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郡县志 (四库全书本)/卷15

卷十四 元和郡县志 卷十五 卷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元和郡县志卷十五
  唐 李吉甫 撰
  河东道
  晋州平阳望
  开元户六万八百五十三 郷一百四十八元和户六千五百六十七 郷五十九
  禹贡冀州之域即尧舜禹所都平阳也春秋时其地属晋战国时属韩后韩将冯亭以上党降赵又属赵在秦为河东郡地也今州即汉河东郡之平阳县也永嘉之乱刘元海僭号称汉建都于此前赵录曰太史令宣于修之言于元海曰蒲子﨑岖非可久安平阳唐尧昔都愿陛下都之于是迁都平阳后魏太武帝于此置东雍州孝明帝改为唐州寻又改为晋州因晋国以为名也高齐武城帝于此置行台周武帝平齐置晋州总管义旗初建改为平阳郡武徳元年罢郡置晋州三年为总管府四年为都督府贞观六年废府复为晋州州境东西三百二十四里南北二百五十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七百三十里东南至东都六百二十四里
  东至潞州三百九十里东南至泽州四百一十里
  西至慈州二百二十里西北至隰州二百五十里
  东北至汾州三百六十里东北至沁州二百九十里
  贡赋开元贡 蜡烛赋 布 麻
  管县九
  临汾 襄陵 神山 岳阳 洪洞 霍邑赵城 汾西 冀氏
  临汾县望郭下
  本汉平阳县属河东郡在平水之阳故曰平阳魏置平阳郡平阳县属焉隋开皇元年改平阳县为平河县三年罢郡县属晋州其年又改平河县为临汾县
  平山一名壶口山今名姑射山在县西八里平水出焉尚书曰壶口治梁及岐
  潏水今名三交水东自襄陵县界流入
  尧庙在县东八里汾水东
  姑射神祠在县北十三里姑射山东武徳元年敕置龙子祠在姑射山东平水之源其地茂林蓊郁俯枕清流实晋之胜境也
  刘和墓在县南三十五里和元海太子也
  刘聪墓在县西南十一里聪元海第四子也
  襄陵县紧西北至州二十六里
  本汉旧县也属河东郡高齐省周平齐自临汾县移禽昌县于今理属晋州隋大业二年改禽昌为襄陵取汉旧名也县东南有晋襄公陵因以为名先是以禽昌名者后魏禽赫连昌以置县故也
  浮山在县东南七里
  潏水在县北十五里
  黒水经县北二十五里
  晋贾充墓在县西南十里
  神山县中西至州七十八里
  本汉襄陵县地也武徳二年仆射裴寂奏分襄陵县置浮山县属晋州因山为名至三年因羊角山神人见又改为神山县焉
  黒山今名乌头山在县东四十四里黒水出焉
  羊角山在县东南三十一里
  老君祠在县东南二十里武徳三年见神于羊角山下语曲沃县人吉善行曰报大唐天子得圣理一千年其年敕遣通事舎人柳宪立祠因改县为神山
  岳阳县中西南至州一百五十里
  本汉榖远县地后魏孝庄帝置安泽县属义宁郡隋开皇十六年改属沁州大业二年改为岳阳县因山为名义旗初建属平阳郡武徳元年罢郡改属晋州
  乌岭山在县东三十里
  千亩原在县北九十里周回四十里
  东池堡在县南三十三里今堡中见贮义仓北面绝崖三面各二丈五尺周回二里
  洪洞县望西南至州六十里
  本汉杨县即春秋时杨侯国也晋灭之以赐大夫羊舌肸汉以为县属河东郡魏置平阳郡杨县属焉隋开皇三年罢郡改属晋州义旗初建改为洪洞县因县北故洪洞镇为名也
  霍山在县东北三十里事具霍邑县
  汾水自赵城县东流入
  洪洞故城在县北六里后魏镇城也姚最序行记曰周建徳五年从行讨齐师次洪洞百雉相临四周重复控据要险城主张元静率其所部肉袒军门即此也禽昌故县在县东南二十四里后魏太武帝禽赫连昌置因以名焉
  师旷祠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霍邑县上南至州一百五十里
  本汉彘县也属河东郡因彘水为名即周厉王所奔之邑后汉顺帝改为永安县属郡不改后魏初省及宣武正始二年又置永安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霍邑县属晋州因霍山为名隋末丧乱武牙郎将宋老生屯兵于此义师之至也老生陈兵据险师不得进忽有白衣老父诣军门曰霍山神遣语大唐皇帝若向霍邑当东南傍山取路我当助帝破之遣人视之果有微道高祖笑曰此神不欺赵襄子岂当负我耶于是进师去城十馀里老生战败刘弘基斩之遂平霍邑置霍山郡武徳元年废郡复置吕州县属焉贞观十七年废吕州县又隶晋州
  霍山一名太岳在县东三十里禹贡曰壶口雷首至于太岳郑玄注曰今河东彘县霍太山是也
  吕坂在县西南十里有吕乡晋大夫吕甥之邑也吕州取名于此
  汾水经县西二里
  彘水出霍山经县南一里
  普济寺贞观八年奉诏以破宋老生于此置寺
  周厉王陵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赵城县上南至州九十五里
  本汉彘县地即造父之邑也自汉迄晋不改案后汾西县志云后汉改彘县为永安县此云自汉迄晋不改有脱误后魏太武帝废赵城县义旗之初分霍邑县置属霍山郡因故赵城为名武徳元年废郡置吕州县属焉贞观十七年废吕州县属晋州汾水出县西四里
  霍山庙在县东南三十里霍山上甚有灵验贞观五年敕令修理
  汾西县中西南至州一百八十里
  本汉彘县地属河东郡后汉改彘县为永安县高齐又于此置临汾郡及临汾县隋开皇三年改临汾县为汾西县十六年改属汾州十八年改属吕州大业二年改属晋州义旗初属霍山郡武徳元年又属吕州贞观十七年废吕州又属晋州
  汾水在县东三十五里
  冀氏县中西至州一百九十二里
  本汉猗氏县地也属上党郡猗音居义反至晋省后魏庄帝于猗氏城南置冀氏县属晋州
  乌岭山在县西三十里
  沁水在县东一里
  慈州文城下
  开元户一万一千二百七十五 乡三十元和户一千八百七十七   案乡数传写缺
  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时晋之屈邑献公夷吾所居也左传曰骊姬赂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使言于公曰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无主乃使重耳居蒲夷吾居屈注曰二屈今平阳郡北屈县也左传屈产之乘亦此地秦兼天下县属河东郡汉北屈县属河东郡后魏孝文帝于北屈县南二十一里置定阳郡即今州理是也隋开皇元年改定阳郡为文城郡贞观八年改为慈州州内有慈乌戍因以为名
  州境东西五百五十一里南北二百一十二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六百八十五里东南至东都七百二十五里
  东南至绛州太平县一百九十里东南至晋州二百四十里
  东南至绛州二百四十里西至龙门县一百八十里
  正西至黄河六十五里西北至丹州一百八十里
  北至隰州二百里
  贡赋开元贡 蜡 白密赋 布 麻
  管县五
  吉昌 文城 昌宁  仵城 吕香
  吉昌县中郭下
  本汉北屈县地也属河东郡后魏孝文帝于今州置定阳郡并置定阳县会有河西定阳胡人渡河居于此因以为名隋开皇十八年改定阳县为吉昌县贞观八年改置慈州县依旧属焉
  壶口山在县西南五十里
  风山在县北三十里山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未尝暂止当其冲略不生草故以风为名
  黄河北去县六十里
  姚襄城在县西五十二里本姚襄所筑其城西临黄河控带龙门孟门之险周齐交争之地齐后主武平二年遣右丞相斛律明月左丞相平原王段孝先破周兵于此城遂立碑以表其功其碑见存齐氏又于此城置镇隋开皇废武徳二年又置镇九年废城高二丈周回五里
  文城县中东南至州六十五里
  本汉北屈县地属河东郡后魏孝文帝于此置斤城县属定阳郡隋开皇十六年改斤城县为文城县
  孟门山俗名石槽在县西南三十六里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水经注曰风山西四十里河水南出孟门与龙门相对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黄河之巨扼今按河中有山凿中如槽东流悬注七十馀尺
  文城故城在县北三十里故老曰此城晋文公为公子时避骊姬之难从蒲奔狄因筑此城人遂呼为文城昌宁县中西北至州五十里
  本汉临汾县地属河东郡后魏太武帝分临汾县置太平县孝文帝又分太平县置昌宁县属定阳郡隋开皇元年改属耿州十八年又属汾州大业二年改汾州为文城郡县仍隶焉贞观八年改为慈州县又属焉两乳山在县西南七十里山有两岫望如乳形因以为名
  黄河北去县七十九里
  倚梯故城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累石为之东北两面据岭临谷西南两面俯眺黄河悬崖绝壁百馀尺其西南角即龙门之上口也以城在高岭非倚梯不得上因以为名城中有禹庙后魏孝文帝西巡至此立碑碑今见在
  禹庙在县西南一百五里龙门东岸上其碑是后魏孝文帝所立
  晋荀息墓在县东北六十里
  仵城县中下西南至州五十八里
  本汉北屈县地属河东郡后魏于此置仵城郡领京军县孝文帝改京军县为仵城县隋开皇三年废仵城郡改属文城郡皇朝改属慈州
  石门山在县北六十里
  拓定故城在县西一里周保定四年置以高齐境因以为名隋废
  吕香县中北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汉临汾县地也属河东郡后魏太武帝于此置邢军县属仵城郡孝文帝改为平昌县隋开皇十六年省平昌入仵城县义宁元年于此置平昌县贞观元年改为吕香县因旧吕香镇为名属慈州
  马头山在县南六十里其山峭嶷形如马首因以为名横岭山在县西北六十里
  隰州大宁下
  开元户一万八千五百八十三 乡四十八元和户二万三千三百四十九 乡二十四
  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时为晋地七国属魏秦为河东郡地在汉为蒲子县属河东郡后魏初属仵城郡孝文改蒲子为长寿县太和十二年于此置汾州周宣帝大象元年于今州东百步置龙泉郡隋开皇五年改为隰州大业三年又改为龙泉郡武徳元年又为隰州尔雅曰下湿曰隰以州带泉泊下湿故以隰为名
  州境案州境里数传写缺
  八到西南取慈州路至上都八百八十五里东南至东都八百八十里
  东南至晋州汾西县一百六十里东南至河中府六百里
  南至河一百四十里西至延州三百六十里
  北至石州二百五十里东北至汾州二百七十里
  贡赋开元贡 蜡 白蜜 麝香 胡女布赋 布 麻
  管县六
  隰川 蒲  大宁 温泉 永和 石楼
  隰川县中郭下
  本汉蒲子县地也属河东郡魏少帝分河东置平阳郡蒲子县属焉刘元海僭号称汉初理于蒲子后徙平阳又于此置大昌郡以蒲子属焉周宣帝改置长寿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隰川县南有龙泉下湿因以为名属隰州
  蒲水源出县东北石楼山
  黄栌水出县东北黄栌谷
  故横城在县南三十五里隋仁寿四年杨谅作逆遣伪将吴子通屯兵筑城于此横绝蒲州道因以为名蒲县中西北至州一百一十里
  本汉蒲子县地后魏于此置石城县后废周宣帝于石城故城置蒲子县因汉蒲子县为名也属定阳郡隋开皇五年改属隰州大业二年改为蒲县
  五秃山在县东北五十里山少草木故名五秃周回七十七里
  常安原在县西南四十里东西广四十里南北长二十里
  仵城故城在县西南六十三里后魏仵城郡也
  大宁县中东北至州八十六里
  本汉北屈县地也属河东郡后魏于此置仵城县寻废周武帝又于废县西三里置大宁县属南汾州隋大业二年武徳二年于此置中州复置大宁县以属焉贞观元年废中州以县属隰州
  孔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上有穴如车轮三所东西相去名二丈其深不测因以名
  黄河北去县六十八里
  蒲水一名斤水去县六十步
  浮图镇齐河清四年筑隋移大宁县理此即今县理是也
  温泉县中西南至州一百六十里
  本汉土军县地也后魏于土军故县东七十里置新城县属吐京郡太武改为岭东县孝文帝改为新城县武徳三年于县东南四十里置北温州及温泉县因县南温泉为名贞观元年省北温州及新城县以温泉县属隰州
  远望山一名可寒堆在县西七十里高五里周回七十五里
  西阳泉源出县东北去县十里
  永和县中下东至州八十里
  本汉狐讘之涉反县属河东郡后汉省魏初复置狐讘县属河东郡魏废高齐后主于其城置永和镇周宣帝废镇置临河郡及临河县属汾州隋开皇五年改属隰州十八年改临河为永和县以县西永和关为名也楼山在县西南二十二里
  黄河东去县六十里
  狐讘故县城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石楼县中下东至州九十里
  本汉土军县也属西河郡晋省后魏孝文帝于此城置吐京郡即汉土军县盖胡俗音讹以军为京也隋开皇五年又以吐京属隰州十八年改吐京为石楼县因县东石楼山为名也
  石楼山在县东南六十里水经注曰蒲水出石楼山黄河东去县九十九里
  龙泉水出县东南去县十里山下牧马多产名驹故得龙泉之号
  县理城汉土军城也其城圆而不方故谓之团城








  元和郡县志卷十五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元和郡县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