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乾象典/第033卷

曆象彙編 乾象典 第三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三十三卷
曆象彙編 乾象典 第三十四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乾象典

 第三十三卷目錄

 日部總論

  漢王充論衡說日篇

  唐丘光庭兼明書日遠近

  明章潢圖書編日遠近大小說

 日部藝文一

  十日贊          晉郭璞

  日賦           唐李邕

  前題            李為

  前題           王捧珪

  寅賓出日賦         王儲

  前題           獨狐授

  前題           袁同直

  前題            周謂

  日浴咸池賦         柳喜

  日中烏賦          康僚

  野人獻日賦        歐陽玭

  羿射九日賦         周鍼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    闕名

  海日照三神山賦      紇干俞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    王起

  冬日可愛賦         席夔

  前題            齊映

  夏日可畏賦         賈嵩

  秋陽賦          宋蘇軾

  日賦            吳淑

  日方升賦        明李維楨

  前題           沈一貫

  前題           王家屏

  秋日懸清光賦       唐文獻

  日方升賦         徐顯卿

乾象典第三十三卷

日部總論

编辑

王充論衡

编辑

《說日篇》

编辑

儒者曰:「日朝見,出陰中;暮不見,入陰中。陰氣晦冥,故 沒不見。」如實論之,不出入陰中。何以效之?夫夜,陰也, 氣亦晦冥,或夜舉火者,光不滅焉。夜之陰,北方之陰 也,朝出日入所舉之火也。火夜舉,光不滅。日暮入,獨 不見,非氣驗也。夫觀冬日之出入,朝出東南,暮入西 南。東南、西南非陰,何故謂之出入陰中?且夫星小猶 見,日大反滅。世儒之論,竟虛妄也。儒者曰:「冬日短,夏 日長,亦復以陰陽。夏時陽氣多,陰氣少,陽氣光明,與 日同耀,故日出輒無障蔽。冬陰氣晦冥,掩日之光,日 雖出,猶隱不見,故冬日日短,陰多陽少,與夏相反。」如 實論之,日之長短,不以陰陽,何以驗之?復以北方之 星,北方之陰,日之陰也。北方之陰,不「蔽星光,冬日之 陰,何故猶滅日明?」由此言之,以陰陽說者,失其實矣。 實者,夏時日在東井,冬時日在牽牛。牽牛去極遠,故 日道短;東井近極,故日道長。夏北至東井,冬南至牽 牛,故冬夏節極,皆謂之至;春秋未至,故謂之分。或曰: 「夏時陽氣盛,陽氣在南方,故天舉而高。冬時陽氣衰, 天抑而下。高則日道多,故日長;下則日道少,故日短 也。」日陽氣盛,天南方舉,而日道長,月亦當復長。案夏 日長之時,日出東北而月出東南。冬日短之時,日出 東南,月出東北。如夏時天舉南方,日月當俱出東北, 冬時天復下,日月亦當俱出東南。由此言之,夏時天 不舉南方,冬時天不抑下也。然則夏日之長也,其所 出之「星在北方也;冬日之短也,其所出之星在南方 也。」問曰:「當夏五月日長之時,在東井,東井近極,故日 道長。今案察五月之時,日出于寅,入於戌。日道長,去 人遠,何以得見其出於寅,入於戌乎?日東井之時,去 人極近。夫東井近極,若極旋轉,人常見之矣。使東井 在極旁側,得無夜常為晝乎?日晝行十六」分,人常見 之,不復出入焉。儒者或曰:「日月有九道,故曰日行有 近遠,晝夜有長短也。夫復五月之時,晝十一分,夜五 分,六月晝十分,夜六分。從六月往至十一月,月減一 分,此則日行月從一分道也。歲日行天十六道也,豈 徒九道?」或曰:「天高南方,下北方。日出高故見,入下故 不見。天之居若倚蓋矣,故」極在人之北,是其效也。極 其天下之中,今在人北,其若倚蓋明矣。日明既以倚 蓋喻,當若蓋之形也。極星在上之北,若蓋之葆矣。其 下之南,有若蓋之莖者,正何所乎?夫取蓋倚於地不 能運,立而樹之,然後能轉。今天運轉其北際,不著地 者觸礙,何以能行?由此言之,天不若倚蓋之狀,日之 出入,不隨天高下明矣。或曰:「天北際下地中,日隨天而入地,地密障隱,故人不見。」然天地夫婦也,合為一 體,天在地中,地與天合,天地井氣,故能生物。北方陰 也,合體并氣,故居北方。天運行於地中乎?不則北方 之地,低下而不平也。如審運行地中,鑿地一丈,轉見 水源,天行地中,出入水中乎?如北方低下不平,是則 九川北注,不得盈滿也。實者天不在地中,日亦不隨 天隱,天平正與地無異。然而日出上、日入下者,隨天 轉運,視天若覆盆之狀,故視日上下然,似若出入地 中矣。然則日之出近也,其人遠不復見,故謂之入;運 見于東方近,故謂之出。何以驗之?繫明月之珠于車 蓋之橑,轉而旋之。明月之珠旋邪?人望不過十里,天 地合矣。遠,非合也。今視日入,非入也,亦遠也。當日入 西方之時,其下民亦將謂之日中。從日入之下東望, 今之天下,或時亦天地合。如是方天下在南方也。故 日出于東方,入于北方之地。日出北方,入于南方,各 于近者為出,遠者為入,實者不入遠矣。臨大澤之濱, 望四邊之際,與天屬,其實不屬。遠若屬矣,日以遠為 入,澤以遠為屬,其實一也。澤際有陸,人望而不見,陸 在察之若望,日亦在,視之若入,皆遠之故也。太山之 高,參天入雲,去之百里,不見埵塊。夫去百里不見太 山,况日去人以萬里數乎?太山之驗,則既明矣。試使 一人把大炬火夜行于道,平易無險,去人不一里,火 「光滅矣,非滅也,遠也。今日西轉不復見者,非入也。」問 曰:「天平正,與地無異。今仰觀天,觀日月之行,天高南 方下北方,何也?」曰:「方今天下在東南之上,視天若高, 日月道,在人之南。今天下在日月道下,故觀日月之 行,若高南下北也。何以驗之?即天高,南方之星亦當 高。今視南方之星低下,天復低南方」乎?夫視天之居, 近者則高,遠則下焉。極北方之民以為高,南方為下。 極東極西亦如此焉。皆以近者為高,遠者為下。從北 塞下,近仰視斗極,且在人上。匈奴之北,地之邊陲,北 上視天,天云有下字「復高北下南,日月之道,亦在其上。立 太山之上太山高,去下十里太山下。」夫天之高下,猶 人之察太山也,平正四方中央,高下皆同。今望天之 四邊若下者,非也,遠也。非徒下若合矣。儒者或以旦 暮日出入為近,日中為遠,或以日中為近,日出入為 遠。其以日出入為近,日中為遠者,見日出入時大,日 中時小也。察物近則大,遠則小,故日出入為近,日中 為遠也。其以日出入為遠,日中時為近者,見日中時 溫,日出入時寒也。夫火光近人則溫,遠人則寒,故以 日中為近,日出入為遠也。二論各有所見,故是非曲 直,未有所定。如實論之,日中近而日出入遠。何以驗 之?以植竿于屋下,夫屋高三丈,竿于屋棟之下,正而 「樹之上扣棟,下抵地,是以屋棟去地三丈。如旁邪倚 之,則竿末旁跌,不得扣棟,是為去地過三丈也。日中 時,日正在天上,猶竿之正樹去地三丈也;日出入邪 在人旁,猶竿之旁跌去地過三丈也。夫如是,日中為 近,出入為遠」,可知明矣。試復以屋中堂而坐一人,一 人行於屋上,其行中屋之時,正在坐「人之上,是為屋 上之人與屋下坐人相去三丈矣。如屋上人在東危 若西《危》上,其與屋下坐人相去過三丈矣,日中時猶 人正在屋上矣,其始出與入猶人在東危與西危也。 日中去人近故溫,日出入遠故寒。然則日中時日小, 其出入時大」者,日中光明故小,其出入時光暗故大。 猶晝日察火光小,夜察之,火光大也。既以火為效,又 以星為驗。晝日星不見者,光耀滅之也;夜無光耀,星 乃見。夫日月,星之類也。平旦日入,光銷,故視大也。儒 者論日,旦出扶桑,暮入細柳。扶桑,東方地;細柳,西方 野也。桑柳,天地之際,日月常所出入之處。問曰:「歲二 月八月時,日出正東,日入正西,可謂日出於扶桑,入 於細柳。」今夏日長之時,日出於東北,入於西北;冬日 短之時,日出東南,入於西南。冬與夏日之出入,在於 四隅,扶桑細柳,正在何所乎?所論之言,猶謂《春秋》,不 謂冬與夏也。如實論之,日不出于扶桑,入于細柳,何 以驗之?隨天而轉,近則見,遠則不見,當在扶桑、細柳 之時。從扶桑、細柳之民,謂之日中之時;從「扶桑細柳 察之,或時為日出入。若以其上者為中,旁則為旦夕, 安得出于扶桑入細柳?」《儒者論》曰:「天左旋,日月之行, 不繫于天,各自旋轉。」難之曰:「使日月自行,不繫于天, 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當日月出時,當進而東旋,何 還始西轉繫于天,隨天四時轉行也。其喻若蟻行于 磑上,日月行遲,天行疾,天」持日月轉,故日月實東行 而反西旋也。

或問:「日月天皆行,行度不同,三者舒疾,驗之人物,為 以何喻?」曰:「天,日行一周,日行一度,二千里。日晝行千 里,夜行千里。麒麟晝日亦行千里。然則日行舒疾,與 麒麟之步相類似也。月行十三度,十度二萬里,三度 六千里。月一旦夜行二萬六千里,與晨鳧飛相類似 也。天行三百六十五度,積凡七十三萬里也。其行甚」 疾,無以為驗,當與陶鈞之運,弩矢之流相類。似乎?天

行已疾,去人高遠,視之若遲,蓋望遠物者,動若不動
考證
行若不行。何以驗之?乘船江海之中,順風而驅,近嵐

則行疾,遠岸則行遲,船行一實也。或疾或遲,遠近之 視使之然也。仰視天之運,不若麒麟負日而馳,皆暮 而日在其前。何則?麒麟近而日遠也。遠則若遲,近則 若疾,六萬里之程,難以得運行之實也。

儒者說曰:日行一度,天一日一夜行三百六十五度。 天左行,日月右行,與天相迎問。日月之行也,繫著于 天也。日月附天而行,不直行也。何以言之?《易》曰:「日月 星辰麗乎天,百果草木麗于土。」麗者,附也。附天所行, 若人附地而圓行,其取喻若蟻行于磑上焉。

問曰:「何知不離天,直自行也。如日能直自行,當自東 行,無為隨天而西轉也。月行與日同行,皆附天,何以 驗之?驗之以雲雲不附天,常止于所處。使不附天,亦 當自止其處。由此言之,日行附天明矣。」問曰:「日,火也。 火在地不行,日在天,何以為行?」曰:「附天之氣行,附地 之氣不行。火附地,地不行,故火不行。」難曰:「附地之氣 不行,水何以行?」曰:「水之行也,東流入海也。西北方高, 東南方下,水性歸下,猶火性趨高也。使地不高西方, 則水亦不東流。」難曰:「附地之氣不行,人附地何以行?」 曰:「人之行,求有為也。人道有為,故行求。古者質朴,鄰 國接境,雞犬之聲相聞,終身不相往來焉。」難曰:「附天 之氣行,列星亦何以不行?」曰:「列星著天,天已行也,隨 天而轉,是亦行也。」難曰:「人道有為,故行,天道無為何 行?」曰:「天之行也,施氣自然也。施氣則物自生,非故施 氣以生物也。不動氣,不施氣,不施物,不生,與人行異。 日月五星之行,皆施氣焉。」

儒者曰:「日中有三足烏,月中有兔蟾蜍。夫日者,天之 火也,與地之火無以異也。地火之中無生物,天火之 中何故有烏?火中無生物,生物入火中,燋爛而死焉, 烏安得立?夫月者,水也,水中有生物,非兔、蟾蜍也。兔 與蟾蜍,久在水中,無不死者。日月毀于天,螺蚌汨于 淵,同氣審矣。所謂兔蟾蜍者,豈反螺與蚌邪?」且問儒 者,「烏兔蟾蜍,死乎?生也如死,久在日月,燋枯腐朽如 生。日蝕時既,月晦常盞,烏兔蟾蜍皆何在?夫烏兔蟾 蜍,日月氣也,若人之腹臟,萬物之心膂也,月尚可察 也。人之察日,無不眩,不能知日,審何氣通而見其中 有物,名曰烏乎?審日不能見烏之形,通而能見,其足 有三乎?」此已非實。且聽儒者之言,蟲物非一,日中何 為有烏?月中何為有兔蟾蜍?儒者謂日蝕、月蝕也。彼 見日蝕常于晦朔,晦朔月與日合,故得蝕之。夫春秋 之時,日蝕多矣。經曰:「某月朔日有蝕之。」日有蝕之者, 未必月也。知月蝕之,何諱不言月?說日蝕之變,陽弱 陰強也。人物在世,氣力勁強,乃能乘凌。案月晦光既 朔則如盡,微弱甚矣,安得勝日?夫日之蝕,月蝕也。日 蝕謂月蝕之。月誰蝕之者?無蝕月也,月自損也。以月 論日,亦如日蝕,光自損也。大率四十一二月,日一食, 百八十日,月一蝕。蝕之皆有時,非時為變,及其為變, 氣自然也。日時晦朔,月復為之乎?夫日當實滿,以虧 為變,必謂有蝕之者。山崩地動,蝕者誰也?或說「日食 者,月」掩之也。日在上,月在下,障于日之形也。日月合 相襲,月在上,日在下者,不能掩日。日在上,月在日下, 障于日,月光掩日光,故謂之食也。障于月也,若陰雲 蔽日,月不見矣。其端合者,相食是也。其合相當如襲 辟者,日既是也。日月合于晦朔,天之常也。日食月掩 日光,非也。何以驗之?使日月合月掩日光,其初食崖, 當與旦復時易處。假令日在東,月在西,月之行疾東, 及日掩日崖,須臾過日,而東西崖初掩之處光當復, 東崖未掩者當復食。今察日之食,西崖光缺;其復也, 西崖光復過,掩東崖,復西崖,謂之合襲。相掩障如何? 儒者謂日月之體皆至圓,彼從下望見,其形若斗筐 之狀,狀如正圓,不如望遠光氣,氣不圓矣。夫日月不 圓,視若圓者,人遠也。何以驗之?夫日者,火之精也;月 者,水之精也。在地,水火不圓;在天,水火何故獨圓?日 月在天猶五星,五星猶列星。列星不圓,光耀若圓,去 人遠也。何以明之?《春秋》之時,星。霣《宋都》,就而視之,石 也,不圓。以星不圓,知日月、五星亦不圓也。

儒者說日及工伎之家,皆以日為一。《禹貢》《山海經》言 「日有十,在海外,東方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浴沐,水 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書》又言:「燭 十日」,堯時十日並出,萬物焦枯,堯上射十日,以故不 並一日見也。世俗又名甲乙為日,甲至癸凡十日。日 之有十,猶星之有五也。通人談士,歸于難知,不肯辨 明,是以文二《傳》而不定,世兩言而無主。誠實論之,且 無十焉。何以驗之?夫日猶月也,日而有十,月有十二 乎?星有五,五行之精,金木水火土各異光色。如日有 十,其氣必異。今觀日光,無有異者,察其小大,前後若 一,如審氣異,光色宜殊;如誠同氣,宜合為一,無為十 也。驗日陽遂,火從天來,日者,大火也,察火在地,一氣 也。地無十火,天安得十日?然則所謂十日者,始更自 有他物,光質如日之狀,居湯谷中,水時緣據扶桑,禹 益見之,則紀十日。數家度日之光,數日之質,刺徑千里。假令日出,是扶桑木上之日,扶桑木宜覆萬里,乃 能受之。何則?一日徑千里,十日宜萬里也。天之去人, 萬里餘也。仰察之,日「光眩耀,火光盛明,不能堪也。」便 日出是扶桑木上之日,禹益見之,不能知其為日也。 何則?仰察一日,日猶眩耀,况察十日乎?當禹益見之, 若斗筐之狀,故名之為日。夫火如斗筐,望六萬之形, 非就見之即察之體也。由此言之,禹益所見,意似日 非日也。天地之間,物氣相類,其實非者多。海外西南 有珠「樹焉,察之是珠,然非魚中之珠也。」夫十日之日, 猶珠樹之珠也。珠樹似珠非真珠,十日似日非實日 也。《淮南》見《山海經》,則虛言真人燭十日,妄紀堯時十 日並出。且日,火也,湯谷,水也,水火相賊,則十日浴于 湯谷,當滅敗焉。火燃木,扶桑木也,十日處其上,宜燋 枯焉。今浴湯谷而火不滅,登扶桑而枝不燋不枯,與 今日出同,不驗于五行,故知十日非真日也。且禹益 見十日之時,終不以夜,猶以晝也。則一日出,九日宜 留,安得俱出十日?如平旦日未出?且天行有度數,日 隨天轉行,安得留扶桑枝間浴湯谷之水乎?留則失 行度,行度差跌不相應矣。如行出之日與十日異,是 意似日而非日也。此下所言與日無涉今刪之

唐丘光庭兼明書

编辑

《日遠近》

编辑

《列子》云:「孔子出行,逢二小兒,爭論日之遠近,其一兒 曰:『日初出近,日中遠,何以知之?初出大,日中小,非近 大而遠小乎』?其一兒曰:『初出遠,日中近。何以知之?初 出涼,日中熱,非遠涼而近熱乎?各以此理質諸仲尼, 仲尼笑而不答。明曰:按天形如彈丸,陽城土圭,得地 之中,則日之初出與日之中,遠近均也。初出大,日中 小』」者,凡物平視之則大,仰視之則小,此乃視之有異 耳。「初出涼,日中熱」者,天氣不施故也。初出之時,中國 在日之西,故涼也;日中之時,中國當日之下,故熱也。 《易》曰:「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則孔子知之 矣。或曰:「孔子知之,何為不答也?」答曰:「仲尼祖述堯舜, 憲章文武,其道大德尊,豈與小兒街」談巷議乎?又六 合之外,非關教化者,仲尼棄而不論。故子路問事,鬼 神與死,皆不答也。且孔子纂《易》道以默入索,而不知 日之遠近乎?以其輕問,故笑而不答。或問曰:「子云陽 城土圭,得地之中,何為東海近而西海遠也?」答曰:「地 傾東南,垂入于海。今之海岸,求其海際,以人之所見, 謂之近耳。」

明章潢圖書編

编辑

《日遠近大小說》

编辑

「日乃太陽之精,貞明不息,而其體質本無增損,但象 一也。方其東升及將西沉時,乃覺其象頗大甚赤,至 中天則覺其象小而色稍淡,何也?」光一也,「方其升于 東方,但覺其光尚隱而物皆無影,其質尚暗而光不 爍目,及將西沉亦猶是也,惟中天則大明朗照,質亦 洞然而人不敢仰視,何也?」氣一也,夏則朝暮涼而午 「漸熱,冬則朝暮寒而午稍溫。」又何也?以予言之,其殆 精氣舒斂之不齊乎?嘗觀諸火矣,炭之方灼也,其體 色赤而其質暗,故其光亦不遍,及其昭明有融,而氣 燄爍人,則其色反淡矣。是故朝升暮沉,由于陽氣翕 聚。故其象之大也,色之赤也,光之隱而質之暗也,人 皆可以目而對之,猶方然之炭,其燄尚內聚而未之 散也。若中天之時,則陽氣已盡發散,故覺其象小色 淡光顯質朗而不敢凝眸仰視,猶火炭炎炎外爍,而 其內外洞明有如此耳,胡可盡歸于天體之遠近也? 否則近故「大而赤矣,何為其早暮涼而人可對以目 也?遠故小而淡矣,何為其午反熱,而人不敢仰也?」況 一日之間,由旦而晝,由晝而暮,人皆得而見之,而何 其不同一至此哉。然萬古此日也。試於一日之間即 其象而觀之,自有不待辨者矣。

天地陰陽之精氣聚於日月,果信日月之精氣,本有 歛而有散也。其精氣散則熱,歛則涼,其精氣歛則覺 其形質大,散則覺其形質小,非日月有小大也。而小 大涼熱,亦不以遠近言也,一精氣之歛散為之耳。知 此,則所謂「日初出大如車葢,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 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所謂「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 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皆可以歛散 決之矣。

日初出時,見日大,宜當熱,而尚寒涼者,陰凝而陽未 勝也。日中天時,見日小,宜寒涼,而反漸煖漸熱者,陽 積盛而陰已消也。「申未熱愈于午」者,陽尤積盛故也。 廣海冬熱,由冬日南行,正當戴日之下,故熱。朔夏寒。 夏日西北行,朔北直當陰山之背處,日光斜及,故寒。 由此觀之,南北寒熱,亦由於日也。

日為眾陽之宗,故其煖熱之氣,皆出乎日也。涼寒則 日氣之不及處爾。日漸長故煖,日極長則熱矣。日漸 短故涼,日極短則寒矣。暖則陽氣之盛也,而極則斯 熱;涼則陰氣之盛也,而極則斯寒。

日在地上時多,故地熱而井水寒也;日在地上時少
考證
故地寒而井水溫也。

日部藝文一

编辑

《十日贊》
晉·郭璞

编辑

十日並出,草木焦枯。羿乃控弦,仰落陽烏。可謂洞感 天人《懸符》。

《日賦》
唐·李邕

编辑

「惟元氣之播儀,式景曜之騰烈。倚崇蓋而西轉,駿流 光之東晰。豈盈縮兮彌歲,亦畏愛兮異節。暾淑色而 布龢,赫炎氛而生熱。所謂純精,至高至明。燭龍照灼 以首事,《踆烏》奮迅而演成。」開天地之司目,為帝王之 我兄。文思以之寅餞,《神武》以之揭行。是以節朝有政, 逮昃未餐。揚暉而四方動色,霽景而萬物聳觀。豁雲 「霧之凝暗,解雪霜之沍寒,願揮戈兮再晝,俟傾藿兮 長安。」至若瑞氣浮煙,休徵抱戴,乍出海而融朗,忽飛 天而光大,千里發乎主明,五色見于時泰,「將閉閣兮 永言,豈覆盆兮貽悔?則有懷人惆悵,酌醴獻酬,冥一 醉兮千日,渴一日兮三秋,昔定鼎兮卜洛,彼昇天兮 上遊,處立觀於溟渤,遂測景于嵩丘。」借如夸父棄策, 奔走何益?夫子重陰,道業所欽。歎遲遲之春日,阻悠 悠之宿心。惜落照于崇木,重遙思于竹林。粤若飛箭 易及,長繩難駐。知息影之未寧,喜傾蓋之相遇。始曝 書兮多暇,復炙背兮成趣。見蘭蕙之有暉,想桃李之 可樹。別有誓以期,皦至以憂長。既中時而必彗,亦後 甲而見陽。與聖人兮齊朗,宜君子兮借光。卜在地而 占吉,說通夢而尋昌。匪直燭之滅私,行之惟則。若御 車之有輪,豈摶空之無翼。固斡運兮誰使,諒周行而 不息。重光起于一人,合璧旋于八極。觀乎翠萍生實, 赤羽從軍。儻一編之欲授,曷三餘之敢聞。夕沒銜于 黛巘,朝隮夾于火雲。何白駒之激急,致華髮之繽紛。 若乃江湖積氣,霧雨經時;莓苔連於枕石,泥濘汨于 川坻。仰蒼蒼而不見,俟杲杲而常欺。將遣慰兮安適, 每沉冥兮自悲。借如謫居海上,喟息天間;有哀猿兮 斷續,無飛鳥兮往還。事填膺于瘴癘,情滿目于雲山。 未回光于東闕,猶屈指于南蠻。乃舉手而歌曰:「披雲 睹日兮目則明,就日瞻雲兮心若驚。日爾」一日兮何 道,時哉幾時兮此生。

《日賦》
李為

编辑

仲春,上日率公卿大夫朝日于東郊。祗祀畢,太史進 曰:「夫日統七紀,周旋天地,國家災祥之至也。惟唐文 明日德不愆。今陛下又親設弟禮,天下煥爛。」上曰:「朕 不足以配日,然《國經》在乎上,爾即司之於日,有見,可 使朕聞之乎?」太史曰:「臣聞天高無程,日為大明,天為 至陽,日為陽精,則日于天為子象也。在人為主,在天」 為日,其高明一也。日之初將出兮,東方霍爌烘煌,地 外洩光,陰雲含明,閃閃熒熒,火炬縱橫,漸高如懸,或 若輓上于天,而傍倚諸山,海水血色,龍魚騰翻,上浮 焦煙,創業之象也。日之中聚燄成珠,攢創成輪,青天 而白,白雲而赤,赩赩奕奕,曾不得定,目太虛為之晃 惑,萬物依乎地,無不自識,太平之象也。春之日,蔥蘢 通矓,霍爍晴空,赫為大笑,滿天地喜,江風晴起,錦文 出水,采錯斕斑,花樹之間,新蕊粉融,萬燈無煙,一拂 雕梁,嬌霞溢乎殿堂,繢壁連光,溫燄生旁,仁恩之象 也。夏之日,烘彤坌勃,六合焚炙,風不能為氣,天地變 色,不勝其猛,乍搖紫影,所照之穴,化為火井,草木如 燒而未乾焦,泉池如「炊,若將涌沸,炎威逼人,疑欲附 地。或透入室壁,潛蒸簟席」,威怒之象也。其于小,則草 芥游蟲,户網隙塵,各示其容;其為大,則東而引千萬 里,不見其近;出西而引千萬里,不見其遠。及將暮也, 爍乎而低,澹乎而頹,忽乎變容,赤蓋下空,埃塵濛籠。 渾渾黃黃,漸無精光,黯黮殷顏,不留山巔,即墜乎窮 泉。丹「霞染雲,燄燄半天,暝陰夕靄,薈蔚霮䨴,餘光無 采,暫明乎千里之外;烏鵲尚鳴,新月已生,長夜自清, 今昔頓成,良可悲乎!夫日之不永也甚矣,人之言卯, 比及看已可食;人之言午,比及看已欲昃。」是故聖人 寸陰而惜。願陛下朝視之,思創業之難;暮視之,感《淪 革之易》;春夏視之,調喜怒之節;中視之,將偃乎太平 之地,又何求焉?臣又聞之,聖人為君,日祥屢臻,五色 曄曄,天地同文。昏弱之代,吞蝕不暇,列宿不沒。晝而 為夜,可不務乎?故天有日不能自靈,日有光不能自 明,待聖人而明之也。

《日賦》
王捧珪

编辑

杲杲太陽,昇自扶桑,既移晷而高下,亦候時而短長。 其沒也,天地為之黯色;其出也,遠近為之生光。及夫春景初動,寒威始歇,煦百川以冰開,煖千林而花發, 行乎赤道,應其朱明,煎綠潭而水沸,爛青雲而火生, 於斯之時,誠可畏也。既而暑退涼進,煙歸霧返,懸淨 影以悠揚,度斜暉而晼晚。送秋景之已末,屬冬陰之 「方盛,融晴雪而曭朗,曝晨霜而溫映。於斯之時,誠可 愛也。故能明以成象,高以臨空,有形必鑒,無幽不通。 在七政雖擅其長,照萬物不競其功。抱三足之靈烏, 挂五彩之輕虹,魯陽揮戈而三舍,漢皇握鏡而再中, 曜凝霜而輕白,帶飛霞而澹紅。」皎兮潔,每守團圓,不 虧缺;曈兮曨,暮落西山朝海東,誰復知其動靜?安能 察其始終?徒美其委質上浮,流光下濟,不擇好惡,不 遺巨細。葵藿向之傾心,旂常畫以增麗。匪杖策之能 及,豈長繩之可繫?至若螢火聚然,魚鐲並爇,明月高 映,繁星遠列。爭散彩以炫晃,競騰暉以照晰。見白日 之一臨,總光沉而影滅。則知赫然作色,無物不憚;溫 然為容,有情皆玩。終而復始,既明且煥。自非造化之 至精,焉能作群生之壯觀。

《寅賓出日賦》以大明在天恆以時授為韻
王儲

编辑

「惟天為大兮,堯實則之。」命羲和而馭日,俾出納而從 時。肇歲首以平分,既中星鳥;及宵衣而敬導,始見嵎 夷。所以示農功之有序,葉君德于無私。我國家克定 三元,光臨四海。纂唐虞之舊說,崇德禮而斯在。將舉 正以履端,奉天時而不改。繇是春官蕆事,太史作程。 天子居青陽之左個,覽萬物之初生。始昭宣于東作, 「終協贊于西成。杲杲臨空,無幽而不燭;遲遲鑒下,有 蟄而皆驚。伊兆人分地之利,我聖上則天之明。」淑氣 載揚,暢禽魚而共躍;融風乍扇,迨葵藿而咸傾。庶績 其凝,三農式就。高臺紀于雲物,大野陳其蒐狩。畢嚮 化以觀光,亦順時而敬授。歲如何其歲既登?節盈縮 兮日有恆。歲如何其歲將起?兆發生「兮日之始。」苟奉 順而無違,得禎祥而所以。原夫君比德于日,日麗光 乎天。撫有萬方,每朝君于歲始;照臨庶物,故出日于 春前。煦百泉而冰泮,薰九陌而蒼然。合璧表無為之 化,重雲示有慶之年。信惟貞而惟一,示無黨而無偏。 客有藏器俟時,卑躬思泰。遇乾坤之訢合,睹日月之 光大。莫不向春景以「自娛,沐堯風而永賴。」

《寅賓出日賦》以大明在天恆以時授為韻
獨孤授

编辑

「古先哲王,允釐內外,雖庶政之咸敘,在司天而為大。 所以葉乎上下,所以察乎交會。其職廢而時令則乖, 其職修而黎人永賴。歲既陽止,春風作矣,惟時羲仲, 奉若大紀。候暘谷之初昇,揆農功之當起。寅賓克展, 守而勿失。耒耜乃修,視其所以,觀乎旭日之漸也。麗 蒼穹而曜晶,按黃道而徐行。萬物發春,仁氣良由茲」 始。四方仰照,陽德協于離明;盈縮必循夫晷度,職司 寧闕其將迎?木位值于扶桑,初杲杲以出,土膏潤于 南畝。且澤澤其耕,故王者重焉,官不虛授。考之曆象, 則象是用貞;準之田農,則農靡𠎝候。惟帝典之明徵, 示人有常;惟日官之無改,永代斯在。平秩乎下,以播 百穀;欽若乎上,以刑四海。慎爾有司,惟其敬之是將。 邁景德于太皞,俟神功于女夷。玉燭開耀,金烏效遲, 致人和而歲美,無亂日而廢時。况吾君承乾元,化昭 宣,敘三光以著象,乘六龍而御天。經紀不忒,職官維 賢。分命之事舉,曲成之道全。觀寅賓之出日,端稼穡 兮大田。願聆舜弦,歌唐年。因末光之可就,與羲馭而 迴旋。

《寅賓出日賦》以大明在天恆以時授為韻
袁同直

编辑

「日為天經,春為歲始,貞三農而允協于度,調四時而 不𠎝于理。敬其所出,導其所以。升黃道而萬化融,出 青方而百工起。所以放勳欽明,羲仲是司,協和天意, 敬授人時。闕其職則厚生斯廢,行其典乃庶績咸熙。 且曉色曈曨,清光杳靄,垂大明于有截,察幽深于無 外,守晦明之度數,順躔次之交會,合一德而無私,位 三光而稱大。煦育無偏,陰陽氣宣。應律管而初變,暖 林花而未鮮。興農功于燠室,發耒耜于原田。既陶陶 以受歲,亦欣欣而樂天。則知日以陽為德,君以政為 恆。陽虧則物無仰照,政失則年用不登。睹寅賓之有 則,知平秩之方弘。瞻彼漲海,日之所在,出扶桑而吐 暉,泛暘谷而裕彩。貞明宇宙,協順時」候。將虔敬而專 其所職,豈出納而輕其所授。我國家獻歲發生,舒勾 達萌。警《大田》于東作,紀《斯箱》于西成。君德與日德俱 遠,道光與日光齊明。將授官而守職,俾萬祀而為程。

《寅賓出日賦》以大明在天恆以時授為韻
周謂

编辑

陶唐氏。欽若日出,資授人時。乃命羲仲,往哉汝司!紀 寅賓而建始,旌照燭兮無私。暘谷初昇,退群冥于仄 陋;扶桑適上,分萬象于毫釐。日之為德也均,日之為 功也大。作朝夕之程準,見乾坤之交泰。無遠無近,幽 而必通。惟植惟生,罔不咸賴。出于東兮,示發生之所 在;傾于西兮,睹光靈之不改。必將表歲以務穡,豈獨 陵虛而賦彩?爾其孟陬葉月,太簇和聲,農祥正而土 膏咸動,庶績凝而百度惟貞。于以秩東作,于以望西 成。塗足沾體,勉穡夫與田畯布和,施令樂國泰而君明,豈不以「五行班序,七曜宣精」者哉?則有三足呈祥, 重暉降祉,瑞聖斯應,為光有以。遠色杲杲,非童子之 辨焉;浮彩昭昭,惟仲尼之揭矣。爰考休徵,圖牒與能。 既煦育之無外,同寅賓而有恆。賓者導也,惟人之導 陽;寅者敬也,唯人之敬授。諒難踰而可仰,參地載而 天覆。觀其煜熠動川,澄明麗天。消瀌瀌之殘雪,斂藹 藹之輕煙。謠東君于楚客,祀岱嶽于漢年。願捧圖稱 瑞以相宣。

《日浴咸池賦》以漲海增輝金烏發色為韻
柳喜

编辑

海日赫赫。出暘谷以騰輝,過咸池而浴色。宛轉波動, 迴還影側。昭晰兮泉源漸沸,掩映兮津涯乍黑。紅光 下射,疑萍實之欲沉;赤氣上浮,訝林雲之不息。當其 玉漏未盡,金波正凝。背崦嵫而六龍騁騖,望穹蒼而 三足飛騰。經厚地而休光暫匿,連巨浸而暖氣潛蒸。 當晷度之未至,信輝赫之徒增。洎夫良夜欲闌,繁星 「漸沒。轉紅輪于沙礫,濯朱輝於溟渤。映龍川之華動, 照天壇而秀發。遠岸燭耀而乍明,長波蹙縮而未歇。 觀其蕩水府,滌踆烏。重輪輝煥而增潤,雙翼翩翻而 盡濡。勢動雲端,運規規而未止;影搖波底,潛赫赫而 不渝。逝矣莫及,皦然可望。照蜃樓於圻岸,寫蛟室于 溟漲。由是發五色,煥九圍。歷渤澥而」羲和整馭,映島 嶼而光燿傍飛。碧浪沸騰,罷洗貞明之質;洪漣瀰漫, 難留畏愛之輝。時也天地漸分,雲霞屢改。違細柳而 已遠,拂扶桑而猶在。聊將出地,辭潤澤于波瀾;從此 麗天,布輝華于寰海。既而迥出崟岑,高懸萬尋。杲杲 而光無停晷,炎炎而色欲流金。始素波而將滌,倏黃 道而是臨。信終古而「不昧」,「長曜景於天心。」

《日中烏賦》以輝光映出樓跡在中為韻
康僚

编辑

相彼烏矣,超然莫同,不振羽于域上,自呈形于日中。 儀鳳肯慚,信五色而都混。高天已及,豈三年之始沖。 懿此生成,貫乎今昔。東西必隨于運動,昇降寧離于 赫奕。俯黃人而更助金光,映王字而偏疑鳥跡。既乃 騰陵霄漢,披拂雲霓,那楚幕而堪處,匪霜臺之足棲。 分明而不似籠中,固非仙鶴;髣髴而還如鏡裏,豈是 山雞。曷九雛之莫對,乃三足而常在。黑羽雖同于不 黔,白頭詎得而終待。始來何地,誰見入于重輪;爰止 何年,孰可聞于真宰。徒訝其煒煒煌煌,形標翼張。縱 橫弄色,宛轉和光。風起而遙疑飛動,煙含而杳若潛 藏。足令人子閒窺,因寄情于反哺;日官頻測,空懷望 于殊祥。嘉其靄爾無匹,裒然斯出鳴「琴安得寫其啼, 流火焉能變其質。」復不知見也何期,隱也奚歸。有咸 池兮飲不飲,有蟠桃兮依不依。誰使梯航景象,沐浴 光輝。炫晃乎清晝,優游乎翠微。靡願稻糧,志士留之 而莫得;無猜彈射,夸父驚之而不飛。客有指寥廓之 儀形,訪前時之歌詠。且彼素姿神異,赤羽輝映。不為 陰騭之符,蓋本陽精之命。今「仁風已扇,孝理方盛。烏 之靈兮,得不降休而瑞。」聖

《野人獻日賦》以和悅日光情意君字為韻
歐陽玭

编辑

昔宋有野人負日之暄兮,獻君不知天下流光,以所 見為未見;不信人閒委照,以所聞為未聞。當其愛景 稍融,農民乍悅,謂國內有無,謂山前自別,恐弱水之 光遽失,慮扶桑之影將滅。于是耒耜潛棄,耘鉏暫輟, 指天路而貢誠,適君門兮效節。紅輪在上,無欺皎爾 之心;赤羽相隨,可驗昭然之說。乃曰「臣生于隴之畔, 長于隴之旁,朝播其穀,暮植其桑,絲不得上體,粟不 得充腸,以藿為食,以蓑為裳,體凍乎雪,骨寒乎霜,因 取適于中野,遂潛舒于太陽。煦不厭,暄不忘,而恐率 上之尊,未識民閒之樂,一氓之賤,敢私天外之光。所 以貢其所知,陳其所睹,願日之彩致于君之館,願日 之輝及于君之宇。南畝而曾無寸澤,猶稅于身;東方 而幸有餘明,敢忘于主。」主乃憫其甚樸,嘉其至誠,一 則警于驕逸,一則念及黎氓。安知萬室豪家,更有追 歡之意;六宮長夜,仍多縱樂之情。嗟夫!人各有生,生 而有異爾。豈不以種植為業,逋租為事,上或逼于狼 政,下或臨于虎吏,汲汲為心,營營為意。遂使朝光不 辨,誰知勞者之情;暖景為祚,忍奪生民之利。乃知貴 之逸者有之,何稼穡而能知;賤之至者不一,則陽和 而豈失。彼徒見其夕入,而因忘其曉出。三尺之童子 猶嗤,何以日而獻日。

《羿射九日賦》以當晝控弦九烏潛退為韻
周鍼

编辑

「伊祁氏之有天下也,十日並出,或明或晦,不唯差乎 曆象,抑亦紊乎覆載。留一陽永照,俾九日潛退。」羿操 弓而進,挾矢而前曰:「彼赫赫綿綿,如珠之連,爍我下 土,暨我上元。今當盡臣術之微妙,協君德之昭宣。」于 是和容體正,審固心虔,張六釣之在手,期九烏之應 弦。弓既無雙,矢唯用九,一發而弦上霆激,再發而空 中雷吼,三發而輪震乾坤,四發而輝流星斗,五發六 發而煜煜霞散,七發八發而《離離》電走。九矢皆中,訝 妖氛之忽無;一曜高懸,望邪明而何有?蓋帝所惡,天 所嫌,始騰凌而翕赩倏。𢶉「㩧而殄殲,貫忘歸而自消, 難彰變化,落園陵而盡死」,永契沉潛。瑞景將明,彤弓尚彀,百辟仰觀乎黃道,孤光下燭乎清晝。莫不由藝 之就,神之授,崑燭滅而平權衡,晷運正而分刻漏。然 後職羲和之任,司掌御之圖,位寅賓于東極,宅昧谷 于西嵎。故得萬國謳歌,迎睹重輪之日;九天寥亮,長 飛三足之烏。則知道潛會而發必中,神自通而何再 控?鏡四海而弓罷張,亙萬古而誰敢當。設使堯德不 聖,羿技不臧,則蒼蒼茫茫,終亂紀綱,又安得廓六合, 定三光?故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以題為韻
闕名

编辑

客有曉躡稜層,高山獨登。覽煙嵐之忽斂,見海日之 初昇。赫彩旁照,炎光上騰。影乍搖而滿目霞碎,波不 動而長空血凝。由是倚危巒,立天壇,夜色既啟,炎精 始團。赤氛上煥于雲路,朱輪乍碾于波瀾。照耀一海 之中,剖開萍實;分明百丈之外,洗出金盤。浩渺無涯, 曈曚在望。高居崢嶸之頂,下祖赫曦之狀。焚爇巨浸, 浮沉奔浪,陽烏浴羽而載飛,羲和按轡而直上,不沉 乎泉,將麗乎天,爍雲濤而有曜,類庭燎而無煙,赫赫 光滿,規規質圓,纔湧出于溟渤之底,已見盡乎巖嶺 之巔。所以躋高峰,翫丹彩,明暗既分,昇沉斯在。望若 木之初出,疑杳上于天河,想陰火之潛照,見燄燒于 滄海。出水未遠,騰輝已殷,託高跡于巉。請幫助識別此字。之際,指大 明于顧盼之間。湧上扶桑,謂蟠桃之有蕊;照出仙島, 疑燭龍之映山。欻赫滿空,淵渟沃日。當銀漢而炫晃, 泛金波以洋溢。巨鯨之冥《目霍》張,洪爐之鑄鏡飛出。 及登乎軌度,射破氛霧。洗光華而不濕,衝塵埃而寧 污。倚九天而照臨,見百川之奔赴。故遊者徙倚遐望, 徘徊久駐。因物屬詞,媿升高而能賦。

《海日照三神山賦》以輝耀相燭珠庭粲然為韻
紇干俞

编辑

「海日飛光」;神山之陽,流一氣于天表。自三峰而景彰, 龍車迥馳,麗于高而特異。金闕互映,混其彩以交相。 原夫出巨浸以貞明,次崇岡而久照。當峻極之離立, 滅塵氛而引耀。遂使授人之曆,分乎命以正其方;涉 海之倫,駭乎目以觀其徼。遲隱見于危壁,藹晶熒以 遠嶠。披道接靈之府,含華蘊粹之仙。秉至陽而不極, 「體元氣于自然。駭景克存,訝魯陽揮戈于在側;騰精 獨往,疑羲和弭節于其巔;于以繫時,于焉絕俗。幽莫 可辨,明之所燭,異景暫凝乎地首,奇峰載列于鼎足。 影搖林樹,漸昇桑野之躔;色動鯨波,尚想甘泉之浴。 且霞標建其南服,曰觀揭其東隅,雖照臨之等類,亦 重深之道殊。豈若丹極赫以戒晨,仙」宮朗而增煥。方 運行而不息,乃曈曨而未旰。森瓊樹之離離,曳羽衣 之燦燦。此日而御,惟山有輝。諒難徵于紀牒,思載瞻 乎海沂。彼或棲真方丈必期乎悠久;如將處代崦嵫, 且懼于浸微。是以養志忘形,馳暉以寧。福地無阻,元 門寢扃。誓將越渤澥,陵杳冥。仰無私之照,窮不死之 庭。願參光而有待,庶「群仙兮是聽。」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以海日生殘夜為韻
王起

编辑

「山惟隱天,海則孕日。日將昇而轉麗,山望遠而無失。 青崖直上,覺亭亭而漸高;碧浪遙分,睹杲杲之初出。」 將以測晷度,窮節汨,豈能獨媚東南之隅,空呈畏愛 之質而已哉?當其陰兔傾,晨雞鳴,捫葛藟,陟崢嶸。挺 身于重巘,肆目于八紘。天地廓,煙雲清。赫彼巨浸,吐 茲炎精。映曈曨而有竟,燭浩淼而方呈。彩射空中,謂 「陰火乍出;色浮波上,疑萍實初生。皦爾下土,煥乎上 征。觸高濤而暫滅,泛輕浪而還明。曙色漸分,晨光未 改。濛汜拂浪,扶桑浴彩。將黃道以麗天,必青方而浮 海。豈韜映之為美,實照臨而有待。是知望莫遠乎日 域,登莫峻乎天壇。彼以《離》而取象,此以《艮》而居安。考 之則陰陽有度,察之則溟漲無端。况」乎銀漢落,金波 殘。將東方而自出,俾下土而式觀。三足翱翔,若刷乎 渤澥;重輪輝煥,如歷乎波瀾。映嵎夷而未定,拂若木 而將升。紅彩下沉,照波中之鱗甲;朱光上溢,射雲表 之峰巒。誠變化之相詭,諒始終之莫殫。洎夫出溟渤, 照戎夏;昇九天,辭午夜。羲和整轡而直上,葵藿傾心 而皆仰。亦何必登日「觀之峰,而後望神明之舍。」

《冬日可愛賦》
席夔

编辑

冬實窮節,日為至陽。節窮而栗冽凝慘,陽至而焜耀 舒光。方傷竹彫松之嚴,物無不懼;睹麗天出地之旭, 愛何可忘?觀其昇曭朗以自東,蕩沉陰于有北,不赫 矣以難向,誠溫然而可即。依巢之鳥,感微煦而和鳴; 帶雪之林,假餘光而改色。所以就之稱堯帝之聖,比 之成晉臣之德。彼谷隱巖居之子,無衣無褐之人,照 臨遵夫和氣,偃曝得夫天真。慘怛潛收,戚戚之容咸 革;溫仁遠被,熙熙之化斯淳。故得廓開曀霾,洞達遐 徼,融液冰渚,依稀雪嶠,散九陌以無氛,委千門以通 照。彼繩樞甕牖,既臨砌而樂我無私;雖熊席狐裘,亦 舍爐而欣夫有曜。且《四月》歌其烈烈,雨雪苦其瀌瀌, 既飄風而忽至,何見睍而聿消。豈若儲精在于宣明, 舒德本乎洪暢。異春晝暄妍之色,無夏天赫曦之狀。 微溫椒寢之中,稍暖秦樓之上。是知時當惻慘,物鮮 其歡,非愛景而斯出,處窮冬而固難。躔次不留,志士徒爭于短晷;輝光可附,小人寧怨于祁寒。故曰「太上 化人,德之為貴。咸欣欣而可悅,不炎炎以求畏。當垂 煦嫗之仁,以釋幽陰」之氣,所以賦冬日之事,歌「德政」 之謂。

《冬日可愛賦》
齊·映

编辑

閉天地,成四時者元冬;麗乎天,明萬方者白日。至若 斗杓移指,寒氣入律。霜涵冰以凝沍,風落木兮蕭飋。 始承乾以運行,乃宅巽而是出。明在地上,望杲杲于 扶桑;光搖水中,疑泛泛而萍實。「故日出暘谷,眾人熙 熙。」苦寒者自我而燠若,即幽者自我而明之。將所鑒 而並鑒,故無私而不私。懿夫吾君之威,可畏可愛,象 嚴凝以神武,配耀靈于光大,是以愚智必仰賴者也。 又如殘夜猶昧,破積陰以重光;晨霜正繁,濟輿民于 附火。聖人納諫,亦替否而獻可。同彼天象,發陽明以 自東;觀乎《道經》,體人庶而居左。君法日也,申文明于 九重;臣諫君也,扇和氣于三冬。故時以泰,歲以豐。方 夔龍而並騖,與步驟而追蹤。

《夏日可畏賦》
賈嵩

编辑

「赫爾陽精,當朱仲兮厥狀難明。杲杲而威稜四序,炎 炎而火烈群生。九野飛塵,破氛昏而下燭;六龍銜耀, 亙天地而橫行。其初也,陰魄落。彼大明生矣。踆烏洶 洶以飛來,蒼龍黯黯而光死。輾煙霞而炎駕旁轉,洞 寰海而紅輪徐起。煙勃乎扶桑之津,鼎沸乎咸池之 水。八紘疑火井之內,六合若炎丘之裏。路岐難處,傷 哉行役之人,稼穡堪憂。」嗟爾耕耘之子,始驚出地,漸 見摩天。曈曨逾盛,翕赩彌宣。赫曦而光碎波濤,血殷 江海;蓬勃而氣蒸林鬱,燄起山川。然則居上克明,當 中益熾。想羲氏於執熱,當亢龍之用事。照丘陵而恐 是焦元,蒸壟畝而皆成赤帝。仰之者目眩精耄,處之 者神昏體悸。草木為之生煙,峰巒以之減翠。千里無 雲,炎風不聞。木而棲者翕其翼,泉而躍者伏其群。不 黨黎甿,有異恩覃之士;無私蠻貊,終同炎德之君。可 流金而爍石,可焦頭而爛額。浩浩兮坌紅埃,融融兮 過虛碧。遂使無生禪子,愛其孤鶴片雲;休影逸人,變 此幽松古柏。斯則晉卿執法于前代,《魯史》立言于往 昔。於戲!猛以濟威,剛而馭下。牧于外而寇亂咸戢,升 于朝而詔諛斯寡。如夏日之赫焉。孰云不足畏也。

《秋陽賦》
宋·蘇軾

编辑

越王之孫有賢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詠《無言之詩》, 以告東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陽之明;吾氣肅然 如秋陽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陽之堅百穀;吾 惡惡而欲刑之,如秋陽之隕群木。夫是以樂而賦之, 子以為何如?」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陽哉?生于華 屋之下,而長遊于朝廷之上,出擁大蓋,入侍帷幄,暑 至於溫,寒至於涼而已矣,何自知秋陽哉?若予者乃 真知之。方夏潦之淫也,雲蒸雨泄,雷電發越,江湖為 一,后土冒沒,舟行城郭,魚龍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 蚓行於几席,夜違濕而五遷,晝燎衣而三易,是猶未 足病也。耕于三吳,有田一廛,禾已實而生耳,稻方秀 而泥蟠,溝塍交通,牆壁頹穿,面垢落」墍之塗,目泫濕 薪之煙。釜甑其空,四鄰悄然;鸛鶴鳴于户庭,婦宵興 而永歎。計無食其幾何,矧有衣于窮年。忽釜星之雜 出,又燈花之雙懸。清風西來,鼓鐘其鏜。奴婢喜而告 予:「此雨止之祥也。」早作而占之,則長庚澹其不芒矣。 浴于暘谷,升于扶桑,曾未轉盼,而倒景飛于屋梁矣。 方是時也,如醉而醒,「如瘖而鳴,如痿而起行,如還故 鄉,初見父兄公子,亦有此樂乎?」公子曰:「善哉!吾雖不 身履,而可以意知也。」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異宜。赫 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溫非其慈。且今之溫者,昔之 炎者也,云何以夏為盾,而以冬為衰乎?吾儕小人,輕 慍易喜。彼冬夏之畏愛,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 以無惑。居不障户,出不御笠,暑不言病,以無忘秋陽 之德。」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日賦》
吳淑

编辑

日實也,人君象之,而臨極者也。爾乃懸象著明,至陽 之精,赫矣流珠之狀,皎然連璧之形。杲杲始出,旭旭 初昇,或委照于窮桑之邑,或淪光于不夜之城。既說 有冠,亦云抱珥,神號鬱儀,火傳陽燧,行度惟一,在天 無二。或見踆烏,或書王字,既入而息,在中為市。升咸 池而濯秀,奄六螭而息。轡元端而朝,東郊以祭。掌十 煇于視祲,夢三分于魏帝。既仲夏而永于火,亦季冬 而窮于次。徒聞鼓缶于大耋,詎見翻車之壯士。嘉黃 琬之捷對,偉晉明之幼慧。或夾赤烏而垂譴,或貫白 虹而驚異。爾乃觀五色,翫重光,對昆吾而臨鳥次,入 細柳而出扶桑。為學聞師曠之喻,入懷為漢武之祥。 比畏愛于衰盾,賦興亡于夏商。若夫長留反景,都廣 無晷。瞻寅賓以東出,歷虞泉而西靡。仰夫反照,觀乎 麗天。同晷既聞于萬里,周圍亦說于三千。爾其升明 星而景秀,逼崦嵫而光戢。揭之既見於仲尼,捧之亦 傳于程立。秦皇過海,將觀其東出。周穆駕駿,欲見其 西入。爾其晞光景之暆暆,矚晷度之遲遲。為君父夫兄之象,測寒暑陰風「之宜,豈見流金而鑠石,唯觀樹 表而陳圭。」若乃陽事不得,謫見于斯。庶人走,嗇夫馳 伐,鼓用幣擊。請幫助識別此字。縈絲。共抑陰而助陽,終更也而仰之。 是知火氣之精,陽能之母,稱曜靈而號大明,照四方 而臨下土。蝕因麟𩰚,行同驥步。揮戈既見于魯陽,棄 杖復聞于夸父。羿曾見射,羲嘗為御。或說再中,或云 亭午。美葵藿之傾依,傷桑榆之遲暮。至若出蘇門,升 溫源,乍喜披雲,還欣負暄。張重對漢明之問,宣父屈 童子之言。若夫「浴甘泉,出暘谷,既揚光于日觀,亦分 華于若木。及夫戴丹穴,入太蒙,迴女紀而大遷,經離 石而下春。斯皆光景之非盛,未若比王道之當中。」

《日方升賦》
明·李維禎

编辑

「維此曜靈,實涵陽德;代玉鑑以相摩,運璇穹而罔息。 夕韜光于《濛汜》,早委照于扶桑。其為狀也,曈曈兮曨 曨,蒼蒼兮涼涼。况彼鳧飛,方奮翎于碧沼;類茲驥步, 才騁足于康莊。吐溟渤之洪濤,游鱗駭以深潛;臨岱 宗之巍觀,宿鳥驚而爭騖。遠而望之,紅葩燦爛,玉井 蓮花之初發;迫而察之,朱盤的皪,楚江萍實之半渡」; 斂積霧于千峰,文騰赤鳥,映朝霞之五采,象出金烏, 覺曙天雞,遞吁音于翠落,欣暘威鳳,哢清吭于蒼梧。 重輪表瑞,駕羲驂而容與;兩珥呈祥,緩仙佩以翩翻。 蚌甲新分,目炫火齊之色;蜃樓肇啟,枝懸若木之暾。 葵傾心而待景,叟攘臂以迎暄。群蒙漸晰,萬物含輝。 影未遍于八紘,虛聞枝逐;次始行于「三舍。」豈借戈揮? 星啟明以前導,雪見睍而咸消。夜旦齊山,罷飯牛之 浩歎;曦迴蜀郡,聞林犬之爭皞。望長安而尚遠,離蓬 島以非遙。待漏求衣,宸極寢未央之問;耕田鑿井,康 衢播出作之謠。學士清嚴,甎未過于倍四;幽人曠逸, 竿甫見于函三。童子何知,聚車輪而構辯。宣尼非聖, 攬去轡以增慚。于時杓藏珠斗,浪卷銀河。北闕流丹, 收曉箭之沉沉;東方生白,集委佩之磋磋。雞鳴而起, 太史獻三號之戒;蟲飛如薨,賢妃進再告之規。測土 圭而未至,徹庭燎以何施。上觚稜而棲神爵,抱翬革 而蕩罘罳。彩絢黃金之榜,晴曛赤羽之旗。燭龍兮漸 轉,白馬兮如馳。乃有穆穆皇皇,濟濟鏗鏗。法乾之健, 秉日之精,服三光之袞,抗二曜之旌。撫大寶,御瑤京。 始出震而四方炳煜,繼向離而萬國昭明。周宗式燕, 露晞杞棘;漢殿宏開,掌動金莖。家抱就堯之幸,人懷 愛趙之情。覆盆者藹藹而承耀,晞髮者陶陶以向榮。 蓋聞陽道貴長,天心忌盈。是以《易》晉君子之德,惟云 出地,《詩》誦明王之福,取譬如升,《書》若四時。首寅賓于 《暘谷》;禮將百順,報鞠子于初晨。當質明而事始,際旭 旦而鴈鳴。朝歌迴墨子之轍,大采暢敬姜之名。儻寸 陰之靡惜,願莫繫于長繩。

《日方升賦》
沈一貫

编辑

於赫大明,麗天健行。盥東溟以濯曜,軔扶桑而初征。 碧落展蒼茫之景,璇霄流沆瀣之精。矯矯陽烏,擊海 水三千而奮翼;轔轔火馭,指天衢九萬而馳衡。助青 陽之載熙,回寒光以將爚。斗一南而天下春,既萬象 于焉而生輝。雞三號而澤中應,故群迷以之而皆覺。 華月收璧影之陸離,躔奎避珠光之錯落。玉繩罷繫, 瑤斗已酌。雖黎旭之始分,而陰霾之已鑠。魑魅魍魎, 望月而宵奔。象罔請幫助識別此字。荒待時而晨作。霅煜兮含輝㸌。 請幫助識別此字。「兮吐煌,拂拂兮涼涼。」其為體也,後天惟一度,而輝 燭於大荒。其為時也,出地僅咫尺,而宣耀於無疆。其 始出焉,若夜光火齊,不假采於丹雘;懸黎結綠,非繪 色於銀黃。其少進焉,若千爟萬炬,協要期而並舉;九 章五釆,并麗景而咸章。謝元宴,駕東皇,揚祝融,麗鉤 芒遒,乘南陸,馳節天閶。斯時也,杖何策於夸父?戈何 揮「於魯陽?蔀何所用其豐?繩何所施其長?」騰躍於雲 景之上,容與於東隅之方。若太極之混沌,始判而將 分;如元氣之泱漭,方流而未央。飛懸陰而現瑞,奮初 威以顯芒。首黃道之遐征,徑紫庭而抗行。蓋月駟之 所不能追,而雲螭之所不敢當也。故蓬海瀛洲,依之 而生氣;神州赤縣,瞻之以舒祥。煬河瀆「而冰釋,灼岱 岳而春敭。賁草木則生機潛回於根荄;暨鱗羽則淑 氣活潑於游翔。」視周於冰天桂海,貫胸胼趾之都,察 遍於窮氈極幕圓臚方趾之鄉。睇圬壤而不穢,照曀 所而彌章。大何遠而不屆,小何微而不彰?物何匿而 不覯,人何居而不卬?若乃異域同明,稱長安之獨近; 八表齊照,譚化國之為「長。熹微雲霞之掌,璀璨龍鳳 之床。」湛露晞兮萬年枝,佳氣靄兮白玉堂。蓋邦畿取 日輪之象,而太陽乃天子之光,宜昊穹之所以睠顧 之煌煌也。故百草無情,有傾心之葵藿。雖羽毛末品, 生朝陽之鳳皇。曝背可以獻天子,入夢則占見君王。 是以仰堯文之煥者,就之而取其象;歌《周雅》之盛者, 頌之而願其升也。於戲!維豐維崇,雖始生也,無得而 踰;既中既盈,即當天也,有時而昃。故大人繼之,以照 四方,君子法之以昭明德。吸精醇,吐氛慝。慮逝波之 遽東,戒馳駒之臨隙。與日月而俱新,敷光天而罔極。

===
《日方升賦》
王家屏
===「伊高天之泬漻,覆萬有而無垠。炳赤熛以成象,揭陽

烏之威神。滌素魄於靈淵,麗昭質於蒼旻。蓋乘乾而 獨運,亙終古以若新。方其金鋪寂闃,玉漏逡巡。新月 競皎,庭燎未陳。爾乃韜精襲釆,悶悶汶汶。窙恍惚以 奧密,握靜一於洪鈞。逮夫夜星徾,晨光發,華鏞鏗,宵 鼓揭。爾乃扶搖馺沓,輪囷突屼,駕神岳之嶈嶈,拂海」 濤之汨汨。則有陽侯執轡,豐隆先驅;馮夷捧葢,后羿 揚麾。擁雲旗之縹緲,駢霞光之陸離。遠而望之,氤氳 膧朧,如神龍之瞪目。迫而察之,灼爍照爛,擬朱鏡之 呈規。朗朝旭于始旦,燭萬象而生曦。嘒三五以失色, 即晻靄何能蔽之。屬大明之當天,驚幽魅以騰走。奪 燐燭于螢囊,闢冥蒙于部斗。于斯之時,魚鑰既啟,九 關洞開,旌旗辨色,群臣畢來。乃有容成步晷,羲仲察 表。《太史書》雲,「雞人唱卯。」燭丹陛以輝煌,映玉墀其窈 窕,螭頭抱影而躨跜,金莖動色而腰㒟。信沆瀣之未 晞,羌嵎夷之初皎。此我大君順天時以聽政,追宵衣 之遐藐者也。乃若離明溥遍,照臨八荒,三農出作,九 市開場。士晨起而披吟,工夙興以劻勷。行旅沾乎多 露,女紅鍼于東方。凡含和而飲氣,孰不感惕于青陽。 爾其掛影千山,分暉萬壑。東自海邦,西暨戎幕;南盪 朱垠,北通元漠。莫不氛祲掃滅,和煦磅礡。洵九有之 混茫,盡耿光之灼爚。斯時也,天子方且鑒于日邁,法 乎天行。圖慎終于有俶,奮初征于精明。問「何其以視 朝,儆同夢于雞鳴,體惜陰于夏禹,法待旦于周成。」則 使遲遲舒景,與聖德乎並進。熙熙泰運,同國祚之方 興。乃大小臣工,咸負暄而思獻,頌天保之恆升。豈不 受億萬之仰戴,起三五之登閎者哉?《亂》曰:「離離海嶠, 開光霽兮。照臨下土,闢霾曀兮。雲霞綺錯,邈瞻睇兮。 麗于扶桑,達無際兮。高朗令終,光不替兮。」

《秋日懸清光賦》
唐·文獻

编辑

有趨炎公子,方弭蓋于廣原,乍停驂于曲畛。于時眾 芳歇,槁葉殞。對靈景之蕭森,愬鳴飆以凄緊。惝兮恍 兮,歎無愁而不盡。揚清大夫過而揖之曰:「先生其類 宋玉之愁乎?且四時皆天之行,而何悲此凜秋?是未 知炎炎者易滅,而隆隆者不可以久留。請賦《秋日》,令 先生釋煩襟,洗塵眸焉。若夫視融解馭,蓐收司蕝,霜」 禽應令,風篁協節。寒潭潦收,淪池波滅。槭高梧之森 森,萎芳蘭之茁茁。時維清旻載肅,涼夜未央,聆天雞 兮咿喔,起金鴉兮扶桑。既熒熒而閃閃,亦煜煜而煌 煌。騁六螭之逸足,散九道之輪光。奄昒昕而始旦,視 陽鼉乎垂芒;寒商助其清暉,閶闔翼以高翔。爾其蟬 露乍晞,鷹風未競。柔祇若拭,圓靈似「鏡。睇九陌之無 氛,儼八埏乎朗映。銅鉦挂兮崇蓋明,玉宇輝兮澄江 淨。既乃禪于午位,宅是離宮。埽涼煙之曭莽,占灝氣 之玲瓏。晃朗乎傾玉壺之萬壑,熠焴乎紛匹練于長 空。既合璧以生潤,亦抱珥而有融。雖金行肅殺,乍回 光于凋柳;而奔駒迅疾,猶委照于疏桐。影霞天兮孤 騖,流江瀨兮離鴻。揮」魯戈兮返舍。候漢瑞兮再中,半 規乍沒。⿱雨汵曀不對。靄西崑之餘映,恍大地其銀鎔。于 是庭飄沆瀣,砌冷鳴蛩。瞻皓月何纖纖。借藻景之膧 膧,繄澄暉乎宵晝。維大明兮始終,若其連觀蜿蜓,周 除嵾畢。朱户葳蕤,丹楹爽塏。驚墮粉於蓮房,睠飄香 於蘭茝。爾乃緣隙通煇,乘虛炫彩。雲屏非暗,綺疏不 礙。景謝玉虛,光搖碧海。縰點綴以微雲,亦曜靈之無 改。遂使菊圃散一叢之金,桂苑霏千林之釆。疇云具 腓,芳菲若在。亦有綠雲遍野,黃茂盈阡,多黍多稌,甫 田大田。斯箱擊轂,袒負摩肩。發御廩開百廛,肅霜維 時,朗旭高懸。出農甿於胼胝,滋我稼之穎堅。歌堯日 兮煙晃,樂舜畝兮有年。若夫榆關晝開,羽書不歇。壯 士苛殳,將軍載瞂。草枯胡騎驕,露冷鳴笳發。聽「邊馬 兮有歸心,俄翔陽兮挂清樾。爍彼琱弧,燿茲元鉞。揚 我師之景炎,蕩游氛于窮髮。指杲曜以長驅,志慨慷 而吞戎羯。又有林泉曠士,嘉遯逸人,偶塵圭綬,終懷 隱淪。茲日兮何日?幽蘭兮可紉。羡山川之映帶,思故 國之鱸蓴。爰尋荔服,爰謝蒲輪。豈太清乎可滓,庶比 潔於秋旻。」於是又為歌曰:「秋容淡兮秋宇寒,秋日霽 威兮清可餐。安得繫之長繩兮,永盤桓趨炎?子迺嗒 然而喪,𢥠然而服,相與長嘯乎秋林,願永矢其弗告。」

《日方升賦》
徐顯卿

编辑

「翳大明之炳燿兮,旭《炅靈》之輝煌。《鬱儀》始胐於暘谷 兮,朝暾乍昇乎扶桑。肅《寅賓》以瞻晞,昕兮晃洞明而 徜徉。晨雞振羽而吚啞兮,金烏奮翮而飛翔。命羲和 其攬御兮,詔馳晷於東皇。敻九霄之寥廓兮,控六螭 而天行。爾其咸池初浴,渤澥汪洋。晃晃旺旺,涼涼湯 湯。恍龍窟金輪之湧出,儼鮫宮火燄之飄颺。少焉昇」 駕於曲阿之次,駐蹕於層泉之旁。漸晨晞以曈曨,覺 曙靄之彌光。《望舒》促列宿,以避景,啟明率餘曜而韜 芒。玉衡隱約其低度,瑤華慘澹而含章。陋燭龍銜炬 之餘輝,眇螢燎燐照之微茫。乃若登乎桑野之通衢, 臨乎衡陽之雲房。益烜烜而赫赫,愈昭昭而煌煌。乾 坤為之開朗,宇宙為之揮揚。山嶽錦「覆而增輝,草木衣被而霑光。炎帝鞭景以驅馳,祝融捧馭而劻勷。澔 澔涆涆,其勢方長而不可遏也;爍爍奕奕,其威方熾 而莫敢當也。凜兮若后羿挽強弓而方張,沛兮若神 禹疏九河而始決。」其防魯陽何假於揮戈,夸父徙倚 而徬徨。吁嗟乎,彼日之方升兮,有類乎君德之方剛。 當春秋之鼎盛兮,正年富而力強。膺穹昊以踐祚兮, 繼大明而普照乎萬方。初出震以御宇兮,炳重離而 臨八荒。效彼蒼而秉陽德兮,乃奮然獨攬乎乾網。載 道德以為之車兮,執禮儀而為之韁。翼翼乎緝熙而 媲美周文兮,駸駸乎敬聖而日躋殷商。追重華之文 明兮,峻德配乎陶唐。遠聲色貨利,若浮雲之過太虛 兮,何祲氛之能妨?斥讒諂嬖佞,若翳霾之蝕太陽兮, 何暈珥之足傷?仁育若春暉之燠品彙兮,義正若秋 陽之曝冰霜。禮樂備而天地官兮,治化隆而經緯彰。 光四表以格上下兮,炳六符而奠元黃。二氣和調兮, 若雨若暘。百穀旅登兮,多畬多秔。麒麟負暄以遊苑 兮,威鳳朝陽而蹌蹌。臻大道於栗陸兮,登「至治於炎 黃。玆君道之發軔兮,在謨謀乎巖廊。如天步之伊始 兮,允有賴於明良。象大明之初升兮,正方興未艾而 不可量。」誶曰「瞻彼日兮方熾方昌,肆君德兮彌進彌 臧。日之升兮天舒祥,君繼照兮際明良。宗社鞏固兮 如陵如岡。宜民宜人兮俾壽俾康。亶天道之與君德 兮,亙萬古如一日,並照無」疆。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