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百六十七卷 |
第六百六十七卷目錄
江寧府部藝文三〈詞〉
桂枝香〈金陵懷古〉 宋王安石
西河〈金陵懷古〉 周美成
滿江紅〈烏衣園〉 吳潛
沁園春〈鳳凰臺〉 吳景伯
浣溪沙〈鳳凰臺〉 韓鶴山
滿江紅〈雨花臺用弟履齋潛烏衣園原韻〉吳淵
滿江紅〈懷舊〉 明劉基
清平調〈白鷺洲〉 易震吉
清平調〈杏花村〉 前人
清平調〈青溪〉 前人
清平調〈天界寺〉 前人
清平調〈孝侯臺〉 前人
清平調〈吉山〉 前人
江寧府部紀事
職方典第六百六十七卷
江寧府部藝文三〈詞〉
编辑《桂枝香》〈金陵懷古〉宋·王安石
编辑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 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綵舟雲 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自昔、豪華競逐。歎門外 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 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 遺曲。
《西河》〈金陵懷古〉周美成
编辑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遶清江,髻鬟對起。 怒濤寂寞打空城,風檣遙度天際。斷崖樹,猶倒倚。 莫愁艇子曾繫。空餘舊蹟鬱蒼蒼,霧沉半壘。夜深月 過女牆來,傷心東畔淮水。酒旗戲鼓甚處是。想依 稀、王謝鄰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尋常、巷陌人家,相對 如說興亡,斜陽裡。
《滿江紅》〈烏衣園〉吳潛
编辑
柳帶榆錢,又還是、清明寒食。天一笑、滿園羅綺,滿城 簫笛。花樹得晴紅欲染,遠山過雨青如滴。問江南、池 館有誰來,江南客。烏衣巷,今猶昔。烏衣事,今難覓。 但年年燕子,晚煙斜日。抖擻一春塵土債,凄涼萬古 英雄蹟。且芳樽、隨分趁芳時,休虛擲。
《沁園春》〈鳳凰臺〉吳景伯
编辑
再上高臺,訪謫仙兮,仙何所之。但石城西踞,潮平白 鷺,浮圖南峙,雲淡烏衣。鳳鳥不來,長安何處,惟有碧 梧三數枝。興亡事,對江山休說,誰是誰非。庭花飄 盡臙脂。算結綺、繁華能幾時。問何人重向,新亭揮淚, 何人重到,別墅圍棋。笑拍欄干,功名未可,寧肯綠蓑 尋釣磯。深深飲,任玉山醉倒,明月扶歸。
《浣溪沙》〈鳳凰臺〉韓鶴山
编辑
瀟灑梧桐幾度秋,鳳凰飛去舊山幽。風景不殊人物 換,恨悠悠。衰草遠從煙際合,夕陽空趁水西流。恰 好憑樓便回首,怕生愁。
《滿江紅》〈雨花臺用弟履齋潛烏衣園原韻〉吳淵
编辑
秋後鍾山,蒼翠色、可供餐食。登臨處、怨挑舊曲,催梅 新笛。江近蘋風隨汛落,峰高松露和雲滴。歎頭童、齒 豁已成翁,猶為客。老懷抱,非疇昔。歎意思,須尋覓。 人間世、假饒百歲,苦無多日。已沒風雲豪志氣,祗思 煙水閒蹤跡。問何年、同老轉溪濱,漁鉤擲。
《滿江紅》〈懷舊〉明·劉基
编辑
風淡雲輕,又還是、清明時節。幾處處、莓苔鋪繡,碎紅 堆纈。滿樹綠陰堪止渴,漫山黃霧松花發。背畫闌、獨 立檢韶華,聞𪂿鴂。懷往事,空凄切。思不斷,腸千結。 想繁華一瞬,夕陽明滅。元武湖邊楊柳月,雞鳴埭上 棠梨雪。到如今、何處覓遺蹤,泉聲咽。
《清平調》〈白鷺洲〉易震吉
编辑
金陵美酒,孫楚樓中。有座上狂歌人拍手,笑問莫愁 安否中分二水悠悠,碧蘅紅杜芳洲。我所思兮,白 鷺石頭,煙柳西頭。
《清平調》〈杏花村〉前人
编辑
似紅似白,樹樹都開徹。二月春風飛絳雪,新出小鶯 饒舌。踏青有臉如花,笑歌聲裡琵琶。我所思兮,村 落搖旗,沽酒人家。
《清平調》〈青溪〉前人
编辑
清流九折。浮著鍾山色。醉客欲歸歸未得。畫槳輕搖, 明月岸頭。喚取盃中,當壚。嫋嫋吳風。我所思兮,溪 水桃花,萬點飛紅。
《清平調》〈天界寺〉前人
编辑
香焚茗熟。佳趣僧家獨賸。有名庵三十六,到處先生 天竺。雨花諸勝為鄰。山中卻少纖塵。我所思兮天 界,入門松氣清人。
《清平調》〈孝侯臺〉前人
编辑
側身懷古,豪傑都塵土。細想截蛟并刺虎,此等雄風不腐。忠臣孝子垂名,元來陽羨書生。我所思兮,臺 上秋花,空滿寒城。
《清平調》〈吉山〉前人
编辑
群崖相接。牽引春風屧。日晚江南,望江北。野色遙分 建業勝情幽討無邊。時逢怪石清泉。我所思兮山 上,攜詩,堪問青天。
江寧府部紀事
编辑《三國志孫權傳》:「赤烏八年,遣校尉陳勳將屯田及作 士三萬人,鑿句容中道,自卜其至雲陽西城,通會市, 作邸閣。」
《吳錄》: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嘆曰: 「鍾山龍盤,石頭虎踞,帝王之宅也。」
孫權時,掘得銅匣,長二尺七寸,以琉璃為蓋;又一白 玉如意,所執處皆刻龍虎及蟬形,莫能識其由。使人 問胡綜,綜曰:「昔秦皇以金陵有天子氣,諸山阜處處 輒埋寶物,以當王氣,此蓋是乎?」
《府志》:曹操初得荊州,說者謂東南之勢,可以拒操者, 長江也。操既得荊州,則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獨周 瑜謂捨鞍馬而仗舟楫,非彼所長,赤壁之役,果有成 功。
晉人伐吳,王濬樓船自益州而下,直抵建康。初,羊祜 之言曰:「南人所長,惟在水戰,一入其境,長江非復所 用。」他日成功,略如祜言。
《晉書元帝本紀》,始皇時,望氣者云,「五百年後,金陵有 天子氣,故始皇東遊以厭之,改其地曰秣陵壍北山, 以絕其勢。」及孫權之稱號,自謂當之。孫盛以為始皇 逮於孫氏,四百三十七載,考其曆數,猶為未及。元帝 之渡江也,乃五百二十六年,真人之應在於此矣。咸 寧初,風吹大社,樹折,社中有青氣,占者以為東莞有 帝者之祥,由是徙封東莞王於瑯琊,即武王也。及吳 之亡,王濬實先至建鄴,而皓之降款,遠歸璽於瑯琊, 天意人事,又符中興之兆。太安之際,童謠云:「五馬浮 渡江,一馬化為龍。」及永嘉中,歲鎮、熒惑,太白聚牛女 之間,識者以為吳越之地,當興王者。是歲王室淪覆, 帝與西陽、汝南、南頓、彭城五王獲濟,而帝竟登大位 焉。
《王導傳》:蘇峻平,宗廟宮室,並為灰燼。溫嶠議遷都豫 章,三吳之豪,請都會稽,二論紛紜,未有所適。導曰:「建 康古之金陵,舊為帝里。又孫仲謀、劉元德俱言王者 之宅,古之帝王不必以豐儉移都,苟弘衛文大帛之 冠,則無往不可,若不績其麻,則樂土為墟矣。且北寇 游魂,伺我之隙,一旦示弱,竄於蠻越,求之望實,懼非 良計。今特宜鎮之以靜,群情自安。」由是嶠等謀並不 行。
《府志》:「戴顒,逵之子也。有巧思。自漢世始有佛像,形製 未工,顒特善其事。宋世子鑄丈六銅像於瓦官寺,既 成,時議面恨瘦,工人不能改。顒曰:『非面瘦,臂胛肥耳』。」 乃減臂胛,患即除,無不歎服。
晉興寧中,瓦官寺初建,僧眾設會,請朝賢鳴剎注疏, 無有過十萬者。顧愷之來,直打剎,注一百萬。愷之素 貧,時以為大言。後寺成,僧請勾疏,愷之令閉戶往來 一百餘日,於壁上畫維摩一軀。工畢,將欲點眸子,謂 寺僧曰:「第一日開見者責施十萬;第二日開,可五萬; 第三日可任例責施。」及開戶,光明照寺,施者填塞,果 得百萬。
《上元縣志》:越王雷門鼓,傳至孫吳,置臺城端門上有 二鶴來自會稽,擊之聲聞洛陽。後孫恩亂兵擊破,有 二鶴沖天而去,鼓自是不鳴,人呼「潛鶴鼓。」
《南史》:「宋武帝伐荻新洲,見大蛇長數丈,射之,明日復 至洲間,聞有杵臼聲,往覘之。有童子數人皆著青衣, 於蓁中搗藥。問其故,曰:『王為劉寄奴射傷,搗藥以傅 之』。帝曰:『汝王神,何不殺之』?曰:『寄奴王者,不可殺』。帝叱 之,皆散去,收藥而反。」今薛家洲是其地也。屬金陵鄉, 去城四十里。
《六合縣志》:「宋孝武渡六合,龍舟翔鳳,以三千四十五 艘計。蓋舟航之盛,三代二京無比焉。」
《南齊書竟陵王子良傳》,「子良為丹陽尹,開私倉賑屬 縣貧民。明年,子良上表曰,京尹雖居都邑,而境壤兼 跨,廣袤周輸,幾將千里,縈原抱隰,其處甚多。舊遏古 塘,非唯一所,而民貧業廢,地利久蕪。近啟遣五官殷 濔、典籤劉僧瑗到諸縣循履,得丹陽、溧陽、永世等四 縣解并村耆辭列堪墾之田,合計荒熟有八千五百 五十四頃,修治塘遏,可用十一萬八千餘夫,一春就 功,便可成立。」上納之。會遷官,事寢。
《江寧舊志》:齊明帝末年,東陽女子婁逞,變服詐稱丈 夫,粗知圍棋,解文義,遍遊公卿門,仕至揚州議曹從 事。事方泄,明帝令東還。始作婦人服,歎曰:「有如此伎, 還為老嫗,豈不惜哉!」近人妖也先是,晉元帝渡江時隨帝,有王離妻李氏者,洛陽人, 將洛陽舊火南渡,自言受道於祖母王氏,傳此火,并 有遺書二十七卷,火色甚赤,異於餘火。四方病者,將 此火煮藥及灸,諸病皆愈,轉相妖惑,官司禁不能止。 及李氏卒,火亦經時而滅。人號其所居為聖火庵,在 今縣東南三里禪眾寺直南出御街。齊武帝末年,謠 言云:「赤火南流喪南國。」帝憂之。是歲,果有沙門從北 來賫此火至,火色赤於常火而微,云可治疾。貴賤爭 取之,先齋戒,以火灸桃板,七炷而疾愈。吳興丘國賓 竊還鄉邑人楊道慶,虛疾二十年,形容骨立,依法灸 板,一炷即痊。是月,武帝崩。
《江寧縣志》:「宋吳郡婦人韓蘭英有文辭,孝武時獻《中 興賦》,被賞入宮,明帝用為宮中職僚,齊武帝以為博 士,教六宮書學,呼為韓公。」
《上元縣志》:「射雉場,《圖經》云:『在城東二十里,齊東昏置 射雉場五百所,皆以七寶裝翳』。」
雞鳴埭在潮溝上。齊武帝早遊鍾山射雉,至此始聞 雞鳴。
《郭文》,《字文舉》《王茂弘築臺於冶城》以處之文嘗手探 虎鯁茂弘問之對曰:「情由想生不想即無人無殺獸 之心獸無傷人之意。」
周顒於鍾山西立隱舍,雖有妻子,獨處山舍。王儉嘗 問曰:「卿山中何所食?」顒曰:「赤米白鹽,綠葵紫蓼。」文惠 太子問:「菜食何味最勝?」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散騎常侍劉勔經始鍾嶺之南以為棲息,聚石蓄水, 朝士雅素者多從之遊。
汝南灣當秦淮曲折處,陸惠曉家於灣前。張融自稱 天地逸民,牽船住岸,卜以鄰居。劉璡來吳,謂人曰:「吾 聞張融與惠曉并宅,其水必有異味。」酌而飲之,曰:「飲 此則鄙吝之萌盡矣。」
天監五年,丹陽山南得瓦物,高五尺,圍四尺,上銳下 平,蓋如合焉,中得劍一,瓷具數十,時人莫識。沈約云: 「此東裔罨蓋也,葬則用之代棺。此制度卑小,則隨當 時矣。東裔死則坐葬之。」武帝服其博識。
南北朝張僧繇,常於金陵安樂寺畫四龍而不點睛。 每云點之則飛去矣。人以為妄,因請點之。須臾,雷電 破壁,見二龍飛去,未點睛者如故。初,吳曹不興圖青 谿龍,僧繇見而鄙之,乃廣其象於龍泉亭。太清中,雷 震龍泉亭,遂失其壁,乃知疑於神也。晉瓦官寺、梁開 善寺,俱有僧繇畫。
《上元縣志》:長命洲在石頭城前,梁武帝放生之所。帝 日市鵝鴨雞豚之屬放於此,置戶十家,以穀粟餧養。 以洲為長命洲,歲畜者每等千數,多為狐狸食之,其 掌戶亦竊而烹食,各得其半。《輿地志》云:「魏使李恕來 聘,帝正於此放生。問恕曰:『北土亦頗知此事乎』?恕曰: 『魏固不殺亦不放』。」帝無以應。
《慶元志》:梁到溉第臨淮水,齋前地有礓石,長丈六尺, 武帝戲與賭之,溉輸即迎置華林園宴殿前,迎石日 傾都縱觀,謂「到公石」也。
臺城刻漏署,本洛陽故物。宋平姚秦,遷於此。魏明帝 為太子時,翫以玉手板,刺螭口中不出。後人常見白 蝘蜒在其中。梁元帝移之江陵,遂不復見。
《陳書樊毅傳》:毅入為侍中護軍將軍。及隋兵濟江,毅 謂僕射袁憲曰:「京口采石,俱是要所,各須銳卒數千, 金翅二百,都下江中,上下防捍。如其不然,大事去矣。」 諸將咸從其議。會施文慶等寢隋兵消息,毅計不行, 京城陷。
《上元縣志》:「陳宣帝太建十年,立壇婁湖側,臨壇誓眾, 分遣大使以盟誓頒四方,警備周人。」
《建康實錄》:「陳禎明二年,覆舟山及松柏林冬月出木 醴,後主以為甘露之瑞,俗呼為雀餳。」
《舊志》:李太白《上裴長史書》云:「白家居金陵,世為右族, 遭沮渠蒙遜之亂,奔流咸秦,因官寓家。」觀此,白亦金 陵人,後為供奉,求還山,乘舟至金陵,有從子僧中孚 止高座寺,白依焉。嘗著宮錦袍,坐舟中,浮江而下,旁 若無人。又嘗脫紫綺裘換酒,飲落星磯上。
金陵屬邑溧水、溧陽,舊多蠱毒,丞相韓滉為浙江觀 察,欲絕其源未得。時有僧住竹林寺,每絹一疋,易藥 一丸,中蠱者多獲全濟。值滉小女有惡疾,浴於溫泉 而愈。乃捨女妝奩,造浮圖於泉之右,延竹林藥僧主 之。滉因求其方,刊石於二縣之市,以流布焉。唐末喪 亂,石不復存,而溫湯之寺不改。鎮之夏氏,世傳其法, 寺以「溫湯」為名,誌所自也。
《六合縣志》:唐張延賞,蒲州人。為淮南節度使。歲旱,民 他遷,吏禁之。延賞曰:「食者人恃以活,拘此而斃,不如 適彼而生。」乃具舟遣之,敕吏為修室廬,以逋逃歸者。 更增於舊瓜步舟艫津湊,而遙係江南。延賞請改屬 揚州,於是行無稽壅,會母喪免。
唐永貞二年三月,彩虹入潤州大將張子良宅。初入 漿甕,水盡入井飲之。後子良擒李錡,拜金吾,尋歷方 鎮會昌中,有顏濬秀才遊瓦官寺,遇陳宮人同游,語濬 曰:「今日偶此登臨,為惜高閣不久毀除,故來一別耳。」 後數月,其閣果因寺廢而毀。
《南唐近事》:金陵城北有湖,周迴十數里,幕府、雞籠二 山環其西,鍾阜、蔣山諸峰聳其左,名園勝境,掩映如 畫。六朝舊跡多出其間,每歲菱藕罟網之利,不下數 十千,《建康實錄》所謂元武湖是也。一日諸閣老待漏 朝堂,語及林泉之事,坐間馮謐因舉元宗賜賀監三 百里鏡湖,信為盛事,又曰:「予非敢望此,但賜後湖,亦 暢予平生也。」吏部徐鉉怡聲而對曰:「主上尊賢待士, 常若不及,豈惜一後湖?所乏者知章爾。」馮謐大有慚 色。
《江寧府志》:「南唐時,溧水桑樹中生一木人,長六尺,如 僧狀,右袒左跪,衣裓皆備,其色如純漆可鑑,謂之須 菩提。」
南唐將亡數年前,修昇元寺殿,掘得石記,其辭曰:「莫 問江南事,江南事可憑。抱雞昇寶位,趁犬出金陵。子 建居南極,安仁秉夜燈。東鄰嬌小女,騎虎踏河冰。」宋 師以甲戌渡江,後主實以丁酉年生,曹彬為大將,列 柵城南,為子建也。潘美為副將,城陷恐有伏兵,命卒 縱火,即安仁也。錢俶以戊寅年入朝,盡獻浙右地。 《溧陽縣志閭史》:「西寺有殿,供觀音,夙著靈異,侍郎劉 岑為記。宋建炎中,車駕渡江,尚書郎吳若時為頓遞 所幹辦官,兼營繕行宮。欲亟成,毀僧道之廬以給用。 既拆門樓廊廡,將及是殿。大士慈相示變,出舍利如 汗珠,斧之不碎。縣宰及吳皆驚異,遂獲存。」
《燕翼貽謀錄》:真宗皇帝東封西祀,思顯先烈。大中祥 符七年正月乙卯,詔陞應天府為南京,建行宮正殿, 以「歸德」為名,以聖祖殿為鴻慶宮,奉太祖、太宗像,侍 立於聖祖之旁。其後遂開高宗皇帝中興之祥,此正 殆非偶然者矣。
《墨莊漫錄》:王荊公退居金陵,建宅於半山,蓋自城至 鍾山寶公塔路之半,因以得名。宅後有謝公墩,乃謝 安石居東山之所也。荊公云:「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 公墩在眼中。公去我來墩屬我,不應墩姓尚隨公。」其 後公捨宅為報寧寺,寺今亦廢,未復舊,而墩巋然獨 存。
《宋史蔡洸傳》:「洸知鎮江府,會西溪卒移屯建康,舳艫 相御。時久旱,郡民築陂瀦水灌溉,漕司檄郡決之,父 老泣訴,洸曰:『吾不忍獲罪百姓也』。卻之。已而大雨,漕 運通,歲亦大熟。民歌之曰:『我瀦我水,以灌以溉。俾我 不奪,蔡公是賴』。」
《胡銓傳》:銓以起居郎兼侍講國史院編修官,進言乞 都建康,謂:「漢高入關中,光武守信都,大扺與人𩰚,不 搤其吭,拊其背,不能全勝。今日大勢,自淮以北,天下 之吭與背也,建康則搤之拊之之地也。若進據建康, 下臨中原,此高光興王之計也。」詔議行幸。言者請紓 其期,遂以張浚視師圖恢復,侍御史王十朋贊之。克 復宿州,大將李顯忠私其金帛,且與邵宏淵忿爭,軍 大潰,十朋自劾。上怒甚,銓上疏願毋以小衂自沮。 《張守傳》:守以紹興六年參知政事兼權樞密院事。八 年正月,上自建康將還臨安,守言:「建康自六朝為帝 王都,江流險闊,氣象雄偉。且據都會以經理中原,依 險阻以捍禦強敵,可為別都以圖恢復。」趙鼎持不可, 守力求去,以資政殿大學士知婺州。
《王阮傳》:「阮字南卿,江州人。少好學,隆興元年進士。時 孝宗初即位,欲成高宗之志,首詔經理建業,以圖進 取,而大臣巽懦幸安,計未決。阮試禮部,對策曰:『臨安 蟠幽宅阻,面湖背海,膏腴沃野,足以休養生聚,其地 利於休息。建康東南重鎮,控制長江呼吸之間,上下 千里,足以虎視吳、楚,應接梁、宋,其地利於進取。建炎、 紹興間,敵人乘勝長驅直擣,而我師亦甚憊也。上皇 遵養時晦,不得與平,迺駐臨安,所以為休息計也已』。」 三十年來,闕者全,壞者修,弊者整,廢者復,較以曩昔, 倍萬不侔。主上獨見遠覽,舉而措諸事業,非固意臨 安為不足安也。戰守之形既分,動靜進退之理異也。 古者立國必有所恃,謀國之要,必負其所恃之地。秦 有函谷,蜀有劎閣,魏有成皋,趙有井陘,燕有飛狐,而 吳有長江,皆其所倚以為國也。今東南王氣,鍾在建 業,長江千里,控扼所會。輟而弗顧,退守幽深之地,若 將終身焉。如是而曰「謀國」,果得為善謀乎?且夫戰者 以地為本,湖山回環,孰與乎龍盤虎踞之雄?胥潮奔 猛,孰與乎長江之險?今議者徒習吳、越之僻固,而不 知秣陵之通達,是猶富人之財,不布於通都大邑,而 匣金以守之,愚恐半夜之或失也。倘六飛順動,中原 在跬步間,況一建康耶?古人有言,「千里之行,起於足 下,人患不為耳。」知貢舉范成大得而讀之,嘆曰:「是人 傑也。」調南康都昌主簿。
《江寧府志》:「沈存中曾於建康見發六朝墓,得玉臂釵, 兩頭施宛轉,可以屈伸令圓,僅於元縫為九龍繞之, 功侔鬼神《清波雜志》:「煇居建康,春時偕一二鄰曲至內後景陽 臺,臺之下一尼庵少憩,見若琉璃色一瓦。」徑二尺 許,厚三四寸,中空,用以閣盆盎,叩之鏗然有聲。尼云: 「近墾地得之,乃李後主,用此引後湖水入宮者。」又至 白下門,齊安院主僧曰:「近治地得一玉杯,已碎,銀一 鋌,上刻『永定公主為誌公和尚淨髮之資,一樣十錠。 行人問宮殿,耕者得珠璣,誠不吾欺』。」
《府志》。初,京師輻輳,軍民居室皆官所給,連廊櫛比,無 復隙地。商人貨物至者,或止於舟,或貯於城外民居, 狙獪之徒從而持其價高下在手,商人病之。明祖知 其然,命工部於三山等門外瀕水處為屋數十楹,名 曰「塌坊。」商人至者,俾悉貯貨其中。既納稅,從其自相 貿易,狙獪無所與,商旅稱便。後所司於貧民負販者, 亦驅使投稅。應天府尹高守禮以為言,遂命禁之。 《高淳縣志》:「明初建天地壇,徵梁木。于淳時,以唐昌千 墩岡梅木應詔,舁次石臼湖濟渡處,有詔罷之。木遂 置水濱,漸沒入砂磧。初,歲正二月間,有梅木漂浮波 面,甚蕃,後稍稀,然亦常有數片。今其地名梅塘,而尚 以梅梁」名渡云。
分界楊村民楊義者,明洪武十九年戍雲南而死。子 貞二,負屍歸,其妻袁氏號泣繼死,遂合葬焉。後塚上 生荊一株,傍根處復挺一枝,其葉則榆也。榆荊異木 而同本,人以為義感云。
《府志》:縣東南六十里有一橋,舊構以木。靖難兵起,至 金陵,本兵齊泰奔赴閩、廣,倡義勤王。至橋,橋拆,棄馬 步行,追及遇難。鄉人高其誼,因名「馬步橋」以志之。今 梁以石。
浦口守禦門前一障壁,原畫一犴,云太祖所設,以敵 隔江。儀鳳門內獅子山後一守禦,每五鼓下操馬至 壁前,輒驚跳,守禦怪之,因撤此壁。自是江水嚙地五 里許。詢之土人,云:「先是渡江,覓驢五里始上船,今船 直至浦口城牆下矣。」
方正學靖難被害,門人廖鏞、廖銘私拾其骨葬之,不 封不樹,無可認識。萬曆初,立方祠於永寧寺後山聚 土,非原葬處也。上海徐鯨刻一聯云:「十族遺骸埋聚 寶;千年孤塚表長干。」今舊祠已廢,新建者移西南二 十步許。
《高淳縣志》:縣建自弘治六年,其議始於應天府丞寶 應冀綺,維時一村落耳。綺得請,則躬往相度,經營數 載,首卜澤宮,規制悉具,指授工徒,迺列植貞松於垣 後曰:「松出牆丈,淳其有興乎。」後十餘年松踰牆隨有 領鄉薦者,自是人文不絕。今松日茂,繞如列障,冀實 大有功於淳民云。
《明會典》:「嘉靖二十二年題准南京通濟等十二門裡 外,沿城地土,見被軍民人等承佃耕住者,除近城拆 毀外,其離城稍遠,不分已未納租,通行掣算,照例起 科,交納守備衙門,收候閱操,賞軍支用。今後不許再 行侵占,違者本部徑自拿問。」
三十五年題准:「京城金川門等處無兵專守,將浦子 口指揮量加署都指揮僉事,換給敕書,令其提調金 川、上元、佛寧、觀音四門官軍操練防守。」
《府志》:僬僥三尺,短之至也。南京帑中藏有兩僬僥,用 樟腦函之。萬曆戊戌間取入內觀焉。函中記云:嘉靖 間鬚眉尚存,今落已。其物長尺餘耳,百體宛然人也, 不知何時所存。
五石、馬鞍等山,初不知有煤。明嘉靖末,有取煤者過 之,曰:「煤山也。」因鑿井出煤,取之不竭。鑿至往時舊井 處,橫板拄木尚存,煤已復生滿井矣。有二人入鑿,土 崩壓井中。三日,家人灼龜卜之,先灼小龜,弗兆。復購 一巨龜卜之,兆報以生。因共致力掘土,土盡人見,尚 不死。因問井中何似,曰:「昏昏似夢中。先見一小龜遶 身,莫知所往,後見一大龜,遶身三匝,嚙其拇指,因驚 醒。」龜之靈異如此。
《漱石閒談》:「萬曆十五年,一船過天生橋下,約有十數 人,忽見河中一大魚,如三十斤者,躍而上山,舟中人 競上索之,而山上大石忽墜,擊船遂沉。至今此水道 竟塞。」
《府志》:「萬曆甲辰中秋,朱王孫承彩開大社於金陵,胥 會海內名士張幼干輩,分賦授簡百二十人。秦淮伎 女馬湘蘭以下四十餘人,咸相與緝文墨,理絃歌,修 容拂拭以須,宴集若舉子之望,走鎖院焉。承平盛事, 白下人至今艷稱之。」
戊申夏,大雨駢作,江水氾濫,從來所未有也。鼓樓旁 有園丁,以篛篷苫靛缸。一日偶揭視之,見靛上有一 龍蟠曲之跡,鱗甲爪鬣,纖悉畢具。又江上有漁人,遙 望水面,一葦蓆浮至近,視之,上有小兒坐木車中,生 可數月耳。葦蓆下群蛇蜿蜒蟠結負之,漁人遂收此 兒,育為己子。
天界寺有佛牙,闊寸,長倍寸之五。萬曆中,僧人真淳 獻之尚書五臺陸公,公因具金函檀龕盛之,迎供于 寺之毗盧閣,牙得之天台山中長干寺舊有阿育王塔,梁大同三年高祖改造,出舊 塔下舍利及爪髮。髮青紺色,眾僧以手伸之,隨手長 短,放之則屈為蠡形。始吳時有尼居此地,為小精舍, 孫綝尋毀除之,塔亦同泯。吳平後,諸道人復於舊處 建立焉。梁簡文咸安中,使沙門安法師造小塔,未及 成而亡,弟子僧顯繼修之。其後西河離石縣劉薩何 者,遇疾暴亡,七日更蘇。說云:有兩吏見錄,至十八地 獄,隨報重輕,受諸苦毒。見《觀世音》語云:「汝緣未盡,若 活,可作沙門。」洛下齊城、丹陽、會稽,並有阿育王塔,可 往禮「拜,則不復入地獄。」因此出家,遊行至丹陽,未知 塔處,乃登越城,望見長干里氣色有異,因就禮拜,果 見阿育王塔所放光明,由是定知有舍利,乃集眾掘 之,入一丈,得三尺碑。中一碑有鐵函,函中有銀函,銀 函中有金函,盛三舍利及爪髮各一枚,長數尺。即遷 舍利近北,對簡文所造塔建一層塔。十六年,沙門僧 尚加為三層,即梁高祖所開者也。至南唐時,廢寺為 營廬,久之,舍利數見感應。祥符中,詔復為寺,即其表 見之地建塔,賜號「聖感舍利塔。」天禧元年,改名天禧 寺。元至順初,賜金修塔。塔完之日,天花如雨,祥光如 練,滿空者數日。明永樂中,即其地重建大報恩寺,塔 高九層,純用琉璃為之。凡十六年始畢工,其壯麗甲 古今佛剎矣。第不知塔中舍利,仍是阿育王塔中所 函否?嘉靖中,塔為雷震,頂少偏。萬曆中雪浪大師重 修之。人謂斯塔有三篇名筆。陳石亭《記》《盛雲浦賦》、焦 澹園《募緣疏》。
「雪浪修塔時所構鷹架與塔頂埒。有僧時居雪浪座 下,善升高,值新雨後,著釘鞋登塔之九層,從門出,反 身以手援簷距躍而上,至承露盤中,眾人自下望之 為股栗。而此僧往來旋轉,捷若飛猿,咸詫以為神。 固城湖有聲起自水中,如大砲,遠近皆聞之,然不知 在何所。近有漁者,繫舟於葦邊,至中夜忽然聲震,蓋 自」水底起焉。今歷十餘年皆然,亦無他故,不審何謂。 縣北門外一里許曰「甘村」,有大樹一株,鄉愚附會為 有神,實憑之所禱輒應。傾動男女,雜踏紛擾。廉憲魏 鵬池惡其妖妄,白邑侯莊立伐去,妖遂絕。伐時,樹果 有血流焉。明天啟六年事。
崇禎丙子年,長山峰前,龍藏其下,路出其上。一日風 雨晦冥,迅雷掣電,龍奮飛而去,土開坼四五丈,首大 尾小,四肢宛然,聚觀者數千。有醫姓汪者,於龍首伏 處取土煎冰片數斤,至今傳焉。
縣北十里,有古城遺址,地名城上有賽神場,臨小窪。 一日里人議平高填塞之。掘五尺許,出髑髏如巨斗, 已復出骨二,約長三尺,眾皆異之。有徽客家唐溝,先 一夜夢金甲人仗劍言曰:「吾晉朝將軍,守薛城歷年, 明日被難,宜急救。」客驚悟,迨晨訪所謂薛城,因抵城 上。適過獲髑髏處,遠近老幼方堵觀駭嘆,客心知為 夢驗矣,遽跪拜,具實告。中有秉鍤者聞言,若有所記 憶,曰:「咄咄客夢,吾何符邪?」釋鍤亦泣拜,眾盡驚懾,率 亦羅拜。爰殮諸棺,舁祖塋葬焉。夫淳昔為晉地曰薛 城,與故老所傳契合,晉固多將軍號,然尋所謂薛城 者不得也。豈如馬遷《傳贊》遺紀信於漢耶?
縣西三十里顯慈寺門,有二石獅,忽裂其縫五寸許, 已而漸合,今將滿矣,人皆異之。
盧公玉田取選時,夢中得句云:「水國微茫路不分,紅 香引入白雲深。」後官南戶部,過湖恍如夢中句,因續 云:「仙洲恍覺非人世,民部無論有翰林。日永放衙看 鶴舞,雨餘憑檻聽龍吟。平生剩有煙霞癖,宦海何當 慰此心。」
江寧紫荊山,即古之鍾山、「蔣山也,明陵寢在焉。葬之 時,掘土數尺,見一石龜,頭頸長數寸,足尾口耳儼然 皆真,藏太廟中。久晴而腹下有水則雨,久雨而腹下 乾則晴。其異如此。」
《清異錄》載:「金陵七妙:虀可照面,飯可打擦臺,餛飩湯 可注研濕,麪可穿結帶,䴵可映字,醋可作勸盞。寒具 嚼著,驚動十里人」,今猶有此數物。麪餅以城南高座 諸寺僧所供為勝。餛飩湯與寒具,市上鬻者頗多。寒 具即饊子、醋,絕有佳者,但作勸盞,恐齒。不禁一引 耳。秀實又言「金陵士大夫頗工口腹,至今猶然,而餔 餟家又競稱吳越間。世言天下諸福,惟吳越。口福」,亦 其地產然也。
《府志》:「留都午門前有數尺地,不生青草,云是方孝孺 受刑處。」
牛首弘覺寺禪堂有丹竈,投以薪火,風自內生,甚熾 烈,須臾爨熟,如去薪火,即止。
欽天山有觀象臺,上庋銅渾儀,四隅柱各一龍蟠繞 拱之,而龍各以一銅鋃鐺繫之。相傳前幾年風雨中, 一龍曾飛去,人伺而見之,遂加鎖,自是不復飛。 湖熟好事者結一社,每十餘年始一舉,是十年中積 銀數千金。為一日之會,往觀者數萬人。勞民傷財,亦 一陋習。李象先詩云:「梁武分封處,秦淮古渡邊。隔橋 雙市井,環水萬家田。村社巫相賽,鄉儺戲競妍。空中臺閣聳,掌上綺羅縣。擷彩迎花麗,藏機引轂旋。竿頭 擎舞豎,獸背挾飛仙。絡繹珠幡裊,婆娑繡帶聯。鳥王 肩大士,蟾窟隱便娟。錦束霞光削,綃輕雪態翩。戈矛 時擊刺,鼓吹逐喧闐。上祀還芻狗,鬼工肖木鳶。誰將 虛景聚,彌使俗情牽。」比屋觀如堵,馳車望若川。歌姬 凝翠黛,遊子滯樓船。作俑雖無後,歆神若有年。《昇平》 人自樂,豪舉事堪傳。
溧水東南二十五里,有烏鯉廟。昔民有女感黑龍於 田野,歸而有娠,產一鯉魚,投於水中,復能變化,隨母 出入。後乘雲而去。母亡,每春時必來墳所。鄉人立廟 祀焉。
溧水道上天生橋,兩山壁立,中一河如帶。其橋乃開 河時所留石棧,故名「天生」,乃明太祖時崇山侯李新 所開也。土人傳侯虐人甚,受剝膚之刑。考之《實錄》,侯 以開河受賞,殊無其說。
先是,秣陵科第稀,相地者謂「水聚於武定橋儒學前, 宜設橋以關水。」因設文德橋,草創以木,後以石易之, 豎極橋下,得一罎,罎中有錦鯉三,又金鎖甲一人以 為鼎甲之兆。嗣是焦、朱、顧相接及第。
孝陵衛觀音寺,觀音座後壁一石,方一丈六尺餘,大 士背石坐,旁視之,大士眉髮正映其中,如對鏡然。 靈谷寺經回祿後,尚有吳偉畫壁三堵。嚴介溪詩「回 廊古壁留名畫,墜葉冷風助梵音」,蓋指此,後不存,姚 元白曾託友人臨之。寺又有寶誌公所遺法被,四面 繡諸天神像,中繡三十三天崑崙香水海,高一丈二 尺,「闊如之」,真齊梁時物。
寶光寺有西域來《貝多婆力義經》,長可六七寸,廣半 之,葉如細貓竹筍殼,而柔膩如芭蕉。梵典言:貝多,出 摩伽陀國。長六七丈,經冬不雕,其葉可寫字。貝多婆 力義,此翻葉樹也。經字大如小赤豆,旁行蠕蠕如蟲 豸,不識其為何經。外以二木片夾之,其木如杉而紋 細緻可愛。南都諸寺中,僅有此經而已。記言:「此《貝葉 經》保護可六七百年。」
祖堂幽棲寺有歷代祖師像,黃貞甫膳部命工臨摹, 載歸天竺供養。復有布履一雙,長可尺四五寸,云是 懶祖所遺。
永慶寺有《古藏經》,板刻工雅,紙色古淡,非宋刊則元 刊也。較今南藏本稍低而狹,以木函之,今無復存。 碧峰寺非幻庵有《沉香羅漢》一堂,乃非幻禪師下西 洋取來者。像最奇古,香更異常。萬曆中有人盜其一, 僧不得已,以他木雕成補之,後忽黑夜,送回前像,羅 漢之靈異可推矣。
南門外小市南去,有善世橋,與天界寺不遠。橋邊有 石碑一通,上刻一絕云:「小澗何年躍馬蹄,白沙翠竹 淨無泥。石橋流水行人過,野路斜陽倦鳥啼。」王介甫 題。乃知橋之所跨者躍馬澗,或以為蘼蕪澗,非也。 天界寺西偏半峰僧舍,有宋磁大士,高可二尺許,云 農夫鋤地得之,田間不損鋤鍬,若有神呵護者。北都 西山亦有宋磁大士身,與《天界寺》等,亦云「得之田間」, 豈神物有對邪?
靜海寺有《水陸羅漢像》,乃西域所畫,太監鄭和等攜 至。每夏間張掛,都人士女競往觀之。
方山定林寺有乳鐘,即所稱「景陽鐘」也。鐘有一百八 乳,乳乳異聲,故名。又有象皮鼓,云是象皮所鞔。 南中以工技著名者,有徐守素、蔣徹、李信之修補銅 器。鄒英學於蔣徹而次之李昭、李贊、蔣誠之製扇骨, 劉敬之之小木,又如濮仲謙之竹器,皆一時絕藝。若 仲謙高雅之士,此其餘事耳,為近時所不及。
黃蘊真,名琳,字美之。家有富文堂,收藏書畫古玩,冠 於東南。吳中都元敬,自負賞鑒。一日同顧華玉聯騎 過美之看畫,元敬謂之曰:「姑置宋元,其亦有唐人筆 乎?」美之出王維《著色山水》一卷,王維《伏生授書圖》一 卷,又出數軸,皆唐畫也。元敬驚嘆,以為平生未見。 《庚已編》,南京貢院錦衣衛指揮紀綱宅也。綱有寵文 皇帝朝,後坐不法伏誅,闔門受殲於是至今每鄉試 時,舉子入院,輒有聲自地中起,歷諸號而止,如萬馬 騰踏者。
建康城北有雞籠山焉。東麓有泉,至清而甘,水旱不 增減。道人令隱構精廬於其陽,酷愛此泉,以為靈液, 思作銘贊。忽夢一人,元巾素衣,謂隱曰:「此泉已有銘 矣。」即高吟云:「源發石中,脈分塵外。如醴之味,與時而 在。」吟罷不見,因勒於石。
秣陵蘆政官舍有荒地三十畝,李升仲水部開池種 蓮,四岸列芙蓉楊柳稍前分畦藝蔬,間以桃李桑柘, 為居民值利。板橋朱楯,虹霞掩映,可為遊觀之資。梅 花開日,水部曾勝集其間,有「花勝巧裁淮浦雪,冷香 歸夢洛陽春」句,都人士傳誦之。
舊五城兵馬曰頭牌、二牌、五牌者,頭牌有印無牌,二 牌、五牌皆有令牌,故云。然夜間巡城,則執牌,指揮使 以下,見牌,皆跪。尚寶司坐廳日,兵馬送查,以物擊之, 以驗不壞。牌銅鑄,身圓如鏡,上如荷葉,有蔕,作孔以繫繩。一面楷大書「令」字,一面符篆「夜巡牌」三字,兩旁 楷書某字幾號四字。
《清波雜志》:《張文潛雜書》云:「予自金陵月臺謁蔣帝祠, 初出北門,如辨色行平野中,時暮春人家,桃李未謝, 西望城壁,壕水或絕或流,多鵁鶄白鷺,迤邐近山,風 物天秀,如行錦繡圖畫中。舊讀荊公詩,多稱蔣山景 物,信不誣。白公少客杭州,自言欲得守杭,卒如其言。 予亦云與東坡跋秦太虛夜航西湖,至普明院,舍舟」 從參僚並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於惠因澗,「入 靈石塢,得支徑,上風篁嶺,憩於龍井,始至壽星院謁 辨才。」一段「奇事,景趣略相似,皆可以畫,但恐畫不就 爾。」煇雖未嘗夜遊南北山,如金陵郊野,春游良不疏。 想像文潛所歷,如在目前,足不至者二十餘年,特未 知今復何似?
《府志》:晉謝元拒苻堅以安江左,功殊不小。明初建都 金陵,凡前朝有功德於民,如蔣子文、卞壼、劉仁贍、曹 彬等,皆載祀典而不及元,殊為缺略。姚千戶福云嘗 遊杏花村,徘徊鳳臺下,觀戒壇保寧之故基,有古祠 一所,雜處軍營中,因入謁,題云:「晉將軍謝元之神像, 高尺許,晉衣冠。」查《金陵志》,有謝將軍廟,在城西南隅 戒壇院側。唐咸通中建,居人不知,漫以為土神耳。後 正德中重修,名康樂祠,羅公𤣱為之記。 明初,揭軌有《宴南市樓》詩云:「詔出金錢送酒壚,綺樓 勝會集文儒。江頭魚藻新開宴,苑外鶯花又賜酺。趙 女酒翻歌扇濕,燕姬香襲舞裙紆。繡筵莫道知音少, 司馬能琴絕代無。」《蓉塘詩話》曰:「國初於金陵聚寶」門 外建輕煙、淡粉、梅妍、柳翠十四樓,以聚四方賓客。觀 揭孟同詩可知國初縉紳宴集,皆用官妓,與唐、宋不 異,後始有禁耳。永樂中,晏鐸《金陵元夕》詩:「花月春風 十四樓。」今諸樓皆廢,南市樓尚存。
姚福云湯文振先生名鐸,自以形傴僂不揚,號樗散 道人,閒居好著書。嘗謂洪武初金陵既定鼎,有圖書, 紀其官衙街道市里,謂之《都城志》,今已模糊不可看, 乃增新為帝里書,作一巨冊以示福。某初亦喜其志 之勤,既而厭其輒改舊名為不宜。且帝里自是鳳陽, 而金陵則王業之本基,何為帝里?閱十餘年,讀《晉書》, 見王導曰:「建康古之金陵,舊為帝里。」孫仲謀、劉昭烈 俱言王者之宅,乃歎湯之書名本此帝里,書已不傳。 所謂《都城志》者,想即《洪武京城圖志》,今亦不可得見 矣。
金陵佳麗,仕宦者誇為仙都,游談者指為樂土。弘、正 之間,顧華玉、王欽佩以文章立墠,陳大聲、徐子仁以 詞曲擅場,江山妍淑,士女清華,才俊歙集,風流弘長。 嘉靖中年,朱子价、何元朗為寓公,金在衡、盛仲交為 地主,皇甫子循、黃淳父之流為旅人,相與授簡,分題, 徵歌選勝。秦淮一曲,煙水競其風華;桃葉諸姬,梅柳 滋其妍翠。此金陵之初盛也。萬曆初年,陳寧鄉芹解 組石城,卜居笛步,置驛邀賓,復修青溪之社。於是仲 交在衡,以舊老而莅盟,幼于百穀,以勝流而至止。厥 後軒車紛遝,唱和頻煩,雖詞章未嫺大雅,而盤游無 已太康。此金陵之再盛也。其後二十餘年,閩人曹學 佺能始迴翔棘寺,游宴冶城,賓朋過從,名勝延眺,縉 紳則臧晉叔、陳德遠為眉目,布衣則吳非熊、吳允兆、 柳陳父、盛太古為領袖,《臺城懷古》,爰為憑弔之篇,《新 亭送客》,垔亦有傷離之作。筆墨橫飛,篇帙騰湧,此金陵 之續盛也。啟、禎之際,李宗伯本寧、焦修撰弱侯倡率 於前,黃監丞明立、俞少卿仲茅導揚於後,一時詞人, 若韓孟郁、范仲闇、林茂之、薛千仞輩,同聲倡和,分題 刻燭,不數八義之奇;選伎徵歌,時聽《六么》之奏。茅止 生《秦淮五日之會》,《賦得投詩弔汨羅》,作者凡三百餘 人,遊舫河亭,坐客皆滿,蓋盛自此而極矣。
南都前輩藏書之富者,司馬侍御泰、羅太守鳳、胡太 史汝嘉尤號充棟。其後人不能守,遂多散逸。司馬家 書目,尤多祕牒,有東坡先生《論語解鈔》本四卷,其家 後有變故,此書亡矣。胡氏牙籤錦軸,最為珍異,而子 孫式微,彫落市肆,尤為人所惋惜。嗣是沈生予、天啟 焦漪園竑收藏亦多,近皆散失。士夫家集書多者,今 稱「黃海鶴」,雍丞之子,虞稷、錢牧齋宗伯常為撰《千頃 齋藏書記》。
趙南仲丞相,賜第溧陽,嘗避暑水亭,有詩云:「水亭四 面朱欄繞,簇簇遊魚戲萍藻。六龍畏熱不敢行,海水 煎徹蓬萊島。身眠七尺白蝦鬚,頭枕一枚紅瑪瑙。」六 句既成,忽睡去。時有侍婢梅姐、杏姐戲續云:「公子猶 嫌扇力微,行人尚在紅塵道。」南仲見而存之,頗得風 人之旨也。
明時修三山街牌樓,取土得一石,高可八寸,闊可一 尺三寸,上刻一詩云:「青衫白髮老參軍,旋糴黃糧買 酒尊。但得有錢留客醉,也勝騎馬傍人門。」下書子昂 二字,字與刻皆精工。詩乃宋尚書盧秉之作。
湛甘泉為大司馬,拆毀庵觀淫祠豹韜衛營中。一庵 有尼覺清,題詩於壁云:「急忙簡點破袈裟,收拾行囊沒一些。袖拂白雲歸洞口,肩挑明月向天涯。可憐松 頂新巢鶴,卻負籬根舊種花。再四叮嚀貓與犬,休教 流落俗人家。」世皆傳誦之。
丁司空賓濬河於珍珠橋、竹橋之間,得石山於河底, 高若干丈,上有字云:「宋某年臧茂叔游此勒」是必園 林之物,久而在河底高岸為谷邪?
城北嘉善寺有奇石,景最幽。文衡山嘗與許攝泉同 遊,題詩竹上云:「蕭蕭落木帶江干,翦翦幽花過雨斑。 豈意旅遊逄九日,共來把酒看三山。」《後書》:丁亥九月 九日,徵明同子嘉,彥明同子穀來休承即刻書大竹 上。好事者取書竹製筆筒,在王丹丘家。
雞籠山五顯廟中有金蓮寶相花,在殿臺下。花數十 年一開。顧文莊曾兩見之。其莖上下相等,粗如巨竹, 葉短如筍,殼包於外,花吐莖端,色大類芭蕉,花青黃 白,以漸而變,瓣中亦有甘露。苐此花開在莖端,初不 抽葉,與芭蕉異耳。南中無二本也。
牛首山東北有「鄭太監墳。墳有《紅豆樹》一株,幹葉俱 碧綠,結實如紅豆,故以為名。」
樹之大而久者。留都所有,無踰銀杏。祈澤寺二株,云 是六朝人植。牛首山一株,云是懶融時植。棲霞寺二 株,亦是六朝人植,皆大可數人合抱。而棲霞一株,結 乳如石筍下垂,相傳樹千年始生乳,為尤奇,乃知此 木最壽,宜名為「萬年枝。」俗傳銀杏開花以夜,人自未 有見者。萬曆中,大報恩寺鐘樓旁一株,開花滿樹如 柳絮,人皆見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