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334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三百三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三百三十四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三百三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三百三十四卷目錄

 冠冕部紀事

 冠冕部雜錄

 冠冕部外編

禮儀典第三百三十四卷

冠冕部紀事

编辑

《尚書大傳》:成王問於周公曰:「舜之冠何如焉?」周公對 曰:「古之人有冒皮而勾𩑺然,鳳凰巢其樹,麒麟聚其 域。」

《韓子》:齊桓公飲酒,醉,遺其冠,恥之,三日不朝。管仲曰: 「此非有國之恥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善。」因發 倉囷,賜貧窮,論囹圄,出薄罪。處三日,而民歌之曰:「公 胡不復遺冠乎?」或曰:管仲雪桓公之恥於小人,而生 桓公之恥於君子矣。使桓公發倉囷而賜貧窮,論囹 圄而出薄罪,非義也,不可以雪恥,使之而義也。桓公 宿義,須遺冠而後行之,則是桓公行義為遺冠也。是 雖雪遺冠之恥於小人,而亦遺宿義之恥於君子矣。 且夫發倉囷而賜貧窮者,是賞無功也;論囹圄而出 薄罪者,是不誅過也。夫賞無功則民偷幸而望於上, 不誅過則民不懲而易為非。此亂之本也,安可以雪 恥哉?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鄭子華之弟子臧出奔宋,好聚 鷸冠。鄭伯聞而惡之,使盜誘之。八月,盜殺之於陳、宋 之間。君子曰:「服之不衷,身之災也。《詩》曰:『彼其之子,不 稱其服』。子臧之服,不稱也夫!《詩》曰『自詒伊慼』。其子臧 之謂矣。《夏書》曰:『地平天成』,稱也。」

僖公二十八年,晉楚戰於城濮,楚師敗績。初,楚子玉 自為瓊弁玉纓,未之服也。先戰,夢河神謂己曰:「𢌿余 余,賜女孟諸之麋,弗致也。」大心與子西使榮黃諫,弗 聽。榮季曰:「死而利國,猶或為之,況瓊玉乎?是糞土也, 而可以濟師,將何愛焉?」弗聽,出告二子曰:「非神敗令 尹,令尹其不勤民,實自敗也。」既敗,王使謂之曰:「大夫 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子西、孫伯曰:「得臣將死。」二臣 止之曰:「君其將以為戮!」及連穀而死。

宣公十六年,晉士會帥師滅赤狄,獻狄俘。晉侯請於 王以黻冕,命士會將中軍,且為太傅。

成公九年,晉侯觀於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 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稅之,召而弔 之,再拜稽首。

《國語》:定王使單襄公聘於宋,遂假道於陳,以聘於楚。 及陳,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賓弗 見。單子歸,告王曰:「陳,我大姬之後也。棄袞冕而南冠 以出,不亦簡彝乎?是犯先王之令也。」

《瑣語》:范獻子卜獵,命占之,其繇曰:「君子得黿,小人遺 冠。」范獻子獵而無得,遺其豹冠。

《說苑》:楚莊王賜群臣酒,日暮酒酣,燈燭滅,乃有人引 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絕其冠纓,告王曰:「今者燭滅,有 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纓,持之趣火來。上視絕纓者。」 王曰:「賜人酒使醉失禮,柰何欲顯婦人之節而辱士 乎?」乃命左右曰:「今日與寡人飲,不絕冠纓者不懽。」群 臣百有餘人,皆絕去其冠纓而上火卒盡懽而罷。居 三年,晉與楚戰,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奮首卻敵,卒 得勝之。莊王恠而問曰:「寡人德薄,又未嘗異子,子何 故出死不疑如是?」對曰:「臣當死。往者醉失禮,王隱忍 不加誅也。臣終不敢以蔭蔽之德而不顯報王也。常 願肝腦塗地,用頸血湔敵久矣。臣乃夜絕纓者也。」遂 敗晉軍,楚得以強。此有陰德者,必有陽報也。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崔武子見棠姜而美之,遂娶之。 莊公通焉,驟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賜人。侍者曰:「不可。」 公曰:「不為崔子,其無冠乎?」

襄公二十九年公還及方城,季武子取卞使公冶問 公與,公冶冕服固辭,強之而後受及疾,聚其臣曰:「我 死必無以冕服斂非德賞也。」

《昭公十二年》,「楚子狩於州來,次於潁尾,使蕩侯、潘子、 司馬督、囂尹午、陵尹喜帥師圍徐,以懼吳。楚子次於 乾谿,以為之援。雨雪,王皮冠,秦復陶,翠被豹舄,執鞭 以出。」

《昭公二十年》,齊侯田於沛,招虞人以弓,不進。公使執 之。辭曰:「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 冠以招虞人。臣不見皮冠,故不敢進。」乃舍之。

《昭公二十三年》,邾人愬於晉,晉人來討。叔孫婼如晉, 晉人執之。范獻子求貨於叔孫,使請冠焉,取其冠法 而與之。兩冠曰「盡矣。」

《淮南子》:「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國效之。」

《孔子家語》:魯哀公問於孔子曰:「昔者舜冠,何冠乎?」孔

子不對。公曰:「寡人有問於子,而子無言,何也?」對曰:「以
考證
君之問,不先其大者,故方思所以為對。」公曰:「其大何

乎?」孔子曰:「舜之為君也,其政好生而惡殺,其任授賢 而替不肖,德若天地而靜虛,化若四時而變物,是以 四海承風,暢於異類,鳳翔麟至,鳥獸馴,德無他也,好」 生故也。君含此道而冠冕是問,是以緩對。

孔子在衛,冉求言於季孫曰:「國有聖人而不能用,欲 以求治,是猶卻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已。今孔子 在衛,衛將用之,已有才而以資鄰國,難以言智也。請 以重幣迎之。」季孫以告哀公,公從之。孔子既至舍,哀 公館焉。公自阼階,孔子賓階,升堂立侍。公曰:「夫子之 服,其儒服與?」孔子對曰:「丘少居魯,衣逄掖之衣;長居 宋,冠《章甫》之冠。丘聞之,君子之學也博,其服以鄉,丘 未知儒服也。」

《韓詩外傳》:越王句踐使廉稽獻民於荊王,荊王使者 曰:「越,夷狄之國也,臣請欺其使者。」荊王曰:「越王賢人 也,其使者亦賢,子其慎之。」使者出見廉稽曰:「冠則得 以俗見,不冠不得見。」廉稽曰:「夫越亦周室之列封也, 不得處於大國,而處江海之陂與?」請幫助識別此字。「鱣魚鱉為伍,文 身剪髮而後處焉。今來至上國,必曰冠得俗見,不冠 不得見。如此,則上國使適越,亦將劓墨,文身剪髮而 後得以俗見,可乎?」荊王聞之,披衣出謝。孔子曰:「使於 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莊子逍遙遊》:「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髮文身, 無所用之。」

《戰國策》:建信君貴於趙,公子魏牟過趙,趙王迎之,顧 反至坐,前有尺帛,且令工人以為冠。工見客來也,因 避。趙王曰:「公子乃驅後車,幸以臨寡人,願聞所以為 天下。」魏牟曰:「王能重王之國,若此尺帛,則王之國大 治矣。」趙王不悅,形於顏色曰:「先王不知寡人不肖,使 奉社稷,豈敢輕國若此?」魏牟曰:「王無怒,請為王說之。」 曰:「王有此尺帛,何不令前郎中以為冠?」王曰:「郎中不 知為冠。」魏牟曰:「為冠而敗之,奚虧於王之國?而王必 待工而後乃使之。今為天下之工,或非也。社稷為虛 戾,先王不血食,而王不以予工,乃予幼艾。且王之先 帝,駕犀首而驂馬服,以與秦角逐,秦當時避其鋒。今 王憧憧,乃輦建信以與強秦角逐,臣恐秦折王之輢 也。」

宋康王之時,有雀生。請幫助識別此字。於城之陬,使史占之,曰:「小而 生巨,必霸天下。」康王大喜,於是滅滕、伐薛,取淮北之 地。乃愈自信,欲霸之速成,故射天笞地,斬社稷而焚 滅之,曰:「威服天下鬼神,罵國老諫臣,為無顏之冠,以 示勇。」冠不護額也。

《韓子》:「鄒君好服長纓,左右皆服長纓,甚貴。鄒君患之, 問左右,左右曰:『君好服,百姓亦多服,是以貴』。」君因先 自斷其纓而出,國中皆不服長纓。君不能下令為百 姓服度以禁之,乃斷纓出以示民,是先戮以蒞民也。 《史記滑稽列傳》: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威王八年,楚 大發兵加齊,齊王使淳于髡之趙請救兵,齎金百斤, 「車馬十駟。」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纓索絕。

《漢書酈食其傳》:「食其好讀書,家貧落魄,皆謂之狂生。 聞沛公略地陳留郊,沛公麾下騎士適食其里中子, 沛公時時問邑中賢豪。騎士歸,食其謂曰:『沛公,吾願 從遊,莫為我先』。若見沛公,謂曰:『臣里中有酈生,年六 十餘,長八尺,人皆謂之狂生,自謂我非狂』。騎士曰:『沛 公不喜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溺其中』。」 與人言,常大罵,未可以儒生說也。

《輿服雜事》:「楚漢會於鴻門,項籍圖危高祖。樊噲聞急, 乃裂衣苞楯,戴以為冠,排入羽營。」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 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 者。

《漢書汲黯傳》:「丞相弘宴見上,或時不冠。至於見黯,不 冠不見也。上嘗坐武帳,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 帳中,使人可其奏。」

《西京雜記》:「東方生善嘯,每曼聲長嘯,輒塵落帽。」 《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禹彈 冠。」

《貢禹傳》:貢禹為河南令,歲餘,以職事為府官所責,免 冠謝禹曰:「冠一免,安可復冠也。」遂去官。

《杜欽傳》:欽字子夏,少好經書,家富而目偏盲,故不好 為吏。茂陵杜鄴與欽同姓字,俱以材能稱京師,故衣 冠謂欽為「盲杜子夏,以相別。欽惡以疾見詆,迺為小 冠,高廣財二寸。由是京師更謂欽為小冠杜子夏」,而 鄴為「大冠杜子夏」云。

《韓延壽傳》:「延壽為淮陽太守,治甚有名,徙潁川令。文 學校官諸生,皮弁執俎豆。」

《五行志》:「昭帝時,昌邑王賀遣中大夫之長安,多治仄 注冠,以賜大臣,又以冠奴。劉向以為近服妖也。時王 賀狂悖,聞天子不豫,弋獵馳騁如故,與騶奴宰人游 居娛戲,驕慢不敬。冠者尊服,奴者賤人。賀無故好作非常之冠,暴尊象也。以冠奴者,當自至尊墜至賤也。 其後帝崩無子,漢大臣徵賀為嗣即位,狂悖無道,縛」 戮諫者夏侯勝等,於是大臣白皇太后,廢賀為庶人。 賀為王時,又見大白狗,冠方山冠而無尾,此服妖,亦 犬旤也。賀以問郎中令龔遂,遂曰:「此天戒,言在仄者 盡冠狗也,去之則存,不去則亡矣。」賀既廢數年,宣帝 封之為列侯,復有辠死,不得置後又犬旤無尾之效 也。京房《易傳》曰:「行不順,厥咎人奴冠」,天下亂,辟無適, 妾子拜。

《朱博傳》:「博遷琅邪太守,齊部舒緩養名。博新視事,右 曹掾史皆移病臥。博問其故,對言惶恐。博乃召見諸 曹史書佐及縣大吏,選視其可用者,出教置之,皆斥 罷諸病吏,白巾走出府門,郡中大驚。」

《王莽傳》:「莽宗姊妨為衛將軍王興夫人,祝詛姑,殺婢 以絕口,事發覺,莽使中常侍䠠惲責問妨,并以責興, 皆自殺。事連及司命孔仁妻,亦自殺。仁見莽,免冠謝。 莽使尚書劾仁乘乾車,駕坤馬,左蒼龍,右白虎,前朱 鳥,後元武,右仗威節,左負威斗,號曰赤星,非以驕仁, 乃以尊新室之威命也。仁擅免天文冠,大不敬。有詔 勿劾,更易新冠。」其好怪如此。

《後漢書鮑永傳》:「更始二年,永持節將兵安集河東。時 赤眉害更始,三輔道絕。光武即位,遣諫議大夫儲大 伯持節徵永詣行在所。永疑不從,乃收繫大伯,遣使 馳至長安。既知更始已亡,乃發喪出大伯等,封上將 軍列侯印綬,悉罷兵,但幅巾與諸將及同心客百餘 人詣河內。帝見永,即拜永諫議大夫。」《幅巾》謂不著 冠,但幅巾束首也。

《後漢書郭太傳》:「太周游郡國,嘗於陳梁間行遇雨,巾 一角墊,時人乃故折巾一角,以為林宗巾。」其見慕皆 如此。周遷《輿服雜事》曰:「巾以葛為之,形如幍,居士 野人所服。」

《三國志孫堅傳》:「堅移屯梁東,大為卓軍所攻,堅與數 十騎潰圍而出。堅常著赤罽,幘乃脫幘,令親近將祖 茂著之。卓騎爭逐茂,故堅從間道得免。茂困迫下馬, 以幘冠冢間,燒柱,因伏草中。卓騎望見,圍繞數重,定 近覺是柱,乃去。」

《華歆傳》:「歆東至徐州,詔拜歆豫章太守。孫策略地江 東,歆知策善用兵,乃幅巾奉迎,策以其長者,待以上 賓之禮。」

《世說新語》:彈棋始自魏,宮內用籹奩戲,文帝以此戲 特妙,用手巾角拂之,無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為之, 客著葛巾角,低頭拂棋,妙踰於帝。

《語林》:諸葛武侯與宣王在渭濱,將戰,宣王戎衣蒞事, 使人視武侯乘素輿、葛巾、毛扇,指揮三軍,各隨其進 止。宣王聞而歎曰:「可謂名士矣。」

《晉書諸葛恢傳》:恢名亞王導、庾亮。導嘗謂曰:「明府當 為黑頭公。」及導拜司空,恢在坐,導指冠謂曰:「君當復 著此。」

《謝奕傳》:「奕與桓溫善,溫辟為安西司馬,猶推布衣,好 在溫坐,岸幘笑詠,無異常日。」

《謝安傳》:「『征西大將軍桓溫請安為司馬,既到,溫甚喜, 言生平,歡笑竟日。既出,溫問左右:頗嘗見我有如此 客不』?溫後詣安,值其理髮,安性遲緩,久而方罷,使取 幘,溫見,留之曰:『令司馬著帽進』。」其見重如此。

《孟嘉傳》:「嘉為征西桓溫參軍,溫甚重之。九月九日,溫 燕龍山,寮佐畢集,時佐吏並著戎服,有風至,吹嘉帽 墮落,嘉不之覺,溫使左右勿言,欲觀其舉止。嘉良久 如廁,溫令取還之,命孫盛作文嘲嘉,著嘉坐處。嘉還 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歎。」

《王濛傳》:濛美姿容,嘗覽鏡自照,稱其父字曰:「王文開 生如此兒邪!」居貧,帽敗,自入市買之,嫗悅其貌,遺以 新帽,時人以為達。

《劉暾傳》:武庫火,尚書郭彰率百人自衛而不救火。暾 正色詰之,彰怒曰:「我能截君角也。」暾勃然謂彰曰:「君 何敢恃寵作威作福,天子法冠,而欲截角乎?」求紙筆 奏之,彰伏不敢言。

《三十國春秋》,晉永康元年正月,大會,有鳩入御座武 帳中,拂司空張華之冠。

《鄴中記》:「石虎皇后出女騎一千,冬月皆著紫綸巾。」 《晉書。庾敳傳》:「敳參東海王越太傅軍事,時劉輿見任 於越,人士多為所搆,惟敳縱心事外,無跡可間。後以 其性儉家富,說越令就換錢千萬,冀其有吝,因此可 乘。越於眾坐中問於敳,而敳乃頹然已醉,幘墮几上, 以頭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有二千萬,隨公所取矣』。 輿」於是乃服。越甚悅。

《慕容廆載記》:「時燕代多冠步搖冠,莫護跋見而好之, 乃斂髮襲冠,諸部因呼之為步搖。其後音訛,遂為慕 容焉。」

《南史卞彬傳》:「彬性飲酒,以瓠壺瓢勺杬皮為肴,著帛 冠,十二年不改易。」

《宋書陶潛傳》:「潛少有高趣,義熙末,徵著作佐郎,不就郡將候潛,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 《沈慶之傳》:「慶之加建威將軍、南濟陰太守。雝州蠻為 寇,慶之會諸軍圍之,莫不奔潰,威震諸山,群蠻皆稽 顙。慶之患頭風,好著狐皮帽,群蠻惡之,號曰蒼頭公。 每見慶之軍,輒畏懼曰:『蒼頭公已復來矣』。」

《五行志》:明帝初,司徒建安王休仁統軍赭圻,制烏紗 帽,反抽帽裙,民間謂之「司徒狀」,京邑翕然相尚。休仁 後果以疑逼致禍。

《何尚之傳》:大明二年,為左光祿,開府儀同三司。尚之 在家,常著鹿皮帽,及拜開府,天子臨軒,百僚陪位。沈 慶之於殿廷戲之曰:「今日何不著鹿皮冠。」

《聞見後錄》:蕭道成既誅蒼梧王王敬則,手取白紗帽 加道成首,令即位。沈攸之召諸軍主曰:「我被太后令, 建義下都,大事若克,白紗帽共著耳。」蓋晉宋齊梁以 來,惟人君得著白紗帽。家有范瓊畫,梁武帝本亦著 白紗帽也。

《南史明僧紹傳》:僧紹隱長廣郡嶗山,聚徒立學。昇明 中,弟慶符為青州。僧紹乏糧食,隨慶符之鬱洲,住弇 榆山栖雲精舍。齊建元元年冬,徵為正員郎,稱疾不 就。高帝後謂慶符曰:「卿兄高尚其事,亦堯之外臣。朕 夢想幽人,固已勤矣,所謂逕路絕,風雲通。」仍賜竹根 如意筍籜冠,隱者以為榮焉。

《陸雲公傳》:雲公好學有才思,武帝召為尚書儀曹郎, 累遷中書黃門郎。雲公善奕棋,嘗夜侍坐,武冠觸燭 火,帝笑謂曰:「燭燒卿貂。」帝將用為侍中,故以此戲之。 《雞跖集》:南齊永明中,高麗使至,冠拒風冠曰:「古弁之 遺象。」

《南齊書劉悛傳》:「悛為侍中,車駕數幸悛宅,宅盛治山 池,造甕牖。世祖著鹿皮冠,被悛菟皮衾,於牖中宴樂, 以冠賜悛,至夜乃去。」

《五行志》:「永明中,蕭諶開博風帽後裙之製,為破後帽。 世祖崩後,諶建廢立,誅滅諸王。」

建武中,帽裙覆頂。東昏時,以為裙應在下,而今在上, 不祥。斷之。「群下反上」之象也。

《東昏侯本紀》:「帝拜愛姬潘氏為貴妃,乘臥輿,帝騎馬 從後,著織成褲褶,金薄帽,執七寶縛槊,戎服急裝,不 變寒暑,陵冒雨雪,不避坑穽。」 《梁書·何點傳》:「高祖與點有舊。及踐阼,手詔曰:『昔因多 暇,得訪逸軌,坐修竹,臨清池,忘今語古,何其樂也!暫 別丘園,十有四載,人事艱阻,亦何可言。自應運在天, 每思相見,密邇物色,勞甚山阿。嚴光排九重,踐九等, 談天人,敘故舊,有所不臣,何傷於高文先以皮弁謁 子桓,伯況以縠綃見文叔,求之往策,不無前例。今賜 卿鹿皮巾等,後數日望能入也』。」點以巾褐,引入華林 園。高祖甚悅,賦詩置酒,恩禮如舊。

《南史陶弘景傳》:「弘景為人員通謙謹,出處冥會。梁武 帝兵至新林,遣弟子戴猛之假道奉表。武帝既早與 之遊,及即位後手敕招之,錫以鹿皮巾,後屢加禮聘, 並不出。簡文臨南徐州,欽其風素,召至後堂,以葛巾 進見,與談論數日而去。簡文甚敬異之。時有沙門釋 寶誌者,不知何許人,出入鍾山,往來都邑。一日中,分」 身易所,遠近驚赴,所居噂𠴲。齊武帝忿其惑眾,收付 建康獄。旦日咸見遊行市里,既而檢校,猶在獄中。又 語獄吏:「門外有兩輿食,金缽盛飯,汝可取之。」果是文 惠太子及竟陵王子良所供養。縣令呂文顯以啟武 帝,帝乃迎入華林園。少時忽重著三布帽,亦不知於 何得之。雖剃鬚髮,而常冠下裙,帽納袍。故俗呼為《誌 公》。《高麗》聞之遣使齎綿帽供養。

《昭明太子統傳》:統,武帝長子也。天監十四年正月朔 旦臨軒冠太子於太極殿。舊制太子著遠遊冠金蟬 翠緌纓。至是詔加金博山。

《謝舉傳》:邵陵王綸於婁湖立園廣讌,酒後好聚眾賓 冠,手自裂破,投之唾壺,皆莫敢言。舉嘗預宴,欲取舉 幘,舉正色曰:「裂冠毀冕,下官弗敢聞命。」拂衣而退。王 屢召不返,甚有慚色。

《朱异傳》:「异除中書郎,時秋日始拜,有飛蟬正集异武 冠上,時咸謂蟬珥之兆。遷太子右衛率。」

《梁書陳伯之傳》:「伯之年十三四,好著獺皮冠。」

《南史婆利國傳》:「婆利國以纓絡繞身,頭著金冠,高尺 餘,形如弁,綴以七寶之飾。」

《陳書賀德基傳》:德基少遊學京邑,積年不歸,衣資罄 乏,又恥服故弊,盛冬止衣裌襦褲。嘗於白馬寺前逢 一婦人,容服甚盛,呼德基入寺門,脫白綸巾以贈之, 仍謂德基曰:「君方為重器,不久貧寒,故以此相遺爾。」 德基問嫗姓名,不答而去。

《北魏書辛紹先傳》:「紹先有至性,丁父憂三年,口不甘 味,頭不櫛沐,髮遂落盡,故常著垂裙皁帽。」

《高昂傳》:「昂為司徒,好著小帽,世因稱司徒帽。」

《北史檀特師傳》:檀特師名惠豐,身為比丘,飲酒啖肉, 語默無常,論來事後皆如言,居於涼州,周文遣書召 之。大統十七年春初,忽著一布帽,周文左右驚問之檀特曰:「汝亦著,王亦著也。」至三月而魏文帝崩,復取 一白絹帽著之。左右復問之,檀特云:「汝亦著,王亦著 也。」未幾,丞相夫人薨,後又著白絹帽,左右復問之云: 「汝亦著,王亦著也。」尋而丞相第二兒武邑公薨。其事 驗多如此。

《北齊書平秦王歸彥傳》:「歸彥,神武族弟也。孝昭踐祚, 彌見優重。齊制,宮內唯天子紗帽,臣下皆戎帽,特賜 歸彥紗帽以寵之。」

《北周書獨孤信傳》:「信在秦州,嘗因獵日暮,馳馬入城, 其帽微側。詰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側帽焉。 其為鄰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隋書宇文述傳》雲:「『定興者附會於述,遇天寒,定興曰: 『入內宿衛,必當耳冷』。述曰:『然』。乃製裌頭巾,令深袙耳。 人又學之,名為許公袙勢』。述大悅曰:『雲兄所作,必能 變俗。我聞作事可法,故不虛也』。」

《何稠傳》:「大業初,煬帝謂稠曰,服章文物,闕略猶多,卿 可討閱圖籍,營造輿服羽儀。」稠參會今古,多所改創。 魏晉以來,皮弁有纓而無笄導。稠曰:「此古田獵之服 也。今服以入朝,宜變其制。」故弁施象牙簪導,自稠始 也。

《李子雄傳》:子雄拜民部尚書,明辯有器幹,帝甚任之。 新羅嘗遣使朝貢,子雄至朝堂與語,因問其冠制所 由,其使者曰:「皮弁遺象。」安有大國君子而不識皮弁 也。子雄曰:「中國無禮,求諸四夷。」使者曰:自至以來,此 言之外,未見無禮。憲司以子雄失詞,奏劾其事,竟坐 免。

《倭國傳》:「倭國至隋時,其王始制冠,以錦綵為之,以金 銀鏤花為飾。」

《圖畫見聞誌》:唐貞觀三年,東蠻謝元深入朝,冠烏熊 皮冠,以金絡額,毛帔以韋為行縢,著履。中書侍郎顏 師古奏言:「昔周武王治致太平,遠國歸款,周史乃集 其事為《王會篇》。今聖德所及,萬國來朝,卉服鳥章,俱 集蠻邸,實可圖寫,貽於後,以彰懷遠之德。」上從之。 《唐書·五行志》:太尉長孫無忌以烏羊毛為渾脫氈帽, 人多效之。謂之「趙公渾脫。」近服妖也。

中宗賜宰臣宗楚客等巾子樣,其制高而踣,即帝在 藩邸時冠也,故時人號「英王踣。」踣,顛仆也。

《孔帖》、武攸暨太平公主出降,遣通事舍人李邈以璽 書邀之。詔見日:「山帔葛巾」,不名不拜。

《唐語林》:「開元中,燕公張說當朝,文伯冠服,以儒者自 處。元宗嫌其異己,賜內樣巾子,長腳羅幞頭。燕公服 之入謝,元宗大喜。」

李封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罰,但令裹碧頭巾 以辱之。隨所犯輕重,以日數為等級,日滿乃釋。吳人 著此服,出入州鄉,以為大恥,皆相勸勵,無敢犯賦稅。 常先諸縣,既去官,竟不捶一人。

《唐書張巡傳》:賊攻睢陽,巡勵士固守,許遠專治軍糧 戰具。遠將李滔救東平,遂叛入賊,大將田秀榮潛與 通,或以告遠曰:「晨出戰,以碧帽為識。」視之如言,盡覆 其眾。還輒曰:「我誘之也,請以精騎往易錦帽。」遠以告 巡,巡召登城讓之,斬首示賊。

《酉陽雜俎》:天寶末,交趾貢龍腦,如蟬蠶形。波斯言「老 龍腦樹節方有」,禁中呼為瑞龍腦。上唯賜貴妃十枚, 香氣徹十餘步。上夏日嘗與親王碁,令賀懷智獨彈 琵琶,貴妃立於局前觀之。上數子將輸,貴妃放康國 猧子於坐側,猧子乃上局,局子亂,上大悅。時風吹貴 妃領巾於賀懷智巾上,良久回身方落。賀懷智歸,覺 滿身香氣非常,乃卸幞頭貯於錦囊中。及上皇復宮 闕,追思貴妃不已。懷智乃進所貯幞頭,具奏他日事。 上皇發囊泣曰:「此瑞龍腦香也。」

《唐書裴冕傳》:冕性豪侈,輿服食飲皆光麗珍豐,自製 巾子,工甚,人爭效之,號「僕射巾。」

《李晟傳》:帝出奉天,詔迎拜神策行營節度使,進臨渭 北,壁東渭橋。朔方李懷光軍咸陽,不欲晟當一面,請 與晟合。有詔徙屯,乃引趨陳濤斜,與懷光聯壘。晟每 與賊戰,必錦裘繡帽自表,指顧陣前。懷光望見惡之, 戒曰:「將務持重,豈宜自表,襮為賊餌哉!」晟曰:「昔在涇 原,士頗相畏伏,欲令見之,奪其心爾。」

《杜陽雜編》:「唐寶曆二年,浙東貢舞女,戴輕金冠,以金 絲結之,為鸞鶴狀,仍飾以五綵鈿珠,玲瓏相續,可高 一尺,秤之無二三分。」

《孔帖》:唐文宗性儉素,不喜華侈。駙馬韋處仁戴夾羅 巾,帝謂之曰:「慕卿門第清素,以之選尚。如此巾服,從 他戚為之,唯卿非所宜也。」

《唐書五行志》:乾符五年,雒陽人為帽皆冠軍士所冠 者。又內臣有刻木象頭以裹幞頭,百官效之,工門如 市,度木斫之曰:「此斫尚書頭,此斫將軍頭,此斫軍容 頭。」近服妖也。

昭宗時,十六宅諸王以華侈相尚,巾幘各自為制度。 都人效之,則曰:「為我作某王頭。」識者以為不祥。 《秦再思記異》:昭宗播遷於鳳翔,朱梁率諸道甲馬,奉迎車駕。時侯王將帥在岐下者,皆以珠一顆,盤幞頭 腳,貫以銀線而簪之。又軍人咸以珠飾巾,競相誇尚。 洎朱梁篡立,乃知珠已居人上者久矣。

《續豫章記》:王鄰隱西山,頂菱角巾。又嘗就人買菱,脫 頂巾貯之。嘗未遇而歎曰:「此巾名實相副矣。」

《五代史前蜀世家》:蜀人富而喜遨。當王氏晚年,俗競 為小帽,僅覆其頂,俛首即墮,謂之「危腦帽。」衍以為不 祥,禁之。而衍好戴大帽,每微服出游民間,民間以大 帽識之,因令國中皆戴大帽。又好裹尖巾,其狀如錐。 而後宮皆戴金蓮花冠,衣道士服,酒酣免冠,其髻髽 然,更施朱粉,號「醉粧。」國中之人皆效之。

《遼史張孝傑傳》:孝傑出為武定軍節度使,坐私販廣 濟湖鹽,削爵,貶安肅州。乾統初,剖棺戮屍。初,孝傑及 第,詣佛寺,忽迅風吹孝傑幞頭與浮圖齊,墜地而碎。 有老僧曰:「此人必驟貴,然亦不得其死。」竟如其言。 《宋史程戡傳》:戡知永興軍,徙瀛州,四遷給事中。契丹 使過,稱疾,求著帽見戡使謂曰:「有疾可毋相見,見當 如禮。」使者語屈,冠而見。

《陳希亮傳》:希亮子慥遯於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 徒步往來山中,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不與世相 聞,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豈古方山 冠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

《魏野傳》:野不喜巾幘,無貴賤,皆紗帽白衣以見。 《雷簡夫傳》:簡夫始起隱者,出入乘牛冠鐵冠,自號山 長。關中用兵,以口舌捭闔公卿,既仕自奉,稍驕侈,騶 御服飾,頓忘其舊,閭里指笑之曰:「牛及鐵冠安在?」 《吳奎傳》:奎知制誥,奉使契丹,會其主加稱號,要入賀, 奎以使事有職而不往,歸遇契丹使於塗,契丹以金 冠為重,紗冠次之。故事,使者相見,其衣服重輕必相 當。至是使者服紗冠而要奎盛服,奎殺其儀以見,坐 是出知壽州。

《續詩話》:鮑當善為詩,景德二年進士及第,為河南府 法曹。薛尚書映知府,當失其意,初甚怒之。當獻《孤雁 詩》云:「天寒稻粱少,萬里孤難進。不惜充君庖,為帶邊 城信。」薛大嗟賞,自是游宴無不預焉,不復以掾屬待 之,時人謂之「鮑孤雁。」薛嘗暑月詣其廨舍,當方露頂, 狼狽入,易服把板而出,忘其幞頭。薛嚴重,左右莫敢 言者。坐久之。月上當顧見髮影。大慚。以公服袖掩頭 而走。

《道山清話》:周穜言:「垂簾時,一日早朝,執政因理會事, 太皇太后命一黃門於內中取案上文字來。黃門倉 卒取,至誤觸上幞頭墜地。時上未著巾也,但見新剃 頭撮數小角兒,黃門者震懼,幾不能立。旁有黃門取 幞頭以進,上凝然端坐,亦不怒,亦不問。既退,押班具 其事取旨。上曰:『只是錯』。」太后命押班,只是就本班量 「行遣。」

《墨莊漫錄》:荊公退居金陵蔣山,學佛者俗姓吳,日供 灑掃,山下田家子也。一日風墮挂壁,舊烏巾,吳舉之 復置於壁。公適見之,謂曰:「與汝歸遺父。」數日,公問「幞 頭安在?」吳曰:「父村老無用,貨於市中,嘗賣得錢三百 千供父,感相公之賜也。」公歎息之,因呼一僕同吳以 元價往贖,且戒苟以轉售,即不須訪索。果以弊惡猶 存,乃贖以歸。公命取小刀,自於巾腳刮磨,粲然黃金 也,蓋禁中所賜者。乃復遺吳。吳後潦倒,竟不能祝髮, 以竹工居真州。

《聞見後錄》:上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至南都,筮日即帝 位。昭慈太后遣內侍官邵成章以乘輿服御來,有一 道冠,非人間之制,成章捧以奉上曰:「太母以奉殿下, 祖宗以來,退朝燕閑不裹巾,只戴道冠。自神宗始易 以巾,非舊制也。願殿下即位後,退朝燕閑,只戴此冠, 庶幾如祖宗時氣象。」上流涕受之。

《元史察罕傳》:「察罕初名益德,唐兀烏密氏。父曲也怯 律為夏臣,其妾方懷察罕,不容於嫡母,以配掌羊群 者及里木。察罕稍長,其母以告,且曰:『嫡母已有弟矣。 察罕武勇過人,幼牧羊於野,植杖於地,脫帽寘杖端, 跪拜歌舞。太祖出獵,見而問之,察罕對曰:『獨行則帽 在上而尊,二人行則年長者尊。今獨行,故致敬於帽。 且聞有大官至,先習禮儀耳』』。」帝異之,乃挈以歸。語光 獻皇后曰:「今日出獵得佳兒,可善視之。」命給事內廷。 及長,賜名蒙古。

《輟耕錄》:胡石塘先生嘗應聘入京,世皇召見於便殿, 趨進張皇,不覺笠子攲側。上問曰:「秀才何學?」對曰:「『修 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學』。上曰:『自家一笠,尚不端正, 又能平天下耶』?」然憐其貧,特授揚州路儒學教授。 枝山前聞今士庶所戴方頂大巾,相傳太祖皇帝召 會稽楊維楨,維楨戴此以見。上問所戴何巾,維楨對 曰:「四方平定巾。」上悅。遂令士庶依其製戴。或謂有司 初進樣,方直其頂上,以手按偃落後儼如民字形,遂 為定制。按洪武二十四年三月二十六日,禮部右侍 郎張智,同各官奉聖旨:恁禮部將士民戴的頭巾樣 製,再申明整理。智乃奏行。先為軟巾,制度已常擬定而小民往往成造,破爛不堪。紗羅用紙「粘裹,竹絲添 花,混同造賣,有乖禮制,合行申禁。仍前違制者,賣人 買人同罪。」如此,則當時巾制乃太祖自定,恐非緣維 楨與手按也。

《谿山餘話》:鄧肅字志宏,沙縣人,別號栟櫚,有《栟櫚先 生文集》。志宏有文行,與朱韋齋先生交好。一日韋齋 觴客,栟櫚以冠帶寓之,醉起,韋齋曰:「留以質紙筆,明 日如約。」韋齋受筆還冠,而以紙少留帶曰:「倘無千幅 竟不還。栟櫚為寄一詩曰:『歸帽納毫真得策,要牋留 帶計還疏。公如買菜苦求益,我已忘腰何用渠。閉戶』」 羽衣聊自適,推窗柿葉對人書。帝都聲價君知否,史 府新傳折檻朱。前輩風流調笑,藹藹若此。

冠冕部雜錄

编辑

《中華古今注》:「軍愜,魏武所制也,以軍中服之輕便,有 作五色愜,以表方面也。」

牛亭問:「冕者繁露,何也?」答曰:「假玉而下垂,如露而繁 也。」《文選》云:「袞冕垂旒,所以蔽明;黈纊塞耳,所以閉聰。」 《尚書》云:「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 黻絺繡」,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也。所謂天子袞冕之服 也。

《珩璜新論》:「周武皇帝初服常冠,以皁紗全幅向後束 髮,仍裁為四腳。今之幞頭正是此遺法也。」 《大唐新語故事》:「江南天子則白帢帽,公卿則巾褐裙 襦。北齊有長帽短靴、合褲,襖子,朱紫元黃,各隨其好。 天子多服緋袍。隋代帝王貴臣多服黃紋綾袍、烏紗 帽、九環帶、烏皮六合靴。百官常服,同於走庶,皆著黃 袍及衫。出」入殿省。後,烏紗帽漸廢,貴賤通用折上巾 以代冠,用靴以代履,咸便於軍旅。昔袁紹與魏武帝 戰於官渡,軍敗,幅巾渡河,遞相倣傚,因以成俗。初用 全幅,早向後幞髮,謂之幞頭。周武帝纔為四腳,武德 以來,始加巾子。至貞觀八年,太宗初服翼善冠,賜貴 臣進德冠,因謂侍臣曰:「幞頭起自周武帝,蓋取」便於 軍容,今四海無虞,當息武事。此冠頗采古法,兼更類 幞頭,乃宜常服,可取服。褲褶通用。此冠亦尋廢矣。 事原大帽,野老之服,至後魏朝臣皆戴之。唐初以縠 為之,以隔風塵。

《墨莊漫錄》:杜子美《秦州》詩云:「『馬驕珠汗落,胡舞白題 斜。」「題』或作蹄。」莫曉白題之語。《南史》:宋武帝時,西北遠 邊有滑國,遣使入貢,莫知所出。裴子野云:「漢潁陰侯 胡,白題將一人。」服虔注曰:「白題,名也。」又漢定遠侯擊 虜入滑,此其後乎?人服其博識。予嘗疑之,蓋白題其 胡,下馬捨之,始悟白題乃氈笠也。子美所謂「胡舞白 題斜」,蓋人多為「旋舞笠」之斜,似乎謂此也。

《清異錄》:「羅隱帽輕巧,簡便省朴,人竊倣學,相傳為減 樣方平帽。」

郢王鳳曆之叛,別制幞頭,都如唐巾,但更雙腳為仙 藤耳,其徒號為「順裹。」

同、光既即位,猶襲故態,身預俳優,尚方進御巾裹,名 品曰「新令」,伶人所預。尚有合其遺製者,曰「聖逍遙 清泰。」燕服凡兩品,幞頭李家寬者漆地加金線稜盤, 四腳差細。

士人暑天不欲露髻,則頂矮冠。清泰間,都下星貨鋪 賣一冠子,銀為之,五朵平雲,作三層安置,計止是梁 朝物,匠者遂依傚造小樣求售。

晉朝賤者承人,乏供八甎之職,猥蒙天眷。一日大暑 方下直,還私室,裸袒揮拂。未須臾,中使促召左右,急 報裹頭巾。余嘆曰:「阿僧祗劫中,欠此圍頭債。」天使於 禁林嚴緊地還之也。

桑維翰服蟬翼紗大人帽,庶表四方,名為「化巾。」 南漢僭創小國,乃作平頂帽自冠之,由是風俗一變, 皆以安豐頂為尚。

廣順初,簿閱太廟雜物,其間有「珠絡平金朝天幞頭」 一事。

張崇帥廣,在鎮不法,酷於聚斂。從者數千人,出遇雨 雪,皆頂蓮花帽、琥珀衫,所費油絹,不知紀極。市人稱 曰「雨仙。」

韓熙載在江南造輕紗帽,匠帽者謂為韓君輕格。 《青箱雜記》:世傳潘閬《安鴻漸八才子圖》,皆策蹇重戴。 又王禹偁《贈崔遵慶及第詩》云:「且留重戴士風多。」則 國初舉子猶重戴矣。

天聖以前,烏幘惟用「光紗。」自後始用「南紗。」迨今六十 年,復稍稍用「光紗」矣。

《退朝錄》:丁晉公、馮魏公位三公侍中,而未嘗冠貂蟬。 杜祁公相甫百日,當慶曆四年,郊祠,貂冠公袞,又升 輅奉冊,改諡諸后《石林燕語》:舊制,幞頭巾皆拆而斂前,神宗嘗謂近臣 此製有承上之意。紹聖後,始有改而偃後者,一時宗 之,謂前為斂巾,遂不復用。此雖非古服,隨時之好,然 古者為冕,皆前俯而後仰,斂巾尚有遺意也。

唐至五代國初,京師皆不禁打繖。五代始命御史服 裁帽。本朝淳化初,又命公卿皆服之。既有繖,又服帽, 故謂之「重戴。」自祥符後始禁,惟親王、宗室得打繖。其 後通及宰相、樞密、參政,則重戴之名有別矣。今席帽、 裁帽分為兩等,中丞至御史與六曹郎中,則於席帽 前加全幅皂紗,僅圍其半為裁帽。非臺官及自郎中 而上,與員外而下,則無有為席帽,不知何義。而「裁與 席」之名,亦不可曉。

《調謔編》:東坡常令門人輩作《人物不易賦》,或人戲作 一聯曰:「伏其几而升其堂,曾非孔子;襲其書而戴其 帽,未是蘇公。」蓋元祐初,士大夫效東坡頂高桶帽,謂 之子瞻樣,故云。

《鄰幾雜志》:「近歲都下裁翠紗帽直一千,至於下俚,恥 戴京紗帽」,御帽例用京紗,未嘗改易也。

《幙府燕閒錄》:「古之幞頭,自隋以前,只是皁絹幕其首。 唐馬周始制四腳繫於上,二腳垂於後,又加巾子,制 度不一。武后時,賜臣下巾子,謂之武家樣,又有高頭 巾子,明皇賜臣下內樣巾子。又裴寬嘗自制巾子、僕 射巾。自唐中葉已後,謂諸帝改製,其垂二腳,或圓或 闊,周絲弦,為骨梢翹矣。臣庶多效之,然亦不妨就枕。」 余家有陳宏畫《明皇裹頭坦腹仰臥吹玉笛圖》。又鄭 谷詩云:「玉階春冷未催班,楚拂塵衣就笏眠。」其便如 此。唐末喪亂,自乾符後宮娥宦官皆用木圍頭,以紙 絹為襯腳,用銅錢為骨,就其製成而戴之,取其緩急 之便,不暇如平時對照繫裹也。僖宗愛之,遂製成而 進御。五代帝王多裹朝天幞頭,二腳上翹。四方僭位 之主,各創新樣,或翹上而反折於下,或如團扇、蕉葉 之狀,合抱於前。偽孟蜀始以漆沙為之。湖南馬希範 二角,左右長丈餘,謂之「龍角」,人或誤觸之,則終日頭 痛。至劉漢祖,始仕晉,為并州衙校,裹幞頭腳,左右長 尺餘,橫直之,不復上翹,迄今不改其制。予幼年嘗見 先相文簡公舊物中有幞頭羅一段,織出花額花界 道,必是臨時裁剪而為之。文簡公畏漆,應舉時猶裹 羅幞頭。其後服紗漆者,須隔年製下乃可戴。今時以 垂腳素紗者為纏,不知起於甚時。

《中吳紀聞》:宣和初,余在上庠時,有旨令士人繫結帶 巾,否則即以違制論。當時有謔詞云:「頭巾帶,難理會, 三千貫賞錢,新行條制,不得向後長垂。」法甚嚴,人甚 畏,便縫闊大帶向前面繫,稱我太學先輩,被人呼「保 義。」

《老學菴筆記》:《孫策傳》:「張津常著絳帕頭。」帕頭者,巾幘 之類,猶言幞頭也。韓文公云:「以紅綃帕首,已為失之。」 東坡云:「絳帕蒙頭,讀道書增一『蒙』」字,其誤尤甚。 張文昌《紗帽》詩云:「惟恐被人偷樣剪,不曾閒戴出書 堂。」皮襲美亦云:「借樣裁巾帕索將。」王荊公于富貴聲 色略不動心,得耿天騭憲竹根冠,愛詠不已。予雅有 道冠、拄杖二癖,每自笑歎,然亦賴古多此賢也。 《癸辛雜識》管寧白帽之說尚矣,雖杜詩亦云:「白帽應 須似管寧」,然幼安本傳止云常著皂帽,又云著絮帽 布衣而已,初無白帽之事。獨杜佑《通典帽門》載管寧 在家常著帛帽,豈以帛為白乎?然宋齊之間,天子燕 私,多著白高帽,或以白紗,今所畫梁武帝像亦然。蓋 當時國子生亦服白紗巾,晉人著白接䍦,謝萬著白 綸巾,南齊垣崇祖白紗帽,《南史》:和帝時百姓皆著下 簷白紗帽。《唐六典》:天子服有白紗帽,他如白帢、白幍 之類,通為慶弔之服。古樂府《白紵歌》云:「質如輕雲色 如銀,製以為袍餘作巾。」杜詩:「光明白㲲巾。當念著白 帽,采薇青雲端。」白樂天詩云:「青筇竹杖白紗巾。」然則 古之所以不忌白者,蓋喪服皆用麻,重而斬齊,輕而 功緦,皆麻也,惟以升數多寡、精粗為異耳。自麻之外, 繒縞固不待言。苧葛雖布屬,亦皆吉服。縞帶紵衣,昔 人猶以為贈,則亦何忌之有?漢高帝為義帝發喪,兵 皆縞素,行師權制,固不備禮。後世人多忌諱,喪服往 往求殺。今之薄俗,蓋有以縞紵為功緦者矣。宜乎巾 帽之不以白也。

《輟耕錄》:野馬川有木曰「鎖鎖」,燒之其火經年不滅,且 不作灰。婦女取根製帽,入火不焚,如火鼠布云。 杜清碧先生本應召次錢塘,諸儒者爭趨其門。燕孟 初作詩嘲之,有「紫藤帽子高麗靴,處士門前當怯薛」 之句,聞者傳以為笑。用紫色棕藤縛帽而製靴,作高 麗國樣子,皆一時所尚。「怯薛」則內府執役者之驛語 也。

《席上腐談》:幞頭起于周武帝,以幅巾裹首,故曰幞頭。 「幞」字音伏,與「幞被」之「幞」同,今訛為「僕。」 韓退之《元和聖德詩》云:「以紅綃帕首。」蓋以紅綃轉其 頭,即今之抹額也。帕首、幞頭,本只是一物,今分為二 物《文獻通考》:程氏《演繁露》曰:「《隋志》:宋齊之間,天子宴私 著白高帽,士庶以烏太子在上省則帽以烏紗,在永 福省則白紗。」隋時以白幍,通為慶弔之服,國子生亦 服白紗巾也。晉著白接䍦。竇革《酒譜》曰:「接䍦,巾也。」南 齊垣崇祖守壽春,著白紗帽,肩輿上城。今人必以為 怪,古未有以白色為忌也。郭林宗遇雨墊巾,李賢注 云:「周遷《輿服雜事》曰:『巾以葛為之,形如幍。幍,口洽反。 本居士野人所服。魏武造幍,其巾乃廢』。」今國子學「生 服焉,以白紗為之。」是其制皆不忌白也。樂府《白紵歌》 曰:「質如輕雲色如銀,制以為袍餘作巾。袍以先驅巾 拂塵。」吳兢《樂府要解》:「按舊史,白紵,吳地所出,則誠今 之白紵。《列子》所謂阿錫而西子之舞所謂『白紵紛紛 鶴翎亂』」者是也。今世人麗粧,必不肯以白紵為衣,古 今之變,不同如此。《唐六典》:「天子服」有白紗帽,其下服 如裙襦襪皆以白。視朝聽訟,燕見賓客,皆以進御,則 猶存古制也。然則下注云:「亦用烏紗」,則知古制雖存, 未必肯用,多以烏紗代之,則習見忌白久矣。世傳明 皇幸蜀,圖山谷間老叟出望駕,有著白巾者。釋者曰: 「服諸葛武侯也。」此不知古人不忌白也。

《群碎錄》:「幞頭」今訛為「僕頭。」僕音伏,與「幞被」之幞同。起 周武帝以幅巾裹首,故云幞頭 弁髦,男子始冠則用之,既冠則去之。

可談都下市井,謂不循理者為「乖角」,又謂作事無據 者為「沒雕。」當喪儀間,摺發以一竿揭之,名「乖角。」衛士 順天幞頭有一腳下垂者,其儕呼為雕,當不知名義 所起,記之以俟識者。

《燕閒錄》:樂府中有《蘇幕遮》,乃高昌婦人所戴油帽。高 昌,西域國西州也。

《見聞錄》:古冕十有二旒,旒十二玉,前後各用玉百四 十四。宋時冕中貴人呼為平天冠,共用北珠一百四 十五顆,麻珠四千五百九十顆,調珠八千六十四顆, 則冕冠可謂至重。古王者冬至祭天,其時大寒,可服 袞衣,大裘之上加以袞衣。大裘者,黑羔裘也。但夏至 方澤,季秋明堂之祭,則大裘可謂至熱。陶安奏:「古者 天子五冕,祭天地社稷諸神,各有所用,請製之。」上曰: 「五冕禮太繁,今祭天地宗廟,則服袞冕,社稷等則服 通天冠、絳紗袍而已,真可謂得時王之制者耶!」 《玉堂漫筆》:襄陽《大堤曲》有倒著接䍦花下迷,蓋用白 紗作巾。南朝雖帝王,亦服白紗帽,沈攸之所謂「大事 若克,白紗帽共著耳,又別有白疊巾、白綸巾」,後世惟 凶服乃用白。

《岩棲幽事》:「桐帽,本蜀人,以桐木作而漆之。棕~亦出 蜀,中南叢林皆作,吳人不能製也。」

《明良記》:我朝科貢,恩例四等入胄監,滿日並許戴遮 陽大帽,即古笠也。吳文定公未及第時,久困科場,作 詩戲詠曰:「似傘難遮雨,如鐃卻畏風。」

《豫章漫抄》:今人所戴小帽,以六瓣合縫,下綴以簷如 筩。閻憲副閎謂予言,亦太祖所製,若曰「六合一統」云 爾。楊維楨廉夫以方巾見太祖,問其製,對曰:「四方平 定巾。」上喜,令士人皆得戴之。商文毅用自編氓,亦以 此巾見。

冠冕部外編

编辑

《真人三君內傳》:「太上丈人著流霞羽袍,冠芙蓉之冠。」 《漢武帝內傳》:「元封元年,王母降侍女上元夫人,天姿 精耀,靈眸朗絕,頭作三角髻,餘髮散垂至腰,戴九雲 夜光之冠。」

《神仙服食經》:漢武帝閒居未央宮,有人乘白雲,駕白 鹿,冠芙蓉冠,曰:「我中山衛叔卿也。」

《集異志》:「漢劉聰末年,有豕著進賢冠升聰坐,犬冠武 冠帶綬,與豕並升。俄而鬥死殿上,宿衛莫有見其入 者。」

《異苑》:「義熙中,王愉字茂和。在庭中行,帽忽自落,仍乘 空行,如人所著。尋而第三兒綏懷貳伏誅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