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326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三百二十六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三百二十六卷目錄

 惠州府部彙考二

  惠州府山川考二

職方典第一千三百二十六卷

惠州府部彙考二

编辑

惠州府山川考二       縣志

编辑

長寧縣

亞㜑髻 :在縣治後君子嶂 。山多巖穴,穴下有泉,時產異物,景致迥別。路多險阻,人亦罕到。前有文筆卓立,蛺蝶雙飛至澗下。兩水合成一大澤,環於左者發源於楊嶺下;環於右者,發源於荊竹薗、雞子社。水 流至君子嶂之澗下。

從化禾溪 亦流至君子嶂下,總合流於縣之南河,直抵黃京牙,合忠信水、立溪水、龍屈水,其龍吻深入不知底止,吻上有嶺,設哨防禦,水至錫場河源以入省會。其官渡二處,一黃京牙渡,一錫場渡。

永安縣

丫髻山 在縣東三十里黃花社。形兩丫如蝶板,又若雙鬟,故名。

「七孃巖 」 ,昔有獵犬墜巖中,以為不復出矣,七日乃出於岩前村,相去十里云。

簾紫嶂 在縣東二十里。

白葉嶂 ,在簾紫嶂北,即鵝公嶺。

官山 在橫坑社簾紫嶂西三十里。秀銳如筆。葉應黃建,讀書其上皆有官,因名。

寶峒嶂 在官山東三十里。舊為「草峒」 ,改今名。羊角嶂 ,在上黃沙社,官山南四十里,兩岐似羊角。

燕尾山 在上黃沙社羊角嶂東,以形名之。烏禽嶂 ,在上黃沙社燕尾山西南。高峻盤岪,週一百里。水北流下,《上下磜》,南流下歸善陽烏潭。

犁壁山 在上義社烏禽嶂西。巉岩峭削,象如畟耜,上有山羊。

南山 :在上石社犁壁山北。

鳳凰岡 ,在土石社,縣西南七十五里,橫絕水口,縣之外關。

施坑山 在中溪社烏禽嶂東三十里。高山大林,盜賊窟穴。舊為「尸坑」 ,改今名。

貉老坪 :在南嶺社,與歸善界。

南嶺 在貉老坪東,週百餘里。

三殿山 在縣北二十三里黃花社。五峰插天,有龍鬚草。

鬚眉嶂 在三殿山少西,形如簾幕,障縣之後。紫金山 在東門內,城跨之上有雄鎮樓。儒學在山之麓。

安民鎮山 在城西

張八嶺 :在林田社西四十里。水西南馳逆上,鐍於水口縣之內關。

柏樹嶂 在縣西四十里埔尾社。峰巒秀麗,多柏樹,故名。

觀音山 :在平湖社,《柏樹嶂》西四十五里。樹木蔥蒨,清曠幽致。舊有庵祀觀音,今廢。

梧桐尖 :在上江東社,觀音山西十五里。山高而銳,梧桐生焉。

雞冠嶂 在林田社張八嶺西十五里。樓臺鼓角,形家謂之「桿門。」

上瀨嶂 在上黃沙社雞冠嶂南。岩深窈,五里,流泉浩浩,平田百畝,耕者十餘家。

天子嶂 在上瀨西南清溪圓墩、上下黃沙之間。峰巒高聳,群山若執笏而朝之。地僻遠,舊為盜賊所匿,今耕藝其上,茶敵桂山。

寶山嶂 :在圓墩社上瀨西三十里,舊有鐵冶。「大林輋 」 在蠟石社,寶山西南十五里。攢峰疊巘,林木蔚薈,猺人耕藝其上。有岩,敞如廈屋,容五、六百人。門偪仄,一人持戟而守,百人攻之不入。

龍頭山 :在柏埔社大林輋北。蜿蜒雄峻,昂然而起,若龍首然。

大魯山 :在柏埔社大林輋西。高大峭拔,人耕其上,舊亦盜賊往來之區。

奇山 :在平湖社大魯山西北二十里。以其奇壯,故名。

梁峒山 在上江東社奇山西南二十五里,有石峒二。

企壁嶂 在安全、下石二社之間。青壁斗絕,山猺居之,鄉民鮮有至者。

龍王嶂 在安全社企壁嶂西,高百餘丈。上有龍湫,禱雨輒應。

雞啼石山 :在苦竹派社龍王嶂西。山巔有石如雞,產萬年松及《不龜足》之藥。

粵王山 ,在苦竹派社雞啼石西,雄視諸山,延亙高聳。下有岩,昔女冠居之,名「道姑岩」 ,禱雨輒應。或云有僭偽居此稱粵王者。

梅花嶺 在雞啼石北。五嶺攢聚,若梅花然。有岩高十尋,路狹,累足乃入。入則弘邃高曠,遠望無際。岩石峭削,石坪五丈,古株怪石,殊為奇觀。嶺上復有仙女洗頭盤。

雞公嶂 :在上鎮社,縣東四十里。氣勢雄峭,縣之祖山。

東山 在雞公嶂東南

山谷嶂 在東山之南。其巔有石,高一丈二尺,大八尺,厚三尺,端正如笏盤石,載之名「笏石。」 又有佛子巖、八公岩,下有福田寺、石笏書院。琴嶺 在山谷嶂後,若橫琴然,山之得名以此。秋鄉江 一出琴江寶峒山,一出官山嶂下,合流而北,過火帶社,西納車峒水,東納石坑、鍾坑水,折而西,田子逕水南注之,至縣轎尾水東北注之,堤坑水北注之,南下豬母坑水又北注之至半江東納牙溪水,至馬頭山西納下瀨水,又西納官坑水,又東納黃沙水,又東納雙螺濁水,又西納逆坑水,東南納軍糧水,至鳳凰岡北納清溪水,又東納南山水,又西納龜坑吉田水,至曲派納下義水入於東江。

牙溪 一出羊角嶂北,一出公坑,西至番流水合流而北,納羅坑村水,西至牙溪口入秋鄉江。黃沙水 一出燕尾山,一出烏禽嶂,至磜頭合流,北過上下湯、梅子派西入秋鄉江。

軍糧水 出梅坑逕,北過塘田,西北入秋鄉江。清溪水 出寶山嶂者為上下窖水,出狗頭山者為「員墩水」 ,合流納瓦屋頭水,過沙子逕神宮前半逕至旱塘,其出天子嶂者為「苦竹水」 ,至旱塘合流,至鳳凰岡入秋鄉江。

南山水 出犁壁山,北過南山至上石屯。其在歸善境者,一出黃草嶂,一出石塘,至湴塘,合流至上石屯,合南山水,西北入秋鄉江。

下義水 ,北為捲蓬水,西為犁壁水,過上義高岡合流,納梅子埧水過下義,至曲派入於秋鄉江。

神江 一源在林村埔北,東出小黃花,西出障下。一源在林村埔南,東出佛子凹,西出雞冠山,合流至龍潭逕,北受辣菜坑水,至黃竹逕,又北受曹坑水,至黃塘,南受白溪水,至橫石,又南受苦竹坑水至請幫助識別此字。口北受陳田水,至魚潭逕,又北受楊坑水,至陂角沙受龍頭山水、公坑水,至停塘,北受花坑水,至企山,又南受大梨水,至鄧村,又南受禾坑水,入東江。

義容江 發源蔣峒尾,至飛鵝嶺,合月角嶺水,過義容屯,至烏鵲潭,入義容水,至黃泥塘,受湯坑水,入於東江。

北琴江 自雞公嶂發源,西受北坑水,至上鎮,東受象鼻逕水,至水口村,西受塔凹水,至練坊,西受童坑水,至官屋埔,東受甘坑水,至楊梅埔,西受馮坑水,至寺坑,東受黃小塘水,至羊羔,西受黎坑龜湖水,過長樂米潭至琴口會南琴江入於橫流渡。

「黎坑水 」 出《逃軍嶂》。

「龜湖水 」 出寶峒嶂,

塔凹水 ,一出芙蓉逕,過賀岡,一出解沙逕,過袁田,至塔凹合流入北琴江。

南琴江 自西來者,一出嶂下,一出橫排嶺,合流至龍窩,納吉峒水,一出公坑嶂,一出岑裏,合流至清溪,合施坑水,俱至明亭水,合流至中湖,納松坑水至柘口。自南來者,一出磜頭,一出黃坑,合流至小鱉,合貉老坪水,過細女灘,納掩桑水,至柘口會西水,過長樂大梧,至琴口會北琴江。

黃花水 ,東出芙蓉逕,西出陳塘上禾,至鯉魚頭合流,北至散灘逕,納白溪,出康河。

鐵潭 在南門外。覆疏鐵潭口安民鎮即此。「魚潭 」 在下石。

烏鵲潭 在義容瀝口

松峽潭 在苦竹派

「上下湯」 溫泉 在古名。

考證

「湯坑溫泉 」 在寬得。

「瀧口溫泉 」 在琴江。

毒井 在南嶺。相傳嶺北有泉甚毒。文丞相駐兵,或飲以死。丞相祝之,變為甘液。

海豐縣

維山 自大庾來,東趨贛之安遠,北亙而西,踰興寧,又南折至揭陽之境。岧嶢盤薄,跨地百餘里,是為五嶺之支,海豐之宗山也。

三山 在維山東南,亦名霖田山。為縣治東北屏翰。

梌木嶂山 ,在三山東北三十里許,產梌木蓮花。峰 榜嶂山,微抑而起,列峰如蓮,時人擬為「九華。」

銀瓶山 在蓮花峰前。峭峙千仞,四時產五色奇花二瀑布若懸練,峰頂絕銳,狀猶建瓶,昂伏《乾》《坎》之間,縣治倚之,龍津之水出焉。

五坡嶺 在銀瓶山前二里,有文丞相祠。西保障 在銀瓶山西。岡巒層複,環衛邑之十里。

佛子嶺 在西保障下。踰嶺而西四十里,曰「蜈蚣口。」

大蹊嶺 在蜈蚣口六十里。

羊踶嶺 在大蹊嶺下。明正德中,知縣楊繼榮甃石十餘里,以續前道。

楊安峒 在羊踶嶺西一百八十里。

鵝埠嶺 在楊安峒之西,北麓有溫泉。

神田嶂 在鵝埠嶺北,嶄絕險阨。

望雲嶺 在神田嶂之極,北嶺界長樂之境。五雲峒 去望雲嶺一百八十里,四山迴抱,如碧玉環,人處其中,不異盤谷。

東保障 在邑東二十里。高矗方峻,與西保嶂對峙。

龍山 去東保嶂二里,偃蹇蜿蜒,阨於龍津水口。頂有石刻云:「宋嘉定乙卯九月九日,盧少英、黃澄清率同官五人,泛菊酒於此。」 背有「龍山」 二字。

法留山 ,去龍山五十里,頂藏石室,寬幾丈。唐元和末,僧大顛居之。

旗峰 ,在法留山之極東二百二十里,狀如飛旐,半枕海山,是為縣治東鎮。西南方入貢,望此為識。

圭山 去旗峰二百五十里,甲子巡司直其下,有石屹立,象如執圭,故名。或曰:「湖中石浮水面如龜,故名龜山。」

小金籠山 :去邑東南十里。半山有泉甘潔,旱歲不竭。舟人賴之,稱為「聖井。」

大金籠山 :距邑八十里;為縣南鎮。以上二山,舊名大、小雞籠。宋端宗易大小金籠。《隋志》云:「海豐有黑龍山」 ,是也。

雙桂山 ,在縣正南五十里,以兩峰並秀,故名。「維水 」 因山皆南注。

龍津溪 :在邑東一百里。源自銀瓶山,東流至於小金籠,合赤岸大小液水為三江,邑田賦賴之。

赤岸河 去龍津溪十里,上有宋推官盧公墓道。其源一自激石,一自掘龍逕,合流會於青湖,岐流於新滘入於海。

和豐滘 在邑東南十里。

新滘 ,在邑東南二十五里。一望沃野,水道不通,蜑民有東西溪之別。宋師至,鑿通之。閩、廣販鹽,諸舶聚此。

東海滘 在邑東八十里。源於吉康羅溪,南流百里,派分為二,東流出迎仙橋,西流為沙塘溪入於海。

涌口 去東海滘九十里,源於黃泥坑,東合蜆溪諸水入於海。

甲子門水 距邑二百五十里。宋景炎丁丑,端宗浮海駐此。

小液溪 :在邑西二十里,源出馬鞍山。

大液溪 去小液溪三十里。源出小溪山南合流為田心溪,東會龍津諸水入於海。

鳳河溪 :去液溪百里,受石溪、鵝埠嶺諸水入於海。

麗江浦 在邑南八十里,又名長沙海口。受龍津、赤岸、大小液諸水入於海。

御宴潭 為麗江浦之下流。宋端宗錫宴此地。白沙湖 距邑東一百五十里。

桑洲湖 :距衛東五里。

大海 :在縣東南。東流閩、浙,南通島裔,抱縣治之半,其潮汐晝夜再至。

龍川縣

午丁山 在縣南十五里。尖峰插立。

丹鳳山 ,在縣南十五里,與午丁山接。

湖山 在嶅湖畔。僉事施儒築湖,因建湖亭,名曰《湖光》。

南山 隔江治之南,上有古寺,俯瞰江流,城闉在目,亦一麗景。僉事雍瀾、知縣袁光儒建「三賢祠。」

誥山 ,在邑後三里,形如誥軸。

東山 隔江治之東,隋大業建。寺與塔因山名寺,乃八景之一。

金魚山 在縣南三十里。每雨霖,岡阜皆籠雨色,獨此峰望之如雙魚,䰄鬣悉具,若騰躍狀。又名「丫髻。」

上蒙山 在縣南三十里。雲氣常蒙,乃名之。「玳瑁山 」 ,在縣東八十里通衢之山。相傳此中有黑石,白斑點似玳瑁。半山有岩,巖有仙女像,鄉人嘗賽禱。

大雪山   、小雪山 ,俱在西北一百十五里,冬雪彌月不消。

霍山 ,在縣東一百里。高七百餘丈,周七十里,平地突起,上有文殊巨跡,下有靈山寺基。峰巒巖 石,著名數十,太乙插天,甘泉時溢。傳云「秦時霍姓者多之藍橋,於此飛昇焉。」

白雲岩 ,在嶅山之陽,去縣八里,甚幽爽,內可容百十人。白雲嘗封之。

龍臺岩 去縣八里,八景之一。上有石如臺,望之煙樹微茫,全龍在目。內有觀音像,前有寺有池。《石刻》云:「紹興十九年二月乙卯,循守韓京勸農於此。」

「霍山岩 」 ,即霍山靈山寺,內有諸伽藍像及鐘鼓輪藏之類。夏秋之間,參禪者如市,旁邑士女競趨焉。

《太乙巖 》,在霍山之上,有《三清聖像》,又名「東極青華宮。」

「哲蹟岩 」 ,《靈山》之左,太乙之右也。內像王汝礪、朱何

雪霽峰 ,即嶅峰也。景曰嶅峰雪霽。天柱峰 在嶅山之西,一名金筆峰。《地理經》云:「邑後有此峰,主人高壽。」

天廚峰 ,在嶅山之左,特而秀者是也。「白雲洞 」 ,在嶅山之下,幽雅絕塵,笑語鏗若澗泉。會於龍潭,宋王尚書暨夫有倡和。今殘碑炯炯不可讀。

碧桃洞 在霍山之前,呂洞賓《舊遊》有「東風滯酒不歸去,老卻碧桃千樹花」 之句。

靈龜洞 ,在霍山中,仙女逕石孔邇焉,內極深邃,履之者別是一洞天,五石徑長丈餘,伸縮若龜狀,乃名。

黑猿洞 ,在靈山右。援石而上,一竅通焉。內石几,蘭桂之香,徹於四時。昔人遊霍山,留宿於此,見三黑猿,談笑自若,詩以紀之。

獅子石 在縣東五里江邊,以形似乃名。《地理經》謂之「天關。」

虎頭石 在西八里江邊,形如坐虎,仰視。《地理經》謂之「地軸。」

「天臺石 」 在嶅山頂上,平正十丈許,旁有水簾洞,有奇花異草及奕局。

天硯石 在嶅山天柱峰上,極圓,頂上有池注水,歲旱不乾。

《仙臺石 》在霍山頂上,飛雲最高處。

牛眠石 在縣東北二百餘里廣信都。內有岩。鄉人及海商建南海廣利王廟於上,祈禱輒應。東龍江 自安遠縣楊家寨至十一都,合西江,至東水與浰溪合,縈迴三百里,遶邑治而西抱,由河源以趨南海。《通志》云:「源出龍穴山,乃自其一支者言之。」

雷鄉水 即龍潭所出者,左從雲岩出,右從白雲坑出,皆注嶅湖,東與大江合。舊《志》曰:「雷鄉總名之。」 《通志》「出龍穴山」 ,即此。

羅浮水 從九連出,由龍南楊陂達烏虎鎮至龍川。

洪橋潭 在邑之西二里。宋紹興十七年,父老黎庚言:「二月初吉日,有黃龍白日昇天。」

溫泉 在縣西十里天柱峰之麓。有大石,下湧泉三穴,沸熱可熟,物非沃以別流,弗敢濯云。亦八景之一。

嶅湖 在城之西北,環五十畝,龍潭之水注焉。蘇潁濱築堤,引水灌於城池,導至東,以決於江,後以風水不利而填之。端平三年,循守宋某重修,鑿石渠於西,以瀉其潦。下有潭如月,名曰「秋月」 ,灌田百餘畝,宋元遞廢。明嘉靖初,僉事施儒

考證

力復之。四十二年,洪水衝決,湖廢。萬曆六年冬,知縣林庭植議復築之,并葺舊堤。因工費甚繫,未果。

柳塘 在縣北三里許。周圍八十餘畝,白雲岩水注焉。宋端平二年,郡守朱挺築堤取水,灌田三百餘畝,四圍栽柳,故名。

天湖 在邑後三里,平地中浸半畝許,水嘗清不竭。

犀牛池 ,在霍山頂上浮丘之境,水澄清一畝許,有石偃臥如犀,口嘗噴紫氣。

三沙洲 ,在東山下百步許,其色三,昔人目為「吳潛之靈跡。」

「蘇堤 」 即「蘇湖」 ,在嶅湖之東,蘇子由築。元至順二年堤潰後,水乃西,今復東注。

「趙王井 」 ,在廣孝寺內,味甚清,城西百家汲不竭。

育秀泉 在儒學東廡。明成化間,檢府張璘浚。一視泉在宮牆外。明萬曆己卯浚。

長樂縣

龍歸洞 ,在大望山西南。

「甘磚 」 自龍歸洞發脈,為樂之祖山。

橫坑 在大望山西南

《朝山 》自橫坑發脈。

霍山 ,自龍歸洞右折一臂,行十數里,巉巖高出雲表,而為長樂、龍興之巨鎮。

「相迎嶺 」 ,自甘磚迤邐而南。

馬牙石山 去相迎嶺數里,巍然而張者即此。仙掌山 ,去馬牙石山三里。

迎龍山 去仙掌山五里,迎龍山頓起而三,號曰「三台。」

紫金山 自三台中出,縣治扆之。

《五華 》自紫金山西出。

《東皋 》,自紫金山東出。

東嶽山 :在縣治之東。為縣治之青龍。

東山 :在縣治之東,為縣治外青龍。

天祖岡 去東山二里

黃沙嶂 去天祖岡二十里。

七都山 ,去黃沙嶂三十里。

梓皋山 ,去七都山四十里。

元帝山 在縣治西,縣治以「是山」 為白虎關。王嶺 在縣治西,縣治以「是嶺」 為外白虎。西林 在縣治西,縣治以「西林」 為近案。

仰止山 ,在縣西五里。

仙人嶂 :在縣治西三十五里。

羅經山 在縣治西五十里。《天羊丫》在焉。塔岡山 在縣治之南二里。舊傳,宋時有塔,及明萬曆年間建塔於上,為縣治第一重門戶。「弔鍾山 」 為縣治第二重門戶。

巖背嶺 :為縣治第三重門戶。

天柱山 ,在縣南九十里。其勢高聳,險道傾仄,絕頂可容千餘家。

壽春山 在縣治北,自三台山而後十里。樟樹塘山 在縣治北,與壽春山近。

中道山 :自樟樹塘山稍折而東。

增益嶂 :在縣治東南十里。

南塘嶂 在縣東南三十里。

牛岩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有坪二級,可容數百人。下有岩,避亂者多居之。

鵝公嶂 在縣東南六十里。

瀛山 :在縣治西南二里。

蒲石髻 在縣西南三十里。高聳插天,其上有泉,常溢下注。

巫峰 ,在縣西南四十里。怪石崔峨,上凌霄漢。天雲嶺 ,去縣六十里。

寶心嶂 ,去縣一百里。

洋田金榜石 ,脈自霍山來。

葛洲嶂 支分自相迎嶺,歷車塘而過墨湖,逆上,即此。

上桑山

「下桑山 ,過墨湖而順出」 ,即此二山。

九龍岡 在清溪

鳳坑山 :為縣龍之右障。

天羊丫 脈自橫坑來,歷兩頭塘入玳瑁山,即此。

漆木嶂 自天羊丫另分一枝而起,為是山石馬髻 由漆木嶂折五里,介在永安之境。聞麖嶂 亦與永安為界,舊名「簾紫嶂。」 宋文丞相駐兵於此,聞黃麖鳴,因徙南嶺而更今名。烏禽嶂 在黃麖山之南。葵頭嶂 與海豐為界。

七輋山 :在葵頭嶂之下。

嵩螺山 去七輋山二里,山巒聯屬,起於歸善、海豐,連於揭陽,終於潮州,此邦之巨鎮也。山有石,可以煮鐵,有爐在焉。

天堂山 ,與嵩螺山近。

紫棟山 ,去天堂山十里。

「龍絲嶂   」 、丁輋嶂   、大梧山 俱在烏禽嶂之北。

「大柏嶂 」 ,去簾紫嶂二十里。

桐梓嶂   、甘輋嶂 ,俱在石馬山東北五里。

貴人嶂 ,去甘輋嶂二里。

增大山 去貴人嶂二里。

高山寨 :在紫棟山之西北二十里。

騄驪山 ,去高山寨十里。

排嶺 在騄驪山之北,層巒疊嶂,環列如堵,其中沃野,彌望九十里,可與橫陂、水寨諸鄉比勝。大嶺 ,在排嶺之西。

北山 :在大嶺之西。此山環拱縣治之前,如大都嶂寶縣治學宮之遠,朝

《羅經》水 自崎嶺來,源出丫髻,歷天羊丫之麓,出石硿達於黃沙,而受石窟之注。

合水 由《羅經》水五里至於黃塘,受洋田銕場之注;合水而下,受葛洲之注。

清溪 去合水五里,其河稍深廣,而受雙頭之注。又十里達於高沙,而受大坑洞之注。又十里至曾岡,而受董源之注。至洪壇而受新河之注。新河 源出自中道山,東北一帶之水,舊自烏陂而南流,至塔岡山達於河。明嘉靖初年,施兵憲引水道向西而來,環抱縣治,而為合襟之水。於《形家》有合與新河并流,故曰新河。稍下一里,則合大田、官田、薑輋、長埔、白𣵡、黃埔諸水而朝於縣治塔岡,實砥柱焉。

李大塘 :去縣治十里。其源亦通新河。

練溪 去李大塘十里,受黃沙嶂之注。

黃龍 去練溪十里,受洛溪流洞之水。又十里,則七都大匯華陽、龍村諸水,循梓皋而受油田之水。經十餘里至水口,再匯興寧之水,而達於程鄉,入於潮州。

米潭 水自華陽來,發源於永安上鎮,則秋溪之水赴焉。由米潭十里而受小莂之注,又三里而受大莂之注,又十里而受琴口之注,簥溪 去琴口五里受溜砂之注。

梅林 去簥溪三里,受高陽坑之注。

陂下 去梅林十里,受飯蘿寨之注。

鍋口 去陂下十五里。受「棉洋」 之注。

「橫流」 渡 ,去鍋口一里,受《周江》之注。

望春洋 去橫流渡二里,受濮溪之注。

葵潭 去望春洋十里,受《大都》之注。

池溪 去葵潭十里,受排嶺之注。

葉河 去池溪十里,受小都之注。又二十里過水寨,匯於七都。

洋頭 水自龍村來,源發於永安之龍窩,自官山漲而趨三十里,至此受南嶺之注,又十里受大梧之注。

小陽溪 去大梧三十里,受蕭枋南洞之注。石溪 去小陽溪十里,受葵埔之注;又三十里達於琴口,而與華陽之水匯。

鹿坑泉 :在縣治東北二里。今為泮池活水者是。

金雞泉 在縣西二里。初,邑人於此見金雞,掘地得泉,掬而飲之,可以愈疾。

「碧泉 」 ,在禪定寺後。

冷泉 在縣南四十里。甘而潔,灌田可百畝。鷂子嶂 ,在縣東南三十里。

橫陂 在縣東南五十里。

下埠 在縣東南六十里。

排嶺 在縣東南七十里。

大渡 在縣東一百里

嵩口 在縣西二十里。以上六處俱係溫泉。龍潭 在縣西二十里。

弔鐘潭 在縣南五里。舊傳有鐘飛墜於此,故名。

米潭 在縣南一百餘里。其旁多石,舊傳「石中出米」 ,故名。

獅子潭 在縣東南七十里。以潭上石有肖獅子者。

籠潭 :在縣東六十里。

亂石陂 灌田三百餘畝。

木頭坪陂 :灌田二百餘畝。

烏陂 ,在城東三里,灌田可六百畝。

「赤陂 」 ,在烏陂下,舊可灌田三百畝,近人多以

為宅場塘圃,最易崩而難築。

狗陂 在練溪,灌田四百餘畝。

老陂 在山泉洞,灌田五百餘畝。

曲塘 ,在縣南六十里,灌田五百餘畝。

車塘 在下埠,灌田三百餘畝。

龍塘 在縣東北五里。灌田三百畝。

高塘 在縣東,灌田四十餘畝。

張大塘 在縣西三里。灌田百餘畝。近洪水衝崩,砂壅未墾。清溪亦有張大塘,灌田五百畝。蓮塘 在縣東南四里,灌田二百畝。

高坑圳 ,在縣東南五里,灌田二百畝。

古塘 在縣西南,灌田百餘畝。

大新塘 在縣西三里,灌田二百畝。

黃泥陂 :在高竹園,灌田四百餘畝。

陳岡圳 ,在縣南十五里,灌田千餘畝。

周瑄圳 ,在縣南五十里。泉流三十里,灌田萬餘畝。乃瑄夢神授用穀五千石開鑿而成,其利最普。

學宮井 原在鄉賢名宦祠前,今祠前無井東之井 ,在文昌閣前。

西之井 在西廡後,訓導柴為光鑿。

曾公井 在十字街之南。邑人曾昇鑿,故名「鐵井 。」 在南門內街。城陷後填塞。

東嶽井 在宮內

「榕城井 」 在察院右街。

舊道前井 「明崇禎五年募眾重修砌。」

新道前井 明萬曆三十四年鑿。

城隍廟井 :城破已廢。康熙元年,典史余廷芳開浚。

《北山井 》邑中惟此井泉,四時不竭而甘,最宜烹茶。

北門外井 明天啟四年,邑民葉應陽捐金鑿砌一方,取汲稱便。

黃井 ,以水出黃色,故名。

舊學地井 順治五年邑人戴耀台修浚。辰字街井  。古榕井。

興寧縣

大望山 為北條東境之首。惠、潮二郡之祖。自大帽山來,東界程鄉,北連安遠,在縣北九十里龍絲嶂 由大望東折而南,危崖絕巘,攢簇南奔,委蛇而下,結為縣治。

寶龍山 在龍絲嶂東南十里,去縣北八十里。鐵山嶂 在縣東七十里,五峰奇削如筆,高出群山。

石馬洞山 在縣東六十里,有巨石類馬,故名。其洞有通天、蠟燭山,為石馬洞《文筆》。雷公山,何南鳳嘗遊玩,號曰「雷山道人。」

寶山 在石馬洞東二十里。高六十餘丈,圍三十里,勢若樹屏,峻極霄漢。唐常袞除潮州刺史過此,後入相,名丞相嶺。旁有一峰,名黃牛嶺。旗頭嶂 在寶山之西南,有寨。

麻竹頂 在縣東二十里。

烏石砦

和山 在縣東十里。有麻石岩,邑進士王天與有《記》。

羊頭嶺 在縣東五里

佛子嶺 在縣北一里。邑之少祖山也。

河西塘嶺 在和山之北。

黃公嶺 在東門一里。明國學黃志逵居此,人服其為人,因以名焉。俗呼為「黃嶺。」 舊有迎春亭、天錫圍 ,在羊頭嶺之東。

大信山 :在大望之西。

楊梅砦 在大信山之西南,去縣北九十里。為潮惠分水凹。

羅岡 在縣北八十里

上下藍 在縣北七十里,一名《甘村石》。

黃渡水山 :在縣北六十里。

潭坑逕山 在縣北四十里。有紗帽石、獅子石、國泰岩。

合水山 ,在縣北三十里。

龍歸洞山 :在大信山之東。昔有龍歸於此,因名。下有龍潭,禱雨輒應。

岡背山 在縣北四十里。有王彥嶂。

牛池頭山 :在縣北三十里。

螺坑嶂 在縣東北二十里。山峰相聯,勢如飛動,出結大龍田。《一方》。

羊子嶺 ,在縣東十餘里。有烏仙岩,嶺狀如羊,故名。

走馬嶺 在縣東八里

大龍田 在縣北二十里。有九十九墩。舊議建邑,未就。

雞靈山 在縣東四十里。自寶山分來,起筆子屻、雞谷笄復突起。此山近觀則層巒峭壁,遠觀則高聳插天,為邑第一文峰。宋羅孟郊讀書神光,嘗遙聽此山《雞鳴八景》所稱「雞鳴,春曉」 也。旁有一峰次之。山頂有寺,寺有高奕大王,祈雨屢應。

跌馬砦 在縣東三十里。

麻背嶺 在縣東十里

小洋,下 。在縣下東廂十里。

長陂嶺 在邑東南五里。宋羅孟郊讀書處。「羅壩 」 、孟郊墓在此。

蓮塘鋪山 :在羅壩之東。

石鼓山 上有寺

盤古石山 在縣東十里。相傳仙人奕棋,其上有坐痕。

錦洞山 :在盤古石山之東。

毛公山 在縣下東廂二十里。有寨。

東寺山 在縣南三十里。

添子屻 在縣南四十餘里。

小峰 在縣南五十餘里。

龍母嶂山 ,在縣北八十餘里。峰連擁護,昔有寺,今毀為壇。遇旱禱雨屢應。

大坪山 :在縣西五十里。

黃茅嶂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上有蝦蟆石。烏池山 ,在縣西二十餘里。

羊陂山 在縣西四十里。

吉湖山 在縣西二十里,俗名「湯湖。」平原中南北二墩,北少伏而南昂,相去二百尺,中斷以田。北墩亂石,齒齒泉發,石竇氣蒸。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不可嚮邇。鄉人溝流十尺,鑿池燖盥,南墩如岩,岩半一竇,泉流洶洶,熱如北墩,岩中翻沸如釜,

麻嶺 在縣西十五里

洛洞山 ,在縣西二十餘里。

洋塘寨山 在縣西十里,山下曰「竹山。」

「翔鳳山 」 即《洋塘寨》最高處。

黃土嶺 在縣西十五里,興長分界,今中道亭最高處。

梅子山 在縣西十里

神光山 在縣南十里。形似展旗,為邑之挂榜山。昔羅孟郊讀書於此,見五色光氣。

貴人山 在縣南十里。狀似人形秀美。

羅嶺 在縣南七里。相傳孟郊家此地云。鼓角嶂山 在縣南二十里。其形兩丫如蝶,一名「蝴蝶山。」

湯湖山 ,在縣南二十餘里。

黃峒山 在縣南三十里。

美女石山 在城南六十里水口溪中,二石壁立如美人,俗呼鯉魚石。

羅浮司杜曲河 在縣北。水自安遠尋鄔堡東來一百五十里,至此西流,名曰「赤石渡」 ,又西南流,名曰「河明潭」 ,入龍川。

黃沙溪 在縣北。水自西南來,環繞於十三都之西,合西北羅浮水會此。

雙溪頭 在縣北。水自羅浮、高坑、朱坊三水會於此,流入於龍川河、明潭,特達於惠郡,而逕心、萊、輋之水則外附程鄉,其他皆輸西河以入潮郡焉。

西河 ,一謂之「通海河」 ,其源有二:一出羅岡,一出龍歸洞,至合水而二流始合焉。又南流十里,李田之河自西來入焉。南至曲塘,石馬之河自東來入焉。南至馬頭圍,蓮陂之水自東來入焉。南至張陂,瀝涼溪之水自東來入焉。南流,美女砦,洋步、麻嶺、洛洞諸水自西來入焉。南至三聖宮,竹山、曾坑等水自西來入焉。南至西河橋,金帶橋之水自東來入焉。環繞城下,是為「西河。」 南流矮岡,黃產橋之外自西來入焉。南流竹子邏,遠安溪之水自西來入焉。南至長壩,洋湖溪之水自東來入焉。南至羅壩,橫湖溪之水自西來入焉。至瞻岡渡,黃陂之水自東來入焉。又至圍子壩,篤坡之水自東來入焉。南至泥陂,鴨湖隴自西來入焉。至湖坊渡,湯湖之水自西來入焉。南至船岡,添坑之水自東來入焉。至黃泥田,黃竹溪之水自西來入焉。南至水口,會長樂河,其上堡溪之水自北來會其博溪、中堡、下堡之水皆北入大河達於海。

大望山之水 下流蓮湖與溪尾水合為「羅岡水源。」

溫公溪 :源出寶龍山,南流至黃坑尾禾村始至此,為龍歸洞水源之一。

鐵冶水 在鐵山嶂下,為石馬溪水源。

石馬洞水 ,一源箭竹頂,高子潭,一源官田至。

香爐寨與鐵冶水合,歷水陂、軍陂至曲塘,至石馬溪口入於河。

寶山之水 西流經和山陂子角等處,支數流灌溉甚溥。一自和山分為合溪,歷和興圍入經流一分為石溪,至黃沙橋,入老虎陂,合涼溪水,至張陂瀝入於河。一分為湖陂,流社竹頭入灌水塘溝,至老塔下入河。一自曲尺陂流至東安溪,入壕塘,出金帶橋入河。其經流徑至洋湖橋,合眾陂、新陂肚水,至長壩入河,流灌東北五里內皆一水也,小水惟寶山為大。

《斬林尾 》水出麻竹頂,為涼溪水源。

分水凹 水流至半逕,合大望溪尾、官庄水、石灰潭 水,自羅岡略通小舟,吳田溪水會合於上下藍

《金坑水 》會於黃渡水之山。

大坪水 自西北大塘來,會於潭坑逕之山龍歸水 與合水會,為羅岡河經流。

龍歸洞水 ,其源有二:一自大望山寶龍南流黃坑尾,近平遠界,至溫公溪。一自龍絲嶂流白沙溪,經禾村,與龍潭水合而為河。

大坪湖

蚌湖 :俱在岡背山下。

下崆溪 ,在牛池頭山下。發源水羅塘,至牛牯潭入合水。此為龍歸洞河道。

蓮陂水 出大龍田,所經至馬頭圍入河。雞靈山水 流白沙灘至添坑,經流船岡入於河,為添坑溪源。

黃陂水 發源於跌馬砦之山,經流至徐湖嶺,會沿陂入河。

蓮塘水 發源虎尾坑,經流瀝陂入篤陂溪。「湖陂水 」 發源於錦洞山,至圍子壩,會石陂水流入河。

大坪山水 發源橫岡口,上通舟流至李田入河。

《烏池山水 》,發源龍川上黃坑,流至李田入於河。

《洋步》溪 流至《美女砦》入河。

《麻嶺水 》,發源苦竹逕,經新陂橋至美女砦,入於河。

洛洞水 ,發源石頭坑,於長樂董源界中,經林陂橋至美女砦入於河。

竹山溪 :發源曾坑,流至黃土陂,經三聖宮而入於河。

雁池 按:《明一統志》「池在邑西十里,或云在黃土嶺之側,今無考。」

曾坑水 發源黃土嶺,東流經黃產橋入於河。《安溪水 》自大魚塘東流十二排,北流至梅子山,經流竹子邏入於河。

墨池 在縣南十里。孟郊事母至孝,嘗釣魚餉母。池有一泉,清冽異常,孟郊書法精妙,滌硯於池,池水盡黑,因名「墨池。」

橫湖渡 在羅嶺東。相傳孟郊母孕時過此,無人,舟自橫渡,有水上合打石坑、墨池等水入於河。

鼓角嶂水 合新嶺、官陂諸水,至鴨湖隴入河。黃坰山水 出黃竹山,流至黃泥田,入於河。湯溪溫泉 ,在縣南二十餘里,廣可百尺,低窊三四尺。天旱鄉人導其水南流,遠則涼矣,脈發泥沙中,孔如蟹眼,凡百湧出。舉人王若水世居此,其水源發於長樂黃泥𡏬,經黃村下湖坊入於河。

吉湖溫泉 在縣西二十里。

甲湖溫泉 在縣南二十里。康熙元年,范學正鑿得溫泉,時出不竭。砌方池,廣二丈,鄉人咸浴其處,常流灌田。

甘塘 在縣西十里

灌水塘 在縣北五里

潮臂塘 在縣東十里

古塘 在縣北六里

楓樹塘 在縣北二十里。

李大塘 在縣西二十里。

燕塘 在縣北十里

羅大塘 在縣北四十里。

蓮塘 在縣西五里。常產異蓮。

藍塘 在縣南三十里

李牙塘 在縣東三十里。

白水塘 在縣西二十里。

石:請幫助識別此字。塘, 在縣東十里,地名「黃陂。」冷水井, 在縣北十餘里。其水極冷,四時皆然,灌田百頃。

寒泉井 ,在縣西十里。鄉人導之溉田,其泉不

《竭古寺寒泉》。即此。

蓮泉井 在縣東二十里黃安坑內。甘而不竭,可溉一坑之田。

連平州

鳳凰嶂 即州治少祖山。翩翩霞舉,勢若鳴鳳,列為後屏。舊名雞公嶂,易以今名。城北門題曰「起鳳」 ,義取諸此。

仙塔山 方正端凝,為州治。案山兩水環抱,至山麓會合。上有古塔遺址,俗呼「仙人塔腳。」 聖蹟巖 在內管,距州十里。洞口崎嶇,一夫當關,萬人辟易。後有幽徑,直出藍洲上竅虛明,可以遠眺。水從洞中出,窮冬不涸,可容數百人。土人避亂多居之。

石亞山 :在銀梅鋪,黃茅𤲞秀插雲端。相傳,廣州府龍脈由此發祖。

通天巖 在銀梅鋪塘閘洞中,清虛可擬四明。石人嶂 在惠化圖麻陂地,去城三里,有振衣千仞之勢。山麓巨潭,清流瀠洄,突起一石,端平可觀,上有對奕仙跡。

猴子嶺 去城二十五里,走《忠信圖》必由之路。林木蓊茂,溪流有聲,險如猿攀。今闢路山腰,行人便之。

十二排 在城北,由忠信正道,山險崎嶇,盤桓三十餘里。

巖坡嶺 在城西十五里。入銀梅路,險阻。聯雲:「俯視萬山,用石結砌,往來稱便。」

九連大山 去城三十里。珠聯萬山,環通九縣,故名。

東挑逕 ,距城七十里,長二十五里,通江西龍南。

龍巖潭 :在銀梅鋪,去城三十里許。潭內伏真龍,土人禱雨,以鐵器投之。須臾大雨驟至,每求必應。

密溪水 自翁源楊梅坪發源,環繞州城右側,至合水墟與麻陂水合流南下,經百口塘錫場,直抵河源大江。

麻陂水 ,在翁源分水坳起,經九峰庵,環繞州城左畔,至合水墟,會南下通惠水。

內管水 源濬龍南曲尺巷,經中村古坑,由上坪至內管,出大席水口,與長寧縣水合入河源江。

忠信水 ,九連社發源。經野鴨潭,由忠信司前至夾江,與長寧水合流入于河。

銀梅水 楊梅坪發源,由牛嶺水經蓮塘英村至南鋪,通英德縣大河,出三水直抵廣州府赴省,會于南鋪,登蓬船順流甚便。

河源縣

桂山 ,在縣西一十五里。

梧桐山 在縣東八里

鳳凰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

逍遙巖 在縣南五里

通天巖 在縣北十里

三王石 在縣南五里。何真營兵於此。

將軍石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

戈羅山 ,在縣北一百一十里。

新豐江 自連平來,繞縣後。

槎江 自龍川來

浸珠湖 ,在縣南五里,四時不竭,莫知其深,《和平縣》。

紗帽山 在縣治東南,隔溪十里許,與縣治對峙,形如紗帽。

印山 :在縣治南,隔溪半里許,與文廟對峙,平圓如印。

東山 :在縣治東,隔溪半里許。高百餘丈,周圍三里餘。其脈自仙女嶂來,形如豎旗。

烏虎山 ,在縣東北六十里,一名烏虎鎮。山脈自紫雲山來,其形如虎。

紫雲山 ,在縣東北六十里。巖中有丹龜仙跡,山頂朝夕有紫雲氣。

羊角山 ,在縣西北九十里,形如豎旗。夜靜,鄉人或聞山中有金鼓聲,金則兵起,鼓則兵息,歷歷有驗云。

九連山 在縣西北一百里。高峻遼遠,林木叢密,其巔有田塘,乃名山也。按「九連」 之名,不知何義。舊云東連龍川河源,南連博羅、增城、龍門、從化,西連翁源、乳源,北連江西、龍南,界連九縣,故名。九連,乃岑岡隘口。

丫髻山 ,在縣西十里,餘脈自五花嶂來,形如雙髻。

雪山嶂 在縣東六十里,與紫雲山並峙,形如翠屏,至冬雪積,彌月不消。

考證

仙女嶂 在縣東五十里,脈自紫雲山來,上有奇石,形如仙女,石上有人跡。俗云:「歲旱,鄉人具牲醴禱神,以毛血和泥沙塗其跡,須臾雲雨驟作,洗去泥沙即止。」 入八景仙女靈石。

五花嶂 ,在縣北十五里,高約八百餘丈,周圍一百餘里,脈同紫雲嶂,四季常有五色花草,遠瞻若列錦然,入「八景《五花毓秀》。」

觀音嶂 在縣南四十里。脈從青草洲來,巖前叢生觀音竹,山頂形勢遠觀,若觀音坐焉。蠟燭峰 在縣北七十里,岑岡尖聳,如燭龍。歸巖 在浰頭曲潭。巖口寬丈餘,深入不可測,中有水流出,可灌田五、六頃。巖中幽暗,凡入者秉火。循水旁岐路,高低崎曲而行寬處可容五人,窄處只容兩人,鄉人又名「陰府岩。」

聖跡巖 一名「燕子巖」 ,在《惠化都》縣西北一百五十里。其巖寬廣深遠,可藏五百餘人,地方有警,鄉人入此巖避亂,又名「避世巖」 ,四時有燕子作巢于巖畔。

鷹弔嶺 在縣東十里,脈自仙女嶂來。嶺上路西通于縣,東南通彭鎮,至東水往龍川。

驢子嶺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官路經此,東抵本縣永豐,西抵河源大湖忠信都。

合水口 發源自江西龍南縣之牛岡峒,經浰頭八十里,至縣東南十二里,會大江入于海。鐵潭 在縣西南三里,發源自湯坊五花嶂,經縣前至潭及合水,會浰水由龍川南入于海。湯坊水 在縣東北二十里,其源自漆木凹,分東西二河,經縣前至合水,會浰水南下九龍,合彭鎮、古鎮水,由龍川入於海。

平虎鎮水 在縣東八十里。源自紫雲嶂來,會龍南、安遠、地方諸小水,至東水合和平水,經龍川入於海。

「古鎮」 溫泉 出古鎮。

漆木溫泉 出湯坊

熱水泉 出新峒

「滾水泉 」 ,出馬塘。

湯坊水 ,源出漆木凹,灌溉赤嶺、合水塘、石坑等處田。

車頭水 :源出大門山,灌溉石井、薄荷塘等處田。

週田坑水 :源出五花嶂,灌溉週田坑、葛藤坪等處田。

趙田水 ,源出犁頭寨社山裏,灌溉趙田、塔岡、司前等處田。

大樓水 ,源出五花嶂,灌溉大樓、小溪等處田。平虎鎮水 ,源出紫雲山,灌溉平虎鎮田。黃沙水 ,源出李磜,灌溉郭公坑、楊村、蕉坑等處田。

那尾水 :源出九十九磜,灌溉陳地逕、那尾水口等處田。

均坑水 ,源出神女嶂,至神前,入縣前大江,灌溉均坑、烏石頭、新村、神前等處田。

老虎坑水 ,源出白水磜,至東壩神前,入縣前大江,灌溉老虎坑、欖嶺、樹下等處田。

「活民甘泉 」 在西城內。明正德十六年四月築城工完,賊首謝鳳勝等千餘攻圍城池三日,兵夫渴甚,溝池穢水俱飲盡。有董役省祭陳震等率鄉耆人等禱而鑿井,掘地丈餘,清泉湧出,渴者飲之立蘇,至今汲取不竭。。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