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司筆記 (四庫全書本)/卷20

卷十九 卷二十 雜識
作者:吳暻

始易曹爲部唐置左右司屬尙書省其後遂尊部而卑司

矣周禮䟽云司者以各主一官不兼羣職故言司也則司

之名周已有之然周官司徒司馬司寇司空以至司會司

書之類蓋上下皆得稱司非若近代部司之尊卑判然也

史記平凖書所忠言世家子弟富人或鬪鷄走狗馬弋獵

博戲亂齊民乃徵諸犯令相引數千人命曰株送徒入財

者得補郎郎選衰矣漢武時郎官之賤乃至於是此卜式

之所以不願爲郎也

漢故事尙書郎以令史久缺補之光武始改用孝廉爲郎

京兆丁卯稱疾不就詔問實病羞爲郎乎對曰臣實不病

耻以孝廉爲令史職耳光武怒曰虎賁滅頭杖之數十詔

問欲爲郎否卽曰能殺臣者陛下不能爲郎者臣中詔遣

出竟不爲郎蓋東漢初之尙書郎與全史等自分六曹之

後而郎漸貴矣

漢書天文志南官二十五星曰哀爲郎位故有郎官上應

列宿之語舘陶公主以天潢之戚爲子求郎而明帝不許

東漢侍郎官之重如此

漢制尙書郎主作大書起草更直於建禮門內臺給靑縑

白綬被錦被帷帳通中枕火官供食物湯官供餠餌五日

一羹食下天子一等給指使二人女侍史二人執香爐香

囊從入臺護衣服省中皆胡粉畫古賢列女以丹漆地謂

之丹墀尙書郎握蘭含鷄舌香奏事月賜赤管大筆一雙

隃麋墨一故御史左丞侍御史行複道中遇尙書丞郎皆

避車執板住揖丞郎坐車舉手禮之車過乃去晉宋閒尙

郎官上朝及下禁斷行人其優異之禮如此自廢尙書省

專歸六曹而郎官遂卑今人每用建禮丹墀握蘭含香以

爲文章掌故則直是文人假借之辭耳

南史王筠傳筠仕爲尙書殿中郎王氏過江以來未有居

郎署或勸不就筠曰陸平原東南之美王文度獨步江東

吾得此蹤前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職蓋六朝之郎官入

第六品貴族子弟皆耻居之唐畢諴爲倉部郎中時論以

爲辱諴沛然如處美官無異言宰相知之還職方郎中則

唐代專以户部爲耻矣

員外之官唐時本爲宂秩舊唐書李嶠傳嶠爲吏部時志

欲曲行私惠冀得復居相位奏置員外官數千人中宗神

龍中大置員外官二千餘人宦官超遷七品以上員外官

又將千人蓋自京師及諸州皆有員外又有謂之員外置

同正員者至肅宗朝乃漸減之乾道二年詔員外官上州不得過五人中州不得過

四人下州不得過三人上縣已上不特過一人東坡詩云逐客不妨員外置蓋指

諸州之員外而非六曹之員外矣

主事自漢魏以來皆爲掾史之其職甚卑後漢范滂遷

光祿主事漢光祿勲有南北庭主事主二署之事執公儀諸光祿勲陳蕃蕃

不止之滂懷恨投板棄官而去後郭林宗爲之言蕃乃謝

之其他如張霸戴封戴就公沙穆並以孝廉爲光祿主事

宋書百官志中書下有主事本用武官宋初改用文吏後

魏有主事令吏至隋煬帝時始去令史之名但曰主事唐

代並以流外爲之劉祥道上䟽言比來選補主事皆取舊

任流外有刀筆之人縱欲參用士流皆以儔類爲耻望稍

清其選事竟不行宋史職官志主事猶在錄事之下令史

之上至明時始以進士選授而主事一官遂爲士大夫清

資華選古今之異同如此

洪邁容齋隨筆云宋郎中皆以知州資序遷授不及者爲

員外郎吏部擬吿身細銜則直書之其兼權者初曰權某

部郎官入街及文書皆曰權員外郎已是他部郎中則曰

權郎中紹興末云權郎官者非也至於尙左侍右之名遂

入除目皆小吏不諳𤍨故事馴以致然書之記注爲不美

杜氏通典云唐初户部居禮部之後武後時置天地四時

之官以户部爲地官由是遂居禮部前今之六部次第皆

自武后始也

唐户部與吏部隣司時吏部移牒令户部列棘以備交通

吕太一爲戸部員外郎答曰眷彼吏部銓總之司當須𥳑

要清通何必設籬樹棘今制吏部二部並列闕東而中穿

一通衢限之豈亦古人籬棘之義耶

唐國史補云郎官故事户部分兩賦吏部爲省服禮部爲

南省舍人考功度支爲振行比部得廊下食以飯從者曰

比盤二十四曹呼左右司爲都公省下語曰前行祠屯不

博中行都門下行刑戸不得前行駕庫此諸曹題目也

注六尙書兵部吏部爲前行刑部户部爲中行工部禮部爲後行行縂四司以本行爲頭司餘皆子司

唐故事度支案郎中判入員外判出侍郎總統押案而已

貞元以後方有使額也今則郎中員外主事總理之不分

判入判出之名

唐高宗初改民爲戸蓋避太宗廟諱也龍朔中復改户部

曰司元度支曰司度金部曰司珍倉部曰司庾天寶中復

改金部曰司金倉部曰司儲會昌中又有諸行郎官本行

郎官戶部廵官之名新唐志云自以諸行郎官判錢穀而

户部度支失其職矣

唐王琚佐明皇平內難爲户部尙書帝於琚眷委特異豫

大政事號內宰相宋初三司之職蓋沿五代制置使而設

總國計四方貢賦之入朝廷不頂一歸三司位亞執政目

爲計相後之稱户部爲內相計相者本此

唐書盧綸爲户部郎中有詩名貞元中與李端司空𥌓之

徒名爲貞元十子韋維爲户部郎中善裁剖宋之問爲員

外郎善詩時稱户部二妙其後要家勢人以倉駕二曹爲

辱轉相沿習而才人俊士遂耻居錢穀之職當故明嘉靖

之際臺閣文章漸就衰薾及王李輩出而郎署風流爲之

一振然白雲酬唱都在西曹而盧宋之跡蓋寥寥無繼云

歴代官户部者史傳所書不可勝數而其居職立身可爲

後世法者則有如晉杜預爲度支尙書內以利人外以捄

邊備物置用濟當時之急者五十餘條張華爲度支尙書

有王佐之材吳隱之爲度支尙書以竹蓬爲屛風坐無氊

席所得祿纔留身糧餘悉分贍宗族唐李絳爲户部侍郎

憲宗問曰户部比有進獻至卿獨無何也絳曰將户部錢

進入內藏是用官物以求結私息上嘉其直牛僧孺爲户

部侍郎初韓弘入朝父子俱卒穆宗命中使閱其宅簿以

付家老而簿上具納賂之所唯於僧孺官側朱書曰某月

日送牛侍郎物若干不受穆宗大悅尋命爲相宋李常爲

户部尙書常文士少吏幹或疑不勝任以問司馬光光曰

此人掌邦計則天下知朝廷非急於征利貪吏望風掊克

之患庶幾少息柳約權戸部侍郎感激奮厲悉力盡言凡

例外宣索皆執奏以進王彥威爲户侍判度支彥威於儒

該邃亦善吏事但經總用出入米鹽非所長也凡此數公

行事之卓卓可傳者如此至於郎官卑秩職各有司正已

持法亦可佐尙書侍郎之所不遠則有如隋高構爲民部

郎中時有叔姪爭嫡尙書省不能決構斷而合理上以爲

能賜米百石由是知名唐武儒衡爲户部郎時皇甫鏄以

宰相領度支剝下益上儒衡上䟽論列氣岸高雅論事有

風采孟𥳑爲倉部員外郎時王叔文爲户部侍郎𥳑爲其

屬中立正色凝然不附宋辛次膺監諸司審計院未嘗登

權要門王師愈爲金部郎數召對言事孝宗時賜書褒美

之時尙書楊炎取諸郡積逋緡錢七百萬付金部使督之

師愈曰此錢徒有名耳督之未必有得而文移一下所擾

不知幾何人且中外一體若邦計未裕不若歸誠君父以

幸寬勉豈宜舉此虛籍以罔上而病民也持其事不下觀

此則後世之唯諾成風苟幸無罪者此亦未知國家之大

體矣

洪邁容齋隨筆云紹興中抄本班朝錄一編卽今之縉紳便覽

尙書郎正員止四人其他權攝者亦只六七人耳因記昔

爲禮部時同舍郎二十人皆正官政和末郎員宂濫至於

五十有五侍御史張樸奏十有一人其畧云才品甚下趙

操卑汚有如汪師心者性資茸闒柔侫取容有如黃願汪

希旦者淺浮躁妄爲胥輩所輕有如李莊者輕侻喧囂漫

不省職有如李揚者麄冗不才褊忿輕發有如成禔者人

才碌碌初無可取有如張高者志氣衰落難與任事有如

常瓌者大言無當誕詭不情有如梁子誨者資望太輕士

論不厭有如葉椿唐作求吳直夫章行李與權王良欽強

休甫者乞行罷斥從之今日郎官之選每曹多至百五六

十人自京察之典數年不行而閒歲甄別惟去其衰悖尤

甚者數人觀此十六人之行事可爲炯鑒矣

唐白居易長慶集有初除户曹詩元稹和詩本注云樂天

爲拾遺歲滿當遷聽自擇官樂天請以翰林學士兼京兆

户曹參軍詔可考元白二公詩盛稱户曹祿廩之厚欣幸

之氣形於篇什可見唐代承平氣象

唐郎中不自員外郎拜者謂之土山頭景雲中趙謙光自

大理正使遷户部郎中時員外郎韋陟遂戲詠日員外由

來美郎中望不優寧知粉署裏翻作土山頭蓋唐之重資

序如此趙璘因話錄云唐韋燠辭判户部歸謂甥侄云已

讓版使矣宋周必大除李本制云俾參版部之繁蓋本於

古來父子兄弟有累居户部者詩緇衣小序云鄭武公父

子並爲周司徒善於其職魏明帝欲用安平王司馬孚爲

度支尙書顧問左右曰有兄風否答曰似兄帝曰吾得司

馬懿一二人復何憂唐韋叔謙後至郎中者數人世號郎

官家韋維在户部日常蒔柳於庭及虛心兄弟居郎署對

之䡄歛客宋淳化中張正子郁並仕爲户部郎中世尙儒

學號書樓張家此歴代户部佳話也

唐國史補云元和末有敕申明父子兄弟無同省之嫌自

是楊於陵任尙書其子嗣復歴郎署兄弟分曹者亦數家

今則父子兄弟皆迴避同曹官而從昆弟不與焉

洪邁容齋續筆云明皇時宇文融韋堅楊矜王鉷皆以聚

歛進然其職不出户部也楊國忠得志乃以御史判度支

權知太府卿及兩京司農然猶未立判使之名也肅宗朝

兵興費廣第五𤦺劉晏始以户部侍郎判諸使因之牂相

於是鹽鐵有使度支有判元琇班宏裴延齡李巽之徒踵

相躡遂浸浸以他官主之憲宗季年皇甫鏄由判度支程

尋由鹽鐵使並命爲相逮乎宣宗率由此𡍼大用焉植裴

休夏侯孜以鹽鐵盧啇崔元式用墀崔龜從蕭鄴對琢以

度支魏扶魏謨崔謹由蔣伸以户部由是計相不可勝書

矣惟裴度判度支上言調兵食非宰相事請以歸有司其

職量宏正不可同日語也

錢穀之任固宜通達國體而學問之道不可不講唐蕭昊

嘗與嚴挺之稱伏臘爲伏臘挺之曰省中豈容有伏獵侍

郎乎乃出之貞觀中勅下度支求杜若省郎以謝眺詩云

芳洲采杜若乃責坊州貢之當時以爲笑此可爲不知書

者之戒

會計之吏小及錙銖細極圭祿亦已甚矣而至銀有逡廵

之名米有截糊逗遛之號此固前史所未見也

漢書劉何傳引詩云密勿從事莫敢吿勞顏師古注云密

勿猶黽勉之義杜甫詩云經綸固密勿猶祖其說後世遂

誤用爲禁密之意流傳已久不自知其侼繆殊甚也

漢書食貨志三考黜陟餘三年食進業曰登再登曰平餘

六年食三登曰太平二十七歲遺九年食然後王德流洽

禮樂成焉蓋太平之義本此後人習用古語而不知其近

出自漢書讀書之不可輕忽如此

本朝檔子摺子片子之名前代無之凡各部院衙門書寫

文卷存之以偹稽考者曰檔子百司奏事不具章䟽者曰

摺子各衙門相往來傳問非大事不用移咨者曰片子夢

溪筆談云唐樞密使自禁中受者出付中書謂之宣中書

承受錄之於籍謂之宣底今史舘中尙有故宣底二卷如

今之聖語簿此卽檔子之類也又云中書勅小事則發頭

子唐中書指揮事謂之堂帖子曾見唐人堂帖宰相簽押

格如今之堂劄子此卽片子之類也歐陽公歸田錄云唐

人奏事非表非狀者謂之榜子亦謂之錄子今謂之劄子

凡群臣有司上殿奏事兩制以上非時有所奏陳皆用劄

子此卽摺子之類也又今各衙門有事急於上聞者曰綠

頭牌平行衙門文書曰移咨小衙門曰劄付科道衙門兩

行者皆曰手本其餘祭杞朝儀移知都察院太常寺鴻臚

寺者唯稱報單而已

諸司文書未行者吏書藁質之郎中以下曰看藁藁定判

行曰藁片子吏復書所判事質之堂官曰說帖其已行者

吏受而書於籍曰堂行簿古者簿書皆用竹𥳑後世始用

𥿄代之周禮司書主會計之簿書鄭注云簿書者古有𥳑

策記事若在君前以笏記事後代用簿簿今手版故云吏

當持簿也蓋今之判行文藁及諸冊籍若古之手版簿書

六科衙門每日檢閱章奏由內閣奉旨發科者事關某部

則由某科發之曰科抄定限二十日完結各直省咨呈定

限三十日完結每月總會一月之事於科道衙門注銷此

定例也

六曹文書姓名下皆畫一押或用名字或用暗記相習爲

常莫知所始按歐陽修集古錄有五代時帝王將相署字

一卷蓋皆草書其名也岳柯古冢盆杵記言得晉永寧元

年梵有匠者姓名下有文如押字則晉已有之南北朝帝

王畫勅及臣下書䟽皆自署名魏書崔元伯尤善行押之

書特畫猜巧而不見遺跡北齊書庫狄干不知書署名爲

干字逆上畫之時人謂之宰錐陳書蕭引善𨽾書高宗常

披奏事指引署名曰此字筆勢翩翩如鳥之欲飛北齊後

主紀開府千餘儀同無數領軍二十連判文書各作花字

不具姓名莫知誰也北史謂之依字則是花字之名自北

齊始之矣黃伯思云魏晉以來法書上押字皆題名於首

尾𥿄縫閒或謂之押縫或謂之押尾後人花押蓋沿於此

癸辛雜識云古人押字謂之花押印是用名字稍化之如

韋陟五雲體是也唐國史補宰相判四方之事有堂帖以

次押名曰花押歸田錄云學士院用咨報不書名但當直

學士押字而已今俗爲草書名爲押字夢溪筆談云中書

劄子宰相押字在上次相及參政以次何下樞密院劄子

樞長押字在下副貳以次向上以次爲別又云熱狀白𥿄

書宰相押字他執政具姓名進草卽黃𥿄書宰臣執政皆

於狀背押字堂檢宰執皆不押唯宰屬於檢背書日堂吏

書名用印此擬狀有詞宰相押檢不印此其爲異也容齋

隨筆云浯溪石上有熙寧間柳應辰大押字題云押字起

於心心之所記人莫能知則是名字暗記蓋各有所本云

按柳又有詩刻石云浯溪石在大江邊心記閑將此地鐫自有後人來屈指四千六百甲寅年則花字亦可謂之心

顧炎武日知錄云韓非子言田嬰令官具押券斗石參升

之計三國志少帝紀註及魏氏春秋並云魏少帝欲殺司

馬文王大將軍已書詔於前優人雲午等唱曰靑頭鷄靑

頭鷄蓋靑頭鷄者鴨也勸帝押詔書耳則是押字自戰國

三國時已有之又不始於後世也

大中祥符五年詔尙書丞郎兩省給諫知州府而本部

郎中員外郎及兩省六品以下官有充本路轉運使副者

州府所申狀並止簽案檢令通判以下具衘供申張錄以

禮户尙書知昇州上言臣官忝六曹祠部乃本行司局而

例申公狀似未合宜望除申省外其本行曹局止簽案檢

從之蓋宋時重從官之體如此今自六部侍郎外遷督撫

者文書至本部皆曰咨呈蓋卽宋之公狀也

西京雜記云馮元理善算回筯知二國之粟不差升斗

唐崔仁師爲度支郎中書奏度夫財物奏數千言手不執

本太宗隆之令杜正倫齋本與仁師對唱一無差殊宋徐

宋說在度支會右曹全部皆闕官固令兼領三曹宗說素

有心計於天下經貲出入盈縮之數莫不通知老吏爲之

歛手汪大獻幹辦行在糧料院文書盈几目不給視公閒

摘一二無不切中此雖天授而亦可爲漫不省事者戒

蔡質漢舊儀云尙書郎劇遷二千石或刺史其公遷爲縣

令秩滿自占縣去詔書賜錢三萬與三臺祖錢餘官則否

夫以一郎官之卑而至天子賜錢祖行亦榮甚矣今郎中

秩滿皆出爲道府官無劇遷公遷之例

唐六典云自晉以後八座丞郎多不奏事梁武帝天監初

詔曰自禮闈陵替歴兹永久郎置備員無取職事粃糠文

案貴尙虛閑空有趨墀之名了無握蘭之實曹司可依昔

奏事自是始奏事矣康熙三十七年上諭六部漢官俱令

啟奏先期上名 御覽每日用四五人髣髴漢代遺意

有白本曰正啟奏本司無本曰陪啟奏

六部以尙書侍郎爲堂官郎中以下爲司官時有諺曰堂

官高坐司官站堂喫飯司官看堂官辦事司官散亦可資

一時笑談

南方人爲醫生爲郎中北方則呼曰大夫富人爲員外染工爲博

士全工石工及諸色工匠通謂之司務猥褻已甚不知此

風始於何時舊唐書音樂志云隋末河內有人貌惡而嗜

酒常自號爲郎中宋陸游老學菴筆記云北人謂醫爲衙

推卜相爲廵官蓋取廵遊四方之義此末世風俗之袞矣

漢書吕后紀四時得問賜爲餐錢亦謂之厨膳錢卽今之

公費是也郎中每月三兩員外主事每月二兩近年以來盡爲檔子房掠取

以佐堂饌大司則書更供食小司則枵腹判事而每月銷

算公費仍具各司職名徒爲具文而已

舊制各衙門前皆置横木以繫爲卽唐時所稱行馬是也

聞國初諸司皆乘馬入署近年漢人皆乘肩輿而滿人則

以騎從之多寡爭相夸耀爲事

池北偶談云本朝順治初漢人京官亦多乘馬子壬辰計

偕入京師見高郵王文通公每入朝皆乘馬其後始易肩

興三品以上用四人肩輿四品以下則二人耳然旗下大

官倒乘馬無肩輿有之自近年始宋朝野類要云百官出

局人從先報上馬者蓋舊禮只是乘騎自中興以來始得

乘肩輿也建炎朝野雜記云東都舊制耆德大臣或宗室

屬近行尊者特旨許乘肩輿建炎初上以維揚磚滑謂大

臣曰君臣一體朕不忍使羣臣奔走危地可特許乘轎塵

史謂唐時宰相乘騎五代始用檐子本朝近年惟文潞公

以太師平章軍國重事司馬溫公始爲門下侍郎尋臥疾

就拜左相不可以騎二公呈許乘擔子皆異恩也外官肩

輿不用帷蓋古褰惟之意今惟江寧開封督撫司道府廳

縣官皆用暖橋蓋沿宋明都城之制至今末改年

宋費衮梁溪漫志云唐姚崇序進郎吏明皇仰視殿屋再

三言之終不應崇懽趨出高力士侍側曰大臣奏事陛下

當面加可否奈何一不省察帝曰朕任崇以天下事當進

賢退不肖郎吏卑秩乃一一以煩朕耶力士傳旨者中案

乃喜後之論史者美之以爲識人君之體而明皇之怠心

已兆於此今制每月郎吏銓除日吏部必引見乾清門及

暢春苑之澹寧居審其年力之衰強而後用之可見

聖主之用心超越前代遠矣

漢尙書右丞與僕射對掌授廩假錢穀右丞無所不統凡

中宫漏夜盡鼓鳴則起鐘鳴則息衛士甲乙徼相傳甲夜

畢傳乙夜盡五更傳言五更未明三刻後鷄鳴衛士踵丞

郎趨嚴上臺不畜宫中鷄汝南出鳴鷄衛士候朱雀門外

專傳鷄鳴於宮中唐劉禹錫詩云主人朝謁早愛養汝南

鷄本此今之尙書侍郎每日率本曹郎官趨朝啟奏亦猶

漢代之趨嚴矣

劉若愚蕪史云闕左門再東松於會推處也孫承澤春明

夢餘錄云南畿二主考辭朝賜宴於闕東松林今之公卿

會議皆在闕左門之內午門之下而松林則爲繫馬之塲

池北偶談文昌雜錄載宋時百官日赴文德殿東西對

立宰相一員押班再拜退謂之常朝又云唐制京師職事

官有朔望參有五日參惟職事官五品幷供奉官八品以

上及員外郎監察御史太常博士則每旦參有常參官九

參官六參官云云春明退朝錄唐有職事者謂之常參今

𨽾外朝不釐務者謂之常參本朝順治中月凡六朝

世祖皇帝嫌其頻數定以三旬逢五日常朝壬戌夏有

旨文武官每日五更入朝列班午門外候部院啟奏官出

始散歸署旣而大理寺司務趙時楫上䟽言之尋有

旨九卿詹事掌印給事中掌道御史如故餘幷停趙杭州

明憲宗實錄云在京法司遇會官審錄重囚俱於承天門

東西分爲四行列坐公候附馬伯列於東班前行都督等

官列於東班後行尙書都御史侍郎等官列於西班前行

通政使大理寺佐貳官幷六科掌科事給事中列於西班

後行本朝之制則微有異同凡錄京師獄囚曰朝審看直

者招冊曰秋審滿漢東西班列坐凡八行六部尙書都御

史爲一行侍郎副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詹事府正

詹爲一行通參以下大理寺少卿少詹爲一行六科掌印

十三道掌道爲一行唯刑科則散給事中亦與焉會議坐

次亦如之散給事中不輿若有上諭傳問九卿則滿漢大

學士列坐於滿漢尙書之上議定覆奏取旨至內廷集議

自諸王以下及滿大臣始得輿聞曰黑白漢大學士下皆

不敢問也

宋志太傅以下爲第一品餘定爲九品隋志天監初命尙

書刪定郎蔡法度定令爲九品秩後吏部尙書徐勉復定

爲十八班以班多者爲貴同班則以居下者爲劣列曹尙

書十三班尙書侍郎六班尙書郎中五班自十二班以上

詔授表啟不稱姓其下糧數復爲一等宋志元豐新制以

階易官定爲二十四階則是品始於六朝班始於隋階始

於宋而後世班聯班行班列官階進階之君皆本手此

夢溪筆談云都堂及寺觀百官會集坐次多出臨時唐以

前故事多不可考唯顏眞卿與左僕射定襄郡王郭英又

書云宰相御史大夫兩省五品供奉官自爲一行十二衛

大將軍次之三師三公全僕少師保傅尙書左右丞侍郎

自爲一行九卿三監對之從古以來未嘗參錯此亦畧見

當時故事又云唐制兩省供奉官東西對立謂之蛾眉班

固初供奉班於百官前横列王漙罷相爲東宮一品班在

供奉班之後遂令供奉班依舊分立慶暦賈安公爲中丞

以東西班對拜爲非禮復令横行至今初叙班分立百官

班定乃轉班横行參罷復分立百官班退乃出參又云諫

議班在知制誥上若帶待制則在知制誥下從職也戲語

謂之帶墜今代詞臣六科於御門日分班侍立曰侍班百

官朝會曰坐班猶此意也

明於愼行穀城山房筆塵云國初朝儀專叙品級不分散

要世宗自甲午以後三十餘年不視常朝舊典無人記憶

穆考登極始復常朝鴻臚投來故實多所散失不知於世

廟初年合否班行東西分立勲臣在西上東面不輿百官

齒左班面西侍立一品二品爲第一行三品次之爲第二

四品五品京堂次之爲第三宫坊五品六品次之爲第四

翰林六品七品次之爲第五兩房中書次之爲第六此爲

一段其下則六科爲第一吏部爲第二中書舍人第三此

爲一段其下則御史第一五部次之自次以下品級官次

紊不可紀矣右班東而侍立則錦衣在前五軍都督府次

之其後七十二衛指揮等官叩頭禮畢則左班內閣右班

錦衣俱由玉陛升立金臺左右六科升立甬道左右東西

何御史立於甬道左右北何其北而行禮班次則公侯駙

馬伯列三班於前去文武階次稍遠其下則文武兩班同

上御道左右分立一品二品爲第一三品第二四品五品

京堂至翰林史官吉士第三科道中書第四其下則六部

郎官亦顏紊亂其同班序立翰林七品在小九卿六品之

上宫坊六品在小九卿五品之上宫坊五品在大九卿五

品之上講讀學士在大九卿四品之上惟讓僉都少詹光

學士在僉都之上至於六部郎官往時一吏二禮其下則

户兵等部故有主事立於郎官之上者其後户部主事賀

邦泰以禮部在其上嘗上䟽爭之有詔六郎中並刻員外

次之主事又次之久之又稍稍紊矣

宋蘇軾詩云班心哭兀見長身公自注御史立處謂之班

心今百官坐班有御史及吏部郎官查班此或卽宋之遺

意也

宋沈括夢溪筆談云三司開封府外州長官弁廳事則有

衙吏前導吿唱國朝之制在禁中唯三官得吿宰相吿於

中書翰林學士吿於本院御史吿於朝堂皆用朱衣吏謂

之三吿官所經過處閣吏以挺扣地警衆謂之打杖子兩

府親王自殿門打至本司及上馬處宣徽使打於本院三

司使知開封府打于本司近歲寺監長官亦打非故事前

宰相赴朝亦有特旨許張蓋打杖子者繫臨時指揮執絲

梢鞭入內自三司副使以上唯乘紫絲暖座從人隊長持

破木梃自待制以上近歲寺監長官持藤杖非故事今代

三品以上官皆乘大轎猶宋之暖座也舊制皇城東西二

筆門內百官皆不得秉轎出入唯大學士許乘馬至武英

殿前近詔大臣年六十以上者皆得乘轎入皇城內此異

數也轎皆用掌扇分書滿漢官御於上扇上塗全作三圓

月者爲上四圓月者次之出品者用一大圓月從者執二

藤杖雙引前導傳呼里巷問猶宋之木梃吿喝也至大學

士所居之巷尙書以下過其門皆不得傳呼

池北偶談云文昌雜錄載元相詩於門待制應全遠藥樹

監搜可得知云唐時殿門外有藥樹監察御史監投之位

在焉唐制百官入官殿門必搜御史掌之太和中乃下詔

宰臣奏事停其監搜康熙初御史李秀奏請百官佩刀雖

上殿奏事亦爾後李御史棠䟽罷之

夢溪筆談云京師士人朝服乘馬以黲衣蒙之謂之凉衫

儀禮朝服加景是也今代百官常服乘馬皆用黑紬單衣

蒙其上以避染塵凡宴集亦著之以防涴汚亦謂之酒衣

名甚雋稚

揮塵錄云紹興初臨安尹梁仲謨五鼓往待漏院從官皆

在焉有據胡床而假寐者旁觀笑之一人云近見一交椅

樣甚佳頗便於此仲謨請之其說云用木爲荷葉且以一

柄插於靠背之後可以仰首而寢仲謨云當試爲諸公製

之又明日入朝則九在坐客各一張易其舊者矣其上所

施之物悉偹焉莫不歎伏自後達宦者皆用之觀此則宋

人入朝待漏時皆生胡林如明人之用馬杌子卽其遺意

也今人皆用墊子裁作小方褥狀三品以上用紅色四五

品用靑色六七品以下純用白冬月皮褥亦分差等入朝

皆席地而坐焉

池北偶談云本朝制以八旗邊東人號爲漢軍以直省人

爲漢人元時則以契丹高麗女直竹因反竹亦反术里澗

石竹溫渤海入種爲漢人中國爲南人

本朝國書音大率如古人反切如墨爲不黑空爲溫通之

類漢人呼筆爲不律出之爾稚今北方人呼筆爲不至國

音則謂筆爲廢矣

池北偶談云本朝文移書䟽之制國書則自後而前漢書

則自前而後凡宮城榜書率用清漢蒙古三體按草木子

載元朝行移文字漢字自前而後蒙古字自後而前畏吾

兒字則横書之

宋程大昌雍錄云南部新書曰二十四司印故事悉納直

廳每郎官交印時吏人繫之於臂以相授頗覺爲煩揚虞

卿任吏部員外卽始置匱加鐍以貯之人人以爲便至今

不改按古者居此官卽佩此印印有組韋繫腰垂之一日

去官卽解印而上諸有司故漢語所謂丈二之組方寸之

印者是也組所以繫也銀靑金紫亦其事也後世當官不

佩印故始時付之典吏而又加匱封貯以取便益失古遠

唐制丞郎拜官卽籠門謝今三司使已上拜官則拜舞於

階上百官拜於階下而不舞蹈此亦籠門故事也今代百

官謝恩俱於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三日上御太和殿時

分班謝恩無復門階之別矣

宋葉夢得石林燕語曰唐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紙貼之謂

之貼黃蓋勅書用黃紙則貼者亦用黃紙也今奏狀劄之

皆白紙有意所未盡揭其要處以黃紙別書於後乃謂之

貼黃蓋失之矣其表章略舉事目興日月道里見於前及

封皮者又謂之引黃蓋貼黃之名在朱時已有之明代章

奏之冗濫至萬暦天啟之閒而極至一䟽而荐數十人累

二三千言不止皆枝蔓之辭崇禎初始命內閣爲貼黃之

式卽令本官自撮䟽中大要不過百字黏附牘尾以便者

覽此今貼黃之所由起也

明永樂中户部尙書夏原吉歴洪熙宣德凡三朝參謀密

勿加秩至少保而仍領尙書事蓋仿成周三公領六卿之

遺意歴代以來未有居職如此之久者

大明會典户部十三司分掌錢叙有註差者由吏部選授

有題差者䟽名上請有部差者本部劄委今制部差皆由

本部題請唯出差回部之日移咨知會吏部無註差之說

明初蘇松浙江人皆不得爲户部官蓋以江浙財賦重地

恐私其鄉里巧作奸獘故也不知何時復用南人爲之

池北偶談云三十年來士大夫履歴例減年歲甚或減至

十餘年卽同人宴會亦無以眞年吿人者可謂薄俗按洪

容齋四筆宋時有眞年官年之說至形於制書乃知此風

由來遠矣獨寇萊公不肯減年應舉又司馬朗傳伯達志

不減年以來成則漢魏閒已有之

唐韓愈遊城南詩云白布長衫紫領巾差科未動是閑身

麥苗含穟桑生葚共向田頭樂杜神是唐三四月閒尙未

動差科也至代宗時行靑苗錢遂爲後代豫借夏秋税故

至今尙有豫徵豫借之名然自唐兩税法後沿至元明著

爲令甲而無復城南閑身之樂矣

元立行中書省故號天下諸路爲省明洪武中已改爲十

十布政使司而今人猶謂之十三省者蓋沿元故習而稱

之耳

山東新城王公德州田公康熙初並爲戸部司官不二十

年相繼爲左右侍郎每論及曹司遺事王公云眞定梁公

昔爲大司農時司命說堂後卽相與商榷風雅縱論今古

田公云當年十四司皆會食於司務廳圍碁談笑一出署

卽相與劇錢會飲終日以梨園樂府爲樂此皆昔年盛事

而今不可復得矣

唐尙書省左右司郎中蓋漢之尙書郎也天寶中韋應物

嘗居此職故白傅除蘇州守詩云敢有文章替左司風雅

流傳士大夫家至今艷稱之明時官戸部者稱廣東山西

爲左右二大司而廣東遂有左司之號余初謁左侍郎新

城王公於邸第公語余云昔汪翰林琬爲廣東司主事僚

友閒都呼爲汪左司公嘗贈汪詩云左司固𥳑傲狷介乃

其性此一閑曹佳話也

明顧涇陽先生憲成江左名賢興高忠憲攀龍齊名東林

所稱高顧是也登第後授戸部廣東司主事改吏部名聲

籍甚今貴州司左廡下尙有殘碑一通摩娑苔蘚而先生

之姓氏在爲其下者猶可想見前輩流風

予同官湖廣司郎中陳香泉曹長奕禧海寧人以書法擅

名一時所至寡友小吏爭以紙筆乞書判牒後陳君每伸

紙疾書羣吏聚觀以爲笑樂余嘗舉唐張旭仕常熟尉爲

老人判牒故事以語陳君陳每竊喜自負云

户部廣東司廳事前楊郎中昶嘗手植蓼花一本花時相

與徘徊吟賞余詩云野色未能逢柳惲白頭應笑似馮唐

蓋謂楊也後員外郎孝感嚴君復植梨樹一于庭余因

名之曰梨廳

池北偶談云順治初太子太保永昌王公弘𧙓以户部郎

中修賦役全書加太僕寺卿書成陞本部侍郎至尙書其

後工部營膳司郎中霍叔瑾以大工加僕少至通政使順

治乙未科予舉南宫之歲洪士銘以經畧輔臣文襄公子

耿效忠以靖南王子世 祖特旨留部又 特旨以京堂

內陞洪以儀制郎中遷太常寺少卿至太常卿耿以武選

郎中遷太僕寺少卿至順天府尹此部曹內陞掌故也

國初郎中輿司業較俸陞內院侍讀自張允欽始後新城

大司寇王公以薦改郎中爲侍讀卽其例耳

池北偶談云 世祖時用部主事及中書舍人行人評事

博士等官假監察御史衘廵視各直省差竣都察院殿最

之最者得內陞京堂五品餘則仍回居本職不眞授御史

也後仍歸御史而廵方亦停不遣康熙六七年閒復用各

部郎中以監察御史衘廵視鹽課未幾復舊

池北偶談云國初內三院滿州大學士謂之榜式烏金超

哈官大學士亦稱榜式如范文肅公甯文毅公是也六部

初不置尙書率以貝勒管部事置侍郎以佐之有滿洲漢

軍漢人各二員漢軍亦有爲漢侍郎者滿洲郎中員外郎

初稱理事官副理事官後乃改從漢官之稱惟協理兵部

督捕太僕寺漢少卿二員改稱理事官科道初亦稱理事

後改同漢人俱稱給事中御史云

舊制榷關使者皆用户部主事爲之凡三易關考核無過

始遷員外郎至有差上改差之例後以小差通用五部官

乃有出過小差方出大差之例本部以錢局倉差抽分大通橋爲小差榷關糧廳爲

大差其中漢官每年閒用一二人自康熙三十七年保舉

內務府六部等衙門才能滿官開列點用而舊制遂廢

滿漢司官品秩職掌大畧相等而至執文書案牘指堂請

決可否滿司則長跽如君臣之禮漢司則侍立如師生之

池北偶談云國朝順治中百官罰俸有土黑勒感勒之名

康熙初尙沿舊制未久停止

古人文章引用官名皆用當代見稱之名不強舍舊朝典

故蓋以古今官制不同崇卑差等各有意義故耳如今人

稱刑部爲比部其義蓋始於周禮小司徒及三年則大比

大比則受邦國之比註大比謂使天下更𥳑閱民數及其財物也唐宋職官志

比部並屬刑部而其職則掌勾稽户部之事故龍朔中改

比部爲司計大夫是也唐職官志比部掌勾諸司百僚俸科公廨賦贖調歛徒役課程逋懸

敎物宋職官志比部掌覆中外帳籍凡塲務倉庫出納在官之物皆月計季考歲會審復其多寡登乾之數考其

陷史而理其侵負山堂考索亦云會計逋欠每三月一比謂之比

部則是比部乃户部刑部合爲一官之稱後代財賦並不

關刑部會計至侵那審擬之後然後西曹主之而乃稱刑

部爲比部誤矣卽如農部水部亦漢晉之一曹而後人乃

以一曹爲一部之稱謂此亦比部之類也

唐人得罪貶竄遠方遇赦改近地謂之量移李白有贈京

兆韋參軍量移東陽詩云流人却到吳白居易貶江州司

馬自題云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隨例未量移量讀平聲韓愈

自潮州刺史量移袁州亦有遇赦移官罪未除之句今人

乃以遷職爲量移誤矣

漢官儀丞郎見尙書執板對揖稱曰明時郎見左右丞對

揖呼曰左右君本朝數年前吏禮二部司官猶呼堂上官

曰老先生自稱晚生其餘五部官見本部堂上官則曰堂

翁自呼爲司官今則吏禮二曹皆曰堂翁而五部官見六

曹之長總稱之曰堂翁不知始於何人而謟諛成習世風

可復問乎至書吏前後輩相呼亦有老先生晚生之名而

於儕伍中呼堂司官則曰某老太公皆屬小吏無禮

漢朝呼省中郎曰中郎其餘或謂之外郎或謂之散郎今

呼郎中爲正郎員外爲副郎主事爲主政名甚不經而吏

員則呼爲外郎此皆流俗不肇者之故也

唐李肇國史補尙書丞郎郎中相呼爲曹長今吏部猶互

呼爲某長官郎其遺意也至南人之稱寅翁比人之稱寅

公皆非古

六部衙門書吏山陰人十居其九蓋其父子兄弟親戚友

朋道相述練習科條舞文弄法姦詭莫測都御史平原董

公曾議逐之而舊人一去則他省之人皆顚倒不知所爲

後有召募考試之令而山陰故吏仍復盤踞津要遂使一

代章程皆出於此輩之乎此各衙門之錮弊也不獨六部

爲然

書吏以五年爲滿曰役滿咨送銓曹考職後卽聽歸鄉里

而蜣蛝故智不暫離糞壤之閒有滿後數十年仍隱射曹

司名色招摇市中者此書吏之大蠧也且有一種把持文

案之人曰缺主每司一缺皆有缺價美者不下數千金

部山東責州雲南內倉之類一司之事皆其主之而每日辦事之吏曰

經承此不過受其脩脯代爲祗侯耳又有一種串通關節

之人曰坐京凡各者督撫藩集皆密託其潜藏宗師探聽

六部之事夤緣賄賂出其掌握二者都平日互相交結之

人其勢一合而曹司大小之弊百出矣

崔駰古今注云漢永元三年增置令史員功滿未嘗犯禁

者以補小縣墨綬蓋功滿猶今之曰役滿也

漢令史之名曰吏員曰四科曰文學曰佐曰學事曰官醫

晉令史之名曰書佐曰門吏亦曰正令史曰書令史隋唐

則唯有令史書令史而已宋時止稱曰吏金有女直令史

漢令史至元時廼以回回蒙古人叅用之而今則皆曰書

辦矣

應劭風俗通云尙書御史臺皆以官倉頭爲吏主成舍凡

守其門户唐志亭長主啟閉傳禁約掌圍守諸倉庫蓋八

之皂𨽾漢之官倉頭唐之亭長也今之樓軍頭役唐之掌

圍也

古之邸吏卽今提塘之類宋史劉奉世傳進奉院每五日

具定本報狀上樞密院然後傳之四方而邸吏輙先期報

下或矯爲家書以入部置乞革定本去實封但以通函騰  

報從之則是邸吏之弊宋代已然近日有僞造户部文書

通行四方者蓋由提塘本𨽾兵部不至部親頒文書必由

兵部轉發而添改僞造之弊遂不可止唐孫樵集有讀開

元雜報一篇宋史曹輔傳邸報不四方此蓋邸報所自始

池北偶談云今之朝報或日邸報亦有所本見王明清揮

塵錄趙昇朝野類要云朝報日生事宜也每日門下後者

編定請給事判報方行一都進奏院報行天下其有所謂

內探省探衙探之類皆衷私小報半有漏泄之禁故隱而

號之曰新閲蓋自宋時已然又六科綸音冊子號晚帖以

當晚卽知之次日乃登邸報故曰晚帖亦有小報謂之小

京債之名始于唐按舊唐書武宗紀會昌二年中書奏赴

選官多京債到任塡還致其貪求罔不由此今年三銓於

前件州縣得官者許連狀相保户部各偹兩月加給折錢

至支時折所冀初官到任不帶息債衣食稍足可責清

廉從之元史太宗十三年以官民貸回鶻金償官者歲加

倍名羊羔息其害爲甚詔以官物代還凡七萬六千錠故

明洪武中鑒户之敝政郡縣官自知府以下皆給以道里 

舟車之費然昔之京債猶云選人也今則京外官皆仰給

於債其京師富人每借此居奇有八折七折六折不等大

抵以數月爲期如至期不償則或先以數十八與之曰折

頭而原劵如故或史書空劵與之曰倒票而實不得一錢

積之數年動盈千萬債主至則攔門叫呼逼迫萬狀故公

卿朝士每志氣抑塞而爲其所困者多矣

國朝官户部者升沉不一靡可數記康熙三十七年秋七

月右侍錄公以自縊死冬十二月郎中趙國璧啟奏至乾

清門甫升階忽自仆死上立出尙方藥酒賜之已斃此亦

一時之異

本部三庫總謂之後庫一日偶從大司農吉水李公少司

農興化李公閱視後庫見銀庫有一元寶重一千六百兩

者色黝黑如漆上鐫嘉靖二十五年晉藩南山主人造十

三字顏料庫有大蜈蚣骨長七八尺旁有數十細骨皆節

比而坐司庫者云昔年尙有小李將軍横披畫成化磁桃

盃二物已爲內庫取去久矣

宋歐陽修歸田錄云京師諸司庫務皆由三司舉官監當

而權貴之家子第親戚因緣請托不可勝數爲三司使者

常以爲患則司庫之不可不愼擇其人明矣

宋何薳春渚記聞云近於內省任道源家見數種古墨皆

生平未見多出御府所賜其最高者有唐高宗時鎭庫墨

一笏重二觔許質堅如玉銘曰求徽二年鎭庫墨而不著

墨工名氏則古人鎭庫之物甚多惜後代未之詳也

顧炎武日知錄云自古鑄錢若漢五銖唐開元宋以後各

年號錢皆一面有字一面無字儲泳曰自昔以錢之有字

處為陰無字處爲陽古者鑄金爲貨其陰則紀國號如鏡

陰之有款識也凡器物之識必書於其底與此同意沿襲

旣久遂以漫處爲背漢書西域傳謂之幕唐書柳仲郢傳

謂之模儀禮䟽筮法古用木畫地今則用錢有重錢交錢

單錢折錢之名今人以錢筮者猶用此法以三漫爲陽三字爲陰二字一

漫單二漫一爲折猶易卦所云卦陰陰卦多陽之義蓋錢以有字處爲陰是知

字乃錢之背耳

宋洪邁撰泉品正用品僞品不知年代品天品刀布品外國

品奇品袖品厭勝品凡九品其中最異者有萬歲千秋軒

轅主武日月星斗龍鳳兎犬龜鯨  雀雙奧水  羅紋藕

心蟻鼻撒帳辟兵男錢富錢孫先生錢嚴君

則有罽賓烏弋安息月氏泥婆羅拔汗條支拂䔉大食因

墀日屋馱踈勒龜兹吐蕃契丹海東三韓闍婆交趾大

秦三佛沃沮佛泥新羅高昌波斯女國天竺于闐投和阿

耆屈支覩貨邏梵衍那迦畢試那揭羅曷健馱邏室邏伐

悉底羯若鞠闍缽邏那迦婆羅痆斯尼波羅摩揭陁伊爛

拏鉢伐多橋薩羅摩突羅乾陀越杜薄康居末祿軒梁三

童阿鈞康舍衛層檀裸人碎葉驃國巴氏諸國錢及南

蠻之倓錢賨錢不可勝計今世流傳絕少蓋由天啟時盡

廢古錢爲銅此亦錢之一劫也

本朝錢寳蘧行海內唯廣東瓊崖等州民間猶用宋元

市官不能禁

夢溪筆談云鈞石之石五權之名石重百二十斤後人以

 斛爲  石  漢已如        是也梚  弓  

古人以   率之今人  以粳米一斛之重爲一石   

者       爲法乃漢秤二百四十一斤七今之  

牛   有  九石者計其力乃古之二十五石  魏之武

卒人當二人有   有挽三石者乃古之三十四鈞比顏

高之弓  當五人有餘觀此而漢石之輕重  矣

舊京遺事云京師九門課錢俱有  內使經    囊襆

騎驢例須有課車則計囊襆多寡以  算至  菜    

鄉民亦     錢二文以凭小內使        

不相   本朝內使止供使內廷   門    專  廵

                      

顧炎武     三代以來權量之制        

抵皆三而當一也史記    魯奉  六萬  隱    

六萬斗正義曰六萬小斗當今二十石也此   所言三

而當一之騐吕氏考古圖漢好畤官厨𪔂刻  重九斤一

兩今重三斤    今六兩當漢之一斤古以二十四銖

爲兩五銖  十枚計重二兩二銖今稱得十枚富人之一

兩       之異司可約  云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