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0543
礼仪部二十一 ◄ | 太平御览 卷五百四十三.礼仪部二十二 |
► 礼仪部二十三 |
揖
编辑《周礼·夏官》曰:司士摈:〈诏王出揖公卿大夫以下朝者。〉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还揖门左,揖门右。〈特揖,一一揖之,旅,众也。大夫爵同者,众揖之。公及孤卿大夫始入门右,皆北面东上,王揖之,乃就位。三揖者,士有上、中、下,王揖之,皆逡巡趋复位。〉
又《秋官》曰: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出接宾曰摈,入赞礼曰相。以诏者,以礼告生。〉
又《秋官》曰:司仪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谓王既祀方明,诸侯上介皆奉其君之旗,置于宫。乃诏王升坛,诸侯皆就其旗而立。王揖之者,定其位也。庶姓,无亲者也。土揖,推手小下之也。异姓婚姻举之。〉
《礼记·曲礼上》曰:揖人必违其位。〈郑玄注曰:礼以变为敬也。〉
又《仲尼燕居》曰:两君相见,揖让而入门,入门而悬兴,揖让而升堂,升堂而乐阕。
又《表记》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故君子三揖而进,一辞而退,以远乱也。
《豰梁传·昭公》曰:夹谷之会,孔子相焉。两君就坛,两相相揖。齐人鼓噪而起,欲执鲁君,孔子历阶而上,不尽一等而视,归乎齐侯。
《左传·襄公》曰:齐庆封围高唐,弗克。〈夙沙卫以叛,故围之。〉冬十一月,齐侯围之。见卫在城上,号之乃下。〈卫下与齐侯语。〉问守备焉,以无备告。揖之,乃登。〈齐侯以卫告诚,揖而礼之,欲生之也。卫志于战死,故不顺齐侯之揖而还登城。〉
又《襄公》曰:卫侯入,书曰:“复归国。”纳之也。大夫逆于竟者,执其手而与之言。道逆者,自车揖之。逆于门者,颔之而已。〈颔,摇其头。言衍骄心易生。〉
又《昭十二》曰: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
又《哀上》曰:卫侯游于郊,子南仆。〈子南,灵公子郢也。仆,御也。〉公曰:“馀无子,将妾。”不对。他日,又谓之。对曰:“郢不足以辱社稷,君其改图。君夫人在堂,三揖在下。”〈三揖,卿大夫士。〉
《论语》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又《述而》曰: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对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娶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汉书》曰:沛公至高阳,见郦食其,入即长揖不拜,曰:“足下必欲聚徒合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史记》曰: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
《汉书》曰:田为丞相,中二千石皆拜谒,及黯独揖之。
又曰:万章为京兆尹门下督,从尹至殿中。诸侯贵人争欲揖章,莫与尹言者。
《后汉书》曰:崔骃上《四巡颂》,肃宗雅爱文章。自见骃《颂》后,帝嗟叹之,谓侍中窦宪曰:“卿宁知崔骃乎?”对曰:“班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也。”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试请见之。”骃由此候宪,宪屣履迎门,笑谓骃曰:“亭伯,吾受诏交公,公何得薄我?”遂揖入,为上客。
《后汉·袁绍传》曰:董卓议欲废立,谓绍曰:“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主上,令愤毒,〈毒,恨也。〉董侯似可,今当立之。”绍曰:“今上富于春秋,未有不善宣于天下。若公违礼任情,废嫡立庶,恐众议未安。”卓案剑叱绍曰:“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绍跪对曰:“此国之大事,请出与太傅议之。”卓复言:“刘氏种不足复遗。”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横刀长揖,径出,悬节于上东门而奔冀州。
《汉官典职》曰:尚书丞郎见尚书,执板对揖,称曰“明公”。尚书郎见左右丞,对揖,无敬,称曰“左右君”。
《晋阳秋》曰:晋文帝进号为王,太尉王祥独长揖。王谓祥曰:“今日然后知君见顾之重也。”
《后魏书》曰:宗爱之任势也,威振四海。尝召百司于都坐,王公以下,望庭毕拜。高允独升阶。由此观之,汲长孺可卧见卫青,何抗礼之有?向之所谓风节者,得不谓此乎?
《宋书·礼志》曰:汉世朝臣见三公,幷拜。丞郎见八座,皆持板揖。事在《汉仪》。
《南史》曰:袁宪,陈武帝作相,除司徒户曹。初谒,遂抗礼长揖。中书令王励谓宪曰:“卿何矫众,不拜录公?”宪曰:“于理不应致拜。”卫尉赵知礼曰:“袁生举止详中,故有陈汝之风。”
《白虎通》曰:朝礼奈何?君出居内门之外,天子揖,诸侯持揖,卿大夫膝下至地。天子将揖,三公面揖,卿略揖。大夫士所以不拜何?为其屈尊者。
《说文》曰:揖,让也。一曰:手著胸曰揖。
《风土记》曰:越俗定交有礼,皆于大树下封坛,祭以白犬,咒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
《文士传》曰:赵壹郡举计吏,至京辇。是时袁阳为司徒,宿间其名,时延请之。壹入阁,揖而不拜。阳问曰:“尝闻下郡计吏见汉三公不为礼者乎?”壹曰:“昔郦食其,高阳白衣也,而揖高祖。今壹,关西男子,其揖汉三公,不亦可乎?”阳壮其言,接之甚厚。
《列子》曰: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必下车而揖之。
《尹文子》曰:越王勾践谋报吴,欲人之勇。路逢怒蛙,下车而揖之。
袁淮《正论》曰:太祖破吕布,袁涣在军中,陈群父子见上拜,惟袁涣独高揖,不为礼。上严敬之。
钅
编辑挚虞《决略录要注》曰:小会殿就席,皆钅头而后坐。钅,头伏地也。欲起亦先钅头。
贺
编辑《周礼·春官上·宗伯》曰: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郑玄注曰:异姓,王婚姻甥舅也。〉
《礼记·玉藻》曰:有庆,非君赐不贺。〈郑玄注曰:惟君赐为荣。〉
《左传·僖下》曰: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暌,终朝而毕,不戮一人。子玉复治兵于,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贾尚幼,后至,不贺。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举以败国,将何贺焉?”
又《昭三》曰:叔弓如晋,贺虒祁也。〈贺宫也。〉游吉相郑伯以如晋,亦贺虒祁也。史赵见子大叔曰:“甚哉,其相蒙也!〈蒙,欺也。〉可吊也,而又贺之。”子太叔曰:“若何吊也?其非惟我贺,将天下实贺。”〈言诸侯畏晋,非独郑。〉
《国语》曰:晋简子问于杜驰兹曰:“东方之士孰为愈?”〈杜驰兹,东方人。为晋大夫者,盖吴人也。愈,贤也。〉杜驰兹拜曰:“敢贺。”简子曰:“未应吾问,何贺乎?”对曰:“臣闻之,国家之将兴也,其君自以为不足;其亡也,若有馀。今主晋国之政,而问及小人,求乎贤人,吾是以贺。”
《史记》曰: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中。豪杰吏闻令有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令诸吏曰:“不满千钱,坐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往,为谒曰:“贺钱千万。”实不挂一钱。
《汉书》曰:田肯贺上曰:“甚善!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如淳曰:时山东人谓关中为秦中。〉秦,形胜之国也。带河阻山,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次以下兵于诸侯,譬犹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齐,东有琅琊、即墨之饶,南有太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悬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也。”上曰:“善!”赐金五百斤。
又曰:卢绾与高祖同里。绾亲与高祖亲太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与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里中嘉两家。及家亲相爱也,生子同日,壮又相爱,复贺两家羊酒。
《后汉书》曰:光武谓冯异曰:“我昨夜梦乘赤龙上天,觉悟,心中动悸。”异因下席,再拜贺曰:“此天命发于精神,心中动悸,大王慎重之性也。”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
《东观汉记》曰:上传闻朱鲔破河内。有顷,寇恂檄至,上大喜曰:“吾知寇子翼可任也。”诸将军贺,因上尊号。
谢承《后汉书》曰:郑弘为临淮郡,两鹿随车。主簿拜贺曰:“闻三公轓尽作鹿,明府必为宰相。”弘果为太尉。
《汉杂事》曰: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生,君道衰,故不贺。
《魏志》曰:王粲为丞相掾,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司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愿治,文武幷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
《吴志》曰:顾雍迎母于吴。既至,孙策临贺之,亲拜其母于庭。公卿大臣毕会。后太子又往庆焉。
王隐《晋书》曰:泰始五年,龙见武库井中,车驾亲幸,有喜色。内外议,咸云︰“当贺。”刘毅独表:“旧典无贺龙之礼。”诏报:政德未修,庆贺之事,宜详依典义。
《晋中兴书》曰:武帝时,甘露降,公卿奏贺。诏曰:“三代盛隆,犹自戒勿休。况自顷悬象告变,盗贼充斥,百僚司牧,不能存职匪解。使道有寄,虽麟凤至,庆有馀矣。此道未弘,虽四灵在郊,吾犹惧然,何甘露之足贺?其停之。”
《晋书·礼志》曰:永和二年,纳后,议贺不。王彪之议曰:“婚礼不乐不贺,《礼》之明文。《传》称子罕如晋,贺夫人,既无经文。又《礼》云︰娶妇三日不举乐。明三日之后自当乐。至于不贺,无三日之断,恐三日之后,故无应贺之礼。”
《会稽典录》曰:盛宪字孝章。尝出,逢一童,容貌非常。宪怪而问之,是鲁国孔融。融时年十馀岁。宪下车执融手,载以归舍,与融谈,知其不凡,便结为兄弟。因升堂见亲,宪自为寿以贺母。母曰:“何贺?”宪曰:“母昔有宪,宪今有弟。家国所赖,以是贺耳。”融果以英才炜艶冠世。
《晏子》曰:景公探爵鷇,弱,故返之。晏子逡巡再拜,贺曰:“君有圣人之道矣。君探爵鷇,鷇弱,故反之。此圣人之道也。”
《韩子》曰:晋孟献伯拜上卿,叔向往贺。门有御马,不食禾。向曰:“子无二舆,马不食禾,何也?”献曰:“吾观国人,尚有饥色,是以不秣马。班白者多以徒行,故不二舆。”向曰:“吾始贺子拜卿,今贺子之俭也。”
《吕氏春秋》曰:人主得地百里则喜,四境皆贺;得士则不喜,不知相贺,不通乎轻重。
《新序》曰: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何为交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明年,东阳上计钱布十倍,大夫毕贺。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爱其里也。无所恃也。今田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大夫也。吾闻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贺我也。”
刘向《与子歆书》曰:董生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言忧则恐惧,敬事则有善功。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