬,縣隔千里之外,齊得十二焉。故此東西秦也,非親 子弟莫可使王齊矣。」高祖曰:「善。」賜黃金五百觔。
晉灼曰:齊西有平原,河水東北過高唐,高唐即平原也;孟津號黃河,故曰濁河。《索隱》曰:崔浩云:「勃,旁跌也。旁跌出者,橫在濟北。故《齊都賦》云:『海旁出為渤,名曰渤海。郡千里之外』」 ,言齊境闊不啻千里,故云千里之外。應劭曰:「齊得十之二,故齊愍王稱東帝,後復歸之,卒為秦所滅者,利鈍之勢異也。」 李斐曰:「齊有山河之限,地方二千里,是與天下懸隔也。設有持戟百萬之眾,齊得十中之二焉;百萬十分之二,亦二十萬也,但文相避爾,故言東西秦,其勢亦敵也。」 蘇林曰:「十二得十中之二,二十萬人當百萬,言齊雖固不如秦,二萬乃當百萬。」
《府志》:「文帝元年四月,齊、楚地震山崩,大水潰出。」《通考》 云:「文帝二年四月,齊楚地山廿九所,同日震,俱大發, 水潰出。」劉向以為齊、楚七國為亂,破滅之兆。
二年十一月丁卯晦,日食在虛八度。
五年六月,齊雍門外有狗生角。
武帝元狩三年,山東大水。
《宣帝本始元》年五月,鳳凰集膠東千乘。
二年,瑯琊大旱四年夏四月,地震瑯琊,壞宗廟城郭。五月,鳳凰集北 海安丘《淳干》。
《古今注》:牛亨問董仲舒曰:「蟬為齊女何?」答曰:「昔齊王 后怨王而死,尸變為蟬,登庭樹嘒唳而鳴,王悔恨之, 故曰齊女。」
《府志》:「元帝初元元年六月,瑯琊人相食。」
二年正月戊午,齊地震,北海水溢流。秋七月己酉,地 復震。
建昭二年冬,齊、楚地大雪,深五尺。《綱目》書云:「齊、楚地 震,大雨雪。」
成帝建始四年秋,河決館陶及東郡金隄,泛濫灌平 原。千乘水居地深者三丈,壞敗官亭室廬。
永始元年春,北海出大魚,長六丈,高一丈,四枚。 永始七年,齊火災瑯琊陽都南門一杜,飛抵洛陽。 永始二十二年,青州蝗。
章帝建初二年,北海得一角獸,大如麇。
和帝永元元年三月丙辰,流星起天津。
永元七年正月丁未,流星起天津,入紫宮中滅,色青 黃,有光。
安帝永初四年夏四月,青州蝗。
永初五年正月庚辰朔,日食,在虛八度。
元初二年十一月甲午,客星見西方。己亥,在虛、危。 元初四年六月,樂安電如杵,殺人。
延光元年,瑯琊言黃龍見。
質帝本初元年五月,海水溢樂安、北海,溺殺人物。 桓帝永壽元年,白烏見齊國。
靈帝熹平二年夏六月,北海海水溢出,漂流人物。 光和三年,歲星、熒惑、太白三合於虛,相去各五六寸, 如連珠。
六年冬,大寒,北海瑯琊井冰厚尺餘。
魏明帝青龍三年春正月,隕石一於壽光。
景初二年十月癸巳,客星見危,逆行在北宮騰蛇。甲 辰,犯宗星。己酉,滅。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