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八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八卷目录
五岳总部汇考三
诗经〈大雅崧高〉
礼记〈王制〉
周礼〈春官大宗伯 大司乐〉
尔雅〈释山〉
白虎通〈巡狩〉
风俗通〈五岳〉
博雅〈释山〉
五岳总部总论
说苑〈五岳〉
图书编〈九州岳镇辩〉
五岳总部艺文
九诵〈岳神〉 宋鲜于侁
正五岳神号诏 明太祖
五岳叙 章潢
䟦五岳图 前人
五岳总部纪事
五岳总部杂录
五岳总部外编
山川典第八卷
五岳总部汇考三
编辑《诗经》
编辑
《大雅崧高》
编辑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传〉崧,高貌。山大而高曰崧。岳,四岳也。“东岳岱,南岳衡,西岳华,北岳恒。”尧之时,姜氏为四伯,掌四岳之祀,述诸侯之职于周,则“有甫”、“有申”、“有齐”、有许也。岳降神灵和气,以生申甫之大功。〈疏〉“崧者,山形竦然,故为高貌。”刘熙《释名》云:“崧,竦也,亦高称也。山大而高曰崧。”《释山》文。李巡曰:“高大曰崧。”郭璞曰:“今中岳崧高山盖依此名”是也。《白虎通》云:“岳者何?捔也;捔,功德也。”《风俗通》云:“岳捔,考功德黜陟也。”然则以一方各有一山,天子巡狩,至其下捔,考诸侯功德而黜陟之,故谓之岳也。经典群书多言五岳,此传唯言“四岳”者,以尧之建官而立四伯,主四时四方之岳而已,不主中岳,故《尧典》每云“咨四岳”,而不言五也。《周语》说伯夷佐禹,云“共工之从孙,四岳佐之”,又云“祚四岳国,命为侯伯”,皆谓伯夷为四岳。此将言伯夷之事,故指言四岳也。其言五岳者,即此四与中岳而五也。《孝经钩命决》云:“五岳,东岳岱,南岳衡,西岳华,北岳恒,中岳崧高。”是五岳又数崧高之文也。王肃注《尚书》,服虔注《左传》,郑大宗伯注皆然。《春官·大司乐》云:“五岳四镇,崩令去乐。”注云:“四镇,山之重大者,谓扬州之会稽,青州之沂山,幽州之医无闾山,冀州之霍山。五岳,岱在兖州,衡在荆州,华在豫州,岳在雍州,恒在并州。”司乐、宗伯同是《周礼》,而《司乐》之注不数崧高者,盖郑有所案据,更见异意也。《释山发首》云:“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陈”,此五山之名,不复更言馀山。虽不谓此五山为五岳,明有为岳之理。郑缘此旨,以《司乐》之文连言四镇五岳,并之正九当九州,各取一山以充之,而《夏官职方氏》九州皆云“其山镇曰某山,每州曰其大”者,而其文有岳山,无崧高。《尔雅》“河西岳”在五山之例,取岳山与岱、衡、恒、华为五岳之数,以其馀四者为四镇。今《司乐》《职方》自相配足,见一州之内最大山者,其或崩圮,王者当为之变,容岳山得从五岳之祀,故傅会《尔雅》《职方》之文以见此意,非谓五岳定名,取岳山也。其正名五岳,必取崧高、《宗伯》之注,是定解也。或以为《杂问志》有云,“周都丰镐”,故以吴岳为西岳。周家定以岳山为西岳,不数崧高,知不然者,以《宗伯》亦是周礼,而以华为西岳,安得至于《司乐》即云华非西岳也?若必据己所都以定方岳,则五岳之名,无代不改。何则?轩居上谷,处恒山之西,舜居蒲坂,在华阴之北,岂当据己所在改岳祀乎?五岳之名,随时变改,则都之所在,本无方岳,《尚书》之注,何云周处五岳之外乎?杂问之志,首尾无次,此言或有或无,不可信也。且《释山》又云:“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崧高为中岳。”若五岳之山,每代一改,《尔雅》何当定此五者,永为岳名乎?若然,何知此言崧高非中岳,而以崧为高貌。广举四岳者,此诗之意,言此岳降神,祐助姜氏,姜氏不主崧高,故知“崧高、维岳”,谓四岳也。传言“四岳之名,东岳岱,南岳衡”,《尔雅》“及诸
经传多云泰山为东岳,霍山为南岳者,皆山有二名也。《风俗通》云:“泰山,山之尊,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长,王者受命,恒封禅之。衡山一名霍,言万物霍然大也。华,变也,万物成变,由于西方也。恒,常也,万物伏北方有常也。崧,高也,言其高大也。” 是解衡与霍,泰与岱,皆一山而有二名也。若然,《尔雅》云,“江南衡” ,《地理志》云,“衡山在长沙湘南县。” 张揖《广雅》云,“天柱谓之霍山” ,《地理志》云:“天柱在庐江潜县” ,则在江北矣。而云衡、霍一山二名者,本衡山一名霍山,汉武帝移岳神于天柱,又名天柱,亦为霍。汉、魏以来,衡、霍别耳。郭璞《尔雅注》云:“霍山今在庐江潜县西南,别名天柱山。汉武帝以衡山辽旷,移其神于此,今其土俗,人皆呼之为南岳。南岳本自以两山为名,非从近也。而学者多以霍山不得为南岳,又言从汉武帝始乃名之” ,如此言为武帝,在《尔雅》前乎?斯不然矣。窃以璞言为然。何则?孙炎以霍山为误,当作衡山。按《书传虞夏传》及《白虎通》《广雅》并云霍山为南岳,岂诸文皆误?明是衡山一名“霍” 也。
《礼记》
编辑
《王制》
编辑
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
〈注〉岱宗、东岳:〈疏〉岳者何?岳之为言诵也,诵功德也。必先于此。岱山者,言万物皆相代于东方,故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宗者,尊也。岱为五岳之首,故为尊也。
“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如东巡守之礼。“八月西巡守 至于西岳”,如南巡守之礼。十有一月北巡守至于北 岳,如西巡守之礼。“归假于祖祢,用特。”
〈疏〉言“五月南巡至于南岳”者,孔注《尚书》云:“自东岳南巡狩,五月至。”则是从东岳而去。其南岳、西岳、北岳者,案《尔雅·释山》云:“泰山为东岳”,郭景纯注云:“泰山为东岳,在奉高县西北。霍山为南岳”,郭注云:“在衡阳湘南县南。”郭又云:“今在庐江潜县西。汉武帝以说衡山辽旷,因谶纬皆以霍山为南岳,故移其神于此。其土俗人”皆呼为南岳。南岳本自两山为名,非从近也。如郭此言,则南岳衡山,自有两名,一名衡山,一名霍山。自魏武帝以来,始徙南岳之神于庐江霍山耳。华山为西岳,郭《注》云:“在弘农华阴县西南。”恒山为北岳,郭《注》云:“在常山上曲阳县西北。”
“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
〈注〉冀州域。
自南河至于江,千里而近;自江至于衡山,千里而遥。
〈注〉《荆州域》:
自东河至于东海,千里而遥;自东河至于西河,千里 而近;自西河至于流沙,千里而遥。西不尽流沙,南不 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
〈疏〉皇氏云:“自恒山至南河,以千里言之,其地稍近,言不满千里。下云‘自江至于衡山,千里而遥’”,谓以千里言之,其地稍远,言不啻千里。
《周礼》
编辑
《春官》
编辑
《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
〈注〉五岳:“东曰岱宗,南曰衡山,西曰华山,北曰恒山,中曰嵩高山。”
大司乐凡四镇五岳崩令去乐
编辑〈注〉四镇,山之重大者五岳:岱在兖州,衡在荆州,华在豫州,嵩在雍州,恒在并州,去乐藏之也。〈疏〉自五岳以下,亦据《职方》而言。以周处镐京,在五岳外,故郑注《康诰》云:“岐镐处五岳之外,周公为其于正不均,故东行于洛邑,合诸侯,谋作天子之居。”是西都无西岳,故权立吴岳为西岳。《尔雅》“嵩高为中岳,华山为西岳”者,据东都地中而言,即《宗伯》注是也。以嵩与华山俱属豫州,雍州无岳名。此经欲见九州俱有灾变之理,故注据西都吴岳为西岳而说耳。案《尔雅》霍山为南岳。案《尚书》及《王制》注皆以衡山为南岳。不同者,案郭璞注云:“霍山今在庐江潜县西南,潜水出焉,别名天柱山。武帝以衡山辽远,因谶纬皆以霍山为南岳,故移其神于此。今其土俗人皆谓之南岳”,南岳本自以两山为名,非从近来。如郭此言,即南岳衡山,自有两名。若其不然,则武帝在《尔雅》前乎?明不然也。案潜县霍山,一名衡阳山,则与衡岳异名实同也。或曰:荆州之衡山,亦与庐江潜县者别也。
《尔雅》
编辑
《释山》
编辑
河南华。
〈注〉华阴山。
河《西岳》。
〈注〉《吴岳
河《东岱》,〈注〉岱宗、《泰山》
河北《恒》。
〈注〉《北岳恒山》。
《江南衡》:
〈注〉衡山南岳:〈疏〉篇首载此五山者,以为中国名山也。案《周礼职方氏》:“河南曰豫州,其山镇曰华山;正西曰雍州,其山镇曰岳山;正东曰兖州,其山镇曰岱山;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正南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郑注云:“镇名山,安地德者也。”又为五岳知者,案郑注《大司乐》云“五岳,岱在兖州,衡在荆州,华在豫州,岳在雍州,恒在并州”是也。案下文及经典群书言五岳者,皆数嵩高,不数岳,而郑云然者,盖郑有所案据,更见异意也。其正名五岳,必取嵩高为定解。下文《别释》云“河南华,注华阴山”者,案《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底柱。”孔安国云:“河自龙门南流至华山,北有东行。”然则此山在河之南,故曰“河南华。”下皆放此,在华阴县界,故曰华阴山也。云“河西岳,注吴岳”者,在西河之西,一名无岳。郑元云“在汧。”云“河东岱”,注“岱宗泰山”者,在东河之东,一名岱宗,一名泰山。郑元云“在博。”云“河北恒”,注北岳。恒山者,下文“恒山为北岳”是也。郑元云在上曲阳。云“江南衡,注衡山南岳”者,《禹贡》云“岷山导江”,又曰:“岷山之阳”,至于衡山。孔注云:“衡山,江所经。”然则江水经此山之北,东入于海,故曰:“江南衡”也。郑注《大宗伯》云:“五岳南曰衡”是也。
《白虎通》
编辑
《巡狩》
编辑
岳者,何谓也?岳之为言,捔捔功德。东方为岱宗者,言 万物更相代于东方也。南方霍山者,霍之为言护也, 言万物护也,太阳用事,护养万物也。西方为华山者, 华之为言获也,言万物成熟,可得获也。北方为恒山, 恒者,常也,万物伏藏于北方有常也。中央为嵩山,言 其后大之也。故《尚书大传》曰:“五岳,谓岱山、霍山、华山、 ‘恒山’”,嵩山也。
《风俗通》
编辑
《五岳》
编辑
东方泰山。《诗》云:“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尊曰岱宗。”岱者, 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 崇朝而遍雨天下,其惟泰山乎?故为五岳之长。王者 受命易姓,改制应天,功成封禅,以告天地。孔子曰:“封 泰山,禅梁父,可得而数,七十有二。”岱宗庙在博县西 北三十里,山虞长守之,十月日合冻,腊月日涸冻,正 月日解冻,皆太守自侍祠。若有秽疾,代行事法,七十 万五千三牲燔柴上福脯三十胊,县次传送京师。四 岳皆王同礼。南方衡山,一名霍,霍者,万物盛长,垂枝 布叶,霍然而大。庙在庐江灊县。西方崋山,崋者,华也, 万物滋然变华于西方也。庙在弘农华阴县。北方恒 山,恒者,常也,万物伏藏于北方,有常也。庙在中山上 曲阳县。中央曰嵩高,嵩者,高也。《诗》云:“嵩高惟岳,峻极 于天。”庙在颍川阳城县。
谨按《尚书》,“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岱宗,泰山也。 望秩于山川,遂见东后。东后,诸侯也。合时月正日,同 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贽。五月南巡 狩,至于南岳。南岳,衡山也。八月西巡狩,至于西岳。西 岳,华山也。十二月北巡狩,至于北岳。”北岳,恒山也。皆 如岱宗之礼。中嵩高也,王者所居,故不巡焉。巡者,循 也。狩者,守也。道德太平,恐远近不同化,幽隐有不得 所者,故自亲行之也。所以五载一出者,盖五岁再闰, 天道大备。岳者,捔功考德,黜陟幽明也。
《博雅》
编辑
《释山》
编辑
《岱宗》谓之“泰山”,天柱谓之“霍山”,华山谓之“太华”,常山 谓之“恒山”,外谓之崏嵩,《岣嵝》谓之“衡山”,蜀山谓之“崏 山”,吴山谓之“开山”,薄落谓之“幵头。”〈外字下应有方字〉
五岳总部总论
编辑《说苑》:
《五岳》
编辑
五岳者,何谓也?泰山,东岳也;霍山,南岳也;华山,西岳 也;常山,北岳也;嵩高山,中岳也。五岳何以视三公?能 大布云雨焉,能大敛云雨焉。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 不崇朝而雨天下,施德博大,故视三公也。
图书编
编辑扬之会稽,青之沂山,幽之医无闾,冀之霍山,固为四 镇矣。而五岳在虞、夏、商、周,与世有不同。《舜典》南岳,孔 安国以为衡山,《职方》曰山镇,曰衡山,是衡为南岳明 矣。而《尔雅》有二说,江南衡山为南岳,又以霍山为南 岳。汉武帝元封五年,巡南郡,礼天柱山,号曰南岳,是 以衡山之神辽远,又移其神于霍山也。说者谓一山 两名,则失之。此汉岳之与虞、周不同也。《王制》有恒山、 衡山,而不言太华、嵩山,《舜典》有四岳而不言中岳。盖 《王制》南北以山为至,东西以水为至,故五岳言其二; 《舜典》言四方巡狩所至之地,故五岳言其四。泰山为 东岳,华山为西岳,恒山为北岳,衡山为南岳,嵩山为 中岳。嵩,大也,即《禹贡》之外方也,初无岳山之名。《职方》 “山镇有恒、有岱、有华、有衡。”不言嵩高而有岳山,盖周 都在五岳之外,故以雍之吴山为岳山。此周岳之与 虞、夏、商不同也。故曰:“山镇之有可辨者此也。”
五岳总部艺文
编辑《九诵》〈岳神〉 宋鲜于侁
编辑
“云蓊蔚兮山之巅,瞻岳灵兮望青天,巉岩崷崒兮磅 薄无垠,巃嵷嵂勃兮宁一以为仁。草木杂而罗生兮 人不可名,鸟兽蕃而走集兮虞不能知,因高错事兮 道此跻陛,登岱勒成兮胡为而七十二君?齐余心兮 不外,高余冠兮甚伟。撷芳杜兮为衣,掇紫芝兮作佩。” 柏实兮松华,石体兮兰英。蕙肴陈兮玉案,明水湛兮 清尊。诚拳拳兮不解,寐接神兮恍若有言。“嵩高峻极 兮生甫与申。周道将明兮宣以中兴。水旱不常兮虫 螟以灾。稼穑卒荒兮民生流离。劳来安集兮之子之 功。佑此下民兮宁遗神羞。”
《正五岳神号诏》明·太祖
编辑
“自有元失驭,群雄鼎沸,土宇分裂,声教不同。朕奋起 布衣,以安民为念,训将练兵,平定华夷,大统以正。永 惟为治,必本于礼。考诸祀典,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 之封,起自唐世,崇名美号,历代有加。在朕思之,则有 不然。夫岳、镇、海、渎皆高山广水,自天地开辟以至于 今,英灵之气,萃而为神,必皆受命于上帝,幽微莫测, 岂国家封号之所可加?渎礼不经,莫此为甚。至于忠 臣烈士,虽可加以封号,亦惟当时为宜。夫《礼》所以明 神人,正名分,不可僭差。”今命依古定制,凡岳镇海渎, 并去前代所封名号,止以山水本名称其神,郡县城 隍神号,一体改正。历代忠臣烈士,亦依当时初封实 号,后世溢美之称,皆与革去。其孔子善明先王之要 道,为天下师,以济后世,非有功于一方一时者可比。 所有封爵宜仍其旧。庶几神人之际,名正言顺,于礼 为当。用称朕以礼祀神之意。所有神号各开列于后: 一、五岳称东岳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山 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
一、五镇称“东镇沂山之神,南镇会稽山之神,中镇霍 山之神,西镇吴山之神,北镇医无闾山之神。”
一、“四海:称东海之神,南海之神,西海之神,北海之神。” 一、“四渎:称东渎大淮之神,南渎大江之神,西渎大河 之神,北渎大济之神。”
於戏!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其理既同,其分当正。 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五岳叙》章潢
编辑
“粤若太极剖判,非三才无以孕百神之灵;一气周流, 非五行不能储万物之秀。”是则五行三才,百神一气, 万物无所不在矣。故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在人 为五脏,在物为五色,至于声教,亦无所不备矣。有逆 顺生杀,消息盈虚之理。得其道者,圣功生焉,神明出 焉。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夫五岳者,自 “融结”之始,与五行之气并生。故其神也,“命五帝”以封 之;其祭也,“秩三公”以视之;其灵也,“惟聪明正直以司 之。”“天子岁以四立之日,各于主方而祭之”,常礼也。故 以我朝敕祀五岳、五镇之礼,首是编云。
《䟦五岳图》前人
编辑
《五岳》真形,未析其秘,彼图此者,各殊其象,必有意义 存焉,或亦据五行而象其画欤?且各奠一方,而类聚 为一图,因取其简便,以冠岳镇诸名山之首云。
五岳总部纪事
编辑《群辅录》:“尧分阴阳为四时,命羲仲、和仲、羲叔、和叔为 之官,又主方岳之事,是为四岳。”
《拾遗记》:“舜命禹,疏川奠岳,济巨海则鼋鼍而为梁,逾 翠岑则神龙而为驭。”
《书经:周官》:“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 于四岳,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
《刀剑录》:周昭王二年,岁次壬午,铸五剑,各投五岳,铭 曰“镇岳《前汉书。郊祀志》:济北王以为天子且封禅,上书献泰 山及其旁邑,天子以他县偿之。常山王有罪迁,天子 封其弟真定,以续先王祀,而以常山为郡,然后五岳 皆在天子之郡。
《拾遗录》:“汉兴至于武帝,省方巡岳,标元崇号,开礼乐 以恢风,广文义以饰俗。”
《隋书文帝本纪》:开皇二十年“十二月辛巳,诏曰:五岳 四镇,节宣云雨,江河淮海,浸润区域,并生养万物,利 益兆人。故建庙立祀,以时恭敬。敢有毁坏偷盗岳镇 海渎神形者,以不道论。”
《续仙传》:初,元宗登封泰岳回,问司马承祯:“五岳何神 主之?”对曰:“岳者山之巨,皆出云雨,潜储神仙,国之望 者为之。然山林之神也,亦有仙官主之。”于是诏五岳 于山顶列置仙官庙,自承祯始也。
《元史成宗本纪》:“大德元年六月甲午,诸王也里千遣 使乘驿祀五岳四渎。命追其驿券,仍切责之。”
五岳总部杂录
编辑《孝经援神契》:“五岳之神圣,四渎之精仁。”
《法言》:“川有渎,山有岳,高而且大者,众人所不能逾也。” 《盐铁论》:“古者庶人无出门之祭,今富者祈名岳,望山 川。”
《论衡》:“九州多山,而华、岱为岳;四方多川,而江、河为渎” 者,华、岱高而江、河深也。
《博物志》:“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封内名山,通灵助 化,位相亚也。”
赵至《与嵇茂齐书》:“昔李叟入秦,及关而叹;梁生适越, 登岳长谣。”
《文心雕龙》:“碑者,埤也。上古皇帝始号封禅,树石埤岳, 故曰埤也。”
大舜巡岳,显乎《虞典》;成康封禅,闻之《乐纬》。
《癸辛杂识》:“泰山如坐,嵩山如卧,华山如立。”
五岳总部外编
编辑《述异记》:“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 为江海,毛发为草木。”
《玉匮经》:“黄帝披山通道,遍历五岳,封青城山,以为五 岳丈人,乃岳渎之上司,真仙之崇秩。一月之内,群岳 再朝,六时洒泉,以代晷漏。”
《汉武帝内传》:元封元年七月七日而王母至,帝见王 母巾笈中有一卷书,盛以紫锦之囊。帝问:“此书是仙 灵方耶,不审其目可得瞻盼否?”王母出以示之曰:“此 五岳真形图也。昨青城诸仙就吾请求,今当过以付 之,乃三天太上所出,文秘禁重,岂汝秽质所宜佩乎? 今且与汝灵光生经,可以通神劝心也。”帝下地叩头, 固请不已。王母曰:“昔上皇清虚元年,三天太上道君 下观六合,瞻河海之长短,察丘山之高卑,立天柱而 安于地理,桢五岳而拟诸镇辅,贵昆陵以舍灵仙,尊 蓬丘以馆真人,安水神于极阴之源,栖太帝于扶桑 之墟。于是方丈之阜,为理命之室;沧浪海岛,养九老 之堂。祖瀛元炎,长元流光,生凤麟聚窟,各为洲名,并 在沧流大海元津之中”,水则碧黑俱流,波则震荡群 精,诸仙玉女,聚居沧溟,其名难测,其实分明,乃因山 源之规矩,睹河岳之盘曲,陵回阜转,山高陇长,周旋 逶迤,形似书字,是故因象制名,定实之号,书形秘于 元台,而出为灵真之信。诸仙佩之,皆如传章,道士执 之,经行山川,百神群“灵,尊奉亲近。汝虽不正,然数访 仙泽,叩求不忘于道,欣子有心,今以相与,当深奉慎, 如事君父,泄示凡夫,必祸及也。”
五岳真形图
《道经》云:“五岳之神,分掌世界人物,各有攸属。”《抱朴子》 云:凡修道之士,栖隐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㐽之,则 鬼魅虫虎一切妖毒皆莫能近。又云:太初中,李充称 冯翊人,三百岁,常负此图,人或佩之,渡江海,入山谷, 或夜行宿山房,邪魔魑魅魍魉悉皆隐遁,虔供居地, 必获祯祥。又尝见《万花谷》记西王母与上元夫人降 “汉武帝。帝视其巾器中有小书,乞瞻览。母曰:‘此《五岳 真形图》也。乃三天太上所出,岂汝所宜佩乎’?”帝乞不 已,与之藏柏梁台。余按诸说虽不可知,然此图必有所自,而五岳之神亦不可诬也,存之以资博识云。 《藏经》曰:“太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为五岳祖,主掌 人间生死,贵贱修短。衡岳主掌星象分野,水族鱼龙。 嵩岳主掌土地山川、牛羊食啖。华岳主宰金银铜铁、 飞走蠢动。恒岳主掌江河淮济、四足负荷等事。” 昔黄帝游观六合,后造神灵,见东中西北四岳显有 佐命之山,惟衡山峙立无辅,乃与昌宇、力牧、方明等 章祠三天。太上使命霍山、潜山为南岳储君,并青城 山为丈人,署庐山为使者,令总衡岳以鼎镇,举《德真》 而为主。储君者,衡岳之副君也。吴越人或以霍山为 岳,其实非正也。
《五岳真形》者,乃山水之象也。盘曲回转,陵阜形势,高 下参差长短,卷舒波流,似于奋笔锋铓畅乎岭崿,云 林元黄,有如书字之状。是以天真道君,下观规矩,拟 纵趋向,因如字韵,随形而名山焉。子有《东岳形》,令人 神安,命延存长身久,入山履川,百芝自聚;子有南岳 形,五瘟不加,辟除火光,谋恶我者,反还自伤;子有《中 “岳形,所向惟利,致财巨亿,愿愿克合,不劳身力。子有 西岳形,消辟五兵,入刃不伤,山川名神,尊奉司迎。子 有北岳形,入水却灾,百毒灭伏,役使蛟龙,长享福禄。 子尽有五岳形,横天纵地,弥沦四方,人神攸同。” 昔黄帝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之,诸 侯咸宗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 从而征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泰山及 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 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有常处。察 “四岳并有佐命之山,而南岳独孤峙而无辅,乃章祠 三天太上道君,命霍山、灊山为储君。”奏可。帝乃自造 山,躬写形像,连五岳之后。又命拜青城为丈人,署庐 山为使者,形皆以次相续,此实始于黄帝。
按东方朔言:古书五岳真形首目者,乃是神农前世 太上八会群仙飞天之书法,殆鸟迹之先代也。自不 得仙人译注显出,终不可知也。凡道士欲佩图进取 山象,及书古文卷毕,以此题外面,然后盛之带符。当 得正月建寅斋七日,斋中写白讫醮如传授法。但《易》 章中自说,词旨随人也。凡写书,皆烧香于左右,毋狎 亵乃验。
《龙鱼河图》云:“太山君神,姓圆,名常龙。衡山君神,姓丹, 名灵峙。华山君神,姓浩,名郁狩。恒山君神,姓登,名僧; 嵩山君神,姓寿,名逸群。呼之令人不病。”《七签》云:“东岳 姓元丘,名目。”重岳姓烂,名洋光。西岳姓浩岳,名元 苍。北岳姓伏,名通萌。中岳姓角,名普生。
《五岳图序》云:“太山君罗浮括苍佐命;衡山君,黄帝所 命;霍山灊山为储,嵩高山少室武当佐命;华山君地 胏女几佐命;恒山君绿逢抱犊佐命。”
《龙鱼图》云:“泰山将军姓唐,名臣。霍山姓朱,名丹。华山 姓邹,名尚。恒山姓莫,名惠。嵩高山姓石,名元恒。存之 却百邪。”
按《五岳真形图》,见《万花谷记》,又见《抱朴子》,谓南岳衡 山在衡州衡山县大处真人得道处,灊山、霍山二山 为副,岳神姓崇讳封号司天昭圣帝。《虞书》云:“五月, 南巡狩至于南岳,如岱礼。”《王制》云:“五月,南巡狩至于 南岳。如东巡狩之礼。”又云:“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 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字典》不载。〉 明章潢《图书编》:“东岳泰山岳神天齐王,领仙官玉女 九万人。山周回二千里,在兖州奉符县,罗浮山括苍 为佐命,蒙山东山为佐理。南岳衡山岳神司天王,领 仙官玉女三万人,山周回二千里,以霍山灊山为储 副,天台山句曲山为佐理。中岳嵩高山岳神中天王, 领仙官玉女一十二人,为五土之主,周回一千里,在 洛州考城县,少室山、东京武当山为佐命,太和山、陆 浑同佐理,西岳华山岳神金天王,领仙官玉女七万 人,山周回二千里,在华州华阴县,地胏山、女几山为 佐命,西域山、青城山、峨眉山、嶓冢山、戎山、西元吴山 同佐理。北岳恒山岳神安天王,领仙官玉女五万人, 山周回二千里,在镇州河”旁,抱犊山为佐命,元陇山、 崆峒山、洛阳山为佐理。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